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几点建议

2024-11-17

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几点建议(共14篇)

1.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几点建议 篇一

品德与社会活动式教学的几点思考的论文

【摘要】:《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指出,“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用“体验、认识、感悟”等过程性目标动词来刻画学生品德形成的过程,体现了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实施活动教学的迫切性。

【关键词】:活动体验实践

活动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的生命,是学生知识习成和技能掌握的最有效方式。《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把基本要求由过去的“识记、理解、运用”改为“识记、理解、活动”,并要求用于“活动”的时间不得少于总课时的20%。这就要求教师应进一步从课程理念的高度,肯定“活动式”教学是品德与社会课的必需。面对课程标准的规定和新课改对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要求,结合“活动式”教学实践,笔者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一、品德与社会“活动式教学”的立论理念

“活动式教学”是指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活动为主线,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作为特征,以活动促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品德与社会课提倡“活动式教学”,主要是基于以下教学理念:

(一)“育人德为先”的理念。

品德与社会教学,最根本的是实现和促进学生品德素质的发展。过去的思想品德课,所关注的只是道德知识的注入,道德观念的灌输,导致学生主体性、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不断销蚀。为纠正和弥补这种缺失,新课程从知识特点和授课理念上由原来的“以道德认知为本位”转移到“以育人为本位”的轨道上来,注意把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形式,因为学生的主体性是在活动和交往中显现的,只有在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才能得以张扬、提升,也只有在活动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生成和发展。

(二)知情行统一的理念。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要从道德规范只是“挂在口头上、写在书本上”的误区中走出来,就应当关注活动,发挥实践的功能,不仅仅是课堂上的“假设体验”,更重要的是“亲身的实践”。这就必须关注操作,特别重视学生的行为实践。采用活动式教学,就是让学生获得“种种机会”,以强化道德行为练习,实现知情行统一的要求。

(三)活动体验的理念。

品德与社会课中的“体验”,是指在特定的情境中、在活动中、在实践中,通过亲身经历,从中获得对客体的认知和主观的感受及感悟。德育课程的实施,不能没有体验,品德与社会要提高教学实效,更不能没有体验。体验是内化学生品德的“基石”,是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活动是体验的载体,是促进学生孕育种种体验的源头活水。

(四)开发能力的理念。

宝剑锋自磨砺出,能力必从实践来。借助多种多样的活动,如让学生试一试,说一说,辨一辩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发创造潜能,提高道德辨析能力,道德选择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团结合作的能力以及道德行为实践能力等等。

归结上述,品德与社会“活动式”教学,是建立在现代先进教育理念上的自觉行动,是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方式变革的必然趋势。

二、品德与社会“活动式教学”的基本方式

品德与社会课“活动式”教学,包括在一般课型中切入活动环节和设置课堂情境活动两种环节。一般是根据教学进程的需要,与教师讲授、点拨、结伙相整合,相机切入。每一种活动都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从而实现自主、合作和研究性学习。这样的“活动式”教学,基本分为课前活动、课中活动和课后活动三个阶段。活动课不同于活动环节,它围绕一个活动主题展开,三个阶段缺一不可,而且必须是在教师的有限指导下,由学生自主组织、自主探索、自主实践,最后获得预期的活动结果,达到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目的。通过教学实践,我们探索出以下几种品德与社会课“活动式教学”的基本方式。

(一)收集、整理、交流信息的方式。

这种形式就是让学生通过查找报刊、图书等方面的信息,用所学的理论、观点或基础知识来分析说明实际问题。如在讲授《地球生病了》这一单元时,笔者要求学生收集家乡美丽风景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图片、资料等。学生通过找自家的生活照片、报刊上的图片、文字表述等,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家乡的或祖国的山河美景,同时也把当前仍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拿到课上进行讨论交流,很好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学生在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是:

1、有效性。要引导学生注意收集的图片、材料等信息能够充分说明问题。

2、真实性。所搜集的信息必须真实可信,材料的来源途径正确,要防止虚假与捏造。

3、典型性。所选择的信息必须能明确、鲜明地表明所要说明问题的主题、核心、本质,防止牵强附会、离题万里。

(二)讨论、辩论等探究的方式。

这种形式是教师引导学生对一些重要的学习内容(如基本观点、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或一些易错、易混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讨论,使学生在争论中合作学习、共同探究,寻求正确答案或得出正确结论。如:五年级教材中《我的权利和责任》一课,教师讲不如学生讨论、辩论来得深刻。

采用这种形式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1、课堂氛围应该民主、平等。师生平等、生生平等。应充分体现新课改的人文理念。在追求真理、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没有权威、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2、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要讨论或辩论的问题最好由学生提出,然后组织学生归纳要研讨的问题必须明确具体,有思考、研讨的价值。研讨问题的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知识基础与学习兴趣。

3、讨论或辩论活动最好由学生自己组织,独立完成。教师在必要时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指导,要引导学生团结合作、要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创新。

参考文献:

[1]鲁洁,《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研制的基本思想》,《人民教育》增刊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培训教学研究组:《新课程的教学改革》,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陈宇光,小学班主任工作艺术,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月刊

[4]马乃根、丛立新,《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实施建议》,《人民教育》20增刊

2.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几点建议 篇二

一、认真备课

上好一堂课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备好课, 只有备好课, 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备课首先要备教材, 掌握编者的意图, 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知识点。其次要备学生, 了解学生的现状、能力及个性差异, 这样才能因材施教, 对症下药。最后要备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模式, 要采取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 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下的品德与社会学科要求教师要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前收集与本节课有关的知识, 学习他人先进的教学方法,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环节一般分为激情导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巩固训练、课堂小结五部分。

(一) 激情导入

激情导入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之所在。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尤其对于品德与社会学科而言, 导入的作用更大。只有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 才能活跃课堂气氛, 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导入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导入方法, 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方法、谈话法、讲故事法、多媒体导入法等。

(二) 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是课堂教学的重点部分, 也是教与学的难点。新课程标准要求品德与社会课要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以学生自学为主、以学生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要采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是合作探究的前提和基础。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自我展示的平台, 让学生的想法尽情地得以展现, 要让学生大胆发言,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充分展示出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不能用同一把尺子衡量每一个学生, 要让学生扬其长、避其短, 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 自我探究;同时对学生的闪光点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营造乐观向上的课堂氛围。

(三) 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检验, 也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概括、总结和巩固, 是品德与社会课堂上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相符相成, 缺一不可。通过合作交流, 学生可发现他人的优点, 找出自己的不足, 改正自己的错误, 掌握正确的方法。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依靠小组的共同努力, 来掌握课堂知识、完成教学任务, 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合作学习的课堂中, 教师要尽量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当课堂教学进入到合作交流这一环节时, 教师应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点播和指导,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准确地进行讲解, 或以简洁的提问因势利导, 基于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来引导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 正确理解文本, 准确地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这样, 师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才能进行平等对话、信息交流, 形成师生互助、师生与文本互动的格局, 新型的师生关系及愉快、轻松、民主、自由的情感氛围也能就此形成。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组内交流, 学生可发表自己的观点, 进行大胆质疑和自我反思, 从而实现认知结构的迁移和整合。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都能体验到收获的喜悦和兴奋。且对于那些理解能力差、成绩一般的学生来说, 他们也能从小组合作讨论与信息交流中有所收获。

(四) 巩固练习

品德与社会学科的知识比较杂,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教师在课堂上要进行基础知识的训练, 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对于练习教师要精心设计, 要突出重点,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 可以出一些填空题、选择题及判断题, 回答题可以放在课后。这样, 学生既掌握了知识, 又减轻了负担, 对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 课堂小结

小结是对一节课知识的概括与总结, 是课堂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课堂小结, 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复习和巩固, 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知识重点。课后小结应让学生进行自我概括, 教师可结合板书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使学生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准确掌握。

摘要:品德与社会学科, 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是学生了解历史、认识事物、掌握科学知识、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和养成良好品质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其是集历史、地理、品德学科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新课程标准下, 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现对此进行具体论述。

3.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几点建议 篇三

一、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向导,观念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行为。要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首先就需要教师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首先要明确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关系。现代教学倡导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新课改明确提出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到教学中来,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与积极构建。我们不要觉得学生小不会学而管制学生,学生正处学习的初级阶段,过多的管制会让学生逐渐失去自主学习的意识,会习惯依赖教师。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不要因学生年龄小而不放手,而是要发挥好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作用,在放与扶间找准平衡,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学习主体。教师要由高高在上的教者成为与学生平等的学习体,尊重学生的学习地位,与学生一起组成学习共同体,一起主动而积极地投入到教学中来。有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整个教学才能处于师生有效互动之中,学生才能积极地获取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营造和谐教学氛围。认知活动并不是单一的智力活动,而是非智力因素积极参与的智力活动。教学氛围会直接影响到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调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小学生更容易受外界影响,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更能活跃学生的思维,相反,如果教学氛围枯燥无味,学生会大大降低学习热情,甚至会产生消极情绪。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着手为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轻松与活跃,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主体参与。

二、设计丰富的教学内容

品德与社会学科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传统的以教材为单一教学资源的教材观只会让学习陷入机械记忆与灌输之中,学生学无激情,学无成效。新课改倡导生活化教学,提出要打破传统的封闭教学观,要将教学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挖掘丰富的生活资源,用生活架起知识殿堂的桥梁。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是照本宣科,教材上怎么写的就怎么讲,而是要真正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审视生活与教材,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与教材间找准结合点,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来提取相关的信息进行优化与整合,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地调整,开发多种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更能激起学生学的激情与动力。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学生从生活中来提取相关信息,转化成抽象认知,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并运用于实践,实现学与用的结合,让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更好地指导生活行为。如在学习《今天,你安全吗》这一节时,我用多媒体来向学生展示从互联系网上收集的相关视频以及我自己录制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片断如学生在楼梯间打闹,在家中随意摆弄电源电器,攀爬护栏等等,让学生从直观的画面中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由此来导入新知的学习,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高,让学生由此来展开主动学习与思维,可以让学生从这些直观地感受到所存在的危险,这样更能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所存在的危险,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三、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

1.问题教学法。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采用问题教学法,以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样学生会主动而积极地投入到教学中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的平白直叙,要学会运用提问技巧,提出富有趣味性与探索性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主体关注与主动思考。

2.形象教学法。小学生对形象直观的事物更为感兴趣,更能从中获取信息,在教学时我们要尽量避免枯燥的语言描述,而是要运用图片、插图、多媒体等寓抽象枯燥的知识于直观形象的事物中,让学生从中获取大量感性信息,这样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3.活动教学法。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丰富的活动,如表演小品、相声、展开辩论赛等,这些丰富的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与实践性,不仅可以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强烈意识,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加强认知,促进知识的内化,用于指导自己的生活与学习行为。

总之,我们要高度重视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育功效,用全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观念来武装我们的头脑,提高素养与能力,为学生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构建开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4.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几点建议 篇四

杨沙小学陈红辉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是一本具有权威性的教材,是许多的专家、学者、优秀教师呕心沥血精心研究得来的的结晶。但是,作为一名工作在一线的教师,我通过多次对低年级数学的教学,从中得到了不同的体念和心得。发现了几种不同于教材的学习方法,并通过反复的实践,证明了我采用的有悖于教材的学习方法能取到良好的效果。因此,针对农村边远地区的学生学习情况,对这本具有权威性的教材,我提出了二个独特的建议。

建议一:相同的口算题可偶然存在于同一题中。以往我们在做口算题时,绝对没有加数或被减数、减数相同的两个口算题,就算有,大家都认为那是出了错误而出现的这种现象。然而,正是这样一个“错误”,却起到了相反的作用: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大大提高了学生做口算题的正确率。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面对口算题时,觉得它太容易,练习做得多,没啥新鲜感,便会机械式地运用自己掌握的方法去算,有时思维稍稍开小差,便会算错一些。但是学生如果遇到一个和前面一模一样的题时,他便会骤然警觉起来,怀疑自己是不是弄错了,为了证实自己的判断,便会细心地找出那两道题,进行第二次验算,同时也会向老师提出来。此时,教师适时表扬学生的细心,并鼓励其他学生再去探究,是否有新的发现,这样全班学生就来精神气了,积极性一下子就调动起来,学生就会聚精会神做后面的题目,期待有新的发现,在这种环境下上完这堂课,效果比预想中的要好。

当然,教师运用这种方法要把握尺度,适可而止,保留新鲜感。否则,便会失去它的价值。

建议二:“认识半时”的知识点可调至下册的教材中。一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范围定在零至二十的数及运算,而教材中“认识钟表”这单元中的“认识半时”这个知识点讲到了半时就是三十分,大部分学生不能理解“时钟指向六的时候为什么是三十分钟?”只能机械式的记住“半时就是三十分”,对于程度高的学生,能牢记这个知识点,并能与整时区别;对于程度低的学生,更不说将这个知识点记牢了,有时还把前面认识的整时混淆了。面对钟表,到头来还是白忙乎了一场。学生到了学习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时,会数零到一百的数,又详细的认识了“钟面上的一小格是一分钟,一大格是五分钟”这些知识点,自然会理解“半时就是三十分钟”了,学生可以一小格一小格地数,也可以一大格一大格(五分钟)地数,此时教师只需强调“三十分钟就是半时”就行了。

5.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几点建议 篇五

一、要加快培育新型农民

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措施。当前我市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较短,整体素质不高,大多为初中、小学学历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农民更加匮乏。因此,建议各级政府将教育培训资源更多的向农民倾斜,建立完善以公共财政为主,各类职业学院和技工学校、农业龙头企业、涉农组织等共同参与的农民教育投资体制,依托产业发展,形成市乡村级农民教育培训网络。要将其纳入“十一五”规划,制定培训计划,经过三五年,争取每个村都有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专业人才,并动员一批党政机关干部和其他有识之士到村级班子任职,以此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和保障。

二、要强化农村社会保障措施

这是事关农民家庭幸福、农村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要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三农”:一是加快推进农民大病医疗保险。建议在抓好乡镇卫生院建设改造、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同时,采取社会捐助等一块、集体收入出一块、政府财政补一块的方式,建立起大病医疗统筹基金。令人忧心的是,现在农村有许多品学兼优的学生因家庭困难而放弃学业,成为人生和家庭的最大遗憾。为此,我们再次呼吁:各级政府要从公共财政的角度,深入研究救助措施;银行要实行学生“德才授信”制度,积极提供贷款辅助;企业界要面向示来需求,通过捐资助学定向培养人才。通过全社会的力量,让每一个农村孩子都有学上、上起学。三是高度重视和解决好农村养老问题。目前整个社会已进入老龄化时代,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养老保险,由此养老形势越来越严峻。要解决好这一社会问题,各级政府要通过推动扶持,引导多元化投资,加快敬老院等农村养老设施建设,从而更新农村养老观念,提高全社会养老能力和水平。

三、要支持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这项改革虽然进行了多年,但成效不够明显。其主要原因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村生产力落后。为此提三点建议:一是结合国家实行的种粮直补、购买农机具补贴和土地流转等政策,发展一批股份合作制性质的种植、养殖企业和农产品加工、购销大户。二是鼓励集体企业,经济发达的村庄实行村企合通过村改企、企改制,使村庄变实体,使农民变股东、变工人,这样可以迅速改善农村面貌,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三是发展壮大农村中介服务业。在全市尽快建立起市乡两级农村中介服务业协会,根据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和农民生产生活需求,培养一支高素质、讲信用的经纪人队伍,借助农业“110”网络,随时随地为农民提供科技咨询和购销服务。

四、要大力弘扬农村先进文化

继承和发展先进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基础。首先是加强农村诚信体系建设。要通过广泛深入的舆论宣传和制度建设,使诚信教育家喻户晓,使每一个企业、经济组织和社会成员都受到信用约束,并使失信者受到戒。其次是全面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按照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理念,在全市农村开展创建学习型村庄、学习型家庭活动,使每一个基层领导班子、企业和学校都成为学习型组织,让人人都在不断学习中成长、工作和生活。三是丰富和提升农村群众文化。要用市场机制挖掘和激活民间文化资源,扶持发展一批新型文化合作组织,推动农村文化成果创新。市级文艺团体要通过改革增添活力,主动进入农村文化市场,促进城乡文化融合。

五、要切实保护和利用好农村生态资源

建议做好这样几件事:一是改善村庄规划建设管理。特别是要结合当前新一轮镇村规划调整,取消“空壳村”、废弃路,用政策鼓励农民改楼房,以节约耕地,置换建设用地,促进农村新社区建设。二是大力兴建拦河水利工程。由市里统一规划,利用国债、水利基金、企业投资等多种渠道,在市内主要河流每隔几十公里建设一处大型拦河闸,留住丰雨期水资源,形成大容量水面,以此壮大市内水系,调节农业上的旱涝不均,要发展淡水养殖,开发水上旅游,打造水上××。三是在市乡两级推行污染防治和矿产资源管理综合执法。对跨行政区域的河流、水库、矿山、森林等资源实施有效保护和管理。

6.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几点建议 篇六

一、目前北京市小学青年教师队伍的现状

目前北京市小学教师队伍在不断壮大,首先,在学历上,不断提高,由原来的中师毕业和大专毕业,逐步走向本科生居多,并且逐步有大量的研究生引进。其次,在来源上,由北京人居多,逐步到外地进京人居多。再次,在文化上,由原来的封闭状态逐步走向开放,并且逐步要求发展。

二、北京市小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目前北京市小学的状态以由老教师居多,逐步转向青年教师居多,所以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壮大和发展北京市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方面。目前北京市小学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面临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形式主义

目前小学教师的工作状态,是事务性事情居多,每天忙于琐事,但自己没有丝毫的空闲时间,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谈发展,只是空谈,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另外,大多数小学教师都把发展同职称评定联系起来,认为发展只是为了职评,涨工资,所以,此种状态的发展只是空发展。

(二)缺少平台

目前,很多有想法的教师想要发展,但发展缺乏相关的平台,如学校搭建的平台只是培训,讲座等,这种似乎是教师司空见惯的形式,缺乏有心意的东西在里面,教师只是把参加这种活动当成一种应付差事。所以,如何提供多样化的平台和形式应是培训的重点。

(三)没有实效

目前,对教师开展的培训,一般是长期才会见实效的,缺乏立竿见影的实效,但小学教师有时急功近利心切,缺乏实效只会让其感到无用,久而久之就成为应付。所以,如何通过培训让其能把相关内容马上应用到实际中或是可以看到相关的优势,如可以为自己职评加分,可以为自己课堂添彩等等。

三、关于小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多样性

让教师可以参加多种形式的培训,讲座,学习班,入校的,脱产的等等,同时要同学校协商好,不给教师压力。

(二)丰富性

培训中,要注意内容的丰富性。既要注重提高教师的思想,小学教师有时思想狭隘,所以要通过相关内容,使其变得大气些。同时,在学科知识上也要注重,解决模棱两可时有发生的事情。另外,同实践相联系,帮助教师提高实际教学能力,使其学以致用,马上就能用到课堂中。

(三)课题性

目前倡导研究型教师,所以做课题是必不可少的,专家要引入课题,同教师一起做,引导帮助教师如何做研究,并且使培训能够见成效,帮助教师发表文章等。

(四)层次性

根据不同学历的教师,组织不同层次的培训,依据教师基础设定培训内容,不要所有教师参加同类的,这样既浪费资源,又无实效性。

另外,还要注意,把各种培训同教师的职称评定联系起来,从实处入手激发教师提高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7.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几点建议 篇七

1. 鼓励学生开口, 容许学生犯错

在当前的教育机制下, 教学评价主要是通过考试的形式进行, 小学英语中的考试也以笔试居多, 口语训练在很多学校尤其是偏远农村学校形同虚设, 很多都是教的“哑巴英语”, 课堂上的口语训练也都是围绕课本, 让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典型句式进行对话式的朗读练习, 对同样的内容简单重复, 以至于形成恶性循环, 越是不敢说越是不会说, 越是不会说越是不敢说。

针对这样的状况, 教师先要加强对口语教学的重视, 为学生提供说的机会, 提供说错的包容, 鼓励学生大胆开口, 这样学生才能在说的实践中培养说的兴趣, 习得说的经验, 获得说的能力。教师在小学英语的口语教学中, 要利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激发说的欲望。小学英语的教材大多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 内容丰富有趣, 教师要加以引导, 鼓励学生开口。例如, 教学句式“What is this?”时,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小动物感兴趣的特点, 利用动物的挂图、玩具等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说。教师先进行示范, 让学生用英语说出动物的名称, 照样子进行简短的对话, 再逐步进行一定的自由发挥。说的过程, 要由易到难, 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对学生的勇气、进步等予以肯定, 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在态度上要坦然, 对出现错误的学生进行合理的帮助, 照顾学生的自尊心。

2. 提供口语交际机会, 提倡合理的过度学习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离不开大量的反复练习。然而, 我国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课时量较少, 学生较多, 教师很难组织有效的口语交际活动, 学生用英语口语进行交流的机会少。口语教学的内容也大多都是围绕着考试内容, 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交流需要, 学生听英语、说英语的机会少, 口语交际能力提高自然无从提起。

为此, 教师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要运用好教材中提供的Pair Work, Group Work等各种口语材料, 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说英语。例如, 教师可以在教学常规中创设口语训练环节, 安排固定的时间以轮流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口语训练。同时, 教师在教学巩固环节设计形式多样的口语练习, 例如, 在“My family”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家庭成员进行逐一介绍, 进行适度的重复练习, 通过一定的过度学习增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熟悉程度和掌握程度, 为自我发挥提供可能, 提高学生的英语语感。

3. 提高教师素质, 开展高效的口语训练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 教师的专业素质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虽然我国的小学英语教师大多是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的英语专业生, 但是, 教师口语水平参差不齐, 很多英语教师自己也存在发音不准确、口语不流利等缺点, 难以有效地进行学生的口语训练, 对于口语教学极为不利。

提高小学英语口语的教学水平, 教师必须要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 打破英语发言的“汉化”现象, 教给学生准确的发音方法和单词、句子的重音、语调和节奏, 例如, 句子“Taste these drinks, Eddie”, 四个单词本来都要重读, 但在句子中只有两个重音, 教师要加以注意。此外, 语言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教师也要积极学习, 掌握英语中出现的新兴词汇、新读法, 赶上时代的步伐。

4.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一定的语言环境, 小学英语教学也需要将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个体差异组织英语角等课外的口语训练活动, 拓展学生的英语学习平台, 发展学生应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思维的能力。

此外, 有些地方开始尝试增加英语口语的测试内容, 但在评价的信度和效度的准确性上难以保证, 口语测试变成变相地背书, 不利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发展。为了提高口语测试的有效性, 可以在测试教学内容的时候保持开放, 同时将课内与课外评估相结合,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提倡对学生进行纵向评价, 关注学生的自身发展。

8.《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八

关键词:品德與社会;自主学习;实践

经过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想要把教学真正根植于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精神视野,必须从教学实例入手,采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案例,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再现案例的真实,用学生身边真实的案例来引导学生判断问题、观察问题的能力,锻炼他们学会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待和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他们独特的心理和眼光,用他们自己认可的方式对现实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对于生活中的感受,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俗语说:选择了一种教育就是为他们选择了一种生活。通过源于实际的教育,来引导学生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增强学生对道德的认知以及体验。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笔者认为要提升《品德与社会》的授课效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认识,从思想上重视《品德与社会》

国家开设《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目的完全体现了国家对小学德育的重视,作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工具,不仅要求学校的相关部门予以重视,也要求师生全体提升对《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认识,在任教方面,要配备专人进行授课,授课教师不仅要从思想上予以重视,更要以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让课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能触及学生的内心,触动学生的心灵,升华学生的精神世界,进而对其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及影响。

二、在授课过程中,尽可能让学生走入生活,亲自去实践

学生的道德认识以及一些道德行为是否符合当前人们的思想观念,是否会得到人们的认可,这是在实践中经常发生冲突的原因。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以及行为与现实发生冲突的后果,会使得学生对以往的道德教育以及《品德与社会》课教育产生怀疑,在一些善良的思想和行为在现实生活中遭遇到挫折时,我们不能简单告诉学生要怎么做,而是应该采取符合实际的教育方式,教会他们应该怎么去做。并让学生亲自去试,使得学生从中获得正确的是非理念及明辨善恶的标准,从而建立自己的道德准则。因此,《品德与社会》课在授课过程中,应向生活开放,让学生从生活中去领悟、去感知,才能充分发挥授课的作用。

三、抓住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问题实质

培养学生在是非方面的判断能力、道德方面的思维能力,已经成为当前德育教育的核心内容。如何提升学生的自我教育水平,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不仅要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改进,也要求采用恰当的方式方法,融合创新性思维,在问题设计以及案例分析上,从激发及改进学生的思维模式入手,充分给予他们发挥自己见解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以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拓宽他们的认识及视野。作为教师,不应该用自己固定的教学模式来规范学生,应从多方进行引导,教育他们要以全方位、多视角看问题,面对与自己不一样的想法及观念,要注意接纳,学会用灵活的方式来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实践来树立自己的善恶感、是非观,建立起属于自己的道德标准。因此,教育向生活开放,在实践中非常重要,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亲自去体验、实践,才能正确理解课本上的知识,才能使得《品德与社会》课程取得实际效用。

四、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激活课堂

想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要有效掌握学生的学习目的,进行有针对性的案例教育,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模式走进课堂,利用声像结合,把那些抽象的观点、枯燥的定理定义等都变得形象、容易理解。电教模式正是利用这种条件,为学生们接受教育、感受案例的真实性创造了条件,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性情,也达到了教育的目的。比如,《品德与社会》课中在“孝敬父母”这节课上,教师先安排学生听一段来自网络的录音——《感恩父母》,声音舒缓而低沉,配合着钢琴的乐声字字撼人心弦,感人肺腑。接着播放学生都熟悉的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当音乐声缓缓响起,学生都不约而同含泪吟唱,使得授课气氛一步步高涨,激发出了学生感恩的心以及奋进的力量,既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也让学生在一种富于感动与情趣的教学中,感到了精神的满足,对自己所学深刻不忘。

因此,《品德与社会》这一课程的推出,有效地提升了教育的意义。我作为一名授课老师,虽然经验不多,但希望和大家进行交流的心,却非常真诚。希望我的小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更多教育的火花来点亮《品德与社会》的所有教学,让学生在现有的教学环境中学会立足,学会感恩,通过自主实践来享受学习带来的更多快乐。

9.关于演讲的几点建议与思考 篇九

非常高兴能够和大家一起交流,我是谢伟强,虽然年龄不小了,但还是挺喜欢演讲的。从参加工作近20年来,参加了10余场的演讲比赛。经验不敢说,想法有一些。在此抛砖引玉,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1、演讲时的姿势如何

演说时的姿势,肯定会带给听众某种印象,例如堂堂正正的印象或者畏畏缩缩的印象。虽然个人的性格与平日的习惯对此影响颇巨,不过一般而言仍有方便演讲的姿势,即所谓“轻松的姿势”。要让身体放松,反过来说就是不要过度紧张。过度的紧张不但会表现出笨拙僵硬的姿势,而且对于舌头的动作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决窍之一是张开双脚与肩同宽,挺稳整个身躯。另一个决窍是想办法扩散并减轻施加在身体上的紧张情绪。例如将一只手稍微插入口袋中,或者手触桌边、或者手握麦克风等等。在这里挺胸是很重要的。

2、演讲时看向何方

在大众面前说话,就要必须忍受众目睽睽的注视。当然,并非每位听众都会对你报以善意的眼光。尽管如此,你还是不可以漠视听众的眼光,避开听众的视线来说话。尤其当你走到麦克风旁边站立在大众面前的那一瞬间,来自听众的视线有时甚至会让你觉得难受。克服这股视线压力的秘决,就是一面进行演讲;一面从听众当中找寻对于自己投以善意而温柔眼光的人。并且无视于那些冷淡的眼光。此外,把自己的视线投向强烈“点头”以示认同的人,对巩固信心来进行演说效果很好。

3、演讲时的脸部表情

经常听到人们说,在演讲或公众场合讲话要“目中无人”,对此,我不敢认同。窃以为:演讲重要的是沟通与感动,因此一定要轻松、自信、多照镜子或录象。这里重视二点:首先“不可低头”。人一旦“垂头”就会予人“丧气”之感,而且若视线不能与听众接触,就难以吸引听众的注意。另一个方法是“慢慢说话”。而且若视线不能与听众接触,就难以吸引听众的注意。说话速度一旦缓慢,情绪即可稳定,脸部表情也得以放松,再者,全身上下也能够为之泰然自若起来。

再深入一点就是利用身体语言演绎传说中的“气势”所谓气之夺人眼,势之夺人心!

4、演讲时穿什么

相当重要。包括发型。最漂亮的衣服,才有信心。

5、演讲时的声音和腔调

声音和腔调乃是与生俱来的,不可能一朝一夕之间有所改善。不过音质与措词对于整个演说影响颇巨,这倒是事实。尽管如此,各位还是不可能马上就改变自己的声音。总之,重要的是让自己的声音清楚地传达给听众。即使是音质不好的人,如果能够禀持自己的主张与信念的话,依旧可以吸引听众的热切关注。说话的速度也是演讲的要素。为了营造沉着的气氛,说话稍微慢点是很重要。不过,要注意的是,倘若从头至尾一直以相同的速度来进行,听众会睡觉的。实践表明:幽默的演讲比严肃的演讲更需要有好的声音。在严肃的演讲中,一些词语即使被遗漏,主要意思仍可以清楚地表达。而幽

默的演讲则不一样。假如一个笑话或故事中的关键词语被遗漏的话,那么你的幽默就彻底被毁了。因为没人会笑,而你看上去很可笑。检查室内的扩音设备也是你要提前到场的原因之一。你需要检查话筒是否正常。通过话筒你的声音可以传到多远。你要知道你自己的声音应该多大。在检验时,要保证音量足够大,这样当人们一进入会场就会立刻被吸引。确保音响系统可以顾及到室内的每一个角落。如果有人在你之前讲话,尽可能到房间的最后面去听听他或她的声音是否清晰。如果有人和你一起参与演讲,在你开始演讲后让他们走到会场后面,以便需要调整时可以提醒你。

6、演讲时的开头与结尾

文章开头最难写,同样道理,作演讲开场白最不易把握,要想三言两语抓住听众的心,并非易事。如果在演讲的开始听众对你的话就不感兴趣,注意力一旦被分散了,那后面再精彩的言论也将黯然失色。因此只有匠心独运的开场白,才能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才能立即控制场上气氛,在瞬间里集中听众注意力,从而为演讲搭梯架桥。以下几种供大家参考。

一、奇论妙语 石破天惊

听众对平庸普通的论调都不屑一顾,置若罔闻;倘若发人未见,用别人意想不到的见解引出话题,造成“此言一出,举座皆惊”的艺术效果,会立即震撼听众,使他们急不可耐地听下去,这样就能达到吸引听众的目的。某毕业欢送会上班主任的致词。他一开口就让大家疑窦丛生——“我原来想祝福大家一帆风顺,但仔细一想,这样说

不恰当。”这句话把大家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大家屏声静气地听下去——“说人生一帆风顺就如同祝某人万寿无疆一样,是一个美丽而又空洞的谎言。人生漫漫,必然会遇到许多艰难困苦,比如„„”最后得出结论:“一帆风不顺的人生才是真实的人生,在逆风险浪中拼搏的人生才是最辉煌的人生。祝大家奋力拼搏,在坎坷的征程中,用坚实有力的步伐走向美好的未来!” “一帆风顺”是常见的吉祥祝语,而老师偏偏反弹琵琶,从另一角度悟出了人生哲理。第一句话无异于平地惊雷,又宛若异峰突起,怎能不震撼人心? 需要注意的是,运用这种方式应掌握分寸,弄不好会变为哗众取宠,故作耸人之语。应结合听众心理、理解层次出奇制胜。再有,不能为了追求怪异而大发谬论、怪论,也不能生硬牵扯,胡乱升华。否则,极易引起听众的反感和厌倦。须知,无论多么新鲜的认识始终是建立在正确的主旨之上的。

二、自嘲开路 幽默搭桥

还记得1990年中央电视台邀请台湾影视艺术家凌峰先生参加春节联欢晚会。当时,许多观众对他还很陌生,可是他说完开场白后,一下子被观众认同并受到了热烈欢迎。他说:“在下凌峰,我和文章不同,虽然我们都获得过‘金钟奖’和最佳男歌星称号,但我以长得难看而出名„„一般来说,女观众对我的印象不太好,她们认为我是人比黄花瘦,脸比煤炭黑。”这一番话嬉而不谑,妙趣横生,观众捧腹大笑。这段开场白给人们留下了非常坦诚、风趣幽默的良好印象。不久,在“金话筒之夜”文艺晚会上,只见他满脸含笑,对观众说:

“很高兴又见到了你们,很不幸又见到了我。”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至此,凌峰的名字就传遍了祖国大地。

三、即景生题 巧妙过渡

一上台就开始正正经经地演讲,会给人生硬突兀的感觉,让听众难以接受。不妨以眼前人、事、景为话题,引申开去,把听众不知不觉地引入演讲之中。可以谈会场布置,谈当时天气,谈此时心情,谈某个与会者形象„„例如,革命历史主题的演讲场上,如果天气阴沉沉的,你可以这样开头:“今天天气不太好,阴沉昏暗,但我们却在这里看到了一片光明。”接着转入正题,讴歌的烈士与先贤的伟大灵魂和壮烈精神,他们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和人类的未来。即景生题不是故意绕圈子,不能离题万里、漫无边际地东拉西扯。否则会冲淡主题,也使听众感到倦怠和不耐烦。演讲者必须心中有数,还应注意点染的内容必须与主题互相辉映,浑然一体。

四、制造悬念 激发兴趣

人们都有好奇的天性,一旦有了疑虑,非得探明究竟不可。为了激发起听众的强烈兴趣,可以使用悬念手法。在开场白中制造悬念,往往会收到奇效。制造悬念不是故弄玄虚,既不能频频使用,也不能悬而不解。在适当的时候应解开悬念,使听众的好奇心得到满足,而且也使前后内容互相照应,结构浑然一体。比如,有位教师举办讲座,这时会场秩序比较混乱,学生对讲座不感兴趣,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了一首诗:“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完后他说:“这是一首有名的唐诗,广为流传,又选进了中学

课本。大家都说写得好,我却认为它有点问题。问题在哪里呢?等会儿我们再谈。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读书与质疑》„„”这时全场鸦雀无声,学生的胃口被吊了起来。演讲即将结束,老师说:“这首诗问题在哪里呢?不合常理。既是月黑之夜,怎么看得见雁飞?既是严寒季节,北方哪有大雁?„„”这样首尾呼应,能加深听众印象,强化演讲内容,令人回味无穷。

五、关于结尾。

按照大家性格与特点可以选择交流思想总结式;掷地有声表态式,发人深省设问式,轻松自然反问式等。

10.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几点建议 篇十

月考结束了,我们应认真做好分析与总结,及时发现问题,认真总结问题,制订出相应的改进措施,能科学的解决问题,如何能有效的抓好教学,学校研究决定:

一、抓好课堂教学,突出学案教学,抓好精讲多练,突出实效性。我们要准确把握课堂定位,向45 分钟要质量,讲求实效,45分钟的课,其效果如何,决不是我们在45分钟就讲给了学生多少知识,而是应该是教会了学生多少知识,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在两次月考中,老师们都提到了一个共同问题就是做过的题仍失分较多,尤其是差生,讲了十几遍学生还是不会,事实上我们是讲了十几遍,很辛苦,很敬业,但仍然没有当堂把学生教会,教懂,练会,每一点都是一知半解,存在“夹生饭”讲100遍也是没有用的,讲就要讲到位,讲通讲透,(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讲会)。我们现在存在一个误区,在课堂上讲了很多,但不考虑学生吸收程度和掌握情况,就等于我们在课堂上不断制造差生,再指望到课后补差,收效甚微,因此一定要抓好实效性。

关于“精讲”,上月17日教研室领导来我们校听课时特别指出:精讲,就是老师精心备好课,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准确把握好重难点,该讲的一定要讲到位,讲透,不吃夹生饭,要实用化,比起杜郎口中学,更倾向于王老中学的实用化教学,课堂上重难点突出,要做好归纳总结,要训练到位,反馈到位,不怕重复,要常提常练。

多练,就是要练出水平,练出实效,王老中学几乎每学科每单元每章节结束都有4套题检测,基本的、专项的、综合的、分层次、有坡度、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力求每个学生达标,让每个学生过关,不使一人落伍,它的口号就是“做尽天下题”,学生练多了,见多识广,自然能力就提高了。

二、抓好三生的转化工作。

我们的目标就是:尖子生促尖,中等生大幅度提高,后进生稳步提升。两次月考成绩显示:中等生与后进生的转化仍任重道远,增幅不大,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对于这部分学生,我们应努力做到:

(一)树立坚定的信念,相信每位学生必能成长。要相信他们信任他们,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力求人人进步,个个成功,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不是一朝一夕能成功的需要一个极其艰难的过程,会遇到困难与挫折,我们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及相应的针对性的策略。

(二)做好学科全面的调查研究。

这部分学生目前状况如何,学习态度如何,学习积极性、学习方法、学习目标等如何,要通过多种渠道来全面真实的了解学生情况,事实证明,绝大多数后进生是渴望成功的,渴望进步的,他们都有一个积极的心态,我们应因势利导,做好针对性的工作。

坚持推行“爱心教育,相信他们能成长,能进步,善于发现其闪光点,多鼓励,多关心,让孩子们知道班中每个人,人人有希望,个个需努力,只有拼搏今天,才能拥有灿烂的明天。

从方法上要动脑,在教学各个环节上,要精心设计,从易上下功夫,在课堂教学中,准确把握课堂定位,强调双基与能力并重,按5:3:2的比例,教学对象要瞄准中下游学生,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各个方面做好调查,从而提高课堂实效,做好课堂防差工作,同时努力创设成功的情境,让学生每堂课都能有收获的满足感,有成功的体验。在学案的设计中,一定要分层次,要突出体现出能适合后进生的练习题,要让这部分练习占相当的比重。这一点望同志们清醒认识,努力做到。其次,仍要从“练“字上下功夫,要多练,学生是练出来的,要注重有策略的练,分层次的练,循序渐进的练。

从培养好的习惯入手,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要求各任课老师要齐心协力,共同关注,齐抓共管,只要有一两门学科有了进步,学生尝得了甜头,就会产生幅射作用,就会使其它学科也能稳步提高。

三、抓好学风的建设。

狠抓学生养成习惯的培养,抓好班风管理。

目前有些学生浮燥,沉不下身子,不能主动积极的学习,老师不在教室就乱成一团,不学习,老师进入教室不说学什么,也不知学习,班风纪律焕散,班级凝聚力差,这种情况是一种特别危险的信号,这说明最根本的学风有问题。抓好这个问题扭转好学风才能切实有效的提高成绩。建议做到:

做好班级情况调查,真实全面深入的了解班级现状,便于针对性的去做工 作。

把学习每一环节要具体安排,安排到位,要求到位,监督到位,严格要求,抓好落实,抓出实效,说到做到。讲了就干,说了就算,绝不马虎。

抓好管理,科学管理。要真抓实管,能抓善管,管理不仅要管,更重要在于理,40%是管,60 %是理,要做到先理后管,多理少管,边理边管,绝不能只管不理,不能只抓表面,要抓实质,“理”就是梳理,引导,理顺,“管”与“理”的关系,做到每一细节要“严”,每一过程要“实”。

作为班级管理者,要善于学习。勤于观察,每位班主任都各有特点,要善于交流,要善于吸取别人长处补已这短,做好管理的能手。

四、按照张校长的要求做好堂清、日清、周清的工作,强化达标意识,强化质量意识,注重当堂达标,不留死角,同时切实抓好兵教兵官教兵等一帮一活动,要认识到位,安排具体,有计划,有措施,有行动,有效果,抓好落实。

五、注重教学每一环节,要抓出实效,要有要求,有检查,有反馈,抓好落实,如自习与作业。

每个自习都要努力做到三点:具体任务,学什么,背什么,练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如何检查等。只有这样,每个自习才能抓出实效,才能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作业的管理:作业看似小问题,实际是大课题,现在学生学习苦,负担重,苦在哪里,重在哪里?就是作业太多,低效无效的作业太多,导致学生乱做作业,乱抄作业,疲于应付,学生厌学辍学,只有科学合理的布置作业,才能真正增效减员,要求我们平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精选取练习题。找出最切合所教的学生的,才是最科学合理最有实效。否则题量太多,难度过大,没有针对性,学生整天钻在作业堆中,效果很难保障,就好比抱西瓜,力气小的抱一个,力气大的可以抱两个,如果硬要每个学生抱两或三个,到头来可能打得粉碎,一个都抱不着,因此要学科学地合理地适量地布置作业。

平时周一到周五课余时间尽量不要布置作业,双休日作业必须要科学布置,布置作业应在作业的精选精练,精评,上下功夫,布置的作业必须要及时批阅,不批阅不允许布置作业,布置的一道练习,就要求学生像考试一样及时完成一道,我们就认真批改一道,并认真讲评一道。学生做了作业,我们要给予评析,学生进行反思,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学生作业,作业要分层次,只要学生认真独立完成,做错甚至不会做都是正常现象,抓好学生认真做好的过程,让学生知道有真事,能在双休日中认真去做,努力抓出实效来,一周七天,两天的双休日抓得怎么样,将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成绩,因此要抓好双休日作业,要精心布置,抓好检查,抓好批阅,抓好反馈,学校将从下周开始将双休日作业的批阅列入同学案检查,每周必查。

六、抓好学案的设计。

按难度5:3:2要求,精心设计好学案,赵克平主任强调学案设计要有坡度,有层次,分级别。一般可分A、B、C三个级别,专门为后进生中等生尖子生科学设计,A级(基本20个)适合后进生,学什么,练什么,考什么,教什么。B级(基本与能力并重)适合中等生(20个),中档题,C级(拔高题,拓展题)(10个)适合尖子生。以上三级要求尖子生要求做完A、B、C三级,中等生要求最低做完A、B,力争做C的一部分,后进生要求做完A级,力争做B级一部分。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样时间内都能有事做,让后进生尝到甜头,能学到东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有收获的满足感,且能还会进一步的目标,引导他们愿学,好学,不致于产生一节课下来什么都不会,导致长时间什么也不愿学,中等生能吃饱,且能节节过关,堂堂清,尖子生能吃好,各求所需,从而实施不同层次的人人达标,个个过关,不同层次求共同进步。(分三个层次,列入考核)

11.关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几点建议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意义;方法;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231-01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汉字,在1—2年级,则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汉字,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识字教学方法上,《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还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因此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善于发现挖掘学生身边熟识的语言物质材料,充分结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来培养学生的识字习惯,采用多种教学措施指导学生识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二、识字教学的意义

识字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因为,识字是学生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基础,识字量的多少将直接影响到学生阅读、写作与口语交际的水平。所以说,把好识字关,是打开人类各种文化宝库的钥匙之一,是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重要工具。识字与写字教学的改革直接决定着阅读和写作教学的改革,而且还直接影响着其它学科的教学。识字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一工具促进其他各门知识的学习质量。可见,识字教学的优劣关系到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甚至对他们的终身学习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识字教学的方法和建议

1、猜谜识字法。根据字形特点,编成谜语,在新字教学中,以猜谜的方法教学生字。方法是先出现几个新字编上号码,老师念谜语,学生以手势表示猜得的结果,比比谁猜得字又准又快。如,双木不成林――“相”,人在云上走――“会”,三个猪儿一个槽,一个猪儿吃,两个猪儿瞄――“心”。 还比如:一字十一笔,无横又无直,学生问孔子,孔子说无味――淡。

2、比较识字法。对一些字形相近、字义差别大的字,可以用比较法识记区别,如,“大”和“太”,“乌”和“鸟”,“做、作、坐、座”等,把这些字写出来,进行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比较,如,“有水能泡茶,‘泡’是三点水,跑步要用足,‘跑’是足字旁。”都可以在比较中达到深层认识和巩固,也可让学生自编顺口溜识记,组织学生进行比较、区分、辨别,抓住异同点,巧记,活记。

3、看图识字法。低年级语文课本图文并茂,色彩鲜艳,蕴含了丰富的识字内容,如,“云”“月”“山”等字,图与字、物与字结合,知道图画中的事物就能知道这个事物的名字,字音也就读出来了。汉语中有大量的象形字,如,“人、目、口、手、鸟、雨、龟、马、牛、羊”等,让学生在学习和比较中掌握象形字的识记规律,由形到字,由字到形,形象识记,引导学生学会识字。

4、歌诀识字法。儿歌琅琅上口,生动有趣,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平日教学中注意抓住字的特点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如教学“碧”字,编成“王老头,白老头,同坐一块大石头”。如教“法、丢”时,我先复习“去”字,再以旧字带新字,编成一句儿歌:“‘去’字头上戴斜帽,丢、丢、丢;‘去’字旁边冒水泡,法、法、法”。如教学形近字时,编成“有水能泡茶,有饭能吃饱,有足快快跑,有手轻轻抱,有衣穿长袍,有火放鞭炮。”如此一编,学生易学易记,妙趣横生。

5、形声识字法。汉字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字是形声字,部首表意,声旁表音。形声字的这一特点能比较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字形。例如:“蜻、清、请、晴、睛”,这些字分别在第二、三册课本中出现,可对这些字进行字音、字形、字义上的比较,再组词,就容易记住。比如“蜻”是蜻蜓的“蜻”,因为蜻蜓是昆虫,所以用虫字旁;右边读音,整个字也读“qīng”。从这个角度思考、讲解,学生基本做到过目不忘。

6、字配“画”识字法。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如教学“休”时,可出示图片,告诉同学们,这个人累了,正靠着树干休息。再如:闻,可出示图片,有个人听到门外有动静,他把耳朵贴在门上听一听等等。

7、总结纪录法。许多老师都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学生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把同一个字写错,之所以会造成这种现象,是由于学生根本没有动脑思考写错的原因,也没有去想以后该注意什么。我给学生每人发了一个本子,要求学生把自己在每次作业中写错的字整理下来,自己分析字形,并写出注意点,还要经常复习,一来二去学生便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了。

四、总结

小小汉字,奥妙无穷,识字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培养的基础能力之一。基础是事物最主要的部分,基础不牢固,上面的建筑就有倒塌的可能。所以汉字是学生未来学习各類学科的基础,也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通过多形式、多层面的识字教学,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教给识字方法,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

参考文献 :

[1] 姜黎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探析[D].扬州大学,2012

12.关于重点推进社会建设的几点建议 篇十二

(一) 广东发展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从全国的数据来看, 全国的社会结构还处于工业社会的初级阶段,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工业化的中期阶段的经济结构, 二是工业化中期的社会结构, 如果社会要和谐, 这两个结构应该是一致的。我们现在经济社会的主要矛盾, 其根源是结构不合理。第一, 经济改革和发展了, 经济结构调整了, 但社会结构还没有相应调整。第二, 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 社会建设也取得了很大成就, 但比较而言, 仍然相对滞后。第三, 经济发展了, 财富大量增加, 但公正合理的分配制度没有适时建立, 积累消费比不合理, 中央和地方、城乡、地区之间, 各阶层之间分配不合理。第四, 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管理体制是逐步建立, 但社会管理体制都没有建立, 社会秩序不规范, 社会治安状况亟待改善。第五, 经济体制改革了, 经济管理体制正在继续完善, 但社会管理滞后。

(二) 广东已进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阶段

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 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经济要繁荣发达, 二是社会要全面进步。这两者相辅相成, 互为条件, 缺一不可, 偏重偏轻也不成, 经济社会必须协调发展。就经济社会两者关系来说, 第一, 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只有经济发展了, 社会发展才有物质条件, 所以必须确定经济要优先发展的原则;第二, 经济要持续发展, 需要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作支撑, 经济发展不可能单兵独进;第三, 经济发展要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经济发展形成的物质财富要有合理的分配机制, 要有健全社会保障体制;第四, 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 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以, 经济社会必须协调发展。

从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现代化的全过程看, 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两者的关系, 是随着生产力水平变化而变化的。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 经济发展为主的阶段, 这个阶段生产力低, 劳动生产率低, 物质产品匮乏, 只能初步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 满足人们对物质生活的基本需要;第二, 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并重、协调发展的阶段, 这个阶段生产力已经发展到较高水平, 温饱问题已经解决, 人们对物质生活以外的精神文化需要越来越迫切, 经济发展本身也对科技、教育、社会环境提出了要求, 而经济发展也为社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于是社会发展加快,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成为了这个阶段的主旋律;第三, 社会发展为主的阶段, 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以后, 社会发展的内容日益丰富, 人的全面发展成为社会的主调, 对社会发展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此时, 经济发展将服从、服务于社会发展, 实现社会全面进步。总的来说, 在整个现代化过程中, 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而变化的, 呈现阶段性的特点。决策部门要与时俱进地把握好。就经济和社会两者比例关系而言, 总的趋势是:社会发展的比重不断增大, 社会发展的地位不断提高。

(三) 加快推进社会建设的几点建议

第一, 要像抓经济建设那样, 重点抓好社会建设。过去三十年, 广东在经济建设上一直走在前头, 成绩卓著, 富有经验, 今后还要继续抓好, 但如何落实“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重点推进社会建设, 是新的历史任务, 各地正在实践。广东有条件, 也有必要把社会建设搞好, 继续发挥排头兵的作用。关键的一条, 是要继续解放思想, 提高对于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认识, 真正把社会建设放到议事日程上, 摆到突出的位置上, 坚持抓下去, 改变经济这条腿长, 社会这条腿短的窘境, 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二, 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广东经济成就辉煌的基本经验是始终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敢干敢闯, “杀出一条血路”, 才有了龙头老大的位置。要把社会建设的事办好, 关键也还要靠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体制, 包括社会事业体制, 已经进行了一些改革, 现在看, 有些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有些则并不成功, 很多还没有破题。整个社会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的色彩还浓, 还没有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改过来。可以这样说:经济已经基本上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改过来了, 社会体制、社会事业体制基本上还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两种体制并行的矛盾很大, 成本很高, 人民群众意见很多。抓好社会建设, 第一位的任务是要抓改革开放。在这方面广东积累了丰富成功的经验, 也可以起到排头兵的先锋作用。

第三, 社会建设要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 从组织上落实。我国近六十年来国家建设成功的一条基本经验是, 提出任何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都必须在组织上落实。要有组织、有人去贯彻执行才能实现, 光靠领导讲话, 发文件指示是不行的。计划生育这件天大的难事, 办成功了。重要的一条是从中央到地方都建立了计生组织。社会建设这件大事要办好, 必须有现实的组织保证。北京市得风之先, 已于2007年在市委成立社会工作委员会, 市政府成立社会建设办公室, 55人的编制, 6个处, 合署办公, 2008年又在各区、县建立相应机构。这个做法值得借鉴。

第四, 社会建设要有投入。首先也是最重要的要有领导、干部和人员的投入。十六届六中全会决议提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在经济建设中, 我们培养了一支宏大的经济工作人才队伍, 要把社会建设搞好, 也必须有这样一支队伍。其次是财力、物力的投入。

13.关于近期教育教学工作的几点建议 篇十三

各学校:

为落实市教育局教学运行分析会精神,坚决实现2012年教学目标,对近期教育教学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1、高度重视校本精神建设。特别是加强形势教育、理想教育、励志教育,认清我市教育发展的大好形势、面临的严峻挑战,必须克服麻痹松懈心理和急功近利的浮躁、骄傲心理,克服形式主义,真正做到务实高效。

2、落实教学目标责任制。认真分析期末教学成绩,对照2012年的教学质量目标,找差距,想措施。初中尽快确定班级、学科、优秀人数、优秀率、合格人数、合格率、总分等目标,采取坚决措施,狠抓八、九年级500分以上学生的大幅度提高,限期克服偏科现象。

3、狠抓教学常规,提高标准,严格落实。认真研究、用好《学业水平测试》,落实德州市中考复习研讨会精神。牢固树立“精品”意识,特别是在精细化管理、深钻细研上下功夫,切实提高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月考的质量。采取有力措施,消除题海战术、靠时间、拼体力、压作业等不良现象。继续实施教学常规月报制度。

4、落实素质教育,抓好开学初学生学习兴趣、习惯、方法等养成教育。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强化,注重规

律、方法的指导。大力实施养成教育、成功教育、潜能教育。

5、认真实施“三清”即“堂清”、“日清”、“周清”。搞好单元过关和月考,坚决落实“满分题”、“满分卷”。积极探索“三清”试题命制、检测、评阅、分析、补正等工作的高效途径。

6、深入开展“高效课堂建设活动”,聚焦课堂、聚焦学案、聚焦效率,探索高效课堂模式。做到备讲统一,杜绝无教案上课。课堂教学要做到大容量、快节奏、强训练、高效率。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开展教研活动,加强对教材、教法、学生学习态度、学法和习惯的研究,限制教师的讲授时间,听课时要对课堂效率进行测验和深入细致的评课,有详细课堂成绩分析和听评课记录。各校都要推出自己的先进典型,对连续出现无效课堂的教师,责令限期改正。

7、坚决攻克重点难点,积极开展“语、数、英、物、化”提升活动,迎接德州市2012年4月初的抽考。发动干部、师生,群策群力,根据学科特点开展学校之间、班级之间、小组之间、学生之间等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

8、树立教学、学习先进典型。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学习竞赛活动,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切实调动干部、教师、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9、安排初中毕业年级教师写出寒假学习生活质量检测的试题、试卷分析,以学校为单位收齐后,分学科于2月25日下午3点前打包发到学科教研员邮箱。

教育局教研室

14.关于单片机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篇十四

齐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宋黎明 2012年6月21日

论文摘要:单片机技术是当前社会较为流行和热门的技术之一,社会对硬件设计工程师的需求增长相当迅速,该课程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本文根据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特点,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尝试,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并提出了改善现有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些思考。关键词:单片机 教学改革 教学手段

一、引言

单片机技术是现代电子工程领域一门迅速发展的技术,其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电子工业的发展,无论在教育界还是在产业界,单片机技术的推广仍然是一个热点。但是在多年的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单片机太抽象、概念多、入门难、指令不易记等等。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习难度很大,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也不够理想。因此为了改变目前的现状,需要对单片机的教学进行改革,下面作者就在单片机的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二、单片机教学改革的措施。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单片机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与实际应用结合,运用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过程中,以一个完整的项目开发为案例,做个红绿灯控制系统,一方面其趣味性增强了,另一方面又容易被学生接受,学生可以根据所学到的东西,进行分析、反思、体验和感悟。当与其共鸣时,就会很自然的模仿,进而做到举一反三的效果。给学生展示单片机广阔的应用前景比如多媒体教室使用的投影仪,甚至是学生们最常用的pc机的键盘,里面也有一枚小小的单片机芯片在控制。抽象的教学内容与这些活生生的现实应用实例相结合,给学生一个看得到、听得见、摸得着的学习目标,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单片机的兴趣。

2、改变教学方式

(1)优化教学内容 单片机课程信息量大,传统的教材一般是以单片机的结构和各模块的使用为核心进行编写的。这样的教材详细的解析了单片机的结构和各种功能,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单片机的理论知识。但是这样的教材对中职学生是不适合的。中职院校教材应当采用“模块化”教材,将教学内容改不成一个个项目和模块,将整个理论体系进行有机的、覆盖性的分解后融入项目和模块的实现过程中。同时要给学生提出基本要求和提高要求,使得学生在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的同时拥有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空间,方便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提高自己。

(2)采用诱导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对学生进行引导,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作用。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做正面的回答,而是围绕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关键,并自己动手独立解决问题。将传统的以教师和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逐步演变成基础实验以教师为主导,综合实验教师与学生并重,创新实验以学生为主的多种形式,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鼓励学生结合实际自己立项,独立完成项目。

(3)利用多媒体实验教学,建立虚拟实验室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实验教学,结合实验项目的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备课时可以精心设计讲解内容,制作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将相应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设备和仪器、实验所用到的芯片工作原理和外形通过多媒体技术设计制作出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集于一体的多媒体虚拟实验软件。将传统课堂教学中抽象难懂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单调枯燥的理论多样化、生动化,将重难点知识内容形象逼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产生动静结合的画面和智能性启发诱导功能,使学生身临其境,直接去感受、体验,便于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基础理论。

(4)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培养学生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

单片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这两个实践环节,才可能真正地掌握单片机技术。为了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入课程设计环节。通过课程设计的实战演练,学生学会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的方法,既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创新意识。

三、结束语

单片机技术教学是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也是非常之多。但是必须突出“三重”原则:重基础、重能力、重应用。本文讲了几点个人在教学中的心得与观点,只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如何将教学改革进行得更加深入系统,为社会培养出大批具有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单片机应用型人才,还需要我们教师共同努力,不断探索。

四、参考文献

1、单片机的C语言应用程序设计(第3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马忠梅 籍顺心 张凯 马岩

2、单片机技术(附光盘)姜大源 高等教育出版社(蓝色畅想)2005.6

3、单片机原理与C51编程 宋彩利 孙友仓 吴宏岐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8.06

上一篇:内蒙古环境教育教案下一篇:短语的类型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