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课题实施总结

2024-07-08

作文课题实施总结(通用7篇)

1.作文课题实施总结 篇一

“同伴合作、师生互动 ”课题总结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包括言语和行为)而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们在由2~6人组成的异质性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

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固然重要,但在某种程度上,让学生学会合作更重要,因为现代社会在要求人们进行激烈竞争的同时,又需要人们进行广泛的多方面的合作。个人的知识与能力毕竟是有限的,离开了合作,许多目标难以实现。而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有效方式。

一、合作学习的优点

1、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能够密切师生和生生间的相互关系,使教师从“权威”角色向“同伴”角色转化,从“讲师”角色向“导师”角色转化,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氛围。

2、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够活跃学生思维,增大思维强度学生能够从那些与自己不同观点和方法中得到启发,对问题的理解更丰富和全面,从而促进思维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3、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在数学合作学习的课堂上通过充分的课堂交往,营造了一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发表意见,不仅使课堂上的学习气氛轻松愉快,也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以充分发挥。

4、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尤其是对这些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学习进度、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学生来说,合作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某一方面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帮助这一方面学习差的学生。知识技能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

二、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1、优化学习小组,增强合作信心

在组建学习小组时,应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还应尊重学生自愿为原则,通常4--6为妥,由1人任组长。小组长一般是学习成绩较好,乐于助人,且有一定的合作创新意识、口头表达、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各组间无明显差异,力求均衡,便于公平竞争。组建后,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见,平等民主;并适时组织一些小组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时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相互关爱的真挚情感,既学会了合作又增强了信心。

2、培养学生交流的习惯。

交流是合作的开始,通过交流,使学生听取不同的意见,进行比较,以达到对问题全面、深入的理解,并有可能产生新颖的创见,而小组讨论,是培养学生交流习惯的好时机。在进行小组讨论时应注意:

(1)让学生学会表达。对一个问题,学生往往会有自己的想法,却不一定能够很好地表达。我们在课堂教学实际中,常会发现一些总是沉默的学生,他们有的是不敢表达,对自己的发言有种种顾虑:自己的意见能不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同?会不会让同学笑话?和大多数同学的看法有没有矛盾?有的是不善于表达,他们的发言总是只言片语。这就需要教师的鼓励,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理清思路,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学。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宽松的交流氛围,教师对表达的内容多作正面评价。

(2)让学生学会取长补短。交流的目的是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提高。当小组内有了多种意见时,必须归纳出一套最合理的方案。通常可以指导学生按以下步骤进行。?首先要理解别人的发言。要求学生倾听别人的发言,不随便打断同学的发言,听清发言的内容,理解别人发言的意思。其次判别意见的正误。即对讨论中的各种意见作分析,想想哪些意见是合理的,自己应该吸收;哪些意见是不合理的,为什么不合理。最后组内达成共识。不能让讨论莫衷一是而不能进展,要肯定较合理的意见,用简洁明了的话来归纳讨论结果,归纳出一套最合理的方案。

3、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

在进行合作学习时,我发现有的学生比较活泼,也有一些学生因为性格内向,总是充当“旁观者”,时间长了,他们就会发生依赖心理:反正不用动手动脑也会有成绩,乐得休息。因此,教师要十分重视兴趣的激发,营造持久活跃的群体参与氛围,同时应加强对组长的培训,让组长协调好,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

三、辩证地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并不是否认竞争。小组中以合作为主,组间以竞争为主,竞争与合作相伴进行,使课堂气氛既紧张,又愉快。为小组而奋斗,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和集体荣誉感,组员十分珍惜时间,紧张而密切合作,彼此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也听取、分析、同化别人的想法,开放的思想不断融合、鲜明,语言更清晰。不知不觉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谊,习得了人与人交往的更多技能。小组中的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有的善表达,有的善归纳他人意见,有的善组织活动进程„„彼此的互助,使之取长补短,学生之间平等、民主、和谐关系逐步确立,为今后更加密切合作和展开竞争创造了可能和条件。

2.课题引领课程实施 篇二

关键词:性健康教育;高中生物;学科德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4)11-0069-02

青春期是学生社会化的关键期,这一时期所形成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对其今后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青春期也是性生理、性心理发育的高峰期,是性别身份和性取向的展示期,更是性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对性话题的敏感度,对性知识的渴求程度均很高,当触手可及的杂志、报纸、小说、互联网甚至色情读物中对性知识的介绍、对性行为的描述或渲染成了青少年认识性的主要来源时,其中不正确、不健康内容,既无法满足青少年对性知识的需求,解决他们在两性交往中遇到的问题,还会扭曲他们的性价值观。基于这样的认知,我们意识到对高中学生开展性健康教育的紧迫性。

2000年以来,学校一直在初中开设青春期健康教育课程,向初中学生传授青春期青少年生长发育的相关知识,并从生理学的角度向学生讲授性健康的相关知识。经过十多年的摸索,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系统的性健康教育体系。于是,利用学校已有性健康教育资源,借助北京性健康教育研究会及相关学者、专家的力量,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开展性健康教育,成了学校性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应然选择。学校组织生物教师参与课题项目组,投入到北京市健康教育协会相关课题的子课题《性健康教育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的研究中。

一、依托课题研究,提升教育理念

实施性健康教育,最缺的是什么?当然是教育理念。要让高中生物教师能在生物课堂中开展性健康教育,就必须帮助他们首先树立起正确的性健康教育理念。为达此目的,学校将高中生物教师组织起来,依托学校先期开展的课题研究,集中进行培训。要求教师对与性相关的词汇脱敏,能以科学的态度理解性健康教育,认识到性健康教育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通过培训,教师们认识到:性是一个科学的概念,性行为是一个人正常的、自然的、健康的生活内容之一,是人类繁衍的方式,是人类本能;性是多元的,不同的生物繁殖后代的方式不同,不同生物的生殖器各不相同,性别决定的方式也不相同,甚至性取向也存在差异,这些都是正常而多元的;性是健康的,繁衍健康的后代需要健康的身体与性行为;性是个人的权利,包括隐私权、拒绝权、表达权、健康权等,每个人都需要尊重并接纳他人的性权利,并采取一定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的性权利;性教育还是人格教育和价值观教育,通过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理变化引起的心理反应,认识家庭、社会所传授的性价值观的意义,进而培养自己的性价值观,减少不良的两性交往方式,懂得自己对家庭和他人的义务与责任。

如此,学校通过预设情境、集体讨论以及组织活动等方式,让教师顺利完成了理念建构。

二、分工梳理教材,挖掘教育内容

高中生物教材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性知识,这是实施性健康教育的落脚点,也是落实课题研究的关键点,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进行疏理。为此,我们对参与研究的课题成员进行分工,对现行高中生物教材的图片、文字等材料进行阅读和分析,找出其中蕴含的性健康教育知识点。教师从不同的章节中找出可能的性健康教育知识点后,相互轮换检查,然后再集中讨论和分析,研究利用其进行性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完成对相关性健康教育知识点的梳理之后,由课题负责人先撰写一篇完整的教学设计作为模板,指导其它教师在撰写教学设计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和需要强调的要点。在此基础上,根据分工,每位老师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两至三篇教学设计的初稿。初稿要明确教学中性健康教育的知识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供课题组分析和讨论。

三、汇聚研究智慧,完善教学设计

对学生而言,性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当生物学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一个可能与性相关的知识点时,都可能会引起学生“会意”的笑声或讨论,而一旦老师正式与学生讨论性话题,便可能引发更激烈的讨论,产生更多的问题。如何既让学生合理地与教师讨论性话题,又能保证正常的生物教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经讨论,大家达成共识:生物是一门科学,性是生物知识的一部分,也是科学,教师们需要像讲授科学知识那样与学生共同探讨有关性的知识,从而完成对学生价值观与人生观的指导,引导学生过健康的生活。

如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实施相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这需要课题组成员对每篇教学设计进行逐一的研究和讨论。由于初稿主要是在生物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拼接”性健康教育知识而形成的,缺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设计。而经过充分讨论,教师明确了认识,对初稿进行了新的修改和完善。

四、反思与指导并重,突破教学难点

虽然课题组的教师们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但实施中仍然存在一些未知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依靠教师的反思,二有赖于学者、专家的指导。为了取得更好的研究与教学效果,我们同时采取了以上两种策略。

从知识点中挖掘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因子,需要教师对性健康教育高度敏感,而这种敏感恰恰是大多数生物教师所缺乏的。为此,课题组多次邀请北京性健康教育研究会的有关专家到学校指导,有效促进了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例如,廖大伟老师在《免疫调节》一节的教学中,开始只是试图通过引导学生对资料的分析,提出相关问题,了解HIV的感染方式和预防方法,却没有考虑其中蕴含的价值观。经过指导后,教师有了新发现,向学生提出了许多富有价值的问题:HIV感染者在得知自己感染HIV之后,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心理?如果生活中有人通过某些途径感染了HIV,我们有必要恐慌吗?我们如何与他们相处?与他们相处时,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帮助他们?如此等等,实现了性健康教育的价值提升。

一年多的研究,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生物教师性健康教育的意识与能力,开拓了他们的视野与思维,帮助他们认识到性健康教育重要性与教育价值,更有效地满足了学生对性健康知识的渴求,使他们能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待性与性健康,为他们的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

(作者单位: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第二中学

北京 100071)

3.2012年上期课题阶段实施总结 篇三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活动策略研究》

课题阶段总结

为了优化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育教学资源,拓展农村小学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我校于2011年10月开始了市级普教科研课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活动策略研究》实验工作,2011年12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我们在市、县专家的指导下,在全体实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按照课题研究阶段计划,扎实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强化管理

自我校申报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活动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后,首先在校内成立了以陈明淑副校长为课题负责人,四位实验老师组成的实验课题小组,同时,为保证课题研究能在科学有序的工作状态下顺利开展,我们制定了课题研究的管理细则。要求实验课题领导小组做到“四要”:一要随时听课,了解实验、研究的状况;二要实验的老是上课后写好课后反思;三要实验老师一周至少有一则日志或备忘录;四要准时参加每月一次的课题小组学习活动。课题领导组要在期末对实验老师进行总评,及时交流意见。要求实验老师加强自身理论学习,做好实验记录,每学期上2—3节实验汇报课,写一篇论文或实验心得体会。这些规章制度的建立,使我们课题研究处于严格管理之中,也使课题小组成员凝聚成了一个团结合作的整体。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科研水平

课题立项后,全体研究人员积极开展理论学习,查阅相关资料,学习有 1

关“有效活动”的理论知识,认识本课堂研究的价值,明确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课题组坚持每月一次的业务学习,举行课题专题学习研讨,提高课题组人员的研究能力,我们课题组学习中明确指出: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要得到更新,低年级实验教师要对识字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的几种活动形式、策略做细致的研究。如:猜谜语活动,编顺口溜或儿歌活动,“交朋友”活动等在识字教学的运用。形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活动的基本方法。中高年级实验教师注重研究阅读教学有效活动策略,实验教师要合理利用教材,通过有效活动教学让生“动”起来,以启发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尝试运用我们研究的开展图片展览,诱发阅读兴趣;做小导游,激发阅读兴趣;课本剧表演,提高阅读兴趣;续编改编故事,培养阅读兴趣。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的语文实践和综合能力有所提升。

1、课题组实验老师集中每月一次进行业务学习,课题组负责人提供一些老师们可参考阅读的书籍。如:《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师如何做研究》供我们集中学习讨论。我们必须要一种清醒的认识,我们课题组除了研究有效活动策略,研究学生,还要从研究老者自身的主观认识开始。

2、学校为老是搭建学习的平台,学校图书室根据教师需要,新购大量书籍,鼓励和督促教师经常借阅,校领导还鼓励各研究人员积极上网查找资料,学习他人的经验之举。

3、组织学习交流活动。每个星期二主研究人员(张和群、夏小安、蔡朝利)分别和同年级的协研人员进行集体各课的讨论交流。

4、我们主研人员的课后反思或研究日志拿来共同探讨与交流。

三、积极探索研究课的最佳方案,寻找有效活动集合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按照我们课题组实施方案的第一阶段的实验步骤,我们认真按实施方案进行分工合作的工作:

1、准备阶段:(1)各研究教师自行查询有效课堂教学的相关理论和课堂活动的类型及形式。需要各研究教师系统的查找小学语文教材,筛选适合有效活动的文本内容。(2)研究典型课例,比如:四年级课文《卫星比武》适合图片展览,诱发兴趣;《滥竽充数》《骑上尼尔斯的鹅》适合续编改编故事…….(3)集中观看网络视频学习优秀教师的课例。

2、实施阶段:(1)三位主研人员各自准备三节研究课,主研老师初次备课后,再到课题组集体备课,讨论最佳备课案例。(2)主研人员利用星期二的交流活动,向协研人员讲授有关识字活动的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开展的活动,进而再由各教师有选择的在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中渗透活动的方式。(3)2012年3月6日主研老师张和群对识字教学有效活动策略研究在二年级二班开展了一节研究课,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遵循了主题性原则,坚持了学生识字和兴趣,老师主要采用了“找朋友识字”,“形近字比较识字”,“猜字谜”识字等有效活动策略,通过这三种活动策略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了谜语识字,形近字比较识字的简单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使学生明白可以用巧妙的方法来提高识字的数量和质量,并且可以应用于我们广泛的生活实践中。这节课基本到达了预期成效。(4)2012年3月9日,主研教师夏小安对中段阅读教学有效活动策略研究,在四年级二班展示了一节教研课。在这节课中夏老师注重主体性原则和合作性原则相结合。在行动研究法中寻找阅读教学有效活动策略研究的方法和途径。在《走进丽江》这一课的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设计了两个活动:导入环节中老是做小导游,激发阅读兴趣;结尾扩展延伸的环节老师预

设了学生为丽江策划宣传广告语。学完了课文后让学生为丽江古城做广告语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悟的语文综合能力。让学生在合作、想象、动手、动脑中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老师设计一些切合农村孩子实际的教学活动。可以给农村孩子提供一片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探索的领域,让孩子主动学语文,从厌学到“想学”,从“想学”提升到“会学”。对老师和学生来讲,这是我们老师做这个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课题教学以“省时、启智、轻负、高效”为追求目标。(5)老师对研究课或感悟做反思小结。并收集平时课堂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以日志汇集研究。

四、围绕课题,开展了各项活动

1、开题前,开题后,我们对学生进行了三次调查和实验观察。了解学校课堂教学活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通过操作变量的实施,前后测定对比,再用理性结论指导教学实践。

2、主研教师蔡朝利积极参加学区内的优质课比赛。并获二等奖。张和群老师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课。《认字认半边行吗》,夏小安老师参加送教下乡活动《舞动的北京》老师们围绕我们课题组研究的内容落实“有效活动”策略研究做了认真备课、上课、教学反思、教学评论,大大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在这第一阶段的实验中,我们课题组在课题教学有效活动策略研究的过程中取得初步的成效。

1、学生掌握了几种简单的识字方法,学生通过课堂有效活动的参与,激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掌握了阅读方法,提高了阅读能力。

2、提高了参研教师的素质,老师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活动策略。一阶段的实验探索,也使我校教师自觉地加强学习,提高了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对于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六、存在与急需解决的问题

虽然我们在第一阶段后实验中取得了点滴成效,但由于实验时间短暂,并且没有类似的实验经验。所以实验中还有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教师本身工作繁杂,教师对课题研究投入的时间不能有效的保障,教师对课题的基本理论还缺乏深刻的理解,需要进行指导,有些教师不能把自己的研究课题很好的和课堂教学有关地结合起来,还有的老师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未彻底改变。有的老师只注重教,不注重学。还有的老师对教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没有及时大的反思总结。所以没有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研究思路。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会查漏补缺,统筹规划,科学安排,反复通过课堂教学实践中推波助澜,让我们的老师都能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活动的策略并成为特色。

4.语文“个性化阅读”课题实施总结 篇四

利津镇第二中学语文组

一、对“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与文学教育”课题研究的理解

个性化阅读教学既研究个性化的教,更研究个性化的学,以及二者的相融。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最佳材料则是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特别是文学性的课文,更容易体现阅读的个性化色彩。因此,个性化阅读教学和文学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语文个性化教学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实现学生个性发展培养目标的教学结构。它强调确立新的学习观和学生观,提倡以自主学习为基础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因材施教,在继承传统阅读教学优秀经验和借鉴现代教学科学理论的基础上,真正在实践中实现阅读教学的个性化,确立文学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促使其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

二、制定计划,确立目标,走出扎实第一步

自从课题立项,准许实施之后,召开了全体课题组成员参加,区、校领导参加的,课题研究开题大会。在会上宣布成立了以校长为课题组长,区、市教研室领导为指导和全体课题组成员为具体实施者的课题改革领导小组和实验小组。并明确了目标、任务和具体分工,为课改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努力学习、加强合作、解决操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老师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是改革能够顺利推行的关键,因此,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组织实验教师集中学习当前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并在学习过程中,结合自己对课改推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把它们摆在桌面上,共同研究、探讨,寻找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同时积极参加各项教师培训,听课、研讨等活动。

四、了解学情、端正学生思想、使改革在学生中顺利进行

在课改实验初期,了解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看法,以及“学生心目中的语文课”调查,把它作为了解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在实验过程中,及时向学生渗透语文课改的思想,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从不自觉到自觉培养和锻炼自己学习语文的能力。

五、重视课改的过程管理,使课改不流于形式,真正落到实处。

严格的过程管理是课改实验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为促进课题研究实验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课改实验领导小组先后制定出台了《实验教师理论学习制度》、《实验档案管理制度》、《实验教师负责制度》、《实验教师奖励制度》等各种规章制度,并定期对各种制度、要求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通报。

六、规范成果积累、存档工作

从课改实验之日起,就对实验过程中的材料积累,提出了具体而严格的要求。严格按照《实验档案管理制度》执行。并且有专人分管,有专用档案橱柜。如实验教师基本情况登记表、实验方案、学案锦集、理论学习笔记、论文集、学习资料库、听评课、观评课材料、学生情况调查表、家长反馈表及由该课题所延发出来的各种刊物、杂志;各种学习活动的音像资料等。确保资料的全面性、完整性、真实性、规范性。为实验的继续实施和全面推广做好充分的准备。

七、课题研究的逐步实施,为语文教学开辟了一片崭新天地。

通过个性化语文课堂教学,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较好的改变了课堂教学沉闷的局面。并且学生听、说、读、写、交际能力得到了很快的提高。真正使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例如:课题组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开设了“大阅读”课。并且制订了“大阅读”课计划,让学生配备了摘抄本。还在学期中,集中学生召开阅读方法研讨会。同时为了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课题组还举行了每学年一次的“阅读能力大赛”。这些做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通过课题实验,教师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有了明显提高,逐渐由教书匠向专家型教师转变。

八、具体做法及设想

(一)个性化阅读教学。

阅读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是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应该让学生亲历亲为,而不应该让教师包办代替。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读文本,做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的内容包括:利用工具书解决词语;逐段概括大意、理思路;从不同角度写读的收获。在此基础上,进行合作阅读:学生主动参与,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这一过程是以整体感知为基础,全面的理解、吸收、领悟文章的精粹。在学生充分地读文本的过程中,把握文本的内容、思路,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感情。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近作者,与之对话,从而有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最终达到使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的阅读课,阅读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则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具体做法:

1、各班建立图书角,人均2—3册,每天保证30分钟的课外阅读的时间。

2、每个学生建立读书笔记本,每月展评一次。

3、开设了“大阅读”课。并且制订了“大阅读”课计划,统一让学生配备了摘抄本。

(二)个性化作文的教学:

当我们准备让学生写作文的时候,听到往往是一声声的叹息,即使是九年级的学生,也只是应付而已。我们理解学生没有生活,同时,又埋怨学生不能细致入微地体会生活。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及我们理解了学生个性化表达是在需要、自主、真实的基础上完成的。为此,我们教师有以下的做法或设想:

1、学生佳作展示。拿那些名人名家的作品感染学生固然不错,但很多学生会想:他们是名人,我离他们可差远了。这样看来,倒不如拿学生的作品来激励学生,让他们感觉更亲切。所以,我经常把平时积累的学生佳作展示给学生,尤其是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过或竞赛获奖的作品。

2、及时反馈学生习作。对于那些佳作连出的或写作进步较快的学生,交上随笔后他会常常跑来问:“老师,我的作文您看了吗?”这样的学生的作品,往往是他们用心写出来的佳作。他们急于得到别人的认可。

3、给学生作品写鼓励性的评语,也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好办法,学生非常看重老师的评语,哪怕是三言两语。

4、安排赏析课。平时,每周抽出至少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把自己写的优美的随笔文当堂朗读,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事实证明学生对这样的课是十分喜欢的,他们会经常催着老师安排这样的课。

5、建立《佳作集》。好的作品,让学生抄写在班级的《佳作集》上,定期向一些报刊和杂志推荐,如果被刊登,学生将会非常的高兴,这样学生的写作兴趣会更加高涨。很多学生看到别人、尤其是身边的同学写的优秀作品,会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写作欲望。

二、教学中的困惑:

1、如何使观察成为学生的习惯,让他们有兴趣,关注生活。中学生生活中有那么多美妙的瞬间,但是他们视而不见,看了等于没看;有观无心,看了却没有想。总是由老师去引导组织,恐怕会错过许多生活。

2、如何让学生带着感情去观察生活。能从自己的思想感情出发去认识生活,以形成自己独有的对生活热爱的体验。

3、要真正做到、做好作文教学个性化有困难,主要是“千军万马都挤考试独木桥”,如何处理考试作文与平时生活练笔的关系。在应试教育中,教师的指导不得不带有功利性的目的,即如何点题、开头、过度、照应、结尾、起承转合、应由几个自然段构成等。

以上是我们在课题实验中的设想和做法,恳请各位专家和老师多多指教。

5.作文课题实施总结 篇五

栾家坪中心小学

孙晓东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探究能力,我在2013年12月至今开展了“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实验。我在同组教师指导下,通过研究、实验,初步取得了一些的成绩。下面将具体的想法和做法总结如下:

一、根据学生个性差异进行分组

按照月考成绩把学生分成好、偏好、中等、差四等,再按照学生的性别、能力、性格,每组分配一人,组成4-6人学习小组,成绩好的学生为组长,负责讲题、监督、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排座位时按照同组就近原则,这样便于组长管理和讨论问题,学生准备记作业本,每天下午放学前组长检查组员作业是否记在本子上,然后组长签字,写完作业后家长核对每项作业是否完成,完成后家长签字。

二、合理分组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小组,提高监管力度。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名老师对几十个学生,在平时的管理上不免会出现漏洞,或者有检查不到的地方,特别是在平时学生记作业、改错题、背诵上,有很多同学钻空子,不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进行分组后,组长就相当于小老师,能够随时监督组员学习,哪项任务不完成都能被查出来,这样使不学习的学生没有空子可钻,作业也都能完成了。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习效率,优化了学习方法。在新课程中,增加了许多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这些内容如果单独一个人做要浪费很多时间,进行小组讨论能节省时间,学生兴趣也比较浓。在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领悟方法,进行学法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能让学生学会选择与判断什么是有效的,正确的,最佳的的观 念与做法。

四、营造浓厚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合作探究本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客观需要。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探究学习,也唯有如此,课题研究才能实现实质性进展。在具体的实施中,通过正面引导、树立榜样等手段给予落实。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

1、尊重、热爱、信任每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和关注的。

2、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4、教师指导学生怎样当好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寻找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清楚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深度;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步骤;引导学生探索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学习的规律;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引导学生总结过去,使学生学会不断调整自我、超越自我。

6.实例分析数学课题学习的实施策略 篇六

2011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仍然强调,在各个学段均有四个学习领域.其中对于“综合与实践”,以“课题学习”和“数学活动”的形式分散编排于各领域之中。课题学习区别于常规课,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技巧等提出特殊的要求,通过积极主动的问题思考和探究形成更系统的知识结构,积累更丰富学习经验,并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与他人协作的能力,拓宽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创造性思维,加强知识间的综合应用。

在实施课题学习教学中,蕴涵了丰富和基础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通过教师的恰当设计,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经历感受问题,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体会利用综合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一般方法.日常教学中使用一定量的课题学习形式,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有很大帮助。促进师生、生生合作交流,促进转变学习方式。教师在课题学习的实施中掌握一定的方法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数学探究学习的兴趣

通过创设新颖有趣的问题情境、提供密切联系实际的课题背景、展现真实丰富的问题素材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教学目标,组织如下有趣的课题学习,一定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例:请帮忙计算,老师要穿多高的高跟鞋才会身材比例最好。

这个案例的数学知识背景是黄金分割点(比)的了解和应用.以这样新颖的问题形式出现,必然引起学生极大兴趣和积极思考.教师再从数学知识方向引导,学生易于理解接受,体会数学课程中的生活趣味。

二、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课题学习具有开放性,有的课题学习给出了信息容量大的素材,抛出了问题,但不易找到问题的切入点或解决问题的思路.这就考验了学生能否在复杂的信息中以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问题意识是新课程重要理念之一,只有第一步能发现问题,才有第二步能提出问题,才能进一步分析并解决问题.从发现到提出问题,学生进行了大量的思考,包括观察和分析数学事实,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

三、组织学生开展课题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学习的重要形式,新课程理念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合作会产生1+1>2的效果,合作的思想帮助学生适应未来生活.课题学习中,小组合作,分工明确,任务明晰,成果共享,即分散了难度,又锻炼了每一个学生.当然在问题认识,任务分配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开展课题合作学习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

实例:估算一斤黄豆的数量。

课前准备:黄豆一斤,带盖容器一个,记号笔一支。

实验步骤:第一步,选出适宜数量的黄豆用记号笔做好标记,放回袋中;

第二步,将袋中黄豆全部倒入有盖容器中,盖好,充分摇匀;

第三步,从容器中取出一定数量的黄豆,检查出带标记的黄豆,清点数量,放回;

第四步,再重复进行二次第三步,并在表中记录好数据。

第三次实验

在这个课题学习中,需要对小组学生进行合理分工,加强合作.使每位学生在活动中都全程参与,更好积累学习经验.四人小组可分工如下:

学生甲:负责实验的操作部分;

学生乙:负责实验数据的整理记录;

学生丙:负责标记黄豆和核对被标记黄豆的数量;

学生丁:负责估算一斤黄豆数量,整理结论。

针对不同活动的分工合作,小组成员的角色要轮换,使每位成员体验、熟悉每一类工作任务。

四、引导学生寻找合适的课题学习方式

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分析给定素材的内容,结合内容找到合适的学习方式,建立数学模型,或是进行数学实验,或是进行数学探究,或是进行主题阅读开展学习。有时几种形式可以结合使用。在九年义务阶段初中数学课题学习中,学生较为熟练和常用的方式是建立数学模型和数学探究方法。

五、开展数学课题学习的多元评价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个体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开始注重外部对自身的评价。特别是最亲近的家长、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评价.行为和情绪也容易受到外部评价波动。所以对学生学习情况评价时应该多元,肯定学生做得突出的部分,对其会有大的激励.教师评价一方面是对学生学习行为作客观阐述,帮助学生继续或调整学习行为;另一方面鼓励、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实例:从数据谈节水。学生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得出我国淡水分布不均,淡水总量令人堪忧;体会节水的重要性;进一步找到节水的措施.课后作业是写一篇关于家庭节约用水的可行性方案。

教师可对学生多个方面多种形式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要多元,可从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学习态度多方面评价。教师在课上表扬发言良好的个人、数据表制作完善的小组、课堂表现进步大的个人;对学生所写的节水方案进行评分,表扬家庭节水方案可行性大的,方案新颖的个人等等。

7.作文课题实施总结 篇七

研究人:

金海田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课程改革启动以来,作文教学领域的研究与改革突飞猛进,新课程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较好的诠释与实践。学生习作已由过去的“假话、空话、套话”逐步走向“真话、实话、心里话”,更多的是对生活原程的回味和审视,教师的角色和意识也正在悄悄地转变,作文教学正逐渐向新课标贴近。

与此同时,各种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如:过分强调人文性,倡导“为做人而作文”,泛化了作文教学的本真;急功近利,在凶猛的应试之潮前所形成的从理论意义上的向学生灌输写作知识,用体裁样式、篇章结构、中心思想等种种框框限制学生,逼着他们用自己的嘴和笔,去重复别人的思想和话语,造就出一批无真情实感的儿童八股;神乎其神,一夜之间冒出了诸如“快速作文”之类的东西,似乎作文有什么灵丹妙药,弄得神之又神,玄之又玄,弄得师生都等着天上掉馅饼,谁也不愿再练基本功。

新课程的理念在作文教学中被异化,被扭曲,打开学生的作文,充斥其间的仍然是被称为“三无”(一无写作的实际心理需要,二无现实的交际目的,三无明确的交际对象)“三假”(一内容材料虚假,二情感态度虚假,三语言虚假)的“伪劣”产品。许多专家指出目前的作文教学是“虚假的繁荣”,以为作文教学“改过了头,脱离了实际”,应该返朴归真,而对作文教学以至整个语文学科课程改革指手划脚者甚多。一线老师无所适从,他们对新课程的作文教学理念存疑虑,作文教学改革步入步履维艰的高原区。作文教学该走向何处?作 1 文教学的理想状态应是什么样的境界?有识之志在苦苦思索着这一课题。

06年以来,杜郎口、东庐等学校课改的成功给作文教学带来震憾和冲击。两所地处穷乡僻壤的农村中学,他们在设施简陋、师资薄弱、生源特差、社会各方面仍以世俗眼光看教育的背景下,以非凡的气魂做出了许多惊人之举,走出了一条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维护良好教育生态的教改之路,开创在农村现实条件下,通过自身变革把基础教育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和效益的先河。这两所学校的成功告诉我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想并非空中楼阁,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且是应该通过努力实现的;新课程的理念和策略并非花架子,而是高效的路径;教育的主题永远是学生和他们的生活。课改的问题表面看是新事物,本质上还是老问题。早在78年前陶行知先生就提出“生活即教育”,其观点与课程标准有着相同的认知,与两所学校的成功之旅有着惊人的契合程度。为此,我们必须确立以生活为中心的课程思想,探究课程源于生活的真谛,以生活之光点燃课改之火。以上视野内的背景告诉我们,作文教学只有坚持以学生为本,根植于他们的生活,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理念,才能走出一条具有农村小学特色的高效的新路径。

我校为徐州市课堂教学改革定点学校,以人为本是改革的灵魂,自主性、综合性、实践性是改革所追求的目标和遵循的规律。而惟有生活才是自主的天地、实践的土壤和综合的平台。生活作文,是我校课堂教学的最佳突破口,是每一位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最佳旅途。

二、课题的界定。

生活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本课题中的生活主要指学生所有的日常生活积累,教师创设的各类活动或情景,和在教师指导下不断拓展的学生的生活时空。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生活作文,即在作文教学中,让作文教学的内容从学校、家庭向社会、自然延伸,要描绘生活内容,反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让生活走进作文教学的课堂,让作文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也就是说作文教学要面对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寻求作文与学生的最佳结合点,使作文走近学生生活,为作文教学注入时代的“活水”。

作文本身就是一种生活。作文不单单是一种教学活动,更是学生全身心投入的生活。作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生活生命活动过程,作文是学生表达、交流的需要,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1、课题的实践意义

生活作文策略研究立足实践,着力于寻求作文和儿童生活的最佳结合点,着力探索课堂内外的沟通,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生活资源,开展多维度学习,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增加其实践机会,形成有利于学生语文生命成长的,有利于大面积提高学生交际意识和表达能力的教学模式。

生活作文坚持着眼于实用的需要,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努力把“目的”转换为“动机”。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要随学生生活经验的增加,逐步提高作文要求。这样,就能解除学生封闭狭窄的生活困扰,摆脱作文不正之风,改变“假”、“大”、“空”的尴尬现象,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使其能在各种情境中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对完成习作教育自身目标和任务有极大的意义和价值。

生活作文研究,让作文成为一种生活,学生在生活作文活动中所形成的阅读表达能力,对其它各学科学习中的理解和探究,总结和表达,都将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课题的理论价值

本课题将以儿童生活研究为平台探讨作文教学规律,是对诸多教育理论的细化和物化,是作文教学研究的全新切入点。本课题研究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从全新的角度诠释新课程综合性、实践性、主体性的理念,对语文生活观的进一步深化起到积极的作用,也是语文学科教学改革乃至整个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效的突破口。

本课题研究立足于学生生活资源开发的研究,探索作文教学的资源体系,将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建设有特色、有个性的地方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研究立足于儿童生活实际,着力于儿童学习内驱力研究,关注农村儿童生活和心理状态,特别是留守儿童心理研究,将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开辟新的路径。

四、课题所应达到的目标和研究的主要内容。

1、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实验研究,逐步探索出一套适合小学各学段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的作文教学策略。

(2)通过实验研究,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文的交际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3)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爱和责任,让学生能认真地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并及时地高质量表达生活。

(4)通过实验研究,改革作文评价方式,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对话式”评价体系。

4(5)通过实验研究,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生活为载体的生活作文指导课和评讲课的基本模式。

2、课题研究内容

(1)小学生作文与生活现状研究。(2)小学生作文动机培养研究。(3)小学生生活经验有效激活研究。(4)生活作文指导课模式研究。(5)作文批改改革研究。(6)作文评价体系改革研究。

五、课题的实施设计。

1、生活作文研究的主要原则

(1)自主性原则。即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使其形成学习行为的自觉性,学习活动的自为性,学习过程的自控性。生活作文要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深化其感知力、想象力、思考力和创造力,使学生随时都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角色定位和存在价值,释放自身的生命潜能。老师要善于把作文训练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表达动机,使学生的作文有明确的自我意识、目的意识和对象意识,成为真正自觉的表达交际主体。自主作文应成为学生自我规划、自主探索、自我审视、自我表达、自我实现的过程。

(2)激励性原则。

建立激励机制,以生活作文的目标召唤学生,以促进生活作文研究高质量运行。①建立多层次评价制度。实行习作水平定级制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准自己的位置,并确立相应的奋斗目标。②建立优秀作文评选和晋级制度。对优秀作文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实施进步作文晋级制度,激发学生的斗志和对未来的向往,让学生对学习和生活充满自信、充满希望。③建立优秀作文展示平台。创办《新教育·生 5 活作文专刊》,使之成为学生生活作文并流的平台,展示的舞台,成为学生与生活的真情对话场。把优秀作文结集出版,让孩子们充分体验成长与成功的喜悦。

(3)多元评价原则

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发现,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触摸,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让学生学习生命在主体间的对话中展开和升华,在对话中实现个体间视野的融合和精神的敞亮。以对话的视角来对学生的生活作文进行评价,多层次,多角度,多方法。要有终结性的,更要有评价性的;要有定量的,更要有定性的;既要对作文内容评价,更要对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方法评价;既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也可以用评语„„要建立学生生活作文档案,多角度挖掘学生习作的闪光点,使评价成为激励和鞭策,成为学生生活作文的动力。

2、抓好五条线。

习作是学生生命活动和成长过程的一个真实而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只有热爱生活,关心社会,关心自己同时也关心他人的人,才会有强烈的责任感,才会意识到手中的笔的的价值,从而产生作文的冲动和欲望。生活作文因其紧密地联系生活和社会交际实践,真实地表达,才能有效地感召他人。刘勰说:“故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声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生活作文,就得丰富学生的生活,指导他们观察生活,帮他们养成留心身边事物并主动“加工事实”的良好习惯。大千世界,五彩生活就是活的“多媒体”。我们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去看、听、尝、触摸、体验事物的形、色、声、味及触感。生活是具体的、灵动的,不是抽象的概念教条,需要仔细地观察,用心去体验,才会有真切的感受。要在头脑中多积攒一些事物的鲜明 6 表象,同时注入自己的感情,联系自己的生活,发掘审美的价值,获取独特的感受。进而弄清事理缘由,做出价值判断,形成实实在在的生活和文化积淀。生活作文中,我们可以抓住以下五条线,以丰富学生的生活和习作。

①亲近自然。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触摸自然,感受自然之美,体验生态之和谐,关注人与自然之共生。

②融入社会。引导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使每个学生能真正融入社会,洞悉社会,服务社会,最终改变社会。

③体验亲情。引导学生关注家庭,触摸父母之爱,体验浓浓亲情并逐渐诱发学生身上的感恩因子。

④审视自我。引导学生回顾、提炼自我,把自己的校园生活以板报、日记等恰当的形式表达出来。

⑤对话文本。每一个文本都提供了一种或多种人类的生活经验。文本犹如一个偌大的人生舞台,上演着关乎人类所有情感的诸多生命之戏。每一个学生的现实经验,总不免单调,而生活作文的丰富,呼唤着对学生现实生活有限经验的突破和超越。而对话文本,阅读经典,恰恰能提供这种替代性的满足。

六、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学。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生效。”“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生活”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总称。教育的 7 范围与生活的范围相等,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由几个基本观点组成:“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的核心,表明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教育对生活是从属的,教育对生活也是能动的;“社会即学校”揭示了生活教育的场地、空间和领域,突破了传统的学校教育思想,代之以社会教育;“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方法论,强调在实践中教,在实践中学,教学不能脱离实践。

陶行知生活理论拓宽了教育的时空,形成社会教育的大教育观。它主张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奉自然为宗师,以社会为大课堂,也就是把课堂、书本、学校延伸到大社会、大自然中去,也把大社会、大自然引进学校、课堂,加强社会实践环节。

2、其他教育家、作家的“生活教育”理论。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到什么文字。”“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叶老的话,给我们指明了作文教学的方向,充实的生活,丰富的积蓄是写作成功的必要条件。

3、活动建构的理论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原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活动内化理论和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都指出:学生总是在生活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

4、新课程改革理论。

《基础课程改革纲要》十分强调:“改革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各门功课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新课程强调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强调不仅要考虑学科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构建学习,学生学习的内容应当是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强调教育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育更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生活的教学就失去了儿童主动学习的心理基础。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

七、课题实施步骤,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及预期的研究成果。

(一)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采取整体设计,全面实施、调整计划、有序推进的办法,按照设计方案、选题研究、学习培训、总结反思、校正调整的步骤进行。

第一阶段(2008年1月——6月)

1、选题论证。

2、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3、成立课题组。

4、课题申报与立项。

5、课题组理论学习。

第二阶段(2008年7月——2009年6月)

1、开题仪式。

2、创办《新教育》生活作文专版。

3、作文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

4、生活作文教学观摩活动(每月一次)。

5、生活作文专题培训。

6、生活作文专题交流会。

7、资料搜集、分析、整理。

8、阶段性小结。

第三阶段(2009年7月——2009年12月)

1、生活作文教学实践研究、反思活动。

2、生活作文课堂教学展示。

3、教师论文及学生习作展示。

4、课题资料整理。

5、阶段性小结。

第四阶段(2010年1月——2010年6月)

1、完成结题报告。

2、编辑课题论文集。

3、结集出版学生习作集。

4、课题结题鉴定会议。

5、课题研究工作总结会议。

研究方法:本课题拟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实验研究。

1、行动研究法。

2、文献研究法。

3、教育调查法。

4、个案研究法。

(二)完成本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课题主持人负责全镇小学教育工作,系统学习过教育教学理论,参加过省市级科研培训,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基础,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和极强的科研热情。“十五”期间,曾主持并完成“校本教材开发”、“写字教学教科研部门的表彰。本单位为徐州市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定点学校,徐州市苏教版小语教材实验先进集体,新沂市教科研先进单位,已形成浓郁的教科研氛围。课题组成员均为新沂市或徐州市优质课证书获得者,均参与过市级课题研究,业务素质高,理论基础厚实,实践经验丰富,教科研热情高,乐于投入到课题研究工作中。

2、课题经费资源及时、丰富。本单位已制定相关制度,对该课题研究实行全额拨款,专项投入,优先派送课题组成员参加各级培训研究活动,对有优异表现的给予相应的鼓励。

3、本单位为江苏省实验小学,徐州市模范学校,办学条件较好,教育科研资料丰富,教学设备先进,科研工作实现了信息化、网络化,完全具备完成本课题的物质条件。

(三)预期的研究成果。

1、《生活作文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本报告将从课题研究的时代背景,课题的界定,理论依据,研究内容,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等方面表述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和结果。本报告立足于学生的心理特点研究,立足于学生的习作规律探索,立足于寻求作文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本报告主要从理论角度阐述课题研究的成果。

2、《生活作文研究文集》。论文集将涵盖理论研究和策略两方面内容,以教学反思和案例为主体内容,突出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性和生活性。

3、《学生作品集》。突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呈现学生生活状态,展示生活作文成果,让《作品集》成为学生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平台。

上一篇:金融论坛论文下一篇:完形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