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行散记读后感

2024-09-05

湘行散记读后感(共10篇)

1.湘行散记读后感 篇一

所谓乡土,其实是最这一方水土最深的眷恋

用乡土二字来形容沈先生其实有点不太合适,毕竟乡土这两个字太“乡土”了。古有陶渊明所代表的田园诗派,而我更倾向于将沈先生的文章称作是“田园牧歌”。

无论是《边城》,还是《湘行散记》我们都很容易从沈先生的笔下体会到他会这片土地深深的感情。这里既没有如《乡土中国》所说的那种封建宗法的有形秩序,也还尚未受到现代文明的那种硬性契约化社会的影响。

这里的社会形态,似乎只是一种人们自然而然的、发自内心的交往。这种自然而然的社会图景让作者沉醉,因为在这样的社会形态中,每个人都是自由自在的,他们的生命似乎没有受到任何约束。

“他们百年前或百年后的生活可能跟现在一模一样。但他们仍旧忠诚地活着,担负起自己那一份命运,不问所过的是如何贫贱艰难的日子,也从不逃避为求生而应有的一切努力。”

在沈先生心里,他当然希望这里的人能够一直这样自由自在。

2.上海自驾族之湘行散记 篇二

今年,欧洲第一汽车香熏品牌“香必飘”为了配合香必飘的新产品“净味清新系列”上市,在上海、北京、广州三大城市推出了车友互动体验活动——“香必飘新空气之旅”。而作为此活动的承办方——沪上新媒体博客大巴(BlogBus),通过优越的“网络互动”优势,共征集到了56条自驾游线路。短短一个半月内,报名参加活动的人数达878,其中队长报名人数为66,队员报名人数为812。最终经过网友的积极投票和主办方的层层把关,三条各具特色的线路在PK中胜出:北京队的队长幸运小东西(网名)带领的太行大峡谷穿越之旅、上海队的队长泡饭(网名)带领的上海——张家界——凤凰游以及广东队的队长阿杰带领的广东瑶族风情游。国庆长假,我作为随团记者参加了上海队的“香必飘新空气之旅”,颇多体会,记于下文散记中,与大家共享。

张家界之雾里看山

在路上看了两天的云,倦懒地在车里晒了两天的太阳,昏睡、苏醒、聊天、再昏睡。终于,在10月2日晚6点迎来了“曙光”。路开始蜿蜒,并往上延伸,车队驶得越来越慢,渐渐进入一团的黑暗,与之相反的是,大家的兴奋神经却被充分调度了起来。终于进入张家界风景区了。

“建议大家关掉空调,打开窗户,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对讲机里传来声音。

开了窗,白天积郁的暑气瞬间飘飞,凉风习习,耳边此起彼伏的知了声,似乎与山中丛林的静谧进行着殊死的对抗。

“大家闻闻,好像有桂花香啊。”对讲机里一个女声,甜美而充满憧憬。

“有桂花香吗?我怎么闻到烤肉的味道?”对讲机里一个男声,隐约夹带着唾沫下咽的声音。

休息了一晚,10月3日7时,我们一行45人浩浩荡荡进入武陵园风景区,统一的“香必飘新空气之旅”的白色T恤,在游客群里甚为耀眼。黄金周,人满为患,我们开始了天子山索道的漫长等待,幸好导游小刘通过对讲机唱起了山歌,增添了点兴致。

两个小时后,我们终于坐在了游览车里,一车六人,一上索道,雾气立即从四面八方聚拢过来,把车包围了个严严实实。我们仿佛被投掷于雾海中,随着缆车的前行,周围的山林开始若隐若现。这里的奇石危峰确实很有个性,中间高,四周低,如柱、如塔、如笋,姿态各异,有姐妹私语,独者行吟,也有群峨起舞;这里的翠树也不贪心,并没有把山从头到脚裹得严严实实,他们或是山神的一头浓密的头发,或是山仙的一条绿色的披肩,亦或是山女的美丽的裙摆,其余处则赤裸着群山们历经风雨的天然肌理,彰显着“看了天子山,不看天下山”的自信。

下了缆车,来到观光台俯瞰群山,山神们依旧吞云吐雾。在我们大叹遗憾之际,风神前来帮忙,驱散了山边的几片浓云,朦胧中五座奇峰出海,身旁一队友发挥想象力立马冠之以“五指山”的名号。然而这只是几秒钟的事情,片刻云雾迷漫了开来,又是云海茫茫了无边际。看着我们一副副大失所望的样子,善解人意的导游小刘说,很少有人能在雾天还看到山景,这可算是奇迹了。是啊,若隐若现比一览无余更加神秘而有韵味,人间仙境不正是如此吗?让人有着无限的想象力和探索欲,并不时地给以“众里寻她千百度,慕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我们今天可是名副其实地游了仙境一回。

“我们这里70%是少数民族,有19个,主要是土家族。”在贺龙铜像旁导游小刘谈起了当地的风俗。“哇,那我们在这里不成少数民族了。”有人立即在旁感叹。“这里以前90%当过土匪。像我的爷爷辈以前就兼职当过土匪。”“兼职?那还有专职啊?”“是啊,专职的就是那些山寨里的土大王,兼职的就是一些穷苦的老百姓了。”“90%都是土匪,抢谁去?”“山寨之间相互抢啊。”“现在还有没有啊?”当男人们还在纠缠历史问题的时候,女人们已经敏感地考虑到此时此刻自身的安危了。“深山里可能还有,这里的风景区早就没有了。”吃了颗定心丸,一行人又笃悠悠地前行,美名曰“雾里看山”。

观完“天下第一桥”,走过“连心桥”,停驻“迷魂台”,然后坐百龙天梯,1分58秒后我们从326米高处直接落地。此时已经下午3点多了,眼前群峰凛然而列,清晰可见,粗看之瘦瘦高高,外貌相似,细看之,神态各异,各显神通,就如我们45人的队伍。询问导游,得知此景叫“将军列队”。观完雄奇的山石,来到金鞭溪,倍感柔美,只见曲折幽深的峡谷间,瀑布飞流,溪水潺潺。见旁边有租赁土家族服饰的小摊,臻臻和我都忍不住各租了一件,做了回土家妹。

猛洞河之“动静结合”

10月4日,车队一早启程,下午安排猛洞河漂流,晚上行至凤凰。车行驶在路途中,大家已经迫不及待地用对讲机向导游询问苗族的风土人情。从称呼男子阿狗、女子阿呀,到湘西赶尸、苗女下蛊,大家听得兴致盎然,一扫旅途的疲惫。导游小刘是土家族姑娘,有队友就提出要学土家语的“您好”“谢谢”“再见”,于是不一会儿对讲机里不标准的土家语响成一片。“我爱你,怎么说?”又有人提出疑问。这次自驾游夫妻、情侣对占了一半以上,私底下说一句土家语的“我爱你”,倒是很有异族情调。

到了猛洞河上游,我们车队人员分坐在四艘皮筏艇上,一船十座。套上救生衣,屁股刚沾上皮筏艇,就遭到了旁船的水攻,看来一场激战在所难免。之前买的水勺、长短水枪都派上了用场,众女子们也都英勇抗战。无奈几个回合下来,我所坐的皮筏艇只有两位男士,战斗力偏弱,只得喊船工:“快划,快划……”好汉不吃眼前亏嘛。“哎哟!”前方又有水柱扑面而来,我赶紧抱头躲避,稍后抬头一看,只见不远处一船工模样的人站在小渔舟上向我船“挑衅”。“你们水枪不够,我这些能射很远。”说着又朝我们进行了一次演示,仔细一瞧,他的船上放着十几把水枪。我船的聪明小子Jack心生一计:“我们不买水枪,我们租,怎样?”……

船老大熟练地划着桨,轻巧地避过暗藏在水流中的礁石,不一会儿,同伴的船离我们越来越远,一个拐弯就不见了踪影。大家水仗打得有点累了,开始歇下来欣赏周边的风景。这儿真静,一切的喧嚣都被两岸的青山屏蔽,大自然的声音也像被凝固了。河水很清,透明无物,水底各式各样的石子历历在目,看着很浅,实则很深,其中不乏长着青苔的滩石探出水面,可谓是“小石才露尖尖角,早有翠草立上头”。岸旁有小鸟很自得地扇动着翅膀,探出细细长长的小脚丫波动一下水,仿佛玩笑般地敲了一下河神的门,然后欢笑着,散去。在猛洞河漂流,往往会有大山突然挡住前方的视线,前后观望,只我们一皮筏艇,颇有“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意境,同时也得到了“疑无路,又一景”的惊喜。在此情此景中沉醉久了,心仿佛也被洗拭浸润过了,湿湿的,分外澄莹。美景当前,我不免有些遗憾,因为照相机不防水,没法随身携带,只好拼命用脑子记。想着回上海后跟别人描绘这里醉人的风景,定是一副痴人说梦样,恨不得这些景色能变成可触摸的果子,好多采摘些放进兜里,带回去与友人共享。不过风景看久了,心也就释然了,好像这样恬静的景色让人感受到的不是眼睛,而是想象。这光,这影,这色,这静穆的调子怎能被相机全部捉入?

当然,也不总是平静的时候,遇到险滩急流,白浪在船旁奔驰,乃至直扑人脸,皮筏艇被水下的滩石磕碰得仿佛要把上面的人都颠簸下去。待平缓后,发现透明的雨裤中都灌满了水,大家笑称“可以养鱼啰”。博客大巴的CPO—Jenny在漂流前顾虑颇多,而此时她已经英姿飒爽地坐在船头,不时发出不过瘾的感慨。

这里还得提一个插曲,上海交通台的主持人臻臻此次随行,每天下午五点半她都会与上海交通台动感101连线,介绍我们当天的自驾游情况。然而这天的五点半,不会游泳的她却与Jack在一急流中双双落水,幸好Jack英勇救妻,虚惊一场。在事后的一个场合,臻臻当众说了几句心里话:“都说苗女给丈夫下蛊,这次我却被Jack下蛊下得很深。平时我们内心很多的深情没有表达出来。这次我很幸运地落水,让我看到了一个不错的人。”也许,这次自驾游臻臻的收获是最大的。

凤凰的早晨与夜晚

雾霭中凤凰的早晨

10月5日,睡意朦胧中被楼下的叫嚷声吵醒,在床上辗转了几下,不见声音消停的意思,我索性爬了起来,一看表,快7点,匆忙洗漱了一下,出门独赏凤凰的早晨。

来到沱江畔,早晨的凤凰如期待中的那样安静,对岸的吊脚楼与远处的绿树皆裹在了一层轻雾里。沱江上,有几叶渔舟在荡漾,我仿佛能听到撸桨搅水的声音,哑哑的,想象着这时若在舟上,那就如同躺在摇篮里一样,水流是悠悠的催眠曲,把船上人的梦也摇曳得宁静而安祥。不过得小心,说不定水声里有着神秘的魔咒,就像苗女为了栓住男人的心会在水中下蛊,让你舍不得离开这座美丽的城,离开这个美丽的梦。小街上,当地居民背着背篓陆续出来摆摊做生意;河畔,阿妹们在掏米、洗菜、捣衣,心中一下有点明白,为何这细细长长吊脚楼的木柱能那么坚韧地承载着居民们的生活。

本以为自己是最早起床独赏凤凰早晨的,不料此时队友神奇(网名)已经独自徜徉在凤凰城旁的幽山里了。在古朴的苗寨前,有女子在洗衣做饭带孩子,也有男人们早晨七八点就聚在一起玩起了麻将。在神奇的眼中,这才是他想感受的生态的没有商业气质的凤凰。听神奇说,5号凌晨二三点,队友们都已在睡梦中,他却独自享受着静谧的沱江,看着酒店陆续打烊,然后细细盘点着自己的人生、工作。这是他选择的旅行体验方式。

凤凰城不大,休息好后的队友们开始三三两两,各自组群自由地逛起了凤凰。9点过后,一早安静的凤凰已变成了闹市,街道上到处是卖银饰,卖头巾,卖绣花的腰带、包包的小摊。也有一些小女孩在卖鲜花编织的花环。这对于我们这些女孩子来说,诱惑力确实很大,一上午没见,脖子上,耳朵上,手腕上,裤腰上,乃至身上的衣服都焕然一新,颇具苗家风情。

夜幕中闪烁的凤凰

都说凤凰的两个时段是最美的:一个是早晨,一个是晚上。凤凰的晚上并没有因为黑夜的抚慰而安静。这里,沱江的一侧,吊脚楼上的红灯笼被点亮,影影绰绰,颇有古韵,这是属于凤凰人的夜晚;而另一侧,一街的酒吧,灯火绚烂,更有酒吧里的乐声肆无忌惮地从里屋溢到了街道上,随着闪烁的灯光在青石板上打着节拍,这是属于外地人的夜晚。

放完许愿灯,我们一行人选择去了一个相对安静的酒吧。酒吧的名字很独特,只一个字:“问”,这也勾起了我的疑问。酒吧里,队友们分为了两桌,一桌掷色子,一桌玩游戏,输掉的得喝酒。大家不时笑得东倒西歪,每张脸都绽放着孩童般的灿烂。不少人大概很久没有玩得那么尽兴了。而此时,我在酒吧老板的桌旁坐了下来。

“老板,你不是当地人吧。”

“是,这里开酒吧的大都是外地人。”

“为什么来凤凰呢?呆了多久了?”

老板沉默了一下,晃动着杯中的红酒,昏暗的灯光下依稀可见脸上的沧桑:“五年前吧,我在广州,家里逼婚,我就逃出来了,走了很多地方,然后来到了凤凰,发现这里能让我静下心,所以……”

“你会一直呆在凤凰吗?”

“这我也是现在一直在想的问题……”

旺季的时候挣钱,淡季的时候出去走走,对于“问”酒吧的老板来说,这样的生活真的非常舒适,但是他始终没有家的感觉。“比如,你走路的时候总是想要去拨开前面的行人,因为他们走得太慢。”来自城里的外乡人未必能忍受这样平淡而悠闲的生活底下的寂寞。所以在凤凰,很多人因为不同的原因留了下来,然后一年两年三年后无声无迹地消失,他们永远只是过客。

爱心助学与苗族婚礼

千里送爱心

10月5日下午是爱心助学活动。当我们的车驶入官庄乡九年制学校狭小的操场时,两排在大太阳下站立着的学生鼓起了掌,激起了我们心中不可遏制的感动。听到有小女生在窃窃私语:“哇,好多帅哥呀!”不禁莞然一笑,这些孩子真是太可爱了。通过上海市团委与凤凰县团委的联系,这次博客大巴(BlogBus)、香必飘、上海标致车友会千里送爱心,共向官庄乡九年制学校、20位贫困生及两户特困家庭捐助了现金1万2千元,还有一些学习用品和体育用品。捐赠仪式结束后,队友们或与男孩子们进行篮球比赛,或席地而坐教孩子背古诗,说英语……享受着纯粹的快乐。而我则与校长和教数学的周老师聊起了天,知道了不少发生在这些学生们身上的悲伤的故事。周老师说,在课堂上给学生布置《给亲人的一封信》《我最崇敬的人》的写作任务时,不少孩子就会哭,他们的父母都到外面打工,有些偶尔回家,还有一些至今未归。而我们之后所去的邓田和小男孩的家生活得也非常艰辛,邓田和的父母重度残疾,年迈的爷爷奶奶与读初一的姐姐支撑着这个家庭。这些孩子们的纯真与不幸牵动着我们的心,大家都希望能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

浪漫的苗族婚礼

五点半爱心助学活动结束,车子飞快地赶回凤凰城,因为下面将有一场浪漫的婚礼——上海标致车友会车友大飞新婚不久,这次旅行特地为他与妻子笑笑再办一次苗族风俗的婚礼。当作为阿哥的队友BT(网名)背着身着苗服的新娘走进酒店大厅时,全场轰动。一脸陶醉的新郎大飞接过了新娘,开始了深情的对歌。新娘:“山里的木叶细又细,问哥会吹不会吹。我把木叶,哟,吹响了,只要那个木叶不要媒。”新郎回应:“好田好地,不用肥,好哥好姐,不用媒。我爱阿呀你好比陀江水,只求阿呀欢心进家门喽。”虽然是照着纸唱的,但已经颇有苗族的韵味了。接下来是换鞋,新郎把新娘的旧鞋脱下,为之穿上新的绣花鞋,无奈心急,穿反了脚,哄笑声一片,新娘笑笑则把旧鞋往后一抛,意味着从此跟着新郎走。“幸福路越走越远,越走越好,”在苗族司仪的指示下,大飞背着笑笑在餐厅里转了一圈。待落地,新娘给了新郎一杯酒,一旁司仪提示:“这杯酒可是下了蛊的,你要爱新娘一生一世,否则后果自负。”“我不会走婚,走婚要受批评的,不管怎么样我都会喝下这杯酒的,不过新娘别忘了定期给我解药啊!”在这个“生死考验”的时刻,大飞也不忘幽默一下。两人交换了戒指,之后是另一番考验,为了表示对新娘的忠贞不二,新郎得敲掉自己的门牙。大飞捂着嘴折腾了一下,再一放手,咦,门牙真的不见了。哦,原来是用黑胶布把门牙粘上了。这里,相识的或者素不相识的人汇聚一堂见证了一场独特的苗族婚礼,爱情的喜气就如一个个白浪,把在场的人都卷入了一片狂欢中。

风景在路上

7天的旅程,3500多公里的行程,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花4天的时间奔驰在路上,这对尚未参与过自驾游的我来说,开始难免有太辛苦、太耗费时间的感叹。然而亲身体验了之后,我发现这真的是一段非同一般的经历,很多感受与体悟是源于游览地之外的。

“尾车尾车,请汇报B队整体情况。”“报告队长,B队阵形完美,一会儿排成一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一个‘一’字,争取到前方排成‘大’字。”“3号3号,提速提速,追上我给你吃糖!”烦闷的路途中,对讲机成为了一大乐趣,12辆车45人仿佛围坐在一起,不时相互开个轻松的玩笑,或者进行漂流前的宣战:“B2,B2,请问你有什么武器装备?”“B2保持中立,B2保持中立。”“我们不怕,我们这里有X女战警。”“没有湿与不湿,只有早湿与晚湿的区别。”

队长泡饭说:“自驾会看到很多跟团看不到的风景,每一个热爱自驾的人,都把驾车当作一种乐趣,享受那种人,车,景,天人合一的意境。”队友黑夜(网名)说,虽然自驾游成本不低,但开车的人喜欢控制,更享受一种过程,就像结婚一样,目的不是领证。心如(网名)告诉我,他去年就在凤凰呆过一个星期,之所以参加这次自驾游是因为喜欢跟上海标致车友会的朋友们在一起。对于博客大巴的Jenny来说,张家界的“萤火虫”和中转地武汉的“四季美”的汤包是她旅行中的意外惊喜。官庄乡九年制学校的爱心助学对大家而言,都有特别的意义,队友小凡在看到学校没有专门的音乐老师后,有了立即留下来支教的冲动,由于种种原因,最后她没有留下来,不过她告诉我,她会再去那所学校,或者选择去其他一所学校支教。

那么,对于我而言,最大的体会就是团队的默契了。此次出行可谓浩荡,12辆车分为3个小队:ABC,每个队再按1234的编号细分。在复杂的道路上,12辆车要保持一致,紧跟着前行并非易事。我坐在头车A1里,看着队长泡饭忙碌地通过对讲机传递信息:“这里比较拥堵,建议分两组通行。”“前面发生联环追尾,请大家靠左行。”“前面有汇车,请B队、C队注意。”泡饭除了驾车,休息时间还要指挥队伍,若没有强烈的责任心是没法坚持下来的。这次自驾游活动的正副驾驶大部分是上海标致车友会的主力及车友,他们在行程中一同显示了少有的默契。每辆车上都配备了两个对讲机,但5公里之内才能听到,B1车的队长猪革亮(网名)则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了A队与C队桥梁的作用,当车队拉得太长时,他会超进A队接受队长发布的信息,然后放慢速度进入C队传递信息。当然,无论来自哪里,12辆车45人就是一个团体,摄影师丹娘老师为了拍下猛洞河漂流的场景,几次冒着落水的危险,Joy为了筹办大飞的婚礼,没有时间尽情地游览一下凤凰古城,博客大巴的May和马腾一路辛苦地帮助保持队伍的统一。

合作、责任、默契、关怀,纯粹的友情……这些体验与感受是这次自驾游,这些一起同行的可爱的朋友们给予我的,并非美丽的风景。

想到有人常常问沈从文如何就会写小说,沈从文说“倘若许我真真实实地来答复,我真想说:‘你到湘西去旅行一年就好了。’”看来,这不是一个搪塞的理由。风景就在路上,只是我们能否感受到而已。我想,人生也应该如此。

3.《湘行散记》读后感 篇三

生在南方的我,对湘西的了解甚微。在我眼中,湘西是一个充斥着原始神秘的地方,那里有神奇的巫术、蛊毒、赶尸术等,神秘莫测,奇幻怪诞。在地理书上接触到的湘西是;地理位置偏远,土地贫瘠,矿产丰富。有人说千百年前的陶渊明写下的《桃花源记》,描述的桃花源便在此地,那时候的桃花源是一个与世隔绝之地,而如今,湘西的交通条件大为改善,但在现代的经济技术高速发展的条件下,湘西的生产,建设,教育,文化还是远远落后的。

在《湘行散记》中,沈从文记录着他在船上的所见所闻,他由武陵过桃源时,了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这位朋友是一个渔夫,但是却戴着一顶价值昂贵的帽子,这是能引起了妇女们的注一件稀罕物。我对这个的印象较为深刻,他是一个粗俗中又带着些优雅的渔夫,很有特色。这个戴着水獭皮帽子的对一切满不在乎,是个爱玩字画也爱说野话的人,但他却是真xing情,懂得的道理也多。虽然这个水獭皮帽子仅三十五,但是却有着自己的追求和思想,这是让我觉得值得关注的。

在《湘西散记》中,引起我的关注的还有那些水手和妓女。水手们不畏惧生死的精神对我有很大的触动,常年漂泊在外的让人不禁黯然,离开人,在江河上与水共生。他们常年在外头漂泊,缺乏寄托,便对吊脚楼上的`妓女产生了深深的情意。

在第五章一个多情的水手与一个多情的妇人中,我看到了那位水手和那位妇人的,这是让人却又感叹的一段相遇。水手和妇人纠缠之后,在妇人的身上,水手得到了感情的抚慰,妇人亦是如此,或许他们从此便无法再次遇见了。但他们也愿意各自交付了一把与一把埋怨。

想到这些眼泪与埋怨,如何揉进这些人的生活中,成为生活之一部时,使人心中柔和得很!这些妇女的痴情亦让作者感慨万分。我亦如此。

第二天早晨,另一个的水手开始叫着各种野话,因那位多情的水手还未下来,仍然留恋在妇人身边。不多久,传来吊脚楼上的妇人锐声的呼喊,正如同音乐中的笙管一样,超越众声而上。这位妇人提醒着着这位水手不忘她的深情,妇人如此这番多情,让人不觉生出爱怜之意。

生生,冷呀!你不怕冷吗?我这里有核桃,你要不要吃核桃?从水手这言语中,可见他的淳朴善良。水手赠予沈从文一袋妇人赠予的核桃,沈从文回赠四个苹果给这位水手,水手便拿着苹果飞奔而去,回到吊脚楼,将苹果献给妇人。他并未想自己享用这些苹果,而是将苹果送给对自己有恩情的吊脚楼妇女。他们这种却又真挚的情感让我感动。

4.湘行散记读后感 篇四

有一种情怀叫沈从文,这是一种不折不从,亦慈亦让的气度。年少时随队颠沛流离,同伍的人皆吸烟,面对这个世界的集体混浊,他不以唯我独清自诩,只是默默的坚守自己,不被环境同化,就是一种遗世独立的高贵,而他还把经过的事,见过的人都化成了笔底的波澜,写人记事皆入木三分,各具情态。建国后,面对外界对其作品倾向的指摘,他没有用他的妙语去反唇相讥抑或是为自己解释剖白,就是诗里说的“和谁我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他将深邃的目光转向古代服饰研究,埋头数载,竟也成就该领域中的煌煌巨著。

面对众人的诟病,另辟蹊径,将爱好发展成学识,是让枭小闭嘴的最有力的方式,也是最漂亮的反击。一个文人要有傲骨,不媚俗,始终高蹈于世俗的好恶之上,它的作品才能有超越时间的永恒魅力,而且越经流年变幻,越发得隽永。无疑沈从文做到这一点。

当他的目光投向他精神上身体的故乡湘西,投向那些他爱的事物和人的时候,他又换了一副心肠,柔软慈悲,当他回到阔别的故乡“山头一抹淡淡的午后阳光感动我,水底各色圆如棋子的石头也感动我。我心中似乎毫无渣滓,透明烛照,对万汇百物,皆那么爱着,十分温暖的爱着!”,于是有了《湘行散记》,回家途中所见的两岸壁立的青山,积翠凝蓝的天空,透明烛照的月色,河面上乳白色的雾气,G乃的摇橹声,甚至于小羊软弱悲哀的叫声,一切的一切都使他倾心,使他感到瑰丽庄严。可是最撩动他心弦的还是那些自然风物滋养下生成的各色各样的人。他们无一不单纯,任性,活泼而有生气,多情的水手命时刻悬于水上,可以放纵的说野话骂人,也可以对船妓真心以待;灵气的女孩命不由己,却无哀伤,仍妖妖娆娆的活着,遇着一个书生气的男子也有改变自己命运的模糊的欲望,老水手活到八十岁还有认认真真数钱的神气,对于生存还那么努力执著……

这些人身上都有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悲哀的力量,正如罗曼罗兰所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湘西的清溪涤荡了他们的性情,他们身上有野性,有血性,有浪漫,有多情,有市侩,也是超脱,他们追求的是一种优美,自然,又不悖人性的生活方式。

他们傍水而居,在水上艰难的讨生活,又在急流险滩中交付了性命,被卷进水流之中,仍要在沉没之前交代遗嘱。因为知道生存艰难,所以随遇而安,乐天知命的活着,看重每一份小小的欢喜相聚,珍重每一次的悲伤别离,在大自然的馈赠中活着,条达坦荡,任性妄为。

有一种情怀,叫沈从文,这是一种有如天地洪蒙初开的赤子之心,单纯而热烈。此次《湘行散记》更珍贵的是收录了比较完整的沈从文与张兆和的两地书,新婚燕尔,便遇小别离,距离把思念酝酿得更加醇厚,情真意切的书信让人动容。一向冷静理性的张兆各也呈现出少有的小儿女之态,细腻琐碎地担心他的二哥的衣食住行。

沈从文更是一贯的情意绵绵,山水作伴不及一人同行,沿岸风景亦不忍一人独赏,星空新月都是她的眼睛,有多少蚀骨的想念就有多少如潮的哀愁,这些都化成了笔下炽热的文字。张兆和回忆道;“1969年,沈从文下放前夕,站在乱糟糟的房间里,他从鼓鼓囊囊的口袋中掏出一封皱头皱脑的信,又像哭又像是对我说:“这是三姐给我的第一封信”。他把信举起来,面色十分羞涩而温柔――接着就吸溜吸溜地哭起来,快七十岁的老头哭得像个小孩子又伤心又快乐”。无论后来多少世事龃龉,在沈从文心中爱的都是那个满怀温柔提笔回信的“三三”,这是沈从文的赤子之心

5.湘行散记读后感 篇五

也许主人公就是作者吧,也许又不是,但这都不重要,因为此番湘行留下的是无形的心迹,而非足迹。我读到上篇《边城》中翠翠的原型,她是绒线铺店主的女儿,傩送的原型则是作者当兵时的伙伴,傩右。十七年后作者回到了绒线铺,看见店里有一个长得和翠翠一模一样的女孩,那是他们的女儿,傩右也老得他几乎认不出。

还有那座山上的小小学校,大家都相信那些在山上踢球的小伙伴们长大后会出落得与众不同。战火毁了它,所幸大家都跑了出来,各奔东西了。如今主人公回不去了,那其中各自在人生旅途上跑了十七年的伙伴们,再见到时他们是和他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可见的无趣而庸俗的中年人无异,他们都回不去了。

作者唯独喜欢那些水手,那些每天在清澈的湘江里与浪花礁石斗智斗勇,漫游山水以船为栖身之地,对每一个朋友都坦诚相待的水手。我尤其喜欢那个水手朋友终于上了岸之后,在琳琅满目的花花世界里,他却把口袋里所有的钱都用来买了作者最爱吃的橘子。

记得么?他见到傩右的时候不忍惊动“他们那份安于现状的神气”,见到昔日同窗时为他们“精神上的营养不足”感到失望,于是他都很快地离开了,没有多看一眼,仅在我们脑海中留下一个淡淡的影,可是那些水手是他整个行程中一路相伴的,他们的形象是最最鲜活的,他们与自然融在一起,无拘无束地说着有些野蛮又朴实的话语,与风浪斗争,内心也如水一般清澈。他们一个个都是真真切切的。比如那个有着古罗马战士般身材、托尔斯泰似的白胡子的漂亮老水手,日常不过是弄船人眼中“一个又老又狡猾的东西罢了”。这里没有什么“不忍”说的话,也没有精神上的“不足”。是这些水手们的存在让此次湘西之行灵动鲜活了起来。

如果桃源是幻象,那么带作者游桃源的水手是不是也有类似的隐喻?这些游离于一切社会关系之外,漂泊不定行如浮萍的弄船人,相伴着作者行迹的始终,作者喜欢他们,与他们在一起最自在,因为他们象征人最自然的精神状态。他们有年少的,有年老的,有原先来自各个行当的,但在这里都是一样的弄船人,在净如明镜的江上歌唱,在险象环生的漩涡中搏击,他们不就像人各个年龄段、在不同环境中始终保持最本真精神的外化么?

作者的变化是大的,大到可以对于同乡的经历“毫不出奇,毫不惊讶”。但他的变化又是小的,小到面对再大的变动也坚持“迷信”他那一双手,写“没有人再想看”的小说。所以他的内心一直就如那些水手一样,从年轻至年老,即使置身一叶扁舟,漫游东西,漂泊无定,风浪无时,浪打千击,掌舵时、泅水时、嬉笑怒骂时神气依旧,岁月的痕迹就如长蒿在碧水中轻轻荡起的涟漪,稍稍揉皱了水面,缓缓地又趋于平静。

6.《湘行散记》的读后感 篇六

《湘行散记》的读后感应该怎么写?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或者一段视频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湘行散记》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湘行散记》的读后感范文1 我看过电影《湘西剿匪记》中的湘西,也看过沈从文《边城》里的湘西,更知道朱镕基《七律——重访湘西有感》中的湘西。湘西湖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东侧的武陵山区,与湖北省、贵州省、重庆市三省市接壤,湘西也是沈从文的家乡,也真因为如此,让沈从文的散文有种江南水乡的细腻。昨日我借朋友的《湘行散记》,看看这本作者家乡的散文,湘西真的很美。

今天我就献丑,从沈从文的《湘行散记》来谈谈作者笔下的湘西和这个著名的作者沈从文。如果你有写过情书的经历,应该知道这句“我行过很多地方的桥,看过很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如果你有和命运挣扎的经历,应该知道这句“睁大了眼,什么事都分明,但自己又何尝能支使命运”。一本《湘行散记》写出了真正的沈从文。

唯美的江南,多是水造就的,湘西也不例外。这本《湘行散记》多的也是水,无论是写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还是一个爱惜鼻子的朋友,都是必须有水的,再加上一点小雨或者雪,那就更是美得离谱了。“我平日里想到泸溪县时,回忆中就浸透了摇船人催橹歌声,且被印象中一点儿小雨,仿佛把心也弄湿了。”回忆中的湘西,这么的静美和谐。

也许从一开始我们在小学学过朱自清的《春》,对朱自清都很欣赏和了解,沈从文对朱自清有“其为人也,温美如玉,外润而内贞”的称赞。但是想到朱自清的话,下一个就应该想到沈从文了吧!民国时期的散文,一个北方、一个南方,两个风格截然不同的作家。真因为有朱自清,我们也知道了沈从文的江南之美。婉转的橹歌声中,荡漾着生命勃发的生机,沈从文凭借一颗诚心,一支笔,用最干净的文字塑造了纯美的湘西世界。

《湘行散记》最初的母本是因沈母亲病危,沈从文匆匆赶回湘西。行前,他与夫人张兆和约定,每天给她写一封信,报告沿途所见所闻,另外次本书还收录《废邮存底》、《云南看云》和《偶感怀人》。无论写什么,沈从文的散文风景都那么有人情味,风俗人情都很惬意。

澄澈纯净的沅水之间,一片明朗朴野的湘西风光,闪耀着桃源般耀眼的余晖,这就是美丽的湘西风光。我是不是应该去湘西看看,这么美得地方,但是我又很了解湘西,从《湘行散记》中我就已经去了湘西、了解了湘西,还有去的必要吗?风景犹在,故人不存,我确实应该去看看湘西,为了心中的沈从文,也为了《湘行散记》中的湘西。

《湘行散记》的读后感范文2 《湘行散记》中的《云南看云》让我着迷。沈文从先生在文中大量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把云南的云写得变化多端,把云的美丽迷人,出神入化地描写了出来。

沈先生通过对云南美丽的云的欣赏,发出了对当时社会风气深深忧虑的感叹。“大部分优秀的脑子全都被法币弄得昏昏的,失去了应有的灵敏与弹性。”国难当头却“熙熙攘攘,皆为利往,挤挤挨挨,皆为利来”。他们计较着毫厘之间的金钱利益,而不曾抬头看一眼多彩的云朵。

而今,人们早已脱离了战火和贫穷,社会安定,生活富足。然而,每日挑灯夜战的学子;傍晚走出地铁站的疲惫的人群;午夜还在打工的年轻人以及花天酒地应酬中的人们,和沈先生文中描写的形形色色只追求“法币”的人事状态多少有些相似。

云南的云“完全是水墨画,笔调超脱而大胆”,“天上一角有时黑得如一片漆,它的颜色虽然异样黑,给人感觉竟十分轻”。这些语言生动、真实地写出了云南的云的特点,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奇异的风景画。

沈先生通过云南的云启示我们要有“崇高的情感,去追求美丽而伟大的目标,不要甘心堕落,在国家危难时,更要挺直腰板,抗战到底。”

我们不止要为了生活而奔忙,还要心怀“诗和远方”。停下脚步,去听一场讲座,去书店转上一天寻一本好书,安安静静坐下来看一场演出......。“去追求一个美丽而伟大的道德原则”,去想想我们肩负的责任,能为社会做点什么。

《湘行散记》的读后感范文3 想读《湘行散记》,是从逐渐了解沈从文开始的。沈年少即投身行伍,随军队辗转川黔湘边境。吃过苦,也阅尽了社会的黑暗。心生厌倦后,即开始进行文学创作。可以说从文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也是努力的一生。只上过小学,但却凭着对文学的爱好,以及自己对社会人事的切肤体验和深刻观察,写出了当时社会喜爱的文字,从而跻身当时的“中层社会”。可是他从来都自称是是一个“乡下人”,无时不感觉到,呆在这个群体里愈是长久,愈是感觉和周围的人“格格不入”。深觉自己和周围的人看到的、想到的不一样,因此常常陷于一种让人无法理解的痛苦。对此,沈曾在《湘行散记》里写道:“三三……,我觉得惆怅得很,我总像看得太深太远,对于我自己,便成为了受难者了。……”

读《湘行散记》你会发现,她名虽似游·行志记,却并不是一般的出行心情记事。她是沈十六年后因探病母重返故乡途中的所见所感。与其说她是一本回乡散记,倒不于说是沈对当时社会基层民众的忠实叙述,以及对那方河域和生活在它上面的人们深挚而真诚的爱。

初读《湘》你会发现,那里有清澈毫无渣滓的河水,有听过之后一生也忘不了的橹歌,有爱说野话却勇敢有力的水手,有可爱质朴却沦为ji女的妇人。但远不止这些,从“老伴”到“滕回生堂的今昔”,你会了解,在那个战乱且无序的年代里,只在沈的视角范围里,就有那么多转徙漂泊,有那么多普通人在战乱里平静的死去,却不为亲人知晓,有那多妻离子别,等待然后平凡的老去,有那么多平凡的人在命运的夹缝里平凡的生,然后在十六年后某个平凡的日子里不期而遇,却不再相识。初读,以为是在读小说,仔细斟酌,才发现是沈人生经历里的一些真真切切的缩影,细细体味竟不禁使人潸然。

再往后,从“一个多情的水手与一个多情的妇人”到“历史是一条河”,你会了解到,水手和拉船人拿着少得可怜的收入,却干着辛苦且随时有生命危险的行船行当。冬日三九,天再冷,船遇险时照样往下跳,行船过程中,船遇上险滩,河水再凶猛也得冒着生命危险下水护船,十年如一日。而即使这样,这些水手和拉船人却从不曾失去应有的勇敢和努力。而吊脚楼上妇人,多半因为这个社会的黑暗,以及家庭生计的原因沦落为ji女,而即使这样,她们依旧不失去那一份质朴和可爱,以及那一份对生活的纯真希望。

读《湘》你会发现,你情感会随着沈一样流淌,到最后俨然如那一派清波毫无渣滓。虽然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穷苦人们的悲惨命运和容易被“社会上层”漠视的生活哀乐,但他没有将自己陷于深深的痛苦,没去无边无际的同情,也没有给人消沉灰暗的情绪。一以贯之的是对河水、对拉船人同船、对那片流域温暖的爱。因为他知道,对这些人沉重的生活,我们这些读书人是不配说同情的,对这些人的命运他也无力去做什么。想到这些感想,我又不禁想到书中的文字,写道:

三三……,我先前一时不是还提到过这些人可伶的生,无所谓的生吗,不,三三,我错了。这些人不需要我来可怜,我们应当尊敬来爱。他们那么庄严忠实的生,却在自然上各担负自己那份命运,为自己,为儿女而活下去。不管怎样的生活,却从不逃避为了活着而应有的一份努力。他们在他们那份习惯生活里,命运里,也依然是哭、笑、吃、喝、对于寒暑的来临,更该感觉到这四时交递的严肃。三三,我不知道为什么,我感动得很!我希望活的长一点,同时把生活完全发展到我自己这份工作上来。我会用我自己的力量,为所谓人生,解释得比任何人皆庄严些与透明些。三三,我看久了水,从水里的石头得到一点平时好像不能得到的东西,对于人生,对于爱憎,仿佛全与人不同了。我觉得惆怅的很,我总像看得太深太远,对于我自己,便成为了受难者了。这时节我软弱得很,因为我爱了世界,爱了人类。……

每次读时总有所感悟,却不知道是什么。联系现实中的生活,我想到了前段时间富士康的“跳楼事件”,以及和我同在一个园区的千千万万来自基层的群体,而这其中也应当包含一个我。每次在紧张忙碌的车间,在匆匆忙忙地上下班途中,我总是看到每张年轻面孔后面单调、机械、无趣的工作,以及还并不可观的收入,再想远一点,是一个个极易敲碎的梦想。我吧,又或许多少比他们强一点,在这个异地他乡耕织自己的梦想。我想,先前我也错了,正如沈所说的,我们并不是可怜的生,也不是无所谓的生,无论是在自然上,还是在各自的生活上,是担负有各自的一份责任的。虽然面对生活的“寒暑”的来临,我们比某些人更感觉严厉,但我们不应该因为这样就逃避生活,也不应该因为这样就放弃为儿女,为父母,为命运梦想所作的应有的一份努力。而这样的生活态度,在自己,是应当感觉庄严自豪的,在别人,应当是受尊敬的。把眼光再放得宽广些,或许我们只是历史的毫不起眼的一部分,但我们却是自己生活的的主人。我们可以选择爱生活,在自己习惯的生命里,去哭、去笑、去爱、去吃、去喝,像生命无法把握的水手,永远勇敢有力,像沦落风尘的妇人,永远保留那份纯真的希望。

《湘行散记》的读后感范文4 沈从文其人: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便开始文学创作。其代表作品《边城》,《湘西》,《长河》等使其跻身中国最优秀作家之列。人生阅历丰富,经历坎坷,早年投身行伍,后又执教于青岛大学、西南联大以及清华大学等知名学府。同时,他在历史考古领域中颇有建树,晚年完成的专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在中国物质文化世上占据重要的地位。

沈从文其情:想必读者对沈从文先生的情感经历比较了解,其感情故事也颇为引人关注。从执教吴淞中国公学开始,便爱上自己的学生张兆和女士。张家四小姐可谓出身名门,大家闺秀,修养学养甚高。沈先生完全沉浸在对张兆和的爱慕之中,用情不可谓不深,用心不可谓不诚。最终在沈的执着追求的过程中,张被打动,终成就了一段佳话。

《湘行散记》其书:前面是对沈先生基本情况的介绍,网络上随处可见,并不十分难得到。我素来敬仰沈先生,也读到过不少他的文字。其中也包括这本著作,有些感悟,写上几百字作为自己的读后感与推荐的理由。沈先生是湘西凤凰人,湘西对我其实是个神秘之地。这本书就是他回到湘西一路的见闻感触,以及触发的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这本书中用词诚恳简洁,很多词语的使用贴近生活,有非常强烈的代入感。对人物的刻画仔细深刻,人物的形象突出,寥寥几笔,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便跃然纸上。对沿途景色的描写更是清新别致,仿佛置身其中。整部作品乡土气息浓厚,不但展示了湘西的人文地理特色,同时也写出了对自己故乡的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理解、感慨和忧虑。沈给了我们一张由云彩做成的飞毯,带着我们领略至美湘西。

7.《湘行散记》小说优秀读后感 篇七

今天我就献丑,从沈从文的《湘行散记》来谈谈作者笔下的湘西和这个著名的作者沈从文。如果你有写过情书的经历,应该知道这句“我行过很多地方的桥,看过很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如果你有和命运挣扎的经历,应该知道这句“睁大了眼,什么事都分明,但自己又何尝能支使命运”。一本《湘行散记》写出了真正的沈从文。

唯美的江南,多是水造就的,湘西也不例外。这本《湘行散记》多的也是水,无论是写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还是一个爱惜鼻子的朋友,都是必须有水的,再加上一点小雨或者雪,那就更是美得离谱了。“我平日里想到泸溪县时,回忆中就浸透了摇船人催橹歌声,且被印象中一点儿小雨,仿佛把心也弄湿了。”回忆中的湘西,这么的静美和谐。

也许从一开始我们在小学学过朱自清的《春》,对朱自清都很欣赏和了解,沈从文对朱自清有“其为人也,温美如玉,外润而内贞”的称赞。但是想到朱自清的话,下一个就应该想到沈从文了吧!民国时期的散文,一个北方、一个南方,两个风格截然不同的作家。真因为有朱自清,我们也知道了沈从文的江南之美。婉转的橹歌声中,荡漾着生命勃发的生机,沈从文凭借一颗诚心,一支笔,用最干净的文字塑造了纯美的湘西世界。

《湘行散记》最初的母本是因沈母亲病危,沈从文匆匆赶回湘西。行前,他与夫人张兆和约定,每天给她写一封信,报告沿途所见所闻,另外次本书还收录《废邮存底》、《云南看云》和《偶感怀人》。无论写什么,沈从文的散文风景都那么有人情味,风俗人情都很惬意。

8.初中《湘行散记》读后感600字 篇八

沈先生通过对云南美丽的云的欣赏,发出了对当时社会风气深深忧虑的感叹。“大部分优秀的脑子全都被法币弄得昏昏的,失去了应有的灵敏与弹性。”国难当头却“熙熙攘攘,皆为利往,挤挤挨挨,皆为利来”。他们计较着毫厘之间的金钱利益,而不曾抬头看一眼多彩的云朵。

而今,人们早已脱离了战火和贫穷,社会安定,生活富足。然而,每日挑灯夜战的学子;傍晚走出地铁站的疲惫的人群;午夜还在打工的年轻人以及花天酒地应酬中的人们,和沈先生文中描写的形形色色只追求“法币”的人事状态多少有些相似。

云南的云“完全是水墨画,笔调超脱而大胆”,“天上一角有时黑得如一片漆,它的颜色虽然异样黑,给人感觉竟十分轻”。这些语言生动、真实地写出了云南的云的特点,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奇异的风景画。

沈先生通过云南的云启示我们要有“崇高的情感,去追求美丽而伟大的目标,不要甘心堕落,在国家危难时,更要挺直腰板,抗战到底。”

9.沈从文的《湘行散记》读后感优秀 篇九

雨渐渐的下的越来越大,而我却独自漫步在雨中。

一朵朵含苞欲放的花朵在绿得荡漾的绿草坪上显得格外耀眼,不禁思绪万千。

飘渺的橹歌声中,扬起的是最真实而美丽的生活,这本书就好似一颗诚心,一支笔,也是用最干净的文字塑造了纯美的湘西世界,在沈从文的笔下,水手、妓女、艄公……他们一个个都拥有着一颗最纯洁的心,这是他们“心”的本质!

沈从文,从武陵开始一步步起程,在这场旅途之中,世事人非,都看到一清二楚,早已摸透的结局,也却只能看着一个个朋友愈走愈远,打不破的现实,摆在面前,却又是一阵悄无声息的低吟与伤感……

在这看不到光明的城市,哪里是自己的容身之处!被人踩在脚底下,就连停下来喘一口气都得憋着。

往事在此刻回想起都是满眶的泪水,与诉说不尽的苦衷罢了,谁不是为了养家糊口去赚钱,去没心没肺的打工,每个动作都是如此连贯有序!

这个世界反映出的对自然的感怀和对纯粹人性的渴望,这是澄明山水间最难言的美好与惆怅,当然,我呢,也只是在沉默之中体会到一点人生的苦味,我觉得他们的欲望同悲哀都十分神圣,我不配用金钱或别的方法渗进他们的命运里去,扰乱他们生活上那一份应有的快乐……

一份温暖和幸福,

10.读《湘行散记》有感 篇十

读《湘行散记》,是从逐渐了解沈从文开始的。沈从文先生幼年家道中落,读过小学即投身行伍,随军队辗转川黔湘边境,吃过苦,也阅尽了社会的黑暗,凭着自己的文学修养以及自己对社会的深刻观察创作出了表现和反思当时社会现状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在“人与自然契合”的人生理想烛照下获得显现,以及对理想浪漫主义的追求和独特的价值尺度,使得沈从文写出深受读者喜爱的理想生命之歌。初读《湘行散记》以为是在读小说,仔细斟酌,才发现是沈人生经历里的一些真真切切的缩影,细细体味竟不禁使人潸然。他用精妙绝伦的浪漫优美的细腻笔触给我们描摹了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或静谧恬淡或繁华热闹的画面,常常让人掩卷遐想,陶醉其间。这是一部分别选取作者20、30、40年代三个时期代表作的集子。里面包含散文和书信两大部分。散文常常为我们铺陈出一个广阔美妙的风景连轴画卷和当年那段历史的社会变迁现场。既像“山水诗”,又像“物产志”,这其中蕴藏的是作者对生命深沉的爱恋。而且他往往在虚实相间的叙事写景中触景生情,将那些曾经与自己生命不可分的日常人生小事,纳入我们民族千百年的历史空间予以观照。《湘行书简》由一组书信组成。1934年,因母亲病危,沈先生匆匆赶回湘西。行前,他与夫人张兆和约定,每天给她写一封信,报告沿途所见所闻。这组书信,便是践履这一约定的产物。这些书信记录了他们夫妻间的思念,从中我们既可以看出沈张二人的伉俪情深,还可透视作者的性格情绪以及当时的处境和内心的矛盾苦闷。而且,这些书信是同时具备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散文作品,极具阅读与欣赏价值。在《街》这篇小文中,作者开篇第一句话就是:“有个小小的城镇,有一条寂寞的长街”。接下来有这样几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当白日照到这长街时,这一条街静静的像在作午睡,什么地方柳树桐树上有新蝉单纯而又倦人的声音,许多小小的屋子里,湿而发霉的土地上,头发干枯脸儿瘦弱的孩子们,皆蹲到地上或伏在母亲身边睡着了。做母亲的手里一面忙着活计,一面用手里的器具为孩子们拂着蚊蚋。做倦了,抬起头儿来,用疲倦的忧愁的眼睛,无目标地向前张望着。最小的孩子饿哭了,就拉开前幅的衣襟,抓出枯瘪的乳头,塞到那小小口里去。妇人或还与相邻妇人谈着手边的工作,谈着带子价钱,谈到麦子和盐,谈到鸡的发瘟、猪的发瘟。长街这时节是不寂寞的”;“街上有时什么人来信了。许多妇人皆争着跑出去,看看是什么人从什么地方寄来的。她们将听那认字的人,念及信内所说到的一切,小孩同狗,也常常凑着热闹,追随到那个人家里去,那个人家便不同了。但信中有时却说到一个人死了的这类事,于是主人便哭了。于是一切不相干的人,围聚在门前,过一会,又即刻走散了。这妇人,伏在堂屋里哭泣,另外一些妇人便代为照料到孩子,买豆腐,买酒,买纸钱,于是不久大家都知道那家男人已死掉了。到晚上,便把纸钱放在门前焚烧,红红的火光照到街上下人家的屋檐,照到各个人家的大门。见到这火光的孩子们,也照例十分欢喜。长街这时节也并不寂寞的。”两个场景的后面都附言:长街不寂寞。可你听新蝉那单纯而又倦人的叫声,看那头发干枯脸儿瘦弱的孩子,看妇人那疲倦忧愁的眼神,看那见到烧纸钱的红光时依然欢喜的孩童们,哪一个是不无聊的,不枯燥的,不麻木的?!贫穷乏味的生活,寂寞孤苦的情感,说不寂寞,其实却寂寞有声!作者独到的创作手法及运用文字的巧慧赫然纸上,不由得心生无言的钦佩与尊敬。

在《水手们》一封信中,有这样几段:“我又听到摇橹人歌声了,好听得很。但越好听也就越觉得船上没有你真无意思”;“三三,我今天离开你一个礼拜了。日子在旅行人看来真不快,因为这一礼拜来,我不为车子所苦,不为寒冷所苦,不为饮食马虎所苦,可是想你太苦了。”;“在你身边时,我有时是默默的。但一离开,这只手除了为你写信,别的事便无论如何也做不好了。”;“三三,想起我们那么好,我真的轻轻的叹息,我幸福的很,有了你,我什么也不缺少了。”弘一大师说:爱是一种慈悲。读到这儿时,我眼睛湿润了。沈先生对妻子的想念及爱恋如此真诚,如此缠绵,如此动人,可见情有多深,意有多浓。当真是: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我们不禁感动于其中的殷殷深情,其中的眷眷思念。当远方的妻看到这几句时,应是含泪在笑。有这样一位钟情至此的郎君在远方时刻惦念着自己,这个女人该会赢得多少女性的艳羡与唏嘘啊。

描写沿岸景色时,他这样写道:“两山翠碧,全是竹子。两岸高处皆有吊脚楼人家,美丽到使我发呆。”;写河水时是这样:“今天的河水极清浅,河床中大小不一的石子,历历可数,如棋子一般,较大石头上必有浅绿色蓝丝,在水中飘荡,摇曳生姿。这宽而平平的河床,以及河中东西,皆明丽不凡。两岸山树如画图,秀而有致。我方明白我在一切作品上用各种赞美言语装饰到这条河流时,所说的话如何蠢笨。”;写河鱼时是这样:“水手们做的鱼真不可不吃,不忍不吃。三 斤半的鲤鱼我大约吃了十二两,一个大尾巴,用茶油煎成黄色的家伙,我差不多完全吃光了。假若这样在船上半年,不必读一本书,我一定也聪明多了。但这河鱼的味道我还缺少力量来描写它。”;说到水手们的粗犷时是这样:“他们皆会唱会闹,做事一股劲儿,带点憨气,且野得很可爱。我试着计算计算,他们十九句话中就说了十七个坏字眼儿。仿佛一世的怨愤,皆得从这野话上发泄,方不至于生病似的。”晋代陶渊明为后世虚拟了一个美丽的洞天福地——桃花源。我们且看看沈从文先生笔下的桃源风光吧:“小溪谷里生芷草,而且随处可见。这种兰科植物生根在悬崖罅隙间,或蔓延到松树枝桠上,长叶飘拂,花朵下垂成一长串,风致楚楚。花叶形体较建兰柔和,香味较建兰淡远。除兰芷以外,还有不少香草香花,在溪边崖下繁殖。那种黛色无际的崖石,那种一丛丛幽香炫目的奇葩,那种小小洄旋的溪流,合成一个如何不可言说迷人心目的圣境!若没有这种地方,屈原便再疯一点,据我想来他文章未必就写得那么美丽。”„„像这样信手拈来的生动别致的描述不可尽数。在如此精妙高绝的文笔面前,只觉自己竟若目不识字口不能言的幼儿。

“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位伟大的人物作思想上的交流。”沈从文先生在此书中既描写了下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与哀戚,透过他们的悲与欢,血与泪,感悟人生的庄严,揭示了作者宏大的悲悯情怀,也为我们描摹出了一幅幅恬淡幽美安宁的画面,令人神往。即便不是站在历史,思想等的高视角去评判,单就其用诗意浪漫的文字为我们刻画的落英缤纷芳草鲜美的美景及军官,侠匪,水手,烟贩,妓女,乡间郎 中等一个个个性鲜明血肉饱满的人物形象,《湘行散记》也是很值得欣赏,很值得予以高度褒奖的。化用沈先生文中这样两句话来表达我看此书时的感受是很恰当的:“想用一组文字去捕捉那意境那感动,以及捕捉沉醉于那意境那感动时节的心情,实近于一种徒劳无功的努力。”

上一篇:党建下半年工作思路下一篇:一年级教师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