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清建党90周年征文

2024-09-15

武清建党90周年征文(精选12篇)

1.武清建党90周年征文 篇一

庆祝建党90周年

百万雄师的长江之歌已经久远,但声威犹存;风吼马嘶的黄河之颂已经过去,但言犹在耳。90年的时间一叶孤舟已经红遍了壮美的河山。有人感叹,时间易逝,有人感叹,精神长存。回顾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0年的奋斗历程了。

前进的道路总会有艰难险阻;航行的海面上总会遇到风风雨雨;改革发展的进程中也总是曲曲折折,但是我们的党不怕艰难困苦,不畏风雨险难,在困难中成长,在教训中修正自己。9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前赴后继,取得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为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突破重重难关,建立了一个红彤彤的新中国;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使得我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不断创造经济社会发展的奇迹,科技进步明显加快,综合国力明显加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些成就的取得不断地印证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党。实践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普通中国百姓今天富裕安定的幸福生活。

90年的历程,见证着中国共产党奋斗的足迹,90年的沧桑,留下中国共产党坚韧的身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90年来,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发展成就和社会进步,之所以能够对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对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如此卓著的贡献,归根到底都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党。今天,中国的大地上之所以黄金遍布、珠翠满地,是因为中华大地上有民族的鲜血;中国的土地之所以丰饶,是因为大地的恩赐;我们有今天的活法,是因为祖祖辈辈血汗滴落的报偿。看今朝,更见风流,在经过漫长的血与火的洗礼之后,中华凤凰又展翅腾飞了,气势更为壮观磅礴,难道我们还会忘记吗?是中国共产党见证了历史的奇迹,他们勇往直前,励精图治,与时俱进,和谐发展。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总是先人民后自己,无论在封建落后的旧中国,还是在繁荣昌盛的今天,党员的一言一行都起到很好的模范作用,总是第一个站出来为国家、为组织、为人民出更多的力。国家的繁荣富强,离不开我们中国共产党的无私的付出。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这是人民的意愿,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无论经历怎样的磨难,我们相信在党的领导下我们都能克服难关勇往直前,相信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祖国会更加繁荣昌盛!中国共产党党始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号召力,是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力量。我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想对党说的是:如果您是一滴水,那么您就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您是一线阳光,那么您就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您是一颗粮食,那么您就哺育了有用的生命。中国共产党是我们伟大的党,90年过去了,您的精神只会越来越值得我们学习,您只会越来越值得我们跟随。

2.武清建党90周年征文 篇二

《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确定了教育目的和办学方向。1958年9月19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明确提出我国“教育的目的, 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并指出“这是全国统一的, 违反这个统一性, 就破坏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原则”;确定了“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工作方针, 并强调“为了实现这个方针, 教育工作必须由党来领导”。同时, 文件强调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巨大历史任务之一就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鼓足干劲, 力争上游, 多快好省地扫除文盲, 普及教育, 培养出一支数以千万计的又红又专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的队伍”。《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明确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办学目标。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了从教育体制改革入手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1985年5月27日,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定》) 颁布实施。《决定》明确指出, 教育体制改革是改变教育事业发展落后这一状况的根本, 国家今后的发展“重要关键在于人才, 而要解决人才问题, 就必须使教育事业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有一个大的发展”, 为此, 必须从教育体制入手, 有系统地进行改革。《决定》提出了基础教育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形成了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教育的共识;明确了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是改革高等教育体制的关键。《决定》不仅针对当时教育中存在的若干紧迫问题提出了解决之道, 更对我国80年代中后期、90年代初期的教育改革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描绘了面向21世纪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1993年2月13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以下简称《纲要》) , 提出到20世纪末我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 “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 建立起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 实现教育的现代化”。《纲要》提出, 教育工作的任务之一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科技体制改革需要的教育体制”。《纲要》还明确到20世纪末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以及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具体目标, 形成了教育优先发展的认识基础和舆论基础。《纲要》总体构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架构, 促进了各级各类教育的蓬勃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 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首先, 目标非常明确, 开宗明义讲要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 把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为纲要非常重要的目标。其次, 提出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的高水平高等学校。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的大学, 建设一批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再次, 要求各级各类教育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 各类教育都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改革发展的核心。最后, 提出整个教育要上一个新的台阶。到2020年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毛入学率达到90%。制定并实施《教育规划纲要》, 优先发展教育, 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对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3.全路纪念建党90周年大会 篇三

盛光祖说,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90年的光辉历程。90年来,我们党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盛光祖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各级党组织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考察铁路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铁路党的建设,为推进铁路科学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和组织保证。

Full railway commemorating the 90th anniversar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nd awards activities ceremony held on June 27 in the Ministry of Railways, Sheng Guangzu, Party secretary and Minister of the Ministry of Railways attended and delivered a speech. He stressed that all Party organizations and Party members at all levels of railway must see the advanced collectives and advanced individuals as example,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Party's fine tradition, develop activities in depth, show new activities and make new contributions in the accelera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railway development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Sheng Guangzu said that from 1921 to the present,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has gone through 90 years of glorious history.

During these 90 years, our Party united firmly and relied on the people of all nationalities, has achieved national independence and liberation, established the new China of people's sovereignty, established an independent and relatively complete industrial system and national economic system, created a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ocialist road.

4.建党90周年征文 篇四

在党旗下成长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瞬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90年的风雨历程。今年是我们党的90华诞,祝福我们共同的母亲——生日快乐!

九十年前,在那风雨如磐的旧中国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她像一盏明灯冲破了漫漫长夜的黑暗,像初升的朝阳给沉睡的大地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从她诞生的那一刻起,神州大地就有了一群引路人,中华民族就有了更加挺拔的脊梁骨,这个坚强、光荣的集体在黑暗的灰烬中爆出一个崭新的新中国。九十个风雨春秋,九十年的奋斗不息,中国共产党历经沧桑,经历了初创时的艰难、北伐战争的洗礼、土地革命的探索、抗日战争的硝烟、解放战争的炮火,又历经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十年“文革”、改革开放等历史阶段,共产党一次次面临历史的重要关头,又一次次实现历史性的抉择。不管是雪山草地大渡河的霏霏雪雨,还是井冈山太行山的腥风血雨,不管是延安窑洞的斜风细雨,还是改革开放的惊风急雨,中国共产党同全国人民始终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与中国命运的脉搏一起跳动,从单薄走向厚实,从年轻走向成熟,从历史驶向未来。

我,生在红旗下,沐浴着党的雨露,度过幸福的童年,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走进知识的海洋,从一个无知的乡村孩童,成为一名光荣的供电人。在孩提时代,我心目中的党是神圣而伟大可亲又可爱的,我的母亲是一位很普通的农村妇女,她教我唱的第一首歌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支歌伴随我长大,并随着岁月的流逝,我越来越理解其深刻的内涵。当我从一名少先队员成为一名共青团员时,共产主义成为我的理想信仰,她犹如心灵的翅膀,催我奋进。加入共产党成为我的人生路标,她犹如夜航的明灯、天空的星斗引导我走向理想的彼岸。我默默地为之努力,我知道“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信仰,能使生命充满意义,唯有奋斗,才使生活更加充实。2004年8月,我踏上了工作岗位,在我跨进如皋供电公司大门的那一刻起我就暗暗在心目下定决心:努力工作,争取早日加入共产党。在党旗下宣誓的那一幕“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已经不知道在我心目中演示了多少遍。每当我思绪到此,心中就无比激动,无比自豪。我想起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想起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周恩来,想起了雷锋留给我们做人的真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那一刻我也陡然意识到了为什么要把党比作母亲? 因为这一生我将和她同荣辱、共命运。

5.建党90周年征文 篇五

90年风雨。

90年来,多少困难险阻。

可是,自从嘉兴南湖会议上的响彻世界的一声拍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今天带领中国成为了GDP总量世界第二的第二大经济体,90年,党,从未被击倒。

那1934年开始到1936年结束的红军万里长征的胜利。

那1945年,在无条件投降协议书上签名的日本。

那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三大重要战役的胜利。

那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

那2001年,奥运会举办地点——北京的宣布。

那2008年,带领人民成功战胜冰雪灾害以及汶川地震的中国共产党,以及带领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的中国共产党。

……

今天201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多少光辉历程,多少澎湃党史。

回想当年。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他的成立,注定了一个会获得解放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他的成立,注定了一个会被世人所知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他的成立,注定了一个会成为世界巨国之一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他成立的始初,就破开了阻挡中国发展的三座大山,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集结全国人民破开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三座大山,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开辟了道路。之后又带领了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转变,第一次历史性转变解决了走中国式革命道路、实现社会主义的问题,第二次历史性转变解决了走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第三次历史性转变解决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

党的成长也意味者党的壮大,由于党员的增多,新生党员的责任也越来越大。要保证自己行事话语像个党员,自己的行为不能污染党的光辉形象,自己的思想道德能力要足以继承党的事业。于是党的十七大在关于党的建设的部署中提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此来培炼新生党员的思想能力。

正如书上说的: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中央的大政方针已定,各级党委、政府的要求都已经明确,关键要组织动员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带头贯彻落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需要。现在一些基层组织存在思想观念落后、能力素质不够、执行力差、不能体现党的先进性等问题,建党“90”周年和党的“十八大”召开即将来临,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刻不容缓。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广大党员积极性创造性的需要。要把广大党员推动科学发展的积极性创造性保护好引导好,需要行之有效的实践载体和动力机制。在建党90周年的今天,新生党员应该认真开展争先创优活动,真正做到发展科学水平、实惠人民群众、教育党员干部。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份子,我们更应如此。

只因我们可能即将成为党员;

只因我们可能要承担起继承党的事业的宏重使命;

只因我们是由中国共产党一手拉扯大的孩子。

作为一名大学生,一名合肥工业大学的大学生,我很幸运,以入党积极份子的身份生在这个校园里,不想很泛的说,我是多么的幸运。

我只知道,很少看到清洁工人行走在工大校园里,然而,学校一直那么的洁净。我只知道,每天广播台都会播出“寻人”启事,寻找那些丢了东西的人。

我只知道,党校课程讨论上,一丝浅浅的对党的怀疑都会招来其他人的统一针对。我只想说,周围的同学能成为党员,我替党放心,替国家放心。

一个学校的好坏取决于学生素质的高低,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要在此发挥出表率作用。必须做到以创建优良校风学风为目的,严格学生上课请销假制度,严肃课堂纪律,端正学习态度,举办学习经验交流和优秀作业展览等;加强学生日常管理,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营造优美整洁的宿舍环境,开展基础文明检查评比活动;结合实际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严肃课堂纪律,倡导健康学习活动,倡导建设和谐、文明、卫生宿舍,营造优美整洁的宿舍环境。召开动员主题班会时,要开展班集体和学生个人的学风自查,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确定整改的具体措施,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和目标/组织学生学习“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学生在校园、课堂、宿舍、图书馆、食堂等场所的文明行为,做好活动的舆论宣传和材料整理工作。

以此来建设升华学校精神风貌,创建优良校风。

在校风学风优良的情况下,就是学生总体素质的问题了。

作为一名当代的入党积极分子,不仅要在精神上达到党的要求,能力上也是如此。当代大学生要完善知识结构,增强创新能力。

从学生的角度,我们应该不畏常规,敢于超越,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各种能力,做到知识与能力并重。建立健全合理的知识体系。

创新是真正意义上的超越,是一种敢为人先的胆识。大学生的敢于超越的精神显得可贵,在超越中求发展,创新能力的提高应该从增强创新意识开始。创新不是一种简单的“包装”,它体现的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能力,需要各种基础能力为保障,要真正地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具备很强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尤其是观察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学习的能力,这些要靠不断的思考与学习来获得,大学里有很多自由支配的时间,这些时间应该是学生用于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学习的本质不是你掌握了多少,而是当你把所学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的时候,剩下的只有学习本身了,大学里要加强包括学习能力在内的各种能力的培养,积累起来,这些能力就成了一股不可战胜的力量。一个人的创新意识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得到增强,但是一个人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创新需要基础,一些世界级的重大科技成果都是从基础研究开始的,目前我国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工作,就是因为没有了基础研究,超越便没有可能,要真正做好基础研究工作,为创新做好准备,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脚踏实地地学好知识,掌握真才实学,在此基础上融会贯通,构建健全合理的知识体系。

学校角度应该优化课程体系设置,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教学方法。

做到这些,相信学生与学校会在高度上达到和谐。

做到这些,相信不负党90年来的艰辛。

6.建党90周年征文 篇六

——记徐明有校长的先进事迹

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90年艰辛而光辉的历程,我们翻过了世纪的山头,站在这历史的至高点上,站在前辈们的肩膀上,我们看到了中国20世纪苦难的开始:八国联军的入侵,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亡国灭种的威胁使得中华民族进入了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也就是从那时起,一群有志之士开始了“睁开眼睛看世界”,踏上了寻求真理的漫长道路。1921年7月,共产主义之光照亮了中国前进的道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从此,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肩上!90年后的今天,面对着新世纪初升的朝阳,我们清楚地懂得“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黑暗和苦难的日子已经过去,沐浴在幸福温暖的阳光里,我们的双眼却无法固定在鲜花上,我们环顾四周,到处都有不懈拼搏、无私奉献的共产党人,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实着:时代虽然不同,但为人民服务的遵旨不会变,共产主义的理想永远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被侵蚀!

在我们教育战线上就有这样一位的共产党员,他就是梁家湾九年制学校校长徐明有同志。他,用教育资源的下限挑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的上限,用自己的创业行动践行了新时代的“梁校精神”,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奋斗之歌。

立业之策

如果把教师比作一只风雨中搏击的海燕,那么师德修养和专业发展

1就是那海燕的两翼;如果把教学质量比作一支杠杆的话,那么校本教研就是这杠杆的黄金支点。因此,徐校长十分注重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和专业发展,牢固树立教师的专业发展观,学生的全面育人观和学校的正确质量观。全面实施教师业务达标工程和发展工程,努力盘活教师专业发展的“四步棋”,唱响学生均衡发展的“四部曲”。

其“四步棋”是:

1、外引他积极争取县局派教师外出学习名额并鼓励教师外出学习,引进别人的教学经验,把别人的教法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上。他节省学校其它开支,为教师的培训大开绿灯。2011年4月11日至13日,积极承办2011年全县中小学课堂技能竞赛英语科赛讲工作,使10节优质课齐送梁校,令全体师生大开眼界。

2、内化他要求每一位教师把外出学习的教法灵活“嫁接”到自己的课堂,让其发挥整合优势。并做到及时反思,内化为自己的教学心得。近几年,他带头写教学论文和教学故事,每学期均有1—2篇文章发表到省级刊物以上,学校各科均有论文在市级以上获奖。

3、互补他主张无论同科教师,还是非同科教师,无论课内,还是课外,广大教师要积极开展教学讨论,取长补短,共同促进。他还利用教研活动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交流。

4、自充他自己带头开展自学,组织教师,不仅自学业务和文化知识,还十分注重从网上获取教研教改教法的信息。

其“四部曲”是:

1、控制源头教学质量非一日之功,应从起始年级着手,从整个学段着眼。只有环环紧扣,才不至于学生出现知识的断层。为此,他亲自制定了“控制”规划,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用一学期年的时间,一边为学生授新,一边为学生复旧。清淤固本,使之尽快与初中学段自然接轨。

2、分层互促针对学生基础相对薄弱的现状,他提

倡采取分层教学、分段要求、分类指导的办法,不搞“一刀切”和“齐步走”,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要求教师拿出教学计划,制定学习目标,落实学习任务,让优等生跳起来可以摘到桃子,让中等生站起来可以摘到桃子,让学困生顺手就能摘到桃子,让他们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习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改进课堂结构,使“打造高效课堂工程”的教学理念深入每一位教师心中。

3、全面治跛他要求所有教师按照以下程序予以落实到位:一是通过检测,确定跛科对象;二是通过了解,认定跛科的原因;三是通过设计,拟定治跛计划;四是通过辅导,强化实施过程。同时注重学生偏科心理辅导,消除心理障碍,激发学生学习弱科的兴趣,让跛腿逐渐得以矫正和恢复。

4、合作互补合作互补是减少学生之间的落差,促进学生平衡发展的重要途径。一般来讲,学生之间的交流比师生之间交流的障碍要小一些。在重视师生交流的前提下,努力构建学生交流的平台,使课堂变成合作交流的学堂。他在教学中,大力倡导学生相互讨论,精心指导学生相互合作,全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班级学生的学习形成一种流动的态势,让知识由优生逐渐向中等生及学困生渗透、流动、传递,最终达到一种静态的相对平衡。

兴业之本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界,社会界的一个基本定则,在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条件下,不少家长想千方将孩子送到城里去读书,不少教师设百计往城里调,致使农村片中学纷纷出现“空巢”现象。然而,在这里出现了反常现象,当学生人数普遍“退潮”的时候,梁校却不断地“涨潮”,办学规模一直保持在700人左右。许多家庭条件优

越的孩子家长宁愿把孩子送到这里也不愿把孩子送到各方面条件都要好的大城市念书,尤其是周边丹凤县竹林关和太吉河的学生家长把孩子送到这里,不到一学期,孩子就彻底改掉了通宵上网和大手大脚花钱的毛病。他由衷地感叹到:“这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是什么原因使其在大潮落下时又潮起呢?徐校长的回答是:“以生为本”。

是的,以生为本如一块块磁石吸引着厌学离校的学生,如一阵阵春风温暖着篱下的孤雁;以师为本如一支支镇定剂平静着教师躁动而思走的心,如一股股清泉滋润着教师的心田。徐校长在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渗透人文关怀。

随着农村形势的不断发展,农村中小学学生的流失,逐步由贫困型转向环境型与心理型。主要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环境的不良影响,使得部分学生思想颓废和心理变异,出现厌学、逃学等现象。甚至发生某些仇视家长、报复社会的惨剧。面对这种现实情况,徐校长及时调整思路,变阶段控流为全程控流,变短期控流为持久控流,变扶贫控流为心理控流。

1、开展亲情对话。不少留守生因缺少与家长的沟通而变得性格孤僻,人情冷淡,产生了辍学倾向。他要求教师定期与其在外打工的家长进行电话家访,并要求家长与其子女多交流,让孩子真情倾诉,感受亲情的呵护,体会父母的艰辛。

2、开辟关爱通道。每逢周三、周五,学校心理咨询室准时向学生开放。学校心理老师及知心姐姐按时为学生排忧解难。

3、开启帮辅工程。每学期一开始就学生的辍学倾向进行调查,让学生敞开心扉,说出实情,了解辍学的原因。学校按经济贫困、社会影

响、学校生活、心理状态、学习成绩等原因进行分析,拿出行之有效的应对之策。对父母离异或去世的有辍学倾向的学生,采取心灵慰藉的措施,实行教师临时“结对”制度,先后发动救助汪钊钊、冀光辉、严淑芬等同学,让教师担起“父母”的角色;对因偏科而产生辍学倾向的学生,采取耐心辅导的办法,让其平衡发展;对学业成绩不好而产生辍学念头的学生,根据其兴趣爱好,实行兴趣迁移,为其设置展示平台;对因心理障碍而打算辍学的学生,采用疏通、引导、交心、谈心的方式,鼓励其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帮助其打开心门,融入集体。连续几年来,中小学辍学率为“0”。

展业之光

“我明明知道,梁家湾九年制学校不久就要“谢幕”了,但我们没有遗憾,没有退缩,我们要像蜡烛一样,直到最后一刻,把它燃得特别光亮,把生命演绎得无限精彩。”这是徐校长在2011年全镇教育工作会议上倾吐的心声。是的,他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他不仅十分注重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而且对自己的教学及管理工作毫不马虎。在他的带领下,梁家湾九年制先后被评为 “市花园式学校”、“市竞走中长跑训练基地”,商南县“平安校园”、“党风廉政暨稳定安全建设先进单位”。

7.武清建党90周年征文 篇七

此次展览总面积达6000余平方米,展墙1500延长米,分为“古都春晓”“宏图初绘”“改革新篇”“科学发展”四个部分,展示图片约1500幅,实物展品约60组400余件,视频20个,实景12处。展览开展以来,已接待观众7.5万余人次。展览将展至8月底。市档案局馆长陈乐人介绍,市档案局馆负责此次展览的展品征集工作,根据展览脚本的要求在征集工作上同步推进,从236家单位、210名个人手中共征集展品1.2万余件。

北京市档案局馆在展览现场专设了档案资料征集处,专门设立了为市民捐赠服务的工作台,在多处醒目的位置竖立起“欢迎广大观众朋友捐赠珍藏的档案资料”红色提示牌,摆放着写有征集热线电话的指示标,为捐赠档案资料的市民开辟了绿色通道。展览开展仅10余天,市民电话咨询、上门捐赠档案的热情与日高涨,感人场面时时都在发生,成为展现民心的“活展览”“展中展”,成为各界媒体关注和报道的焦点。

“青春壮丽”照片墙受到参观者普遍欢迎,169张珍贵的头像照片,记录了169位北平地下党员的青春面容。一位北平地下党员在征集照片的时候还健在,展览开幕之前却突然去世了,她的女儿来到展览现场看到展墙上的照片,不禁流下了热泪,在场的观众无不为之动容。展览期间,组委会还在继续征集照片,并与市民形成互动,不断对照片墙进行补充。

8.武清建党90周年征文 篇八

建党9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随着国家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政策不断开放,在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总署的关心支持下,中国的民营书业获得了长足发展。根据新闻出版总署2009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2009年,全国共有出版物发行网点16.0万处。其中民营批发网点5800处,零售网点104269处,约占全国发行网点的68.8%。全国新闻出版单位35.7万家,民营出版工作室22.3万家,约占62.4%。民营书业从最初作为国有书业的有益补充,到目前的新兴生产力,实现了新的飞跃。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十二五”总体规划,可以预见,民营书业将成为文化产业不可或缺的一支生力军。国家对民营书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民营书业的快速提升和迅猛发展也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新闻出版总署“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到“十二五”期末要实现新闻出版业总产出29400亿元,增加8440亿元。2020年新闻出版业总产值将占GDP的5%。推动和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形产业。新闻出版产业向世界出版强国迈进的目标已经确定,在新闻出版产业大繁荣大发展的背景下,民营书业在“十二五”期间应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会上,北京曲一线图书策划有限公司董事长卫鑫、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董事长漆峻泓、江苏春雨教育集团董事长严军等民营书业代表介绍了自己公司的情况及对民营书业发展的想法。他们纷纷表示,感谢党和政府、主管部门对民营书业的重视和关心。希望社会各界能够继续关注民营书业的成长和发展,能够创造出更加优良的政策与环境,帮助民营书业克服发展当中的障碍和瓶颈,推动民营书业更好更快的发展。为解放、释放民间的出版创造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更大、更优越的贡献。同时,民营书业除了不断加强自身出版产业的社会属性,还将特别重视经济属性和产业属性。

民营书业风风雨雨30年,产出了一大批优秀读物,为读者提供了大量具有思想内涵、体现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好书,涌现了许多有影响的企业,出现了大量捐资助学、援建农家书屋、扶助贫困地区等有社会责任的优秀企业家。获得了众多国家和社会荣誉,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为社会的文化发展,人民的文化生活、文化素质和阅读水平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9.庆祝建党90周年征文 篇九

一、活动背景: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了庆祝建党90周年,激发教师和青年学生的爱国、爱党热情,引导教师与青年学生深入地了解党的历史,领悟党的精神,切实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共青团的思想引领作用,汤旺河区第二中学团委特开展庆祝建党90周年征文活动。

二、活动目的通过全面回顾党的光辉历程,描绘90年辉煌成果,弘扬党的丰功伟绩,引导广大师生党员了解党、热爱党、拥护党;激励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永葆先进性。通过开展建党90周年征文活动,对于增强广大师生对党、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主义的深厚感情,或结合个人的成长、工作的发展,抒发爱国、爱党、爱区之情。激发他们树立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活动主题:

1、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

2、歌颂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伟大成就

3、创先争优我先行

4、我自豪,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5、党旗在我心中

6、我为党旗添光彩

7、我为党的90岁生日祝福

8、永远跟党走

9、创先争优,永葆先进

10、廉洁自律,从我做起

11、促进和谐,共缔幸福

12、题目自创

四、活动时间:5月9日至5月25日

五、活动对象:全校师生及党员

六、截稿日期:5月25日

七、征文要求:

1、紧扣主题,语言流畅。

2、要求原创,严禁抄袭。

3、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八、投稿地址:第二中学团委、政教处

10.歌颂建党90周年征文 篇十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瞬之间,我们即将迎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纪念日。90年沧桑巨变,90年翻天覆地,中国共产党见证了历史的奇迹。作为一名党员,我的心中满怀感慨和感激之情。

1921年,那时的中国正处于风雨如磐、长夜难眠的黑暗年代,列强侵略、军阀混战、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成立的。犹如春雷一般,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东方雄狮,拔开了数百年来笼罩于千万仁人志士心头的迷雾。共产主义的伟大旗帜点燃了神洲大地上的星星革命之火。从此,炎黄子孙们的理想有了归一,有了值得托付的导航人——中国共产党。犹如悠悠长夜下灿烂的灯塔,照亮了黎明前的黑暗,指引前进的方向。从此,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光明和希望。

90年来,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幼稚到成熟,不断发展壮大,从建党之初的五十几名党员,逐步发展成为在全国执政六十多年,拥有七千八百余万党员的大党。这九十年,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这九十年,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领导我们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发展,实现了中国社会变革和历

史进步的巨大飞跃。这九十年,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了独立的和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这九十年,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飞速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与日俱增。这九十年,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而不断追求真理、开拓创新的九十年,是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断艰苦奋斗、发奋图强的九十年,是为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而不断经受考验、发展壮大的九十年。

追溯党90年来的发展历程,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无愧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忆往昔峥嵘岁月,展未来任重道远。作为一名邮政行业共产党员,要以实际行动履行党员的义务,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要以时代为己任,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党,要把实现自身的人生追求同党的事业、国家的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

11.武清建党90周年征文 篇十一

党历经90年建设与改革的风雨,依旧青春常在,从胜利走向胜利,是因为共产党人代代相传的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与实践,赋予党永葆先进性和青春活力的真谛。我做为一名共产党员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孙桥辽宁省外(侨)办礼宾新闻处1977年入党]

前纪九一年,加入共产党。从兹有荣光,感激党培养。忆昔青年时,意萌思入党。那时读大学,家贫无余饷。四年领补助,渡过好时光。改革与开放,国家变富强。科学发展观,和谐更兴旺。工作近卅年,头上雪飞扬。组织关怀下,塑造新形象。肩上担重任,边界联检忙。党的恩情重,山高水样长。[叶万山辽宁省外(侨)办边境口岸处1991年入党]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的改革之门已轰然打开,纷至沓来的不仅有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还有无数的思潮和泥沙,选择怎样的路是摆在那个时代年轻人面前的重大课题。党的思想像一盏指路的明灯让一颗纷乱的心有了永恒的归宿。做党的人、听党的话、跟党走成了我不变的诺言,也是我入党21年来的不懈追求。[刘德锋辽宁省外(侨)办秘书处1990年入党]

党是一种信仰,一种追求,更是无微不至的关怀,脚踏实地的勤勉。党在血雨腥风中砺练成长,更在太平盛景中居安思危,自省自纠,稳掌航舵。[王皓辽宁省外(侨)办领事专家处1999年入党]

12.武清建党90周年征文 篇十二

一、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1947年全区生产总值仅为5.37亿元, 1978年发展到58.04亿元, 2010年达到11655亿元, 经济总量突破万亿, 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居第15位。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比1947年增长370.5倍, 年均增长9.8%。其中1979-2010年平均增长12.4%, 特别是“十一五”时期, 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6%, 成为内蒙古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最快、综合实力增加最显著、人民生活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全区人均生产总值由1947年的96元、1978年的317元迅速提高到2010年的47642元, 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7018美元, 内蒙古人均生产总值已经稳居全国31个省区市的第6位。内蒙古已成为国家重要的农畜产品和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 重多工农业产品产量已跃居全国前列。2010年, 全区牛奶、羊肉和羊绒产量均居全国首位;原煤产量进入全国第1位, 发电量进入全国第5位, 10种有色金属产量进入第5位。此外, 全区粮食、钢材、化工和建材产品在全国也占有重要地位。

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 内蒙古已经实现从农牧业为主向工业为主的历史性转变。自治区成立以前全区是以农牧业为主的省区, 农牧业在经济中占较大份额, 1947年全区农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6.7%, 1978年这一比重下降到32.7%。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发展,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三次产业构成由1978年的32.7∶45.4∶21.9调整为2010年的9.5∶54.6∶35.9, 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 二、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各产业内部, 农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大力推进结构调整, 种植业比重不断下降, 林、牧、渔业比重稳步上升。2010年全区粮食产量达到2158.25万吨, 创历史最好水平, 分别比1947年、1978年增长10.7倍和3.3倍, 粮食产量跃居全国的第11位, 成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内蒙古人均粮食产量达到1765斤, 稳居全国第3位;油料产量达128.15万吨, 分别比1947年、1978年增长20.4倍和9.3倍, 油料产量居全国的第9位。2010年全区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达到10798.5万 (头) 只, 分别比1947年、1978年增长10.6倍和1.6倍。2010年全区肉类总产量达到238.71万吨, 比1978年增长10.6倍。全区畜牧业产值占第一产业的比重已上升到44.6%。工业中传统产业改造取得成效,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 一批产业多元、产业升级、产业延伸为发展方向的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活力, 能源、化工、冶金、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和高新技术产业等六大优势特色产业成为支撑全区工业生产的主要力量。2010年与1947年相比, 原煤增长2246倍、发电量增长19106倍, 钢产量比生产初期增长35.3倍。能源、冶金、化工、农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增加值占全区工业的90%以上, 成为拉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目前, 全区有鄂尔多斯、蒙牛、伊利、草原兴发、赛飞亚、伊泰、远兴、骆驼牌等33个中国驰名商标。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在商贸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继续较快增长的同时, 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服务、旅游、房地产、社会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同时, 内蒙古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 积极拓展对外贸易、大量引进外商投资和加强经济技术合作。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0.16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87.19亿美元, 增长543.9倍, 其中外贸出口由0.10亿美元增加到33.35亿美元, 增长332.5倍。目前已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往来和经济技术合作关系, 有700多种商品进入国际市场。口岸建设得到加强, 过货量成倍增长。全区不断改善投资环境, 积极招商引资, 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 “十一五”时期全区外商直接投资累计达129.09亿美元, 比“十五”时期增长4.12倍。2010年, 全区实现旅游总收入732.7亿元, 比2005年增长2.52倍。其中接待入境旅游人数142.8万人次, 增长43%;入境旅游创汇6.02亿美元, 增长71%。接待国内旅游人数4477.55万人次, 增长1.17倍;国内旅游收入692.92亿元, 增长2.85%。旅游业正逐步成为全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文化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内蒙古有着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 草原文化底蕴深厚, 民族特色浓郁, 素有“歌的海洋、舞的故乡”的美称。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活动的大舞台, 历史上先后有10多个少数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 创造了特色鲜明的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等, 共同构筑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在内蒙古历史上, 游牧文明与农业文明交汇融合, 在不同地域形成了红山文化、大窑文化、河套文化等诸多文化形态。有些文化遗产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如中华第一龙 (红山文化碧玉龙) 、草原第一都 (辽上京、中京遗址) 、内蒙古的长城遗存、阴山岩画和贺兰山岩画等, 特别是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舞蹈、曲艺、文艺作品、绘画、雕刻、民间工艺、体育、饮食、服饰和极具民族特色的民族习俗。自治区成立以来, 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 民族民间文化传统和艺术得到保护和发扬。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时期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战略目标以来, 文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2010年, 全区拥有各类艺术事业机构155个, 艺术表演团体120个;文化馆102个, 博物馆46个, 文化事业长足发展。2010年, 全区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6.6%和95.38%, 分别比2000年提高10.8个百分点和14个百分点。全区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文化人才, 创造了一大批富有民族特色的歌舞、音乐、影视作品等文化精品, 文化品牌的影响不断提高。近年来, 先后有多部文化艺术作品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一批作品荣获“华表奖”、“飞天奖”、“星光奖”等全国大奖。一些文化精品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 在国际上也有较大影响, 无伴奏合唱在国际合唱比赛中多次获奖, 震撼了国际乐坛;千人马头琴齐奏参加国际性演出, 创造了吉尼斯世界记录;蒙古族长调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经过培育和发展, 内蒙古的文化产业也开始起步, 一批各具特色的文化企业不断涌现, 以草原文化旅游、文艺演出、文化娱乐、出版发行、广播电视、“昭君文化节”等为主体的文化产业初具规模。今后, 内蒙古将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为根本出发点, 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加快推进民族文化大区建设。

三、和谐社会建设扎实推进

自治区成立60多年以来, 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经济实力的逐步增强, 人民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居民收入迅速增加, 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并向着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迈进。同时, 内蒙古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 努力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迈出新步伐。

全区总人口由1947年的561.7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2470.63万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由建国初期1954年的37.9‰下降至3.9‰。少数民族人口稳步增加, 截至2010年末, 全区蒙古族人口由83.2万人增加到422.6万人。人口素质明显提高。2010年全区每十万人拥有在校大学生10208人, 比2000年提高1.68倍。

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01元增加到2010年的17695元, 稳居全国31个省区市的前10位, 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7.7%;全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1元增加到2010年的5530元, 居全国各省区市的第16位, 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6.9%。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消费结构明显升级。全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由1978年的267.73元增加到2010年的13995元, 年均增长13.1%;全区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1978年的十几元增加到2010年的4461元, 年均增长19%以上。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 用于精神文化生活和卫生保健支出相应提高, 特别是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和住房的消费增长迅速, 食品结构、衣着服饰向多样化、中高档方向转变。目前, 全区城市每百户私家车拥有达到11辆, 比2005年增长2.7倍;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0多平方米, 农村牧区人均居住面积达20多平方米。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截至2010年底, 全区有430.68万离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比建立初期的2001年增加365.38万人;有886.37万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比建立初期的2001年增加706.77万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面不断扩大, 保障标准逐步提高。各地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 采取有力措施, 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 使全区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发展环境和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

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 中蒙医事业得到长足发展。2010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7792个, 医疗卫生单位拥有病床9.73万张, 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4.5万人, 分别比1947年增长141倍、186倍和22.5倍。2010年, 全区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旗县达到98个, 覆盖农村牧区人口1309.37万人, 实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牧民1214.63万人。

上一篇:二年级新年愿望的日记下一篇:24岁生日感言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