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第三次周练

2024-10-11

初三语文第三次周练(共5篇)

1.初三语文第三次周练 篇一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十三次周练试题 新人

教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包装与炒作 陈子茹

包装与炒作,是眼下用得最广、最滥的两个词。一个产品问世,厂家要包装、炒作;一本书、一部剧、一套光盘发行,出版商也要包装、炒作;更有甚者,歌星、演员、作家、画家、学者的登场和走红,也离不开经纪人和媒体的包装、炒作。

包装的本意,不过是指盛装和保护产品的容器,即箱、袋、瓶、盒等包装物,也包含包扎产品的操作活动,如装盒打包等。然而,步入市场经济后,这一词汇的内涵却延伸和扩大了,起码包含了装饰打扮与美化的含义。

仅就产品包装而言,原本普通包装的低价产品,一旦涂脂抹粉,加了豪华的外壳,就会使包装超过内容。那包装的费用绝不会由厂家和销售者买单,而是要算在消费者头上。有些豪华包装的药品,一换包装就几倍几十倍地提价。服装产品更邪乎,花里胡哨的外壳,本不值钱的东西一经打扮就成百上千地要价……近来又出新花样,一些服装商把本来自产的服装,拿到国外注册商标,这些服装摇身一变成了美国或西欧的产品,成为国际名牌,那价格上涨的幅度能令人吓出冷汗来。这种变戏法变出来的赚钱之道,可谓魔术布帘一盖再撩开,就是大沓大沓的钞票。

炒作也是花样繁多,主要方式是凭借传媒搞立体轰炸,违规夸大产品作用的宣传者有之,请明星代言者有之,花钱雇托编瞎话作伪证者有之,卖萝卜搭小白菜用蝇头小利骗买主者有之,登门推销者有之,利用手机乱发垃圾短信者亦有之。如此等等,都是经过商家、经纪人和媒体精心策划的。这样的立体轰炸,到头来挨骗的和被骗苦了的自然是老百姓。

名人的包装和炒作,是产品包装和炒作的派生品,却比产品包装和炒作的花样更为繁多。诸如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书画作者,为提高身价,极力向名家靠拢,花高价请名家品评其书画作品,并买通拍卖者,拍卖其作品,花钱买拍客在拍卖中为其举牌抬价。某些出版商为推销书稿,更是先把该书的作者进行包装,戴上“大师”等极具光环的头衔,甚至修改简历和年龄,将其与真正的名家大师拉上关系,试图等同身份,在公开场合粉墨登场。有一出版商更为出格,为推销一位年轻作者的“畅销书”,竟将其打扮成奶油小生,让其在某体育场出现,并花钱雇来美女明星向其求爱。

先有名人身份,而后才有作品、艺术品出炉。当然,这些作品、艺术品只能是一时的热闹。正如赵本山、宋丹丹和牛群的小品中,牛群说的那样:“大爷,这个鸡在你们手里,一个子儿不值,到我手里就不一样了,我炒作呀。一炒作就不一样了。”包装和炒作的始作俑者,是商家,是经纪人,是媒体。其实,包装与炒作,在市场经济社会,是一种物质和精神产品宣传的必备手段,本无可厚非,问题就出在包装和炒作的程度上,适当的包装和炒作,是会对产品的宣传和销售起到良好作用的,可是这也要有一个限度,过了就成了忽悠,成了骗局,就会把善良的人拖进泥坑里。

把握包装与炒作的正常限度,对人对己都有益,这是需要当事者重视诚信之心的。(有删改)1.下列对于“包装与炒作”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包装”“炒作”二词常出现于产品营销、文化娱乐等领域。B.在进入市场经济以前,“包装”主要倾向于实用性。

C.商家、经纪人、媒体进行包装与炒作,可以大幅度提升产品的价值。D.对于包装和炒作,我们要持有辩证分析的态度,不能简单地评论其好坏利害。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现象不属于“包装与炒作”的是()A.给本来普通包装的低价产品加上豪华的外壳。B.一些服装商将本土生产的产品销往国外。

C.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书画作者,为提高身价,极力向名家靠拢。D.让某书的作者先拥有一定的称号或身份,然后推出其作品。3.下列表述,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A.“包装”一词做动词,可以理解为包扎产品,也可以理解成装饰打扮与美化。B.名人的包装和炒作花样繁多,比起产品的包装和炒作,更具有欺骗性。

C.包装和炒作具有宣传物质和精神产品的作用,因此,一些商家、经济人、媒体利用包装与炒作谋取利益。

D.包装与炒作,是不讲诚信的表现,是一种忽悠,会把善良的人拖进泥坑里。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史学社会化是历史知识由生产者向社会大众传播,并为社会大众所选择与接受,从而作用于社会的过程。它在史学与社会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历史研究得以走出象牙塔,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建立起联系,既可以充分发挥史学的社会功能,也可以为史学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

史学社会化需要娱乐化吗?这是很多人都会产生的疑问,也道出了对学术娱乐化倾向的担心。确实,近年学术娱乐化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以央视《百家讲坛》栏目为平台,造就了易中天、于丹等一批学术明星,在整个社会掀起了一阵阵热潮。对这股热潮,有人歌颂,说它为历史文化的普及发挥了专业人士无法企及的巨大作用;有人批判,说它的媚俗降低了历史文化的品格,将历史文化低俗化了,损害了学术的神圣与尊严。走学术娱乐化道路,已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2004年,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一书在中国出版,他认为,后现代社会是一个娱乐化的时代,文化的严谨性、思想性和深刻性正让位于娱乐和简单快感。

毫无疑问,史学的社会化需要娱乐化,但必须以科学性为前提,娱乐化只是一种传播策略。就一般民众的历史文化水平和接受特点而言,娱乐化是他们最喜欢、最能够接受的传播方式,至于所接受信息的正确与否,根本不是他们所关心的问题。也就是说,他们接受史学社会化的主要目的在于娱乐,虽然这种接受也有学习知识的功能。既然客体有娱乐的需求又有选择的权利,那么史学社会化只有尊重这种需求和权利,采取娱乐化的方式,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但是,如果主体一味迎合客体的需求,就会丧失主体的地位,变成了媚俗,难以达成史学社会化教育和启迪大众的基本目标。但是,要真正达到双赢,史学社会化主体需要具备很高的素质,能够很好地把握娱乐化与科学性的尺度与平衡。一个现实的证据,就是最为学者们批判的宫廷秘史、历史传奇类题材常常是节目收视率最高的,而专业水准较高的节目,如“叶嘉莹讲诗词”“周汝昌评四大名著”等反而少有观众叫好。这说明,主体要在娱乐化与科学性之间寻找平衡、把握尺度是何等困难。

史学的娱乐化是有限度的,不是所有的学术问题都可以通过娱乐化方式进行传播。万卫在谈到“百家讲坛”的选题时就曾谈到,合适的选题往往是既结合主讲人的专业方向又符合电视传播特点的话题。有些话题不是不能讲的,而主要是离观众太远、大众完全不了解。还有些题目是不好讲的,比如《易经》曾讨论过很多次,但最后,主讲人还是觉得没把握。这种情况说明,史学社会化的内容需要经过科学的选择,有些史学问题可以通过娱乐化方式进行传播,有些史学问题则只能通过小众的精英学术进行研究,不一定非要走向大众化。4.关于“史学的娱乐化”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史学娱乐化使得史学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建立起联系,为史学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B.史学的娱乐化是史学社会化过程中必经的途径。涉及三方面:生产者、社会大众、社会。C.主体如果一味迎合客体的需求,就会丧失主体的地位,难以达成史学社会化教育和启迪大众的最终目标。

D.对史学娱乐化的批判,是对史学科学性的尊重和支持,也是对当前学术娱乐化倾向的担心。

5.关于史学“科学性”与“娱乐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史学的社会化需要娱乐化,但必须以科学性为前提,娱乐化只是一种传播策略。

B.易中天、于丹等人对史学的娱乐化传播,使得学术娱乐化现象愈演愈烈,远离了史学的科学性。

C.史学社会化如果不尊重民众的娱乐化需要,就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D.史学娱乐化是史学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已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学术娱乐化中,文化的严谨性、思想性和深刻性正让位于娱乐和简单快感。B.即使史学社会中的传播主体有很高的素质,现在仍无法把握其中娱乐化与科学性的平衡。C.史学娱乐化是有限度的,观众不了解的话题不适合以娱乐方式传播。

D.史学娱乐化要符合三个条件——主讲人的专业方向、电视传播特点、须是观众了解的话题。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无论是欣赏还是创造,都必须见到一种诗的境界。“见”字最紧要。凡所见皆成境界,但不全是诗的境界。一种境界是否能成为诗的境界,全靠“见”的作用如何,见是产生诗的境界的重要条件。

诗的“见”为“直觉”,有“见”即有“觉”,觉可为“直觉”,亦可为“知觉”。直觉得对于个别事物的知,知觉得对于诸事物中关系的知,亦称“名理的知”。例如看见一株梅花,你觉得“这是梅花”“它是冬天开花的木本植物”“它的花香,可以摘来插瓶或送人”等等,你所觉得的是梅花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这就是它的“意义”。意义从关系见出,了解意义的知就是“名理的知”。但所觉对象除开它的意义之外,尚有它本身形象,在凝神注视梅花时,你可以把全副精神专注在它本身形象,如注视一幅梅花画似的,无暇思索它的意义或是它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这时你仍有所觉,就是梅花本身形象在你心中的“意象”。这种“觉”就是“直觉”。

诗的境界是用“直觉”见出来的,它是“直觉的知”的内容而不是“名理的知”的内容。比如说读崔颢《长干行》,你必须在一顷刻中把它所写的情境看成一幅新鲜的图画,或是一幕生动的戏剧,让它笼罩在你的意识全部,使你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玩味它,以至于把它以外的一切事物都暂时忘去。在这一顷刻中你不能同时起“它是一首唐人五绝”、“它用平声韵”、“横塘是某处地名”之类的联想。这些联想一发生,你就从诗的境界迁到名理世界和实际世界了,这并非否认思考和联想对于诗的重要。作诗和读诗,都必用思考,都必起联想,甚至于思考愈周密,诗的境界愈深刻;联想愈丰富,诗的境界愈美备。但是在用思考引起联想时,你的心思在旁驰博骛,决不能同时直觉到完整的诗的境界。思想与联想只是酝酿工作,直觉的知常进为名理的知,名理的知亦可酿成直觉的知,但决不能同时进行,因为心本无二用,而直觉的特色尤在凝神注视。读一首诗和作一首诗都常须经过艰苦思索,思索之后,一旦豁然贯通,全诗的境界于是像灵光一现似的突然现在眼前,使人心旷神怡,忘怀一切。这种现象通常人称为“灵感”,诗的境界的突现都起于灵感。

一种境界如果不能在直觉中成为独立自足的意象,那就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形象,就还不成为诗的境界。一首诗如果不能令人当作独立自足的意象来看,那还有芜杂凑塞或空虚的毛病,就不能算是好诗。诗的境界是理想境界,是从时间与空间中执著一微点加以永恒化与普遍化,它可以在无数心灵中继续复现而不落于陈腐,因为它能够在每个欣赏者当时当境 的特殊性格与情趣中吸取新鲜生命。真正的诗的境界是无限的,是永远新鲜的。(摘编自朱光潜《诗的境界》)7.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见”无论是在诗歌欣赏中还是在诗歌创造中都很重要,有“见”才有“觉”,“觉”可以是“直觉”,也可以是“知觉”。

B.凡所见皆成境界,这种境界能否成为诗的境界,全靠“见”的作用如何,见是产生诗的境界的重要条件。

C.对于个别事物的知是“直觉”,对于诸事物中关系的知是“知觉”,因此,“知觉”比“直觉”更重要也更有意义。

D.看到一株梅花,觉得是梅花,是冬天开花的木本植物,可插瓶或送人,这就觉出了梅花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这种“觉”是知觉。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读崔颢《长干行》,马上把诗中情境看成一幅新鲜的图画或是一出生动的戏剧,暂时忘去其他事物,这就用“直觉”见出了诗的境界。

B.欣赏诗歌,同时还思索诗歌的意义以及诗歌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这就从诗的境界迁到名理世界和实际世界了。

C.作诗和读诗都离不开思考和联想,思考越是周密,诗的境界也就越深刻;联想越是丰富,诗的境界也就越美备。

D.经过艰苦思索后豁然贯通,灵光一现似的,心旷神怡,忘怀一切,这就是灵感,灵感造就了诗歌的境界。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直觉的知可以进为名理的知,名理的知也可以转化成直觉的知,因此,要想感觉出完整的诗的境界,需要二者同时进行。

B.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而好的诗歌一定要有独立自足的意象,不能有芜杂凑塞或空虚的毛病。

C.不同的人读同一首诗,所“见”出的境界不会完全相同,这是因为每个欣赏者当时当境的性格与情趣是有差别的。

D.诗的境界是从时间与空间中执著一微点加以永恒化与普遍化,在无数心灵中继续复现,因此,它超越了时空而永远新鲜。

答案:

2.初三语文第三次周练 篇二

三、复语文第五次周练答案

1.B(事先)

2.A(②是对“洪州失官锡”的看法⑤是当时官员的贪赃情况⑥是张根批评官场的贪腐风气)

3.C(“力陈贪官横行”无中生有)

4.(1)一旦被玩物拖累,那么聪明智慧会耗尽,贤良与坏人就分辨不清,国家社会秩序和国家法纪就会萎靡不振。(“累、被动句式、耗、不肖、振”各一分)

(2)权贵宠臣很是愤恨,谋求能够中伤他的事件,轮流进上谗言言,皇帝察辨张根的忠诚,没有加罪于他。(“侧目、所以、交、罪、宾语前置”各一分)

参考译文: 张根字知常,饶州德兴人。年幼时入太学,刚满二十岁,考上进士。调任临江司理参军、遂昌令。应当改任京官,因为四亲在堂,希望把给父母的恩封转给祖父母,把妻子的恩封转给母亲,于是离职,得任通直郎,成全了他的志向。当时年仅三十一。乡里有个贤者叫彭汝砺把这件事写出来,自以为不如他。

闲居十年,曾布、曾肇、邹浩及本道使者上书说明他的义行,徽宗召他到宫。他对皇帝说:“陛下日理万机,所依靠的是心而已。一旦被玩物拖累,那么聪明智慧会耗尽,贤良与坏人就分辨不清,国家社会秩序和国家法纪就会萎靡不振。希望陛下清心寡欲,来消除祸乱的源头。”于是请求罢去钱塘制造局。皇帝高兴地赞美他,任命他为亲贤宅教授。

不久,出任杭州通判,提举江西常平。洪州官府中失了官印,把上千兵吏关起来审治。张根说“:这是有关部门不仔细查管的过错。现在羁押无罪之人,而索要不可得之物,怎能带来和气呢?”于是停止这个案件。

大观年间,张根被任命为转运副使,改为淮南转运使,加任直龙图阁。他又因为水灾多,乞求蠲免租赋,发放洛口米、常平青苗米,赈贷流民。诏令褒扬他。

徙官两浙,谢绝不听,于是写下条疏交驿站传奏。大概说“:现在州郡没有两个月的储积,太仓没有一年的积蓄,军需匮乏,边备不周。东南水旱,盗贼常常发生,西、北二国窥伺日久,怎么能不预先计谋?”于是条列茶盐、常平等利处与弊端,于是说:“从现实考虑,应该节制的大项目,最首要的是土木之功,现在赐给大臣一栋房子,有时耗费百万。我所管辖的二十个州,一年上供才三十万缗而已,甚至不足以供足造一栋住宅的费用。拿住宅来尊宠元勋盛德之臣,犹恐不够,何况赐给那些阿谀邀恩者呢。即使有赵普、韩琦佐命定策之大功,希望陛下也要吝惜赏赐。其次如田园、邸店,虽然不如赏赐宅第那么多,也希望日削月损。像金帛之类,也不可不节制啊。”书表奏上,权贵宠臣很是愤恨,谋求能够中伤他的事件,轮流进上谗言言,皇帝察辨张根的忠诚,没有加罪于他。

不久因为花石纲强行占有漕舟,官府买一根竹子耗费至五十缗,却大多落入诸位大臣之家。于是力陈弊端,更加忤逆权贵,于是摘录张根所书奏牍、注切、草略,认为傲慢不恭,责令他为监信州酒。不久又认为张根诋毁常平之法,摇动继承新法的政策,再贬为濠州团练副使,安置在郴州。不久因讨伐淮贼有功,获准自便居住。以朝散大夫身份死于家中,终年六十岁。

5.(5分)①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和依恋之情。(2分)②反衬(或“乐景衬/

2哀情”)。前两联描写了盘豆驿周围清丽恬静的如画美景:滩头清波中鹭鸟静立,农人披着夕照在原上耕田。诗人描写这幅的画面意在反衬自己对江南的思念依恋之深。(3分)

6.(6分)示例一:①借景抒情。描写消失在天际的南飞去雁和净空中产生的一点孤云,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漂泊孤独之感和其对江南的思念;(3分)②实现由景到情的过渡。第三联通过描写去雁和孤云使诗歌由前两联对盘豆驿周围美景的描写转入到对江南思念和依恋之情的抒写。(3分)

示例二:①描写消失在天际的南飞去雁,含蓄地表达诗人对江南的思念;(2分)②净空中产生的一点孤云,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漂泊孤独之感;(2分)

③借景抒情。实现由景到情的过渡。第三联通过描写去雁和孤云使诗歌由前两联对盘豆驿周围美景的描写转入到对江南思念和依恋之情的抒写。(2分)

7.(1)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2)砯崖转石万壑雷。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3)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

8.D(A、比喻为某种事物的出现,制造声势,开辟道路。贬义B、“坐地分赃”指不亲自偷空抢劫而坐在家里分取赃物的盗犯.D、离经叛道:指偏离或背叛正统的学说和学派。

9.C(A项,语序不当,应为“完善城市功能、打造城市特色、彰显城市个性、提升城市品位”。B、句式杂糅,去掉“盖的”或“盖的除个别人由大衣充当被子外,绝大部分人没有,只能挤在一起和衣而睡”。D、两面对一面。)

10.A

11.示例:①匠人与大师到底有何区别呢②他的熟练程度和技术精度 ③ 有没有突破和创新(每句2分,共6分;意思正确即可)

12、选序号(1分)

(1)通过“典”与“点”谐音双关,(2分)巧妙突出了词典对学习现代汉语的作用;(2分)(2)以对仗形式,(2分)突出了词典规范现代汉语、传播中华文明的巨大价值;(2分)(3)运用排比,(2分)突出了词典对于求学与人生的重要作用。(2分)

13.(1)E、C(E项3分,C项2分,B项1分;A项原文说:吴作人是继徐悲鸿之后中国美术界的又一领军人物,并未说吴作人绘画成就仅次于徐悲鸿。D项“说明他已经看出中国艺术远不如外来艺术”无中生有。B项“一系列画作”不很准确。)

(2)①吴作人认为大自然是一切艺术创造的源泉,努力去师从自然;②吴作人既诚恳的以自然为师,又坚决反对作自然的奴隶,充满活力地进行艺术创造;③不断吸收中西方艺术精华,创造全新自己。(每点2分)

(3)大自然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艺术家的灵感来源于自然;但大自然也不能控制艺术家的画笔,艺术家应该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创造万象”;艺术家应融汇古今中外艺术精华创造新的面目,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每点2分)

3.初三语文第三次周练 篇三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得分_______

考试时间:45分钟总分:50分

一、基础加强(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省识(xǐnɡ)崔嵬(wěi)荻花(dí)环珮(pâi)

B.抚膺(yīnɡ)锦瑟(sâ)恬然(tián)霓裳(shǎnɡ)

C.栈道(zhàn)嗟叹(jiē)商贾(ɡǔ)钿头(diàn)

D.朔漠(shuò)惘然(wǎnɡ)悯然(mǐn)江渚(zhū)

选C。A项“嵬”应读wãi;B项“裳”应读chánɡ;D项“渚”应读zhǔ。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所守或匪亲或:有的B.使人听此凋朱颜凋:凋落

C.侧身西望长咨嗟咨嗟:呼唤

D..扪参历井仰胁息胁息:屏住呼吸

C

3.比较下列各句中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问君西游何时还(2)青泥何盘盘

(3)但见悲鸟号古木(4)但悲不见九州同

A.两个“何”字相同,两个“但”字相同

B.两个“何”字相同,两个“但”字不同

C.两个“何”字不同,两个“但”字相同

D.两个“何”字不同,两个“但”字不同

选C。第一个“何”意为“什么”,第二个“何”

意为“多么”,两个“但”均为“只”。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西当太白有鸟道B.朝避猛虎 ..

C.砯崖转石万壑雷D.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

【解析】选C。名词作动词,冲击。A、B、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红十字会接连陷入信用危机,问题在于我们的慈善机构财务不透明、管理不规范,但深层次的原因还是整个慈善业制度存在缺陷造成的。

B.来自全国各地的捐款已经达到20万元,这笔善款将全部用于这个孩子的生理以及心理康复的治疗费用。

C.波士顿马拉松赛的两声爆炸,无疑给大型体育比赛的安保工作敲响了警钟,如何确保赛事安全,成为组织方必须面对的新难题。

D.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教风和学风建设,而中小学是人生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这样的活动应着力于中小学就要抓紧抓好。

选C.A.B.D杂糅。/

5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依据欧洲银行已完成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各国接受测试的91家大小银行,只用7加未能符合规定的6%的一级资本比率。

B.青铜器馆门窗的构成是由磨砂板和防砸板两部分组成,磨砂板可隔绝紫外线,防砸板有强大的抗砸击功能,均按古建筑保护要求设计安装。

C.关于《红楼梦》后40回的作者是谁这个问题,红学家历来有不同的说法,现在大家一般采用的是以高鹗续作这一说法为准。

D.一代又一代儒家学者以“返本开新”为宗旨,不断对《论语》进行创造性的诠释,由此形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的经学传统。

选D.A.B.C杂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李白传

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

①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泪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永王璘辟为府僚佐。起兵,逃还彭泽;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元和末,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祭其冢,禁樵采。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新唐书〃卷二〇二》)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异:与自己不同.

B.帝欲官白官:使„„做官.

C.永王璘辟为府僚佐辟:征召.

D.还寻阳,坐事下狱坐:因为.

8.下面材料全能说明李白“狂放不羁”性情的一项是()

①神龙初遁还,客巴西

②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

③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

④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⑤擿其诗以激杨贵妃

⑥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A.①②④B.②③⑤

C.①⑤⑥D.③④⑥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天资聪颖,通晓诗书,年轻时喜欢纵横之术以及击剑之技,崇尚侠义精神,轻财重施,好饮酒。

B.李白才华卓著,得到了贺知章的赞叹,并被举荐于唐玄宗,深受玄宗赏识,但仍不改狂放不羁的性情。

C.李白游并州时,曾见到郭子仪,郭子仪认为他是奇才,因此,郭子仪请求免去自己的官职来赎李白的罪。

D.安史之乱后,李白屡遭困顿,兵败后险被诛杀,又曾锒铛入狱;后来代宗要召他做左拾遗时,他已经去世。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

译文:

(2)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

译文:

答案

7.A

8.D

9.C

10.(1)前往拜见贺知章,贺知章看过他写的诗文,赞叹说:“您是被贬谪到人间的神仙呀!”

(2)李白知道自己不被皇帝亲近的人容纳,更加桀骜不羁,不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译文

李白,字太白。他的祖先在隋末因犯罪被流放到西域,神龙初年,(从西域)逃回来,寄居在巴西郡。李白出生的时候,他的母亲梦见了太白星,于是就用它来给李白取名。十岁时就通晓诗书。长大以后,隐居在岷山。曾被州郡推荐参加有道科的科举考试,(李白)却不去应试。苏颋担任益州长史时见到李白,感到惊异,说:“这个青年天生英才,只要用学问进一步加以雕琢,便可以赶得上司马相如。”然而李白喜欢纵横家之术,爱剑术,以“侠义”自任,看轻财物而乐于接济别人。后来又寄居任城,和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住在徂徕山,每天酣饮沉醉,号称“竹溪六逸”。

天宝初年,(李白)前往拜见贺知章,贺知章看到他的诗文,赞叹说:“你,是天上贬谪下凡的仙人啊!”并向唐玄宗举荐。唐玄宗就在金銮殿召见李白,谈论当代国家大事,李白献上一篇颂赋。皇上赏赐食物,并亲自替他调羹。皇上下令,让他在翰林院任职。李白还是和酒友在闹市喝得烂醉。皇上坐在沉香亭子赏景,心里有所感触,想要李白创作歌词,就把李白召进宫中,可是李白已经喝醉了。酒醉稍醒,取笔给他,即刻写成歌词,辞藻委婉绮丽,意精旨切,一气呵成。皇上非常喜爱他的诗才,多次设宴。李白曾经伺候皇上宴饮,酒醉了,让高力士替他脱靴。高力士一向高贵,认为这件事耻辱,就挑剔他的诗句来激怒杨贵妃。皇上想任命李白担任(重要)的官职,杨贵妃就毁谤阻止。李白知道自己不被皇帝亲近的人容纳,更加桀骜不羁,不注重自己的言行。后来恳求回家,皇上就赏赐钱打发他回家。李白漫游四方,曾经乘船和崔宗之从采石到金陵,身穿宫廷的锦袍端坐在船中,旁若无人的样子。安禄山反叛后,永王李璘征召他为幕府属官。李璘起兵(不久被肃宗消灭),李白逃回彭泽;李璘兵败后,李白(受牵连)罪该判处死刑。当初,李白游历并州时,见到郭子仪,(郭子仪)认为他是个奇才。郭子仪曾经犯

法,李白救助他免受处罚。到这时郭子仪请求免去自己的官职来赎李白的罪。皇上下令,把李白长期流放到夜郎。后又恰逢天下大赦,回到寻阳,因事而被关进监牢。当时宋若思率领吴兵三千人到河南去,经过寻阳,释放囚犯,并征召李白为参谋。不久,李白辞职。李冰阳做当涂县令时,李白去投靠他。代宗即位,召李白到朝廷担任左拾遗的官职。但李白已经去世,时年六十多。

李白晚年颇好黄老之学,经牛渚矶来到姑孰(今安徽当涂),喜欢谢月兆终老的青山,他也想在此地终老。等他死了,先葬在龙山东麓。元和末年,宣歙观察使范传正到姑孰祭奠他的墓,并下令禁止在李白坟墓周围采樵和放牧。唐文宗时,下诏以李白的歌诗,斐的剑舞,张旭的草书,合称为“三绝”。

三、拓展与提升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枕上作

陆游

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

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

壮日自期如孟博,残年但欲慕初平。

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

【注】孟博,即东汉范滂,《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下之志”。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说他“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

11.第二联运用了什么手法?在表情达意上有何作用?(5分)

(从听觉视觉的角度写,)以动衬静或以有声衬无声(2分)表现深夜的静谧凄清(1分),烘托诗人内心的悲凉。(2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魏十六还苏州

皇甫冉

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②①

[注]①皇甫冉,唐代诗人。作者的朋友魏十六曾从苏州(即“姑苏”)到常州(即“毗陵”,唐时常州为毗陵郡)方向来拜访他;魏十六返回苏州时,作者乘船相送。②阴虫,指蟋蟀。

12.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5分)

诗中的“实”是诗人送别友人时秋夜的环境,“虚”是诗人想象别后的明天,自己在归舟中回望苏州只见悠悠白云而不见友人;诗人借助想象,运用以虚写实的手法拓展了诗歌意境,深化了送别友人时的感情(留恋、孤寂和感伤)。(答出“虚”和“实”各给2分,答出“拓展意境”和“深化感情”各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处士卢岵山居温庭筠

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

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

诗歌二、三两联写山居景色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4.初三语文第三次周练 篇四

一、选择题

1.有人问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有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借口。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种蔑视他人幸福的观念源于理学提倡的()A.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B.道不行,百世无善治 C.存天理,灭人欲 D.致良知,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2.下面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反映了()

①儒家思想是人身修养的重要内容 ②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品德的养成 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④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智者不以无过为喜,人之大德在于改过,作一新人。”王阳明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A.勉励人谨言慎行,避免犯错 B.说明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C.指出智者以有过为喜,以重生为荣D.强调知过改过,日新月新的重要性 4.如果有人向王阳明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回答下列哪一叙述()A.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 B.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 C.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 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 5.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主要分歧在于()A.“格物致知”与“发明本心”的矛盾 B.“理”是否是世界的本原 C.是否继承孔孟正宗治理国家 D.是否遵循“三纲五常”,维护社会秩序 6.2003年12月10日,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时引用了宋代一位理学家的一段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段话()

试卷第1页,总4页

A.否定了传统儒学 B.创立了心学

C.阐明了理学的纲常伦理 D.说明了理学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7.唐宋时期,儒、佛、道三教的关系是()A.水火不相容,互相攻击,尖锐对立

B.三教互相取长补短,已经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C.相互吸纳渗透,调和之风盛行 D.三教在不同的区域各自发展,自成一体 8.下列属于二程学说的是()

①“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②“心性论” ③“致良知” ④“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 ⑤“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A.①②③⑤ B.①②⑤ C.①⑤ D.②③④

9.两宋300多年间产生了许多哲学家和不同的学派,学术氛围也很浓厚,这()A.是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发达的表现 B.是宋代新阶级力量产生的反映 C.表明封建统治思想已经出现危机 D.反映了宋代政治比较开明 10.关于宋代理学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是二程一朱 B.从本质上讲是儒学的新发展 C.是儒学吸收佛、道两教的产物 D.在宋代就确立了统治地位

11.“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12.“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 C.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 D.朱熹的学说更科学

试卷第2页,总4页

13.文天祥抗元被俘,但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A.黄老之学

B.佛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14.下图为《朱熹像》,下列关于朱熹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是儒学的集大成者

B.在他的倡导下,中央政府首次设置了最高学府太学 C.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其后六七百年之久 D.他的思想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15.清代学者戴震说:“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此话意在()A.抨击理学对人的摧残 B.强调“理”大于“法” C.赞扬理学的积极作用 D.强调“法治”的重要性

二、简答题

16.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三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政,孰敢不正?”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古语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试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

(1)《论语》是一部怎样的著作?其基本治国思想是什么?

(2)秦汉时期儒家思想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宋代的儒学发生了什么变化?目的是什么?

(4)当前我们国家提倡的以德治国的含义是什么?与儒家的以德治国有何本质区别?

试卷第3页,总4页

17.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儒家学说里包含着朴素的民本思想,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等著名的观点,这两段话是哪两位思想家最早提出的?

(2)自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以来,直到西汉武帝统治时期才确立其正统地位。当时,董仲舒提出了什么建议?这个建议为什么被汉武帝采纳?最终动摇封建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宋明时期儒学有了怎样的新发展?其核心思想是什么?

(4)明末清初出现了三位思想家,他们在政治上的共同主张是什么?

18.孔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他创造的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成为我国古代文化的主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开放题)

⑴“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请依据材料概括孔子的思想观点。

⑵朱熹发展了儒家思想,他认为“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动,无所适而不在。……存天理,灭人欲”依据材料概括指出宋代儒家新发展的表现及其产生的消极影响。

⑶1973年,罗伯斯庇尔指出:“自由属于所有的人做一切不损害他人权利之事的权利;其原则为自然,其规则为正义,其保障为法律;其道德界限在下述言之中: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罗伯斯庇尔引用孔子格言的意图是什么?

⑷9月8日是孔子诞辰日。1914年,袁世凯在这天演出了民国以来第一次祭孔朝圣的大丑剧;2005年9月28日,全国许多地方和海外的华人举行了纪念孔子诞辰的活动。你认为这两种“纪念”活动的根本目的有何不同?

试卷第4页,总4页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2、A3、D4、B5、A6、D7、C8、B

9、A10、D11、D12、B13、C14B15、A

二、简答题

16、(1)《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著作。治国思想:以德治国、以德治民,反对暴政和任意刑杀。

(2)秦统一后“焚书坑儒”,儒家学说遭到沉重打击;西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确立了“独尊”地位,以后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新儒学理学。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目的: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4)含义:作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补充,继承我国传统道德,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本质区别:当前强调的以德治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是与时代潮流接轨的现代公民道德教育。

17、(1)孟子、荀子。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新儒学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新文化运动。(3)儒学发展为理学。核心是“仁”。(4)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

18、⑴提出“仁”的学说,提倡为政以德。

⑵发展表现:提出了三纲五常和“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把儒家发展为理学。消极影响:压制、扼杀人的个性,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维护专制统治。⑶反对特权,维护人权。

⑷不同:袁世凯祭孔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为复辟帝制进行舆论准备;今天纪念孔子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建设和谐社会,实现民族复兴。

5.初三语文第三次周练 篇五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论述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丑中之美

庄子及其后学以‚道‛的自然无为为美,其根本表现是在个体人格的自由上。因而,在庄子及其后学看来,人的外形的丑丝毫也不妨碍他具有精神的美,得到人们的爱慕。庄子一方面赞赏他理想中的‚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的‚神人‛,另一方面又丝毫不歧视形体残缺丑陋,却具有精神人格美的人。在中国美学史上,也是庄子第一个明确地谈到了丑的问题,指出了在丑的外形之中完全可以包含超越于丑的形体的精神美。

《德充符》中通过许多寓言说明了这个道理。卫国的哀骀是一个奇丑的人,‚以恶(丑)骇天下‛,然而‚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曰‘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者,十数而未止也‛。鲁哀公和他相处不过数月就想请他当宰相。庄子以文学的夸张笔法,描写了这个奇丑者得到了包括妇女在内的许多人的爱慕,同时又借孔丘之口说明了他之所以得到爱慕的原因:‚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而所谓‚使其形者‛就是精神。人们之所以爱这个奇丑的人物,就是爱他的‚全德‛,爱他的精神美。‚闉跂支离无脤‛‚瓮盎大瘿‛都是一些腰弯及于脚趾、形体残缺没有嘴唇、身上长着像盆瓮一样大的瘤子的奇丑人物,然而前者说卫灵公,后者说齐桓公,都得到了赏识和喜爱,以至卫灵公、齐桓公看起那些形体齐全的人来,反而觉得‚其脰肩肩(瘦小样子)‛,矮小可怜了。庄子认为,这是‚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的缘故。这些奇丑人物,由于他们有人格精神上的美,所以人们就忘掉了他们形体的丑陋,看上去反而比形体健全的人更加高大了。庄子看到了人的内在精神美能够压倒和克服外在形体的丑,‚形骸之外‛的美高于‚形骸之内‛的美。在追求着个体人格自由的庄子眼里,就连汲汲于仁义、不懂得自然无为之道的孔子,虽然形体健全,但较之于被砍掉了一只脚,却懂得自然无为之道的‚兀者叔山‛,在精神上是遭受了无可解救的‚天刑‛的。在庄子看来,这种精神上的刑残比肉体上的刑残更加可悲。庄子一点也不忽视形体的美,但更加重视精神的美。这种对于人的精神美的高度重视和追求,后来在魏晋时期的美学中得到了发展。

从艺术史上看,庄子认为在丑怪的形相中可以包含强烈的精神美的思想,曾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明显的影响。五代人物画家禅月大师贯休的人物画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贯休是禅宗的信奉者,曾被皇家授予师号。而禅宗的思想,是同道家的思想密切联系着的。贯休所画的人物,其形相十分怪异甚至丑陋,却又使人感到有一种内在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其名作十六帧水墨罗汉,骨相奇特古怪,为前代所找不出的。例如有庞眉大目者,孕颐隆鼻者,倚松石者,坐山水者。以之与阎立本的帝王图相对照,虽则坚实劲拔的笔致,略有相似,而人物的形态完全不同。阎氏的人物庄严肃穆,是一种士大夫社会的正型。而贯休的人物怪骇突兀,宛如战斗时神经紧张的一种变型‛。完全可以说,在

中国美学史上,对丑怪之美的肯定,为庄子美学所特有。这也是一般浪漫主义美学所共有的特色。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美学,则是排斥丑怪之美的。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及其后学认为人的外形的丑并不妨碍他具有精神的美,是因为他们尊崇以“道”的自然无为为美,其根本表现是在个体人格的自由上。

B.在庄子看来,人的内在精神美能够压倒和克服外在形体的丑,所以人们若想得到他人的爱慕,就要成为形体丑陋,却具有精神人格美的人。

C.庄子《德充符》中的奇丑人物,由于他们有人格精神上的美,所以人们就忘掉了他们形体的丑陋,看上去反而比形体健全的人更加高大了。

D.庄子追求个体人格自由,他认为“兀者叔山”虽被砍掉了一只脚,却也因懂得自然无为之道而比形体健全却不懂得自然无为之道的孔子可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庄子之所以让他笔下奇丑人物得到许多人的爱慕,是因为他看到了人“形骸之内”的美是要高于人的“形骸之外”的美的。

B.禅月大师贯休笔下的人物形相十分怪异甚至丑陋,却又使人感到有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这反映出禅宗与道家思想的联系。

C.与贯休所画的人物迥乎不同是,画家阎立本笔下的人物形态庄严肃穆,体现的是形体美与精神美相统一的儒家的美学标准。

D.贯休笔下那些罗汉群像的庞眉大目、孕颐隆鼻、怪异丑陋,与庄子笔下的“闉跂支离无脤”“瓮盎大瘿”其实是一脉相承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庄子的眼光来看,那些汲汲于名利,一旦仕途多舛,怀才不遇便要呜呼哀哉的士大夫们也是可悲的,还不如《德充符》中某些外貌丑陋、甚至形体不健全之人。

B.《巴黎圣母院》中雨果笔下的卡西莫多与庄子笔下的“闉跂支离无脤”“瓮盎大瘿”在形体的丑及人格精神的美上都有相近之处,这体现了浪漫主义美学的特色。

C.在中国美学史上,庄子第一个明确地谈到了丑的问题,并对丑怪之美予以肯定,这拓展了中国美学的领域,对占统治地位的正统儒家美学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

D.庄子指出在丑的外形之中完全可以包含超越于丑的形体的精神美,这种美学思想后来在魏晋时期的美学中得到了发展,对后世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

鲍勃·迪伦:迷人之谜

柏琳

鲍勃·迪伦是谁? 1985年,电影导演斯科特·科恩采访鲍勃·迪伦时这样描述他:桂冠诗人,身穿摩托夹克的先知,神秘的游民,衣衫褴褛的拿破仑,一个犹太人,一个基督徒,无数的矛盾集合体。完全不为人所知,像一块滚石。他曾经被分析、定级、分类,钉在十字架上,定义、剖析、调查、检验、拒绝;但是从来没有被弄明白过。

1941年5月24日,迪伦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原名罗伯特·艾伦·齐默曼。少年时他便显示出音乐天赋,10岁自学了吉他、钢琴、口琴等乐器。高中时,他就加入了一个小型摇滚乐队。

1959年,他进入明尼苏达大学。同年,他读到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也读到另一本‚垮掉的一代‛的著作《裸体午餐》。他说:‚我完全爱上垮掉的一代、波希米亚、咆哮那群人、凯鲁亚克、金斯堡、柯索、费林格提……他们对我的影响就如同猫王对我的影响一样。‛也许是受到某种感召,这个少年在刚满20岁时从大学辍学,孤身一人来到纽约,即将开始一段美国民谣的传奇。去纽约之前,他给自己起了‚迪伦‛的艺名。

1962年,他发行处女专辑《鲍勃·迪伦》。1963年,他第二张专辑中的《答案在风中飘》成为20世纪中下叶美国民权运动和反战运动的‚圣歌‛。

1964年,《时代变了》发行,被认为是迪伦的‚抗议专辑‛。他的朋友艾伦·金斯堡在听到那首《暴雨将至》时号啕大哭,‚薪火传承到了新的一代,从早期的波西米亚和垮掉的一代,到寻找光明和自我激励的这批年轻人。这些诗词简直就像《圣经》箴言一样,撼动人心。‛《答案在风中飘》和《暴雨将至》等作品,使他迅速成为民权运动的音乐代言人。这些表达对核武器军备赛的担忧,以及有关贫困、种族歧视、监狱、沙文主义、战争、反思原教旨主义等内容的歌曲,迪伦只花了20个月就全部写完了。

此后,他对于加之于身的各种标签都感到厌倦,刻意要与60年代轰轰烈烈的反叛文化运动保持距离,他说:‚我不想再为任何人写歌,不想成为什么代言人,我只想从我的内在出发来创作音乐。‛1964年另一张专辑《鲍勃·迪伦的另一面》中,已经不见抗议歌曲的影子。

‚我不是任何一代人的宴会司仪‛,当人们期待迪伦能成为民权运动的旗帜时,他这样回答。他走了另一个极端——1965年的新港音乐节上,鲍勃·迪伦给民谣音乐插上了电。1965年美国迎来了抗议运动的高潮,迪伦却带上一把电吉他,给一个彷徨的时代诊断了病症:‚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你孑然一身,你无家可归,你默默无闻,像一颗滚石。‛这首收录在专辑《重返61号公路》里的摇滚乐,叫做《像一块滚石》,几十年后被《滚石》杂志评为500年来最佳歌曲的第一名。当时,迪伦不仅在政治上被视为脱逃的懦夫,也被视为民谣的叛徒。但对迪伦来说,这首歌不仅意味着他找到了文学和音乐间的通道,更意味着一场挣脱——从一个‚抗议歌手‛的躯壳逃往自己灵魂深处。此时,他的兴趣转移到了诗歌和小说上,因为这不受歌词长度限制。他呆在纽约的公寓里,埋首大堆书籍,陷入了疯狂的诗歌阅读中,读兰波也读布莱希特,喜欢艾略特,还曾为爱伦·坡的《钟》谱上吉他曲。‚我就这样训练自己的思维,丢掉不好的习惯,并学着让自己沉静下来。我读了整本的拜伦的《唐璜》,从开始到结束都集中精神,同时还有柯勒律治的《忽必烈汗》。‛

70年代末,当嬉皮士文化与政治风潮过去后,人们更关注他的诗歌天赋。

1996年鲍勃·迪伦正式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垮掉的一代‛中最杰出的作家艾伦·金斯堡在推荐信中写道:‚他的作品帮我们恢复了音乐与诗歌之间至关重要的联系。‛

迪伦的文学传统是深厚的。2000年,曾被誉为‚每个诗人梦寐以求的评论家‛的克里斯朵夫·瑞克斯曾在迪伦演出后台问他最近读什么书,迪伦脱口而出:莎士比亚。瑞克斯后来撰写了《迪伦对原罪的先见之明》,将迪伦称为‚当代美国最好的用词专家‛。

80年代至今,迪伦逐渐减少了发行唱片的数量,他全身心爱上了巡回演出,重新回到了行吟歌手的传统。怀旧者鲍勃·迪伦,用巡演的方式,做回了一个吟游诗人。事实上,这才是伟大文学的源头所在——无论是西方的《荷马史诗》还是东方的《诗经》,文学最初是用来歌唱的。

歌唱者本就是诗人,而诗人鲍勃·迪伦的灵魂,也是文学的灵魂。(选自2016年10月15日《新京报·书评周刊》,有删改)相关链接:

①在诺奖历史上,曾数次把奖项授予‚非文学‛人士,最出名的当属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1950年)和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1953年),而2015年的诺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严格意义上也是一个记者,并非作家。但是,把文学奖颁给一个歌手,却是头一次。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给予鲍勃·迪伦的颁奖辞是:‚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

②鲍勃·迪伦的传记作者戴维·道尔顿称他为‚最多变的灵魂‛,但迪伦认为:‚我确实从来都只是我自己:一个民谣音乐家,用噙着泪水的眼睛注视灰色的烟雾,写一些在朦胧光亮中漂浮的歌谣。‛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二战之后,“垮掉的一代”风靡美国,这对年轻的迪伦有很深刻的影响。这种挑战体面的传统价值标准的思想或许催促着迪伦摆脱传统的教育模式,寻找属于自己的传奇。

B.作为“垮掉的一代”作家群中的代表,艾伦·金斯堡在思想上与迪伦产生了高度共鸣,非常肯定迪伦音乐的价值与意义。

C.摇滚乐《像一块滚石》是迪伦的代表作,它体现了歌手对自身灵魂的探索,使迪伦迅速成为民权运动的音乐代言人。

D.音乐与文学对于迪伦来说,具有相通性,都意义非凡,两者的价值与魅力在他身上得到了圆融体现。

5.作者为什么称鲍勃·迪伦是“迷人之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6.鲍勃·迪伦几次受到诺贝尔文学奖青睐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9分)孙沔,字元规,越州会稽人。中进士第,补赵州司理参军。景祐元年,礼院奏用冬至日册后,沔奏:‚丧未祥禫而行嘉礼,非制也。‛李安世上书指切朝政,被劾。沔奏:‚加罪安世,恐杜天下言者,请勿治。‛黜知衡山县。道上书言时事,再贬永州监酒。所在皆著能迹。时宰相吕夷简求罢,仁宗优诏弗许。沔上书言:‚自夷简当国黜忠言废直道及以使相出镇许昌乃荐王随、陈尧叟代己才庸负重谋议不协忿争中堂取笑多士政事寝废又以张士逊冠台席,士逊本乏远识,至隳国事。盖夷简不进贤为社稷远图,但引不若己者为自固之计,欲使陛下知辅相之位非己不可,冀复思己而召用也。‛居两月,迁礼部郎中,知庆州。元昊死,诸将欲乘其隙,大举灭之。沔曰:‚乘危伐丧,非中国体。‛三司所给特支,物恶而估高,军士有语,优人因戏及之,命斩之徇。明日,给特支,士无敢欢者。迁枢密直学士、知成都府,未至,以母丧罢。服除,为陕西都转运使。徙秦州,时侬智高反,沔入见,帝以秦事勉之。对曰:‚臣虽老,然秦州不足烦圣虑,陛下当以岭南为忧也。臣睹贼势方张,官军朝夕当有败奏。‛明日,闻蒋偕死,帝谕执政曰:‚南事诚如沔所料。‛英宗即位,迁户部。帝与执政议守边者,难其人,欧阳修奏:‚孙沔向守环庆,养练士卒,招抚蕃夷,恩信最著。今虽七十,心力不衰,中间曾以罪废,然宜弃瑕忘过。‛遂又以为观文殿学士、知庆州,徙延州,道卒。沔居官以才力闻,强直少所惮,然喜宴游女色,故中间坐废。(节选自《宋史·孙沔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夷简当国/黜忠言/废直道/及以使相出镇许昌/乃荐王随、陈尧叟代己/才庸负重谋/议不协忿争/中堂取笑多/士政事寝废/

B.自夷简当国/黜忠言/废直道/及以使相出/镇许昌/乃荐王随、陈尧叟代/己才庸负重谋/议不协忿争/中堂取笑多/士政事寝废/

C.自夷简当国/黜忠言/废直道/及以使相出/镇许昌/乃荐王随、陈尧叟代/己才庸负重/谋议不协/忿争中堂/取笑多士/政事寝废/

D.自夷简当国/黜忠言/废直道/及以使相出镇许昌/乃荐王随、陈尧叟代己/才庸负重/谋议不协/忿争中堂/取笑多士/政事寝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指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根据成绩分为一甲、二甲、三甲,一甲的第一、二、三名依次叫做状元、榜眼、探花。

B.社稷,我国古代称谷神为社,土神称为稷,粮食和土地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的根本所在,故而人们也用社稷代指国家。

C.礼部,古代官署,掌管祭祀、典礼、外宾接待等事务,科举取士、学校事务也归礼部管辖。礼部的最高长官是礼部尚书。

D.服除,意思是脱掉丧服,即守丧期满。根据传统孝道观念,官员遭逢父母去世,一般都要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沔为官正直,敢于直言上谏。他曾上奏反对在举丧期间册封皇后,并为李安世上书说情,请求赦免,结果李安世还是被贬为衡山县知县。

B.孙沔恪守道义,不乘敌军之危。西夏国君元昊死去,这本是攻打西夏的良机,可是孙沔认为,在敌国举办国丧期间发动战争是不合大国风范的。

C.孙沔睿智清醒,善于审时度势。他上书指出吕夷简主动申请罢相的真实意图;任秦州长官时又提醒皇帝岭南一带敌人气焰正盛,战局危急。

D.孙沔政绩突出,办事能力很强。他所管辖治理的地方都能够有很好的政绩;在他七十高龄的时候,欧阳修还向皇帝推荐了孙沔出任边境守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孙沔向守环庆,养练士卒,招抚蕃夷,恩信最著。

(2)沔居官以才力闻,强直少所惮,然喜宴游女色,故中间坐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11分)

虞美人 舒亶①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②。

【注】①舒亶:宋神宗时任御史中丞,获罪罢官,写此词寄赠江南友人公度。②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南朝宋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14.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上片的前两句写诗人日暮登楼所见,寥寥几笔,由下及上地勾勒出一幅苍茫的画卷。B.本词用字精妙,“芙蓉落尽天涵水”中“涵”字写出了天空苍茫、水天一色的特点。C.“贴云寒”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双燕背飞的心理感受,更寄寓了诗人内心的凄凉。D.此词上片主写景,下片主言情,用语清婉雅丽,情真意切,不失为赠答词中的佳作。15.本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8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是:“,”。

(2)《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3)在《逍遥游》中,庄子引“汤之问棘”,说鹏背翼巨大,“ ”,穿越云气,背负青天到南海。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现在患多动症的孩子越来越多,有的父母觉得这是“过度诊断”,医生只是在危言耸听,也许孩子只是太好动,让他们多运动就好了,菲尔普斯就是个例子。

②在办公楼施工现场,满眼望去,到处是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施工方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保证顺利完工,工人们两班轮换,不停施工。

③研究表明,WIFI发射器的辐射极小,且随距离不断减弱,一米外的辐射值就已微不足道。不过,还是建议将发射器放置在离床头1米范围之外,不用时尽量关闭电源。

④肥胖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十大慢性疾病之一,而中国的肥胖现状更是严霜烈日。世卫组织的最新报告显示,在我国现有近9000万肥胖者,这一数字已超越美国居世界首位。

⑤影片《湄公河行动》取材于当时惊天动地的“10·5湄公河跨国大案”,故事环环相扣、扣人心弦。其中,一场警察扮成商人与毒枭之间过招的戏码看得人惊心动魄。

⑥1917年,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起用当时只是崭露头角的鲁迅先生设计北大校徽,可谓是慧眼识珠。鲁迅虽有忐忑,但交上的设计让蔡元培连声叫好,这一基本设计也沿用至今。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③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谈到文学作品影视化时,周大新表示,作家把作品改编成电影电视,应该持支持的态度,但是绝不能为改编而写作,更不能只是粗制滥造一些大家看完就忘记了的作品。

B.受台风“海马”影响,粤、闽、赣3省部分地区受灾。据统计,广东省农作物受灾面积近18万公顷,大约有170万人受灾,倒塌房屋456间,直接经济损失35.11亿元。

C.10月23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美术作品创作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展出了《十送红军》等由中央美院等单位最新创作的12幅宏幅巨制及部分写生稿。

D.主办方表示,本届冬博会将免费开放,观众只要在网上注册就可以免费进入,体验式的展览,让更多人感受冰雪运动的乐趣,从而提升冰雪项目的普及,助力北京冬奥会。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演员的“天价片酬”问题并非第一次引发社会的讨论。① 在制作成本一定的背景下,② 演员片酬过高,就势必挤压其他环节的成本,③ 将影响整个作品的艺术质量。大牌明星的加入,④ 有利于吸引眼球,演员获得片酬多少,⑤ 主要是靠市场调节来完成,⑥ 当“天价片酬”现象引发由行业内外的争议,对其合理性进行审视就必不可少。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 如果 最终 虽然 也 但 B. 假如

必定

不仅

C. 如果 而 并且 虽说 / 如果 D. / 只要 / 确实 也 可是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没出不超过15个字。(5分)

西方古代很早就有关于抑郁症的记载,直到20世纪末,我们才有了百忧解这种神奇的抗抑郁药。①。著名的医学杂志《英国医学期刊》上发表的一篇文章称,即使是对严重的抑郁症患者,‚行为—认知‛心理疗法的功效都不啻于抗抑郁药。研究人员随机挑选了11个患有严重抑郁症的患者,分别采用抗抑郁药物和‚行为—认知‛疗法治疗,结果发现这两种方式在治疗效果上没有明显区别。②,‚行为—认知‛疗法被证明比抗抑郁药更为有效。因此,法国健康管理局也建议,抑郁障碍初期,在症状尚属轻微的时候,③。

21.下面是广西桂林的两个城市标志设计图,请选择一个,写出其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及你选择的理由。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90个字。(6分)

图标一

图标二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于都五中2017届高三第十五次周练(2016.12.29)

语文参考答案及解析

1.B.(变成丑人不是得到他人爱慕的必要条件。)

2.A.(正确表述应该为“是因为他看到了‘形骸之外’的美高于‘形骸之内’的美”,要仔细对照原文理解重要概念。)

3.D.(原文提到在魏晋时期美学得到发展的是庄子“对于人的精神美的高度重视和追求”,而不是“在丑的外形之中完全可以包含超越于丑的形体的精神美”。)

4.C(使迪伦迅速成为民权运动的音乐代言人的是《答案在风中飘》和《暴雨将至》等作品。)5.①“谜”在于鲍勃·迪伦拥有多重身份,虽被不断研究、剖析、定义,但从来没有被人弄明白过;“谜”还在于他拥有“最多变的灵魂”,他永远在追求艺术的真谛,对加之于身的各种标签都感到厌倦,而不断地改变自己。②“迷人”首先在于他的创作成就斐然,引领了当时的音乐漫游,许多人听了他的作品便为之倾倒迷醉;更在于他忠于自我,呈现独特的人格魅力:他无论是辍学出走,还是从“抗议歌手”成为“民谣的叛徒”,又是可回归行吟歌手的传统都体现了他对自己的内心与灵魂的忠诚。(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6.①鲍勃·迪伦喜好阅读,拥有深厚的文学传统。阅读训练了他的思维,也使他能沉静下来关注自身的灵魂深处,使他在创作的遣词用句时颇受启发,他被称为是“当代美国最好的用词专家”。②鲍勃·迪伦用巡演的方式传达自己的思想,好似呼应文学传播的源头,回到了行吟歌手的传统,做回了一个吟游诗人。③鲍勃·迪伦的创作找到了文学和音乐间的通道,恢复了音乐与诗歌之间至关重要的联系,在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5分。写出一点得2分,两点4分,三点5分。意思对即可。)

10.D 11.B(古代称土神为社,谷神为稷)

12.A(“李安世还是被贬为衡山县知县”错误,被贬为衡山县知县的是孙沔)13.(1)孙沔曾经驻守环庆,供养训练士兵,招安异族,恩德信义最突出。(5分。“蕃夷”“著”各1分,大意3分。)

(2)孙沔做官凭借才能闻名,刚强正直,很少有忌惮的,可是喜欢宴饮游乐和美女,所以任职中因为(这些喜好)被免官。(5分。“强直”“坐废”各1分,大意3分。)

【参考译文】

孙沔,字元规,是越州会稽人。考取进士,补任赵州的司理参军。景祐元年,礼院上奏在冬至日这一天册封皇后,孙沔上奏说:“丧礼还没有举行完,就举行婚礼,这不合乎规制。”李世安上书指责朝廷,(结果)被弹劾。孙沔上奏:“(如果)加罪于李世安,恐怕会拒绝天下上书言事的人,请不要治他的罪。”(孙沔)被贬为衡山知县。他在路上上书谈论时政大事,第二次被贬为永州监酒。

他治理的地方,都有很好的政绩。当时的宰相吕夷简请求罢官,仁宗颁下褒奖他的诏书,没有允许。孙沔上书说:“自从吕夷简把持朝政以来,废黜忠诚的言论,废弃正直的道路,等到他凭借使相的身份出任许昌的长官,才推荐王随、陈尧叟代替自己。这两个人才能平庸可是要担负的责任重大,谋划事情不相互协商,在宰相位上相互怨恨争斗,嘲笑众多的贤士,政事被搁置荒废。又让张士逊位居宰相第一位,张士逊本来就缺乏深远的见识,以致于破坏国家大事。吕夷简不提拔贤才,为国家作长远的考虑,却引荐不如自己的人,作为巩固自己地位的计谋,想要让陛下您知道辅佐朝政的职位非他自己不可,希望您能够再次想起他自己而被召用。”过了两个月,孙沔升迁为礼部郎中,主政庆州。元昊死了,诸位将领想趁这个机会,一举灭了他。孙沔说:“乘人之危,在别国举丧之时攻打他,不是我中国的作风。”三司给予的特别赏赐,东西质量不好但是价格很高,士兵有埋怨之语,艺人于是嘲弄这件事,(孙沔)下令斩杀艺人来示众。第二天,给予特别赏赐的时候,士兵没有敢欢呼起哄的。孙沔升迁为枢密直学士,主政成都府,孙沔还没到任,因为母亲逝去,所以罢官归去。守丧期满,任职陕西都转运使。调任秦州,当时侬智高谋反,孙沔入宫觐见,皇上用秦州政事勉励他。孙沔回答说:“虽然我年老,但是秦州不足以劳烦陛下您担忧挂虑,陛下您应该把岭南地区当做忧心的事情。我看反贼势力正在扩张,朝廷军队早晚会有失败的消息传来。”第二天,听说蒋偕死了,皇帝告诉执政说:“南方战事果真像孙沔预料的那样。”英宗继位,孙沔升迁为户部。皇帝与执政讨论守边的人选,苦于没有合适的人,欧阳修上奏说:“孙沔曾经防守环庆,供养训练士兵,招安异族,恩德信义最突出。如今他虽然七十岁,精神体力没有衰减,任职中曾经因为罪行被废免,然而应该不追究缺点和过错。”于是又让他担任观文殿学士,主政庆州,调任延州,在路上去世。孙沔做官凭借才识能力闻名,刚强正直少有忌惮,可是喜欢宴饮游乐,沉迷美色,所以任职中被废免官职。

14.C.(不是拟人手法,“贴云寒”,状飞行之高,高处生寒,由联想而得。着一“寒”字,又从视感而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暗示着离别的悲凉况味。“寒”表面写天气,实指诗人心境。)

15.本词表达了诗人罢官之后的孤寂和落寞,不仅表达了对他乡友人的思念之情,更表达了自己想得到友人慰藉的渴望之情。①诗人直抒胸臆,“浮生”一句写光阴荏苒,自己寂寥寡欢,只能借酒浇愁,孤独一生。②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借日暮时分登楼所见的花残香消、烟波荡漾与双燕分飞来寄托内心的孤寂。③用典,化用陆凯折梅相赠的典故,这一枝明艳的“江南春色”定会给“雪满长安”的自己带来亲切的问候和友情的温暖,表达渴望得到友人慰问的心情。④虚写(或虚实结合、从对方落笔、想象),下片后两句设想友人想念自己,登上高台眺望,即使道远雪阻也会寄给我江南一枝梅,更能显出迟暮怀人的深深情谊(念友情深)。

(8分。情感3分,每点1分。抒情手法分析5分,写出一种3分,写出两种即可得5分。其中手法1分,结合词句分析2分。)

【译文】夏天已过,荷花凋落。寥廓的天空与浩瀚的江水相连,暮色中秋风吹起碧波。比翼的双燕各奔东西,贴着高寒的云天,远远飞去。我独倚在小楼东边的栏杆。

人生应当饮酒尽欢,在半醉半醒中最好。长安大雪漫天,阻断了通行的路道。我知道朋友早晚登楼远望,盼望我的归来。江南春来早,请赠我梅花一枝,让我早早感到春天的温暖和明媚。【注释】芙蓉:指荷花。涵:包含,包容。沧:暗绿色(指水)。阑:栏杆。

合:应该。尊:同“樽”,酒杯。

【参考赏析】上片写日暮登楼所见。“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芙蓉,即荷花。荷花落尽,时当夏末秋初。秋风江上,日暮远望,水天相接,烟波无际;客愁离思,亦随烟波荡漾而起。这两句视野开阔,而所见秋风残荷、落日沧波等外景,则透示出一派苍茫萧索的情调。“背飞双燕贴云寒”,视角由平远而移向高远;正当独立苍茫、黯然凝望之际,却又见一对燕子,相背向云边飞去。“背飞双燕”尤言“劳燕分飞”。《玉台新咏》卷九《东飞伯劳歌》云:“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牵牛)织女时相见。”后即用来称朋友离别。

“贴云寒”,状飞行之高;高处生寒,由联想而得。着一“寒”字,又从视感而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暗示着离别的悲凉况味。“独向小楼东畔倚栏看”是补叙之笔,交代前面所写,都是小楼东畔倚栏所见。把宏阔高远的视线收聚到一点,对准楼中倚栏怅望之人。“独”字轻轻点出,既写倚栏眺景者为独自一人,又透露出触景而生的孤独惆怅之感。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是说光阴荏苒,转眼又是岁暮,雪满京城,寂寥寡欢,唯有借酒遣日而已。长安,借指京城。“雪满长安”,既点时地,又渲染出一派冷寂的气氛,雪夜把盏,却少对酌之人,岁暮怀人的孤凄心境可想而知。“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顺势而出故人,老朋友,指公度。早晚,多义词,这里为随时、每日之意。

“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这两句是虚写,从对方着笔,心有同感,用情颇深。想象老朋友也天天登高望远,思念着我;即使道远雪阻,他也一定会给我寄赠一枝江南报春的早梅。这是用南朝宋陆凯折梅题以寄范晔的故事。《荆州记》:“陆凯与范晔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这里用典,却又切合作者当年与友人置酒相别的一段情事。如此,更见其情深而意切。

16.(1)既替余以蕙纕兮 又申之以揽茝。(2)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3)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5分。每空1分。)

17.A.(微不足道:足,值得;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与此句语境不合,此处宜用“微乎其微”。严霜烈日:比喻艰苦环境下的严峻考验或经受此考验的刚毅节操。亦作“烈日秋霜”、“秋霜烈日”。与此句语境不合。惊天动地:形容声音特别响亮,也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与此句语境不合。危言耸听:危言,使人吃惊的话;耸,惊动。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热火朝天:形容群众性的活动情绪热烈,气氛高涨,就象炽热的火焰照天燃烧一样。慧眼识珠:慧眼,佛教所说的“五眼”之一。今泛指敏锐的眼力。称赞人善于识别人才。)

18.B.(A.成分残缺,残缺介词。应在“把作品改编成电影电视”前加“对于”。C.语序不当,应改为“由中央美院等单位最新创作的《十送红军》等12幅宏幅巨制及部分写生稿”。D.搭配不当,“提升”与“普及”动宾搭配不当,应改为“推动普及”。)

19.A.

20.①但并非得了抑郁症就要服用药物 ②对于轻度或中度的患者来说 ③应首先采用“行为—认知”疗法

(5分。答对一空1分,答对两空3分,答对三空5分。)

21.示例一:图标一的主体是拼音桂林的第一个大写字母“G”,外层的圆环两端化为山峦和溪水,中间一横则化作桂林的地标“象鼻山”,城市特点鲜明,山水间鹭鸟飞过,寓意着桂林山清水秀,自然环境优美。

示例二:图标二由汉字桂林演化而来,中间一横贯穿整个图标,像是平直的河岸,而竖则化为直立的山峰及其水中的倒影,其余笔画化为云与影萦绕在山水之间,整个图标是字又是画,突现了桂林山水的独特秀美。

示例三:我选图标一。其主体是桂林的象鼻山,让人一看就知道是桂林,山外围有一道圆弧,圆弧两端像是桂林秀美的山水,圆弧与象鼻山又组成了桂林拼音的首字母“G”,图标鲜明地表现了桂林的城市特色。

(6分。写出其构图要素2分,说明图形寓意2分,说明选择理由1分,语言通顺1分。)22.作文 1.梳理要素:

语文学习,终身发展,软实力,文化自信;

语文素养的提升,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2.分析比较:

语文学习,终身发展,软实力,文化自信一一说的是个人语文学习与社会、国家的关系,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意义。

语文素养的提升,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一一提升语文素养的三条途径。语文素养包括语言的构建与应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文化的继承与理解,审美的鉴赏与创造。孙绍振说“课外和课内的关系,在时间上,课内是有限的,课外是无限的。但是,课内是精读,课外是泛读。精读的优长在深度,泛读缺乏深度,但是有广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外阅读更符合语文素养潜移默化的积淀。但是,课内精读的深度是课外所不能及的。叶圣陶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对例子的精深理解,对于课外阅读的广而不深,积以时日,则不难有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之效,如果能上升到一定层次的理论,如比较、还原、具体分析,进入历史语境等,则有方法论的意义,对于泛读无疑有促其深化的功能。”“精读泛读,都属于书本知识(认识范畴)。”我们知道知识只有通过社会生活实践的检验和运用,才有可能转化为创造性的能力。

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于社会生活,两者是目的关系。

提升语文素养的三条途径与终身发展、软实力、文化自信是条件关系,只有语文素养提升了,才能有终身发展、才有软实力、文化自信。

3.分类有序:

(1)课堂有效教学与课外大量阅读都是吸收知识,是输入。(2)社会生活实践是运用知识,是输出。

(3)终身发展、软实力、文化自信是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意义。4.分层表达: 开头:

叙述材料,提出论点 主体:

(1)课堂有效教学:在提升语文素养方面的积极作用,侧重语言、思维,抓住课堂教学的特点、作用。

(2)课外大量阅读:结合自身阅读经历、收获,谈文化经典对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侧重文化、审美。

(3)小结过渡,课堂、课外合起来对提升语文素养是全面的影响,吸收了大量的知识。学习的如何还需实践的检验。

(4)社会生活实践:是知识的运用,也是一种学习。举实例。语言、思维、文化、审美兼顾。(5)三种途径之间的关系。提升语文素养离不开这三条途径,各有各的独特作用。

(6)提升语文素养是为了终身发展,为了提高国家的软实力、文化自信,为了实现中国梦。从我做起。

结尾:

上一篇:微商朋友圈招商广告语下一篇:09秋德育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