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总结性资料教学反思(共11篇)
1.小课题总结性资料教学反思 篇一
庆安小学王波
《认识角》这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内容。角是 “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的空间观念将得到进一步发展,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主要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学生的空间观念还不强,所以教学时我注重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动手做中发现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一系列活动来进行,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整节课下来,学生不仅积极参与主动获取新知、同时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了提升。反思这节课,我觉得有以下体会:
一、基于学习基础,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首先情境的设置很真实、有趣。教学伊始,从“猜一猜”的游戏引入,把猜图形作为导入,由于角是从以前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中抽象出来的平面图形,使学生感受到从图形外面露出的“角”猜出答案,运用了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孩子,这样的效果会远远比教师营造的童话氛围更具真实性。孩子的注意力一下子给吸引了,也在自己动脑猜的过程中享受着的数学的趣味。三角形、五角星、长方形、圆是孩子非常熟悉的,以此开始本课,既让孩子不会觉得很难,又让他们初步体会了生活中角很常见。
二、合理创造机会,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
教学中我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经历知识的形成和探究过程,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学生通过摸一摸、找一找、做一做,让多种感官合作来初步认识角,建立“角”的表象。在初步认识“角”之后,让学生通过“活动角”进一步理解角是有大小的。通过亲自操作,学生获得了自己去探索数学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学生发现:比较角的大小,其实是比较角中间叉开的`大小,而不是比较边的长短。比较完了之后再让学生玩一玩活动角,让其感受到,两条边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两条边张开的越小,角就越小。这样设置以后,学生比较的时候不再看边的长短了,而是知道要看哪个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这样避免的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同时让我体会很深的还有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溶入学习中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更大的探索欲望。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中,并结合自己身边的生活知识学数学。
三、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优势,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师的教学充满形象、声音、色彩,就能为儿童多种感官所接受,我们就能使讲授的知识为儿童所接受。我运用微课视频《角的认识》,从学生熟悉的剪刀,钟面,红领巾引入,将新知识的学习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上,从生活中引入,逐步确立“角”的表象,从而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演示去除实物中角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取角的本质属性,引出角的图形,帮助建立角的表象,向学生动态的演示“形物”的分离,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在进行角的大小比较时,在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对于比较角的大小方法掌握不够,认为老师的活动角两条边更粗更长角就更大,无形中,在学生心里就把比较角的大小与平时比较物体的大小统一起来了,只要是长的,粗的,就比我的角大。形成了这种错误的认识之后,我就思考,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这是一个生成的问题,怎样灵活的运用这一生成性的问题,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形成正确的比较方法呢?于是我就选择了分两步走,先比较大小差别明显的两个角,再比较两个一样大,但边不一样长的两个角,利用课件平移展示,大小不明显的角,通过使两个角直观地移动与重合,让学生清楚地看出两个角的关系。同时发挥录屏软件的作用,制作了视频《红角蓝角比大小》充分显示了多媒体的优势,达到了最佳的效果,从而使得学生掌握比较方法。
当然,在这节课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比如教师的语速过快,评价语言不及时等。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改正不足,逐步完善自己。
2.小课题总结性资料教学反思 篇二
一、闵行区校本化群体开展教学小课题研究的行为路径
我们引导教师群体开展教学小课题研究,以学习共同体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首先,我们力求发现教学真实问题,探索激励教师群体研究的运行机制。我们遵从“课题即问题”的教育研究特性,拓宽区教育学院与学校联动、校际联盟、学科教研组进行合作研修和跨学科互动启发等合作渠道,力求使研究能够适应教师个体、学科整体发展。我们以“问题”为媒介,实践“课题群”组成的行为原则。我们借助区教育学院遴选出的“专业引领”者的资源,建立了“课题群”与“专业引领”者的供需动态配给制度,形成激励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运行机制。
其次,我们及时传播研究智慧的服务模式。如我区教师可以利用“闵教课堂教学网”及时上传研究活动中的“过程性材料”;我院还定期举办教学小课题研究中期论文评选、教学小课题研究论坛等,以求能及时掌握教师在教学小课题研究中的发现或困惑,传播研究智慧,调整服务方向。
二、闵行区校本化群体开展教学小课题研究的实践突破
1. 让教师以研究的姿态投入教学实践
课题研究本该无大小之分,我们限于“小”,这本身就隐含着研究切口小、周期短、见效快的美好愿景;我们限于“教学”,更标明了它是以广大一线教师以职场为起点,以反思教育教学行为为己任的教育科研方式。我们研究的内容来自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困惑或问题,可以具体到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授课导入方式、课堂提问方法、教学内容衔接、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作业设计等,这些问题都是教师自己熟悉的、有体验的、有积累的、有浓厚兴趣并长期关注的。通过这些日常教学行为的研究,教师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所做的研究的实用性,从而提高研究兴趣,更能够以研究的姿态投入到教学实践中。
2. 为教师教育科研的深层发展敞开大门
教育科研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研究活动,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但现在的教育科研却往往过于追求科学性和程序复杂性,因此对教师个体而言,还存在很大难度。教学小课题正是介于教育科研与教学案例、教学后记之间的一种较为理想的研究形式,教师容易介入、研究容易深入、成果容易形成,甚至教师可能在不经意间就自然地由小课题研究步入了教育科研的行列。这样一来,就为教师打开科研心结,为他们教育科研的深层发展提供了途径。
3. 帮助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形成“借智”机制
3.小课题研究资料 篇三
第一,聚焦个体。与“大课题”的团队研究性质不同,小课题研究是针对教师个体的,由教师个体独自承担申报、研究、结题等工作。小课题研究关注的是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反思与行为跟进、教师自身的问题解决与经验提升。在小课题研究中,教师个体是研究的主角,是研究的真正实践者。
第二,着眼微观。与“大课题”研究每每关注宏观层面或中观层面的取向不同,小课题研究的内容是教师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碰到的某一问题、某种现象、某个想法。同时,小课题研究的过程是灵活的,研究成果也是形式多样的。可以说,小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思维“孵化器”。
第三,周期较短。“大课题”研究往往有一张明确的立项、开题、研究、结题、推广时间表,一般需要一年或几年时间,而小课题研究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慢则几个月,快则十几天便可完成。
第四,倾向平民。小课题申报不受教师职务、职称、教龄等限制,是面向全体教师的。只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问题,愿意将其作为研究对象,便可随时向学校申请立项,进行研究。小课题研究消除了课题研究的“专利权”及神秘面纱,彻底实现了研究的平民化,使得“人人可做”、“时时可做”、“处处可做”成为现实。
一、小课题研究的特点:
1、小——切口较小,内容单一
所谓“小”即小巧:一是研究范围切口小、周期短,容易操作。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问题。研究的内容和角度可以是教学过程中的章节或某个专题,可以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案例、问题等。二是研究成果灵活,可以是一种经验总结、一种教学模式展示课、一节独特的教学设计或教学论文等;也可以是研究小报告,访谈记录,调查问卷及报告,学生作品;还可以是音像作品、课件、图表或教具等实物。三是规模小,研究涉及的范围小、人员少、时间短,因而规模小、投资少。
2、活——自由选择,自主性强
所谓“活”即运用灵活:一是选题立项活。小课题从本质来说是一种个人研究行为,课题可以申报立项,也可以无须审报立项。提倡一种“教学即研究,教师即研究者,成果即成长”的理念。二是研究内容和时间活。小课题研究什么?什么时候研究?怎么研究?不需要囿于教育科研课题规划部门所提供的选题指南,教师可以“我的事,我做主”。三是组织形式活。可以一个人承担一个研究项目,单独开展研究,也可以成立两人以上的小组共同研究,还可以以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教学班的老师为单位,组建微型课题组,开展研究工作。小课题可以重复研究,不同学校的教师或课题组可以同时或先后研究同一个问题。小课题人人都可以研究,时时都可以开展,处处都可以进行,研究在兴趣中生根,在实践中开花,在过程中结果。
3、实——实践中来,为实践服务
所谓“实”即实在、实用。一是选题“务实”。小课题研究针对教师教育工作中遇到的盲点、热点、难点问题,选题贴近学校、贴近教师、贴近教育教学实际。如:上课时,学生不愿举手发言怎么办?也许这些问题有些小家子气,但它们恰恰又是众多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遭遇的最为真实的难题,是影响着教师顺利组织教学活动的现实问题。二是研究过程“踏实”。这些研究对教师来说,既实在也实用,教师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自己的实践,从自己的实践中提炼自己的经验,让自己的经验体现自己的特点。三是研究成果突出行动,操作。即在“做得好”的基础上“提炼得好”,“做得好”表现在实践上有真正的行动研究,“提炼得好”体现在对研究的做法进行规律性的总结。
4、快——短周期,快出果
所谓“快”即时间短,见效快。一是即时性。一方面,小课题是生成于教师的教育实践之中,根植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之中,具有随机性、偶发性、情景性,常常是不约而至。另一方面,小课题的研究周期显得很灵活,课题研究的时间视研究的内容而定,可长可短,时间短的两至三周就可以解决问题,长的三至五个月,最长的一般不超过一年。它不需要固守三、五年的研究周期。二是见效快。由于研究的周期短且基于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具体问题,因而速度快、效率高,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转入到下一个问题的研究;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得到一点收获。有些研究它不需要触及该问题的方方面面,也不需要形成系统的经验总结,也不苛求一定要将自己的研究心得发表,关键是要教师自己体味到有所收获、有所成长、有所愉悦就是成功。
二、小课题研究的选题
通常一个好的小课题研究选题应该有六个字,对教师来说:想做,可做,能做。
1、想做。就是指从自己身边选择当前自己最想解决同时也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小课题进行研究。教师最想解决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自己更清楚。因为每个教师所处的环境及其自身的条件都不同,因此各人的需求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需求慎重选择。
2、可做。是针对教师自身的条件而言,指进行小课题研究,必须将教师的经验、素养、时间、精力等因素考虑在内。这些因素往往决定着教师能不能进行研究或能不能将研究进行到底。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3、能做。是针对小课题本身而言,指选择的小课题是个小而明确的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有个具体明确的切入点,在实践中操作起来相对容易。选题太大、笼统模糊往往只是在表面上兜圈子,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总之可以小题大做,以小的角度研究大问题。“先小后大”,“先易后难”,重在突出重点,目标专一,不能四面出击。课题研究范围一大,内容就多,就会广而不深,中心不突出。一个针尖容易扎得深,而一个平面却难于深入。一般来说课题小而容易深入,“小课题,短周期,快出果”。课题大则难于深凿。课题选择千万不要犯贪多、贪大的毛病。
三、小课题研究的方法:
小课题研究的方法有很多,这里介绍几种常用有效的方法。
1、从总结开始
实践是理论的故乡,教育科学不仅仅存在于专家的著作中。更存在于民间——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例如,某教师根据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和创新总结出启发学生回答问题的十种方法:
⑴积极等待法,因学生心急而慌乱,教师应当安定他的情绪,耐心等待; ⑵旁敲侧击法,学生在思考主要问题时,再提一两个有关的问题,加速学生的思考;
⑶回忆法,让学生回忆有关的旧知识,以便解决问题;
⑷铺垫法,提一两个较浅显的问题,让学生顺着这个思路往下想;
⑸点拨法,在关键点上指点一下学生;
⑹激将法,做出要让别人回答的样子,激励学生加快思考;
⑺分辨选择法,让其他学生回答,或教师提出多种答案,让学生自己思考分辨,选择正确答案;
⑻回述法,先由教师或让别的学生正确解答之后,让这个学生回述; ⑼暂停法,让学生课下再想,然后找老师回答;
⑽加深扩展法,当学生答对了,再提一两个更难、更宽的问题。
这种总结的方法就是要把过程分条析缕地讲清楚,并突出它的特点。特别是要把其他人不容易找到的地方讲详细、讲得透。
2、从叙事研究开始
教育叙事就是“讲教育故事”。教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从而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叙事研究=事物描述(故事)+评价分析(反思)。
3、从写案例开始
案例法是通过对教育教学中典型的有价值现象,进行描述总结,从而来探索发现教育规律的过程。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案例研究=故事+点评。
4、从实验研究开始
什么是实验研究?根据一定的理论或假设,选择一定的研究对象,实行某种教育措施并观察效果,再进行分析比较,对理论或假设做出科学结论。它的基本程序是:选题——构想——尝试(可能有
首先要弄明白课题的含义。“课题”就是“问题”,小课题就应该是小问题。课题的来源应该是教师平常的教育教学中遇见的问题,况且这些小问题经常困扰你,影响到自己的教学效果,不解决难以提高质量,于是,就应该把这些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
小课题的选题,首先应该是要小,不要求大,同时,这些问题一定要是在自己的教学中客观存在的,而不是虚构的,这样研究起来才有意义,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不断生成教育智慧,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选题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比如,学生习惯养成方面(读书习惯、规规矩矩写字习惯、倾听习惯等),课堂教学方面的(预习习惯、胆大发言习惯、按时完成作业习惯、及时复习习惯等),总之就是要选一些对学生发展有实际意义的小课题进项研究,使自己在研究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和能力,早日成为学生爱戴的、家长拥护的、领导赏识的、同行羡慕的名师,那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小课题研究选题的方法
一、从教育教学的问题及困惑中选题
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具体问题,教师天天置身于教育现场,这是教育问题的原发地。比如:如何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怎样解决部分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的问题等。教师可以从自己感到不很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去选题,长期积累,挖掘出值得研究的问题来建立自己的“问题库”。
面对诸多的实际问题,教师究竟该选哪一个问题作为小课题进行研究呢?这要从值得研究的问题的价值和紧迫性方面考虑。当问题成为困难时,教师需要分析问题的主要表现与原因是什么。继而查阅资料、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教师关注、追踪、分析某个教学问题,这个问题就可以成为课题。
二、在切磋交流中发现课题
教师之间的切磋与交流是小课题的来源之一。交流可以开阔视野,让教师更多地了解教育教学情况,这样,教师自身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可能会被激发出来,逐步形成小课题。
三、在理论学习中反思出课题
在阅读学习中,最为关键的是教师要时时注意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对自己工作中的相关问题或经验进行解读和分析,使有价值的问题或经验在联系、解读中逐渐清晰起来。
四、从学生的反应中寻觅课题
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反应,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与学生交流,更好地发现学生现实的需要,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同时,挖掘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但有研究价值的小课题。
五、从已有成果的应用研究中归纳课题
研究的取向主要是将他人研究的成果应用于自身的教育实践。这类课题由于是学习他人的成果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具体实施,因此,比较适合年轻教师。一般从教师自身感兴趣的他人成果选题时,需注意可操作性。
六、总结经验形成课题
教师结合自己的兴趣,对自我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分析及总结,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和理性分析,这有助于帮助教师发现自己的教育教学亮点、成功之处,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形成自我教育特色。这类小课题一般适合已经具有一定教学实践的骨干教师去研究。
七、创新工作生发出课题
4.教学反思与反思性教学课题总结 篇四
史春英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
反思类型可有纵向反思、横向反思、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等,反思方法可有行动研究法、比较法、总结法、对话法、录相法、档案袋法等等。
本学期我虚心地听课并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我们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一、坚持课后反思和教学随笔。
“课后思”:一场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期中思”:即通行的期中质量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
二、及时参与集体反思和对话法。
集体反思指与同事一起观察自己的、同事的教学实践,与他们就实践问题进行对话、讨论,是一种互动式的活动,它注重教师间成功的分享、合作学习和共同提高,有助于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以旁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使自己对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并获得对问题解决的广泛途径。教师互相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记录所看到的情景。在李校长的带领下,我先后听取了十七中学的八节观摩课,在每次观摩后都认真地撰写教学反思,以自己的教学实践去分析,然后每个听课教师组织在一起进行经验交流,在交流中,我更加拓宽了事业,发现课堂中更多的亮点,这样更有利于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
集体反思和对话法在应用中的意义:
1、认识和改变自己。
集体反思学习最终就是要改变我们的思想、行为和性格。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有意识到潜意识和下意识,这个过程本身就是认知、理解、学习、行动、习惯的过程。集体反思学习的方法可以实现这个过程,让优秀变成一种习惯。
2、培养良好思维模式。
集体探讨是打破思维定势、突破思维局限的有效方法,我们每一个人的思维有其局限性,这是我们的成长、教育、经验、学习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而且一旦拥有就会固化从而变得根深蒂固。
3、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4、掌握一种学习方法。
反思作为哲人们的工作方法,越来越被我们普通人来使用,特别是管理者。反思是经验学习的工具,经历必须经过反思,才能升华为经验知识。
三、教学反思的具体内容。
第一、教学内容方面:
1、确定教学目标的适用性。
2、现目标所采取的教学策略做出判断。
第二、教学过程方面:
1、回忆教学是怎样进行的。
2、对教学目标的反思: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对教学理论的反思: 是否符合教与学的基本规律。
4、对学生的评价与反思:各类学生是否达到了预定目标。
5、对执行教学计划情况的反思:改变计划的原因和方法是否有效,采用别的活动和方法是否更有效。
6、对改进措施的反思:教学计划怎样修改会更有效……
第三、教学策略方面:
1、感知环节:教师要意识到教学中存在问题与自己密切相关;
2、理解环节: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与倡导的理论,行为结果与期望进行比较,明确问题根源;
3、重组环节:教师要重审教学思想,寻求新策略;
4、验证环节:检验新思想、新策略、新方案是否更有效,形成新感知,发现新问题,开始新循环。
四、教学反思写些什么。
1、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2、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3、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5、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5.小课题总结性资料教学反思 篇五
摘要:(只有有效的课堂教学,才能带来课堂教学的有效,才能让我们教师的劳动有意义。因此,如何让45分钟的课最大限度地创造价值,就成为我们教师常常思考、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化繁为简、灵活多样、思维参与、学法指导、教学氛围、违纪现象等。
只有有效的课堂教学,才能带来课堂教学的有效,才能让我们教师的劳动有意义。因此,如何让45分钟的课最大限度地创造价值,就成为我们教师常常思考、探索的问题。个人的理解与实践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教学设计要科学合理,化繁为简
新的课改教材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诸多的改进,而教师因受传统教材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教学中往往摆脱不了束缚,该少说的不少说,该精讲的不精讲,顾此失彼,所教内容既无重点,也无重心,让学生无所适从。其实,新的课改教材无非就是在原有教材基础上的重新编排,很多内容增加了学生自主探索和思考的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挖掘教材,并把教材内容读懂吃透。在此基础上,针对每一节内容,合理分配教学时间,设计好教学内容,该讲的地方精讲,不该讲的地方不讲,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教学主要的学习方式。“教师讲得如何”与“学生学得怎么样”,一堂课里都很关键。在教与学之间,如果没有学,那么教就变得毫无意义了。因此,教是为了帮助学生学。教师讲得多,反而阻碍了学生思考的空间,阻碍了学生探索的时间。课堂上教师少讲不表示学生思维上的阻碍;相反,思想往往来源于沉默的思索过程。课堂上少讲,可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在思考中有效取舍,形成能力。少讲与精讲,不仅仅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注与欣赏,更体现了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
二、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一张嘴,一支笔,一本书的教学已经很落后了。随着新时代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应用,教学在朝着更直观、更丰富、更便捷的方向发展。现在,我们每天都能看到老师在利用多媒体上课。让抽象的思维过程变成一个可以看得见的具体过程;课堂上,师生教学可以欣赏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资料、视频、歌曲、诗词朗诵等,生动鲜活又多种多样的直观教学方式相应的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目前学校重视并进行课改与实践研究的语、数、英三大科,其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就更明显了。当然,其他学科在课改与实践研究方面也各有特色,相应的成果也很优秀,课件的制作各有特色,符合教学的实际需要,要确实能够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具有使用价值。还有,课堂教学可以合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因科制宜、因课制
宜、因人制宜地开发与有效利用各类各种课程资源,结合学科的特点,并发挥教师各俱特色的风格,灵活地将课程资源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起来,为课堂注入活力。
三、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
学生要实现主动发展,参与是基本的保证条件。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是教学相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师生交流和信息的转换,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没有懂得配合的学生整个过程就难以畅通。因此,课堂教学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要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师生配合,教学相长,那么,教师的少讲与精讲,就是艺术。把主动学习权交回学生,我们的课堂才能绽放如花笑脸,融入学生的心灵之中,让思维开花结果。
四、教学中要善于与中考内容接轨
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善于把学习内容与中考内容接轨。讲课过程中,可让学
生在学习新课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在不自觉中接受中考试题的熏陶。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做题,特别是各种考题类型的方法、技巧的提练,做完后善于评讲总结,让类似题型贯穿于学生的训练中。
五、讲课同时注意加强教给学生学法指导
指导教会学生学习是21世纪教师素质的重要体现。学生学习成绩差原因很多,但学习方法不当,对于知道要学习但又不知怎样学的学生是个主要原因。学习方法指导,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只是为学生的认识的发展提供种种有利的条件,即帮助、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教师应该做的是善于“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这也是新课改的要求之一。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更突出给予学生学法指导。比如,去年咱教七年级思品下册总复习时,咱从怎样学思品——抓关键词思维三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引导学生复习并因此编制知识点如下:
第1单元(关键词): 情绪压力乐观向上
《 是什么 》
1、积极情绪具有促进作用,消极情绪具有破坏作用,有的情绪具有双重作用.2、学会消除消极情绪,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3、学会化解压力,培养乐观愉快心态。
《 为什么 》
1、了解各种情绪及表现的意义:(1)...(2)...2、压力的作用:...(压力大小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
3、为什么要乐观向上?...《 怎么办 》
1、学会管理情绪 :(含消除消极情绪的关键、方式共7个观点)...2、怎样调节压力?...3、怎样积极看待事物?即保持乐观愉快心态的意义:(重点)...第2单元(关键词):沟通代沟友谊
《 是什么 》
1、交往和沟通是和谐人际关系的需要。
2、我们要学会与父母、教师、长辈沟通,化解矛盾与冲突,跨越代沟。
3、学会与同学交往与沟通,珍视友谊,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4、(1)与父母沟通的积极作用——健康成长。
(2)与老师沟通的积极作用——教学相长。
(3)与同学沟通的积极作用——共同成长。
《 为什么 》
1、交往与沟通的积极作用(或意义或重要性)(重点)...2、代沟形成的原因及其表现:
(1)代沟形成的原因:...(2)代沟形成的表现:...(3)怎样正确看待代沟?...3、为什么要感激父母(父母在我们成长中的作用):...4、为什么我们的成长离不开老师(补充知识点):...5、友谊的功能(作用、意义)...《 怎么办 》
1、怎么样学会交往和沟通?...2、我们要学会与父母沟通(沟通的方式含怎样跨越代沟?):...4、要学会怎样与老师沟通(重点):...5、要学会与同学和伙伴沟通(怎么样):...6、如何选择朋友(如何交友)?或如何建立和维护友谊?:...第3单元(关键词):公共生活与规则法律与规则法律与生活
《 是什么 》
1、生活离不开规则,不违法是我们的行为底线。
2、规则分有形的规则——法律法规和其他规章制度和无形的规则——道德规范两类。
1)法律法规——由国家明文颁布,严格遵循
2)道德规范——约定俗成,自觉遵守。
3、最重要的社会规则:法律和道德。
4、法律是特殊的规则,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5、我们要增强法制观念,学法、守法、懂用法维权。
6、国家的强制力量:警察、法院、监狱、军队。
2)各机关在职能上分工合作:
公安机关——侦查机关; 检察院——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机关 ;
人民法院——审判机关;监狱——刑罚的执行机关
《 为什么 》
1、社会公共生活离不开规则(为什么需要规则)...2、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则:...3、法律是具有国家强制力的社会规则:...4、法律的特殊性(具体特点即特征):...5、法律的目的(如何理解)...6、(法律的作用)...7、法律就在身边(法律的重要作用):...《 怎么办 》
1、如何面对公共生活(重点):...2、我们要遵守公共生活规则(怎么样遵守规则)...3、用法律维护权益(怎样维护权益):...4、法律探究园地 :
1)、学法:...2)、懂法:...3)、用法:...第4单元(关键词):竞争合作竞争与合作关系团结互助
《 是什么 》
1、合理竞争——促进我们的成长和进步,不正当竞争——使我们误入歧途。
2、合作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在生活中,人们为了某个目标而联合起来的共同行动,这就是合作。
3、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4、我们要善于竞争,亦要会与人合作。
4、懂得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关系。
5、团结就是力量,我们要培养团结互助精神。
《 为什么 》
1、竞争的积极意义(重点)...2、合作的意义...3、如何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之间的关系?...4、团结互助的意义(重点)...《 怎么办 》
1、如何公平竞争(重点)...2、如何进行合作(重点)...3、如何团结互助(重点)...六、要重视学案、测试题等作业的布置和评讲
学案、测试题等作业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落实与反馈,这个环节对于保障课堂教学效果
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必须予以重视。学案作业等的设计应当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针对学生掌握的薄弱环节,力求通过少而精的练习达到巩固知识,反馈问题的效果。因此,老师要重视对习题的研究,精选练习,以少胜多,以精取胜,充分挖掘习题的教学功能。不以书面学案展示的学科更应该利用好多媒体展示、评讲,这样的作业与布置同等重要,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及时的评讲,可以使学生及时更正错误,发现自己缺漏和错误,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作业的评讲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除了老师评讲外,也可以让答题正确的学生讲。
七、要创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一个被千万人思考过千万遍的问题,每个老师都在探索答案,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独有的方法。有心理学家曾指出,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
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我认为有道理,试想,一个人在紧张、压抑的情绪之下,怎么可能会对周围的人或物产生兴趣呢?丧失兴趣的人只会无所事事。而当一个人精神轻松,情绪稳定饱满时就有可能兴趣大增。因此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才会有师生之间的自然交流。这就涉及导教学艺术了。每次听别人的公开课讲座,除欣赏他人课件制作的精美、实用价值外,更为喜欢欣赏的是倾听他人教学语言运用是否口随心愿、恰如其分。因为,无论社会怎么进步,教学手段如何现代化,只要上课,必然离不开语言艺术,老师以“舌耕为业”,不断提炼教学艺术,课堂才富有生命,学生才如沐春风。教材经专家雕琢,以美的形式呈现;教学语言经教师创造性思考、处理,也应美起来,成为课堂上流动的风景。
八、要正确处理学生课堂违纪现象
总有一部分学生纪律性不强,很让老师头疼。面对学生违纪:
1、不要发火。
2、批评学生要对事不对人,不要侮辱、挖苦学生。
3、对待违纪学生用非语言控制,比大声呵斥更为有效。非语言控制包括:走近违纪学生摇头示意,或叹息;突然停止讲课,凝视学生;或轻拍其肩、有时候对待他们也可以因人而异可不按常理“出牌”等等。
4、针对群体违纪可以区别对待,分化瓦解,各个击破。凭借教育机智,处理偶发事件。冷落处理法:教师对学生的恶作剧等偶发事件,采取冷落的方式,不惊奇、不慌乱、不追究、不批评。温和处理法:教师对于自己疏忽不慎造成的不利影响,态度温和地承认失误。.热处理法:对个别学生严重违反课堂纪律或屡教不改,教师不可一味迁就,应予以严肃批评,不必花费太长时间。违纪学生表面上有许多甚至有意制造不良行为的倾向,实质上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存在着自信心不足,自卑感重,自控力不强。因此,他们平常稍有不顺就很容易产生对抗情绪,甚至“破罐子破摔”无视校纪班规的行为发生。故此,作为课堂教师要善于找准时机发掘他们的闪光点,注意适时适度的表扬激励,不作硬性的批评,不挫伤他的自尊非常重要,这样可以避免与他们正面冲突的发生。因为,不造成对立情绪有利于教师对他们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教育和处理。保证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黄海如沙,找不到绝对相似的两颗沙粒;绿叶如云,寻不到完全一样的叶片;人海茫茫,没有个性完全相同的学生。为人师者,必须有海纳百川的宽阔胸怀,容得下个性千差万别的学子,才不愧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九、要师生协同合作、教学相长
我们有时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课堂教学有效还是无效,既需要教师的努力,又需要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更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协同合作。学生是否参与、及参与的程度如何则是关键性的因素。因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他们而展开的,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度,就要努力使学生产生与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即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
总之,教无定法,只要能在课堂上产生好效果的方法就是好方法。社会在发展,老师要
不断学习、创新才不落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度是我们教师教学的不懈追求。
6.小课题总结性资料教学反思 篇六
因此,我们在课题研究中,立足教学实践,围绕省级研究课题着力统整教学与研究资源,形成学校教学管理与教师的教学研究之间的积极互动;形成日常的教学与主题性教学研讨活动的积极互动;形成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的积极互动;形成教师的个体研究与学校的课题研究的积极互动。深化了教学实践与现代课堂教学质量体系的研究,为我校教学质量的可持续发展增添了智慧与力量。
形成学校教学管理与教师的教学研究之间的积极互动
我们学校拥有良好的教学质量, 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又从何着手呢?大家形成共识, 狠抓内涵发展, 突出高效的课堂教学, 为此, 我们利用团队文化的引领作用, 做到“在研究中教学”。
首先是深化集体备课,把好教师课堂教学的课前关,各备课组在每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基础上,每周另有一节课的时间进行集体备课,这样从时间上保证了集体备课较为全面地商讨研究该周课堂教学内容,在集体备课研究中,有系统的内容安排,有固定的集体备课地点,有明确的中心发言人,有组内教师的群议(人人发言,形成智慧性碰撞),有学校的检查督导。这些使教师深化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研究,优化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尤其是有利于青年教师拿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关键点,使备课组内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均衡和谐,促进了年级学科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在集体备课中,注重研究小练习,明确小练习的目标、内容的覆盖面、各试题的难易度,保证了课后的精练,高效率地发挥了练习的功能和教学反馈作用。这样,使教学研究常态化、全程化,让课堂教学质量研究浸透在教师的教学行动中。
其次,为突出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我们精心研究教学问题,用问题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引领学生深度参与学习,强化课堂教学的及时反馈,从而增强了课堂教学效益。
再次,研究课后答疑的成效,强化对个别化辅导的研究。
最后,研究小练习的使用,我们形成了教学“五必”,即讲必练,练必阅,阅必评,错比纠,纠必查。
因此,通过常规研究与教学行动,做到精致备课,精典练习,精心辅导,实施精细化教学。这既为课题研究提供了资源,也使课题研究有效地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动,避免了课题研究的“虚化”现象。
形成常规教学与主题性教学探讨活动的积极互动
我们学校坚持常态化地追求高效的教学质量,还注重利用一年一度的主题性教学研讨活动来引领与深化教师的高效教学行为。近年来,全校教师形成默契与共识,相约在一年一度的主题性教学研讨活动中共同探讨高效的课堂教学问题。因此,主题性教研活动的主题就浸润在每个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中,让大家有了经验与感悟的积累过程,有了理性思考课堂教学问题的过程,使主题性研讨活动奠基在教师丰厚的教学经验基础上,奠基在教师的教学困惑上,奠基在教师理性思考以及阅读他人经验与理论基础上,这样,激起了教师教学认知与观念的强烈冲突,丰富了主题性教研活动的内涵,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的积极转化。在主题性研究活动中,我们既有课堂展示,也有教师代表的专题报告,还有一年来教学成果大总结。这样,利用主题性研究的目标导向作用,让日常的教学活动与主题性研究活动相互融合,充分利用了日常教学与主题性教研活动中的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等教师发展资源,强化了每位教师的教学质量意识,促进了教师的经验改造,提升了教师的理性认识,也使课题研究的问题系统化。
形成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的积极互动
没有研究的教学是浅化的,离开教学的研究是虚化的。我们全体教师始终树立起质量意识与实践意识,因此,不断利用集体备课与教师的个体教学实践来丰富教学实践活动,同时强化行动研究。反之,又利用学校的《现代课堂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省级课题研究与教师自我的微型课题研究,积极研究课堂教学质量,以不断调整教师自我的教学实践。事实上,当教师在面对教学实践时,教师会产生许多的教学困惑,例如,高一年级组专题研究成都市内学生与成都郊区县和成都市外的学生在学习习惯与认知上有何差异;高一语文组在研究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时的调查中,发现了意外的问题,教师任教的班级不同,学生自觉阅读文章的习惯差异悬殊,引发了任课教师的强烈反思,促成对该课题研究的转变与深化,有效地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此同时,学校对课堂教学质量也进行了跟踪观察与积极反思,我们对教师与各教研组进行自我的纵向比较反思与他者的横向比较反思后,发现教学质量优异的教师、教研组与备课组的共同特点:集体研究上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突破的方法;精心有序安排小练习;及时关注学生。这样的研究是基于教学实践与教学管理实际而不断深化的,促成了教师或教研组、备课组不断改善教学行为,促进了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及时改进与调控,有效地提升了教学质量,也有利于他们消除迷惘与困惑,避免挫伤教学自信心甚至是乱了阵脚,易于消除教师或教研组、备课组的焦虑心理,缓减了大家的教学压力。
形成教师的个体研究与学校的课题研究的积极互动
我们在狠抓课堂教学质量过程中,力求每位教师都有高质量的教学水平,力求每位教师的每一堂课都是高效的。所以,我们注重教师“教学后研究”。一是注重教师的教学实践理性化,我们进行了教学设计评比活动,可以观察教师的教学专业知识逻辑、教学过程逻辑与学生学习逻辑,从中反思教师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观念,引发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教学观念的积极改善,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二是注重教师的教育叙事。教师每年都在寒假后交一篇教学案例,通过教学案例增强教师的教学反思意识与能力,利于教师不断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注重经验的点滴积累与经验改造,而且这样的经验反思,既是深化教学实践,也是教师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理论与教学主张的过程,促成教师形成自我的教学风格。三是注重教师的理性反思。每年的暑假中,每位教师都要撰写一篇教学论文,这利于每位教师提炼教学经验,系统认识教学中的某一个问题,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四是注重校园内的微型课题研究。学校特意引领教师或者以个人或者以备课组等团队围绕现代课堂教学质量问题进行微型课题研究,既体现教师的个性化研究特点,又尽量考虑省级课题研究涉及的方方面面,做到分工合作性研究,例如,教师的微型课题研究有《高中英语学习单词记忆策略方法研究》《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学案为主题的高三复习课改初步探索———化学平衡》《高考政治解题方法指导》等数百个课题。研究者随时申请立项,随时结题,微型课题研究使教师在“教学中研究”,也保证了学校课题研究的持续性,大家在研究中细化了学校课题研究的内容与内涵,为学校提炼并总结省级课题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源,为深化学校的主题性研究课题提供了大量的真知灼见,促进了课题研究关注教师教学实践与教学困惑的针对性。
在学校教师进行研究的同时,学校的职能部门也进行了探索,例如,学校青年教师学习小组,积极探索教师成长的问题,促进教师高效的课堂教学。我们在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中,注重学习内容的系统化,例如,引导青年教师研究怎样备课、怎样上课、怎样批改作业、怎样撰写教学案例、怎样观听课、怎样选编习题与命题、怎样反思教学实践等。这些研究,注重教学实践,注重对教学经验、教学方法与教学理论的学习(这些内容是青年教师能够习得的),注重培训者与学习者以及学习者之间的研究与交流。
学校每位教师围绕学校主题进行研究,围绕教学实践进行研究的做法,较好地调动了大家研究的积极性,使教师能研究,在为学校课题进行研究,在为教学实践而研究,使学校课题研究得以深化与细化,也促成了学校课题研究的系统性。反之,学校组织的省级课题研究,也提升了教师的理解,开阔了教师的视野,在深化每位教师的研究意识的同时,也彼此达成理解与共识,形成狠抓教学质量的责任与使命。这样,较好地做到了在研究中互动,在研究中提高能力,在研究中增长智慧,在研究中形成学校质量发展的共同愿景,有效避免了各自为阵,七零八乱的研究带来的主题不明,缺乏指向,力量分散,缺乏系统,疏于实践,缺乏互动与效用的弊病,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学校在教师微型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省级课题研究组的核心人员与教师研究积极互动,在不断调整教师微型课题研究内容与方向的同时,自己也不断地梳理研究内容,进行系统整合,深化认识,形成了既有实践操作性,又有系统性和一定的理论性的省级课题研究成果。
7.小课题总结 篇七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许多小学语文教学的专家和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都对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如读写结合、音像作文等等。但这些成果需要有配套的教材或设施,如何寻找一条适合各种类型教材的,能被不同学校和教师普遍接受的思路,一直困惑着我们广大的小语教研工作者和教师。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以改革小学作文评语为突破口,力求寻找一条操作性强的,容易被广大小语教师认可的途径,改进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效率,促进全体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本课题根据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所有学校和教师,面向全体学生。从改革现有的小学作文评语的写法入手,变以往作文评语那种单纯侧重对学生的写法指导、理论说教为侧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对话谈心。教师站在与学生平等的角度,就学生作文中反映出来的思想认识,道德情感,语言运用等进行全方位的互动式交流。把作文与做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潜在的表达欲望,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与热情,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写作水平的提高。
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从这意义上说,小学生作文不但是小学生作文能力的体现,也是其世界观、人生观的集中表现。所以教师的作文评语不但要在写作方法上进行指导,更重要的是要在学生的道德品质、为人处世等诸多方面进行引导。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低级和高级之分,其中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的最高需要。教师要站在理解、尊重学生的角度,改变以往评语中教师作为说教者的形象,与学生进行平等的,耐心的心灵交流,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评价小学生的作文,最重要的不是要求他们写得生动、形象、具体,而是使他们喜欢学习,喜欢表达,喜欢写作,觉得那是一种快乐。
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作文评语改革,用一种清新、亲切的语句,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自觉性、自信心和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喜欢作文,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写作水平。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评语改革,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通过评语的改革,学生不但改变了对评语的态度,而且对作文的态度也有了显著的变化。许多学生以往对教师的评语根本不看,或者只粗略地看一眼。通过课题实验,学生开始喜欢老师的评语。学生的写作兴趣也被激发起来。学生一旦对作文产生兴趣,作文就成了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学生说:现在老师很喜欢我的作文,我也很喜欢
写了,我觉得写作文时有说不完的话似的。
通过评语的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这是实验课题最重要的成功之处。由于传统教学中对学生作文的过高要求,再加上教师评语的生硬、刻板,使学生对作文产生了一种恐惧心理,觉得作文是一件很难的事,很苦的事。其实,小学生写作文只是初学初练,他们的作文多半是半成品,缺点、毛病自然很多,这是很正常的。我们不能用文学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学生每次完成作文之后,都有希望得到老师肯定和表扬的心理。所以,在作文评语中要多写一些鼓励性的评语,即使是对学生作文中的不足之处,也要用一种商量式的评语。如:这个词是不是可以换一个?这句话太长了,用标点把它分开行吗?这里最好先写一写周围的环境,你说对吗?等等。要尽量避免一些裁判式的,冷冰冰的评语。如语句不通顺,条理不清楚,中心不明确。等等,挫伤孩子的写作积极性。或空洞的、含糊的评语,如文章很生动。内容具体,想像丰富等等。学生看不懂、看不明白。
兴趣是写作的动力,有了动力,学生就有了写作的热情,有了热情,学生的作文才会畅所欲言,才会有创新、有活力。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就在不断的练习中提高了。一位著名的作家在给他小学语文老师的信中这样写道:是您多次在我的作文评语中写下激励我不断努力的话,我至今还记得您说我会成为作家的话,是你的话让我做起了作家梦,没想到现在梦成真了。我要感谢您的鼓励。这就是作文评语的魅力。有时老师在学生作文中写下的一句话,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
二、评语改革,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先学做人,后学作文,文如其人。这些话都是对作文与做人关系的很好阐述。我们现在的作文教学,往往只重视对学生写作技巧的指导,忽视了作文的育人功能。其实,不管是成人的文章,还是小学生的作文,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了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他们思想品质,道德行为的一种流露。改革小学作文评语,拓宽评语的内容,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的思想、行为。通过情感式的评语,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真正把作文与做人结合起来。
我们要求老师对小学生作文中反映出来的思想问题,及时地加以引导。通过谈心式的,对话式的评语,指导学生的行为。如作文片断训练《第一次××》,有位学生写他第一次买菜,结果却因没有找钱而挨妈妈骂的事,他在作文中写道:今后,我再也不去买菜了!我看了之后在评语中写道:第一次买菜,忘了找钱是很正常的事,失败总是有的,再向妈妈要求去买一次菜,相信肯定能做好的,试一试,好吗?这位学生在第二周日记中说,他真的又去买了一次菜,这一次妈妈还表扬了他呢!我又及时在评语中鼓励
他把作文给妈妈看看。果然,妈妈看了之后也很有感触,特地给老师打了个电话,感谢老师的教育。这样的例子,在评语改革过程中是很多的。
有位学生在作文中写他爸爸把单位的原稿纸给他用的事,他很困惑,说他知道拿公家的东西是不对的,可又不敢跟爸爸说。这件事虽然很小,但对孩子幼小的心灵影响是深远的,老师在评语中说:你可以试一试把这篇作文悄悄地放到爸爸的书桌上。后来,孩子告诉老师,他爸爸第二天就买了两本稿纸,连同那篇作文一起悄悄地放到了他书包里。父子俩虽然没有面对面的交谈,但我们完全可以相信,通过这次悄悄的行动,他们的心灵得到了共鸣。
三、评语改革,增强了学生作文的真实性。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真实是作文的灵魂。现在的学生作文由于引导不当,学生找不到写作的素材,只好编选一些空洞的、虚假的内容。因此出现了写好事一个班捡到二三十个钱包等许多笑话。通过评语改革,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写一些身边的小事、趣事,鼓励学生去观察,去寻找写作的素材。
如我班的一位学生,一次写了一篇关于水仙花的文章,我发现有抄袭的成份,但并没有在评语中简单否定,而是说:你的水仙花真漂亮,带来给老师和同学们看看好吗?学生看了评语之后犯难了。因为她根本没有养水仙花。她主动向老师承认了错误。我也没有批评她,而是鼓励她自己去养一盆,写一写养花日记。这位学生按老师的建议去做了,写了很多生动有趣的养花日记,我又把她的日记介绍给全班同学,班上许多同学都学着去做了,有的养花,有的种豆,还有的养金鱼、小乌龟,大大丰富了作文的素材。
在评语改革中,我很注重作文的真实性,只要学生写的是真实的事,真实的感受,即使文章不是很好,也及时地予以鼓励。通过一年的努力,学生完全克服了东拼西凑编作文的毛病。据对《寒假一件事》这篇命题作文的分析统计,我班45人,没有一人写虚假的事,而对照班44人中,有13人编造了并没有做过的事,占到了全班人数的24%。
四、评语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作文是富有创造性的过程,因此,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途径很多,如命题上的创新,选材上的创新等等,但不管是哪种途径,教师评语中的引导都是非常关键的。我们有的老师把创新教育看成是高不可攀的。其实,著名教育家齐佛说过:什么叫创造?我想只要有一点新意思、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新方法就可称得上创造。因此,我们在作文评语改革中,也尽力去挖掘这样的内容。只要学生作文中有一点新内容,有一点新思想,有一点新见解,老师都予以充分的肯定。如写《我的爸爸》,有位学生没有写
爸爸怎么关心我们学习和生活,而写了他爸爸的两个缺点:爱抽烟、爱发火。我在评语中说:写一个人的缺点,也能反映一个人的特点,你做了一个很好的尝试,愿意把你的作文读给同学们听一听吗?
由于教师平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的作文很少有雷同的情况,学生因为受到教师的鼓励,敢想、敢写。很好地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五、评语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改能力
我班在改革教师作文评语的同时,还要求学生针对教师评语,进行对话式的交流和作文修改,这样既充分发挥了教师评语的作用,也带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教师通过对话式的评话,对学生的作文或思想行为提出建议,让学生自觉地根据老师的指导去修改作文,去调整自己的言行,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如这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能回忆起来吗?;让奶奶整理书包可不好,自己的事要自己做,对吗?等等。同时,在教师评语的潜移默化熏陶下,教师又引导学生之间相互批改,寻找他人作文中的闪光点。这些互动式的评语,增加了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
六、评语改革,有利于融洽师生的关系
这是评语改革一项意想不到的收获。情感式的评语,教师站在与学生平等的角度,尊重理解学生,用商量的语气就学生作文中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进行交流,一改以往说教者的形象,学生感到亲切、自然,也都很愿意敞开心灵与老师交流。如作文训练《老师,我想对你说》中,一位学生写道:每当你在全班同学面前指名批评我时,你知道我心里有多难受呀!老师,请你改一改你的教育方法好吗?我在旁边评道:老师的教育方法是欠妥当,下次我们先私下交流,好吗?还有一位同学写:上学期,我被评为三好学生,发奖的那天,我听见有人说你偏心,我心里很难受,我不敢把证书拿给妈妈看,妈妈见了都认为你偏心,我更难受了,脸红红的。老师,你还不如评我学习积极分子。我看了之后震动很大,评道:老师没想到你有这么大的压力,你这学期进步很快,三好学生是名副其实的,老师相信你能做得更好,用一个三好学生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我明显地感觉到与学生的距离近了,与学生的关系融洽了,从学生的作文里看到了许多平时听不到的话。
8.小课题总结 篇八
祖木来提
通过前阶段课题的研究,我们小学高段制定的小课题是“情境图在高段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性的研究”。我参与研究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深化开展创设情境的实践研究,转变了自己的教学理念,改进了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教师思想和行为的改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探索“创设—探究—发现—应用—创新”的教学规律,并及时总结研究成果。
本阶段通过研究,我逐步转变了教育理念,把课题研究思想贯穿到平时的教学活动之中,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注重设计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化情境,使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使广大学生从数学学习中享受快乐,学会探究,学会猜想,学会转化,学会应用,并反思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和教学设计能力。
前阶段,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在课题分解、研讨交流、课题实施、经验总结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达到了初步阶段的目的。收集资料不要单纯想着从书本上或者从网络上内容下载几篇改成自己的,收集资料是必备的,当然自身的考察也相当重要。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我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提升素养。
为提高本人素质,尽快掌握教育研究方法、更有效的科研,做好收集资料的工作,我认真学习课题研究方案、自学相关理论知识,如《一节好课的标准》、《课堂教学论》等,这些学习使我明确了课堂教学中情境设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其解读、《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及其解读等有关课改的材料,在学习中我追求形式的多样性与结果的实效性,以个人自学与集体学习、讨论交流相结合,规定内容与自主、自由学习相结合,搞专题研究、学术交流等活动形式。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达到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支撑课题研究工作,跟其他组员统一思想,并致力于在课堂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数学学习过程之中的探究、发现、猜想、质疑等认识活动显现出来。通过学习和研究,我撰写了有关创设教学情境的教学设计、反思随笔,制作了精美实用的课件,还在学校县级双语数学技能大赛,上了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课后和校内所有的数学老师及其主管教学领导通过自我反思和集体评议的方式共同探讨课中的得失,收获颇丰。我深入学生当中在探索过程的同时,时时没忘收集课题资料。
2、认真组织实施开展课题研究,吸取先进经验,加强交流,不断提
高研究 水平。
自从本次小课题活动研究工作开展以来,校领导小组为课题组提供了许多形式多样的课题培训和研讨活动,使得研究人员开阔了视野,吸取了经验,为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使课题的计划不断地变为课题的实践并取得成效。我制定了详尽周密的研究工作计划,确定分期研究目标,对课题研究理论的界定,及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确定研究的重点,选定课题组实验人员,确定实验成员的具体工作;确定每周一下午利用两节课后的时间进行研究,开展课题组研讨活动,交流经验;在实施该课题研究过程中想方设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协作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校正研究方向
我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的目标要求,把课题研究和日常的教研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选择不同的方面作为研究的突破口,多形式、多渠道开展课题研究,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前期的小课题研究阶段中,首先从教育意识上有了一个全新的理念;其次通过课题研究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理论研究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也加深了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存在困难:
1、尝试小课题的集体研究,教学设计阐述中比较注重过程讲述,教学实践多,缺少理论支撑,对课题的理论构建能力显得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学习与培训。
2、繁重的事务,课务,使教师不能有更充足的精力投身到教育教学研究之中,给研究工作的深入带来困难,不善于书面积累素材,平时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不足。
3、如何改变组织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生活化的数学”活动中来是今后应该改进的地方。
4、通过研究探讨,摸索出“生活——数学——生活”的数学教学模式,并加以推广,用它指导今后的数学教学工作。
解决思路:
1、继续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及时收集课题研究资料,积累教育资源,总结研究成果。
2、定期举办课题研究交流、展示活动,发挥课题研究的示范辐射作用,以促进我校教师业务水平的整体提高。
3、加强多媒体在本课题中的使用,使数学与信息技术融合,提高现代化手段为教学的辅助作用,从而激发、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丰富教学手段,达到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9.小课题研究总结 篇九
集
镇
教
办
2013——2014学年上学期小课题研究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一学期又要接近尾声,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我镇在课题研究方面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下面就本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做一总结。
一、制定计划,加强落实
开学初,镇教办以毕老师为首,召开了各校小课题研究负责人会议,提出
本学期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方向。要求各校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小课题研究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抓好工作的落实,校长要作为小课题研究工作的第一负责人。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水平。
镇教办认真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相关的教育科研理论知识和课程理论知识,做好教师业务学习的改革工作。本学期,我镇教研员继续围绕各校申请的小课题,深入各校进行指导,并邀请县教研室、教科室的专家来我镇作课题研究知识讲座。通过学习、培训、研究、交流等多种途径,努力使我镇的小课题研究工作取得更好的成绩。
2、课题研究与各类公开课整合。
为推进教学研究与新课程改革,在教办的严密组织下,开展了各类公开课活动:观摩课、优质课、示范课、汇报课等。各课题组成员能将自己承担的公开课与各自研究的课题结合起来,在公开课中落实课
题研究的措施,体现课题研究的特色,充分发挥课堂作为课题研究的主阵地的作用。
3、全体教师撰写反思、随笔,形成浓厚的氛围。
全体教师撰写教学后记和反思,要求各学校每月由教研组长进行月查,期中和期末由教导处进行检查。通过写教学反思和后记,不仅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而且在总结和反思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更加规范,教学更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4、培养教育科研意识。对教师而言,科研意识就是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追求和探索,是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的自觉性,是对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一种清晰而完整的认识,基于上述观点,我镇各校注意在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方面下功夫。(1)转变观念,提高教师教科研意识。以前,学校大部分教师对教科研漠不关心,认为教科研是专家的专利,自己把书教好就行了。针对这种认识,各校领导多次召开了会议,强调教科研的意义,揭开教科研神秘的面纱,指出现代社会要求教师必须搞好教科研,搞好教科研是指导教师走进新课程,以及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并把教科研工作纳入教师量化管理,逼着教师改变过去的看法,增强教科研意识。(2)提高教师素质,增强教师教科研意识。我们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提高学历,训练教学基本功。而是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自觉地去追求探索和研究。为此,镇教办多次请有关人员对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培训。提高了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
5、加强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促进了青年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本学期,我镇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只要一有机会,学校就派青年教师外出学习、参观、听各种讲座,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教研水平。同时组织青年教师上研究课、示范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促进了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6、加强管理,加大督导力度
本学期是小课题研究进入结题阶段,在这个关键时期,教办成立了专门的小课题研究督导小组,经常进入各校进行小课题研究的检查指导工作,对于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各校及时整改。所以,各校小课题研究档案资料入档及时,资料齐全,为结题工作做好了铺垫。
三、取得的成绩
在镇教办及各学校的共同努力下,本学期我镇在小课题研究方面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取得了大量的课题研究成果,其中共有13项研究成果参加县教育局举办的优秀课题研究成果评选。学期末,全镇共有7个课题符合结题条件,并向县教育局提出结题申请。
四、存在的问题
1、由于我镇教师老龄化比较严重,所以多数教师进行小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不高,教科研意识淡薄。
2、老师们的理论水平较低,撰写论文的能力比较差,导致很多成果无法提炼成论文进行交流。
回顾本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充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营造全员参与的
氛围,提高老师们的教科研意识,为青年教师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提供消息交流的场所,使我镇的课题研究工作稳步前进,在今后的教科研方面多出研究成果。
10.英语小课题展示总结 篇十
初二英语组全体成员
为提升初二的英语教育教学质量,本学期初二英语组开展了“如何进行课前展示”小课题研究。在活动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现整理总结如下:
6月24日上午,第一节和第二节课,一、四班学生进行了课前展示,二、三节分别由九班和十五班的学生进行课前展示。下午,我们初二组全体英语老师在吴德峰主任的指导下开展了一次研训一体的教研活动,在活动中,英语老师们提出了自己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并就四节课前展示进行评课,评课过程中,老师们积极地展开讨论,校本教研活动进行的很顺利。讨论内容反馈如下:
1、关于课前展示环节:主持人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从组织题上,从语言上,从激情上等各个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和改进。这充分体现了英语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模式的运用、教学水平等等都体现在这几分钟的课前展示中。但在课前展示中,一些细节的处理、环节的把握等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还要注重此方面。
2、课前展示的组织及活动的流程基本趋于规范,研讨的力度较深,能解决一些实质性的教学问题。但需要我们改进的是,切忌活动时间过长,关注某一个点确立主题,开展小课例的研究,解决一些实质问题。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立校之本,也是学校永恒的生命线。我们的学校正在发展,我们初二英语组的教学质量也在逐步实现跨越,我们在认识到自身优势的同时,也要努力转变工作的思路与方法,分析改进自身的不足,力争在以后的工作中取得满意的成果。
11.小课题研究总结 篇十一
一、开展优势
1、年轻的研究队伍。这是我校开展小课题研究最大的优势,相对于区内其他学校,我校参与课题研究的班主任以青年教师为主,特别是初中部,平均年龄不到32岁,他们有着较高的研究积极性,为小课题研究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扎实的课题负责人。我校初中部有4个课题立项为区级课题,这4个课题的负责人均为学校科研的中坚力量,他们分别是单文华、徐宝娜、王英菊、姚林、刘洋、刘爱荣,他们工作扎实,业务和研究能力强,为小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采取策略
1、加强领导,积极开展小课题研究工作
全校以德育处处牵头,成立小课题研究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小课题研究的领导、指导、实施和评审等工作,制定小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评定、表彰奖励等制度,建立有效的运行激励机制。开展小课题研究符合当前广为开展的校本研究趋势要求,符合教师的实际科研能力水平,符合我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我们要求全体教师统一对开展小课题研究重要意义的认识,认真筛选课题,精心组织实施,切实在全校形成“全员参与,个个尝试,人人研究”的良好局面,开展“问题即课题”研究。
2、加强培训,为小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为避免小课题研究的盲目性和研究低效率,我们加强了教师的课题研究培训工作,加强班主任们的小课题研究意识,提高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规范教师的科研行为,学期初召集小课题的主持人,进行集中培训。同时强调了过程材料的收集与整理,鼓励班主任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学习教育理论,要求尽可能用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研究。
学校将在学期末,组织小课题主持人再次进行培训,让老师们明确如何梳理研究的过程,如何整理课题的过程材料,如何写出研究报告等等,力求让小课题研究的材料完整规范。同时,学期末将组织一次研究成果的展示活动,把小课题研究的成果在全校推广。
3、加强指导
为引领教师尽快走上科研之路,深入进行小课题研究,对立项的小课题,学校有针对性地聘请有关专家、名师进行研究指导,为我校刚刚起步的小课题研究进行了指导,让老师明确了课题研究不能追求假大空,选题一定要小、要具体、真实、是自己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同时也明确了教育科研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实际问题,探索教育规律,改进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
4、与教研活动、德育主题相结合
学校每次教研都有主题,针对每个主题,结合课题研究,对主题进行提前研究,在教研活动中加以落实,把自己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与课题研究有关的困惑与收获进行交流,通过研讨总结经验与教训,形成上报材料,并及时把教研的成果在课堂中加以落实,提高了课堂效率。
从确立课题以来,学期中进行以教研组、班主任研讨展开课题研讨,以学科组成员互动的形式展开,这一生动活泼的互动式学习形式,激发了广大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他们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的教研组采取了研讨课的形式,针对课堂教学进行了研讨。
5、定期调度
学校对小课题研究进行集中调度,每月进行一次学校层面的小课题调度会,进行集中研讨、交流,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班主任的研究进展情况。针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主题研讨,借助群体的智慧,有效地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解决研究进程中的问题。
通过调度会等形式,引导教师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依据“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的原则,鼓励老师用科学的态度和科研的途径完善地处理好教学中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关系。从教育教学中的小现象、小问题、小策略入手,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指导自己的教学。
【小课题总结性资料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红山中学小课题研究展示活动总结09-11
实验教学研究课题资料08-31
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的教学反思07-09
“小学英语教学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报告06-26
美术小课题07-24
作文课题实施总结07-08
课题准备阶段总结09-09
高中物理课题总结09-25
政治组课题总结10-21
益智课题工作总结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