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考试教育学试题(精选8篇)
1.教师考试教育学试题 篇一
一.判断题(请选择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中学教育学是与普通教育学完全不同的一门教育学,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综合知识试题。
[A] √ [B] ×
2. 《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
[A] √ [B]×
3.教育部门不能直接生产物质财富。所以教育部门是消费部门,教育事业是福利事业。
[A] √ [B]×
4.中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努力提高升学率。
[A] √ [B]×
5.实施义务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消除文盲。
[A] √ [B]×
6.经过教育,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A] √ [B]×
7.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因此智育是压倒一切的任务。
[A] √ [B]×
8. 教学过程实质是学生的认识过程,应以学习和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A] √ [B]×
9. 疏导为主的德育方法就是对学生只能表扬,不能批评。
[A] √ [B]×
10. 教师的劳动是简单重复的脑力劳动。
[A] √ [B]×
二.填空题(要求在中文状态下,将正确答案输入空格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1.中学教育学是一门 的理论学科。
12.教学原则是 的具体体现。
13.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有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和 ,教师资格证《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综合知识试题》。
14.在教育评价标准的三个组成部分中,以 为核心。
15.教育统计是 在教育研究中的具体运用。
16.课外校外教育活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 途径。
17.教师劳动决定了学校的 。
18.中学学法指导的根本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 。
19.教学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 。
20.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应遵循的 ,是教师工作范围内特殊的道德要求。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21.教育学是一门( )。
[A]应用性学科 [B]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学科 [C] 理论性学科 [D] 技术学科
22.被教育学者公认为是标志着教育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第一部教育学专著是( )。
[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B]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凯洛夫的《教育学》
23.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遗传素质 [B]社会环境 [C]学校教育 [D]个体主观能动性
24.对正常发育的青少年儿童来说,遗传素质对他们的身心发展( )。
[A]起决定作用 [B]不起决定作用 [C]起重要作用 [D]起一般性作用
25.人的全面发展是指( )。
[A]达到三好标准 [B]各门学科全部优良
[C]兴趣和特长的发展 [D]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全面发展
26.研究教育对象,既要看到他们的过去,又要看到他们的现在,更要重视其未来,即要求坚持( )。
[A]发展观点 [B]全面观点 [C]矛盾观点 [D]可教育观点
27.“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说明教学应当着重( )。
[A]传授给学生直接知识 [B]突出重点、突出难点
[C]及时巩固复习所学知识 [D]发展学生智能,教会学生学习
28.当代文明社会的四大支柱的中心和基础是( )。
[A]科学 [B]技术 [C]管理 [D]教育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试题]
2.教师考试教育学试题 篇二
2008年牡丹江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化学试题依据“化学课程标准”和《2008年牡丹江市化学学科考试说明》命制, 试题积极探索新课程的评价方式, 体现新课程的评价理念, 在全面考查三维目标的基础上, 侧重了试题的基础性、探究性、开放性、应用性、教育性、人文性。试题体现“稳中求变”的原则, 中等难度试题是此套试题的主流, 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注重考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 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 同时注重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试卷结构
2008年中考化学部分的试卷结构保持相对稳定, 充分发挥不同类型化学试题的功能。试卷总题量六道大题, 34小题, 总分100分。题型题量分值比率:
三、试题特点
1. 整合三维目标, 全面考查基础
试题以“课程标准”中五大主题为主线, 注重教材, 突出体现学科主干知识, 在考查学生的知识结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考查学生可持续发展应具有的基本科学素质。
试卷中绝大多数试题都能在教材中找到它的原形, 命题素材既源于教材、又不同于教材, 赋予试题一定的新意和灵活性, 使师生感受到教材的“营养价值”, 对进一步实施课程改革有着正确的导向作用和积极的促进作用。试题中有关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考查着重于学生学习过程中对概念内涵的理解和应用, 同时关注学生在学习、研究和思考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研究方法和学习能力。
如第23题, 婷婷被蚊子叮咬后, 痛痒难忍 (蚊虫分泌一种蚁酸) 。妈妈给她买了一种“绿药膏”, 其成分中有稀氨水, 抹上后果然有效。请你说说其中的化学原理, 并据此谈谈同类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 (至少答两点。)
此题没有对基本概念、原理主干知识的简单识记的考查, 而是考查概念的建立、原理的形成、化学观点的建立过程, 同时也考查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创新性。试题关注了学生在学习时研究和思考的过程。
如第26题.你一定在实验室里做过铁丝燃烧的实验吧, 请你描述一下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但是小华同学把铁丝绕成螺旋状缠在火柴梗上点燃后, 伸入他收集的氧气瓶中, 却没有观察到铁丝燃烧的现象。请你帮他分析可能的原因? (至少答两点。)
此题的立意是考查学生的实验推理与分析能力, 注重实验中引发的相关问题, 如对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实验操作对实验过程的影响等。关注学生的课程参与意识, 关注学习过程中的经历和体验是本试题的特点。此题再现了学生实验探究的过程、再现了课堂学习的过程、再现了创新实践的过程、再现了问题解决的过程。通过对真实经历的回顾、反思、总结形成试卷答案, 通过这一命题背景的创设强化教师和学生的课程参与意识, 关注学生的实际经历体验, 以此促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
2. 突出学科特点, 注重科学探究
本套试题在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考查上做了新的尝试。有12道题是以实验探究为素材, 从科学探究的要素中侧重不同的角度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进行考查。试题以课程标准中主干知识为载体, 在考查主干知识的同时, 考查学生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总结归纳能力等。
如第28题, 考查了学生的气体制取的实验操作技能、实验装置设计与选择、实验原理及相关的基本概念原理的知识, 再现了学生对气体实验研究的过程。本题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是在所学知识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 要求学生不但知其然, 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可见试题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过程及能力的发展, 对综合性问题解决作了新的尝试。
如第29题, 在考查主干知识的同时考查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迁移应用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学习能力;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也是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反思和拓展。此类题目以学习过程中的探究实验的设计与结果分析为命题素材, 从探究实验的现象和实验的设计去分析探究实验的目的和结论。一方面考查学生学习过程中探究实验的能力, 同时考查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分析。
再如第21题是教材中有关空气成分探究实验的改编题。此题的立意是考查学生的实验推理与分析能力, 关注对探究实验的反思, 形成实验量化研究的思想。试题对实验过程的整体回顾与分析, 培养学生形成问题的研究能力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3. 关注社会热点, 强化实际应用
命题以化学事实为背景, 以社会热点和前沿知识为情景, 重视学生学习经历, 强调题目的情景性、真实性。在考查学生知识能力的同时, 引导学生重视学习的过程,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充分体现了中考的普及性。是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的有效方式。
例如第4题,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给灾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我省人民心系灾区, 踊跃捐款捐物, 仅5月23日一次就向灾区发运了2400吨优质大米, 以解决灾区人民粮食短缺问题。大米中所富含的营养素是 () 。
A.油脂B.蛋白质C.糖类D.维生素
本题以牵动亿万人民心的汶川地震为背景材料, 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渗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教育。
如第24题, 现在中学生佩戴的近视镜, 有些镜片是用一种新型树脂材料制作而成。联系实际, 你认为该种镜片所用材料具有什么性质? (至少答两点。)
第25题.小亮家使用了天然气为燃料的燃气管道。为防止燃气泄露造成危险, 小亮家中安装了如图所示报警器。请回答:天然气在第一次通过管道运输到用户家时, 必须先将管道内充满N2, 填充N2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听到报警器报鸣, 你应该如何处理? (至少答两点。)
上述三道试题真正体现了化学源于生活, 学习生活中的化学的理念。考查学生的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以及对问题的分析、判断、解决能力, 使化学学习有了更强的应用性和生活性。试题的设置是对学生生活经历、实际问题解决过程的一种再现。
4. 融合情感教育, 关注学科渗透
整套试题从环境、能源、资源、健康、安全、化学发展史等多个角度考查情感态度价值观。此套试题延续了思考与感悟题型, 目的是考查学生对化学主干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同时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并欣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增强社会责任感。让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同时, 谈自身的感悟, 更是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升华。
如第31题, 如果一只用坏的水龙头每秒钟漏一滴水, 假设平均每20滴水为__________1ml, 试计算这只坏的水龙头一昼夜漏水的体积为ml。从中得到的启示, 告诉你生活中该怎么做? (至少答两点。)
此题以节水为试题背景, 通过生活事例, 用学生计算的数据使节水意识得到强化, 学科之间的渗透为理解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关系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此题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 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感受化学与人类发展的密切联系, 体现了新课程的人文教育理念。
如第32题:6月中旬的某一天, 小军和妈妈到某大型超市购物。发现超市提供新的塑料包装袋与以前的有所不同: (1) 新塑料袋上印有塑料种类和回收标志; (2) 新塑料袋更厚也更结实; (3) 新塑料袋有偿提供等。请针对上述三个方面的变化分别说出其积极作用?你在生活中可用什么来代替塑料包装袋盛装物品?
此题以造成“白色污染”的塑料袋和当前的社会热点“有偿提供塑料袋”为背景材料, 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融入化学的学习中, 这样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习任务, 更具有驱动性, 能够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教学。在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同时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 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开放的设计平台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 体现新课程中所倡导的彰显个性、表达个人观点的理念。
本套试题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试题在考查目标和内容上体现了全面性、基础性, 实践性、探究性和教育性等, 有许多的亮点,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从评卷结果看, 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分别比去年提高了2.17﹪、8﹪、和14.67﹪, 试题的难度有所降低;80-100分之间的学生占较大比例, 试题的梯度不够明显;
2.加强实验探究题在层次、深度以及开放性程度上的设计, 引导教学重视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发挥中考对落实课改精神的促进作用。
3.教师考试教育学试题 篇三
[关键词]字理教学 实用字义 识字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7-093
安徽省2013-2014学年度中小学教师远程全员培训小学语文学科有三道试题,其中一题是案例分析。霍懋征老师给低年级学生教“聪明”一词时,不是直接讲解词义,而是说:“每个人都有四件宝,如果学会了运用这四件宝,人就会聪明起来。”她让学生猜四则谜语,谜底分别是:耳朵、眼睛、嘴巴、脑子。接着,她分析字形:“聪”的左边是“耳”,右上方两点代表眼睛,右边中间是“口”,右下的“心”代表脑子,四件宝合起来就是“聪”字。最后,霍老师说:“‘聪’字后加个‘明’字是因为这四件宝要日日用,月月用。天长日久,你就会聪明起来。请各位老师结合《当前学生学法指导的几个问题》和《汉字学与小学识字教学》及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识字部分的教学目标、教学建议、教学评价等谈谈这次教学给你哪些有益的启示。”
此题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继续教育的试题,我觉得不妥,现提出两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识字教学慎用“水煮”
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网辑录了全省部分地市14539份学员的作业,其中推出581份优秀作业,涉及此话题的优秀作业是189份。这189份作业无一不认为霍老师“聪明”识字教学是“情知交融、渗透文化、养成习惯、方法巧妙”。笔者随机试着与其中部分老师电话联系,沟通的问题也很简单,就是“聪”字是什么意思。老师们的回答令人惊讶:“‘聪’就是‘聪明’呀,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果真如此吗?我们来看“聪”字,《说文解字》的解释是“察也。从耳怱声。仓红切。”《周易·鼎》:“巽而耳目聪明。”《礼记·乐记》也记载:“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亦有“六根”之说法,指人有六种感觉器官或认识能力。不难发现,“聪明”一词中“聪”字取其本义,指的是“听觉灵敏”,而单独的“聪”与“明”均不是表达合成词“聪明”的意思。
于是,我想到现在流行的一种文化,叫“水煮文化”,就是以轻松的笔调亦庄亦谐地叙说严肃的事情,形义识字法可算作是“水煮文化”。有不少老师认为,形义识字法不拘泥于“六书”的解释和造字的本义,依照儿童的思维方式,用他们观察事物的眼光和他们习惯的言语,将汉字这种智慧符号作一番新的说文解字,使很多汉字中已经支离破碎的形、义、音重新生动有趣地联系起来。儿童学得活,记得牢,必然大大加快识字速度,提高识字质量,为提早顺利进行大量读写铺平道路。
识字教学中文化性的扩张和丰厚是整个语文教学文化性的根基,也是一个完全的人的发展根基。所谓的形义识字法并没有注重表意文字自身的特点,只是单纯地在字形的识别上进行解剖和想象,把富有生命力的文字看成一种简单的符号,把表意文字“因义构形”这一灵魂核心给丢掉了,造成了识字与文化生命的割裂,这是得不偿失的。
二、字理教学拒绝“实用字义”
学术研究应该传承的是社会的精神文化价值,字理教学一定要拒绝“实用字义”。“聪”是形声字,属第一批简化汉字。这种“实用字义”使许多一线教师产生了误解。这样的案例在平时的教学和教研成果中比比皆是。
镜头一:“春”字教学片断
师:春天到了,温暖的阳光(日)普照大地,人们三人一伙地结伴而行,踏青赏花。这就是“春”。
如果说“春”是三人一伙结伴而行,那么“秦、奉、奏、泰”又该怎么分析?恐怕只能另加解释。学生对此会问:同样是“春”字头,为什么有的是三人结伴而行,有的又不是三人结伴而行呢?
镜头二:《欢庆》一课的识字教学片断
师:大家都会读生字了,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记这些字的字形的?
生1:“广场上有一个大人”就是“庆”。
生2:“献”字是“南方有一只猎犬”。
生3:“帜”字是“毛巾围着一只鸡”。
生4:“曲”字是“太阳被射了两箭”。
不难看出,上述解释汉字用了两个方法,一个是声旁表义,一个是同音相通。声旁表义就是把形声字讲成会意字,把不表意的声旁说成是表意成分。把形声字当做会意字析解实际上背离了“六书”的理论。这样的识字方法,不但会给学生许多错误的汉字知识,而且会让学生感到做学问无非就是随便联想。
依据汉字的特点进行教学就必须凸显字理,使汉字音、形、义紧密结合就必须凸显字理,通过汉字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就必须凸显字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字理是识字教学的根本。
4.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 篇四
A.教育测量 B.教育测验 C.考试 D.教育评价
16.学生在解决一个问题之后,以后遇到同样类型的问题还会采取先前的思维模式去解题,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A.原型启发 B.定势 C.迁移作用 D.功能固着
22.某些学校有时在一个学期教学之后,仅仅出一道作文题测量学生的语文成绩。从有效测验的条件来看,这种测验难以保证测验的()
A.效度 B.信度 C.区分度 D.难度 31.《水浒》一书中的林冲应该属于()气质类型
A.粘液质 B.抑郁质 C.胆汁质 D.多血质
35.“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对教育方针的表述。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37.义务教育的基本内涵是:国家与社会有义务确保全体适龄儿童接受法定年限的学校教育、家长有义务送适龄子女接受法定年限的学校教育和()。A.学校有义务为适龄儿童提供公平的教育 B.适龄儿童有义务接受法定年限的学校教育 C.公共机构有对适龄儿童开放并进行教育的义务 D.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不得雇用学龄儿童
4.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教师劳动具有专业性的是()。A.教师工作是基于专门知识和技能的智力劳动 B.教师在工作中必须遵循一套独特的职业道德要求 C.教师劳动的成效具有滞后性
D.教师的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10.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包括()。
A.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 B.精深的学科知识 C.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D.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E.宽厚的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知识和管理科学知识
61.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C)A.遗传素质
B.环境
C.个体主观能动性
D.教育 14.用一个测验去测量同一群人在不同的时间里所测得的分数几乎是相同的,这说明该测验具有较高的()。
A.信度 B.效度 C.常模 D.标准分数
15.赫尔巴特提出:“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这说明了教学过程有什么特点?()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B.掌握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 C.教学过程中知情意行的统一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22.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进行校对时,很难发现其中的错误,但校对他人文章时,却很容易发现,这是由于()
A.注意分散 B.粗心 C.知觉整体性 D.定势
27.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A.准备律 B.练习律 C.动机律 D.效果律 7.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的具体内容包括()A.领会 B.知识 C.综合 D.知觉 E.评价
15.提出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和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的教育家是(C)
A.洛克
B.夸美纽斯
C.卢梭
D.杜威
16.提出一切知识都应以感觉为开端的教育家是(A)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康德
D.卢梭
17.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怎样生活的思想家是(D)
A.杜威
B.卢梭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18.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斯宾塞的代表作是(B)
A.《民主主义与教育》 B.《教育论》 C.《爱弥尔》
D.《普通教育学》
19.首先提出“实验教育学”这个术语的教育家是(A)
A.梅伊曼
B.斯宾塞
C.拉伊
D.杜威
20.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的教育家是(C)
A.梅伊曼
B.斯宾塞
C.拉伊
D.杜威
31.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家赞可夫的代表作是(B)
A.《教育过程》 B.《教学与发展》 C.《教学过程最优化》 D.《教育学》
38.认为人本性善,教育的意义在于“存心养性”的思想家是(C)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荀子
39.认为人本性恶,教育的作用在于“化性起伪”的思想家是(A)A.荀子
B.墨子
C.孟子
D.孔子
40.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的教育家是(D)A.夸美纽斯
B.康德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42.我国的学校产生于(A)
A.商代
B.夏朝
C.西周D.东汉
50.认为“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这才是好的教学”的心理学家是(C)
A.皮亚杰
B.格塞尔
C.赞科夫
D.维果茨基 51..认为“智力的本质也是一种适应” 的心理学家是(A)
A.皮亚杰
B.格塞尔
C.赞科夫
D.维果茨基 65.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的是(A)
A.社会实践
B.遗传
C.教育
D.成熟 77.在教育目的的结构中,核心部分是(A)A.对受教育都身心素质的规定
B.对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 C.以上二者的统一
79.教育目的的最终制约因素是(A)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生产方式 D.科学技术 78.教育目的产生和变化的现实基础是(C)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生产方式 D.科学技术
6.教师在教学中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来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成为(A)A变式 B反例 C正例 D比较
20.学习者对某种信号刺激做出一般性和弥散性的反应是指()。A.信号学习B.刺激—反应学习C.连锁学习D.辨别学习
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的发展。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5.教师考试教育学试题 篇五
一、单项选择题
1.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称之为(A)。
A.自然形态的教育 B.自我教育 C.家庭教育 D.社会教育
2.人类社会最早诞生的教育学是以(B)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
A.初等教育
B.普通中小学教育
C.中等教育
D.一般教育现象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出自(C)。
A.《学记》
B.《大学》
C.《论语》
D.《师说》
4.“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A)。
A.《学记》 B.《论语》
C.《尚书》
D.《孟子》
5.反映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是(C)。
A.《教育论》 B.《雄辩术原理》
C.《理想国》
D.《巨人传》
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形成于(A)。
A.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B.封建社会末期 C.奴隶社会初期 D.原始社会末期
7.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C)。
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8.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是(B)。
A.裴斯泰洛奇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柏拉图
9.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C)。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10.“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D)的重要主张。
A.实践教育学派 B.实证教育学派 C.传统教育学派 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11.周恩来称赞的“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的民主教育家是(D)。
A.蔡元培
B.徐特立
C.杨贤江
D.陶行知
12.首次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探讨社会主义教育原理且在世界上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学家是(C)。
A.苏霍姆林斯基
B.杨贤江
C.凯洛夫
D.赞可夫
13.强调学生的“一般发展”,要求“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的苏联教育家是(B)。
A.巴班斯基
B.赞可夫
C.加里宁
D.凯洛夫
14.1920年,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其出版的著作中提出了(D)思想。
A.最优化教学
B.范例教学
C.发展教育 D.终身教育
15.1956年出版《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三个主要部分的美国教育家是(A)。
A.布鲁姆 B.布鲁纳 C.根舍因
D.斯金纳
16.1901年,由立花铣三朗讲述、王国维翻译的(B)刊载于《教育世界》上,是一部在我国流行面广、影响力较大的日本教育著作。
A.《教育论》
B.《教育学》
C.《大教育学》
D.《教育原理》
17.1919年,著名教育家(C)来华讲学,此后西方教育学说在我国广泛传播开来。
A.桑代克
B.盖顿
C.杜威
D.克伯屈
18.解放初期,在我国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苏联的教育学教材是(A)。A.凯洛夫的《教育学》B.冈察洛夫的《教育学》 C.巴拉诺夫的《教育学》D.巴班斯基的《教育学》
1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A)。
A.《论语》
B.《学记》 C.《四书集注》
D.《孟子》
20.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C)。
A.《论语》
B.《师说》
C.《学记》
D.《孟子》
21.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教育的教育思想家是(B)。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昆体良
D.苏格拉底
22.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是(D)。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柏拉图的《理想国》 C.斯宾塞的《教育论》 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23.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的是英国哲学家(B)。
A.卢梭 B.培根 C.拉伯雷 D.洛克
24.一般认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B)。
A.柏拉图的《理想国》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D.斯宾塞的《教育论》
25.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自德国哲学家(C)。
A.柏拉图 B.赫尔巴特 C.康德 D.梅依曼
26.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D)。
A.杜威
B.夸美纽斯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27.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阐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B)。
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B.凯洛夫的《教育学》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28.被毛泽东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的是(B)。
A.陶行知 B.蔡元培 C.杨贤江 D.徐特立
29.被周恩来称为“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布尔什维克”的人民教育家是(D)。
A.徐特立 B.蔡元培 C.杨贤江 D.陶行知
30.倡导发现法教学的是美国的心理学家、教育家(C)。
A.斯金纳
B.杜威
C.布鲁纳
D.加涅
31.提出“范例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A)。
A.根舍因 B.布鲁纳 C.巴班斯基 D.赞科夫
32.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B)。
A.认知结构的教育理论 B.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
C.范例教学的理论 D.教学最优化的教育理论
33.建国初期从前苏联译介的大量教育学教材中,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D)。
A.申比寥夫等合著的《教育学》 B.斯米尔诺夫著的《教育学初级读本》
C.叶希波夫·冈察洛夫著的《教育学》 D.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
34.最早倡导教育实验并提出“实验教育法”这个名称的教育家是(C)。
A.赫尔巴特
B.裴斯泰洛齐 C.梅依曼 D.洛克
35.最早提出“行动研究”这一概念的是(D)。
A.梅依曼 B.拉伊 C.凯洛夫 D.勒温
36.研究者按照预先确定的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属于()。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行动研究法 D.文献法
37.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合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去的研究方法属于(A)。
A.行动研究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38.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的教学理论是(C)。
A.最优化理论 B.认知结构的理论 C.发展性教学理论
D.范例教学理论
二、多项选择题
1.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BD)。
A.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B.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C.教育现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D.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E.教育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2.下列学科从属于教育科学体系的是(ABCDE)。
A.教育哲学
B.教学论
C.教育科研方法
D.学校管理学
E.外国教育史
3.教育学形成时期的主要著作有(ACDE)。
A.裴斯泰洛奇的《林哈德与葛笃德》 B.凯洛夫的《教育学》
C.洛克的《教育漫话》 D.斯宾塞的《教育论》 E.卢梭的《爱弥儿》
4.50年代以前,苏联主要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及论著有(ABCE)。A.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 B.凯洛夫《教育学》
C.克鲁普斯卡姬《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 D.巴班斯基《教育过程最优化》
E.马卡连柯《教育诗》
5.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的主要观点可以归纳为“三个中心”,即(ADE)。
A.教师中心 B.活动中心 C.儿童中心 D.课堂中心 E.书本中心
6.教育实验共同具备的基本特征是(ABCD)。
A.有变革 B.可重复操作 C.有理论假说 D.有控制 E.全面科学
7.下列教育研究方法中属于调查法的是(ABCDE)。
A.观察 B.测验 C.问卷 D.查阅资料 E.谈话
8.与实验法相比,调查法的优势在于它具有更大的(BE)。
A.计划性 B.实用性 C.客观性 D.科学性 E.广泛性
9.文献法就是对需要的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从而筛选出有助于研究进行的文献的科研方法,下列属于文献的是(ABCDE)。
A.会议记录 B.期刊 C.录音 D.评述 E.文摘
10.从横向看,教育的基本形式有(ABCDE)。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自我教育 D.社会教育
E.自然形态的教育
11.调查法的具体方式有(ABCDE)。
A.查阅文献资料 B.测验
C.观察
D.问卷
E.谈话
12.《论语》中记述孔子教育思想观点的有(BCD)。
A.教学相长 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E.长善救失
13.下列教育思想中属于赫尔巴特提出的有(AC)。
A.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论 B.实科教育思想 C.教育性教学
D.自然主义教育 E.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14.杜威实用主义所提倡的主要教育观点有(ABCE)。
A.学校即社会 B.教育即生活 C.儿童为中心 D.课堂为中心 E.从做中学
15.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有(ABCD)。
A.陶行知 B.徐特立 C.蔡元培 D.杨贤江 E.朱熹
16.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的著名教育家及论著有(ABD)。
A.布鲁纳的《教育过程》 B.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
E.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17.布鲁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BCD)。
A.交往领域 B.动作技能领域 C.认知领域
D.情感领域 E.思维领域
18.教育实验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的基本特征是(ACDE)。
A.有变革 B.有被试 C.有理论假说 D.可重复操作
E.有控制
三、填空题
1.教育学是研究人类______,揭示______的一门科学。答案:教育现象 教育规律
2.从横向看,教育的基本形态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答案: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3.狭义的社会教育是在______和______以外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实施的教育。答案:家庭 学校
4.现代社会教育包括______教育机构和______教育机构两大类。答案:校外儿童 校外成人文化
5.贯彻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是:教育与______发展之间、教育与______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答案:社会 人的身心
6.教育科学是以______和______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答案:教育现象 教育规律
7.教育是______和社会生产延续的手段,它通过______为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服务。答案:个人发展 培养人
8.反映古代教育思想的代表著作首先是记述孔子教育思想观点的《____》。答案:论语
9.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我国战国晚期____所著的《____》。答案:乐正克 学记
10.____是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教育的思想家。答案:亚里斯多德
11.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著作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____》。答案:雄辩术原理
12.1623年英国哲学家____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答案:培根
13.首先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是捷克教育家____,他所著的《____》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答案: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14.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自德国哲学家____。答案:康德
15.19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______所著的《____》在西方被视为“科学教育学”形成的标志,他的教育思想被视为传统教育派的代表。答案: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
16.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试图在____的基础上建立他的教育目的论,在____的基础上建立教育方法论。答案:伦理学 心理学
17.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______,其主要代表著作是《____》。答案: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
18.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科学教育学的建立奠定了科学的______和______基础。答案:世界观 方法论
19.克鲁普斯卡娅根据列宁的指示编著的《____》,被认为使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学和教育史的第一本书。答案:国民教育和民主主义
20.“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近代民主教育家______在任北京大学校长时倡导的教育思想。答案:蔡元培
21.中国最早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著作是现代教育理论家______的《____》。答案:杨贤江 新教育大纲
22.美国当代教育家______倡导发现法,主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科学兴趣和创造能力,其代表作是《教育过程》。答案:布鲁纳
23.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提出了适应时代要求的“______”。答案:发展教学论
24.德国教育家根舍因倡导______理论,提出改革教学内容,加强教材的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答案:范例教学
25.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提出了____的教育理论。答案:全面发展
26.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三个主要部分:一是____领域、二是____领域、三是____领域。答案:认知 情感 动作技能
27.教育理论是教育实践经验的______,教育实践经验是教育理论的______。答案:科学总结 源泉
28.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解释和说明集中体现在它应该能够回答三个基本问题,即是什么、______ 和 ______。答案:为什么 怎么样
29.教育原理的理论功能主要表现在:解释______,指导______,推动______。答案:教育实践 教育实践 教育改革
30.在教育原理的有关课题或问题的研究中,可供我们运用的研究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和统计法、个案研究、文献研究、行动研究等。答案:观察法 调查法 实验法
31.观察法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______和______。答案:抽样观察法 应用观察法
32.最早倡导教育实验并提出“实验教育法”这一名称的是德国教育家______。答案:梅伊曼
33.实验法一般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答案:单组法 等组法 循环法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卷
(二)(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3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1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
A.终身教育 B.普通教育 C.职业教育 D.义务教育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科夫
3.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
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 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 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 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4.()是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教学目标 D.培养目标
5.()是教师最为常用的研究方法。
A.观察法 B.访谈法 C.实验法 D.行动研究法
6.()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
A.视角 B.视敏度 C.视野 D.明适应
7.考察被试个体差异,用于衡量被试相对水平,用于以选拔为目的的测验是()。
A.常模参照测验 B.标准参照测验 C.目标参照测验 D.团体参照测验
8.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知识、情感、意志
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9.作为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的教育学者是()。
A.杜威 B.卢梭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10.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主导性的因素是()。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措施 D.教育内容
11.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理论联系实际 B.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某学生在研究事物时,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这位学生的认知方式很可能属于()。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13.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A.自我期待感 B.自我归因感 C.自我预期感 D.自我效能感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4.教育是对教育专制性、等级化和特权化的否定。
15.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哲学家。
16.对学生是人的属性的理解包含三个基本的观点:学生是主体,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学生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
17.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分和。
18.自我控制主要表现为个人对自己行为的和,使之达到自我的目标。
19.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的交叉学科。
20.奥苏贝尔指出,一切称之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决定成分,其中被看作是学习的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动机。
21.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中的软情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与的综合表现。
三、辨析题(本大题共3道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22.动机强度越高,越有利于取得成功。
23.智力高者,创造力必定高。
24.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5.教学
26.学校课程
27.有意注意
28.社会抑制
29.学习策略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30.为什么说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31.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策略有哪些?
32.简述影响社会知觉的特点。
33.简述韦纳的归因理论。
34.简述桑代克的三条主要的学习律。
六、论述题(11分)
35.试述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七、教育写作题(16分)
36.先贤苏格拉底有句名言“美德即知识”,后人对此提出质疑“道德可教吗”。请以“道德是否可教”为话题进行写作。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009年河北省某市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卷
参考答案及解析(下一页)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 终身教育主张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终身教育思想成为很多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终身教育是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
2.B[解析] 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的泛智教育思想,那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3.D[解析](1)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2)从课程任务的角度,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3)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4)从教育阶段的角度,可分为幼儿园课程、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5)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可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等。
4.D[解析] 略
5.A[解析] 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和记录,然后对所做记录进行分析,发现被观察者心理活动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6.B[解析] 视敏度在医学上称为视力,视敏度的大小通常用视角的大小表示。
7.A[解析] 被试在常模参照测验中的成绩必须放到所在团体中,以被试在该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来评估其能力水平,这一团体即为常模团体。
8.A[解析]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9.C[解析] 赫尔巴特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10.A[解析] 教育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教育活动的主导因素。
11.D[解析]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
12.A[解析] 场依存型者的知觉倾向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从题干可以看出该同学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很可能就属于场依存型。
13.D[解析]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能力能否胜任一项任务的判断与评价。
二、填空题
14.民主化
15.康德
16.能动的
17.不同刺激同时对比继时对比
18.监督调节
19.教育学与心理学结合而产生
20.认知内驱力
21.态度情感
三、辨析题
22.[答案要点]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通常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成倒“U”型曲线关系。即在中等强度动机的情况下,个体的工作效率是最高的,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强度的增强而提高,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23.[答案要点]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智力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认知方面的稳定心理特点的综合;创造力是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能力。二者的关系十分复杂。智力高的人虽然可能比智力低的人更有创造性,但高的智力并不是创造力的充分必要条件。创造力还受到一些非智力因素,如坚持性、自信心、意志力、责任感、兴趣等的影响。创造力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结晶。
24.[答案要点]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学生的学习既与人类的学习有共同之处,但又有其特点:首先,以间接经验的掌握为主线;其次,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目的性和组织性;再次,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四、名词解释
25.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26.学校课程即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包括以下具体含义:
(1)是某级某类学校所要进行的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
(2)不仅包括各门学科的课内教学,还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等活动;
(3)不仅规定各门学科的目的、内容及要求,而且规定了各门学科的安排顺序、课程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的安排。
27.有意注意: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需要作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28.社会抑制:即个体在从事某一活动时,他人在场干扰活动的完成,抑制活动效率的现象,又称为社会干扰。
29.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有目的、有意识地制订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它包括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以是外显的操作程序和步骤。
五、简答题
30.[答案要点]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这一时期,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育和定型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人从不成熟到基本成熟、从不定型到基本定型的成长发育时期,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特别旺盛的时期。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身心各个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在他们身心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各种特征都还处在变化之中,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31.[答案要点]
(1)把各个独立的教学内容整合起来;
(2)强调简单的知识技能与复杂的知识技能、新旧知识技能之间的联系;
(3)注重学习原理、规则和模型等方面的重要性;
(4)对学生应用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予以鼓励。
32.[答案要点]
(1)认知者本身的特点。主要包括认知者的经验、认知者的性格和认知者的需要。
(2)认知对象本身的特点。认知对象本身的特点是指该对象对于认知者所具有的价值及其社会意义的大小。
(3)知觉的情境方面。在社会知觉中,除去知觉的主体、客体之外,知觉的情境也具有重要作用。
(4)逻辑推理的定势作用。定势在对人的知觉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对陌生人形成初步印象时,这种作用特别明显。
33.[答案要点]
韦纳等人认为,对于构成人的行为的原因,除去按照控制所在分成内在的个人因素和外在的环境因素,还可以按照另一维度即稳定性划分。在内部因素里可以分为稳定的(如能力)和易变的因素(如努力程度)。在外部因素里可以分为工作难度,这是稳定的;机会和运气,这是不稳定的。
34.[答案要点]
(1)准备律。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学习者做好了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应(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地掌握学习的内容。
(2)练习律。对于学习者已形成的某种联结,在实践中正确地重复这种反应会有效地增强这种联结。因而对教师而言,重视练习中必要的重复是很有必要的。另外,桑代克也非常重视练习中的反馈,他认为简单机械的重复不会造成学习的进步,告诉学习者练习正确或错误的信息有利于学习者在学习中不断纠正自己的学习内容。
(3)效果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定律。桑代克认为学习者学习某种知识以后,即在一定的结果和反应之间建立了联结,如果学习者遇到一种使他心情愉悦的刺激或事件,那么这种联结会增强,反之会减弱。他指出,教师尽量使学生获得感到满意的学习结果显得尤为重要。
六、论述题
35.[答案要点]
(1)德育方面:使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和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初步具有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诚实、勤俭、不怕困难等良好品德,以及初步分辨是非的能力,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
(2)智育方面:使学生具有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一些自然、社会和生活常识,培养观察、思维、动手操作和自学能力,以及有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体育方面:培养学生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
(4)美育方面: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
(5)劳动技术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会使用几种简单的劳动工具,具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任务和学龄初期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来的。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因此,在这个阶段为学生今后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打下了“初步”基础,是小学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特征。
七、教育写作题
36.[参考例文]
道德养成途径之我见
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将美德与知识等同,由知识的可教而得到美德可教。但是美德又不仅仅是知识,美德可以是“知识”以外的东西,是一种人们践行道德的“见识”。这样,美德就不可能仅仅通过德育的说教与学习就可以获得。在《普罗塔哥拉斯》中苏格拉底也曾提出过“美德不可教”的命题,前后矛盾。道德究竟可教吗?我认为,道德不是单纯由“教”得来的,但道德是在有教育的环境中养成的。
我认为道德养成途径有三条:基本知识的传授;专门的道德知识的教授;榜样的树立与环境的习染。
这三条途径的地位是不同的,其中占首要地位的是榜样的树立与环境的习染。由于人的社会属性,无时无刻不处于社会化进程和受到社会各个方面(如家长、教师、同伴、媒体等)的影响,社会氛围无疑在个体道德认识和情感体验及价值判断中占重要地位。关怀理论注重人的情感的关注与培养,通过关怀与理解营造一个充满温情和人文精神的环境,经验会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使个体更有可能在看待和对待他人时充满温情。
其次是基本知识的传授。这里的基本知识是指除专门的道德知识以外的知识,并且是指在学校中进行的有组织地学习知识,既包括学科知识,又包括活动课程知识。虽然各个学科有各自的主要教育目标,但道德教育必然会不可避免地隐含其中--普通课程的学习可以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给学生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其对道德的情感体验。如对汉语的学习,使个体常常会沉醉于其优美的文字,产生对祖国独特文化的热爱,这种热爱极有可能在社会行为中转化为维护社会公德的言行,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对一般知识(非德育知识)的学习,可以开阔一个人的眼界,转变其思维方式,使其自然而然处于一种高姿态。因而,对社会甚至整个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宏观的把握,而不是只看到表面的、暂时的利害和个人的得失,从而提高了个人的道德境界。活动课程不仅可以获取知识,同时也把道德实践包含在内,使课程的道德教育功能更全面。
再次为道德知识的教授。道德知识偏重于“教”而非“育”,是对社会行为规范的总结与体系化,是独立的德育过程。这种专门知识自成体系,是有意的研究结果,对于培养受教育者道德意识,规范受教育者行为有一定作用,但易流于教条主义和口号化,使人产生厌烦甚至抵触情绪。
道德是每个人所应追求的品质,但其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生要做的功课。学校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对于学生的道德养成,应提供良好的氛围。不但在知识传授、课程设置以及学校氛围营造上下工夫,而且要给学生道德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的这句名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陶冶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品德评价法 D.实践锻炼法
2.()是中国古代最早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A.《大学》 B.《中庸》 C.《学记》 D.《乐记》
3.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布鲁纳 D.洛克
4.()是指课业内容及其进程。
A.课程 B.教材 C.作业 D.课程标准
5.《理想国》的作者是()。
A.孔子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6.在观摩教学行为时,一般分为以下环节:创设情境,联系旧知识,引出新主题;实验探索,意义建构;()和效果评价。
A.应用与迁移 B.应用与分析
C.分析与迁移 D.应用与反思
7.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8.“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9.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
A.教学程序 B.教学步骤 C.教学组织形式 D.教学阶段
10.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量的()。
A.信度 B.难度 C.区分度 D.效度
11.在信息技术整合的课堂中,学生每人拥有一台电脑并与教师的电脑相连形成局域网,同时配有网络教学监控系统,这属于()的课堂组织形式。
A.小组活动 B.全班活动 C.个别活动 D.集体活动
12.有经验的医师能从模糊不清的X光照底片上发现病兆,这是()。
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选择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
13.“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是一种()。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矛盾
14.用一个测验去测量同一群人在不同的时间里所测得的分数几乎是相同的,这说明该测验具有较高的()。
A.信度 B.效度 C.常模 D.标准分数
15.各级学校根据培养目标所设置的课程、组织的活动以及开展的教育,这是()过程。
A.早期社会化 B.预期社会化 C.反向社会化 D.再社会化
16.多年不见的朋友,在自己脑海中的印象最深的其实就是临别时的情景,这是()。
A.心理定势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首因效应
1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8.某同学每周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小结,分析自己在学习上取得的进步,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他的这种行为属于()。
A.自我认识 B.自信 C.自我体验 D.自我调控
19.一个人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A.与生俱来的 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 C.是实践锻炼的结果 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20.小学生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冲动行为多等现象是下列哪一种心理问题?()
A.儿童多动综合征 B.学习困难综合征 C.儿童厌学症 D.儿童强迫行为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右边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6分)
21.测验实用性反映了试题的基本质量,其基本要求是()。
A.便于组织 B.便于实施 C.容易评分 D.结果要容易解释
22.心理咨询的主要方式有()。
A.个别咨询 B.团体咨询 C.电话咨询 D.通信咨询
23.下列心理学家中,属于行为主义代表人物的是()。
A.安吉尔 B.华生 C.斯金纳 D.苛勒
24.意志行动的准备阶段包括()和行动方法的选择。
A.动机斗争 B.行动目标的确定
C.行动计划的制订 D.冲突和矛盾分析
25.布鲁纳认为,知识结构可以用()几种表象形式来表现。
A.动作 B.图像 C.表格 D.符号
26.富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A.关注成绩 B.关注生存 C.关注情境 D.关注学生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27.师生关系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关系,在人格上是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关系。
28.被誉为“教育学之父”的捷克教育家于1657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本教育学专著。
29.反射弧的结构包括:、、、和五个部分。
30.出乎意料的紧张情景所引起的情绪状态称作。
31.根据学习内容及其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的关系,将学习分为和。
32.教师的表达能力是指教师通过、和动作将自己的思想、知识、信念和感情向外表现的能力。
四、辨析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3.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相同。
34.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35.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36.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37.在驯兽员的精心培养下,马戏团中的狗智力得到发展,学会了十以内的加减法。
五、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38.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39.简述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40.什么是榜样法?运用榜样法有哪些要求?
41.试述小学生内部言语的发展。
42.简述我国心理学家根据学习活动的内容和结果对学习的分类。
43.简述动作技能的特点。
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44.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的校园暴力事件屡屡发生,学校内学生恃强凌弱、诈骗钱财、挟持他人、从事不法行为等事件更是屡见不鲜。所有这些,令人不寒而栗,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恐慌。
请分析学校教育在规范学生行为方面存在的纰漏。
45.过去,人们片段追求的GDP增长,是以资源的超常消耗和生态环境的严重退化为代价换来的,这种增长带来了严重的恶果,对此专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同样,在教育方面也需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试分析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七、论述题(10分)
试述教育是如何促进科技发展的。
参考答案及解析(下一页)专家命题预测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 通过自身行为进行榜样示范,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
2.C[解析]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其主要内容包括教育作用与教育目的、教育制度与教学管理、教育教学原则与方法等几大部分,被认为是“教育学的雏形”。
3.B[解析] 杜威提出的三中心说: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社会为中心。
4.A[解析] 课程是指课业内容及其进程。
5.C[解析] 《理想国》记录了苏格拉底的言行,是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的代表作。苏格拉底本人并无作品传世。
6.A[解析] 略。
7.A[解析] 孔子对学习过程的分析可以概括为“学--思--行”的发展过程,具体分为五个阶段,即“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8.D[解析]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使其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9.C[解析] 教学组织形式是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围绕一定的教育内容或学习经验,在一定时空环境中,通过一定的媒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
10.D[解析] 信度主要是指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或一致性。信度受随机误差的影响,随机误差越大,信度越低。效度是指一个测验能够正确地测量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和特点的程度。
11.B[解析] 略。
12.C[解析] 在知觉当前事物的时候,人总是在以往知识经验的参与下,以此为工具,对该对象进行加工,并以概念的形式对其进行命名或归类。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之为知觉的理解性。
13.A[解析] 一个人想同时追求两个目标,但由于条件所限只能选择其一,像这种被迫放弃自己所追求的目标之一的冲突,称为双趋冲突。
14.A[解析] 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或一致性。一个测验测量某种属性或特点,其结果是一致的,那么这个测量具有较高的信度。
15.B[解析] 预期社会化是个体为成功地扮演所期望的社会角色而获得社会价值观、社会行为规范和知识、技能的过程。
16.B[解析] 所谓近因效应,是指在多种刺激一次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在交往过程中,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地位,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认识。
17.B[解析] 这句话反映的是环境因素的人的发展的影响。
18.D[解析]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它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三种成分。该同学分析自己在学习上取得的进步,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显然是在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监督,属于对自己意志的控制,属于自我监控,也称为自我调控。
19.D[解析] 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各种态度都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和改变的。
20.A[解析] 多动症是小学生中最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征。其主要特征为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冲动行为多等。
二、多项选择题
21.ABCD[解析] 略。
22.ABCD[解析] 略。
23.BC[解析] 行为主义可以分为旧行为主义和新行为主义。旧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则为斯金纳等。安吉尔是机能主义的代表人物,苛勒是格式塔学派的代表人物。
24.ABC[解析] 意志行动的准备阶段包括动机斗争、行动目标的确定、行动方法的选择和行动计划的制订。
25.ABD[解析] 布鲁纳认为,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
26.BCD[解析] 富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提出了教师成长的三阶段理论,分别是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和关注学生阶段。
三、填空题
27.授受民主平等相互促进
28.夸美纽斯
29.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30.应激
31.意义学习机械学习
32.言语表情
四、辨析题
33.[答案要点]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不同,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区别: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品德的过程;而品德形成过程则是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
(2)联系:德育只有遵循人的品德的形成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品德形成发展,而品德形成发展也离不开德育因素的影响。
34.[答案要点]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应当是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35.[答案要点]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教学过程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殊性在于:学生个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习知识间接认识世界。
36.[答案要点]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作用是很大的,但却不是万能的,不是一切学生都能通过正面说服教育好,因此必须辅以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7.[答案要点]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在动物中不可能实施教育活动。所谓狗会“算术”,是狗经过训练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五、简答题
38.[答案要点]
(1)班级授课制的优点包括以下方面。
①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③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2)班级授课制的缺点包括以下方面。
①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使理论与实际脱节;
②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39.[答案要点]
(1)一个人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不良品德的克服,都要经历一个反复的培养教育或矫正训练的过程。特别是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需要长期反复培养、实践的过程,是逐步提高的渐进过程。
(2)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变化坚持长期抓、反复抓,又要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反复性。
40.[答案要点]
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运用榜样法的要求:(1)选好示范的榜样;(2)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3)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41.[答案要点]
内部言语是一种对自己发出的言语,是思考时的言语活动。小学生内部言语的发展是和口头言语、书面言语相辅相成的,是和智力活动发展水平,特别是思维水平密切相关的。内部言语不仅仅是逻辑思维和独立思考的物质基础,而且是思维发展水平的标志。
小学生入学后,学习时要求他们独立思考,先想后说,先想后写,先想后做,促使他们内部言语逐步发展起来。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内部言语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一是出声思维时期;二是过渡时期;三是无声思维时期。初入学的小学生还不会默默思考,在读课文或计算数学题时,往往是“唱读”或边自言自语边演算。通过教师的培养和训练,小学生从低年级就开始在运算中学会短时间的无声思维,但演算深入往往又伴随着出声思维,这就是运算中从出声思维向无声思维过渡的阶段。三四年级以后,随着独立思考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在运算的时候基本上都进入了无声思维占主要地位的阶段。研究表明,即使是高年级的小学生,在遇到困难的算式和习题时,也常常出现出声思维。可见,内部言语的发展过程,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过程。
42.[答案要点]
(1)技能学习。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要求的活动方式,它来自于活动主体所作出的行动及其反馈的动作经验,既包括对事物的主观表征进行加工改造的心智技能,也包括借助于人的肢体或一定的器械作用于客观对象的操作技能。
(2)知识的学习。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这种经验既可以是描述性经验,也可以是操作性经验。
(3)行为规范的学习。行为规范是用以调节人际交往,实现社会控制,维持社会秩序的思想工具。在此过程中形成对周围的人、事和物的一定评价和持续的行为倾向,把外在于主体的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的行为需要的内化过程。
43.[答案要点]
首先,就动作的对象而言,动作技能的活动对象是物质性客体或肌肉,具有客观性。其次,就动作的进行而言,动作动作的执行是通过肌体运动实现的,具有外显性。最后,就动作的结构而言,动作活动的每个动作必须切实执行,不能合并、省略,在结构上具有展开性。
六、案例分析题
44.[答案要点]
校园暴力是学生的一种极端的违法行为。日趋严重的校园暴力其产生原因,除青春期的学生本身具有暴力倾向外,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失误、不良大众传媒的毒害以及其他社会问题也是主要原因。其中,学校教育的失误集中表现在以下三点。
(1)学校指导思想的偏差。学校在升学至上思想的指导下,往往忽略学生的道德教育,将德育的任务交给社会,或把德育作为软任务,大大打了折扣或者完全放弃了应尽的义务。
(2)个别教师素质差。教师缺乏教育技巧和沟通技巧,或其本身品行不良,给学生造成了负面影响。
(3)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薄弱。学校缺乏心理辅导专业人员,很少注意到学生的心理障碍。缺少必要的法制教育,结果导致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不能正确把握学校生活和其他社会生活的冲突。
45.[答案要点]
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在社会发展观念转变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就教育自身而言,可持续发展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教育的规模、布局、比例、结构要合理。即注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强调数量与质量的统一,经济、人员的投入比例、三级教育的发展比例、师生的比例、专业结构、学科结构、课程结构等要与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相协调;二是教育要强调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把终身教育的观念纳入学校教育。更加注重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兴趣的养成、学习方法的掌握,特别是创造性学习品质的培养。就教育是社会整体的一部分而言,教育是传播和确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力量,可持续发展教育可以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七、论述题
[答案要点]
科技革命深刻影响着社会,同时也将继续深刻地影响着未来社会。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观点来看,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首先促进现代经济的迅猛发展,同时也有力地促进现代社会各个领域和各种层面的变化。科技革命的持续推进依赖于教育的贡献。
首先,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教育再生产劳动力与再生产科学知识相一致。科学知识在未用于生产之前,只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要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变为人能掌握并应用于生产中去的生产力,即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必须依靠教育。教育以极为简约同时也以极为广泛的形式传递人类已有的科学知识,高效能地扩大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6.教师考试教育学试题 篇六
教育学综合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题(每个3分,共12分)
1、素质教育——
2、知行统一原则——
3、课程计划——
4、教育合力——
二、单项选择题(从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将番号填在横线上。每个1分,共10分)
1、____ 制度的确立,标志着人类社会对学校教育需求的性质已发生变化。
A.学校教育 B.现代教育 C.终身教育 D.义务教育
2、个性发展的核心是____能力的培养。
A.思维 B.想象 C.创造 D.记忆
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这句话反映在教育领域说明教师劳动具有____
A.连续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4、小明写了保证书,决心今后要遵守《中学生守则》,做到上课不再迟到。可是冬天天一冷,小明迟迟不肯钻出被窝,以致又迟到了。因此,对小明的教育应从提高其____水平入手。
A.道德意志 B.道德认识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____教学原则
A.启发性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直观性
6、____是全部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A.教育制度 B.教育目的 C.教育规律 D.教育系统
7、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是____工作
A.教学 B.德育 C.班主任 D.后勤
8、课外校外教育活动不受教学大纲、学科局限,体现了____
A.形式上的多样性 B.活动上的自主性 C.组织上的自愿性D.内容上的广泛性
9、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____。
A.教学计划 B.教学规则 C.教学大纲 D.教科书
10、测验编制的中心环节是____
A.确定测验题目 B.编拟题目 C.合成测验 D.制定编题计划
三、多项选择题(从备选答案中选择2-4个正确答案,将番号填在括号里。每个2分,共10分)
1、教师的知识素质包括()
A.精深的专业知识 B.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C.丰富的教育理论 D.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2、中小学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根据()
A.教学目的 B.教师的知识水平C.学生的年龄特征 D.教材特点
3、有学生对班主任说放在笔盒里的10无钱不见了,下面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全班同学互相搜查 B.教育同学加强防范意识
C.希望拿钱的同学悄悄把钱放回原处 D.让可疑的同学坦白交待
4、新时期基础教育中德育的突出特点有()
A.德育的主体性 B.德育的开放性 C.德育的传递性 D.德育的复杂性
5、教育评价的功能有()
A.测定功能 B.诊断、激励功能 C.指导功能 D.导向功能
四、判断题(正确的用“V”表示,错误的用“X”表示,并填在括号里。每个1分,共81、愉快教育的本质就是要培养教育对象认知结构和人格结构中构成创造力所需要的一切特质。()
2、全面性原则就是要求班主任事必躬行,面面俱到。()
3、教育目的应该是测评教育质量的最终标准。()
4、正面教育就是对学生只能表扬,不能批评。()
5、中小学生的学法指导的根本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6、学校管理中应强化校长的人本观念。()
7、在复杂多变的教育情境中,教师的创造才能集中表现为他的教育机智。()
8、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五、填空题(每个1分,共10分)
1、童年期是培养 的关键期,其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帮助儿童。
2、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 和 为重点。
3、教师的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本原则是。
4、我国近代最早的学制是,我国当代学制改革的主要文件是《 》。
5、品德评价法有四种主要方式:、批评和惩罚、评比竞赛、。
6、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制定有关课程总体规划的指导性文件是。
7、班主任要用 的眼光看待学生,要有 意识。
8、学校教学工作管理的中心任务在于。
9、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应坚持 的教育价值观,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的根本原因是。
10、教育在现代化的发展中具有战略地位、地位、地位。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青年期教育主要应该注意哪三个方面?
2、课堂素质教育应该遵循哪些教学原则?
3、我国中小学德育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4、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5、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有哪些?
6、简述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六、论述题(10分)
德育在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中有什么意义?请结合当前实际说明为什么要加强中小学生的德育?
七、案例分析题(10分)
有个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上课时特别爱举手回答问题,甚至有时老师问题还没说完,他便把手高高举了起来,让他起来回答时,他又不会。老师课下和这位同学聊天,问他原因,该生说:“班上的同学总笑我成绩不好,说我傻,我不服气,所以老师提问时我总举手,是想向大家证明我不笨。”老师了解了原委后,并没有批评这个学生,而是和他订下君子协议:“以后老师提问时,如果真会回答,你举左手;如果不会,就举右手。”在以后的课上,老师抓住该生举左手的机会,让他回答,并好好地表扬了他。从那以后,这个学生在学习上很有起色,不久就跨入了先进生的行列。
1、你认为这位教师的做法如何?试作分析。
2、这个案例给了你当好一个教师的哪些启示?
《中学心理学》第二次自检自测思考练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C;
4、B;
5、A;
6、B;
7、C;
8、C;
9、D;
10、C;
11、C;
12、D;
13、B;14C;
15、D;
二、判断正误
1、×
改为: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人在解决问题时主要采取手段--目的分析方法。
2、√
3、×
改为:发现问题是问题解决的开端。
4、×
改为:产生式系统是信息加工理论用以表达问题解决过程的概念。
5、√
6、×
7.浅谈2008年中考试题特点 篇七
语文
关注生活, 考基础、考能力是语文试题的主旋律。今年的语文试题有5个特点:一是关注生活、关注现实, 关注社会热点;二是注重人文熏陶;三是追求语言美感;四是回归教材, 考题中字音、字形、词语、文学常识、古文积累与阅读内容都来自教材;五是创新命题。其中第一、第二、第五个特点说明了命题者很注重语文和生活的联系, 引导学生从语文的视角关注社会热点, 汶川大地震、奥运火炬传递等都进入了试卷, 体现了语文这个学科的时代感, 除了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也让他们在做题的过程中受到内心的震撼和心灵的洗涤, 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基础题也并非是考学生死记硬背书上的现成内容, 有的题会将教材上几个知识点串起来考, 学生要学会综合归纳;有的题会在叙述上稍稍变换一下形式, 学生一定要细心审题。
作文二选一, 命题作文为《那一幕, 我难以忘怀》, 体裁不限, 利于考生发挥。而材料作文难度相对较大, 分别选取了宗璞《紫藤萝瀑布》、冰心《谈生命》、高建群《感谢创伤》中的三段文字, 学生需从材料中先提炼出走过苦痛、享受苦痛和挑战苦痛后再行文, 这一题目具有一定的选拔功能。
数学
2008年的数学试题难度、题型都与去年相当, 但仍有“求新求变”。中考试题重“四基”, 即数学基础知识、数学基本技能、数学基本思想方法、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只要认真上好数学课就能拿高分。基础题更简单, 较难题适当增加了难度, 对于考生有一定的区分度, 体现在着重考查学生搜集整理、探索判断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础题占70%以上, 大部分的试题都可以在教材中的例题、习题中找到原型。虽然数学是理科, 但命题背景设计贴近现实生活, 也跟社会实际联系紧密, 有三道题以汶川地震为背景, 让考生以组成医疗队、抗震救灾捐款、组织物资资源的方式进行数学分析和计算, 不但考查了数学的基本知识, 还渗透了大爱的情感。
英语
2008年的中考英语试题死记硬背单词的试题几乎没有, 每道题的命制都贯穿了社会热点和学生的文化、生活背景。
听力题很有趣, 讲了两个小故事, 一则是关于知错能改的幽默故事, 另一则是一个富翁永不放弃的励志故事!”
试卷中阅读理解、完型填空的材料很贴近生活。有道20分的填空题以学生营养早餐为话题, 给出了三段材料, 其中之一就是温家宝提出让每个学生都能喝上牛奶的希望, “我希望每个学生每天都能喝上一斤牛奶!”这是2006年温家宝总理在重庆视察时, 殷切地提出希望。在2008年中考英语试题中, 温总理的这个寄语用英文版本与考生见面。还有汶川地震那位伟大母亲没有发出的短信、三则关于奥运的网络新闻、6月1日刚施行的“限塑令”都入了题。
物理
2008年中考物理试题有意回避了繁琐的计算, 以基本知识、物理方法等为考查重点。考卷比往年适当增加了区分度, 在普遍简单的前提下, 每一个大题中设置有1~2分的问题, 供物理特长生展示能力。
总的来说物理题难度系数不大, 命题素材源于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 试题设计体现了物理“有趣有用”的本质。整套试题图形信息十分丰富, 全卷21个题目中配图达到15组, 来自教材上的图片信息就有17张, 让学生在作答时有亲切感。试题贴近生活, 既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力、热、光、电等现象, 又有奥运福娃、才升空的“风云三号”卫星和抗震救灾等场景。
化学
2008年化学的考试范围跟往年相比进一步缩小、难度进一步降低。整套试卷较难的试题不到10%, 减少了简答题的比例。试题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的题超过40%, 涉及今年雪灾使用的融雪剂、地震灾后消毒用的过氧乙酸、北京奥运火炬的燃烧物丙烷、废弃塑料袋、居室装修材料等。
政治
2008年将思想政治改为思想品德, 命题重点考查学生的思想、道德、政治素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取向, 整张试卷的设计完全与死记硬背说“再见”, 虽说是开卷考试, 但考试内容并不来自于书本上, 很多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内容, 例如对诚信的讨论、捐款献爱心、遵纪守法等。大部分答案在教材中都找不到。只要考生是个有道德的人, 思想健康的人, 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考生的答题就能得分。题目具有开放性, 只要言之有物, 言之有理, 每个考生都应该有话可说。
考试题更注重对学生品德养成方面的考查, 更加突出对学生思想道德和价值选择的考查, 引导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做负责任的公民。就考题本身来看均为原创, 题干部分聚焦了一年中的社会政治热点, 如改革开放30周年、重庆作为城乡统筹试验区的知识、抗震救灾众志成城、北京奥运火炬传递等。
历史
历史题向来都被认为是谁的记忆力好, 就能得高分, 但2008年的中考历史题却很“时尚”。试卷不仅突出基础性, 也突出了时代性, 有一半以上的题目都融入了生活、社会的内容, 比如《西游记》的主题曲、在重庆台热播的连续剧《周恩来在重庆》、改革开放三十年、奥运会、汶川大地震等等都入了题。
8.台湾初中语文考试题 篇八
1去年暑假,冠云与家人到大陆旅行,回来之后冲洗照片,赫然发现一张不可能拍到的灵异照片,这张照片的景象应该是:
A四面荷花三面柳
B绿树村边合
C古道西风瘦马
D三更画舫穿藕花
2在《中国历代女作家》这本书里,“找不到”哪位女作家的相关作品?
A李清照B刘侠
C潘希珍D彭端淑
3老师要每位同学选读一本小说,开学后上台发表读书心得。请问下列哪一位同学的报告,不但让一旁的老师听了摇头,还引起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A《论语》读后感
B《三国演义》读后感
C《老人与海》读后感
D《世说新语》读后感
4为了自然科报告的需要,婉容上《鸟类百科大全》网站搜寻资料。请问她所打的四组关键词中,哪一个是查询不到内容的?
A鸿鹄B鸿儒
C鸱鹗D昏鸦
5苏轼与好友张怀民夜游承天寺,请问他们不可能看到什么景象?
A小斋幽敞明朱曦
B提灯的萤火虫
C在松针稀疏处闪烁的小镇灯火
D慈乌夜啼
6晋宏所做的动作里,哪一个没有“拍”的意思?
A打球B打寒噤
C打人D打蚊子
7做下列哪个动作时,左手和右手并不会交叠相碰?
A“攀”上月台B为子“祈祷”
C“抚掌”而笑 D“揖”让而升
8下面哪种行为没有违反交通规则?
A桥下之人犯跸
B朱自清的父亲穿越火车铁轨
C小明的爸爸酒后驾车
D徐志摩骑自行车追逐夕阳
9全校的大扫除时间,由下列4个人打扫的态度,可看出谁的个性最急躁?
A玉芳好整以暇地整理工具箱
B启惠慢条斯理地扫着走廊
C佑橙气急败坏地刷着厕所地板
D建青从容不迫地擦着窗户
10老师在黑板上写出几个生难字词要大家齐声朗读,请问下列哪个词语让不太会发卷舌音的思源感到很困扰?
A滑稽B佝偻
【教师考试教育学试题】推荐阅读:
教师教育技术考试参考试题08-16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07-19
教师考试教育法律法规全套试题及答案07-24
2023年教师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学》冲刺试题及答案六06-16
江西省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中大网校09-18
2009年云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试题及答案08-31
教师考试试题回忆09-08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