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散文写作指导(精选6篇)
1.写景散文写作指导 篇一
同学们,你跟爸爸妈妈外出过旅游吗?你去过北京天安门吗?是否爬过长城?如果没有出过远门,那节假日的时候也应该去过公园吧?我们所看到的景物里有雄伟的建筑,也会有五彩斑斓的自然景色,怎样才能做到把看到的景物描写出来呢?这需要一步步练好基本功,同学们应先学会观察和描写家庭的一角、校园的一角、公园的一角和各种建筑物,然后我们再来观察和描写大的景物。
如何才能写好景物呢?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写景要抒发感情。
外出旅游的时候我们常会有这样的感受:观赏景物会使人有一种喜悦的心情,有的使人惊喜地发生一种赞叹声。那么怎样把这种情感流露在作文中呢?那就要把当时的感受用语言真实地表达出来。一个同学在看完笔架山的景色之后,在文章结尾处是这样写的:这神奇的笔架山,可能是玉皇大帝写完了天书之后,故意把笔放在锦州的大海里,让锦州人随时提笔疾书,把人间的民情上报到天宫;而那长长的、由小石子和细沙筑成的“天桥”,也可能是玉皇大帝为锦州人顺利地登上天宫去旅游而铺设的吧!如果真是这样,我将代表锦州的人民向天上高呼:玉皇大帝,我们感谢你!你为我们留下了这样巧夺天工的自然瑰宝,我们不会忘记你,其实,这是大自然赐给我们人类的一处绝世美景!
我们也应该像这个同学那样,写景的时候,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
2.写景散文写作指导 篇二
散文鉴赏是高中语文学习中较高层次的要求, 是语文学习中的难点。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让学生鉴赏散文, 还要授人以渔, 教给他们阅读鉴赏散文的技巧, 让他们终生受益。在教学写景散文时, 我教给了学生一些鉴赏技巧, 现写出来和大家交流。
一、解读文章题目, 初步了解描写对象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题目就是这篇文章的眼睛, 是灵魂所在。把握好这篇文章的题目对鉴赏这篇文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写景散文是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 因此它的题目也大多点明写作对象及其特点。我们在了解写作对象的同时还要对标题中的一些字词加以揣摩、玩味。比如《荷塘月色》, 作者就点明了这是夏季晚上荷塘及月色的特点, 因此鉴赏这篇文章就应该从荷塘和月色两方面入手;《祖国山川颂》, 顾名思义是歌颂祖国大好河山, 鉴赏时就要从了解祖国美景及感受热爱祖国情感入手;《我的空中楼阁》则不仅告诉了我们这篇文章要写的对象是“我的楼阁”, 还要揣摩玩味为什么是“空中楼阁”, 了解了它的一语双关, 就能明白本文描写对象的特点, 还能初步把握作者的情感。
二、理清文章的脉络, 整体把握文章结构
散文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 但作者用什么线索把这些较散的景物有序地组织在一起, 这就是学生学习鉴赏写景散文要掌握的一个方法技巧了。在这点上我让学生们比较了几篇写景的散文, 发现了一个规律, 写景散文通常是以空间为线索, 抓住景物的特征, 按照空间顺序的变换, 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 把观察点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
如《荷塘月色》, 就用作者的行踪作为线索。作者从自己家门出发, 沿着小煤屑路来到荷塘, 赏完景色又回到自己家门, 这是移步换景;来到荷塘之后作者先写月下的荷塘, 再写荷塘上的月色, 又写荷塘四周的景色, 观察角度有平视、仰视, 有远处的景色, 也有近处的景色, 作者用行踪把这些景物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又如《我的空中楼阁》, 作者把小屋作为一个中心点, 围绕小屋运用定点换景, 定景换点, 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了小屋。先写小屋与山、树的关系, 接着写了小屋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始终以小屋为中心, 一切都是为衬托突出小屋服务。
通过理清文章的脉络, 学生对文章就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
三、调动想象的翅膀, 走进作品的意境
写景散文的灵魂是什么?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思想感情怎么表达出来?通过景物描写和抒情传达出来。“一切景语皆情语”, 写景散文中的景物都包含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一个个包含作者思想感情的景物就是意象, 将一个个意象组合而形成的一幅美的图画就是作者要带给我们的意境。如果前边的理清文章脉络我们是找到了一篇写景散文的骨架, 那么我们现在鉴赏意境则是在寻找写景散文的灵魂。写景散文的灵魂在哪里, 在饱含作者情感的意象里, 在作者用一个个意象构成的整体画面意境里。怎样让学生鉴赏意境呢, 以《我的空中楼阁》中一段文字为例说明:
换个角度, 近看改为远观, 小屋却又变换位置, 出现在另一些树的上面, 这个角度是远远地站在山下看。首先看到的是小屋前面的树, 那些树把小屋遮掩了, 只在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 一角活泼翘起的屋檐, 一排整齐的图案式的屋瓦。一片蓝, 那是墙; 一片白, 那是窗。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 凌空而起, 姿态翩然。本质上, 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 却像鸟一样, 蝶一样, 憩于枝头, 轻灵而自由!
我们可以先找到体现作者情感的关键词语:活泼, 整齐, 姿态翩然, 轻灵而自由。我们从这些词语中可以感觉到, 作者在写这些景物的时候, 内心是愉悦的, 是自由的, 是轻松的。接着我们调动自己想象的翅膀, 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感受, 把这些美丽的意象在自己头脑中组成一幅画面:满目青翠的山中, 一幢蓝墙白窗的小屋像鸟一样, 蝶一样, 轻灵而自由地休憩在绿树枝头, 就真的像是一座空中楼阁。体会自己置身于这个优美画面中的感觉, 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自由、独立、安静生活的向往之情。
四、品味作品的语言, 感受作者的真情
散文语言极富作者的深情。有的生动活泼, 富于音乐感, 有的娓娓而谈, 情真意切。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品味语言, 可以从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内容几个方面来分析。
五、朗读贯穿始终, 提升思想境界
3.高考抒情散文写作指导初探 篇三
抒情散文回归高考,势必对语文教师提出新的要求,需要调整写作教学的方向。以前的教学多是训练学生以写记叙文和议论文为主,现在要求同时加强抒情散文的指导与训练。自2013年12月《考试说明》公布到2014年高考之前,笔者尝试有计划指导学生写作抒情散文,锻炼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一个学期的系统训练,班上的学生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抒情散文的写作水平。具体做法如下:
一、明确文体,品读鉴赏
对于文体,《考试说明》在基础等级中明确提出“符合文体要求”;2014江苏高考作文评分细则要求“文体模糊不明,视为五类卷;文体不伦不类,且语文素养较差者,视为六类卷”。高考作文不是平时的写作,可以随心所欲,无拘无束,作为应试作文,必须符合《考试说明》提出的要求;高考作文也不是一般文章,可以任由读者凭一己好恶来评判,作为选拔性考试的一项重要考查内容,高考作文又必须接受特定评分细则的衡量。所以,指导写作抒情散文的第一步,应让学生明确其基本特点:一是抒情散文以抒发情感为出发点,以空灵飘逸见长,作者往往将所抒发的情感具象化,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言志,有所寄托。二是抒情散文更注重对于文字的精雕细琢,注重追求文字字面上的美感和情感上的内涵,让文字游离于一种心情的排遣或宣泄中,如同一个人散步一样,既可以释放心情又能拿捏住自己的心态,尽可能将文字的灵动轻盈发挥到极致,产生虚实相生的妙境,耐人寻味。
但是,对于抒情散文文体特点的明确,不是老师简单地告知,而是要让学生有直观感性的体悟。必修教材和选读教材中大量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是学生最好的学习范文。笔者布置学生在一周时间内对高二阶段学过的《现代散文选读》重新品读,比较各类散文题材与表现手法的异同,重点品味抒情散文的语言,体会文本的抒情性。在刘亮程的《寒风吹彻》《对一朵花微笑》、徐志摩的《翡冷翠山居闲话》、萧红的《春意挂上了树梢》、埃尔文·怀特的《大海和吹拂着的风》几篇文章中选择一篇,从语言的角度写一些鉴赏性小片段。如魏辛然同学赏析《寒风吹彻》后写道:
刘亮程的语言往往平中见奇,蕴含哲理,极耐细细品味。如“雪落在那些年雪落过的地方,我已经不注意它们了”就很是平朴,但韵味深浓。“我已经不注意它们了”似乎淡淡地流露出一种沧桑感,让读者不得不打出“为什么”的大问号,悬念就这样在轻轻一点中设下,越是咀嚼,越是耐人寻味:“那些年”,作者曾经发生过怎样的事情呢?
再如陈静雅同学赏析《对一朵花微笑》后写道:
这是一篇清新灵动的美文。作者以独特的视觉,观察花朵的微笑,并从花朵的视觉反视自己平素沮丧的生活态度,由花草的微笑参悟出人生的真谛。文中语言既朴素自然、丰足对称,又富有诗性。如“一朵面朝向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另一朵则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颜。”通过特写镜头对称描摹身边的两朵花,使姿态身影全都活了。
通过品读鉴赏,学生基本上把握了抒情散文最根本的两个特点:文美,情真。冰心、周作人等把抒情散文称作美文,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指其语言之美,除传情达意、形神兼备外,抒情散文的语言讲究韵律、节奏和词彩,讲究形式美、音乐美,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而真实的感情是此类文章的灵魂,“文中有我,重在抒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抒情散文以饱满的感情波涛来激起读者心潮的浪花。
二、列举提纲,归纳套路
在归纳抒情散文套路上,笔者采用了列提纲的训练方法。布置学生课后为《荷塘月色》《春》《故乡的榕树》《草莓》等有代表性写法的抒情散文列提纲,然后分组讨论归纳抒情散文的一般套路。以优秀作品为例,归纳提炼套路的练习,可以对学生的写作思路产生潜移默化的建构效力。布置的那几篇文章,因为是学生学过或读过的熟悉的文章,避免学生产生畏难心理,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演练欲望。
经过讨论,并参照有关知识短文,笔者和学生一起归纳出抒情散文的常用基本套路:
赏景式:进入景点→依次静赏→赏景联想→离开景点。赏景式在赏景时,进入景点的缘由要自然;描写景物的角度要多样,如远近、高低、点面等;引发的联想要丰富,使文章显得空灵。如《荷塘月色》:文章开头点明缘由“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为求静来到荷塘;然后依次细致地描写月下荷塘、塘上月色、四周景色;接着又联想起江南采莲的习俗和诗词;最后出景,回归现实,离开荷塘,回到家中。
情索式:情的缘起→情的积蓄→由情至人→情的归结。情索式就是以情为线索,连缀景物,看似处处写景,实则处处借景抒情,为情感找一个假托物。关键要善于将景物特征分解成若干方面,从若干点上来抒情。如《春》:文章开篇盼春,明朗、欢快、昂奋,交代情的缘起;然后绘春,画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展现一个欣欣向荣、多姿多彩的春天,借明媚的春光,抒发自己欢欣鼓舞的一种心境,这是情的积蓄;接着由超然的自然景观巧妙地转换成了一幅现实图画,颂扬了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的精神,由情至人;最后讴歌春天,把春天比喻为新生的娃娃、美丽的姑娘、健壮的青年,这是情的归结。
怀念式:睹眼前景→思从前景→抒怀念情。这种模式借联想来描写怀念中的景物,从一景联想到相关、相似或相反的另一景,寄寓作者的主要情感。这一模式可以抒发怀念家乡、母校、亲友之情,是学生借鉴的重要套路。如《故乡的榕树》:首先由眼前住所附近的景物,引出对从前故乡榕树的怀念;然后描绘从前故乡的榕树,描述有关的人和事;最后抒发蓄积在心头的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真挚眷恋之情。
象征式:物的概述→物的性格→由物及人。这种模式中的物往往喻人,并在篇末点旨,卒章显志。如《草莓》:在文中,“草莓”是引子,六月的草莓象征了青春年华,九月的草莓象征了成年时期。一颗九月的晚熟草莓,引发了作者对流年似水、青春不再的感叹,更引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感悟——生命在时光流转中不断成熟丰富,珍惜过往,正视未来。
以上归纳的常用套路只是一般路径,在熟练掌握抒情散文写法之后,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写作本来就“文无定法”,尤其是抒情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
三、逐点梳理,掌握技法
1.借助联想与想象,虚实相生,感情丰沛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刘勰如是说。因为散文的形散、自由,所以联想想象是抒情散文最常用的手法,它使文章的思路更开阔,意境更深邃,增加了文章的容量。
学生可以从课内文本以及阅读的散文中找到大量实例。《荷塘月色》中联想到《采莲曲》,《我心归去》中想象温馨的生活场景,《春意挂上了树梢》中联想到苦难者的不幸,《大海和吹拂着的风》中联想到英雄梦、冒险梦、漂泊梦,《听听那冷雨》中联想到仓颉造字,想象瓦如美丽的灰蝴蝶纷纷飞走的美妙情形,《我爱白菜香》中联想到画白菜的两位画家的小故事……在这些文本中把互不相干的事物自然而有机地联系起来,或由眼前的景物想到其它景物,或由现在的景物想到类似景物,或由某一话题想到古今中外的相关的人和事,或由抽象的符号、概念想到生动形象的画面。我们读过的抒情散文几乎都有联想想象,可以说如果缺少联想与想象,抒情散文将会显得单薄与苍白。
2.借助修辞和象征,化情为物,具体可感
直白的抒情往往显得苍白无力,借助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往往能化情为物,将情感转化为物象。例如笔者让学生以“思念”为话题写一个抒情小片段:
思念是远方游子那价抵万金的一封家书,老华侨那视若珍璧的一包乡井土;思念是七夕时银河上的那座鹊桥,中秋时圆桌旁那张空椅;思念是白发老母一次次默念儿女的名字,驼背老爸一遍遍擦拭着儿女照片的相框。
片段中浓浓的思念通过家书、乡井土、鹊桥、空椅、默念名字、擦拭相框这些具体的物象和动作传达出来,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感人至深。同时,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又使语言富有文采,具有美感,并能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准确无误地传递给读者,引起共鸣,感动读者。
3.借助细节描写,读之生情,闻之心动
作家李准说:“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情感的抒发不靠空洞的言辞,也不一定要写揪心的痛、不竭的泪,而是要选择富有情致的细节。《项脊轩志》中归有光怀念早逝的母亲,有这样的细节描写——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这极普通的动作描写,极平常的生活话语,正如林纾所言:“震川之述老妪语,至琐细,至无关紧要,然自幼失母之儿读之,匪不流涕兮。”
又如高考满分作文《感谢苦难》片断:
我并不十分清楚“坚韧”具体指什么,但我知道,我绝不是那么轻易就会被困难吓倒的人。凄风苦雨中,患病的我独自在医院挂水;夜深人静时,我独自一人在宿舍为演讲比赛准备稿件;考试偶尔失利时,我睁大眼睛,把泪水逼回眼眶,然后信念重新升腾……
这段文字用朴实的语言概写作者战胜苦难的三个典型细节,表达了对苦难的感激之情。
四、重视模仿,加强积累
“模仿是创作的第一步。”在掌握了抒情散文特点、套路、技法的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重视模仿,有片断模仿,有全文模仿。模仿的理想样板就是教科书所选的文本和模拟卷中精选的美文。
片断模仿主要是模仿抒情散文的语言,包括句式、选词、修辞等。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自己最为欣赏的语段进行模仿,出现不少成功之作。张杰同学模仿《现代散文选读》中刘鸿伏的《父亲》第二段,写出这样的排比句:
村南村北,埂上垄间,哪一寸土地上没有父亲滴落的汗水?犁耙锄头,连枷簸箕,哪一件农具上没有父亲磨过的痕迹?田头路边,宅前屋后,哪一棵树上没有父亲殷殷的期望?
排比反问的句式把张杰同学对父亲的赞美之情表达得酣畅淋漓。
全文模仿主要是模仿思路结构、表现手法。模拟卷中散文阅读《我爱白菜香》是一篇较好的模仿范文。全文在结构上整体采用了由实到虚的思路,实写白菜的外观、味道和作用,虚写与白菜有关的故事、寓含的人生哲理。表现手法上主要采用象征手法,以清白朴实的白菜象征纯洁的人格。在完成阅读理解之后,笔者让学生从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仿写。因为有了对样本的深入理解,学生模仿起来不至于太难,一些同学模仿得较为成功,其中范琪同学写的《枣树花开》颇得范文的神韵。她在文中写道:
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如羞怯女孩,只淡淡地笑;不多久,小黄伞似的花儿一小片一小片地缓缓地撑开,恰芳华少女,甚是俊俏;再后来,小花串一枝枝蔓延开,似华贵夫人,鹅黄细软,玉花灿烂,绿叶完全成了点缀,静听它婆娑细语,静观它娇羞浅笑。
那时的我便觉得外婆的日子,就像这树上的枣花,一朵朵善与美、一枝枝爱与真,开在外婆的心上。夏夜星空下,外婆经常为我讲故事讲到深夜;冬晨日出前,外婆已经为家人准备好丰盛早餐。枣花的心血凝成枣儿,默默地心甘情愿地积蓄着全部的甘甜,只为那红色的秋天,而为我摘枣的年迈的外婆年复一年、无怨无悔地操劳付出着,只为那儿女的安康。
仿文结构上采用了由实到虚的思路,实写枣花的各种形态色彩,虚写外婆的勤劳善良,抒发对外婆的怀念。
除了重视模仿,笔者还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加强作文素材的积累,阅读散文大家的作品,分专题有针对性布置摘抄内容,要求学生写片断式摘评和心得式读后感。如摘抄生动形象的写景段落,点评语言特点;摘抄富有感染力的抒情片断,点评抒情方式、句式运用等。这样在增加模仿样板的同时,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读书思考、动脑动手的习惯,积累写作的宽度和厚度。
五、展现个性,勇于创新
创新是散文的灵魂,无论是形式上,还是语言上或思想上的创新,对散文来说都很重要,如果仅仅停留在模仿层次上是远远不够的。入套之后更要出套,努力创新。读完写,模仿范文的内容、词句和手法,取其精华,化为自己的写作本领;写完读,文成再读书,拿自己的仿作与范文比较,找出欠缺,力争有所创新。
1.打造亮丽诗意的标题
常言道:“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作文标题是评卷人第一眼扫视的对象,必须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让人在一瞬间就被它吸引,被它打动。对于抒情散文来说,拟出生动形象、文采飞扬、富有韵味的标题非常重要。
化虚为实是抒情散文拟题重要的手段。如:《雨后初晴爱复苏》《今夜星光灿烂》《风中飞舞的白手帕》《白云·夕阳·歌声》等。这些文题将抽象的情思转化为生动的形象,营造一种优美的意境,既有诗情又有画意,给读者创造出无限的驰骋想象的空间。
引用、化用、借用是抒情散文拟题另一个重要的方法。引用古诗文名句,能让文题显得典雅蕴藉、富有文学情趣,如《月是故乡明》《一蓑风雨任平生》《怎一个愁字了得》等;化用中外名著、名人、名物拟题,增加文章的文化底蕴,如《乌江悲风》《人在他乡不为客》等;借用歌名、歌词、广告拟题,带上流行元素,具有生动性和时代性,如《让我欢喜让我忧》《其实你不懂我的心》《活在春天里》等。
运用修辞拟题也可以使文题新颖形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哭泣的母语》《帮助,是朵奇异的花》《在自己的天地里收获秋天》等。
2.谋求形式结构的新巧
抒情散文的抒情性决定了需要采用便于抒情、强烈抒情的形式,如书信体、对话体、第二人称、时空交错等,从而把所表达的内容以新颖的方式、巧妙的视觉展示出来,以求取得化平淡为神奇的效果。
在市二模考试中,张振基同学采用书信体写作,通过写给自己的一封信,记录面临高考压力时的心路历程,表达“路再长、再远,夜再黑、再暗”也要努力前行的信心。因为采用书信体和第二人称,全文抒情色彩浓郁,有强烈的感染力,得到了较高的分数。如他在文中写道:
亲爱的你知道,碳分子在常温下永远不能成为石墨,只有不怕高温和高压的锻造,才能生成金刚石。既然目前高考是你唯一的选择,那你只能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绝,化压力为动力,这更能激发你跃跃欲试的热情;成功就在眼前,高考并不遥远,七彩的梦想更应成为你强大的动力;“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美”,父母的希望、老师的期待、亲友的关怀、肩负的责任、未来的呼唤,这些都不应成为你前进的包袱,而应是你力量的源泉。十几年了,你如春蚕一般贪婪地汲取知识的营养,从某种程度来说,目的就是为了那一场惊心动魄的蜕变,希望你能承受住这场破茧化蝶的痛苦。这个过程无人能替代你,亲爱的你,为你就是为我呐喊加油。
3.展现感受体验的独特
作文创新的最高境界是我手写我心。刘锡庆教授指出,“作文的本质是写作主体内在精神、独特个性的自由体现”,“‘个性是文章的灵魂”。因此,作文应该是“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的自由之笔,显我的自在之趣”。抒情散文尤其如此。精妙的语言、独特的体验方能彰显个性色彩。
一人一世界。在较为了解学生的前提下,笔者尽量去发掘学生各自的长处,引导他们把自己独特的东西通过最佳方式展现出来。如王周同学爱好音乐,他没有刻意去背,却能熟记三百多首歌词,我就引导他在写作时善于化用歌词,使语言富有张力;王子晔学过古筝,她对一些古典乐曲的领悟自然有她的独到之处,可以将之诉诸文字,表达独特的审美体验;杨晶晶在体育训练中尝遍了酸痛苦辣,对汗水、泪水有比其他同学更深切的感受,也可以用文字倾诉她的痛与乐……这些独特体验是不可复制的,是他们珍贵的素材。如杨晶晶同学在习作《紫藤花未眠》一文中写道:
一弯新月升起来了,如右括号一般,朦朦胧胧的,校园笼罩在一片极其素淡的月华里,连微风吹过花丛的声音都可以听见,空中满是紫藤萝浓郁的甜甜的花香。我徘徊在紫嫣廊上,心里很沉重,像压了一块千钧巨石。那张考前模拟成绩单,薄薄的,甚是扎眼,又飘到了我的眼前。是我流的汗水不够多?汗渍变硬的衣裳否定了它。是我花的时间不够长?磨浅变薄的鞋底否定了它。还是我天生就不是打排球的命?我使劲摇头,想赶走这些想法。忽然,眼前的紫藤萝吸引了我的目光。在月下,它像高贵的公主静静地绽放,宣示生命的尊贵,生命的光彩。花在夜间是不眠的。我突然醒悟,我有什么理由怀疑我的生命呢?
总之,虽然抒情散文写作难度大,对学生的文字功底要求高,但只要让学生明确文体,归纳套路,掌握技法,重视模仿,勇于创新,涵养笔墨和心性,学会有个性地抒发对自然、社会和生命的感悟,就能写出情真意切的抒情美文。
4.写作指导:写景和写人技法点拨 篇四
写景,就是用语言把人们看到的、听到的和接触到的各种景物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来,以此来烘托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景物描写为主的作文,被称为写景作文。在描写景物时,你或许会遇到这些困惑:
1、怎样抓住景物特征,写出景物的特点
2、怎样写景,才能条理清楚?
3、写景作文如何确定中心思想,如何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4、要将景物写得生动,可以运用哪些方法?
你可能还会有其它的困惑。别着急,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吧!
【名师技法揭秘】
一、细致观察,重点呈现——让物的特点鲜明突出
世界上的景物多种多样,它们所处的位置、大小、形状、色彩、形态等都不一样,写景时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把景物绘声绘色地展现出来,唯有抓住景物的特点,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案例:春雨,细如针尖,轻似牛毛。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似薄雾,被初阳蒸融。它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来,像一双柔若无骨的手,抚摸着我的脸颊,迷失在漫无边境的天际,淡淡的清香,随着小雨淅淅沥沥的声音,由远而近,由远而近……春雨,给刚刚抽出枝条的柳树披上了纱身,远处的山,仿佛融在了水淋淋的嫩绿之中,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丛绿草,都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那双温暖轻柔的手,不停地抚摸着琴键,弹奏出一首首优雅的乐曲。
上述例段有两个有点:一是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了春雨“细和柔”的特征,写出了春雨的特点;二是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从视觉、听觉、嗅觉等多角度进行描写,春雨的景色就像一幅多彩的画卷展现在读者的面前,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二、理清条理,讲究层次——清晰展示景物特点
在描写景物时,只有按照一定的顺序,才能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常用的写作顺序有以下几种:(1)、按照时间顺序来写。可以以春夏秋冬为序,也可以按着早午晚为序。(2)、按空间顺序来写。对建筑物可以采用由远及近,或由近到远;由外向里,或由里向外;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等顺序来描绘。对于游览景点,可以按位置的变换一处一处地描写,即“移步换景”的写法(3)、采用定点写景的方法。观察地点固定,将所见到景物的形状、大小、动态、静态、色彩、光泽等展现出来。(4)、采用由动到静,或由静到动的写作顺序。
案例:清晨,微风拂面,小河十分安静,河水清澈透底,河底的鹅卵石历历可数。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可爱极了!河水非常的平静,没有一点声音,像一面大镜子……午后,起风了。水面上泛起了层层的涟漪。微风吹过,岸边的小草摆弄着身子,好像要和同伴比赛跳舞一样。有许许多多的鸟儿在树枝上叫着,鸟鸣声不时的从树上传来,那歌声婉转悦耳,真好听。
这个范段按着时间先后的顺序,描写了小河的景色,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同时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使河水、鱼、河卵石、小草、鸟儿等众物,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富有诗情画意。
【名师答疑解惑】
常见难题:写景作文怎样确定中心思想?
名师答疑:写景的目的,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要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无疑,写景作文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写景作文表达中心思想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借景抒情,比如作者通过对家乡四季景物的描写,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这种写法,往往会收到情从景生、情景交融的效果;二是以景明理。比如写夕阳的文章,作者通过对夕阳美丽景色的描写,告诉人们“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道理,提醒人们要珍惜青春时光。以景明理的文章,立意高远,耐人寻味。
常见难题:如何使写景作文生动形象,趣味横生?
名师答疑:一是写景时综合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可以生动形象的勾勒出景物的特点。二是在描写景物的过程中,为体现景物的某个特征,适当地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如穿插有关的诗词佳句、故事轶闻、历史传说、民俗谚语等,还可将自己看见的景物与自己内心的感情融合在一起。三是在结构上独具匠心,在语言表达上精心锤炼。
【名师非常批阅】
白云古洞
河北省承德市丰宁县云山文学社张悦
白云古洞又称朝阳洞,位于丰宁满族自治县黑山嘴镇潮河南岸,是由若干峰、洞、谷和寺庙组成的风景区总称。暑假里,妈妈带我去白云古洞游玩。
路上,听妈妈说:白云古洞风景区占地4平方公里,四周有危峰峭壁环立,自然形成山门,区内有奇峰、怪石、幽洞、深涧等众多自然景观和佛寺、道观、尼庵等人工建筑。
那天,我们一家人乘车从丰宁县城出发,大约一个小时左右,我们便到了白云古洞洞外的停车场。眼前是一座长约100米、宽约2米、高约6米的悬索桥。桥下是水流湍急的潮河,我刚走到吊桥中央,桥马上就晃动了起来,我感觉非常的恐惧,在战战兢兢中,我竟顺利地过了河。
走过了吊桥之后,我们便进入了白云古洞,两座大山之间,有一条狭窄的小路,上面有石板铺着。
石板小路的下面,流着清澈干净的泉水,路两旁浓浓的花香和茂密的小草,让我感到好像走在人间仙境一样。
我们沿着山崖小路拾级而上,不一会儿,我们便来到了有名的“一线天”,这是白云峡谷的第一深涧。
“一线天”宽不足一米,最窄处仅有40厘米,高却足有百丈,形成了一道幽深阴暗的砬壁石缝。两道悬崖之间狭长如巷,长达300余米。巷道不仅狭窄,而且曲曲折折,仰望天空,仅剩一道拇指宽的细缝。走进洞中,里面漆黑一片,只能听到脚下叮叮咚咚的泉水声。不知为什么,我心中有一点恐惧感。在爸爸妈妈的鼓励下,我勇敢的走了过去。不一会儿,我们便走到了尽头。
穿过幽静狭长的一线天,来到了天池。我们的眼前豁然开朗,不由发出一声惊叹:真是一处仙境啊!四周群山环抱,树木葱郁;空中飞鸟翱翔,蓝天白云;山坡之上叶绿花妍,虫鸟争鸣;脚下溪水潺潺,游鱼戏水。
从天池的小路旁走过,我们又去了哈哈洞。去哈哈洞的路非常陡峭,路也非常滑,不知过了多长的时间,我们终于到了哈哈洞。洞口有一个出家的老奶奶。老奶奶说:“每一个洞里都有一个看守洞的人。”妈妈问老奶奶:“这里不是还有一个哈哈镜吗?为什么不见了?”老奶奶说:“哈哈镜已经让一个小孩打破了。”我们不禁的叹了口气。
时间过得飞快,我马上就要回家了。我多么希望下次来的时候,白云古洞会更美。
小学生写景作文指导
方法指导定位为:选好自己喜爱的景物,一种景物用一两句话或一段话来进行描写。这一方法指导的目的是帮助孩子们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这也是贯彻小学生作文指导要“从内容入手”的原则。对于初学作文的三年级孩子来说,这点尤为重要。
如何落实方法的指导?尤其是如何让方法真正发挥作用,达到“致用”之效能?这应该是本节习作指导课的重中之重。在比对上回教学的基础上,对原来的教学环节作了调整后设计如下:一是师生一起朗诵贺知章的《咏柳》、王维的《山居秋暝》和杜牧的《江南春》三首古诗,在诗与画的欣赏中将孩子们引入美丽的景色中,目的在于既激发兴趣,又感受古诗的韵味,潜移默化地进行向古人学描摹景物方法的渗透,当然这仅仅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阶段;二是让学生汇报自己所要介绍的地方名称,并在黑板上写出,初步激发孩子们的表达欲望,并藉此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三是配乐欣赏学生本地和外地的美丽风景,再度直观地进入自己所喜爱的风景中,这样,既为了加强观察,也为了进一步提高写景兴趣;四是重温课文精彩文段,感悟归纳写景方法:选好自己喜爱的景物,一种景物用一两句话或一段话来进行描写。五是指导课堂小练笔:共同描写观海长廊(填写表格),具体指导为:让学生先列出自己感兴趣的景物如椰子树、草坪、油棕、福建茶绿篱、百鸟归巢雕塑、两小儿戏鸟雕塑、红树林、海上城市、海滩、海面等等,然后再让他们用上一两句话或一段话描绘自己所喜爱的景物,在此基础上再渗透“特别吸引人的景物可要多写几笔”的写法指导;六是学生拿出自拍的相片向同桌口头介绍自己喜欢的风景,然后指名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做方法点拨与引导,促使习作技能的渐趋熟练;七是老师朗读下水文,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八是学生当堂独立写作,二十分钟完成三四百字;九是作文点评,鼓励赏识为主。
写人技法点拨
同学们在生活中会接触到很多人,有朝夕相处,相亲相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有严厉可敬、和蔼可亲的老师,活泼可爱、调皮捣蛋的同学,有清洁工、医生、超市售货员、公交车司机,还有邻居、小区保安等方方面面的人,将身边的人用文字真实记录下来,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这就是写人作文。
在写人时,或许会遇到这些困惑:
1、如何选取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2、要写好人物的特点,应抓住人物的哪些方面?
你可能还会有更多的困惑。别着急,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吧!
【名师技法揭秘】
一、选取典型事例,理清事情脉络——展现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是通过具体事例反映出来的,写人一定要抓住最能表现人物品质和性格特点的事来写,也就是通过典型事例写出人物特点。
也许有人会问:“我身边的熟人都很平凡,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怎么来写好这些人呢?”其实,看似平凡的小事,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典型事例不一定惊天动地,生活中的小事往往就可以打动人心。
案例:
父亲跨上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这辆自行车的轮子上染满了腐烂的污泥,散发出一阵阵难闻的臭味。我不情愿地坐在后座,两只脚尽量避开污垢。自行车慢吞吞地向前挪着。风怒吼着带来阵阵凉意。此时,父亲的声音突然从头顶传来:“孩子,冷吗?”我一怔,抬头正想回答,却看见了父亲只穿着一件长T恤,赤裸的胳膊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我呆了一下,轻声问父亲:“爸,你怎么只穿一件衬衣?不冷吗?”“爸爸不冷!”父亲坚定的语气中带着丝丝温柔,久久的回荡在我的耳畔。
上面是写父亲骑自行车送“我”上学的情景,父亲的那辆自行车,父亲的那件T恤,父亲的那句“爸爸不冷!”——看似极平常的小事,却展现了父爱的伟大。
二、多角度细致描绘,全面呈现——扮靓人物形象
“人如其貌,各不相同。”写人的作文,要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要写出人物的特点。你笔下的人物只有“与众不同”,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人物的特点,可以通过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神态等细节描写,把性格、思想和品质展现出来。
案例:我飞快地跑向爸爸,爸爸一下子把我抱起来,我埋怨道:“臭爸爸,怎么现在才来?”说着,我撅起小嘴。爸爸微微一笑,对我说:“你前些天说要看《365夜故事》,这不,我刚给你买了!”我一听,怨气全没了。然后,对爸爸说:“爸爸,你背我回家吧!这么多泥坑,把鞋弄脏,妈妈还得给我刷。”说完我诡秘地笑了笑,爸爸假装中计,蹲下,背起我,说:“回家喽!回家喽!”……
5.高考散文写作指导 篇五
高考作文中,散文越来越成为考生喜爱的问题。因为散文的写作在表现方式上,自由自在自主,记人叙事、摹景状物、抒情论理皆纵意所如;在题材对象的选择上,无拘无束无穷,笼天地于形内、聚万物于笔端,全然一副海纳百川的博大气象。
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作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
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在这类散文中,有的着重是记写、刻画人物,以人物为全篇的中心。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抒情散文的“情”不是虚的、空的,而是有所依据的。即是说,总有一定的人物、事件或景物作为文章抒写的对象,通过对它们的记叙或描写,达到托物言志、寓情于物的目的。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从历年高考优秀作文看,大多数考生对议论性散文情有独钟。方法
一、段首排比,前呼后应
考场作文不是怕“形散神不聚”吗?没关系,只要我们在作文中多点明几次题旨就可以了,我们不妨学习一种简单的散文写作方法,那就是:段段排比,前呼后应。这种结构要求文章的重点段的开头第一句从内容上要突出主旨,从形式上构成排比的形式。从内容上起到突出主题的作用。谁是最可爱的人 河南一考生 地震发生以来,我的心一直被感动着———被总理憔悴的面容和强忍的泪水,被军人忘我的精神和殊死的拼搏,被捐款的市民,被献血的大学生,被勇敢的志愿者„„ 地震发生以来,我一直在寻找,寻找那最可爱的人„„
谁是最可爱的人?眼前浮起一位老人的形象,一幕幕,一场场,诉说着共和国总理的衷肠。你看,地震发生的当天下午,他不顾个人安危,第一个走向灾区,打响全面抗震救灾的战役;你听,当他听说由于桥梁倒塌,彭州市有10万群众被堵在山中,救灾人员和物资无法运入时,他在电话里大喊,“我不管你们怎么样,我只要这10万群众脱险,这是命令!”
这是怎样的一位总理啊!无时无刻,人民始终在他心上;面对灾难,他始终走在前线!这样的总理,难道不是最可爱的人吗?
谁是最可爱的人?眼前浮起一组组画面,一幕幕,一场场,演绎着共和国卫士的风采。第一时间驰援灾区,第一个到达核心震区,第一个救出废墟下的生命„„不是为了争功,而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解放军来了,我们就不怕了!”人民的信赖鼓舞他们决不放弃。无数生命因为他们的到来得到重生。
这是怎样的一群战士啊!一分一秒,努力抢救人民生命;面对灾难,舍小家顾大家,为人民群众甘洒热血!这样的士兵,难道不是最可爱的人吗?
谁是最可爱的人?眼前闪现一幅幅感人的图画,一幕幕,一场场,展现着中华儿女大爱无疆的气度。谭千秋、瞿万容、胡蓉,他们没有远扬的名声,没有闪光的成果,没有显赫的地位,但在生死关头,这三位老师都以未必粗壮的双臂、以未必结实的脊背阻挡轰然坍塌的沉重楼板和坚硬墙壁,把生存让给自己的学生,把死亡留给自己。他们在天崩地裂的非常时刻以自己的生命讲了人世间最短暂而又最精彩最悲壮最感人的一课。蒋敏、蒋晓娟、李国林,他们只是最普通的民警,然而在灾难面前,他们放弃了亲人,选择了奉献,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人民警察。这样的人怎能列举的完呢?白衣天使、防疫人员、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为灾区慷慨解囊的全国人民,哪一个不是付出爱心,奉献真情的最可爱的人呢? 我明白了,我不再寻找,也无须寻找,最可爱的人就在灾区,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整个中国!我理解了,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灾难面前高唱“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的时候,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灾难面前高呼“汶川加油!四川加油!中国加油!”的时候,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一定会高高站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一定会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他,是你,是我,是所有的中国人![点评] 文章采用段首排比手法,用寻找“最可爱的人”的方式全方位地展示了抗震救灾战场的感人画面。表现了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团结一致,共抗赈灾的无畏精神。写出了时代的风貌,反映了时代的精神。文章思路清晰,结构严谨,从总理到士兵,从教师到警察,到全国各地的的志愿者,中国人民,作者寻找“最可爱的人”的过程,就是对祖国人民伟大精神逐步理解的过程,也是主题逐步加深的过程。从前文的描写到后面的抒情议论水到渠成,厚实深刻,大气豪迈。
方法二:妙用小标题,聚拢素材
小标题式作文能清晰明了地表现出文章的主题。能让阅卷老师在极短的时间里一目了然地看清作文的轮廓。那么拟小标题应该注意什么呢?
一、小标题要围绕中心,体现行文思路。小标题是文中每个小部分的题目,所以在拟标题时应该抓住这一部分的重点、要点,体现在小标题中。每个小标题都要围绕中心,把话题化整为零,各个击破,也会给阅卷者一种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的好印象,使他一看就知道行文思路。
二、小标题要符合逻辑,体现内在联系。小标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常见的有并列关系和层进关系两种。并列关系即从不同角度反映事物,呈现一种横向联系。围绕一个中心,从不同的时空截取几个精彩片断,利用影视中蒙太奇的手法,把看似不相干的几件事,进行组节,形成并列式板块结构。这种写法最容易掌握。层进关系即以事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来拟定小标题,形成一种纵向联系。
三、小标题要格式一致,体现工整美。小标题的结构要大致相同,字数相等,一般一篇文章有三到四个小标题,这样一来,几个小标题就会构成一种排比关系,给人一种工整的美感。风景诗画
李存信
骄阳?父亲?麦田
是谁腰身佝偻,注视着拔节的小麦情人? 是谁挥镰荷锄,催熟了庄稼颗粒的饱满?
父亲,你厚重的肩胛沐浴过多少季节的麦浪,你满头的白发飘飞着多少人生的沧桑。双脚之下,一片依依热土酝酿着汗水的芬芳。父亲,满脸笑容的麦穗可是你汗水浇灌的希望? 一声吆喝,雄浑粗犷的无谱歌谣沿着犁铧翻开的泥土撒播最初的果实,你黝黑的皮肤背负苍穹,背负骄阳。
一海碗烈酒引出一段段荡气回肠的传说。发黄的农历后,你贮立的背影仿佛雕塑守望麦田,守望大地丰满的粮仓。
啊!父亲,这夏季热烈的麦地是你生命永不停止的风车。针线?母亲?灯光
一柄秋后的瘦镰,是母亲腰身佝偻的姿势。
穿针引线的身影映在那盏灯下,也能构成一幅乡韵浓郁的木板画;高高缩起的裤脚,站在哪一片泥土上,都写意着一首朴素动人的乡土诗。锅碗瓢盆的交响在你的手里犹如乡音般淳朴动听,袅袅的炊烟飘扬着缕缕温情,一坛坛乡情般的酒,就在那含辛茹苦的日子里酿出了,浓郁的芬芳不醉人也醉心。
转动黎明的辘轳,转动着你沉重的生活。麦浪起伏的田一道道横陈在你沧桑的额角,你的日子就在涨潮的麦浪里,一浪一浪涌进金秋。
你是一粒成熟的粮食啊!默默无闻以生命饱满而美丽。站着,是一株满面金黄的麦子; 躺下,是一片谦逊丰腴的土地。
啊!母亲,这秋天沉落的霞光是你最美的容颜。季节·风景·丰碑
你一站,站成了小米金色的童话; 你一站,站成了小麦挺起的背梁。
高天之下,草帽蓑衣撑起一方信念,一尊独特的雕塑站立成田野上不倒的丰碑。黑白的日子流淌,田野的方格写满了希望的警句,那些早熟的庄稼在你以百般呵护下在梦里也带着恬美的笑容,毫不担心鸟会抢她作新娘,梦甜如露,美如花。
当雪亮的镰刀成一个季节的风景,稻草人将金秋的丰硕递给了父亲、母亲,又一次在烈火中诠释着人生真缔。
啊!父亲、母亲,在季节的暖风里,你们站立成我心灵中最美的风景,永恒的丰碑!
[点评]
文章拟题新鲜别致,大标题简练,富有诗意,三个小标题形成三幅画面,既切合题目要求,又形成照应,暗扣了主题,使全文构成了整齐的结构,赏心悦目。这篇文章主题突出,情感真挚,语言优美,词语凝练,准确传神,尤其动词、形容的运用富有雕塑感,极有神韵,句子的组合丰富多变,善用各种修辞加以雕饰,可谓文采飞扬。
方法
三、借物抒情,运用象征
物本无情,但物一旦和人联系起来就有情了。借物抒情,运用象征就是要将物象作为所托之物,托物寄理。寻找物象与所托之“意”的相似之处,借助对物象的描写表达出来,或是观察物象从中悟出什么道理,如名篇《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理”和“意”都在“物”上。
家乡的黄泥路
李民
深居城市,我喜爱柏油路,它光滑平坦有绿阴映衬。清晨,朝霞给它披彩;夜晚,华灯为它增辉。漫步公园,我陶醉于园中小径,蝉鸣给它增幽,鲜花为它润香。然而,我最钟情的,还是家乡的黄泥路。
家乡的黄泥路,既没有柏油路的清洁滑爽,也没有公园小路的妖娆多姿。风天,它尘土飞扬;雨天,它泥水四溅。可是,它的坑坑洼洼于我是那样的亲切,她的面容是那样质朴,她的胸怀是那么坦荡。
记得小时候,我常在黄泥路上玩耍。路旁边沟里放逐的“苇叶船”,嬉戏时的“娃娃响”给了我许多的乐趣。有一次,爸爸带我去小镇,我乐得一路欢呼雀跃,还不时用小脚在黄泥路上踏起一阵烟尘,小镇是多么热闹呀!以后我常常伫立在村头的黄泥路上,向远方眺望,傻傻地想:黄泥路的尽头,怕就是小城了吧,那里会不会比小镇更热闹?
村头的黄泥路是我的启蒙之路,我第一次进校门,走的就是这条黄泥路。那时候,路旁的杨柳吐绿,随风摇曳,似乎在向我招手致意,枝条轻拂路面,仿佛与泥路娓娓交谈,我们小伙伴们蹦着跳着走在黄泥路上,上学,放学。那时,大人们无空来修路,孩子们无心来护路。每当风雨袭来的时候,每当洪水涤荡的时候,我常常替它担心,可它并不在意,总是安然地拖着伤痕累累的身躯,一天一天,一年一年,默默地把我们一步步、一程程地送上人生的征途。
假日里,我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我满心渴望与家乡的黄泥路温存一番,可刻在我脑子里的黄泥路不见了,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条清洁滑爽的柏油路。走在柏油路上,我放慢了脚步,我想谛听黄泥路的絮语,可黄泥路已埋名隐姓,化作柏油路坚实的路基了。我俯首路旁,想聆听黄泥路的心声,然而她却默默无语。
回到家里,看着年迈的父亲和同样年迈的叔伯大娘,他们质朴而勤劳,多像家乡的黄泥路,他们用自己的青春托起了我们的美好生活。
生活条件好了,走在柏油上,又怎能忘记家乡的黄泥路呢![点评]
6.记叙性散文写作指导 篇六
一件事,选材新,描写细,波澜兴,感情真,顿悟深
第一,一件事
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中丰子恺《送考》,刘志成《怀念红狐》
第二,选材新
2002年高考作文《绍兴随想》
第三,描写细
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中梁实秋《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刘志成《怀念红狐》
第四,波澜兴
“文似看山不喜平”,写人叙事若平铺直叙,像流水账一样,必然寡然无味。古人提倡写文章要能“尺水兴波”,就是说,短文章也要写出波澜。
第五,情感真
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中胡适《我的母亲》,刘鸿伏《父亲》
第五,顿悟深
刘亮程《寒风吹彻》最后17节,席慕蓉《燕子》
燕 子
席慕蓉
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爱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有一天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我,心里觉得很兴奋,赶快从头再来好好地唱了起来:“长亭外,古道边„„”
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
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这么多年竟然听错了,好可惜!”父亲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然后就走开了,留我一个人站在空空的屋子里,不知道如何是好。
前几年刚搬到石门乡间的时间,我还怀着凯儿,听医生的嘱咐,一个人常常在田野间散步。那个时候,山上还种满了相思树,苍苍翠翠,走在里面,可以听到各样的小鸟的鸣声田里面也总是绿意盎然,好多小鸟也会很大胆地从我身边飞掠而过。
我就是那个时候看到那一只孤单的小鸟的,在田边的电线杆上,在细细的电线上,它安静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像剪刀一样的双尾。
“燕子!”我心中像触电一样地呆住了。
可不是吗?这不就是燕子吗?这就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燕子。这不就是书里说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吗?在南园温热的阳光里,我心中一遍又一遍地唱起外婆爱唱的那一首歌来了:“燕子啊!燕子啊!你可是我温柔可爱的小小的燕子啊„„”
在以后的好几年里,我都会常常看到这种相同的小鸟,有的时候,我是牵着慈儿,有的时候,我是抱着凯儿。每一次,我都会兴奋地指给孩子看:“快看!宝贝。快看!那就是燕子,那就是妈妈最喜欢的小小燕子啊!”
怀中的凯儿正咿呀学语,香香软软的唇间随着我说出一些不成腔调的儿语。天好蓝,风好柔,我抱着我的孩子,站在南国的阡陌上,注视着那一只黑色的安静的小鸟,心中充满了一种朦胧的欢喜和一种朦胧的悲伤。
一直到了去年的夏天,因为一个部门的邀请,我和几位画家朋友一起,到南部的一个公园去写生,在一本报道垦丁附近天然资源的书里,我看到了我的燕子。图片上的它有着一样的黑色羽毛。一样的剪状的双尾,然而,在图片下的解释和说明里,却写着它的名字是“乌秋”。
在那个时候,我的周围有着好多的朋友,我却在忽然之间觉得非常孤单。在我朋友里,有好多位在这方面很有研究心得的专家,我只要提出我的问题,一定马上可以得到解答。可是,我在那个时候惟一的反应,却只是把那本书静静地合上,然后静静地走了出去。
在那一刹那,我忽然体会出来多年前的那一个下午,父亲失望的心情了。但是,我想,虽然有的时候,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是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实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种错误。
我实在是舍不得我心中的那一只小小的燕子啊!
例文1:
《绿叶·情意》
2009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
当爷爷开始品冲泡了四遍的陈年龙井,来吊丧的宾客也已渐渐散尽。妈妈紧紧地牵着我的手,与这一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作别。我微微地苦笑,原来并没有永远的故乡,我们永远都是过客。
处理完奶奶的丧事,爷爷也不再坚守这一方留下了无数记忆的土地,顺从地跟随着我们
来到城里。然而,走在鹅卵石铺就的小路上,我无数次看见了爷爷的回眸,那深沉的眷恋与无以言表的无奈,最终都化为一滴浑浊的泪水,慢慢地倒流进心底。
别了,我听见这两个字。
在城里的爷爷,依旧每日早起。这在习惯了夜生活而对早晨阳光不屑一顾的城市,多少显得有一些另类。然而,爷爷并不在乎那些异样的目光,依旧每日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旧工作服,穿梭在社区的各个角落。他在楼前被废弃的土地开垦出一片花田,撒下各种奇奇怪怪的种子,每日伺弄,神情严肃地仿佛在完成一项神圣的使命。
只有我知道爷爷的孤独。因为我也有着这样孤独。我怀念故乡的老屋。那每日清晨婉转的莺啼,那木制楼梯凄婉的呻吟,那透过碧绿的竹林洒落的细细碎碎的阳光,那让人无法忘怀的带着淡淡清香的泥土气息。
在这一片钢筋混凝土中,我已无法找到那样淳朴与纯粹的笑脸,我看见爷爷每次想要挥起的手都在冷漠的擦肩而过中无奈的放下,我总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当年的爷爷是一片意气风发的绿叶,他可以暂时离开他的根,去远方飘荡,寻找属于他的风景,然而如今,这一片绿叶已然悄悄凋零,他需要回去,与故乡永远地厮守在一起。
那是爷爷的八十大寿,亲戚朋友们借此都聚在一起,我眼神流转,却寻不见爷爷的身影。悄悄起身出了宴会大厅,我看见爷爷徘徊在角落的窗前。我过去,握住了爷爷的手。爷爷动动嘴唇,说:“我想回家。”仿佛是一个寻求家的庇护孩童。
“好,我们一起回家。” 我从爷爷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每个人都是一片绿叶,不管飘到多远,都已被那一方土地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是的,这是每一片绿叶无奈而又甜蜜的宿命。
那么,就让我们带着对根的情意打拼,然后在日落之前,牵着手,回家。
例文2:
《必须跨过这道坎》
2007年上海高考优秀作文
放假期间,倘若有空下的时间,总是要跟着我的美术老师去偏远的山间写生。景区的环境自是如瑶池仙境,教人流连忘返,而真正让我印象深刻的,倒只有我们那暂时栖身的农家门厅前,一道高高垒起的门坎儿。
我的老师喜欢未被开发而经人工雕琢的环境,他要的是那种自然质朴的景。而在那种地方我们所能居住的农家,都只有老旧破败的门庭,和高低不同的门坎儿。
几年前刚开始出去写生时,我常会被那垒至小腿肚的门坎绊倒,往往是走进一扇门,毫无预警地就栽了一跟头,结结实实地向八仙桌上的菩萨嗑了个大头。在吃了不少闷亏后我终
于学聪明了,但凡见着高度超过两米,厚度超过十公分的门,就会下意识地做高抬腿动作。
后来我才明白个中玄妙,原来在这僻远的山区,民俗守旧落后,思想封建保守。而那门坎儿的高度是与这一家在当地的地位等等被划上等号的。门坎儿越高,它所象征的地位就越高。我当时心里乐呵,敢情我住的便是那村上领军人物的家?
于是开始留心那些门坎儿,留心起这闭塞的村落。
七月里的天气,山里虽说暑气不重,却也依旧燥得让人发闷。我们开始从早晨五点,画到上午九点左右。山里不时有人踱过,偶尔回头瞧上两眼,又像是怕惊扰了我们,缩在一旁不敢吱声。有过对话的,只是一些山里头的孩子,十来岁光景,却不上学,满山遍野地乱跑,看见人画画便围上来,开始怯怯地不作响,尔后有胆大的孩子问了句“画的是否是远处那个金色草垛”?我答是,他们渐渐多话起来,问我这画什么价钱,我抚额失笑,告诉他们这只是习作,不卖钱。一个小孩问能否送她,我点头,把画取上,让她等画风干后再拿走。期间我问他们为什么不去上课,一群孩子都是坦然地说家里穷,或是祖辈没有读书人,说着从父母亲那里听来的读书无用的理论。忽然地,我就想起那座高垒的门坎儿,和里面昏暗的厅,仿佛被门隔绝了千百世的光阴。
画干了,却被风吹上了许多细密的尘,涩涩地嵌进粉质的纸里,小孩也不嫌弃,像得了宝贝似的捧了去。我开始觉得这景并非那么心适怡然。
回家时,房东阿婆来牵我的手,我搀着她跨过那堵门坎,她颤抖地扶着我,吃力地迈出来,她说下次再来,夹着浓重的乡音,我点头,盯着她的小脚。车渐行渐远。
我回头,看倚在门上的阿婆。夕阳西下,在门边上打出昏黄,却照不亮她逝去的年华。例文3:
《角色转换之间》
2010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
夜色浓稠,遮掩了星的光芒,我走出家门,将楼层里的灯亮起。母亲还未回来。
我轻抚开关老化的表皮。曾经,多少个夜晚,母亲将这盏灯亮起,照亮了这片黑暗。她知道,我看到这橘黄的灯光,就仿佛看到了温暖与希望。
那么今晚,当看到这个光亮的地方,母亲,会否感到温暖。
已经很晚了,可母亲还未回来。
我往楼下走去,离开了这片光亮。
曾经,我调侃着对母亲说,就我们那楼层的灯亮着,怪醒目的,哪天物业要来加收电费了。母亲笑了,忽地眼角的皱纹显得深刻而鲜明。
灯,一直亮着。那仿佛是生命中不可少的一件事,一件幸福的事。母亲,总会将它亮起,不为这黑夜。我不知道当我看到了这盏灯的时候,心中是温暖是幸福,是怅惘是感动。我只知道未来的我,将为母亲亮起这盏灯。
母亲还未回来。我继续向下走去。此时,我很幸福,正如曾经母亲也很幸福。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有一盏灯,一直亮着,一直温暖着我。
母亲老了,我长大了,而灯一直亮着。我抬头仰望那缕灯光,那么高,那么远,而后漫长而漆黑的道路一直绵延到我的脚下。这条路,母亲与我共同走过。在这条路上有一缕温暖的光指引着我们前进的道路。也许在很长很长的时光里,我忽略了她的光芒;在很远很远的时空里,我不曾记住那光亮的模样。但我知道,在这里,我等着母亲,为她点亮那盏灯。
我转身,母亲来了,我们寒暄着向那缕光亮走去。它仿佛指引着我们。它仿佛预知了在我与母亲角色转换之间的爱与幸福。
灯,亮得太醒目了。母亲说,我笑了,曾经我也这么说。曾经我也如此感慨。
我看着母亲疲惫的面容,说,早点回家休息吧!母亲也笑了,依然是鲜明而深沉的皱纹。回家何时变得这般庄严而神圣,回家何时这般幸福而美好。回家,我们母女俩曾经相互的关怀,在此刻绽放。
母亲与我走过这片光亮,走过开关时,我不禁停下了。只是这轻轻一按,母亲按了多少年岁。
未来,我又将为母亲点亮多少个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