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体系培训心得(共9篇)
1.课程体系培训心得 篇一
本月以《培训材料(七)》以及8个管理程序为材料,主要针对职业健康与安全以及各项规范化管理程序进行进一步的学习。 在职业健康与安全方面,我公司的方针是:坚持以人为本,遵守法律法规,做到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确保安全健康。
在积极的方针与严格的规定下,确保企业的发展,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在日常生产工作中,有可能遇到粉尘吸入、高温、设备意外伤害、触电、爆炸、火灾、噪声、车辆伤害、高空作业、核辐射、危险化学品腐蚀灼烧等危险源的威胁。相对的应对方式以积极应对,消除危险源为最优先级;对于危险生产材料,以同类安全材料进行代替为最优先处理方式。若无法消除、代替者,使用工程控制、警示警告的提示来提高安全系数,并配备专业性个体防护设备后,进行安全生产。在高空作业中,我公司也进行了严格的要求。凡是坠落高空离基准面2米以上均定义为高空作业,公司要求必须配备安全帽,并有专人监护以确保高空作业的安全。
在工作习惯方面,公司提出6S概念,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教育、安全。6S包含了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同时也强调了职业安全的重要性。细读6S规则,每一条都看起来平凡无奇,可若是严格执行却需要很大的努力,需要把6S变为工作习惯,让自己成为细致的人,成为公司运转中一个合格的组成。6S是所有员工都应该保持的良好工作习惯,只有不断细化工作习惯,不断努力完善细节,才能对工作有更加积极的影响。在平凡的细节中,与东旭共同创造成绩。
相比于职业健康与安全而言,8个管理程序更为深奥、重要。采购管理程序、方针目标管理程序、监测和测量设备管理程序、人力资源管理程序、设备设施管理及安全运行管理程序、相关方管理程序、信息交流程序、员工培训管理程序,这8个管理程序中每一项管理步骤都透漏了公司的严谨态度,同时彰显着专业的管理艺术。通过这些程序,我们了解到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同时也发现这些程序和我们日常的工作息息相关,和每个部门也都有着密切联系。随着公司的发展,我们需要注意的方面越来越多。
在这些程序中,最为重要的是对于设备的管理程序。每套设备从购进到投入使用都有着精密的管理程序,对每个部门也都有一套专门的管理程序;并且对于设备的日常校准、检定及使用都必须是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否则一旦出现了不安全行为,就会造成不可预计的影响。
这八个管理程序是公司管理者的长期管理经验的科学总结,认真学习对于管理以及协同管理都有着深刻而重新的认知。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在工作中遵循管理程序,并不断学习总结,在不远的将来,也将拥有管理者的思维与眼界,这是职业晋升的一条通道,也是一种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我想,这也是学习管理程序的初衷。
在总结的最后,要感谢公司给予我们学习和进步的机会,在学习中,我们再一次深刻体会到了东旭的严谨工作态度,以及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有了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有了先进的管理方式,我们更有了与公司共同进步的决心,相信我们会与公司一同取得更大的成绩。
2.课程体系培训心得 篇二
关键词:测试培训,课程体系,缺陷,完善
1. 我国软件测试培训发展现状
目前, 我国软件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 软件测试作为软件质量保证的重要手段之一, 也愈发体现出其自身的重要性。多数国内软件企业已开始着手强化软件测试活动, “软件正进入测试时代”[1], 这是中国评测从近几年亲身经历中获得的感受。
1.1 软件测试行业的快速发展带来测试人才的巨大缺口
由于我国企业对于软件测试在软件质量保障中的重要作用认识较晚, 导致软件测试人才的供需之间存在着巨大缺口。
据国家权威部门统计, 我国软件人才缺口超过100万人, 其中很大一部分为软件测试人才, 缺口达到30~40万。
2008年2月, 智联招聘开辟了“软件测试招聘专区”, 这是国内首次专业招聘网站为某一具体职业开设专区。2008年4月, 搜狐网开辟了软件测试专题“IT新锐职业调查:软件测试工程师”, 详尽介绍了软件测试对IT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软件测试人才极度稀缺的状况。
1.2 我国软件测试培训发展现状
为缓解高端技能人才紧缺问题, 原信息产业部将软件测试工程师列为国家紧缺型人才, 并于2004年联合五部委颁布的124号文件中强调要“加快培养软件测试人才, 开展软件评测技术的研究”[2], 为软件测试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政策支持。
然而,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软件测试的人才缺口除了国家支持外, 更需要高等教育、职业培训机构以及企业三方的通力配合。
目前, 我国软件测试培训行业已经起步并逐步发展起来。社会上一些测试就业培训机构, 将企业需求和人才供给嫁接起来, 将软件测试课程学习周期大大缩短至4~8个月, 使高校扩招培养的大批基础素质过硬的学生, 得到测试技能的全面培训与提升, 从而可以服务于测试人才欠缺的企业。
一些专业培训机构将重点放在了企业在职人员的测试技能提升的培训方面, 培训内容既涵盖测试技能的提升, 又包含测试经验的共享, 使学员在工作岗位的专业技能得到加强。
从软件测试培训的发展现状来看, 我国软件测试培训已经为软件行业发展提供较多的测试人才, 但是软件测试行业更加注重测试人才的质量, 这就取决于软件测试培训的质量。而培训的质量更多的是取决于培训课程体系, 那么, 我国当前的软件测试培训课程体系的现状是怎样的, 什么样的软件测试培训课程体系能够更好地促进软件测试人才的培养, 更好地促进我国软件生产与测试质量保障能力的提高呢?
2. 我国软件测试培训课程体系概况
随着我国软件测试培训的迅速发展, 课程体系在软件测试培训中的作用越发突出, 各种软件测试培训机构都相继推出了自己的培训课程体系, 可谓林林总总, 多种多样。软件测试培训课程的发展从形式上来讲, 经历了几种模式:单纯软件测试理论课程、测试理论与测试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培训与就业相结合的课程等[3]。但总体来讲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2.1 培训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
在软件测试职业生涯的发展过程中, 一个系统的测试培训课程体系应涵盖各阶段职业技能提升的课程, 满足不同层次的学员需求。
然而, 当前的培训课程体系中, 有80%以上的课程以就业为目的, 面向大中专往应届毕业生等潜在入行人员;而测试职业中的高级管理层或领导层可能找不到适合自己需求层次的课程;或者现有的大部分课程对于一些资深软件测试工程师来说并不深入。其后果就是我国当前的软件测试培训工作质量不高, 以致对软件测试行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不理想。
2.2 培训课程体系覆盖领域不全面
当今, 我国的软件测试业务已经由原来单纯的IT企业, 逐渐扩展到了各行各业, 所以, 软件测试培训课程需要能够与这种发展趋势相适应。
然而, 与培训对象的相对集中一样, 现在的测试培训基本上都集中在通用的软件测试理论和技术上, 而缺少具有行业特色的测试技术与组织管理方面的培训。比如电信行业、医疗卫生系统、电子政务信息系统、金融行业、交通行业等各方面信息化测试培训等, 这将阻碍我国软件测试与质量保障工作的全面发展。
2.3 培训课程体系与测试实践存在严重脱离现象
软件测试培训的关键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突出软件测试的实用性。但是在实际的培训中, 大多数的测试培训理论内容过多, 实践内容相对较少, 而且在实践过程中以工具使用和案例分析为主。
测试工具的培训几乎都是基础使用操作, 并且培训案例多是相对陈旧的, 雷同程度很高。究其原因, 培训讲师属于学院派的居多, 而我国软件测试行业一线的测试及科研专家数量较少, 作为培训师资的数量更是少之又少。这是在测试培训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员在实际测试工作中遇到的瓶颈。
通过对以上软件测试培训的课程体系现状的简要分析, 我们不难得出:为了促进我国软件测试培训的健康发展, 保障我国软件生产质量的提高, 我们必须对我国软件测试培训课程体系加以改进, 使之更加系统化, 与实践结合更加紧密。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我国软件测试培训更加满足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需求, 促进我国软件测试行业的快速发展。
3. 中国评测软件测试培训课程体系
中国评测作为国家级软件测试机构, 不仅在软件测试的业务实践上走在行业的前沿, 而且在软件测试理论研究与测试培训方面也积极做着相应的努力。
3.1 中国评测建立了丰富、系统的课程体系
中国评测建立的丰富、系统的基本体系如表1所示。
从图表中我们不难看出, 中国评测的测试培训课程种类繁多, 基本能够满足各种层次人员的培训需求。如测试技能类与网络安全类课程主要面向各类工程师和基层管理人员;管理类课程的主要培训对象是软件测试企业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和领导者;而组织内训类课程主要是可以针对企业在软件测试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综合的解决方案的课程等。
其中, 受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教育与考试中心委托, 中国评测为全国软件测试职业教育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撑, 形成了系统的面向初学者或有志于从事软件测试行业的人士的中高低有机培训课程。
3.2 中国评测建立了覆盖行业的软件测试培训课程体系
中国评测的行业测试业务覆盖到了金融电信、交通能源、工商税务、卫生教育、烟草、广电、司法等各领域的信息化应用系统。利用这种行业测试的优势, 在业务实践中不断进行总结与改进, 中国评测建立了完备的行业软件测试培训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以下课程:电信行业信息化测试培训、广电行业信息化测试培训、司法系统信息化测试培训课程、教育系统信息化测试培训、医疗卫生系统信息化测试培训、电子政务信息系统测试培训、金融行业信息化测试培训、交通行业信息化测试培训、能源行业信息化测试培训、烟草行业信息化测试培训、税务系统信息化测试培训、农村信息化系统测试培训等。
这些行业培训课程覆盖领域广、针对性强, 能够满足不同行业测试领域的培训需求。
3.3 中国评测建立了与软件测试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首先, 中国评测的软件测试培训课程是来源于软件测试实践的[4]。为响应国家“人才兴国”战略, 提高我国软件产品质量, 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软件测试人才, 中国评测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和资深的测试工程师, 集合众多国际先进软件测试技术和理论, 参照国际上规范的软件测试标准, 对软件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结合我国现有的软硬件开发环境, 通过对多年技术沉积的总结, 并对已实施的培训课程进行不断地修改和审定, 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
其次, 中国评测的软件测试实践不仅局限于软件测试业务领域, 还来源于我国软件测试的前沿科研工作。中国评测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科研机构, 同时还承担着“863”、“核高基”等众多国家级的软件测试科研课题。所以, 可以及时地把我国软件测试领域中最新、最高端的研究成果应用到课程体系建设中。
再次, 中国评测注重定期地收集、整理最新的项目案例, 完成案例库的更新工作。其中软件测试的案例库是更新最快、内容最为丰富的。在中国评测的软件测试培训课程体系中, 可以运用最新、最典型的案例, 使软件测试培训更加突出其重实践、重应用的特点。
最后, 任何培训课程的组织实施效果, 都是由培训讲师来实现的, 讲师的实践经历对于培训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国评测软件测试课程体系的建立、完善与改进, 都是由测试业务一线的测试专家和科研专家直接参与完成的。同时, 中国评测软件测试培训课程体系的实施都是由经验丰富的测试专家和科研专家完成, 所以其培训的实践性是尤其突出的。
总之, 通过对当前我国软件测试培训及其课程体系现状的分析, 不难看出, 要在整体上提高我国软件测试培训的水平, 培养更多的软件测试人才, 我们必须建立健全系统的、全面的、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软件测试课程体系, 从而切实提高我国软件生产质量保障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柳纯录、黄子河、陈渌萍.软件评测师教程[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2]原信息产业部联合五部委.第124号文件, 2004.
[3]张向宏、陈渌萍.软件评测理论与实践教程[M].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
3.课程体系培训心得 篇三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培训;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5-0272-02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双重省份,大力开展辅导员培训工作,是全面提升辅导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进一步加强辅导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我们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1412号))与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年)》(教党[2013]9号)作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为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指引了方向。但是,《培训规划》建立的培训体系仍然是基础性的,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出的诸多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离达成辅导员职业化发展、专业化培养的培训目标还相距甚远。为实现高校辅导员“三化”的培养目标,辅导员培训工作需要立足于实际,不断跟踪和研判学生工作发展趋势以及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为达到《辅导员培训规划》中要求的“到2017年,基本形成适应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符合辅导员成长成才规律、规范科学的培训机制,基本构建起内容完善、形式多样、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目标,必须了解当前高校辅导员培训成效,充分把握薄弱环节,紧密结合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要求,突破制约辅导员培训质量提升的瓶颈,推动辅导员队伍的科学发展,进而探求基于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更加合理的培训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目前高校辅导员培训体系存在的现状
(一)培训的内容体系不够完整
社会思想的多元和学生成长成才的复杂性,给辅导员工作带来了全方位的挑战。目前多数培训尚未完全做到关注辅导员个体在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内在需求,培训体系存在务虚重于实务,专业类培训内容不成系统的问题,培训内容因缺乏系统的教材,导致被讲授的内容专业性和深度都不够。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基本上主体内容是国家、部门和学校的文件、政策及规章制度,而对于核心内容的专业知识、岗位技能要求的培训针对性不强。存在重工作导向轻学术探究和素养培训;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训练;重补偿性培训轻系统性培训等现象。内容体系服从、服务目标体系的契合度不高,培训效果受到限制。
(二)培训的目标体系不够清晰
《培训规划》在指导思想里提出要“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在主要任务谈及辅导员攻读学位计划时提出“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辅导员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此提法不是较为明确,缺少辅导员整体队伍建设和辅导员个体发展的系统考虑;缺少培训总体目标和分层级目标的系统考虑;目标的过于简单和抽象,导向过于模糊,目标实现途径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的特点,易存在培训效果不理想的结果。
(三)培训的方式不够灵活
现有的培训方式是理论重于实践,实践类培训形式难于推行。随着近年来高校不断进行生源扩招,随之而来的是对辅导员需求的大幅提升,辅导员队伍规模的日益增大,给培训工作带来了诸多困扰。目前,在培训方式上,多数还是以讲授式为主,而诸如“训练式”、“开放式”的培训方式却很少。实践培训更是无从谈起,使得培训达不到预期效果。
(四)培训的评价体系不够健全
建立辅导员培训评价监控体系是保证辅导员培训真正收到实效的重要手段。然而,从目前培训情况看,全国培训研修基地在辅导员培训工作中起着关键作用,但因为缺少建设标准和评价体系,缺少监督,评估性验收工作相对滞后,建设和培训质量得不到切实保证。教育主管机构确立的培训高校,由于没有形成检查评估落实和监督机制,具体培训情况也差强人意,没有真正发挥主体作用。
(五)培训规划缺乏长远意识
目前的省级辅导员培训由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各高校属于由上而下的指令性参与,而校内培训在安排上随机性强,对现有辅导员工作能力以及对应的培训安排缺少全局把握,缺少量体裁衣式的培训设计。宏观上尚未按照《辅导员培训规划》作出整体部署,培训在促进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进程中的作用尚未完全发挥,“为了培训而培训”的情况仍然存在。
二、构建高校辅导员培训体系的作用
辅导员培训有利于帮助辅导员构建个人的职业规划,最终实现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辅导员的工作性质比较稳定,希望在学校中有晋升和发展的机会,这就需要不断学习。辅导员同时作为学校的管理干部,担负了成长成才的责任,“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因此培训对他们能力提升更为重要。通过培训可以使他们视野更加开阔、知识面得到增长、管理和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当前,高校辅导员面对的学生数量较大,工作难度较大,事务性工作重复,这容易使辅导员产生浮躁情绪,不利于辅导员队伍的稳定。通过对辅导员培训,可以让他们更清楚的认知自我,并且发现和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职业专长,从而形成自已长期的职业规划和开发计划。从这个角度来看,培训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方式。
三、辅导员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24号令)指出:“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建立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承担所在区域内高等学校辅导员的岗前培训、日常培训和骨干培训”。可将辅导员培训划分为辅导员的上岗资格培训、辅导员的日常专题培训和辅导员的高级研修三大类。此外,根据培训实施主体的不同,辅导员培训还可以分为学校内部培训、省级主管部门(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等)培训和国家培训三个层次。不同培训实施主体、培训对象以及培训内容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培训课程体系。(见图)
关于辅导员培训的内容,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24号令)指出要“对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事政治、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以及就业创业指导、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化辅导与培训”因此可将培训内容分为思政理论教育、专业能力提升、职业能力培养三大类,其中思政理论教育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形势与政策(含近年来党的方针、政策、路线,尤其是十八大以来的重要论述等)两部分;专业能力提升包括职业道德能力提升、思政教育专业素质提升、科学文化素质提升三部分;职业能力培养包括思政教育基本能力、大学生党建工作、学生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学科竞赛(活动)指导和新媒体运用六部分。
同时,在培训对象上,除了面向全体辅导员共性培训外,还应开展上述十个模块的专题性培训。
高校辅导员担负着学生思想政治引导、学生学习生活指导、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和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等方面的重要角色,辅导员队伍建设和素质提高既是高校思政敦育长期发展的战略任务,又是紧迫的现实任务。高校教育主管部门和学生工作队伍都应该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辅导员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辅导员培训上多投入成本,多投入关怀,上下一条心地提高工作实效。高校也要在辅导员培训上敢于突破常规,积极整合资源,提高时效性,把高校辅导员真正打造成为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素质队伍。
参考文献:
〔1〕崔铭,孙玉.高校辅导员培训:现状、困境及推进模式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5(5).
〔2〕余国升.基于职业化发展的高校辅导员培训体系再构[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3(8).
〔3〕陈勇,朱平.高校辅导员培训课程体系探究—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视角[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5(4).
〔4〕赵海荣.高校辅导员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0).
〔5〕吴玲娜.高校辅导员培训优化研究[J].出国与就业.
4.银行培训课程体系 篇四
培训课程体系
第一课程模块:银行营销管理培训体系
适合人群:理财经理、客户经理、对公客户经理、信用卡销售人员、个金客户经理、行长等中高层人员
知识篇:
课程1:《银行市场营销管理与创新》
课程2:《银行客户经理的角色认知与客户开发管理》
心态篇:
课程1:〈银行客户经理高效能工作的七个习惯〉
课程2:〈银行客户经理成功心态修炼与压力缓解技巧〉
技能篇:
课程1:《银行客户经理专业销售技巧》
课程2:《银行大客户谈判与公关》
课程3:《银行客户经理营销策略管理技巧》
课程4:〈银行客户经理大客户营销及公关策略〉
课程5:〈银行客户经理高效沟通与内部协调技巧〉
课程6:〈银行客户经理大客户关系销售技巧〉
课程7:《信用卡重点行业客户精准营销策略》
第二课程模块:银行网点服务人员专业培训体系 本项目最佳效果为做咨询【标杆网点辅导】
第三课程模块:
银行中高层管理干部管理技能提升培训体系
课程1《卓越管理者的沟通技巧》
课程2《卓越管理者的演讲技巧》
课程3《卓越管理者的谈判技巧》
课程4《卓越管理者的问题解决技巧》
课程5《卓越管理者的危机处理技巧》
课程6《卓越管理者的团队管理技巧》
课程7《卓越领导者的会议管理技巧》
课程8《卓越领导者的时间管理技巧》
课程9《卓越领导者的绩效管理技巧》
课程10《卓越领导者的流程管理技巧》
课程11《卓越领导者的目标管理技巧》
课程12《卓越领导者的现场管理技巧》
第四课程模块:P-TTT银行内部培训师队伍培训体系
课程1《现代银行内部培训师工作运营指南》
课程2《现代银行内部培训师演讲技能提升》
课程3《现代银行培训体系建设》
课程4《现代银行培训课程设计技术》
课程5《现代银行培训需求调查技术》
课程6《现代银行培训方法详解》
课程7《现代银行培训效果评估技术》
课程8《现代银行体验式培训的理论与方法》
课程9《现代银行人力资源战略与体系设计》
5.体系培训心得体会 篇五
我在与寿险及团险交叉的领域里,有点启发:
1、走入保险及走进XX公司的基础培训是需要的,这些课程的模式,完全可以借鉴寿险的培训体系,而且组织难度小而效果是非常好的。
培训目的:建立对保险、对公司的总体了解。
培训形式:保险是什么、公司介绍+团队活动的团队建设课程。
培训适用对象:不足2年的新人
2、做为保险从业者的职业操守:公司的行政管理要求+公司专业系列差异化风控要求+监管要求学习(可由公司的稽核检查部门及两核部门整理政策需要解读的部分+融合的启示案例,非常必要)
培训适用对象:所有人
3、上岗工作操作手册或操作指引:公司制度、公司的业务系统、专业领域的产品、政策、如何进行保费试算、报价、办理投保
培训目的:回答是什么?让上岗人员知道有问题如何查询。
这部分的内容,一般保险公司是缺乏积累的,而某保险公司的机构人员新人比例,我记得20xx年是40-50%,总部的60%的电话内容是在讲解如何如何做的有关内容,这部分的整理、积累与培训,是公司经验的传承、效率的提升。
4、专业技能培训:针对法人客户、渠道业务进行如何拓展、拓展技能、准备的工具、展业案例、拓展演练、政策及解读等进行课程构架、销售拒绝应对处理技巧
培训目的:技能演练与训练
培训适用对象:团队长、机构销售负责人、机构销售管理人员
这部分的课程是一直让公司培训人员头疼的部分,似乎只有能案例讲解出来,但如何培训,是仁者见仁的。其实,在解决如何拓展法人业务的员工福利业务上,梳理拓展上的关键环节、把握哪些企业的需求点及如何启发、如何通过保险公司的合作评估报告发挥保险公司做为企业员工福利上的人力资源咨询顾问角色、如何为企业进行新会计准则、员福政策等的解读、如何进行招投标(现场的模拟训练),这些都是可以总结并整理的,但需要做为销售管理职能部门进行总结与主动、辛苦的沉淀,而这样的培训也是业务员需要的。
其实保险公司不缺乏做大业务的高手,但能够整合这些高手的销售心得或经验,需要有业务拓展经历的销售管理者去组织梳理。(难,但一定可以在完善中前进的)
5、管理技能培训:
销售管理不同角色进行管理职能(这和麦肯锡当初的方案有雷同之处)、管理流程、管理方法的培训:如
机构销售管理部经理应该做什么?
机构团队经理应该做什么?
公司的销售关键流程中需要销售人员了解的内容是?
商务礼仪的应用培训(如何着装,了解品牌,不在重要场合唐突)?
如何写有效沟通的邮件?
如何写报告,公司的常见报告有哪些模板?
如何进行业务绩效管理?
如何进行市场信息搜集与分析?
如何进行项目管理?
如何组合包装区域化产品;
针对客户如何进行需求管理、产品的组合的考虑原则
……..
但这些朴实的技能往往被大网过滤掉。
6、销售激情及文化建设课程篇是可以让培训参与者真实感受公司销售文化的一个载体(课程):
做好培训过程花絮的组织,结训前一定给大家声情并茂的回顾。
将公司及销售系列周年的大事定期进行总结,与队伍在专业、与公司同行、欢乐成长历程中进行回顾分享,积累的效果及现场感染力是非同一般的。
培训组织的高职级负责人要全程参与培训,总结制作培训的结训篇,站在公司、团队成长历程高度,捕捉“坚持、责任”文化的实例朴实点,这对培训是推波助澜的提升,也是培训差异化体现的一个方面。
此外,系统化建设非常重要,随着公司快速发展,对系统依赖显现,也将生成公司的竞争优势。
1、队伍需要――业务员行销系统的建设――是业务员依赖公司的管理平台,需要有规划、有建设计划进度,也是网络核心竞争人才的战略实施的手段。
2、客户需要――客户网上服务系统――客户的定义是保险公司的终端客户、保险公司的合作渠道,对此国际保险公司的服务E化系统是针对不同用户有录单、查询、理赔服务等网上服务功能的。
对于销售而言如何延伸快速出单、单证时时回销、保费结算等功能,需要系统性的规划与尽快实现,对业务在渠道的拓展、公司风险控制是非常有帮助的。
3、不同年限业务管理上的兼容考虑――如:佣金系统建设要兼顾一年期以上业务的提奖规则的设定
4、荣誉组织、激励与交流平台
简而言之:荣誉组织的章程建立、高峰会的筹办组织行事历;高峰会举办的后后续论坛推动与组织;销售管理内网的部门建设,其中不容忽视的是销售文化栏目建立与更新(比如历次培训及花絮记录、队伍成长总结、队伍表彰记录)
6.质量管理体系培训心得 篇六
感谢部门领导的培养和信任,我有幸与同事一起参加了梁国珍老师在中环领先公司举办的为期两天的质量管理体系培训。通过梁老师生动形象的比喻、由面到点的分解,使我对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有了更清晰、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意识到了质量管理体系对一家企业的真正作用。两天的培训时间很短,但学到的东西却很多,两天的培训加上过后两天的对知识的消化,使我有如下体会;
(一)专业知识的补充
以前在学校学习时虽然有质量管理这门学科,但对质量管理体系涉及不深,这次培训,梁老师的讲课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对知识的讲解层层升入,使我对该体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弥补了以前在校时的不足。首先,梁老师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背景讲起,介绍了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成立与发展、我国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引进和使用情况,并简单介绍了ISO9000族及其标准。随后,梁老师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对ISO9000族内容的讲解。其主要内容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八项管理原则、质量管理体系的十二项基础、质量管理体系的专业术语、质量管理体系的总要求和文件
码:1/4
要求、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职责等等,这其中,质量管理体系的八项管理原则是重中之重,这八项分别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这八项原则主要内容是:顾客就是我们的上帝,能否满足顾客的需求是我们在这个市场中存活下去的唯一标准,而我们应该以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要求为最终目标,从而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使组织稳步向前发展;领导在一个组织中起领袖、决策作用,只有得到领导的支持,才能使体系顺利建立并实施;在体系的建立、实施过程中不仅需要最高管理者的正确领导,还有赖于全员的参与,所以要对员工进行质量意识、职业道德、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意识和敬业精神的教育,还要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此外,员工还应具备足够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才能胜任工作,实现充分参与;并且,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应坚持持之以恒的原则,不断的进步和发展;组织与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特别是对重要供方,更要建立互利关系,互利合作的双方实际上就是双赢,有利于双方降低风险;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是质量管理的三个方法原则,如果组织能够真正有效的将三个方法运用到组织质量管理体系中,公司将会不断地持续改进。这八大管理原则形成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基础。
码:2/
4(二)工作思路的拓展
在两天的培训中,梁老师不断重复一个词:过程。她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所有的工作都是通过过程完成的。我们把每项工作分开看,它的确可以划分成无数个部分,这每一部分都可以称为是一个过程。反过来说,这些过程组成了每项工作,我们可以把生产产品的行为分成了好多“过程”。质量管理体系本身用一些标准来控制这些“过程”的合格,这样,只要过程合格了,产品就一定合格,而“过程”是所有事物共有的,所以我们应该清楚产品形成的过程有哪些,我们部门中的过程有哪些,是否得到了识别,然后将这些过程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人有那些过程,通过这样的分解,工作责任明确了、工作由复杂变简单了,这是最值得运用和借鉴的。这就给我将来的实际工作指明了方向:捉住过程,只有抓住了生产中的各个细节过程,使之有详细、正确的规定要求,并使之有效的贯彻实施,才能保证最终产品达到并超越顾客需求,从而在市场中生产并发展下去。
(三)组织、个人的提升
在培训过程中,梁老师穿插着讲了很多实例,这些例子告诉我们: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贯彻和实施对一个组织和个人都有显著帮助。就组织而言,质量管理体系能去除组织中的不良和缺陷,改善组织中规章和制度,从而提升
码:3/
4组织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增加组织收益,使得组织在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有足够的竞争能力,使组织稳步向前发展。就个人而言,质量管理体系能帮助一个人提高自身素养,改善个人工作习惯,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从而实现自身能力突破,在将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更大价值,为社会、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这次培训给我带来的收获颇丰,但学习的目的是能运用到工作实际中去,还需要用很长的时间去理解和实践,而理解实践的过程中,又会不断地发现新的知识,再次被理解,就好像ISO这个系统本身一样,不断地补充,完善自己,使自己趋向完美。这是一个不间断地过程,而我也在这个不间断的过程中逐渐成长,完善自我。
2012年8月26日
7.焊工高级工培训课程知识体系构建 篇七
1课程知识体系设计基本思路
(1)指导思想
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助推地方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为宗旨,加强文化基础与技能的有机结合, 为焊工个人后续教育、职业生涯打下基础, 以适应新形势下装备制造业对焊工综合素质的需求。建立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职业教育与素质培养相渗透的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2)原则
推行菜单式课程知识体系,分模块划分知识结构,将通用基础知识与各工种专业知识进行科学的划分,培养学员既能掌握本工种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又学到一些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技能实践紧密切合生产实际,实践训练分校内和本单位两个阶段进行。采用综合知识考核和实践考核。
(3) 主要框架思路
根据综合调查分析,当前企业对焊工的综合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焊工也需要掌握较为全面的理论知识。知识体系分两大块:通用基础知识和工种专业知识。通用基础课程知识包含五大知识部分:职业安全与防护、机械基础与识图、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焊接专业基础知识、焊接工作关联知识。该模块重点要求学员作为任何一个工种的焊工应掌握的必备知识,重点要求学员了解常用金属材料的种类、牌号、用途和焊接性及采用的焊接方法; 焊接原理、各种焊接方法的工艺特点。 各工种专业知识部分包含: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焊条电弧焊、氩弧焊、埋弧焊和电阻焊。工种专业知识主要是针对地方企业焊工岗位特点而设,针对工种特点和对知识、技能的要求组织知识内容。重点要求学员了解本工种的焊接原理、工艺特点、 设备和工具运用、焊接质量控制等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的训练以工种技能要求特点为出发点,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和鉴定的需要进行。
2课程设置方案( 图1)
2.1通用知识模块
2.1.1职业安全与防护
核心内容:焊接环境保护及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用电知识、职业道德、文明生产。重点让学员了解防触电的知识,防外伤的知识,防尘、防毒的知识防辐射的知识和防爆、防火知识,以及焊接生产过程中焊工必须有的职业道德等。
2.1.2机械基础与识图
核心内容:制图常识,简单装配图的识读知识,焊接装配图的识读知识,焊缝符号和焊接方法代号的表示方法,钳工基础知识,钣金基础知识。重点让学员掌握本职工作中最基本、最常用的知识和技能。
2.1.3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核心内容:常用金属材料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合金的组织结构及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Fe-C相图及应用,钢的热处理知识。
2.1.4焊接专业基础
核心内容:焊接方法的分类,常用焊接方法的基本原理,焊接工艺技术要领, 焊接接头种类、坡口形式及坡口尺寸,焊接变形及反变形的相关知识,焊接缺陷的分类、定义、形成原因及防止措施,焊缝外观质量的检验与验收,焊接工艺文件,焊条的分类、使用及保管要求,药皮的作用及类型,焊接材料的选用原则,常用电焊机的种类及型号、基本原理,电焊机的选择、应用和日常维护常识。
2.1.5焊接工作关联知识
核心内容:直流电与电磁的基本知识,交流电基本概念,变压器的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2.2工种专业知识
2.2.1气体保护焊
课程目标:该部分内容根据本地区企业生产需求及岗位职业能力对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焊工的要求出发,以薄壁厚钢结构的焊接和薄板焊接技能为主要培训内容,通过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原理和特点介绍,使学员掌握气体保护焊的工艺特点, 对接头的要求、焊接质量控制及检验,板、 管气体保护焊全位置焊技术;掌握气体保护焊设备使用维护和参数的调节。
课程内容: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原理, 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常用结构、接头形式及装配,气体保护焊焊机的型号及工作原理,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焊机参数调节及日常维护,钢结构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工艺编制,结构件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常见缺陷及防止措施,保护气气路连接要求,CO2气体及混合气的正确使用。
实践训练:中等厚度低碳钢板或低合金钢板的仰焊位置对接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坡口制备,焊件清理、组对及定位焊相关要求,焊接操作要领,焊接接头外观质量检查。
2.2.2焊条电弧焊
课程目标:焊条电弧焊是本地区娄量最多的一个焊工种类。该部分内容主要针对本地区各类机械制造企业等的调查分析,根据焊条电弧焊的工艺特点和企业对焊条电弧焊工的技能要求设置培训内容。 通过对熔焊原理和工艺特点介绍,焊条电弧焊工艺对接头的加工和装配要求、焊接质量控制及检验,焊条电弧焊单面焊双面成形对工艺参数的要求,使学员掌握碳钢和低合金钢全位置单面焊双面成形焊技术、管板全位置单面焊双面成形技术,弧焊设备使用维护和参数调节。
课程内容:熔焊原理,焊条电弧焊工艺特点,平板单面焊双面成型、管板全位置焊装配要求,交直流、逆变焊机的型号及工作原理、参数调节及日常维护,焊条电弧焊平板单面焊双面成型、管板全位置焊工艺编制,焊条电弧焊常见缺陷及防止措施。焊条电弧质量检验及质量控制技术。
实践训练:中等厚度碳钢、低合金钢或不锈钢板对接仰焊焊条电弧焊坡口制备,焊件的清理、组对及定位焊,对接仰焊操作,对接仰焊焊接工艺,接头外观质量检查;低碳钢、低合金钢管或管板水平固定焊断弧及连弧操作,低碳钢管或低合金钢管对接加障碍运条手法,收弧操作,焊接工艺,焊接接头质量检查。
2.2.3氩弧焊
课程目标:该部分内容根据本地区企业生产特点及岗位职业能力对氩弧焊焊工的要求出发,以薄壁厚合金钢板的焊接和管件焊接技能为主要培训内容,通过氩弧焊原理和特点介绍,使学员掌握氩弧焊的工艺特点,对接头的要求、焊接质量控制及检验,板、管氩焊全位置单面焊双面成形技术;掌握氩弧焊设备使用维护和参数的调节。
课程内容:氩弧焊原理,氩弧焊碳钢、 低合金钢、不锈钢及有色金属的板、管组对形式及要求,逆变式氩弧焊焊机的型号及工作原理,逆变式氩弧焊焊机参数调节及日常维护,低合金钢、不锈钢板、管件氩弧焊工艺编制,氩弧焊常见缺陷及防止措施,氩气及混合气的正确使用。
实践训练:不锈钢、低合金钢管水平固定、垂直固定或45°固定手工钨极氩弧焊接头形式、工艺参数,焊接操作方法,降低焊接残余应力的措施,焊接缺陷分析、 检验及控制措施。
2.2.4埋弧焊
课程目标:该部分内容主要针对本地区钢结构制造企业、特种设备制造企业等的调查分析,根据这类企业的生产特点和对埋弧焊工的技能要求设置培训内容。通过对埋弧焊原理和工艺特点介绍,埋弧焊工艺对接头的加工和装配要求、焊接质量控制及检验,厚板埋弧焊单面焊和双面成形对工艺参数的要求,使学员掌握碳钢和低合金钢埋弧焊技术、设备使用维护和参数调节;掌握碳弧气刨技术。
课程内容:埋弧焊原理,平板埋弧焊单面焊双面成型、平板埋弧焊双面焊装配要求,埋弧焊平板单面焊双面成型、埋弧焊平板双面焊工艺编制,埋弧焊机的型号、工作原理、参数调节及日常维护,平板单面焊双面成型常见缺陷及防止措施。
实践训练:低碳钢板或低合金钢板对接埋弧焊工艺参数,组对要求,低碳钢板或低合金钢板对接埋弧焊焊接接头质量检查、分析及质量控制,碳弧气刨清根的操作。
2.2.5电阻焊
课程目标:该部分内容主要针对本地区汽车制造企业、电动工具制造企业、五金用品制造企业等的调查分析,根据这类企业的生产特点和对电阻焊工的技能要求设置培训内容。通过对电阻焊原理和工艺特点介绍,电阻焊工艺对接头的加工和装配要求、焊接质量控制及检验,使学员掌握碳钢和低合金钢电阻焊点焊、螺柱焊技术、相关设备使用维护和参数调节。
课程内容:电阻焊原理,碳钢、低合金钢、不锈钢及有色金属的板点焊、螺柱焊组对形式及要求,电阻焊焊机的型号及工作原理、参数调节及日常维护,碳钢、低合金钢、不锈钢板及有色金属电阻焊点焊、 螺柱工艺编制,电阻焊常见缺陷及防止措施。
实践训练:点焊机操作,参数调节,薄板点焊工艺,薄板点焊操作,点焊质量检验、缺陷分析及质量控制;碳钢、低合金钢电弧螺柱焊工艺,螺柱焊操作。
3理论与实践教学课时的设置
8.课程体系培训心得 篇八
此次网培课程主要包括三个部分:视频学习、参加活动及提交作业。视频学习分为十二个章节,其中第一、二和三章节是由东南大学陈美华教授和郭峰萍教师主讲的基于PBL模式的大学英语探究与分析。其余的九章均是由东南大学李宵翔教授主讲的新教学模式与教改研究探索分析及教师角色定位等精彩内容。先介绍PBL大学英语教学,不得不说东南大学这所富有百年美誉的学府从上至下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支持和重视,不管是全校无线wifi的全面覆盖,还是多媒体教室、录播室、自主学习室、语音室、课程中心、实验室的全方位跟踪,无不体现高等学府跟国际语言教学接轨的步伐如此之接近。正是基于大学英语现状急需改变的需求,加之对目前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情况的分析,从2006年开始东南大学开始项目式英语教学的试点工作,并于2009年在全校全面铺开此项工作。值得肯定的是东南大学的英语教学学时安排,每学年除了春秋学时外,他们在每年八九月开展为期四周的大学英语课程强化英语学习。项目式教学包括教学目标、主要特点、教学流程、个案分析、教学反馈和存在问题。因为项目式教学本身的目标就是以学生为本,发掘学生语言学习的潜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和综合实践能力。因此,教师的引导虽然是辅助性和管理性工作,但对于学生无论做interview还是reflection等都有决定性作用。这种项目式教学模式给我的体会是:第一,所有参与者都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技术。第二,时间安排更个性化,教师的辅导可以见缝插针,可以是中午老师们下课后的时间,也可以是晚上下班后的时间,但又能保证渗透到每一个环节。第三,学生小组组长的领导作用不可小觑。尤其是个别很有个性平时不愿意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在项目式活动中都成了领头羊。同时郭美华教授展示了每一周学生的任务,总共课时为16周,每一周教师工作任务和学生任务都很清晰地以图表形式体现出来。学完这几章后我的总结:第一,项目的话题比较能体现学生的心声。学生做此研究的积极性很高。第二,呈现方式比较独特,如电子杂志等。第三,研究方法比较全面,团队合作比较融洽。很多学生都认为在这一过程中付出了很多,得到了锻炼。而教师虽然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和精力,但其认知能力、文化能力和研究能力有了极大挑战和提高。
德国的哲学家康德曾说:“世界上有两件最复杂的事情。一件事是政府管理,另一件事就是,教育。”经过十多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工作,我开始慢慢地体会到这句话的分量。因为在自己工作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疑惑和问题开始出现:(1)如何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有效地传授知识?(2)很多教师是否在弥补学生在中学英语学习中的缺失,如:语言语调的纠正,学习思维方式的转变?(3)现在很多大学的专业课程都用英语授课,英语作为交流工具的作用得到了真正体现,在这样的情形下,大学英语这门课程在高校教育中到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听了李宵翔教授的课程讲座,我想用几个关键词概括这次培训的主要内容,也就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特色,即“网络资源”、“教师角色”和“教师职业发展”。
网络资源。十年教学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基本运行环节如下:(1)基于网络平台,光盘的学习;(2)基于多媒体的教室面授和交互活动;(3)基于网络平台的自助学习;(4)基于小班的口语训练(依据不同学校执行)。以上教学模式的共同特点包括:(1)面授与自主学习相结合;(2)纸质教材与电子教材相结合;(3)师生互动与人机互动结合;(4)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资源说”的观点应该明确体现在英语教学课堂中,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感觉花了学习时间对他今天、明天将会有更大启迪。在某种意义上说,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素养应该成为大学英语的终极培养目标,当然我个人认为这个目标非常高,也很完美,受各学院实际情况、师资力量、学生生源的限制,可能真的很难在短期内实践。
教师角色。现实中很多学院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就教师层面而言,教学观念陈旧,教学内容和社会发展实际需要脱节,教学技能和方法滞后,教师职业技能发展乏力。而在教学管理方面,机制创新滞后,导向和激励功能衰减,人文环境创造和优化能力有限。实际上,教师更新了观念,创新了模式,设计安排好了教学课堂,保持了舒畅的心情,得到了同行和学生认可,高质量地完成了教学工作就是一个很大的成绩。但是不是老师的功能就是提供令人信服的解释和提供标准答案呢?李教授反而认为教师的作用应该是更灵活生动地设计和安排课程,引导学生探寻答案。老师一定要摆脱安全感的束缚,因为大量生动活泼的英语教训形式和语言交际实践,将会向学生提供有利于认知英语语言的知识体系,提高应用英语从事交际的技能,形成和强化多元文化意识,促进个性和人格综合发展的条件和机遇。我想总结的是教师就应该是在课堂上和课外为学生提供和创造更多的生动活泼的高效的有意义的有社会实践体验的语言实践环节。学相伴,用相随,学以致用。
教师职业发展。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引导者与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输者与灌输者,应变“我知故我教”为“我教故我知”。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与人相处应该是当代教育的真谛。
此次培训的第二部分为参加活动,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与实际需求选择相应的版块完成。我选择资源分享、主题讨论、调查问卷、有奖征文和网络调查等环节,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分享国家级教学名师刘庆昌教授的教学心得。最后一部分是论文作业的完成。
9.三体系内审员培训心得 篇九
首先非常感谢公司领导给了我这个参加三体系内审员培训的机会,作为一名刚进入公司的新员工,我更是倍感荣幸,也非常珍惜此次机会。这次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了对ISO9000质量管理、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和ISO14001环境管理“三体系”的标准知识以及内审的相关流程和作为一个内审员在审查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使用的方法等相关的审核知识。通过这短短4天的学习,使我对审核的具体流程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同时,使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建立一个完善的运行体系对企业的发展的重要性。
在培训的第一天,**培训的**老师讲述了山东省多家企业通过建立体系并系统的执行体系进而使企业做大做强的案例,给我们揭示了“管理之道,在于借力”的道理。管理者借助手下的职员,确保企业的各项工作平稳正常的进行,企业职工借助管理者的力量,提高改善工作环境及效益,从而实现自身价值。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各尽其力。企业才能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发展壮大。下面分别就质量管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和环境管理三体系说一些自己的学习心得。
一、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坚持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原则。企业依存于顾客,企业应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的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的期望。体系强调了领导者的作用,企业的领导者应为员工创造一个能充分参与以实现企业目标的内部氛围与环境。各级人员都是企业之本,唯有其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为企业的利益发挥其才干。同时要求将活动和相关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坚持“PDCA”模式,根据顾客的要求和企业的方针,建立必要的目标和过程;依据所建立的目标进行实施;根据方针、目标和产品要求,对过程和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并报告结果;针对不足之处采取措施,以实现持续改进的目的。
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强调了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的原则。旨在使企业能够控制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并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系统化管理是现代职业健康的安全管理的显著特征。系统化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以系统安全的思想为基础,从企业的整体出发,把管理重点放在事故预防的整体效应上,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使企业达到最佳安全状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是企业进步和发展的迫切要求。通过改善作业条件,增强员工的身心健康,发现危险隐患和职业危害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采取有效的方法解决人员、机器、环境的匹配问题,改革工艺、革新设施设备和改进劳动环境,不但能够减轻工人的负荷与疲劳,提高企业的安全健康水平,还可以大幅度减少成本投入和提高生产效率,进而对企业的经济效益
和经营发展产生积极效应。
三、环境管理体系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是工业发达国家环境管理经验的结晶,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有助于企业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缩短与其他企业管理上的差距。通过推行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可以有效的提高职工的环境意识;可以帮助组织提高自身的环境管理能力,向外界证实自身遵循的环境方针和环境行为的承诺,树立良好的形象;可以帮助企业进行产品销售和市场开拓,有利于满足市场、用户和各相关方的要求;可以帮助企业增进与周围居民、社区和相关方的了解;有利于推动企业的技术改造,改进工艺技术和开发新产品。企业推行环境管理体系必然要求相应的投入,但是从长远看,这种投入所产生的环境效益能够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员工的敬业精神,有利于保证员工的身心健康,提高员工的劳动积极性。
目前**行业竞争激烈,整体市场需求萎缩,在弱肉强食的市场法则下,只有优秀的现代化企业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一个优秀的现代化企业除了他的经济实力和技术能力外,还应具有强烈的社会关注力和责任感,优秀的环境保护业绩和保证员工安全与健康的良好记录。因此,建立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大管理体系并将他们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成为市场竞争对企业的要求,也是对我们全体员工的要求。
****
【课程体系培训心得】推荐阅读:
培训课程体系的搭建06-22
高职专业课程体系06-24
右脑开发课程体系08-20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计08-02
新课程 新体系 新理念10-10
化工实验课程体系创建的论文07-23
关于我校旅游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06-22
工学结合模式下电气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10-31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IT类课程体系的研究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