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12篇)
1.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 篇一
1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教育部在16号文件指出,要“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同高职院校有不同的认识。如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根据高职教育及学院自身特点,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学院始终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
2 职业核心能力及构成
职业核心能力是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除专业岗位能力之外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它可以让人自信和成功地展示自己、并根据具体情况如何选择和应用。主要分为三个部分:①基础核心能力:职业沟通、团队合作、自我管理。②拓展核心能力: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创新创业。③延伸核心能力:领导力、执行力、个人与团队管理、礼仪训练、五常管理、心理平衡等。
从职业核心能力的组成部分上来看,其中包括相关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行为态度以及职业经验等等。从能力所涉及的内容范围上看,大体分为: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创新能力及外语应用能力。
3 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3.1 对职业核心能力的认识不统一
许多高职校并没有把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理解透彻,对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目标、内容及方法等问题认识不够清楚。部分院校迫于生存与发展的压力,在对人才培养上单纯的迎合国家政策,急功近利,片面的理解就业导向,职业能力和人才培养模式等,在课程设置上片面迎合所谓专家论证,生硬的套用“工作过程导向”。在能力培养上一味强调动手技能与行动导向,综合素质教育的空间被挤压,忽视了职业核心能力的基本内涵,以为只要让学生掌握了“以为是”的就业岗位的岗位技能,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就达到了培养目标,而忽略了综合素质培养的课程。
3.2 高职教育的职业资格证书缺乏权威性
目前劳动部门缺乏一套完整的资格认证体系,使得资格证书市场化,考证部门庞杂,许多部门都可以组织考证、培训,如某某体育部门组织了全国性的三维CAD大赛,庞大的利益驱使一些院校利益化,培训项目的设定目标单一,就是为了获利,相应的资格证书通过率100%,而使得资格证书失去了应有的权威性。许多高职生毕业时拿着一沓各类高级工证书去企业做一名普通的操作工,如CAD高级,CAM中级,数控车高级,加工中心高级等,证书失去了原有的认证价值,这也是国内没有全球认证的最主要原因。
3.3 教师缺乏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应有能力
高职院校教师工作量一般超额运转,据调查,许多院校一线教师人均年工作量420课时以上,同时要担任班主任,以及相关科研任务,很多教师没有时间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展开研究,不能根据不同类型、不同专业的培养规格,进行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教学设计。一方面,高职院校中超出80%的教师是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的,他们在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上都有所欠缺,更缺少对企业生产情况和技术发展情况的了解,另一方面,很少有深入了解企业并深入学习的机会。
3.4 社会实践活动的缺乏,制约了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特定职业岗位人才应具备熟练的操作技巧和方法,这也是职业教育培养的重点。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方式还是在运用传统的应试教育,社会实践教学在实际的操作中有一定的难度。社会实践活动的缺乏阻碍了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4 采取措施
4.1 制定适合高职院校特点的专业培养目标
职业核心能力培训的教育宗旨就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在制定专业培养目标时,学生除了掌握基本专业知识,对其他热门行业也要有一定的了解,做到融会贯通。依据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理论,应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模式。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应是使个体与其未来的职业生活能够有效地衔接起来,为未来从事的职业做好充分的准备。所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要注重职业共同性、技能主导性、课程多样性、内容发展性,突出能力的实效性、迁移性和实践性。
4.2 规范资格证书
各高职院校必须制定相应的政策,使得职业资格证书能够体现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扩大资格证书的内涵,保证学生所学不仅能够达到所要求的相应技能,还需要结合相应的职业核心能力,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的企业技术工人,而不是只会按按按钮的机器人,要让学生的核心能力与其取得的证书对称。
4.3 加强教师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各个职业院校都有各个职业院校的原因,多数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验,没有企业工作经验去搞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是很危险的,行动导向法教学是一个十分成功的教学方法,但也不是所有的高职教师都能够驾驭的,高职教师需要不断地提升个人的职业核心能力,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适应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也才能为学生提供适应社会发展职业核心能力。
4.4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加强实习实训
加强手动操作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合格高职学生的重点。教师应该更新自己陈旧的思想观念,把技能训练的实践作为重点训练课程,使学生全面并深刻的了解每一项技能操作要领。训练过程中,最好不用模型,尽量都用实物来演示;演示过程中不能只靠教师演示,要多让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应指导学生亲自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来。其次,把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主要推行观测性的实质训练。第三,组织学生参加不同专业的各种技能比赛,让教学和实践相结合。最后,实习环节要相对应的有所增加,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实习环境和气氛,通过这种分段实习实训的教学,使抽象的理论知识转换为实际技能的操作,加强实习实训基地的创建。我们必须通过改变教育培养的模式,来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教师应该打破常规,改变传统的思路。建议学生通过参加科技咨询等此类活动来开展他们的创业实践,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要着重培养求异和反向思维能力。
5 总结
总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一个综合工程,高职院校要踏踏实实的响应国家的教育政策,不能急功近利,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2.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 篇二
一、当前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写作时存在的问题及表现
农村小学生由于受到家庭条件、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平时书读得较少, 写作能力较欠缺, 父母的指导又跟不上, 学生写出的作文本身水平不高, 再修改自己的作文更是难上加难。我在农村从事多年的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 感到头痛的就是学生的作文。学生怕上作文课, 老师难上作文课。学生缺乏修改习作的意识、兴趣, 对习作兴趣不浓, 习作水平一直得不到提高。平时老师不注意总结概括, 在修改方法上指导不够, 学生缺乏修改习作的方法, 老师无法从“精批细改”作文的传统做法中走出来, 在多次的作文教学中都感到作文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特别是班级人数多的时候, 作文批改就成了一个非常令人头痛的问题, 一次批阅所花时间长达一个星期, 费力、费神、费时且不讨好。批改完后, 学生一扫而过, 对学生一点作用都没有, 老师还累得半死, 怎么办?怎样才能在短的时间内, 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又使老师教得轻松?老师要努力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通过教会学生自改作文, 使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提高学生的修改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提高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自改能力的方法
1.激发兴趣, 培养自改意识
人的各种活动无不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学生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动力, 但在实际生活中, 小学生对于自改作文, 心理上有各种各样的障碍, 有的无耐心, 有的应付老师, 所以激发自改动机, 培养自改意识必须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始终。为此,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 一方面我们通过例如欧阳修、王安石对其诗文的修改;托尔斯泰写《安娜·卡列妮娜》用了五年, 改了十二次;鲁迅对《藤野先生》的修改达到一百六十多处等例子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另一方面, 我们通本班同学修改文章有趣的有效的实例进行引导,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循序渐进, 授之以渔
学生自改能力的形成, 是一个不断发展深化的过程, 低年级重在形成一定的修改意识和习惯, 为中年级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中年级重在教会学生修改的方法。最常用的是“删、增、调、换”法。特别是“调”, 指调整词句段的次序, 是学生自改的难点也是重点, 需要教师在阅读和写作修改两条线上多次反复训练才能掌握。到高年级, 学生就能写出不少佳作来。
3.狠抓基础, 局部入手, 合作修改
通过课堂教学和作文教学双管齐下解决错别字的问题, 让学生对作文中的修改方法运用有章可循,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找准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普遍问题, 分阶段分侧重逐个解决。教学中, 学生写作时教师不闲着, 发现学生作文中需要修改的问题, 及时指出, 学生及时修改。发现普遍问题, 则选择合适的时机把问题摆出来, 师生共同探讨议论, 解决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或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修改, 他们既是读者、听众又当评委老师, 学会指出习作的优点以及问题或不足之处。学生之间取长补短, 既能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在写作文后多读, 至少读两遍, 一路念下去, 疏忽的地方就会出现有些错别字、漏字、笔误及重复的句子, 只要学生自读几遍就能发现并纠正过来。通过读, 拗口的词句就会被揪出来, 写丢的情节就能补上, 习作就更容易达到文通字顺。
4.找准重点, 反复训练
(1) 错别字的修改。由于农村孩子学习时间相对不够, 学习资源相对不足。错别字始终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语文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才能让学生有长足的进步, 老师还要注意总结积累, 反复再现, 才能产生较好的效果。
(2) 方言、口语转化为书面用语。方言是学习普通话的障碍, 更是作文表达的“拦路虎”, 教师要注意对学生施以言传身教, 把方言口语对作文表达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3) 病句和错句的修改。汉语言固然有其组织形式和结构, 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教师在引导学生修改病句错句时要尽量避免“成式化”“一言堂”, 不要束缚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5.亲自示范
教师选择一篇具有代表性的作文, 抄在黑板上, 或印给大家, 在课堂上修改,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让学生在修改实例中自觉地获得修改作文的知识经验和方法技能。并要求学生在校内讲普通话, 鼓励学生在校外尽量用普通话, 从而尽量避免方言对写作带来的不利影响。
3.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 篇三
关键词: 职业院校 综合职业能力 培养方法
综合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并在该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能力的综合,是个体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顺利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根据能力在职业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以将综合职业能力分为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专业技术能力是与专业直接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是能否完成职业活动的必要条件,是人的基本生存能力。职业发展能力主要包括:社会适应能力、自我调适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职业发展能力是开放的社会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属于跨“职业”的能力,它们与专门的职业技能知识无直接联系,当职业发生变更,或者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劳动者所具备的这一能力依然存在。
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模迅速增长的同时,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质量不高,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不强。就我国的职业教育现状看,大多数只是停留在要么按照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要么片面地只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专业课学习层面,限制了学生今后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发展。因此,如何加强文化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之间的相互促进,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已成为职业院校发展的迫切要求。
一、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我国的职业教育,基本上是按中小学教育的模式,参照中等、高等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发展过来的,没有自己的办学特色,与之相配套的课程体系、培养目标、课本教材、考核标准普遍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衡量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仍以考试成绩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的提高。而且大部分学生进入社会不适应,书本上的东西不能硬搬到工作中,适应不同工种和岗位的能力差,人际交往能力差,活学活用的能力差。因此,我们应该转变教育观念,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走符合职教发展的教育思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对此,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相应措施。
1.融入“先成人,再成才”的教育理念
在教育教学中渗透“先成人,再成才”的理念,除了要看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看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现在社会上时有报道,某些大学生因某些原因犯罪,而且有很多高科技犯罪大多是一些高级知识分子。这说明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值首要的还是这个人的思想品德。在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后,再教育学生学知识、学技术,具备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能力,这样他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2.改进良好的教育评价机制
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并不是说完全不考试了,而是改进良好的教育评价机制,不把分数高低作为衡量学生成绩的唯一标准,而是对文化知识考试成绩、平时表现成绩、专业技能成绩等综合考虑,考试只是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然后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帮助学生掌握。对学生不以某一门成绩定优差,注意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肯定其好的方面,扬长补短,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3.采取合理的课改方案
现在很多教材,特别是专业课教材,仍是几年甚至几十年前的老版本,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对于有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根本就没有提及,严重阻碍了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学校的情况和社会的发展情况编撰一些符合学生学习且适应社会发展的校本教材,既能让学生学习轻松,又能紧跟社会发展步伐,更能把一些不合时宜的内容去掉,办出职业教育的特色,为学生的就业和工作开辟一条新路子。
4.配置完善实用的课程体系
职业教育学校,主要是为社会培养、输送合格的劳动者,要求学生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上,应以基础知识、应用性知识、实用性知识为主。比如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上,可以多教给学生一些实用的应用文写作知识,计划、总结等今后在工作中用得较多的知识,在专业课上也对适用较广的知识重点讲解等,讲求实效。
二、注重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相辅相成
现在有部分学校因为应试教育的不适宜,便完全否决其在职教发展的重要性,大力淡化基础知识,只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把学生放在实训车间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了,但部分学生进入社会后,由于工作岗位的变动就不能适应了,学习能力相对于其他人差距太大,不能适应工作变动,连一些基本的国语知识都不知道,严重阻碍其发展。对此,我们应该认识到专业技能与基础知识的相互关系,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1.基础知识是专业技能学习的基础
现在很多专业知识都是前人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或理论知识,而这些知识的学习也要求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才能看懂、学会。对一些基本的文字就需要语文知识,对一些简单的计算就需要数学知识,对一些器械说明是英文的就需要英语知识,如果一个人对于这些简单的基础知识都一窍不通,试问如何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不能学好专业理论知识而只学习专业技能又谈何容易?而且这样一旦工作发生变化就不能很好地转变,学习能力十分低下,面对变化的能力也不高。
2.专业技能是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的升华
专业技术能力是职业院校学生最基本的能力,是人们从事某一特定社会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和本领。综观改革开放以来率先致富的人们,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能工巧匠、经营行家,这并非出于偶然。因为,一般人往往是“想干不会干、想富没门路”,而他们具有某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所以较之一般人致富的门路要广;也正是因为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已经达到了精通的程度,所以产品和服务往往质量较高、或成本较低,或二者兼而有之,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优势。所以,职业院校的学生都要有自己的专业和特长,为毕业后走上创业之路提供有利条件。
专业技术能力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知识是指从事某一专业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一般具有较为系统的内容体系和知识范围,掌握专业知识是培养专业技能的基础。专业技能包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智力技能是在大脑内部借助于内部语言,以缩简的方式对事物的映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的,以抽象思维为主要特征。传统的“勤劳”致富程度有限,中国人要在当今世界跻身于发达国家的行列,还必须“勤思”,提高智力技能,不断解决生产中的难题实现技术上的更新。操作技能是由一系列外部动作形成的,是经过反复训练形成和巩固起来的一种合乎法则的行动方式。操作技能需要进行系统训练,才能达到一定的熟悉程度。因此,要在教师指导下,多思考、勤练习,达到准确性、协调性、速度和技巧的有机统一。
良好的专业技能是学生在社会上生存的基本保障,也是劳动者适应社会发展的基本能力。它是在各种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某种能力的升华,专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反映了教育质量的高低,也体现了学生在社会工作中竞争能力的高低。我们要在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同时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不断地学习和吸收一些新技术、新工艺与新知识,紧跟社会发展步伐,发挥职教学生优势,走在社会进步前列。
3.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相辅相成、协调发展
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都相当重要,我们不能片面地只注重一方面的培养,而要在基础知识和理论上不断结合实践和专业技能知识,使学生理论联系实践,使枯燥的学习生动化;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要结合理论知识,使专业技能知识更便于理解和操作,用理论知识解释和总结实践知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具备良好的综合能力,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各种变化。
三、开设综合性课程,加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学生在社会中除了具有从事劳动、工作等职业活动能力及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以外,还应当具有交友、恋爱、婚姻、社交、为人处世等能力,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因此,职业教育除了要教给学生一些基础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能外,还应当针对中职学生的这一特点,开设心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人际交往等综合性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再结合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能,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站在不败之列,才能成为胜利者,也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能够不断学习,不断吸纳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者,这是职教发展的唯一出路。
在现代社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是一线人才的重要特征。职业院校的主要教育功能是按照社会和企业的实际需求,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组织教学。即要把培养符合社会和企业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作为组织教学的出发点、教学过程的主线和质量考核的主要标准。综合职业能力是一个人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条件,不论是在工作还是在学习中,都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全面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的目标,也是社会对我们职业院校的强烈要求。职业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应根据学生的生源特征,时刻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构建职业院校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加强对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甄凯玉.综合职业能力的特征[J].机械职业教育,2003(11).
[2]蒋乃平.对综合职业能力内涵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1(10).
4.如何培养自己的职业兴趣 篇四
科学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可以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兴趣。从职业兴趣的发生和发展来看,一般要经理这样一个过程:有趣-乐趣-志趣。
有趣是兴趣过程的第一阶段,也是兴趣发展的低级水平。
第二阶段为乐趣,乐趣又称为爱好。它是在有趣的基础上定向发展形成的,是兴趣发展的中级水平。在这一阶段或水平上,人们的兴趣会向专一的、深入的方向发展。
第三阶段为志趣。当人的乐趣与人的社会责任感、理想、奋斗目标结合起来时,便由乐趣转为志趣。它是兴趣发展的高级水平。志趣具有社会性、自觉性和方向性的特点:它可以伴随你的整个职业生涯。
职业兴趣的培养方法:
虽然职业兴趣一旦形成,便在职业生涯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根据实际需要,还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加上自己的努力去规划、改变、发展和培养的,在培养职业兴趣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培养广泛的兴趣。具有广泛兴趣的人,不仅地自己职业领域的东西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对其他方面椰油地丁的兴趣。这种人眼界比较开阔,解决问题时也可以从多反面得到启发,在职业生涯规划的选择上有较大的余地。
2.重视培养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由于对事物本身感到需要而引起的兴趣,间接兴趣则不是事物本身的兴趣,而是对于这种事物未来的结果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人在最初接触某种职业时,往往对职业本身缺乏强烈的兴趣,必须要从间接兴趣着手培养直接兴趣。可以通过了解职业兴趣在社会活动中的意义‘对人类活动的贡献等以引起兴趣,也可以通过了解某项职业的发展机会引起兴趣,还可以通过实践逐步提高间接兴趣。
3.要有中心兴趣。人的兴趣投影广泛,但不能浮泛,还要有一定的集中爱好。既广泛又有重点,才能学有所长,获得更多的知识。如果只有广泛性而无中心职兴趣,人往往会知识肤浅,没有确定的职业规划方向,心猿意马,这样难以有所成就。所以,还应着意培养自己在某一方面的职业兴趣,促进自己的发展和成材。
4.积极参加职业实践。只有通过职业实践,才能对职业本身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才能激发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实践活动内容十分丰富,包括生产实习、社会调查、参观访问以及组织兴趣小组等。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参加各种职业实践活动调节和培养兴趣,根据社会和自我需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和发展兴趣,为事业的成功创造条件。
5.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来确定职业兴趣。
6.保持稳定的职业兴趣.应在某一方面有持久稳定的兴趣,不能朝三暮
四、见异思迁,这样才能投入更多的热情和精力,深入钻研相关内容,在事业上才能有所发展和成就。
5.如何培养自己深度思考的能力 篇五
专注,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几乎有些奢侈。
当我们想做一件事情时,我们的注意力总是自觉不自觉被其他的事情所吸引。
手机屏幕亮了响了,忍不住看看;有什么刷爆朋友圈的娱乐八卦,忍不住打开;有什么有趣的链接,控制不住一个一个点进去。
一眨眼功夫,到了吃午饭时间,我们感觉都没做什么;又一会儿功夫,吃晚饭了,我们感觉还有很多事情没做;
到了十一二点,我们感觉很累,却记不起做了什么有价值的事情,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在爆炸般的信息面前,我们有时无从筛选,只是跟着自己的兴趣点和关注点任思绪游走;有什么问题,直接上网一调,什么答案都能出来,我们几乎不用思考。
我们羡慕那些头脑清晰、说话掷地有声、旁征博引的人,他们是人群中的焦点。
他们书写的文字中透露着真知灼见、耐人寻味,再看看自己,几乎丢掉了深度思考的能力。
对于什么事情,几乎都没有自己的想法,大多时候只是吃瓜群众,看谁的想法有道理就觉得和自己想的一样,看到不符合自己预期的想法就想怼回去。
培养自己深度思考的能力,最重要的一步就是保持专注,激发自己的想象力,自己先动脑。
当遇到问题,首先给自己一个空间,沉下心来,想想自己所面临的问题背后到底是哪方面的疏漏和缺失造成的。
形成自己的想法以后,再去上网查查是否有类似或相关的情况,他们是怎么解决的,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什么,你的思路和他们的思路有什么不同,你可以改进的地方有哪些。
只要持续的刻意练习,我们便可以形成自己清晰的思路和见解。
二、学会运用一些基本的逻辑结构,锻炼自己的思维
要想自己的思路和想法清晰而有说服力,我们必须学着有逻辑地分析和表达,金字塔结构可以帮我们实现这一点,这是一种结构思考力的表达。
在李忠秋的《结构思考力》一书中,阐述了金字塔结构。
金字塔的纵向结构中,每一组的观点必须是下一层观点的提炼和概括;横向结构中,每一组的观点互不重叠且有一定的逻辑顺序。
结构思考力有4个特点: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
结论先行,就是先表达出自己的结论。以上统下,就是要有一个有中心的主题句支撑自己的结论。归类分组,就是分总、总分、总分总的分类表达。逻辑递进,要求我们按照逻辑顺序把每一组的思想组织起来。
从纵向结构出发搭建金字塔结构,我们可以自上而下搭建,叫作疑问回答做分解,即先设想一个问题,再想想从哪几个方面给出答案。
也可以自下而上搭建,叫作概括总结做聚合,它包括3个步骤:收集信息、分类、概括总结。
比如你看到一组好友对自己的评价,乐观、幽默、勤奋、善良、有思想、粗心、固执、不合群,这是你收到的信息。
分类,你可以分为优点、缺点,概括总结,自己在朋友眼中整体是个不错的人。
从横向结构搭建金字塔结构,我们可以选择演绎或归纳的逻辑方法,演绎就是从普遍到特殊,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比如:我喜欢吃各种各样的水果(大前提) ,苹果是水果(小前提),我喜欢吃苹果(结论)。
归纳就是从特殊到普遍,比如4个基本点,5条原则,6个层次。
在归纳分类时,我们按时间顺序、结构顺序(由表及里、由内向外、从整体到部分)、重要性顺序组织自己的思想。
当你希望说服他人时,使用演绎法;当对方关注解决方案,选择归纳法。
培养自己的深度思考能力,可以按照结构思考力的方法逐渐锻炼自己的思维,这样可以使我们的表达层次分明、严谨条理。
三、从现象到本质
大多情况下,我们都活在自己的小天地中,很少去深入思考自己为什么会变成今天的样子。
遇到稍微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就容易情绪化,遇到比较大的困难,整个人变得萎靡不振、怨天尤人。
我们一直在自己的小天地中打转,喜着自己的喜,忧着自己的忧,还总想着他人怎么看待自己,又很容易在他人的眼光中迷失自我。
只有当我们从小天地走出来,看到或听到很多人的故事,原来大家有那么多共性。
当你难过时,你不觉得自己是最伤心的那一个;当你想沾沾自喜时,你不会觉得自己是最厉害的那一个。
总有一些人和你有着共同或相似的经历、共同或类似的情感体验。
任凭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了多少的坎坷曲折、错综复杂,无形之中,我们的性格、思维方式、眼界、信念在各种选择中将自己一步步推到现在的状态。
比如,一个相信生活终将美好、心存感恩的人,他乐观向上,从多角度看待问题,不断提升自己,开阔眼界,后来他真的过成了幸福的模样;
一个觉得自己不被爱的人,他性格孤僻,思维方式单一,充满幽怨,沉湎于各人的悲伤中,遇到的人似乎真的都不喜欢他。
而我们的性格、思维方式、眼界、信念都属于内在的东西,它们共同构成一个运作机制。
无形之中决定了我们的人生走向,不去解构和重组它们,我们只能沿着命运设置的编码去生活。
而且,当我们试着从现象到本质看待人事物,我们将变得具有共情心、宽容,不再有那么多看不惯。
有的人爱面子,实际上是源于内心的自卑;有的人尖酸刻薄,源于他感觉自己不够好,在相形见绌之下的一种自然反应。
有的人极度缺乏安全感,源于缺爱的家庭;有的人谈恋爱总遇到渣男,源于内在相处模式出现了问题。
很多的关系出现矛盾、不和,大多源于一方或双方控制太多、边界不清。
我们总感觉焦虑不堪,源于我们理想太高却做得太少,能力支撑不起所求。
只有看到事物的本质,才能从根本上去试图改变,否则都是治标不治本的隔靴挠痒。
电影《教父》中有句经典台词,“花半秒钟就能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四、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多读不同类型的书,接受不同的观点
大多时候,我们接受到的是碎片化的信息,比如我们听说了某个概念,了解了它的含义,却不知道它的来源和依据。
再比如,我们得到了一个简洁概括的科学理论,一般我们用的到会直接引用,却很少去考虑这是谁通过怎样的科学实验论证的,论据是否充足,有什么适用范围,存在什么特例。
还有我们听说了一个观点,感觉很认同,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却很少耐着性子把支撑此观点的所有论据看完。
有的人收藏了很多觉得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但不进行知识体系的搭建,这些零星的信息只能成为一盘散沙。
建立知识体系的好处是我们可以得到系统化的知识,方便调用,知识储备多了,自然可以增强我们的深度思考能力。
如何搭建知识体系呢?
我们有两种路径:
对于碎片化的信息,可以选择由点到面的方式
将自己收集的信息做个整理,删除无用或过时的信息,再做分类、贴上标签,如情感、干货、思维方式和认知、教育、心理、哲学、科技等。
每当接受了新的信息,就放到相应的分类中,这会使你的信息库的信息逐渐产生关联,由点及面,逐渐“自成一派”。
对于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或存在困惑的问题,可以选择由面到点的方式
如果你对历史感兴趣,可以从原始社会到近现代做个梳理,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文化、经济、人物等诸多方面。
如果你感觉自己的情感总是出现难题,可以读几本情感相关的书籍,包括如何沟通和相处、吵架了怎么办、如何增强亲密关系等。
这种方式比较有针对性,切入相对比较容易,你只需要找出自己感兴趣或解决问题的知识点,再筛选合适的读物即可,也可以辅助请教相关的人。
多读不同类型的书,接收不同的观点,想办法让知识为我所用。
各个知识点都是有触角的,可以盘根错节、交相呼应,形成高关联、系统化的体系,这会大大提高你的知识迁移能力,使你触类旁通。
6.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 篇六
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呢?
一加强表达能力的培养。表达能力是顺利进行人际交往的必备素质。它当然是我们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对此不可有过高的期望,应结合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为孩子多创造一些机会,鼓励他们说出想说的话,这对提高幼儿表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二重视游戏活动。幼儿的活动能力十分有限,交往的圈子也小,这就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像成人那样去现实生活中接受磨练,而游戏活动则为孩子们提供了这种磨练的机会。在游戏中孩子们用童心构筑着他们的社会,这个社会充满了真善美的东西,当然也有假丑恶的一面,但它并不能伤害孩子们,反而激起了他们对恶的憎,对美的爱,获得了对人的爱与憎的情感。
7.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 篇七
面临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在各大招聘中,多数企业以全面职业能力作为引进人才的主要依据,不但要求技术技能的高低,而且要求人文素养,全面职业素质,道德品质,文化层次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当前培养学生的技能成为很多高职院校的重点,学生全面职业能力的提高却被忽视,尤其是对语文教学的轻视,致使学生的口语表达、文字表述和文学知识运用能力欠缺。高职的语文教学必须要顺应改革的大潮,把握好高职教育的特殊性,正确的给语文教学定位,合理安排适应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发展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系统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1 正确定位语文在教学中的角色和作用
首先,素质教育是高职教育所提倡的,很显然,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但职业思想素养的培养也绝不能忽视,高职语文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基础学科。大部分高职生高考成绩较低,语文功底普遍薄弱,对掌握专业知识和培养人文素质都有影响。其次,目前高职语文是公共基础课,没有强制的级别考试制度,学生不太重视。在“重技能和业务,轻素质和知识”的观念影响下,导致语文教学学时少,学生语文水平很难提高。因此,语文教学在高职教学中的重新定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高职语文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能力
当前我国的高职语文课作为公共基础课,语文知识在培育社会和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中的作用往往被忽视了。要想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高职语文是关键,因此更要把语文当成一种技能来传授和学习。第一,作为文化教育之一的高职语文教育,要突显出职业道德、品质意志、人文素养等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 ;第二,语文教学和专业知识学习的高度融合,培养学生整合语文和专业专项技能的全面职业能力,提高语言和文字的应用能力,包括语言表述,应用写作水平等。第三、提升文学审美能力,社会交往礼仪素养,交流沟通能力,应聘面试能力。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应当引起高职语文教育的关注,培养方向的明确性,选择和采用更具针对性的教材和教学方法。对技术突出的专业,既要注重选择与专业相关文学的教学内容,又要加强对各种调查报告、各项工作总结、论文写作等技能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专项职业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为学生的将来指明方向。
3 根据职业特征,大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质
职业教育过程中要注重职业的倾向性,在高职语文的教学工作中也同样要注重职业特性所要求的文学基础。例如文秘专业,从其专业特性来说要求具有过硬的文字功底,应下大力度对学生文字语言能力的培养,既要重视阅读理解分析鉴赏,又要注重各种应用文体的写作,对学生文字处理技巧要求是很高的。面对高职学生的特点,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同时,应指导学生多获取文学知识,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这样可以从阅读中体会幸福的感觉。语文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和微课等教学手段,满足了新时代学生求知求新的愿望。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教学目标要求,语文教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能吸引学生的目光,结合课程内容采用丰富多彩的视频资料,达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此外,高职语文教学不仅承担着语言文学的应用教学,也担当着传承文化知识的责任,有利于学生对职业道德的重新感知和认识,更有利于职业素质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 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应用写作能力,赢得用人企业的赏识
微时代信息化学习受到很多学生的欢迎。如果语文老师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写一篇2000多字的文章,大多数学生会感到厌烦而不愿意去做。可以改变方式,利用网络的便捷,让学生把作业发到老师的邮箱里,学生们会喜欢这种形式。信息化不但给高职语文写作的改革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和途径,而且提高学生应用写作水平。有利就有弊,学生可以在网上找到相关内容完成任务,这样就不能考查学生的真实写作水平,也达不到提高写作水平的最终目的。这样的话,教师在安排文题上就要尽量以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为中心,鼓励要求学生创作自己作品的真实性,避免抄袭。往往写作水平是衡量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和全面综合能力的标准之一,用人企业很重视和关注这一点。丰富变化的高职校园学习生活就是学生的应用写作创作的生命,教师多鼓励学生创作,并给他们提供展示的机会和空间,使学生们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展示才华的天地,从而提高他们的创作激情、兴趣和能力。
5 结语
8.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 篇八
关键词:高职教育;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前言
高职教学的重要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出具备较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仅需要掌握较为扎实的专业技能,还要在一定程度上具备较强的职业核心能力。从现阶段的形式来看,我国未来的劳动者在工作方面呈现出来较强的流动性特征,人们在职业生涯当中可能会多次改变自己的职业,因此,高职院校提高学生职业和新能力是极其必要的。
1、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现状
1.1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规律认识有误区
在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环节当中,主要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合作,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处理信息的能力,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与学生平时在学校内学习的专业技能存在一定的区别。专业能力的培养主要依靠的是理论上的方案,并将这种方案落实到学生的课程当中去,使得学生能够在课程的教育之下掌握技能。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主要是是一种行为习惯,包括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并不能一蹴而就。但是我国高职院校当中的领导和教师往往将这两种能力的培养混淆,在认识层面上存在一定的误区,这就无法使得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能够正常地进行。
1.2对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缺乏系统设计
目前,尽管各大高职院校在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方面使用了多样化的方式,并且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现有的培养方式并没有达到一个可观的程度。由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渠道是多方面的,所以学校应当将各种管理模式和措施结合在一起。由于很多高职院校都没能够设计出一个系统的培养模式,这就使得很多相关的环节得不到优化,甚至停滞不前,达不到预期目标。
1.3缺乏创新化的培养手段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其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是日常的教学活动,但是很少有学校会注意到这个环节,因而对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就缺乏一个明确的要求。虽然有的教师的确在教学设计环节当中融入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内容,但是却并没有具体将其落实到实处去,即便是在教学活动当中可能运用到一些相关的环节,但是也往往只是敷衍了事,这不能不说是高职教育当中的一大遗憾。
2、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途径
2.1重新构建课程体系
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就业竞争力的提高,始终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重点所在,因此应当在工作领域系统化分析的基础之上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在新型体系的构建当中,政治素质、能力素质和行为素质应当作为三大重要板块重点推进,使得原本单一的课堂模式能够逐渐发展为系统化的全员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模式,这也是被动式认同教育向主动式创造性教育的一大强有力的转变。在这种形式的影响之下,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职业核心能力能够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促进实践性教学和理论性教学的融合,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帮助教师实现教学水平的提高。
2.2强化师资建设
教师在教学活动当中始终占据着主导性地位,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发展。高职院校应当鼓励教师参加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鉴定,并且为教师的教育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其能够在较好的氛围当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教学能力。在必要的时候,学校还可以安排专业的授课教师到相应的企业当中顶岗实践,也是为了工作经验的积累,使得教学活动能够和实践真正结合在一起,提高实践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2.3改革教学方法
为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和职业教育目标相适应,高职院校的教师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不仅涉及到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还可以尝试研究性学习和模拟工作等,使得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能够满足现代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需要。在实践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还要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融入到课堂当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课堂的显性教学和隐形教学。就前者而言,教师可以把和职业核心能力培養的相关要素以课程的形式安排到课表当中去;就后者而言,主要采取的方式是把和职业核心能力相关的模块穿插到相关课程内进行教学。如此一来,二者的结合能够起到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使得教学方式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创新,也为教学环节的进行保驾护航。
结语:
总的来说,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实施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不能一蹴而就,在这一过程当中,高职院校要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门颁布的相应政策和准则,并依据学校的具体发展状况和学生的发展方向来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高职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最大程度上创新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使得学生能够真正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1] 周平良;贾昌梅;黄新志;郭旭;杨冬.试论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力的培养现状与对策探讨——以江西为例[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
[2] 张淑华;孙宗魁.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07)
[3] 汪小祥.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评价体系研究[J].考试周刊.2011(49)
[4] 王继红.浅谈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23)
[5] 董继华;段丁强.高职院校技能培养模式的选择及优化[J].中国电力教育.2009(09)
作者简介:裴培(1981.11-)女,汉族,黑龙江人,讲师,硕士,山东经贸职业学院科学与人文系, 研究方向:高职语文教学、现当代文学.
9.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 篇九
导言:许多大学会计新生在毕业后,都有同样的困惑,就是该如何发展自己的职业道路,学校学到的东西,往往多于理论,而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就是日常慢慢形成的了,刚刚走出校园的同学们,其实不必困惑,东奥小编就在此为大家详解一二。
刚刚走入职场,难免生疏,不过也不必过于恐慌,看看下面的几点建议,希望对各位准会计人能有所帮助。
毕业生在上学的时候利用好大学四年的时间,在毕业时就会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而不是被选择机会。
其一,不管在哪个行业里从事会计工作,会计基础知识都是最重要的,所以需要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会计、税法、金融、财务管理等都需要学习,这在工作后就成了奢望了。其二,寻找实习的机会。毕业生最欠缺的是动手能力,因此,在假期或者课余寻求实习机会,如事务所和企业等,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所学。有条件的话,多阅读一些财会报刊,增强自己的行业知识和业务敏感性。
其三,其他方面的锻炼,如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写作能力等,任何一方面突出,都容易在工作中脱颖而出,这些都在于日常的点滴积累。
10.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 篇十
一项对135家企事业单位用人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52%的单位看重大学生的实习经历和在校期间的实习成果。
李梅是北京某所“211工程”大学2012届毕业生。这学期开学至今,她已经参加过20多场招聘会,也经常上网了解现在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但是,李梅在很多招聘会上发现,不管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很多职位都只招有工作经验的人。而且只要递上简历,招聘人员几乎最先问到的就是有没有实践经验,他们喜欢招去就能马上上岗干活的人。李梅充满挫败感地说:“已经投出去60多份简历了,至今只有两家单位让我去参加面试,其他的都石沉大海,估计还是在校期间没有多少实践锻炼经历的缘故。”
其实,不止李梅一人在就业市场上遇到这样的尴尬。据李梅介绍,进大学虽然快4年,但她和身边的大多数同学基本没参加过社会实践或实习,“利用假期找个和专业相关的实习岗位很难,既需要熟人介绍,又要给实习单位缴纳实习费。平时,很多同学虽然四处找机会,但大家做得最多的还是商场促销、街头发传单、餐馆打短工或者家教等工作,对就业能力的提升,作用很有限。”
那么,用人单位究竟看重大学毕业生的什么素质呢?不久前,在北京市一场面向大学生的人才招聘会上,一家三甲医院的招聘人员对记者说:“在选聘人才时,我们确实很看重应聘者的实践经验,一般不考虑医学院毕业的应届毕业生,更多的是选择经验比较丰富的应聘者。”
近日,记者随机咨询了10多家用人单位。这些用人单位几乎都认为,在人才市场上,实习经历丰富的学生,其“性价比”相对较高。
在真实的就业环境中,持类似看法的用人单位究竟有多少?最近,民盟北京市委大学生就业课题组发布了一份自2009年3月以来针对用人单位及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调查报告。
此次调查共涉及442名北京高校毕业生,其中,男生204人,占调查学生数的46.2%;女生238人,占调查学生数的53.8%。调查学生就读学校性质,其中,部属重点院校141人,占31.9%;地方重点院校277人,占62.7%;一般本科院校24人,占5.4%。调查学生学历情况:研究生学历38人,占8.6%;大学本科学历384人,占86.9%;大学专科学历20人,占4.5%。调查学生所学专业性质:人文社科类152人,占34.4%;理工科类158人,占35.7%;农、林、医类88人,占19.9%;艺术类44人,占10%。
课题组对135家企事业单位用人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招聘企业“看重求职者哪些方面素质”这一问题中,52%的单位认为,“实际操作能力”最重要,看重实习经历和在校期间的实习成果。这些用人单位表示,在审查毕业生简历时常常将实践经验作为了解其能力的重要途径,甚至作为最终单位是否愿意接收该毕业生的条件。
围绕用人单位看重的大学生实习经历、实习成果等,课题组对在校期间实践能力培养状况展开的调查显示,目前的实践教学,虽然在一些高校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批实践基地已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但总体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
根据课题组对“大学生自我社会适应能力评价”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状况评价”的调查统计和比较分析,北京高校大学毕业生对自我社会适应能力的评价结果,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能力状况的评价有较大的偏差。
从学生的自评情况来看,认为自己人际交往能力很强或较强的占到了88.1%,认为较弱或很弱的只有5.6%;认为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很强或较强的占85%,认为较弱或很弱的为零;认为自己科研创新能力很强或较强的占41.6%;认为自己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很强或较强的占73%;认为自己表达能力很强或较强的占94%;认为自己组织管理能力很强或较强的占93%。
而从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状况的评价来看,对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认为很强或较强的为46%;认为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很强或较强的为50%;认为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很强或较强的为27%;认为学生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很强或较强的为33%;认为学生表达能力很强或较强的为50%;认为学生组织管理能力很强或较强的为27%。两相对比不难发现,用人单位的评价大大低于学生的自我评价。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葛剑平认为,长期以来形成的“理论教学体现学术性,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一种补充”的认识,导致大多数高校忽视实践教学环节。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依然是学术科研工作和知识性教学。相比之下,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工作始终没有真正成为大学教育的“主流”。不少高校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只停留在口头上,雷声大、雨点小,其主要表现为:制订计划后,往往言而不行或行而未果。
课题组针对“你在大学了解专业技能的途径”问题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在校期间了解专业技能、提升实践能力的途径较少。39%的求职学生将“缺乏社会实践经验”视为求职路上的“绊脚石”。在校学生和已毕业学生都将参加校外实习作为最能提高自身专业实践能力的首选途径,分别占到了被调查人数的40.29%和33%。40.4%的在校生对专业技能的了解与掌握是通过专业课学习实现的(见下图)。
实践能力培养的“环”断在哪里
在调查的291家企事业单位中,仅2.06%的单位一直是高校的实习基地,1.03%的单位曾经是实习基地,38.14%的单位只是偶尔接收实习生,20.62%的单位从不接收实习生。
实践教学不足是当前大学教育普遍存在的“软肋”。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强月新教授认为,受传统影响,目前国内许多学校的日常教学主要集中在理论教学层面,实践教学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按照能力形成的规律,学生实习是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只有通过专业实习和专业实践,学生才可能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回到课堂后才会有针对性地弥补相关方面能力的缺失。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许多高校依托、整合传统的行业和校内外资源,开辟了各种形式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但民盟北京市委大学生就业课题组2010年起对在京高校所进行的调查显示,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校外实习基地合作依然是以浅层次的协作式为主。291家企事业单位中,仅2.06%的单位一直是高校的实习基地,1.03%的单位曾经是实习基地,38.14%的单位只是偶尔接收实习生,20.62%的单位从不接收实习生。此外,85%的校企合作,仅停留在浅层次的协作式结合,只有15%的校企合作达到中层结合或深层结合。
调查表明,85%的校企合作仅限于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场所,同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派出少数实训指导老师进行现场指导,企业不安排学生进入真实工作场所,不承担学生实习、实训教学工作。学生仅限于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大致了解,不正式顶岗工作,在场实习、实训实践普遍比较短,难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就业时需要的实践能力。14%的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方式是,高校专门针对合作企业培养该企业适用的专业人员,企业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提出建议与意见,并且指出自身的业务需要,有计划地安排学校进行相关岗位的实习与实训,并派出实习指导人员合理指导,同时安排学生顶岗工作。学生在现场实习、实训的时间相对较长,毕业后有一部分学生会留在企业工作。仅1%的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是一种产业式结合,即高校作为企业技术革新的科研机构和培养高技术人才的基地,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而合作企业则成为学生就业的主要去向。
课题组调查中根据企事业单位反馈的情况发现,相当比例的学生没有真正进入实习单位,只是办理了参与实习的相关手续,通过网络或其他形式拷贝后“编”写实习日志和实习报告。
采访中记者发现,学生“编”写实习报告的背后,也有不少现实无奈。“现在,找个单位实习和找工作几乎没什么差别了,都得投简历,有的甚至要面试。”回忆去年暑期的经历时,华中师范大学应届毕业生韩露说,“为了暑期找个单位实习,去年3月我就向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16家单位投了简历,参加3家公司面试后,6月底才接到广州一家公司的实习通知。然而,去了以后,每天只是收发信件,或者发放报刊杂志,几乎与我所学的专业毫无关系。更糟糕的是,我们班很多同学连这样的实习机会都没有找到。”
在每年毕业的数百万大学毕业生中,遭遇类似韩露的尴尬的人并非少数。一家平面媒体的记者透露:“每到暑期,我们单位采编部门的办公室内到处都是实习生。实习生多的时候,连坐的地方都没有,他们只能拿张报纸席地而坐。这么多实习生,记者们根本没办法带出去实习。在我们这里,一个记者带四五个实习生是常有的事儿。”
葛剑平认为,虽然近几年各高校在实践教学环节投资很大,但就高校教学管理的整体状况而言,实践教学环节仍然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根据课题组提供的调查数据显示,有82.67%的教师认为,自己学校的实践教学体系有待完善;另有10.67%的教师认为,目前的实践教学不仅内容少而且不成体系。
对此,葛剑平分析说,纵观许多高校各专业的培养规划和教学计划,有些仅有一个半月到两个月的实习教学环节;有些院校设置了校内模拟实践环节,以弥补大多数学生校外实习的“名存实亡”;有些学校在专业课中规定了一定比例的实验时间。但不论是毕业社会实践、校内模拟训练还是课内实验,目前都普遍存在缺乏严谨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指导、各行其是的问题,而且实践教学内容陈旧、形式单
一、督导缺位、考核比较随意。以财经专业为例,轻分析、监督和制度设计,缺乏税务和税务筹划及网络财务等方面的实验内容,割裂了学科中各专业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难以适应跨行业的集团财务发展的需要。
师资无法满足实践教学需要,被课题组认为是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课题组进行的“您认为贵校教师指导学生实习操作能力”的问卷调查中,认为“一般”的高达60%;认为“很强”、“较强”的比例分别为5%和19%;认为“较弱”、“很弱”的比例分别为6%和2%。
根据调查数据,课题组认为原因主要是教师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少(62%);教师缺乏到一线实际业务部门实习锻炼的机会(56%);没有积极性等(23%)。而与此相关的是,在“您认为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实习操作能力的途径”的调查中,有65%的教师认为要“尽量为教师提供参观和考察等机会”;有58%的教师认为要“选送教师到一线实际业务部门去实习锻炼”;有42%的教师认为要“把指导学生实习操作的能力作为专业教师重要的考核评估指标”;有32%的教师认为“可建立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等级评聘认定制度”。
建立“政学产研”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专家认为,应该建立“政学产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对于积极吸纳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实习的企业给予一定幅度的财政补贴或税费减免,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同时,高校应该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根据课题组的调查,学生实践能力欠缺并非孤例,实际上已成为当前高校毕业生普遍面临的问题。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高校、社会如何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一个极为紧迫的问题。
通过对此次调查结果进行仔细分析,葛剑平认为,当前的出路是要以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为核心,构建“政学产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探索高校人才培养的新机制。“政学产研”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不是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简单的合作,更重要的是要在体制上有所创新,这是保证“政学产研”合作深入、协调、持续发展的推进动力。政府要创造性地制定建设战略规划、重大政策,加大投入,推进“政学产研”融通体制与机制,通过制定优惠政策,疏通“政学产研”结合通道。同时,要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以产业链带动学科链,推动创新人才培养,为大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创造更多机会。
在具体措施上,葛剑平建议,政府、高校应加快建设以“产学”、“学研”结合为重点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创业实训平台。对于长期为高校学生实习提供稳定的实训基地的企业和长期为高校实训提供师资、设备、技术支持的企业,给予一定幅度的财政补贴或税费减免,促进校企合作办学,强化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推进创建学习型企业评估,引导和推动行业组织建设。政府应对参与高等教育决策与咨询的企业给予政策上的支持,明确企业与高校在共建过程中各自的权利、义务与责任,形成互利双赢的运行机制,调动企业参与高等教育的积极性。以项目机制激活产学研联动,鼓励社会资源参与产学研合作,形成“政学产研”结合的长效机制,整体带动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1.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 篇十一
【关键词】中职学生 能力培养 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7-0017-01
我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以中职教育为主,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优化课程设置,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突出办学特色,狠抓骨干专业,规划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效益有了一定提高,但是在学生能力培养上有待于进一步明确目标、根据学生实际加强五种能力的培养,便于学生将来更好的就业。
在谈这个问题之前,我以为有必要说说职业教育,那么什么是职业教育?简而言之,职业教育是就是就业教育,就是凭一技之长谋一份职业,我们的中职教育就要不折不扣的为这一目标服务,而且专业学生的专业必须要专,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要培养一专多能人能的人才,想法很好,但不实际。通俗地讲网孔太大而鱼太小,最终依旧是两手空空。那么到底要培养学生的哪五种能力呢?
1.独立操作能力
对计算机应用、汽车驾驶与维修、导游、宾馆服务、烹饪、家电维修等专业的学生来说,这种能力的培养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求知生存能力,改变教学理念,中职教书的重点就是为了学生的就业,而不像普通中学为了学生的升学。这一点对职业学校的教师来说十分重要,涉及到我们的教育教学目标是否明确。
2.和谐相处能力
国家提倡和谐社会,学校也在提倡构建和谐校园,我以为学校培养学生的和谐相处能力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包括师生之间的和谐相处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相处。一方面是人与物之间的和谐。像计算机专业学生与电脑;维修专业学生与汽车、摩托车;旅游专业学生与景点或展板;烹饪专业学生与锅灶等融洽相处,将物为人用,人要善用其物作為日常教学与管理的核心去抓好抓紧。
3.交际表达能力
现代社会的交际活动中,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越来越凸显出它的重要地位。那么,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在什么地方体现呢?
(1)课堂上多给学生口语表达的机会
文科应该是经常进行口头语言表达实践的场所,形式多样、灵活操作。
①设计开放性问题组织讨论。讨论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我想任何一个语文老师都会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每节课的讨论内容。学生们讨论得很投入,这样的问题他们愿意说、想说,因而就能在轻松的心境下达到训练口语能力的目的。
②模拟导游、解说员。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特点灵活机动地安排这样的说话训练。他们在这些活动中,既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更锻炼了自己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可以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说话情境,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丰富口语的文化内涵,让他们敢于张嘴、乐于张嘴、善于张嘴。
(二)走出课堂,开发外延
①教师引导。课堂时间有限,如果把课内学到的知识到课外去实践巩固,走向社会大舞台,那就会眼界大开。如报告会,演讲会比赛,记者招待会等,让学生时时刻刻、处处事事都意识到自己是在学口语、用口语。
②自我实践。学生自身也要树立主体意识,自觉主动的发现机会,寻找机会,利用机会,抓住机会,创造机会积极参与,刻苦训练,才会熟能生巧,形成技能。所以说自我实践也是口语训练的必不可少的一个途径。
4.不断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那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学会独立思考,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创新能力的提高。
一切新的东西都是从“疑”字开始,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巧妙地设疑,启发学生从疑难中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要留给学生多一点的创造空间,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统一问题。教与学的互动关系告诉每一位信息技术老师:只有善于诱发学生积极思维,才能更好地让学生进行创新性活动。
总之,学校在抓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将学生的能力培养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常抓不懈,具体落实到具体教学的过程之中,那么,随着就业率的提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生源匮乏的尴尬局面将会改变;学生满意、学校满意、社会满意的三满意办学目标将为期不远了。
参考文献:
[1]《怎样管理最有效》王刚.编著
[2]《怎样沟通最有效》王刚.编著
作者简介:
12.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 篇十二
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 应包括下列的内容:自我监控知识获得、自我监控体验、实际的自我监控。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中职生的自我监控学习能力:
一、制订目标和学习计划
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各层次目标, 包含远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眼前目标。学生的超前学习, 不是放任自流的学习, 必须有相应的指导和监控。在学期开始时, 要求每一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制定出各自的学习目标, 并进行检查、修订和评价。指导学生们每周制定一周的中期学习目标以及每天的眼前目标—即每天的学习计划。特别是根据选定的学习策略, 作好时间的安排。每天要求学生都能制定当天的学习计划, 利用课堂教学或下班辅导时对他们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 并分发一些有关学习策略的小知识, 让学生课外阅读, 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策略。
在物理教学中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l) 在开学初要向学生讲明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指导学生制定本学期的学习计划。 (2) 指导并要求学生制定每天的物理学习计划, 包括超前学习、听课、完成哪些作业、复习哪些内容等等。 (3) 指导学生制定阶段复习计划, 各种学习计划的制定, 开始时老师要讲清要求, 首先要明确:要完成哪些物理学习任务?超前学习什么?上课要解决什么问题?课后应完成哪些作业?阅读课本的什么地方及看哪些参考书?其次, 要落实时间表:完成每次任务大约需多长时间?在什么时间内完成?第三, 要对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自检和抽查。并制定出相应的补救措施。第四, 在计划实行中要能根据实际操作情况修改计划。第五, 要对学生计划的制定由老师检查、同学互查、自查相结合, 逐步训练, 直至养成习惯。也就是能对制定计划的过程及实施的情况, 完成计划的情况进行监控。
二、指导学生进行超前学习并对自己的超前学习过程进行监控的能力
超前学习是指在老师上课之前, 学生独立了解和熟悉新课内容, 从而为听课做好准备工作。一般认为, 原有知识准备是学习新知识最重要的条件之一。超前学习可使学生发现自己在学习新内容时, 在现有的物理知识结构上还有什么不足, 可通过翻阅以前所学的内容及时补上。课前超前学习可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归纳、综合, 推理等能力。
如何教会学生超前学习呢?我认为可以先向学生介绍常规的超前学习方法。如:阅读教材、查缺补漏、标出重点及难点, 对自己不能理解的内容做上标记, 以便上课时有重点地听课。做超前学习笔记, 且在笔记上留有余地, 以便记老师讲的内容, 尝试做一些巩固练习。其次可向学生出示习题, 如问题阅读法、程序作业法及结构提纲法, 帮助学生超前学习。
三、指导学生如何听课及如何监控听课效果
要提高学生课堂的听课质量, 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授课质量, 并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监控自己的听课过程;其次要指导学生如何听课, 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1. 课前充分准备, 包括课前的知识准备、物质准备及心理准备。
如课本、笔记本、作业、笔记等是否准备好了, 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以饱满的热情上课。
2. 集中精力, 积极思维, 主动地听课。
在掌握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基础上, 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听课时要边听边思考, 听课要紧跟老师的思路, 听课时不仅要听老师所讲的结论, 更要能理解得出结论的过程。
3. 做好课堂笔记。
研究表明, 一堂课课后测试, 学生只能记住讲授内容的50%左右, 48小时后测试只能记住20%。这样学生即使上课听懂了, 课后还可能遗忘。记笔记可为课后的复习做准备, 要指导学生如何记好笔记。
4. 要能根据不同的课型及老师的授课风格听课。
本节课是通过演示实验得出规律, 还是通过理论分析得出结论, 是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还是实验课。要根据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听课方法, 同时要根据老师的讲课风格听课, 是顺着教材思路讲还是先进行理论分析得出结论, 再通过实验验证。
5. 要能及时总结自己的听课效果。
每节物理课课前或课后要指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作如下小结: (1)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 (2) 本节课所学的重要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内涵及外延; (3) 本节课学会了什么新的物理方法?解题方法? (4) 本节课所讲的知识与以前所讲知识的区别与联系, 是同位还是上下位关系?是否需要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图。 (5) 本节课听课存在什么问题?哪些地方还未弄懂?是否有走神现象? (6) 课后我应做些什么工作以巩固本节课的听课效果。
四、指导学生做好物理课复习工作, 并能对复习情况进行监控
预习———听讲———及时复习———作业———阶段复习———总复习。这一学习流程图, 几乎每一位学生都知道, 但真正做到的并不多, 其中做得较差的就是复习这一环节了。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反映上课基本上都能听懂, 但过几天就忘记了, 这就是因为没有抓好复习这一环。复习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防止遗忘, 复习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的重新加工、整理的过程, 通过复习, 学生可以重新调整认知结构, 建立新的认知图式。复习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拓宽思路, 复习的过程更是评价反思自己听课情况的过程, 为下一次的听课提供借鉴。
五、培养学生对物理思维过程自我监控的能力
在学生通过练习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策略后, 随时注意提醒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 自觉地、灵活地运用这些策略, 去学习。教师亦可通过各种反馈途径, 对学生的自我监控水平不断的进行干预, 促使学生反复练习, 并逐步由他控转变为自控, 实现自我监控的自动化。起始阶段, 教师通过让学生写出解题思维步骤, 对学生的解题思维进行监控;然后采用自我提问的方式, 逐步推动学生将自己的解题思维过程作为自我监控对象, 不断的对其进行积极而自觉的监控、引导和调节。并且还要促进学生的自我监控过程成为一种习惯, 不需要太多的意志努力就能随时对自己的解题行为进行调控。并要求学生谈感受、写自我分析, 以便及时收集反馈信息, 调整指导重点, 促使学生反复自我训练, 逐步提高自我监控能力。
摘要: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是提高职业院校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通过介绍有关自我监控能力的作用及如何进行自我监控的方法, 为职业院校教师与学生提供提高学生自我监控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自我监控,职业院校,物理教学
参考文献
[1]董奇;周勇:《关于学生学习自我监控的实验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pp84-90.
[2]金艳萍:《如何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摘自:http://www.scnu.edu.cn/~wuli/mspe/d21/113.htm.
【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推荐阅读:
应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08-04
当代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价值观11-06
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07-01
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10-27
大学生需要培养的能力07-18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复述能力08-18
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论文06-20
小学作文训练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09-12
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