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胜古迹的近义词

2024-10-11

名胜古迹的近义词(共7篇)

1.名胜古迹的近义词 篇一

有关名胜古迹的对联

上联:山川异域

下联:风月同天

上联:盈手水光寒不湿

下联:入帘花气梦难忘

上联:春风阆苑三千客

下联:明月扬州第一楼

上联:十分春水双檐影

下联:百叶莲花七里香

上联:曾有霞仙居北坨

下联:依然虹影卧南阳

上联:有月即登台无论春秋冬夏

下联:是风皆入座不分南北西东

上联:虎贲三千直扫幽燕之地

下联:龙飞九五重开尧舜之天

上联:公昔登临想诗境满怀酒杯在手

下联:我来依旧见青山对面明月当头

上联:青灯观青史着眼在春秋二字

下联:赤面青赤心满腔存汉鼎三分

上联:圣德服中外大节共山河不变

下联:英名振古今精忠同日月常明

上联:北斗在当头帘箔开时应挂斗

下联:南山来对面春秋阅罢且看山

上联:竟开宇宙争端薇蕨馨香惭对墨胎义士

下联:阅尽苍桑变局河山带砺难比雷首佳城

上联: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

下联: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

上联:楼傍三秦看岳色苍苍久矣扩开眼界

下联:地邻九曲听河声浩浩诚哉荡涤胸襟

上联:化日同游永乐还微普开乐

下联:桃花满径玉溪疑是武陵溪

上联:拔地攀天四面云山拱一柱

下联:乘风步月万家烟火接层霄

上联:酒味冲天飞鸟闻香化凤

下联:糟粕落地游鱼得味成龙

上联:四季笙歌尚有穷民悲夜月

下联:六桥花柳浑无隙地种桑麻

上联:四面荷花三面柳

下联:一城山色半城湖

上联:一抔土尚巍然问它铜雀荒台何处寻漳河疑冢

下联:三足鼎今安在剩此石麟古道令人想汉代官仪

上联:登此山一半已是壶天

下联:造绝顶千重尚多福地

上联:揽月居然凌上界

下联:揌云便要洒齐州

上联:远山收入画回首白云低

下联:离阁逼云霄举头红日近

上联:画阁镜中看幻作神仙福地

下联:飞泉云外听写成山水清音

上联:六载固金汤问何人忽坏长城孤注竟教躬尽瘁

下联:双忠同坎坛闻异类亦钦伟节归魂相见面如生

上联:风月无边遥望秦川八百里

下联:江山如画古称天府第一湖

上联:两表酬三顾

下联:一对足千秋

上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下联: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上联:锦绣江山半壁雄人敌吴魏

下联:风云儿女千秋佳话掩甘糜

上联:地有千秋南来寻丞相祠堂一样大名垂宇宙

下联:桥通万里东去问襄阳耆旧几人相忆在江楼

上联: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

下联: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上联:此女校书旧日枇杷门巷

下联:为古天府第一郊外公园

上联:一水绕当门滚滚浪分岷岭雪

下联:双扉开对廓熙熙人乐锦楼春

上联:古井平涵修竹影

下联:新诗快马浣花笺

上联:古井冷斜阳问几树枇杷何处是校书门第

下联:大江横曲槛占一楼烟月要平分工部祠堂

上联:汉水接苍茫看滚滚江涛流不尽云影天光万里朝宗东入海

下联:锦城通咫尺听纷纷丝管送来些鸟声花气四时引兴此登楼

上联:乌威圣德万古流芳英烈将

下联:玉面神光千秋垂泽崇仁军

上联:八谷无恙万民欢稼穑

下联:堡垒永存千载念先生

上联:高处不胜寒,溯沙鸟风帆,七十二沽丁字水

下联:夕阳无限好,对燕云蓟树,百千万叠米家山

上联:地占百湾多是水

下联:楼无一面不当山

上联:舟行着色屏风里

下联:人在回文锦字中

上联:云雾润蒸华不注

下联:波涛声震大明湖

上联:空洞洞天,作飞飞响

下联:活泼泼地,故源源来

上联:有鹤松皆古

下联:无花地亦香

上联:有亭翼然,纤尘不染

下联:高山仰止,清光大来

上联:一日无心出

下联:群山不敢高

上联:雨不崇朝遍天下

下联:花随流水到人间

上联: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

下联: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上联:门可通天仰观碧落星辰近

下联:路承绝顶俯瞰翠微峦屿低

上联:千万劫危楼尚存,问谁摘斗摩天,目空今古

下联:五百里故侯安在,愧我倚栏看剑,泪洒英雄

上联:犹留正气参天地

下联:永剩丹心照古今

上联: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甲

下联:八年于外平成河汉江淮

上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下联: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2.名胜古迹的近义词 篇二

古有孔子带弟子在竹林里, 泗水河畔为弟子传道授业解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 我们的课堂也渐渐地发生着变化。作为一线的老师, 在教学中应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 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 注重课堂之源———生活。在仿照《赵州桥》写家乡的一处名胜古迹的习作教学中, 我带学生走进天心公园, 来到天心阁, 在现实环境中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生动的习作教学课。之所以亲自带着孩子们去参观, 原因有二:一是因为我们班有很多孩子父母文化水平不高, 工作忙, 不能带孩子去参观这些名胜古迹;二是即使去了, 无法进行适当的引导, 孩子回来还是不会写。天心阁是长沙名胜中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 与赵州桥有着一定的相似性。

二、案例描述:

1、观察引导

《赵州桥》是介绍著名的桥梁建筑———赵州桥的说明文, 文章用简明的语言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 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学完本课以后, 我们也来写写我们长沙的名胜古迹吧!

师:同学们, 谁来说一说, 来到天心阁, 它给你的整体印象是怎样的?

生:气势雄伟。

生:外形美观。

生:建筑很气派。

生:让人想起了古长沙城楼边繁荣的景象。

师:同学们, 天心阁在长沙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军事作用, 它由于地势高, 为攻守险要, 这里便成了兵家必据之地。早在三国时期, 关羽战长沙的故事就发生在这座城楼下。

师:同学们, 我们在观察一座建筑物的时候, 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观察。首先你会观察它的什么?

生:我们会先看它给我们的整体印象。

生:我们会看它的颜色。

师:你们说得真好!它气势雄伟、外形美观应该就是给你们的整体印象吧!

生:是的。

师:我们来看看, 天心阁一共有几层?

生:三层。

师:我们再来看看天心阁的色彩。你看到了它们有哪些颜色?

生:我看到天心阁的瓦是黄色的, 墙是白色的, 柱子是红色的。

师:很好!古时候, 黄色是权利的象征, 是富贵的象征。天心阁是由清朝时期皇家建造的, 所以采用的黄瓦, 而不是黑瓦。

师:整体看完了, 我们来具体观察天心阁的细节。观察物体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你们认为我们要按照什么顺序来观察?

生:老师, 我认为要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来观察。

生:我认为也可以按照从下往上的顺序观察, 因为我们是从下面往上参观的。

师:你们说得都很对, 不管是从上往下还是从下往上, 只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描写都可以。

师:那我们就从上往下来观察吧!我们来看看它的瓦上有什么特征?

生:每一层的房顶的四个角都是向上翘起的, 并且每个角上都有一条龙, 下面还挂着一个铃铛。

师:我们想象一下, 当风吹来, 铜铃被风吹的当当作响, 好像在说些什么呢?

师:我们再往下看, 每一层的门上都挂着一块牌匾, 上面写的字你们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谁来试着解释一下。

生:“楚天一览”意思是在这里可以看到整个楚国。显示了天心阁特别高大。

师:我们接着往下观察, 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上天心阁的台阶扶手上每隔几米都有一个石狮子。

师:你真是善于观察, 我们再来看看, 这些狮子的形态一样吗?

生:形态各异, 有的脚踩着球, 有的怀里抱着小狮子……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石板上又雕刻着什么呢?

生:上面雕刻着“双龙戏珠”, 还有战士们骑着战马上战场的情景。

师:是的, 你们看看这精美的图案凝聚着劳动人们的智慧、才干和辛勤的汗水, 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保护它?

生:不乱涂乱画, 保护历史遗迹。

师:我们今天参观了天心阁, 回去以后, 我们要把我们看到的写下来。写一篇和《赵州桥》一样棒的说明文。

2、习作技巧:

(1) 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2) 突出重点;

(3) 运用承上启下的方法;

(4) 注重总分总结构设计。

三、反思与分析:

这是一次成功的习作指导。这次习作指导之所以取得实效, 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1、这次习作指导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

学生是学生习作的主人, “以学生为本位” (叶圣陶) 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作文教学改革方向。以前为什么学生害怕作文?主要原因就是教师限制太多, 束缚了学生。在此次习作指导中, 教师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教师不是硬性要学生写什么、怎么写, 而是当好激励者、引导者: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引导、启发, 让学生在选材、构思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感受, 自由抒发, 写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无论是开头的激趣环节, 还是让学生自己分组组织搜集资料、进行口语交际活动, 以及最后的习作展评, 处处都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这样就为学生的快乐作文、自由表达创造了条件。

2、这次写作指导贴近学生生活。

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 (人教版) 第五单元学生习作安排是介绍中国一项传统文化, 教师将此次习作内容变为写家乡的名胜古迹。这一习作内容的改变, 体现了教师深厚的课改意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 以及日常生活话题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各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 去努力开发, 积极利用。”教者遵循这一理念来设计习作指导, 这样就使习作指导不囿于课堂, 走进名胜古迹这座大课堂, 通过亲身经历和观察使学生有东西可写, 有话可说。

3、将口语交际与写作联系在一起, 也是这次习作指导的亮点。

3.家乡的名胜古迹 篇三

我的家乡坐落在美丽地黄山脚下――屯溪。屯溪有一个深奥的简称:昱。昱有阳光照耀的意思,有首歌谣这样唱到:昱城美呀,昱城美。一半街巷,一半水。“一半街巷”指的是屯溪老街,“一半水”指的是新安江。

老街又称“宋街”是效仿宋都建筑风格修建造的街道店铺,东起青春巷,西至镇海桥,全长1273米,宽6-8米,由一色的褐红麻石铺砌而成,细心的你走在街道上一定会发现有些石头上有一个铜钱印的下水孔,这是徽商的一种经营理念――象征着肥水不流外人堂;老街两旁的店铺,放眼望去文房四宝应有尽有,各式各样的山珍特产一应俱全;老街的房子都是翘角飞檐,粉墙黛瓦,门楹门楣都镶着精致的徽州三雕,被世人广为称赞――一幅流动着的清明上河图。老街的西头是缓缓流淌的新安江,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山光水色、碧水悠悠、清澈妩媚、杨柳拂堤的江景,白天有渔夫打渔,居民浣洗,夜里新开发的夜游新安江更为壮观。著名诗人郁达夫曾写下赞美诗篇:新安江水碧悠悠,两岸人家散若舟;几夜屯溪桥下梦,断肠春色似扬州。()

诗句里提到的“桥”就是老大桥(镇海桥),是家乡又一古迹。老大桥建在横江与率水交汇处,对于它的存在,人们赋予它许许多多的情感,我就对她怀有别样的景致。每每走出老街或从黎阳这边走上老大桥,站在桥上,无论春夏秋冬,江风徐徐吹来,心情都很爽朗,任凭江风从桥洞一波一波地涌来,好是惬意。老大桥有七个桥洞,每个桥洞大小相同,每两个桥洞之间有一个像船头似的桥墩,共有六个,翘翘的尖尖的令人想起徽州女人绣花鞋的滑稽。每次用手去摸上面凹凸不平还有点点绿色青斑的青石板的围栏,斑驳的伤痕透露出她的苍老和久经风雨。

夜晚倚栏而立桥上,看着一辆一辆疾驶而过的摩托车,尾灯点点的黄光与桥上路灯灯光相互映照在青石板上,稍纵即逝,瞬间会看到一股烟雨朦胧的美与那经历无数挫折的苍老面孔,令人想到桥是有生命的,也有年轻与衰老,现在的老大桥正处在饱经风霜的老年时期。

站在桥上望向天空,早已升起的明月,映衬着远处的连绵的群山、流光溢彩的倒影、灯光闪烁的房屋,让我想象“屯浦归帆”的繁荣。当眼光再次回到两岸五彩的光带,川流不息的车子,摩肩接踵的人群,蓦地惊讶地发现老大桥仿佛聚所有光点于一身,古朴而又熠熠生辉――老大桥似乎由一位贤淑的徽州女人换上时尚女装亭亭玉立地横跨在碧波荡漾的新安江上,散发出古老而现代的气质。

家乡还有其它名胜古迹:戴震纪念馆、程大位纪念馆、渔梁坝……它们都蕴育着博大精深徽州文化和人文底蕴,街面的路灯杆上有许多广告语招示五湖四海的宾朋来家乡游玩――海宝张臂庆世博,新安江扬波迎宾客;黄山魅力无限,徽州精彩有约……

4.家乡的名胜古迹作文 篇四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乡的名胜古迹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乡的名胜古迹作文1

我的家乡坐落在恩施市西北角,,那里没有汽笛车鸣,没有城市的繁华喧闹。那里只有巍峨雄伟的大山,只有一条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只有勤劳朴素善良的土家儿女。我爱我的家乡——沐抚。

极目远眺,那一排排高耸入云的独笋岩,仿佛能工巧匠的作品,鬼斧神工;那一座座险峻的绝壁,仿佛被刀劈成矗立在沐抚盆四周;那巍峨雄伟的群山之中,处处开满了野花,百花争艳,有红的、黄的、紫的、蓝的……,映衬着碧绿的草坪,蔚蓝的天空,仿佛一幅美丽的春景图。

当你还沉醉在这山的奇、险、峻之时,一条幽深的大峡谷便呈现在你的眼底,它宛如一条飞舞巨龙奔腾不止。峡谷两岸古树参天,古藤缠绕着古树,仿佛婴儿依偎在妈妈的怀抱,是那样的温馨;瀑布飞流直下汹涌澎湃,宛如一片珍珠做成的帘衣,是那样的晶莹剔透;清澈的河水静静地抚摸着峡谷,仿佛母亲抚摸着孩子,是那样的慈祥。峡谷两岸绝壁上的钟乳石,怪石嶙峋,如钟、如狮、如虎、如龙、如凤——,栩栩如生,让人流连忘返。

在这肥沃的土地上,养育了无数土家儿女。瞧!碧绿的茶园里到处都是三五成群的农家少女,他们唱着原生态的民歌,哼着小调,采摘着嫩嫩茶叶描写。草坪上的儿童你追我赶,放着美丽的风筝。有红的、黄的、蓝的、紫的,五颜六色,在天空中飞翔。人们享受着无比的快乐。

我爱我的家乡!我爱家乡山的奇、险、峻;我爱家乡水的清、甜、纯;我爱家乡人的真、善、美。

家乡的名胜古迹作文2

我的家乡坐落在恩施市西北角,那里没有汽笛车鸣,没有城市的繁华喧闹。那里只有巍峨雄伟的大山,只有一条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只有勤劳朴素善良的土家儿女。我热爱我的家乡——沐抚。

极目远眺,那一排排高耸入云的独笋岩,仿佛能工巧匠的作品,鬼斧神工;那一座座险峻的绝壁,仿佛被刀劈成矗立在沐抚盆四周;那巍峨雄伟的群山之中,处处开满了野花,百花争艳,有红的、黄的、紫的、蓝的……,映衬着碧绿的草坪,蔚蓝的天空,仿佛一幅美丽的春景图。

当你还沉醉在这山的奇、险、峻之时,一条幽深的大峡谷便呈现在你的眼底,它宛如一条飞舞巨龙奔腾不止。峡谷两岸古树参天,古藤缠绕着古树,仿佛婴儿依偎在妈妈的怀抱,是那样的温馨;瀑布飞流直下汹涌澎湃,宛如一片珍珠做成的帘衣,是那样的晶莹剔透;清澈的河水静静地抚摸着峡谷,仿佛母亲抚摸着孩子,是那样的慈祥。峡谷两岸绝壁上的钟乳石,怪石嶙峋,如钟、如狮、如虎、如龙、如凤——,栩栩如生,让人流连忘返。

在这肥沃的土地上,养育了无数土家儿女。瞧!碧绿的茶园里到处都是三五成群的农家少女,他们唱着原生态的民歌,哼着小调,采摘着嫩嫩茶叶。草坪上的儿童你追我赶,放着美丽的风筝。有红的、黄的、蓝的、紫的,五颜六色,在天空中飞翔。人们享受着无比的快乐。

我热爱我的家乡!我热爱家乡山的奇、险、峻;我热爱家乡水的清、甜、纯;我热爱家乡人的真、善、美。

家乡的名胜古迹作文3

西安市中心有两座标志性建筑——钟楼和鼓楼,有”姐妹楼“之称。鼓楼上的匾额有”文武盛地“和”声闻于天“,故也称为”文物楼“。它砖木结构,呈长方形,楼基高八米,上下两层,屋檐微微上翘,经过了600多年,显得雄壮、古雅、优美,外形特点像是城门楼。

上了鼓楼,一个巨大的鼓吸引了我的眼球:闻天鼓。闻天鼓比两个我还高,远远望去像是一个巨大的面饼。鼓是因为黄帝战蚩尤时,为了振奋军威,黄帝决定用军鼓来鼓舞士气。就做了一面巨大的鼓,一敲可以震响五百里,连敲几下,能连震三千八百里。两军对阵,黄帝下令擂起战鼓,声音震天动地。黄帝的兵听到鼓声勇气倍增;蚩尤的兵听见鼓声丧魂失魄,一下子打败了蚩尤,这样就出现了鼓。后来在城镇里平时用鼓来报时,战争的时候指挥战斗。现在它成为一种乐器,每当听到时就有一种奋勇向上的干劲。

鼓楼的第一层有24面鼓,上面记录了一年的24个节气,如立春、芒种、小寒等;第二层我仿佛到了一个古代博物馆,一根根又粗又高的大圆柱撑着屋顶,房屋内有各个时代和民族的鼓,最早的是石鼓,还有羊皮鼓、铜鼓等,最漂亮的是孔雀鼓,像开屏的孔雀一样,这些都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我不禁深深佩服起来。

走出鼓楼,我体会到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历史结晶,体现到”动“与”静“的结合。从鼓楼的气势,匾额,巨鼓乃至砖块上,体会到历史的沧桑,时光的流逝与变迁和现在生活的快乐与美好。

家乡的名胜古迹作文4

三滴水式的建筑,绿色的琉璃瓦和青色的彩绘斗拱,没错,这就是西安的古建筑——鼓楼。

伴随着低沉的鼓声,我缓缓的登上鼓楼,随着用青石砖砌成的楼梯盘旋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面巨大的、朱红色的鼓。鼓的半径有一点八米长,大鼓巍峨屹立,给整个鼓楼增添了不少气势。

绕着鼓楼的二层转了一圈,我发现在楼的南北两面,各放有十二面小鼓,上面用淡橘色写着春、夏、秋、冬的二十四个节气,十分别致好看。迈进中央大厅,里面陈列了各式各样,各种材料的鼓,形态各异,十分有趣。望着各个大小不一的鼓,我不由想:没想到,鼓的样式还真多呢。

登上三楼的走廊,我在上面极目远眺,春日和熙的风拂过脸颊,柔柔的,我不由得想:“鼓楼之所以成为西安的标志之一,之所以能在炮轰箭扫中巍然不倒,之所以令后人叹为观止,不都是因为几百年前人民的智慧与才能吗?如果没有他们的艰辛与汗水,鼓楼决不会像今天这么雄浑,博大。

走出鼓楼,天穹已被罩上一层黑纱,我不禁回忆起刚才那精美的、颜色时而淡雅、时而浓烈的彩绘,精致的木雕以及鼓楼恢弘的气势。但我觉得,有一种美丽高高地凌驾于这种外在美之上,它就是当代人民的心。

家乡的名胜古迹作文5

在这个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周末里,我与爸爸、妈妈去游览家乡的名胜古迹—鼓楼。

鼓楼高大而威严,它笔挺地伫立在城市中央,而它还有一个好邻居,想必大家都猜到了吧,那就是钟楼。它们俩不仅是好邻居还是一对好搭档呢,以前南门吊桥的升降时间都是听从晨钟暮鼓的指挥。鼓楼上的什么东西最多呢?对了,当然是鼓最多了,要不怎么叫鼓楼呢。我最喜欢鼓楼的节气鼓了,大厅外围着一圈鼓,这些股上分别写着二十四个节气,鼓面上的字弯弯曲曲,我一个都不认识,幸好底下注着我们的汉字与英语,我才知道这每一面鼓都代表着一个节气,二十四个节气,二十四面鼓,正好把大厅围了一个圈,我想这些股保存到现在肯定满是裂痕,疲惫不堪,经不住一声响亮的重击了,好在聪明的人类发明了许许多多高科技产品,重新修复了鼓面,现在它们依然玉树临风,精神饱满,敲击的生意更加响亮,更加悦耳动听,响彻天空,响彻整个长安城,响彻整个世界。

我们现在看到祖先发明的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鼓都是他们付出辛勤的劳动,流下无数滴汗水的智慧的结晶,鼓楼是蕴含着祖先光明史的宝殿。

我爱家乡,我更爱家乡的名胜古迹,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这使我感到自豪。我们的古城西安是文明的城市,是先进的城市,是卫生的城市,更是一座历史名城!

家乡的名胜古迹作文6

我去过西庐寺,那天是个周末。

紫蓬山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紫蓬镇。这天,我们顺着登山小道一直往前走,往那山上一瞧,嗬!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山上人声嘈杂,真是人流如潮、车水马龙啊!这些“人肉压扁机”挤来挤去,我该咋过去呢?只好挤一挤啦!好不容易挤过这些人群,终于不用再尝“人肉压扁机”的滋味了。

很快我们到了山顶的大雄宝殿的平台,我和爸爸说好各自分开玩,等会还在这里会合。于是我就走向离我最近的钟楼,上去可以眺望很远的地方,而且山下的美景也可以尽收眼底,真是美不胜收啊!在往上一看,哇,西庐寺的大雄宝殿真是雄伟壮观啊!我急匆匆的下了钟楼,向大雄宝殿跑去,一进宝殿,里面供有很多佛像,真像我们学过的课文《莫高窟》里的彩塑。

我穿过宝殿走向后面,后面竟有三个殿堂,殿堂里面也都供有佛像。殿堂两边的台阶旁有几颗挂有字条的树,我走进看了一下,内容都是信徒们祈福的。我仔细打量着这些建筑,发现这些建筑很古老,应该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西庐寺,肥西的名胜古迹!

家乡的名胜古迹作文7

双龙洞是我们家乡金华的一个名胜古迹,进入双龙洞,就感觉风向你纷纷扑来。

双龙洞成为自然风景名胜的历史有1600多年,海拔520米,由外洞、内洞组成。外洞高大明亮,洞高66余米,广深各33余米,面积达1200多平方米。进出里洞,只得用小船,人直躺在船底,小船从岩底的水面穿引而入,当穿到岩底时,眼前一片漆黑,似乎周围的岩石一齐朝身上挤压过来,岩石几乎擦着鼻子。

进约二三丈,又豁然开朗,被誉为奇观。内洞约有20000多平方米,岩洞深邃。在小船上岸处抬头仰望,有一条青色钟乳岩纹自东北洞顶蜿蜒而来,另有一条黄色钟乳石自西北俯冲而至,人们称为”双龙“,龙状清晰可辩,形象逼真。

洞内有一个景点叫”母子瀑“,我感觉”母子瀑“非常有意思,那里有二条瀑布,一条大,一条小,所以取名为”母子瀑“。另一处”冰壶洞“内只有一条瀑布,它很像一个茶壶里面倒下来的冰水,这条瀑布非常大,当我走过时,有些冰凉凉的水溅到我的身上,感觉很舒服。

桃源洞里有一个景点叫天狗望月,上面有一块石头像月亮,下面有一块石头像天狗,所以名字叫天狗望月。希望大家也去观察哦。

双龙洞景色优美,果然名不虚传。

家乡的名胜古迹作文8

我的家乡在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这里有山,有水,还有许许多多的名胜古迹。三孔是一年四季都是那么多人参观,让人拭目以待。

春天,一个学期的最后一天,也是我们学校的春节晚会,我还记得那一天,戴老师说;后天下午两点去三孔,我们同学的很激动,可是,第二天,悲剧的事情发生了,老师走了,同学们都说老师学习去了,我们都闷闷不乐,这一天到了,上午升完旗,一转眼到了下午,结果去不了,等老师回来了,老师说;一定补偿我们的。

终于等到了,老师带了我们去了三孔,一进门,我们就大吃一惊,只见两条龙腾在上面的石碑上,石碑上可着四个大字,至圣先师,我们走着走着看到了一棵将近五百年的一棵相互缠绕的老树,我用伟纳川的相机给那棵树照了好几张像。我们又向前走着,看到了一个像龙不是龙的东西,同学们都胡乱想着,有的说;麒麟,有的说;青龙,结果都不是,导游阿姨说是;饕餮,我们才从混乱中解开迷惑。我们找到了一个大圆盘并在那举行春节晚会,晚会结束了,我们照了一个大合影就走了,我想;我们生活的地方都有想不到的建筑,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

家乡的名胜古迹作文9

西安的市中心,有两座标志性的建筑——钟楼和鼓楼,有”姐妹楼“之称。鼓楼上匾额写着”文武盛地“和”声闻于天“,所以又被称为”文武楼“。鼓楼外形像是城门楼,成长方形,整个建筑为砖木结构,楼基高八米,上下共两层,屋檐微微上翘,像鸟张开的翅膀。给人的整个感觉是雄壮、古雅、优美。虽然已经历了六百余年的风雨,依然伫立在古城中央。

上了鼓楼,一面巨大的鼓吸引了我的目光——闻天鼓。闻天鼓比我还高,远远看去,像是一个巨大的面饼,旁边还挂着两个大大的金环。听爸爸说这个鼓是用来报时的,每天晚上敲三次。爸爸讲最早的鼓是在黄帝大战蚩尤时为了激励士气而发明的。

鼓楼四周的走廊上立了二十四面节气鼓。上面分别记录了中国的二十四个节气:春分、夏至……进入展厅仿佛来到了一个古代博物馆,一根根又粗又高的圆木撑着房顶,房屋中摆放着羊皮鼓、石鼓、铜鼓等等。看到这些眼前就出现了古代人民做鼓的画面,听到雄浑的鼓声,我不由得佩服古代人民的智慧。

走出鼓楼,看到都市的繁华,我体会到”动“与”静“的结合,感受到历史的沧桑;更体会到时光的流逝与变迁,我生活在这个历史古城中是多么得快乐、美好!

家乡的名胜古迹作文10

今年“十一”母亲带着我去丹霞地貌游玩。丹霞地貌位于临泽县城东南倪家营乡。那天,天气晴朗,我们坐着小汽车大约有半个小时,就到了丹霞地貌景观。

下了车远远望去,大大小小的山峰,重峦叠嶂,高耸云端,十分诱人,我真想一口气爬上山。

在丹霞地貌的山峰中间夹着一条羊肠小道。那石阶小道就像一架云梯,从天空中斜插而下。又窄又陡的石头台阶,只能容得下两个人走过去。我们顺着台阶先到东面,那儿有许许多多鹅卵形的小山丘,小山丘色彩斑斓,仿佛是画家有意画下的彩虹桥似的,各个山丘大小不同,色彩层层也不相同。

然后又到了西面,那儿的山峰十分雄伟壮观,云雾缭绕,朦朦胧胧,仿佛仙境一般。我自己也感觉仿佛到了仙境,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更为奇怪的是这座山上无树、无草、无花,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下山的路上,听附近的一位老人说:“由于这是一座石头山,虽然经常会下雨、下雪,可是这座山质地坚硬,从来不长花、长草、长树,却形成了色彩斑斓的壮观景色。”

我深深地为可爱的家乡有如此美丽的旅游景点感到自豪。我真心地希望全国小朋友到我的家乡来游览观光!

家乡的名胜古迹作文11

我的`家乡在西安市临潼区,它位于骊山脚下,华清宫之上,风景优美,景色十分秀丽。临潼区的名胜古迹很多,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华清池。

华清池在临潼区南骊山西北脚下,是陕西有名的温泉之一。相传秦始皇在骊山触怒神女,被唾一脸,后即发疮,秦始皇求恕,神女用温泉水给他洗好,因而又名神女汤。唐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在此建汤泉官,咸亨二年(671年)改名温泉宫,天宝六载(747年)再行扩建,改名华清宫。唐玄宗李隆基每年携杨贵妃华清池到此过冬,常在此沐浴。白居易《长恨歌》:“春寒赐浴华清宫,温泉水滑肤凝脂”,即指此。华清池水温为43°C,水中含有多种化学成份,适宜沐浴疗养。华清池的古建筑也很多:有莲花汤、海棠汤、龙吟榭、日华门、月华门、九龙汤、石舫、飞霞阁、贵妃池、飞虹桥、棋亭、望河亭等。抬眼望去,树木郁郁葱葱,仿佛走进了大自然里。园林的景色,极为幽美。

走进华清池,映入眼前的是一个小湖,小湖的旁边有一块石头上面写着“华清御汤”四个字,我就问妈妈“华清御汤”是什么意思,妈妈告诉我,御是皇帝的意思,汤就是温泉的意思,合起来就是皇帝洗澡的地方,我觉得的古代的皇帝太会享受了。

大家如要旅游,就来我的家乡临潼,不仅可以欣赏自然风光,还可以保养身体,泡泡温泉。我的家乡很美,我爱我的家乡!

家乡的名胜古迹作文12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有的有名胜古迹,有的有珍奇的动物、植物,有的有着风景秀丽的景色,让人流连忘返,而我的家乡就是我现在所居住的合肥,有着很多让人代代相传的民间传说。今天就让我来当导游,向大家介绍一下我美丽的家乡的引人入胜的传说故事。

合肥有着许许多多的故事,比如三孝口的由来,包公的判案如神,张辽威震逍遥津等。还有一个我觉得最有趣的故事,让我来和大家讲述一下。

在三国时期东吴的主公孙权带领着自己亲自磨练的精兵,足有数万人攻打合肥,当时合肥是魏国的领地,曹操突然坐着大船,不知从何处而来。孙权看曹操的大船突然冒出来,又看见对方出来的地方,碧波荡漾,芦苇又高又密,觉得曹操有诈,便做出笑脸,对曹操说:“曹兄别来无恙啊,想不到来得如此神速。”曹操也装作有礼貌的样子回答道:“我在这里,你们谁都别想得逞,望孙将军自重。”孙权觉得此次行动都已经被曹操识破了,无法再进行突击攻城,无奈之下,只好转身就跑。因此,这里的桥就得名“回龙桥”。

合肥还有很多像回龙桥的传说这样有趣的故事,你们还没有听说过呢,等下一次你们来我的家乡我再跟你们细细地讲述吧!

家乡的名胜古迹作文13

我的家乡在仙游,那里风景优美,名胜古迹犹多。闻名遐迩的九鲤湖其中的一处名胜。要是你来仙游观光,一定要来看看九鲤湖,它会让你流连忘返。

春天,是游览九鲤湖最好季节。进入九鲤湖风景区,但见山峦青翠,怪石嶙峋,石湖如镜,与古色古香的楼亭古刹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迷人的山水画卷。百余里的山泉汇聚在一片巨岩上,形成了一个湛蓝明净的圆形大石湖。湖的西周有不计其数的奇岩怪石,奇石上还有不少名人的题刻。湖边还遍布奇形怪状的溶洞,有的就像锅灶,有的就像葫芦,有的就像脚印……传说这是何氏九兄弟炼丹升天留下的足迹。

九鲤湖风景区最引人入胜的是九漈飞瀑。到达观瀑亭,远望九鲤湖尽头,巨石横卧,挡住湖水去路。湖水打了个漩涡,又翻滚前进,从半空中飞奔直下,形成巨大瀑布,又被峭石拦腰横断,只见银花四射,又如银河倒悬,声如空谷奔雷,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搅得地动山摇。百余米高的飞瀑激起迷迷蒙蒙的水雾,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只见彩虹横空,如天桥凌空飞架,洞达九天,飞瀑之水顺着峡谷奔流,直达二级悬崖之上,又凌空直泻而下,形成几十米高的瀑布,好像千万串断了线的珍珠,纷纷扬扬落进深不见底的潭中,织成一块卷不尽的巨大垂帘,悬挂在空中,“珠帘”由此得名。真有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气势,人称“九鲤飞瀑天下奇”。

5.写名胜古迹的作文 篇五

现在我带你走进龙游的大街小巷里去转一转――龙游县人文历史源远流长,饮食文化博大精深。龙游发糕是龙游县最负盛名的传统特产――每年过年前,家家户户都传出一阵阵发糕的清香,把整个龙游县都包在其中!人们先将糯米清洗干净,浸泡五六天后在与白糖,少量猪油和酒酿拌在一起,调和成糊状,再放在铁锅里发酵;最后,放到蒸笼里蒸上一个多小时,香气扑鼻的发糕就出笼了。人们还喜欢在上面印一些花来打扮发糕姑娘……发糕不仅做工精致,味道也十分香甜可口。她闻上去香气扑鼻,含在嘴中细细的,滑滑的,使人舍不得下咽,吞下去,留味无穷,让人吃了还想吃……葱饼,也是龙游的`特色小吃。上小学的时候,我们一放学就到学校旁边的葱饼摊上买葱饼。葱饼皮薄馅足,里面是猪肉、葱、辣椒,吃起来辣味十足,好吃极了……

龙游的旅游胜地――龙游石窟更是好玩透顶――坐车来到令人赞叹不已的龙游石窟,只见大门上镌刻着“龙游石窟”四个金光闪闪的镏金大字,接着我沿着石子铺成的羊肠小道,一路上竹林郁郁葱葱、青翠欲滴,山间流水潺潺、鸟语花香,野草翠绿、古木参天……不一会儿,我们便来到了气势磅礴的3号石窟,这完全是一个人工开凿的地下巨型建筑,整个厅堂高20多米,面积足有1200平方米。三根巨大的鱼尾壮的巨石撑45度倾斜的顶穹。顶穹和洞壁以及石柱上刻着40厘米宽的平行线,中间刻着弧形纹路,线条匀称、流畅。让人目瞪口呆的是,其工程之大,工艺之精现代人都无法做到,何况古代人没有先进机器,又是怎样刻出来的呢?难道有神仙帮助?真所谓是惊天地,泣鬼神!让人惊叹!让人深思……

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参观了2号石窟。这个石窟中,有一个青石雕刻成躯干,有头,手和脚,胸前的玉石是权势者的象征。只见他双手呈拱形握着剑柄,箭头朝地,这可以看出他是个文武双全的人。可他是谁呢?是秦始皇吗?这个问题一直在我脑中萦绕……

走出石窟,我的脑中还在回忆着那一件件事情:石窟中的谜团可真多啊!古代劳动人民们的智慧真是超乎人的想象!正是他们的勤劳与智慧,让一个个神奇的建筑展现于世人眼前。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让我震惊,被世人公认。我们的祖先啊,你们的精神文明将永垂不朽!我们为是您的子孙而骄傲,我们一定会将你们的精神发扬光大!

6.关于重建历史名胜建筑的思考 篇六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市化进程迅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一些未被列入文保单位的名胜建筑与成片的历史街区一起在这过程中被拆除,被改造。到上世纪末,人们逐渐意识到,城市是新了,但缺失了历史的厚重,消解了城市的个性与特色。于是,城市建筑遗产的保护被提到重要地位,如何延续城市文脉也成为城市建设中值得探索的重大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重建城市中重要名胜建筑的问题引起社会更多的关注。其实,早在上世纪文革后,就已有少数重建名胜建筑的案例,如南昌的滕王阁和武汉的黄鹤楼,更多的是各地为落实宗教政策而有重建寺庙道观的案例。现在讨论和提出重建名胜建筑,主要着眼点是为了延续城市文脉,彰显城市地域特色并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当然,也有的城市是从发展旅游角度出发。不同的城市因着眼点不同,做法也不完全一样。学术界对此也有不同看法。

一、重建历史名胜建筑是传承城市文化的需要

一个城市历史名胜建筑的形成是一代代不断筛选和积累的过程,只有那些符合社会需要,反映时代与地域特征,承载文化意义,在技术与艺术上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才能成为名胜并传承下去。我国古代文人喜欢揽胜,每每登临一地名胜,则凭栏抒怀,赋诗作记,代代不绝。大量诗文和遊记不断充实和丰富着城市的文化内涵。建筑因名人诗文而扬名,名人籍建筑使诗文传之久远。城市因此而具有鲜明的个性与地域文化特色。名胜建筑就是城市文化的物质载体。它能承载并传承文化。

中国传统建筑是土木之躯,不如砖石建筑能保存久远,尤其在纷乱的年代,留存更难。我国历史名胜建筑传承的方式是建了毁,毁了又重建,使建筑的社会功能和所表达的文化意义得以不断延续传承下去。这有史书和地方志的记载为证。每次重建就是历史的选择,说明它已成为城市社会生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融入到了城市发展过程之中。这与西方历史胜迹的传承不一样。西方重胜迹物质层面的真实性,一旦胜迹被毁,即以残迹形态示人。如希腊的雅典卫城以完全真实的历史残迹存在。它已丧失了社会功能,不再参于城市的发展过程,文化生命也就终止了。中国则重精神,重文化意义的表达,不大在意于物质层面的原真性。通过不断重建而延续文化生命,使之生生不息。

二、重建历史名胜建筑的条件

近代以来,我国传统城市的发展经历了蜕变。在中西文化与科技交融的背景下,传统城市正向现代化迈进。城市的形态、街道与建筑的尺度以及名胜景点的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城市中业已湮没与被毁的名胜建筑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都恢复。重建需要选择,应当根据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选择。我们认为重建需要具备相当条件:

1.原景点和建筑在城市发展历史上曾起过重大作用,或对城市布局形态产生过重大影响,而又具备一定的文献资料依据,或有残迹留存者。如近年南京拟计划重建的明代报恩寺琉璃塔,曾名扬海外,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不仅有文献资料记载和图样可作重建依据,而且塔的基地有迹可寻。又如北京的永定门城楼,曾是城市中轴线的南端起点,是北京重要的城市记忆之一。2000年,王世仁先生上书建议重建,引起政府重视。城楼已于2004年重建竣工。

2.原景点和建筑在城市景观格局中曾具有标志性意义,而原址的地形与环境特征未曾有大的改变者,如武汉的黄鹤楼和杭州西湖的雷峰塔(图1)。

3.原景点和建筑的社会功能以及文化地标意义在今日城市发展中仍然存在社会需求,而且基地现状具备重建条件者。一些历史上重要的寺庙道观和名人故居属于此类。如南京的鸡鸣寺及其附近的胭脂井曾是南朝的同泰寺和辱井遗存。文革中被改作它用,主要殿堂又毁于回禄。文革后随着宗教政策的落实,得以恢复寺庙并逐年重建(图2)。去年年底建成的南京江宁织造府,是借织造府之地之名新建的博物馆,可称之为文化地标意义上的重建,与本文所讨论的不属同一概念。

除此之外,我们还遇到依据地域历史背景,挖掘文化资源,建设新文化景观的问题。如南京的阅江楼,历史上只留下三篇“阅江楼记”,由于朱元璋后来打消了建楼的念头,所以有记无楼达600多年。上世纪末,恰逢改革开放后的盛世,有识之士结合明城墙风光带的建设,建议在朱元璋当年拟建的原狮子山顶兴建阅江楼。在市政府的支持下,阅江楼于2001年秋世界第六届华商会议在南京举行之前建成开放(图3)。李瑞环同志曾风趣地说过当年朱元璋的“阅江楼记”就是建楼的立项批文。楼的建成,不仅成为长江和明城墙风光带新的亮点,而且推进了下关地区城市更新的步伐。

三、如何重建历史名胜建筑

历史名胜建筑的重建设计虽不像文物建筑的复原设计那样严格,也必须谨慎从事。同样都要面对历史,只是分寸把握上有区别。我们反对粗制滥造。为了做好重建设计,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认真研究原景点和建筑的历史沿革与基地的现状环境。根据文献资料,梳理它在不同阶段的演变过程,了解它在城市中的地位和作用,剖析原布局的优劣,对比基地现有地形地貌和环境状况,结合当今社会需要与城市景观格局,确定建筑的合理规模和形态布局的最佳方案。

2.选用合宜的建筑时代形制。历史名胜建筑既经历过多次重建,也就存在过多种规模与时代形制。如武汉黄鹤楼,从南朝起历唐宋元明清几代重建。根据现存宋元明三代画本,可知每次重建不仅规模有变化,建筑造型也不同,因为工匠一般都按当代形制建造。今日重建,除规模应视社会需要和基地条件而定外,建筑的时代形制从中可有多种选择。黄鹤楼重建是采用清代式样为蓝本。我们猜测可能是考虑时代相近,易于得到社会认同,而且可供作重建设计依据的资料也多,或许还考虑到清代楼的形体高耸,结构相对简单,更符合环境要求。江苏泰州望海楼重建,我们选择宋式,因为该楼初创于南宋,而基地傍倚宋代州城遗址(为省级文保单位),便于两者呼应,形成统一风貌。

根据我们的经验与社会对重建的认同度,我们都是严格按选定的传统建筑的时代形制进行重建设计的。这样做有利于营造一种契合原名胜建筑的社会功能与时代特征的整体性文化氛围。但令人困惑的是采用现代技术与材料模仿传统式样,似乎与建筑结构技术的发展规律相悖。如何理解这一现象?我们的认识是,由于我国传统建筑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发展到清代以后,受到西方文化与技术的影响而逐渐终止,代之以新的体系。两者的结构逻辑与工艺技术存在很大差异。按新的建筑体系逻辑产生的建筑形式已无法表达重建所需要的文化氛围,也很难取得社会的认同。人们已将传统建筑式样视为一种文化符号。所以在名胜建筑重建中运用这些符号创造舞台化的真实,以服务于传承城市文化的目的,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而不单纯是技术规律问题了。

3.重视地域特色的表达。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不同地区之间不仅存在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差异,历史文化的发展背景也不尽相同。传统建筑的工艺技术与形式也因受此影响而各具特色。这些地域特色主要表现在地方做法、细部形式与色彩上,不仅在各地民间建筑中广泛流行,即使在官式建筑中也会有所体现。因此,建筑时代形制选定之后,必须重视建筑地域特色的表达才能使重建后的建筑融入地区的文化环境之中。做好这项工作并不易,需要调查当地留存的传统建筑,摸清地方做法与形式特征。由于江浙一带明代以前的建筑留存不多,要表达明以前建筑的地域特色相对比较困难。

4.关于移地重建问题。名胜建筑的重建最好选在原址,因为基址本身就具有历史地标价值。移地重建就丧失了这种价值。如遇到基地条件的制约,或原址地下具有文物考古价值,也可考虑移地重建。历史上曾有移建的例子。杭州雷峰塔在重建过程中,也曾有移地重建的备选方案。在南京静海寺和天妃宫的重建过程中,由于地块开发模式的制约,我们将两者保持相对关系而向东偏移一段距离,以腾出空间作为商业服务设施用地,致使静海寺建在天妃宫原址上。从城市全局看,这算不上是移地重建。南京媒体却为此事而发起一场争论。后来,我们在静海寺西厢房保留原天妃宫碑的基址作为历史地标见证,才使争论得以平息。可见,社会舆论一般也还是倾向原址重建。

四、历史名胜建筑及其环境在重建中的再创造

历史上名胜建筑的每次重建大都不是复原,踵事增华者有之,改变规模与基址者也有之,总之是因时因地制宜。当今社会与城市变化之巨是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因此,重建既要尊重历史,又不可拘泥于历史,有必要根据社会需要和城市环境的现状作出调整或加以再创造。

1.拓展功能,满足时代与社会的需求。时代和社会发展了,应增加文化展示、科普教育与游览服务设施的功能等,以适应大众文化时代的要求。

2.基地环境的再创造。分析基地环境景观要素的嘉与俗,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环境特质,营造符合时代要求的空间形态,使重建的建筑巧妙地融入新环境之中,为城市景观增添色彩。历史上,绍兴柯岩的普照寺大殿是背倚大佛石峰修建的。重建时考虑到自清末寺毁后,石峰以孤峰形态兀立田野数十年,已为人们习见。为此,我们疏浚了石峰四周宕口,使之积水成池,形成以大佛石峰为中心的疏朗而辽阔的主空间,既表现了采石文化,又符合新时代的审美要术。在水池南岸面朝石峰设拜台,使游人无法触摸大佛石刻(属省级文保单位),有利于保护文物。将普照寺山门移至水池北岸的柯山脚下。寺庙轴线由南北向转而为东西,主要殿堂依柯山层层升起,形成跌宕多变的建筑群体(图4)。通过基地环境的再创造,将石峰、水池、建筑和柯山混然融为有机整体,提高了原环境的景观品质,也强化了地域特色。

3.主体建筑体量的把握。这是决定重建成败的重要因素。体量的失度将从全局上影响景观品质。传统名胜建筑由于用材的制约,加上有限的游客量,体量一般有限,在城市与山水环境中不会失度。但是今日重建的名胜建筑要满足新增加的功能和巨大游客量的需要,而周边的现代建筑尺度已比古代大许多,因此,客观上要求重建时增大空间容量。这在技术上没有问题,矛盾在于增大空间容量的同时,又要保持与环境的和谐。空间容量与规模相关,关键是把握好主体建筑的体量,特别是高度。这要从城市环境的不同角度加以推敲,最好能在基地现场模拟校核,以求尽可能完美。南京阅江楼的性质为皇帝敕建,可以具有相当体量。考虑到狮子山虽然东西延绵600多米,绝对高度却只有60多米,因此楼的形体采用东西长南北短的L形造型,并分列主副楼以分散体量,同时利用山坡地形作错层处理以降低主楼高度。建成后,南面楼高约43m,感觉尚好,北面楼高约51m,略嫌瘦高。

4.结构选型与新技术应用。名胜建筑重建可以采用新结构、新技术与新材料。一般情况下,出于防火与结构安全考虑,大中型名胜建筑重建以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宜,也可在局部如补间铺作、栏杆扶手或檐廊等辅以木结构,以改善细部观感。室内交通设计视层数需要可采用电梯。

五、泰州望海楼重建设计概况

原望海楼位于泰州城内东南隅,与城墙接壤,据当地文献记载,初建于南宋绍定二年(公元1229年),原名海阳楼。其时,海岸在今盐城、东台、海安、如皋一线,登楼可远眺沧海,故到明代即称望海楼。明嘉清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由州守鲍龙重建,徐嵩为作“重修望海楼记”。记中楼为二层楠木结构。其后又经康熙年间一次重建,更名靖海楼。嘉庆初,楼欲圮,州牧杨玺拆而重建,将楼基增高一丈二尺,更名为鸣凤楼,是泰州著名胜地。抗日战争期间楼被拆除。

基地现状为菜地与废弃厂房,东南有环城河环绕,为泰州古城环河景观最佳地段。基地内偏东临河有宋州城遗址(为省级文保单位),西侧与新建七层高住宅区毗邻。市政府拟将建设环城河景区和重建望海楼作为建设“绿色泰州”和“人文泰州”的重要举措,以突显城市地域特色。

根据宋州城遗址,可以大致确定原望海楼基址。楼的布局有朝南、朝东南和朝东三种可能,后两种布局都会破坏宋州城遗址。经过采访和讨论,确定采用坐北朝南布局,楼前设广场临环城河。施工前对宋州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确认该遗址为宋城东南转角处,城墙为南北走向,清理后覆土保护。施工中又挖出宋代水涵洞遗存。发掘现场已作为遗址加覆屋顶保护,以供游人参观。

重建的望海楼采用宋代形制,总面阔20m,总进深17.6m,按文献记载,确定高二层,建于增高的基座上,总高32m。一层南面门屋凸出,二层出平座,上覆腰檐,主屋顶为歇山出龟头屋形式,造型简洁而有变化。门屋斗栱用四铺作,一层斗栱用五铺作,腰檐用斗口跳,主屋顶斗栱为六铺作。屋面铺亚光黑灰色琉璃瓦。从气候角度看,泰州属于大江南范围,因此选用宋代江南一带常用的丹粉刷饰彩画(图5-11)。

望海楼于2007年12月竣工,成为环城河景区主要景点,社会反响良好。原人民日报主编范敬宜先生撰写了“重修望海楼记”。原文不长,特附录如下,以示由此承载的城市文化新的发展:

泰州,汉唐古郡,襟江负海,壤沃物阜,人杰地灵。其东南有楼,名曰望海,始建于宋,为一郡之大观。历代名贤,多唱和于此。先祖范文正公曾为泰州西溪盐官,而滕子京为泰州海陵从事,尝相与登楼,把酒赋诗,公有“君子不独乐”等句,其“先忧后乐”之意,亦已呼之欲出。再历二十余载,乃有《岳阳楼记》问世,发浩音于四海,振遗响于百代。故《泰志》称斯楼为“吾邑之文运命脉”,洵非虚语。元明以降,兵连祸结,斯楼屡建屡毁,不胜其叹。豈楼之兴废,或亦有关国运之盛衰乎?

今逢盛世,遂有重修望海楼之举。公历2007年秋,巍然一楼飞峙泰州凤城河之滨,上接重霄,下临无地,飞阁流丹,崇阶砌玉,其势可与黄鹤楼、滕王阁媲美,允称江淮第一楼。望海楼之再兴,岂独泰州一邑“文运命脉”之象征哉!

予登乎望海一楼,凭栏远瞩,悄然而思:古之海天,已非今之目力所及;而望海之情,古今一也。望其澎湃奔腾之势,则感世界潮流之变,而思何以应之;望其浩瀚广袤之状,则感孕育万物之德,而思何以敬之;望其吸纳百川之广,则感有容乃大之量,而思何以效之;望其神秘莫测之深,则感宇宙无尽之藏,而思何以宝之;望其波澜不惊之静,则感一碧万顷之美,而思何以谐之;望其咆哮震怒之威,则感裂岸决堤之险,而思何以安之。嗟夫,望海之旨大矣,愿世之登临凭眺者,于浮想之余,有思重建斯楼之义。是为记(2007年9月4日《人民日报》)。

以上思考与做法,限于我们的实践与认识,难免有不妥或谬误,期盼阅此文者不吝指正。

摘要:作者结合社会实践,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如何有选择地重建历史名胜建筑以传承城市文化,彰显城市特色问题进行的思考。

关键词:城市,历史名胜,建筑重建

参考文献

7.家乡的名胜古迹作文 篇七

我爱家乡的名胜古迹我爱家乡的名胜古迹有的人爱家乡的田野,有的人爱家乡的小河,有的人爱家乡 的柑桔、、、、、、而我却爱家乡的名胜古迹。古遗址是历史的见证,它是我们探索先人的起点。

石城,位于紫溪镇田弄湾村、八复村之间的古头山上,距县城有17公里 。山的四周有石墙,墙高数米,有石门,寨中有寨。山上小路错综复杂,如果你在山中迷了路,你得花费大半天时间才能走出去。山中的石斧、石玉、石环、陶器、、、、、、到处都是,数不胜数。古庙是先人们祭祖的场所,是后人继承先人传统的见证。应山庙建于明朝朱元璋时期,位于八复村小学旁,庙中有邓禹、邓应山、邓楧权等历史名人的塑像。除此之外,还有能叫能动的木马、木牛、木人,木鬼、、、、、、庙的对面是规模宏大的邮亭,每年农历八月二十,这里都要唱大戏、“扎故事”---将小孩打扮一番,用四个人抬起来,各个村子去游唱。

只可惜它已被废于“文革”,但这种风俗流传到如今,却已经简化了许多,现在只有用赶集来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古桥,它将过去与现在,将古人与今人,将历史与未来串联起来,从它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祖先的伟大,聪明,坚强。广利桥,它位于紫溪镇花桥村,横卧于东溪江上。它结构严谨,装饰精美,工艺奇特。桥下波光潋滟,游鱼成群,河水清澈。桥上有柱,有亭,有阁,有神龛,神龛中供有关云长、关平、周仓等三国人物的像。拱亭上盖青瓦。飞檐上嵌有龙、凤、鱼等。桥端各有17级石阶。古有“七十六柱九金蟾,广利桥名天下传”的美誉。古代,还有关于仙人参与修桥的传说,传说每天有100个人参与修桥,而到吃饭的时候就只有99人了,天天如此,直到桥完工为此。所以,不管风再大,雨再狂,河水再猛,它都保存完好,丝毫不损。有了这个传说,家乡的广利桥就更吸引游客了,我欢迎大家快来我的家乡做客,她会让你大饱眼福。家乡的话儿说不完,家乡的美景传天下。我爱你,可爱的家乡。等我长大了,我要把你建设得更加美好,我要把你的精神发扬光大。

上一篇:优秀学生简单的自我评价下一篇:我运动我快乐教后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