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管理制度5doc

2024-09-01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5doc(精选10篇)

1.内部控制管理制度5doc 篇一

品牌+整合+差异化地产营销挺进“第五季”

随着未来北京房地产市场竞争的白热化,房地产营销在经历了地段、概念、产品、服务的“四季更迭”以后,将会很快进入营销的“第五季”,即公司品牌+资源整合+差异化的营销方式将成为房地产销售的利器。

北京房地产业近两年来进入了高速发展期,产品供应量大增,楼市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状况。竞争促进了产品品质的提升,也促使营销理念的升级换代。过去单纯地靠广告、促销等手段推项目的日子已渐行渐远。地产营销从最初对地段、概念等要素的强调,发展到了对产品进行精雕细琢、对客户服务讲求经营的新阶段。

“而随着未来北京房地产市场竞争的白热化,房地产营销在经历了地段、概念、产品、服务的‘四季更迭’以后,将会很快进入营销的‘第五季’,即公司品牌+资源整合+差异化的营销方式将成为房地产销售的利器。”华润置地(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品牌推广总监朱华越表示,在岁末年初之际,华润置地之所以没有跟随房地产营销的打折、送礼之风,就是因为华润置地正在进行与之大相径庭的“第五季”营销策略,而这种探索性的房地产营销有可能带来的是一场观念革命。

品牌营销大势所趋

“房地产营销比拼到最后就是品牌、品质和产品性价比,而并不是简单的卖不卖期房的问题。在香港,新鸿基、新世界、长江等地产大鳄都会卖期房的,重要的是公司品牌是否给人信任感,产品品质和性价比是不是最好。”朱华越说,这是北京房地产营销的大势所趋,而要实现这种规范的营销境界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据了解,品牌营销已经作为华润置地营销策略的一条主线而被精细地实施。

在房地产市场中,项目有名而开发商不出名的情况屡见不鲜,这种情况在一段时间内同样困扰着华润置地,而华润置地不只是想做多少个优秀项目的普通公司,而是想凭借管理、规模和营利水平的优势,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房地产行业里的知名企业。显然,华润置地的目标更大一点,更远一点。

“置地会”是华润置地品牌营销所走出的重要一步。房产毕竟是一项巨大的投入,客户购买趋于理性,选择的周期较长,而客户购买需求是明显的,而销售代表仅仅具备简单的产品介绍和带客户参观的能力,不能对消费者的购买作到全方位的服务。如果从目标客户出发去思考,会发现除了“豪华展厅+广告”的房产销售方式外,其实房产销售还有更加精细的营销方式,那就是基于目标客户信息的量化,利用数据对客户群进行有效地分类,针对不同客户群的特征来制定沟通策略和内容,增强沟通的有效性,就可以大大地提高销售成功率,降低营销成本,并大幅提升客户满意度。这就是基于会员制管理的“互动营销”。而且,在购房的过程中,老客户影响作用很大,“物以类聚,人与群居”。所以,“互动营销”还能让合同签订成为新的销售的开始,而不是销售结束。华润置地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在1999年组建了“置地会”,意在让开发商与客户、潜在客户有一个交流的平台,以便更多地了解华润,了解华润的产品。据了解,目前,“置地会”的成员已经超过了两万人,其对销售的贡献也是可想而知的。

“品牌营销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社区文化的建设。客户不仅仅是买我们的房子,更多的是买我们为他们营造的这个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朱华越指出,购房不只是一种单纯的物质消费,更是一种精神消费。一个优秀的项目应该真正成为客户安身立命的处所,使客户不但在居住上感到舒适,更应该在精神在感到愉悦。所以,华润置地在凤凰城、华亭嘉园、华清嘉园、翡翠城、京通苑等项目都会不定期地开展各种社区文化活动,营造一个大家庭的社区文化,让社区形成一个小的生态链,孩子们都有自己的伙伴,而家长们也有丰富的社区生活,从房地产营销的角度来说,社区文化的建设容易形成好的口碑,是一种难得的品牌财富。

整合营销因时而宜

“从项目来说,由于市场日益细分,所以每个项目的差异性比较大,客户群、产品定位都不太一样,而营销推广又是围绕目标客户来进行的,所以要想做到统一的营销方式是一件比较难的事,这样,华润置地又开始了整合策划的尝试。”朱华越这样说。

据了解,华润置地的整合营销其实从去年就开始了,用朱华越的话说,从那时起,华润置地不仅是在营销上进行了整合,从公司的各个层面上都开始了一个“整合运动”。

首先,华润有近50个项目,开发面积达到200多万平方米,这么多资源,这么多的客户,而每个项目的营销投放量又不是一个小数目,于是大家开始思考怎样才能将这些资源实现利用最大化?而同时,华润置地又是采取公司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核心的资源部门都集中在公司,项目主要是帮助公司实现一些建议和方针,不象很多大公司,实行项目管理制,项目是独立法人,实行独立管理,不便于统一管理。

“有这样一种较为集中的管理模式和这么多的资源,整合是一个必由之路。于是,从去年开始的公司组织架构调整、管理模式的调整,实际上就拉开了整合营销的序幕。”朱华越说,“整合营销的好处在于不但可能节省成本,还有利于公司以整体形象在市场上被消费者越来越多地被人认识。”

广告投放就是节省成本的立竿见影之作。虽然品牌、产品品质和性价比已经成为下一步地产营销的焦点所在,但是包括广告在内的多种推广行为由于还没有一种更为有效的表达方式来替代,决定了它们还将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存在于房地产营销之列。

“今年,华润置地的推广费用已经达到了4000多万元人民币,占到了今年销售额的百分之三,而根据目前房地产市场的同业竞争状况,今年的费用应该不会低于这个数字,但是,即便是如此,整合营销已经使这些推广更为有效了。”朱华越针对现在很多开发商处在一种“不打广告不行,但打广告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状态下指出,最主要的是如何将这种费用实现最大效益。

联合购买媒体是华润置地整合营销的大胆尝试。

“在媒体信息十分发达的今天,一个广告放进去,可能就看不出来,但是可能连着几个广告整合着推的时候,大家就很容易看到华润置地的项目以及项目之间的关联,对华润置地的实力和产品会更为有信心。”朱华越说,所以,华润置地在做项目推广时,更多采用的是阶段性项目整合推广。也就是说如果遇到几个项目集中投放到一两个媒体的时候,华润置地就会集中选版、定版式。朱华越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营销案例,有一次,华润置地本来计划每一个项目每期都做一个整版的广告,但是由于总是定不到合适的版面,于是就在北京一知名媒体内做了一份粉红色的夹页广告,结果,整合效益很好,不但提升了华润置地的整体形象,而且大大降低了推广成本。户外媒体投放也是如此,把购得的户外媒体在某个阶段集中给某一个项目集中投放。

说到整合营销,还有重要一环,就是华润置地在北京的整合营销理念都是由华润置地房地产经纪公司来付诸实施。

华润置地营销推广部的另一位人士告诉记者,营销到底是合是分,还是要看处在不同的营销阶段、市场时机和各个项目的状态,不能说所有的推广都采用整合营销。华润置地日常的营销主要还是项目根据自己的目标客户群、产品定位来进行推广。华润置地会从公司层面上对项目的营销推广不断地进行调整,从而决定是整合好,还是分散好。

差异化竞争必不可少

当提及华润的营销策略是否品牌营销加整合营销时,朱华越补充道,还有差异化。她指出,目前,房地产营销竞争的同质化程度比较严重,首先在渠道上,媒体投放的渠道比较单一,大家都去挤那几家媒体;其次就是形式也比较单一,无外乎平面广告、户外广告、网络广告、公关活动等。而平面广告在内容、画面、版式虽相对于南方市场来说还能有一些创意,但总体还是缺少个性的东西,比较趋同。

“一定要尊重个性化,因为客户群不一样,每个项目的产品定位不一样,而营销是为了沟通,广告也是为了沟通,而消费人群不同,就决定了营销方式的个性化。这是一个基本原则。”朱华越坦言,华润置地一直以来都在寻找富有个性的营销方式。比如在凤凰城的营销中就提出了“圈层营销”的模式,因为再大的广告投放,一些目标客户也未必能看到,而在房地产营销中很多时候都是靠朋友的口碑,我们就用“圈层营销”的口碑相传来促进销售。朱华越说,在华润置地的很多项目中,有百分之四十的客户都是朋友带过来的,我们不能忽视“圈子”的力量。

除此之外,朱华越认为,还要根据项目的产品进行差异化竞争。在今年房地产营销的流行语中,象小独栋和企业总部这样比较新的名词被业内人士误以为是一种炒作,但是,实际上,开发商是根据产品定位所进行的一种营销策略。从另一个方面,如今房地产营销的个性化不再是一种空洞的概念炒作,而是开始基于对市场的敏锐的洞察力,从而生产相应客户需求的独特的产品,进行务实的产品营销,这应该说,是房地产营销的一种进步。

2.内部控制管理制度5doc 篇二

一、现金出纳岗位的管理制度

现金出纳环节在医院现金的整个管理进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 必须加强收支凭证管理。医院的出纳人员在进行现金收支的业务之时, 要在借助原始的、合法的凭证为依据的前提下, 并且获得领款人和相关部门领导签字及自己签字后, 才能将此笔款项付出;在收入款项之时, 要按照严格的工作环节进行, 所有凭证都要及时入账和记录, 防止人为损毁或者丢失现象的发生。其次, 要强化现金管理制度。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上级规定的日常库存现金限额, 超过限额的应当通过银行进行结算。要成立专门科室小组, 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盘点库存现金, 防止贪污、挪用现金等不良情况的出现。再者, 要严格审批权限。医院的财务部门应当严格执行财政制度, 尝试实行经费支出“联审会签”制度, 即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严格进行审批、层层签字、双向监督。审批人员一定要注重工作中的各项细节, 要亲自审核填写经费结算凭证的大写金额, 以防不法分子修改金额而谋取私利。还有, 医院应当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岗位的设置, 明确会计和出纳各自的工作要求和内容, 不得一人监管现金支付、审核、结算以及登记等环节, 要形成环环相扣、责任明确、相互监督的内部机制, 以便促使现金管理工作的平稳运行。

二、加强对存货和往来资金的管理, 提高资金周转速率

资金的顺利周转在医院的各项管理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因此, 第一, 医院要及时结算和清理往来款项, 严格控制结算资金的占用, 在避免坏账、呆账现象出现的前提下增加现金的流入。在医疗收款的管理进程中, 要根据有关规定及时向医疗保险部门进行结账、核对, 尽量避免拖欠行为, 不断地强化和管理对于病人拖欠医疗费用的催收行为, 如若有些自费病人的拖欠款确实已经无法回收, 一定要在请示上级部门的基础上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报销处理, 尽量零欠费。第二, 要科学合理的进行储备资金的运用。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医院的药品材料等库存物资的情况, 尝试运用较之现代化的配送方式, 在更大程度上将储备定额降低, 杜绝因盲目采购而导致资金利用率下降等不良现象的发生。还有, 医院的卫生材料以及医用药品等要严格践行“合理利用、定额管理、加速运转、供应充足”的原则, 要在保证医院的各项业务能够得以稳定运行的同时, 不断地提高库存资金的使用效益。需要注意的是, 医院的库存物资一定要合理适中, 工作人员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盘查库存物资的使用情况, 保证库存物资的完整安全及其价值的真正发挥。

三、完善现金管理的内部环境

现金管理的内部环境主要涵盖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因素:管理决策者、员工的业务素养和职业道德、内部审计等。详细一点来说, 其一, 管理决策者现金管理内控中的决定性因素, 管理决策者的知识水平、领导风格以及道德风范等对现金管理都产生直接的影响, 因此管理决策者应当不断地通过学习和借鉴以提高管理水平, 并且通过医院的职工代表大会以及联席会议制度等加强对其的监督。其二, 在内控的每一个环节中, 各个岗位只有互相合作与监督, 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员工的综合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要通过培训以及外出学习等形式, 强化员工的素养, 通过企业文化的熏陶提升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 以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结合的形式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主动积极性, 从而获得良好的工作成效。其三, 内部审计工作要不断地改革和完善, 及时发现现金管理中所出现的问题并改正, 为现金管理逐渐步入正规化和专业化的轨道提供更加新鲜的活力。除此之外, 医院现金管理的内部环境还包括组织结构、分配和授权责任的方法以及管理控制方法等方面, 相关负责人要根据医院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不断地完善与管理措施的创新, 在构建和谐的内部环境的同时也为科学的企业文化的形成作了强而有力的铺垫。

四、结束语

现金是医院业务收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医院的财务管理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医院要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和借鉴精华, 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以及程序化的合理的现金管理内控制度, 提高现金使用效率以及医院的经济效益, 促进医院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兰珍.《谈医院现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财经界 (学术版) .2011 (10)

3.内部控制管理制度5doc 篇三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推进和完善,社会各方面对于依法治企,提高企业规范管理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网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表现出资产规模庞大,人员数量众多,内部管理层级太长的特点,在如何提高管理水平,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方面,压力尤其大。因此,如何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显得尤为迫切。本文简要介绍了电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方面的情况,重点就完善内部控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方面提出一些个人观点。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完善策略

一、内部控制制度阐述

内部控制指的是企业对控制论中的平衡偏差原理进行合理的运用,科学的调节、约束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从而保证经营行为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规范内部控制制度目标定位和内容范围:目前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定位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依然认为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就是内部控制的目标。随着这种目标定位符合于目前经济发展情况,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该将眼光放长远一些,不能够只顾眼前的利益。我们知道,企业内部有四个经济主体,那么控制主体也应该有四种,分别是股东、经营者、管理者以及普通员工,不同的控制主体,在控制目标方面也存在着差异,因此,就需要综合考虑。企业可以划分经营管理活动,将其分为若干个具体的工作岗位,依据性质的不同,来赋予差异化的职责权限,对操作规程进行规定,对检查标准进行明确。

二、电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方面的完善策略

为了提高企业内部涉及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优质服务、人员管理、薪酬分配、廉洁从业等各方面工作管理水平。近年来,公司系统出台并完善了各方面的内部管理制度,这些内部管理制度构成了一个相对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在日常工作中,各项工作的开展均按照预先设定的流程进行运转,最终在财务上得到体现。因此,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与否,关系到企业各项工作的合规合法性,只有建立起了完备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才使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成为现实。

对企业内控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也主要围绕企业内部的各方面工作进行,所设计的内部控制度制度必须要与各方面工作实际契合起来,方能使制度的运用效率提高。为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还需针对各企业自身情况从以下两方面做工作:一是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财务总监领导和控制电力企业会计部门和会计人员,对会计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充分的掌握,对前端业务部门的业务流转提供指导和帮助;同时,定期进行单位内部审计,及时发现潜在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二是实施多元化的内控管理手段,企业内控管理在传统审批审核的基础上,还需要采取信息化的手段,进行现代化内控管理。

(1)实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要强化全面预算管理,提高预算执行刚性,用预算管控实际工作。实行“全员参与、全程控制度、细化管理、强化执行”的预算管理模式,加大宣传力度,促使公司各部门真正理解预算管理的必要性,真正做好需求预测。从预算编制着手,充分考虑公司实际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预算方案,力争做到各项预算基本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加强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监督,推动费用均衡发生,促进各项工作按时间节点完成并办理费用结算;严格预算执行管控,严格按项目计划办理各项结算,确保公司预算执行刚性,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同时,还需要还需要科学合理的编制预算,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借助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定期进行财务预算分析,这些分析报告中需要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信息都汇集进来,从而不断的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2)深入推进三集五大工作,实现财务工作的集约化。要想顺利的开展三集五大的集约化管理,需要从这些方面来努力;一是要对财务集约化管理进行深化,不断的优化财务体制,要对财务集约化的实施方案进行细化,对五大体系建设情况进行动态的跟踪,对涉及到的各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比如职责的划分、流程的衔接、业务的融合等等;对于五大建设中所出现的一些新设单位或者种族单位,应该依据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来严格的管理,对会计核算进行强化。二是要对全面预算管理进行强化,实现经营效率和发展质量提高的目的,首先要对经营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对重大经营发展问题进行统筹把握,比如电价、投资、效益等等,实现预算的准确性提高的目的。对公司的经营状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对财务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其次,要对业务预算管理进行规范,保证计划能够有效的衔接上预算,对项目储备制度进行严格的落实。再次,还需要对预算分析和管控进行强化,对月度预算管理进行深化,保证年度预算中包含了所有的支出,对资金支出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月度预算能够有效的衔接上年度预算。

三、结语

总之,在市场经济下的今天,电网企业在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会遇到非常大的内外部压力和挑战,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对发展观念进行转变,对发展模式进行创新,重视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将企业内部的潜力充分的挖掘出来,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本文简要介绍了电网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重点从两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毛秀英.电力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代经济.2011,2(22):123-125.

[2]张敏.电力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24):98-100.

4.内部控制管理制度5doc 篇四

一、强化内部控制管理之意义

第一, 强化单位资金使用安全监管水平。当前吉林省交通正处于大建设、大发展时期, 大量流动资金能否安全、合理有效使用, 公路管理单位收取的路政赔补偿费、占用费能否完整上解, 是财务监督的首要内容。

第二, 处进单位各项管理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这关系到公路管理单位管理效能的发挥和单位的长远发展, 对树立良好社会形象至关重要。

二、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不足之现状表现

(一) 预算管理方面现状

1、有的预算单位在资金使用中, 支出控制不严, 超支浪费现象严重, 致使单位的会议费、招待费、车辆燃油维修费居高不下, 严重影响了公路管理单位的形象。

2、有的预算单位在项目支出资金管理使用中, 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定不清, 用项目支出来补充基本支出的不足, 用于维持日常公用支出, 没有做到专款专用。各项目间支出界定不清, 经费相互挤占, 费用支出无计划、无定额, 或是计划定额流干形式。

3、有的预算单位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 没有树立讲求经济效益的控制理财理念, 重拨款而轻管理, 重预算审核而轻实际效果, 对项目资金实际使用绩效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

(二) 资金管理方面现状

1、账户管理不严, 多头开户、账户外借等现象屡禁不止。多头开户可能产生对部分不常使用的账户疏于管理, 从而给不法分子利用;账户外借造成单位账户信息泄露, 后果不堪设想。

2、对账不及时, 在途资金失去监管。

3、资金管理没有执行内控制度, 长期对资金会计行为失去监管制约, 使资金管理者出现漏洞。

4、往来账款失去管理。大部分单位都存在着往来款长期挂账, 而且挂账时间长, 账务结转无时间记录, 也没有跟踪管理记录备查账薄, 有的因此产生呆账、坏账。

5、不能严格执行资金支付制度, 可能产生暗箱操作等一系列违规违纪行为。

(三) 固定资产现状

长期以来, 不少行政事业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松弛、资产利用率低、浪费流失严重等问题。单位部门之间对国有资产管理相互脱节, 部分单位财务部门未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 每年只管经费收支, 不管家底多少。后勤部门只管发放而不清楚资产价值和实物分布情况, 使用部门只用不管。国有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严重脱节, 资产处于既管又不管的状态, 致使存量不实, 账实不符, 责任不清。国有资产处置随心所欲, 有的转让、拍卖资产未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评估, 擅自定价;有的对于不用或过时的固定资产未按规定程序办理审批手续就报废, 造成大量资产流失。

(四) 制度建设方面现状

单位内部控制体制不畅, 内控制度有待完善。造成会计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够合理, 业务交叉过杂, 人员兼职过多, 职责不明确。会计事前、事中、事后审批监督流于形式。相当一部分单位未设立内审机构, 已建立内审机构的单位不能发挥应有作用。内控制度不完善, 一部分单位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 已建立了内控制度的单位, 部分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或有关内容缺乏合理性, 但更多的还是有章可循, 将已订立的制度“印在纸上, 挂在墙上”, 内部控制制度名存实亡, 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三、问题的原因探析

第一, 主观原因。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特别是内部会计控制缺乏认识, 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重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没有建立或是虽已建立但实际工作中形同虚设。一些管理者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为“麻烦”, 即使有制度也是一种“摆设”。

第二, 客观因素。有的单位因为人员编制约束, 岗位设置不够, 一人多岗情况较为普遍, 一些不相容职务没有进行适当分离, 缺乏相互制衡的机制, 往往是出事了还不知问题出在哪里。

第三, 方法落后。“事后管理”的传统内控方法依然盛行, 即发现问题在事后补救, 这种管理方法已不能适应新经济条件下形势条件发展的需要。

四、加强财务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建设的对策

(一) 提高认识, 统一思想

只有主观认识到位, 才能重视并积极开展各项工作, 尤其是领导层, 必须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不仅仅是单位制定贯彻的问题, 更是治理腐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是适应新时期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这些制度包括:授权审批制度、会计管理制度、国有资产管理制度、预算计划执行制定和绩效考核制度等。通常大多数人认为, 财务管理, 顾名思义, 就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因此只要财务管理制度执行好就行了。这个想法是大错特错, 财务管理渗透进单位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人, 全体职工皆有责任做好相关工作, 彼此之间还要相互沟通、配合制约。

1、授权审批制度。分特别授权和常规授权两种形式。常规授权是指在日常工作管理活动中按照既定的职责和程序进行的管理授权;特别授权是指在特殊情况、特定条件下进行的授权;特别授权是偶然行为, 不利于事后责任追究。因此要严格控制特别授权的范围、权限、时间、程序和责任。单位重大的业务和事项, 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

2、会计管理制度。根据国家统一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结合公路管理单位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一套会计管理制度。

3、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就是要建立国有资产日常使用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制度, 采取财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 确保财产安全。应当严格控制资产外借, 未经授权人员使用和处置资产。

4、预算计划执行制度。旨在强化计划管理、预算约束, 规范使用各项经费。

5、绩效考评制度。各单位要科学设置考评指标体系, 对单位内部各责任部门和全体职工的工作完成结果进行定期和客观评价, 将考评结果作为确定职工晋升、评优、调岗、辞职的依据。

(三) 严格制度考核, 确保制度贯彻实施到位

内部控制建设不仅是将制定张贴上墙、装订成册, 更正要的是让这些制度深入人心, 其实贯彻到行动中。仅有规范的制度是不行的, 必须要有严明的纪录来保证其贯彻落实。加强考核, 严格责任追究程序必不可少。

(四) 必要岗位配备必要的专业人员

坚决执行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 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

(五) 开展业务宣传培训工作, 增强业务素质

开展业务宣传培训工作, 增强业务素质。这是开展工作的人员素质保证。

参考文献

[1]、李元贵.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探讨[J].交通财会, 2008 (12) .

5.内部控制管理制度5doc 篇五

内部控制的发展及其存在问题

内部控制源于西方发达的经济体,尤其以美国COSO全国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National Commission of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为代表,先后经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和“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五个阶段,内部控制的内容从内部牵制设计一个要素到会计控制、管理控制的两个要素,到增加内部环境的三要素,到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第五元素,再到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的八要素逐步地增加和完善;控制目标也从提高经营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可靠性和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的三个目标发展到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果和效率,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的五个目标。在目标设定中增加了“战略目标”,使企业在追求短期利益的同时,从战略高度关注企业长远目标和可持续发展,可以说内部控制是一个很好的管理工具,是很多专家学者和企业管理者管理实践的经验总结,是对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实践性总结和重要补充。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主要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而在实践中缺乏相应的指导内容,内部控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当前我国企业也十分重视应用内部控制来加强内部管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内部控制理论研究上起步较晚,大多数企业在内部控制应用方面主要以我国有关部门颁发的制度为依据,同时借鉴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我国的内部控制从2005年开始境外上市企业按照COSO规范要求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到2008年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部委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三个配套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颁布,再到2011年A+H股的上市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境内上市公司试点和自愿试点企业的内控试点,到2012年所有主板上市企业的全面展开,走过了7年时间。在政府的创新和指导下,不少企业在内部控制应用方面表面上搞得轰轰烈烈,但是真正取得较好成效的却不多,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由于历史与发展的原因,我国市场经济还不发达,市场体制尚不完善,从整体来看,企业体制多样化,治理结构不合理,企业在内部控制应用方面基本都存在控制环境不良、控制手段传统、控制目标单一、执行力不够、关注战略目标不够、没有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相结合等问题,因此,如何建立支撑企业战略目标、符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内部控制具有现实意义。

建立符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内控体系

强化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控环境

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中的核心问题,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是通过配置公司的权力,建立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以保护公司股东的权益,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的机制,从根本上处理好投资者、管理层和监督者的关系,处理好制度与人的关系。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和地方相关法规和公司章程规定,对公司章程规定的重大事项必须提交股东(大)会讨论;董事会执行股东(大)会的决议并在公司章程规定的权限下进行管理活动;监事(会)对董事会和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发挥战略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薪酬提名委员会等专业委员会对董事会的支撑作用;建立企业“董监高”和独立董事的职责权限、任职资格、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并按照规范要求定期组织相关会议,保持好相关记录并按照信息披露的要求进行披露。企业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等,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对公司的战略进行研究,制订企业的中长期和短期

战略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分解

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管理科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能够给企业发展指明方向,促进企业朝着正确的方向迈步,保证企业近期和长远的持续发展。为了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企业要加强战略管理,做好从战略分析、规划、实施到决策变为现实的战略过程,对国家宏观政策、行业进行研究,对市场和竞争对手进行必要调查,对存在的机会和风险进行识别,发挥自己的优势,做和自己能力资源相匹配的业务,设计好的商业盈利模式。企业应该对自己的中长期战略和短期战略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目标和实施路线图,并把战略目标分解到相应的组织和人,落实资源和计划,对关键目标和节点进行重要控制,并根据执行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进行动态的战略管理。一般企业都缺乏战略管理人才和相应的行业研究,因此建议请专业的咨询公司定期对公司的战略进行必要的设计或者战略梳理。

在战略框架下设计企业的组织架构,并对管理职责

重新进行梳理

为了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优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按照组织设计原则和内控规范要求对现有组织进行设计和梳理,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区分核心职责和辅助职责,并对核心职责对应的业务进行必要的设计,明确各部门的管理界限和接口。面对重大组织调整,最好进行必要的试运行或者设计过度组织结构,并对组织运行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并做必要的调整,在组织正式运行后一般要保持组织的相对稳定。

nlc202309041812

很多企业在经过多年发展后,由单体公司向集团化迈进,企业的组织也要进行相应的变革。按照集团化管理的要求,要明确集团和子公司的定位和职责要求,整合资源,对子公司管控进行必要设计,尤其关注子公司的投资管控制度,通过合法有效的形式履行出资人职责、维护出资人权益,重点关注子公司特别是异地、境外子公司的发展战略、年度财务预决算、重大投融资、重大担保、大额资金使用、主要资产处置、重要人事任免等重要事项,并建立相应管理制度。

建立战略指导下的薪酬和绩效考核等人力资源制度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科学,它具有价值有效性、稀缺性和难以模仿性,是企业构建竞争优势的核心资源。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人力资源作为核心构建自己的竞争优势,是企业管理的基础,企业高层必须重视。内部控制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内容分为人力资源的引进与开发、人力资源的使用与退出两部分内容。在企业管理实践中,企业要按照组织和管理职责的分配,进行必要的岗位分析,对岗位职责进行设计,编写岗位说明书;对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进行定岗定编;对岗位进行分析评价,建立具有激励性的薪酬制度和绩效考核办法;把战略目标、年度目标和经营计划关联,把公司目标和管理活动结合起来,并逐层分解;在建立绩效考核制度的同时加强对员工的培训、职业生涯规划和长效激励机制的建设,保证公司的战略目标实现,同时兼顾员工的利益,让员工也分享企业发展带来的实惠。

按照内部控制要求建立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相关制度

作为社会公众公司,企业应履行社会责任,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内部控制要求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包括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促进就业、员工权益保护等,要求企业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实现企业与员工、企业与社会、企业与环境的健康和谐发展。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内部控制要求企业进行文化建设并对文化建设进行评估,董事、监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和示范作用,以自身的优秀品格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带动影响整个团队,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环境。

对企业的核心业务进行梳理和设计,建立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

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要求,对企业的资金、采购、资产、销售、研发、工程项目、全面预算、合同管理等重要管理要素进行业务流程的梳理与设计。对符合公司业务发展要求的业务流程进行描述以实现规范化;对不符合内控流程要求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对不适应公司未来变革与发展的业务流程进行再造;从业务流程识别关键流程,从关键流程识别关键作业,从关键作业识别关键管理活动,从管理活动识别内控风险,并对风险通过多维度按照重大风险、重要风险和一般风险进行评价,建立风险控制矩阵,对评价指标比较高的风险纳入公司层面风险数据库。企业高层在管理实践中要重视并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对公司不能承受的风险要建立风险管理方案并落实资源进行改善。建立公司高层、中层和基层全员参与的内控体系,在业务过程和日常管理活动中对控制活动进行记录与归档;建立事前、事中和事后交叉控制的网状控制,对风险比较大的事项,加强控制;对风险比较小或者一般的事项采取减少控制以提高管理效率;对风险适中的业务活动可以加强事后审计控制,在兼顾风险的同时提高管理效率。

内部控制是一个综合性的控制,往往是几个控制措施的综合应用,内控规范里讲了7个常见的内部控制措施: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营运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根据内控实践经验,强调事前不相容职责控制、授权审批控制外,特别强调了作为内控事后控制的内部审计控制,即经过风险评价后对组织和业务进行内部审计控制,有利于提升管理效率,特别是针对国企改制来的上市公司,公司要强化审计部门的力量,对风险大的单位和业务加强内部审计。

对内控体系进行评价

完成内控体系建设后,企业要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要求制订评价工作方案、组成评价工作组、实施现场测试、认定控制缺陷、汇总评价结果、编报评价报告,自我评价报告需要对外公告和提供内控审计单位进行内控审计。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组应当对被评价单位进行现场测试,综合运用个别访谈、调查问卷、专题讨论、穿行测试、实地查验、抽样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充分收集被评价单位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是否有效的证据,按照评价的具体内容,如实填写评价工作底稿,研究分析内部控制缺陷,并对内控缺陷进行认定,包括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企业对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应当以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为基础,结合年度内部控制评价,由内部控制评价部门进行综合分析后提出认定意见,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核后予以最终认定。按其影响程度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对于认定的重大缺陷,应当及时采取应对策略,切实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并追究有关部门或相关人员的责任。新建立的内控体系一般要求试运行3个月以上进行初次内控评价,在年底财务审计前再做一次内控评价,并检查整改效果。

执行内控审计

在企业完成内控评价报告后,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要求,企业要对特定基准日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可以单独进行内部控制审计,也可将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进行整合审计。内控审计包括制订审计计划、实施审计工作、评价控制缺陷、完成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内控审计报告有四种:标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否定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和无法表示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特别注意内控无效的两种情况:注册会计师认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存在一项或多项重大缺陷的应当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发表否定意见,评价指引中明确指出的重大缺陷的主要四种情况如下:

1. 注册会计师发现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舞弊。

2. 企业更正已经公布的财务报表。

3. 注册会计师发现当期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内部控制在运行过程中未能发现该错报。

4. 企业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控制的监督无效。

企业如果拒绝提供或以其他不当理由回避书面声明,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其视为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案例介绍

这是一个创业板上市企业,上市前三年业绩获得很好发展,上市后由于竞争的加剧、市场发生很大变化,企业的内部管理滞后,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持续发展。解决方案如下:首先,对企业的战略进行梳理,提出相关多元化战略的公司战略和以差异化为核心的双链增值战略的业务战略,对传统产业在价值链扩展增值、产业链增值方向下功夫,充分挖掘潜力;同时开发国外市场和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最后,在战略梳理基础上,对企业现有组织进行变革,设计了企业近期组织变革方案和远期组织架构,对管理职责进行重新设计,建立了中高层以上人员的胜任力模型;进行人员定岗定编和薪酬绩效考核设计,把企业战略目标、年度经营目标和员工的收入挂钩,建立激励性薪酬和绩效激励制度,同时按照内控规范要求完善营销、研发、采购、存货、质量、工程项目、业务外包、合同管理等相关内控制度,设计了相关业务流程,并建立风险管理体系。目前,公司已经完成了一个相关产业多元化投资项目,并成功开发国外市场;完成新组织的试运行并转入新的组织管理架构,完成薪酬和三季度的绩效考核,企业管理逐步规范,业绩也获得保证和提升。

(责任编辑:郝幸田)

6.内部控制制度初探 篇六

【关键词】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探讨

中图分类号:C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10)07-0111-02

1 前言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为实现经济目标,维护资产完整,保证财会信息质量而形成的一种内部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系统。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建立严密完善的企业内部财会管理制度,不仅要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明确财会人员的职责与权限,增强财会人员的责任感,还要建立财会稽核制度和钱账分管制度等,使企业的财会工作更加科学化和程序化。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相继发生了“巴林银行”等举世震惊的会计案件,从客观上促使了各国会计乃至整个管理领域对构建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的关注越来越强烈。因此,如何在新的竞争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成为我国国有企业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对于改善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现状,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完善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制度,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并保证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概念的定义及其标准

所谓内部控制,是在内部相互监督、相互牵制的基础上,由企业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实践中创造,并经审计人员进行理论总结而逐步完善的自我监督和自行调整体系。COSO报告中把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保證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效果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等目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控制活动是人们较早关注的方面,它包括确保管理层指令得以实施的政策和程序,即批准和授权、核对会计分录、检查业绩、风险披露限制、职责划分、生产安全等。控制的原则是:避免由“相关人士”组成的团体从头到尾控制某个操作或交易。信息与交流是整个内部控制系统的生命线,为管理层监督各项活动和在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提供了保证。监控,意在评估内部控制,贯穿于经营活动之中,具有一定的超然独立性。监测的实施途径可以是内部审计,也可以是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前者的实施人是独立的职能部门,而后者是由管理部门和员工完成的。

做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该达到以下标准:其一,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均应纳入内部控制范围;其二、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一种制度要能真正成为企业管理者操作性强的行为规范;其三、把对经营管理过程的控制放在突出的地位,通过控制,能防患于未然;其四、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内部控制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3 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发展现状

市场经济是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最直接的推动力。由于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只有1O多年的时间,企业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和实践还处于摸索阶段,加之我国市场主体依然“一股独大”,公司治理结构及法律体系不完善、社会诚信危机等因素的影响,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呈现出比较混杂的局面。其主要表现:

3.1 对内部控制制度在认识上存在偏差

近年来,在强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同时,理论和实务界不约而同地把治理的重点瞄向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强化企业自身的“免疫”和“抗干扰”能力上。从理论上说,人们普遍接受了特雷德韦委员会(COSO)的五要素观点,从传统的对内部控制认可的“二分法”(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到三要素(控制环境、会计控制和控制程序),逐渐统一到五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上来。当提到内部控制时,人们往往误以为就是内部会计控制,或者说这仅是财会部门的事,与其他部门无关。显然,这是对内部控制认识上存在偏差的一种表现。

3.2 内部控制在概念上不统一

我国尚未正式提出权威性很高的内部控制概念,对于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更是缺乏一个公认的标准体系。现行的规范制度中,只有《独立审计准则第19号—— 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正式提出了若干与内部控制相关的要求,但立足点和出发点分别是从报表审计的角度和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规定的角度来进行的规范。最新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只是限于会计领域,而且该规范的诸多内容是非常原则性的。

3.3 内部控制在结构、内容等方面还没有形成整体框架

按照COSO委员会的报告,内部控制框架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督”5部分构成。这一框架是内部控制的理想框架。就我国目前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现状看,还远远达不到这一框架的要求。特别是由于我国许多企业对内部控制概念的认识还比较混乱,因而对内部控制具体应包括哪些内容、应如何构建、各种要素有哪些联系等等认识不一,各企业内部控制的构建更是千差万别。

3.4 内部控制在执行方面还没有得到应有重视

由于内部控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价值,间接效益也需要较长的周期才能看出,而且需要多设置人员岗位,需要制定大量的规章制度,需要增加办事环节和程序,因而多数企业把精力主要放在生产和营销上。有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虽然建设得较为完善,但由于单位领导人不够重视,或执行人员业务水平有限,职业道德素质不高,造成内部控制制度仅限于挂在墙上,有名无实,单位内部管理依然失控,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评价、报告等也鲜有实施。

由于以上问题的普遍存在,内部控制制度在我国许多企业难以发挥作用,并导致以下后果:一是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二是费用支出失控,潜在亏损增加。三是违法违纪现象屡禁不止。因此,建立和完善我国内部控制制度已刻不容缓。

4 加强与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政策与建议

4.1 健全管理机构,明确管理权责

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行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国企改革的方向。现代企业制度中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层这种规范的

法人治理机构为内部控制的建立、职责分工与制约提供了基本的组织框架,但内部控制的运作还必须在这一组织框架下设立满足企业内部管理需要的职能机构,明确其管理职能和报告关系,严格划分各职能机构的责任权限,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对经济活动的授权、签发、核准、执行和记录每一步均由相对独立的人员或部门实施,从而保证企业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4.2 规范会计行为、严格会计规范

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防范各种违规违法乱纪行为,应规范会计行为,严格会计规范,加大打击力度。企业的会计工作,由企业内部财务会计制度进行规范。企业财会部门,应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建立必要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对会计资料的取得、记录、保管都有相关的制度进行约束,并建立内部稽核制度,尽可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真实和完整。

4.3 改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提高企业员工素质

加强对内部控制行为主体“人”的控制,把内部控制工作落到实处。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训,从正反两方面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法纪政纪、反腐倡廉等方面的教育,增强会计人员自我约束能力,自觉执行各项法律法规,遵守财经纪律,做到奉公守法、廉洁自律, 自觉履行法律赋予的会计职能。将内部会计监督各项制度的贯彻执行,寓于会计核算之中,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实行有效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

在我国比起法制观念来,人们更倾向于人情价值取向,重视人情关系,这是我国文化的一大特色,这种文化体现在企业中就是“人治”,而这与内部控制的原理是背道而驰的。所以加强对员工的培养和教育,应是内部控制建设中的重要内容。首先,应加强对企业员工的诚信教育。如果没有诚信,就会出现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投机取巧等现象,就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信誉。其次要关注管理人员素质能力的提高。管理人员作为中间环节,作为“传声筒”,往往决定内部控制的成败。管理者的操守和价值取向是构成内部控制的一个基本要素,它要求管理者除了起表率作用外,还要引导员工做制度和道德范围内的事。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再好的经也会念歪的。最后,企业文化也是内部控制不可缺的内容。良好的企业文化会直接影响和规范员工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为内部控制构筑起一个发挥作用的平台。

4.4 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制度

内部审计制度的完善是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内容。及时了解、控制下级公司的经营管理和财务活动,使其能够规范运作,要求专职审计监察员对所在单位的重大经营决策、重大经济合同、舞弊等重大事项,应及时书面报告上级公司,并执行上级公司批复意见或者做备案处理。这样,就从制度上明确了相关人员所应承担的责任。

4.5 强化外部监督,督促企业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应合理分工,建立岗位责任制,并注意加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定期互通情报,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同时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了解、检查与监督,加大执法力度,增强威慑力;社会中介机构提高监管质量,保证社会监督职责到位;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对企业违法违纪行为曝光,以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5 结束语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任重道远,不仅要建立严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到实处,认真履行,不搞形式主义。而且内部控制制度也应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共同发展,修改补充滞后的内部控制制度,增添新的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完善。

げ慰嘉南:

[1] 陈铃.关于我国内部控制规范建设的思考[J].会计研究

[2] 谷棋.樊子君.关于强化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J].财务与会计

[3] 高洁.贺敦祥.浅议企业内部控制[J].会计之友

[4] 王世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5]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基本知识[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6] 扬虎.浅议证券公司内部控制制度[J].会计之友

[7] 陈浩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初探》《当代经济》 2006年第10X期

[8] 李凤鸣 内部控制设计[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9] 劉明辉,张宜霞.内部控制的经济学思考[J].会计研究

[10] 郭海燕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初探》《上海会计》 2006年第4期

7.内部控制管理制度5doc 篇七

1.1思想观念存在问题

现阶段,在我国很多企业中,企业的管理人员还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对于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一些企业领导人还不能接受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 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于内控制度的含义无法准确理解, 不能正确把握内控制度的主要内容, 尚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系统内部控制操作流程,企业管理工作透明度较低,在很多时候都是由企业一把手直接进行决策,内控制度无法得到落实。

1.2内部控制体系缺失

从企业内部环境的控制方面而言, 许多企业都忽略了内控制度负责机构的设置, 由于内部控制各项规章制度还不是非常完善,有一些企业虽然逐渐开始建立内控系统,但是从执行的情况上来看依旧不是非常理想,这些内控体系大多流于形式。 从风险控制的层面而言, 企业必须对自己所进行的各项生产经营业务进行深入的分析,同时结合自身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应对策略,这是现代企业内控制度中的重要一环,但现阶段我国很多企业的领导人都不具有风险意识,无法充分认识到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常常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1.3内控制度执行不力

在我国,很多企业管理人员由于受到传统的企业管理观念的影响,他们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看法存在偏见,认为其可有可无,甚至有些企业管理者觉得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也无法确保其能够得到落实,因此内控制度在很多企业中都成为了仅仅写在纸上的规定,并不能切实落实到企业的管理过程中。 比如授权审批程序杂乱无章、制度决策由领导主管决定、企业文化建设不到位、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不强等,这些问题都在很大程度上让企业面临巨大的风险。

1.4内部控制监督不到位

从企业的内部监督方面而言,很多企业尚未建立一套全面系统的内部监督体系,尚未建立起科学的评估机制,内部控制制度的日常监督功能也无法得到落实, 这就导致了企业内控制度的问题无法及时解决, 长此以往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正常经营管理产生影响。 另外有一些企业虽然有独立的监督部门, 但是其工作范围仅仅是对企业财务进行监督, 对于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的监督还存在较大的漏洞。

2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途径分析

2.1积极更新思想观念

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对于企业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应该积极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管理环境。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过程中,无论是领导还是基层职工都必须积极更新思想观念, 树立在内控制度监督管理下进行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意识,把非可控性因素降到最低。 此外,企业还应该对自身的经营管理理念有充分的理解, 特别是企业管理人员,必须摒弃传统的管理理念,认识到企业内部管理活动和生产经营效益之间的内在联系, 把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作为企业战略规划的一部分。

2.2逐渐完善内控制度

在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规定的范围之内, 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导》这两项内控制度的基本法规,遵循全面性、均衡性、重要性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一套与自身企业发展情况相适应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在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时,应该对企业的内部环境以及外部条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在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 应该把握好不同控制阶段和组织体系的连续性,将不同控制阶段的作用尽可能全面地发挥出来,使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对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以便于第一时间发现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危险因素;通过对企业不同业务活动环节的评估工作, 准确地找到风险点并加以控制,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2.3建立评价监督机制

企业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应该首先达到的目标是什么,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有重点、有选择地建立和规划内部控制制度, 从而确保企业内控制度能够与自身的长期战略发展目标相一致。 此外,企业在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监督体系时,应该根据合法性、全面性和有效性的基本原则,尽可能把不相关的职务分开,从而确保各个岗位都有专人负责。 企业在规划内控制度内容的过程中,应该优先考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薄弱环节,同时按照企业的业务流程,有计划地对相关的风险点进行控制,逐渐建立起全面系统的内部控制体系,从而使企业会计部门和其他部门相对独立,同时保证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可以有效的沟通,在确保企业会计信息准确性的同时保证企业内部协调发展。

2.4宏观微观双管齐下

现代企业必须建立融宏观的总体控制和微观的细节控制为一体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每一个企业都应该建立这样一个与自身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企业内部监督管理体制,同时要注意,这些内部监督管理体制有效实施的基础必须是能够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适应。 有些企业虽然迫于形势进行了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但没有持续改进,管理不到位而流于形式。 企业管理也要与时俱进,使内部控制制度得到真正的落实,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因此,笔者认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仅靠行政命令是不行的,要以人为本,深入人心,把它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来抓,这样才能保证内控制度得以不断完善。

3结语

8.内部控制管理制度5doc 篇八

一、学校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

(一) 规范会计行为, 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与真实性

传统财务管理往往不重视会计工作, 从而没有真正发挥会计在管理工作中的职能, 无法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与真实性, 所以对高校的有关决策造成了一定影响。可见, 要想保证财务管理工作中会计信息的完整与真实性, 一定要加强内部控制, 采取有效的控制手段促进会计工作的健康运行。

(二) 消除潜在隐患, 保障学校资产安全

随着社会的发展, 部分学校出现擅自使用或挥霍公有资产的现象, 那么在当前这种发展形势下, 高校一定要注重廉政建设, 并且做好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工作, 从根本上消除潜在隐患, 切实保障学校资产的安全性。

(三) 确保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

学校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上, 一定要严格依照有关的法律法规, 明确好自己的行为职责, 遵纪守法, 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进一步保证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实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提升学校的财务管理水平

(一) 控制组织结构

学校需要对单位内部的组织结构进行有效性与合理性的控制, 并且组织结构设置的合理性会对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目标有直接性的影响。所以, 在进行组织机构设置与部门划分工作的时候一定要从互相制衡的原则出发, 从而真正达到互相协调、制约的作用, 防止或减少舞弊行为的发生。

(二) 控制岗位职责

在进行组织结构设置的过程中, 一定要对个人的权限与职责进行有效的明确, 要确保权力执行的有效性, 并且还要保证每项业务都有具体的负责人与机构进行处理, 进一步避免工作中舞弊与错误的现象出现。与此同时, 还需要对有关职权实行有效的分离, 例如业务经办、授权批准、会计记录、财产保管以及检查稽核等多项职务。避免以上五项职位出现兼任或由同一人全权负责的现象出现。

(三) 控制业务的处理程序

在学校的整体经济活动中, 一定要对大家必须要遵守的程序进行标准化的程序制定, 从而进一步标准和规范业务的处理过程, 有效保障相关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其中, 业务处理的标准化控制包括对执行程序、决策程序、会计信息、信息反馈以及统计信息的有效控制。

(四) 控制预算

在财务管理工作中, 学校一定要加强预算分析、执行、编制以及考核等多项内容的管理, 进一步明确预算的有关项目以及标准, 对预算编制实行规范化的审计工作, 将预算真正落实到不同的责任人与工作部门当中, 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 保正预算的科学、合理化。

(五) 控制支出费用

学校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 往往会采用集约型或粗放型的方式实现对支出费用的控制。其中, 集约型的支出费用控制主要是利用扩大招生规模的方式来降低费用, 从而有效打破相关部门条块状的资产分割方式, 最终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不断提升资源利用率, 然后再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就可以大大提升课堂学生的数量, 实现降低学生个人费用的目的。而粗放型的支出费用控制则是最基础性的控制方式, 这要建立在学校办学水平与条件不变的前提下, 通过降低费用消耗来减少支出费用。可见, 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要实现两者的有效结合, 控制好学校的支出性费用。

(六) 控制风险

在财务管理中对风险的控制主要指的是对不利结果的避免与防范工作。当前, 财务风险是高校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同时又被称为筹资风险, 往往是由于大量举债造成的。所以, 学校在经费不足但要加大招生规模的时候, 就会从银行筹集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的建设当中, 因此当再无力偿还的情况下就会出现财务困境。可见, 关于风险的控制一定要将负债规模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从而维持好基本的负债水平, 这不仅要对举债这一措施进行充分的利用, 以此来加大对教育教学的经费投入, 有效防止举债过度而增加财务风险。所以, 在学校发展举债的过程中, 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有效防范和规避筹资风险。

(七) 提升财务人员的素质

从本质上来讲, 从事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观念与素质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果具有直接性的影响, 这主要是因为人员素质是当前内部控制制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含有人员自身的道德修养、业务技能、知识水平以及思想品德等等。

三、总结

综上所述, 财务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教育教学的坚强后盾。因此, 要想保障并切实提高学校的财务管理水平, 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 采取有效措施有效构建并完善财务的内部控制制度, 控制好财务管理工作中的组织结构、岗位职责、业务的处理程序、预算、支出费用、风险以及人员的素质等方面的内容, 并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创新, 真正确保高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9.浅析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篇九

摘 要 内部控制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在信息产业已经相当发达的当今社会,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局限性,并在其基础上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防范奔弊、减少损失、提高资本的再生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完善内部控制就成为必要条件之一,环境变化和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要求内部控制理论必须随之发展。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局限性 完善内部控制

所谓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各级管理部门在本单位、本部门因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具有控制作用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由此形成的一套严密的控制机制,称为内部控制系统。

下面介绍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一、内部制度客观环境的局限性

1.资本主义发育不完善,对内部控制信息缺乏接受力。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运行机制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很不健全,交易很不规范、非法牟取暴利是一种普遍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可能引起投资者的猜测和恐慌,对公司的资本运作产生不利影响。同样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普遍薄弱的情况下,即将申请上市的国有企业如实对外披露相关内部控制内容,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影响或延误企业的正常上市。

2.公司缺乏制衡机制,授权过度,对管理系统缺乏控制力。不少企业在改革过程中,一味地“放权让利”,致使董事会成员和经理成员高度重叠。据调查,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中,100%为内部董事会的公司占有效样本数的22% ,50%以上为内部董事的占有效样本数的78%,董事长和总经理一个人兼任的公司占总样本数的47.7%,由此可见,公司董事会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内部人手中。

3.投资者风险意识淡薄,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缺乏认知力。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是典型的股权集中型,流通股占总股本的比例仅为36.6%,而国有股、法人股占总股本比例则达68.4%。在内部人或控股股东等关键人大权独揽的情况下,中小股东的权益根本得不到保障。因此,中小股东主要以二级市场的“逐利”为主,对公司的内部控制兴趣不大,而是更关心企业的运营结果。

4.知识经济带来了内部控制理论基本原则的根本变革。

二、内部控制制度自身的固有限制

1.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受制于成本与效益的原则。内部控制的每个环节都是对企业有益的,然而每一个控制环节都必然伴随着成本的发生。企业和管理当局在建立内部控制的时候,往往会对内部控制的成本与效益进行权衡比较。一些理想的内部控制常常因为其所需的成本费用,超过其所要防止或减少的错误本身造成的损失,因此,一些企业通常会退而求其次,选择一些理论上必须十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2.人为错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任何合理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都会因设计人经验和知识水平的限制而带有一定的缺陷。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中心是财务会计控制,承担内部控制职责的主要是财会人员。因此,即使是设计完整的内部控制,也可能因为执行人员的粗心大意、精力分散、判断失误以及对指令的误解而失效;也可能因为有关人员相互勾结、内外串通而失效;可能因为执行人员滥用职权或屈从于外部压力而失效。

3.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过于程序化,缺乏应有的弹性。单位已有的内部控制制度一般都是为了那地经常性发生或重复发生的常规性业务类型而设计的,因此,可能会对不正常的或未能预料到的类型失去控制能力。企业处在经常变化的环境中,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沟通与资讯日益发达的今天,为了利于生存与发展,保持竞争优势,企业势必要经常调整经营策略,或增设分支机构与新的生产线,这就导致现有的控制制度对新增的业务内容失去控制作用。另外,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与普遍应用,也会给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提出新的问题与挑战。

下面介绍如何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几点看法。

鉴于内部控制上述的客观环境限制和自身的局限性,我认为,我们应做好以下几点:

1.除加大传统的实物牵制、机械牵制、体制牵制、簿籍牵制力度以外,应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联合国公共行政和财政处编制的《发展中国家政府审计手册》认为:在二十世纪,政府审计的重要发展之一对内部控制观念的确认,以及创建内部审计单位,并把它作为内部控制系统的关键部分。

2.企业当局应把握好授权力度。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是由量变到质变。在这里的“量”上的度起决定作用,当量的变化到了极限时,必然引起质的变化。内部控制制度的度量界定也就成为实践中的一个难点。企业经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保证这个系统的正常动行,合理授权是必然的。对于企业法定代表人,既要保证其经营决策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又要保证其经济行为的效益性和廉洁性,权力的度量界定是关键的一环。当今社会大都出现重大舞弊经济案件的企业,基本上均是授权不当引起的,是授权多、权力过大、且控制不力的恶果。

10.内部控制管理制度5doc 篇十

一、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与风险管理的相关性

1.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与风险管理都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个过程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企业改善经营管理以及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一个过程, 不是企业管理的根本目标, 而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一种有效手段。一般情况下, 企业的内部组织控制主要是由风险评估、内部环境、活动控制、内部监管以及信息沟通这五部分组成的。企业的风险管理实质上就是一个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风险的过程。企业的风险管理对保证企业资产的完整有着重要的作用, 可以极大地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快速实现。所以说, 无论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或者是风险管理都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个过程, 需要体现在整个企业的经营活动当中, 而且还需要各个部门积极地配合以及参与。

2.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与风险管理的相通性

企业的风险评估不仅可以实现企业的内部控制目标, 而且还能进行相应的风险管理。风险评估能够有效地对企业实现目标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详细的分析。风险评估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可以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及时地发现风险并对其风险进行相应的处理, 使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更加有效。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的过程当中, 风险评估的进行具有一定的流程:首先需要对企业经营管理中出现的风险进行相应的辨别, 然后对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 接着是对其进行相应的管理, 最后对风险进行控制。而使用风险管理的企业首先需要对组织目标进行确认, 在得到相应的确认之后再对其以组织目标为中心, 采取有效的风险评估措施, 并在这一过程中找出目标组织在实现时的风险, 最终, 对这个风险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并进行相应的纠正。

3.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与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一致

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与风险管理的终极目标具有相同性, 它们都是以为企业提供科学、有效并且全面的保证为目的。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 影响其内部控制不稳定的原因众多, 如企业成本的影响, 人为因素造成的错误的影响, 等等。所以, 能够为其提供覆盖的范围相对来说比较少, 只有管理层能够为其提供相应的保证。总的来说, 企业的内部控制就是为了防止风险的发生, 而不是解决那些已经出现的风险。企业的风险管理主要是针对企业的风险预防来说的, 其主要目的是找出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可能对企业的正常运行造成一定影响的风险, 并针对这些风险进行相应的解决以及管理。及时地发现风险可以在其对企业还未造成一定影响的情况下进行消除。这样看来,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与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都是保证企业顺利运行并且实现经营目标, 所以, 它们的有效运行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与风险管理的因素具有相同性

在企业的运行过程当中, 内部控制政策的编制需要根据企业内部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来制定。而企业的内部控制政策的实施又会对企业的内部员工起到一定的监管作用, 对于企业内部员工的业务活动还具有一定的规范性。所以, 企业的内部控制政策与企业的内部员工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在企业的运营过程当中, 无论企业发生何种风险, 跟企业的员工之间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只有在企业内部员工的参与下, 才能使企业的风险管理得以真正的实施。因此, 企业的风险管理与企业的内部员工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

二、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与风险管理的整合策略

1.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与风险管理整合的构架

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与风险管理整合的过程中, 首先需要将内部控制管理以及风险管理看作两个不同的元素, 然后再构建一个可以将这两个元素整合的构架。具体来说就是需要将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进行相应的优化, 使得企业的信息传递渠道可以更加顺畅, 从而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与风险管理的有效整合奠定一个良好的环境基础。然后, 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与风险管理整合的过程当中建立一个能够使两者统一的主体。这样一来, 就可以合理地安排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与风险管理的日常工作。这种统一的主体使企业的管理层在进行企业经营决策的过程中更加顺利。除此之外, 还需要在企业的内部设立一个统一的管理系统, 对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 并针对计划中的重点, 使企业的管理工作效率不断提升。

2.建立一个动态的管理规范, 使其与企业的发展保持高度的一致

在进行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与风险管理整合的过程当中, 需要将整合工作的重点、难点, 以及融合点全面地找出来, 并针对这三方面制定一个动态管理系统, 使其能够对企业的全局进行实时地掌控, 从而使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和风险管理更加完美地进行融合。在进行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与风险管理整合过程中, 企业应该将其内部控制管理以及风险管理各自的重点、管理内容以及范围等等全面地找出来, 在制定管理策略时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重点地突出这些内容。

3.细化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与风险管理的工作流程

无论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还是风险管理, 其所遵循的原则都要求具有良好的实用性以及合理性, 并且在成本这方面也能得到一定的控制。所以, 对于这两方面的工作流程设置都需要符合企业机构的设置。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当中, 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的工作效果都取决于管理程序的设定以及管理方法使用的合理性。因此, 可以通过动态管理的模式对企业各个阶段的情况进行监控, 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效果。

4.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系统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 不仅需要制定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内容, 还需要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落实以及审查, 使企业的控制制度可以更好地运行, 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效率。在企业内部控制观察当中, 如果发现当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定要进行及时的上报, 并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以便于有关部门及时解决。

三、结束语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当中, 内部控制不但是风险管理的基础, 而且也是企业风险管理体系顺利运行的保障。所以, 要正确地认识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与风险管理之间存在的关系, 并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结合, 保证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能够实现。

摘要:企业的有效运行离不开内部控制管理以及风险管理。但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经济的不断进步, 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在此情况下, 企业在运行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也变得越来越大。所以, 在企业运行的过程当中, 必须加强对这些风险的重视程度, 通过强化风险意识以及风险管理, 来阻碍这些风险的发生。本文针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与风险管理整合的策略进行了简要分析, 以期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与风险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管理,风险管理,整合策略,研究

参考文献

[1]沈旸.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与风险管理整合策略研究[J].企业研究, 2013, (14) :56-57.

[2]王琼.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结合实施策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13, (34) :137.

上一篇:商业银行业务实验心得下一篇: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