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生产安全事故

2024-08-16

特种设备生产安全事故(通用8篇)

1.特种设备生产安全事故 篇一

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目的

为了正确、迅速和有效地处置部门特种设备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有条不紊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真正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制订本预案。

特种设备状况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动力分部的特种设备有:三台10吨锅炉、10台电梯、三台空压机、一台装载机、两台电动葫芦及其设备的安全附件。

部门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成立部门应急领导小组,在工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中心的领导下,专门负责组织、协调和指挥所辖各工段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各项工作的落实,配合工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中心组织、协调、指挥本单位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响应、结束、善后处置等各项工作的落实,组建本部门应急队伍,并进行培训和演练等。

组长:分部主任

副组长:业务主管

组员:工段长 设备员 安全员部门预警机制 4、1 部门对在用特种设备要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并定期自行检查。部门对在用特种设备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作出记录。4、2 压力容器严禁超温超压运行,加载和卸载要求缓慢平稳,运行期间要保持载荷相对平稳,压力容器处于工作状况时严禁拆卸压紧螺栓。4、3 部门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4、4 部门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检验检测机构接到定期检验要求后,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及时进行检验。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4、5 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部门应当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4、6 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必须由取得许可的安装、改造、维修单位或者电梯制造单位进行。电梯应当至少每15日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单位应当在维护保养中严格执行国家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保证其维护保养的电梯的安全技术性能,并负责落实现场安全防护措施,保证施工安全。4、7 部门应当将电梯的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置于易于为乘客注意的显著位置。4、8 部门在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自行检查和日常维护保养时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处理。

4、9 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单位,应当对其维护保养的电梯的安全性能负责。接到故障通知后,应当立即赶赴现场,并采取必要的措施。4、10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 4、11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作业知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 4、12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管理人员和部门有关负责人报告。 4、13 特种设备的管理人员应当对特种设备使用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问题的应当立即处理;情况紧急时,可以决定停止使用特种设备并及时报告部门有关负责人。4、14 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对部门的特种设备和安全、消防设施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设备安全、可靠、稳定运行和设施功能齐全有效。及时了解职工的思想状况和发现部门存在的安全隐患,组织部门力量或协调相关部门采取各种措施,把部门的不稳定因素和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特种设备应急措施5、1 锅炉事故应急措施 5、1、1 锅炉爆炸事故。一旦发生锅炉爆炸事故,必须设法躲避爆炸物和高温水、汽,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快将人撤离现场,有条件时拨打“119”、“120”、“110”等电话请求救援,并将情况逐级上报。爆炸停止后立即查看是否有伤亡人员,并进行救助。5、1、2 锅炉爆管事故。5、1、2、1 炉管破裂泄漏不严重且能保持水位,事故不致扩大时,可短时间降低负荷维持运行,待备用锅炉启动后再停炉。5、1、2、2 严重爆管且水位无法维持,必须采取紧急停炉,但引风机不应停止,还应继续给锅炉上水,降低管壁温度,使事故不致再扩大。5、1、2、3 如因锅炉缺水,管壁过热而爆管时,应紧急停炉,严禁向锅炉给水,这时应尽快撤出炉内余火,降低炉膛温度,减少锅炉过热程度。5、1、2、4 如几台锅炉并列供汽,应将故障锅炉的主蒸汽管与蒸汽母管隔断。

5、2 铲车事故应急措施 5、2、1 铲车举升货物到高空后如发生不能放下故障后,司机应选择安全地点停车,并警戒任何人不准通过危险区,如短时间内故障处理不好,应用隔离带将铲斗隔离。5、2、2 如需到铲斗下处理故障,则应用支架将铲斗架好,人员才能进入铲斗下检修。

5、3 电动葫芦事故应急措施 5、3、1 电动葫芦吊运重物时如遇突然停电或设备突然发生故障,司机和指挥人员不准离开现场,要警戒任何人不准通过危险区,等电力恢复或设备处理完后将吊运的重物放好后才能离开。5、3、2 起升机构制动器在工作中突然失灵时,要沉着冷静,做慢速反复升降动作,同时开动葫芦,选择安全地点放下重物。5、4 电梯事故应急措施 5、4、1 电梯运行中因供电中断、电梯故障等原因而突然停驶,将乘客困在轿厢内,电梯司机或维修管理人员应安慰乘客,使他们安静等待,不要擅自行动,以免发生“剪切”、“坠井”等事故。为解救被困的乘客,应由维修人员或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盘车放人操作。5、4、1、1 在盘车操作前,救援人员应告知乘客镇静等待,劝阻乘客不要强行手扒轿门或企图出入轿厢,并与维修人员取得联系。维修人员应了解轿厢被困人数及健康状况、轿厢内应急灯是否点亮、轿厢所停层站位置以便解困工作。告知乘客尽量远离轿门或已开启的轿厢门口,不要靠近厅门轿门,不要在轿厢内吸烟、打闹,必须听从操作人员指挥。5、4、1、2 盘车操作前,通知被困人员盘车已经开始,请乘客或司机予以配合。同时切断总电源开关,一人用开闸扳手打开制动器,另一人盘车。当将轿厢盘至最近层楼面时(轿门地坎应不高于厅门门地坎600mm),应停止盘车,使制动器复位。让司机或乘客在轿门打开厅门或用钥匙打开紧急门锁,协助乘客离去。5、4、1、3 盘车时应缓慢进行,尤其当轿厢轻载状态下往上盘车时,防止因对重侧重造成溜车。当对无齿轮曳引机的高速电梯进行盘车时,应采用“渐渐式”,一步步松动制动器,以防止电梯失控。5、4、2 电梯运行中因机械和电气故障出现冲顶或冲底时,工作人员应要求轿厢乘客保持镇定,远离轿门,拨打求救电话或大声呼喊,等待救援。5、5 配电设备事故应急措施 5、5、1 配电设备运行中因短路、过载等故障原因而突然跳闸时,为最大限度降低损失,配电当班人员要进行详细检查。5、5、1、1 检查出是高压断路器和低压总屏,其中一项跳闸时,应马上合闸,保障厂区供电。同时当班班长组织人员对跳闸原因进行查找和处理。5、5、1、2 检查出是分路断路器跳闸时,应在分路断路器上挂上“禁止合闸”的警示。同时当班班长组织人员对跳闸原因进行查找和处理。5、5、2 变配电设备出现异常时,应马上对异常设备进行检查、分析。5、5、2、1 如设备过负荷,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和主管领导,安排调整负荷或改变变配电设备的运行方式,以适宜生产需要。5、5、2、2 如变配电设备出现故障缺陷,值班人员应立即对故障的变配电设备进行检修。当故障较大或因供电要求一时处理不了时,必须采取应急措施防止故障恶化扩大,并及时报告上级领导。5、5、3 配电设备运行中因短路导致爆炸,立即切断电源,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快将人撤离现场,有条件时拨打“119”、“120”、“110”等电话请求救援,并将情况逐级上报。爆炸停止后立即查看是否有伤亡人员,并进行救助。5、5、4 配电设备运行中因短路导致火灾,立即切断电源,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快将人撤离现场,有条件时拨打“119”、“120”、“110”等电话请求救援,并将情况逐级上报。同时,立即组织人员展开扑火工作,火灾停止后立即查看是否有伤亡人员,并进行救助。5、5、5 外线停电时,配电设备应急措施。5、5、5、1 突然停电时,当班人员应分头进行应急工作。一部分当班人员查看电梯是否出现将乘客困在轿厢内的情况,如果出现,解救被困的乘客;一部分当班人员立即将主供电线路和备用供电线路进行切换,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尽快恢复供电。5、5、5、2 明确外线停电时间时,将停电时间通知企业各部门,让各部门提前做好停电前的准备,并提前将电梯停放到基站。在外线停电之前,当班人员立即将主供电线路和备用供电线路进行切换,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尽快恢复供电。5、6 压力容器设备及附件的事故应急措施。5、6、1 当压力容器及其设备发生爆裂、鼓包、变形、大量泄漏或突然停电、停水,使压力容

器及其设备不能正常运转,或压力容器及其设备周围发生火灾等非正常原因时,必须紧急停止运行。5、6、2 压力容器及其设备一旦发生锅炉爆炸事故,必须设法躲避爆炸物,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快将人撤离现场,有条件时拨打“119”、“120”、“110”等电话请求救援。爆炸停止后立即查看是否有伤亡人员,并进行救助。

应急响应 6、1 部门引导职工全员参与到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中,职工发现安全隐患和事故时,个人能够采取措施的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并立即逐级上报; 6、2 部门应急领导小组接到安全隐患和事故信息后。其成员必须立即到达现场,组织和指挥应急行动; 6、3 在本部门不能处理安全隐患和事故的条件下,部门必须立即把安全隐患和事故信息上报工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中心,进入企业应急响应程序。6、4 部门上报工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中心的预警报告要做到迅速、准确,报告内容要客观真实,不得主观臆断。6、5 部门应急领导小组必须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检测与后果评估工作。部门在特大事故抢险救灾过程中,部门应急领导小组要及时介入,认真做好死、伤者家属的安抚、赔偿及其他善后工作,确保社会稳定。6、6 应急处理工作结束后,部门应急领导小组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分析总结,认真吸取教训,及时进行整改。6、7 部门应急领导小组对在处置安全事故中有突出贡献的人员,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引发安全事故负有重要责任的人员,在处置过程中玩忽职守、贻误时机的人员,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应急保障

7、l 部门应急领导小组对工厂按照规定配备应急消防、安全防范等设备、器材要加强管理和维护,确保器材配置合理有效。7、2 部门应急领导小组要加强部门内部应急队伍的建设,组织培训和演练,提高部门内部应急队伍的素质。

后期处理工作 8、1 部门要配合单位积极做好事故的善后处置工作,要努力协调资金、物资,做好事故后的人员安置以及灾后重建工作。8、2 对事故中的伤亡人员,部门要配合单位主动与当地政府、劳动部门等有关单位协商,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做出补偿。8、3 发生安全问题后,部门要积极配合企业和有关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根据企业的要求限期将情况报工厂应急指挥中心。

责任追究

对发生特大事故(事件)的有关责任人,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处理,对触犯法律的责任人,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特种设备生产安全事故 篇二

目前我国对特种设别的安全管理,主要采取的是生产使用一体化其监管力度和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测结果,符合我国对特种设备的基本使用规范。全国范围内进行质量的监管,并通过检测总局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安全检测。具体的实施标准,以地方政府对特殊用具的使用监管来进行,根据县级、市级等标准来进行处理,在管理的职能上,对技术的监管,应当进行严格把关,并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质量检测能够符合现阶段的现场工作应用。

在制度的制定中,应重视基层的使用标准,并依据我国现阶段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状况标准进行改进。伴随着我国现代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很多学者认为,特种设备的安全理论,应建立于使用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法律法规体系的监管上。由于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评定需要对其业绩进行测评分析,其研究方法也有待考究。在参考了相关的文献后,我们对其安全实施的绩效标准以及使用规则进行了简单的分析(见表1)。

2 安全绩效和监管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根据施工的成因进行分析,其主要危害在于对人本身所造成的危害。对于财产方面的损失成因分析,其选用设备台数也作为基准指标,在逻辑上,应根据表征所表示出的安全绩效进行规避,同时严格控制其监管过程中的业绩指标。

针对监管过程中的安全保障系数进行分析后,其相关的变量调整,也在于对整体变量的平衡型分析。根据统计学的原理来看,不同的序列之间均存在相关性,其相关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a和b均为安全保障系统的检测序列号。在检测中,针对不同的变量关系,经分析后得出,其变量之间,无相关性(见表2)。

在进行机检的过程中,其检测变量应符合正态分布与此同时检测值中的参数也应满足统计学意义(P < 0.05)。对于相关性数量调变中保证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顺应变量的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按照相关规定对应用指标进行分析,其结构参数应保持在检测的基准之中,按照相关规定的检测标准来进行安全检查管理。

对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研究中,针对其相关分析进行定向相关性研究,按照监管部门的指标进行基准指标控制。其数据中相关指数r的计算结果为 -0.600,结果表明其各指标的数据代入变量计算中各指标无显著差异。对于检测能力的相关性分析所得计算结果,符合调研研究标准。根据不同级别的调研结果也存在不同的基准,安全监管的着力点就在于对设备的应用基准进行能力上的总结,结构上的控制,应当以人力监管作为主要的控制基准。其应用应简单明了,并根据监管人员对所需知识的掌握进行人力物力的投入,提高监管人员的实践能力。

3 结 语

在现实工作中,应注意使用过程中对实际操作人员的影响,并根据相关企业单位的检测范围进行控制,根据检测规则进行监管,组织的力度应符合检测资源基础。在执行检验的过程中,根据上级部门的指标进行专业性管理。在事故发生后,也应按照设备和人员伤亡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在检测过程中,需要应用现代化的设备系统进行管理,并根据需求制定指标性的生产规划。

摘要:由于特殊设备的安全事关重大,关系到我国的国民经济以及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放任市场的应用,则很可能导致使用过程中,出现严重的灾难问题,特别是对一些企业和个人的安全行为,均会引起重大事故的发生。政府对相关部门的责令查处中,应根据职业使用标准来进行安全监督管理,确保检查过程中对特殊设备的使用符合安全使用规则。根据我国目前的使用情况来看,在多数的民族企业运行中,根据市场经营规则进行划分,是确保安全的根本所在。

关键词:特种设备事故,致因理论,安全监管

参考文献

[1]武雪珍.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的创新[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4(3).

[2]冯杰,罗云,曾珠,等.特种设备安全绩效与安全监管能力相关性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22(2).

[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发展观察研究”课题组.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发展思路和对策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08(37).

[4]郝素利,石文杰,李超锋,等.基于ISM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体系构建[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4,40(4).

3.特种设备生产安全事故 篇三

随着电梯、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使用量日益增多,特种设备相关的各类事故也随之增加。为了能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事故调查组往往委托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机构对事故的原因从技术上进行查找,以便事故调查组能严格按照事故“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事故。因此,搞好特种设备的事故技术鉴定工作,是协助事故调查组做出正确处理的关键。为此,本文将结合实例探讨如何开展事故技术鉴定工作。

一、概述

事故技术鉴定是一门技术。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是比较短暂的,事故现场也常常容易遭到各种干扰和破坏,这给事故调查带来了较大的难度。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事故调查技术,按照事故调查的要求、程度和方法,坚持实事求是,重证据、重调查研究,力求从事故发生发展的本来面目去认识,避免判断上的错误,就一定可以将事故调查清楚。

事故技术鉴定是掌握整个发生事故过程、原因的重要工作,它根据现场勘察、科学分析、排查验证等从技术角度来查找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和主要原因,并撰写事故技术鉴定报告。从技术角度调查分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就是分别对物和人的因素进行深入,细致的追踪,弄清事故发生的起因物或致害物,弄清在人和物方面所有的事故因素,明确它们的相互关系和所占的重要程度,从中确定造成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和主要原因。

事故间接原因的调查就是调查分析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以及人、物、环境的失配得以产生的原因,弄清为什么产生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为什么没能在事故前采取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二、事故技术鉴定应遵循的原则和要求

事故技术鉴定应遵循的原则是:客观公正、科学求实、严谨扎实、 证据充分。即事故技术鉴定人员在进行事故调查期间应排除外部干扰,始终本着客观公正的态度,实事求是进行现场勘察和排查工作、充分利用科学的手段、方法和仪器对产生事故可能的各种原因进行分析和逐一排查,去伪存真,在勘察过程中应严谨扎实,对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主要原因应有充分的证据或论据给予支持。

事故技术鉴定调查要求是:及时、全面、细致和客观。

及时:事故现场勘察是时间性很强的工作,在事故发生之后,应尽量及时赶赴现场进行勘察,掌握第一手资料。若不及时,事故现场就会由于环境的变化或人为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有的当事人为了逃避自身责任,经常对事故的经过避重就轻,甚至歪曲了原来的事实,这将会给取证和确定事故性质带来困难。

全面:首先应对可能造成事故的原因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排查,如用事故树分析法(FTA)将可能造成该次事故的原因尽量列出,以便在现场勘察中避免遗漏造成事故因素的取证,然后在事故现场勘察,应注意每一个角落和每一个细节,尽量收集数据,全面占有材料,以便为分析事故原因,提供充分的证据。

细致:现场勘查一定要细致,不但在注意那些明显的破坏情况,还应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尽量找出隐蔽的细枝末节,有时正是那些不引人注目的“小事”是解开事故之谜的钥匙。

客观:在现场勘察时,须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进行调查研究,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事物,及时排除那些“伪装”的现场材料。

如某一建筑工地的施工升降机,该施工升降机为双罐笼、带对重。因罐笼常发生溜罐故障,电工就对其进行维修,在维修期间,突然发生对重下滑撞击电工致死。当刚开始听事故单位陈述事故经过和了解部分现场人员时,都说是电工在井架内侧调整钢丝绳,而且还带我们到事故现场看板手等工具放在那里,电工的位置大概在那里,但我们仔细勘察了现场,并了解了电工死亡时受伤部位和倒在罐笼顶的位置,最后再仔细查阅了笔录,当事人曾在笔录中说到“电工曾喊不要开机”,经过我们仔细勘察,认为事实上电工是在罐笼顶部俯身探头在井架内调整钢丝绳,因为没有悬挂“正在维修,请勿开机”的警示牌,另一罐笼的工人没有看到有人在井架上部检修,便开另一台机准备将水泥运到楼顶,以致该罐笼的对重向下运动,将正探头检修的电工撞击。

三、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程序

受理事故技术鉴定委托后,就启动了事故技术鉴定工作流程,其工作程序如图1(事故鉴定工作流程图)所示。程序包括合同评审、组成事故调查组,鉴定前工作准备、进行现场勘察,人员调查询问、事故原因分析排查、模拟试验,以及收集各种物证、人证、事故事实材料(包括人员、作业环境、设备、管理、事故过程材料)、编写事故技术鉴定报告、出具事故技术鉴定报告等。现以某宾馆发生的层门处人员高处坠落死亡事故为例来阐述事故技术鉴定的工作程序。

1、业务受理

当收到委托鉴定函时,业务受理人需与委托单位填写委托鉴定协议的意向书,其中详细注明委托方的单位、联系人、联系方式;鉴定的样品名称、规格型号;鉴定项目(内容)、地点;鉴定所需费用等信息。在业务受理时,受理人员应尽量向委托单位了解事故的大概情况以及委托鉴定的主要内容,初步确定是否受理,若受理应初步确定项目负责人。

2、合同评审

在明确委托鉴定意向后,项目负责人应进行评估,必要时可到现场初步勘查。合同评审的关键是对本单位现有能力是否满足这项委托业务,是否要增添检测仪器设备,是否要聘请外单位专家等进行评审或部分项目委托其它专业部门鉴定,如钢丝绳的破断拉力测试、材料力学特性测试等。若合同评审通过,应正式确定项目负责人并成立事故技术鉴定小组。

3、人员组织

合同评审通过后,应即时成立事故技术鉴定小组,小组应根据事故大概抽类型抽调有关的技术人员或专家,如对该起高处坠落事故,据初步了解是电梯在运行过程中突然停梯,乘客被困在轿厢内,自救逃生时,从7层楼层的层门处摔落到底坑致死。由于该起事故是由于电梯突然停梯引发的事故,因此小组成员必须有1 名电梯检验师,该起事故调组最后确定由1 名高级检验师和2 名电梯检验师组成。

4、鉴定前工作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须利其器”,做好鉴定前工作准备是事故调查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步骤,是使在事故调查过程中尽量做到胸中有数、有条不紊地进行现场勘察、排查和验证工作。鉴定前工作准备的内容有:根据初步了解到的事故经过,收集有关特种设备的信息和资料;收集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利用事故树分析法对可能造成该事故的原因作初步的分析,以便准备好现场勘察检测用的工器具;初步拟定现场勘察步骤和排查验证方法等。

5、现场勘察

(1) 事故事实材料搜集。事故鉴定小组进入事故现场时,应尽快搜集当事人口述材料,然后认真考证其真实性。材料的收集,应包括事故发生的单位、地点、时间、受害人和当事者的情况;应进一步了解事故发生经过,包括事故发生前设备、设施等性能和质量状况;关于环境方面的情况,如照明、温度、湿度、通风、声响等,以及防护措施情况;不能放过任何其他有可能与事故相关的细节或因素。

首先应查阅事故调查组做的当事人的询问笔录,但由于专业知识问题,原先由事故调查组做的询问笔录可能存在遗漏之处或询问的人员范围不够,有必要配合事故调查组重新对事故当事人补做询问笔录或须全面寻访当事人或现场相关人员,以全面了解事故的时间、地点、经过、现象、后果。

第二进行现场观察,现场观察先不进入现场内部,只对现场周围作概貌观察,了解事故设备或建筑物破坏的大致情况,搞清危险物品的位置,数量及状态等,然后根据现场询问和观察的情况,重新对原拟定的勘察步骤和方法进行修订,提出适宜的勘查顺序及注意事项。

对于该起事故,我们调阅了询问笔录,同时查看了出事时轿厢内录相,调阅了电梯运行、维护保养记录,配合事故调查组重新对电梯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做了补充笔录。了解到该起事故经过为:2005年7月8日有175名参加中考的学生入住宾馆,分住在宾馆四楼、五楼、六楼和九楼。上午11时10分向下运行电梯突然在8楼与7楼之间停梯,被困的乘员开始频繁地按轿厢内警铃及通话按钮,报警求救,因无人应答,轿厢内乘员开始掰轿厢门和层门,经过多次尝试,终于掰开了轿厢门和七楼层门,11时22分,另一名女乘客试图采用前名乘客逃离出轿厢的方法,结果从七楼楼层地板与轿厢踢脚板之间,从七楼楼层摔落到底坑,经抢救无效死亡。

从事故经过了解到,造成该起事故设备因素是由于电梯突然停梯人员被困,而造成电梯突然停梯可能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用检查表法对可能造成电梯突然停梯原因进行列表。

(2)现场勘察和物证收集。对损坏的物体、部件、碎片、残留物,致害物的位置等,均应贴上标签、注明时间、地点、管理者,所有物体应保持原样,不准冲洗擦拭;对健康有害的物品,应采取不损坏原始证据的安全保护措施。

进入事故现场内进行详尽调查,将事故现场拍成方位照片、全貌照片和细节照片,记录下事故现场的原始状态逐个研究事故现场内各个物体在事故前后的位置变化,物体之间的层次关系和相互作用关系,物体在事故中受到破坏的程度和说明这种程度的痕迹;对于具有物证价值的痕迹物品,要进行实地测量和拍照,研究它们与事故发展的联系;对于某些有特殊意义的物品,残骸和碎片,要进行编号、制图和称量,必要时还要选取样品,进行化学或金相分析。

根据事故类别和规模以及调查工作的需要,绘出事故调查分析所必须了解的信息示意图,如建筑物平面图、剖面图。事故现场涉及范围图,设备或工、器具构造简图、流程图,受害者位置图,事故状态下人员位置及疏散(活动)图,破坏物立体图或展开图等。

在现场勘察过程中应严格做好原始记录,保持原始记录的及时,真实、齐全、清晰、明了,观察检测结果、数据和计算应在工作时予以记录。

四、事故原因分析与排查

事故原因分析是做出正确的事故结论的关键,必须采用严谨、推理和去伪存真的态度和科学的手段,根据事故现场勘察情况,从人、机、环境三大因素入手全面分析故障(或事故)的直接和间接原因。可采用,事故树分析法(FTA)、事件树分析法(ETA)和故障假设、安全检查表法来进行事故原因的分析。在该起事故中我们采用故障原因、安全检查表法对可能造成突然停梯的16种因素进行分析和逐一排除,根据现场勘察情况和录象,我们最后分析认为,因为许多从山区来的中学生聚在一起,有的是第一次坐电梯,好奇或等电梯不耐烦想掰开层门看电梯运行的可能,我们对各层门做掰开模拟试验,也充分证明了这个可能。

五、编写事故鉴定技术报告书

在做出事故技术鉴定结论和编写事故技术鉴定报告书之前,应根据掌握的大量的直接或间接的证据,进一步查阅与鉴定设备聚相关的标准、法律法规、规程等技术资料,会同相关专家深入进行原因分析和论证,分析和论证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技术要求和安全规范,而后做出技术鉴定的结论。对勘察证据和结论有疑义时,可再次到现场取证。直到证据充分,结论明确为止。

在鉴定原始记录的基础上,根据鉴定报告的格式,条理分明地做出鉴定报告并附上关键的见证材料。

? 事故鉴定报告书主页的内容包括委托方信息、委托设备概况、鉴定项目、鉴定依据、鉴定结论和备注,报告书附录中的鉴定内容与分析包括委托前设备状况概述及事故经过、现场勘察情况、检验内容、结果与分析,以及事故原因分析、附图等。

1、鉴定的结论

根据鉴定过程的全面调查,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情况下,项目负责人综合评判鉴定做出最终结论。如该起电梯突然停梯原因是由于层门受到非正常的作用力,致使层门副门锁电气开关瞬时通断,造成电梯控制柜变频器死机,电梯无法运行。

2、审核、审批报告书并出具报告书

项目负责人将报告书编写好后,应将报告书提交给审核人和审批人审核和审批,若审核人或审批人对结论有疑义,应进一步组织人论证或重新派人鉴定。

4.特种设备特大安全事故指导方案 篇四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时刻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及时处置特种设备重特大安全事故,减少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维护社会安定稳定。

二、特种设备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分类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2号令《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事故处理规定》,特种设备重特大安全事故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场(厂)内机动车辆、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由于设备本身主要因素或操作失误而发生的具有突发性,造成或可能造成较多人员伤亡、较大经济损失,破坏社会安定稳定等严重危害和影响的事故。

特种设备安全事故按影响大小和危害程度划分为一般、严重、重大、特大、特别重大五个级别。

范文网

1、一般性特种设备事故:无人员伤亡,设备损坏不能正常运行,且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下的设备事故。

3、重大特种设备事故:造成伤亡3-9人,或者受伤20-49人,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含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设备事故。

5、特别重大特种设备事故:造成死亡30人(含30人)以上,或者受伤(包括急性中毒)100人(含10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含1000万元)以上的设备事故。

三、组织与工作机构

1、设立安溪县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县政府处置特种设备突发事件专项指挥机构,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质监局局长任常务副组长,县公安局、卫生局、民政局、劳动保障局、环保局、安监局、宣传部、工会等相关单位为成员单位。

2、县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持靠县质监局,负责日常具体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县质监局分管副局长担任。办公室设在县质监局特安股。

3、各乡镇人民政府设立相应工作机构。

四、主要工作职责

1、县特种设备重大特大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领导、指挥、协调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和其他特殊突发灾害事故的处置工作;制定《安溪县处置特种设备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决定和启动应急预案处置特种设备重特大安全事故;建立健全应急处置工作制度和部门联动机制,及时有效地开展应对和处置工作;督促检查各乡镇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应急保障措施落实情况。

2、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县和市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协助上级处置特种设备重大、特大、特别重大安全事故措施,负责处置一般性、严重特种设备事故。

①事故发生后,具体指挥、协调特种设备一般性、严重特种设备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会同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单位开展紧急救授工作。

②根据事故处置工作需要,协调上级组织特种设备检验技术队伍,及时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协助现场应急救授指挥部开展事故检测技术鉴定分析及有关事项工作,配合上级提出技术保障措施和提供技术决策性意见,最大限度地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3、各成员单位:事故涉及锅炉、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场(厂)内机动车辆、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设备,相关部门和单位应提供有关设计、制造、安装、使用以及管理等资料,积极配合现场应急救授指挥部做好事故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4、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作机构应积极配合开展事故处置工作。

五、事故报告制度

(一)事故报告程序

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后,事故单位应立即向县特种设备重大特大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质监局)值班室和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缓报和漏报。乡镇人民政府、县质监局应在规定时限内向县政府总值班室报告,同时向县安监局、市质监局报告。视紧急情况,可先电话报告县政府总值班室和市质监局值班室。各单位应急值班室电话:

县政府总值班室:**传真:**

县质监局值班室:**传真:**

县安监局值班室:**

市质监局值班室:**

(二)事故报告内容

事故单位应在24小时内写出书面《事故报告》,并逐级上报。《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发生事故的单位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

2、发生事故设备的有关参数;

3、事故的简要经过、遇险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4、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

5、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并附示意图;

6、需要有关部门或单位协助事故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宜;

7、事故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报告时间。

六、事故现场保护

1、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应注意保护好事故的现场,因抢救伤员和财产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品时,必须做出标志,并拍照、录像和详细纪录,尽好地保护现场和痕迹物证。

2、县质监局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会同县安监局组织人员赶赴现场核实情况,并指导做好事故现场保护。

3、当地公安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派出警力赶赴事故现场,负责治安警戒保卫工作。

七、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

严重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后,县特种设备重特大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立即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1、由县质监局会同事发地政府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由县质监局主要领导担任,副总指挥由事发地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相关部门领导为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

2、现场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主任由县质监局分管领导担任、副主任由事发地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具体负责指挥、协调应急救援工作和对外信息发布工作。

3、指挥部下设5个工作小组:

①警戒保卫组:由县公安局、县交警大队牵头,负责现场治安与交通警戒,保卫事故现场。

②事故调查与抢险救灾组:由县质监局牵头,县消防大队、县环保局和事发地政府有关领导参加,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抢险救灾方案,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处置,开展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③医疗救护组:由县卫生局牵头,负责组织应急医疗救护队伍,抢救受伤人员,协调就近医院进行救治。

④后勤保障组:由事发地政府牵头,负责提供现场指挥部场地和通信设施,调集应急物资和装备,保障后勤工作。

⑤善后工作组:由事发地政府牵头,县民政局、工会、劳动保障局、保险机构和事故发生单位组成,负责伤亡人员及家属的安抚、抚恤、理赔等善后处理工作。

八、应急处置

1、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应在15分钟内立即向质监局报告紧急情况;在事故单位尚有能力和条件自救的情况下,应积极开展自救。

2、县质监局接报后,主要领导要在第一时间内迅速赶赴现场,立即启动本级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采取果断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优先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全力控制态势发展,防止和阻止次生、衍生和耦合事件的发生。

3、县质监局应急人员到达现场后,要迅速掌握现场情况,摸清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程度,并在15分钟内向县政府总值班室报告,同时报告市质监局。市质监局确定重特大事故等级的,启动市特种设备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快速组织、协调重特大事故救授工作。

4、在现场指挥部还未成立之前,先期到达现场的质监部门应急救援队伍,应在事发地政府的协调指挥下,按工作职责投入紧急救援。市质监局确定重特大事故等级的,直到市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至现场开始承担并履行职责为止。

5、在事故态势或次生事故灾害未能有效控制,已经或可能导致人员重大伤亡或造成重大危害后果,超出县(市、区)政府联合应急能力和市质监部门应急资源能力时,事发地政府及市质监部门应立即向市政府(总值班室)和省质监局请求扩大应急。

九、事故调查处理

特种设备重特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根据国家质监总局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有关规定执行。

十、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及演练

1、县质监局负责组建县特种设备事故紧急救援专业技术队伍,协调市质监局由市质监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市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所、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站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为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持。应急救援队伍应定期进行演练。应急救援队伍装备可参照《**市特种设备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器材装备表》(**质监[**]108号文)配备相应应急救援器材。

3、县质监局负责制定方案并定期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演练。

十一、专项预案管理

1、县质监局负责制定同级特种设备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并报同级政府和市质监局备案。

2、本预案每两年或在发生特种设备重特大安全事故后,县质监局应对应急预案及时进行评估、修改和完善。

3、县特种设备重大特大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本预案的日常管理工作,负责制定特种设备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保障措施、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应急通讯录。

4、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若有变动,应及时报县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调整变更,并报县政府备案。

十二、新闻报道

在特种设备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期间,按《**市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预案》(**委办[**]37号)文件要求,加强新闻报道与发布管理工作。

1、凡可以报道的,要主动向现场记者介绍突发现场和事件处置情况,为记者现场采访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环境。

2、需召开新闻发布会回答新闻媒体的提问,新闻发言人由县质监局主要领导担任。

3、对难以把握的新闻报道,应及时向县委宣传部、县政府作出书面或电话请示同意后,方能向新闻媒体披露。

4、一般不作公开报道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擅自向新闻媒体提供与事件相关的情况和信息,否则,造成社会不良影响,将对有关责任人予以严肃追究和处理。

5.特种设备生产安全事故 篇五

小型化肥企业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有些小型化肥企业由于连续性生产,或者有些特种设备更换内件或者触媒时才会安排全面检验,使得检验有效期到期的.特种设备无法按期进行全面检验,所以要办理延期检验手续.根据《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第138条, “设计图样注明无法进行内外部检验或耐压试验的压力容器,由使用单位提出申请,地、市级安全监察机构审查同意后报省级安全监察机构备案.

作 者:许敏生 作者单位:刊 名:安全与健康(上半月版)英文刊名:SAFETY & HEALTH年,卷(期):”"(12)分类号:X9关键词:

6.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 篇六

为规范和预防本镇范围内各企业内部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特种设备事故,能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性事故,最大限度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公司利益和社会安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相关规定,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总寨镇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

一、工作原则。

本预案的制定是从事故预防的角度、事故发生后损失控制的角度出发,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并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单位自救为主、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力求职责明确、规范有序、反应灵敏、运转高效。

二、使用范围。

各驻镇企事业单位及辖区内各建筑工地发生的特种设备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

三、特种设备事故分类。

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六十一条规定。特种设备事故分为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

四、应急救援指挥组织机构。

应急抢险工作实行镇政府统一组织领导和各单位牵头负责相结合的原则,落实统一指挥、组织、协调全厂特种设备事故应 急责任。

1、成立应急救援工作指挥部 总指挥:

王顺邦 镇政府镇长 副总指挥:张延星 镇政府副镇长

成员:尤志功

苏尚全

赵鹤翔

邓永斌

蒋海亮

马良 地点:办公室设在党政办,负责日常事务。指挥部设在事故发生单位,具体承担事故救援和处理工作。

2、应急救援职责

1、指挥部负责事故现场应急处理、资源配备和应急队伍的调动;确定现场指挥人员和抢险救援以及善后处理的指挥工作。

2、综治办在事故发生后,通知指挥部成员及各部门人员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协调事故发生单位的抢险救援工作,及时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事故抢险救援进展情况。落实救援指挥部领导关于事故抢险救援的指示和批示,事故结束后,由司法所和镇安监部门及时进行现场勘查取证,以及上级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处理工作。

3、党政办公室提供各种抢险救灾物资、通讯联络和后勤保障等工作,联系海北州医院对伤亡人员实施救治和善后处理工作。

4、镇安监站负责特种设备事故信息的发布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及预案各成员单位应设置24小时联系方式并设有备用联系方式,保证在事故发生后通讯保持畅通。

五、应急救援预案程序

(一)发生特种设备安全故事时,按下列程序报告: ①发生事故单位,要立即向镇党政办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员及设备损失情况。种设备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应立即启动本单位应急救援预案,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组织自救,防止事故蔓延扩大;保护事故现场;拨打报警电话(110、119、120),同时向肃州区安监部门取得联系。

②党政办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同时尽快通知指挥部其他成员、有关部门以便迅速、高效、有序的开展救援处理工作。

(二)应急处置措施

接到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后,采取下列措施进行应急救援处置。

1、现场救援

应急救援指挥部要立即派人赶赴事故现场,并迅速联系,调集必须的人员,车辆及机械设备。若肃州区安监部门人员已在现场,则积极配合安检部门,若区安监部门人员尚未到达则已方为主,在事故现场抢救伤员、维护秩序、保护事故现场等。

伤员抢救:在现场首先要及时抢救伤员,最大可能减少伤亡程度。同时,指挥部要立即与医院联系,要求出动急救车辆并做好急救准备,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救治。

保护事故现场:确认并保护事故现场,在救助行动中采取急救措施和移动现场物件时应做出标志,镇安监部门拍摄并写出书

面记录,做好事故调查取证工作,以利于事故处理,防止证据遗失。

2事故调查

应急指挥部要主动与区安监部门联系,报告事故情况和组织的救援工作,协助核实伤亡人员情况,按照区安监部门的有关规定和要求,配合、协助事故的现场勘察和调查取证。

3、善后处理

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妥善做好伤亡人员的处置和身份确认,对伤亡人员家属做好相应的接待和安抚解释工作。

4、责任处理

按照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在安监部门查明事故原因和责任,对事故进行处理的基础上,镇政府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编写事故报告,总结事故教训,制定防范措施,并及时报上级部门。

六、其它注意事项

1、参与救援行动的人员和机械设备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服从救援指挥部指挥,配齐安全设施和防护工具,加强自我保护,确保救援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2、参与救援行动的全体人员要在应急救援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安全、高效、有序完成救援任务。

7.特种设备生产安全事故 篇七

1 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

特种设备安全问题是生产行业主要的安全监察监管问题, 我国通过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不断强化安全监管、检测和技术提升, 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数量和严重度呈降低趋势。虽然我国的特种设备管理有了很大进步, 但是与发达国家的特种设备事故情况相比较, 情况仍不容乐观。

目前, 我国的特种设备管理面临的安全形势是:

(1) 事故发生几率较高, 万台设备事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事故后果直接就是经济损失惨重, 社会影响恶劣。

(2) 《特种设备安全法》刚刚开始实施, 但之前存在一些设备生产单位制造设备质量不够高, 施工单位运行维护不足的现象。

(3) 特种设备运行单位对于设备管理体系不完善, 不能做到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从而引起事故发生概率高。

(4) 特种设备迅速发展需要更为严格的安全科学技术的保障, 而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滞后与其严格的要求。

(5) 现在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期, 对特种设备安全的要求相当之大。

2 我国特种设备管理体系中存在的缺陷及其原因

2.1 特种设备的维护情况不达标

(1) 从企业领导的角度来看, 一些企业的领导不重视设备维护, 只在意目前利益。对设备的使用过度, 不重视设备的维护与保养, 常常造成设备的超符合运行, 带病作业, 不注意小隐患, 加速特种设备的磨损甚至老化。这样反而使企业在日后要花更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对设备进行大修甚至更换。

(2) 从企业员工的角度来看, 大多数企业对于设备的维护保养都是设备出现损坏才进行, 由于每个员工的操作习惯及每台设备耐损程度不同, 维修人员也存在应付现象, 这种维护制度并不能十分有效。其实最好应该推行的是“定人使用、定人保养”制度。这样, 有利于对每台设备的及时保养与维护, 使设备能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

2.2 特种设备的实际使用不规范

我国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技术良莠不齐, 有的操作人员技术不过关, 对机械设备了解程度也不够, 甚至有无证操作的情况出现。这样, 市场造成机械设备超负荷作业、带病作业以及违章操作等现象, 这些现象都加速了机械设备的磨损和老化。在加上企业不能够及时的进行保养维修等工作, 机械设备出现故障的几率大大增加。

2.3 特种设备落后情况下的盲目购置

我国很多企业的特种设备早已经陈旧, 技术水平落后, 不能满足正常生产的需要, 制约了企业向上发展的潜力。

设备落后的情况下, 有的企业并没有按照生产实际和市场行情严格制定采购方案, 企业盲目采购一些高精尖的特种设备。一来, 企业花费大量的资金引进设备, 却没有能够熟练操作的员工, 或者难以维持设备运行的资金, 浪费了机械设备的产能, 甚至闲置;二来, 即使能够保证新进机械的工作需求, 生产能力大大提高, 可是, 市场需要并没有如设想的那么大, 导致产能过剩。

2.4 对特种设备安全重视程度不够、责任理念不强

很多企业对特种设备安全重视程度不够、责任理念不强。为了追求经济效益, 往往对设备使用超负荷, 甚至进行违法改装, 维修程度不够, 导致很多事故隐患出现;另外, 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部门不够专业, 往往配备不齐专业的有经验丰富的安全管理人员。殊不知, 短期的减少安全投入长远上看并不能减少企业运营成本, 提高企业效益, 反而若是出现安全事故, 往往对企业造成极大地损害。

3 提高特种设备设备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3.1 建立并完善特种设备的设备管理部门

在特种设备管理中, 层次管理很重要, 合理地将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互结合相互协调才能够更好的实现科学的综合管理。明确专职管理人员和群众管理人员的职责, 实现统一规划、管理。充分发挥各级职能人员的积极性。

在特种设备管理中, 层次管理很重要, 合理地将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互结合相互协调才能够更好的实现科学的综合管理。企业应实现统一规划、管理明确的体系, 明确内部专职管理人员和群众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

3.2 完善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完善的维护保养制度是特种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有效管理手段。保养一般可分为两种方式:日常保养和定期保养。保养的到位与否能够影响特种设备的正常运行与否, 保养不到位也是特种设备出现故障的重要原因。企业员工要依据特种设备维修保养使用说明书对特种设备进行有效地保养, 并日常、定期进行监督保养的落实情况。再设激励奖惩机制, 把特种设备机械的性能状况、维修保养情况、运行状况、成本费用等列入奖惩计划, 激励企业员工的自主积极性和责任。从而企业能够保证特种设备机械的正常工作, 延展特种设备的使用周期, 同时又能有效降低设备维修保养成本。

3.3 落实特种机械设备淘汰工作

做好特种机械设备除旧更新工作即报废工作, 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运行效率、市场竞争力以及发展潜力。落后的不安全的设备应及时进行淘汰工作。以下几种类型的特种设备应及时淘汰: (1) 损耗严重、技术性能落后; (2) 能耗高、效率低; (3) 达不到使用要求和安全要求; (4) 超过使用年限。

3.4 保障维修维护的及时性、计划性和预防性

在维修方面, 一是重视小故障的及时处理, 做到防患于未然。切不可小故障不影响使用, 为了赶任务让设备带故障作业, 最后小毛病拖成了大故障, 不但影响正常使用, 还有可能造成设备突然报废。二是采取“计划维修”与“预防性维修”两种制度的相结合的维修制度, 科学合理的安排设备维修工作。

因此, 完善的企业的维修机制包括具有两个职能, 能够保障维修的及时性, 同时也能保障维修的计划性和预防性。对于故障的及时检查与排除, 能够有效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而对于设备的计划维修和预防维修是全方位的维修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定期与不定期的维修保养是能够提升机械设备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

4 结论

随着我国现代化和工业化逐步发展, 我国在特种设备管理的发展也比较迅速, 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 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改革的深水期, 无论是特种设备设计、制造、使用等环节, 或是特种设备事故发生状况, 以及特种设备管理的日常工作, 均存在方方面面的不足, 这些都要求我们能够尽快建立一套符合国情且科学有效的特种设备管理模式。

因此, 特种设备的使用过程中, 应加大设备管理的力度, 采取更为有效的管理模式。同时, 把设备管理进行细化, 明确每一个管理者与使用者的职责, 提升员工参与设备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增强企业竞争力。展望未来, 我国特种设备管理体系将更加完善。我相信, 在不久的将来, 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体系能够越来越完善, 争取早日实现零事故率。

参考文献

[1]丁守宝, 刘富君.我国特种设备检测技术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 2008, (9) :304-308.

[2]彭浩斌.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体系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2009, (11) .

[3]孔建伟.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模式探讨[D].南昌:南昌大学, 2010, (12) .

[4]王幼群.建筑施工用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J].建筑安全2007, (3) :90-93.

[5]赵亮.国内外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模式对比研究[J].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2014, (1) :88.

8.浅谈特种设备安全责任及落实 篇八

关键词 特种设备;安全责任;落实

中图分类号 TB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0)082-0184-01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由于特种设备本身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事故,一旦发生事故往往会造成人身伤亡及重大经济损失。近期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2009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白皮书》中显示:2009年共发生特种设备事故380起,死亡315人,受伤402人,直接经济损失6181万元。

做好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意义十分重大,要切实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变“亡羊补牢”为“网羊补牢”,进一步明确安全责任,采取有措施,抓好特种设备安全工作,防止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1 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法律意识有待加强,责任主体意识还需进一步提高。少数使用单位重效益轻管理,对特种设备安全认识不够,安全投入相对不足,不能承担起安全主体责任。安全管理的预防机制不完善,侧重于追究人员的操作责任。

2)部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人员自身素质与当地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不适应。存在基层监察人员身兼数职的情况,不能满足安全监察的频次与时间。由于信息不畅通,基层地区特种设备注册登记、检验检测、日常监管信息不能做到及时共享,造成了监管的盲区。

3)部分检验机构存在检验任务繁重,检验力量不足的问题,存在检测仪器陈旧,高新检测装备与技术匮乏及检验检测工作责任制不完善等现象。

2 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四方责任

国务院颁布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确立了特种设备安全四方责任制度,即落实企业对特种设备安全全面负责的责任、监督管理部门依法监管的责任、检验检测机构技术把关的责任和各级政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的责任。

1)生产、使用单位主体责任。特种设备的生产使用单位是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主体,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是特种设备安全第一责任人。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应当对其生产的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负责。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特种设备安全使用和运营全面负责。

2)特种设备监督管理部门安全监管的责任。特种设备监督管理部门应依照《条例》及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本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实施安全监察。对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检验检测机构和下级质监部门落实特种设备安全责任具有监督抽查权,督促以上单位落实责任制,履行各自职责;同时肩负制订宣传计劃,向企业、社会宣传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及特种设备安全知识的责任和义务。

3)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技术把关的责任。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工作是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技术基础。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具有在核准范围内从事检验检测工作,客观、公正、及时出具检验检测结果、鉴定结论,并对其检验检测结果、鉴定结论承担法律责任的职责。同时,肩负积极向企业和社会宣传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和特种设备安全知识的义务。

4)地方政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的责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中明确,各级政府要将安全生产纳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总体规划;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生产作为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也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督促、支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监察职责,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及时予以协调、解决。

3 落实特种设备安全责任的保证措施

1)生产使用单位要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法律法规学习制度及人员培训制度,并组织宣传学习及培训,增加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建立切实可行的内部安全责任制,将责任分解落实到部门、人员,并定期组织考核、奖惩;建立发现问题报告制度和接受监察、检验制度;加大安全生产的资金投入,保证安全资金的有效使用;按规定设立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2)检验检测机构应依据有关规定,结合本机构实际制定有效的检验检测工作程序,明确检验检测人员的工作要求,规范检验检测行为;建立检验检测工作责任制,将检验检测未全责任分解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检验检测人员,并组织量化考核;定期组织专项培训,组织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检验检测人员安全责任意识;公示检验检测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和工作要求,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3)各级质监部门应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监督检查计划,并依据有关规定细化监察工作程序,明确监察人员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建立安全监察工作责任制,将监督管理责任分解落实到具体负责人;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执法和检验检测配合联动机制,确保特种设备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治理;向社会公示许可、监察等工作,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加大工作力度,主动汇报,建立重大问题报告制度和定期向当地政府报告特种设备安全状况制度,积极争取当地政府重视、支持。

4)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主动向政府汇报,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对此项工作的支持。切实加强对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体系建设的领导。逐级抓好安全责任体系建设的落实工作,加强考核评比;定期分析研究解决安全责任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安全意识,鼓励社会舆论监督。要创新宣传方式,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各种形式,广泛宣传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安全知识,全方位地开展特种设备安全宣传活动,不断增强全社会对特种设备安全的关注和支持,提高全民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为特种设备安全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4 结束语

上一篇:广播电视编导指南下一篇:机关干部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