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审计学教学方法的总结

2024-09-01

关于审计学教学方法的总结(精选8篇)

1.关于审计学教学方法的总结 篇一

实践总结

在这第八周到第十六周的实践课程中我们主要学习到了很多审计在实践中的应用以及注意事项。在这段期间我们学习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增加了对审计学实践的了解。

我们首先学习到的是审计实践底稿的设计。前两节实践课程中我们主要是搜集内部审计、国家审计以及社会审计的工作底稿以及分析他们的不同。国家审计:往往又叫政府审计,是国家对其内部部门及涉及的经济活动的监督、审查。国际审计侧重的是监督,尤其是合法性的监督。内部审计:机构内部设立的审计部门对内部经济活动的审查、评价、咨询。内部审计侧重评价和咨询,即所谓的增值服务。民间审计:通常称为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鉴证,简单说,是增加使用者对报表的其可信性。民间审计侧重鉴证,也就是证明。由于他们的目的和职能的不同所以所要求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的侧重点也不同:国家审计侧重的是监督;内部审计侧重评价和咨询,即增值服务;民间审计是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鉴证,侧重鉴证,也就是证明。

及时的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不仅有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便于在出具审计报告之前,对取得的审计证据和得出的审计结论进行有效复核和评价。而且在会计师事务所因执业质量而涉及诉讼或有关监管机构进行执业质量检查时,审计工作底稿能够提供证据,证明会计师事务所是否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

我们进行了两次审计学案例分析,结合具体案例分析进行内部审计流程图的绘制。根据流程图进行进一步了解内部流程分析的具体步骤和手段措施。并了解了审计学在实践中的很多方面的问题。我们要运用审计技术,获得审计证据,再根据审计证据做出审计报告。

通过这学期审计实践课程我了解到了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审计人员的职业能力和主观能动作用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审计工作质量的高低。只用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习惯,审计人员就能自觉正确的调整自己个人和审计工作服务者之间的关系,自觉的按照职业道德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忠实的鲁行自己的职责,做到依法审计客观公正、实施求实的处理问题。我们不仅要有良好的职业技能也要有更好的职业素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开展审计工作。

我们作为将来的一名审计人员,要努力学习、开拓创新。勇于接受挑战不断更新的审计理论知识和方法,从而更好的适应工作的需要,充分发挥审计的职能,让审计更好的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2.关于审计学教学方法的总结 篇二

财政部于2006年发布的执业准则体系体现了许多创新, 更体现了许多新的理念: (1) 全面渗透了风险审计理念。在审计理念方面, 新准则最大的突破在于所采用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发生重大转变, 由传统风险导向审计转变为重大错报风险导向审计。新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在今后的审计实务中根据该模型来计划和执行审计程序, 强调提高注册会计师发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能力, 强调对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 强调把审计风险控制到位。只有这样, 才能更有利于对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以及对重大错报的审计效果, 才能更好地实现财务报表的审计目标, 更好地遵循财务报表审计的一般原则要求, 为审计后的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很显然, 准则框架体系全面渗透着风险审计理念, 要求注册会计师将风险导向审计的观念贯穿于审计全过程。 (2) 加重了注册会计师揭露会计舞弊的责任, 职业谨慎上升至职业怀疑。由于管理层往往能够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 直接或间接地操纵会计记录并编报虚假财务信息, 管理层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未被发现的风险, 通常大于员工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未被发现的风险, 而那些可以有效发现错误的审计程序未必适用于发现舞弊。由此, 新准则将“职业谨慎”, 上升至了“职业怀疑”的高度, 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以职业怀疑态度计划和执行鉴证业务, 获取有关鉴证对象信息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的充分、适当的证据。为了提高注册会计师发现重大会计舞弊的能力, 新执业准则体系推出了一系列的具体审计准则以强化对重大会计舞弊的识别、评估和应对方法。如制定了《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准则以取代原有的《错误与舞弊》准则, 更加详细、系统地规范了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针对舞弊的审计工作, 包括如何识别舞弊行为、评估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 以及如何应对这些重大错报风险。新准则的实施将会帮助注册会计师有效降低因管理层和治理层舞弊导致的。 (3) 在审计证据方面提出了改进的要求, 新审计准则对审计证据的界定更广泛。将审计证据界定为通过用职业判断来获取, 评价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其中的充分性是对审计证据的数量要求, 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的质量要求, 适当性又包含可靠性和相关性两层含义。 (4) 对审计报告准则进行了完善。如拓展了审计报告概念;细化了审计意见形成的基础;明确了管理层与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因此, 新审计报告准则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尤其是新审计报告准则对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的形成基础、被审计单位管理层与注册会计师的相关责任等内容进行了细化, 大大增强了新审计报告准则的规范性、可操作性与针对性。有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 明确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 能有效减少审计失败的发。

二、新审计准则体系下审计学教学中存在问题分析

(一) 审计学科的独立性问题

由于我国会计学教育历来把审计学课程作为会计学专业教育的一门主干课程, 因此造成了把审计学当作是会计学的延续和分支的观点, 没有用动态和发展的观点看待现代审计学。随着新的科学技术和新的管理理论的发展, 审计功能的拓展和审计学科的发展。审计实践的发展说明审计学与会计学之间既有一定的联系, 同时又有根本性的不同:审计与会计的来源、理论基础和研究对象不同, 会计学起源于生产, 审计产生于委托受托关系的分离和存在正当的怀疑, 两者没有血缘关系。会计的研究对象是生产过程, 而审计学的研究对象是财政财务收支活动和经营管理活动 (李学柔, 2005) 。从审计业务、审计对象、审计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审计思维方法等多个方面来比较, 审计与会计具有重大不同, 审计都有着很强的独立性 (张立民, 2005) 。因此, 要突破传统审计理论框架, 将现代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工程管理学等内容纳入审计学科之中, 同时将审计学与计算机技术予以嫁接融合, 开辟IT审计新领域;引用代理理论分析公司治理框架下的内部审计问题, 运用公共管理理论分析政府绩效审计问题等, 着力构筑结构更加清晰、内容更为先进的现代审计理论体系 (姜玲玲, 2009) 。

(二) 课程设置无法体现现代审计理论体系

随着国际经济更加趋于一体化和全球化, 资本市场日趋国际化。作为“国际通用商业语言”的会计工作和“国际通用的信息鉴证手段”的审计工作, 推动了审计行为国际化, 审计教育必须融入国际化思想。这就使得我国会计、审计人员的素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阚京华, 2008) 。目前, 我国审计学专业的课程出现这样的问题:总体设计上主线不明朗、相关课程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不强, 难以体现系统的现代审计基本理论与技术方法体系。于是, 审计学中就有了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政府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 财务审计、资产负债表审计、信用审计、财务报表审计、管理审计、业务审计、经营审计、绩效审计、环境审计和综合审计, 真实性审计、合法性审计和效益审计, 舞弊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 财政审计、金融审计、企业审计和投资审计, 计算机辅助审计、联网审计、远程审计、在线审计和信息系统审计等等。这不但为审计和审计管理带来难度, 也为审计教学带来不便。审计和审计学的分层分类既多又复杂, 以至于教师想在课程上作出合理安排是非常困难的 (石爱中, 2005) 。另外, 目前我国大学教育阶段, 审计学课程的教学都是在“大会计”架构下进行的, 审计相关课程的内容都是会计或者是与会计有关的知识, 这种“就会计学讲授审计学”的状况必然造成学生审计基础知识视野的局限性, 使审计专业学生的适应性受到影响 (胡继荣, 2008) 。

(三) 优秀审计教材较少影响了教学效果

由于我国的审计实践和审计学还是处于发展之中, 因此应该尽量采用当今世界上的最新版本教科书, 以便能保持在审计学科的前沿, 掌握审计研究的制高点, 传授出最新的审计知识 (石爱中, 2005) 。但是, 我国现有的审计学教材存在这样的问题:其一, 学者搜集了我国重点财经院校会计学本科审计课程教学所用的教材, 或是该院校编写的审计学教材, 研究发现大多数院校所用的教材或所编写的教材都是注册会计师方向, 这说明我国高校审计教材内容体系偏窄 (胡继荣, 2008) ;其二, 审计学教材种类繁多, 但是质量参差不齐, 而且优秀的教材少, 大多教材只是对审计理论和原则方法的介绍, 而对审计实务的介绍比较欠缺, 虽说有的教材也是多次重复出版的, 但在内容和形式上, 真正有新意、能紧跟时代步伐的却很少;其三, 从我国目前使用的审计教材来看, 出现过于强调审计理论与审计技术的介绍, 但是案例资料不多, 好的审计案例也较少, 因此相当多的案例资料是滞后于现实的经济环境, 让学生感到审计的应用性与现实较远。

(四) 教学中出现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现象

由于审计学科既属于社会科学, 同时又属于比较典型的应用学科, 因此审计学的教学研究要紧密结合现实的政治、经济和管理活动, 必须设法取得实践经验, 并严密关注审计实践的失败教训。许多审计学概念、理论和思想实际上就是对审计失败进行总结的结果 (石爱中, 2005) 。但是, 我国传统的审计教育在审计学课程的教学计划上一贯重视理论性教学, 轻视实践性教学, 很少安排甚至没有安排实践性教学课时。教学内容上以理论为主, 很少有实务技能的传授。而且也很少甚至没有专门的实践基地。如果学生只接受有限的审计理论教育, 而忽视实务技能的掌握, 则难以在毕业后很快适应市场要求 (蒋文定, 2005) 。另外, 对于审计实务的讲解和审计技能的培养, 一方面需要深厚的审计理论作铺垫, 另一方面还需要准备大量的、系统的实际操作资料。要做好这一环节, 面临很大困难, 许多教师在审计教学中, 只讲书上已有的审计理论, 刻意回避审计实务的讲解和审计技能的培训, 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务问题 (胡继荣, 2008) 。

三、新审计准则对审计学课程教学的影响分析

(一) 审计学课程教学现状

分析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发育和完善, 注册会计师审计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经济越发展, 资本市场越发达, 注册会计师审计越重要。我国现有的审计学课程一般是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主线, 以会计报表审计为重点, 以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为基础, 以审计风险和审计目标为导向, 以审计实务操作和能力培养为根本, 密切结合当前注册会计师审计实践, 将审计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融入审计基本技能之中。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明确审计的性质和职能, 比较全面的了解我国执业准则的内容和要求, 掌握各种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 具备基本的审计实务操作的能力。我国的审计学课程出现了难教、难学现象。原因是:审计学课程的内容多, 看起来比较枯燥, 理论性强;我国的审计学教材的编写基本上是借鉴了西方教材的内容, 直译内容占了较大比重, 有些语言表达不符合汉语习惯, 也不符合我们的思维习惯, 这也是导致审计难于理解的一个重要原因;审计是一项理论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专业, 理论为实务操作提供一个方向性的指导。在实际运用过程中, 很多要用到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判断, 不象其它科目答题的内容和方法具有确定性甚至唯一性;涉及的知识比较广, 除审计外, 还包括会计学、税法、经济法、财务管理的相关知识。另外, 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对审计所需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分散的, 对所学的审计知识感到空洞, 认为学了用处不大, 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新准则的实施更加大了审计教学的难度。

(二) 新审计准则对审计学课程教学的作用

新审计准则是审计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将使审计学教学的内容从内涵到外延都发生重大变化。同以往任何一次审计准则变化一样, 这次新审计准则的施行也必将对我国的审计学教学产生重大影响。其对审计学教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对教师的挑战。由于新审计准则体系有以下的特点:完整构建了准则框架体系;全面渗透了风险审计理念;充分体现了与国际趋同的要求;切实考虑了中国国情等特点。这样就使得审计专业教师必须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 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才能适应教学和实践的需要。但是当前我国高校的审计课程教师中, 相当一部分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 担任的教学任务较单一, 社会实践阅历少, 普遍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实践操作技能相当薄弱。故而, 审计教师大多只能“从书本上来, 到书本中去”, 埋首在“故纸堆”里。这与当今社会需求的的复合型人才相距甚远, 无法满足高质量的人才培养要求。新审计准则不但内容多、观念新, 而且难度大, 对审计专业教师来说, 学习新审计准则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 要在短时间内全面、深入地掌握并非易事。由于与国际趋同, 此次新审计准则的施行对审计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 审计专业教师面临的业务学习压力及教学工作量之大是前所未有的。 (2) 对课程体系设置的影响。新审计准则的颁布改变了审计学课程体系设置的基础, 影响了审计学课程体系的建设。而目前我国大学教育阶段, 审计学课程的教学都是在“大会计”架构下进行的, 审计相关课程的内容都是会计或者是与会计有关的知识, 这种“就会计学讲授审计学”的状况必然造成学生审计基础知识视野的局限性, 使审计专业学生的适应性受到影响。审计学课程体系是由三部分组成, 一是审计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二是审计实务;三是其他内容知识。新审计准则的施行, 要求审计教学中应在理论讲解的基础上对审计实务的技能结合实际资料或实际案例进行系统训练, 使学生不仅要牢固掌握基础理论知识, 还必须具有较强的业务操作能力。如果学生只接受有限的审计理论教育, 而忽视实务技能的掌握, 则难以在毕业后很快适应市场要求。“教不恰当, 学不致用”, 既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前景, 也造成了培养与需求相脱节的现象。 (3) 对教学大纲及教材内容的影响。由于教学大纲的修订往往出现滞后现象, 新审计准则的发布和执行使审计学课程体系的结构和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 需要在新审计准则框架下, 结合现行准则的要求对审计专业教学大纲的内容进行重新修订。当前审计教学中所用教材内容均有不同程度滞后, 审计学教材虽然种类繁多, 但是质量参差不齐, 很多内容已跟不上新准则的变化, 让教师在教学中也无所适从。另外, 审计课程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系列教材和与之相配套的案例教材奇缺, 使整个审计教学显得东拼西凑, 没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现代审计理论与方法的发展使得现有教材内容体系无法跟上, 审计学专业的最核心内容并没有体现出现代审计理论。有的教材也是多次重复出版的, 但在内容和形式上, 真正有新意、能紧跟时代步伐的却很少。而且, 现有的审计学教材大多是理论性的内容很多, 而与之相关的案例分析和实务模拟却很少, 整本教材就像一本制度讲解。这对于没有任何实务经验的初学者来讲, 往往会使他们觉得很多理论东西难以理解, 学起来感到非常枯燥。另外, 有关的专门的实践与培训教材也很少。 (4) 对教学计划和教学手段、方法的影响。新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丰富的执业经验, 还要掌握相关的知识, 具备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我们发现, 现行审计教学计划已不适应教学的要求。由于既定的教学计划不是随便就能更改的, 尤其是每门课程的课时, 修改时要综合考虑整个专业其他课程的教学计划情况, 因此, 如何在适应新审计准则要求, 按现行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 教学手段与方法也应做相应的改进与完善。另外, 2007年教育部1号文件《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教育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及2号文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都对高校实践教学做了重要规定。如1号文件规定:“高度重视实践环节,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 (论文) 等实践教学环节”。因此, 在审计学的教学计划中有必要增加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亲眼所见、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基于新审计准则体系的审计教学研究

(一) 审计专业教师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由于目前我国的审计专业师资队伍严重脱离实践, 虽然他们大多有较高的学历, 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 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 他们的审计实践能力, 深入审计第一线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还有待提高。对此, 高校应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实践性教学师资力量的建设: (1) 对于从事实践性很强的审计课程教学的教师工作量的考核, 采用更科学的方法考核教师的工作业绩, 不断地奖励那些在实践教学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 (2) 通过安排承担审计课程的教师外出进修、进点实习、参与审计工作等方式提高教师的理论、实践水平;鼓励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参加CPA或ACCA的资格考试, 这对于丰富教师各方面的知识, 提高教学水平也很有帮助。 (3) 可以从企业聘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会计师、高级审计师、造价工程师、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等到校任教或兼职, 以弥补教师课堂教学的不足, 在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同时, 还可以帮助学校教师自身水平的提高。

(二) 重视审计实践环节的教学课程

由于我国会计、审计实践教学相对缺乏, 学生动手能力较差, 因此要重视实践性教学, 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彻“理解、掌握、运用”这个思想,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将理论很好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另外为了缩短理论与实务之间的差距, 审计学教学中很有必要进行实践教学, 而且实践教学的形式多样化, 可以采取模拟实践、社会调查实践、事务所实习形式等。

(三) 重视审计教学案例的系统开发

由于审计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 其学科特性决定了在审计中引入案例教学法不仅是可行的, 而且是必要的。通过案例教学是改进审计学教学首要前提, 而且相对容易实现的, 通过讲授和分析审计案例,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每个审计案例的解决,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审计理论、原则和方法, 及其在具体审计实务中的恰当而灵活的运用。如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怎样了解情况、编制审计工作计划, 怎样安排审计程序、运用审计方法、取得审计证据, 怎样编写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报告, 以及怎样对审计事项进行评价、作出审计结论和对被审计单位提出改进建议等。运用审计案例, 组织教学, 对于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以及在改革传统的注入式课堂教学方法为启发式等方面, 都会有明显的突破。

(四) 对学生的考核应有所改变

课程的考核只是促进学习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 因此考核不应该侧重测试学生知道了什么, 而应注重测试学生如何运用他们所掌握到的知识。并通过考核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具有自主、持续的学习能力, 为终身学习、学会学习打下基础。因此, 对学生的考核应变改由期末考试一锤定音或仅由期末考试加平时作业成绩做法。在考分上应提高平时成绩所占的比例, 降低期末考试成绩所占的比例。平时成绩又以学生在讨论、案例分析、实验或实务训练中的成绩为主。在考试形式上, 也应该灵活多样, 根据实际情况, 可以是闭卷考试也可以是开卷考试, 可以笔试也可以是口试, 可以是出答题卷形式也可以是实验报告、总结或审计报告等形式, 可以给单个学生打分也可以在案例分析和辩论赛中给团体打分, 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准则》 (2006年) 。

[2]沈丽丽:《新审计准则对审计教学的影响及对策》, 《盐城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9期。

3.浅谈审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篇三

【关键词】审计学 案例教学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F23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009-02

审计学是会计学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主要研究审计理论和方法,对企业的经济活动站在超然独立的角度上进行监督的一门学科。该课程体系中既包括审计的理论又包括了审计的实务,课程的技术性及实践性极强。由于该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多,综合性较强,所以学生觉得难学,教师觉得难教,审计课程的教学效果都令人不十分满意。因此如何开展有效的审计学教学就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以往关于审计学课程的教学考虑或讨论中,普遍认为最困难的就是关于教学材料的组织、审计案例的选择和实践教学的问题。为提高审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对传统理论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把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环节引入课堂教学过程中。

一、科学组织审计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材料

审计学是在审计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经过实践检验和证明了的,是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审计学教学的一个主要困难在于如何选择和组织各种材料,以使这些材料可用于丰富一学期的教学过程,另外,会计专业同学实际并没有从事过会计工作或者审计学工作,所以他们很容易将课堂上学过的会计处理遗忘,还缺乏必要的理解能力,这样就更增加了审计学课程的教学难度。因此如何给学生呈现易于理解和乐于欣赏的会计和审计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增强该门课程的工作现实感,就显得至为重要。

(一)教师需要补充实际业务的材料

学习效果的好坏在一定程度取决于老师和学生的能力,但部分还取决于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材料,所以教师应该合理配置教学内容和材料。教科书应集中在审计理论的基本原理以及方法,为审计工作报告提供理论基础。教师还需要补充一些能给学生接触实际相关业务的材料。例如,审计课程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是当银行报告,如对账单、未兑现支票的列表,显示银行账户现金平衡出现问题时,如何协调银行账户?当同一个银行账户出现很多条作废支票和交易记录时,又该如何协调该银行账户?相信有很多学生都会为此问题而犯难,并不是因为他们缺乏的基本的审计原理知识,而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过实际业务所需的各种材料,这样就限制了他们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的能力。

当前关于审计理论的教科书完全可以满足教学的需要,相反,其他材料相对较为缺乏。如支票,销售发票,购买发票,收货和发货记录,盘点表,银行对账单,一个完整季度的审计记录等。

(二)教师应针对学习过程进行必要的测试

鉴于有限的课堂时间,教师需认识到应根据市场上的具体变化,设计相应的审计课程教学内容。由于审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在學生看来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要求学生对会计知识有较好的灵活运用的能力,所以需要教师随时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测试,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和反馈。

虽然有很多关于审计实务操作的教材以及大量的参考书,但是这些参考书并不适用于成人院校的学生,因此,教师应准备用于测试学生基本知识掌握情况的教学材料,比如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虚构收入的常用手段、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审计和固定资产审计之间的关系等。

二、审计学课程的案例教学

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现身说法,反过来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审计学课程教学,像其他管理学专业一样,不能完全在课堂上教到所有的知识,需要通过案例教学给以补充。

审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该课程加深对会计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且能完全胜任基本的会计工作,因此教学过程应该围绕审计的基本原理,使学生熟悉审计的基本流程及其相关的管理制度,结合会计学的相关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财意识和财务知识,并进行处理、分析、应用。作者认为一个仅完成会计专业的审计课程学习的学生不是为了成为一个优秀的审计师,也不期望他完成经验非常丰富的人员可以完成的工作,但是他可以做一个优秀的基层会计人员。

到目前为止,我们承认在教学目标的设置和学生的实际工作技能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但相信通过合理的教学内容配置和教学环节设计,可以缩小这个差距。

(一)精选审计案例,建立审计案例库

审计案例必须是现实的,并且必须有相关的材料可以覆盖,审计案例一般可分为审计理论案例和审计实务案例,前者一般可独立成例,侧重于对审计理论的阐释,不需要有较多的审计实务经验,教师可以通过查阅中、外文献资料,搜集电视、新闻等媒体报道,或浏览相关网站等方式收集;而后者则需要具备较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对被审计单位的实际业务较熟悉,并具备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能力。这部分案例最好是根据授课教师对来源于审计实践的第一手资料加工、整理,使之符合教学要求。总之,审计案例的编写不能仅靠若干个教师的个人努力,更需要大家齐心协力、集思广益、互通有无,建立比较成熟、系统的审计案例库。

(二)分类教学,合理分配课时

案例教学应按照不同的教学任务进行分类。

首先,有一些案例是学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肯定会遇到的,但通过书面就可以解决的。例如,学生在单位如果从事会计工作,可能会接到其他单位发过来的应收账款询证函,也会从银行获得银行对账单,自行编制库存现金盘点报告表等,对于这类小案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需要教师大量的指导就可以独立完成,应多以课后作业的形式来实现教学效果,可以占用较少的课堂教学时间。

其次,有一部分稍大一些的审计案例不是个别学生通过书面就可以单独解决的,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案例完成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渗透与讲解,在必要的时候,还需要教师的演示。针对这类案例教学,教师应该占用较多的教学时间;对于内容更为广泛的案例,必要时对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的能力。比如在销售与收款循环中,学生需要结合增值税专用发票、出库单、发货单等原始凭证和收入明细账进行审计,就需要在课堂上投入大量的时间。

三、审计学课程的实践教学

审计理论必须用来指导审计实践,否则就成为脱离实际的理论,没有任何价值。审计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求学生掌握审计基本理论,掌握审计的基本技能和方法,理论结合实践,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传统的审计课堂教学往往重理论、轻实践,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难以培养学生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审计人才的需要。目前针对传统教学的不足,我们已经引入了审计学实训教学,对每个审计实务都配备了相应的小实训练习,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但是学生的自信心不足,往往不敢下手,导致审计实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要想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必须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侧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巩固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完成每一次审计实训后,要求学生提交相关的案例研究或分析报告,该报告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1)关于案例:看到案例后学生想到的可能的风险点以及会计工作中应该如何防控;

(2)关于展望:这一部分应包含学生在案例分析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学到的知识,以及对案例分析结果的总结。

另外,审计学是一门很务实的课程,进行再多的审计理论和实务知识的学习,如果没有经过事务所审计工作的亲眼所见,学生所学的知识仍然是纸上谈兵,因此如果学生能够到会计师事务所或会计公司实习一段时间,更能让一个学生感觉到审计课程不仅是一门理论课程,同时是一个有形和实践的课程,并直接关系到审计工作和会计工作实际的业务流程。

参考文献:

[1]孙伟龙,审计学课程研究性教学方法改革研究,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2(5)

4.关于审计学教学方法的总结 篇四

--南京审计学院 周艳艳

第一次接触“千训”,虽然很陌生,但是我知道它是提高我就业素质的一个平台。而我所要做的就是听从老师的安排,积极上课,不懈怠,不焦躁,敢于表现自己,勇于挑战自己。

第一节课是“户外拓展”。来了一个很帅的指导老师,增加了我对这门课的期待。果不其然,在课上,我们相继玩了几个益智又能锻炼人身体素质的游戏。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七巧板‘’了,在一开始的时候我就猜到是团队合作的游戏,应该有简单易行的方法来完成任务,但是在游戏的一开始我有点急功近利,只想着如何让我们小组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而忽略了对其他小组的帮助。这是我值得反思的地方。在后来的二十分钟里,我反省了自己的错误,与小组内同学积极合作,也协调组外的同学互相帮助。最后我们整个团队以963分的高分取胜。指导老师也在最后给我们做出了总结,让我明白“沟通”、“协作”和“资源”的重要性。本次的户外拓展,提高了我的合作意识,打破舒适区,激发创新思维,更增强了意志力。

第二节课是‘人际关系’。刘子超老师的幽默小故事让我切身体会到人际关系作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艺术对生活的重大影响。对于我们这些将要踏入社会的在校大学生来说,人际关系等于财富,更等于出路。那么怎样建立好的人际关系呢?我们需要“主动”、‘付出’、‘热情’和‘坦诚’。要敢于把对的立场让给对方,学会认同并赞美别人的观点。做到‘三不’:不贪小利、不占便宜和不推责任;做到‘三多’:多赞美、多鼓励、多表扬。

第三节课是‘形象礼仪’。礼仪是一种细节,是一种品位,是一种认知,是一种形式。优雅知性的学信学院刘光丽老师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深刻地诠释了这一点。礼仪的核心是:律己敬人。只有你对自己要求严格,别人才会对你严格;只有你尊敬他人,才会赢得他人的尊敬。这也是一堂纠错课,让我对自己以前的行为进行更正。我甚至到今天才学会了如何有礼仪地微笑,如何有礼仪地着装自己如何有礼仪地站、走、坐、蹲。无论在我们的求职面试还是在我们以后的工作中,接待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我们遇到陌生人时,怎样自我介绍,怎样介绍他人,怎样握手,怎样交换名片以及怎样接物品等等。形象礼仪课,让我知礼、懂礼,展现了自身魅力,提升了自我气质。

从学校走向社会,不是一蹴而就,它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从各方面提升自己来适应社会,而语言表达、职业规划和求职面试这三个方面恰恰是我们走向工作应该掌握的必备技巧。

语言表达,简单地说就是说话。无论是求职面试、工作汇报,还是与朋友聊天、陌生人沟通等,都需要具备语言表达能力。如何把话说好,看似简单,其实是是一门大的学问。成功者曾经这样总结过:“全凭自己的能说会道”;而失败者则这样归纳:“都怨自己的这张嘴”。可见说话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生的得失和成败。因此,我们必须努力提高说话的水平,掌握高水平的语言技能。我们任何人都不可能是天生的语言大师,语言水平技巧只能是在学习中不断提很高,在实践中不断增强。

职业规划这门课则让我清晰地认知自我,正确的了解职业环境,提高我们的职业意识和竞争意识,提升职业素养和各项技能,合理地安排职业生涯。一个将要步入职场的大学生,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明确自己的目标,正确的评估自己,寻找差距,训练提升和建立通道。那么怎样能够更好的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呢?这就要求我们时刻记住榜样的力量。你的前方已经有先人为你树立了风标,你还不知道往哪里前进吗?

求职面试可以说是我们比较息息相关的一门课,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掌握了求职的标准流程和简历写作的核心技巧以及面试的方法,提高了我求职面试的应对水平。在求职过程中,我们首先得树立正确的求职心态,这就需要自信心、诚心、定心和积极心。求职的准备也是很重要的,首先在就业之前要对自己进行SWOT分析,然后搜素目标行业的企业状况,最后要时刻关注招聘信息。只有做好充分的求职准备,我们在后来的求职面试中才能拥有更大的信心。

5.案例教学法在审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五

专业论文

案例教学法在审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审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把学生带入特定的事件情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就案例教学法在审计学教学的应用谈几点体会:就重点难点内容恰当引用审计案例;在审计案例分析课程中让学生自选内容讲一次课;不同的课案例的讲法和目的是不同的;不同的教学环节都以案例的形式完成等等。改革传统的注入式为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审计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F239.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9-0144-03

哈佛大学是风靡世界的“案例教学法(Case Study)”的发源地。哈佛大学法学院法律学教授在课堂上一般利用试探问答和提出一系列难题的方式,引导学生们对当日指定的案例作详尽的分析。教授会设法让学生掀起热烈的辩论,参与讨论的学生必须对每一件案例的事实了如指掌,还须能够对它进行批评。经过这种训练的法学系学生在毕业后通常都成为了美国法律界的佼佼者。后来,哈佛大学商学院也开始运用这一教学方法,并将之作为传家宝。每个学生在学习期间要分析800—1 000个案例,每天平均分析2—3个案例。

审计学是一门复合性的应用技术,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及其与相关学科的渗透性。运用案例教学法组织教学,对于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和职业道德修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案例教学法改革传统的注入式为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转变思维方式,由过去的“聚合思维”转向“发散思维”,形成大视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案例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审计学”课程的积极性和兴趣。本文就怎样把案例教学法很好地应用到审计学教学中谈几点体会。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一、重点难点内容恰当引用审计案例

不理解的理论是不能用的,重点难点内容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必须恰当引用具体事例深入浅出地讲解,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审计的基本方法或选用审计方法的原则这项教学内容:“主要内容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作指导的工作方法。适用于各种审计项目。具体包括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透过现象看本质;还要用系统思维方式,对一个复杂、庞大的事物,不仅要从整体上去认识事物,而且还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分析事物,弄清整体与局部的联系;要有长远观点;既要凭借专门技能,又要依靠群众。”

这个内容看上去很枯燥,大空话,学生也不感兴趣,简单叙述一分钟足够了。但是,这段话很重要,它不是具体的技术方法,而是一种审计思想,含义精深,是审计方法的精髓,每个审计项目都要用,这种思想必须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知道审计不等于查账,要跳出账本搞审计。

这段话让一个初学审计学的学生真正理解它在审计学科的应用是很难的。要收到良好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对这段话要有深刻的理解并重点讲授,引入恰当的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

例如,会计报表审计,审查方华股份有限公司2011的会计报表。该企业主营业务是粮食购销。审查短期借款时,2011年新增短期借款800万元,借款合同中规定用于生产周转。如果我们只查短期借款一个账户,验证借款是否真实合法,很简单,看看相关的账、凭证、合同并到银行询证即可。但审查借款的用途是否合法就不简单了。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看这笔资金运用是否合法,是否用于生产周转,先看哪些相关账户从中发现疑点?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引导学生如何用联系的系统的观点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看报表1,从整体上分析相关项目的合理性。

本案例首先要看货币资金、存货、预付账款、应收账款等账户,这几个账户的金额较小,审计人员就要产生疑虑,联想此笔借款可能有挪做他用的可能。还应看哪些账户呢?启发学生回答,最后给出案例的审计结果。借款没有完全用于生产,而是被挪用,在其他应收账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款项目挂账。

会计报表是由许多有内在联系的项目组成的,全面反映一个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只孤立审查某一个报表项目是不能全面发现问题的。

搞审计切忌只看账本而脱离实际,审计准则要求,要了解被审单位基本情况及其环境,评估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作为老师,要用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怎样做到从实际出发,如果被审单位的书面资料可能不存在或存在也是不真实的,那么就要跳出账本,引用“某企业虚增收入的案例”或“审山审船审老天”的案例等,也能帮助学生理解审计的基本方法。

审计的基本方法贯穿审计教学的全过程,不仅在理论部分要讲,在实务部分的相关内容也要恰当引用案例讲。

二、在审计案例分析课程中让学生自选内容讲一次课

为使案例教学法更有效。要重视双向交流,必须能为学生提供案例准备及分析讨论案例的机会,前提是学生必须愿意参与并坚持自己的观点。学生的参与度对案例分析的有效性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自己搜集一个案例,通过备课和讲课过程,让学生体验讲课的过程,相当于一次面试。老师和学生当评委,学生自主设计课堂教学内容、讲课方式、方法。每次学生可讲10分钟左右,学生可以提问讨论,讲课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提问,学生解答,教师还要给以引导,并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最后,教师和学生要对学生讲课情况进行评价。这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轻松,师生关系比较融洽,良好的情绪、融洽的氛围,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想。

这个方法进行了5年的实验。

2007年的上半年,第6学期,会计04级,选审计方向的学生上审计案例研究课,一个班,25人,每个人讲一次。

2008年的上半年,第6学期,会计05级,选审计方向的统招的学生一个班,三表的学生一个班,每个班28人左右,每个人讲一次课。这些学生都比较喜欢审计,备课讲课都很认真,案例内容的选择很恰当,课件的制作很漂亮,课堂上积极讨论、积极发言,教学效果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很好。

2009年的下半年,第7学期,会计06级,选审计方向的学生上审计案例研究课。统招的学生一个班,30人左右;三表的学生6个班,由于选审计方向的人多,一个班167人,每个人讲一次课不可能,只能分组,要求每个班分4组,一个组6人左右,每个人都搜集一个案例,从中选出好的案例讲解,组长讲,其他组员补充,回答老师的问题。实际操作起来,出现一些问题,有的组合作的较好都积极准备,有的组只有组长准备,其他人员不用心,提问一无所知,加之教室大,音响效果不好,课堂的教学效果不好。

2010年的下半年,第7学期,会计07级,所有的学生都上审计案例研究课,合班上,至少两个班,60人以上。第7学期学生要毕业,面临着就业的压力。统招的学生大多数能认真搜集案例讲课,把讲课当做一次面试,案例内容很好,讲的也很好。三表的学生相反,少数学生能用心备课讲课,大多数学生上课心不在焉,案例内容与其讲的主题不相符,自己对讲的案例中的问题不理解,说不清楚,实施的效果不理想。

在专科进行了一次实验,Z07级4个班上合班课,共87人,每个人讲一次,每次课4个学生左右,每个人讲10分左右,讲的时间多,讨论的时间少,问题探讨的不够深入,教室的音响效果不好,课堂的教学效果不理想。

2011年的下半年,第7学期,会计08级,所有的学生都上审计案例研究课,三表会计08-13.14合班上,60人以上,统招4个班合班上,120多人。这次不分组,要求每个人搜一个案例当作业,讲课自愿,有的同学不讲。统招的学生大多数能认真搜集案例讲课,案例的内容、PPT的设计制作很用心,讲的也很好。听课的同学认真记录,客观地评价讲课的效果。

学生讲课过程中或讲完后,针对案例中的相关问题提问,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老师要注重鼓励和引导学生,客观总结评价学生见解的独到之处和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做出补充与提高性讲授。

经过几年的实验,学生反馈回来的的信息是:会计04级、05级上案例分析课效果很好,学生很满意;会计06级、07级、08级合班上案例分析课效果一般。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总之,这种教学方法实现了教学相长的目标,同一个事物不同人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是不同的,看法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可能不同,互相启迪。此方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通过思考、分析、讨论、评价等过程,可以强化训练学生,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方法不适宜大班上课,30人左右效果很好;第6学期上比第7学期上效果要好。

三、不同的课案例的讲法和目的是不同的

审计学,是基础理论课,以审计理论讲述为主,应适当引用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目的是通过案例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审计基本理论内容,给枯燥的理论加一点鲜活的背景和情节,使审计理论变得生动、容易理解。

审计案例分析课程是在审计学之后单独开设的审计案例分析课程,以审计案例讲授为主,分析审计案例中渗透的审计程序和方法等的应用,主要目的是通过审计案例讲授、分析讨论使学生掌握审计基本理论的应用,掌握审计的工作思路、审计程序和方法的应用技巧。这门课要求学生参与案例讲解、分析和讨论。认真研究案例,对案例的各方面内容提出质疑,归纳自己的观点,参与辩论,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有较高的参与度。

四、讲案例要适当设问

讲案例只通读一遍,不设置问题、平铺直叙,不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适当设问,启发学生多思考,提高学生的思考力。如,讲授货币资金审计时,不仅要讲现金、银行存款等项目的审计程序和技术方法还要参透审计的基本方法,要联想到银行借款等项目,要设置恰当的问题。例如,某企业银行存款2.6亿元(其中2亿元是定期存款),银行借款5亿元,你认为正常吗?可能存在什么问题等?给学生几分钟的思考,集中精力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加深对货币资金舞弊问题的重视和理解。

五、不同的教学环节都以案例的形式完成

无论是理论教学环节还是实践教学环节都以案例的形式完成。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理论教学环节,从课堂教学到课后作业都以案例进行。

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案例的形式完成。选择案例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可以利用网络搜集案例,也可以在书、报刊资料中搜集,还可通过社会实践取得。

审计实验以某企业财务收支审计的背景资料为基础,让学生对审计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结束阶段的工作内容进行操作,体会审计的工作过程,使学生对包括审计计划的编制、审计方法的运用、审计工作底稿的填制、审计报告的撰写等都有感性的认识。

考核学生以案例的形式完成。审计学是专业基础课,考试题60%以上以案例的形式出题,学生分析案例回答问题。

审计案例分析课考核与审计学不同,老师提出要求,学生按着要求自己搜集选择案例、分析案例,做成PPT上交。

总之,案例教学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方法,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具体、丰富的实践背景对学生掌握、吸收、消化理论知识有着非常积极和显著的作用。但教学要求较高,教学难度较大,教师要通过多渠道搜集案例、精选案例,还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调控教学活动的经验与能力。同时,还受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学生的素质、开课的学期、大班和小班、教室的音响和环境等。只有各种因素协调配合才能使案例教学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袁春梅.对审计专业案例教学法应用的几点思考[J].会计之友,2006,(9).[2] 喻问琼.案例教学法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7):46-47.[3] 吴高臣.实践导向——案例教学法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2):179-181.[4] 张攀春.经管学科案例教学法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7):121.[责任编辑 李 可]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6.《审计学》课程教学反思与改革 篇六

【摘要】《审计学》作为财会专业学生必修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且更多偏重于实践,因此将此课程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应用型人才的导向,探索了课程改革方案,包括审计案例引入、分组讨论、审计软件应用、引进审计行业导师、改革考核方式的教学方法,实现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升综合应用能力,从而提高《审计学》课程教学质量,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目标。

【关键词】审计学 课程改革 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3-0211-02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日趋国际化、全球化,企业的运营模式、经济利益关系更加复杂,以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地变化,为了保持国家经济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有效的审计监督机制必不可少,在这样的背景下,审计环境和审计模式也发生了巨变,因此培养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审计人才至关重要。

高等院校作为审计后备人才培养基地,承载了审计行业未来的希望,但是,目前大多数高校《审计学》课程仍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学方式方法传统,导致课堂教学内容与实务工作相脱节,无法满足现阶段社会对审计人才的要求,学生毕业以后也很难胜任审计工作,所以应当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理念,对《审计学》课程进行全面改革。

二、《审计学》课程教学中的不足

1.教学方式传统,考核模式落后

目前,大多数高校对《审计学》这门课程还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借助多媒体或者板书等手段,给学生讲授审计理论知识;上课期间,均以老师为主导,缺乏师生互动交流,缺少实务案例讨论等课堂活动,此种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对《审计学》课程失去兴趣。

《审计学》课程不仅教学方式传统,考核模式也较为落后,大多数高校仍然保持传统的期末闭卷考核方式,考核形式单一,偏重于理论知识考核,忽视应用能力考核,很多学生为了应付考试死记硬背,并不代表学生已经真正掌握了相关知识。

2.师资团队缺乏实践经验

现在高校以年轻教师居多,多数都是刚从学校毕业就直接进入学校授课,缺乏??计实务工作经验,然而《审计学》课程的专业术语较为抽象难懂,年轻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很难将审计的原理讲解透彻,将课堂教学与审计实务工作相联系,缺乏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感觉《审计学》课程枯燥难懂,从而影响授课效果。

3.实训室基地建设滞后

目前,多数高校尤其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为目标的高校,投资大量资金建设实训基地,但均偏重于建设会计信息系统或者模拟综合实训,很少建设审计模拟实训室,使得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难以让学生获得审计实践训练,无法锻炼学生的审计思维能力及实务操作能力,无法满足《审计学》课程从理论教学转化为实践应用的目的。

三、《审计学》课程改革建议

1.课程总体设计方案

在课程改革前,我们通过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人员岗位能力需求进行调研,从雇主单位的角度,重新拟定授课方案。将课程名称由《审计学》变更为《审计学原理与实务》,学时由原来的48学时增加到64学时,改革后本门课程分为理论、实务、信息化三部分,以工作流程为导向,以行业共建为载体,以信息化为平台,重新梳理课堂讲授内容,将工作过程转化为学习领域,将教材理论进行结构与重构,以夯实基础、适应岗位为目标,尽可能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使学生在实务操作中学习审计知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课程内容具有实践性。

2.重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式

教师梳理教学知识点,结合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思路,基于审计工作流程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架构,分为四大模块:审计业务承接、编制审计计划、实施审计程序、出具审计报告,并按照模块匹配相关知识点,让学生在了解整体审计工作流程的基础上理解理论知识。

《审计学》课程内容模块化设计――基于工作流程

教师在讲授每个知识点后,选取典型性的审计案例作为教学材料,案例来源可以从教材中筛选,也可以在网上查找最新审计舞弊案例,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有针对性的讨论案例素材,激发学生思路;也可让学生分组讨论,每一个小组就相当于一个审计项目组,指派小组组长作为项目负责人,领导小组成员进行案例讨论,老师进行点评,案例教学不仅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同时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3.产学融合下,打造“双师”团队

《审计学》课程授课教师除在校老师以外,还邀请产学合作的会计事务所行业人士到学校给学生授课,可以以专题讲座或者培训的形式进行,其中课程中心老师主要负责讲授基本原理与技能,行业教师负责拓展实务中必备的审计技能以及丰富的实务案例,从而实现课程校企共建的目标。

同时,也可以与会计师事务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鼓励课程中心老师到事务所挂职锻炼,丰富实践经验,并将实践案例带入课堂,使课堂内容与行业紧密联系,进一步体现行业发展与行业需求,使得学生所学的知识与时俱进;同时,也可以推荐学生参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在学生掌握审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审计实务操作能力,也为后期为事务所输送优秀毕业生做好准备工作。

4.提高信息化系统的应用

建立审计模拟实训室,引进审计软件,使学生熟悉审计工作流程,掌握审计基本方法,消除课堂教学与实务工作之间的缝隙,配备审计软件的同时,提供至少两个以上公司的基础财务数据和资料,如:电子财务数据,报表、会计凭证、内部控制制度等。课堂上,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并按照审计软件操作步骤,给每个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小组成员按照分工任务实施审计程序,小组成员合作编制审计报告,老师对小组成果进行评价、总结。

另外,可以借助合作会计师事务所的平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应用能力,充分做到将审计模拟实训室、实践实习基地相融合的目的。

在课堂管理及教学方面利用Tronclass平台,课前上传课堂讨论案例、教学相关视频供学生学习,每节课配5-15分钟的微课视频和配套讲义,以及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原理和方法,上课期间老师再次讲解理论知识,之后进行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结果评判学生对原理知识的应用及掌握程度,课后在Tronclass平台设置提问专区,供学生进行教学内容讨论提问,教师上传课后测验及作业,不仅巩固了学生所学的原理知识,而且增加了教师与学生课后互动交流的机会。通过线上、线下教学,课堂上课内容主要为互动型教学,课后通过测试、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考察学生学习效果。

5.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打破原来的平时成绩及期末考试二元化结构,实现平时测验、案例测试、项目考核、期末考核四维考核模式。其中,平时测验占比20%,由Tronclass系统进行评分,教师通过查看学生的成绩,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案例分析占比30%,授课教师提供案例,由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并作汇报分享,再由教师和学生互评,其中教师评价占70%,学生分组互评占30%;项目考核占比20%,在审计模拟实训室完成,借助审计软件,教师提供审计数据,学生完成审计工作底稿的考核方式;期末试卷考核方式占30%,综合考评方式可以充分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教学效果

《审计学》课程改革以后,首先,把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和有争议的问题转换成实务案例,让学生在课堂进行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把学校教学与事务所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仅为会计师事务所解决了人手紧张的问题,而且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其次,建立实训中心,改进实验教学过程,引进鼎信诺审计软件,模拟整个审计业务流程,一方面通过信息化审计软件为学生呈现审计学专业基础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获取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结合事务所审计工作流程,讲解审计业务循环过程中的控制测试及实质性程序,用学习情境模拟工作过程。

最后,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让老师和学生不分课上课下随时保持互动,老师设定指定题目,学生参与讨论,不仅提高学生学?效果,而且还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五、结束语

本文通过分析《审计学》课程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案,能够让《审计学》这门课程充分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满足应用型人才需求的目标,符合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理念。

参考文献:

7.关于审计学教学方法的总结 篇七

一、审计学教学基本知识:XBRL在审计中的应用原理

全面施行XBRL后, 审计学的教学基本知识必须加入XBRL在审计中的应用原理知识。而要理解XBRL在审计中的应用, 首先必须理解几个专业术语:技术规范、分类标准和实例文档。XBRL技术规范是描述财务信息表现形式的软件代码。技术规范帮助软件开发商和程序员创造可以相互交换的数字文档, 允许财务信息使用者对不同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比较, 即使这些财务报表最初的格式是完全不相容的。技术规范的用处不仅仅在于财务报表, 还可以处理所有的数字报告、总分类账以及非财务信息。XBRL分类标准是呈现商业信息和会计报表的描述标准。XBRL分类标准由一个XML模式文件及在该模式文件内部包含的或由该模式文件直接引用的全部链接库组成。通过XBRL, 财务报告制作者可以把链接数据元素存储在会计数据库中, 以分类标准为基础利用XBRL编码成一种标准的方式。例如:一份年度报告, 包括管理层的决策和分析、财务报表、附注披露、审计意见等都可以用XBRL进行编码。XBRL实例文档用来记录业务实际值, 并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来解释该事实值。一个XBRL实例文档通常由一个或多个分类标准支持, 不同分类标准之间以不同的方式相互链接、扩展和修改, 在解释XBRL实例文档时需要一起综合考虑多个相关的分类标准。例如, 一个实例文档可以包括一个公司的年度报告、盈余披露和总分类账等详细数据。实例文档可以使外部财务信息和内部财务信息及文件归档工作更为容易, 因为XBRL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和操作输出不同类型的数据供不同的财务信息终端使用者读取。实例文档还可以提供样式表单, 以供用户通过浏览器或者其他格式打印输出。理解了XBRL的基本工作原理后, 来看XBRL在独立审计中的应用原理, 可以通过一个图形来理解, 如图1所示。

二、审计学课程重点:XBRL对传统审计的影响

在帮助学生掌握XBRL在审计中的应用原理后, 有必要对基于XBRL的审计学与传统审计学的区别进行对比分析。

(一) XBRL对审计效率的影响

XBRL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将极大地扩展审计师的审计范围, 使审计师能够实时监控到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信息, 同时由于XBRL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审计师将从繁琐简单的测试程序中解放出来, 能够实时生成相应的审计报告。

(二) XBRL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采用XBRL后, 财务信息的披露可以达到实时披露, 并且由于XBRL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使财务报表错报的风险变大了。因为财务报表的编制采用XBRL后, 审计师除了需要做实质性测试以外, 还要对XBRL的技术规范、分类标准、实例文档是否适合做控制性测试。

(三) XBRL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正是由于XBRL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使审计师在确定被审计单位XBRL相应的技术规范、分类标准、实例文档合适的基础上, 运用XBRL技术可以减少相应的数据录入、转换、查询、索引时间, 可以使审计师有更多的时间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进行分析性复核, 有利于提高分析性复核的效率和效果。并可以进行大量的实质性测试, 而这些实质性测试原本由于人工测试的成本时间过于高昂而无法进行, 因此, 应用XBRL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审计师的审计质量。基于XBRL应用对审计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将是我国企业应用XBRL后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另一方面由于XBRL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 因此存在舞弊和安全性的问题, 电子数据如果被恶意篡改相对于纸质文档而言更不容易留下痕迹, 同时网络攻击的存在, 也是影响基于XBRL审计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审计学课程教学难点:XBRL下审计程序改进

在基于XBRL的审计学教学过程中, XBRL下的审计程序的改进应该成为教学过程中的重点环节, 帮助学生掌握应用XBRL后的必备知识。

(一) 应用XBRL后审计准备工作

XBRL在我国的全面普及只是时间问题。公司在完全实施XBRL网络财务报告后, 作为审计师一方, 审计的风险主要集中于财务信息和会计数据是否准确、完全的映射到标记。因此审计的重点应该放在公司是否为XBRL设计了一个充分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这个内部控制制度应该能够确保有效、准确的获取相关财务数据的交换, 并且被记录在适当的会计期间。另一个审计师关注的重点是所有数据源里相关的数据是否已标记, 即是否报告完成了。这涉及到在软件系统中回顾标记系统以确保信息如新数据元素或新账户包含在标记的过程, 这一方面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的控制功能来实现。

(二) XBRL操作环境

除了应该对被审计单位基于XBRL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关注以外, 审计师需要设计相应的测试程序来确定XBRL的技术规范、分类标准和实例文档是否适合财务报表。审计人员应该确保有与这些测试程序有相关的技术专长应用以及熟知相关行业标准和任何特定的公认会计原则适用于实体。审核程序中应着重在技术规范、分类标准和实例文档的背景下进行, 检查将涉及到考虑XBRL详细细节, 以确保它们是最新的和适当的应用。在XBRL基础上设计的内部控制系统应着重于操作以及操作的有效性, 以此来确保一个完整的、一致性、特定的分类标准被应用在一个新的实体。一般有关XBRL审计控制程序包括网络操作, 应用开发和维护, 及准入控制。关于XBRL的应用程序控制包括地址输入、误差校正和输出。例如, 当一个分类是新制定的、修改的或添加的, 审核员应当验证或检查文件分类标准的实例, 以保证所使用的实例文档都从分类标准中获得。

(三) 网络安全

由于XBRL是基于互联网的财务报告, 并且可以提供从财务信息文件到下层基础数据库的动态链接。在这种情况下, 实质性的安全风险存在于操作系统、应用、数据库被适当的配置。比如说错误的配置可能会导致未经授权的改变或者是数据的破坏从而影响到财务报表的正确性。当这些链接出现时, 审核员应当考虑实体的安全政策和程序的充分性, 包括设置防火墙、强化操作系统和其他有关安全控制, 并备份最原始的数据。审计程序的具体改进流程如图2所示。

四、基于XBRL的审计学教学改革

在对基于XBRL的审计学的基本知识、重点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后, 在实际教学中应对传统审计学教学设备、软件、实验室等进行Á改ÁÁÁÁ进, 具体改进如图3所示:

(一) 革新教学设备

应用XBRL后, 审计师已经进入了基于XBRL和互联网技术的审计环境。那么在审计学的教学中, 也应该模拟真实的审计环境, 增加适合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计算机硬件及配备相关的网络设备,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增进学生对现代审计技术的理解。

(二) 引入审计软件教学

在更新审计学教学硬件的基础上, 应该购置相关的审计软件。目前大部分高校对会计软件较为重视, 但是在审计学的教学过程中, 对审计软件并没有投入, 还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应用XBRL的网络财务报告必然对审计师的计算机软硬件操作水平有更高的要求。

(三) 建立会计审计一体化实验室

XBRL全面施行以后, 审计师可以提取被审计客户的底层基础数据。在课程教学中也可以采取与会计课程结合进行一体化教学。现有大部分高校都建有会计模拟实验室, 具备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模拟功能,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与审计课程结合起来。可以通过在会计模拟实验室假设独立审计这一环节, 真正做到从学生模拟的会计信息系统里提取财务报表及相关的数据进行审计, 达到实习教学的目的。

(四) 引入实践教学模式

XBRL开始实行到目前为止, 会计师事务所、上市公司对XBRL的应用也还在摸索阶段。市场对基于XBRL的财经人才需求肯定非常迫切, 高校可以利用这一契机, 加大加强与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作, 引入审计学实践教学模式, 为学生提供基于XBRL的审计学教学实习基地, 帮助学生熟悉真实的审计环境, 为课程知识的掌握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吕志明:《基于XBRL的审计流程再造》, 《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第3期。[1]吕志明:《基于XBRL的审计流程再造》, 《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第3期。

[2]郁金华、和秀星、陈耿、曹其琛:《面向XBRL的财务信息审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计算机与现代化》2011年第12期。[2]郁金华、和秀星、陈耿、曹其琛:《面向XBRL的财务信息审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计算机与现代化》2011年第12期。

[3]布赖恩·伯杰伦:《XBRL语言精要——21世纪的财务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3]布赖恩·伯杰伦:《XBRL语言精要——21世纪的财务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刘勤:《对当前一些有关XBRL流行观点的思考》, 《会计研究》2006年第8期。[4]刘勤:《对当前一些有关XBRL流行观点的思考》, 《会计研究》2006年第8期。

[5]张天西:《网络财务报告——论XBRL的理论框架和技术》,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5]张天西:《网络财务报告——论XBRL的理论框架和技术》,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Glen L.Gray, David W.Miller.XBRL:Solving real-world problem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closure and Governance (2009) 6, 207-223.[6]Glen L.Gray, David W.Miller.XBRL:Solving real-world problem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closure and Governance (2009) 6, 207-223.

8.关于审计学教学方法的总结 篇八

[关键词]审计学 应用型本科 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23.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10-0110-02

一、地方应用型本科教学的特征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指以培养本科生为主,以教学为主要任务,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主要发展方向的全日制大学,主要履行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研究的职能,以知识传授与学生发展为价值取向。地方性本科院校绝大部分属于应用型本科院校。

(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兼顾理论学习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研究型大学以理论研究、科技创新为主。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与科研并重,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上,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主要是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具有很强的岗位针对性,但自我学习能力,专业提升能力相对差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人力物力等方面的限制,在科研、理论创新方面无法与研究型院校相比,但与职业型高职院校相比,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兼顾理论学习,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自我学习和持续发展能力。

(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是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教学中需要考虑就业结构的特点

地方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进入一般的大中型企业,能进入世界500强企业或上市公司的学生很少。从五邑大学会计学专业近几年本科生就业情况来看,进入上市公司的很少,绝大多数学生毕业后进入珠三角地区的外资企业、民营企业。

二、地方应用型本科《审计学》教学中的困惑

《审计学》是财会类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工商管理等非财会专业也可能开设《审计学》这门课程,但其重要性相对而言低一些,本文重点探讨高校财会类专业中《审计学》的教学问题。

(一)专业术语难懂,学生难以对审计过程形成整体认识

《审计学》课程专业术语多,审计理论比较复杂,我们的教学对象大多没有实践经验,他们在接触审计课程之前,对审计业务缺少感性和理性方面的认识。审计准则中给出的审计术语定义或含义多数来自于西方的审计理论,沿用英文的表达习惯,其语言表达和逻辑关系不太好理解。

(二)难以找到合适的案例

审计案例是联系审计理论和审计实践的桥梁和纽带,审计案例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然而,站在地方应用型本科教学的角度来看,笔者发现,公开出版的审计案例教材不太令人满意。

1.来自国外著名会计师事务所的案例,这些案例知名度高,但是与我国国情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太适合直接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案例。我国同欧美国家的会计、审计制度包括司法制度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2.来自国内的审计案例,主要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来自证券市场上影响广泛的经典审计案例,基本上所有的上市公司审计失败事件都会出现在审计案例的教材中。第二部分是非上市公司案例,通常是先介绍公司基本情况,再介绍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然后对案例进行评析。这两种案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案例的高度浓缩,案例没有附相关的报表、账簿资料等。从案例中我们可以吸取到相关的教训,对审计有一个宏观的认识,但可操作性差,不能指导学生如何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

来自国内的案例中,有部分小案例或小例题附有相关资料,具有业务上的可操作性,缺点是业务数量太少,经常是编者有意设置几条错误的会计账务处理,然后让学生进行审计调整,结果审计业务变成了会计差错更正业务。如针对销售收入的确认设计一个小的审计案例,一般是给出几笔销售业务,要求学生站在注册会计师的角度检查各项业务的处理是否正确。因为只有几笔业务,学生就逐字逐词地去推敲案例的文义,很容易解决问题。但学生完成的其实只是会计差错更正方面的工作,真正的审计工作面对的是大量的业务,不可能对每笔业务逐字逐词地进行推敲。

(三)学生感觉所学知识难以有效运用

许多学生在《审计学》课程学习结束后,觉得审计理论有“假、大、空”之嫌,所学知识可操作性差,甚至翻书都找不到明确的答案。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审计业务需要用到特别多的职业判断。

学习审计学时,学生一般已经完成初级会计、中级会计、高级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的学习。会计业务也讲职业判断,但使用程度比审计业务少很多。审计业务从头至尾都涉及职业判断,接受审计业务之初,需要判断是否具备所需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等;审计过程中,重要性水平大小、可接受的审计风险的高低等都会影响审计的质量和效率;审计完成阶段,应从整体上把握审计证据是否足够支撑审计意见。以重要性水平为例,课本介绍了重要性水平判断的影响因素,但面对一个具体的企业,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完全依赖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

三、地方应用型本科《审计学》教学探讨

(一)情景模拟法在审计课堂的应用

情景模拟法就是让学生围绕研究的中心问题,模拟问题的场景,然后展开讨论,并以此来引导学生共同探求对人、事、物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问题解决策略,进而帮助学生形成处理问题的恰当方法与技巧。现代审计理论主体源于西方,我国审计实务与西方审计实务之间存在一些差异,审计过程充满职业判断,进一步加剧了学生在学习审计时的困惑。为了让学生充分地理解审计理论知识和职业判断在审计工作中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审计执业能力,可以创设情景,提供相关的审计背景资料,让学生自主地独立判断。

(二)精心挑选审计案例组织教学

实行审计案例教学的基础是要有适合教学的审计案例,这就需要审计教师针对地方应用型本科审计教学的特点,有选择地收集和设计编制审计案例。

1.根据上市公司数据,证监会的资料公告或其他人员已经撰写的相关资料等,进行提炼或扩充。这类案例的优点是案例真实,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缺点是很难获取详细的具体资料,比较适合作为背景性案例或分析讨论案例。如以科龙公司案例来分析货币资金业务的审计,以东方电子案例来探讨风险评估的过程。这类案例不是特别强调具体的操作,可以使用旧准则时期的案例,也可以适当使用国外的案例。

2.结合教师的审计工作实践或从合作的会计师事务所取得的资料编写详细的案例。这类案例的特点是实务性强,具有原始凭证、账簿等具体的支撑材料,适合作为操作性案例或综合性案例;缺点是案例的收集工作量大。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注重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应以此类案例作为审计教学案例的重点。

自行编写的案例要求以真实的审计业务为基础,具有完备的支撑材料,相关的业务数量必须足够多,案例必须紧跟会计准则、审计准则、税法、经济法等制度的变化。另外,地方院校学生毕业后接触到的大部分是非上市公司的审计业务,这些案例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很有实际意义。

3. 教研室建立审计教学案例库。案例的丰富程度关系到教学效果和质量,单个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需要教研室教师的精诚协作,一起努力,建立审计教学案例库。五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教研室原来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教学案例库,新的会计、审计准则变化后,原有的案例不能使用或需要进行相应调整,新的案例库建设正在稳步进行中。

(三)加强实践教学工作

前面谈到的情景模拟教学、案例教学都强调学生的参与,但学生还没有真正的动手去完成审计工作,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纠正“眼高手低”的问题。五邑大学会计学专业在后续还有专门的审计模拟实训的基础上,在2011级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审计学》课程专门安排了8个学时的实践。为了配合实践教学工作的需要,学校购置了相应的审计实践教学软件。

实践教学课时的增加,会压缩理论教学课时,这要求我们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做出取舍,选取重要的理论知识点,并将理论内容有效地融合到实践教学环节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如何完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广大教师教学工作的目标。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把工作的重点向教学方面倾斜,《审计学》课程教师,可以利用假期等时间到会计师事务所工作或实习。教师自身水平提高了,教学方法运用得当,才能有好的教学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 陈建萍.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1).

[2] 苏亚莉.《审计学》课程教学方法之我见[J].财会月刊,2011,(9).

[3] 吴燕.基于新审计准则的审计学课程建设问题研究[J].商业会计,2011,(25).

[4] 余玉苗.综合能力提升导向多元化教学策略毕业论文整合研究——以《中级财务会计》为例[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9,(12).

[5] 李晓慧.审计实验室——主要会计事项的相关法规及其审计案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上一篇:中国诗歌史浅谈下一篇:背诵课文有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