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产田改造项目

2024-09-12

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共8篇)

1.中低产田改造项目 篇一

麻城市2008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实施公示

为了进一步规范农业综合开发行为,加大项目管理力度,增强项目和资金运作的透明度,切实提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效益和资金管理水平,根据鄂农办〔2008〕37号文件精神,现对麻城市农业综合开发二〇〇八铁门岗乡茶棚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及南湖街道办事处闵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计划实施情况予以公示。

计划实施项目个数:2个

项目名称:麻城市铁门岗乡茶棚中低产田改造项目麻城市南湖街道办事处闵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 开发面积:总面积2.25万亩,其中铁门岗乡茶棚中低产

田改造项目1.15万亩,南湖街道办事处闵集

中低产田改造项目1.1万亩

建设地点:麻城市铁门岗乡茶棚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涉及

铁门岗乡铁门岗、茶棚、高峰山、大庙岗、大塘寺五个村;

麻城市南湖街道办事处闵集中低产田改造项

目涉及南湖街道办事处闵家集、倚霞湾、枫

布湾、雨阴河、闵家大塘、塘西垸、邹家牌

楼、夹沙洲等八个村。

建设时间:2008年10月~2009年6月

建设内容:

麻城市铁门岗乡茶棚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主要治理措施水利措施中包括新建排灌站4座,输电线路配套1.2公里,开挖疏浚渠道22.47公里,衬砌渠道17.6公里,兴建渠系建筑物403座,小型蓄水工程加固8座。农业措施包括修筑机耕路47.81公里。林业措施包括造林0.02万亩。科技推广措施包括培训本地农民和科技骨干1500人次,购置仪器设备20台、件,示范推广0.15万亩。

南湖街道办事处闵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主要治理措施水利措施、农业措施、林业措施、科技措施及其它工作措施。水利措施中包括新建排灌站3座,新打机电井23眼,输电线路配套0.94公里,开挖疏浚渠道0.63公里,衬砌渠道21.23公里,兴建渠系建筑物436座,小型蓄水工程加固5座。农业措施包括修筑机耕路38.22公里。林业措施包括造林0.02万亩。科技推广措施包括技术培训1000人次,仪器设备20台件,示范推广0.1万亩。

投资计划:铁门岗乡茶棚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总投资948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资金473万元,省财政资金189万元,本级财政资金47万元,群众自筹239万元。

南湖街道办事处闵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总投资695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资金346万元,省财政资金139万元,本级财政资金35万元,群众自筹175万元。

项目建设单位:麻城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项目 法 人:李建平

项目规划设计单位 :麻城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 项目招标代理机构 :湖北保都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项目工程监理单位 :湖北东晟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建设目标:田成方、树成行、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基本实现园田化。

以上项目必须在规定的建设时间内实施完成,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对该项目实行监督。

举报电话:0713-29101722924311

麻城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二〇〇八年十月十四日

2.中低产田改造项目 篇二

一、山西省中低产田类型及特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310-1996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 山西省中低产田分为坡地梯改型、盐碱耕地型、灌溉改良型、障碍层次型、瘠薄培肥型、沙化耕地型等六大类型。这些耕地基础设施薄弱, 养分贫瘠, 理化性状不良, 抗灾能力差, 作物产量低而不稳, 是限制山西省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主要瓶颈。

1. 坡地梯改型耕地

坡地梯改型是指通过修筑梯田等田间水保工程加以改良治理的坡耕地。山西省坡地梯改型耕地主要分布于西部黄土高原与东部丘陵山地的中低山坡麓、丘陵残梁、沟谷等地形部位。特殊的自然、经济社会状况, 导致了坡地梯改型耕地以土壤侵蚀、土壤贫瘠与土壤干旱为主导障碍因素。

2. 灌溉改良型, 又称干旱灌溉型耕地

灌溉改良型是指由于气候条件生成的降水量不足或季节分配不均, 缺少必要的调蓄工程, 以及由于地形、土壤性状方面原因造成的保水蓄水能力缺陷, 不能满足作物正常生长需要的水分, 但目前已具备一定的水资源开发条件, 可通过发展灌溉加以改造或通过节水灌溉扩浇的耕地。山西省灌溉改良型耕地主要分布于全省运城市、临汾市、晋中市、太原市、忻州市等地河流二、三级阶地、倾斜平原、洪积扇中上部及塬面平缓地带, 降水量为450~550 mm, 气温相对较山地丘陵区高, 地形相对平缓, 地下水位1~20 m, 光、热、水资源条件较好。该类型耕地的主要障碍因素是土壤干旱, 其次还有轻度侵蚀等危害。

3. 瘠薄培肥型耕地

瘠薄培肥型主要是指地处河谷阶地、丘陵垣地、沟谷、梁、峁、坡麓等缓坡地形、倾斜平原、洪积扇中上部等地形坡度<6°, 由于受气候、地形等难以改变的大环境 (如干旱、无水源、高寒以及距居民点远, 施肥不足等) 及土壤养分含量低、结构不良的影响, 产量低于当地高产田, 除采取耕作培肥措施外, 当前又无见效快、大幅度提高产量的治本措施的耕地。山西省瘠薄培肥型耕地的主要障碍因素是土壤贫瘠及土壤干旱、侵蚀及土壤理化性状不良等。

4. 障碍层次型耕地

障碍层次型是指土壤剖面构型上有严重缺陷的耕地。如有效土层薄, 土体中有过砂、过黏、料姜、白干、砾石等障碍层次。山西省障碍层次型耕地主要分布于各大河流一、二级阶地、河漫滩及洪冲积扇中上部、故河道及土石山地和丘陵坡地。成土母质以冲积、洪积、洪冲积、残坡积母质为主。这一类型耕地的主要障碍因素是由于障碍层次引起的干旱、贫瘠与土壤侵蚀等。

5. 盐碱耕地型

盐碱耕地型指由于耕层可溶性盐分含量或碱化度超过限量, 从而影响作物正常生长的多种盐化、盐碱化、碱化的耕地。山西省盐碱型耕地主要分布于晋南、晋中、忻定、大同四大盆地的一级阶地低洼处, 以及西部黄土高原山前交接洼地、河谷洼地。其中以大同盆地、忻定盆地、运城盆地分布面积较大。该类型耕地的主要障碍因素是盐渍化, 其次还有障碍层次、干旱、渍涝等危害。

6. 沙化耕地型

沙化耕地型是指由于区域内风大沙多、土壤缺少覆盖而遭受侵蚀 (包括水蚀、风蚀等) , 使土壤质地沙化, 已严重影响到作物正常生长的耕地。山西省沙化型耕地主要分布于晋西北的大同、朔州、忻州、吕梁4市部分丘陵残梁、沟谷等地形部位。此类型耕地以土壤侵蚀、土壤贫瘠与土壤干旱为主导障碍因素。

二、主要工程建设措施

结合不同区域自然地理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农业生产情况、耕地类型和农田基础设施状况, 对上述各类型中低产田进行改造, 主要采取以下工程建设措施。

1. 土地平整工程

对于未修建梯田的缓坡耕地进行梯化改造, 对已破损的梯田进行里切外垫及田埂修复, 减少水土流失;对相对集中连片、地面起伏较小的旱平地、沟坝地、盐碱地进行平整和畦田改造,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防止盐分积聚;对土层过薄的滩薄地, 采取加厚土层措施, 提高耕地基础质量;对质地不良的土壤进行客土改造, 改善耕性。

2. 田间排灌工程

对局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和宜引起洪涝灾害的盐碱地、沟坝地、坡耕地等, 通过完善排洪渠道、加固或修复现有坝体等基础设施, 减少盐碱危害和洪涝灾害, 提高农田排盐、抗洪、抗旱能力。同时, 在浅层地下水和地表水利用不充分的盐碱耕地区, 积极开发水源, 通过新打灌排两用井及发展管灌、U型灌渠等节水灌溉措施, 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和利用效率。

3. 小型水源工程

在坡耕地、河谷川地因地制宜进行小型水源工程建设。结合地形特点, 利用自然坡度, 通过新建、改造和完善小型集雨、蓄水设施 (包括集雨窖、蓄水池、人字闸、截潜流等) , 并配套节水补灌设备, 实行适时补灌, 确保作物关键期用水, 充分利用自然降水, 增强农田抗旱能力。

4. 农田防护工程

对受水土流失和风沙影响严重的耕地, 新建或补充防护林带 (网) ;对坡面较长的坡耕地, 按一定间距修筑梯田并修建土埂、石埂和生物埂, 种植经济效益较好的灌木或草本植物;对水土流失严重的坡耕地、沟坝地、沟川地等, 通过修建截流沟、排水沟、排洪渠、护地坝等, 防治水土流失, 收集和引导坡面径流进入蓄水池 (井) ;对已修建梯田的梯埂进行砌石防护, 防止暴雨冲刷, 增强梯田的稳定性;对盐渍化耕地, 完善田间林网建设, 改善田间小气候, 减少地面蒸发, 减轻土壤返盐。

5. 田间道路工程

根据肥料和农产品运输及农机作业要求, 新建和改造田间机耕路和生产便道, 完善路桥等设施, 以方便农业机械化作业。

6. 地力培肥工程

一是加厚耕作层, 改善耕层理化性状。二是推广秸秆直接还田, 增施沼液沼渣肥、商品有机肥, 种植绿肥, 改善土壤结构, 提高地力。三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 协调农田土壤养分, 减少不合理施肥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四是应用抗旱保水剂和土壤改良剂,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协调土壤保水保肥、供水供肥能力, 降低土壤盐碱等危害。五是因地制宜推广W膜盖或沟垄种植、少耕穴灌等技术, 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三、分类改良意见

在具体改造中, 可根据不同类型特点, 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技术改造措施。

1. 坡地梯改型

山西省坡地梯改型耕地分为3种类型:一是现有梯田的修复;二是坡耕地改造为梯田, 主要包括6°~15°的坡耕地;三是一些沟坝地的整治与培肥。

(1) 坡地梯改型耕地改良利用的主要技术措施 (1) 整修梯田。通过实施整修梯田、修复地埂等田间水保工程, 强化水土保持能力, 增加梯田土体厚度、耕层熟化层厚度。在田埂种植草、灌, 在山顶或隔坡种植抗旱保水的树或草灌, 增加植被覆盖。此外还可实行丰产沟、丰产梁、等高种植。而坡度>15°的坡耕地, 主张退耕还林还草。 (2) 耕作培肥。实施田间保水工程后的耕地, 可以通过深耕深翻、秸秆覆盖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化学改良、合理轮作、平衡施肥等措施培肥熟化土壤, 改善耕层的理化性状和养分状况。 (3) 生物工程。结合工程、培肥措施进行的生物改造工程, 包括植树造林、种草种绿肥、作物品种改良、合理轮作倒茬等。在塬面、沟谷以植树造林为主, 设置高低两个防护林带, 并适当规划20%~30%的经济林;坡面可种植牧草和灌木林;田面种植绿肥;在广大丘陵山区, 可根据当地生产特点, 发展药材、干果、小杂粮等特色种植。 (4) 集雨工程。结合地形特点, 修筑旱井、旱窖等集雨工程, 并配套节水补灌设施, 对作物进行补充灌溉。

(2) 沟坝地改良利用的主要技术措施除坡耕地外, 在丘陵区还分布有部分沟坝地。沟坝地是指地处季节性河流两岸、低山丘陵沟壑川谷间依靠水成漫泥或人工打坝淤泥、拦蓄泥沙, 并经过农田基本建设而形成的半水成、半人工造地。主要存在水土流失、排洪不畅、土性较差等问题。沟坝地改良利用的主要技术措施是: (1) 合理实施工程建设。在小流域范围内, 统一规划, 治坡与治沟相结合, 工程、生物、农艺措施综合应用。生物措施以林、灌、草配套;工程措施以水、梯、坝配套;坡面治理以坑、阶、窖配套;农业措施实施立体种植、高效栽培、合理轮作、平衡施肥、节水补灌配套。经过整修、加固堤坝、漫淤洪土, 平田整地, 沟坝地多作为优质农耕地使用。 (2) 培肥土壤。积极推广秸秆还田、绿肥轮作及测土配方施肥、增施农家肥、应用土壤改良剂等培肥、改土技术措施。 (3) 加强耕作管理。适时进行秋深耕、早耙耱、多中耕, 精耕细作, 加厚耕作层, 做到土暄、田平、耕层厚, 培养良好的土壤结构。 (4) 因地制宜, 因土种植。摒弃单一种植模式, 实行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草则草的运行方式。土层浅、质地粗、则以种草、灌为主;土层深厚、土质细腻、土壤肥沃, 则以种植农作物为主;若有一定灌溉条件的, 则以种植果、菜为主。

2. 灌溉改良型

(1) 发展节水灌溉一是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以发展水利骨干工程和田间灌溉工程和节水灌溉工程为主。二是对现有灌溉系统实行渠系改造及节水灌溉, 如采取低压输水管灌、微灌、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系统等, 并进行灌溉制度改革, 提高灌溉保证率。

(2) 实施集水补灌对于季节性水源充沛而缺乏灌溉条件的地方, 可在农田整治的基础上, 修筑旱井、旱窖、蓄水池、人字闸、截潜流等集水工程, 以满足作物苗期和生长关键期对水分的要求。

(3) 加强土壤培肥改造一是增施有机肥, 每年保证每0.067 hm2施用畜禽肥2~3 m3或商品有机肥200~300 kg;二是积极采取秸秆堆沤、翻压、覆盖还田, 保持土壤水分, 培肥地力;三是要扩大绿肥种植面积, 实行粮肥轮作;四是要合理调整氮磷钾化肥施用比例。

3. 瘠薄培肥型

(1) 加强耕作培肥一要适度深耕翻, 逐渐加厚耕作层, 深耕时注意保墒, 选择耕翻季节, 结合耙耱镇压等, 深耕还要注意水土保持, 加修地埂。二要广开肥源, 增施有机肥, 实行堆沤肥、秸秆肥、畜粪肥、土杂肥共用, 以及粮肥轮作、粮豆轮作。三要注意氮磷钾的合理施用, 尤其增加磷钾肥及微肥的施用, 平衡土壤养分。

(2) 大力推广旱作农业技术和节水灌溉技术大力推广以蓄水、保水、调水、集水、节水为主要内容的旱作农业技术, 并配套管灌和微管等节水灌溉技术。

(3) 因土种植加强种植制度的改革, 种植耐瘠耐旱养地作物。沙土区可种植花生、马铃薯等耐沙耐瘠作物;壤土区可种植豆类、谷子、糜子、高粱等养地耐瘠作物, 对生长季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地区, 可复种或套种绿肥、油葵等, 充分利用光热资源, 提高复种指数, 增加地面覆盖。在高寒地区可实行地膜、秸秆双覆盖。

4. 障碍层次型

障碍层次型耕地大部分是难以改良的耕地。个别河流两岸、河漫滩中土层过薄、过沙、过黏的土壤可通过加厚土层或客土改良、加大培肥力度、因土种植、因土施肥与灌溉等措施加以改造利用。

5. 盐碱耕地型

(1) 健全排灌系统建立完善的灌排系统, 尽量使用河流水或深井水灌溉脱盐, 并实行节水灌溉, 建立体系通畅的排水系统。

(2) 平整田面, 加厚耕层平田整地, 大畦化小, 建成小于0.2 hm2的网格田;加厚耕作层, 修高地垄, 秋深耕晒垡, 春浅耕早耙。

(3) 实行化学改良一是重度盐碱地, 可连续3年每0.067 hm2施用脱硫石膏1~2 t, 或一些新型土壤改良剂150~200 kg;二是中轻度盐碱地, 可连续3年施用施硫酸亚铁60~100 kg/0.067 hm2, 如果是硫酸盐化土壤, 可以施用其他改良剂100~200 kg/0.067 hm2;三是增加有机肥的施用, 连续3年每0.067 hm2施用畜禽肥3~5 m3或商品有机肥200~300 kg;四是增加过磷酸钙的施用, 连续3年施用过磷酸钙40~90 kg/0.067 hm2, 调节土壤酸碱度和水盐平衡。

(4) 实施生物改造种植绿肥、牧草, 实行粮草、粮肥轮作。

(5) 实行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一是实行地膜覆盖, 其中棉田地膜覆盖要达100%, 防止早春返盐;二是实行秸秆覆盖还田, 疏松土壤, 切断毛细管, 阻止盐分上升, 缓解盐分危害。

(6) 建立良好生态环境重度盐渍化危害区域, 在采取工程、农艺、化学改良的同时, 要建设田间道路、营造田间防护林网, 采取工程排盐、农艺抗盐、化学改盐、耕作压盐、生物降盐等综合配套措施, 实行田、沟、渠、林、路综合治理。

6. 沙化耕地型

沙化耕地型改良利用的技术内容主要以实施防护林网建设、土壤培肥及节水灌溉为主。

(1) 注重农田防护林建设按照田、渠、沟、林、路综合配套, 按长、宽各1 000 m的间隔, 配套相应林网和田间道路或生产路。

(2) 采取多种形式, 增加土壤有机质大力提倡使用农家肥、畜禽肥、堆沤肥、秸秆肥等, 推广秸秆过腹还田技术和粮草轮作、粮肥轮作技术等, 千方百计增加有机物质的投入, 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土壤腐殖质的含量, 促进土壤理化性状的改善。

3.中低产田改造项目 篇三

关键词:中低产田;改造;生产能力

中图分类号: S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6-85-1

平陆县地处山西省的最南端,位于秦晋豫黄河金三角,干旱缺雨及土地瘠薄是影响该县粮食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工程,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是提高该县粮食产量的主要途径之一。2012年山西省农业厅在该县常乐镇上焦村实施利用土地出让金改造中低产田项目,收到良好效果,为平陆县提高粮食生产和优质果品生产树立了样板。

上焦村位于黄河金三角中条山南平陆县城西35公里的常乐镇西南,2012年平陆县农委在该村实施了中低产田改造瘠薄地土壤培肥项目,收到了明显效果。

1 基本情况

上焦村地势由北向南倾斜,海拔510~520米,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8℃,无霜期240天,年均降水560毫米,土壤属石灰性褐土,质地中壤,耕层薄18~21厘米,耕地土壤肥力低下,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10.5克/公斤,全氮0.83克/公斤,有效磷11毫克/公斤,速效钾103毫克/公斤。

上焦村有人口1250人,耕地2583亩,人均耕地2亩,主要种植冬小麦、夏玉米,经济林为苹果树。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水利基础设施由于年久失修无法使用,土渠灌溉,使常乐高灌的黄河提水及机井水不能很好发挥作用,大水漫灌不但造成水资源浪费且效果不好,干旱时灌溉难以实施,由于缺水造成粮食产量不能提高,经济林苹果树由于缺水造成果品品质下降,效益不佳。田间道路均为土路窄且凹凸不平,大型农田作业机械入田耕作困难。

2 采取的措施

针对上焦村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平陆县农委组织技术人员与村组干部及群众代表进行实地勘察,分析讨论研究提出上焦村瘠薄地土壤培肥方案和采取的措施。实行工程措施和农艺措施相结合的土壤培肥方案,工程措施以整修田间道路和改善节水灌溉设施为重点,解决田间路不通畅和土灌溉输水渠跑漏的问题,农艺措施以秸秆还田、加厚耕作层、使用抗旱保水剂为主,解决土壤结构改善和肥力提升问题,农艺措施和工程措施科学组合配套,对中低产田进行改造,从而达到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2.1 实施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

对水浇地实施冬小麦夏玉米两茬还田,小麦成熟后联合收割机收获时留20~30厘米麦茬,用旋耕播种机一次完成还田和夏玉米播种;玉米收获后将玉米秸秆直接用还田机切割粉碎,用铁牛-55配深松机进行深耕翻压,深度达30厘米以上。对旱地实施小麦秸秆还田和加厚耕作层,采用60千瓦深耕深松机在小麦收获后进行土壤深松耕,深度达30厘米以上,打破犁地层,疏松土壤,提高土壤通透性,促进土壤水分、养分和土壤微生物循环。

2.2 使用抗旱保水剂

对旱地使用抗旱保水剂,在小麦播种前与干细土混合撒施后翻耕入土,亩用量1公斤。抗旱保水剂含有抑制作物蒸腾的高分子化合物和促进作物生长的多种微量元素及生长刺激素,具有蓄积土壤水分、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作物抗旱能力、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满足作物对多种微量元素供给需求的功能。

2.3 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对全部土地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按照每100亩采土样一个的标准采集土壤样品并进行土壤养分化验。采样方法,S型布点,每个土样采15~20钻混合四分法取舍留1公斤。化验项目为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碱解氮、pH、有效铜、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锌、有效硼、有效硫。依据化验结果结合施肥经验制定施肥配方,指导施肥。

2.4 整修田间道路,对全村田间道路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

整修5米田间道路29040平方米,基本覆盖上焦村的所有耕地,大型耕作农机具能够顺利到达每一块地实施耕地、播种、收获作业。田间路为沙粒路,在压实的路基上铺直径为1~4厘米,厚180毫米的碎石粗骨料再做压实后铺设直径0.3~0.5厘米的豆粒石子20毫米。路面平整度3米,误差不超过±5毫米。

2.5 水利工程建设

上焦村现有水源有两个,一是常乐高灌的黄河水源,一是两个机井水源。黄河水采用渠灌,机井水采用管灌,依据水源的位置合理安排渠、管灌溉覆盖的范围,新修D50U防渗渠4670米灌溉996亩,铺设PVC管4528米灌溉450亩。

3 收到的效果

一是田间道路通畅。新整修的田间道路笔直平整,彻底改变了过去晴天尘土飞扬,阴雨天泥泞难行的困境,到达每块田地,大型农机具顺利畅行,大大提高了农事作业效率;二是节水灌溉显效。防渗渠的修建和PVC管的铺设改变了过去土渠及大水漫灌跑漏水现象,实施节水灌溉后亩节约用水39方,每年节约用水5.64万立方米,节约灌溉成本4.51万立方米;三是农田土壤改善,粮食产量增加、水果品质提高。秸秆还田、加厚耕作层及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措施的推广应用,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改善,粮食产量得到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平均值比实施前分别提高了0.75克/公斤、0.01克/公斤、1.8毫克/公斤、13毫克/公斤。亩均节肥1.9公斤,节约成本12.8元,平均亩增产粮食77.5公斤,增收116元,亩节本增效128.8元。

4.中低产田改造项目 篇四

前 言

2009年2月11日,云南省召开加快中低产田地改造专题会议,进一步研究部署了加快全省中低产田地改造的相关工作。

会议认为,省委、省政府决定加快中低产田地改造这一重大措施,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抓手。粮食安全是大事,农民持续增收是难事,要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就必须切实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我省水资源丰富,但时空、区域分布不均,水利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主要是工程性缺水,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确保粮食稳定生产、农业持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加快中低产田地改造显得十分重要而迫切。

会议强调,当前正值中低产田地改造的关键时期,全省要自下而上,条块结合,以县为单位综合发改、财政、国土、水利、农业、烟草等部门的项目和资金,按照“强化山区、完善坝区、突出重点、效益优先”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编制规划。要精心指导实施改造项目,实行和强化领导、部门和技术人员相结合的分片包干负责制,做到责任到人,工作到位,确保项目建设按质按量如期完成。要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突出水利建设重点,实施沟、渠、田、林、路综合治理,使改造后的中低产田地达到田、水、路、林配 套,节水、节劳、节资、高效,能排能灌、旱涝保收的标准。要加大资金整合及投入力度,确保形成建设合力,共同推进项目实施。各地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上来,统一到省委两次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专题会议精神上来,深刻认识加快中低产田地改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新形势下加快中低产田地改造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下最大的决心,花最大的力气,作最大的努力,推动中低产田地改造迈上新的台阶。

同时楚雄州委 州政府《关于加快中低产田改造的意见》明确指出,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低产田地改造的意见》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保护耕地资源,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耕地质量,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举措来抓。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以“治水改土为中心,地力建设为基础”和方针,采取工程、生物、农艺措施相结合,实行山、水、田、林、路统筹规划与综合治理,大力开展以中低产田地改造为重点的高稳产农田地建设。中村乡项目区内的中低产田改造,主要是改善农田灌排及交通条件,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以保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一、耕地现状概述

(一)地理位置

中村乡地处禄丰县北部,位于东经101°56′至102°08′,北纬25°11′至25°26′之间,东临和平镇,西壤一平浪镇,南接金山镇,北界武定县猫街镇和元谋县花同乡,东西横距20.8公里,南北纵距25.3公里,国土面积301.7平方公里。

(二)气候条件

中村乡境内的气候属于高原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变化平稳,年差较小,日差较大,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分明,温热兼备,气候垂直变化显著,类型复杂,属典型的立体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5.6℃,最冷为1月,平均气温8.2℃,最热月为6月,平均气温21.6℃,年差13.4℃,大于10℃,全年积温5694℃,多年平均日照天数为2215小时,全乡多年无霜期为250天左右,多年平均降雨量907.6mm,雨季分配不均匀,多年平均雨季开始为5月中旬,全年雨天70—80天。

(三)灌溉条件

中村乡境内森林茂盛,水土涵养极好,水资源十分丰富,全乡境内现有一件小

(一)型水库、十一件小

(二)型水库及一条中型灌区的灌溉主沟渠,库塘蓄水总量为580万m,年灌溉沟渠引水量为1170万m,有效灌溉面积 1.17万亩。

(四)经济社会状况

中村乡2008年工农业总产值16214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9620万元,占59.3%,在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产值

334771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9.6%,财政自收收入741万元。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838元,人均粮食产量507公斤。

(五)现有耕地面积及分布情况

中村乡总耕地面积20783亩,其中:水田10959亩,旱地9824亩。分布在全乡九个村委会,中村村委会总耕地面积4547.42亩,其中水田2878亩,旱地1669.42亩;河西村委会总耕地面积2473亩,其中水田2048亩,旱地425亩;叽拉村委会总耕地面积2557亩,其中水田1142.793亩,旱地1114亩;棠海村委会总耕地面积3529亩,其中水田1985亩,旱地1544亩;七峰村委会总耕地面积1303亩,其中水田453亩,旱地850亩;阿勒村委会总耕地面积2226亩,其中水田837亩,旱地1389亩;鲁支村委会总耕地面积1962亩,其中水田600亩,旱地1362亩;山前村委会总耕地面积1172亩;其中水田409亩,旱地763亩;峨山村委会总耕地面积1014亩,其中水田280亩,旱地734亩。

(六)已建高稳农田地面积及分布情况

中村乡已建高稳农田地面积5703亩,其中叽拉村委会已建沟池2893亩,阿勒村委会已建管池190亩,七峰村委会已建沟池230亩,山前村委会已建管池382亩,河西村委会已建管网217亩,全乡已建水窖597个,覆盖1791亩。

(七)中低产田地面积、分布及主要障碍类型 中村乡中低产田地面积15080亩,其中中村村委会中低产田地面积4469亩,其中水田2878亩,旱地1591亩;河 西村委会中低产田地面积2211亩,其中水田1832亩,旱地379亩;棠海村委会中低产田地面积2999亩,其中水田1985亩,旱地1014亩;七峰村委会中低产田地面积1061亩,其中水田352亩,旱地709亩;阿勒村委会中低产地田面积1688亩,其中水田837亩,旱地851亩;鲁支村委会中低产田地面积1106亩,其中水田600亩,旱地506亩;山前村委会中低产地田面积532亩;其中水田355亩,旱地177亩;峨山村委会中低产田面积1014亩,其中水田280亩,旱地734亩。由于中村乡只有中村和河西两村委会地处坝区,其余七个村委会都处于山区和半山区,多数农田地离水源地较远,但因引水干渠不完善,是顺坡依照地势开挖成的土沟渠,渗漏水严重,容易倒塌,到了用水的时候又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修复,渗漏水严重,加之项目区灌溉沟渠不配套,农田存在漫灌现象,造成水资源的巨大浪费, 受建设资金紧张的限制,水资源一直未得到合理开发利用,现状供水状况较差。项目区河流为西河流域元江水系星宿江西河,中村乡境内西河流域段全长80公里左右,径流面积70平方公里,河流从北向南流经峨山、山前、鲁支、阿勒、河西、中村等六个村委会,从阿勒住北顺流而上分为两岔河流,其中最长一条至项目实施点总长为65公里,河床宽度为15至35米,河床狭窄,河岸大部分为土堤,防洪标准底。由于项目区水利设施不健全,严重影响项目区的农业生产,一是田间沟渠配套设施不完善,呈现漫灌漫流之现状,且均为土沟渠,灌溉及排涝功能低,不能做到速灌速排。加 之项目区土地较平,项目区位于低洼地带,因沟渠的排涝功能不健全,到雨季来临时,河水上涨,淹没河两边的大部分农田,同时雨水停滞在田中,造成水稻缺氧而死。但到旱季,枯草杂土堵塞沟渠,土沟渠又是渗漏水严重,灌溉水不能合理地输送到田间,农户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劳力去清挖沟渠,这样,既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又花费了群众的劳力。二是因田间机耕路不畅,造成了肥料、粮食的搬运仅靠人背马驮,加重了农户的劳动负担。正是由于田间沟渠不配套、机耕路不畅的因素,延误了农作物(水稻、小麦)按时栽种、灌溉,造成了农作物单产低、品质差、群众收入低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三是中村乡属于山区和半山区,地势不开阔,小冲沟发育,每年汛期,洪水来临,降雨迅速汇流入河,水位上涨,漫过土河堤,造成河两边的农田受灾,泥砂涌进农田,洪水淹没庄稼,收成无望,使得当地群众收入减少。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因洪灾造成当地经济损失达30万余元。

(八)高稳产农田地建设成果、经验及存在在问题 2008年以前,中村乡主要是结合烟田建设项目对中村的5个村委会16村小组 3912亩的农田和8个村委会1791亩旱地的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一是通过对农田灌溉沟渠的改造,大大在节约了水资源,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了较大限度的利用,群众能够按时栽种农作物,为农作物高产稳产提供了保证。二是减少了沟渠维护的投入。虽然中村乡一直努力争取项目对农田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但由于项目资金有限,很多基础设施都还未能得到改造,很多农田地由于水源不能得到保证,使农作物不能高产稳产,减少了农民的收入。

二、中低产田改造的重大意义

禄丰县中村乡是典型的山区或半山区中低产田农业种植基地,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主要依靠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长期以来形成的种植业结构单一,农民增收困难已成为制约灌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因此,加快灌区种植结构调整,对于区内调整产业结构、解决农民增收、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十分必要而紧迫。

水利基本设施建设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是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业节水增效的迫切要求,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灌区生态环境、实现灌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扎扎实实搞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关系到灌区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农村社会稳定,关系到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

项目区由于受地理条件,自然条件,基础设施的限制,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受水利条件的影响很大,经过分析总结,该项目的实施,能有效解决和改善山区农业用水难的实际问题,体现了水是农业的命脉,农业离不开水的实情,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旱灾造成的危害,促进当地农业的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禄丰县中村乡2009年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的规划建设,围绕提高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突出水利建设重点,实施沟、渠、田、林、路综合治理,使改造后的中低产田达到水、田、林、路配套,节水、节劳、节资、高效,能排能灌、旱涝保收的标准。进一步提高灌溉保证率,增加供水能力,改善供水条件,打牢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提高项目区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解放生产力,促进新农村建设,改善生态和社会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对加快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三、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以“发展现代农业,确保粮食安全,增加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农民收入增长”为根本要求,以小工程、大规模、高效益为突破口,坚持治水、改土并重,工程措施和生物农艺措施相结合,以水利为基础、山区为重点、农田为中心、农民为主体,投入为保障,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安排、连片推进,将中低产田地改造成为能排能灌,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农田。

(二)目标任务

中村乡2009年规划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5900亩,项目涉及受益中村及河西两个村委会的18个村民小组1067户5335人。通过项目的实施,将使全乡的高稳产农田面积达到 11603亩以上,项目受益区农民人均拥有1亩以上高稳产农田(地),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需要。

通过土地平整、灌溉水源与田间渠网、田间道路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生物、农艺措施,实行田、水、路、林综合治理,改造后达到云南省中低产田地改造建设标准要求,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明显改善,实现能排能灌、保水保土保肥、旱涝保收,全面提高我乡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基本原则:

1、坚持高标准规划、大配套建设的原则。按照高标准、高起点的要求,以“渠成网、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树成行、旱能灌、涝能排、园田化、生态化”为标准进行高规格、集中连片规划,并实行项目集中、资金整合,把农业、国土、水利、扶贫、烟草、农业综合开发等各相关部门项目资金整合起来,切实做到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变,统筹使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针对山区、半山区和坝区不同的特点,按照平坝区、丘陵区和山区工程模式,本着“强化山区、完善坝区,突出重点、效益优先”的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多措并举,综合运用工程措施、生物农艺措施,进行田、水、路、林综合治理,加大中低产田地改造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

3、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的原则。按照“政府大投入、社会大参与、群众大建设”的要求,以政府补助为引导,以各部门相互配套,集中资金投入为主,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广泛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同时吸纳社会资金共同参与改造

4、坚持统一规划、分别实施的原则。把各有关部门项目实施的要求与全省的实际结合起来,坚持统一规划、统一资金、统一选项、统一验收,分项负责、分别实施,形成统分结合、部门协调、全面推进的良好格局。

四、总体布局

中村乡中低产田地面积15080亩,其中:中村村委会中低产田地面积4469亩,其中水田2878亩,旱地1591亩;河西村委会中低产田地面积2211亩,其中水田1832亩,旱地379亩。中村乡2009年中低产田改造实施面积5900亩,解决中低产田5900亩,其中水田4620亩,旱地1280亩。2009年解决的5900亩中低产田占全乡的中低产田39.12%,占项目区的中低产田88.32%,项目建设类型为田间渠系配套工程建设。

五、主要建设内容(一)工程技术措施

1、工程技术措施

(1)改善农田排灌系统建设。主要措施:一是新建、改建、扩建以三面光为主的排灌沟渠;二是维护、整修、加固老旧沟渠及河堤。

(2)加强农田配套设施建设。新建、拓宽和整修机耕道路,实现农机具方便、畅通进场作业。

2、生物农艺措施

(1)实施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措施,实现农田有机物质良性循环;实施合理轮作和间作套种,推广配方肥、生物肥、有机肥等科学施肥技术。

(2)针对作物需肥特性和土壤养分缺失状况,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积极开展农田土壤地力及农田环境动态监测,按要求采集土壤、作物样本进行分析化验;推广优良品种、配方施肥和病虫草鼠综合防治技术,积极推动农机作业,实施农业丰收计划。

(3)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人才的培养,通过科技培训,使农民的科技意识得到增强。

(二)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中村乡2009年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项目涉及中村村委会和河西村委会,田间渠系配套工程实施5900亩。结合灌溉沟渠的现状和作物的全年需水量,确定改造田间主干渠2210米,设计流量为0.5m/s,净断面为1m×1.2m。改造田间支沟11790米,设计流量为0.0375m/s,净断面为0.3m×0.4m。修建2条排砂沟,一条长770m,另一条长360米,设计流量为0.5m/s,净断面1m×1.2m。共计改造配套沟渠14360m(不包括长770m的排砂沟),建设类型为C15混凝土三面光沟。整治河道270米,需衬砌河床护堤540米,采用M7.5浆砌石衬砌。另外修建宽3.5米、厚0.15 米的泥结碎石路面机耕路长11200米,其中:单沟夹一路长8690米,双沟夹一路长2510米,机耕路边沟总长13710米。道路及沟渠的险

333沟险段采用M7.5浆砌石进行防护。土地平整155亩。

(三)质量标准

1、坝区改造标准

我乡坝区中低产田地改造标准。一是田间渠系配套完整,路渠、桥、涵、配套齐全,能排能灌能机耕,适宜水旱轮作,形成“沟成网、路相连、渠相通”的标准化农田;灌溉保证率达到75%以上,防洪标准不低于10年一遇,排涝标准不低于5年一遇。二是田面平整,耕作层深厚(≥20cm),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3%,土壤养分含量高(二级以上),土壤结构良好,无污染和土壤障碍因素。

2、山区改造标准

我乡山区中低产田地改造标准。一是变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地”为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地”,减少水土流失,使其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二是土地基本平整,台面宽在3m以上,墒面坡度在5度以下,耕作层大于18cm,土壤有机质大于2%,土壤养分含量在三级以上,土壤肥力较高;三是沟、林、路、池(窖)、管配套齐全,确保1次以上保苗水。

六、中低产田地改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工程概况

2009年中村乡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位于禄丰县北部,距县城13Km,距镇政府0.5Km。项目区涉及中村和河西2个村委会,改造面积为5900亩。

本工程建设主要内容为:在利用好项目区内原有渠道和机耕道路的基础上,将道路不通、渠系不配套的农田建成道路畅通、渠网配套、有涝能排、遇旱能灌的高标准优质稻基地,并在项目区进行无公害生产体系和农业机械化体系建设,推广优质稻的新品种和高效的栽培技术,同时开展科技培训。工程拟建三面光沟渠14360米,衬砌河床护堤540米,配套泥结路面的单沟夹一路8690米,双沟夹一路2510米,道路及沟渠的险沟险段采用M7.5浆砌石进行防护,土地平整155亩。主要建设工程量:C15混凝土7237.35m,C20混凝土66.32m,M7.5浆砌石6795.75m,钢筋制安1.03t,泥结碎石39200m,开挖土方23219.12m,回填土方697m,土地平整155亩。

(二)编制依据 1、2009年中村乡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项目规划书概算按2008年7月份的价格水平编制。

2、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文颁发的《水利建筑工程预算定额》;

3、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文颁发的《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

4、水利部水总(2005)389号文颁发的《水利工程概预算补充定额》;

5、云南省水利厅、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云水规计

233

3【2005】116号(关于下发《云南省水利厅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试行)的通知);

6、水利部SL 328-2005《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程量计算规定》; 7、2009年中村乡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项目规划书、图纸及工程量等。

(三)基础单价

1、人工预算单价

按云水规计【2005】116号文规定,引水及灌溉渠系工程:工长4.91元/工时;高级工4.56元/工时;中级工3.87元/工时;初级工2.11元/工时。

2、材料预算价格

(1)主要材料:水泥到禄丰县奕标水泥厂采购,距项目区运距13Km,365元/t,钢筋到禄丰县城采购,距项目区运距13Km,5000元/t,其它材料按禄丰县城市场价加运杂费为主材预算价格。预算价格见主要材料预算价格表。

(2)次要材料:次要材料预算价格参照楚雄州工程建设材料价格信息分析确定。

3、施工用电、风、水单价

经计算,风、水、电预算价格如下:

电价:0.80元/kw.h,水价:0.6元/m,风价:0元/m。

4、施工机械台班费计算

14 施工机械台班费执行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颁发的《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

5、砂石料预算价格(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由中村乡水管站现场调查提供)

块石:到中村采石厂场购买,距项目区运距2Km,45元/m;

碎石:到禄丰县竹箐口采石场购买,距项目区运距25Km,60元/m;

砂料:到禄丰县竹箐口采石场购买,距项目区运距25Km, 浇筑砂60元/m,砌筑砂60元/m。

(四)编制方法

按云水规计【2005】116号文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计算。

1、建筑工程:建筑工程按设计工程量乘以工程单价进行编制,工程单价根据设计图纸及施工方法,采用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文颁发的《水利建筑工程概算定额》进行分析计算。根据建筑工程定额的规定,结合实际,参照本地实际工程情况,得出平均单价:C15混凝土340.95元/m,C20混凝土395.86元/m,M7.5浆砌石184.95元/m,钢筋制安7533.82元/t,泥结碎石路面15.67元/m,开挖土方5.52元/m,回填土方4.23元/m。

2、各种费率的取费标准为:其它直接费为基本直接费的2%,现场经费为基本直接费的7%,间接费为直接费的4%,3323

333企业利润为直接费、间接费之和的7%,税金为直接费、间接费、企业利润之和的4.77%。

3、其它费用:工程监理费和工程管理费按整项工程的财政无偿资金的2%计。

(五)资金筹措方案

全州改造中低产田地项目建设所需补助资金,主要依靠整合中央有关农田建设资金和省级农业、水利、发改、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扶贫、烟草等部门相关资金,按照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变的原则,依据规划,按照分解的任务,形成合力,强力推进。同时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民、政府、社会等多渠道投入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由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中低产田地改造专项补助资金,采取民办公助、发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引导、鼓励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养殖大户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参与中低产田地改造;广泛发动,精心组织,引导群众通过“一事一议”筹资投劳,发挥主体作用增加投入,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加快水务体制改革、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改革,按照市场化的要求,探索建立供水服务新机制,拓宽是低产田地改造投入渠道,确保各项任务目标如期实现。我乡2009年中低产田改造建设工程项目建设总投资477.41万元,其中:财政无偿资金354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23.41万元。项目实施面积为5900亩,整个项目投 资为809元/亩,财政无偿资金600元/亩。

1、工程措施需投入资金452.73万元,其中:群众自筹121.41万元,财政资金331.32万元。具体建设内容是:三面光沟渠14360米,衬砌河床护堤540米,配套泥结路面的单沟夹一路8690米,双沟夹一路2510米,道路及沟渠的险沟险段采用M7.5浆砌石进行防护,土地平整155亩。需完成C15混凝土7237.35m,按340.95元/ m,计246.76万元,M7.5浆砌石6795.75 m,按184.95元/ m,计125.69万元,土方开挖23219.12m,按5.52元/m,计12.82万元,土方回填697m,按4.23元/m,计0.29万元, C20混凝土66.32m,按395.86元/ m,计2.63万元,泥结碎石路面39200m,按15.67元/m,计61.43万元,钢筋制安1.03t,按7533.82元/t,计0.78万元,土地平整155亩,按150元/亩,计2.33万元。

2、生物农业措施需投入资金17.6万元,其中:群众自筹2万元,财政资金15.6万元。具体建设内容是:

(1)生物农艺措施推广投资12.8万元,其中:财政无偿资金10.8万元,群众自筹资金2万元。推广种植优质稻5409亩,按每亩大田需种子14公斤,种子款20元,需投资10.8万元,其中:财政无偿资金9.1万元,群众自筹1.7万元;优质水稻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100亩,每亩种子款20元,肥料补助100元,防治稻温病、白叶枯病、稻飞虱农药 2

323

3款80元,投资2万元,财政无偿资金1.7万元,群众自筹0.3万元。

(2)农业技术支撑体系。在2009年开始组织项目区的科技人员、村委会成员及村民小组长进行优质稻示范种植及配套技术措施的专题培训1场次,农技中心在项目实施期间,对示范种植优质稻组织开展优质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及其它有关技术的户长培训会2—3次,培训5000人次。同时农技中心在项目区实施无公害优质稻栽培技术和植保科技培训1000人次。共计培训6000人次,每人次投入8元,投资4.8万元,其中:财政无偿资金4.8万元。

3、工程监理费及管理费需投入资金7.08万元,其中:群众自筹0万元,财政资金7.08万元。财政无偿资金补助标准为600元/亩,5900亩的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财政无偿资金总额为354万元,工程监理费及管理费按整项工程的财政无偿资金的2%计,为7.08万元。

七、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1、通过2009年中低产田的改造,完善灌溉沟渠及机耕路建设配套工程,水资源利用率可提高到80%,按每亩水稻泡田需水量为165m,生长期用水量为500 m,抗旱30天用水量为85 m,水稻合计用水量为750 m/亩,工程未实施前水资源利用率是60%,受益面积5900亩水稻有效灌溉,需水量是737.5万m。工程完工后水资源利用率达到80%,5900

333

3亩水稻有效灌溉,需水量是553.1万m。工程实施前后相比对项目区5900亩耕地进行大春作物水稻的有效灌溉可节省用水184.4万m。

2、建设5900亩高稳农田地,按种植5000亩水稻,通过配套各项科技措施,达到亩产560公斤,以项目区现有水稻亩产增30公斤,可增产稻谷15万公斤,按现行价1.90元/公斤算,年增加产值28.5万元;按项目区种植烤烟900亩计,以项目区现有烤烟亩产增15公斤,可增产烤烟1.35万公斤,按现行价16元/公斤算,农民种植烤烟年增加产值21.6万元;在大春农作物种植中,项目区农民纯收入可增加50.1万元。种植小春农作物中,按油菜种植面积为3000亩计,亩产达210公斤,以项目区现有油菜亩产增20公斤,可增产油菜6万公斤,按现行价4.2元/公斤算,年增加产值25.2万元,小麦种植面积为2900亩,亩产达310公斤,以项目区现有小麦亩产增30公斤,可增产小麦8.7万公斤,按现行价1.7元/公斤算,年增加产值14.79万元,在小春农作物种植中,项目区农民纯收入可增加39.99万元。综上所述,项目区农民纯收入每年可增加90.09万元。

3、通过河道整治,保护了高产高效农田,使得项目受益区的沿河两旁150亩农田不受水灾,每年大小春两季将增加粮食产量8万公斤,按1.5元/公斤计,年增加农民收入12万元。

4、通过秸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每亩农作物每年可节约常规施肥量6—10公斤(折合纯氮),每年每亩共节约

33成本64元,5900亩可节约和减少不合理施肥3.54—5.9吨,节约成本总额37.76万元。

(二)社会效益

1、通过对项目区的沟渠、机耕路的配套建设,解决了项目区灌溉引水难、运输难,水资源利用率低、农业用水成本高的现状,通过洪道整治,能有效地防制水患,保护农田。

2、该项目实施后,不论种植何种农作物,均可以做到旱涝保收,能将现有的水资源充分利用在小春生产中,将可取得不可低估效益。

3、增加农村就业机会,工程建设将需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在建设期内吸收了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就地转移剩余劳动力开辟了途径,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起着积极的作用。通过对项目区5900亩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实施,将改变项目区群众过去落后的农业生产用水状况,将使受益区农作物用水得到充分保证,极大地减轻了农业种的劳动强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4、通过秸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示范推广改变了群众长期偏施氮肥的传统做法,有效控制了氮肥用量,氮、磷、钾配合施用的面积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和传统施肥相比,在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强作物抗性、改善农田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显出配方施肥的优越性。

5、通过技术体系建设的技术培训、新技术、新品种的示范推广,提高了群众科学种田水平和农业生产效益,可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生态效益

通过项目实施,能有效地防治水灾,实现优质粮食生产的综合开发,推广无公害栽培,减少化肥、农药等化学物品对环境的污染和在农产品中残留量,改善生态环境,保护人们的食物安全。

八、中低产田地改造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快中低产田的改造,是关系我乡农业长远发展和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要事。为加强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乡党委成立了中村乡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乡党委副书记杨宏武担任,副组长由乡人民政府副乡长毕海金担任,成员由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中村水利水土保持站,负责全乡中低产田地改造工程的项目规划和实施指导工作。办公室主任由中村水利水土保持站站长张林担任,副主任由县委政研室副主任晏永明担任。我乡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本着“统一规划、统筹协调,各负其责、各投其资,共同建设、各计其功”的原则,建立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日常工作由中村水利水土保持站承担。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和资金安排,由乡政府负责,依据县下达中低产田地改造规划分建设计划,对各项资金进行统筹,避免重复安排、重复投资。

(二)科学编制规划

我乡根据全乡的总体规划,组织农业、水利部门,会同 发改、财政、国土、扶贫、烟草等相关部门,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编制了中村乡中低产田地改造规划。为了确保中低产田地改造目标任务落实到位,并有序推进,下部我乡还将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要求和部署,进一步制定好中低产田地改造的具体实施方案。

(三)稳定资金投入

中低产田地改造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公益性事业,加强投入是保证。我乡要加大中央和省下达有关部门资金整合力度,同时乡人民政府还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引导项目区农民投工投劳,扩大中低产田地改造的投资规模和实施范围。

(四)严格绩效考核

乡、村两级都要把中低产田地改造纳入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奖惩办法,乡、村行政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负责人,严格履行行政问责“四项”制度。每年上半年要组织有关部门对上一年中低产田地改造任务完成、资金投入等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兑现相关奖励,并将考核情况作为考核领导干部、安排建设项目、下达补助资金的重要依据。

(五)强化项目管理

严格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强化项目管理。我乡将按照相关规定,规范资金、项目、质量、档案等管理工作,建立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加强对资金的管理。乡财政 所要加强对中低产田地改造专项资金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六)加强舆论宣传

我乡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对中低产田地改造、耕地质量提高在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广泛宣传,为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加强对土肥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技术培训,大力宣传普及和推广经济实用、操作简便、效益明显的中低产田地改造技术,不断提高我乡中低产田地改造的技术水平。

5.中低产田改造项目 篇五

下面,我把今年以来**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暨中低产田改造工作,向潘组长和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确定新思路,引导新发展

2009年,为了全面提升全市的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水平,按照潘组长视察**的指示要求,我们在去年示范的基础上确定了新的建设思路,即“围绕一条主线,实施两项工程,搞好一个规划,扎实稳步推进”。同时,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把中低产田地改造和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紧密结合,主动依靠地方党委、政府,积极发挥烟草的带头、骨干、示范作用,走出了一条新的现代烟草农业发展之路。

(一)围绕一条主线

就是围绕生态烟叶这条主线,进一步提高烟叶安全性,提高烟叶质量。

(二)实施两项工程

即“天香工程”和“沃土工程”。“天香工程”就是把发展天然香型作为**优质特色烟叶的发展方向,制定评价体系与办法,进行合理的区域布局,深入推进以“生态天香”和“高原天香”为主要特点的烟叶质量体系建设,形成**烟叶特色品牌。“沃土工程”就是通过深耕改土、绿肥压青、秸秆还田等土壤改良措施,建立用养结合的耕作机制,以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来实现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三)搞好一个规划

(四)扎实稳步推进

坚持“大配套、大整合、大提升”的思路,努力把马龙己沃片区建成全省中低产田改造和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相结合的典型,把师宗彩云片区建成全省现代烟草农业生产组织模式创新的典型,把罗平罗雄片区建成全省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先进典型,继续完善麒麟越州、宣威热水、陆良小百户和马街、沾益赤章、富源大河和营上、会泽迤车和者海试点的整村推进工作。共涉及16个乡(镇)、65个村委会16.36万亩。计划通过一年的努力逐步形成试点区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服务、信息化管理的现代烟叶生产发展格局。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马龙己沃片区的工作已得到了国家局、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二、树立新典型,塑造新形象

今年,我们深入贯彻国家局加快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和云南省委、省政府开展中低产田地改造的战略部署,在马龙己沃把中低产田地改造与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相结合,坚持“四个整合”,实施“八个配套”,突出“三个效益”。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高质量地完成了2.52万亩的中低产田地改造任务,全面提升了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水平,以实际行动报效国家、回报社会,树立了烟草行业的良好形象。

(一)统筹整合资源,高效组织实施

六是有效布局防雹网点。按照每个防雹点有效作业半径5公里计算,己沃海子示范区共需要6个防雹点。现有防雹点4个,计划再建设2个,以增强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烤烟种植风险。

八是突出烟叶站(点)功能。为充分发挥基层烟叶站的作用,确定了烟叶站“组织生产、收购烟叶、供应物资、培训指导、技术服务、基础建设”等六大功能,计划成立育苗供苗、农机、烘烤、植保和烟叶交售运输5个服务中心,按照“设施标准化、

6.中低产田改造项目 篇六

xxx市林业局:

我在xxx市xxx镇xx社区x组、流转林地xx亩左右,就目前看以前的林地产值几乎没得,一年大约每亩在xx元-xx元元间,为了增加产值目前对xx亩低产林地进行改造,将现有无价值的树木处理,另进行规划。目前两个组有xx余人,由于交通条件和地理环境,前二十年就将有价值的树木砍伐完了,目前剩余的已所剩无几。两个组有林地约XX亩左右,其中中低产林地XX多亩。由于地理位置和相关条件相对差,这大大制约了本社区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为了改变本社区的落后面貌,我实地考察与群众商讨,拟在本社区两个组实施中低产林改造XX多亩,彻底改变地广物稀,收入微薄条件,为农业丰产,带动当地农民增收创造有利条件。

一、实施该工程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调整森林结构、提高森林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林地生产率、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为目标,以分类经营为基础,以科技为手段,以林权所有者和经营者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通过科学规划、设计,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低产林改造工作,加快宿仙社区森林资源培育步伐,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和当地农民增收。

二、项目内容 经本人和当地农户协商规划,计划改造项目为:核桃套种桂花XXX亩;种植银杏XX亩;楠木XX亩,共预计改造4XX亩.五、进度安排

银杏、桂花、从XXX年X月开始,到XX年XX月结束;核桃、楠木计划从XXX年X月开始,到XXXX年X月底结束。

六、效益分析

该工程实施后,可改造低产林XXX亩。其中核桃每亩种植XX棵,单棵产量按XXX公斤计算,每公斤按X元计算,每亩可增收XX万元,XXX亩年收入为XXX万元;桂花每亩按XXX颗,每颗按XX元计算,可增收 XXX 元,XXX亩年收入为XXX万元;银杏每亩XX颗,每颗产XX公斤,每公斤X元计算,亩产值XXX元,XXX亩年产值XX万元;仅三项合计,每年可为群众增收XXX万元。再加上XXX亩楠木产值,这可以带动山村经济发展步伐,尽快改变昔日贫困落后面貌!

请审批!申请人:

7.中低产田改造项目 篇七

一、工程措施规划设计

1. 引水枢纽。

引水枢纽位于岔尔沟门赵家附近的哈拉直沟河道上,该河段地势平坦,河道顺直,水质清澈,洪水期河水悬移质含量较高, 基础岩性为河漫滩冲积砂卵石层。

引水枢纽为浆砌石和钢筋砼结构,其防洪、挡水、挡砂、冲砂等结构按常规布置。

2. 渠道布置。

干渠从引水口开始,以1/800~1/250的比降平行等高线布置至哈拉直沟乡杏园村结束,经规划,干渠跨越4座渡槽(其中两座完好,不列入本次建设规划)、3座排洪槽,全长20.4公里(其中砼衬砌17.8公里),采用150#砼“U”型渠衬砌, 厚为10厘米。对部分沟道口冲积扇渠段可采用浆砌石或钢筋砼暗渠。

3. 干渠其它渠道建筑物:

渡槽2座,退水4座,车桥8座,排洪槽3座,分水闸14座,干斗门6座,陡坡18座,涵洞9座,共计64座。

4. 支渠布置。

支渠垂直等高线布置,总长6.19公里。采用150#“U”型砼渠防渗衬砌并布置相应建筑物。

5. 斗、农渠布置。

斗渠布置在支渠一侧,总长19.2公里,采用土渠梯形断面并布置相应建筑物。农渠总长30.1公里,采用土渠梯形断面。

二、效益分析

本项目效益由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组成。

直接经济效益:

1. 新增产值

本项目区农田现状有水浇地和旱地两部分组成,项目总控制灌溉面积9100亩,其中:改善灌溉面积8347亩,扩大灌溉面积753亩。为了增加农民收入,进行农作物种植比例调整,建立优质油菜生产基地0.09万亩,推广综合农业增产技术。农作物种植增产效益值计算见下表。

根据以上分析,本项目区新增效益为104.63(万元)。

2. 新增投入

项目区农作物种植比例调整后,发展的优势农产品的投入有所增加,平均每亩新增投入22元。每亩防护林的增加投入为210元。整个农林的新增投入为1.93万元。

该项目区的净效益为102.7万元。

间接效益:

间接效益,由生态效益、中低产田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方面,生态效益为项目实施后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净化空气等外部效果。社会效益为项目建成后可提高当地的生产生活水平。提高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当地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1.生态效益分析

(1) 防止水土流失效益

项目区天然植被较稀疏,由于春旱秋涝,秋季常有滑坡,土体崩塌,黄土溶蚀,陷穴、陷沟等现象发生。

根据水土保持资料调查,每亩水平梯田比坡耕地平均少流失泥沙3.1吨,则项目区建成后增加的水平梯田每年可减少流失泥沙量为0.62万吨。由于水平梯田的保土功能,保障了下游农田、河道不被浇埋和淤积,保障了公路,桥梁,田间道路不被冲垮。所以水土流失效益可用在沟道内修筑拦泥工程费用评价项目区的保土效益。

由于水平梯田防治水土流失功能,还可减少农田和土壤有机质、养分元素的流失,提高了土地等级。

(2) 改善生态环境,净化空气

项目建成后,通过农田的灌溉,可增加空气中水分含量和改变当地小气候,使项目区林木的成活率大幅度提高,增加项目区内荒山、荒坡绿化面积,改善生态环境。

2.社会效益分析

该项目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 人类生存环境

(2) 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3) 提高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

3. 节水效益

项目区水利工程对干渠进行砼衬砌,提高了渠系水利用系数,渠系水利用系数由现状的0.4提高到项目实施后的0.65,改善了农田的灌溉现状,中低产田效益显著。

该部分效益不进行定量分析。

直接效益、间接效益汇总:

1.由于绿化部分无全面计量指标,本项目仅对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中的可借鉴计量部分效益进行了概算,总效益中,大部分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尚难以量化,但其实际总量远远大于直接经济效益。项目的建设,不仅可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大气环境。同时,通过项目区内的综合开发,可以有效地增加社会就业机会,带动养殖业、种植业、加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

2.国民经济评价指标计算

经上述分析计算的项目投入与产出数值,根据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计算的国民经济分析各主要指标详见国民经济评价指标表。

(1)本项目投资经济内部收益率为9.08%,大于社会折现率12%,满足“规范”要求,说明项目是可行的。

(2)由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公益性项目,考虑社会分析折现率为7%时,全部投资的经济净现值为180.8万元,大于零,说明国家为该项目付出代价后,除得到符合社会折现率的社会盈余外,还可获得180.8万元现值超额盈余,说明项目是完全可行的。

8.中低产田改造项目 篇八

关键词:甸南镇林业;中低产林改造;保障措施

中图分类号:S75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2)03-0154-02

近年来,全国上下掀起了中低产林改造的热潮,如何加快中低产林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快中低产林改造有何保障措施?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总结过去的工作经验,本人就如何保障甸南镇中低产林改造工作顺利进行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1 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中低产林改造工作技术要求高,政策性强,与广大林农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甸南镇人民政府要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切实加强对中低产林改造工作的组织领导,把中低产林改造工作同林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作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列入甸南镇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来抓,层层建立中低产林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具体负责中低产林改造任务的协调、指导、管理、监督及检查验收等日常事务工作。剑川县林业局作为中低产林改造工作的管理机构,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对中低产林改造工作的督促检查。各村民委员会要将上级下达的改造任务按时、按质、按量落实到山头地块,并对改造地点和实施主体按规定进行公示。

2 科学规划,技术支撑

县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全县中低产林改造工作的总體规划及年度实施作业设计的编制,经县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请州人民政府批复实施。甸南镇人民政府要严格按照规划标准,认真组织落实地块,突出改造重点,坚持特色经济林和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优先的原则,统一规划重点,细化工作任务,明确操作规程,落实工作措施,有效推进中低产林改造工作又好又快的发展。同时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合理选择改造树种和改造方式,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向科学技术要效益。①要优化中低产林改造的各项技术措施,围绕中低产林改造的各个环节,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加强相关配套技术集成创新,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做到通过中低产林改造,集约利用林地,大幅度提高林地生产力。②大力推广营造林和丰产林关键技术,整合科研单位、技术推广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科技力量,依托林业科研院所、林业工作站、苗圃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科技示范户,健全中低产林改造科技推广服务体系。③要加快中低产林改造标准体系建设,除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中低产林评判标准化以外,还要围绕改造方式和改造技术等环节,加快制订适用于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中低产林改造的配套技术标准,使中低产林改造全过程都标准化和效率化。④要把林农技术培训当作重要工作来抓,组织专家深入生产一线,通过培训技术骨干和林农科技示范户等措施,将中低产林改造中的新思想、新技术传授给林农,逐步提高广大林农的科技水平。

3 多方筹资,加大投入

中低产林改造工作涉及面广、技术要求高、前期投入大,除了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作保证外,还应积极争取国家扶持,加大投入力度,优化发展环境。

3.1 加大财政扶持

中低产林改造工作要结合产业发展和国家、省扶持项目,统筹考虑,按政府引导、业主自筹、市场运作的原则,建立有效的中低产林改造资金投入机制。甸南镇财政要根据改造任务安排一定的工作经费,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贷款贴息的方式支持中低产林改造工作。

3.2 加大金融支持

加强信贷支持,争取国家安排贴息贷款,专项支持中低产林改造项目。带动企业投入,鼓励各类金融机构特别是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农村信用合作社,开发符合低效改造特点的信贷产品,加大对中低产林改造的信贷投入力度。实施林权抵押贷款,采取农户联保、信用贷款、小额贷款等形式;支持保险机构开展中低产林改造保险业务,政府给予保费补贴等方式鼓励和引导各类生产经营主体积极投保,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3.3 财税优惠措施

在资源培育、资源合理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保持现行林业优惠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制定和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凡是中低产林改造中产生林区“三剩物”及次小薪材生产的林产品,纳入减免税费的政策框架中,对从事林产品种植、养殖和林产品初加工所得收入按税法规定享受西部大开发、农业产业化所得税优惠政策,逐步降低育林基金征收水平,扩大返还经营者的比例,中低产林改造采伐的木材允许上市销售,减免征收育林基金。

3.4 吸引企业及社会广泛投资

加强对林地流转的指导和规范,探索拍卖、租赁、入股等多种流转形式,建立规范有序的流转机制,特别是对离居住地远、投入大、老百姓一家一户无法经营管理的林地,可采取以村为单位,统一规划,动员村民联合进行规模化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大力宣传推介,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开发。

4 尊重民意,规范程序

林权所有者和经营者是中低产林改造的实施主体和投资主体,要以森林分类经营区划为基础,充分尊重林农和业主的意愿,明确实施主体,科学合理、依法有序地推进中低产林改造。凡纳入中低产林改造的林地,属集体经营的山林,应由林权所有者提出申请,经甸南镇人民政府同意方可实施改造工作。其中:经过林权制度改革分包到户的林地,须经林权人的同意方可进行改造;属于集体经营的林地,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相关规定,经集体民主决策同意后方可进行改造;国有林地的改造可由国有林经营管理单位组织,未确定使用权主体的国有林地的改造,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依规组织。权属不清或有争议的林地不得进行改造。

5 严格管理,强化监督

甸南镇人民政府要切实按照建设“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等相关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林业管理和服务体系,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严格中低产林改造采伐及更新管理。①中低产林改造工作涉及林木凭证采伐和运输,根据木材采伐运输管理规定纳入年度森林采伐限额和木材生产计划,采伐单位和个人要在省下达的年森林采伐限额和木材生产计划中优先考虑安排中低产林改造指标,专项用于中低产林改造;②禁止借实施中低产林改造之机采伐优质正常林分的林木,杜绝采伐列入国家和省保护名录的树种,凡违法采伐、擅自改变林地性质和用途的,由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③中低产林改造领导组要适时对改造项目进行有效地监督管理,按照公示制度、民主决策制度接受社会的监督,按规程实行项目验收,同时加大对中低产林改造工作的宣传,营造良好的林区和谐稳定氛围;④更新造林是中低产林改造的重要内容,要积极引导实施主体开展改造工作,严格按批准的作业设计开展更新造林和经营管护工作,合理确定改造方式,科学选择林种和树种,明确培育目标,认真抓好种苗、林地清理、整地、栽植、抚育和管护等改造更新环节的质量,确保在改造采伐第二年内完成更新造林;⑤健全档案资料,建立以小班为单位的中低产林改造技术档案,档案包括年度安排计划、合同文本、作业设计及其批复文件和项目施工情况(包括采伐施工、造林施工、用工量、投资概算、检查验收报告)等。

总之,加快甸南镇中低产林改造工作仅做好这些还远远不够,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党委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中低产林改造工作,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抓住州委、州政府在全州建设2 000万hm2林产业基地的机遇,坚持以兴林富民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基础,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科技为支撑,以山区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为根本出发点,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新兴林产业,促进林业产业健康、协调、持续发展,就会实现甸南镇林产业发展的大突破。

参考文献:

[1]剑发[2011]16号《2011年中低产林改造实施意见》.

(编辑:尤俊丽)

Talking to the Protection Measures of Accelerating the Low-yielding Forest Transformation for Diannan Town

Zhang Rongwang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five protection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accelerate the low-yielding forest transformation of Diannan town.

Key words: Diannan town forestry; low-yielding forest transformation; protection measures

【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推荐阅读:

小学中低年级作文07-28

上一篇:初一数学计算免费下一篇:2.2 配方法的应用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