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是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共13篇)
1.商是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篇一
团结小学王 芬
本节课我主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力求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在新知的探究中,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探索商是两位数笔算除法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真正做到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合作者。通过学习,我觉得以下两方面自己做的还是比较好的。
一、能比较合理的挖掘处理教材内容。教材给我们呈现的例题是学生在校园当环保小卫士的情景,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寻找自己想要的信息,并提出相应的问题,达到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练习题的处理上,把课后的练习进行整合,有侧重点的进行练习设计,从而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二、为学生的发展创造环境,利用展示台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
学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师给多大空间,学生的发展空间可能就有多大。因此,课堂上教师应该为学生多创造一些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学生展示自我个性、有利于学生交流的环境。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舞台上尽情展示自我,吸取他人的精华,获取知识。例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完全可以创设让学生自己探究的环境,通过生生交流、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几种试商的方法,参与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学生获得的知识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到的,而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这样的知识又怎么能轻易忘记呢?所以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多么重要。感觉本节课我还没有充分的放手给学生,当学生出现了问题时,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多么好的契机,而是着急的.站出来,给学生的空间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自己要深钻研,勤动脑,为学生更好的服务。
不足之处:
1、教师讲的过多,学生自己动脑的时间较少,教师语言不够精炼。
2、在引导计算方法时,叙述:先算18除63够了,在十位上写3,应是先算18除63个十,这样,才能在十位上上3,表示3个十。另外,在学生出题环节,除数是一位数与除数是两位数的比较时,教师选择学生的素材应充分一点,如选择学生的例子是:除数是一位数的,商是两位数、商是三位数的各一个;除数是两位数的,商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各一个,这样便于学生的比较。
2.商是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篇二
一、确定教学目标并进行前测
“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练习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明白算理;通过笔算、表述体会不同算法的互补作用;让学生经历探究和交流的过程, 提高分析思考能力;体会运用表述算理帮助理解算法的实用性,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展课堂前测, 能够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 以便从学生实际出发, 让学生饶有兴致地开展学习;进行适当的前测, 找到更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策略, 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如:【前测练习题】
竖式计算, 说一说怎样想的。
1. 除数是两位数, 看被除数的前 () 位, () 除, 所以商要从 () 位除起。
2.86个十除以32, 商是 () 个十, 所以商 () 写在 () 位上。
3. () 个十乘32, 得 () 个十, 写在 () 个十的下面, 86个十减 () 个十, 得 () 个十。
4. () 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 () 个一, () 个一除以32, 商是 () 个一, 所以商 () 写在个位上。
5. () 个一乘32, 得 () 个一, 写在 () 个一的下面, () 个一减 () 个一, 得 () 个一。
二、前测分析
学生完成前测后对其计算和表述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 错误分析。
(1) 学生不会判断前两位够不够除, 也不会看余数是不是比除数大; (2) 商的位置找不到, 乘法口诀记不住, 商乘除数的积的得数不对; (3) 不理解算理, 不会表述算法。
2. 解决策略。
(1) 让学生学会判断被除数的前两位够不够除时, 商应该在什么位置; (2) 引导学生细心看题, 检查积的位置; (3) 引导学生运用算理巩固算法。
三、调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前测情况, 适当调整教学目标, 关键是要求学生理解叙述算理。重点是通过表述算理帮助理解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难点是理解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含义, 能表述算理, 在说算理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算法。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聚焦课堂
本课的教学可以采用扶、半扶、放的教学流程 (以投影的形式出示) 。
扶:出示横式和竖式, 让学生先说一说,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应该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最后算什么, 然后再出示想的过程作为提示, 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述出怎样确定商是几位数, 并让前测中出现错误的同学重复表述, 及时跟进练习。如:
1. 确定商是几位数, 从什么位除起。说一说, 算一算。
想:除数是两位数, 看被除数的前 (两) 位, (不够) 除, 所以要看被除数的前 (三) 位, 商要从 (个) 位除起。
2. 商是几, 写在什么位置上。
学生先说一说, 再出示提示引导学生表述算理, 如:
想:204里面最多有 (4) 个50, 商是 (4) 个 (一) , 所以商是 (4) , 写在 (个) 位的上面。
同样让学生表述、复述、跟上练习 (前测出错的学生) 。
3. 怎样计算, 怎样书写。
同桌说一说怎样算、怎样写, 再出示想的过程作为提示, 引导学生进行表述。如204÷50=4……4
想: (4) 个一乘50, 得 (200) 个一, 写在204的下面, 204个一减去 (200) 个一, 得 (4) 个一, 余数 (4) 写在 (个) 位的下面。
最后再让学生个别说、重复说、集体说, 跟上练习 (前测出错的学生) 。
半扶:教师出示算式, 让学生观察得出商是两位数, 商要写在十位和个位上, 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教学, 学生在前一题的基础上, 边表述边分步完成, 在除完十位还没有除尽时需要继续往下除, 除到余数比除数小为止, 最后在提示中把整个过程完整地表述出来。如:说一说, 算一算。
想:1.除数是两位数, 看被除数的前 (两) 位, (够) 除, 所以商要从 (十) 位除起。
2.82个十除以23, 商是 (3) 个十, 所以商 (3) 写在 (十) 位的上面。
(3) 个十乘23, 得 (69) 个十, 写在 (82) 个十的下面, (82) 个十减去 (69) 个十, 得 (13) 个十。
3. (13) 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 (138) 个一, (138) 个一除以23, 商是 (6) 个一, 所以商 (6) 写在个位的上面。
(6) 个一乘23, 得 (138) 个一, 写在 (138) 个一的下面, 138个一减去 (138) 个一, 得 (0) 个一, 余数 (0) 写在 (个) 位的下面。
放:教师出示练习题 (算一算, 说一说。378÷21=21) 378) , 在前两题的基础上, 学生自主完成, 分享成果, 把计算过程用实物投影展示给大家, 指着算式表述计算的每个步骤及算理。 (即想的过程, 先确定商是几位数, 怎样确定, 再找商, 写在什么位置上, 最后说出怎样计算。)
五、课堂后测
教师出示后测题, 对学生进行当堂测试。
测一测:班级______姓名______
想:1.除数是两位数, 看被除数的前 () 位, () 除, 所以商要从 () 位除起。
2.71个十除以34, 商是 () 个十, 所以商 () 写在 () 位上。
() 个十乘34, 得 () 个十, 写在 () 个十的下面, 71个十减去 () 个十, 得 () 个十。
3. () 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 () 个一, () 个一除以34, 商是 () 个一, 所以商 () 写在个位上。
() 个一乘34, 得 () 个一, 写在 () 个一的下面, () 个一减 () 个一, 得 () 个一, 余数 () 写在 () 位下面。
统计后测成绩, 整理数据并对学生的前测和后测成绩进行比较, 教学效果明显。
六、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练习课以巩固数学基础知识, 形成解题技能、技巧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本节课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练习教学, 看似简单的内容, 却需要教师耐心指导, 细致分析, 特别是一些习惯, 需要教师讲得很细致。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思考先做什么, 再做什么, 最后做什么。学生边思考边表述, 最后用文字表述计算过程。其成功之处就是让学生充分地说, 明白算理。
3.商是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篇三
师:让我们先来热热身,进行一轮口算比赛,你们要看清楚算式中的数字哟!
生1: 90÷3=30
生2: 600÷2=300
生3: 5000÷5=1000
生4: 100÷2=50
生5: 60÷3=20
生6: 210÷7=30
师:刚才我们进行的都是什么口算?
生:除法口算。
师:我们不仅学习了口算除法,还学习了笔算除法,现在来看一看这道竖式要如何完成?(板书
[42][6],指名学生上台板演。)
师: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生:六七四十二。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笔算除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笔算除法的知识,先来看看今天学习的内容和以前学习的内容有什么不同。(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评析】学生通过复习旧知,激活已有的口算除法和笔算除法的知识与经验,为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这一内容奠定了基础。教师让学生经历
[42][6]笔算除法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知识的迁移。
二、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教师播放童话故事的视频,视频内容为:猴妈妈告诉猴兄弟:“果山的桃子成熟了,又大又红。”两只小猴子来到山上摘了许多桃子,弟弟对哥哥说:“这些桃子都是我的。”)
师:同学们,猴弟弟这样做对吗?
生:不对。
师:如果换成是你,你会怎么做呢?
生:和哥哥平均分桃子。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公平、公正。猴弟弟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决定平分桃子。如果把桃子平均分给两只猴子,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每只猴子分得几个桃子?
师:谁能把这道题完整地说一说?
生:将42个桃子平均分给两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得几个桃子?(多媒体课件出示问题。)
师:怎样列算式呢?
生:42÷2
师:为什么要用除法?
生:因为是求平均数,所以用除法。
【评析】在该教学环节中,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把人教版教材中的“植树”主题图换成北师大版教材的“分桃子”主题图,编了一个小猴分桃的故事。教师以学生的认知冲突这一问题情境导入教学,将小动物作为主人公,令学生身处拟人化的情境,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师:同学们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很牢固。现在,这里出现了一道新的除法算式,我们应该如何计算呢?请大家用桌面上的42根小棒代替42个桃子来分一分?(学生动手分小棒。)
师:同学们怎么分的呢?哪位同学来展示一下?(指名学生上台展示。)
师:你们看得清楚吗?
生:看不清楚。
师:那就请两个小伙伴来帮帮忙,一起来扮演猴子。(上台帮忙的学生带上猴子头饰。)
生:首先分40个桃子,每只猴子平均分得两捆,也就是20个桃子,40个桃子就分完了;然后再分剩余的2个桃子,每只猴子平均分得1个桃子。这样,所有的桃子都分完了,最后每只猴子分得21个桃子。
师:这名同学的方法是先分整十,再分单个。大家认为她说得怎么样?
生:很好。
师:老师很欣赏你的表达能力,对于这两位帮助了你的同学,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1:谢谢你们帮助了我。
生2:不用谢。
师:互相帮助,合作学习,这几名同学都做到了。现在谁来把分桃子的过程再说一遍。
生:先分40个桃子,每只猴子分得20个桃子,再分剩下的2个桃子,每只猴子分得1个桃子,合起来就是每只猴子分得21个桃子。(多媒体课件配合演示。)
师:这是用分小棒的方法找到答案,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可以口算,如40÷2=20 2÷2=1 20+1=21(多媒体课件出示算式。)
师: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其实,口算的过程与分小棒的过程是一样的,而这个过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笔算除法的运算思路。如果我们把这种思路用竖式的形式写出来,应该怎么写呢?(学生在本子上尝试写竖式,教师提醒学生可以先看书再写,然后指名学生在黑板上书写竖式。)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写?
生:先用十位上的4除以2等于2,得数写在十位上,每只猴子分得20个桃子,2×2=4,4-4=0,说明40个桃子分完了,再用个位上的2除以2等于1,得数写在个位上,1×2=2,2-2=0,所以结果是21。
师:大家认为他说得怎么样?谁还有补充或疑问?为什么第一次分完的是40个桃子只写4,不写40呢?
生:因为个位还能继续除,所以“0”可以省略不写。
师:我们在计算或书写这样的除法竖式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1:相同数位要对齐。
生2: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
(多媒体课件示范竖式算式并说明计算顺序。)
师:我们书写时要规范,先写被除数,再写除号,最后写除数。先算十位上的数与除数相除,4÷2=2,得数写在十位上,分掉了多少呢?2×2=4,写下来,因为没有分完,0可以省略不写,4-4=0,表示十位上的数分完了;接着计算个位,把2写下来继续除,2÷2=1,得数写在个位上,2×1=2,分掉了2,2-2=0,表示个位上的数也分完了。
师:现在我们再来写一道竖式。(多媒体课件出示算式:36÷3,学生笔算,教师指名学生上台板演,集体订正答案。)
【评析】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让学生在情境中操作,在操作中体验和感悟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促进学生从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尤其是在学生分小棒展示到全体学生了解笔算的过程和算理方面,教学环环紧扣,层层递进,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创新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书写习惯。
三、情境延伸,自主探究
师:两只小猴分别拿到了分到的21个桃子后非常高兴,刚想坐下来大吃一顿,这时它们的好朋友来了。同学们,如果你是这两只小猴子,你会怎么做呢?
生1:我会把桃子平均分成3份。
生2:我会把分得的桃子合起来再平均分。
师:你们都同意平均分,懂得与朋友共同分享,非常好!如果把这些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只猴子又分得多少个桃子呢?(多媒体课件出示问题,全班学生读题、列算式:42÷3。)
师:请同学们尝试用竖式计算出结果,注意这次写的竖式和刚才写的有什么区别?这次遇到的困难,你可以借助小棒先分一分,再写竖式。(指名学生上台板演,用分小棒的方法验证竖式。)
师:刚才我们是先分小棒,再根据分小棒的情况写竖式,现在我们先写竖式,还能用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吗?(指名学生进行验证,3名学生扮演猴子。)
生:先分40个桃子,每只猴子分得10个桃子。
师:为什么不分给每只猴子20个桃子呢?
生:因为桃子不够分,所以不能给每只猴子分20个桃子。每只猴子分得10个桃子后,还剩下1捆桃子。
师:你分桃子的过程在竖式上如何体现出来?(引导学生指着竖式进行说明。)
生:剩下的10个桃子加上单着的2个桃子,总共是12个桃子。
师:这一步在竖式上如何体现出来?(学生指着竖式中的12,说明被除数的十位分了后还有余数,这时就要把个位上的数移下来和十位上的余数组成一个新的数,然后再继续除。)
生: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得4个桃子。
师:竖式中哪里体现出来?(学生指着竖式说明。)
师:大家写的竖式是正确的,只要敢于大胆尝试,就会有所收获。计算算式42÷3和42÷2,想一想它们的计算过程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道算式的十位分完了,第二道算式的十位没有分完。
师:当十位没有分完时怎么办呢?
生:将个位上的数与十位上分剩下的数组成一个新的数继续除。
【评析】随着情境的延伸,学生进一步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通过数形结合,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笔算除法,教师抓住这个时机对学生进行分享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四、观察比较,归纳方法
师:下面请大家仔细观察,今天学习的两道竖式和以前学过的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生1:被除数都是42,都没有余数。
生2:第一道除法竖式的商是一位数,后面两道竖式的商是两位数。
师:为什么第一道竖式的商是一位数,后面两道竖式的商是两位数?
生:当被除数的十位比除数小的时候,商就是一位数;当被除数的十位比除数大的时候,商就是两位数。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是怎样的笔算除法呢?
生: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教师再次板书课题: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
师:这样的笔算除法怎样计算?
生: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从被除数的十位算起,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
【评析】教师以独立思考、全班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观察与比较中学会归纳和总结,使学生建立起笔算除法的认知结构,懂得判断商是一位数或商是两位数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判断能力。
五、巩固强化,知识升华
师:看来大家已经掌握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今天有收获的还有3只小猴子,它们请老师转告大家:谢谢同学们,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千万不要骄傲哟!你们能做到吗?
生:能。
师:好!那就来检验一下学习成果吧!请你们先写一写,完成两道竖式。
[63][3]
[91][7](学生独立完成习题,利用实物投影仪订正答案。)
师:小马同学做了3道题,下面请大家当小老师,你们来改一改。(多媒体课件出示3道竖式
[99][6][33][99][3]
[44][4][12][8][4] [4][0]
[68][8][12][4][4] [8][0],学生判断正误并订正。)
师:请大家想一想,下面算式的商是几位数。(多媒体课件出示两道算式:65÷5 78÷9,学生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多媒体课件出示算式的正确答案。)
师:如果要使这道除法算式(78÷9=8……6)的结果没有余数,可以改变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学生汇报:81÷9=9 72÷9=8 78÷6=13 78÷2=39)
师:老师也改了一道题,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多媒体课件出示算式:783÷9)这是以后我们将要学习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你知道商是几位数吗?
生:两位数,因为百位上的7除不了9。
师: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太棒了!请大家课后用笔算出这道题的结果。
【评析】教师设计的练习题目的明确,在巩固新知的同时实现了拓展提高的目标,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并扩展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体到会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六、总结评价,质疑提升
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同时评价一下自己或同学在这节课中的表现。另外,你还有什么问题要向大家提出来?
生1:我学习了笔算除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
生2:我学会了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从十位算起,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
生3:我分小棒的时候同学们帮助了我,谢谢你们!
……
师:这节课大家学会了观察、思考、表达、总结,这些都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更重要的是,你们学会了分享、合作、互助,相信这些品质将会引领你们走向成功!最后,老师给你们提一个问题:如果题目是三位数或者四位数除以一位数,你们能够解决吗?请同学们课后进行思考。
【评析】通过总结,学生能够更好地梳理一节课的内容;通过自评,学生学会了正确认识自我;通过互评,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通过师评,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品质,树立起了正确的价值观;通过质疑,学生有了思考的空间。
【总评】
韩愈《师说》提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本课中,教师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做出了可喜的探索。首先,钱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不同版本的教材结合起来,如将人教版教材中的“植树主题图”换成北师大版教材的“小猴分桃的情境”;其次,学生不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算理,这是因为他们的形象思维占主导,所以钱老师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通过分小棒这一活动,让学生理解算理;第三,钱老师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课始,枯燥的除法竖式学习被钱老师赋予了有趣的故事——猴子分桃,这个故事吸引了学生,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两只小猴子分42个桃子,怎样分才合理?学生第一次分桃子,就学会了用公平、公正的态度提出问题,并迅速进入学习新知状态。教师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受数形结合,理解分小棒的每一步都能与除法竖式相对应,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思想,有利于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提高了学习能力,懂得同伴互助的优势,在学习中都有不同的体验和收获。
课中,钱老师合理利用小猴分桃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当第三只猴子出现时,应该如何分桃子呢?这触动了学生的内心情感:要与人为善,学会与人分享。面对新问题,钱老师通过让学生先尝试计算,再用平均分42根小棒的方法进行验证,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总结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智力得到了发展,还在人际交往、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得到了提升。
课末,钱老师通过多种形式巩固学习内容,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内容丰富的课堂评价,如生生互评、师生互评,这些都让学生获得了学习数学的自信与快乐。质疑拓展是学生学习的延续,同时也给予了学生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钱老师这节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凸显了操作与感知、探究与发现、合作与交流、归纳与分享的理念,使学生一次又一次地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同时,活泼灵动的课堂又使学生受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品德教育。
4.商是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篇四
(1)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第1课时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这些知识是学生今后继续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基础,对于学生掌握试商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两方面:
1.通过情境创设让计算充满生机。教学设计通过呈现“借书的情境”,结合“人通过读书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们班的同学就特别喜欢读书”的激励语,起到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让学生探究新知的目的。
2.注重数学教学的规律。
先读题获取数学信息,然后分析信息,进而提起问题,最后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小棒 口算卡片 学生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口算卡片:
240÷40=
150÷50=
270÷90= 130÷40≈
93÷30≈
162÷40≈ 2.师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已学的相关知识,引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为学习新知做准备。
⊙自主探究,明确算理
师:同学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国家的领导人历来非常重视读书。周恩来总理少年时就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通过读书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我知道我们班的同学就特别喜欢读书。下面请认真观察这幅情境图。(课件出示学生到图书室借阅连环画的情境,并配上文字:学校买来92本连环画,准备分给各班,每班30本)1.整十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方法。(1)提问题,列算式。
①观察情境图,交流获取的信息。②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可以分给几个班)
③理解题意,列出算式92÷30。(2)探究92÷30的计算方法。①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92÷30的计算方法。(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算法,教师巡视指导)②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总结出计算方法。方法一 估算。92≈90 90÷30=3 可以分给3个班。方法二 列竖式计算。
(有的同学可能会提出用列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对学生的回答应给予肯定并及时评价)
(3)动手操作,明确算理。
教师结合学生正确和错误的商的书写位置提问,引导学生进行讨论。①提出探究问题。
师: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3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②学生自由讨论,并在小组内交流。③学生汇报。
预设 生:我是通过摆小棒的方法得出结果的。92根小棒,每30根为一组,可以分成3组,还余2根。这说明92里面有3个30,所以商3应该写在个位上。
5.《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求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掌握商是两位数的书写位置,会正确求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2、通过经历求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及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会正确求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难点:理解求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谈话导入:大家在上信息课的时候都学过打字吧?你一分钟能打多少个字?(采访几个同学)
出示问题:有一篇630个字的文章,小明平均每分钟打18个字。他21分钟能完成了任务吗?
1、你获得了什么数学信息?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解决问题
1、让学生读题。
2、怎样解决的,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书。(竖式计算的过程)
(二)拓展练习
1、在练习本上完成课本练习十六的第3题。
2、反馈:先全班交流,说说计算过程,再互批。(选择学生的例子是:除数是一位数的,商是两位数各一个。)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不用计算,直接说出商是几位数。(分小组计算)
(1)_____
_____
_____
43/94
527/590
19/584
_____
_____
_____
17/136
26/184
39/370
为什么上面的商都是一位数?
_____
_____
_____
17/636
26/584
39/390
为什么上面的商都是两位数?(2)完成基础训练的第1题。
2、按要求填数。
(1)39/()93
商一位数填几?商两位数填几?
(2)完成练习十六的第12题。
四、整理回顾 反思提升
6.商是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篇六
在教学例1时,通过让学生动手把42根小棒平均分给2个人,看看每人分到几根?让学生想着分一分并用口算说一说怎么算,然后通过课件演示:先分整捆的每人2捆,再每人1根,让学生用口算说出分的过程;40÷2=20 2÷2=1 20+1=21。接着让学生尝试用竖式解决42÷2,我把学生尝试的竖式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有没有问题。但是,这正是孩子们所困扰的地方,不知如何下手,竖式的书写方式是他们的困惑,不能把竖式各部分与小棒对应起来,导致孩子们对算例明白,但不知怎样写。发现问题后,我赶紧用课件边演示边讲解竖式每部分表示的意义,但效果并不是很好。我想这部分既然是学生的难点,教师要是引领孩子一起学写竖式,一开始就让孩子明确竖式写法,比发现问题再纠正要好。
另外在例1发现问题后,我没能应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只想着让学生跟例2对比一下,可能会更容易理解,但结果却是相反的,孩子更加糊涂了,如果当时能针对例1进行练习,使孩子能够及时巩固算法更好一些。
7.商是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篇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 (2011年版) 指出:数学活动应该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 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 正确把握学生的探究起点, 教学才能真实有效。 教学前测正是帮助教师找准教学起点和把握学情的有效手段。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内容, 它的知识基础是“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和“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理解算理, 掌握算法。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 哪些是学生已经理解、掌握了的? 哪些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 笔者试图通过对学生的学前调查, 找准教学的起点和重难点, 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前测的思考
教学前测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上课前的一段时间内, 通过不同的调查方式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储备和相关方法的预先测试, 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并设计教学活动, 提出相应的课堂教学策略。
1.前测内容的确定
笔者仔细翻阅了人教版、北师大版和苏教版等教材, 查看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教学内容。 发现此内容前均安排了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乘法, 人教版和北师大版安排了“14×12”作为新课教学内容, 并采用点子图协助思考与验证, 而苏教版仅安排了“24×12”作为教学内容。 根据对相关教材的分析, 笔者拟定了以人教版例题为蓝本, 提供相应的点子图作为前测题。 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熟悉的方法和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2.前测对象的选择
笔者随机选取城区和农村中心小学各一所学校的三年级两个班级, 共162名学生 (分别是80人和82人) , 在他们学习了“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口算乘法”后进行调查。
3.前测目标的定位
通过对不同学生的前测, 目标有三:一是了解学生寻求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不同的方法, 分析每种方法背后的思维水平; 二是了解前期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和口算两位数乘法对本知识点的迁移与影响; 三是了解学生每种算法是否有正确的算理作为支撑。
4.前测过程的规范
两所学校的前测均由笔者单独进行,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检测, 不提供任何学习材料, 要求学生在10分钟内独立自主地进行, 如规定时间内不能解决, 也可以上交。
三、前测结果的分析
为准确、全面了解学生的前测情况, 笔者从以下两个维度进行了统计与分析。
1.计算正确性和方法的多样性统计与分析
本题设计时就倡导开放性、发散性, 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学生答题情况如下表:
由此可以看出, 有87%的学生至少能用一种方法计算出正确的得数, 显然, 他们对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并非空白。 但从统计表来看, 学生的思维水平有一定的差异。 在同学的错误答题中, 发现了这样的计算 (如下图) , 共8人, 较有代表性。 笔者随机采访了一名同学, 他认为:12×14是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可以借鉴笔算加法, 先2×4=8, 再10×10=100, 最后相加是108。 笔者觉得, 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对学生有较深的影响, 造成的原因还是学生对加减法的意义与乘法的意义理解不到位。
2.计算方法有效性的分类与分析
前测过程中, 学生究竟采用了哪些方法进行计算? 这些方法反映了学生怎样的学习基础? 有哪些可以作为教学资源? 进一步分析后, 我发现, 学生的计算主要涉及四个大类, 十种方法。
一是连加法。 它从乘法意义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计算, 学生知道12个14连加的和与14个12连加的和就是14×12或12×14的计算结果。 这种方法无可厚非, 但是, 对帮助学生掌握笔算的方法和理解笔算中每一步所表示的算理作用不大甚至有干扰。
二是分配律法。 他们都将其中的一个因数拆分成两个数并与另一个因数相乘, 其中将一个因数拆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居多。 显然, 受到多位数与整十数的口算乘法影响, 这种方法与竖式计算有着本质的联系, 因此, 这是这节课的教学中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 笔者还与拆成9和3的这种方法的两个学生进行了交流, 他们认为在乘法的笔算范围内只学过最大能乘9的计算。 由此, 三年级上学期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对学生学习更复杂的乘法有一定基础, 但在思维上也有所束缚。 而把计算过程用点子图来呈现, 几乎都只有一半的学生能正确地表示出来, 换句话说, 这些学生只会计算, 不懂每一步为什么这样计算, 也就是缺乏对算理的理解。
三是结合律法。 学生能将其中一个因数拆成两个一位数相乘再依次与另一个因数相乘, 是受到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启发。 但是, 这种方法有其局限性, 当两个因数分别为质数时就无法采用这样的方法来计算, 当然这与笔算乘法也没有本质的联系。 因此, 这种方法不是课堂上要着重研究和讨论的。
四是笔算法。 笔者发现城区和农村学生分别有32.5%和25.6%的学生采用了竖式计算的方法, 但只有8个学生能用点子图的方法来阐述计算的过程。 再仔细翻阅他们的前测卷, 发现这些学生中, 分别只有3个和1个学生用分配律的方法来进行第二种计算。 显然, 前置的预习或家长的指导对他们的学习有一定干扰, 只停留在简单的模仿与记忆上, 没有真正理解笔算的本质所在。
基于以上调查与分析, 可以发现, 学生面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不进位) 乘法时, 大部分能将其转化为已学的知识和技能加以解决。 因此, 笔者认为, 本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可以定位在以下两点: 一是重点讨论分配律法中, 让学生通过寻找其与竖式笔算法的联系, 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 学会竖式计算的方法;二是通过讨论, 使原来只知算法不知算理的学生形成新的、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四、前测后的教学实践
基于对前测内容的梳理与分析, 笔者重点设计了如下的环节开展教学。
1.呈现多种解题的思路, 寻找计算方法的优化
在出示问题情境后, 先请学生说说题中包含哪些信息, 可以怎么列式。 接着请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算出结果, 并用点子图表示这些算法。
独立完成后, 笔者重点展示了学生的不同做法, 并组织四人小组交流。 交流过程中, 学生主要呈现了以下四种方法并结合点子图对算法做了说明:
生1:我们觉得方法1采用3×14=42, 再4×42=168, 而且也能用点子图来表示, 这个方法是可以的, 但是遇到如14×13时就不能将13拆成两个一位数相乘, 所以它的方法有局限性。
生2:我们也认为, 当13×13时, 不能用这样的拆分法进行计算。
生3:方法2分成9和3还不如方法3来得简单, 因为14×10=140计算快速, 比14×9的正确率要高;14×12我们还拆成了10×12+4×12=168的计算方法, 在点子图中都能比较清楚地表示出它的计算过程。
生4:方法4采用摆竖式进行计算, 我觉得这个方法好, 它能比较清楚、正确地计算出结果, 还用点子图把计算的过程呈现出来, 所以我比较赞同这个方法。
通过讨论、质疑, 学生不但理解了各种算法的含义, 体会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实现了方法之间的沟通与共享, 在辨析的过程中认识到虽然方法有很多, 但是各种计算方法侧重点不同, 在特定情况下还是有优劣之分的。
2.沟通口算与笔算的联系, 明确每步计算的意义
在上述交流、优化后, 让学生找找:哪些方法之间存在联系, 存在怎样的联系, 并用连一连、画一画、写一写等方法表示出这种联系。 学生找到联系后全班展示、交流,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如下图:
交流过程中, 部分小组意见如下:
小组1:左边 (分步计算) 有28, 右边 (竖式计算) 也有28, 左边有140, 右边也有140, 结果都是168。
小组2:左边的2和10就是右边竖式里的12, 竖式中就是2和10都乘以14。
小组3:左边有14×2=28, 右边也有14×2=28, 左边有14×10=140, 右边也有14×10=140, 左边28+140=168, 右边也是28+140=168。
师:刚才说竖式中也有14×10, 可是10在哪里呢?
小组4补充:十位上的1就代表10, 所以是14×10。
……
从上述几个小组的展示交流中可以看出, 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有了一定的理解, 知道了竖式中分别计算的方法其实就是笔算方法中每一步的计算过程。 通过交流, 学生认知水平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这为理解算理、概括算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后, 笔者质疑:竖式中2×14和10×14分别表示什么, 而168又表示什么?
生1:2×14表示2套一共有多少本, 10×14表示10套有多少本, 168表示2套与10套合起来一共12套, 这样一共有多少本。
生2:结合点子图更能发现, 一个点子代表一本书, 横的一行为1套14本, 两行就是2×14, 也就是2套书一共有28本。 下面十行每行14本, 就是10×14, 也就是10套一共有140本, 合起来就是12套一共有168本。
… …
通过上述提问、讨论, 学生对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更加清楚与理解, 在掌握算理的基础上促进了笔算乘法计算方法的形成与掌握。
3.梳理笔算乘法的脉络, 提炼竖式计算的方法
计算规则的学习, 需要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概括出计算方法, 使之成为快速、实用的方法。 为此, 笔者出示右边的一组题目,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写出每一步计算的步骤, 并说说每步计算所表示的意义。 通过研究过的三个题目的类比、抽象、概括, 帮助学生从三个竖式计算的过程中总结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计算法则。
接着, 教师出示右边一组计算, 让学生先说说这两题的计算方法, 再让他们进行比较:这两题在计算上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生1:我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第一步和两位数乘一位数是一样的。
生2:第二步是在第一步上面继续算下去的, 这一步以前是没有的。
生3:区别是一个是两位数乘一位数, 一个是两位数乘两位数, 它们都有因数13。
… …
通过比较两者的异同点, 帮助学生找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关键之处, 让学生明白今天的学习是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的深化。 这样既寻找了它的“根”, 也能更好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进而重新认识算法的意义。
有了上述研究后, 笔者出示313×12 (如下图) 的竖式, 提问:你能试着用竖式计算342×11吗? 想一想与今天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有什么联系? 学生饶有兴趣地马上计算出结果是3756。
生1: 其实这道题的计算过程与13×12的计算过程是一样的, 只不过是变成了313×12, 也就是第一个因数有了百位。
生2:13×12与313×12都可以把12拆成10乘第一个因数, 再用2乘第一个因数, 最后把结果相加, 无非是结果大了一点, 其实方法是一样的。
师: 同学们, 笔算乘法我们从三年级上学期开始研究, 先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今天学习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不进位) 。 其实, 第三题是四年级上册的内容, 现在你是否觉得四年级学习的笔算乘法也可以在今天进行正确的计算了呢?
通过这个环节, 整体梳理并呈现了笔算乘法在教材中的分布与走向, 让学生不仅回忆了原来的知识, 还展望了未来将要学习的知识, 但它们的目标指向都集中在对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掌握上。 这印证了南京大学教授郑毓信所说的:数学知识不求全, 而应求联;数学技能不求全, 而应求变。
8.商是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篇八
《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73——80页的教学内容,就这节课我做如下反思: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学生以前学习过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或两位数的除法,对这部分知识有一定的`认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能适时地让学生回忆以前的的知识,特别是除法的笔算方法,通过复习旧知,巩固练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帮助本节课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确定商的书写位置,除的顺序以及试商的方法,潜移默化理解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帮助学生解决笔算的算理;难点是试商的方法。本节课是以计算为主的一节课,不但有较强的计算算理知识,还有培养学生正确试商、正确书写、认真计算的习惯养成。
在教学前就预想到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错误:
1、不会试商,不知道商写在哪一位上;
2.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不够除(不够商1)该咋办;余数比除数大了该怎么办。由于我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带着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的教室,有备而去,课上通过个体板演、独立练习、小组竞赛等教学策略学生获得了知识,正确掌握了计算的方法,突破了试商的难点。
本节课的不足方面:
1、对学生的学力估计过高,少数学生没有掌握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
2.不能关注全体学生,对几个希望生强化太少;
3.练习的方法、形式虽然多,但是强度不大;
4.评价学生不能即时,评价方法单一;
9.商是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篇九
(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巩固学生的口算及估算;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共同探索知识的精神;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商是一位数的除法
课件出示494÷4,246÷7,98÷9,27÷6,学生口答商是几位数,为什么。
二、新课过程:
1、完成学习单例6,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2、完成学习单例7,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注意交流时老师引导学生强调
1、讨论这题中新出现的问题,除到十位余下数是10怎么办?学生通过讨论和计算,弄明白个位应该写〇的道理(师引导)。
2、讨论这题中新出现的问题,除到十位余下数是0怎么办?学生通过讨论和计算,弄明白个位应该写〇的道理(师引导)。
3、师生共同归纳总结: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方法。
三、课堂练习
1.教材84页做一做第1题。
2.练习十六第2题,请学生口答并说一说自已试商及完成本题的方法,在班级里交流。
四、作业:教材页做一做第2题。
五、总结
1.小组讨论怎样笔算?
10.商是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篇十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9页—20页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表内除法和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体现了数学学科循序渐进的特点。学好本节课,对学生进一步学习“一位数除三位数”和“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本节课的特殊性,为学生提供开放的课堂、愉悦的氛围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并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探索并发现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充分理解笔算除法的合理程序。【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大多8-9岁,心理发展仍然处于行为把握阶段,他们认识事物的特点是需要亲自参与活动或游戏,亲自动手操作,才能明白事物,把握事理。学生有口算除法和除法竖式的基础,有初步的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经历,担指向、方法不够明确;学生有较强的活动和观察兴趣,但是活动缺乏有序性,观察角度不够宽泛,概括、归纳水平差距较大;学生有较强的小组合作意识,在交流中有良好的表达意愿,但是倾听意识不强,小组合作学习效率有待提升。【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尝试和探究,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笔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2、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和思考以及课件展示,经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现从感知到认知,再到应用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解决问题的兴趣。【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掌握笔算除法的步骤和商的书写位置。【教学难点】
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数,应该与下一位上的数合在一起继续除的道理。【教具、学具】
小棒、投影仪、课件。【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提出问题
1、相信大家都知道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每年的植树节,全国许多部门和单位都组织植树活动。谁能说说植树有什么好处?(设计意图:亲切自然的交流,促使学生进入情境。)
2、同学们知道的真多,人类的生存的确是离不开树木。今年的植树节,我们学校也组织了植树活动。(出示主题图)
3、这就是我们学校今年植树的情境,从这个画面中你看到些什么?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三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四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
4、哦,老师把她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同学们先想一想,怎样解决她为我们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板书:三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四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
5、大家一起来说说算式该怎样列呢?
(求“三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的算式是:42÷2=,求“四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的算式是:52÷2=)
6、为什么这样列呢?(因为求的是三年级两个班平均植树的棵树)
7、你会计算吗?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基础出发,放手让学生主动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
二、小组合作,探究笔算方法
(一)例一的学习
1、现在请在小组中相互交流交流,共同来探讨解决的方法,可以利用桌子上的学具。现在开始。
经过独立思考和小组的交流,我想,同学们都已经有了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现在请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们小组形成的方法。
2、小组A:我们小组,用口算得出结果的。
师:请你们小组的同学向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你们是怎样口算的,好吗? 生:我这样想的:40÷2=20,2÷2=1,20+1=21。师:真不错。
小组B:我们小组用的是摆小棒的方法。师:你来给大家演示一下你们摆的过程好吗?
学生到讲台上,在展台上为同学们演示。先把每捆10根的4捆小棒分成了两份,再把剩余的2根分成了两份,和原来的两捆合在一起。
师:同学看清了吗?老师再把他分的过程通过大屏幕演示一遍(课件演示分的过程,并重点对分的步骤做必要的说明)。师:有用其他方法的吗?比如说笔算的方法。小组C:我们小组用的是笔算。小组D:我们小组也用的是笔算。让学生把竖式板演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同意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问题。有的用口算的方法算出42÷2=21;有的通过分小棒,知道了结果;还有一些同学尝试着用除法竖式来解决问题。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笔算除法。(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3、讨论笔算过程。
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把这个竖式写出来好吗?先写被除数42,然后呢?对,是除号。在呢?是除数2。我们刚刚分小棒先分的是整梱的4梱小棒,所以2先除十位上的4,等于2,写在十位上。为什么呢?(因为这个2代表20)2乘以20等于?对,也就是刚刚先分走的4梱小棒,40-40没有了,整梱的分完了,然后怎么样?(分剩下的两根小棒)所以我们把这个2怎么办?对,把这个2落下来,然后呢?再让这个2去除以2,等于?写在?(个位上)。1乘以2等于?2-2=?(0)请同学们注意,刚刚2乘以20等于的这个零和40-40等于零的这两个零,因为我们计算没有完成所以就不写了。
4、那么42÷2=21(棵)(板书)三年级平均每班植树21棵。
5、现在请同学们一起用列竖式的方法解决下面两道题。36÷3= 48÷2=(设计意图:形成性练习)
(二)例二的学习
1、刚刚我们已经一起解决了一道题,那52÷2你们会计算么?
2、出示自学指导
(1)动手分一分5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
(2)小组交流竖式计算52÷2 想一想:十位除后余l该怎么办?(3)说一说例2和例1比,计算过程有什么不同,应注意什么?(4)三分钟后汇报
3、我想,同学们都已经有了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位女生,你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吗?
(分小棒,学生边说教师边课件展示分法,52÷2也就是把52根小棒(5捆和2根)平均分成2份。先把5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20),还余1捆;再把多余的1捆拆开与2根合并是12根也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加起来共分得26根,所以 52÷2=26)
4、哪组同学能用竖式的方法计算?学生汇报。
5、他说的对吗?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写一写。
同样先写被除数52,然后除以除数2,然后呢?对,被除数上的5除以2,我们都知道被除数上的表示5个十,5个十平均分成2分,每份最多能分2个十,也就表示商2个十,要在商的?十位。2乘以20等于?写在?5减4得?1,表示十位上还剩1个十没有分。也就是5捆小棒分掉4捆,还剩l捆,就把剩下的1个十与个位上的2合并。接着呢?把被除教个位上的2落下来,和十位上的余数1和在一起,表示?12。12除以2得6,写在?商的个位,再用除数2去乘6,积是?12,表示从被除数中又分掉的数,写在落下来的被除数的12的下面。12减12得0,在余数的位置上写0,表示?分完了。
6、那么52÷2=26(棵)(板书)也就是四年级平均每班植树26棵。
7、同学们一起来看看,52÷2和42÷2的竖式比较,有什么不同?
(42÷2,十位上的4正好分完了,52÷2,十位上的数没分完)
8、你是不是说,42÷2商2后,十位上没有余数,而52÷2商2后,十位上还有余数?那么,我们在用竖式计算的时候,就要注意第一次商后,十位上是不是还有余数,如果还有余数,就要把这个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在一起,再继续计算。
9、好,现在大家一起来试试这两道题。36÷2= 65÷5=
三、巩固练习
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让我们登上智慧岛。验证一下自己的智慧吧。
1、课件展示第一题:智慧岛上的小兔想要过河,需要大家的帮助。大家快帮帮它过河吧。(68÷2、39÷3、84÷4)
2、过了河,小兔想和大家比一比登山,看谁最先登上山顶。(课件展示登山图)我们分两组。左边一排从左边登山,右边这排从右边登。(左边:26÷2、84÷6、75÷
3、右边:66÷6、56÷4、95÷5,山顶:91÷7)
3、看来你们已经掌握了笔算除法的方法了。智慧岛上的小动物们可没法跟你们比啊。(课件出示:)看!这是它们做的计算题。你能当一次小法官,判断一下它们做的是否正确吗?并帮助它们把错的改正过来。
4、智慧岛上住着祖孙二人。他们听说你们已经学习了笔算除法。也想考考你们,你们接受挑战吗?(课件展示)(小孙:我今年5岁;爷爷:我今年65岁,(1)今年爷爷的年龄是小孙子的多少倍?(2)明年爷爷的年龄是小孙子的多少倍?
(以上的习题都是课件以动画的形式出现,引起学生兴趣和激发学生竞比意识是我的又一个出发点。在紧锣密鼓中,在学生的兴趣盎然中,新课的学习和练习都已完成)。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我们一起总结一下笔算的方法。
五、作业
六、板书设计
笔算除法
三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 四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 42÷2=21(棵)52÷2=26(棵)
11.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篇十一
这是为什么?(因为商太小了)(因为我们把26看作30来试商,但30要比26大,所以商很容易写得较小)
商太小了,我们该怎么办?(把商“4”改商成“5”)
请学生在黑板上的算式中调商,进一步计算,直到得出正确的计算结果。
12.商是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篇十二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弄清算理,掌握算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养成自觉验算的习惯。
2、在具体的情境中估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增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在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算理,总结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总结方法。
教学准备:配套课件、复习题小黑板或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口算
400÷2 500÷5
200÷5 300÷6
*说说每题的计算过程。
*最后两小题,当百位上不够除时怎么办?
2、谈话:同学们,今天食堂买来一些鸡蛋(出示挂图并把每千克鸡蛋4元改成2元),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⑴估算:你能帮食堂阿姨估算一下,312元大约能买多少千克鸡蛋吗?
先独立估算,再同桌交流。
集体交流:你估算的结果是几百多?
⑵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指名板演。
⑶问:计算的得数是多少?你是怎样计算的?
⑷小结算法:强调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3、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板书)
二、教学新课
1、引入新课:假如每千克鸡蛋4元,请你估算一下,312元能买多少千克鸡蛋呢?同桌两人交流估算的结果。
你是怎样估算的?
2、自主探索,理解312÷4的计算方法和书写方法。
⑴独立探索:填写第3页的方框。
⑵小组讨论:把你的想法与组员交流,看意见是否一致。
⑶汇报交流,理解掌握。
①选一组学生的竖式,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②其他小组有不同意见可以体温,进行答辩。
③重点讨论:商的首位7应写在什么位置上,为什么?
⑷检验刚才的估算结果。
3、小结计算方法:这道除法计算时有何特点?把两题比较,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为什么第1题的商是三位数,而第2题的商是两位数?
4、揭示课题。
三、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1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组织交流,说说是怎样算的。(重点检查除的顺序及首位商的书写位置。)
2、想想做做2
为了减少计算中的错误,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除了计算认真仔细,还要养成自觉验算的习惯。
出示第2题,每组练习一题,并验算。
集体订正。
3、想想做做3
仔细观察,同桌互相说说每题的商是几位数,再集体交流。
组织交流,计算时你发现了什么?两题的商哪一个大一些?
4、想想做做4
回忆这些图形的名称,同桌交流,并讨论计算边长的方法。
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时说说是怎样列式的。
问:你发现这三题的计算结果怎样?(渗透被除数不变,除数大商就小的规律。)
5、想想做做5、6
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解决问题后再进行交流。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自己动脑,与同伴密切合作获得并掌握了除法的新知识,你能告诉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本领吗?还要提醒同学们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吗?
五、作业
想想做做3后两组。
13.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篇十三
学生在三年级时已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对于除的顺序、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学生都已掌握。因此在教 学中,我没有把这个作为教学重点,而是认为应把试商的方法和如何调商作为本节课的重难点,贯穿整节课。
本节课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引导学生参与解决问题和探索算法的活动。在教学例184÷21请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技能,探索84÷21怎样算。在学生独立探索后,交流自己的方法。有的学生说,“因为21×4=84,所以84÷21=4。”有的学生说,“我采用了列竖式的方法来计算。”这时我抓住学生的这一句话说:“你是怎样求商的?”学生马上议论开了,还有的学生动起手来在本子上试着做一做。学生说,“试商时,我把除数21看作20试商,初商4,再来看看初商4行不行。”接着我马上出了一道“196÷39”问:“用列竖式的方法怎样试商?”学生立即动笔计算,有大部分的学生能把39看作40试商。初商4发现余数比除数大,商4小了。要调商,改商5合适。让学生体会到有时初商是不合适的,要进调商,调一次不行,调两次,甚至三次直到合适为止。
【商是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商是两位数的除法》随堂训练题08-14
商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设计09-21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教学反思07-26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教学反思07-26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反思09-12
《三位数的减法笔算》教学反思09-11
三位数乘两位数口算教案08-18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教学反思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10-07
教案: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