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绩效管理情况汇报

2024-08-03

预算绩效管理情况汇报(精选8篇)

1.预算绩效管理情况汇报 篇一

谷城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情况

一、2016年开展的主要工作

2016年,按照省财政厅、市政府的有关要求,紧紧围绕预算绩效管理“全过程、全覆盖”的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稳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具体情况如下: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为了认真做好谷城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我们根据局党组和相关科室负责人的变动及时调整了财政局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总会计师、预算科长具体分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成立了局预算绩效管理科,由3名同志负责组织协调、收集资料和组织相关科室、单位开展重点项目评价。

2、积极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一是为了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年初我们制定了《谷城县财政局2016年度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计划》,对编制2016年绩效目标、实施绩效跟踪运行监控、开展绩效评价作了明确规定;二是根据省财政厅《预算绩效管理激励性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制定了《谷城县财政局预算绩效管理激励性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预算单位、财政部门相关科室、乡镇财政所预算绩效工作考核作了具体规定,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优秀的单位给予一定的经费奖励;三是下发了《关于开展2016年度预 1 算项目支出绩效跟踪监控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预算单位加强项目资金预算监控管理工作,按要求填报《谷城县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跟踪监控分析表》,县财政局对口科室对照预算部门(单位)设定的绩效目标,审核报送的相关材料,并在10个工作日内,将《谷城县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跟踪综合意见反馈表》反馈至预算部门。

3、加强绩效学习和培训。一是积极参加省财政厅预算绩效管理处组织的培训。2016年9月,分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领导参加了培训;2016年12月5日至9日,具体负责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人员参加了培训;二是在2016年1月5日,谷城县财政局召开了2016年度预算绩效管理培训会,县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负责人、局主要业务科室及乡镇(场)财政所(分局)预算会计等80多人参加培训。培训会对《湖北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方案(2013-2015)》、《湖北省财政项目资金绩效评价操作指南》等文件进行了解读;对预算绩效目标的填报、绩效指标的设计和预算绩效管理自评报告的撰写等基本操作方法进行了讲解。

4、建立两个智库。一是利用资源共享,与谷城县政府采购办专家库相结合,建立专家学者库。目前谷城县政府采购办专家库有经济财务类、计算机科学类、给排水工程类、土木工程类、消防工程类、医疗设备类、电气电梯类、综合类等17个类别,200多人;二是聘请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纪检监察部门、审计部门、部分人民群众代表组成监督指导库。

5、开展绩效评价工作。一是聘请专家对预算单位部门预算中申报项目,由局对口业务科室、预算科、预算绩效管理科、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对项目立项的依据、项目申报的可行性、项目申报的必要性、项目实施内容、绩效目标、项目申请资金等情况进行评审,评审合格后对绩效目标随部门预算进行批复。二是聘请第三方机构开展预算绩效评价工作。2016年5月,聘请湖北锦程土地规划整理有限公司对国土资源局《谷城县茨河、庙滩两镇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项目》、《南水北调汉江沿线土地开发整理谷城石花等四个镇项目》进行了绩效评价工作,金额13801万元;三是对24个项目开展了预算绩效评价工作,金额81815万元。

二、2017年工作安排

新的一年,我们将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创新工作方式,狠抓督办落实,提高管理水平,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1、继续加强预算绩效目标的管理。要求预算部门在编制项目支出时要谨慎,不能擅立项目。在部门预算公开的同时,选择部分项目的绩效目标进行公开,使预算管理工作得到更好的监督。

2、在绩效评价方面,2017年以预算部门绩效自评和财 3 政重点评价为主,选择涉及“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节能环保、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项目进行重点评价,预算绩效评价金额占项目支出的比重达到50%以上。

3、选择四至五个重点项目开展第三方机构评价。

4、推动乡镇财政所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选择2-3个乡镇,每个乡镇选择一个项目开展预算绩效评价工作。

5、加强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合绩效评价结果落到实处。

2.预算绩效管理情况汇报 篇二

一、改财政预算编制由一般传统预算为绩效目标预算管理

现行财政预算的编制基本上是实行部门预算, 预算从基层单位编起, 财政的各类不同性质资金由部门统一编制上报, 财政也将预算直接批复到部门, 然后由部门负责执行。这样做有利于财政资金直接支付到部门, 但也过分强调部门作用, 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部门预算与功能预算的合理协调关系, 财政预算绩效优先的原则没有充分体现。况且传统预算虽然也设置了按支出功能分类和按经济分类科目, 但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只设置到类、款、项, 经济分类科目只设置到类、款, 其间的突出问题是预算编制过于粗放, 没有达到精细化要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就要急需引入绩效目标预算管理理念。

绩效目标预算管理是以成果为导向、以细化为要求, 预算管理的根本目标是追求最大绩效, 将实现既定绩效目标所需的财政资金具体到预算编制的最末节, 使财政资源配置的最终成果一清二楚, 财政资金使用公开透明。从源头上控制绩效较低的项目, 为财政支出项目的组织实施、绩效跟踪和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为切实提高财政项目使用绩效奠定基础。

从编制绩效目标预算管理的实践来看, 绩效目标应当符合以下要求:首先要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发展规划相一致, 要与预算部门职能及事业发展规划相匹配, 并与相应的财政支出范围、方向和效果紧密相关;其次绩效目标要详细罗列数量、质量、成本、时效等指标, 要完全细致量化, 确实不能量化的可以采用定性的形式分级分档表述清楚;三是制定绩效目标时要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务实性, 目标要具有可行性和客观性。同时绩效目标要涵盖以下内容:长期目标和年度目标, 长期绩效指标和年度绩效指标, 预期产出、预期效果、服务对象或项目受益人满意度指标, 达到预期产出所需要的成本资源, 以及配套的各项支出明细预算、测算依据及说明。绩效目标一旦确定后, 财政部门要及时下达批复, 与预算法规定的相关条款具有同等效力, 作为预算执行和项目绩效评价的依据, 且不得轻易更改。

二、改预算资金拨付由按预算计划拨款为按绩效进度拨款

我国现行预算资金拨付基本上是按一般预算计划拨款。具体操作程序由财政部门按照年初编制下达核定的部门预算指标, 对行政事业单位正常经费按年度分月用款计划拨款, 项目实施单位按项目用款进度拨款, 有收入的单位按收入缴库进度拨款。这种预算拨款方式过于强调了按时间和收入缴库进度拨款的作用, 忽视了财政支出追求最大绩效的根本目标, 造成了财政资金严重浪费。

在这方面, 西方国家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20世纪70年代, 西方各国普遍经济衰退, 财源枯竭, 而普遍实行的福利主义政策和政府职能膨胀, 导致政府刚性支出持续增长, 日益陷入入不敷出的财政困境。为有效缓解财政收支矛盾, 各国开始以提高效率为中心的财政政策, 更加关注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他们通过强化财政支出绩效的法律地位, 注重用法律形式确立和推动财政改革, 并在实践中得到有效遵守, 有力地推动了财政预算管理改革上的三个转变, 即财政预算管理由重程序管理转为对绩效和结果的重视, 财政预算拨款方式由传统的按收入拨款转为按绩效拨款, 财政预算资金由单纯政府部门主导使用转为由市场竞争决定资金分配归属的竞争性分配机制,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我国, 虽然近年来也相继出台了一些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方面的法规条文, 但与完善的绩效管理法律体系还相距甚远。为此, 要加快构建起完整的财政支出绩效制度管理框架, 重新修订《预算法》、《审计法》等法律, 增加绩效管理条款, 加强对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约束力。特别明确预算拨款要按绩效拨款, 对财政资金要先进行绩效评价, 然后由绩效管理部门出具绩效评价报告并且在申请拨款书上签字才能进行拨款, 提升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地位, 保证财政资金能发挥更大的效益。

三、改预算绩效评价结论由纸上谈兵为实际操作应用

财政预算绩效评价开展了多年, 不少地方也成立了预算资金绩效评价机构, 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还是绩效评价的结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充分的应用, 导致绩效评价过程走过场流于形式, 绩效评价结论也是纸上谈兵, 更谈不上绩效评价结果的充分应用。

只有把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到实处, 才能形成倒逼机制, 各级各部门才能够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引起足够的重视, 增强绩效评价的权威性、实用性, 绩效评价报告才能够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客观性。

那么怎样才能做好绩效评价结论的实际操作应用。首先应出台一些硬性规定, 比如, 财政部门要把事前绩效目标评价结果作为下达预算批复的唯一依据, 只有经财政部门绩效审核达标的事项才可进入预算编制流程;事中绩效评价结果作为拨付项目进度款的必经程序, 如果绩效运行情况与预算绩效目标发生偏离就要暂缓或停止拨款;事后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以后年度编制预算和安排重大专项资金的重要参考, 并且要把国家奖励资金与绩效评价结果挂起钩来, 绩效评价结果较好的予以表扬并加大该实施单位或同类项目的支持力度, 结果评价差的调减该项目预算, 直至取消。同时财政部门和部门预算单位要及时将绩效评价结果反馈给预算执行单位, 督促其整改评价中发现的问题, 改进管理措施, 提高公共产品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财政部门还要将预算资金绩效评价情况进行通报, 必要时向社会公布, 接受社会监督。

四、改国家奖励资金由财政各口分配为预算绩效管理处 (科) 管理

随着财政支出资金规模扩大, 保障能力提高, 财政性奖励资金也日益增加。国家财政为了巩固改革成果, 对一些新项目、新发明、新创造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事项实行奖励性政策, 在一定期限内, 对改革成效明显、进展较快和已先行改革的地区给予定额奖励和以奖代补的形式拨付资金, 重点奖励财政较为困难的中西部地区。这些资金数目不小, 但怎样管理达到最佳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规范。目前做法是中央财政奖励资金每年预拨80%, 视各地工作进度和绩效考核结果再拨付20%。对考核不合格的地方, 停止拨付中央财政奖励资金。理论上表述得非常清楚, 但在实际工作中有很大的出入, 最大的问题是绩效考核结果由财政各业务处科室会同行业单位及项目实施单位进行绩效评价, 连财政内部专设的绩效管理部门也不要求参与, 只是项目实施单位根据表格要求填表, 写个简单的绩效报告, 根本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绩效评价。

为了加强财政性奖励资金的管理, 从中央到地方财政应把奖励性资金归口一个处科室进行统一管理, 首选应当是财政绩效评价处 (科) 。因为财政绩效评价处 (科) 就是专司管理预算资金绩效情况的部门, 其职能是对预算资金进行目标预算编制审核, 对预算资金的使用过程进行客观的监控和绩效评价, 可以说是对预算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最有发言权的一个部门, 所以说所有财政性奖励资金都要归口绩效评价部门管理, 也体现了财权事权相统一、权责相对等的原则, 也有利于绩效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整体成效的推进。

3.预算绩效管理转型 篇三

加强规则研究

预算绩效管理,既要注重操作,也要注重理论的思考。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刘尚希认为,当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无论理念还是管理机制,都有了很大进步。预算绩效管理已经从过去的事后变成了事前,这个顺序的变化,意味着一种理念的变化,也意味着一个管理机制的变化。刘尚希形象地谈到,要把预算两个字当作“动词”,要体现计划、统筹、设计、承诺等应有之义,这样才能真正反映预算绩效管理的本质。

刘尚希认为,要在机制上将“要我有绩效”转变为“我要有绩效”。所有用钱部门、单位应该认识到预算的不是钱,而是绩效。首先,要有绩效目标。只有把预算的“钱”和预算的“事”结合起来,才能产出预算绩效。有了这个理念,才可能把“事”和“钱”结合起来。否则,很有可能“事”和“钱”变成两张皮。过去是“要我有绩效”,是被动的、应对式的,当然效果很差。只有转为“我要有绩效”,才是积极主动的、有创造性的。这就是一个机制转换问题。

绩效管理是一种结果导向、风险导向。绩效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正面看,往往是经济、社会、生态等效益怎么样。反过来,另一面则是风险。政府做的事情就是降低不确定性、降低风险,这个风险是公共风险。如果我们花的钱,不能落到降低公共风险上,说明这个钱不该花,这些钱就需要交给市场和社会了。政府花的钱,就应该体现在防范或降低公共风险上。

刘尚希说:“预算绩效指标体系设计要体现宏观政策目标。比如农业、教育、医疗等,绩效表现都不一样,设计出来的指标要符合行业特点,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绩效指标怎么衡量,这要作更深层面的探讨,而不是仅局限于项目本身谈绩效。因为不同的量,很难进行比较。例如,把更多钱应该用在农业还是教育上?钱是有限的,钱怎么分配决定了宏观绩效。宏观政策决定宏观绩效,只有完善宏观政策并据此来分配使用财政资金,才谈得上微观绩效。”

他建议,积极探索绩效管理规则或准则,明确行为规范比指标测量更重要。考虑到每一个领域、每一个行业的信息不对称,绩效指标通常存在“测不准”的问题。我们能否比照建立会计准则的思路,中央层面先构建一个预算绩效管理规则或准则,把具体的绩效指标及测量交由预算执行单位自己去做?把握大方向、大框架,各个部门可以发挥创造性、主动性,挖掘绩效潜力,有针对性地制定自己的绩效管理办法,转向“我要有绩效”。

强化绩效目标管理

财政部预算司巡视员褚利明说,从2012年我国推行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实践看,对预算绩效管理的迫切性从未有过地得以加强。总的看,预算绩效管理职能日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不断完善,项目支出、部门整体支出、地方财政支出绩效指标体系逐步细化,财政支出绩效显著提高。

他指出,当前,预算绩效管理已经从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上升到政府的治理行为,上升到执政党的治理职责,对其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刻不容缓。一方面,随着财政支出规模不断加大,把钱用好、管好,对从事财政管理工作的人员来讲都是一个挑战。另一方面,随着网络信息社会的发展,更多的人开始直接地关注包括财政资金在内的资金使用效率等。由此就会关联到党和政府的依法行政问题。预算绩效工作重要性不言而喻,可谓挑战和机遇并存。

褚利明强调,当前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正面临良好的机遇。新《预算法》对预算绩效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编制预算时,要把预算评价的结果作为一个因素来考虑;审核预算的时候,必须要有编制预算时的项目绩效目标;审核决算的时候,需要审查项目的绩效评价,并且明确了在预算编制、审核的不同时期的要求。要建立法治国家,作为从事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管理工作的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就要承担和执行法律赋予的职责。

绩效管理是政府依法行政重要举措,无效就要实施责任追究。对预算绩效管理,以往更多强调的是评价,但评价是事后的,管理不仅应该是事前,而且是从理念开始。在实践中,对应到财政管理,就是预算绩效目标的设立。从制度规范来讲,所有预算的制度建设,都要明确从绩效目标的审核到预算执行,实时对绩效目标的行为加以修正。特别是,到最后结果的评价和责任的追究,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体系。一经形成体系,就当进入实施程序,将其落地、做实,没有进入项目库的项目不得编入预算。反之亦然,当年预算中编入的项目必须是出库的项目,因为编入当年预算的所有项目,必须有明确的绩效目标。这一点,在预算审核的时候是重要抓手。

褚利明说,根据深化财税改革总体方案的部署,下一步,对当年预算的审计,同样要延伸到项目库,意味着当年安排的项目,是否在项目库有明确的绩效目标。目前,中央对地方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财政部已经开始对绩效管理目标提出了评价要求。今后,这项工作的范围还会不断扩大。

加快指标体系建设

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泽彩指出,在积极探索建立预算绩效管理规则或准则基础上,以项目支出分类改革为契机,有序推进分行业建立预算绩效指标体系和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部领导的批示,按照预算司统一要求,中国财政学会预算绩效研究专业委员会组成专题课题组,会同农业部、水利部、教育部、科技部、国家林业局等5个部委财务司同志,正加紧对相关行业预算绩效指标体系设计的研究,期待能打造一把预算绩效指标“量尺”,以规范预算绩效评价工作。

部分专家代表和基层实践部门同志对下一步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提出建议:

一是要着眼于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理财高度来看待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各级政府、各预算单位要牢固树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问责必从严”的理财理念。

二是正在修订的《预算法实施细则》中,要明确预算绩效管理职能、流程、负面问责清单等,注重绩效评价对结果与次年预算安排挂钩,并妥善安排绩效评价经费等。

三是时值谋划“十三五”工作之际,要从国家层面出台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规划或指导意见,推动预算绩效管理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和公开化。

四是部门预算中绩效目标管理职能,应下放到一级预算单位即主管部门。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要以部门为主,侧重政策性的评价,引导政府职能转化,重塑社会监督机制。

4.预算绩效管理情况汇报 篇四

近年来,按照国务院、财政部及省委、省政府和市、县财政部门的安排布署,对乡镇财政作了进一步改革和深化,从“零户统管、乡财县管乡用、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部门预算、工资统发”等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完缮。以“乡财县管乡用”为内容财政管理改革,是适应农村综合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确保农民减负,保证农村基

层政权运转,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乡财县管乡用”改革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乡镇财政的困难,不断加大转移支付补助力度,缩小了乡镇间的财力差距,进一步完缮县对乡财政管理体制,合理确定收支范围,财政收支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不但保证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的足额发放和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有效控制和防止新增债务的发生,保证了基本支出的需要。现结合调研的内容和我乡的实际情况作简要说明:

一、“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实施后,财政所工作运行情况。

1、乡财政所工作运行基本情况:

从年开始实行“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体制后,经过两年多实践证明,财政所工作运行正常,按财政收支预算,按时组织财政收入,按时间进度均衡入库,圆满完成收入任务和县对乡财政收入目标考核任务;合理安排财政支出,按轻重缓急,以“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为原则,确保农村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和农村社会的稳定,视财力情况,对重点项目作适当安排。

2、工作的基本流程、人、财、物及人员的构成情况:

按照“乡财县管乡用”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制度建设为核心,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管理规范为目标,以乡镇为独立核算主体,在保持乡镇资金“四权不变”的前提下,取消乡镇总预算会计业务,收入上划,支出下拔,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财政管理方式,由县级财政(乡镇财政管理科)直接管理并监督乡镇财政收支。工作流程主要以“乡镇为独立核算主体,按照《预算法》、《会计法》规定,继续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增强依法理财、硬化预算约束意识,科学合理地编制财政收支预决算并组织实施;

3、乡镇财政在办理经济业务和事项时,严格遵守以下操作规程:

(1)、严格执行《预算法》和《会计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凡不符合《预算法》及相关财政、财务法规规定的,乡财政所有权拒绝办理,并要求预算单位更正、补充完整;

(2)、财政支出严格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做到支出有预算,开支有标准,审批按程序。财政所根据行政事业单位下达的预算指标,由预算员按月造出用款计划,报经政府领导审批,然后报到县财政局乡财科审核后统一拔付。

(3)、因工作性质和行业特点,(对重点项目、重点工作)急需投入的项目资金,由项目实施单位写出资金申请,分管领导审核,报经政府领导审批,财政从预留经费中下达追加指标,报乡财科后统一拔付。

4、乡镇财政所岗位和人员设置。乡镇财政所的人事权、财权、物权继续由乡镇政府管理。取消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岗位,重新设置乡镇财政所岗位,每个乡镇设置四个岗位,即乡镇财政所长、专户管理员、零户统管报账员、统计员等构成。

5、财政所工作职责:财政所负责协助县财政局乡财科管理本乡财政收支管理、债权、债务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周转金及基金会专项借款清理回收工作,并对零户统管会计、农经站财务收支进行全过程的监督检查。

(二)、“乡财县管乡用”管理体制的具体实施情况及利憋分析。

从年乡镇全面实施”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体制,经过两年多运行,证明这项改革是成功的,体制优势得到充分的体现。主要表现在实施“乡财县管乡用”有利于促进乡镇经济的发展,规范乡镇财政收支行为;有利于增强乡镇依法理财,硬化预算约束意识,改变了以前无预算拔款的局面;有利于缓解乡镇财政困难,减轻财政支出压力;加大转移支付补助,有利于缩小乡镇间的财力差距,以此促进困难乡镇加快发展;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通过制度建设和精细化管理工作,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有利于农村基层政权正常运转和农村社会的稳定,“乡财县管乡用”改革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实施的一项重大财政调整,通过财政转移支付补助,村组干部报酬得到解决落实。

“乡财县管乡用”管理体制存在的憋端

进一步削弱了乡镇政府的职能。财政部门是一级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财政手段是政府进行调控的重要杠杆。实行“乡财县管”后,乡镇财政机构归县财政部门垂直管理,收支管理权又转移到县“乡镇会计核算中心”,这就使本来就职能严重不全的乡镇政府又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财政管理职能。

1.3形成了财政支出事实上的“双审批”制。实行“乡财县管”后,乡镇的各项支出,一般先由乡镇财政结算员按月编制用款计划,交财政所长审核并报乡镇长签字审批,然后再报县“乡镇会计核算中心”核

准,最后办理资金拨付手续。可见,在这个程序链中,乡镇要完成一项支出,实际上必须通过乡镇级和县级财政部门的双重审批。

1.4增加了行政成本,降低了办事效率。实行“乡财县管”后,有关乡镇财政管理的工作量大大增加了,管理程序增多了,手续复杂了,整个工作程序链拉长了。工作量的大幅增加,必然使行政成本上升,办事效率降低,从而使“乡财县

管”的负面效应被放大。

1.5弱化了乡镇经济发展成果与其财政利益之间的直接联系。实行“乡财县管”后,乡镇的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之间、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被淡化,有的乡镇可能产生对其财政收入增量甚至存量被调整的担忧,可取产生依赖县级财政的等、靠、要思想,甚至可取铤而走险,采取不正当手段逃避县级财政部门的监督和管理等等,势必会影响乡镇经济发展和当家理财的积极性。

三、按照新政发()26号财政管理体制规定,对超收分成兑现情况

收支基数的确定,收入以实际完成数作为基数,全乡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3.6万元,即正常(工商各税)收入基数确定为13万元,实际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7万元,越收4万元,完成烤烟农业特产税18.6万元,基数为5万元,越收13.6万元,按超收分成办法4:6比例划分,上解县级支出5.4万元,乡级可增加可用财力8.2万元,.两项超收12.2万元,按体制及实际决算,县级已全部返还到乡上。具体兑现情况是弥补全乡公务费9.2万,用于兑现奖励金3万元。(其中:财政、税务各0.8万元,政府1.4万元)兑现依据按年初与政府签订的税收考核任务,完成基数给予1万元,超基数按比例分成。

四、存在主要困难和问题及意见和建议

随着财税改革的不断深入,收支运行过程中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1、经济发展缓慢,财源后劲不足,结构单一,财政征收难度大;

2、财政资金需要与可能的矛盾仍然突出。近年来,虽然上级部门对贫困乡镇给予极大的财力支持,但我乡贫困面广,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难于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工作事业发展的需要;

3、实施会计电算会业务,网洛建设滞后,网速慢,且经常出现故障,有些会计信息不能按时上传下达。当然,这些困难和问题并非实施“乡财县管乡用”后才出现的,有些是多年历史和条件形成的。

五、意见和建议

1、进一步完缮“乡财乡管乡用”财政管理体制,使之财权与事权相统一,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5.预算绩效管理情况汇报 篇五

2017年,面对严峻繁重的工作任务,财政部门坚持贯彻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健康运行和追赶超越发展。继续保障和改善民生,财税改革不断深化,财税制度不断健全,财政收入实现突破增长,各项重点支出得到有效保障,社会事业平稳健康发展。

一、拓展增收渠道,保障追赶超越

2017年,县财政攻坚克难、迎难而上,积极克服“营改增”和非税收入中一次性收入对财政收入增长不利的困难。努力组织、精心谋划,确保地方财政收入及时入库,地方财政收入实现历史性突破,首次迈进亿元“门槛”。财政部门协同税务部门积极开展依法治税,改进征管手段,提高征管水平。加强财、税、库、银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实现应收尽收。实行国地两税联合征税机制,充分利用财税库银横向联网机制,一个税务部门同时完成主要税种及其附加税费的税款征缴,克服国税地税在征缴环节按税种条块分离、个别税种征收不到位的问题。继续实行财政资金支付与税款征缴相结合制度,对工程项目和涉税事项,将完税凭证作为项目实施单位办理支付业务的必备要件,保证资金支付进度和税收入库进度同步推进。

依法加强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等非税收入的征管,实现非税收入管理的规范化、和县扶贫办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财政扶贫资金支出进度的通知》,明确了财政、扶贫和项目单位各自的主体责任,并对各个环节的资金支付,作出严格的要求。为加快资金拨付进度,县财政局对内部各股室,以及下属单位出台了《关于限时办理财政扶贫资金和统筹整合涉农资金的通知》,规定明确了下属单位和股室的职责、限时办理程序以及项目的报付时限等。

四是做好贴息贷款发放工作。为了有效帮助贫困户实现增产创收、脱贫致富目标,确保贫困户及时贷到银行资金,我县出台了《清涧县精准扶贫小额贴息贷款实施方案》,财政部门分别与农商行、农行、邮政银行分别签订了精准扶贫小额贴贷款合作协议。由县财政给这3家金融机构投入精准扶贫小额贷款风险担保金2000万元,并要求他们按照1:5-10的比例给贫困户贷款。这一举措可撬动贷款金额1—2亿元,可切实缓解我县贫困户“贷款难和难贷款”与金融机构“风险大和成本高”的矛盾。

三、绩效引领,做好常规业务工作

廉租住房租金补贴资金424万元;发放村级干部工资156.26万元;发放低收入农户补贴资金1341.03万元;发放农资补贴资金5692.63万元;发放养殖扶贫资金补助资金28.52万元;发放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214.51万元;发放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2010.72万元;病虫害疾控资金2.49万元。

3、政府采购业务

一年来,共实施政府采购业务274次,执行集中采购预算5016.67万元,实际完成货物、工程、服务类集中采购额共计4468.72万元,节约资金547.95万元,资金节约率11.45%。其中:货物类3694.6万元;工程类612.82万元;服务类161.3万元。为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政府采购当事人合法利益和构建公开、公平、公正、和谐的政府采购环境作出了积极贡献。

4、税控和财政绩效考评业务

一年来,上报国税局等9个部门76份报表,形成了3次经济运行分析报告;完成了2016年重点税源调研、水资源费改税调研、环境保护税开征调查工作报告、政府债务问题调研报告;同时完成了对清涧县聚广艺雕厂等5个项目单位的财源建设引导专项资金项目的申报与验收。

财政投资评审方面,共审核政府投资项目预审412个,送审金额为10931.44万元,审定金额为10295.75万元,核减金额为635.68万元。其中,中介评审42个项目,送审金

元,负债0.29亿 元,净资产4.49亿元。

通过全面详细资产盘点盘查,吃清了“家底”,为保证账实相符、提高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奠定了基础,也为建立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基础数据库,充实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加强财政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提供了详实、有力地支撑。

7、非税收缴业务

6.绩效考核情况汇报2 篇六

上午好!时值隆冬,年味渐浓,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年终总结暨家属座谈会,回顾一年工作,表彰先进,交流感情,非常有意义。

首先我代表湘乡市质监局党组对各位领导、各位干部职工家属的莅临指导表示热烈欢迎,对你们一直以来给予湘乡质监事业的无私帮助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1年,湘乡质监局走过了不平凡的一年,我们紧紧围绕“抓质量、保安全、升能力、重规范、促发展”十五字工作方针,认真履行各项职责职能,以提升服务意识和能力为抓手,在全局同志的努力下,取得了亮丽的成绩,向市局、湘乡市委政府和全局干部职工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全年非税收收入突破500万,达到520万,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朝着全省十强县市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荣获湘潭市质监系统先进集体,舒建明局长被评为全省先进个人,政务窗口多次被政务中心评为红旗窗口,机关支部荣获红五星活动先进支部荣誉称号,可以说,2011年湘乡质监局通过同志们的辛勤努力,收获了荣誉,收获了喜悦。现在,我就一年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各位职工家属以及同志们做一个简要汇报:

一、业务工作完成情况

一是稳步推进名牌战略和标准化战略。今年我们选择了6家企业的7个产品作为湖南名牌和湘潭名牌培植对象,并为名牌产品的培育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我局的积极努力下,湖南深思电工实业有 1 限公司顺利通过湖南名牌产品评定,其它6个产品进入了湘潭名牌产品重点培植计划。以市政府名义出台标准化战略,提出了今后五年的标准化工作目标,将湘乡市正茂蜜梨种植专业合作社纳入标准化示范性基地培育计划,协助景湘肥业和韶峰集团2家企业进行“标准化良好企业”确认工作,并帮助20多家企业制定了企业标准,名牌战略和标准化战略在我市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二是扎实开展民生计量工作。今年我们把“关注民生,服务民生”作为计量工作的一个重点方向,积极开展“诚信计量进市场、光明计量进镜店、服务计量进社区、健康计量进医院”的计量四进活动,积极推进诚信计量,对全市医院、集贸市场计量器具进行了摸底调查,进行了详细的档案记载,防止计量欺诈行为,特别是十二月积极响应省局精神指示,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全市25家卫生院和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对282台在用医用计量器具进行免费检定,为基层百姓“少出钱,看好病,看准病”提供了保障,积极开展能源计量,开展了两次加油机的专项整治行动,分批对辖区内的53家加油站进行了检定,积极帮助企业提高节能技术,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生产成本。

三是有效确保食品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食品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政府重视,群众关注。在食品安全上,我们创新工作方式,实现了一套人马,两种方法,全年相继开展了米粉、桶装饮用水、槟榔、糕点、月饼等大众食品的专项整治,对食品加工小作坊进行了巡查、整治,加大了对食品小作坊的监管力度,全年开展了3次食品专项执法打假,我市的食品安全工作始终走在全市的前列,也得到了省市局领导的肯定。特种设备安全方面:一是“坚 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巡查整治,确保了全年无重大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发生,二是加大了对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做到了100%持证上岗,提高安全生产意识。三是螺丝瓶报废工作进展顺利,我们积极响应省市局关于螺丝瓶报废工作的要求,投入20万元专项工作经费开展此项工作,通过做好气体充装站单位人员的思想工作和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形成政府、用户、使用单位三方联动的机制,推动了螺丝瓶报废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是突出打假治劣,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结合“双打”行动,全年相继开展了食品、农资、建材、家电、玩具、化妆品、婴儿用品等多项执法打假行动,依法查处了阿林瓜子制假案、东山东林地沟油案、星星村月饼制假案等一批大案要案,捣毁了一批制售假窝点,假冒伪劣行为和产品得到有效遏制,为湘乡地方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市委政府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是扎实开展了“红五星”创建工作和“六城同创”工作。红五星工程是市委为提高基层党员和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着力开展的一项战略性工程,按照相关要求,我局成立了以局长和书记挂帅的领导小组,积极组织党员公开承诺,对承诺的履行情况进行回访复查,承诺基本履行到位。创建优秀示范点,组织开展了优秀党员、优秀党小组的评比活动,2011年我局机关支部被推荐为红五星工程先进单位。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六城同创”工作部署,及时出台工作方案,开 3 展清洁行动,美化机关环境,深入开展打假治劣,全力确保食品、特种设备、重大产品质量安全,为六城同创奉献力量。

二是扎实开展了化解社会矛盾的金钥匙工程。成立了金钥匙工程调解工作室,组织成立了湘乡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调委会,公示调委会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对单位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把单位内部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是扎实开展了以“抓发展、惠民生、促和谐”为主题的作风建设。认真学习阳书记的相关讲话,从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落实作风建设,组织干部下基层、下企业,贴近群众、贴近企业、贴近基层,开展联点共建,与龙洞建时村开展了联点创建,帮助慰问困难群众,认真做好政务服务工作,着力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为创建和谐湘乡奉献了湘乡质监人的力量。

三、机关建设情况

1、抓学习,提升业务能力。积极响应市局党组号召,在局机关开展了“每日读书一小时”活动;坚持周五学习制度,同时选派业务骨干参加省市局的培训学习,全年共有20余人次参加定量包装、计量检测、文秘写作等方面的培训学习,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明显得到提升。

2、抓和谐,打造和谐团队。建章立制,确保机关高效运转。科学制定了2011年工作方案,进一步完善了人员考勤管理、财务支出管理、车辆管理、档案管理、办公用品购买等各项规章制度,增强了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倡导把单位当家庭,把同事当兄弟姐妹,单位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抓廉政,建设廉洁队伍。继续开展政风行风评议活动和《廉政准则》的学习宣传,注重加强对干部职工的警示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班子成员带头按照“一岗双责”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针对少数干部在执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程序不清、打白条等问题,我局及时对执法人员进行教育。在职工住房建设上,公开竞标开发商,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维护了职工的利益。四、二〇一二年工作打算

2012年,我局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构建和谐社会理论为指导方针,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湘乡市委、市政府和市局各项要求,努力改进工作作风,提升队伍素质,概括起来是围绕一个主题,加强两个建设,突出三大安全,强化四项保障:

(一)围绕一个主题

围绕“发展质监事业,服务经济社会”主题,按照“发展增速,服务增效,收入增量”目标,在发展和服务上,寻求新的突破,取得新的成效。

(二)加强两个建设

一是加强作风建设。提倡爱岗敬业,坚持把工作当事业,把单位当家庭,对工作尽职尽责,脚踏实地,把工作做完美,把任务完成出色。要严明纪律,完善考勤纪律,上下班纪律,严格遵守“十不准”规定,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

二是加强技术机构建设。从资金上加大投入,适度扩项,从人才、设备上加大引进力度,建立起一套较完整的检验检测体系。挖掘现有 人员潜力,加大培训,提高能力,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抓实三大安全

一是抓实食品安全。“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上逐步落实食品生产企业的主体责任,通过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食品生产者的合法生产意识。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通过增强监管力量,落实监管责任,创新监管方式,使食品安全落到实处。

二是抓实特种设备安全。建立特种设备动态监管系统,加强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有计划开展特种设备应急演练,确保特种设备安全。

三是抓实质监队伍安全。要确保质监队伍的政治安全,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敏锐性和依法行政的自觉性;要确保质监队伍的人身安全。提倡文明执法理念,改进执法方式,创新执法手段。

(四)强化四项保障 一要增强法治意识。二要加强内务管理。三要开展厉行节约。四要加强廉政建设。

7.水利预算绩效管理研究 篇七

一、预算绩效管理的内涵与西方实践

预算绩效指的是要使用的预算金额将会达到的产出与效果。作为政府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预算绩效管理以产出效果为导向, 旨在将预算的理念与预算编制等充分融合, 借助于优化预算管理体系, 进行资源配置, 使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大化。预算绩效的评判标准是项目成本, 核心是业绩评估。

预算绩效管理理念最早诞生于英国。英国国会于1979年建立“效率组”, 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改进政府工作效率低下的现实情况, 主要职责是审查统计政府的目标实施规划, 督促政府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也负责国家与私营公司对地方公共建设项目的对外招标。预算绩效评价的标准主要是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绩效评价各个环节都不同程度体现了这两个重要衡量标准。“效率组”根据所得的评价结果进行理论考察和计算, 对政府的预算支出规划进行适当纠正, 对预算的使用规划进行准确预估, 为政府部门财政资金合理制定、相关环节人员安排、预算管理执行落实情况等都提供了合理的依据。自英国20世纪70年代末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后, 其政府财政资金的产出和结果得到了改善, 资金浪费情况有所缓解, 为政府部门减少了近9亿英镑。此后, 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德国、韩国等国家也纷纷建立起符合自己现实情况的预算管理制度, 形成了一套合理的预算支出管理体系。

二、水利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作为国家公共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组成部分, 我国的水利预算绩效管理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实施了一段时间, 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效, 但由于目前国内还处于探索研究阶段, 其在管理制度、管理机制等各个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足。

(一) 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不健全

就目前国内情况而言, 水利部门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现阶段相关工作一般由上级部门下发指令下级所属部门实施, 这种自上而下的行政实施状况缺乏一个积极高效的实施环境和约束准则, 下级执行部门还存在着消极被动、执行力差的现实情况。初步建立起来的水利预算绩效管理制度还存在着缺乏全局性、科学性等问题, 与成熟的体系相比还存在着巨大差距。同时, 由于下级执行部门“不愿管”, 各机构执行力度缓慢, 主观因素导致预算规划不能准确实施, 使得绩效评价结果的质量大打折扣。

(二) 预算绩效管理结果应用机制未建立

在我国范围内, 水利预算绩效管理的评价结果尚未与相关单位的具体安排相结合, 也没有与部门领导的业绩考察联系起来, 所以, 尽管水利部门每年都会根据国家的有关要求向二级单位下达预算绩效管理安排, 对预算结果进行落实考察, 但却没有引起下级单位领导的重视, “重分配、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的现象依旧普遍存在。

(三) 预算绩效的管理基础较薄弱

首先是人员不到位。现阶段我国水利预算绩效管理制度虽然已经初步建立, 但是在落实上还没有形成独立高效的专职管理机构和专职人员。大部分的绩效管理人员多是从其他机构借调而来, 缺乏专业的知识素养, 办公信息化水平较低, 不能独立进行绩效评价。其次是“不会管”。由于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没有形成一个专业的管理机构, 再加上我国水利绩效管理刚刚开始探索, 还存在着对管理工作把握不全面、不会管的现象。

三、提高水利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建议

立足水利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实际, 通过分析推查找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难点, 提出继续深化改革的措施建议, 是我国水利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我国水利绩效管理水平。

(一) 加快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设

我国的水利部门需要加快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设, 形成一个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 改变过去体制不完善、人员专业能力差、基层单位不重视不作为等现象, 按照相关部门指定的工作流程、绩效评价细则、基层单位业绩考核等绩效评价方案, 做到稳步推进, 层层落实。同时, 要使各级单位的绩效目标细致化、具体化, 不断改进完善绩效评价的管理办法、管理框架, 增加客观性的评价指标, 不断建立健全水利绩效管理体系, 切实做到高效化、科学化, 提高绩效管理水平。

(二) 开展理论研究, 强化结果应用

针对国内水利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要不断将强顶层设计, 夯实理论基础, 为国内绩效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使水利预算资金恰当运用到生产实践中, 提高绩效预算的合理性、权威性。同时, 也要形成一套完善的预算支出结果评价与反馈机制, 对水利绩效预算的落实效果和应用成果进行统计备案, 将结果反馈到各级相关单位, 并结合各单位的考核机制将绩效评价作为其政绩贡献的衡量标准, 提高基层领导的重视程度。

(三) 扩大预算绩效管理范围

扩大预算绩效管理范围指的是目标填报范围和评价试点范围。各水利管理部门要认真核查统计, 既要保证原有的管理范围平稳有效的执行管理措施, 又要不断增加实行绩效目标的水利项目和单位。遵循稳扎稳打、统筹兼顾的目标原则, 形成一个由点到面、由少到多的全面试点开放格局, 实现对所有水利部门的预算绩效评价。另外, 也要鼓励各个部门开展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不断促进财政资金优化配置。

(四)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基础

针对于现阶段我国水利绩效管理中存在的组织机构不健全, 供职人员综合素质低的情况, 应形成一个完善的办公组织机构, 聘用素质过硬的办公人员, 为绩效评价做好基础准备。此外, 要完善各种数字信息的采集机制, 确定各机构人员的岗位职责、办公要求、岗位津贴等动态管理标准。不断收集整理相关专家的意见和资料, 形成一套专业权威的专家意见资料库, 保证绩效预算的精确度和权威性。

(五) 推进专项资金转移支付资金的绩效管理

进一步完善中央制定的地方水利预算财政基金管理实施方案, 对其中不合理的地方进行补充延伸。在国家各项资金整合的趋势下, 水利绩效预算管理要探索出适应实际的新绩效评价标准, 要分清主次, 优先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点项目进行绩效预算, 再对其他水利项目计划进行预算评估, 实现财政资金效益最大化。同时要注重预算评价的可行性、科学性、严谨性, 形成一套权威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

四、结语

我国现阶段水利预算绩效的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 除了加强理论研究、扩大预算范围、完善理论体系建设外, 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巩固。只要我国不断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提升自身管理水平, 我国的水利绩效管理体系必将对国家的水利建设产生不可预估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苑斌.水利预算绩效管理问题研究[J].经济与管理, 2011, (11) .

[2]郭炳奎.提高水利预算绩效管理水平的思路探讨[J].湖南水利水电, 2014, (5) .

8.预算绩效管理立体化 篇八

建立管理模式

近年来,广东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一直走在全国财政系统前列,建立了“事前绩效预算、事中绩效跟踪、事后绩效评价、绩效审计和绩效问责”动态的、循环的绩效管理模式。一些地方财政局实施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开展绩效预算评审。在部门预算编制中增加绩效预算评审,选取了部分单位和项目开展预算绩效管理,范围包括两大块:试点单位50万元及以上除基本开支外的项目;所有预算单位50万元及以上的服务类采购项目。要求预算单位上报项目时必须同时申报预算绩效目标和其它相关佐证资料,包括立项依据、项目实施方案、资金管理办法和经费明细测算等。财政部门组织专家对单位报送的绩效目标进行审核,根据预算单位提供的预算绩效目标材料,重点从项目的实施、管理水平、资金管理和使用绩效及申报组织工作等方面进行评审,通过点面结合以及定量和定性分析,对项目的规范性、客观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等方面提出具体意见。专家评审结果作为财政局预算安排资金的重要参考依据。财政部门在收到市政府或相关机构批准的财政专项资金年度计划文件后,将财政专项资金年度计划批复业务主管部门执行,同时批复绩效目标。

二是开展绩效自评。绩效自评由各单位具体实施,包括组建评价工作机构,选取评价指标、评价方法,收集、整理、核实各项数据和相关资料,提出绩效自评结论建议,向市财政局提交财政支出绩效自我评价报告。市财政局对各单位的财政支出绩效自评报告进行复核审查,形成审核意见批复各单位。

三是开展重点项目绩效评价。对预算支出重点项目开展绩效评价,除了对这些项目的财务支出规范性进行检查外,还对项目的经济、社会效益,以及投入产出率进行评价。重点评价由市财政局负责实施本级财政支出重点绩效评价工作,包括确定重点评价方案,组织评价工作组,选取评价指标、评价方法,收集、整理、汇总、分析相关数据资料等,形成财政支出重点绩效评价报告。

四是开展部门整体综合评价。主要是评价一个部门财政支出管理情况,具体从投入、过程、产出和效果这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具体包括财政在职供养人员控制、预算完成率、预算调整率、支付进度率、结余结转率、公用经费控制率、政府采购执行率、预算信息公开情况、财务制度建立情况等内容。通过开展部门整体综合评价,促进部门从整体上提升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水平,强化部门支出责任,规范资金管理行为,保障部门更好的履行职责。

第三方评价

在全过程绩效管理过程中,引入中介机构、专家等第三方机构评价。这样就能够利用专家独立、客观、公正、可靠的专业判断,有效解决财政部门与预算单位信息不对称问题,科学剔除预算单位多报、虚报资金,以绩效结果为导向分配预算资金,增强了财政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财政部门对财政资金的统筹能力,促动了财政资金向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倾斜效能。

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均聘请中介机构(如:广东省财政科学研究所等)作为财政局开展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第三方机构。由第三方聘请专家参与预算绩效管理全过程,借助专家的专业知识提高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一是项目立项依据审核。重点审核项目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是否与申报单位的职权、职责相匹配;是否有部门单位授权;是否有政府的文件或政府部门的批文等。二是方案可行性审核。对单位提交的项目绩效预算材料进行实质性的审查分析,判断其是否可行,提出项目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并给出是否同意立项的建议。三是资金量审核。按照单位提交的项目实施依据、项目绩效目标、项目预算,同时结合项目实施方案,给出该项目实施的具体预算资金额度建议。四是项目绩效目标审核。按照单位提交的项目实施依据,结合项目的预算建议,对项目的具体绩效目标进行核定。专家组审核结果经反馈单位征求意见后,再组织专家组复评,确定项目最后立项意见、预算金额审核意见以及绩效目标核定意见。

存在瓶颈

通过加强财政绩效管理,能够进一步明晰了财政部门与预算部门各自所承担的责任,强化了预算部门责任感,树立绩效观念,各部门单位的财政绩效意识显著加强。但是,事前没有制定绩效目标和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导致事后评价缺乏依据。深圳市财政局组织编制2014年部门预算时开始绩效管理试点工作,要求符合试点范围的项目在预算编制时,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和绩效目标(包括定性和定量的指标),但是由于以往的项目在预算编制时缺乏实施方案和绩效目标或没有定量标准,造成绩效评价工作无的放矢,影响了绩效评价的科学性。

除了专项资金,大部分预算单位没有制定各项目经费资金管理办法,对经费使用范围缺乏明确界定,常常出现相当部分的项目经费用于车辆、误餐、临工工资等,难以界定是否挤占项目经费,影响了项目绩效评价的准确性。

目前我国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尚在起步阶段,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支撑,各资金使用单位或部门对绩效评价工作理解不足、重视不够,不能准确、及时、完整地提供相关资料和信息,直接影响了绩效评价工作的效率。

绩效评价结果运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完善预算管理;二是合理安排预算;三是报告评价结果;四是公开评价结果;五是纳入政府考核;六是实施绩效问责。由于预算单位绩效意识较为淡薄,评价结果的运用目前还停留在前三个方面,其他方面的运用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如何开展绩效管理

喀什市属于欠发达地区,绩效管理虽然已经开展6年但大体还是处于摸索阶段。比起发达地区的绩效管理工作,喀什市财政局将如何开展?

喀什市财政局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和绩效管理工作从2009正式运行,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绩效评价试点阶段;二是绩效再评价开展阶段;三是绩效管理全过程探索阶段。

其中绩效管理全过程探索阶段里面,2014年单位自评上报的项目228个,资金规模达到24亿元,财政再评价工作采取购买服务方式,聘用第三方机构对12个民生项目进行独立评价,为推进此项工作,市财政局起草了相关文件,并与专家协商合作。借助专家具有的人才、理论和学术优势建立长效机制,提高绩效评价质量,保证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长期、有效开展。

但是发展和建立一套成熟而且运行成本比较低的绩效测评体系,需要较长过程。绩效评价的核心是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能够反映政府公共活动效能的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计量方法,使项目的绩效目标能够量化、具体化,为评价各项目的绩效提供技术支持。由于财政支出范围广泛,具有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支出性质评价的复杂性。如何采取一种比较准确的办法,来对财政支出绩效进行衡量,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中的核心问题和主要难点。制定一套科学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采集编制一套系统和公正合理的评价标准值,熟练掌握和应用评价方法,优化评價手段等都还需要一个过程。

全社会对绩效评价的认识还有一个过程,缺乏支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氛围。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财政资金是“唐僧肉”,不吃白不吃。绩效评价工作对人们固有的思想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要打破长期形成的管理方式,其难度可想而知。工作起来难免出现个别部门、单位不积极主动配合的现象。此外财政支出涉及到各个层面,牵涉到部门、单位甚至是个人的利益,财政支出本身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也增加了绩效评价工作的难度,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财政资金使用部门、单位和项目追求较好支出的动力。

总之,对于预算绩效管理处于起步阶段省市,笔者认为思想认识还不够统一,指标体系建设还在探索阶段。因此,强化绩效理念,构建内外部组织保障体系,构建强有力的制度约束体系是目前工作中的重点。

(作者供职于新疆喀什市财政局)

上一篇:小学生关爱老人作文下一篇:《珍珠鸟》教学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