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小学语文习作中落实新课标修订稿

2024-08-15

怎样在小学语文习作中落实新课标修订稿(精选6篇)

1.怎样在小学语文习作中落实新课标修订稿 篇一

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新课标

焦桥中学

韩月

今年有幸参加了暑假新课标培训,在那几天的集中培训,分组研讨等活动中,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和体会,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是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培养新世纪人才的目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是时代的召唤,是传统教育观的补充和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在语文教学中要实现创新教育,就要积极渗透创新理念,重视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精神,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们该做的是真正领会新课标的精髓,将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让自己在新一轮的语文教学改革中迈出自己最坚实的脚步。所以,我今天想谈一谈如何在中学语文课堂中落实新课标这一话题。我的思考还很肤浅,不当之处,请各位指正。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

一、从改变教学方式入手,增强自主性

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课改的重要任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学生自己充分参与了学习,才会学得扎实,学得有效。以前,教师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权威,是教学活动的主角。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使学生的个性难以发挥出来。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把学生当作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一开始我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游览”西沙群岛,充分畅谈“游览”的感受。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多背,并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它,最后让学生当导游为大家介绍这一部分的内容。学生喜欢的内容不一样,谈的感受也各不一样。就是喜欢同一内容的同学,也谈出了属于自己的,与众不同的见解。各种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上相互碰撞,整节课的语文学习异彩纷呈。

二、从朗读入手,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

传统的语文教学,学生课堂朗读少,老师分析讲解多。其实在老师讲解之前,学生是否读熟课文,是否解决字词,对课文内容有多少理解,教师却考虑甚少。因此,要在语文课堂中落实新课标,就要注重学生的自我朗读体验。可指导学生采用“四步读书法”,即读准(要动手查字典)、读畅(要反复读,达到熟练)、读情(要分析内容,把握感情基调)、读境(要发挥想象,仔细品味,进入情境)。如此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浅入深地把握课文,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参与,强调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实现了自我与作者的心灵交流,这样读出来的声音才不会空洞无物,矫揉造作。特别是读情、读境这两个层次,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可以尽情发挥想象,用“外在的眼”去看作者描绘的世界,用“内在的耳”去倾听作者的心声„„在这个无形无声的世界里,每个人的看法都是独特的,有鲜活生命力的,因为这不是别人强加给自己的,而是植根于自己内心深处的。此时的朗读便不再是“见字出声”,而是“内明于心,外达于人”了,这无疑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三、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综合性学习作为和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项等重的一个项目,第一次被写入新课标中。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大力提倡。”基于这一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我很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把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与其它学科的有机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作为综合性学习的整体目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如精美的民间工艺、古老的民族艺术、独特的风俗习惯等。我又结合荆州的实际,再一次为学生拓宽了活动内容,可以去了解荆州的历史,荆州的文化、荆州的古建筑等„„活动前我做了指导,分了组;活动中期,我随时了解情况,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最后进行了本次综合性学习成果展示。展示的学习的成果让我惊叹,有的整理成了文字,有的绘成了图画,有的制成了表格,还有的办成了手抄报„„通过本次学习,他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得更深更广了。在这整个过程中,我倡导学生发挥自主精神,在自行设计、自行组织、自行探究的前提下,发挥集体合作精神,共同完成本次综合性学习。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

另外,语文课堂教学还可以从改变教学内容的顺序入手,引导学生拓宽学习的思路和视野,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使课堂活起来,体现新课程提倡的“新、活、宽”的特点,从而发挥“童心、童趣”的课程资源,落实新课标。

2.体育课中怎样落实新课标 篇二

学校体育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诸多因素,其中体育教学方法的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制约作用,它是国民体育的基础,在培养人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改革学校体育工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新课程改革,只有课程标准,没有现成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参考书,对于我们体育老师来说也是一个考验、挑战。因此各校掀起课改热潮,不同形式的探讨课、研究课、纷纷展示出来,怎样才算好,各人说法不一,但我想有一点大家都会认同,那就是好的体育课学生应当积极自主的参与到整个学练过程中并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笔者在日常的教学中尝试了以下几点做法:

一是教师实现角色的变换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改“一言堂”为“群言堂”,变主讲为主导。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当然,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能否实现,主动权还是掌握在老师手里,教师只有真正认识了当今时代自己所处的地位和角色,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实现,教师也才能比传统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做,引导学生善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如此,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教学活动关系,才能把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二是探究性问题

在教学中,用1-2分钟的时间来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好奇心,从问题入手,引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和探究。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让学生去思考探究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如在上立定跳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立定跳远的技巧,我们依次提出问题。小兔、袋鼠和青蛙跳它们是怎样跳的呢?同学们可以试一试你们有什么感受呢?再比較分析哪一种动物跳得远一些,为什么会跳得远呢?手臂向前向上的摆动是不是可以帮助身体向前向上跳跃呢?等等

三是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以问题带动兴趣,以兴趣解决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方法、一种手段。针对不同的教材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也就是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接受教育这一种手段,而不是强制性的、命令的方式,使学生必须去服从的形式。在教学中多采用各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课堂上用2-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布置场地摆放器材。这样一来学生既感到好玩又觉得刺激,远比教师依个发器材的效果好。这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体育课中常置于“高期望——高表现——高期望”的良性循环中,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激发,在积极的思维和活动中,让学生身体得到了锻炼,同时也使头脑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

四是掌握运动技能

在运动技能的学习中:① 用5-6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挥优化组合的自择权,采用自发组合群体的分组自主学习。为满足学生个人的心理需求,让学生自己安排各种各样的练习形式和方法。② 用1-2分钟的时间老师针对学生的问题和出现的不规范动作进行讲解示范,③ 用6-7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已去解决存在的问题和纠正不规范的动作。④ 用2-3分钟的时间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⑤ 用10-1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让学生运用基本的运动知识去掌握运动技能。

另外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从改变课堂结构入手,以游戏、故事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接受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通过运动技能的学习,绝大多数学生将学会多种基本运动技能,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兴趣爱好,形成一定的运动特长,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是体验运动乐趣

学生通过对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达到一定要求后,就转入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用3-4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组合小群体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纠错,互相总结,感受参与运动带来的成功与失败、快乐与艰辛、竞争与合作、情绪的宣泄与情感的升华等丰富的内容。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感”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成功感”的增强会对其兴趣而产生和保持起到促进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总是不断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用欣赏的、肯定的目光对待学生。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六是自我评价

用1-2分钟的时间来评价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引导学生互相评价。这种评价一方面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自我评价、相互评价还能加深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内容的更多把握,有助于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自我期待,提高学生自学、自练、自评的能力,增加学生之间交往的机会。初步形成良好的体育与健康观,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七是思考与练习

让学生课后加强对本次课的思考与练习,结合现实生活去感受体育对学习和生活有多大的帮助。并通过每天的课外活动对所学动作、内容进行生动活泼复习,以加强学生记忆、提高动作质量。教师加强监督检查。同时在练习的过程中也能了解到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的知识和方法,并获得在野外环境中的基本活动技能。

3.怎样在小学语文习作中落实新课标修订稿 篇三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习作评语有效起来人教版新课标

一、评语要姓“小”,让学生看得懂

许多教育专家指出:“小语要姓‘小’。”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可是,我们有的老师明明知道这一点,却在下评语时忽略了这一点。好象评语写得太通俗、太浅显,就不能显示自己学业精深;就不能显示自己知识渊博;就不能显示自己的为师风范!我曾在三年级一位同学的作文本上,看到一篇作文《难忘的拔河比赛》,老师下的评语是“你的作文主题突出,结构紧凑。”我问该同学,知道什么是“主题”吗?孩子笑了笑;我又问他什么叫“结构”,他还是笑了笑;我又问他:“知道老师评语的意思吗?”这回他说话了:“反正是好话,其他就不知道了。”听了孩子的回答,我苦笑了一下。心想,如果把评语换成“你不仅能围绕‘难忘’这个中心来写,还把事情的经过写得很具体、生动,真了不起!”──这样的评语学生看得懂,理得清,难道不好吗?所以,评语要浅显易懂,不需要用术语的地方还是不用为好。否则,我们的评语只能是老师写、老师看、老师懂的流于形式的“三老”评语了。

二、评语要含有温情,让学生乐意看

评语是写给学生看的,他们人小,可是感情丰富而又敏感!夸张一点说,评语中的一句一字有可能让他终生受益,也可能让他一辈子都耿耿于怀、心情不舒畅。所以,评语一定要亲切友好,要充满鼓励!记得五年级刚开学时,我班有名的“双差生”王成写的看图作文《节日的早晨》,可以说他的作文除了字比以前写得认真和作文篇幅较长外(他以前的作文只有四五十个字,而且文不对题,所以写长一点,也是他想好的一个表现),没有其他的优点。但是,我知道,这对于他的基础来说,他已经是把“吃奶”的力气都用上了,他想把作文写好,只不过暂时没找到窍门。于是,我“沙里淘金”,充满激情地鼓励他“你写作文的态度多认真呀!字写得也很漂亮!不过,如果能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再写详细点,那样一定会更好!”,并且,我破天荒地给他的作文打了个表示进步很大的五角星。当我把作文本发下去时,只见他先是眉飞色舞,然后快速地低头修改,并不时地请教他前后左右成绩好的同学,连下课也没离开自己的座位,仍然在那专心致志地修改!大概半小时后,王成就把修改好的作文拿给我看了,这一回的作文我看至少也能得个“良”!当时我感动极了,为王成同学的进步而感动,为

自己没有扼杀一个想向上的孩子的心灵而感动!

三、评语要拨开云雾,使学生会去写

xiaoxue.xuekeedu.com

一次,看到四年级一位成绩中等学生的作文。老师给他的第六单元想象作文《笨笨熊脱险记》下了这样的评语:“语句通顺连贯,但结构不完整,希修改!”我看了后,心里就犯嘀咕,这篇作文“结构不完整”,到底是“缺头”?“少尾”?还是“没身子”呢?我问孩子知道不知道自己的作文究竟哪里不好,他摸着头,不好意思地说:“不知道,不过没关系,我只要稍微改几个字,老师就认为我已经修改了,不会批评我的!”我听了后,心里很不是滋味。这样下去,对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没有好处!老师下的评语太空洞、太大了!我仔细看了一下作文,发现他只写了笨笨熊历险的情况,没写如何脱险,也就是说文章没有结尾,于是,我帮他指出失误,他十分高兴:“噢,原来是这样,我知道了!谢谢老师!”说完,就拿起笔改了起来。所以,我觉得要在评语中具体地说出作文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这样学生在修改时就能“对症下药”、“有则改之”,才能促进学生的作文水平不断提高!

四、评语要异彩纷呈,让学生写不厌

医生给病人治病要“对症下药”,老师为学生指点要“因材施教”。给学生写评语时,也要“因文施评”。每篇作文后的评语应有所不同,做到“异彩纷呈”,尽量避免千篇一律。上学期,我临时代了五年级一个班两周的语文课,发现有位同学写了八篇作文,其中三篇作文《节日的早晨》《秋天的田野》《令我敬佩的叔叔》后面,老师写的评语都是“内容具体、充实,语句通顺连贯”。当时我就忍不住地问了这个同学。我说:“这三篇作文的评语都是一样的,你看了后有什么想法吗?”孩子直言不讳:“我不喜欢这样的评语,没劲!老师要求我们写作文时不要‘炒冷饭’,每次都要有新东西,可她自己呢?她写评语还不是‘炒冷饭’吗?这样的评语没意思!”很明显,孩子很不开心!我听了后,受到了很大震动。没想到,小小的评语在孩子心目中竟然这么重要!是呀,“不炒冷饭”这是我们对孩子的要求,可我们在写作文评语时何尝这样要求过自己呢?这不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吗?课后,我拿起这位同学的作文本,审视再三,慎重地给他的《节日的早晨》后补写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写得多形象、逼真呀!希望再加把劲!”在《秋天的田野》后补写了“你写得太好了,老师已经看

xiaoxue.xuekeedu.com

到了你笔下辽阔、清新、到处都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田野了!”;在《令我敬佩的叔叔》后补写了“人物外貌写得很有特色,事例新颖、生动!你真行!”这位学生看了后,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那是一种真正的云开雾散的灿烂的笑容!

4.怎样在小学语文习作中落实新课标修订稿 篇四

一、用在教学内容重点处

传统教学,由于教师把相当一部分时间用在板书或重复重难知识点的讲解上,以至于教学时间过多,课堂40分钟,讲课30分钟,留给学生的时间只有10分钟。10分钟内要消化30分钟讲述的知识,其困难和课堂学习效果可想而知。而现代媒体在显示信息、反馈信息、激起反应和控制反映等功能上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特性,则能够有效地弥补传统媒体的这些不足,在激发兴趣、拓宽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例如《美丽的公鸡》一课有个生字“啄”,是本课字形教学上的难点,学生受先前所学“家”的影响,在书写时往往会漏掉一点。于是我在教这个字时,先联系课文提问:“啄木鸟为什么不跟大公鸡比美?”学生回答:“啄木鸟要给老树治病,啄去老树身上的虫子。”我接着说:“请同学们看清楚这个虫子在哪里?”这时将屏幕中出现的“啄”字中间那点变成小虫子,与点轮流闪烁出现。这样既形象又直观,学生书写时再也不会忘了写这一点了。

二、用在课堂教学激情处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有法,妙在得法。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往往影响课堂学习效果。因此,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课件不仅可以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探究,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月光曲》这一课时,采用了音乐引入的方法,用录音机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放完音乐,我赶紧问学生:“这首曲子好听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好!”“是谁创作的呢?”“贝多芬。”曲子的旋律与刚才画面上的内容有什么联系呢?作者贝多芬先生又是怎样把它创作出来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这样的情景和设问引入,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并进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内容上来。

三、用在学生理解困惑处

语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存在许多困惑。“学贵有疑”,当学生提出疑问时,教者如能在学生思维困惑处介入电教媒体,既有利于及时点拨和调控,也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解题能力的培养。如教学《赵州桥》一课,本课的难点是理解为什么赵州桥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创举。要想解决这个难点,必须使学生懂得赵州桥结构的独特作用。由于建筑学方面的知识对于学生比较陌生而且有一定的难度,我准备了一幅赵州桥的剖面投影片向学生讲解:这个拱形的大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由二十八道拱圈拼成的弓形,每一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道不受影响,所以赵州桥虽然没有一座桥墩,桥身却仍然很坚固。这样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图像,而且不需冗长的解说,学生就轻松地理解了赵州桥结构的独特。然后让学生小组讨论这种设计的作用是什么,再出示赵州桥的投影片,请学生到前面指图讲解,使理解更加深刻。此时,再让学生解释“创举”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赵州桥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创举,难点自然而解。

四、用在课堂教学的延伸处

传统的语文练习只是图片与文字的组合,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学生易产生厌恶心理。运用多媒体形、声、光、色的综合优势,恰当、适量地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游戏型开放式练习,让学生轻松自如的积极参与,在游戏中对新知进行强化巩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草船借箭》这一课时,当学到“草船借箭的经过”这一部分时,我放了一段录像:画面上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然后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放完录像,我问学生:“同学们看完录像后有什么疑问吗?对学生的疑问,我充分肯定了学生的疑问,又鼓励其他同学来解答这些疑问,通过由学生质疑,再由学生解疑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拓展他们的思维。

五、用在新旧知识连接处

5.怎样在小学语文习作中落实新课标修订稿 篇五

新课标心得体会

———突出小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体验性

体验是伴随着积极的心理活动,寻求未知的实践过程,是获取直接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唤起创造潜能的基本途径。语文教学的体验性是指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生自由学习、思考、体验的时空,崇尚个性化的理解,注重体现学生认知、思维等心理的活动过程。体验性学习应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学生不仅要用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语文教材的内容十分丰富,英雄人物故事,山川秀丽风光,自然科学常识,童话寓言故事等,不仅有生动故事的感染,优美语言的欣赏,而且有人文品质的熏陶。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设计全程体验的程序,让学生在体验感知、体验思维、体验积累、体验情感、体验合作、体验创新、体验挑战、体验成功的过程中,促进知识的感知和内化,陶冶情感,开启智慧,积累良好的现状。学生学习的真谛在于“自悟”。语文教学的体验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内趋力,增强学生的态度、意识和观念,发展其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人格力量和价值取向等良好个性,在教学中应予以充分关注。

6.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新课标思想 篇六

那么,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究竟要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至于真正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思想呢?目前的情况常常是这样的,在课堂上,教师总是会付出相当大的精力去教授学生知识,学生也会学得很认真,很辛苦,但却总也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知识掌握得并不扎实,运用得也不熟练。我想,我们还是应该从最基本的备课、上课、课后辅导等环节层层深入开来,由细节到整体进行调整和改进。

首先,要细致而认真地备课。都说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所以,认真、仔细地备好课可以很好地指导课堂教学。备好课,不光要备书本上的知识,还要备学生。要对学情尽可能地做全面了解,更要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和学生的课堂反映做全面考虑等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在课堂上对教材烂熟于胸,对学生了如指掌,才能够跟随学生的情况、课堂的状况变化而变化。我们的教材编排都具有紧密的连续性,比如在EEC英语教材中,每个学年的课本都有一个极具风格的故事主人公,每个单元又都贯穿着一个富有情趣的小故事。但同时,教材中也保持着知识间的相对独立性。所以,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了解教材的具体目标,明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堂上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无论是尖子生、中等生还是学困生。在备课的时候,还一定要充分依据书上的知识为中心,既不能过于扩充和拔高,也不能降低对学生的要求,合适掌握课堂讲授知识的难度。在备课的时候,更要充分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环节,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力争达到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的统一。

其次,要灵活掌握教学节奏,让课堂更有效率。一寸光阴一寸金,每节课的时间都很宝贵。我们一定要适当掌握时间,保证教学效率。充分利用一节课的四十分钟时间,将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有效适时地运用在课堂中,可以吸引并且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在我们课堂教学中,尤其是高年级的英语教学,常常教学时间不够,教学任务不能及时进行贯彻,教学要点不能有效进行夯实。我们就需要在课堂中加快教学节奏,设计紧凑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对所学知识高密度练习,使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增大,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增多,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目的,解决教学时间不够的问题。例如,在讲解描述日常活动的句型:“What do you usually do after school? I usually …”时,我们可以设计一连串不同且联系紧密的教学活动,跟着节拍说短语,跟着录音说句子,连线和句型对话联系,看图说话等等,单词开始,深入到短語、句子,多用词、词组对句型进行替换练习,层层递进,有效操练。还要充分利用以小组、行、列等单位的优势,扩大学生练习的范围,争取让新知识人人练到,人人掌握。总之,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加大操练的强度和密度,使学生保持在紧张、积极、兴奋的状态下进行操练。

最后,辅导要分层次,要充分且有效。课堂上要做到“先学后教,先做后导”,不仅要教知识,更要教方法。一定要把研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主动去探索,以此提高学习效率。在学生自学时,可以指导他们的发音、语调、阅读、标记重难点、理解和背诵等等。同时,教师还要抓住不同学生的不同弱点,有针对性地对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辅导,既注意共性问题,又注意个别问题,使学生随时都能得到老师的辅导和帮助。例如,在讲解日期的表达时,大部分同学都能够准确表达,但依然有少数同学在日期表达中,对介词“in”和“on”的用法不能正确使用。这时,教师在平时与学生的接触时,和学生主动用“日期”这个主题进行对话操练,边讲解边巩固,这样就及时给予了学生以薄弱环节的指导。教师还要坚持抓好学生的听课、作业、笔记等方面的问题,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做出相应的指点和纠正。

新课程标准体现了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全新的体系和结构,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教学专家余文森教授曾经说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教师只有不断探索、研究和掌握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使教学过程逐步优化,使新课程标准得到切实有效地落实。

上一篇:观潮的教学反思下一篇:不喜欢学英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