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工业发展规划

2024-11-17

县工业发展规划(共8篇)

1.县工业发展规划 篇一

对发展**县工业的理性思考

对发展**县工业的理性思考2007-02-10 16:47:07

工业化是县域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必然阶段。县域经济的工业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县域农业脱离了维持自身生存阶段以后,农民开始追求利润最大化而进行生产结构调整引起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持续高级化的自行变化过程。只有工业化才有真正意义的农业产业化,只有工业化才有繁荣发展的城镇化,实现县域经济的现代化。

一、××县工业七十年代起步,九十年代发展,本世纪初开始壮大。在近三十年的发展史中,经过建设经济大县、壮工富县和工业强县等三次政府强力推动和西康铁路建设机遇的拉动,使工业由一个幼稚产业发展成为县域经济的主

导。

1、在全市工业发展中独树一帜。199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仅12374万元,总量低于汉滨、石泉,占当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003年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52009万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亿元的%,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4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2359万元,占全市%;规模以下实现工业增加值19650万元,占全市4亿元的%。在全市十县区中率先实现了县域经济由农业向工业主导的历史性转变。

2、工业经济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199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农业总产值,到2003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75%;实现工业增加值亿元,占全县gdp比重从1990年的%提高到%;使县域经济结构达到∶∶,工业实现税收177891万元,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今年上半年二

产业完成税收亿元,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86%。

3、支柱工业初具规模。据县计划局调查,2002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家,完成现价工业产值73543万元,占全部工业产值的%,规模以上实现工业增加值32359万元,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规模工业占全部工业总产值比重,高于全国县域经济平均水平(全国水平为%),围绕县域生物、矿产、水能三大资源优势开发利用初步形成了烟草食品、矿产开发、生物化工、水电能源、建筑建材五大工业支柱,今年前半年支柱工业产值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8%。

4、民营工业成为县域工业的主体。据调查:全县产值5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中,合作制、股份制和个体私营企业占%,其中外来企业29个,占%。产权清晰、机制灵活、充满活力的企业所有权制度,为县域工业奠定了快速发展的基础。

5、初步完成了产品结构的更新换代。××县七、八十年代建设的国有、集体工业企业,基本是在商品短缺经济条件下为满足农村生产生活需要的轻工产品,九十年代初新建工业主要以采矿业为主。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迫使县域工业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据1995年工业普查:全县年产值5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67家,其中轻工业36家,重工业31家。到2002年底全县年产值5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增长到110家,其中属1995年以前建厂的工业企业仅16家,有13家属原建企业转产合并,其余所建企业皆因市场或体制原因停产或倒闭。现有110个企业中:矿产采选冶及制造企业65个,占企业总数的%,医药化工制造业17个,占%。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和集中,促进了县域工业支柱产业的形成。

6、工业集群趋势开始呈现。工业企业布局日趋科学。1995年工业普查:全县年产值50万元以上67个企业分布在全县24个乡镇,到2002年底,全县

50万元以上110个企业只分布在16个乡镇,其中分布在城关镇45个及其周边18个企业,占企业总数的57%,产值占81%。关口、庙坪、红军、小河等矿产地25个,占%,产值占%。工业企业向县城和矿产资源地集中,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增强了企业之间的关联效应。

7、房地产为主的建筑业成为二产业发展的支柱。建筑业是县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劳动密集型的成长性产业。我县建筑业增加值1995年的1638万元占当年gdp的%,到1998年猛增到11952万元,占当年gdp的11%,1999~2003年全县建筑业年增加值稳定在~亿元,占全县gdp的10~12%,年提供税收800万元左右,带动了建材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城乡消费。

二、通过理性对××县二十多年来工业发展的区域地位、经济结构、规模结构、产品结构、所有制结构和布局结构进行分析,在于把握县域经济工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提高推进工业强县战略 的自觉性和科学性。目前××县工业普遍认为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工业总量偏小,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缺大项目带动,这些都是经济现象。任何经济现象的产生总是某些内在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构。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县工业发展过程中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问题?

一是支柱工业产业链短,开发层次低,关联效应差。目前县域黄姜为原料的医药加工业,仅发展到水解物和皂素两个层次,关联度较高的矿产业,加工层次最高的锌资源加工到四个层次,按增值税计算:今年上半年我县采矿业上交增值税万元,矿产加工业上交增值税万元,加工业比采矿业增值倍,仍处在初级产品的生产阶段。据调查资料:××县县2002年产值5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在职工人5474人,固定资产原值51615万元,人均劳动生产率万元,百元固定资产产出率162元。劳动产出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万元/人的倍,资产产出率仅只有全省平均水平1127元的%,进一步

显示了我县主要支柱工业为资金密集型产业,加上产品加工层次低,企业之间联系松散,前向关联不强,后向关联很低,吸收的劳动就业较少,农民很少从工业发展中得到利益,企业以单个形态孤立存在于县域经济之中,既加大了企业的交易成本,又造成了相对增长较快的工业没有带来繁荣的县域经济。

二是信用体系不健全是形成工业资金缺乏的根本原因。工业资金除自身积累外本质上是社会储蓄转化为投资的结果,银行是拿别人的钱来赚钱的人,在资金运用中充当着“信用中介”,储蓄能否转化为投资信用是根本。我县自1996年银行存款超过3亿元以后进入快速增长期,到今年六月全县银行存款达到亿元,半年比年初净增亿元,存贷顺差亿元。也就是说,一方面银行有钱贷不出去,另一方面企业缺钱贷不到款。银企之间最根本的是缺乏信用保证。目前我县工业企业仅有3a信用等级3家,2a信用等级5家,1a信用等级2家,受

信企业占不到工业企业的5%,在这样的信用条件下工业生产资金缺乏就成为必然。没有信用,现代的工业结构就不可能建立。信用搞好了,金融就搞活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

三是平均利润率偏低导致工业缺乏发展的原动力。只有利润的高地,才有投资的洼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害怕没有利润和利润太少,一旦有了适当的利润,资本就会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利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我县2003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额77009万元,实现利润2843万,百元销售利润元,高于全市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我县工业资源优势相对明显,但现阶段开发成本也相对较高。形成工业企业利润率偏低的重要原因:①水电路等硬件配套较差,加大了建设成本投资;②企业软环境较差造成制度性交易成本较高,降

低了企业生产利润;③区域性土地、环保等钢性政策形成了企业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如何提高企业利润率、创造投资的洼地是政府建设工业强县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

四是创业型人才和创业环境缺乏是影响工业发展的重要原因。我县工业企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虽然形成了近20多亿元的生产能力,但处在工业发展的创始期。在这一时期工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企业以中小为主,发展以新建为主,大项目以引资为主,组织形式以血缘关系联合创业为主。在这一时期工业发展的核心是引导、鼓励更多的农村能人和城镇经营者,将积累的有限资本办工业,工业缺乏的主要人才是能吃苦、敢冒风险的创业者。只有工业发展到由总量扩张转向质量提高,管理型人才的需要才成为工业发展的核心。近年来县委政府针对工业人才缺乏的状况,选派干部职工到企业,结果进不去、留不住,尤其是县工经局今年与有关大学

联合举办企业管理班,计划招生60人,结果只有6人报名,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创立企业的人可能并不需要很高的教育,而管理企业的人必须有足够的训练。

三、1、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是县域经济发展到由农业主导向工业主导新阶段的必然选择。今天的工业强县既不同于当年建设经济大县、壮工富县的时代背景和经济基础,更不是要求乡乡镇镇遍地开花都办工业。而是县域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发展工业来实现。要用发展工业的思路和理念统领县域经济的发展,用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用产业化推进农业的规模化、基地化,把农业建成工业发展的第一车间;用工业化加快城镇化,实现县域经济三次产业的快速协调发展。自觉按照工业发展的产业导向,选择和确定乡域主导产业,提升农产品加工增值水平,增强农民应对市场的能力。

2、大力推进矿产、医药化工、建筑建材支柱产业率先突破。任何事物的

发展总是由重点突破到全面发展。目前县域矿产加工业、黄姜为原料的医化工业和建筑建材业具有产业基础好、资源优势明显、带动力强、产业链长、辐射面广的特点,在近期内应集中力量实施重点突破,以此带动五大支柱工业全面发展。

3、重视工业园区建设,促进工业布局优化集中。根据产业组织理论一般工业空间布局要经过两次跃升:第一阶段由分散办企业走向集中办企业,在县域经济中这种趋势表现为由乡村向县城集中;第二阶段由地域聚集向产业聚集,同类企业通过专业分工、产业协作的方式聚集在一起,节约生产流通成本,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目前我县工业企业地域聚集明显,产业聚集开始起步,在工业强县建设中要自觉按照工业企业发展的基本规律,顺应产业聚集趋势,科学搞好工业布局规划,加快城关、白柳工业园区和小河、红军、庙坪和关口等矿产资源地工业小区建设,选择产业发

育程度较好的矿产、黄姜加工业组建企业集团,促进产业聚集,提升产业竞争力。

4、加强信用建设,优化融资环境。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反作用于经济。金融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县域经济的发展速度和结构。金融机构作为以信用为本的中介机构,其基本职能是把社会小额闲散资金,通过储蓄的方便手段集中成巨额资金,又通过放贷转化为投资。银企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解决银企资金矛盾的根本是建设银企信用关系。××县信用联社自2002年开始对全县97471个农户2475个城镇工商户进行信用等级评定,累计授信最高额度达到亿元,农户和企业在授信额度内不需要任何担保,随时可贷到授信额度内的贷款。既解决了产业发展的资金困难,又提高了银行效益,降低了金融风险。在日益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的管理者,要把发展工业的重点放在创造良好的金

融环境上,而不是具体地为某个项目谋划方案。一是要以政府牵头,银行为主,部门协作,建立起针对出资人的资信评价体系,以资信等级为依据,提高企业融资能力。要从项目审批转移到及时发布行业产业信息、市场供求信息、价格走势和投资目录,明确鼓励类、限制类、定期组织银企对接,增进银企了解,化解金融风险。二是要充分发挥现有房产、地产评估机构为企业融资的服务职能,加大企业现有固定资产的评价认证,降低评估费用,促使企业的死资产变成活资本。三是要加大依法收贷的力度,依法打击逃废银行债务行为,提高企业信誉度,化解金融风险。

5、鼓励扶持平民创业,培养储备企业家队伍。任何经济发展都必然遵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多到精、由初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一般地讲创业属平民经济,管理是精英经济。要加快县域工业的发展必须是群体工业与规模工业同步发展。在群体工业的普遍发展中

把经营者不断培育成企业家精英。江浙等许多地方的发展实践表明:谁重民资,谁肯在启动民资上下功夫,谁就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保持一方经济的活力。鼓励平民创业首先要在全社会大力营造重商重工的经济氛围,大力开拓原始资本积累的门道,降低民办工业的门槛,制定鼓励扶持平民创办工业的优惠政策,通过政府资助、企业筹集的方式建立创业风险基金。减轻农民创办工业失败后的巨大风险,激发农民创办工业的积极性。

优秀的企业家是比资金、技术更为稀缺的社会资源。市场竞争的本质是企业家的竞争。要按照出资人认可、市场认同的价值标准,营造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社会环境,倡导尊重企业家就是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提高企业家的政治地位。继续鼓励优秀党政干部成长为企业家,促进企业家、经理人职业化、市场化。

6、降低交易成本,创造投资洼地。

目前影响我县工业企业交易成本偏高主要是税赋相对较高、收费居高不下。2003年我县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高于全省%,高于全市%的近一倍。根据对××县黄姜加工业的调查:除税收外,各类行政收费占工业增加值的1~2%,银行利息支出6%,环保处理费用占工业增加值的4%。工业相对集中的县城水价定价元/吨,水价的偏高迫使一些工业企业自备水源而不用自来水。较高的交易成本既降低了企业利润,又降低了××县工业产品的竞争力。要加快工业的发展,必须采取强力措施减少税赋、降低收费,减低水电路等公共产品价格,优化县域工业发展的小气候,创造以投资为重点的工业生产要素流动的洼地。

7、注重研究由农业向工业化转变过程中的新问题,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在县域经济由农业向工业转变过程中,对每一个人来讲,都有一个由熟悉农业向熟悉工业的转变过程。除了加强实践积累外,要特别注重经济理论学习,总

结吸取先进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提高工作的预见性。比如:刘易斯模型告诉我们,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工业的收益递增将取代农业收益递减,使整个经济转变为稳定增长的经济。经济的波动将以自然灾害影响为主体,转为以工业骨干产品市场供求引起的市场价格波动而波动,将使经济工作的重点由研究应对自然转向研究应对市场。还比如:工业化是财富和资本的集中过程。没有财富和资本的集中就没有竞争力。随着工业化步子迈得越大,财富和资本的集中程度越快,贫富差距拉得越大,遇到的难题越突出,反映的程度越敏感,维护稳定的问题越难。保障最低收入阶层的基本权利和降低这个阶层人口的比例是维护稳定的核心,务必引起工作上的高度重视。

(作者系××县县发展计划局局长)

2.县工业发展规划 篇二

关键词:特色经济,农业经济,产业化

一、突破“全能型”经济模式, 凸显特色经济

“全能型经济”是指那些产业齐全, 产品包罗万象, 小而全, 什么都有, 但什么也不专, 什么也不精, 什么也不大的县域经济。“全能型经济”虽然在我国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是很难避免的, 对我国县域经济发展作过一定的贡献,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县域工业化的推进, 这种“全能型经济”, 已经严重地束缚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发展特色经济, 有利于充分利用各县丰富的自然资源,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与经济优势, 有利于避免产业趋同, 从而形成独具一格的特色产品, 增强市场竞争力。

(一) 要研究挖掘自身特色优势。一个县域均有自己的特色优势。有的有区位优势, 如地处交通要道和枢纽, 或沿海、沿边;有的有自然资源优势, 如域内蕴藏大量矿藏资源, 或丰富的水能资源;有的有社会资源优势, 这主要是指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 域内已集聚的智力资源, 或成为政治、经济、金融中心;有的则以上优势兼而有之。只有充分认识并开发好这种资源, 构筑起本地区的特色产业, 才能摆脱资金等因素的制约, 闯出一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路子。霍邱县大力发展以铁矿开发为重点的工业经济、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产业化经济就是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 努力发掘自己的发展优势, 创造出本地经济特色的成功范例。

(二) 要发挥优势打造特色产业。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指出:最有效、最合理的社会生产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只生产自己在生产上处于相对优势、成本比较低的产品, 并用这种产品去同其他国家交换自己所需要的产品, 这样各个国家或地区才可以互相得益。这一理论的正确性, 已经得到各地经济发展实践的印证。霍邱县经济发展中现仍存在着一定的“盲区”, 忽视特色, 不注重比较优势成本, 一味追求全面发展, 形成“小而全”的局面, 其结果是各地产业结构雷同, 没有产品特色, 严重影响了产品的竞争力。因此, 霍邱县在发展经济时, 按照比较经济利益的原则, 研究制定县域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主动参与县域外的经济分工与协作, 突出自身特色, 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劣中选优, 不搞毫无特色的“大而全”、“小而全”。如霍邱县依托铁矿资源丰富, 突出以矿业开采、加工为主的矿业经济;依托畜牧大县、水产大县、杞柳大县的资源优势, 培育龙头企业, 发展柳编产业、畜禽产业等, 都使本县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在国内、国际市场对接中找到了自己的最佳位置。

(三) 要依托科技提升特色经济的竞争力, 在特色的基础上形成“特色产业集群”。科技含量低是阻碍县域特色经济与农村专业市场向高层次发展的原因之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县域经济要搞出特色, 无论是第一产业还是第二、第三产业, 或者是传统优质产业, 如果离开了科技和信息的运用, 都是不可能的。靠科技形成的特色才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所以, 县域经济必须加大科技含量投入, 引进科技人才, 增强特色产品的科技含量, 提高科技在特色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这里最关键的是实施名牌战略, 提高特色经济的知名度。要利用科技加大对农副产品的深加工, 增加其附加值;利用现代信息网加大广告宣传, 塑造名牌产品;利用名牌战略的龙头功能、优化功能, 促进特色企业的发展。目前生猪、麻黄鸡、皖西白鹅等畜禽饲养场发展迅速, 建立优质稻米、生猪、畜禽、水产、腾桥菜藕、新店獭兔等农村经济组织达84个, 带动近10万户农民从事特色优质农业生产。为确保特色产业的优势地位与发展后劲, 坚持强化农业品牌意识, 提升水产业和杞柳产业的科技含量。全县现有28个农产品成为省优品牌, 依托科技提升特色经济的竞争力已初显成效。

二、发挥农业大县资源优势, 促进农业产业化

作为农业大县, 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潜力。我们要善于把农业“劣势”转化为大力发展产业经济的“优势”。我们一有大力发展农业产业的原材料资源, 各种农、林、牧、副、渔产品非常丰富;二有大力发展农业产业的丰富劳动力资源;三有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必要的土地资源;四有大力发展农业产业的基础技术资源;五有招商引资的大量资本与经过原始积累的民间资本。作为农业大县要大力发展工农结合的产业化经济, 就应该发挥农业大县资源优势, 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把握:

(一) 强化“工业立县”、“工业强县”、“工业富县”意识。以工业的理念和方式发展工业型农业, 实施“工业强县”或“加工强县”的发展战略, 消除一切不利于工业发展的观念、体制和政策障碍。打破地方保护, 在市场准入、金融服务、税收优惠、土地使用、对外贸易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鼓励支持、保护与农相关工业的创业活动。近年来, 霍邱县着力构建以矿冶经济为支撑、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导的新型工业体系, 工业经济迅猛发展。2010年全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1家、总数达到102家, 其中亿元企业新增8家、发展到24家, 超10亿元企业集团3家, 纳税超千万元企业11家, 新增6家。

(二) 举全县之力培育特大型农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以这样的企业大量收购和消化农民的农产品, 生产出高附加值的工业产品, 销售给国内外市场, 实现农产品的高价值。霍邱县作为农业大县当然要发展农业, 但发展农业也要搞专业化, 不能样样都搞。山东省寿光县主要搞的是蔬菜及其加工、销售, 广西金乡县全县从事大蒜的生产、加工、销售, 湖南省绥宁县全县大力发展林业生产、加工、销售, 都取得了可观的规模效益, 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因此霍邱县除围绕杞柳编织业继续做强、做优外, 还精心打造天鑫米业、金田花米糠油、乐民米业、润发油脂、旺丰面业等农副产品加工业, 不断调整产品结构, 膨胀企业规模, 并力求把它们做大、做强、创出名牌。

(三) 积极为与农相关工业发展开创空间。积极招商引资, 内引外联, 以此弥补县域资源、技术、资金的不足。开放就是要把县域土地、劳动力、资源及水电价低廉及环境条件好等优势, 转化为招商引资、城市建设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优势, 承接大中城市或其它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资源综合利用型、配套协作型产业的梯度转移, 建设农产品加工和辅助产品生产基地, 延长产业链, 培育规模经济。目前我县面临的政策机遇十分明显。国家促进中部崛起的政策, 从推进新农村建设等7个方面30多项给予倾斜和支持, 含金量很高。省委、省政府将民生工程由上年的12项增加到18项, 作为面积大县、人口大县, 受益面将有大的提高。目前, 霍邱县正牢牢抓住紧邻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发展机遇, 大力促进为与农相关工业发展的招商引资,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四) 产业分工走专业协作之路。农业大县中农业占的比重毕竟还相当大, 因此在选择产业时必须高度重视农业, 使农业逐步走向专业协作之路。如组建大米农工商联合公司, 下分大米生产专业户或专业公司、大米深加工公司、大米深加工商品的销售公司。霍邱县按照“龙头企业+专业化的农业项目 (农户、分公司) +专业化的工业项目+专业化的三产项目”的模式已经组建了各类专业合作社20多家, 有利于县域劳动力、生产资料、土地、科学技术等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为推广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创造了条件, 为抵御市场经济风险, 打造县域经济的“航空母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崔国卿.走发展农村特色经济之路

3.旗县广播的发展与思考 篇三

一.旗县级广播的发展现状和原因

旗县级广播直接面对的是中国最广大的农村牧区人民群众,承担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主流文化,为基层百姓提供信息服务和文艺娱乐的重任。目前,内蒙古自治区所属旗县大多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地方财政紧张,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体制不清、生存空间被压缩、事业难发展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大部分旗县级广播电台已陷入保生存、难发展的尴尬境地。总体上有三种局面:条件好一点的地方,主要为转播节目,自办节目很少,节目不成体系;还有一些地方没有自办节目,以转播中央台、自治区台新闻为主要内容;最后一种有频率、有编制,但没有节目播出,广播基本瘫痪,这种情况也不在少数。

出现这种局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重电视、轻广播

主观上,地方主管在思想上对广播不够重视,内蒙古自治区的旗县尽管不能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但广播作为一种低成本的媒体,基础设施部分很多地区是有能力建设的。从设备的情况看,当地电视台一台普通摄像机的价格就可以买一台1000瓦的调频发射机。从资金、编制上看,电视也要明显优于广播。

2.人才匮乏,无法启动

客观上,目前旗县广播在职人员老化,大多不具备广播专业技术能力,旗县的客观条件、发展空间都难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以至于目前多数旗县电台连基本满足日常播出条件的采编播队伍都难以组建起来,使得当地广播电台形同虚设。

3.接收终端普及率低,广播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随着电视媒体的发展,电视频道的增加,收音机逐渐淡出基层百姓的视线,收音机作为一种最低廉的信息接收工具,普及率的降低并不是经济原因,关键是当地能接收到的节目内容有限,广播频率太少所造成的,相比大中城市平均能收到10个以上调频广播来讲,地域比较分散的旗县和农牧区可接受的节目实在有限,这就造成了老百姓对广播的依赖度降低。

4.“村村通”工程没有解决节目内容的问题

近几年,国家投入巨额资金开展村村通工程建设,许多旗县都建立了中央台和省级台的无线覆盖,但农牧区听众主动收听的积极性仍不能提高,主要原因是节目内容不能贴近当地的生产生活,发展当地的广播才是提高群众收听广播的重要途径。

二.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发展旗县广播的途径是:

1.提高认识,把旗县广播提到民生工程的高度

“三农”工作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为“三农”服务这个问题上,宣传文化工作不但不能缺位,而且应当有所作为,要让农牧民也能享受到文化发展的成果。

广播是一种运作成本低、接受成本低的大众主流媒体,相比有线电视、报纸来看,广播是基层百姓最适合的免费信息接收途径,广播的时效性、伴随性、互动性、传播广等特点,更适合在旗县和农村牧区推广普及,是真正的民生工程。

2.发挥地缘优势,面向“三农三牧”

旗县广播在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宣传中,可以发挥地缘性优势。县级广播因熟知当地情况,可以根据当地实际,解读政策,化解矛盾,传播科技知识,丰富农牧民的文化生活。这种宣传内容的针对性,有利于当地党委、政府更好地指导工作,也有利于调动广大农牧民投入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积极性。

3.实行优势互补,走联合办台之路

随着宣传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广播正在走出低谷,许多电台以各种形式,突破生存和发展的瓶颈,在这之中,台台合作有之,跨媒体合作也有不少,这些横向的和纵向的甚至是多方位的合作为广播的未来开启了一种新的模式。旗县电台受设备、技术、人才、办台经验等条件所限,靠自身力量走出困境显然比较艰难,如果借助上级台的力量,走联合办台之路,必将在较短的时间内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2009年1月1日,呼和浩特人民广播电台与托克托县广播电视新闻中心联合开办的“云中之声广播”在托克托县开播,并派驻管理人员和全台主持人轮班主持节目。

“云中之声” 根据托县的特点和听众的需求,开办了《云中服务台》、《云中致富路》、《午间随身听》、《云中书场》、《高考直通车》《云中大戏台》等节目,以新闻资讯、信息服务、文艺娱乐为主要内容,以主持人直播、听众参与互动、提供实用信息为特色,体现广播的时效性、参与互动性、服务性、伴随性和娱乐休闲等特色。“云中之声” 开播一年多来,已经成功地进行了“托克托县两会特别报道”、“春节大联播”、“红红火火闹元宵”、《盛世中国,红歌飞扬》、“两个文明”现场会、高考期间“爱心送考”等专题策划和公益活动,及时的新闻、实用的信息、丰富的娱乐节目,以及直播互动的播出形式,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欢迎,也吸引了周边旗县的听众,收听率和广告创收稳步提高。

旗县广播电台只要采取灵活多变、喜闻乐听的播出形式,出精品、创名牌,一定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更好的发展。

4.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工作汇报 篇四

一、坚持抓园区、搭平台,增强聚集发展能力。坚持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发展工业经济新的增长极来抓,加大力度推进惠东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和环大亚经济区惠东区发展。其中作为全省8个产业转移工业园区之一的惠东产业转移工业园区,至目前,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0.18亿元,累计签订入园合同项目98宗,涉及总投资201.95亿元,其中投产项目43宗,投资额82.3亿元。今年上半年,园区新增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8.8亿元;3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1.6亿元,同比增长31.8%;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6亿元,同比增长42.4%。环大亚湾惠东区域包含我县沿海以及白花共8镇,重点发展清洁能源、海洋生物、海洋保护等产业。目前,区内的白花长塘工业园区、中航谟岭工业园区,铁涌小屯工业园以及铁涌、黄埠、吉隆鞋业为主的女鞋生产基地等产业聚集园区建设扎实推进,成为我县域经济重要增长极。20xx年,8镇累计完成固定资投资138.7亿元,占全县比重62.1%。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5.8亿元,增长10.4%,占全县比重46.0%。

二、坚持抓引资、建项目,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始终牢固树立“抓项目、抓发展”的意识,突出抓好项目引进和建设工作,不断增强发展后劲。一是全方位开展招商选资。实施“走出去”战略,先后广州、深圳、杭州等地举办多场招商选资推介会,组织参加广东-澳洲经贸合作交流会等,做到既招商,又交流;发挥与大亚湾联建机制,实施县区联动招商;组织招商队伍,开展有针性招商;发挥商会、产业资源等优势,开展产业链招商;联动外出乡贤、企业家以及世界500强、国企等,开展定向招商等方式,全方位抓好招商选资,20xx年,全县外引内联项目共104宗,合同投资总额236.49亿元。其中,内联项目92宗,合同利用资金234.93亿元,履约率83.70%;外资签约项目12宗,签约总额1.56亿元。20xx年在谈重点项目共8宗,预计投资额943.06亿元人民币。二是着力抓好生产性项目建设。通过建立和完善全县内资项目库和工业项目库,建立重点项目建设联席会议,落实县领导挂点推进签约项目落户建设,集中力量推进项目建设。突出抓好工业投资,20xx年以来在建、续建、新建的大型工业项目有飞泰科数字装备、鹏程彩印、洋林电子科技、华源轩家具生产基地等86宗,累计完成投资额为51.2亿元;铭源健体自行车、美万家家具、雨辰鞋厂、飞步鞋业等一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

三、坚持抓产业、调结构,增强工业发展实力。针对惠东工业“短板”问题,出台了《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实施意见》,组织实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三年攻坚行动,着重加强清洁能源、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农业深加工等“主导产业”培育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实力进一步提升。清洁能源产业已具规模,平海电厂20xx年产值达50多亿元,国电风电项目、国储石油项目加快建设,广控风电年内进入试运行阶段,惠州核电、华能LNG等项目启动建设,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京兰新源能汽车、斯堪维亚智能机器、深科达气动设备等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项目和派瑞特塑业、永明兴塑料包装、惠东县电子感光油墨等新材料项目,以及飞科泰科技、彩讯液晶电视等电子信息产业项目落户建设,有效地优化工业产业结构,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20xx年,全县先进制造业增加值22.1亿元,同比增长41.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24.3亿元,同比增长92.9%。制鞋、制衣等民营传统产业优化升级。20xx年,全县制鞋、制衣等民营经济增加值257.5亿元,占全县经济总量比重58.5%。特别制鞋产业,今年上半年鞋产量达4.7亿双,产值达138亿元。农业深加工业产业进一步提升,全县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67家,其中列入国家级3家,省级以上12家,市级29家,东进农牧公司成为我县首家挂牌上市企业。20xx年全县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5.6亿元,同比增长20.4%。

四、坚持抓创新、促升级,增强企业发展潜力。一是实施名企、名家、名品培育战略。在名企培育方面,组织实施了“个十百亿元企业成长计划”,建立亿元、十亿元、百元亿元产值企业成长梯队,进行重点培育;开展了小升规、个转企攻坚行动,助力企业成长发展。至20xx年,全县规上企业数增至247家,比20xx年增加73家;亿元企业数发展有54家,是20xx年的2倍;合计产值394.6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比重80.3%。20xx年,拟新上小升规、个转企企业120家和130家。在名家培育方面,通过强化人才引进和对接、邀请专家举办专题讲座、支持鼓励企业主参加MBA等教育培训、组织企业外出学习考察等,不断增强企业主素质,培育了一批优秀企业家。在名品培育方面,建立创品牌奖励制度,组织名质产品参加国内外不同类型展销会,加强与阿里巴巴、东京等电商平台合作对接,引导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创建“淘品牌”等,提升“惠东智制”知名度。至目前,全县发展有中国驰名商标3件,省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共19个,市级品牌55个。二是实施科技创新,提升企业创新驱动新优势。组织召开全县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会议,加快推进院士工作站、研发中心等建设。至目前,全县组建有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5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8个,省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3个,市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7个,省级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4个,有效地增强了产品研发水平。20xx年全县产品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发明专利申请量分别为1508、559、69件,分别增长27%、19%、25%。20xx年以来,三年累计申请专利3514项、获授权1028项。三是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促进两化融合发展。发挥财政杠杆作用,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组织实施了一批技术改造项目,带动了工业投资增长。同时,积极实施“互联网+”战略,加快推进“机器换人”技术,推广使用工业机器人,深入推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扩大“两化”融合水平。20xx年,全县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11.8亿元,同比增长24.2%。今年以来,重点抓好惠州市特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海龙模具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等57家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带动企业扩产增效投入近20亿元;抓好澳达树熊、铂科磁材等企业“两化”融合贯标企业试点工作;并以格讯科技项目运营为突破口,引进一批智能制造服务项目,推动一批传统工业企业与信息技术企业交流对接,有效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形成智能制造服务发展新业态。

五、坚持抓环境、优服务,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我县十分重视发展环境创建工作,在组织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和文明县城、卫生县城创建的同时,坚持把领导精力、资源配置、基础设施、招商服务等方面向工业经济发展集中,全力营造良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一是组织开展企业服务活动,每月6月份定为企业集中服务月活动,实行领导挂钩联系骨干企业活动,现场协调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尽最大努力减轻企业负担。二是优化行政审批服务,提升行政服务中心功能,深化网上办事大厅服务,简化审批项目和流程,实行行政网上联审联批、信息共享,真正实现“一站式”办事、“一口价”标准、“一窗口”收费和“一条龙”服务,促进行政审批提速增效。三是强化政策支撑。先后出台“惠东45条”、“四上企业奖励制度”、品牌创建奖励制度、技术改造实施意见以及在项目用地、招商引资、融资服务、人才引进和服务资源要素保障等系列政策措施,以最大限度发挥财政支持杠杆作用,助力企业发展。四是强化保障机制,健全政府部门组织推进工业发展工作网络体系,建立健全部门统筹协调职能机制、工业经济联席会议制度、责任分工制度、信息通报制度、督查巡查制度、考核评估制度等“六大机制”,夯实政府服务保障基础。

5.xx县食品工业发展汇报材料 篇五

——xx工业商贸局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

首先,欢迎各位莅临我县调研指导工作,下面我就xx食品工业发展基本情况给大家做个简要汇报,同时希望大家就xx的食品工业发展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xx是xx市的南大门。全县总面积1881平方公里,总人口21.7万人,辖4乡8镇1个街道办、4个社区居委会、640个行政村,是闻名全国的“红枣之乡、粉条之乡、石板之乡、道情之乡”。近年来,全县上下围绕新一届县领导班子建设“红枣加工强县,粉条加工大县,石材加工名县”的战略目标, 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拉长产业链条,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使我县逐步形成了“一体两翼、多业并进”的产业发展格局。具体情况如下:

一、xx食品工业发展现状

1、食品工业产值、增加值增长迅速

截至2011年9月底(下同),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9.27亿元,其中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5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85.6%,同比增长28.5%;完成工业增加值6.45亿元,其中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完成增加值5亿元,同比增长27%。与2005年同期相比,产值、增加值增长幅度达8倍多,可以说是突飞猛进。

2、食品工业企业数量直线上升、社会效益日趋明显 截止2011年9月底(下同),全县共有食品生产加工规上

企业13户,产值过亿元企业1户(宏祥公司)、产值5000—1亿元企业2户、1000—5000万元企业10户;微型企业及各类专业合作社141户,其中微型食品加工企业8户、红枣专业合作社105户、粉条专业合作社18户、小杂粮专业合作社4户、苦菜茶生产加工企业6户;个体食品加工户5000余户,其中红枣加工400余户、粉条加工3000余户、其它1600余户。全县从事食品加工行业工作人员共计22500余人。其中,50人以上企业5户。与2005年相比数量上增长了近4倍。食品加工业在带动我县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我县税收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食品工业品牌意识增强、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全县共有29户食品加工企业获得QS质量认证,共计49张,获得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6户。全县拥有全国食品龙头企业2户,省级3户,市级7户。全县食品行业共获得注册商标25个,另有10个商标在待审中。巨鹰商标获得“中国著名商标”称号,人和仙、彤森2种商标获得“陕西省著名商标”称号,巨鹰牌滩枣系列产品获“陕西省名牌产品”称号。这些企业和品牌商标都分布在我县境内210国道和205省道沿线,形成“Y”字形产业集中带,产业聚集效应日益显现,食品工业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

4、骨干企业蓬勃发展,产业带动作用增强。食品工业作为农产品面向市场的主要后续加工产业,是带动农业发展的主力军。一批食品骨干企业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组织形式,促进农产品加工原料生产基地化、产加销经营一体化、加工制品优质化,带动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

特别是对我县东区6个乡镇的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已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主体之一。同时,与食品加工业关联的商业贸易、货流运输、包装宣传、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随着食品产业的壮大,产业接点作用的不断增强,带动了其的快速蓬勃发展。

5、特色产品发扬光大,县域形象得到提升。

我县小吃历史悠久,食品品种有200多种,特别是红枣、粉条、油糕、煎饼、果馅等历来知名度较高,早已形成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打造出了红枣食品、粉条食品、苦菜茶系列产品、多种陕北小吃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食品。巨鹰、宏祥、人和仙、枣生堂、山久果馅等生产的红枣系列产品;光远、九天薯业生产的粉条系列产品;天虹生物、享野茶业生产的苦菜茶等一批特色食品,在发展中不断提升产品科技含量、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包装,赢得了广大消费者青睐,成为对外交往中的馈赠佳品,xx特色食品已成为一张响亮的县域名片。

6、食品工业所获得的主要荣誉

在全县各级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成绩瞩目,2007年荣获中国优质红枣基地重点县,2008年被评为“全国食品工业百强县”、县域经济发展争先进位一等奖、“xx红枣”获得国家地理标志性保护认证。2009年被评为“中国百市(县)红枣优特经济基地”、“一县一业”试点县。目前我县食品安全师累计达到22人,位居全市第一。2010年我县被省食协评为“省食品安全师示范县区”。

二、主要工作举措

近年来,我县结合食品工业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式,指定了明确了发展思路与发展方向。即:我县食品工业要按照基地化、规模化、品牌化、国际化的“四化”发展原则,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强力推进扩大开放,抓好优质安全、精深加工、市场营销、集约发展4个关键环节,促进食品工业结构升级。从我县食品工业实际出发,实施一个战略(品牌带动战略),打造两个“小巨人”(巨鹰集团、新恒安集团),扶持三个行业(红枣、粉条、石材),建设四个基地(红枣、苦菜、食用菌、无公害蔬菜),大力推进优势企业和产业密集区规模快速扩张,形成以名牌产品为主导、大型骨干企业为支撑、上下游产业配套、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格局。推动我县食品工业的跨越式发展,加快工业化进程,带动农业现代化,实现食品工业大县向食品工业强县的跨越,把xx建成陕西乃至全国的特色食品生产基地。

1、加强产业调研,制定发展规划

2009年我局多次投入人力物力,派出调研组,深入企业第一线考查调研,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形成了《xx2009—2015年食品行业规划》和《xx2009—2015年红枣产业发展规划》两份参考性强、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规划。同时,形成《xx红枣产业集中区规划》并上报省政府,目前已通过审定并列入我省园区发展规划的总盘子。

另外,2011年年初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决定》、《关于大力推进红枣产业化进程的决定》、《关于加快推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决定》四个决定,为我县下一步

发展食品工业提供了政策依据、指明了前进方向。

2、培训食品安全师,加强食品安全

我县每年积极组织企业中食品行业从业者参加全国食品安全师职业培训,提升从业人员业务素质,目前我县食品安全师累计达到22人,位居全市第一。2010年我县被省食协评为“省食品安全师示范县区”。2011年4月21日、4月28日、5月6日、5月9日,中、省、市、县分别召开了整治食品安全专题会议,并印发了食品安全相关文件。依据会议、文件精神,我局出台了《开展工业企业安全隐患排查和食品安全检查行动的紧急通知》(清政工贸发[2011]10号)、《xx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方案》(清政工贸发[2011]14号)、与县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出台了《开展全县食品加工环节食品安全大检查和小作坊集中整治行动的紧急通知》(清政工贸发[2011]15号)等文件,并于5月13—16日对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重点食品企业进行了食品安全大检查,与5月17—25日联合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对食品加工企业和小作坊进行了全面排查和整治,取了良好的宣传与整治效果。

3、加强项目建设,促进结构调整

一是截至2011年9月底(下同),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入2.14亿元,共有26个项目。其中工业项目投入完成1.23亿元,涉及食品行业共9个项目,完成投资0.82亿元;技改投入完成0.91亿元,涉及食品行业共10个项目,完成投资0.88亿元。

二是组织实施结构性调整工业项目5个,总投资达0.97亿元,已完成投资0.57亿元,占总投资的58.76%,分别为:

xx仙明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年产1200台红枣智能烤炉生产线建设项目,xx红旗沟粉条有限公司2000T/a马铃薯粉条、粉皮生产线项目,xx众一合公司6000吨红枣保健醋及醋酸饮料生产线技改项目,xx枣生堂有限责任公司年产5000吨红枣浓缩汁生产线建设项目,xx天虹洗煤经销有限责任公司120万吨洗煤厂建设项目。这些产业项目的组织实施,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与活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是我局本着项目“建成投产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立项储备一批”的原则,加强项目管理工作。全年完成项目储备31个,并完成对12个项目的调研审批立项工作。

相信我县食品工业在项目投入强有力的支持下,会持续辉煌,再创佳绩。

三、食品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食品工业发展 受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制约,我县工业用地、用水、用电都相当紧缺,无法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二)发展方式粗放,效益低下

全县食品加工企业多,但80%的企业仍然局限于传统领域,管理方式仍以家族模式为主,产品附加值较低,工艺设备陈旧,生产效率低下。

(三)品牌杂乱,群龙无首

全县多数规模企业已注册了商标,并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但品牌杂乱,没有形成合力,没有突出地方特色,许多企业只愿做鸡头,不愿做凤尾,制约经济发展。

(四)企业融资困难,发展举步维艰

全县仅有农行一家商业银行,信用社也不给企业放款,融资不畅的问题成了制约我县企业加快发展的主要瓶颈。

(五)人才匮乏,出现用工荒

因我县地处偏远山区,生活条件艰苦,待遇低下,许多企业无法招到所需专业技术人才,即使招到人才,也因各种原因无法留住人才。再者,本县农民工大量外出打工,我县食品加工企业在生产旺季常常出现用工荒,企业无法正常生产。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我县要牢牢把握“四条路径”,坚持“四种模式”,着力建设“四个xx”。一是坚持“小资源、大产业”发展模式,努力走出一条产业建设与生态建设良性互动的绿色经济之路,加快建设“绿色xx”;二是坚持“小企业、大产值”发展模式,努力走出一条以食品加工业为主的循环发展之路,加快建设“活力xx”;三是坚持“小载体、大文化”发展模式,努力走出一条红色文化与红枣文化相结合的特色文化之路,加快建设“人文xx”;四是坚持“小城市、大名片”发展模式,努力走出一条以xx石板文化为载体的特色城市之路,加快建设“魅力xx”。具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快品牌整合步伐

目前,我县已经初步拟定了全县品牌整合方案,计划打

造中国xx红枣、中国xx粉条、中国xx石板三个地域品牌,制定全县行业标准,对全县经济实行统一规划,充分利用品牌效应,推动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积极协商,引进金融机构

要协助已入驻我县的两户担保公司办理各项手续,确保早日开业,发挥作用;积极与工行、商行等金融机构协商,争取更多金融企业入驻我县,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三)大力引进人才,改善企业管理机制 企业要高度重视人才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把人才培养放在首要位臵,对优秀人才更要倍加珍惜,充分利用好人力资源,建成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管理模式。

(四)优化政策环境,促进企业转变发展方式 加强与中央、省、市促进转方式调结构政策措施的对接,用足、用活、用好上级政策。加强财税政策引导,完善激励型财政支持政策,整合各类财政专项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财税的杠杆作用。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积极争取土地臵换和点供指标,着力提高存量土地利用效率。深入推进平安xx建设,着力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努力营造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良好氛围。

xx县工业商贸局

6.县工业发展规划 篇六

掐准四诀发展四大行业

2007年3月30日

梅州日报

本报讯平远县坚持把发展特色工业作为建设生态经济县的重中之重来抓,不断创新思维,重点在“长、大、强、优”等四方面下功夫,创新发展稀土、铁矿、机械、建材等四大资源型特色工业,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7.县工业发展规划 篇七

1在电网建设上“多用功”

电网质量是安全、服务和效益的基础。要牢固树立效益意识、精品意识,正确处理进度、质量、安全、效益的关系,全面提高电网发展质量。一是重项目前期。强化精准投资理念,逐线、逐变、逐站摸清电网现状,找准薄弱环节,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解决方案。强化投资成效评估,提高投入产出率,着力解决计划管控与实际需求不协调问题,避免低效、随意建设的现象发生。滚动修编项目储备库,确保入库项目质量。二是重建设质量。把工程质量作为“百年大计”,加强工程全过程管控,进一步落实责任、规范流程,狠抓方案制定和竣工验收,每季度开展工程后评估工作,形成从项目前期到效益评估的全过程管控机制,推动电网建设由“规模增长”向“精准高效”的转变。三是重运维管理。转变对电网“重建设、轻管理”的观念,加强设备日常运行维护,充分利用在线监测、带电作业、预防性试验、状态检修等技术手段,提高对电网的管控能力。大力推广配电专业化管理,推行中心区配电业务集约化管理,全面提高“三率”管理水平。

2在优质服务上“多用心”

优质服务是供电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要以推进“大服务”机制落地为主线,积极适应市场化改革要求,加快实现由“坐守市场”向主动“培育市场”的转变,由“提升服务质量”向“提升服务品质”的转变。在服务理念上,坚持以市场为中心、以客户为导向,积极开展员工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在服务协同上,加强专业化管理,从电网规划、建设、运维等环节入手,明确营配管辖范围,厘清管理流程节点,全面落实“五个一”标准化抢修,切实提高服务效率。在服务举措上,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对客户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分析,规范开展“零点”检修和带电作业,努力做到“不停电、少停电”。在服务创新上,深化“互联网+供电服务”,利用移动互联、三网融合、四表合一等技术,为客户提供更加方便快捷、智能互动的多样化、在线化供电服务。

3在专业管理上“多用力”

8.随县核桃产业发展与对策 篇八

关键词:核桃;发展现状;对策;随县

中图分类号:S75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14)03-0062-03

核桃Jungians regia是世界四大干果之一,营养丰富,其核仁平均脂肪含量为6510%~6840%,最高达7634%。核桃油脂中,饱和脂肪酸总量小于1000%,不饱和脂肪酸(包括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稀酸)总量大于9000% ,属优良的木本油料植物。核桃仁蛋白质含量一般为15%左右,最高可达297%;矿质元素和维生素含量也相当高,因而是重要的保健食品。核桃木材也是世界性的优良材种;核桃属于乔木树种,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尘降噪、固定CO2、净化空气等生态效益 [1 ]。2009年湖北省委林业工作会议,首次明确了“生态立省”的战略方针,提出了建设“生态湖北”的发展定位,明确了“生态建设从山上走下来,林业产业从林中走出来,林业改革方针让农民富起来”的发展理念。而大力发展核桃种植业就是一个既能促进生态建设又能让农民富起来的重要途径;为了贯彻湖北省委林业工作会议精神,湖北省林业厅规划2011~2020年全省新发展核桃林810万hm2的战略目标。为了拓展核桃产业发展的战略空间,调整当地农村经济结构,随县近年来开始发展核桃产业,本文分析了随县发展核桃产业的条件、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1随县发展核桃产业的条件分析

1.1气象条件分析

1.1.1温度

核桃属于喜温树种,其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及无霜期:年平均温度9~16 ℃,极端最低温度-26~2 ℃,极端最高温度38 ℃,无霜期200天以上。鄂北随州年平均气温155 ℃,无霜期2428天(最少211天,1958年;最多280天,1961年),极端高温411 ℃,极端低温-163 ℃,因此引种应该以北方核桃种群为主,而南方的铁核桃种群只适应亚热带气候条件,耐湿热,不耐干冷,可能在鄂北地区因为极端低温较低而难以正常越冬。

1.1.2光照

核桃喜光,进入结果期后更需要充足的光照条件,全年日照时数要在2 000 h以上,才能保证核桃的正常生长发育,如低于1 000 h,核壳、核仁均发育不良。鄂北随州年平均日照时数2 000 h左右,能满足核桃生长需要。引进新疆核桃品种需要谨慎,因为新疆日照时数远高于此,新疆阿克苏、库车等地的核桃产量高、品质好,光照充足是重要因素。新疆品种引进到随州,因为日照时数下降,可能导致产量下降、品质下滑等不良后果。

1.1.3水份

不同核桃种和品种对降水量的适应能力有很大差距,总体而言,核桃耐干燥的空气,而对土壤水分状况比较敏感,土壤过旱或过湿均不利于核桃的生长和结实。鄂北随州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865~1 070 mm,年平均降水量9668 mm,年最大降水量1 3903 mm(1998年),能够满足湖北本地核桃品种及部分北方品种的生长需求。2012年、2013年7月份降水仅为30 mm左右,不到历年平均值(928 mm)的三分之一;而此时正是核桃果实成熟的关键时期,严重的干旱,导致核桃提前落果,因此发展核桃产业要充分考虑到全年降水分布不均的问题。

1.2发展空间与土壤条件分析

1.2.1可供发展核桃的林地资源分析

随县地貌特征以低山丘陵为主,兼有山地和河流谷地,一般高度海拔300~800 m;主要山脉是桐柏山及其余脉。全县各类土地总面积553 81718 hm2,其中林地面积358 26507 hm2,占6469%;森林覆盖率5697%。林地面积中适合发展核桃的林地面积(含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无立木林地等中的宜林地)大约为50 823 hm2,可以说发展核桃产业潜力较大。

1.2.2土壤条件分析

核桃喜疏松土质和排水良好,在地下水位过高和粘重的土壤上生长不良,而在含钙的微碱性土壤上生长最佳,另外要求土层深厚,最好>1 m,核桃喜肥。鄂北丘陵岗地土层较薄,大部分丘陵岗地土层不足50 cm,有利条件是土壤下面是非常接近土壤的风化石,非常有利于通过改造增加土层厚度。碱解氮(N)、速效磷(P)、速效钾(K)含量居中等水平;有机质含量较高;pH值692,中性土壤,适合核桃栽培。相对来说,在鄂北发展核桃种植,土壤条件是限制因子,必须探索出鄂北低山丘陵地区土壤改造的技术措施,满足核桃生长需要。

2 随县核桃产业发展的现状

2.1随县核桃栽培历史

鄂北随州历史上没有大规模种植过核桃,仅有房前屋后农民零星种植;据不完全调查,共访查到78株核桃大树,其中以随州市区烟草公司的树体最大、长势最旺、产量最高。

2001年以来,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随州市联创核桃种植有限公司在随州随县、曾都等地进行核桃引种初步论证和品种引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并逐步在随县封江、环潭等地栽培。

2.2随县核桃产业发展现状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现在随县核桃栽培面积达到了013万多hm2,多为1~5年生幼龄核桃园,现在新栽培面积每年以007万hm2的速度增长。核桃产业发展的主体是企业和有一定规模的小林主,以核桃产业为主的企业主要有随州市联创核桃种植有限公司、湖北丰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湖北耀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随着林权制度改革,诞生了一大批小林主,如环谭镇高家冲村小林主谢凌杰(承包山林面积200 hm2)、新街镇河源店村王先国(承包山林面积12667 hm2)。

nlc202309031225

3随县核桃产业存在的问题

3.1缺乏历史基础,盛果期核桃园未成规模

全省现有核桃林湖北省现有核桃林约500万hm2,主要集中在鄂西南、鄂西北地区[2-4],鄂北随县是核桃产业发展新区,核桃大规模栽培的历史较短,经过近十年的引种、示范栽培,除了部分小面积的试验示范林外,迄今尚无成规模连片的进入盛果期的核桃园。在技术储备上面也比较薄弱,针对鄂北随县的核桃丰产栽培技术体系,肖文萍等等[5]在多年的试验示范中予以了总结,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3.2缺乏科学规划,产业调整不合理

作为一个核桃产业发展新区,是有条件发挥后来优势,对核桃产业进行科学规划,但由于规划的滞后;同时领导部门、企业和农民由于缺乏相应科技知识,受经济利益驱使,在不适宜种植的地区盲目发展,不但不能发展核桃产业调整当地林业产业结构,有些甚至破坏了原有植被。某企业核桃基地整地时盲目要求高标准,进行全垦,造成严重水土流失。

3.3缺乏政策扶持,龙头企业示范效应不显著

核桃种植业相对农业由于其周期长,前期投资大,更需要政府予以政策扶持。随县核桃产业现在缺乏政策、金融等方面的扶持,部分小林主在完成部分林地整地栽培核桃后,没有后续资金进一步加强管理,导致成活不能成林,经济效益差。少数龙头企业也因为经营时间不长,没有成片上规模的盛果期核桃园,在产业发展、技术示范等方面还不能发挥龙头示范效应。

3.4缺乏当家品种,技术培训和服务体系不健全

由于随县是核桃产业发展新区,没有本地品种可供选择;虽经过周忠诚等经过十余年引种,筛选出了元丰等品种[6],并且保持了原产地的品质和产量[7],但对与相应品种的物候、病虫害等仍需要进一步观察,同时完善相应的丰产栽培技术。同时当地企业和小林主也缺乏核桃相关丰产栽培技术,2004年某企业因为“见种就引,见苗就栽”,盲目引进云南泡核桃品种,因为不能越冬,造成很大损失;2011年某企业引进泡核桃作为砧木用种也遭到失败而蒙受损失。当地林业部门的技术服务体系以前主要针对用材林和种苗科技服务,由于核桃产业近几年才发展起来,当地林业部门技术服务人员本身也缺乏相应技术,因此不能对林农进行相应的培训和技术指导。

4 随县核桃产业发展对策

4.1规划先行,起点要高

一要做好发展区域规划。在全县范围内划分适宜发展区、试验区和不适宜发展区,建议以随县北部为主,至少要求海拔300~500 m以上,海拔300 m以下在没有选择出低海拔品种并建立相应丰产栽培技术体系前不要盲目发展核桃种植业。

二要做好品种规划。要对栽培的品种进行严格的引种试验,现在经过引种成功的也要明确栽培范围,同时对主栽品种和授粉品种进行合理配置。

三要高起点经营规划。鄂北地区是新发展区有条件高起点规划,同时由于城市化推进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因此在规划核桃基地时要提前考虑机械化经营,如成带状整地,适当增加行距等。在产业布局上也要考虑核桃产品的综合利用,如食用还是发展油用等。

4.2政策扶持,龙头示范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根据中央1号文件精神,把核桃企业和小林主纳入相关扶持范围,投入专门资金和技术力量对林农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依托林业科技推广部门和龙头企业建立技术服务队伍。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和有代表性的小林主,充分发挥其龙头示范效应。通过相关项目如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低产林改造项目、土地整理项目,对龙头企业和小林主予以资助。

4.3科技攻关,良种良法

要发展随县核桃产业,必须作好相关科研工作[8]。进一步加强品种选育工作,重点加强引种选育工作、当地野核桃开发利用[9]、探索适合当地的丰产栽培技术。发挥现有技术力量,同时引进相关科研院所,建立专门核桃研究机构。出版当地品种和丰产栽培技术指南,加强林农培训,保证良种良法。推进核桃栽培标准化进程,适当时候建立中低海拔核桃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4.4复合经营,优化产业

核桃园要多种经营相结合,提高效益,优化产业布局。如探索林牧结合、林 药结合、林禽结合等模式,达到以短养长。如环谭镇高家冲村小林主谢凌杰在核桃园里放养山羊,山羊可以控制部分杂草,羊粪可以作为核桃基肥,取得较好效果,养殖业的收益有效的支持核桃园的后续经营。新街镇河源店村王先国在核桃园里间作枸梗和瓜篓,实行林药结合。

参考文献

[1]郗瑞庭,张毅萍.中国核桃 [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2 ]徐永杰,罗治建,徐春永 等.关于湖北省核桃种植业的思考 [J ].湖北林业科技,2011,(4):47-49.

[3 ]吴代坤,戴应金,梅毅 等.恩施州核桃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J ].湖北林业科技,2009,(5):49-51.

[4 ]潘亮,吴伟,朱先波 等.十堰市核桃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J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5):1072-1073.

[5 ]肖文萍,周忠诚,袁继池 等.鄂北低山丘陵核桃丰产栽培技术 [J ].湖北林业科技,2013,(3):80-82.

[6 ]周忠诚,章承林,袁继池 等.元丰等核桃品种在鄂北的引种试验 [J ].广东农业科学,2013,(1):42-45.

[7 ]周忠诚,肖文萍,袁继池 等.不同品种核桃在鄂北引种栽培的品质分析 [J ].林业科技开发,2013,27(5):64-66.

[8 ]刘湘林,付艳华,熊文蓉 等.湖北省核桃栽培的几个技术战略问题 [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0,30(7):62-65.

[9 ]周忠诚,章承林,侯梅 等.鄂北野核桃开发利用初探 [J ].湖北林业科技,2013,(1):82-84.

(责任编辑:唐 岚)

上一篇:英语四级听力试卷结构分析下一篇:初中单元测试卷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