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考历史试卷分析(共8篇)
1.广东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篇一
广东2011年中考数学试卷的分析与思考
2011年6月21日9:00至10:40是广东省数学中考的时间。这100分钟,不知凝聚了多少学子的心血,也不知吸引了多少家长期盼的眼神。因为数学一直是众多学子的弱项,许多有识之士疾呼:得数学者得天下。如果学子能学好数学,那么他的觉悟性就很好,他的聪明可以化为智慧,学其他科目就不在话下了。
2011年中考试卷有什么特点呢?
一、分值设置合理。代数占57分,几何占53分,统计与概率占10分。在代数中,数与式占29分,方程与不等式组占13分,函数占15分;几何中三角形占29分,四边形占14分,圆占10分。
二、难易度与梯度明显。试卷是前面基础题,后面是中档题和爬坡题呈递进状态。其中基础题和常规题占80分左右,其余为中高档题。
三、突出了对学子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试卷重点对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方程与函数思想,相似变换思想,分类思想,运动变化思想进行了考查。
学生答题状况如何呢?
一、基础题容易丢分。有同学觉得基础题很容易而导致审题不严,如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学生误以为有交点。统计中问调查的总体是什么学生误以为是班上被调查的50名同学上学路上话费的时间,实际上是班里学生的作息时间。
二、中档题易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如应用题,学生会根据总价除以数量等于单价列出分式方程,但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后解错或解不出来,还容易漏掉检验。
三、爬坡题只能完成一部分或没时间完成。后面三道九分题是比较难的,学生一旦卡了壳,思维受到阻碍,容易急躁,导致解题受到严重影响。这三道题中前两道好多学生能做出前两问,后面一问经过苦思冥想没想出来,再做最后一道题已经没时间了。
从学生反馈的思想情绪看,普遍认为难。难在什么地方?主要是试卷一反常态,常规题中因式分解、分式化简、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组合题今年没有出现,出现在相似三角形中的考题占了16分,其中一道是4分找规律题,还有一道9分题。尤其是后面三道9分题更是标新立异,第一题从数式中找规律,数字呈现三角形状,学生平时没见过,考场上肯定被吓了一跳;第二题是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一个绕另一个旋转,要找相似,列函数关系式,找等腰三角形成立的条件;第三题是二次函数与动点的结合,也是近几年中考中没有出现的。
今后从哪些方面突破呢?
一、规律型问题要加强。近三年每年都是两道题,4分加9分共计13分。从图形中找规律一般是找相似图形,从数字中找规律显得更复杂,题型多变,要多让学生见识。
二、两块三角板的组合图形中一般含有旋转变换,里面蕴含许多规律,要重点关注。近两年这种题型都是出现在9分题中。还要熟练求特殊直角三角形的边长。
三、动点问题趋向出现在抛物线中。从今年中考看,动点问题设置的是抛物线背景,这也是近几年没有出现的
2.广东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篇二
2013年无锡中考数学试卷整体呈现出“老问题新考法”的特点,与近几年中考试题以及今年一模、二模试题有比较大的差异.总体难度与去年持平,但是最难的题目难度并没有去年高,中等难度的题目比去年高,考生做起来会感觉不太顺手,此份试卷对于优秀学生的区分度比去年大,而对于中等学生的区分度将不会有太大变化.此份试卷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题目的背景和题型都比较熟悉
例如选择题的第9题、填空题的第18题,解答题第27题,尤其是第27题的题型与2012年中考中的第26题非常相似,中等偏上的学生解答起来较容易;第9、18题的数学模型学生虽熟悉,但难度又有提高,第9题的背景是面积,但要求学生会在平行四边形中四次构建三角形,建立底与对应边上的高之间的关系;第18题首先要解决直角坐标系中特殊点坐标的几何意义,才能解决最值问题.
2.强化了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
选择题第10题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图能力,要求学生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但要心细.第28题并不复杂,其实是在学生比较熟悉的无盖纸盒的展开图的基础上加上了盖子,就是要求学生有很强大的学习迁移能力.
3.弱化了对于圆的考查
2012年的无锡中考试卷的第10题与第28题这两题都强调了对圆的知识的应用.但2013的中考题就只有第7题,对圆周角与圆心角之间关系的应用,难度大大降低.
4.实际问题难度有一定的降低
第25题的难度有一定的降低,但学生对单位的转换还是容易疏忽,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待加强.
5.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深入理解能力
第26题第二小问,重点考查分类讨论等腰三角形,学生还是比较熟悉的,但在与二次函数相结合的时候,学生对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偏差.
6.对平时的知识漏点的强化考查
解答题的第24题,特别强调了举反例,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往往对这个知识点比较忽略,认为比较简单,一般只可能出现在填空或选择题中,对解答题的解题规范性缺乏一定的训练与强调.
二、试题重点题目分析
【例1】(2013,9)如图1,平行四边形ABCD中,AB∶BC=3∶2,∠DAB=60°,E在AB上,且AE∶EB=1∶2,F是BC的中点,过点D分别作DP⊥AF于点P,DQ⊥CE于点Q,则DP∶DQ等于().
解析:连接DF,过点D作DE′⊥AB于点E′,∴,∴点E′与点E重合,
∴∠EDC=90°,∵∠DAB=60°,∴∠B=120°,∵AE∶EB=1∶2,∴AB∶EB=3∶2.
∵AB∶BC=3∶2,∴BC=BE,∴∠BCE=∠BEC=∠DCE=30°.
过点F作FH⊥AB于点H,设BH=a,
评价:此题将高之比转成三角形对应底边之比,而这两底边又要求在其中构建两个直角三角形,最后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这两底边之比.
【例2】(2013,18)已知点D与点A(8,0),B(0,6),C(a,-a)是一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则CD长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
解析:∵OA=8,OB=6,∴AB=10.
(1)当CD是平行四边形的边时,CD=AB=10.(2)当CD是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时,CD过AB的中点P(4,3),过点P作PH⊥直线y=-x于点H,则PC=PH时最短,此时CD=2PH最小,过B、A分别作直线y=-x的垂线,可求得.
评价:此题首先解决点C的位置关系,点C只能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利用图象进行分类讨论.第一种情况还是较简单的,但第二种情况就需与最值相联系,也是较常规的一题.
【例3】(2013,26)如图2,直线x=-4与x轴交于点E,一开口向上的抛物线过原点O交线段OE于点A,交直线x=-4于点B.过B且平行于x轴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C,直线OC交直线AB于D,且AD∶BD=1∶3.
(1)求点A的坐标;
(2)若△OBC是等腰三角形,求此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
解析:(1)作DH⊥OA于H,∵抛物线与x轴交于点O、A,且BC∥x轴,∴BA、CO关于DH对称,∴点D一定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设点A的坐标为(m,0),则点H的坐标为.
∴m=-2,即点A坐标为(-2,0).
(2)∵抛物线过点O、A,∴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x+2),∵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BC=6.∵点O不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BO≠CO.
评价:解此题先要能对二次函数的图象的性质灵活应用,特别是图形的对称性是解决问题(1)的关键,在问题(2)中,着重利用对称性求出线段BC的长,再用熟悉的分类讨论解决此题.
【例4】(2013,28)下面给出的正多边形的边长都是20cm,请分别按下列要求设计一种剪拼方法(用虚线表示你的设计方案),把剪拼线段用粗黑实线在图中标注出必要的符号和数据,并作简要说明.
(1)将图3-1中的正方形纸片剪拼成一个底面是正方形的直四棱柱模型,使它的表面积与原正方形面积相等.
(2)将图3-2中的正三角形纸片剪拼成一个底面是正三角形的直三棱柱模型,使它的表面积与原正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3)将图3-3中的正五边形纸片剪拼成一个底面是正五边形的直五棱柱模型,使它的表面积与原正五边形的面积相等.
解析:
(1)将图4-1中四个角上的4个小正方形剪下拼成一个正方形作为直四棱柱的一个底面.
(2)将图4-2中三个角上的3个四边形剪下拼成一个正三角形作为直三棱柱的一个底面.
(3)将图4-3中五个角上的5个四边形剪下拼成一个正五边形作为直五棱柱的一个底面.
评价:此题的背景学生应该还是比较熟悉的,就是棱柱的展开图,在这三张图中如若剪出一无上底的棱柱对学生应该说难度也不是太大,剩下的关键是如何把剩下的部分拼接成一底,而接下来如何计算出各主要边长,这又用到等面积变换的应用.
三、对2014届考生的复习建议
一定要关注知识间的结合与融合,回归到对知识的最初认识上,扎实掌握基础知识.
通过提高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来提高应变的能力.
3.2014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篇三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
1.近代历史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程。其中下列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
①协定关税②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③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①②③ D.②③①
2.下列图片所反映的信息,与洋务运动直接相关的是 ( )
3.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天演”、“淘汰”、“物竞”、“天择”等术语铺天盖地,许多人甚至用这些词汇给自己或儿女取名。这反映了下列哪位历史人物对中国社会的巨大影响 ( )
4.“1926年,是你拉着我的手,在村口的大树旁,一同告别了咱娘,踏上北上的战场”,这是一首描写国共关系的网络诗歌,诗中国共两党这次合作的目的是 ( )
A.推翻袁世凯的反动统治
B.同北洋军阀抢夺地盘
C.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D.共同抗日,将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
5.电视剧《西安事变》再现了张学良、杨虎城“兵谏”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历史。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最有利于 ( )
A.中国国民党
B.中国共产党
C.中华民族
D.日本侵略者
6.学术界普遍认为,毛泽东的诗词是一部中国近现代革命和建设的雄伟壮丽的史诗,反映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历程。下列描写解放战争时期气势恢弘场面的诗句是 ( )
A.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B.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C.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D.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7.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有一首歌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 )
A.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8.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哪两个事件有关 ( )
A.三大改造的完成中共十二大
B.“一五”计划的完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三大改造的完成中共十三大
D.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
中共十五大
9.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最典型范例是 ( )
A.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B.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C.巴黎和会的召开 D.协约国集团的成立
10.伏尔泰说:“这无疑是我们地球上的头等大事,因为在这以前,地球的一半对另一半一直是一无所知,迄今为止任何伟大业绩在这一新的创举面前都相形见绌。”这件“头等大事”是指 ( )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的开辟 C.美国独立 D.工业革命
11.有人说他是疯子,也有人说他是英雄,但谁也无法否认他对欧洲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他因战争而起家,也因战争而倒台。这位名震一时的枭雄是 ( )
A.拿破仑 B.查理一世 C.华盛顿 D.亚历山大
12.马克思曾预言:“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文中“另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应指 ( )
A.珍妮机的发明 B.火车机车的发明
C.电力的广泛应用 D.飞机的发明
13.如果将“义和团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归结为一个学习主题,这个主题应该是 ( )
A.社会主义运动 B.资产阶级革命
C.改革与革命 D.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14.历史课上,九(1)班同学举行“我最崇拜的发明家”评选活动。老师要求每个同学把手中的那一票投给四位候选人中的任意一位。投票结果如下: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家在本次评选中总得票数是 ( )
A.12票 B.22票 C.28票 D.32票
15.中国常用“饮鸩止渴”来告诫人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将来之祸患。世界史上英法把“饮鸩止渴”的绥靖政策推向顶点的会议是 (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雅尔塔会议
16.右图是一枚纪念勋章,它纪念的二战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
A.德国闪击波兰 B.日本偷袭珍珠港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诺曼底登陆
17.关于苏联改革,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死了”。这句话中“改死了”即指苏联解体。从实质上分析,苏联解体是 ( )
A.国家已经四分五裂 B.国家名称发生变化
C.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D.执政党失去了政权
18.下图中的人物分别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请你给这张图片选择一个恰当的主题 ( )
A.苏维埃政权的建立者 B.资产阶级民主的倡导者
C.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者 D.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与继承者
19.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指的是 ( )
A.苏联解体导致国家数量增多endprint
B.两极对峙变成了美国、欧盟、中国、日本、俄国势均力敌的格局
C.美国日益受到欧盟、中国、日本、俄国等力量的制约
D.局部战争导致世界分裂势力越来越强
20.某大学近代世界文学研究室要召开一个探讨俄罗斯名著《战争与和平》的写作艺术研讨会,他们想选择一个与这个主题最相配的人物,他们应该选择 ( )
A.高尔基 B.郭沫若 C.鲁迅 D.列夫·托尔斯泰
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5分)孔子的言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精神”的重要内容。但在不同时期孔子被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意义。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知及之(凭借聪明才智得到它),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孔子《论语》
材料二袁世凯窃国、登上民国总统之位,定孔教为国教,提倡尊孔读经。……陈独秀号召青年:“以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塞绝与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
材料三18世纪法国法郎士·魁奈认为:“孔子立教的目的在于恢复人类天性,不再为愚昧和情欲所蒙蔽,……应以理性为标准;凡是不合理性的,叫他们勿动,勿思,勿言。”
——材料二、三摘自张荣明教授在复旦大学的演讲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主张。(2分) (2)据材料二、三,指出袁世凯和法国人对于孔子的态度是什么?而陈独秀对儒家思想又是怎样的态度?(2分) (3)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怎样对待传统文化?(1分)
22.(5分)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49-1979年,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由此开始……多年以后,这段沉重的历史依然令人感叹,为了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年轻的共和国经历过如此艰难的历程。
1978年到今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次伟大转折,中国人民从此走上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此时的中国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材料二进入新世纪,中国以全新的姿态阔步走向世界;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中华民族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昂首前进。 (1)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出现了什么失误?(2分) (2)1978年后中国的发展具备了哪些“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请举例说明。(两例即可)(2分) (3)通过以上问题的探讨,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分)
23.(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3月1日晚9时20分,8名统一着装的暴徒蒙面持刀在云南昆明火车站广场、售票厅等处砍杀无辜群众。截至2日6时,已造成29人死亡、130余人受伤。经调查,这是一起由新疆分裂势力一手策划组织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
——摘自人民网 (1)“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颂扬了19世纪70年代中期哪一位英雄人物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伟大业绩?(1分) (2)为了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清政府于1884年在新疆地区设立了什么管辖机构?新中国成立之后,在新疆地区实行什么政策?(3分) (3)统一是历史的主流,分裂从来不得人心。请你为新疆的稳定与发展提一条合理化建议。(1分)
24.(7分)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步骤一:“为独立而战”
美国是一个没有童年的国家。组成美利坚民族的主要有三种人,他们分别来自本地的土著人、欧洲的殖民者和被贩卖来的黑奴。长时期的融合后,一个新的民族诞生了,并在同一旗号下,宣告了美国的独立。 (1)请写出一位“为独立而战”的美国英雄人物。(1分)
步骤二:“为统一而战”
北方人看不惯南方人,南方人不服北方人。他们都对这场战争跃跃欲试,充满期待,都把赌注压在自己这一方。 (2)材料中所说的南北双方矛盾的焦点是什么?(2分)
步骤三:“创新的美国”
众所周知,当今美国人才济济,全球一半多的科技发明出自美国。 (3)请分别举出三次科技革命中,美国具有代表性的发明创造。(3分)
步骤四:“富强的美国”
二战以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其工业产量占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半以上,黄金储备更是达到75%。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发展有过困难,但90年代又有了持续稳定的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4)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什么?(1分)
25.(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有关岛屿主权的争端日益突出。岛屿争端产生的原因不尽相同,但目前全球存在的岛屿争端大多是历史遗留问题。
材料一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材料二 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1)材料一中的“夏日”代指日本,台湾是在哪一场战争后被日本割占的?(1分) (2)材料二从国际法的角度确定了包括钓鱼岛在内的台湾是中国领土。它出自哪一国际文献?(2分) (3)2012年7月1日,香港迎来了回归祖国15周年纪念。中国能收回香港主权,并保持香港持续繁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4)有人认为:“和平谈判不能收复被占领土,在领土问题上没有谈判,只有战争。”你认为这一观点对吗?说说你的理由。(3分)
参考答案:
1.A 2.A 3.D 4.C 5.C 6.C 7.B 8.C 9.A 10.B 11.A 12.C 13.D 14.C 15.C 16.D 17.C 18.D 19.C 20.D
21.(1)“仁”、主张为政以德。(2分)(2)肯定、否定。(2分)(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分)
22.(1)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2分)(2)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上升;香港、澳门回归;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2分)(3)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分)
23.(1)左宗棠。(1分)(2)新疆行省(或行省)。(1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2分)(3)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政策;加快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新疆经济发展;严厉打击分裂祖国的行为;等等。(答案不唯一,只要言之有理、思想观点正确即可得分)(1分)
24.(1)华盛顿。(1分)(2)奴隶制的废存问题。(2分)(3)第一次:轮船;第二次:耐用碳丝灯泡、飞机、电话;第三次:电脑、互联网等。(3分)(4)信息化和全球化。(1分)
4.广东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篇四
一、试卷基本情况
1.试题构成:2014年中考思想品德、历史综合试卷思想品德部分总分为80分。其中第1-16题为选择题,分值为31分,17-20题为非选择题、分值为48分。
2.试题内容分布及分值:时事政治所占分值为8分,七年级内容所占分值为8分,八年级内容所占分值为18分,九年级内容分值为48分。
二、试题难易度
2014年中考试卷思想品德部分试题难易度适中,选择题均为对学生基本知识的考查,非选择题开放性较强,材料问题的立意多元化,试题要求多角度思考,答题具有充分的想象空间。
三、试卷特点分析
思想品德中考试卷坚持了“依据课标、紧扣教材、贴近生活、考查能力、控制难度”的中考命题原则,贯彻了“能力立意”的要求、“出活题、考能力”特点鲜明,体现了思想品德学科课程的特点。
1.练习时政热点,彰显时代特色
紧密结合时政热点,紧扣教学重点,“迎着热点上”,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学科特色。如选择题中的时事政治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挂牌”,从“玉兔号” 的登月到“抗日战争纪念日” 的确立,将我国过去一年里发生的政治,经济,航天科技等重大事件作为考试内容。选择题第5题 我省岷县地震灾害,选择题第9-10题云南昆明火车站暴徒袭击事件,选择题第7题 小女孩姚启凤 的“芭蕾之路” 选择题第15题 漫画“破四风”选择题第16题 “考研奶奶”的半生求学梦,非选择题第19题2013年我国频发的雾霾天气事件等都采录了我国社会生活中最新的典型事件和人物,突出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科技创新,弘扬民族精神,承担社会责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见义勇为,孝亲敬长,维护公平、正义,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高奏社会主义主旋律。
2.坚持“能力立意”,注重了理论联系实际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今年中考思想品德试卷的又一大特点。“出活题,考能力”特点明显,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是从一个具体实际问题切入。大至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国策,小到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生活问题,如选择题第7、9、10、14、15、16题;非选择题第18、19题,从扬正气、惩邪恶、树理想、担责任等角度,运用基本观点,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树立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同是也使学生加深了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科教兴国战略等观点的理解。
3.材料丰富,设问灵活
今年中考思想品德试卷材料丰富,形式多样,试题形式灵活新颖,注重情景式命题,图文并茂,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题立意深刻,贴近生活,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教育性增加了信息量,提高了身体要求,拓宽了解题的思路,有利于提高学生知识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4.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试卷中不管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落实了新课程标准的“识记、理解、立用”要求,注重考查学生对教材基本知识的掌握,以及使用基本知识解答实际问题。如17题从“2013年8月29日甘南州60年大庆”这一热点材料考查学生民族团结与共同繁荣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18题2013年敦煌第六届国际丝绸之路旅游节主要,考查学生对“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等知识掌握和运用;而19题的2小题则更是要求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和答题基本技能的掌握。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学生答题得失分情况:2014年中考试卷思想品德部分,从学生答题情况看选择题部分学生得分率较高,32分的选择题大部分学生在26-32分以上。其中第1、2、4、3、5、10、14小题失分较多。尤其是时事政治第1题师傅学生最多,主观题部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包括如何第17题第2小题“如何维护民族团结”,第18题第1小题“什么是对外开放”,“为什么要对外开放”,第19题第1小题“环境问题”主要是求学生对课本知识有所掌握。主观题19,20题均为开放性试题答案灵活学生普遍失分较少,有一部风学生拿到了满分,这在往年试卷中不多见,当然主观题部分学生得分两极分化也很明显,有近20%的学生 得分在20分以下。
2.学生失分原因分析
(1)基础知识弱,不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记忆,概念混淆,考试时单靠抄书,文不对题。
(2)审题能力弱,审不清题意,缺乏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3)语言基本功差。错别字大量出现,语言表达不通。
(4)有些考生明显没有经过系统训练,专业术语无法正确运用,对热点关注不够。
(5)由于第一次实行网上阅卷,部分考生字迹模糊潦草,影响阅卷老师的合理判分。
四、对今后教学的几点思考
(1)转变教学观念,注重能力的培养
根据中考试卷的特点,按新课改的要求,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从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培养其创新精神,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2)突出主干知识的学习,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
教师是教学主导者,应努力采用较好的方法引导学生高效地学习,思想品德课中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等基础知识是学生应掌握的,因而要中士基础知识的梳理、归类和系统化。根据识记、理解、运用的要求进行多层次一理解掌握。在此基础上加强对主干知识网络化、系统化。
(3)关心时政,关注社会热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思想品德中考命题以人类面临的重大自然和社会问题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平时的教学要引导学生把基础知识和当前的热点问题、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教师也应及时收集重大时政时间,并进行整理,有机地与课本知识结合起来,以向学生传递。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提高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和能力。
临夏县2014年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卷基本情况
(1)试题构成:2014年中考思想品德、历史综合试卷历史部分总分为70分。其中第1-14题为选择题,分值为28分;15题为读图题,分值为10分;16和17题为材料解析题,分值为20分;18题为简答题,分值为12分。
(2)试卷中中国古代史为16分,其中选择题为8分;中国近代史为17分,其中选择题为6分;中国现代史为10分,其中选择题为2分;世界是部分为27分,其中选择题为10分。
二、试卷特点和答题情况
历史中考试卷坚持了“依据课标、紧扣教材、贴近生活、考查能力、控制难度”的中考命题原则,贯彻了“能力立意”的要求、“出活题、考能力”特点鲜明,体现了历史学科课程的特点。
(1)选择题
选择题部分分别囊括了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和世界史部分的重点内容,在此基础上又考到了今年中国与欧盟的时事政治问题。其中第10题考到了文艺复兴运动,由于这个题是以材料的形式出现,所以大多数学生回答的时候出现了错误。另外第14题为中国与欧盟的旗帜图,学生对于欧盟的旗帜不认识,所以出现的错误也比较多。除了第10题和第14题外,其他的题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学生回答的较好,大多数考生都能得到20分左右。
(2)读图题
试卷第15题为读图题,这个题考的内容全部是世界史部分。《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全部为资产阶级革命期间颁布的文件,是中考的热点问题。由于这个题非常简单,所以大多数学生的得分都在6分以上.(3)材料解析题 试卷第16题和17题为材料解析题。其中第16题与“中国梦”紧密结合,考到了中国的“救国梦”,这个题由于是材料题,大多数学生体现出来的问题是读不懂材料和问题,故回答起来相对比较费劲;第17题与时俱进,考到了国内外历史上著名的三次改革。这三次改革分别是商鞅变法、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和罗斯福新政,学生对这三次改革都比较熟悉,但是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却马马虎虎、丢三落四,故这个题失分也较多。纵观16和17题,学生得分基本都在10分上下浮动,主要失分的原因就是学生不会读材料和不会分析问题。
(4)简答题
试卷第18题为简答题,这个题紧扣时事热点问题,以近来中日关系紧张为切入点出题,并且让学生回答“日本政府怎么做才能改善中日关系?”,这个在以前的中考试卷中是没有出现过的,充分体现了“活学活用”。由于这个题是今年的一个热点问题,所以学生的答题还不错,大多数学生得分都在7分以上。
三、几点看法和建议
(1)试卷对于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以及世界史所占比例分配不太合理。这套试卷中国古代史占有将近24%,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部分各占38%,这样的比例没有突出九年级所学的世界史的重要性。
(2)试卷非选择题出题过于死板,答案太死,这样的试题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终会导致学生只是死记硬背,而不能达到“活学”和“学活”的目的。
四、对今后教学的几点思考(1)转变教学观念,注重能力的培养
根据中考试卷的特点,按新课改的要求,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从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培养其创新精神,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突出主干知识的学习,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
教师是教学主导者,应努力采用较好的方法引导学生高效地学习,思想品德课中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等基础知识是学生应掌握的,因而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梳理、归类和系统化。根据识记、理解、运用的要求进行多层次一理解掌握。在此基础上加强对主干知识网络化、系统化。
5.八年级上册历史中考试卷分析 篇五
一、试卷分析:
1、试卷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6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本次考试试卷共三大题,由以下三种题型构成。第一题选择题,含20个小题,共计40分;第二题为材料题,含2个小题,共计20分;第三题为探究题,含2个小题,共计40分。
2、试卷所涉及的教材内容:
试卷考查的历史知识点,分布于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科书1-3单元。
3、试卷的基本特点:
(1)命题依据初二历史教科书的内容,没有超出规定的范围。(2)选择题部分基础性较强,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3)材料题和探究题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脉络有较强的理解,弄清历史事件背后的实质。对于农村中学现阶段的学生来说,在现有的知识储备和有限的理解力的基础上,要达到这个要求,比较困难。
(4)题目有所重复,且对历史事件的探究要求比较高,比如21题和24题都主要考察学生对近代化的理解。
二、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1、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主干知识记忆理解不够到位。思路 不清、抓不住考题的“灵魂”,导致学生答不到点上,不审题,题目中要求选错误的,可学生一眼看过去只选了一个正确的。如选择题的第1、5、6、14、18等小题都是课本出现或平时练习过的基础知识,但错误的学生还比较多。
2、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较差。随着能力考查的不断加强,取自于课外的史料也不断增多,阅读理解史料是解题的关键。但在本次考试的材料分析题中发现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还是比较欠缺;
3、对历史史实联系和分析概括能力还很缺乏。例如材料分析题,很多学生知识掌握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知识迁移能力较弱,对热点不够关心。比如部分学生对21题中的“中国梦”根本无认识。部分学生对题目的理解与把握存在欠缺导致出现审题不清、答非所问现象。分析问题、提取信息能力不强,题意理解不到位,答非所问,不会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4、审题不认真。
(1)对题目的限定词或关键词没有认真审读,没有注意分析,导致失分。
(2)选择题题主要考查要求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熟练掌握、要有较强的理解记忆知识的能力和前后联系的能力,但只要平时注意历史知识的,都能做出来。
(3)在材料解析题的解答中,有的学生没有对材料内容及设问进行认真阅读,没有抓住关键词回答问题而影响了得分
5、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高。目前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方法简单滞后,以死记硬背为主,忽略学习过程,没有培养起历史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广东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篇六
学生致错案例及致错原因分析
二、列举题(本大题含1小题,共8分)16.依据提示信息写出相应的内容 致错案例:
(1)把唐太宗李世民写成“李世明”“李渊”等;(2)司马光写成“司马迁”;
(3)成吉思汗(铁木真)写成“成吉思汉” 或“成吉司汗”等;(4)有写成“毛泽东”的;有随便编名字的(5)有写成邓小平的;
(6)有随便编名字的,很有可能考生写的是自己的名字;
(7)“民族区域自治”一个名词表述不完整或写成“民族区域自制”等;(8)答成“酒泉”的为数不少
致错原因分析:本题紧扣课标,考查基础知识的把握程度,含地方史的考查。难度不大,基础夯实的同学基本都能拿满分,但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少,主要是错别字的问题,错的是五花八门,有些错别字的出现是让人始料不及的……其次是基础知识把握不到位,对于主要历史人物的历史贡献不了解或学习过程中不注意甄别,关键时刻造成张冠李戴……还有就是对历史名词一知半解,地方历史复习不到位造成的答题失误等……再有就是对历史学科根本不入门,一分不得的。
17.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共7分)致错原因分析:
(1)(2)题紧扣课标,是对双基主干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出错主要是基础知识把握不到位,审题出现方向性错误,不明确题目设问指向或虽然明确题目设问指向但因对教材相关内容记忆不清而出错;错别字的问题;也不排除粗心大意和笔误以及答题完毕后不做进一步检查等造成的失误……再有就是对历史学科根本不入门,一字不落一分不得的。(3)(4)为开放性题目,要求学生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结合所给材料以及教材知识、现实生活想出多元的答案。出错主要在审题能力欠缺,不知道按要求答题;还有就是对基础知识把握不到位,历史信息的整合、提炼能力欠缺,题与教材结合不起来,不能随心所欲驾御教材中的相关知识来按题意完成题目。18.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共13分)致错案例:
(1)“战争”只答第一次世界大战或第二次世界大战;将“革命和危机”看作一个方面来做答; “革命”答社会主义革命、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科技革命以及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革命等等;“危机”答金融危机等等。
(2)一战、二战史实混淆,张冠李戴;一战举“凡尔登战役”;二战举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中途岛海战、斯大林格勒战役等;再有就是压根不知道答题方向胡答乱答的。
(3)特点表述不准确,把干预经济写成国家干涉经济或干扰经济或控制经济管理经济等; 中心措施表述不完整,少答了《国家工业复兴法》或即便答了这部法律但也因书名号内没有完整准确写出“国家工业复兴法”七个字而痛失一分等; 还有就是一字不落的、胡答乱答的等等。
(4)答战争与和平以及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方向发展的居多;另外还有许多随意性的答案:和平外交,反恐、环境问题、对外交流发展等等;还有干脆放弃一字不落的等。致错原因分析:(1)知识迁移能力有所欠缺。材料中已经给出了答案,但是因为不认真审题,没有读懂材料,不懂得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材料做答,导致理解歧义白送的分
拿不到;
(2)对两次世界大战基本史实的考查,按理难度不大,出错主要是基础知识把握不到位,审题不清,不能结合题目要求举出合适的例子,同时在说明过程中表述罗嗦,不到位……评卷要求既举例正确又说明正确,体现“史论结合”。实际阅卷过程中,只要说明到位,即便举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中途岛海战、斯大林格勒战役等事例也会酌情给一分。(3)对罗斯福新政特点和中心措施的把握不准确。本是课堂教学重点理应识记的知识结果却错误百出……可见学生比较忽视应该有的死记硬背,治学不严谨,满足于一知半解。(4)审题不清,不明确题目意图导致失分。19.根据提示信息完成有关实践活动。致错案例:
(1)水稻和粟颠倒位置;还有不看题目任意写出其他作物名称的,比如小麦等;更有甚者题目里面出现的“粟”字居然在填写的时候填成 “栗”字!
(2)四大发明误写成四大文明古国;还有答不上来胡写乱写的等。
(3)有答三角贸易和工业革命等;胡写乱写离题万里的或者空着什么都不填的。(4)写出非交通运输方面的成就:珍尼机等
(5)中日三方面内容虽分别进行了表述,但内容基本一样。如:经济方面: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生活方面:社会生活得到改善;教育方面:教育事业发展等。
(6)答案多写互连网或计算机或上网等,避而不谈广泛应用;还有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的等等。致错原因分析:
(1)(2)就是对最简单的基础知识的考查,有利薄弱生得分。(1)题的设置几乎就要把答案明讲出来送分给学生了,但是有相当薄弱生看不懂题目不会灵活利用,对四大发明一无所知,白送给的分居然一分都拿不到。
(3)(4)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有利薄弱生得分。但是有相当部分薄弱生基础知识和应对能力实在薄弱,对(3)题不认真读题、读材料,看不到材料中隐藏的答案,而且存在不会或不认真审题的问题,对(4)题题干中的关键词“交通运输方面”的要求视而不见,导致错误百出。
(5)相应的基础知识储备不到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握不准确,导致不会解答或干脆答不出来;还有就是不会答题,不知道答题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答题过程中一味泛泛而谈,缺少相关史实作为支撑。
(6)审题存在误区,对教材不熟悉。
7.广东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篇七
一、试卷全面分析
1.从考察内容分布方面分析。
从内容分布方面看,力与运动、电与磁等主干知识所占的比例大;从题目考查的知识点看,在试卷容量有限的情况下,重点考查的是主干知识中的核心内容。
2.从学业水平要求分析。
从整体来说,试卷以《2015年南充市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说明》为基准,注重对最基础的物理知识的考查,体现了最基本的学业水平要求;从表格中的要求程度分布的百分比可以看出,同样是理解层面、应用层面的要求题目的难易程度还是有较大差别,体现了试题有一定的区分度。
二、试题的基本特点
1.试题难易适当,区分度较好。2015年的中考物理试题难度适中,整套试卷有简单的,也有稍微复杂的。整体的区分度也较好,有利于发挥选拔功能。
2.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试题没有偏题、怪题和模棱两可的试题。有烦琐的计算题.本次试题大部分为基础题,以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
3.考查的知识全面。试卷中考查的知识面宽,覆盖面大,减小了考查的偶然性和片面性。试题重视来自学生的生活体验。穿插电表的读数,透镜的光路作图,杠杆平衡等实验技能考查,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生活的联系。多道试题的设计是从日常生活、科学技术和学生实验探究中创设情境,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4.突出了物理学科的特点。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2015年的实验题进一步突出了对物理能力和方法的考查,通过对仪器的调节、实验现象的分析等过程,考查学生对实验的基本操作能力。
5.试题融入探究性和开放性,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查。试题充分体现探究性和开放性,题目的答案极具开放性,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热爱科学、学好物理的积极性。
6.综合题,计算难度较大。试卷中的计算题量为两道,计算难度较大,多考查的是基本公式和基本规律的简单应用。注重物理知识的应用,考查浮力、压强的计算,以及欧姆定律、电功等内容。
三、对部分试题的分析
1.试题情景材料生动,体现了与物理知识的有机联系。试题1.下列现象属于凝华的是()
A.卫生球放一段时间变小B.晾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
C.严寒冬天湖水结冰D.清晨草地上出现白霜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活中的凝华现象,解答此题要知道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根据物质变化前后的物态特征判断是否属于凝华现象,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与物理知识相联系,使问题情景化、生活化,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试题5.如图是掷铅球的场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铅球在空中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不断减小
B.铅球离开手后能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
C.铅球在空中运动时,运动状态在不断改变
D.铅球落到地面上越滚越慢,是因为受到了摩擦阻力的作用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惯性;力与运动的关系。解答此题关键是知道任何物体都有惯性及动能和势能的影响因素,并会用惯性知识解释相关现象。题目中运用了图片和文字双重情景,展现了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
上面列举的三道试题,情景简洁但蕴含丰富的物理知识和思想,情景与问题联系是有机的。
2.压轴题立意新颖,体现了对学生能力的分层要求。
试题26.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和灯泡L的电阻值均保持不变,灯泡L标有“12V6W”字样,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移到中点时,电压表示数为3V;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移到最右端b点时,电压表示数为5V.求:
(1)灯泡L的电阻值;
(2)灯泡L正常发光时,灯泡L在6min内消耗的电能;
(3)电源电压和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值.
本题立意新颖,考查学生识别、分析电路图的能力,并能从题干中提取有用信息运用的能力,运用电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题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对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都是很大的挑战。
在问题的设计上,问题(1)只需要学生注意题干中的信息,能理解小灯泡铭牌上面的参数的意义,并能灵活运用基本公式解题,是对学生比较基础的要求。问题(2)要求学生一是能理解正常发光的含义,然后结合问题(1)中的参数,再运用电能的表达式进行解题。问题(3)则对学生要求较高,要求学生知道串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并能根据题目中的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再运用及联立求解方程的能力。由此看来,问题(1)是基础要求,问题(2)是简单应用,问题(3)是较综合的应用。一道题目的问题体现不同层次的要求,有很好的区分度。
四、关于教学
1.改变教学观念,主动适应新课程。
从本次物理试题的特点得知,教学中应该通过物理过程分析,使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和物理概念,通过运用知识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提高。
2.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3.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实验能力。
在“做”中明“理”,让学生通过对物理问题的理解与实践,在实事求是的前提下,运用实验器材或通过身边一些物品自制的“实验器材”大胆进行科学实验,通过对科学探究的体验,学习新知识、新规律,真正体会到“以物明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学习真谛。
4.注意答题规范,养成严谨、科学、规范、准确的解题习惯。
参考文献
[1]巩俊龙,王林,潘璠.浅谈试题分析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以一次中学物理测验为例[J].教学探新,2014年2月(上半月).
8.广东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篇八
第一部分 基础整合(32分)
1.根据课文内容或有关情境提示填空(12分)
(1)口口口口口口,思而不学则殆。(《论语》)(2分)
(2)口口口口,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2分)
(3)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口口口口,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2分)
(4)杜牧《泊秦淮》一诗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分)
(5)把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默写完整。(4分)
何处望神州?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6分)
(1)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jiū fēn,是多么平常。
(2)我母亲对我们的jié jū的生活感到非常痛苦。
(3)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颤上的青筋条条zhàn chū,争辩道„„
(4)每一个舞姿都使人zhàn lì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tàn wéi guān zhǐ。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4分)
A.2014“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传递的正能量,将激励全社会人心向善,见贤思齐。.... B.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他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C.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反腐力度,“打老虎”“拍苍蝇”,让腐败分子无处遁形。.... D.交警部门对“酒驾”“醉驾”“毒驾”等行为实行零容忍,这让群众拍手称快。....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4分)
A.为了杜绝中国式过马路的不良行为,每个人心中都必须绷紧一根安全弦。B.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C.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D.由于全社会厉行节约之风,对高端餐饮企业和星级酒店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5.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习俗丰富多彩。请仿照例句,在传统的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中选择两个进行仿写,使仿写的两个句子与倒句组成排比句。
(注意节日的先后顺序)(6分)
例句:春节贴对联放鞭炮,寄寓生活红火吉祥如意;,。
第二部分 阅读(共58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2分)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4分)A.齐师伐我/伐竹取道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D.既克,公问其故/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7.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8.从全文看,对鲁国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原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4分)A.鲁庄公大敌当前,能礼贤下士,虚心纳谏。
B.鲁庄公懂得民心向背的重要性,能够取信于民,获得国人的支持。C.鲁庄公在战场上能审时度势,把握好反攻和追击时机。
D.鲁庄公在作战中善于听取曹刿的意见,充分信任曹刿的军事才能。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2分)
物各有短长
①②③ 甘戊使于齐,渡大河。船人曰:“河水间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长,谨愿敦厚,可事主不施用兵;骐骥、騄駬,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干将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
⑨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子亦不如戊矣。” .——刘向《说苑卷十七·杂言》
【注释】①甘戊:战国秦武王时丞相。②船人:船夫。③间:间隔。④谨愿敦厚:谨慎老实,诚恳厚道。⑤不施用兵:不能够用他们带兵打仗。施,使用。⑥骐骥、騄駬:四种骏马的名称。⑦小狸:小野猫。⑧干将:古代利剑的名称,这里泛指利剑。⑨千乘之君,万乘之主:指小国、大国君主。
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4分)
A.甘戊使于齐(于:到)B.不然,汝不知也(然:这样)C.物各有短长(短:短小)D.说千乘之君(说:游说)10.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匠以治木,不如斤斧。
11.下列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4分)
A.船夫对甘戊出使齐国的能力很佩服,但对甘戊连一条河都过不去很瞧不起。B.甘戊指出任何事物都有其长处与短处,应扬长避短,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C.甘戊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万事万物的长处与短处在一定条件下会互相转化。D.甘戊认为自己的才能是善于游说君王,而船夫擅长在河里游来游去。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不完满才是人生
季羡林
①每个人都想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②关于这一点,古今的民间谚语,文人诗句,说到的很多很多。最常见的比如苏东坡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南宋方岳(根据吴小如先生考证)诗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这都是我们常引用的,脍炙人口的。类似的例子还能够举出成百上千来。
③这种说法适用于一切人,旧社会的皇帝老爷子也包括在里面。他们君临天下,“率士之滨,莫非王土”,可以为所欲为,杀人灭族,小事一桩。按理说,他们不应该有什么不如意的事。然而,实际上,王位继承,宫廷斗争,比民间残酷万倍。他们威仪俨然地坐在宝座上,如坐针毡。虽然捏造了“龙御上宾”这种神话,他们自己也并不相信。他们想方设法以求得长生不老,最怕“一旦魂断,宫车晚出”。连英主如汉武帝、唐太宗之辈也不能“免俗”。汉武帝造承露金盘,妄想饮仙露以长生;唐太宗服印度婆罗门的灵药,期望借此以不死。结果,事与愿违,仍然是“龙御上宾”,呜呼哀哉了。
⑦
⑧④
⑤
⑥ ④这些皇帝手下的大臣们,权力极大,骄纵恣肆,贪赃枉法,无所不至。在这一类人中,好的大概极少,否则包公和海瑞等决不会流芳千古,久垂宇宙了。可这些人到了皇帝跟前,只是一个奴才,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可见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据说明朝的大臣上朝时在笏板上夹带一点鹤顶红,一旦皇恩浩荡,钦赐极刑,连忙用舌头舔一点鹤顶红,立即涅槃,落得一个全尸。可见这一批人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谈不到什么完满的人生。
⑤至于我辈平头老百姓,日子就更难过了。建国前后,不能说没有区别,可是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不如意事常八九”。早晨在早市上被小贩“宰”了一刀;在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了包,踩了人一下,或者被人踩了一下,根本不会说“对不起”了,代之以对骂,或者甚至演出全武行;到了商店,难免买到假冒伪劣的商品,又得生一肚子气„„谁能说,我们的人生多是完满的呢?
⑥再说到我们这一批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在历史上,一生中就难得过上几天好日子。只一个“考”字就能让你谈“考”色变。“考”者,考试也。在旧社会科举时代,“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要上进,只有科举一途,你只需读一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就能淋漓尽致地了解到科举的情况。以周进和范进为代表的那一批进士举人,其窘态难道还不能让你胆战心惊,啼笑皆非吗?
⑦现在我们运气好,得生于新社会中。然而那一个“考”字,宛如如来佛的手掌,你别想逃脱得了。幼儿园升小学,考;小学升初中,考;初中升高中,考;高中升大学,考;大学毕业想当硕士,考;硕士想当博士,考。考,考,考,变成烤,烤,烤;一直到知命之年,厄运仍然难免,现代知识分子落到这一张密而不漏的天网中,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我们的人生还谈什么完满呢?
⑧不完满的人生并不限于中国人,外国的名人也是如此。„„ ⑨人人有一本难念的经,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义,对己对人都有好处。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这会大大地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有改动)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段意思的一项是(4分)A.标题“不完满才是人生”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B.作者列举了从皇帝、大臣到平头百姓、知识分子这些人相同或不同的不如意的事情,意在表明世界上人生不如意没有例外。
C.汉武帝、唐太宗的人生不完满是指没有找到灵丹妙药让自己长生不老、长生不死,除此之外都是完满的。
D.作者为了论述自己的观点,采用了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13.“人人有一本难念的经”,下面的论据,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4分)
A.封建社会的皇帝老爷在杀人灭族、王位继承、宫廷斗争中,其不如意的程度远远超过百姓。
B.伴君如伴虎,明朝的大臣上朝时在笏板上夹带一点鹤顶红,一有不测,立刻自尽。C.平头老百姓人生不如意的事举不胜举:早市被小贩“宰”、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包、踩或被踩对骂甚至对打、买到假冒伪劣商品„„
D.知识分子,更是在考试这件事情上备尝人生不如意的滋味。
14.认识“不完满才是人生”这一点会带来哪些好处?面对“不完满的人生”我们应该如何对持?(7分)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9分)
奇怪的西方记者
邓笛
安娜·魏特尔出了飞机场,首先戴上墨镜,然后往身上喷了喷刚从机场商店买的防虫剂。她想,这是她到非洲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像她这样一个名记者,怎么能住非洲肮脏的旅馆,吃垃圾一样的饭菜呢?当然,这些脏、乱、差的事情可以写出一篇不错的文章。
此刻,另外一位记者乔什夫·阿杜拉离开了自己的办公室。他是拉各斯《星报》的记者。当他听说自己将要见到闻名遐迩的欧洲记者安娜·魏特尔时,心中忍不住一阵激动。“她需要得到尼日利亚同行的帮助。”安娜·魏特尔的助理打电话时这样对他说。
乔什夫没有像以往一样驱车回家,而是将车开到安娜·魏特尔的下榻处。这是一家国际
连锁宾馆,或许是因为安娜·魏特尔对宾馆的期望值太高了,她见到乔什夫时先是抱怨了一阵,说空调性能不好,房间里还有蚊子。“咱们找一家饭店边吃边聊,”她说,“找一家„„有非洲特色的„„哦,对,那种装饰得五颜六色的„„”
乔什夫想了一想,想到了一家可以吃到尼日利亚传统菜的饭店。他开车带安娜去了那儿。他对这家饭店很满意,但是安娜似乎不以为然。
“嗯„„太干净了。”她说,“又干净又安静„„” “这样不好吗?”乔什夫问。“缺少了一点非洲元素。”安娜说。
“你指的非洲元素是什么?”乔什夫问。“嘈杂、拥挤、混乱、花花绿绿„„” “唔,”乔什夫说,“拉各斯的确是一个喧闹的花花绿绿的城市,人口众多„„但是,我们都喜欢去好的环境吃好的菜肴,这和别的地方的人没有什么两样!”
安娜显得很失望。“在这儿我找不到一点儿非洲的感觉。”她说。“安娜,”乔什夫解释道,“非洲是一块大陆,有54个国家,9亿人口,使用的语言有多少种至今也没有统计出精确的数字——大概有几百种吧!”
乔什夫试图告诉她,非洲是千姿百态的,不能让一个地方的面貌代表整个非洲的形象。但是,安娜根本不听。乔什夫只好改变话题。
“那么,您将写些尼日利亚的什么呢?”他问。“还没有确定。”安娜说,“我要走走看看,感受一下。比如,枪支、犯罪、那些饿得瘦骨嶙峋的人„„还要配上图,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是瘦骨嶙峋的饥饿者手中持枪从事犯罪活动„„”
乔什夫想了一会儿。“是的,与别的大城市一样,拉各斯也有犯罪现象,但是,我不认为这是什么有趣的题材,而且在这里你很难找到许多饿得瘦骨嶙峋的人。”他指着桌上丰盛的菜肴,“我们这儿的人吃得都很好!”
“说说你们报纸的情况。”安娜也改变了话题。“有各种栏目,”乔什夫说,“当然,也会报道犯罪,如果你感兴趣,我可以给你讲讲曾经发生的„„”
“这有点儿意思。我想,我可以用我的影响力让这类报道更加„„” “我有一个想法,”乔什夫说,“你为什么不写一写拉各斯人的日常生活呢?你知道,写到非洲,人们就会写到饥荒、战争、腐败„„但是,这些并不是大多数人的真实生活状况。”
安娜显得很困惑。乔什夫继续说道:“你为什么不写一写普通人的普通事,比如这个饭店,比如学校里幸福的孩子„„”
“读者不喜欢看这些。”安娜说,“我需要落日下阴暗的非洲这样的意境„„”
乔什夫不明白为什么西方人说到非洲就会说到阴暗。其实,要说阴暗,伦敦才阴暗呢——乔什夫有一年12月份去过伦敦,才下午3点,天就黑了,而尼日利亚是他见过的阳光最明媚的地方。安娜不理会他,继续说道:“描写阴暗,是为了让人们感受阳光;描写低俗,是为了让人们向往高雅„„”
“这我能理解,”乔什夫说,“可是,在尼日利亚有低俗的人,也有高雅的人,你为什么不写一写高雅的人呢,比如那些作家、学者„„有很多的呀,如198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沃尔·索因卡,1991年布克奖得主班·欧克利,著名作家齐诺瓦·阿切比„„他们有好多事值得说一说„„”
乔什夫从安娜的脸上看出了不屑一顾,似乎只有她自己才是唯一重要的学者与作家。几天以后,安娜回到了伦敦。“去了一趟非洲,总得写些什么,写什么呢?”她打开电脑,开始打字:“非洲是一个神秘的地方,一下飞机,我就能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乔什夫·阿杜拉有一张典型的非洲人的脸,他是一个思想开明的记者,是一名在黑暗的非洲不懈地为争取言论自由而顽强斗争的勇士„„没有我们的帮助,他将困难重重„„”
与此同时,乔什夫·阿杜拉正在家里读新出的《星报》,这上面登载了一篇他写的文章,标题是“奇怪的西方记者”。
15.开头第一段对安娜运用丁什么描写方法?这样写有何用意?(4分)
16.安娜的“非洲感觉”具体指怎样的感觉?看到和听到的实际情况又如何?(4分)
17.安娜的困惑与乔什夫的不解分别是什么?(6分)
18.有人认为,将小说标题改为“阴暗的非洲”更加合适。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分别从内容、结构两方面谈谈你的理由。(5分)
第三部分 写作(60分)
19.接要求作文。(60分)
生活中,我们不经意间就能感受到某些东西:登泰山看黄河,我们感受到了祖国
名山大川的雄奇与秀美;读唐诗学宋词,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与精深;
上电脑玩手机,我们感受到了日新月异的科技带来的方便与精彩„„
请以“我感受到了____的魅力”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可填“山川”“文学”“网络”等;
(2)自选文体;
(3)500字以上;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等。
第四部分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名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广东中考历史试卷分析】推荐阅读:
广东省2013年中考历史试题07-11
2011年广东省中考英语试卷答案07-27
广东英语中考短文填空07-15
2019广东省中考时间09-04
广东佛山体育中考方案公布10-31
广东汕头中考满分作文:特别的年11-03
广州市中考满分作文-游戏--2011年广东广州中考满分作文07-05
广东省2014届政治中考考前冲刺卷10-20
山西历史中考模拟试卷10-07
2024年历史中考模拟试卷及答案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