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普法教育

2024-10-23

村干部普法教育(精选8篇)

1.村干部普法教育 篇一

村级干部(支部书记)培训材料

农村党支部是党的农村最基层的组织,是村级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团结带领群众完成各项任务的可靠保证,是农民群众了解党、认识党的窗口,是实现党对农村工作领导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村党支部书记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支部强不强,关键在班长”。党支部书记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在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必须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找准自己的位子,脚踏实地,忠实履行自己应尽的职责。

参加这次培训班的学员很多是今年村级班子换届时新当选的支部书记,为了使大家对新形势下村党支部书记的职责、任务和做一名合格的村党支部书记的基本要求,有一个较为全面和系统的了解,下面我就“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村党支部书记”这一课题,讲几点意见:

一、村党支部(书记)的职责

1、认真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是指导农村工作、规范农村各级组织行为的准则。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必须带头宣传和贯切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把政策交给群众,让广大群众了解政策,熟悉政策,掌握政策,把政策变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直接涉及到农民的切身利益,能否严格执行,

2.村干部普法教育 篇二

一、学历教育的调查方式与学员的反映

为探索村干部学历教育的规律, 积累经验, 服务“三农”, 我们从2007年开始对部分在校学员和已经毕业回乡的村干部有针对性的进行年龄、经济状况、从事行业、对课程设置、管理方式、培训前后对学员的影响等方面, 通过座谈式、问卷式、走访式, 先后对138人进行了调查, 其中座谈93人, 走访45人, 发放问卷100份, 回收97份, 达到了预期目的。

在调查的138人分布在陇南八县一区的主要乡镇, 年龄在25岁~45岁之间, 任职都在5年以上, 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 每个人都是在当地公认的能人, 67%的人入学前就已经是各行业的小老板、商人, 25%的人是在毕业后筹措资金开始创业, 其余的人感觉压力很大, 正在谋划出路。在问及对学历教育的看法时, 都认为很有必要, 帮助很大, 92%的调查对象认为他们学的理论、专业技术和管理知识在他们管理村民、从事生产经营中发挥了作用。他们对学校的管理、课程设置、教学水平、后勤比较满意, 并提出希望。

调查中我们深深感到, 村干部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村发展和稳定, 影响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因此, 充分了解村干部培训的需求, 有针对性地加强培训, 是农村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 也是基层党校搞好农村干部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陇南市委党校开办的村干部学历教育班, 则抓住了服务于“三农”的核心环节, 深得广大村干部的欢迎。

二、学历教育取得巨大成功

调查中, 我们深感广大村干部对学历的渴望和对学习掌握新知识的迫切要求。被调查者普遍认为, 农村干部比以前难当了, 村务工作过去靠管理, 现在靠服务。面对当前农村重大变革时期的特征, 很多村干部对在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感到束手无策, 因此他们迫切希望获得最新知识, 开阔眼界, 转变思路, 提高素质, 增强工作能力, 特别是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被调查者普遍感到培训前后发生了明显变化, 71%的人思维方式、生产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 14%的人感到有了压力。农村干部掌握了现代科技知识, 增长了才干, 从而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和较高的威信, 密切了干群关系, 增强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形成了树新风、奔小康、奋发向上的社会风气。这些成果有以下几点。

一是学历教育圆了村干部的大学梦, 增添了干好本职工作的信心, 稳定了农村干部队伍。被调查者中81%的人参加过高考, 回乡后对大学的向往一直留在他们心间, 当他们被组织派来上学时都非常高兴, 很多人克服疾病和家中的各种困难, 安排好村里的事务, 放下农活和生意来学习。礼县学员苟佐君说, 他本来不想干了, 村干部事务杂、报酬低, 有时还影响自己出门做生意。可自从上村干部大专班后, 自己的思想变了, 不仅圆了自己的梦, 而且圆了长辈的梦, 使他寻回了自信, 增长了才干, 为他继续干好本职工作, 实现理想, 增添了动力。

二是学历教育使村干部对党的农村政策理论有了系统认识, 法制意识普遍提高、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村干部是党在农村方针政策的主要贯彻者和直接执行者, 由于种种原因, 他们普遍缺乏对党的理论和政策的较系统的培训, 有些村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粗暴, 缺乏法制观念, 工作被动, 经常有些小事因得不到解决而导致矛盾激化, 造成群众越级上访, 甚至酿成群体事件。通过学习, 他们对党的农村政策、法律法规有了较系统的认识, 工作上的主动性、积极性、自律性明显提高, 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明显增强, 化解矛盾的水平明显提高。“5.12”地震之后, 群众对村干部的期望很高, 灾后重建的任务很重, 农村矛盾更加突出。我们在调查中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 在地震中临危不乱、灾后重建搞得好的农村, 这里的村干部基本上都是我们村干班的学员。如武都区马街镇蒿坪村党支部书记李文林 (2008级学员) 、康县平洛镇贯沟村党支部书记张占宝 (2008级学员) 等在灾后重建中都深得群众好评。

三是学历教育使村干部开阔了视野, 学到了一技之长, 增强了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情况, 我们在课程设置上既安排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和现代科技课程, 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学习农村实用技术, 为此学校请来甘肃农业大学和市林业局、农科所的专家为他们讲授专业知识, 使他们系统地学习了土壤学、肥料学以及果树的栽培、嫁接和管理, 学习了无公害蔬菜、中药材种植和病虫害防治等, 许多村干部都掌握了实用技术, 对原有技术得到更新。他们回村后把学到的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 推广农业技术, 在发展农村经济上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村干部真正成为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领头羊和建设新农村的忠实实践者。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在走访了一些村之后, 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培养一个优秀村干部对带动一个村的重要性。

四是集中面授为村干部结识朋友、沟通信息搭建了一个平台。学历教育把很少联系、各自为政的村干部集中起来, 为他们结识朋友、沟通信息、交流经验搭建了一个平台。在课堂、宿舍、餐厅都能看见学员在一起交流, 从家里事到村里事、从农业生产到经商、打工等等方面都得到了不少信息和经验。例如武都区柏林乡湾儿下村支部书记杜文修, 也是武都花椒协会会长, 在花椒栽培、经营管理方面很有一套, 在村里建有花椒博物馆, 2006级学员通过在他那里参观学习, 得到不少经验和启发, 为做强做大花椒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村干部学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学习培训效果的非显性特征使一部分村干部对学习培训缺乏动力。干部培训本应成为广大基层干部的内在要求, 但也有一部分村干部对培训表现为热情不高, 重视不够, 流于形式, 被动应付。部分村干部拿文凭是期望报酬提高, 或者和民办教师一样能转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学习培训效果的非显性特征是一个重要因素。学习培训有其内在规律, 其效果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 因此村干部做好工作的迫切性与培训工作效果的非显性特征使一些村干部对学习培训缺乏动力, 不愿学深、学透, 这是我们在学历教育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是在学历教育理论课程内容上有些老师讲课内容单、教学手段单调, 缺乏吸引力。我们要承认这样一个事实, 作为培训工作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党校教员, 身处相对封闭的校园环境, 体验不到基层工作实际, 和农民缺乏交流, 尤其是对农民的思想、农活农技知之甚少, 容易使教学内容成为枯燥无味的说教, 使得教学双方为教而教, 为学而学, 缺少互动。久之, 教者认为学者“浮躁”, 学者认为教者“无物”, 从而使培训工作失去吸引力。

三是在教学的形式上缺乏个性化、针对化, 大部分课程是“一锅粥”。村干部队伍的文化素质、个人经历和农村工作重点都有不同, 尤其是陇南山大沟深, 自然条件差异很大, 这就要求对村干部的培养必须因地制宜, 注重个人需求, 但由于受到师资力量、教学基地、面授时间等多种因素制约, 对村干部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手段大多采取同一化方式, 缺乏个性化、针对化的培训措施。比如在讲授油橄榄的栽培、修剪、管理课时, 只有在适生区的学生才会感兴趣。

四是实践基地缺乏, 实验工具稀少, 实践课程安排不足, 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学基地不足是制约教学效果提高的瓶颈, 现有的几处基地, 学生只能是走马观花地看一看、听一听, 没有动手的机会。这也使老师讲得费劲, 学生听得吃力, 影响了专业课的学习效果。学员都希望增加教学基地实验课, 并亲自动动手, 增加感性认识。

四、村干部对学历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一是对培训内容要求实用化。农村干部承担着繁杂、重要的工作, 对知识的渴求表现为“四多”:一是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及有关涉农法律、法规和优惠政策方面知识的需求多;二是关于党组织建设方面的知识的需求多, 即如何做好党员教育管理, 在强调村民自治条件下如何处理好党支部与村委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的关系;三是发展经济, 带领群众致富方面的知识需求多;四是农村实用技术知识的需求多。在被调查者中, 多数村干部希望能熟悉法律法规知识, 感到急需补充金融知识等。

二是教学形式要求多样化。村干部在培训中的主导意识、现代意识、质量意识、效益意识不断增强, 尤其是对现代培训方法和手段表现出浓厚兴趣。这一需求要求我们在培训中要不断优化培训形式, 加大教改力度, 提高培训的层次和质量。被调查者提出培训形式的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时事政治、法律法规等知识应采取“短、平、快”的单一讲授形式, 达到“所学即所得、所学即所用”的目的;二是对村级管理知识、应对突发事件等知识由有经验的乡村干部给他们现身说法;三是对村集体经济建设、新农村建设等知识要采取异地培训、联合办学等形式, 学习经济发达地区先进的经验。

三是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与时效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 党校是培训政治理论的主阵地, 其主导作用应得到充分发挥, 同时在加强执政能力、领导能力的培训方面, 党校作为党员干部培训的基地也责无旁贷。他们希望培训中要结合陇南村干部实际, 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提高培训档次和水平, 要讲现实中陇南的人和事, 增强可信性和效仿性, 防止把课堂变成生硬的说教。在实用技术课上, 老师传授技术固然重要, 但也要讲清它的实用性, 当前该技术该产业发展趋向, 及其相关产品市场容量、价格、产业周期等等。在教材的选择上, 要始终记住他们是农民, 很多教科书上的内容不一定和陇南实际相符合, 他们喜欢的教材是老师们自编的有针对性的教材。

五、几点启示

一是把握当前农村干部培训的趋向需求是办好学历教育的根本。面对农村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村干部学历教育已经成为应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 农村干部的培训更需要直面当前农村工作形势, 突出需求上的新特点, 因此, 必须要切实抓住他们的需求, 在培训内容上讲求实用性, 在培训形式上追求有效性, 在培训管理模式上突出规范性, 在培训渠道上注重开放性。时代的发展和社会教育大背景的变化, 给干部教育培训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村干部学历教育, 为长期浮在上面的理论找到了生根的土壤, 党校是培训政治理论的主阵地, 要认真研究村干部对学历教育的新需求, 满足他们追求新知识新技术的需求。

二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是搞好村干部学历教育的关键。村干部大专班是陇南市在全省首次组建农村干部专修学校之后, 市委党校开办的又一个农村干部培训的阵地, 在学校招生、经费安排、课程设置等方面领导高度重视, 为此专门召开市长联席会议, 召集组织、财政部门的领导, 做了充分安排。市委组织部牵头, 各县区、乡镇领导紧密配合, 对村干部在党性、能力、年龄等方面进行了精心筛选;党校为他们免费提供住宿, 发放生活补贴, 这一切是村干班顺利开办的关键所在。

三是提高村干部队伍素质、服务新农村建设是学历教育的目的。围绕建设新农村, 大力培养适应陇南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 是农民学历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把农民学历教育纳入新型农民培养的轨道, 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这项工作才有了根基, 才会得到政府和农民的重视, 才能打开局面。

四是相关部门配合、资金支持是保障。目前村干部的收入水平还不足以负担自身的教育投入, 同时村干部的思想认识也未提高到自愿投资接受教育的水平, 因此迫切需要市县乡三级财政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为村干部学历教育提供资金保障。这几年来, 为使村干部大专班得以顺利办学, 陇南市委市政府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 千方百计筹措资金, 确保顺利招生。村干部大专班学习费用是每人每学年1450元, 根据“陇政市办 (2006) 17号”市长办公会议纪要规定, 办学经费由市财政局、市扶贫办、市劳动局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决, 学员集中面授期间的住宿由市委党校免费提供, 教材费用由学员所在村解决, 交通费、伙食费由学员个人承担。这样就大大减轻了学员负担, 为他们打消了后顾之忧。

3.领导干部教育下属“三忌” 篇三

【关键词】 干部 教育 “三忌”

【作者简介】 景德镇陶瓷学院思政部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103(2013)06-0051-01

一、忌“驯服”式教育

“驯服”基本含义为“使顺从”。在工作中,部分领导希望下属时时、处处、事事都听从领导的,按照领导的意志行事,唯命是从,不用独立思考,更不能去怀疑、质疑。因为在领导干部的眼里,评价下属好坏的首要标准是“听话”、“懂事”、“乖巧”。“听话”,在领导干部看来是下属“成熟”、“长大”的象征,但实则是被领导干部培育出来的“奴性”心理,是一种性格扭曲的表现,不利于下属的全面发展。用“驯服的教育方式来打造下属”,充分体现了领导干部“自傲”的“主子”心态,以一种以不“平等”的心态来看待下属。领导干部如何才不会拿“驯服”当教育呢?首先,领导干部应当树立人人平等的“真理”,正确看待自己手中的“权力”和“官位”。一方面,领导干部要善于聆听。领导干部教育下属应当有的放矢,事先做到充分掌握下属的想法,广泛了解群众意见。否则,一味批评指责,容易导致领导与下属之间的隔阂,下属一味回避领导或“唯领导话是从”,自身也将陷入“官僚主义”泥潭。长此以往,所管辖的部门和下属将很难有工作创新或者工作主动性。另一方面,领导干部要善于自我批评。要避免“驯服”式教育,领导干部在深入基层的同时,也应当善于做好自我批评,对下属坦诚相待,主动承担相应领导责任。对下属的教育不仅要“说”,更要让人“服”。这种敢于担当的态度,不但能拉近下属与领导干部的距离,更能换来下属对领导干部的尊重,真正起到“说服”教育下属的效果,使下属心悦诚服。

二、忌“恐吓”式教育

记得前些年在某些国家机关流行着上级对下级的这样一句话——“不换思想就换人”。其实,仔细斟酌这句话,未必就是科学的、合理的,甚至可以说这就是一种变相的“恐吓”。领导干部教育下属,要忌“恐吓”。因为,从管理效果来说,“恐吓”式教育可能造成“一言堂”,下属不敢向领导干部建言献策,容易出现阳奉阴违的情况,造成领导与下属之间的隔阂。久而久之,尾大不掉,下属与领导之间离心离德,工作没有快乐可言,最终伤害的将是地方利益、部门利益,更是群众利益。要改变这种作风,一方面领导干部要善于给下属“减负”。领导干部教育下属,要主动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并为下属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鼓励他们尽力弥补工作中的失误,变压力为动力。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领导干部不但要善于给下属“加压”,更要善于为下属“减压”,在给下属敲响“警钟”的同时,又勉励其尽心尽责、力求创新,这样的教育方式远比一味的“恐吓”效果更佳。另一方面,领导干部要善于“表达”。一样的意思通过不同的话语和动作,收到的效果可能相差极大。一部分领导在教育下属过程当中,将事情后果无限放大,并在不经意间表露出“降级”、“开除”等威胁性措辞,导致下属心理压力过大,乃至最后出现极端行为。因而,领导干部要学会合理利用语言与动作来表达,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水平。笔者认为,领导干部应当根据下属的个性特点,采用合适的语言和动作来表达,更容易让下属感觉到贴心和受尊重。这种方法不仅有利于下属深刻认识到自身的错误,还有利于维护下属的“自尊心”。

三、忌“伤害”式教育

4.村干部普法教育 篇四

武继祥

“我是谁、为了谁、依托谁”这个题目,只有动身点清楚,目的地才更清楚。只有认清“我是谁”,才能真正晓得“为了谁”,也才能理解“依托谁”。在我作为基层领导干部,常在心中默默自问的一句话,不想今天群众线路教育实践活动作为一个主题提出来。时间不同、位置不同,身份不同,一样对这个题目也有了新的思考。

我是谁?在某些人看来,我就是某某领导,我就是手中有实权的,不管你是谁都要找我办事,离了我不行;更有甚者,在“关键时刻”不自然地喊出“我爸是李刚”等之语……。然而,同道回答:“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这句简单、直白而包括深情的话语告知我们,人民才是父母。周恩来总理对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说过一句话:“今天,你是“国宝”,我是人民勤务员啊!” 11月3日下午,总书记到湘西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苗族贫困村民施齐文家中看看时,施齐文64岁的老伴石爬专问起习近平:“怎样称呼您?”习近平:“我是人民的勤务员。”我是谁?一句歌词也写得好,“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一样简单而直白告知我们;“我”是一位来自人民,并服务人民的勤务员。

为了谁?最近几年来,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做出违反党纪国法的事情,大多是淡忘了自己为谁而存在的。还有一些单位的具体办事职员,手中的一点办事“权利”,也忘记是谁、为谁。伟人的主席回答这个题目很精辟:“为人民服务”,这也是我党的宗旨。《党章》明确规定:“党除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在任什么时候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一样,一首老歌唱得精典:“为了谁?为了秋的收获,为了春回大雁回……为了我的兄弟,依托群众。中国我党的发展史,也是我们党的群众工作史。《党章》明确指出:“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线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托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往,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上风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题目、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题目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题目。”历史告知我们,没有党的群众线路,政治线路、思想线路和组织线路就会失往根基。今天,我们只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托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同享”的工作理念,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动身点和落脚点,党就永久保持勃勃生机,永久立于不败之地。

“我是谁、为了谁、依托谁”?不管身居何位,也不论是党员,还是普通群众,要把自己当作一个公仆,实现“功高不改忠贞志,位尊难移公仆心”。明白自己是一个公仆,就要聆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关心群众疾苦,保障群众权益。明白自己是一个公仆,就要晓得权为民所赋,不能权利在手,就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就能够为所欲为,把单位或集体当作自己的“家”来经营。明白自己是一个公仆,就要晓得自己的一切行为具有社会示范效应,要时时、处处、事事明白自己的“身份”,有率先垂范的意识与作为。

一要弄清“为了谁”,为了谁,就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只有弄清“为了谁”,才能找准前进的目标方向。要解决好“为了谁”的问题,关键是站稳群众立场。作为村干部,要勇于为党和人民奉献一切,一切为了人民,一切服务人民,公仆之心,实质是为民之心。要时刻心系群众、感恩群众、敬畏群众,把工作荣融入到群众中,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要“甘为人梯、无怨无悔”,体会“梯子”的朴实、坦然,领悟做人梯应有的品质、境界,养成平静、平实、平和的心态。

二要弄清“依靠谁”。依靠谁,就是我们事业制胜的法宝,只有弄清“依靠谁”,才能找到工作的力量源泉。要解决好“依靠谁”的问题,关键是牢固确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我们党来自群众,始终以人民为靠山,在工作中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方法。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群众创造,集中群众智慧,使组织工作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活力。村干部干部要带头下基层、接地气、长底气,主动到群众的海洋中去汲取营养、增长才干、获取智慧,不断开阔工作视野、完善工作思路,从基层的生动实践中探寻打开工作思路的钥匙,推动组织工作不断推陈出新、有所突破。

三要弄清“我是谁”,我是谁,就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前提,只有弄清“我是谁”,才能把握自己的正确定位。要解决好“我是谁”的问题,关键是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村干部是党的路线的直接执行者,担负着选干部配班子、抓基层打基础、建队伍聚人才的职责,奋斗在组织工作的第一线,岗位的特殊性,决定了村干部必然是社会关注度最高的干部,更是要求最严的干部、村干部要自觉地对照党和人民的要求找差距、定目标、不断提升人生境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我是谁 为了谁 依靠谁 心得体会

赵振华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发改处党支部全体党员深入学习习总书记在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张德江委员长、罗志军书记有关讲话精神,认真阅读党的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支部学习会上畅所欲言,交流思想,开展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大讨论。

要回答好“三谁”问题,我们认为,要解决好三个认识问题。首先要认识好党的性质问题。中国共产党党章开篇是这样一段话:“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段话,从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党的根本宗旨、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三个方面,阐明了党的性质。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作为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的党,除了忠实地代表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外,没有其他任何特殊利益。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党不能代表好、维护好、发展好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不能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由于时代的变化,带来了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局面,各种社会矛盾交织在一起,我们党如果不能搞好自身建设,不能始终保持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也就不可能当好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肩负起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第二要认清党的宗旨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党章在明确党的建设要求时提出:“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党的这一宗旨明确指出我们党服务的范围是“人民”,鲜明地体现了党的价值取向和执政理念;明确指出我们党服务人民的基本要求是“全心全意”,真正体现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色;明确指出我们党服务的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一个“谋”字充分表明:党作为服务主体在精神状态上应主动地自觉地服务,而不是消极应付;思路上应创造性地服务,而不是墨守成规;行动上应脚踏实地地服务,而不是坐而论道、患得患失;标准是以人民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作为最高的检验标准,而不是自我满足、自以为是。党的根本宗旨也体现在我们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始终坚持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而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能够代表广大群众的利益,同时,把党的正确主张贯彻到群众中去。

第三要认识好党员的作用问题。党章第一章第二条明确:“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离不开千百万共产党人在本职岗位上所做的具体工作和不懈努力。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必须体现到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到带领群众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开拓进取的实际行动中。共产党员应该自觉把自己的理想和奋斗同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联系起来,同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前途紧密联系起来。“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密切联系群众”,“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是每个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入党时庄重宣誓的一幕仿佛又回到眼前,作为有多年党龄的党员,如何始终践行好曾经许下的誓言,需要不断检验和反思。

认识了党的性质,认清了党的宗旨,明确了党员作用,“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自然就有了答案。

“我是谁”,回答的是定位问题。首先我们是共产党党员。作为党员,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来不得半点特殊和特权;作为党员,更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现在,有些党员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败坏了一些风气,给党的形象造成了很大伤害,甚至导致我们在群众面前不敢大声喊出“我是共产党员”。这个问题不很好认清和解决,就会使党失去根基。所以,我们每个党员,都要从自身做起,认清身份、摆正位置,自觉维护党的形象,牢记党的宗旨,在本质岗位上尽心尽责,发挥应有作用。

“为了谁”,反映的是职责所在。党员的职责当然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能把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自我欣赏和满足,而要把权力作为服务为民的压力和动力。

5.村干部普法教育 篇五

(社区)干部干事创业活力

——纳溪区龙车镇党员教育工作浅谈 村(社区)干部作为党的干部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宣传者和执行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直接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村干部面对农民,直接承担着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推动建设的重任,建设新农村的任务最终要靠村干部团结和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去完成。龙车镇围绕锻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村(社区)干部队伍,结合实际,从“抓教育、强阵地、培后备、树榜样”四联动入手,在切实增强他们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践,有力激发村(社区)干部干事创业活力,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基本情况

近年,随着村(社区)干部工资、福利待遇的进一步提升,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有进一步提升。但是,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及农村改革发展的日益深化,农村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村(社区)干部的思想、能力素质等提出新要求,而这些方面的不适应或脱节,成为影响村(社区)干部干事创业激情的不利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民服务的宗旨较弱。有些农村党员干部忽视对理论的学习,甚至常年不学习,不懂政策或知之甚少,在政治上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些党员理想信念发生根本性的动摇,“一切向钱看”,不愿过组织生活,“三观”已有了明显的改变,以自己为重,为民服务的党性宗旨意识弱化。

2.开拓创新的意识较低。一些村干部仍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方法,思想有些保守,行动有些迟缓。部分村干部精神不振,缺乏争上游、创一流的信心和勇气,事业心、责任感不强。特别是一些贫困村的干部,缺乏带领群众尽快改变贫困面貌的责任心和紧迫感,也没有治穷致富的发展思路,以致经济发展缓慢,集体经济薄弱。

3.驾驭市场的能力较低。当前,广大农民群众盼的是致富,要的是服务,求的是保护,特别希望村干部给指出致富路子。但有不少村干部的产业发展意识不强,缺少市场信息及敏感性,不能结合当地实际进行有效引导,不能有效带领群众致富,群众想的盼的实现不了,群众对村支部核心凝聚力感之较少,基层战斗堡垒作用较弱。

4.依法行政的水平较低。现在农村干部与农民的关系,已由过去的指挥者变成了指导者和服务者,不仅要带领群众致富,还必须依法行政。但有些村干部不善于运用政策法律、示范引导等综合手段推动工作,仍然采取行政命令等传统方 2 式,极易引起群众反感,换来农民强硬的回应,使一些问题解决起来愈加困难。

5.后备干部的培养较少。部分村在发展党员,培养后备干部上意识不够,没有长远的人才培养和接班人培养考虑;有的村有培养打算,但是没有进行培养的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得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流于形式。后备干部的缺少,给村“两委”班子组建,提升发展活力和战斗力带有很大的不利因素。

二、“抓教育、强阵地、培后备、树榜样”四联动,打造“三事”干部促发展

龙车镇在深入调研,认真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症下药,从“抓教育、强阵地、培后备、树榜样”四联动入手,着力解决村(社区)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中的思想、能力素质问题,从而全面提高村(社区)干部引领发展的能力,激发其干事创业的热情。

(一)抓教育培训,确保干事能力。

1.强化普及性培训。开展针对全体村干部的政策理论、业务培训,内容重点为与村上工作紧密相关的法律、政策、法规知识,业务流程,目标管理等,整体提升村(社区)干部知识、业务能力,明确工作目标,增强责任感和工作信心,实现能干事、干成事的目标。在政策理论、宗旨意识的培养上,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等形式,开展了市区党校专家讲党章、党史、经济发展形式,镇党委委员“送党课”下乡、远教平台每周一学等活动,切实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为民服务宗旨意识和政策理论水平。2010年村“两委”班子进行了换届选举后,龙车镇及时组织全镇15个村(社区)新上任的 “两委”四职干部、驻村干部进行培训,由分管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主讲,重点就党建工作、党风廉政建设、目标管理、基层维稳工作的形势与应对、镇上各部门业务流程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村(社区)干部的领导艺术等内容作了详细讲解,并把授课内容印制成资料发放给参培人员,方便大家深入学习,让新任村干部较快的进入工作角色,收到良好效果。

2.强化创新能力培训。增强干部的创新能力,创新是动力,发展是目的。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培养他们具有敏捷的思维,超前的意识,眼光瞄准市场,捕获最先信息。为此,龙车围绕“选好点、认真看、留心找”的原则,让村(社区)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多出去走走,找市场,捕信息,争项目。2010年,龙车镇组织全镇各村支部书记、联村干部等赴成都三圣花乡进行参观学习,对其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土地规模经营,生态观光业发展思路等方面进行细致了解,极大的震撼了村干部们的发展观念,随后组织开展学习讨论,形成了《坚持科学发展,做活生态旅游文章》的调研报告,为龙车镇“十二五”发展规划提供了有力参考。其中塘口村还结合实际,提出以300亩桂花苗木基地为依托,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的规划,目前,引进了苗木盆栽业主,建立了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正着手规划建设农家乐,完善观光基地交通等设施。同年,龙车镇阳坡村利用山泉水生态优势,引进川郎王子酒业投资1000余万元,建成并正式生产酱酒,年产值3000万元以上,解决当地40余人就业。

从2009年到目前,龙车镇组织村(社区)党员干部外出参观学习10次,重点围绕产业发展、环境治理、招商引资、新村建设、阵地建设等方面进行学习,参学村干部达600余人次,有力转变村干部发展观念,明析了发展思路,提升了发展信心,加快了发展速度。

3.强化“带富”能力培养。榜样就是力量,针对各村产业发展实际,龙车镇在推进各村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上,把村上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能力培养作为重要切入点。龙车镇要求每村至少要有2名党员干部在产业发展中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为此,龙车镇在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镇农技站、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站、四川农村信息网等平台作用,加强产业选择、技术指导、市场营销等帮扶,大力培养党员干部致富带头人。龙车镇利合村与云台村利用地理相近,产业相似的特点,成立了联合总支,并在其中单设产业发展支部。以支部带大户,大户带散户,产业支部充分发挥示范户带动作用,目前,两村建成党员麻竹基地600亩,年出栏50头以上生猪养殖党 员户2户,300只以上林下鸡养殖党员户3户,带动全村发展竹业基地3000亩,年出栏5头生猪的养殖户24户,林下鸡养殖达1.5万只。目前,全镇有党员干部种养殖能手42 人,经营能手18人,有效树立产业致富榜样,带动村上产业发展,引导群众致富。

4.强化“本地”交流学习。

每个村在发展上有不同的情况,但也有相同的地方,为此龙车镇本着相互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出发点,每2月组织一次村(社区)论坛,围绕当时中心工作和发展疑难问题,每次明确一个论坛主题,组织优、中、后三类型村参加论坛交流,通过谈经验心得,谈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提发展思路和步骤,促进大家信息、思想上的沟通,先进带后进,后进追先进,相互促进,积极营造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环境。2010年,龙车镇结合“创先争优”工作,在全镇开展“五先进,五模范”评选活动,明确评选条件,其中重点之一就是在村级中评选“产业富民”、“和谐稳定”、“助民惠民”、“环境优美、“人民满意” 等五个方面的先进村。建坝村在抓和谐发展上很有经验,通过论坛交流,占梯村、芦花村等从其民主理财、阳光村务等方面深受启迪,通过活动中和平时不断交流沟通,两村结合村情很快就改进村级管理,理顺发展思路,向着先进村进行努力。

(二)村级集中办公,打造平台促服务。我们的基层党组织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切工作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利益为最高得标准。要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开展工作,要因地、因人制宜,多做暧人心、得人心、稳人心的实事好事。为此,龙车镇依托各村阵地,投入近10万元,规范上墙村“两委”工作制度、职责,配齐桌椅等硬件,完善村级阵地,从今年4月初开展村级集中办公,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切实便民利民,拉近党群距离,凝聚发展力量。

在集中办公中,要求各村每月每旬确定1天上午9点—12点作为集中办公时间,地点一般在村办室,办公人员要将照片、岗位职责、联系电话在村办公室公示栏进行张榜公示,方便群众办事,接受群众监督。办公中严格按照“简单事务立即办”、“重大事务承诺办”、“疑难事务联系办”、“村级事务督查办”的原则切实为群众贴心服务。同时,保证坐班时间外随时解决村内事务,非集中办公时间,村干部不得拒绝群众办事要求。镇上成立督查组,通过查阅资料、走访座谈、实地查看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对村干部集中办公情况进行督查、通报,确保这项制度落到实处、抓出成效。目前,全镇开展集中办公5次,方便快捷地为村民办实事68件,受到群众广泛称赞。

(三)充实后备力量,确保后劲充足。

近年来,龙车镇村级党员队伍存在年龄老化、文化低化、作用弱化的“三化”现象,严重影响了党员作用的发挥,同时影响村级班子结构的善,战斗力的提升,与新时期党所肩负的重大历史任务很不适应。为此,龙车镇在党员培养和村级后备干部培养上,突出把知识青年、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重点把青年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后备干部的选取上,坚持备用结合的原则,采取群众举荐和个人自荐与镇党委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各村后备干部档案,由镇党委实行动态管理,培养方式上,以村、镇党代表,村民代表、人大代表等方式积极参加相应会议,培训其服务意识、管理意识,锻炼其管理能力;其次是进行实岗锻炼,让后备干部到指定工作岗位,在村干部的带领下进行定向培养,主要学习了解该岗位的基本职能、主要工作内容和基本工作程序等;三是建立培训档案。同时,后备干部培养情况列入各村党建目标考核中。2010年底,全镇14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完成了“两委”换届选举,呈现人员年龄结构年轻化、文化结构学历提升化态势。有村(社区)干部110名,其中:男77名,女33名。文化结构上,高中(中专)以上52名,占47%;年龄结构上,54岁及以下94名,占85%。

(四)树立典型榜样,确保示范带动。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它代表着先进,标志着前进的方向,通过深入挖掘、培养、树立身边的榜样,提炼其闪光 点,总结其成功经验,以身边榜样带动发展。一是明确标准,争创先进。2010年,龙车镇围绕“创先争优”工作中,提出“五先进、五模范”争创活动,细化、明确创评条件,形成争创方案,有力促进龙车加快发展。2010年龙车全力争创“省级环境优美示范镇”,塘口村作为泸州方向龙石公路沿红村庄,主动承担村庄风貌塑造示范带打造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投入100余万元,对公路沿线50户农户进行川南民居风格打造,突出白墙红色开格、罗马柱庭院式,被群众誉名“乡村小别墅”,同时,村上创新方式,通过“晒庭院、晒厨房、晒厕所”、小手牵大手等活动,大力开环境治理进农家工程,不断完善环卫设施,建立环境治理长效机制,有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成功创建为市级环境优美村,为全镇村庄环境治理树立了榜样,为龙车成功创建为省级环境优美示范镇打下扎实基础。二是强化榜样宣传,以先进带动发展。从2008年至今,龙车镇通过村村通广播、网站、村、镇榜样栏、榜样事迹报告会、各级媒体等方式,对产业发展、道德模范、项目建设、爱岗敬业等各类先进典型40余例进行强化宣传,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看到身边的榜样,发展的标杆,提升了龙车形象,切实增强干群发展的动力和信心,进一步凝聚发展力量,推进龙车加快发展。

三、“四联动”,合力壮大基层组织战斗保垒作用。创新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也是党员教育不断适 应新要求、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不竭动力,应该说,运用不同的教育形式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这本身就是党建方法上的一个创新。龙车镇在增强村社区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上,结合实际,探索新形式,从“抓教育、建平台、培后备、树榜样”等四个方面入手,同时给力,合力壮大基层组织战斗保垒作用。其中教育培训提升思想能力素质,解决党员干部想干事,能干事的问题;建平台,打造服务阵地,规范服务措施,形成党员干部干好事的长效机制;培养后备干部,促进基层党组织持续发展,不断增强战斗力,与时俱进,解决有党员干部来干事的长效机制问题;树立榜样,以先进带后进,以榜样促发展,增强发展信心和理念,解决想干事的问题。这几个方面,缺一不可,综合起来,系统地不断推进,成为龙车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新一代动力强大的引擎。

6.村干部普法教育 篇六

2011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总结和2012年干部教育培训计划

按照区委组织部《关于印发<美兰区基层干部“科学发展主题培训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 从提高干部素质出发,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着重抓好工会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政治理论水平、业务知识和服务意识,通过干部培训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我区工会干部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意识,为我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将我会本年度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总结及2012年度培训计划汇报如下:

一、2011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认真搞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我会重视干部的培训工作,健全了干部教育培训统筹协调机构。一是形成了由工会主席亲自抓、副主席具体抓,有专人负责的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运行机制,为干部培训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二是我会将干部的培训教育工作作为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会干部素质的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三是建立学习机制,领导干部带头学习,认真参加各种教育培训活动,积极营造学习型机关氛围。组织工会干部职工培训12期,培训579人次,积极派员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级培训2104人次。通过以上的教 1

育培训工作,使受训人员自身的政治理论与业务水平得到了很好的提高,同时也调整了受训人员的知识结构,扩大了受训人员的知识面,对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有了更多的了解,对经济社会发展和领导工作的一般规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新了观念,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受训人员的管理水平,为进一步做好我区的工会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及能力保证。

(二)学习形式灵活多样、学习内容丰富实用

根据区委、区政府的总体要求,我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按需施教、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加强工会干部能力建设为核心,采取专题讲座、集中学习、自学、参加上级培训等多种形式,促使干部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今年重点开展了以下一些学习培训:一是以学习工资集体协商有关知识为重点,我会在万宁兴隆正昊温泉度假酒店举办了为期三天的工资集体协商培训班。有来自各镇(街道)总工会主席、副主席,居委会主任、工会主席,全区工会劳动协管员,共计150人参加。特别邀请省总工会副巡视员陈文霞同志,市总工会基层工作部部长黄慈勇同志授课。二是以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重点,开展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和工会主席、工会协管员履职的素质、作风、能力等方面知识的培训。三是以学习《科学发展观》为重点,以开展科学发展观的 主要内容、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

事求是的主要内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四是以掌握工会相关法律法规为重点,开展学习《工会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安全生产法》、《禁毒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方面法律知识的培训。

(三)培训教育效果明显,机关风貌再度提升

一年来,我会不断创新学习方法,在教育培训的形式上力求灵活多样,不仅仅限于开专题、作报告,而是将讲座、座谈、交流、讨论等形式有机结合,将定时学习与不定时相结合,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专题辅导与讨论交流相结合,工会干部培训取得了较好效果。一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了新的深刻的认识。二是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健全了工会干部学习的制度和机制,注入了工会干部工作人员爱学习、好读书、喜钻研的动力。三是对干部工作作风的改善、工作效率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通过学习培训,干部工作作风进一步扎实,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廉洁从政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升。今后,我们要进一步总结干部培训教育工作经验,完善干部学习制度和激励机制,使学习活动经常化、制度化,树立良好的干部形象。

二、2012年干部教育培训计划

2012年度我会工会干部培训工作,按照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要求,在2011年度干部培训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地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我区工会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重点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我会制定的学习计划,为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购买相关辅导读物,结合学习资料,抓好各种专题学习。

二、继续抓好我区工会干部的业务知识培训。鼓励我区工会干部在业务上争先创优,从而带动全区工会干部钻业务、比干劲的积极性,推动和巩固良好的工作氛围。

三、加强任职培训。结合人事安排,合理安排相关新当选的工会主席、工会协管员的任职培训,为第一任职需要提供能力和知识储备。

四、鼓励工会干部参加在职学习。2012年,我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对各基层工会干部进行思想理论、业务知识、岗位技能及现代科技知识的培训,提高工会干部的各方面素质,扎实开展工作。

海口市美兰区总工会

7.浅谈档案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篇七

一、档案教育培训工作的现状

中国是一个有着数以百万计档案工作者的档案大国, 是世界上档案人员队伍最为庞大的国家, 我国的档案教育培训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近些年来, 档案教育培训工作虽有较大发展, 健全了档案教育培训的规划、制度, 开展了以岗位培训、继续教育为重点的档案人员在职培训, 但与档案事业发展对档案干部的需要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主要表现为:

(一) 档案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多没有分层次、分类型进行培训, 培训人数够一定规模就开办一个班, 无论受训人是机关的、企业的或是档案馆工作的, 培训的内容都是一个模式, 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学用脱节。一些岗位培训还削减培训内容, 压缩培训时间, 使受训者培训后仍学不到工作所需的知识, 不能很好地胜任本单位的档案工作。

(二) 档案工作深层次内容培训不够。

一些专题培训只停留在表面常识性知识上, 只是一般性的扫盲, 如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接收、档案开发利用等内容的培训只是一些定义、原则性的理论知识, 不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受训人不解渴, 效果不明显。

(三) 专业的档案教育培训机构尚未形成。

在我国, 档案教育培训工作主要由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 他们同时还承担着业务指导、执法监督等职责, 教育培训只是其中的内容之一, 还称不上是专业的档案教育培训机构, 而真正的档案教育培训机构尚未形成。

(四) 档案教育培训的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师资水平决定着档案教育培训工作的成效, 它在教育培训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 档案教育培训的师资水平明显不高, 制约着档案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聘请大学档案学教师和相关学科专家的相对较少。许多培训班聘请的师资往往是在档案工作一线的人员, 他们虽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但是对档案学理论知识把握理解不够, 因此, 其教学水平有限, 教学质量不高。

二、档案教育培训工作的要求

(一)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围绕工作中心和大局高起点谋划和推进档案育培训工作, 紧密结合“十二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任务开展档案教育培训工作, 使档案教育培训工作始终围绕中心工作和发展大局, 始终服务中心工作和发展大局, 以不断提高档案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二) 以人为本, 按需施教。

档案教育培训应遵循成人学习培训规律和特点, 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档案干部对档案教育培训的不同需求开展培训工作, 坚持知行统一, 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训”什么, 把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干部自身需求有机结合, 真正做到档案工作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 干部成长缺什么就补什么, 使档案教育培训更加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三) 联系实际, 学用结合。

认真研究解决档案干部教育培训中学用脱节等问题, 把理论素养、学习能力作为选拔任用档案干部的重要依据, 形成推动培训机构联系实际办学、教师联系实际教学、学员联系实际真学的机制。要结合档案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开展培训,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提高运用正确的观点方法看待问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促进档案干部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四) 质量第一, 注重实效。

将提高档案教育培训教学质量和培训效果作为谋划、推进和评价档案教育培训工作的基本要求, 贯穿于档案教育培训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 实现档案干部教育培训规模和质量、效益相统一。

三、改进档案教育培训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 创新教育培训的内容。

过去, 在档案教学内容上区分不细, 培训对象的任职需要与培训内容相脱离, 存在着“上下一般粗, 左右一个样”的问题。要紧跟档案管理改革进程, 及时更新、补充和大力优化教育内容, 做到档案事业发展需要什么就重点培训什么, 干部缺少什么知识就补什么知识, 使培训内容既体现原则性, 又体现实用性, 使广大档案干部能够在教育培训中学到解决问题的真本领。教育培训内容应从一般性培训为主, 逐步转变为以分岗位、按专题培训为主。针对不同岗位对人员素质与能力的要求, 应分级分类组织不同类型的培训班。对于档案部门领导的培训, 应重点组织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与方针政策、时事形势以及档案工作面临的新问题与发展趋势等方面内容的培训, 以提高档案部门领导干部依法履职和科学决策能力;对于档案馆、室业务人员的培训, 应针对档案馆与档案室的职能与任务不同, 分别组织对其进行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护、编研与利用等方面内容的培训, 以提高其精通业务和创新工作的能力;对于档案局的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 应重点加强档案法制建设和档案标准规范的培训, 以提高其依法行政、规范指导的能力。对于新上岗人员, 面授教学主要解决实际操作问题;对于已在岗多年人员, 面授教学应侧重于对新理论、新知识、新规则、新技能的研讨、交流。同时, 在教学内容上, 还应加强电子文件与档案管理内容的培训, 提高档案人员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档案的能力, 以便在有限的工作时间内提高工作效率。

(二) 创新教育培训的方式。

要根据档案人员的岗位特点和业务需求, 努力改进培训方式和方法, 在进一步提高讲授式教学质量的基础上, 倡导运用现代培训理念和教学手段, 积极探索研究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不同教学形式和方法。对于新上岗人员的培训, 要鼓励采取以案例式、体验式为主的教学形式, 以便于新上岗人员迅速掌握工作方法、适应工作需要;对于已在岗多年人员的继续教育, 要鼓励采取以研讨式、互动式为主的教学形式, 以引导在岗人员勤于思考、改进工作。针对档案人员文化程度高, 而档案专业文化程度低的现状, 在教学形式上, 应注重采取案例式教学, 增加档案管理的实际操作课程, 以使新上岗的非档案专业毕业的人员尽快掌握工作方法, 提高其业务能力。同时, 还应注重采取研究式、互动式的教学形式, 以培养已在岗多年的非档案专业毕业人员分析、研究问题及创新工作的能力。教育培训方式还应从传统面授课程培训为主, 逐步转变为以网络自学与面授教学相结合的培训为主。充分发挥网上培训覆盖面广、共享性好、灵活性强等优势, 在档案信息网上开辟学习园地, 增加可以自学掌握的档案专业基础知识和新知识, 并能在网上随时解答学员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三) 完善教育培训的制度体系。

档案教育培训应根据不同岗位对人员素质与能力的需求, 以及档案事业发展对档案人员知识更新的要求, 本着干什么学什么, 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 围绕档案人员最想学到的知识、最想掌握的技术、最想解决的问题, 不断完善原有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教学模式, 形成有助于培养档案人员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体系, 最终达到学以致用、提高档案工作质量与水平的目的。首先, 构建和谐的制度体系, 无论是管理制度还是各项具体工作制度都要围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这个中心来统筹制定, 合理安排, 避免各项制度的“撞车”现象, 增强各种制度的协调性。其次, 根据档案工作的需要与时俱进, 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 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迅速完善更新各项具体制度, 确保制度建设符合档案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际需要。再次, 加强规范化建设, 以规范化推动制度化。按照档案教育培训的有关规定, 进一步完善档案干部教育培训的各项规章制度, 科学做好教育培训规划, 为构建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提供法制保障。

(四)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8.党员干部教育的生动教材 篇八

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读本中的每一本都蕴涵着深刻而丰富的党建理论,从党的性质、奋斗目标到党的宗旨、根本制度,从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思想到创先争优的客观规律,都有深入浅出的阐释和说明。同时,又不是空洞地、泛泛地讲大道理,而是将理论观点和道理融于丰富生动的创先争优的实践,大量汇集了党员干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充分反映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创先争优的好做法、好经验。书中以醒目的“主题词”对四个方面“最好”作出概括,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现实的针对性。那些格言警句既源于实践的探索和创新,又体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理性升华。全书读后使人学到了理论而又不感到枯燥乏味,把握了实践又不感到肤浅平淡。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要求,可以成为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的通俗读本和推动党的建设实践的操作指南。

二是党的优良传统与当今时代精神相结合。先进和优秀是我们党的一贯追求,在长达90年的光辉历程中,我们党形成了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许多优良传统,值得并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同时,在改革开放和长期执政新的历史条件下,创先争优又必须适应形势和任务发展变化的需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这套读本没有离开党的优良传统,同时又深刻把握当今时代特点,反映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无论是回顾我们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壮大历程,还是列举出党的历史上优秀共产党员的典范,也无论是引用党的几代领导人和老一辈革命家的精辟论述,还是将战争年代与和平建设时期加以对比,都告诉人们党的优良传统并没有过时,仍然是党的宝贵财富。书中以更大的篇幅描述了新形势下党的先进性,特别是党员干部先进性的具体特征,指出面对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每个党员干部应当怎样才能做到“最好”,才能真正发挥出先锋模范作用。这种把优良传统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的做法,必将产生很好的教育效果。

三是党中央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结合。党中央对创先争优提出了许多要求,既有总体要求,也有具体要求,特别是对党员“五带头”的要求十分明确。这些要求在这套读本中都得到了贯彻和体现,并且得到了进一步细化和展开。对公务员、村官和党支部书记还做了有针对性的分述和详解。按照书中的阐述和导引去做,就能够把党中央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这套读本在充分体现党中央要求的同时,还充分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每个章节都附有篇幅不小的“群众感言”,表达了群众对优秀党员干部的赞誉和欢迎,讲出了群众对党员干部的祈望和期待,推心置腹,情真意切。从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我们党、我们党员干部的身上承载着广大人民群众的重托,寄托着中华民族的希望。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辜负这个重托和希望,必须始终如一地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

四是以理服人与以情动人相结合。我们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离不开理论的引导和提升,要靠理想信念的激励,同时也离不开情感的打动和升华,还要靠美好情操的驱动。这套系列读物较好地将说理与动情结合起来,既旁征博引,循循善诱,鞭辟入里,让人信服,又举出大量生动的实例,介绍了许多先进的人物,实在具体,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无论是“忠诚不老”、终身奋斗的老党员还是“融入群众当亲人”的大学生村官,也无论是“人民群众的好书记”沈浩还是“公权胜于生命”的组织部长李林森,都用他们的行动诠释着我们党的先进理论,也用他们的精神震撼和净化着广大党员干部的心灵。这里饱含着共产党员对人民群众的热爱,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对伟大祖国的深情。这种高尚的情感既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生动体现,也是创先争优的动力源泉。

五是先进典型示范与反面典型警示相结合。这套读本列举了大量模范共产党员和党员干部的先进事迹,覆盖了许多行业、领域和地方,几乎可以使每个党员都从中找到可学的具体典型。这就使得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不仅如此,书中还举出了一些与共产党员先进性背道而驰的反面典型,让他们来做反面教员,起到警示作用。从一些官员的“雷人雷语”和不当行为,到少数腐败分子的严重罪行,从少数党员干部丧失先进性的具体表现,到有的党员干部不当言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都从反面教育了我们,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从中可以体会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不是自然产生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如果不加强自身修养,不注意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就很可能会丧失先进性,甚至跌入腐化堕落的深渊。每个党员干部都必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六是先进性与现实性相结合。在一些人的印象中,先进和优秀都是高不可攀的,创先争优的要求很难达到,似乎要达到先进和优秀是不现实的。这就将先进性与现实性对立了起来。这套读本较好地解答了这个问题。书中举出许多优秀党员干部的典型,都是在普通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成为先进和优秀的代表。这样的典型可信、可学,他们所做的大多不是轰轰烈烈的“大事”,而多是平平常常的“小事”。从长年累月带领群众勤劳致富的村官,到把无疆大爱播撒在雪域高原的援藏干部,从被誉为“社区居民的贴心人”的支部书记,到“种下一颗公心”的工商干部,都不是高不可攀的“圣人”,而是在“平常”中创造出“不平常”的普通党员干部。这样的党员干部,在我们的身边仿佛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这就清楚地告诉人们,先进和优秀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每个党员干部经过努力都能达到的境界。先进性与现实性不是矛盾的,而是统一的。

正因为这套系列读本具有以上这些鲜明特点,因而可以说不愧为值得广大党员干部认真研读、深刻领会的好教材,应当郑重推荐给广大读者。

上一篇:《朝花夕拾》读后感初中寒假作文下一篇:学生自传用文言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