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朱国荣老师讲座有感

2024-10-11

听朱国荣老师讲座有感(共1篇)

1.听朱国荣老师讲座有感 篇一

创新的理念、智慧的课堂 ——听朱乐平讲座之体会

长兴县第二实验小学 俞静丽

有幸聆听了朱乐平老师有见地、有特色的专题报告——从“圆的认识”看图形与集合教学,收获颇丰。在报告中朱老师提出的五个观点,很值得我们数学老师去深思和努力地落实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行为中。观点一:几何内容体系严密,逻辑性强,教师备课时要特别注意本体性知识的回顾与学习,否则容易出科学性的错误。观点二: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由于解决问题的思路表达的困难,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接触到的几何体相差较大,因此要十分重视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起点。观点三: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观点四: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为了突破空间观念的培养,在新课教学时,“过程”特别重要,因此不要在一节课中求全。观点五:要精心呵护“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新设计,积极倡导同课异构的研究思路。这五个观点句句中肯,专家的深刻分析概括给我们指明了前路,点出了我们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忽视或平常不在意的各方面以及我们需要重视的方面,很值得学习。下面就简单谈谈我体会最深的几个方 面。

一、取舍结合

圆的认识》一课是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经典之一,很多老师演绎过许多精彩,自己也曾几次执教过本节课。这次有幸聆听浙江省特级教师朱乐平老师的倾情演绎,着实让我们眼前一亮,同时也给我们强烈的思考。《圆的认识》一课竟然可 以这样上。

一直以来,自己在执教《圆的认识》一课时,总是不会先去了解学生已经对圆有多少了解,而且西瓜芝麻一把抓,觉得这也不能丢,那也不能掉,要教圆的各部分名称,直径和半径的关系要讲清楚。而用圆规画圆步骤更要详细讲,这样下来学生本已知道的知识又重复讲时间浪费很多,效果并不好。结果连圆的真正 定义都不清楚。

朱老师在报告中指出,现在大部分教师能关注到学生的学习起点,但凭感觉的多,真正去做调查的少。别人做的调查也没有充分的关注,总觉得不适合自己的班级,这样就不能实实在在地去了解学生的起点。他上公开课《圆的认识》之前,就对学生进行了前测,然后对调查的数据进行了分析。(这是“取”)在充分掌握学生的起点的基础上,舍掉了形式化的概念,(这是“舍”)让每个学生 1 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去观察、思考、想象,去经历探究的流程,在探究中学生也自然而然掌握了概念。圆的特点拿我们教师来表达清楚都十分困难,可学生在朱 老师引领下,最终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了圆的特点。就是朱老师的取舍结合,学生得到更多。

二、幽默横生

在《圆的认识》一课中,朱乐平教师先在纸上画了一张“脸”,并告诉学生:这是朱老师的脸,老师的脸显然不是圆圆的。老师如果要想整容成圆形的脸,你能不能画一个图,告诉医生应该怎样进行整容?学生兴趣盎然,拿起圆规纷纷设计整容方案:有的学生以鼻尖到耳朵的长度为圆规两脚之间的长度,这样就要去掉一部分使得外面一圈到鼻尖的长度相等;有的学生以鼻尖到头顶的长度为圆规两脚之间的长度,这样要增加一部分使得外面一圈到鼻尖的长度相等。课堂妙趣横生,在课后调查中,学生都认为本节课最有趣的环节是“整容”。这样的教学设计既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了圆的特征,也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参与愿望。也许,这 一教学片断会给学生留下终身难忘的记忆。

朱乐平老师的课堂总是笑声阵阵,情意融融,学生们在有趣的过程中感知数学的本质。在朱乐平老师的课上,数学不再是呆板的枯燥的数字与图形,那分明是一道七色彩虹,那分明是一曲美妙的乐章。生活是七彩的,课堂也应该是七彩的,在这样的数学课堂上,学生会喜欢教师,喜欢数学课,也许就从这节课开始 爱上了数学。

三、独辟蹊径

听朱乐平老师的课,时常让人感觉他的教学是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那么,他的教学设计独辟蹊径的背后是什么?是他对数学的深度思考,是对展现数学知识本质的追求,是他扬弃传统、不断创新的体现。《圆的认识》一课,教学圆的认识时,一般是让学生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掌握圆的半径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圆的半径和直径有无数条,圆是轴对称图形”等知识。但在朱乐平老师看来这一些“特征”并不完全是圆的本质属性。圆的本质属性是:在平面内,到一个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叫做圆。学生学习“圆的认识”就是要理解圆的本质属性。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他设计了包括“画圆”、“剪圆”、“整容” 在内的多个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圆的本质属性。

教学中,朱乐平老师总是以他独特的视角、多样的方法展现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听朱乐平老师的课,就会引发我们对教学的反思,引发对数学是什么的思考。通过他的课堂,似乎在我们面前打开了另一扇窗口,看到那里还有一片我们 不曾发现的广阔的天空,需要我们去解读,需要我们去创造。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听了朱乐平老师的讲座,让我对于如何做老师,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联想到自己教学一年的点点滴滴,学生的表现,以便站在更高的理论上去剖析自己的课堂,自己的育人方式,得课堂者得天下,如果能在孩子在课堂上快乐得学习知识,又能教导孩子做人的方式,那是最大的成 功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先传道,再授业。

二〇〇八年十月二十九日

上一篇:小偷,我想对你说下一篇:初中班级管理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