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考试复习

2024-09-02

地理信息系统考试复习(精选8篇)

1.地理信息系统考试复习 篇一

地理 期中考试复习方法

转眼间,开学已经近两个月,期中考试就要临近了。一提到期中考试,不少同学十分紧张,看看书本,学习了不少,但所剩时间不多。很多同学表现出一些考前焦虑,紧张的情绪.如何有效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很重要,让我们一同来分享一些经验之谈吧!

一、学会倾诉不妨将你的感受说出来,让他人与你共同分担,一个忠实的听众能帮助你减轻因紧张带来的压抑感。

二、调整认识,要调整对考试的不正确认识,消除思想顾虑,增强自信。一般来说,只要准备充分,考出好成绩是没有问题的三、努力学习之余,学会休闲加强体育锻炼,保持乐观心境

心态摆正之后,具体复习过程是要做到:

一、必须先订立一个复习的计划,做到有的放矢。

二、复习时应该注意反复性、体系性、理解性,学会尝试回忆、学会整体安排、学会调整休息等。

三、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在这一基础之上,对各科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

地理学科在复习时要做到

一、加强知识的归纳形成体系。

二、落实基础突出主干

三、重视地图在复习时的作用。

四、区域地理在高考中,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发点和归宿”。许多地理事物或

地理现象的分布、特征、成因、规律及变化等,都是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的最好“注解”或“说明”;而系统地理的原理、规律、结构、联系等又需要在区域地理中去落实和验证。因此,区域地理的内容是复习地理知识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掌握有效的复习方法,祝大家能取得一个好成绩

(本人简介:李锐 男 30岁 乌鲁木齐八一中学从事地理教学工作8年 中教一级 目前担任高二地理教学工作)

2.地理信息系统考试复习 篇二

高中阶段仅高一年级开设信息科技课程,每周仅占两课时。在一年时间里,要完成《高中信息科技》(必修)和《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两门课的学习和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因此如何制定合理高效的复习策略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高中信息科技教师, 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 结合本校的教学实际, 笔者从以下方面谈谈高中信息科技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策略。

一、研究考纲,把握教材,制订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和复习计划

(一 )吃透考纲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重视每次家常课 。

第一,考纲上的考点内容要吃透。《上海市中小学生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试行稿)》是教学的指导思想,教材是教学和考试的依据。在学业水平考试之前, 上海教育考试院还会发布《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手册》,即考纲 ,考纲中规定了考试的范围,考试的内容及要求。考纲是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依据之一,对于课堂教学和复习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例如,2014年的考纲中,一共有61个考点,其中知道/初步学会的考点有18个,理解/学会的考点有31个,掌握/应用的考点有12个 ,从考点分布看 ,还是侧重信息技术基本知识的考察。根据考纲中对知识点的不同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有所侧重,如知道/初步学会方面的内容,注重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学会注重对内容的理解,掌握/应用注重对知识的灵活运用,重在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第二,仔细研读教材,制订每学期的教学计划和考前的复习计划。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教学安排上,高一上学期先学习《算法与程序设计》,下学期学习《高中信息科技》。在课堂上,注重平常的每一节“家常课”,将知识点和考点落实在每一节家常课中。另外,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选择教学方式,让课程吸引学生。虽然最后的考试是上机考,但不意味着所有课程都要在机房上课,在机房中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被电脑吸引,导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影响教学效果。比较好的教学方式是“机房+教室”,对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在教室上课;算法与程序设计,不仅需要理解和掌握知识,还需要进行大量的上机练习,才能掌握算法设计思想和原理,从而灵活运用程序解决实际问题,选择在机房上课教学效果比较好。

(二 )让算法与程序设计 “ 活 ” 起来 ,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信息技术感兴趣,才能真正学好它。如何吸引学生,让学生对信息技术感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比较好的做法是在课堂上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在学习过程中有成就感。在第一次上课时,给学生展示往届学生做的小软件,如计算器、计算出租车车费、QQ密码登录验证、解方程的软件等,这些例子使学生明白算法与程序设计能做什么,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能实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

具体在每节课中, 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寻找学生熟知的生活中的案例或者让学生自己寻找案例, 然后利用程序实现。对于简单的例子,可以让学生编写程序解决;对于复杂的问题,如出租车车费计算软件,可以开展探究性学习,先让学生自己探究,然后提炼出数学模型,设计算法,最终用程序实现。当学生通过所学的知识,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时,感受到算法的伟大和奇妙,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会有一定的成就感,学习积极性会提高,慢慢对信息技术感兴趣。

(三 )新课与复习同步 ,省时省力用好网络平台 。

在学习《信息科技》(必修)的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同步复习《算法与程序设计》。复习的方式是采用“网上练习+习题解析+课堂讲解”的方式。网上练习每两周一次,学生做完之后,老师上传习题的解析,对于错误率高的题目,在课堂上进行讲解。目前我使用的网络平台是免费在线教学管理平台———爱班网(http://www.iclass.com)。爱班网的界面和布局类似社交网络,教师可在该平台上创建“课群”(类似班级概念),学生根据课群码加入虚拟班级中。以课群为单位,教师可以完成一系列教学任务。该平台的功能有:在线信息通讯(消息、通知、投票);在线作业系统;教学日历系统;在线行为管理系统;资源库;教学公共主页和教师论坛等。在教学和复习中用得最多的功能是在线作业系统。教师可以在“教学”—“测验”模块下添加算法练习及答案,添加完成后学生即以登录平台进行练习,做完习题后自动提交,并看到自己的成绩。该平台的一大优点是实现选择题的自动批改,而且进行详细的数据统计。如下图所示:图1:错误率排序,易错题一目了然

图1显示了本次作业中错误率最高的题目, 图2显示了一道题目中每一个选项学生选择的具体情况。利用爱班网平台进行算法复习的优势有:第一,教师只要将算法练习上传,发布,学生在家里就能完成,并实现自动批改,这会大大减轻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第二,作业自动批改后,能进行详细的数据统计, 这些数据直接反映了学生存在的问题, 及时反馈数据,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提高复习效率,节省复习时间;第三,系统能对每一次的成绩进行记录,并计算平均分,为教师后期补差帮扶提供依据。

(四 )开展专题复习 ,精讲精练 。

根据算法的考点,采用专题复习的形式将考点串联起来。算法一共分为以下6个专题:(1)数据分离与表达式,主要精讲如何获取整数的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或某几位,为枚举法做准备;表达式主要精讲表达式的计算和表达式的写法。 (2)循环结构,该结构是算法三种结构中的重点,容易出错,主要精讲循环结构的三要素,循环的流程图,执行过程,当型循环和直到型循环,以及循环的三种基本语句。 (3)三种基本结构,三种结构一起讲解, 包括几种不同类型的分支结构、流程图和VB语句 ,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的区别 ,经典算法例题等。 (4)解析算法和枚举法,精讲两种算法的基本思想、区别、算法的设计思路、解决问题的步骤等,并配套一些典型例题。 (5)数组和冒泡排序,精讲排序的算法思想,排序的具体过程,以及如何实现排序算法,要求学生掌握排序的算法思想,排序的算法实现不作要求。 (6)顺序查找和对分查找,精讲查找算法的概念,查找的基本过程,查找算法的实现,两种查找的区别,要求学生掌握查找的算法思想。在精讲知识点后,精心准备一些配套的习题进行练习,在课堂上规定时间内完成并讲解,不遗留问题,争取每一个专题人人过关。

(五 )梳理基础知识 ,构建知识网络 。

《信息科技》 ( 必修 ) 在考试中占60% , 这部分内容知识点很多、比较零散,有很多是要记忆的。如果只是对知识点简单地死记硬背,那么不仅难以记住,而且学生在思想上有抵触心理,不愿意去背,去记。这就容易出现上课能听懂,但不会做题的情况,其原因是学生没有对知识点及时归纳总结,一味死记零碎的知识点,没有形成知识网络,知识之间不能串起来,做题时就不能灵活运用已学的知识。为了将所学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体系结构,每学习一章,我都会组织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绘制本章的知识结构图,然后将绘制比较好的学生的图进行全班分享,让同学点评,指出其优点和不足,最后根据其中的不足作弥补。以下是第一章《信息及其数字化》的知识结构图。

上图对教材上的知识点做了系统的归纳和整理, 根据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从信息是什么,怎么表示,为什么要数字化到如何数字化,把繁杂的概念和知识点串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不仅容易理解,更容易记住。

(六 )帮助学困生 ,力争全部通过 。

经过前期的全面复习, 每个班级总会有很多学生脱颖而出,不管是上机编程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实际问题,还是考试测验,表现得都很优秀,但是每个班级总会有一些学困生。学困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循环结构的执行过程, 排序和查找等经典算法实例的算法思想和信息科技中一些计算 (如进制转换、声音图像容量的计算,根据网速计算下载时间等)。把每个班级的学困生组织起来, 开设选修课。利用每周选修课的时间, 给他们答疑补差, 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测试,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解决自己存在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答疑补差,会有一些学生转为优等生,再筛选,直到所有学生都顺利通过考试。

二、考前上机模拟,熟悉考试环境

在考前两周,基本上全面复习已经结束,最后两周主要是做近三年的学业水平考试真题。将真题打印出来发给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通过真题, 学生不仅可以了解考试的题型、考试的难度,而且可以检测前期的复习效果,查找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另外,学校购买由上海市教育考试院编制的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信息科技全真模拟练习光盘,光盘里有考试的模拟环境。将光盘上的程序安装在机房电脑上,光盘中包含四套练习题和两套全真模拟题,模拟环境和考试环境完全一样。利用最后几节课,让学生感受考试环境,对学生在考试中正常发挥具有积极的作用。通过考试环境,学生知道了如何做题,怎样切换到下一题,以及最后的编程题如何切换到VB环境,如何保存VB程序等。有了考试环境的体验,以及老师的考试提醒、注意事项,学生进入真实的考试环境时会更得心应手。

3.地理信息系统考试复习 篇三

新的考试要求、考试形式带来了新的挑战,要借着学业水平考试的东风,深入思考,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水平,锻炼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取得较理想的考试成绩。

1 建设机房软硬件环境,为学业水平考试保驾护航

用技术来管理课堂环境,而不要人治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是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效果的一个关键环节,这里会出现许多令广大信息技术教师颇感头痛的问题,如机房软硬件的维护,课堂上学生对游戏等非教学内容的痴迷,学生用自带手机或优盘连接学生机等。靠教师课堂上的叮嘱、监视、责备,这种管理方式是被动的,还应在技术上支撑,如禁掉外网、禁掉USB口,保证课堂学习专注高效。机房软件上要求与学业水平考试时所用软件保持高度一致,甚至输入法都最好与考试机相同。否则学生在考试中会遇到软件界面生疏、功能项查找时浪费时间、紧张等负面影响。

自编题目,保证教学资源覆盖广,重点突出 在最后的复习阶段,教学主要集中在练习与测试,首先要保证测试的软件相对正规——布局合理,界面清爽,与学业水平考试系统类似;在历年真题的基础上,教师也要自编各类型题目,并能导入到测试软件中,根据需要让学生选择。

2 创造具有“正能量”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激励学生互相帮助 到了复习阶段,以做模拟题目为主,单靠教师一个指导,效率较低,事倍功半。同时屏幕演示时间过长,反复切屏,浪费集体时间。根据心理学学习动机的激发,鼓励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互相答疑,由此提炼出三种方法。

1)助教法:在教室的不同区域分别指定成绩较好,操作熟练的学生为助教,学生根据自身练习情况向他们请教,相当于“多线程下载”,“助教”们也在解疑中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实现“教学相长”。

2)互助法:同桌或附近同学帮忙解答。

3)效果自我评定法:自行阅卷后,计算分数,自己改正错误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

这三种方法,鼓励首先用第三种,自己批阅后,先自行修改;解决不了再使用第二种,就近原则,请教同桌或前后桌同学;再解决不了,向“助教”请教,最后再向教师提问。这种金字塔式的答疑方法将90%的问题在前两步就解决掉,这样可以显著加快教学进度,巩固知识掌握,又建立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在竞争氛围中挖掘自身潜力 根据信息技术学业水平等第标准,取得A等,要在90分以上或总人数的前10%。将高二年级组所有学生历次的考试成绩保存在一张Excel表格中,发给学生,让学生掌握自身的成绩波动,清楚自身差距,获得前进的原动力。

将知识点或操作步骤以微课形式放在网上,供学生参考 课上时间有限,但因信息技术课的特殊性,教学环境依赖性,通常不赞成学生回家使用电脑。在考前冲刺复习阶段,有学生提出“在家多练习”“将题目放到网上,可以回家多练”“找一个软件,自己练习”的意愿,把考试要求的软件与单击版的练习系统放在学校主页中,供学生下载的同时,将相应题目的解题步骤录制下来,以一个个微课的形式供学生参考。同时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更新,尽最大努力满足学生的需求。

3 挖掘教学细节,重视学生心理、生理规律

重视屏幕阅读中存在的困难,帮助学生去适应 考试中,读题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但在屏幕上读题,学生遇到了瓶颈。心理学研究发现,阅读纸质书的人们对内容“懂”得更快,阅读电子书的人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重复阅读去“记得”。高中生经历了九年的“纸上”学习,参加了无数次“笔试”,但对于以实践为主的上机考试十分陌生。这使得学生理解速度变慢,要重复多次读题,有的学生不得已要读出声音来,这在考试时无疑是不妥的。如何适应这种不适呢?考试出题套路是相似的,教师带领学生多看真题,了解出题规律。学生对考试模式心中有数之后,多做题目,通过多练习,克服心理、生理障碍,提高答题速度。

引领学生去战胜特殊考试环境带来的压抑感 学业水平考试时,会在电脑间加上档板,使每一台考试机成为一个独立的、与外界隔离的狭小空间。考试状态下,在这个密闭空间里,视觉上可视范围小,投射到视神经就容易给人狭小压抑感;呼吸不到新鲜流通的空气,自然也难受;心理上作用更大,容易感觉憋屈,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干扰正常发挥。所以,在平时练习时,多进行实景测试,将挡板安装起来,让学生习惯这种考试氛围,克服心理障碍,“习惯成自然”,才能在大考中保证平稳心态,正常发挥。

培养良好的时间观念 在平常的练习时间上,教师要根据考试的节奏,每一类题目控制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既可以让学生在课堂的有效时间内紧张起来,又为考试养成了好的时间观念。

根据学业水平考试的时间,Excel、Flash平常练习控制在13、14分钟,选择题2、3分钟,VB、Photoshop各5分钟内。平时课上引入时间观念,督促学生,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掌握正确的做题速度,训练思维敏捷性,才能在考试中正常发挥。

建议两节课连上,前一节测试,后一节考题讲解,深化知识 北大附中李冬梅老师建议用两节课连上的方法进行信息技术课教学,开放的项目主题为学生提供了想象创造的空间,与此同时,还需要为学生提供实现想象的充足时间和良好的环境。因此,常规的45分钟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两节课连排,学生才有可能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与实践。而且,在连排的课堂上要以教师精讲为基础,以学生的实践作为重点。这样,把课堂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学习新内容,精讲,约占整个课堂的1/3时间;另一部分完成项目作业,深层学习,约占2/3时间。这种方式尤其适合考前复习.目前的学业水平测试为40分钟,在模拟测试时前面一节课考试,后面的时间让学生自己阅卷,互相答疑。教师根据测试结果的反馈对错误较多的知识点予以集中讲解,对成绩波动异常的学生予以关心。学生也能趁热打铁,改正错误,对薄弱知识进行加固,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信息技术教育对于培养信息社会的合格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学科价值。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教材变动大,内容更新快,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要不断钻研教材和学业水平测试标准,不断改进教法,以适应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同时,还要进一步研究开发新题型、新的考试评价方式,以更有利于学生探索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总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值得大家共同深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核和复习也值得大家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刘宣文.现代学校心理辅导学习指导[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54-56.

[3]李冬梅.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价值的几点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2):38-42.

4.高二地理期末考试复习方法 篇四

1.明确学习目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而学习计划则是实现学习目标的蓝图。古人云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2.成为学习的管理者:

第一:学会自主学习

作为中学生,应学会逐步摆脱对父母和老师的依赖,成为一个管理学习者。就要在学习上能自律,自觉的学习。比如记好笔记,就是自主学习开始。(补充知识:笔记要注意格式、内容,注意以下方面:记录、简化、背诵、思考、复习环节。)

第二:提高学习效率

讨论:造成学习效率低的原因?(如做事拖拉,无计划,学习习惯不好等)

学习的过程包括很多环节,学习的效率就蕴涵在各个学习环节中,只有把握好每个环节的质量,如课前认真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课后及时复习,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学习效率。

第三:科学安排时间

随着中学学习科目的增多,难度增加,科学的安排时间十分重要。首先要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总体上的规划,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制定学习计划时注意要遵循以下原则:弹性原则、自然原则、增强原则。

3.具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坚持到底的精神。

我们刚才一直在谈论关于在校学习的问题。其实学习对我们来说不仅包括通过在校的途径获取知识,还应包括从其他途径掌握知识。我们也要学会一些常用的获得知识的办法。

高二地理图文结合的有效复习

正确处理点线面关系

在地理复习策略的运用上,应认真抓好“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首先是点,即《考试说明》规定的知识点和考点,这是复习的基石。这些考点是高考命题的基本元素,逐个落实这些考点,就能达到夯实基础的目的。考试时,若能将试题快速返回教材、检索到相应考点,便能事半功倍。

其次是线,即人地关系这条主线。这是学科功能的重要体现。高中地理教材集中讲述了当前人类共同关心的资源、人口与环境三大问题,考生应理解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现实表现和解决措施,树立科学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与环境观。

第三是面,即以地图为截面,培养考生的读图、绘图能力。

小提醒:说到“点”,除了知识点、考点外,考生还应注意热点。高考不回避社会热点,近年的文科综合测试以热点材料作为试题的切入口已成为一大趋势。因此,在复习中以热点为载体,并将之题型化处理,达到学用结合的目标很有必要。考生应以社会热点为载体,培养应用型能力。比如汶川地震、北京奥运、航天基地、沪宁杭和环渤海与珠三角三大经济区、中东地区、美国金融危机等热点和焦点。

加强知识内在联系

通过研究考纲和高考试题,可以发现所有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规律:“取材于课本,但又不拘泥于课本”。这就要求复习应回归课本,对主干知识进行梳理。

有了地理基本知识后,就能以此为知识的生长点去获得更多的知识,就能够运用这些共性的原理去解决千差万别的实际问题,就能够进行创造。地理课本中运用这些共性的原理去解决千差万别的实际问题,就能够进行创造。地理课本中的文字系统、图像系统、练习系统三者是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的,成为该学科完整的知识体系。

有的考生在复习课本时,只重文字,忽视图像,不看课后练习,而高考以能力立意,往往又与图像、课后练习有关联,这样就会出现知识弱点和盲区,在不该失分的地方失分。因此,后期复习不可忽视图像和练习部分,更应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学科的知识结构,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小提醒:复习课本时,一定要建立起知识网络。例如,复习“气候”时,可以从气候的四大因子:气温、降水、气压和风展开联想。以一个知识点为中心,尽可能拓展其外延,尽量将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这样,知识才能转化成能力。

宜将图文有机结合

高考考查考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地理思维能力及运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图表、地图去阐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供大量新素材、新信息,设置新情景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地理思维能力已经成为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显著特色。因此,夯实基础和培养能力是整个地理复习过程的两个根本着眼点。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及高考的要求,地理复习必须注意图文结合。

图像考查是地理高考题的主要特征,所以考生要学会运用经纬度、海陆轮廓形态、地形、河流分布及政区边界等方法进行区域定位。

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是学好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地图的配合,地理教学就无法有效地展开。因此,复习时,考生要坚持图文结合的原则,养成“左图右文”的学习习惯,更要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正确方法,掌握绘制相关图是地理学的“语言”,是学好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地图的配合,地理教学就无法有效地展开。因此,复习时,考生要坚持图文结合的原则,养成“左图右文”的学习习惯,更要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正确方法,掌握绘制相关地理图像的一般技巧。

小提醒:考试说明中明确要求考生要具有“使用和分析各种资料,进行地理信息地提取、认定、判断及反思”的能力,获取有效信息成了解题的关键之一。为此在认定图表材料时应该仔细、完整,做到“看清一切图文信息”,不丢掉任何一个信息点,包括容易被忽略的图例、注记、标题说明等。

保证题量提高能力

高考以能力立意为主,试题以问题立意入手,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和训练过程中要努力体会地理学科的思维特点,总结解题规律和技巧,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科学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保证每天都做一定数量的习题,是巩固知识、提高技能的需要,但是考生必须防止沉溺于“题海”而不能自拔。

为此,考生应有计划、适度做一些有针对性的试题,以培养答题的感觉。建议考生对众多的复习资料进行精选,最好有针对性练一些几年来各地的高考真题,通过做题培养答题的思路,通过做题检测自己答题的准确性,在精细方面下工夫。同时将最近一段时间做过的模拟题、仿真题进行整理,适当汇总一下最近自己常见的知识漏洞和解题方法的不足。

对于每考必失误的“弱点”知识,除加强相关课本知识的复习外,还必须针对“弱点”进行定点训练。采用“练习———找到出错原因———回归课本———再练习”的复习模式,让弱点不再弱。□小提醒:对不同的题可以采取不同处理方式,有的题要一步一步认真解答,而有的题则可略去复杂过程,或干脆“看题”,即寻找解题思路而不动笔。对超教材、超教学大纲的偏、难、怪题应坚决放弃,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掌握复习的主动权。

学好高中地理的五步骤

1、确定目标,制度计划

目标就是方向,有了目标,同学们就有了刻苦努力的方向,因此,同学们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目标。同时为了达到目标,就要制定计划。学习目标有远期、中期和近期三级目标,为了便于检测、指导同学们训练以及了解地理教学大纲中课程安排的特点,应以近期目标为主。要求同学们在教师帮助下明确自己在一个单元需要学习什么,知道能力水平要达到怎样的高度和自己采取怎样的办法措施等,每个单元目标实现以后(不论实现程度如何),都要及时进行学习小结,分析成败原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运用“制定目标计划—学习—目标检测—总结—调整学习策略”的模式,经过3至5单元的训练,使之成为同学们的学习行为习惯。

2、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同学们接触新知识的开端,是学习新知识的第一环节。预习能培养同学们的自学能力、自学兴趣、自学习惯。为了提高同学们的预习质量,避免预习成为走过场的形式,同学们可以采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预习模式。例如:《高中地理》第十章《人口与城市》中的第一节“人口的增长和分布”,是什么(人口)→怎么样(增长和分布)→为什么(影响因素)。再如:新教材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中的8.1“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是什么(环境问题)→怎么样(表现与分布)→为什么(产生的原因)。同学们也可以采用分步骤预习的模式。第一步,先看教材中有几个黑体字标题,从中可以了解教材讲了几个方面的大问题;第二步,根据每一个标题下面教材篇幅大小,文字和图表多少,大体确定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一般情况下,对重点和难点,教材都给予较多的文字叙述和图表示例,因而教材篇幅较大;第三步,在第一步、第二步的基础上,确定预习重点—即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预习时,对一般内容快速阅读,重点和难点内容则应详细阅读,要找出教材中知识结构的层次和各层次间的内在联系,分析、掌握重、难点知识的关键,从而在较高的角度上理解、掌握重、难点知识。例如:对“新教材第七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中的7.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的预习,教材有三个黑体字标题,反映了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三种主要方式:即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和商业;然后从三大标题后的教材篇幅大小,文字和图表多少可确定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可作为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最后把预习重点放在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两大问题上。

当然,预习方法,要不断尝试,力求找出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例如:预习时作简要的笔记,将重点知识画线,疑难知识打问号或作标记,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听课效率。

3、课堂专心听课

听课是同学们获取新知识、复习、巩固旧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释疑解难的主渠道,是学习常规的最重要环节。因此,同学们要认真听好课。同学们听课时要做到五到:即心到、眼到、耳到、手到、口到。心到要求同学们听课要精力集中,全神贯注,不走神,紧跟老师的思路,认真思考,积极思维;眼到要求按照老师的意图,或看黑板,或看课本,或看地图等;耳到要求认真听课;手到要求或记笔记,或勾画课文重、难点,或做演示操作等;口到要求默读、朗读、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等。五到中最重要的是心到,只有心到,才能眼到、耳到、手到、口到,才能使眼、耳、手、口四者并用,并协调一致,高质量地完成听课任务。同学们听课要带着疑问听,要特别关注老师是怎样讲解重点、难点知识,采用怎样的思路,怎样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措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学们在听课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会知识,解决疑难,更要学会掌握知识,解答疑难的方法。同时还要认真做好地理课堂笔记。

做课堂笔记可采用三法:⑴标记法:把老师授课中的着重点,在课文文字内容密切处画上红线、红圈等标记。⑵见缝插针法:让学生在课文空白处记下老师授课时的注释,或者分析判读图像的方法,正确与错误的区别点。⑶归纳重点法:在笔记本上重点记录教师授课时对相关地理概念的解释,对相关地理原理,地理规律进行归纳的要点、知识拓展点以及解答地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等。记笔记的内容可以包括:一是记录老师的板书,这一总分是笔记的主要内容;二是根据老师的板画,在笔记本上动手绘制一些内容重要的简单图形,如:夏至和冬至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近地面风的形成示意图,冷、暖锋天气图,水循环示意图,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三是记录老师讲解的典型范例。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同学们要花大部分的时间进行阅读教材、听老师讲解、思考问题和做课堂练习等活动,所以,同学们做笔记要遵循简而精的原则,避免只顾做笔记而忽略了其它课堂活动。

4、课后及时复习和作业

复习和作业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及时巩固预习、听课所获知识而采取的一种有效手段。根据人类的遗忘规律,复习和作业需课后及时进行。一般来说,在复习完相关教材内容,笔记的基础上,再来独立完成作业效果较好。

5、搞好单元目标检测、总结工作

5.地理期末考试复习教学计划 篇五

为期末联考考出好成绩,高二地理备课组老师经过多次会议讨论,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特制定出如下复习备考计划:

1、12月23日停止新课教学,全力复习备考。

2、编制必修三复习提纲(已经发放给学生);精练精讲去年联考地理卷(已完成);命制3套必修三单元卷(已经完成精练精讲1套,本周末发放第2套试卷,元旦假期发放第3套试卷);元月份继续命制两套综合卷进行精讲精练。

3、精心打造1月4―5号的.期末适应性考试卷和下周的第四次强化训练卷,这两套综合卷突出高频考点和重点,做到知识点全覆盖,难易适中。

4、教师带领学生对教材进行知识点的系统复习梳理,并有针对性地抽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5、加强后进生的补缺工作,一方面抽查提纲背诵情况,另一方面是对典型知识点及习题进行再训练。

6.高一地理必修1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篇六

第一章 行星地球

宇宙中的地球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天体系统的层次

(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三大共性(能根据资料分析)

(3)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生命

●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的概念以及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简单阐述)

(2)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是什么?它们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哪一层?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磁暴;极光等

注意: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的区别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至少掌握三种图形的阅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太阳光照图(侧视、俯视);地球的公转轨道示意图

(2)主要知识点:

地球自传和公转方向、周期;地球表面不同纬度的线速度和角速度的比较;区时的计算(注意北京时间);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昼夜长短的比较;主要节气的判读;季节划分的依据;晨、昏线的判断;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1)简单了解地球内部的三大圈层 (2)会区别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⑴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1)能根据P31的活动,理解大气对地球的作用

(2)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以及典型事例(季风、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课本P37的图,注意图中每个气压带中心纬度位置

(2)能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来读出气候类型,并判断气候成因(只要求跟风压带有关的主要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等)

●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1)会根据等压线读出冷、暖锋,高、低压,并分析它们影响下的天气特征

(2)会在等压线图上画出风的方向,会判断风力的大小

(3)会根据等压线和其他知识判断某地的天气特征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会根据有关资料判断全球气候的变化趋势

(2)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人为原因及后果

●以气象灾害(台风和寒潮)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⑵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会判断洋流的性质

(2)会简要画出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洋流分布

(3)洋流对气候的影响(等温线图的判读)

(4)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重点放在鱼场的分布)

(5)会根据洋流分布图分析污染物的流向和对海上航行的影响

●以水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1)衡量水资源的标准及水资源的定义

(2)简单认识河流的补给类型

(3)会根据资料分析一个地区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如以色列、咸海、我国黄河下游等)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⑶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会画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1)根据课本所呈现的一些地貌(如黄土高原、新月形沙丘、风蚀地貌、河流冲积平原、冲积扇、河口三角洲),分析形成的原因

(2)三种山岳的成因及典型代表

(3)会判断背斜、向斜、断层等一些地质构造,以及地质构造在生产中的应用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山路公路的选址问题

(2)山地、高原、平原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演变中作用。

生物循环和自然环境的关系,能画出生物循环的示意图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地理要素的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2)以黄土高原和修水库为例,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7.自学考试信息管理系统的探讨 篇七

自学考试作为面向社会办学的开放性高等教育形式,不仅有学籍管理和考核组织,还有教学组织和毕业评估等诸多方面,整个教学体系与全日制高校学生的教学管理系统基本一致。因此,本文以高职院校自学考试的教学组织为例,构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自学考试综合管理系统。

一、系统设计

(一)体系设计

自学考试信息管理系统采用典型的B/S架构,即Browser/Server。自学考试信息系统的管理体系如图1所示。本系统的服务对象是教学组织与管理人员和学生,根据信息管理的角色不同,分别设置了两种权限,教学组织与管理人员需要进行系统的维护与编辑工作,设置了最高权限,可以对系统进行所有的功能操作,其主要功能模块包括:招生与注册管理、教学管理、考务管理、成绩管理等,共计14个功能模块;对于学生/考生而言,作为管理和服务对象,仅设置了部分权限,其主要模块包括注册报名、课程查询、报考查询、成绩查询和消息发布等5个模块。管理系统与助学机构所在的省市自学考试管理中心可进行数据交换,实现管理信息的共享。

(二)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是管理系统的主要内容,本系统在B/S模式下,采用ASP作为脚本语言,系统后台数据库采用SQL Sever,在Dreamweaver环境下结合ASP规划和制作网页,对于系统中的动画利用Flash工具制作,图片和网页美化都用到了Photoshop技术,系统的总体代码编写是C#语句。系统包括了两个数据库:一个是全局数据库、另一个是WEB数据库。运用ADO和SQL语言可以实现对数据的查询、删除、修改等操作,还可以实现对数据库的操作,如创建、修改、删除库和表,对存储过程、触发器的操作等。

二、系统的实现

(一)管理体系设计

系统实现主要是面对教师/管理员和学生/考生,实现其服务对象相应的功能。本系统采用用户登录身份验证的方式进行系统保护,并且给不用的用户对象授予了不同的操作权限。系统利用myinifile.Writestring方法将设置的参数保存到配置文件Myini.ini中,这个配置文件会在安装时自动产生,并放置在系统安装目录下,供系统相关操作调用。图2为教学组织与管理人员进入的管理系统操作界面,该界面包括了14个主要功能模块。其中,“系统设置”模块用来完成系统相关参数的设置,包括数据库设置、短信设置、RF卡设备设置、专业设置、高校设置、课程设置、代码设置、缴费设置等。系统数据初始化设置参数保存在配置文件Myini.ini中。教学管理人员以管理者身份登录系统后,点击进入设置页面,管理者编辑参数并点击应用就是保存的过程,完成参数设定,即可按教学要求开展其他管理工作,而没有权限的用户,如学生,就不能进行系统设置,但可以访问既定的面向用户的管理模块。

(二)数据交换

为保证省自学考试中心的数据共享,系统的数据交换功能必不可少,如图3所示,数据交换管理的功能模块主要实现两个功能,一是实现远程数据管理中心(教学总部)与本地计算机(教学点)间的数据传输;二是实现省自考中心数据与本地计算机间的数据传输。本系统通过FTP功能实现文件传输,不仅保证了数据的及时更新共享,极大地简化了人工输入的重复操作,也实现了系统数据实时更新和断点续传的功能。系统中交换的主要数据包括:学生基本信息、班级信息、专业课程信息、报考信息、成绩记录、考试信息等。

(三)移动端查询

随着移动终端的迅速发展,通过智能手机进行信息管理,可以极大便利学生/考生。因此,本系统在传统PC机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智能手机的移动终端管理模式,开发了基于Android系统的APP学生端自学考试信息管理平台,即学生可以使用自己的手机,通过【Dialog】形式的学生信息添加界面,管理和查询相关信息。为保证信息安全,客户端会先进行判断数据是否输入齐全,是否与后台数据库中的学生信息一致,若一致,通过绑定,并在“我的地盘”模块下实现信息查询。

(四)运行结果

为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本系统经过了一系列测试,主要有系统管理权限测试、系统登录测试、报名功能测试、编场功能测试、数据功能测试、回访管理功能测试、教学管理测试等。经高职院校近两年的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完全满足了高职院校和助学机构的教学管理要求,运行界面友好,数据安全可靠,极大方便了教学管理者和学生的信息管理,为自学考试教学组织单位提供了良好的管理平台。

参考文献

[1]于藕.自学考试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1.

[2]张永红.高校全日制自考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江西农业大学,2011.

[3]操婕.江西省自学考试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云南大学,2012.

[4]沈玲.基于ASP.NET的教学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6(27):7866-7867.

8.地理信息系统考试复习 篇八

【关键词】 高二年级 学业水平考试 信息技术学科 选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6-088-01

在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的考试科目中,除了九大学科又加入了信息技术学科。作为高二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师,经历了辽宁省自2012年开始至今五年的信息技术的学业水平考试,我觉得对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的试题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因为面对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如:课时少,可参考的资源不多,学生的心态问题等,所以在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有限的复习课中如何选择精练的试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我对高二年级学业水平考试信息技术学科复习课选题策略几点建议:

一、根据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有针对性地进行选题——针对知识点

研究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分析知识点,这是每位教师都会苦下功夫,仔细研究的一点,问题是如何划分大纲中各个知识点的重要程度,尤其是出题的概率。我觉得在这部分的研究上有两个突破点:一是重点在每年大纲中的必考知识点,如:信息的基本特征,信息安全问题,搜索引擎问题等。二是找出考试当年的大纲相对往年大纲新增的知识点,如:从2014年开始,相对前两年新增的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问题,ASCII码的问题等。相信这部分新增的内容出题的概率是相当高的,可以说是必考题。

二、根据试卷结构、试题题型进行选题——针对对应题型

辽宁省从2012年至今进行了五年的学业水平考试,在这五年的学业水平考试中,信息技术的试卷结构和试题题型每年都有所变化,这个时候就看那位教师能够抓住这变化中的趋势问题,谁抓住了变化的趋势,谁就会带领学生少走些弯路,多节省些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高效的学习效率。如:变化较大的是从2014年开始,相对于2012年和2013年,试卷结构由原来的四道大题,变成了三道大题,取消了前两年的选修部分的第三大题判断题。在这个变化中,让我果断的做出以下的决定:第一我取消判断题的练习,强化原第四大题实践分析题词的练习。同时我也发现判断题和实践分析题相比较,无疑是增加了不小的难度,这个时候越早的发现问题,才会尽早的采用解决的方法。于是我做了第二个决定,必须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的差距,只有考生紧张起来,考试结果才好跳起来,也就是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采取的方法是较早的进行整套试卷的模拟测试,在测试中,以分数和等级的直观性结果反馈给学生,一方面让学生发现自己在知识点上的欠缺,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在整体上把握一下面对整套试卷自己的差距在哪。

大家都知道,无论做什么事,只有明确了方向,找到了出发点,发现了问题所在,才能够事半功倍,取得较好的成果。

三、看多本教材,做多套试卷,才能更好地进行试题选择

通过查阅多本教材,做多套试卷,我们不仅可以熟悉知识点,还可以从中发现一些问题。我们学校选择的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教材,在经历了五年的考试后,我发现了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面很广,因此一本教材涵盖的内容远远不够,于是我开始查看其它教材,让我发现了不同的教材在知识结构上基本相同,但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差异,如:知识的拓展问题,选择不同的案例问题等。面对2014年之后的考纲和考试题,我发现关于“二进制和十进制的转换”问题,在不同的教材中出现的内容比例不同,也就是说有的教材这部分内容所在的比例较多,也体现了它的重要性,当然在这里不是说哪本教材好与不好的问题,主要是想说,我们可以通过对多本教材的了解,相互取长补短,从而拓展试题内容的知识面,有利于我们在把握考试大纲内容方面以及知识点拓展方面开展教学。

四、与时俱进,关注当前社会上的热点话题

相信无论是哪一门学科,在试卷中都会出现当前社会上热点的话题,信息技术学科就也不会例外,比如:2012年真题中出现了“中国飞人刘翔以7秒41的成绩获得世界室内60米栏冠军”案例分析问题;2013年真题中出现了“在最近结束的奥斯卡颁奖礼上,华人导演李安凭借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再次捧起最佳导演奖的小金人。”案例分析问题;2014年真题的第三大题实践分析题:“信息技术小组为了祝贺我国运动健儿在2014年冬奥会取得的成绩,准备制作主题为‘精彩瞬间的宣传演示文稿。”的相关问题等。从试题中我们可以看到,也许热点话题对知识点本身影响不大,但是当学生面对试卷时,看到的是比较熟悉的话题,甚至是整个第三大题实践分析题都是围绕着这个比较熟悉的话题,这从心理上可以缓解学生面对考试的紧张状态,就像我们常常在考试前对学生说:“别紧张,正常发挥就行”。都是为了让学生以一个好的心理状态应对考试。其实现在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心理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心理素质的考核无疑相对于知识点的考核更为重要,希望一个熟悉的话题可以为学生的考试状态开一个好头。

上一篇:安全生产达标自评申请下一篇:关于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