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中层自我评价

2024-07-03

公司中层自我评价(精选7篇)

1.公司中层自我评价 篇一

我于20XX年XX月XX日到XX有限公司报道上班,至今也快XX年的时间了。在这XX年的工作实践中,我对自己有了更客观、更深刻的认识。在各级领导的教育、培养下,以及同事的关心帮助下,我一路走来。自加入了XX这个大家庭以来,我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在业务工作中我主动学习相关业务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具体工作中,也使自己在工作中得到了成长。现将我在思想和业务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认识总结如下:

1.我积极提高自己的相关业务知识和综合素质,并在实际工作,根据自身岗位特点,切实作好本职工作。

2、认清岗位职责,我所在的岗位是XXXX,这个岗位对于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要求很高,需要很强的责任心和很细心的工作态度。认清形势,立足岗位,履行职责,做好每一件小事,把思想和行动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中,为公司的效益提升和全面完成生产经营任务而努力工作。坚定信念,全身心地投身到降本增效工作中去,在平凡岗位上做出自己的贡献。做好每一件细微的小事,同时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挑战自我,努力成长为本岗位的名牌职工,3.虚心求解:在我工作期间,曾遇到过一些疑惑和困难,但是我都主动谦虚的想一些前辈询问求解,以求在以后的工作中表现得更好,为以后自己更加长远的发展做好准备。在此我也想趁机感谢那些帮助过我的人,尤其是我的各位领导,对于我的成长和帮助极大。

4、需要保持的方面:在工作中增加和同事的交流了解,增进同事之间友谊;我们公司的性质很特殊,需要加班,这个对于很多刚上岗的员工来说,需要很强的适应力。我做到了,通过自己的调节,可以把加班的影响降到最小,以最好的面貌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积极向上的态度,是我一直不变的,因为我深知态度决定高度,在工作的各个阶段,我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在工作中没有过错性失误,这点也是我需要长期坚持的;乐观开朗的性格使我能够和同事和睦相处,在工作中互相鼓励互相帮助。

5、需要改进的方面:对自己公正客观的评价,就必须找出自己的不足。通过我对自己各个方面的反思,我觉得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太过于执着,有些时候太过于追求完美。我知道这样对于我自身和单位的发展都不利,所以,以后会加强这方面的改进和认识。

在我们这个新兴发展的公司里,需要大家的共同协作,才可能让我们公司发展得更好、更远。在此,我感谢单位领导、同事对于我的帮助,并祝愿咱们法格赫有限公司的明天更加美好

2.公司中层自我评价 篇二

(一)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含义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最早是由加拿大海湾公司在1987年开始运用的,并很快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认同,大大推动了该公司内部控制的发展和完善。虽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但其最主要的发展是在90年代,特别是在1992年COSO报告公布之后。COSO报告首次把内部控制从原来自上而下财务模式的平面结构发展为更具弹性的企业整体模式的立体框架。目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在美国、加拿大及欧洲得到了广泛运用,是西方发达国家公司内部控制的一个新趋势。我国一部分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企业也开始引进这一管理思想和方法并取得预期的效果。

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的概念给出明确的定义。本文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定义为公司管理层为了及时、清楚地掌握企业内部控制状况,提高内部控制质量,降低企业风险,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或者内部控制子系统(如:会计控制系统)、控制活动中的具体环节(如:货币资金控制、成本费用控制)等进行检测和分析,得出合理评价结果,形成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过程。

(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在公司治理中作用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有助于管理层加强内部控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能够帮助管理层进一步认识自己对内部控制的责任和义务,促使管理层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这意味着管理层必须检查内部控制系统设计是否合理,应用是否有效,促使其加强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对公司整个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内部控制整体和内部控制业务层面的两层评价),这种评价有助于管理层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系统存在的缺陷及可能导致的后果,及时采取措施完善内部控制系统。同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也是对公司员工表现和部门业绩的一种考核方法,因为管理人员和员工知道自己的活动将面临定期评价,会促使他们改进经营和控制,可以对员工起到一定的监督和激励作用,从而减少错误和舞弊的发生。

(2)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有助于促进公司全员参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把传统的只由内部审计人员从事内部控制评价转由公司各部门参与作业的人员亲自评价,帮助他们认识到内部控制评价不只是内部审计工作的责任。因此要搞好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除了应受到董事会和高层管理者的认同和大力支持外,各层次的管理人员和员工都要参与进来,相互理解并提供合作。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提倡以专题讨论会、问卷调查等方式让全体员工参与内部控制的建设,研究讨论与公司有关的风险和控制时,在内部审计人员的帮助下,参加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了解组织其他职能部门的工作状况,并且尤其关注与本部门有关的事项,更容易激发起员工的责任感,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3)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有助于实现“硬控制”与“软控制”评价。传统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只能用来评价财务报告、资产与记录的使用与传递,授权授信、岗位分离等的“硬控制”。为了适应公司各种环境的变化,迫切需要评价包括公司治理、高层经营理念与管理风格、职业道德、诚实品质、胜任能力等的“软控制”。对内部控制整体进行评价时,通过研讨会形式能够对公司治理、高层经营理念与管理风格等“软控制”进行较好的评价,对内部控制业务层面的评价时,主要是对财务报告、资产与记录的使用与传递等“硬控制”进行评价,为了节省成本,企业可以主要通过内部审计来进行测试和分析,在必要的时候再召开研讨会进行讨论。因此,在进行内部控制时,既要采用“硬控制”,又要采用“软控制”,使两者达到完美的结合,是建立并完善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方式。

二、公司治理下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存在问题分析

(一)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管理意识落后

大多数公司的管理层没有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对公司整体发展的重要性,也没有深刻认识到公司现在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基础仍然薄弱,不能满足国家、法律和自我发展的根本需要。一是管理人员对本公司现有的内部控制系统盲目乐观,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系统的不足,也就不可能积极地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来了解内部控制状况,并进一步改进内部控制系统。二是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工作定位错误,认为内部控制只是某个部门、某个时期的工作,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是公司全员的、长期的工作,这就使得内部控制在各部门之间的执行相互脱节,无法有效的沟通与协调,给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目标有局限

大部分公司的内部控制目标仍局限于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经营效率和法律的遵循,使内部控制限制在财务部门,成为纯粹的会计控制,没有使内部控制的理念延伸到整个公司的管理流程。公司治理中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一部分,对这部分内部控制的评价就不能像传统的内部控制评价一样以提高审计效率为目的,单纯从财务报告的角度进行评价。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目标应该是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健全,保障科学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的顺利执行,提高公司经营效率,为公司的健康发展建立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

(三)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标准不统一

由于我国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理论还很不成熟,很多方面还是处于尝试阶段,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规范的系统。目前,在我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实务中,管理层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一般是参照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于2008年发布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进行的,政府部门出台的制度大部分要求对内部控制的完整性、有效性及合理性进行评价,但是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活动本身的评价并没有规定,有关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完整独立的标准系统至今还没有形成,因此,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往往流于形式。这样,不能对管理层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进行实质性的指导,从而造成不同公司的管理层在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时没有统一的标准,使得无法对不同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定和比较。

(四)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范围不全面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范围包括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整体评价,即对内部控制八大构成要素进行评价;第二个层次是对内部控制业务层面评价,包括销货及收款环节、采购及付款环节、生产环节和货币资金管理环节等具体的内部控制流程进行评价。然而公司管理层在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时,往往只重视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忽略了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整体评价,只反映了公司内部控制具体业务流程,没有反映公司内部控制的综合水平。这样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不能全面、合理地满足内部控制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三个基本要求,自我评价所得到的结果不能具体、真实地反映企业内部控制的实际状况,不能帮助企业管理当局深入发现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三、完善公司治理下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建议

(一)正确树立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意识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顺利进行必须有管理层的大力支持,否则就无法有效地调动公司全体成员的积极性。因此,必须使管理层充分理解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对于公司的重要性,以及管理层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中所处的核心地位,自觉自愿地把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作为有效的企业管理手段来使用,发挥其领导带头作用,带领公司全体成员积极参与到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中来。这就需要管理层积极关注并掌握国家有关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适应本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标准和内容,真正发挥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对公司治理的作用。

(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性,能够保证公司不同层次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目标的一致性,能够维护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公司治理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代理问题,则企业管理层就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那么再好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也无法提供合理保证。因此,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系统,保障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有效运行,应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出发,如加强公司的董事会建设,完善公司内部激励与约束机制,进一步完善公司的监事会制度等等,以促进公司内部制度的建设,保障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有效执行。

(三)提高公司全体人员素质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管理层、内部审计人员和其他员工的集体参与,所以,这些人的素质高低都会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提高这些人员的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是有效发挥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作用的一项重要任务。

(1)提高管理层素质。管理层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中起组织、协调和控制的作用,提高管理人员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对于促进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有效运转起着重要作用。

(2)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由于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中,内部审计人员具有引导作用,因此,内部审计人员要熟练掌握内部控制评审技术,具有较高的综合水平,才能为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3)提高其他参与人员素质。其他参与人员对他们所控制的环节必须相当精通熟悉,弥补内部审计人员的不足,为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提供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信息。

总之,良好的公司治理系统是内部控制系统及其评价得以顺利运行的条件,也是内部控制系统及其评价有效运行的保证,对公司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有关公司治理方面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系统,着重解决公司治理角度的内部控制问题,充分发挥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可以使其更好的为实现企业目标服务。

参考文献

3.公司中层自我评价 篇三

关键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自我评价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上市公司要将自身的内部控制状况以信息的方式定期披露给市场投资者,以助于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进行评价。21世纪以来,国外上市公司的丑闻事件层出不穷,从安然事件到巴林银行等等,这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提出了质问。因此,2002年,美国颁布了著名的萨班斯法案,使得内部控制信息从自由披露转为强制披露。2009年,国内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2010年,《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颁布要求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并发表意见。可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正在不断完善和进步,但目前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及自我评价现状

国内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主要是从2009年开始,当然,早期一些上市公司也开始对自身内部控制信息进行披露。从对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及自我评价的现状分析来看,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数量不断增加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在近年来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加,其中,快速增加的时间段主要是在2009年以后的这段时间里。从对沪深两市2007年至2012年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及自我评价报告发布数量来看,在这6年的时间里,沪深两市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及自我评价报告发布的上市公司数量从200多家增加到1500多家,增加了7倍多。同时,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及自我评价的阶段来看,主要集中在2009年以后,这主要是因为2009年《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颁布,使得国内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数量不断增加。

(二)自我评价报告内容较为丰富

在《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的规定中,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报告包括了内部控制的工作情况、董事会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真实性声明以及存在的内容控制缺陷及整改等等。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内容各种各样,使得《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显得形成虚设。目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内容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活动的主要情况进行了披露,并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二是根据内部控制环境、控制活动等五方面要素,对内部控制的大致情况进行了披露;三是上述两者的结合。

(三)自我评价报告披露的缺陷较少

虽然《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作出了相应的要求,但从绝大部分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来看,真正披露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数量非常少。截至2012年底,仅仅只有160多家上市公司在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披露了自身的缺陷,这仅占上市公司总数的10%不到。因此,虽然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定期披露,但披露的真实性却有待考验。

二、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说,目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及自我评价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积极性不高

尽管国内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是《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所规定的,但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积极性不高。在2008年至2010年的时间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及自我评价的数量仅仅只有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40%左右,这说明大部分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较为排斥,这主要是担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后对公司造成不良的影响,从而影响公司的融资和投资。另一方面,目前,国内證券市场主要是以中小投资者为主,这些群体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需求相对较少,这使得从外部需求而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积极性不高。

(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及自我评价未有效统一

尽管《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及其信息披露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和要求的,但从具体执行情况来看,上市公司所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五花八门,并没有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的相关要求执行。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及自我评价的执行细则未能够颁布,这使得上市公司在制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过程中无法做到有据可依。

(三)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主体不够明确

按照规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是由审计委员会所实施,并且由董事会出具相应的评价报告。但是,从上市公司自我评价的具体执行情况来看,各上市公司的执行情况个不一样。一些上市公司将内部控制评价的主体定为董事会和管理层;一些上市公司认为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应由董事会、独立董事以及监事会共同出具;甚至还有一些上市公司在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并未披露相应的责任主体。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主体是关系到上市公司所出具报告的责任所属,若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得到明确,那么在因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而造成的风险事故时就无法做到三公原则。

三、解决对策

鉴于目前国内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及自我评价所存在的这几方面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解决对策与建议:

第一,建立激励制度,促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从强制性转为自愿性。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趋势而言,自愿性披露是大势所趋,因此,国内监管部门和自律组织应当从建立激励机制的角度来推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自愿性。监管部门可以通过一些激励措施来鼓励上市公司如实、充分、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公司,例如通过各种新闻媒体进行适当的宣传,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以便公司在证券市场上筹资。

第二,加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及自我评价报告的统一性。要加强培训和学习,在内部控制、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审计鉴证等应遵循的原则、标准等方面形成共识。同时,从监管部门角度而言,应尽快出台相应的解释公告或应用指南,以厘清实务中易混淆的部分。

第三,明确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责任主体。上市公司要明确董事会、监事会、独立董事以及各高管人员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及自我评价方面各自的职责,内部控制评价属于企业董事会自我评价,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企业董事会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杨慧文,顾镇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及自我评估[J].会计之友,2013(4):58-62.

[2]胡慧娟,胡细剑.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信息披露分析——来自湖北上市公司数据[J].财会通讯,2013(18):94-98.

[3]张艳,张琪.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披露现状分析[J].会计之友,2013(7):158-161.

[4]周露露.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与对策研究[J].商业会计,2013(16):49-53.

4.公司党员自我评价 篇四

去年月至今年月,我被组织上派遣,独自一人前往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合资企业任中方副总经理。五年前,我方国有资产斥资xxxx万元,与外资合作组建了这家外贸出口名列全国500强的合资企业。合资初期,我方曾派遣一位副总参与管理。然而几个月后,由于轻信对方承诺,我方的副总撤回,从此任由对方“自由发挥”,五年中,我方不但没有得到分文回报,连入股资金都处于严重失控状态。领导交给我的任务是:哪怕本金打折,也要抽回我方的股份,我们不与外资玩了。

我肩负“讨债鬼”的使命,又是孤军深入、单兵作战,工作环境可想而知。对方的经济运行资料、尤其是财务报表,对我严格封锁,即便我找理由索要,对方也严词拒绝。上班第一天,我利用企业局域网上我的职务权限以及我的网络技能,搜索到一份企业报给海关的《资产负债表》。我初步诊断:由于外资实际到账资金不足,我方股份占有份额应该不是合同约定的25%,而是约40%;我们的入股资金没有贬值、而是升值的。我立即备份证据并及时报告上级。最后,我配合我们国有投资方于今年月17日以升值的状态全部收回投资资产。合资企业不给我个人发奖金无所谓,我毕竟协同组织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值了!可以试想,延迟到金融危机的今天,如果我们的投资还没能撤出,那外贸依存度100%的企业,资本金整体缩水程度将是惨不忍睹了。

我所在的那家合资企业,虽然没有党的组织,但我始终是一名受组织领导的共产党员。我能以党员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与打工者打成一片;我能以党员特别能战斗的清廉本色,不与外资所有者打成一伙。我不愧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今年月,我被上级组织重新安排到学校工作,担任学校党组织的主要领导。一方面,我深知学校的主业是教学实训工作。我把所有在册教师的课全部听了一遍,听了部分外聘教师的课。我要当好老师先要当好学生。我对所有老师的长处,吸纳过来为我所用、提高我的课授水平;我对所有老师的课授情况作了讲评,激励老师扬长避短。另一方面,我主动占领学生德育教育的舞台,一个班级一个班级地实施人生观、恋爱观以及作文写作等的讲座,身体力行,力推“拇指教育”。我坚持每天巡视实训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或现场纠正,或利用计划、总结的形式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要求。

对学校工作的保障监督,是党组织工作的主旨要义。通过入校以来的调查研究,我发觉学校在校务公开、财经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薄弱环节。有些属于管理者的能力范畴,有些属于管理者的逻辑水平,有些则属于管理者的品格道德。鉴此,我在中层以上管理者中辅导管理规范之形式逻辑;在全体教职员工中宣导领导者品格道德评判层级标准,引导大家对领导层的监督。我还带头学习倡导反腐倡廉,以至于在学校领导班子部分人员涉嫌经济罪案的情形下,我个人还是经受住了“潜规则”、不正之风等消极因素的诱惑、出污不染。我们学校的老师尽管“收入还是那样的少”,正常教学工作依然有条不紊;面对整合工作,教师们依然稳定团结和谐、全身心地投入自己钟爱的事业。

5.公司自我评价 篇五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总免不了要写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自我诊断、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过程。你知道自我评价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公司自我评价范文(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司自我评价1

自从十一月初进入公司以来,我一直在XX工地工作,虽然监理工作是我以前很少接触过的,但是部门领导和同事的耐心指导,使我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了工地的工作环境,也熟悉了作为监理员所要做得事情。

在监理工作过程中,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及时做好监理的本职工作;专业和非专业上不懂的问题虚心向同事学习请教,不断提高充实自己,希望能尽早独当一面,为公司做出更大的贡献。当然,初入职场,难免出现一些小差小错,这些经历也让我不断成熟,在处理各种问题时考虑得更全面,杜绝类似失误的发生。在此,我要特地感谢总监和同事对我的入职指引和帮助,感谢他们对我工作中出现的失误的提醒和指正。

经过这几个月的学习,我现在已经能够独立处理一些简单问题,熟悉各种图纸,对监理分部分项工序作出判断和认识。当然我还有很多不足,处理问题的经验方面有待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增强,需要不断继续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这3个月来我学到了很多,感悟了很多;看到工程能保证质量和进度顺利进行,我深深地感到骄傲和自豪,也更加希望以一名正式员工的身份在这里工作,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公司一起成长。在此我提出转正申请,恳请领导给我继续锻炼自己、实现理想的机会。我会用谦虚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做好我的本职工作,为公司创造价值,同公司一起展望美好的未来!

公司自我评价2

经过一个多月的试用期,自己努力了,也进步了不少,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的东西,我想这不仅是工作,更重要的是给了我一个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在各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下,我做好统筹及上传下达工作,把工作想在前,做在前,无论是工作能力,还是思想素质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较好地完成了公司宣传、人事管理、职工培训、档案管理、后勤服务及公司保卫等多方面的任务。为了加强对人、财、物的管理,我完善了过去的各种管理制度,突出制度管理,严格照章办事,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责,完善了公章使用、纸张使用、电脑使用、请假、值班等各种常规管理,充分体现了对事不对人的管理思想,各项工作井然有序。

做好办公室工作,有较高的理论素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学习,为此各办公室都配备了电脑,利用网上资源学习与工作有关的知识,不断开阔视野,丰富头脑,增强能力,以便跟上形势的发展,适应工作的需要。提高了理论水平、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工作上我认真、细心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进取心,勤勉不懈,具有工作热情;性格开朗,乐于与他人沟通,有很强的团队协作能力;责任感强,确实完成领导交付的工作,和公司同事之间能够通力合作,关系相处融洽而和睦,配合各部门负责人成功地完成各项工作。

在xxx上班的日子里,我渐渐喜欢上了这个地方,喜欢上了这份工作,想在这里慢慢成长成材,成为一名合格的正式xxx里的职工,一个月的学习与工作,让我成长了很多,今后我会继续努力,一如既往地保持着优良的作风,不断地完善自己,作出一番成绩。

公司自我评价3

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同事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自我评定如下:

1、思想政治方面:思想积极进步,政治觉悟较高,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始终坚持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敢于同各种不良思想作斗争,在大事大非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思想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能够辩证、理性地看待事物和问题。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对党的事业充满信心。

2、学习方面:坚持把学习作为自我完善和提高的重要途径。当代社会竞争激烈,知识的更新换代日新月异,一个人必须不断学习、创新,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才能立足于社会,为社会和单位创造更多的价值。一个企业也必须不断更新知识与技术,才能增加竞争的砝码。所以,在过去一年中我既积极参加所在单位和支部组织的各种学习(把单位组织的具体学习项目罗列出来),又广泛地开展自学。

学习内容除政治理论指导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外,还涉及历史、经济、科技、计算机以及各项业务知识。(这里罗列一些专业知识。)在学习中做到既讲究方式方法,又注重实际效果,并与同事积极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从而不仅提高了个人的知识技能与素质,也使单位(科室)的整体知识水平得到了改观。

3、工作方面:服从组织安排,凡事积极主动,迎难而上,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企业保持生命力的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响应中央建设创新型社会的号召,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也注意改进工作方法,求质量更求效率,对旧有的低效的工作环节进行了一些调整和完善,如(这里要是自己真的有创新就举个例子,没有就不管了,直接下一句)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4、生活方面:注意节约公司资源,爱护公物,开源节流;注意保持办公室的卫生,为大家创造一个整洁、优雅的办公环境,无形中起到提高大家工作积极性的作用;此外还积极帮助生活困难的职工,鼓励、帮带工作经验尚不丰富的新同志。

其中有些缺点我已经进行改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道德风范。

公司自我评价4

一、思想上,为人正直,稳定、谦虚。事业心、进取心强,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热爱集体。要做一个具有良好专业技术水平又有高尚职业道德的优秀员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奉献社会。

二、学习上,目标明确,刻苦勤奋,成绩优良,学好专业课同时高度重视基础课程和课外的学习,使自己全面发展,培养合理的知识结构,注意提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学习的能力。

三、工作上,积极肯干,责任心强,细心,独立又协同,有创新能力。

四、生活上,艰苦,积极参加适当的体育煅炼以保持健康体魄,充足精力、有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喜欢听音乐,看书和旅行,团结、关心、帮助同学并与他们融洽沟通,适应性较强。

公司自我评价5

转眼间我来到xx百货工作将近一年了。在这一年里,我在部门领导及同事们的关心与帮助下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在思想觉悟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现将本的工作情况主要总结有以下几项:

1、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和具体工作。

我是XX年10月份来到xx工作,担任八部的营管。营业部是与其他部门不同,主要是以餐饮为主。俗话说:百货无大事,营管的工作大部门比较琐碎,但为了搞好工作,我不怕麻烦,向领导请教、向同事学习、自己摸索实践,在很短的时间内便熟悉了百货的工作,明确了工作的程序、方向,提高了工作能力,在具体的工作中形成了一个清晰的`工作思路,能够顺利的开展工作并熟练圆满地完成本职工作。

在这一年,我本着xx管理理念“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这样一个目标,开拓创新意识,积极圆满的完成了以下本职工作:

(1)协助部门经理做好了员工考勤监督,员工培训,员工入职的登记和每月星级服务员评选等工作,并把原来没有具体整理的文件按类别整理好放入贴好标签的文件夹内,给大家查阅文件提供了很大方便。

(2)做好了节假日活动卖场布置,新专柜进场的施工管理。

(3)参与公司各部门间的配合,如上报企划部一周信息,联系工务科维修损坏的硬件,上交每周一篇广播稿至广播室,领用行政部物品,协助保卫科维持卖场秩序等工作。

(4)积极参加公司人事对营管的每一次培训,完成培训后的考试,并取得的成绩一次比一次优越。

(5)协助好部门经理做好员工的管理工作。管理工作是公司的一项重要工作,需要认真负责,态度端正,并按照公司制度管理每一位员工,体现人性化管理。

(6)认真、按时、高效率地做好公司领导及部门经理交办的其它工作。

(7)为了部门工作的顺利进行及其他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除了做好本职工作,我还积极配合其他同事做好工作。

2、职业态度。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主动认真的学习专业知识,能够正确认真的对待每一项工作,热心为大家服务,认真遵守劳动纪律,保证按时出勤,出勤率高,全年没有请假现象,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坚守岗位,需要加班完成工作按时加班加点,保证工作能按时完成。

3、工作质量和业绩。在开展工作之前做好个人工作计划,有主次的先后及时的完成各项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工作效率高,同时在工作中学习了很多东西,也锻炼了自己,经过不懈的努力,使工作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开创了工作的新局面,为公司及部门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6.公司自我安全评价报告 篇六

根据湘建(2010)149号文件通知精神和JGJ/T77-2003施工企业安全企业评价标准,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法律条文的要求,我公司于2013年1月至3月组织了全公司范围内的安全大检查。并按照行业标准《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的有关规定作出公司的自我安全评价报告。

一、安全评价的目的

本次安全评价是针对公司各工程项目的安全现状进行的安全评价,通过评价查找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确定危险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使公司在生产运行期间的安全风险控制在安全,合理的程度内。

二、安全评价的内容及结果

(一)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分项评价

1.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分项评分 经过评分得分为90分

2.安全技术管理分项评分

经过评分得分为90分

3.设备与设施管理分项评分

经过评分得分为89分 4.企业市场行为分项评分 经过评分得分为100分 <二>企业安全业绩单项评分 1.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分项评分

经过评分得分为90分

以上综合自评得分为91.68分,自评等级为优良。

三、具体应采取的对策和改进措施

通过本次评价活动,虽说最后评价结果为合格,但是经过系统的检查还是折射出公司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不少问题,为了及时将这些问题解决掉,使我公司的生产系统正常运转,现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列出如下:

1.安全管理制度重在落实。不仅要制定制度,更重要的是执行制度。公司应加强对管理层人员对制度理解能力的培训。能够做到以制度管人,人人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特别是奖罚制度更应该严格遵照执行这样才能起到约束的作用,利用这种手段,达到一定的目的。另外在本次检查中发现项目部对公司安全部门下发的隐患整改通知单回复不够及时,造成资料不能闭合管理系统出现断层,项目部应在整改完成之后及时向公司回复,以便使安全部门复查后闭合管理资料。

2.公司对项目经理等项目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不够、时间过短。公司有关部门应加大考核力度,制定制度,考核成绩要与经济挂钩,考核不合格坚决不允许上岗。另外项目部应要求超过50人以上的劳务分包队伍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参与项目部的安全管理。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项目部对安全资金投入仍然有所保留,购买的防护用品及安全设施多为不合格产品,直接影响作业人员的施工安全,公司应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保证项目安全资金的正确使用,并配合监督机制。

3.公司各项目部对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还不够重视。多数工地没有独立的应急救援体系,公司应抓紧督促项目部制定救援预案,购置应急救援设备;另外各项目部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项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制定的不完善、缺项,或者是不能有效的指导施工,施工方案抄袭沿用漏洞百出,虽说有一纸方案,工人还是按照经验施工,遗留隐患较多。项目部应自觉加强技术力量,充实技术管理人员,把方案做成能够确实指导施工的技术文件。

4.各施工现场设备与安全设施相关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安装设备及设施后未进行相应的验收程序即投入使用,造成资料不完备,施工过程中形成的隐患不能够及时被发现。个别现场的安全警示标牌配置数量、位置不满足要求,公司应要求各工地设置安全警示标牌平面布置图,按照布置图的要求进行现场的安全标志的悬挂,能让警示牌切切实实的起到警示安全的作用。

5.公司建立贯彻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标准,各项目部应积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标准体系的建立,达到标准化要求。

综合以上内容,经过各单项评价得分汇总,公司本次自我安全评价的安全生产能力综合评价等级评定为合格。但安全生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我们持续不断的完善和改进,不能有半点的松懈和骄傲,我们应该汲取经验,再接再厉,使公司的生产系统始终在风险最小的情况下运行,把公司做大做强。

“安全生产责任终于泰山”,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任务是企业的生命线,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这一方针,自觉接受建设行政部门的领导和监管,自觉接受建设行政部门、建设各方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不断夯实基础,健全制度,狠抓落实。促使公司的安全管理水平、文明施工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确保企业能长久的发展。

长沙市和盛电力工程安装有限公司

7.公司中层自我评价 篇七

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资本市场而言越来越重要。贾宗武、夏勇 (2011) , 宋绍清 (2009) , 齐堡垒、田高良 (2011) , 池国华、朱俊卿 (2009) , 杨有红 (2009) 等通过对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评价信息的统计分析, 探讨我国内控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强化信息披露的改进措施。陈艳、董美霞 (2009) , 宋华 (2010) 对中外内部控制披露进行比较研究, 揭示出中美之间的差异, 并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和披露操作的方法和程序。同时, 深市与沪市比较而言, 深市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信息较为规范、全面。截止至2011年12月31日, 深市主板上市的湖北公司有26家, 其中*ST武锅是B股上市公司, 将其从本文的研究样本中剔除, 研究样本为25家上市公司。从整体上看, 深市所有湖北省上市公司都披露了内控自评报告, 报告名称统一, 评价依据、主体内容等基本一致, 较2010年度的报告在形式上做到了基本统一, 有了较大的进步, 但是在主要方面还是存在着不小差异。因此, 本文选择深市主板上市的湖北公司内部控制自评报告进行研究, 对于解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规范、提高湖北甚至全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湖北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现状分析

(一)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框架

在所有的报告中, 笔者对报告结构进行了大致分类, 格式框架主要有两种类型。两种报告格式类型都有报告名称、报告主导部门、报告依据、报告目标和原则、评价结果有无缺陷、缺陷描述、整改意见等板块, 区别在于主体部分, 一类是以内部控制五要素的描述来展开, 重点控制活动融合在五要素中的控制活动中或者单列在控制活动的执行情况中 (下文中简称“五要素型”) , 另一类则是简单的以重点控制活动的描述来展开 (下表中简称“重点控制活动型”) 。两者分别占到了28%和72%的比例, 下表 (1) 具体统计两者的不同。

(二)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评价结果

在选取的25家样本公司中评价结果有无缺陷时, 都是无重大缺陷。各公司进行缺陷描述时, 也只是寻找固有缺陷, 外部原因, 如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 公司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已经初步建立, 已取得一定的经验和成果, 但是, 公司内部控制建设是系统工程, 需要公司全体员工参与, 涉及面广, 公司仍需要进一步采取积极措施, 借助内外部力量,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提高各项制度的执行力, 促进公司的内部控制建设;亦或公司董事会及经营管理层认为:报告期内公司的内部控制在总体上是有效的, 公司在内部控制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方面不存在重大缺陷, 实际执行中亦不存在重大偏差等。总的来讲, 报告缺陷缺乏实质性的描述, 使得内控报告流于形式, 难以起到约束和促进作用。而在缺陷的描述上,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规定: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组应当根据现场测试获取的证据, 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初步认定, 并按其影响程度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对25家上市公司的内控自评报告进行阅读统计时, 发现少数公司对内控缺陷的认定制定了具体的标准: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组根据现场测试获取的证据, 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初步认定, 按照具体影响内部控制目标的具体表现形式, 将内部控制缺陷分为财务报告缺陷和非财务报告缺陷。整体层面财务报表 (包含漏报) 重要程度的定量标准为:确定错报指标1和2, 错报指标1是指潜在错报金额合计除以当期主营业务收入与期末资产孰高值。错报指标2指潜在错报金额合计除以当期营业收入。确认影响会计报表缺陷等级:一般缺陷为错报指标1≥1%, 且错报指标2<2.5‰;重要缺陷:2.5‰≤错报指标2<5‰;重大缺陷:错报指标2≥5‰。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定量标准为:一般缺陷, 直接财产损失金额50万元 (含50万元) —1000万元;重要缺陷, 直接财产损失金额1000万元 (含1000万元) —2000万元;重大缺陷, 直接财产损失金额2000万元及以上。由于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的具体认定标准, 由企业根据上述要求自行确定, 统计数据显示, 在深市湖北省25家上市公司中, 有一家由于具有两个重要事项尚未解决, 故认定为重要缺陷。

(三)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整改意见

在所有选取的样本当中, 如表 (3) 所示, 内部控制报告中明确提出整改意见的公司有13家, 占样本比例高达52%。表面上看各公司都很积极的参与到内部控制的整改当中, 但细看当中的整改意见, 让人不尽满意。如某家公司内部控制报告整改意见为:2012年公司将进一步推进上述公司治理问题的整改工作, 努力从多渠道寻求解决方案, 以控制对外投资风险, 争取尽快完成相关整改工作, 切实维护公司及股东的利益。公司将在今后的工作中, 继续努力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提高公司科学决策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 加强信息披露管理, 切实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以保证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该公司报告中披露的最大问题是截至报告期末, 公司员工国有身份置换工作还未得到妥善解决;两家联营公司的土地使用权过户问题尚在进一步的沟通与协商中。对这类较为明确的内控缺陷, 管理层却未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当然, 更多的整改意见是:加强公司内部控制, 优化业务流程;加强公司内部控制的培训工作;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等, 诸如此类。

三、湖北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信息披露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信息披露存在问题

(1) 报告格式混乱, 信息内容无法比较。虽然《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应用指引, 评价指引和审计指引等配套指引, 对内控报告的评价标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但是作为概念框架的评价指引, 其具体操作性不强。深交所虽也颁布了《内部控制指引》, 但由于地方指引权威性较低, 对上市公司缺乏威慑力, 未得到切实的执行。五要素型更加详细, 框架更加符合深交所的报告格式规定, 但采用该框架结构的公司数量并不多, 仅占不到三成比例, 说明大多数公司仍有对内控自评报告改进的空间。而重点控制活动型中以综述代替五要素的描述, 说服力明显不够, 而且在部分公司的自评报告中可以看到, 综述部分过于抽象, 大部分报告中的综述只是简单介绍公司内部控制组织架构, 内部控制制度等, 无实质性内容。上市公司自评报告主体是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详细介绍, 报告使用者较难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显然, 权威统一规范的缺位造成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混乱。 (2) 报告责任主体不明确, 信息质量无法保证。按照《内部控制指引》规定的要求, 公司内部审计及相关部门监督和检查内部控制运行缺陷和异常事项, 并形成内部审计报告;公司董事会审议评估, 形成并对外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本次所选的2010年、2011年湖北省深市上市公司中, 有85%的内控报告披露是由董事会披露, 15%的报告缺乏报告主导部门。即便是由董事会主导披露的报告, 相关的责任还是无法归结到明确的责任人, 内部控制的披露责任不明确, 必然降低公司披露内控信息的积极性, 内控信息披露的质量得不到保障。 (3) 报告缺陷无实质性内容, 改进流于形式大多数公司对内控总体评价的基本意见为:“现行的内部控制制度较为健全、合理、有效, 公司及控股子公司能有效执行内控制度, 内控体系与相关制度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 能对公司各项业务的健康运行及公司经营风险的控制提供保证”;并且在内控有效的结论下, 公司还是列出了“口号式”的整改措施, 说明上市公司并未对自评报告起着规范作用的《基本规范》、《评价指引》、《深交所指引》中具体要求进行研读, 只是为了报告而报告;针对公司是否存在内部控制缺陷, 多数公司则避重就轻, 仅指出, “截至报告期末, 未发现本公司存在内部控制设计或执行方面的重大缺陷, 与内部控制报告缺陷相对应的内部控制改进计划大多流于形式。

(二)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信息披露问题成因

(1) 缺乏统一的内部控制评价具体标准和实施细则。《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深交所、上交所《内部控制指引》均对上市公司披露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提出了强制性要求, 但对披露内容、重点要求不尽相同, 如深交所《内部控制指引》中强调披露“重点关注的控制活动的自查和评估情况”, 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及2010年配套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中却没有提及;再如上交所《内部控制指引》强调披露“内控制度及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风险及其处理情况”, 但深交所《内部控制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却并不侧重。上市公司对究竟应采用哪一种评价和报告体系、到底披露哪些内容、具体报告的行文均存在疑惑。虽然在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中相关问题解释第1号的通知》中终于出现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参考格式, 也充分融合了各市场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主要要求, 但是在内部控制评价范围段的披露要求显得过于冗长, 存在避重就轻之嫌。 (2) 缺少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的具体标准。查找并纠正企业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中的缺陷, 是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是推进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根本目的。所以, 控制缺陷的识别、认定和改进是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重中之重, 无论是《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评价指引》、《审计指引》, 还是上交所、深交所《内部控制指引》都将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和认定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由于企业所处行业、经营规模、发展阶段、风险偏好等存在差异, 各规范均没有对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进行统一规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的具体标准是什么, 如何在评价过程中实施这一标准, 如何在报告中披露认定结果和改进建议, 这些盲区都直接导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流于形式、无实质性内容、信息质量低下。 (3) 无法权衡内部控制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的关系。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着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显性成本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设计、执行、报告过程中的直接成本, 该成本中设计和执行成本比重高, 报告成本随内部信息披露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企业往往需要在内部控制体系设计上付出巨大代价, 但在实施初期, 内部控制体系的预期效益却并不显著, 并有可能为负效益;加之《评价指引》中对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的具体认定标准界定含糊, 仅由企业自行确定, 缺乏可操作性;如此巨大的显性成本, 却不能带来与之相匹配的收益, 企业对内部控制规范实施的懈怠不言而喻。与巨大显性成本相比, 可能无法衡量的隐性成本所导致的后果更加严重。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极易泄露公司的商业秘密, 这无疑将软肋暴露于竞争对手眼中, 直接导致公司经营失败、破产等灾难性后果, 该成本是无法衡量的。因此, 即使在强制披露的情况下, 上市公司会在规则允许的情况下, 选择以最少的成本来进行披露。在规范不够健全、具体的情况下, 最少的披露成本, 只能带来最低的披露质量, 内部控制信息也成为企业和投资者眼中的“鸡肋”, 毫无实质性内容。 (3) 缺乏既熟悉企业经营管理又系统掌握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人才。部分上市公司现有的高级管理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 知识、观念陈旧, 更新速度较慢。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认识还不足。同时,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有效信息的信号传递作用并不显著, 即内部控制评价信息对股价的影响较弱或无影响。信息披露的前提条件是披露后给企业带来的收益超过其进行披露所付出的代价。信息披露的动机不强, 限制了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公司数量。在现实情况下, 大部分上市公司选择“被动披露”、“为披露而披露”。因此, 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积极性不高, 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满足证监会和交易所方面的要求。

四、湖北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信息披露改进对策建议

(一) 统一报告披露标准, 规范基本格式

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可以看到, 是对披露的方式、范围、程序等没有做明确规定。笔者认为, 各家公司所处的行业虽有所不同, 上市的交易所也不一样, 但是在披露的内容上完全可以《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为主, 以各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为辅, 前者有规定的按照前者执行, 前者未规定而后者有规定的也要执行, 即求同存异、主次分明。湖北上市公司可以借鉴上市公司对内控缺陷制定具体的财务报告和非财务报告缺陷认定标准, 以便于具体操作和统一执行。对于内控自评报告的编制规范可以参考规范上市公司, 使报告规范格式基本统一。

(二) 颁布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具体指导意见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是困扰内部控制规范执行、信息披露的最大问题。财政部、证监会于2011年已经进行试点, 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实践资料。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执行并非一蹴而就, 需要数年的积累。作为湖北的证券监管机构, 可以联合国资、证券、审计、银行等监管部门, 选择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典型企业开展分类试点, 在对试点企业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系统、深刻总结的基础上, 结合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跟进意见, 整理形成具有行业代表、具备一定典型特点或建成完整体系的优秀案例, 为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实践提供更多样板参考和指导。

(三) 梳理企业制度, 找准关键控制点

有些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管理制度存在“两张皮”现象, 有的照搬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规定, 出现控制冗余或控制过度现象;也有部分企业对内部控制认识存在偏差, 认为内部控制影响企业运营效率、使企业管理受限, 拒绝必要的内部控制等。对此, 企业应当立足现状, 梳理各项管理制度体系, 将内部控制的要求融入管理体系中, 理顺各级权利责任关系, 辅助管理机制和体系的健全和完善, 形成内部控制的长效机制, 使内部控制真正为经营管理服务。要使企业真正做到从“要我控制”到“我要控制”的转变, 不应该采取“一把抓”的方式, 应当按照重要性原则, 关注重要业务事项、高风险领域, 抓关键控制点。集团性企业可以采取分类试点、逐步推广的方式, 选择下属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试点, 形成范本, 减少重复建设。

(四) 组建专业内部控制团队, 提高工作效率

企业内部控制渗透于整个组织的一系列活动中, 内部控制系统建设涉及公司治理、风险管理、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审计监督、企业文化等各领域, 涵盖知识面广, 业务流程复杂, 各种技能要求全面, 测评方法和测评工具复杂细致, 需要整合企业管理、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和监控流程等知识和技能。企业可以对有关机构和业务进行整合, 从总体目标出发, 培训教育, 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和认识, 将内部控制的要求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以加强执行;从工作内容、目标、要求以及具体工作执行的方法、程序等方面, 将内部控制建设和风险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将内部控制与企业经营管理结合起来, 避免职能交叉、资源浪费、重复劳动, 降低企业管理成本, 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固化业务流程, 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和信息共享水平, 从而尽可能减少内部控制与其他经营管理体系的冲突。

(五) 增强各项规范和指引的执行力, 加强监管

执行力是有效利用资源, 达成目标的能力。包含形成战略意图, 完成任务能力, 完成任务程度, 是把企业战略、规划、资源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在操作上从目标、战略、人员和运营上着手, 增强内部控制法规的执行力。只有执行力较强的上市公司, 才能将内部控制规范的规定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助于投资者决策的工具。为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证监会应加强对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的监管。各级监管部门人手不够、成本过高, 也是制约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监管的主要问题。在监管过程中, 找内控薄弱重点环节及风险点, 从而提高监管效率, 节约监管成本。

参考文献

[1]陈汉文、张宜霞:《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 《审计研究》2008年第3期。

[2]李敏:《企业内部控制规范》,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杨有红、陈凌云:《2007年沪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研究——数据分析与政策建议》, 《会计研究》2009年第6期。

上一篇:从业人员考试题库下一篇:去野餐的一年级作文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