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情况调查刘武

2024-10-09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情况调查刘武(共10篇)

1.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情况调查刘武 篇一

一、基本情况

1、调查对象:本次调研涉及的对象主要是全区104个社区及部分区直单位、学校、企业中10至35岁之间的中、小学生、在职团员青年以及社区闲散青少年。

2、调查方式: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为主、走访座谈、个案分析、资料分析为辅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和广泛联系青少年的工作优势,使调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真实性。调查的时间在XX年9月至10月间。

3、调查内容:本次调研思想道德的内容包含着政治理想、价值取向和思想品德等方面,但突出对青少年道德行为的研究。调查问卷的设计也是围绕这几个方面,主要的问题或指标涉及对理想信念、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的看法、对个人成长发展的价值目标追求等。

二、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结果分析

1、问卷调查的结果统计:本次调查共下发问卷1000份,回收850份,其中男性占39%;女性占61%;年龄在10-20岁的青少年占52%,20-30岁青年占30%,10岁以下和30岁以上的青少年分别占1%和17%;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占12%,共青团员占60%,一般群众占21%,少先队员和民主党派人士分占6%和1%;学历为大学专科以上的占36%,高中或初中的占61%,小学及以下学历的占3%;在校生占57%,行政事业单位青年占17%,企业青年占7%,其他性质或无业人员占19%。

2、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的基本特征:

(1)基本认同社会主义核心政治理念,具有较强的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对未来充满信心。当代中国主流政治理念要求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持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倡导爱国主义等。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在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对青少年自身政治理想的确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调查表明,我区青少年对邓小平理论及“xxxx”重要思想在中国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给予高度评价(见表1),对当前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有相当高的认同(见表2),并且绝大多数青少年认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十分必要(见表3)。表1:您觉得邓小平理论及“xxxx”重要思想在中国发展中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主要体现比例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和精神动力80%发挥的作用有限10%说不清楚10%表2:您认为当前坚定社会主义理想是否必要:比例(表2)比例(表3)很有必要76%86%重要但不必要14%7%不必要3%5%说不清或与我无关7%2%表3:您认为当前提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否必要:同时,90%的青少年对改革开放的政策表示满意,93%的青少年对台海局势表示应“坚持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方针,但决不放弃军事斗争的手段”,60%的青少年充分肯定了“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对与规范政府所起的作用,95%的青少年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且有90%的青少年认为当前有青年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十分重要,这充分说明我区青少年满怀爱国之情与民族自豪感,已经树立了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2)在经济和信息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念相互冲撞,大容量、高速度、多渠道的信息流通和获取对传统的道德体系产生前所未有的冲击,对青少年的道德养成带来较大的影响,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的日趋弱化。中国几千年积累下来的传统美德是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它与现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揉合在一起,形成了当代的社会风尚。青少年关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对社会的共同理想和主流的价值观念还缺乏认同。他们在做出某种价值判断时,往往以自身耳濡目染的事实为依据,空讲道理不太能打动他们。因此,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对确立青少年的价值取向、规范青少年的行为具有相当的意义。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传统美德和现代公德的教育趋于弱化。这一方面体现在一部分青少年理想信念上的模糊,另一方面表现为过于实用功利,现在青少年无论在人生目标的确定,还是学习方式、就业观念、生活方式等都深受市场导向的影响,十分务实,特别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但相对缺乏为国家和为社会服务的奉献精神。调查中显示,人们对于“青少年思想道德环境(即影响因素)”也提出了置疑,在各项环境因素中,47%和20%的人认为目前社会风气和学校风气是影响青少年思想道德最大的因素,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的社会风气和学校至少还不是最受大多数人满意,也是最为迫切需要改进和提高的。(见表4)表4:你认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影响最大的因素比例社会风气47%学校风气20%家庭熏陶19%社区环境8%朋友6%其他因素0%同时,调查表明,当前36%的被调查青少年经常上网,52%的被调查青少年认为网络对自己的思想道德观念有较大影响。调查同时表明,大多数青少年对社会基本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有一定的认知,对善恶、是非、美丑有较强的识别能力,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严重的“知行分离”现象,道德认知和道德行动还不相一致。比如对于周围发生的社会不良现象,只有4%的人选择多方面制止,27%的人采取举报和反映,7%选择用媒体曝光,32%的人会表示不满,而28%的人表示无能为力,另有2%的人表示与已无关。

(3)对个人人生价值目标的定位基本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有较强的进取精神,但价值取向更趋多元化、实用化和个性化。当今青少年个人人生价值目标定位具有较明显的历史与现实的特征。一方面,他们注重不断学习“充电”,追求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对社会有所贡献,有较强的进取意识。同时,社会现实以各种特定的方式影响着青少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着青少年价值目标的不断重构,带上深刻的市场经济的烙印,即表现出重经济而轻政治、重物质而轻精神、重个性而轻共性的特点。在调查中,当被问及“什么是最大的幸福”时,45%的选择“家庭幸福”,22%的选择“为社会发展作贡献”,这是符合传统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同时也表现出实用主义特征,青少年的价值取向不再呈单一模式,而是表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趋势(见表5和表6)。表5:你最崇尚下列哪一种工作方式:比例追求合乎自己兴趣的工作67%埋头苦干,争取早日出人头地14%与世无争、悠闲度日13%投机取巧,钻营人情世故0%其他方式6%表6:你认为“成功者”最主要的标志是:比例拥有较高的职位和地位25%拥有可观的收入17%拥有高尚的人格20%恋爱婚姻生活美满幸福24%拥有丰富的学识9%具有精湛的专业技能5%

三、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尽管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中,我们重视了对不同青少年群体的分类分层教育,使工作质量和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与党对青少年工作的新要求,在工作实践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具体表现在:

1、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形式的表面性。目前的思想道德教育形式,往往过多注重表面形式,停留在知识性的课堂传授层面,广大青少年为学习而学习,更多地停留在“入耳”层面,没有很好地“入脑”、“入心”,也没有很好地将思想道德认知同工作、生活及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加之传统的教育手段过多地注重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和命令主义,缺乏创造思维和强有力的生命力,结果导致工作拓展难度增大。

2、青少年思想道德行为养成的被动性。思想道德习惯养成的形式、内容趋向组织化、行政化、单一化、运动化,不少道德行为规范还没有成为青少年持之以恒的工作、生活原则。故在增强对青少年的吸引力,调动广大青少年主动参与践行的积极性上还不够。

3、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主体调动的行政性。青少年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主体。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运用行政动员方式过多,工作对象的覆盖面还不够,尤其在青工、闲散青少年以及普通青少年群体中缺乏鼓动性和活跃性,只能借助组织行为去调动部分群体,存在着目标群体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不均衡性,且缺乏对目标群体的分层分类指导,容易出现“一刀切”现象。

4、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资源整合的简单性。应该说,全区的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资源还是很多,但横向与横向之间、横向与纵向之间、条块之间缺乏沟通和资源共享。即便整合,也是活动硬件设施考虑较高,软件方面考虑较少,在工作中借力不够。同时,团干部的社会拓展能力也需提高。

四、思考与对策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青少年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生活方式的多样化、青年群体分化的多层次性等问题层出不穷,如何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高其实效性,已成为社会关注和重视的一大课题。共青团组织要以改进求加强,以创新促发展,在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渗透力、覆盖面和有效性,推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不断深化。

1、突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基础性。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基础性主要表现:

(一)青少年时期是思想道德观念形成的基础阶段。学校是开展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基础阶段,人的道德养成关键是要从小就要打好基础,掌握青少年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特点,从小打好道德认知基础。同时,通过建立青少年需求反馈系统、信息系统和重点样本调查反馈系统,及时了解掌握青少年的思想动态和行为方式的新趋势。

(二)适应青少年思想道德形成特点的教育内容是关键。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青少年不同阶段的道德养成需求,提供不同的道德教育内容,重点培养青少年的健康心理。通过开展思想道德现象大讨论、征集道德文明警语等形式,培养青少年明辨是非的能力。

(三)开放性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阵地是依托。网络和社区已成为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本次调查中有72%的青少年有过上网经历,同时也有83%的青少年表示目前我区的青少年文化活动阵地短缺或对其功能设置和管理不太满意。我们要借助“社区青少年学校”、“青山共青团”网站等载体,以多种传播方式激活青少年的认知模式,使思想道德教育变得生动活泼、寓教于乐;并通过体验活动等,加大青少年活动阵地的开发利用,在社区中建立分散多样、就近就便的活动中心,吸引青少年经常参与,引导青少年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2、突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方式的科学性。我们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在社会迅速转型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青少年接受的信息量大,思维灵活、想象丰富、视野开阔,传统的“说教式”的思想道德教育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形势发展,迫切需要转变思想道德教育方式,认真分析把握新时期青少年思想发展变化规律,要注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科学性,实现由灌输道德知识向发展道德能力转变,实现从青少年被动接受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上“自主型”转变,减少行政化动员,把真实的道德生活展现在青少年面前,在现实的具体生活场景中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养。

3、突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对象的层次性。不同的青少年群体有不同生存状态和发展的要求。在对青少年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我们要对优势群体和弱势群体、职业青年和学生青少年等等群体差异有更深入的研究,“兼顾两头,突出中间”,体现层次性,在注重把握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的同时,针对不同的青少年群体,形成不同的侧重点,让不同层次的青年都能找到自己的追求目标。如对青年党员、团干部、优秀青年等先进分子,要强调“三观”,强调共产主义的理想观念;对广大普通青少年群体,要以“三德”为基本要求,倡导与现代化文明社会相匹配的精神生活和道德情操。以此,逐步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4、突出青少年思想道德养成的实践性。引导青少年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最根本的途径在于实践。本次调查中反映,青少年对道德教育活动意见最大的是“形式单调”,认为最有收获的是实践。这就要求我们注重让青少年在实践中学习,要通过家庭实践、社区实践、岗位实践等途径的有机结合,引导青少年在社会实践中认识自己的行为规范、道德文明和人生价值取向与法律规范和传统文化倡导的道德文明保持一致。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在家庭、学校、社区的学习和活动中,养成伦理道德、社会公德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和基础文明;在职青年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学会理性地处理各种矛盾和人际关系的本领。

5、突出青少年思想道德评价的示范性。我们可以通过开展“青少年道德示范好公民”、“十佳小公民”等先进称号的评比表彰,让青少年体会到榜样的可敬、可亲、可学,形成争做先进的良好氛围。要通过各种媒体,以及建立思想道德教育宣讲团加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成果的宣传。以“青山区社区青少年道德行动”为契机,通过设立“道德评议台”、“社情民意气象站”等有形载体,建立形成社区青少年道德规范和道德约束和监督机制,加强典型榜样的宣传,道德状况的分析,以及有效的应对,从而保证工作的针对性,取得实效性。青少年时期不仅是学知识、长身体的最佳时期,也是思想道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将直接关系到我区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能否实现。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问题,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不断创新实践,才能真正使这项社会的基础工程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2.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情况调查刘武 篇二

1 调查过程与内容

1.1 调查过程

本次调查从2012年11月开始到2012年12月结束。调查选取了桂林4所小学五六年级的在校生和4所初级中学的在校生, 共计500名作为调查对象, 其中小学生200名, 初中300名。问卷的发放采用了分班级面对面的集中填写方式, 并充分考虑了学校、城乡、年级、性别等因素。本次调查共发送问卷500份, 回收问卷500份, 有效问卷491份。

1.2 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包括了5个方面的内容:目前青少年玩网游的基本情况;青少年玩网游的原因;网游对青少年在思想行为方面的影响;教育游戏在青少年中的使用现状;青少年对于教育游戏的认同度及其应用前景。

调查数据严格按照统计学的基本方法进行统计, 数据采用国际通用的SPSS17.0进行分析。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玩网络游戏的基本情况

调查数据表明目前青少年有71.8%都“喜欢”或“非常喜欢”网络游戏, 而“不喜欢”网络游戏的只占3.34%, 上网地点主要集中在家里, 其次是学校和网吧。81%以上的学生每周都玩网络游戏, 所玩网游类型较多, 基本包含了目前网络上常见的网游, 其中角色扮演类游戏游戏占了57.84%, 其次是网页小游戏和竞技类游戏。具体统计见表1。

统计发现男生多以玩角色扮演类游戏和竞技类游戏 (尤其是对战类) 为主, 女生多以网页游戏为主 (例如QQ农牧场等) , 表明男女生性别对于网游的择向有一定关系。另外, 初中生选择角色扮演类网游的比例高于小学生, 笔者分析这是因为小学生年龄偏小, 目前网络上流行的角色扮演类网络游戏故事情节对于初中生而言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2 青少年玩网游的原因

本项调查主要围绕兴趣所在、情感宣泄、打发时间等方面展开, 具体调查结果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 选择“兴趣所在”的青少年有76.78%的, 跟随身边的人一起玩网络游戏的占36.25%, 打发时间的有27.29%, 情感宣泄的占4.07%, 而其他原因也多是填写的“娱乐”等, 可归为“打发时间”, 这表明青少年玩网络游戏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感兴趣。

在回答一款网络游戏最能吸引你玩下去的原因这个问题的时候, 小学生和初中生的选择答案有所不同, 如图2。

由图2可以看出, 精美的游戏画面仍然是吸引青少年玩网络游戏的主要原因, 但小学生比中学生更看重游戏的画面感, 这应该是和小学生年龄特征有关, 更容易被视觉精美的东西所吸引。在故事情节和人物体验方面, 有85%以上的中学生选择了“丰富动人的故事情节和人物体验”, 而只有不到50%的小学生选择了该项, 说明中学生更加看重游戏本身, 游戏是否精彩好玩是吸引他们的首要原因。有31.9%的小学生和41.9%的中学生选择了志同道合的队友, 说明朋友也是吸引青少年玩家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与青少年依恋关系由家庭成员转向社会关系相符合。青少年关注是否能获得大量的游戏道具及荣誉, 体现了游戏的激励机制在游戏设置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这对于教育游戏的设计有着启示作用。

2.3 网游对于青少年的影响

90%以上的青少年通过网络游戏结交到了新朋友;64%以上在网络游戏中加入了游戏公会;40%左右的青少年遇到问题愿意与网络上的朋友分享, 如表2。

由表2可以看出, 与现实中的同学或朋友沟通是青少年交流和倾诉问题的主要渠道, 其次是与网络上的朋友分享, 而选择与父母和老师分享的不到15%, 这表明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 与父母的感情联系减轻, 他们希望独立, 更倾向于向伙伴交往, 出现问题也更愿意与伙伴分享, 依恋关系出现变化。而网络的出现, 又扩大了社会关系的范围, 尤其是在网络游戏中, 由打怪升级所自发结成的游戏公会、组队等, 使得这种伙伴关系由于经常共同面对问题、经常讨论经验而显得更加“亲密无间”。网络游戏对于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影响可见一斑。

86%的青少年“曾经有”或者“现在有”喜欢或者崇拜某个游戏角色的经历, 而有57%的青少年有过模仿游戏角色的经历。这说明网络游戏对于青少年的心理行为具有重大的影响, 游戏角色或者游戏情节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 这对于教育游戏的设计有借鉴作用。

2.4 教育游戏在青少年中的使用现状

调查数据表明66%左右的学生不知道什么叫“教育游戏”, 甚至完全没听说过, 而86%以上的学生表明从来没有使用过教育游戏。根据笔者了解, 表示自己使用过教育游戏的学生多是一些益智类小游戏的用户, 这类型游戏多是针对10岁以下儿童设计的, 并不适合10岁以上的青少年使用, 并且多以开发智力为主, 和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并无联系。而教师使用教育游戏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如图3。

2.5 教育游戏的应用前景

关于游戏和学习的关系, 有47.7%的学生认为“游戏应该和知识相结合, 实现轻松学习”, 也有44.1%的学生认为“游戏和学习应当分开”, 另外有8.2%的学生对此“无所谓”。对于自己玩游戏, 有65.6%的学生认为父母的态度是“如果不影响学习, 同意我玩”, 25.7%的认为父母“不支持不反对”, 6.45%的认为父母“严禁我玩游戏”, 选择父母“完全不管我玩游戏”的只有2.24%。有53.1%的学生“希望”能在德育课程中引入网络游戏, 28.6%的学生不希望课堂上加入网络游戏, 18.3%的学生表示目前还“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但是在谈到如果有一款德育网络游戏, 你最喜欢它是哪种游戏类型的时候, 只有8.6%的学生表示“拒绝玩此类游戏”, 如图4。

由图4可以看出, 初中生更偏向于喜欢角色扮演类游戏, 而小学生更喜欢简单易懂的网页小游戏。初中生比小学生更容易拒绝“德育类网络游戏”, 这应该是由于长期我国德育教育采用的说教形式或者课堂传输模式有关, 年龄较大的青少年对于德育教育有抵触情绪。

3 启示

(1) 大部分青少年都爱玩网络游戏, 兴趣所在是青少年玩网络游戏的主要原因, 教育工作者可利用青少年爱玩网络游戏的天性, 将所要传递的信息融入游戏中, 寓教于乐。

(2) 网络游戏可在思想行为方面影响青少年, 因此, 它具有可被思想教育工作者利用的规则性资源。例如可设计蕴含社会责任的角色、或者设计涉及道德困境的故事情节以及能够体验反思的行动结果等。

(3) 青少年的依恋关系变化, 由父母转向伙伴, 而网络游戏社区又给青少年社会关系的扩大提供了平台。多数青少年在游戏中都加入了游戏公会, 也会浏览网络游戏的社区论坛, 大量青少年聚集在共同的社区空间里, 为相同的游戏或者问题进行心得体会交流, 久而久之形成一种真实又虚拟的社会群体, 群体里的人互相影响, 是一个整合社会观念、形成新的社会规则的过程。因此, 这一整合形式是一次社会道德资源利用的难得机会。[1]

(4) 教育游戏在小学和初中的教育中应用非常少, 这也与目前国内这类型的网络游戏数量非常少有关。但是大部分青少年仍然能够接受德育类教育游戏, 这类型的游戏设计可采取分学龄设计, 例如小学生使用简单易玩, 画面精致的网页小游戏, 中学生使用故事性强, 人物体验丰富的角色扮演类游戏。

参考文献

[1]任建东.网络游戏道德资源性分析[J].伦理学研究, 2008 (4) .

[2]周华杰, 唐文支.教育游戏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的问卷调研[J].中小学电教, 2006 (3) .

3.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情况调查刘武 篇三

(1)“虚拟世界”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不容低估。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宗教的影响、多元价值观的渗透,往往通过音响制品、文艺作品、文化媒体和网格文化等虚拟的东西,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的人生价值趋向。这些领域中黄、赌、毒、武打、枪战、~等情节对青少年思想、道德、行为、处事等负面影响是十分严重的。减少这些负面影响,对黄、赌、毒的东西实行全社会的围追堵截。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方能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2)社会诚信对学生诚信品质的影响不容低估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民无信而立”;“言必信、行必果”;“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赶”等有益的格言,深刻地反映出中华民族历来视诚信为安身立命之本。然而,在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的今天,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发现在浓重的利益趋使下,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正在经济、政治、文化、人际关系中逐渐弱化和失缺。诚信品质的培养是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靠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熏陶。

4.青少年普法情况调查报告 篇四

(一)全社会齐抓共管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基本形成。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专门下发文件,作出重要批示。各级人大、政协经常对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各级司法行政部门、教育主管部门一直把青少年作为普法的重点对象,纳入普法规划和年度学法计划,主动牵头组织,积极协调配合,抓好工作落实。各级各类学校普遍成立了法制教育领导小组,落实了法制教育的专(兼)职干部,专门负责学校法制教育的日常工作。各级政法、综治、文化、团委等相关部门,积极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创建青少年维权岗等活动,为促进青少年学法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各类媒体和文艺团体也成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力量。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和法律保护工作,逐步成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和共同行动。一个由党委政府领导,人大监督,职能部门组织实施,学校、家庭、社会积极参与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在我市基本形成,并逐步完善。

(二)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扎实深入。各级各类学校充分发挥课堂法制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将法制教育课列入学校教学计划,提出了具体的课时、内容和目标要求,基本上做到了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同时,各类学校坚持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利用课外活动、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等形式,不断扩大学生的法律知识面。据统计,近几年全市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开展模拟法庭640场次、青少年法律知识竞赛30场次,开展“我与法律同行”征文活动300余场次,全市100%的在校中小学生接受过较为系统的法制教育。各县区还结合实际,建成了一批青少年法律学校、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法律服务热线等,为吸引广大青少年学习法律知识、参加社会法制实践提供了新的载体。各学校普遍从当地政法部门或法律职业者中聘请高素质人才担任学校的兼职法制副校长。目前全市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及城区的320余所中小学校均配备了兼职法制副校长。为了使这项工作走向规范,有些县区还制定出台了相关文件,对法制副校长的聘任资格条件、聘请程序、工作职责、队伍培训、日常管理等方面作了统一要求,确保了工作落实。

(三)青少年学生的法律意识普遍提高。一是初步形成了遵纪守法意识。对于什么是违纪违法行为,违纪违法行为的危害性,违纪违法将受到什么处罚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增强了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提高了明辨是非、预防犯罪的能力。二是提高了维权意识。对于依法维权的重要性,哪些是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等法律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不少学生还直接运用于实践,通过司法程序讨回了“说法”。三是逐步培养了权利义务对等的现代法治观念。随着法律知识的逐步积累,更多的青少年学生对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权利义务,对法的价值和权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全面提高知法、守法、用法、护法的能力,打下了一个较好的基础。四是青少年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还生动体现在他们广泛参加社会法制实践活动方面。他们积极参加“带法回家”、“送法下乡”、“送法进社区”,担任法制宣传志愿者等活动,宣传所学到的法律知识,不仅是法制教育的受益者,而且成为法律知识的传播者。

(四)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逐步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不少学校在总结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内在规律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从制度上规范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将青少年法制教育纳入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对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家长法制学校等阵地建设、整治学校周边环境,提出了明确要求。有的县区在探讨建立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素质测评、考核考试制度方面也取得了初步成效。这些制度的建立,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保障作用。

二、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一是学校法制教育有误区,重知识传授,重视学校升学率,忽视青少年健康全面发展,轻法制教育的现象在中小学校普遍存在;二是学校法制教育缺少课时、教材保障。按照教育部门规定,学校法制课时的设置有难度,教师只能结合班会及思想品德课时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老师在教授法律知识时没有适合学生特点的专业法制教材,学生法律知识的学习缺乏系统性;三是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阶段,缺乏社会经验和明辩是非的能力,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加之我们的普法宣传工作也有不到位的问题,我市青少年违法犯罪,特别是团伙犯罪现象时有发生。

三、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普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把握重点,突出难点,进一步做好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在校青少年学生是青少年的主体,学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针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小学法制教育要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普及一些简单、易懂的法律基本常识,进行法治观念的启蒙教育和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使他们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中学法制教育要着重进行法律基础知识的基本教育,加强对《宪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断提高青少年学生明辨是非、依法自我保护、抵御社会不良影响的能力以及预防违法犯罪的意识;中专、职校和技校要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加强劳动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法律知识教育。传授法律知识要与提高法律素质相结合,法制教育要和法制实践相结合,利用主题班会、团队活动、团课、少先队活动等途径,通过播放录像、电影、举办法律知识竞赛、开设法制宣传园地等活动,对青少年进行生动、直观、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

进城务工青年、社会闲散青少年、罪错青少年等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重点群体,也是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难点所在。要结合进城务工青年工作的实际,在建筑、服务等重点行业,通过编写教材,发放宣传册,开展公益性法制培训与咨询等方式,帮助进城务工青年提高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要根据社会闲散青少年的特点,以增强法制观念,预防违法犯罪为重点,组织教师、律师、社会工作者等有专业特长的青年志愿者,以“多助一”、“一助一”等形式,精心组织开展警示性、劝导性和渗透性的宣传教育活动。各级普法办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加强对街道、社区、步行街、农贸市场、车站、码头的法制宣传阵地建设,为社会闲散青少年学法提供便利条件。要认真研究罪错青少年的现状、需求及思想动态,结合社区矫治试点工作,开展亲情帮教和社会帮教,使他们能够体会家庭和亲情的温暖,体会全社会对他们的关爱,提高矫治效果。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教育,引导他们自觉遵守社会秩序,依法维护自身利益,防止罪错青少年重新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二)进一步丰富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的载体和形式。要利用宣传月、纪念日在社区和青少年较为集中的地方设置法律咨询点,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通过向青少年及家长散发青少年法制手册,解答与青少年有关的法律问题,增强实际效果。要组织开展法制有奖征文、编印法制连环画、重点案例剖析、普法知识竞赛、图片展览、参观立法和司法机关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吸引广大青少年主动参与普法教育活动,帮助青少年掌握与自己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有条件的中小学要积极开展模拟法庭法制角色教育,组织青少年学生在活动中担任法官、检察官、律师、原告、被告、犯罪嫌疑人等角色,使中小学生亲自体验各种法律角色转变带来的不同感受,从而增强学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在教育内容上,要从内容成人化、单一化向符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转变;在教育渠道上,要从单一的法制课教学,向各学科的渗透教育、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学校管理育人等全方位教育转变;在教育方法上,要从单一讲授法律条文向促进学生理解法律精神转变;在教育形式上,要从传统灌输式教育向启发式、参与式教育转变;在教育效果上,要促使学生从单纯畏惧法律向既尊重法律权威,又能依法维护合法权益转变。

(三)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法制副校长对中小学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监督、协调机制,规范法制副校长的工作职责及考核标准,确保法制副校长教学有计划、办公有场地、活动有安排、工作有保障。各级司法行政、教育部门要密切配合,采取脱产进修、短期培训、专家辅导、以会代训等方式,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课教师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切实提高广大中小学法制课教师的.法律知识和授课技能。要加强青少年普法讲师团队伍建设。结合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实践,推荐具有法律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充实青少年普法讲师团队伍,根据讲师团成员的专业特长和学校的需求,科学合理调配,确保每个讲师团成员每学期为学生作法制教育辅导报告不少于2场次。要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志愿者队伍建设,注重把具有法律专业特长、自愿参与普法活动、热爱普法公益事业的各方面力量吸收到志愿者队伍中来,定期深入学校、社区和农村,面向青少年积极开展法律志愿服务。同时,要引导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法制宣传,向家庭成员、同学、同伴宣传法律知识,参与法制建设,争做普法、用法的倡导者。

(四)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青少年教育基地、活动营地、青少年宫及校外教育阵地,通过举办各类法制培训班、讲习班、主题宣传活动等,不断扩大宣传教育规模,让青少年通过各种途径接受法制教育,增长法律知识,抵制不良诱惑。要坚持建设和管理并重,及时更新各类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的硬件设施和软件建设,在完善功能、规范运作上狠下功夫。要定期组织广大青少年学生到少年法庭、律师事务所、少年犯管教所、看守所、戒毒所、劳教所等单位观摩体验,接受直观、形象的“现身说法”教育。要充分发挥媒体阵地的舆论导向作用,开辟青少年法制教育专栏专刊,制作系列专题节目,加大青少年法制宣传力度,并对侵害青少年权益的违法现象进行揭露和批评,形成持久、有力的法制宣传声势,推动形成全社会关注支持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舆论氛围。要重视互联网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的作用,结合开展“绿色网吧”创建活动,加强网上的正面宣传和管理,最大限度地消除不良网络内容对青少年学生的负面影响。

(五)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维权和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全面优化青少年成长成才的社会环境。要健全青少年法律服务网络建设,积极引导法律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在学校、街道、社区居委会、妇联、共青团等组织机构设立青少年法律服务站或“青少年维权热线”,为青少年提供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务。各级法律服务机构在办理涉及青少年的案件时,都要把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放在首要位置,做到优先考虑、优先受理、优惠服务、优质办理。要深入开展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结合司法行政、教育系统工作职能,加强对创建活动的指导,探索具有行业特点的青少年维权服务形式和维权工作机制。基层司法行政部门要在社区设立的“青少年维权岗”,加强对涉及青少年案件的调解和法律帮助,依法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要积极配合教育、综治、文化、工商、公安等各相关职能部门,大力加强学校内部安全防范工作,健全、完善规章制度,落实各项防范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开展创建“依法治校示范校”、文明校园、无毒校园等活动,促进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法制教育机制的完善。

5.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情况调查报告 篇五

摘要:青少年维权一直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青少年合法权益受侵犯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并且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不断上升趋势。为了解我市青少年对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认识和维权现状,加深我市广大青少年对自己的合法权益认识和提高青少年维护合法权益意识,特此调查。

关键词:贵港市青少年合法权益维权调查

调查名称:广西贵港市青少年维权情况调查

调查对象:贵港市青少年(主要是在校学生和社会闲散青少年)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随机抽样调查

调查地点:贵港市达开高级中学,江南中学等学校和市区街道及本人家乡

调查时间:2012年8月14日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主要目的是了解我市青少年对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认识和维权现状,加深我市广大青少年对自己的合法权益认识和提高青少年维护合法权益意识,以便对有关研究部门提供一些有效的意见。

第一部分

青少年维权现状和背景

目前,我们国家的总人口是13亿,而未成年人约3.67亿,其中青少年占未成年人的大部分。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青少年合法权益受侵犯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并且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不断上升趋势。因此,青少年维权一直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加强青少年对自己合法权益的维权意识和扩大青少年对其合法权益的知识面,需要社会各界贡献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

第二部分

调查研究方法

一、问卷设计

本次青少年维权情况调查问卷结合之前一些青少年维权调查问卷和本市青少年维权预期情况编制而成的,在经过贵港市教育网资源的资料整合和自己的分析之后,我决定将问卷内容分为:(1)青少年对维权知识的了解度(2)青少年对自身维权的态度

(3)青少年对社会维权的期望

本次调查问卷的内容大部分为选择题,题目选用单选和多选的混合题型。另外在问卷的最后设置两道客观题,此题基于为青少年提供最为直接的反馈和充分发挥青少年的自主思考能力,让他们更好地根据日常生活中的案例来拓宽青少年维权知识面,从而释放他们内心的想法和压力。

二、问卷的发放及回收情况

此次问卷调查的对象是贵港市青少年,因为我市青少年数量大,分布散及本次调查时间处于放假时间,所以我根据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在高中生和初中生回的时间里,选取了贵港市达开高级中学,江南中学,木格高级中学,木松岭学校和市区街道,网吧等青少年聚集地,以及本人家乡作为调查地点。其中,达开高中和江南中学是我市的重点高中,木格高中则是木各镇唯一一所综合性高中,集高中和初中于一体,而木松岭学校则是我市区一所较好的初中学校。本次调查采用随机调查,为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和代表性,我实施了配额发放,对发放对象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控制。具体情况如下表:

青少年维权情况调查问卷发放配额表

注释:社会指的是市区街道,网吧等青少年聚集地,以及本人家乡

三、数据处理方法

对于问卷的数据处理,我采用了人工和计算机处理的有机结合的处理方式。首先,我按照自己的处理要求和预期结果进行人工处理,归纳,整理,形成有效数据。其次,采用了计算机处理数据,将其输入电脑经过计算机处理形成新的数据统计表格。调查数据显示情况:

注释:

第三部分 调查结果分析

一、青少年维权的社会现状

根据本次调查数据分析显示:被调查的青少年对青少年维权意识和知识的综合认识和具备的素质依照较好、一般、较差的程度来划分,依次为22.86%,45.71%,31.42%。由此可见,我市青少年维权现状不容乐观,大多数青少年对维权知识的认识和维权意识有待加强。其分布地点不均,青少年维权现状表现较好注意集中于贵港市的重点高中,乡镇高中次之,其次初级中学和社会青少年的维权现状较为令人担忧,其大多数人维权知识和意识较差。

从上述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

1、学校能够正确引导在校学生拓宽青少年维权知识面和增强青少年维权意识,在很大程度上教育在这方面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2、城市和农村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导致了城乡青少年维权现状的差距拉大。

3、在校青少年和社会青少年维权现状相比得出,家庭和社会对青少年维权教育力度有待加强。

二、青少年对自身合法权益知识的了解度

1、抽样调查“青少年对自身权益知识了解多少”得出的结果是:2.86%的青少年选择了非常了解,90%的青少年选择了了解一些,7.14%的青少年选择了一点也不了解。大多数青少年是通过看电视了解权益知识,也有一部分是通过看报纸,听讲座的途径了解权益知识的。

2、抽样调查“关于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内容和侵犯青少年权益的行为”得出的结果是:22.86%的青少年对此认识较好,45.71%的青少年对此认识较为一般,31.42%的青少年对此认识较差。

较好=优秀+良好 一般=良+中等 较差=合格+差

3、抽样调查“关于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自身权益被侵犯的行为和造成青少年合法权益侵犯的原因”的客观题得出的结果:较少人填写这两道客观题,一般是维权意识较好的青少年回答了这两道题。其中,大部分青少年认为:

1、受到家长和老师的打骂,在社会上受坏人欺负

2、家长和学校劝退学生,使其受教育权被侵犯

3、某些商家向他们销售违禁商品,雇佣童工

4、从初中到高中开始一直补课,交资料费,他们的学习压力剧增,使其身心健康受损

5、某些厂商不但雇佣童工,而且不同程度上剥削他们

综上所述:我市青少年对自身合法权益知识较缺乏了解。

三、青少年对自身维权的态度

1、抽样调查“如果发现有社会上有人以侵犯青少年为代价从而换取利益,是否会向有关部

门举报”得出的结果是:64.29%的青少年选择了“会”,35.71%的青少年选择了“不会”。

2、抽样调查“作为青少年在社会上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是怎么样解决的”得出的结果是:28.57%的青少年选择了“放弃维权,算了,吃亏是福”,14.29%的青少年选择了“私下解决”,54.29%的青少年选择了“依法维权”,2.86%的青少年选择了“无论怎么样都要进行报复”。

3、抽样调查“经过这次问卷调查后是否会关注青少年合法权益知识”显示的结果:95。71%的青少年选择了“会”,4.29%的青少年则选择了“不会”。

综上所述:我市青少年对自身维权态度是比较中肯认真的,其中青少年的性格和心理缺陷是影响他们维权态度的重要原因,这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创一个美好环境让青少年健康成长。

四、青少年对社会维权的期望

大多数青少年希望我国政府要加强青少年合法权益法的立法度和执行力,有关执行部门要切实做到为青少年立法维权,认真做到向广大青少年宣传青少年合法权益法内容,让广大青少年知法,懂法,用法,严厉打击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行为。最后,希望社会各界能够提供青少年一个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

第四部分

青少年维权调查结果的思考与对策

思考

一、青少年维权没有走向社会化。青少年合法权益维权作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虽然有众多维权执行部门,但是却缺乏强有力的执行力。有一部分相关工作人员“只挂牌,不出征”的行为严重阻碍了青少年维权工作的开展。

二、青少年维权工作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脱节。一味地追求打击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行为,却忽视了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机构应该加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培养知法,懂法,用法的意识。

三、良好的家庭,学校和社会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

1、家庭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地,需要提供一个和谐的,健康的家。家长不应一味地强迫青少年去做一些他们所不想做的事情,比如:有的家长劝自己的孩子退学打工,有的家长崇尚家庭暴力。而是应该好好教育和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思想素质。

2、学校作为青少年成人成才的机构,就应该好好地教育学生,使他们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学校的升学率,就逼迫学生拼命地看书学习,导致学生学习压力加大。比如:我市的重点高中从今年开始实施从高一到高三都要补课,收取杂七杂八的补课费和资料费。这种行为已严重违反了国家有关规定。

3、社会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大气保护层。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认真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负责,加强青少年的维权意识。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形式,如利用媒体宣传青少年维权知识和案例解析,上街,或到校开展讲座等形式,才能使青少年健康成长。

对策

一、家庭要创建一个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从小加强孩子的思想教育,培养孩子的法律意识,关注孩子的生理心理动态,以便他们更好地健康成长。

二、学校要切实履行其教育的义务。从小学开始设立青少年合法权益知识的课程,定期开展一些有关青少年合法权益维权的知识,比如:开展讲座。这样才能真正使他们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从而形成知法,懂法,用法的习惯。

6.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情况调查刘武 篇六

关键词:青少年排球运动员,选材指标,运用情况

参考青少年教学训练大纲选材指标及相关选材基本理论知识将选材指标分为形态类、机能类、智力类、心理类、素质类、技能类指标。通过对郑州、洛阳、开封、周口、许昌、平顶山、新乡、省体校、驻马店、漯河、南阳等地50名教练员就选材有关问题进行问卷, 笔者取得了河南省青少年排球运运动员选材的一手资料。调查发现:在选材中, 有14.6%的单位没有选材指标。在有选材指标的单位, 选的最多的素质类指标占95.5%, 其次是形态类指标, 占86.4%, 机能类指标占81.8%, 智力指标和心理类指标也有使用的, 但使用比例较小, 而且技能指标考虑不多。

1.形态指标去脂体重

排球比赛中, 网上争夺表现得越来越激烈。身高是最受人们重视的身体形态指标。高度是排球比赛中的主要得分优势, 谁占有高度优势, 就有可能主宰比赛取得胜利。本次调查结果如表1, 身高这项指标在选材中选用率占86.4%。其他形态指标选用率依次为下肢长占70.5%, 臂长占70.5%, 预测身高占59.1%, 跟腱长占56.8%, 骨龄占50%, 小腿长占45.5%, 踝关节围度占20.5%, 髋宽占15.9%, 去脂体重占13.6%, 骨盆宽占9.1%, 可见形态指标选用率不高。

2.机能指标骨盆宽

排球运动发展越来越剧烈, 随着来回球次数的增多, 比赛时间越来越长、强度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排球运动员有良好的身体机能, 特别是良好的心肺功能, 才能承受大负荷、大强度的运动量。最大吸氧量是反映人体在极量运动负荷时心肺功能水平的重要指标, 也是评估运动员或体力劳动者身体工作能力的主要依据。一般可以通过台阶试验法间接测试。根据调查结果, 在运动员选材过程中采用此项指标的占了50%, 有一半的教练员在选材中考虑此项指标。心肺功能测试中主要内容是肺活量、血压和血色素。肺活量/体重是间接反映人体心肺功能的简易指标, 反映每公斤体重的肺活量, 该指数均值随着年龄的变化, 男女呈现完全不同的趋势。在青春期表现得更明显, 一般是指数越大越好。这项指标选用的相对比较少, 选取比例只有11.4%。血压、血色素这两项指标在河南省的青少年排球运动员选材中无人选用。

3.心理指标

心理品质是影响排球运动技战术水平发挥的重要因素, 可以通过简单的反应时 (视、听) 和复杂反应等测试予以评定。现代排球运动向着快速多变的方向发展, 不论是跳起扣球进攻的瞬间, 还是防守对方变幻莫测的扣球、吊球, 都要求队员必须迅速作出相应的反应。通过对河南省的调查发现, 只有47.7%的教练员在选材中采取了反应时指标。调查发现, 这些教练员对运动员反应测试一般通过教练员自制的简单测试方法或者教练员主观上进行简单的判断。虽然能测试出运动员的反应, 但科学性不高, 易受个人主观判断能力的影响。操作思维和神经类型这两项指标在选材中考虑到的更少, 分别占38.6%和36.4%。

4.智力指标

排球运动是一项快速多变的运动, 特别是在激烈比赛的时候会面临各种复杂变化的情况。因此, 对运动员的智力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练员在进行选材的时候应尽量选那些智力水平相对较高, 理解能力强、能随机应变应对比赛场上复杂多变的局面的运动员。在中国青少年排球教学训练大纲中, 把智力指标测试分为两类测试, 即一般智力水平测试和运动智力水平测试。一般智力水平测试即为智商的测试, 一般采用的是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或者是韦氏智力量表等测试的方法。但也可以通过教练员评定的方法了解运动员的一般运动智力水平。通过调查发现只有18个教练在选材的时候考虑到运动员的智力指标, 约占40.9%, 有一小部分考虑了运动员的一般智力指标, 但是他们的判断标准是运动员的文化成绩。运动智力是运动员在排球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智能, 一方面靠掌握的专项理论知识和排球比赛临场经验的积累, 另一方面靠运动员的文化素质积累和智力的开发训练。其中快而准型认知反应类型是排球运动员最佳的反应类型。在少年儿童时期, 运动员的认知反应类型还没有分化, 表现也不够确定, 教练员可以加强其认知类型的训练和培养, 使其朝着快而准的认知反应类型发展。本次调查发现, 61.4%的教练考虑到运动员运动智力指标, 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靠教练员的主观判断。智力指标在选材中考虑得并不多, 即便有人考虑到孩子的智力水平, 也主要靠教练员在平时训练中的观察及与队员的交流中过程中的判断。而且, 容易受教练员的主观影响, 科学性不是很高, 随意性较大。

5.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掌握排球各项技术的基础。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提高技战术水平的保证, 也是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关键。根据青少年教学大纲, 把排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分为弹跳类、挥臂类、移动类、柔韧类、灵敏类、柔韧类六大类。本研究依此为依据对排球运动员选材中的素质指标选用情况进行分析。

5.1弹跳类指标

弹跳力是决定排球扣球、拦网起跳高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也是最重要的专项运动素质之一。由于排球比赛网上争夺越来越激烈, 连续攻防越来越多, 这就对运动员的弹跳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运动员弹跳能力的好坏, 对于其技术水平的提高, 比赛战术的变化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身高高度一样的情况下, 谁的弹跳能力越强, 跳得越高, 谁就拥有网上的制空权。通过本次调查显示, 弹跳类指标中立定跳远和助跑摸高的选用率分别为79.4%和68.2%。立定三级蛙跳和交叉步连续四次摸高求平均这两项指标选用率不高, 都占20.5%。

5.2挥臂类指标

排球发球和扣球都需要有较快的挥臂速度, 挥臂速度越快, 攻击就越有杀伤力。在青少年教学训练大纲中, 把实心球掷远、软式排球掷远、仰卧两头起、和俯卧背起作为挥臂类指标。调查结果显示实心球掷远在选材过程中选用率为63.4%, 软式排球掷远选用率占34.1%, 还有一些教练员用的是羽毛球掷远指标。仰卧两头起、俯卧背起都是反应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腰腹力量的简易指标。快速收腹和展腰的力量对于弹跳滞空的时间和凶狠的扣杀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在运动员选材实施过程中, 这两项指标采用的并不多。仰卧两头起选用率为22.7%, 俯卧背起选用率为9.1%。

5.3移动类指标

移动速度是排球运动员的专项素质之一。排球比赛球速快、变化多、比赛时间比较、强度大、要求排球运动员有快速移动的能力和耐力。在大纲中, 移动类的指标有V字移动、30米, 半米字移动、400米、6米往返鱼跃 (男) 、6米往返翻滚 (女) , 其中30米、V字移动和400米是用于乙组的选材指标, 30米、半米字移动和400米用于甲组运动员选材, 半米字移动、6米往返鱼跃 (男) 、6米往返翻滚 (女) 用于自由人的移动指标测试。通过调查发现, 移动类指标选用较多的是v字移动占90.4%, 其次是30米移动占61.4%, 半米子移动越有25%, 八百米有13.6%。6米往返鱼跃 (男) 、6米往返翻滚 (女) 分别占11.4%和9.1%。

5.4灵敏指标

灵敏素质是排球运动员的核心素质之一, 是排球运动中各种技术、战术合理运用的素质基础, 通常用双摇跳绳30秒钟或者一分钟计数来测定。在青少年教学训练大纲中, 13岁至17岁的青少年排球运动员可选用双摇跳绳30秒钟计数, 自由人一般采用双摇跳绳1分钟计数。在本次调查中发现选用双摇跳绳30秒钟计指标的占34.1%, 选用双摇跳绳一分钟计数的占20.5%, 选用率都不高。至于选择灵敏测栏架的大约占34.1%。通过访谈发现教练员在选材中对待灵敏素质一般是教练员通过自己设计一些简单的游戏进行观察, 主要取决于教练员长时间主观判断。

5.5柔韧类指标

良好的柔韧性可以减少运动员运动损伤, 提高运动员的动作幅度, 也是排球运动员重要的身体素质之一。青少年教学训练大纲中的柔韧指标只对自由人进行测试。自由人主要是在后排防守, 要求有很强的防守能力, 各种翻滚动作也比较多, 对于身体的灵活性和柔韧性要求比较高。通过本次调查发现, 在选材中考虑到柔韧性指标占86.4%, 教练普遍都选择体前屈这项柔韧指标。

5.6技能指标及教练员评定调查

排球技能指标指垫、传、扣、发、拦技术动作的准确性及对球的控制能力。通过调查发现, 在教练员初选的时候, 并没有这些技能指标。主要是在运动员参加一定时间的排球训练后, 教练员才会考虑其技能情况及其对球性的把握。

6.无指标情况

在调查单位中, 13.6%的教练没有选材指标。而教练员则是凭运动员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材。通过访谈发现, 这些学校生源情况不是很好, 愿意从事排球训练人比较少, 几乎连排球队都组织不起来。这样, 为了组织建设排球队伍, 只要有人愿意参加排球训练, 教练员就接受, 根本无法进行硬性选材指标看这个队员是否适合排球运动训练。如果严格要求的话, 可能连排球队都建立不起来。

7.结语

青少年排球运动员选材过程中, 教练大部分是根据自己的经验状况运用选材指标, 选材的科学性欠佳, 现有选材参考指标不符合基层的选材, 建议制定一些适合基层运用的简易选材指标, 使得运动员选材最大限度地科学化, 为国家选拔更多优秀的苗子, 促进中国排球事业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排球运动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2.

[2]曾凡辉, 邢文华.运动员科学选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2.

[3]葛春林等.中国青少年排球教学训练大纲.北京:人民体育版社, 2004.

[4]王金灿.运动员选材原理与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5.

[5]刘献武.运动选材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2.

[6]http://baike.baidu.com/view/842194.html?wtp=tt.

7.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情况调查刘武 篇七

青青少少年年上上网网的的原原因因::

第一,少年进入青春期后,成人意识强烈,觉得自己已经是一个大人了,什么事都可以自己处理,不需要别人的帮助。但事实往往相反,他们经常无法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再加上现在的孩子多数为独生子女,从小受娇宠惯了,一点小小的挫折可能就会令他们无法接受,具 体 表现为,情绪 波 动 比 较大、控 制 力 情绪 不 强、无法 解 决 际问题、受挫折后情绪不稳定,使得这些孩子不自觉地去寻找一个能充分满足自己的世界,网络恰好为他们提

供了这一条件。在网络世界里,他可以解决任何问题,他可以完全逃避现实,他的情绪可以得到充分的宣泄。

第二,家庭关系紧张,无法与父母进行很好的沟通是青少年选择网络的又一主要原因。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在确立人生观、世界观最关键的时期尤其需要来自父母的正确指导。很多父母更习惯于那种“家长命令式”的教育方法,忽视了青少年的叛逆心理,造成了青少年偏 要和 跟父母对着干的局面——你们不让我打游戏,我偏要这么做。

第三,学习成绩差,自暴自弃。大多数沉溺于网络世界不能自拔的孩子,学习成绩都比较差,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体验不到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往往会选择网络来满足自己。

第四,青少年 自 控能 力差,容 易冲动,一旦陷入 网络游戏,明知会影响学业,但是却不能自拔。

网网络络利利与与弊弊的的辩辩论论

(一)网络的正面影响

1、网络有助于创新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利用网络进行德育工作,教育者可以以网友的身份和青少年在网上“毫无顾忌”地进行真实心态的平等交流,这有利于德育工作者摸清、摸准青少年的思想并开展正面引导和全方位沟通提供了新的快捷方法。

2、提供了求知学习的新渠道。目前我国教育资源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网络提供了求知学习的广阔校园,学习者在任何时间、地点都能接受高等教育,学到在校大学生学习的所有课程、修满学分、活的学位。

3、开拓青少年全球视野,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上网使青少年的政治视野、知识范畴更开阔,从而有助于他们全球意识的形成。

(二)网络的负面影响

1、对于青少年“三观”形成潜在威胁。青少年易在网络上接触到资本主义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思想处于极度矛盾、混乱中,其人生观、价值观极易发生倾斜。

2、网络改变了青少年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及生活方式。青少年在网上公开、坦白地发表观点意见,要求平等对话,对青少年工作者的权威性提出挑战,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

3、心系垃圾弱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意识。有关专家调查,网上信息47%与色情有关,六成左右青少年在网上无意中接触到黄色信息。还有一些非法组织或个人也在网上发布扰乱政治经济的黑色信息,蛊惑青少年。这种信息垃圾将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意识,污染青少年心灵,误导青少年行为。

4、网络的隐蔽性,导致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一方面,少数青少年浏览黄色和非法网站,利用虚假身份进行恶意交友、聊天。另一方面,少数青少年网络犯罪增多,例如传播病毒、黑客入侵,通过银行和信用卡盗窃、诈骗等。

课课题题研研究究的的总总结结

1、学校应加强在此方面的教育。

2、由于父母思想上的保守,武断的认为上网就是学坏,容易使部分同学产生逆反心理,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

3、我们中学生中有的同学上网成瘾,为了上网不惜一切代价,从而走上犯罪道路,我们要多注意这一现象,悬崖勒马。

8.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情况调查刘武 篇八

调查对象 合肥市部分初中高中学生,社会人员中的青少年学生家长,学校老师

调查目的 对本地区青少年沉迷网络的现实情况及特点,上网成瘾所带来的危害,已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等各方面展开分析,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调查方法 本调查采用电话咨询,收集资料,面谈,口头问卷等多种方式实地调查

调查地点 合肥市第二中学,合肥市教院附中,部分网吧,少管所等地方

调查时间 2011年11月1日-11月17日

前言

日新月异,社会现代化高速发展的前景下,信息化产业的出现带动了互联网的崛起。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用户接入宽带。网络传递遍布全球,它的普及无疑给人们通信联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视野拓展的同时也带来严重的弊病,青少年由于过早接触网络,沉迷网络游戏,上网成瘾以致于因为上网而酿成惨案的事也开始屡屡发生,为了进一步了解青少年上网成瘾的现状、特点和规律找出解决方法和对策。针对目前的情况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 基本情况及特点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目前,网吧里上网的人以14~20岁之间的青少年居首位,还有部分的社会人士和无职业者,其中上网为了打游戏的约占75%,20%的上网聊天,真正用于工作学习的仅仅只有5%不到,由于这些网吧大多数开在学校和小区旁边。从而吸引了大量的学生和小区住户。其中有些学生玩游戏近乎痴迷,通宵达旦夜不归宿。

(二)特点

(1),青少年群体里学生的比重最大

通过调查发现青少年中学生人数最多,学生对学习和接受新生事物的速度很快,网络中的游戏和聊天等一兴起就被学生人群接触到,加上自制力差,学习上的压力和游戏带来的刺激和快感给这些孩子带来巨大的精神诱惑,一旦沉迷就不能自拔,网络正是这样拉下来一批人。

(2)‘爱好上网的人性格特征

过于爱好上网,沉迷网络的人,基本都是在社会上缺乏人际交流,性格较孤僻的人,其中也有个别例外,调查中我们发现,在网吧长做的人都是社会上的无职者,或者无正当工作的闲散人士,他们因为平时没有稳定工作和住所,生活上也不太愿意与别人交流接触,只能把自己的精力和想法寄望于虚拟的网络社会。

(3)上网者文化程度偏低

我们在对卫岗,市府广场,以及科大等几处网吧的综合调查中统计出,上网人群的基本文化程度都不高,其中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仅22.6%,高中的57.3%,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占14.9% 还有5.2%的人是文盲。

二沉迷网络所带来的危害

(1)摧残正常人的身心健康

长时间上网会严重影响人视力健康,过度疲劳会让人的注意力下降,容易酝酿成严重后果 而且网吧这一类地方,电脑排放的有害气体和人口密度过高带来的烟味,汗臭味,易引发交叉感染,加上网吧的环境质量差更是多种细菌的滋生地。对人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地危害

(2)招惹是非带来麻烦

长时间在网吧活动的人都是一些社会上的闲杂人士和无业者,其中不排除还有不良人群,和危险分子,这些人因为没有正当工作,每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无处消遣时,便喜欢藏匿在网吧这个灰色场所,借以躲避警察的追查,一旦东窗事发可能会严重威胁到上网上群的安全,发生摩擦以后极易产生纠纷,即使是无辜者也很容易被卷入其中。

(3)影响学业

学生一旦接触网络就很有可能沉迷上它,上瘾以后带来的后患是无穷的,有一个学生告诉我,他的同班同学以前学习成绩很好,是他学习上的竞争对手,一直都是你追我赶的,但自从高二空余时间多了以后,他的同学就无意间接触了网络游戏这个东西,自此以后一发不可收拾,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家长屡屡被老师叫到学校谈话,现在已经面临被退学的命运,由此可见,网络游戏真是害人不浅,尤其是对正在求学的学生们,迷恋上网络,只会断送自己的学业。

三上网成瘾的原因分析

(1)利益驱使着网络运营商违规经营。

目前网吧竞争激烈,市场部景气,为了谋取更多的经济效益。有些网络运营商违背道德,投机取巧躲避司法机关,非法接纳未成年人上网。

(2)网络监管力度不够

目前公安文化工商部门打击力度不够大,只有在严打时期网络运营商才比较收敛,一旦时间过去就又开始非法经营。网络监管制度不够规范,虽然有条例规定,但是各单位的协调能力还有待加强

(3)青少年保护意识太差

青少年对网络诱惑的抵抗力还差,基本没有,自身对网络的定位还不准确,初步都定位在玩游戏聊天的阶段,没能发挥出网络能再学习方面起到的左右

(4)家庭管理也有待加强

现在父母基本都是忙于工作,而青少年已经是即将踏入社会的人了,管理不像儿童阶段,他们开始自己主动接受事物,但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还不足,如果没有监护人的正确指导,很容易因为网络走上歧路

四防治对策

(1)政府方面的重视

作为社会行为,最主要还是需要政府的支持,要加强执法和监管的力度,要求公安等部门定期对合肥市的所有网吧进行审查和整改。严格规章制度办事,秉公执法不徇私,发现违法单位按规定给予处罚,严重的一定要取缔。这个管理整治不是一时的,而是要持续进行。不能半途而废

(2)加强青少年教育

抓问题要抓根源,青少年上网成瘾就要从青少年教育做起,这需要家庭和学校多方面的帮助,作为家长,应该多教育子女,怎么正确看待网络,不去网吧等地方上网。多抽时间和孩子交流,加强防范意识,学校则要纠正学生们的网络兴趣,把从对网络游戏,网上聊天这些低级趣味转换到利用网络查资料学习这方面来。正确引导学生的上网目的和上网方向

(3)社会也要给予支持

社会上需要群众们的监督,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那些不法分子无法违规经营,群众的眼睛是

雪亮的,看到违规违纪的及时举报,通过社会各界的帮助才能让网络建设更加规范合理,从根本上减少未成年人上网

报告人 丁鹏

09届春法学本科班

9.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情况调查刘武 篇九

关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邱玉钧

来源:《职业·下旬》2010年第08期

青少年处于正在成长的可塑性最强的一段时期,既是最易接受正确教育而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时期,也是最易受到不良影响而被腐蚀和扭曲的时期。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所塑造的道德素质,对其一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学校教育重智轻德。以德育为核心,讲了许多年,但重智轻德的倾向久久不能克服。素质教育成了应试教育加素质教育,成为一大顽症。有时学校只重视分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会得到各种表扬,到处受欢迎。

二是对在校学生法制教育不力。学校法制教育匮乏,造成青少年法律知识贫乏,法律意识极为淡薄。有的对法律一知半解,甚至不懂法律。

三是与成年人缺少沟通。成年人与青少年到底应该如何沟通、教育和引导,在一个家长制传统浓厚的国度,这是一大难题。成年社会不尊重青少年的主体地位,不给足够的尊重和信任。

四是学生社会体验不足。我国城市少年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接收信息、获得知识大多来自书本、报刊、电视、网络、广播等,而农村少年儿童和城市少年儿童相比,他们的信息依旧闭塞,一些现代生活准则,具有时代特色的好习惯、好品德,对他们来说仍然遥远。

五是社会环境恶化。不良文化的浸染、黄毒侵害、上网成瘾,网络的特殊性还使得一部分青少年在现实社会与虚拟网络社会的人格表现不完全一样。

六是社会风气的熏陶。近年来,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如拜金主义的盛行、行贿受贿、弄虚作假等不正之风的泛滥和黄、赌、毒丑恶现象的充斥,对青少年起着耳濡目染的毒化作用。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是中国社会本身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整个社会的经济体制、分配方式、社会结构,人们的交往、生存方式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这种变革,既是历史的进步,也带来了人们思想和道德方面的困惑。由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法律相协调、与传统美德相衔接的思想道德体系还处于建立之中,而成年人的道德困惑和失范也通过不同的途径传递给了青少年。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二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文化思想之间的广泛交往和冲撞。当今世界,文化交往频繁,各种商品尤其是时尚商品已经成为文化和价值观念的重要载体,使得发达国家的经济优势成为一种文化的优势,对各国民众尤其是青年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三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不仅文化的传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大大推进了文化的交往,而且也提出了许多新问题。面对形形色色眼花缭乱的信息,如何做出选择,如何分辨善恶、美丑、真假,成为一大难题。青少年不仅面对一个现实世界,一个理想世界,还要面对一个虚拟世界,如何避免沉湎于虚拟的世界而不能自拔,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难题。

四是独生子女一代所特有的家庭环境和心理特征,是前所未有的。现在的青少年不仅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有些还是独生子女的独生子女。他们成长的家庭环境和个体的心理特征是非常独特的,青少年之间的交往方式呈现出与以往几代人不同的特征。

三、对策

第一,要正确引导。引导青少年注重德育养成。改革对学校、教师、学生的评价机制,把德育教育纳入对学校工作的考核,纳入对教师工作能力的考评,纳入学生评优、升学考核指标序列,真正落实全面发展的育人观。

第二,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一是整治娱乐场所,对网吧、录像厅等场所进行专项整治,严格经营制度,加强监管力度,确保整治成果。二是强化对电视传媒的管理。优化媒体播放节目,禁止播放带有黑社会性质、婚外恋和其他不适合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电视剧、动画片等。丰富少儿栏目的节目内容,用精彩的优秀少儿节目吸引青少年。

第三,全面整合力量。一是注重发挥社会各界的作用,加强各职能部门监督、整合、协调工作,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维护青少年成长环境。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二是促进社会、家庭、学校实现三结合。教育部门要想方设法促进学校发挥青少年德育教育主阵地、主战场作用,发挥好与社会、家庭结合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第四,强化工作措施。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大投入,重视青少年校外活动及场所建设,加强对学生公寓的管理,制定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责任考核考评体系。

10.青少年网络道德调查报告 篇十

课题名称:青少年网络道德

一、调查背景与目的:

当人类迈入21世纪时,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热点,它正以令人惊异的速度发展、蔓延,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迅速成为社会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网络对于我们青少年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互联网络极大地开阔了青少年的视野,给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但由于互联网络空前的开放和自由,但也会使青少年找到了精神的寄托,解脱了束缚,在网络的海洋里尽情的放任自己。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也是有目共睹的。为了让青少年更多的了解网络,并培养青少年的是非判辩能力,因此,我们开展了研究工作。

二、目的:

1.了解青少年的网络使用情况

2.找出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

3.给青少年提出一些使用网络的建议。

三、计划:

时间:

地点:

通过问卷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在网络对青少年生活方响、网络对少年学习方式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最后,综合小组讨论的结果、调查的数据提出合理的建议。

四、研究过程:

一、准备:为了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们组决定在对部分青少年做调查报告之前自己先去搜集一下关于此话题的资料。充分了解到这方面的相关内容后,我们开始讨论具体事项。经过一翻讨论我们首先制定出了调查表初稿,然后一些小组成员提出了他们的一些改进建议。随后,我们开始讨论调查的对象、时间。由于我们的主题是“青少年网络道德”。

二、调查:于是,我们就开始行动了。首先,我们先把调查问卷打印出来。然后在中午时,发放了问卷。我们这次共发放70份问卷,收到的有效问卷是54份。

三、整理、分析:收到问卷后我们就开始对问卷上的数据进行统计,最后我们小组的成员谈了各自的看法、观点,并结合调查结果、查阅的资料,给青少年提出一些使用网络的建议。

五、研究结论:

一、网络对青少年生活方式的影响:

虽然在各种媒体对互联网的报道和介绍日益增多、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在我们调查中一个有趣的结果是:传统的媒体仍然是青少年获取时事信息的主要来源。选择传统媒体(广播、电视、报纸)作为第一信息来源的上海青少年占36位,互联网作为第一信息来源的青少年只占24位。调查显示,互联网之所以最吸引人,信息量大、获取信息方便、可获取其它媒体没有的服务和信息列了前三位。青年上网的人数增长的比例很快,青少年通过上网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是新时代的要求。

积极方面:

1.网络游戏可以起到舒缓学习压力、充实课余生活和锻炼应变能力的作用。精心设计的网络游戏不但可以成为儿科治疗与康复的工具,甚至还可以成为青少年的良师益友,有利于他们的个性发展和全面成长。

2.创新

网络世代在创新的环境中吐故纳新,并借助网络不断寻找能将事情做得更好的方式。有学者说,离线的世界无法提供你建立自己空间的机会。而网上的世界好像为你支起空的帐篷一般。网络时代的学生对于新媒体及新科技抱开放自然的态度,将使得他们成为首群接受并参与本身文化创作的族群。他们轻松面对的心态,使自己有更大的空间容纳新事物新活动。

3.完善现有的教学方式

在我们调查中,有一部分同学认为运用网络、多媒体教学可以把枯燥难懂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比如: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进行授课;通过FLASH制作一些在理想状态下才能够很好地完成的实验,这样使学生可以更直观、更形象地观察出实验的效果,由此取代一味由老师口述,学生死记传统方式。

消极方面:

1.过多的“其他”信息

一方面我们看到互联网的丰富性为我们解决自身信息需求提供了便利途径,但另一方面,过大的信息数量并不能包括足够的“含金量”,也就是说,信息的质量在下降,因此,我们必须花费大量时间才能找到为数不多的有用信息,而这样无休止的“网上漫游”无疑是在浪费着我们宝贵的生命。

2.上网聊天的影响

一方面,上网聊天会严重影响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在我们的调查中,有23.5%的青少年每天上网时间在2小时以上,长此下去便会导致睡眠更加不足,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最终失去学习的兴趣,导致厌学、辍学,另一方面,过分的沉溺于网上聊天中,会使得自己的性格越来越孤僻、寡言少语;使得自我的心灵越来越封闭;与他人在生活中的交流越来越困难。有不少人在网上发表评论时“滔滔不绝”,可一回到现实生活中便沉默寡言,无法与他人正常交流。

3.网络游戏的危害

网络是虚拟的,同样存在于网络之中的游戏也是虚幻的,但正是这种虚幻恰恰能极大限度地青少年学生的欲望,因而极易诱惑青少年学生,不能自拔。这样,对青少年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会产生种种不良影响,如不切实际的幻想、过分自恋,不负责的态度,无端、厌世、以自我为中心或反社会,在生理上回引起头晕、烦躁、厌食等诸多症状。

六、提出建议

一、对社会、学校

1.建设一流的青少年同站,占领网络阵地。

2.开展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提高网络“防腐”能力。

3.家长、老师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4.学校可以在寒、暑假向学生开放电脑房。为学生上网提供场所。

二、对青少年

1.上网时间不宜过长。

2.不访问思想内容不健康的网站。

3.把握好上网和其他活动的关系。

4.不把上网当作获得信息的唯一途径。

感言: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使人获得知识,也能把人推向犯罪,关键是怎么利用网络。这不仅要社会各方面的重视,青少年自身也应该意识到这一点。青少年善用网络,这样我们才能了解上网的乐趣,才能让网络发挥他真正的作用。

上一篇:东关街道慰问主持词下一篇:小学生开学典礼学生代表经典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