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练习(共13篇)
1.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练习 篇一
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练习教材113页
课型:练习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比较,帮助学生回顾、整理笔算除法的方法,进一步提高试商的能力。
2.学生熟练地运用除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提高估算的应用能力。教学重难点:回顾、整理笔算除法的方法。第86课时 教学过程: 整理回顾 1.口算复习。(1)出示第1题,900÷367×120472÷350×40 800÷5630÷970+90 36+4 指名学生口算。
(2)完成第113页第2题。
在规定时间内,学生让学生完成。然后教师讲解。2.完成第113页第3何第4题。提问:题目中有哪些已知条件? 再问:可以怎样整理这些条件?
再问:根据题中的问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式解答。3.完成第113页第6题。比一比然后学生独立完成。
二、作业练习
练习教材114页 课型:练习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比较,帮助学生回顾、整理笔算除法的方法,进一步提高试商的能力。
2.学生熟练地运用除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提高估算的应用能力。教学重难点:回顾、整理笔算除法的方法。第87课时 教学过程:
1.完成第114页第7题。
(1)出示第7题,先计算计算后比一比大小。在规定时间内,学生让学生完成。然后教师讲解。
2.完成第114页第8题看谁做的对又快,然后师生共同解答。3.完成第114页第9题 提问:题目中有哪些已知条件? 再问:可以怎样整理这些条件?
再问:根据题中的问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式解答。4.完成第114页第10题。首先学生尝试练习,然后讲解
二、总结。
本节课大家学到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有什么不懂的说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2.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练习 篇二
2012是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材修改的第一年,拿了新教材大致翻阅一下, 最明显的就是在内容上稍有调整,但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点以及例题、图示都没有大的改动。教材中三幅例图由原来的横着排放变化为竖着排放,从形式上看, 两种排放方法都是为了引入“两只手拿6个气球,可以怎样?”这个问题。课前有了比较深入的思考,满心以为课堂上孩子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尝试体会之后,可以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有序”的分法,但在实际教学时却事与愿违了。
“今天小白兔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出示气球),喜欢吗?小白兔要分在两只手里拿,可以怎样拿呢? ”第一个孩子就说了“左手拿3只气球, 右手拿3只气球”,为了区别于第一个孩子,其他孩子有说出了“左手拿1只气球,右手拿5只气球”“右手拿2只气球,左手拿4只气球”等分法。
从这我们不难看出,说出6个气球分在两只手里拿的方法,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并不难,但孩子的回答是比较凌乱的, 只是单纯地考虑怎么把6个气球分法, 至于怎么拿才能有序地排列出所有的拿法并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这也是我预料之中。因此,为了全面地帮助孩子整理出6个气球的不同分法,我出示了课件中小白兔的分法:“我们看看小白兔是怎么拿的?”
生:左手拿5个气球,右手拿1个气球。
师:猜猜看小白兔之后会怎么拿?
生:左手拿4个气球,右手拿2个气球。
师:再接下来呢?
生:左手拿3个气球,右手拿3个气球。
至此,孩子应该对“如何有序”有了一定的直观感知,我满心欢喜地期待着孩子自己说出6个气球的三种分法。于是我继续启发:“你觉得小白兔分得怎么样?”
生1:小白兔分得有顺序,左手是5、4、3、2、1,右手是1、2、3、4、5。
生2:6可以分成5和1,6可以分成4和2,6可以分成3和3。
效果出来了,这两个孩子的回答体现出了我铺设“猜猜小白兔接下来会怎么分?”这个问题的效果,见证了孩子是如何学会有序思考的。
第一种方法:
第二种方法:
仔细数了一下,第一种分法的孩子有五六个,占到了全班总数的—,既然仍有这么多孩子没有弄懂怎么有序地分小棒,那么能否通过学生评价再次渗透呢?我继续追问:“你觉得哪位小朋友5是有顺序地分一分的?”
生:我觉得第二个小朋友分得有顺序,左边是1、2、3有顺序排的。
生:第二个小朋友分得有顺序,他的右边是5、4、3倒着排的。
师总结:这两种分法都是按照一边依次摆1根、2根、3根,另一边相对应地摆5根、4根、3根,两边合起来都是6根。
“我觉得第一个小朋友也是有顺序分的,左边是3、2、1,右边是3、4、5。”哎!先把6分成3和3,然后再“3、2、1”和“3、4、5”的排列也能算作有序的分发吗?这与本节课的“有序”不符啊!于是我纠正道:“一般来说,有顺序地分一分应该从左边摆1根开始,然后有顺序地摆出2根、3根的分法。下面再请小朋友在桌子上有顺序地摆出这三种分法……”
孩子对于6个气球的不同分法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对于“有序地分一分”的理解程度到底怎样呢?从孩子的回答我们不难看出,在探讨6根小棒的不同分法时,他们并不是从“有序”这个角度考虑,而是为了体现“公平”的原则, 潜意识就认为左边分3根,右边也要分3根,这和课堂上出现的声音是一致的。所以,不少学生对于6根小棒的有序分法是建立在公平之上的,它和分与合思想中的“有序”是不一样的。
面对孩子“先公平再有序”的分法该如何引导呢?课后仔细想想,觉得可以用以下方法进行尝试:
第一种方法:从“如何分才能便于记忆?”这方面去引导。教材的画面里有序地呈现了各种分法,蕴含了数的分与合是有序的结构。由此类推出摆6根小棒,每次从左边移动1根到右边,一次移动出现气球的一种分法,两种分发。引出有序地记忆6的分与合式子。
3.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练习 篇三
1照样子,写词语。
秋雨萧萧往事悠悠
井井有条翩翩起舞______、_______、
火红 雪白_____、_____、________
2表示“看”的词语很多,例如:
瞻仰:怀着恭敬的心情看。__________:站在高处向远处看。
________
此外,我还知道其他表示“看”的词语有(越多越好,3个得满分,每多写3个加1分):
3神话故事是文学殿堂的瑰宝。《普罗米修斯》是希腊神话的名篇。在课外阅读中,你一定知道许多希腊神话中的神,例如主神宙斯、_______、______、等等。许多成语也跟神话故事有关,例如开天辟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每当我读到“林则徐、关天培、岳飞”这些民族英雄名字的时候,我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这些成语:_________;每当我读到司马迁、苏轼、李时珍这些饱学之士名字的时候,我的脑海中就会出现这些成语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七、我能填: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填空。(16分)
1充满神奇色彩的九寨沟是个令人向往的地方,那里________,古木参天,________,________,是个充满________的人间仙境啊!
2月夜,站在洞庭湖岸边。我会情不自禁的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除夕之夜,听到屋外爆竹声声,我会轻声吟诵起____________的诗句。
3我会对对子:和风对___________,白云对海马对__________,古木参天对_______,春回大地千山秀对________,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对_____________对_________。
4“不一会儿,这小家伙______________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它谁得好熟哇!不停地咂嘴,大概在做梦呢!”寥寥数笔,给我们描绘了一幅_________的美好画面,从中我们既能感受到__________,也能感受到__________。这正是“________”?
5今年4月份,我校邀请了著名作家曹文轩来校做报告,并开展了“走近曹文轩,感受纯美文学”读书活动。我读过他的作品有_____________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我会仿:照样子,我也会创造。(4分)
1苹果嚷着冷了,要穿红袄;葡萄嚷着冷了,要披紫袍。(当做人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风起了,“呼呼”声好像在向天地万物示威。小树在风中低下了头,弯下了腰。树叶也“簌簌”地离开了树枝。垃圾袋飞上了天空,被窗前的树枝钩住了,在风中“哗啦——晔啦”地嚷着……(写一两句话,用上拟声词)
九、我会说:听懂对方的话,为对方着想,为别人分忧,准确表达自己的心声。(5分)
一天,小明和小华相约一起去观看冰雕展。小明准时来到了车站等小华,可时间已经过去一个多小时了。小华还是没有来。等,还是不等,让他左右为难。这时小东看到了小明。他们之间会展开怎样的对话呢?争取在其中用上一两句名言警句或诗词佳句。
小东:小明你准备到哪里去呀?
小明:________________
小东:____________
小明:____________
小东:____________
小明:_____________
十、我会读:认真把文章读两遍,后面的练习就会做。诚实与信任(节选)(6分)
事隔三天,一位陌生男子打来电话,他就是小红车的主人。
“噢!是你,很对不起,我不小心把你汽车的反光镜碰坏了。”
“没有关系,已经换上了。我打电话是向你表示感谢的。”
“不,是我要向你表示歉意。请你把购货单据寄来,好让我把钱寄给你。”
“不用了。你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主动给我留下字条,这使我很感动。”
“这是应该的,这笔费用应由我来支付。”
“不,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宴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我再一次谢谢你!”说完他搁下了电话。
1文中的“我”主动留下字条,是因为___________;“我”请车主把购货单据寄来,是因为“我”觉得
。
2 “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中“诚实”是指___________,“信任”是指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两人的“对话”我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极(11分)
在地球的南端,有一个巨大的“冰箱”。它比中国和印度两个国家合起来还要大,这就是南极洲。南极洲和包围着它的海洋一起,通称为南极。
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年平均气温只有零下25度。
南极洲到处是终年不化的冰雪。有的覆盖在大地上,有的漂浮在海洋里。( )把世界上所有的冰分成十份,南极大陆( )几乎占了九份。这么多冰堆在一起,使南极的平均高度达到2350米,成为世界上最高的洲。这么多的冰如果融化了,可以使地球平面升高60米,英国、法国、美国,还有非洲西北部和大洋洲将全都淹没在波涛之中。
不过,不要以为南极有多吓人,这是个有生命的美丽的地方。南极( )没有花草树木,( )大陆上有郁郁葱葱的苔藓,海洋里有色彩斑斓的海藻,伴着洁白的冰雪,反射着灿烂的阳光,就像一座大花园。南极( )没有狮、虎、猴、鹿,( )有种类繁多的海鸟、海兽,企鹅走起路来摇摇摆摆,笨得可爱;海象、海豹、鲸时常游到这里玩耍;还有一种火柴头大小的南极蠓,别看它小,却是南极土生土长的动物。
1读一读文章,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请你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童的主要内容。
3为了说明“南极洲到处是终年不化的积雪”,作者用____________的方法,使我们清晰地感受冰雪的数量多;为了说明南极是个“有生命的美丽的地方”,作者从__________两方面分别举例说明,使我们感受到了这里的生命与美丽。
4发挥你的想象,用生动的文字描写南极动物们活动的情景。(不少于50字。)
十一、我能写:我们爱读书,更爱读故事。善于想象的我,更会编故事!
1本学期,学校开展了“我们爱读书,争当小书虫”活动。在这项活动中,我的读书口号是:___________。(3分)
2请围绕“皮卡丘、刘翔、航天飞机”编写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如果能让读者从中获得一些道理,那就可以得高分了!题目自拟,400字左右。(25分)
部分参考答案
一、1春2细 密 牛毛花针细丝3薄烟绿得发亮青得碧你的眼
三、药(材)(继)续安(详)(销)毁
贪(财)邮(寄) 吉(祥)(消)灭
五、茁壮烦恼购买敏捷增添
六、1银光闪闪 文质彬彬烟火袅袅欣欣向荣息息相关冉冉上升漆黑桃红柳绿2眺望窥视俯视遥望凝视注视瞥瞪3太阳神阿波罗、智慧女神雅典娜、月亮女神阿耳特弥斯、战神阿瑞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夸父逐日 愚公移山
七、1雪峰插云平湖飞瀑异兽珍禽诗情画意2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3,细雨红日 山羊平湖飞瀑日照神州百业兴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4竟人鸟和谐共处鸟对人的信任人对鸟的关爱信任能创造美好的境界5《青铜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黑瓦》《根鸟》
十、《诚实与信任》1我不小心把你汽车的反光镜碰坏了 这笔费用应由我来支付2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主动给我留下字条相信我会实事求是处理事情,不担心我会乘机敲诈等
《南极》1如果……就……虽然……但是……虽然……但是……2南极冰天雪地,十分寒冷,但是个有生命的美丽的地方。3假设具体数字植物动物
4.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练习 篇四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记忆8-10各数的分与合,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8-10各数的分与合的理解。
2.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数的分与合,合理作出选择,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有条理思考问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加深对8-10各数的分与合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完成“练习四”1—7题
1.完成第1题。
(1)课件依次出示分蘑菇的图。
提问:第一幅图上有几个蘑菇?把它们分在2个盘里,可以怎样放?第二幅图上有几个蘑菇?把它们分在2个盘里,可以怎样放?
(2)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演示。
(3)根据演示的情况,让学生说说几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几。
(4)鼓励学生说说有没有其它的分法,表扬按顺序说的小朋友,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由一种分法想到另一种分法的。
2.完成第2题。
指导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最好以同桌为一组)。
让其中的一人想好7的一种组成,在心里记住,然后让其他的几个小朋友猜,直到猜对为止。
3.完成第3题。
教师举起一张数字卡片,让小朋友用嘴说出数的组成。这道题的答案不唯一,可以让说不全的学生做补充。
教师可以多进行几次。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
4.完成第4题。
提问:先观察画面,再想一想向日葵花上面的一个数和下面的两个数是什么关系? 由学生说明:向日葵叶子上面的两个数合起来正好是花朵上面的数。
要求学生自己将数字填写在书上,再说一说几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可以组成几。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5.完成第5题。
提问:观察图画,画面上有什么?房子上的数字有哪些?
说明题意:哪两只蚂蚁可以住在一起,就是哪两个数合在一起是7、8、9、10。小组合作,找一找,哪两只小蚂蚁可以住在一起?
集体交流汇报。
6.完成第6题。
(1)提问:说说哪棵树苗高,你知道为什么吗?
(2)独立填数,看看谁填的最合理。
(3)反馈,表扬按顺序填的小朋友,说说你是按什么顺序填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填?
(4)小结:我们在填写时,左边的数要按顺序填写,可以从大到小,也可以从小到大。
7.完成第7题。
谈话:我们比一比,看谁的数字写得最好看?
二、总结评价
5.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练习 篇五
认识千克练习题
一、填空
1、了解下面物品的重量后,填在()里
(1)一个鸡蛋重()(2)一块肥皂重()(3)一袋白糖重()(4)一袋面粉重()(5)一袋洗衣粉重()(6)自己的体重()2、5000克=()千克
6千克=()克
200克+800克=()克=()千克
3、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个苹果约重100()
一个鸡蛋约重55()
一个铅球重4()
一只母鸡重4000()
一本数学书重300()
4、一袋盐重500克,两袋这样的盐重()克,也就是()千克。
5、在○里填上>、<或=。
8000克○9千克
4千克○4000克
3千克○2990克
1千克○1010克 7千克○70克 400克○390克 15克○12千克 8千克○800克 10000克○10千克 48克○48千克 160克○16千克 5000克○5千克 250克+350克○500克 6、5只面包共重300克,一只面包重()克。
二、选择。1、18个鸡蛋大约重1()。
A、克
B、米
C、千克 2、1千克沙子的重量()1000克棉花的重量。A、>
B、<
C、= 3、1杯水重240克,10杯水重()克。A、240 B、2400 C、24
4、买1千克香蕉需要3元钱,现有15元钱,可买()千克的香蕉。A、5000 B、5 C、500
三、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
7000+600=
73×7= 98×8=
2700-700= 12×3=
0×24= 65+40= 900+100=
1千克+2千克= 50千克-20千克=
1千克-700克=
四、解决问题:
1、小辉体重40千克,爸爸体重62千克, 爸爸体重比小辉重多少千克?
2、一袋大米重100千克,吃了4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3、1千克奶糖18元,妈妈买3千克这样的奶糖,花了多少元?
4、小冬用20元钱买8千克西瓜,找回4元,每千克西瓜多少元?
5、爸爸买回3000克豆油,吃掉1000克后,又买回2000克菜油,还有油多少千克?
6、有两杯水,第一杯水重240克,第二杯水比它重200克,第二杯水重多少克?两杯水共有多少克?
7、一筐梨重48千克,4个人合买一筐,每千克梨2千克,每人应付多少元?
6.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六
1、认识平行,感知平行线的特征,初步学会画平行线,了解平行线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与联系实际的意识和能力。
3、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认识平行
1、初步感知,尝试判断
师;上课一开始,让我们先来看一小段录像(播放录像)
师:录像里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啊? 生:开窗户。
师:开窗户过程中,这扇窗户在做什么运动呢?
生:平移
师:是的,平移是我们上个学期学过的知识,你们学得很好。我们看,窗户的一条边一开始在这个位置;平移之后,到了这个位置。你知道这条边与这条边的位置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生:平行
师:你的知识面真广,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行线。
师:你知道平行线吗?
高老师这里有几幅图,请同学们找一找,哪些图画出了你心目中的平行线?
生1:第1幅、第5幅、第7幅。
生2:就第1幅
生3:1 和5
师:看来,同学们对平行线都有自己的认识。到底你的想法对不对呢?,学完这节课后,相信你一定能得到一个肯定的答案。
2、充分体验,探讨本质
师:那么数学上,究竟什么是平行线呢?
我们来看:
窗户这两条直直的边我们可以看成是两条线段,这条线段如果向两端无限延伸、延伸。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看到的两条直线会怎样?会相交吗?
生:不会
师:都说眼见为实,这两条直线我看到的部分的确是不相交的,可是无限延伸之后我看不到,你凭什么说他们永远不会相交呢?
生1:因为延长是不会弯过来的。
生2:他们不会越来越近,最后靠在一起。
生3:它们之间的宽度始终不会变的。
师:宽度一样,其实就是说他们的距离处处相等。(课件验证)
因为他们的距离处处相等,无限延伸之后始终保持着这样的距离,所以,他们永远不会相交。
3、提升概念,再次判断
(板书并口述: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
师:两条直线相互平行,我们也可以说其中一条就是另一条的平行线。
如果我们把两条直线分别标上名字,AB和CD,我们就说直线AB平行于直线CD,记作AB∥CD
师:我现在如果把这两条直线都斜过来,现在他们相互平行吗?
生:平行的。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们永不相交。
师:我们回头再来看刚才的8幅图。
⑴你能利用刚才学习的概念,找出这里的平行线吗?要说出充分的理由。
(重点讨论学生初次判断错误的、有争议的或不敢肯定的。是平行线,为什么是;不是,又为什么。使学生对平行的认识更加深刻)
⑵指图⑦只有一条直线,你能帮他找一天和他平行的直线吗?
生:图1
师:上面一条还是下面一条
生:两条都和图7的直线平行
4、生活中的平行线
师:这些直线是相互平行的,生活中你还能找到这样的平行线吗?
生1:黑板的上面和下面
师:是的,黑板的对边是相互平行的
生2:桌子的这两条边是相互平行的
师:你指桌子的对边是相互平行的吧,我希望同学们能表达得清楚些。
师:高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图片,你能从中找到平行线吗?
生1:那幅画的对边是相互平行的
生2:楼梯扶手的两条边是相互平行的
生3:护栏竖的和竖的是相互平行的
师:是的,现在再来看看这里
生1:爬干都是平行的
生2:瓷砖的对边是平行的
生3:花坛的对边是平行的
师:看来生活中的平行线还真不少。有个小朋友叫淘气,他发现所有的窗户都太像了,没有一点儿创意。于是,他设计了这样的新型窗户。
师:你能接受淘气的设计吗?为什么?
生1:不同意,因为这样的话,窗户就无法移动了。
生2:如果窗户往右移就会掉下来。
师:看来,平行不仅美观,还很有用。
刚才同学们找到的都是静止的,现在让我们看看运动中的平行线。
每周一我们都要举行升国旗仪式。国旗的上边从这里平移到了这里,他们是相互平行的。
师:再看看这副图。箭头从这里平移到这里。同学们,线段 HG一开始在这里,平移后到了H1G1,线段HG和线段H1G1平行吗?那你能从平移前后的箭头中,找出类似的相互平行的线段吗?
生:线段AD平行于线段A1D1
二、动手画平行线
1、师:现在同学们都认识了平行线,你能在白纸上画平行线吗?
请同学们拿出白纸,看第一题,高老师已经给你们画好了一条直线,现在你能画出它的平行线吗?
注意:你在画的时候想一想,按照你的画法能保证一定平行吗?
生:动手操作
展示:1、量距离。2、沿着一把尺的两边画。3、直尺平移
师:画这条线的平行线,可以画几条啊?
生:无数条
师:现在,你对这三种方法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说说各种方法的局限性)
师:看来每种方法各有各的有点和缺点,因此我们在画平行线的时候,要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2、师:现在请同学们选择合适的方法完成第二题。
教师掩饰直尺平移法,
注意点:1、对 2、靠 3、移 4、画
2、师:现在先请同学们在纸上画任意一条直线。
生:……
师:现在请同桌交换白纸,给同桌画的直线画一条平行线。要求先一个人画另一个看,看同桌画得对不对,然后再交换,听明白我的意思了吗?好,开始。
三、总结,交流
学了这节课后,你对平行线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我们对平行的认识也会越来越深刻。
四、拓展
师:请同学们看这两条线,它们相互平行吗?
师:它们都在长方体的哪一个面上?
师:请同学们注意(转动盒子,使两直线异面)
师:这两条直线会相交吗?那它们平行吗?
那你觉得我们在说两直线平行时,是不是还应该加一个前提条件啊?
概括: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
[板书设计]
平移与平行
平移平行
7.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练习 篇七
同样的语法错误还出现在该册第17课《生命的壮歌》一文的开头一句中“:有一天,由于游客的不慎,使临河的一片草丛起火了。” “有一天”作为表示时间的状语毋庸置疑,问题就出在后面的内容上。这个句子乍看上去并不缺少主语,实际上主语被错放在介词短语“由于……”中了,把“由于”删去,主语才能一目了然“:有一天,游客的不慎使临河的一片草丛起火了。”还有一种改法就是变换主语,保留“由于游客的不慎”这个介词短语,让它也作状语,将“使”删掉,主语自然就从“不慎”变成了 “草丛”,改为“:有一天,由于游客的不慎,临河的一片草丛起火了。”改法虽然有异,但最终都使得这个句子顺理成章地出现了主语,符合了语法规范。
诸如此类“缺少主语”的语病经常出现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譬如“通过……使……”“由于…… 对(把、为、给、让)”等错误句式的运用就屡见不鲜。 正因为存在广泛的使用错误,这些典型的语病修改成为历年来很多语文中考试题中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如:“汉字书写大赛人们重拾汉字之美,也就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 2014. 天津)全社会厉行节约之风,对高端餐饮企业和星级酒店带来了很大的打击。”( 2014. 浙江金华)“这篇文章,我们认识到吸烟的危害有多大。”( 2014. 山东枣庄)……类似考点不胜枚举。这些句子的语病本质完全相同,都是滥用介词导致了主语残缺。
8.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练习 篇八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座位号: 家长签字: „„„„„„„封线内不准答题„„„„„„密„„„„„„封线内不准答题„„„„„„封„„„„„„封线内不准答题„„„„„„线„„„„„„封线内不准答题„„„„„„„
制卷人: 审核人: 得分:
一、填空题(17分)1.■△◇■△◇■△◇■△◇„„继续这样排下去,第20个图形是()。(写汉字)2.在括号里填入升或毫升。
一瓶可乐的容量是2()一瓶护肤露有40()
3.将容器里的2升水倒入乙容器,甲容器就和乙容器的水一样多。原来甲比乙多盛水()升。
4.装有5升的色拉油,倒了一半后还剩()毫升。
5、被除数与除数都是16,商是();除数与商都是16,被除数是()。
6、计算350-81÷9+78运算顺序第一步是(),第二步是(),第三步是()。
7.按下面的方法摆60个图形,最后一个是()(写汉字),一共有()个△.
△△○○△○△△○○△○△△„
8.264÷28的商是()位数,试商可以把28看作()来试商,这时商会偏()。
9.40×□<161,□最大填()。10.119里最多有()个20,878÷31商的最高位在()位上,商是()位数。
11.360分=()时
780秒=()分
12.数学书封面的上下两条边互相(),右边和上边两条边互相()。
二、选择题(12分)
1.3200毫升最接近()。
①2升
②3升
③4升 2.900÷30的商的末尾有()个0。
A、0 B、1 C、2 3.公园安装202盏彩灯,每6只一组按照红、黄、蓝、绿、紫、白的顺序排列,那么最后一盏灯的颜色是()A.红 B.黄 C.蓝 D.绿
4.4:00时分针与时针组成的角是一个()A、锐角 B、钝角
C、直角
D、平角
5.下面的角中,()的角能用一副三角尺画出来。A、10度
B、15度
C、20度
D、25度 6.960÷12与下列()的得数相同。
A、960÷3×4
B、960÷4×3
C、960÷3÷4
三、判断题(9分)
1.角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
2.(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3.计算除法时,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
4.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4倍,商不变。
()5.一个除法算式的被除数和除数都乘2以后,商是14,那么原来的商是7。()6.小于90度的角是锐角,大于90度的角是钝角,90度的角是直角。()7.若游戏规则是公平的,无论操作几次,都无法分出输赢()
8.在9:00时,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了直角。()
9.丹顶鹤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结队飞行时,通常排成“人”字形,而且“人形案保持在110度左右。
()
四、1.脱式计算
(227+11)÷(31-14)(245-11)÷18-11
182÷[(37-24)×7] 18-15+10×18
2.列竖式计算并验算(20分)
789÷46= 810÷16=
433÷41= 920÷19=
五、操作题
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 画一个80度和130的角
五、应用题(30分)
1.买中国象棋和围棋一共用去了96元,其中象棋买了3副,每副12元,如果买了4副围棋,平均每副围棋多少元?
2.小朋友外出春游,公共汽车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行了2小时后,距全程的中点还有18千米,春游的路线全长是多少千米?这时如果要求3小时后到达目的地,汽车每小时必须行多少千米?
3.花园小学有一个长30米、宽20米的活动场地,如果长增加10米,宽减少5米,现在活动场地的面积是多少?
4.做一个小正方体,有两个面写“1”,有两个面写“2”,有两个面没写数字,甲、乙两人各抛20次。规定:“1”朝上甲赢,“2”朝上乙赢,朝上的面没有数字不算,重新抛。你觉得这个游戏公平吗?说明理由。
5.食品厂包装糖果,4千克装一袋,15袋装一箱。如果包装360千克糖果,要准备多少个纸箱?
6.工人搬一堆832千克的货物,一次能搬52千克,照这样计算,要几次才能搬完?
9.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练习 篇九
认识垂直
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互垂直的现象,能从现实情境和学过的平面图形中找出相互垂直的线段,会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⒉让生在学习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及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发展空间观念及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难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教学准备:三角尺 量角器。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⒈用量角器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说出各是什么角?
⒉用三角尺画一个直角,指出直角的两条边。
二、教学新课 ⒈认识垂线。
⑴请学生看老师在黑板上画两条直线。
指出:这两条直线是相交的,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追问:这两条直线的关系是怎样的?这两条相交直线交点在哪里?
提问:两条直线相交成哪几个角?标出角
1、角
2、角3角度,说说它们各是什么角
⑵出示例题3幅照片。
说明:这里的直线是相交的,有什么共同点? 请学生用三角尺去比一比。
提问:这里的两条直线相交成对个角,当其中有个角是直角时,其余三个角各是什么角?为什么?
指出:两条直线样交成直角时,我们就是两条直线相互垂直。⑶再观察几个图形,看两条相交的直线成不成直角。
提问:哪几个图形里的直线互相垂直,为什么? 图3的两条直线为什么不互相垂直? 指出图中谁是谁的垂线。
⑷根据所学知识,请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过的情景。2教学画垂线。
出示三角尺,这把三角尺的直角两边是不是互相垂直的?指出:我们可以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垂线。
教师演示说明。学生跟着画。
3、完成课本第90页“练一练”
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十五第1、2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合集体交流。
四、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0.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练习 篇十
措施的角落是苏联版的小学数学第四年第八卷的内容第八。学生学习这个知识有以下两个问题:第一,量角器的放置,第二是使用内圈和外圈刻度正确读取角度的程度。在测量教学角度时,我觉得学生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低年级的学生,要掌握更累。在课前,我也设置了这个班的学生的难度,但是课后或不满意,如圆内圈和外圈的点的程度,学生看到量角器,无论侧面角的A圆的0刻度线,他们习惯看外圈的程度;有些甚至内圈看到正确,但是当阅读量表时,有时候读了四十多个,从哪一面读到他们的心里更模糊。我认为主要的是学生对角线的大小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哪个方向读取容易是幻觉指南,加上两行数据,有时到底看到哪一行,除了零线,视觉错觉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另外,四年级学生只看到一个静态的,完整的角度,还没有识别出角度旋转的光线围绕结束,角度为什么要以顶点为中心,零线为一 边,边观看比例尺,边角的旋转过程,方向没有建立外观,要意识到自然的阅读程度会感到困惑,不明白什么情况看外线或在尺度内线,虽然总量的角度法,学生仍然失去了。人们已经证明,理解和掌握的文本远远逊于图像的记忆。虽然有模型的老师,但是四年级学生还是太抽象。
如何使学生正确学习角度量,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我改变了策略,除了角色的名字,集体的纠正方法,四组学习彼此的角度法,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看别人的数量,学生不会教同学。此外,让学生完全理解量角器结构,如何引导学生测量角度的方法是允许学生参与量角器的生产过程,不仅让学生理解量角器在中心点,零刻度线,刻度等地标静态,并且不能使用连续性思维指导角度行为的相干性,量角器为什么能量角度,问题解决也打破了角的难度。
11.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练习 篇十一
《课题》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两步连除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把得数代入原题”的检验方法。
教学方法
总结法、讨论法、小组合作
课前准备
主题图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看图提问并解答。
图1:显示10盒羽毛球,并出示“一共600个”。
学生可以提问:平均每盒有多少个?
图2:显示很多小袋羽毛球,小袋上标注“6个装”,旁边出示“一共600个”。
学生可以提问:一共有多少袋?
2.根据问题选择条件解答。
二、学习新课 . 1.观察图意
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问:图上告诉了我们哪些数学信息?
提问:题中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和同学共享。2.自主探索。
(1)出示自学提示:找出有联系的两个条件,说说可以先算什么? 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小组讨论,教师
巡视指导。
(2)交流汇报
第一种解法:224÷2=112(本)
112÷4=28(本)
综合算式:224÷4÷2=28(本)
问:第一步是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
第二种解法:4×2=8(层)
224÷8=28(本)
综合算式:224÷(4×2)=28(本)
问:第一步是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
3.继续讨论交流。
(1)这两种思考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
(2)想一想,这题可以怎样检验?
(3)回顾解决问题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4.完成练一练。
三、应用提高
1.练习三第9题。
依次出示两道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集体订正。最后提出问题并解答。
2.练习三第10题。
联系生活实际,出示一个药瓶,通过投影放大显示药瓶上的相关信息——共“150片,每日3次,每次2片”。
提出问题:这瓶药可以吃多少天?
让学生先讨论这些信息的含义,再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交流汇报。
3.练习三第12题。
先让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图中呈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再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最后让学生交流思考方法。
交流反馈时,教师分别提问:第一步求的是什么?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
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两种解法进行比较。
4.练习三第14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审题。说说解决第一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解决第二个问题呢?
学生独立解决,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四、课堂作业
12.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练习 篇十二
(一)》练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练习一
课时
第六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对5以内数的认识、几和第几的认识以及数的大小比较的综合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5以内数的顺序的认识、数数和数的大小的比较。
2、训练学生应用数数的知识收集相应的信息,应用学过的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的能力,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加强学生数的书写训练,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重点
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教学难点
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请同学们将我们学过的0-5按顺序从前往后顺数一便,再倒数一遍。
二、进行练习
1、第1题:让学生独立填写。说说为什么这样填写?让学生从小到大和从大到小读一读,体会这些数的顺序。根据其中的某个数,摆出学具来表示,加深对数的基本含义的理解。
2、第2题:谈话:我们用你学过的知识帮这些小动物好吗?说说图意,观察有哪些小动物在比赛?先让学生数出每个小动物套中了几个,并在相应的□里填一填。再比较填出的数,确定每个小动物的名次。
3、第3题:观察图,说说图中画了一些什么?引导学生根据下面的小图说清是把哪两种花进行比较。根据要求在场景中收集相应的信息。完成填空后,说说比较的方法和结果。
4、第4题: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通过交流,使学生知道有些题目可以是不同的答案。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有条理的思考。
5、第5题:提醒学生规范的写数。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三、总结评价
13.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练习 篇十三
1.知识技能方面
(1)能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认识中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经历探索并发现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感受发现数学规律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2)通过实例了解容量的含义,初步感受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结合实例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体会两点所有连线中线段是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知道平角和周角,了解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能辨认从不同的方向(前面、右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3)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选择适当的方式(调查、试验、测量)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而有效地表示数据,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判断。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能列举出简单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通过试验游戏等活动,感受随机现象某一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
2.数学思考方面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探索计算方法、运算顺序的活动过程,发展数感和初步的符号意识,提高运算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认识射线和直线,认识锐角、直角和钝角,平角和周角,研究它们的大小关系、体会直线间的位置关系,认识升和毫升,进行几何与平面视图间的相互转换等学习活动中,发展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3)在简单的数据整理、认识平均数和体验可能性大小的活动中,增强数据意识,随机意识,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4)在建立数学概念、获得数学结论、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充分开展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想等数学活动,能有条理地思考,比较清晰地阐述自己的想法,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能力。
3.问题解决方面
(1)能主动从现实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并能运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2)经历运用所学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用列表、画图等方法整理条件和问题的策略,体会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了解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按步骤进行解题,并逐步养成自觉检验和反思的习惯。
(3)能应用线段、射线、直线、角、垂线和平行线等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能应用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等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能应用平均数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对一些生活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对统计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比较。
(5)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设计简单的调查方案,并在对统计结果的分析中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增强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知道可以从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获得有用的数据信息,能读懂有关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了解数据所蕴含的信息,并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理解与判断了解数据所蕴含的信息,并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理解与判断。
(7)能主动与同学合作开展学习活动,初步具有积极与同学交流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能力,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4.情感态度方面:
(1)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数学内容并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事物和现象产生好奇心。
(2)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具有质疑问难的意识,逐步形成积极参与与对数学问题讨论,以及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的态度,逐步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练习】推荐阅读: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习作1》教案09-07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10-10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练习7教学设计08-18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09-28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期中试题07-15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09-10
苏教版小学体育四年级教学设计09-12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复习资料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