饮酒优质教案

2024-07-20

饮酒优质教案(精选6篇)

1.饮酒优质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诗歌。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能力。

一、导语设计: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漫步古诗苑中,那丰富多彩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香的意境,精炼优美的语言,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每一首诗,就是一幅色彩鲜明的画,就是一支美妙动听的歌,就是一颗执着跳动的心,就是奔涌的热血,就是一张菱角分明的脸庞,今天,我们将欣赏一首古诗,相信这边风景独好!

二、作者简介及其背景介绍: 1.请学生回忆陶渊明的有关情况

陶渊明,字元亮,著名诗人、辞赋家、散文家。29岁时出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后来又出任彭泽令,郡里派督邮到县里来,县吏叫他束带迎接,他说:“吾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就离职回乡。2.介绍写作背景:

《饮酒》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弃官归隐的第20年(417年)写成的一组五言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二十首,以这一首最为闲雅有致。

三、初读诗歌知诗意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听《饮酒》录音,听清字的读音、诗句的朗读节奏以及诗歌的感情。

学生自读,学生齐读(2)指导朗读。速度放慢,语调轻缓,读出闲适,自得之意!

2.学生对照课文注释理解诗歌的大意。(理解诗意是鉴赏的基础和前提)

我生活在喧嚣攘扰的环境里,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如何能做到这样呢?原来是心灵远离了尘俗的牵缠,那么所居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清静起来了。在东篱附近采摘野菊,偶一抬头,无意之间看见了悠远的南山,傍晚山间的云气升腾笼罩南山,异常美丽,飞鸟结伴飞回巢穴。这里有人生的真意,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四、再读诗歌品诗情

诗中没有一句是写饮酒,但是标题却是《饮酒》,是 跑题了吗?不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一组饮酒的古诗都是诗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借饮酒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所以诗人是沉醉其中啊。

诗人沉醉于什么呢?你是从哪一句诗读出来的?

1.沉醉于自己远离世俗,官场,名利,超凡脱俗的境界,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心远地自偏”可以看出。“心远”的对象是什么呢?

总结:作者虽然身居闹市,但是因为心志高远,所以内心远离尘俗,并没有被喧闹困扰,作者对自己超凡脱俗的境界充满了自豪和自得之情。所以要读出作者的自得之意来,试试,来读一读!

2.沉醉于自己闲适恬淡,悠然自得的生活,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以读出

“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的瞥见。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所以苏东坡也说:如果是“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所以我们就带着这种恬淡和闲适读出作者的悠然自得来!

3.沉醉于优美的自然风光之中,从“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可以读出,读出了怎样的唯美画面啊?

沐浴着夕阳的余辉,南山浮荡着山岚和暮霭,异常美丽,禽鸟结伴飞回自家之巢,鸟声啁啾,给山的幽静增添了活力和动感,生机盎然!

总结:如此唯美的画面怎能不令人沉醉啊,尝试着读一读,读出诗人偶见南山美景的的欣喜和愉悦来

4.沉醉于顿悟后的自得自诩,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可以读出,诗人顿悟到了什么啊?人生的真谛是什么啊?

明确:这两句显然是全诗的总结: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采,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实际是说,人生的真谛就是远离官场,远离世俗,超凡脱俗,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总结: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他离开了污浊的官场,心里觉得十分清静,因为心中远离了尘俗的牵缠了。他自由地种种花采采菊,偶尔抬头看到南山的美景,感到生活过得非常悠闲和舒适,充分表达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五、三读诗歌悟诗人

读文读诗是为了读人,在诗歌中,你读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下面我们结合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来品一品陶渊明其人。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

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豌稀。清上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锄归去。狭窄的山径草木丛生,夜露沾湿了我的衣。

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希望不违背我归耕田园的心意。

明确:淡泊名利,超凡脱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的隐者形象!

六.背诵积累悟方法

(1)当堂背诵《饮酒》。(让学生再次整体感悟这首诗。)

(2)逐步把握欣赏诗词的方法。

明确:欣赏,先要弄懂诗词字面上的意思;其次运用联想和想像再现诗句所要描述的画面或形象;接着把握诗所创造出的意境。同时从内容、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方面加以欣赏,以获得自己的感悟。

2.限制饮酒 文明饮酒 篇二

1饮酒伤肝伤脑

不论何种酒,只要称之为酒,其中必定含有酒精,包括白酒、啤酒、红葡萄酒等。酒精即乙醇。乙醇进入人体之后在肝脏中变为乙醛,乙醛对肝脏有毒性,会损伤肝细胞,可引起酒精性肝病。所以说“饮酒伤肝”。酒精还伤脑。一次饮酒过多会影响思维,头部会感到不适。此外,急性酒精中毒还会引起胃出血、诱发心律失常等。

2饮酒增加癌症发病率

医学研究表明,饮酒和某些癌症之间存在依赖性的关系,随着饮酒量的增加,癌症的发病率明显提高。酒精是上消化道癌症(如食管癌、咽喉癌、口腔癌)的直接诱因,75%的食管癌患者是由长期大量饮酒引发的,50%的口腔癌,咽喉癌患者曾经是酗酒者。女性长期大量饮酒,可使乳腺癌发病率提高10%,并且乳腺癌发病率随着饮酒的数量和时间的增加明显提高。

至于肝癌、结肠癌与酒精之间的联系,医学界还存在许多争论。一般认为,酒精是这些癌症的间接诱导因素。在美国,超过36%的肝癌患者与长期大量饮酒有关。调查发现,每日摄入酒精超过50克者,与不饮酒者相比,患结肠癌、直肠癌的危险性增加1.5~2.0倍。即使长期大量饮用低度酒,也会诱发癌症。

3饮酒量需严格控制

我国2007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若一饮酒尽可能饮用低度酒,并控制在适当的限量以下。建议:成年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相当于啤酒750毫升,或葡萄酒250毫升,或38度的白酒75克,或高度白酒50克;成年女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15克,相当于啤酒450毫升,或葡萄酒150毫升,或38度白酒50克。孕妇和儿童、青少年应忌酒。

4少量饮酒有健康功效吗

社会上流行一种说法:少量饮酒(尤其是红葡萄酒)会有益于心血管健康。事实上,即使红葡萄酒中有些能调节血脂的成分,关键的问题是,在饮酒量少(不足以伤肝)的前提下,这其中的有益成分摄入量也不足,这样是否还能发挥其调脂作用,从而有利于心血管?恐怕是不能的。有人提到,若要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有抗动脉硬化作用的所谓“好胆固醇”),则需每日饮红葡萄酒7杯(每杯200~250毫升),而且需连续饮2个月。如此,只怕血管尚未软化,肝必定已经受损!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制定的酒精性肝病诊断标准中即有:每日饮酒400克、持续2周,出现症状与肝功能损害,即可诊断为急性酒精中毒。

5提倡文明饮酒

3.饮酒教案1 篇三

一、导语设计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

二、解题 1.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他共写《饮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2.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三、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听五首诗词录音一遍;接着听《饮酒》一遍,听清字的读音、诗句的节拍及重音之处等等,然后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自读一遍,再听第二遍录音,学生默默地跟读。

2、补充《饮酒》的注释。①喧:吵闹的声音。②君:指陶渊明。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③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④辨:说明。⑤忘言:想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3、教师根据自己的体会范读《饮酒》两遍。

4、打出课件,同时让学生诵读课文多遍。

5、指导背诵。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诗有两个层次:开头四句为一层。是说作者虽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里,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如何能做到这样呢?原来是心灵远离了尘俗的牵缠,那么所居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 清静起来了。“采菊东篱下”以下六句为第二层次,承接“心远地自偏”而写下来。是说对美好的自然景物的欣赏,能获得无限的意趣。沿着这样的理解去读背,就能比较容易地背出。第二课时

一、课文研讨。

1、对一些重要词语及句子的理解。①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明确: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②“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 明确:“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的瞥见。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所以苏东坡也说:如果是“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③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 ——明确:这两句显然是全诗的总结: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采,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实际是说,此种真谛用抽象概括的逻辑语言是不足以体现的。

2、说说这首诗表达上的特色。——明确:总体上说,这首诗语言是较为浅显的,结构上是精妙的,意境是高远的,所含的哲理也是深刻的。

二、欣赏品味。

1、名句品味。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四句是写景名句。王士稹在《古学千金谱》中说:“山花人鸟,偶然相对,二片化机,天真自然,既无名象,不落言筌,其谁辨之?” ②“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都属值得一品的名句。

2、诗的最后两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明确:此诗的最后两句在全诗的结构上显得非常重要。它既提示了整首诗的形象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同时又把读者的思路引回到形象,值得体会、咀嚼。

三、学生质疑讨论,教师小结。从《饮酒》诗的开头四句可以看出陶渊明当时怎样的心情? 探究学习:诗的开头四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住在众人居住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这在当时确实是不易做到的。从封建社会直至今天,权力、地位、财富、荣誉,常常是人们所追求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已成了普遍现象。惟独作者却是个例外。因而生出第三句的设问:“问君何能尔?”这实在是个令人惊奇而关注的问题。作为自答结果的第四句更妙:“心远地自偏。”我的心灵思想远离了那争名夺利的社会官场,超脱了世俗,疏远了奔波于世俗的车马客,因而我的所居之处也变得僻静了。作者刚从官场中退隐,一种脱离污浊的由衷之喜溢于言表,他为自己的正确选择而自我欣慰,其心情当然是舒畅愉快的。

四、课堂训练。

1、当堂背诵《饮酒》。(让学生再次整体感悟这首诗。)

2、逐步把握欣赏诗词的方法。明确:欣赏,先要弄懂诗词字面上的意思;其次运用联想和想像再现诗句所要描述的画面或形象;接着把握诗所创造出的意境。同时从内容、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方面加以欣赏,以获得自己的感悟。

五、课堂小结。(打出投影片。)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他离开了污浊的官场,心里觉得十分清静,因为心中远离了尘俗的牵缠了。他自由地种种花采采菊,偶尔抬头看到南山的美景,感到生活过得非常悠闲和舒适,充分表达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译文: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六、布置作

1、《教与学指导》二;

2、背诵;

3、查阅《饮酒》其他组诗。

补充:作者陶渊明(约公元365—427),东晋大诗人。又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从小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对生活充满幻想,希望通过仕途实现自己“大济苍生”的宏愿。自29岁起,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他不满当时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任彭泽县令时,因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仅80多天就辞官回家,作《归去来兮辞》,自明本志。从此“躬耕自资”,直至63岁在贫病交迫中去世。他长于诗文歌赋,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隐含着他对腐朽统治集团的憎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但也有虚无的“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等,则表现了他的政治抱负,颇为悲愤慷慨之音。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陶渊明的诗文兼有平淡与爽朗的风格,语言质朴自然,又极为精炼。有《陶渊明集》等。

2、《饮酒》《饮酒》组诗共二十首,前有小序,说明全是醉后的作品,不是一时所写,并无内在联系,兴至挥毫,独立成篇。他的一生最喜欢的一个是美酒,一个是菊花,这两点都非常突出,这两点在《饮酒》其五中都有生动的体现。

4.《饮酒》优秀教案 篇四

齐背《归园田居》

二、朗读诗歌

1.听范读,仿读。

2.自由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3.齐读诗歌。

三、理顺文章大意

1.同桌互助,试译诗歌。

2.交流难点,理解诗意。

参考:

居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问怎么能做到这样呢?因为心与世俗远离,自然就觉得地处偏僻了。在东边的篱笆下采菊花,悠然自得地可以看见南山。夕阳映照下的南山笼罩在一片蒙蒙的青霭中,益发变得佳妙神奇,而一双双飞鸟眼看暮色渐浓,结伴飞向林间的巢窠。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来表达。

四、诗句赏析

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明确:“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明确:表现了诗人的超凡脱俗,淡泊名利。

“心远”包含:心志高远,淡泊名利,宁静处世。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明确:包含着诗人超凡脱俗,热爱自然的高雅的情趣和高洁的情操。

4.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明确:夕阳西下,山色迷人,飞鸟结伴,知倦还巢的景物描写。

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明确:是全诗的总结: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采,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实际是说,此种真谛用抽象概括的逻辑语言是不足以体现的。

6.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生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明确:远离尘嚣,置身于自然中,清静美好自然的生活。表现诗人洒脱、恬淡、追求自由的生活态度。

五、拓展阅读:

有客常同止,取舍邈异境。

一士长独醉,一夫终年醒;

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

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

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

六、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诗歌。

2.积累关于“酒”的诗歌名句。

5.饮酒优质教案 篇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陶渊明“结庐的人境”,并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诗人好像领会了读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个设问句“问君何能尔”,然后自己回答“心远地自偏”。只要思想上远离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车马喧嚣,其他方面也自然地与他们没有纠缠了。这四句,包含着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心远”一词,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

南山究竟有什么胜景,致使诗人如此赞美呢?接下去就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也是诗人无意中看见的景色,在南山那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正像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在,诗人在这里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谛。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从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诗人没有明确地表示,只是含蓄地提出问题,让读者去思考,而他则“欲辨己忘言”。如果结合前面“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来理解,“真意”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真正意义,那就是人生不应该汲汲于名利,不应该被官场的龌龊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赏大自然的无限清新和生机勃勃!当然,这个“真意”的内涵很大,作者没有全部说出来,也无须说出来,这两句哲理性的小结给读者以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想象余地,令人回味无穷。《行路难》是乐府旧题。很多诗人均用过此题,其中最著名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行路难》三首。天宝元年,玄宗已丧失了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朝政已被奸佞把持;而李白那种不能摧眉折腰的嶙峋傲骨,也根本无法见容于近宦权臣。因此,李白逗留宫中将近两年,一直没有得到正式官职,最后竟被玄宗找了个借口发落出来。几十年的功业追求化为泡影,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到第一次失败。《行路难》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这首诗是《行路难》三首的第一首,一般认为是天宝三年(公元744年)诗人退出朝廷之后、离开长安之前的作品。阅读李白的三首《行路难》,应抓住一个中心主题、主调,就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一种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情绪不断地从他的诗中流露出来。

前四句:“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

接下来两句: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然而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李白本是个积极用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象管仲、张良、诸葛亮等历史上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宏大的事业,可是受诏入京后,皇帝却没有重用他,而且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最后被撵出了长安,这不正像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性格的人,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

6.饮酒与养生 篇六

然而,酒又是一柄双刃剑。如果饮酒不加节制,滥饮海喝,也会损害身体的健康。《易经》等经典里都有劝告人们戒酒或节饮的箴规。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说:“久饮酒者溃髓蒸筋,伤神损寿。”贾铭在《饮食须知》中论述了饮酒与养生的关系,他认为,人要长寿,首先必须节制饮酒。他说:“多饮助火生痰,昏神软体,损筋骨,伤脾胃,耗肺气,夭人寿。”

既然饮酒有益亦有害,那么我们怎样做到趋益避害呢?根据古人饮酒养生的经验,要力求做到:

第一,常饮质量好、度数低的酒。什么样的酒算是质量好的酒呢?清代顾仲在《养心录》中有一段精辟的论述:酒以陈者为上,愈陈愈妙。暴酒(指仓促酿成的酒)切不可饮,饮必伤人。此为第一。酒戒酸,戒浊,戒生,戒狠暴,戒冷,务清,务洁,务中和之气。然则当以何者为至?曰:不苦,不甜,不咸,不酸,不辣,是为真正的好酒。古人认为质量较高、有利于延年益寿的酒主要有黄酒、葡萄酒、桂花酒、菊花酒、椒酒等。此外,还将药物浸泡或酿入酒中,如椒柏酒、菖蒲酒、枸杞子酒、莲花酒、人参酒、茯苓酒等滋补酒,都是养生益寿的好酒。饮酒最好饮低度酒,不要饮度数高的烈性酒。

第二,饮酒要有节制,适量而止。被后世尊为圣人的孔子,曾提出“惟酒无量,不及乱。”就是说各人饮酒的多少没有什么具体的数量限制,以饮酒之后神志清晰、形体稳健、气血安宁、皆如其常为限度。“食惟半饱无兼味,酒至三分莫过频。”(《寿世保元》)“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朱柏治家格言)。所有这些古训,都是告诫人们饮酒必须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如果不加节制,多饮滥饮,甚至酗酒成癖,必然损害身体健康。

上一篇:房地产的论文下一篇:四级考试前的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