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

2024-09-12

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精选8篇)

1.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 篇一

如何让物理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学生感到其概念严谨、推理周密、难以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采取从理论到理论、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的方法,只能使学生厌烦疲劳,昏昏欲睡,课堂气氛沉闷而缺乏活力。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巧妙激疑,成为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学习、提高物理课堂学习效果的必要条件。如何让物理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谈一些自己的见解。

创设情境,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任何学科的教学,要想创造最佳的教学效果,都离不开好的课堂环境,对于内容比较抽象、枯燥的物理课来说,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尤显重要。课堂情境的创设者是教师,一堂课上得好与坏,这跟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步骤、方法以及创设的课堂情境有很大的联系。我们的课堂要让学生的心情激荡,使他们感到物理学知识神圣,有魅力和诗意,才能在愉快的氛围和环境中,迸发激情,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意愿。创设教学情境的手段和方法多种多样,往往要因人而异,因课而异。

在创设教学情境中,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求知、求动、求趣、求异、求新的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创设出引人入胜、妙趣横生的情境。例如,在讲到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方向时,我利用电影《刘三姐》里“抛绣球”的故事,并准备好“绣球”进行实验。抛“绣球”时,只有当“绣球”和接球人的连线是“绣球”在该时刻的切线方向时,才能够接到“绣球”,这个方向就是“绣球”在该时刻的线速度方向。实验后,学生很快就理解和掌握了,且记得牢。

教师还可以运用风趣、诙谐机智的语言来创设情境,使教学生动风趣。这样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因此,教学中教师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带着愉悦的心情上课,选择适当的时机,巧妙地应用风趣语言开导学生,让其产生共鸣,从而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例如,有一次我在讲到绝对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时,故意说成“就是那个发明进化论的开尔文”,学生先是一愣,然后异口同声地回答“那个是达尔文”,整个课堂气氛也都活跃起来了。

教师要用丰富的情感,创设和谐轻松的`教学气氛。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能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增强他们的理智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教师授课时,若能将准确的措词、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绘、柔和的声调、有趣的动作、丰富的表情融为一体,一定能使学生在一堂课上不仅学到物理知识,还能体验到一种美的享受。在对物理概念、现象和规律进行叙述时,教师要根据具体内容精心设计,注意语言抑扬顿挫、声音高低、感情运用等技巧,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为思维启动打下良好的铺垫。

此外,在营造课堂轻松和谐的氛围时,我们还须正确处理好恬静与活跃、热烈与凝重、宽松与严谨的关系,使课堂气氛的动与静、热与冷、宽与严和谐统一起来,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大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

激发情感,建立民生平等的师生关系

爱是教育的基础,情是心灵的钥匙,师生间的情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

(一)教师必须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热爱一个学生,则可塑造一个学生;厌恶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弃一个学生。公正无私的教育之爱,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更为重要,爱可使他们抬起头走路,将感激之情迁移到学习中,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潜力,使他们不至于因成绩不好而沉沦下去。我们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使学生变“要找学”为“我要学”。因此,教师是否对学生充满高层次的教育之爱,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二)尊重学生,人格平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和个性,同样学生的人格也不容侮辱和侵犯。如果对学生进行挖苦、讽刺、体罚的话,就会使其自尊心受到伤害,产生屈辱感和逆反心理。学生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否则将逆其师而背其道。教师工作的对象是有生命和感情的学生,而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必须改变“训斥”“强制”等做法,让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为滋养学生健康成长的一块绿洲。

(三)以情动人,促进师生情感交流

情感变化具有复杂性,教学中不仅要把握多数学生的情感变化,更应注意个别学生的情感差异,进行因材施教。情感又具有感染性,即以“情”动情,要使学生心情愉快地听讲,教师应像春风细雨一样,和蔼而严肃、平静而安详,即使有突发事件发生,教师也不要轻易批评学生,以防打乱学生正常的听课情绪,影响师生课堂情感交流。

(四)疏通渠道,增进师生友谊

当一些学生学习中不能将教师所讲知识掌握、作业频繁出错、提问回答不对、测验得不到好成绩时,教师不要一味责备他们不努力、不认真学,而要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清除盲目的“唯我独尊”心理,主动积极地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五)加强师生合作,共同树立信心

要学生学好物理,重要的是树立起学生的学习信心,而首要条件则是教师本人要有信心。我每带新班都向学生保证:一定使物理这门课成为各人的优势学科,并根据过去的成绩适当做自我介绍,使学生对教师既了解又敬佩,使每一个学生都在物理课上跃跃欲试。另外,平时教学中要多倾听学生的想法,帮助他们排疑解难,增强师生情感交流,使他们在情感上热爱物理。同时,还应对学生在各种物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热情和良好的思维,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努力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巧妙激疑,唤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起

古人云:“学启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诱发出来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质疑求索,答疑提高。教学中,我们采取多种做法以唤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精心“设疑”

教师要精心设计疑问,巧妙提出疑问,先让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激励诱导学生,尔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教学实践中,能否成功运用“设疑法”进行教学,关键在于教师设疑的艺术,所设的问题要富有启发性,符合学生实际,这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讨论的基础。例如,为什么人触电会有生命危险,而鸟落在高压线上却安然无恙?为什么苗田灌水能防霜冻?类似这样的问题一提出,就会深深吸引学生探索。但是,“设疑”一定要注意教学的目的性和学生的接受性、兴趣,应力求创设一种使学生产生疑问、渴望解答的情境,以保证学生获得正确的科学知识。

(二)“正反”对比

学生尽管掌握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对概念也有一定的理解,但由于受种种思维障碍的影响,再加上没有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在解题过程中常会出现错误,对于他们在知识上暴露出的缺陷,可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分析其错误的原因,并做出正确的解答。这样通过正反对比的思考和分析,可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三)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现有的知识范围内,着意提出一些要求有创造性或独特见解解答的问题,就好像摘桃子需要跳一跳才能摘到那样。这跳一跳引起的思考和探究,可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四)鼓励学生提问题

让学生向教师质疑,让课堂充满问题,倡导“没有错误的问题,只有不完善的答案”,以此激发学生的批判性、发散性思维。我主张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而是学生创新学习的设计师和引路人,学生疑难问题的解答人;教师也不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权威,而是课堂讨论的平等参与者,启发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倡导者。

(五)运用“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的方法,克服题海战术,培养探索精神

通过一题多解帮助学生加深对各种解法的认识,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对学生好的解法应及时给予表扬推广,鼓励把知识学活,从而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发挥实验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凡是课本上规定的实验我都认真做好,同时还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实验。例如,将一只鸡蛋放火装满水的烧杯中,蛋沉底,用竹棒搅动杯中水,蛋上浮,学生惊奇。此时,我告诉学生空心的竹棒里装有细盐,盐溶于水,溶液密度变大,鸡蛋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而上浮,使学生掌握了物体的沉浮条件。此外,我还将故事法、游戏法、辩论法、演示法、竞赛法等激发兴趣的做法引入课堂,以趣激学,始终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作用很大。

总之,新世纪的教育需要具有新观念的教师来实施,物理课堂教学的改革,需要我们广大物理教师的努力探索。面对新形势,肩负新使命,我们将不断提出教学方法的新思路,改进物理学科的教学方式,让物理课堂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

2.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 篇二

一、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让巧妙的预设点亮课堂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前提, 因为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对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种种“意外”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只有这样,上课时教师才会游刃有余, 才能很好地驾驭课堂。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时,我出示了下面的问题: 两个高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拼在一起还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此时学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一个学生说:“我认为两个高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拼在一起还是一个平行四边形。”“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 ”生1:“因为我画了两个高相等、底也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把它们拼在一起发现仍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另一个学生立即站起来表示反对,他认为这个问题只说高相等, 而没有指出底也相等。假如它们的底不相等 而且倾斜 的方向也 不相同, 那这样的两个平行四边形就不可能再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由于我课前对这一问题出现的不同情况进行了预设, 面对课堂上出现的不同观点就能有条不紊地评价和补充。我对学生说:“两位同学讲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都有道理。但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如果把这两种观点结合起来, 这个问题就解决了。也就是说两个高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拼在一起不一定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由此可见,巧妙地预 设课堂上 随时出现 的“意外”,显得尤为重要。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 而这些生动活泼的内容一旦被列入教材, 就成了抽象的概念。如果教师能创造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还原和再创造,将数学知识融合于生活中, 勾勒出“生活画面”, 就可帮助学生学好数学。

例如,教学二年级“乘法的意义”时,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这样的情境: 一些可爱的小朋友在儿童乐园玩过山车,每排都坐2个小朋友,一共有6排。此时我没有直接提出问题, 而是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讨论能提出什么问题, 而且还让学生用以前的加法来计算玩过山车的总人数。学生从列出的算式中发现了加数相同的特点, 同时好奇心又驱使他们思考能不能用更简便的方法计算。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计算方法, 而且还真正理解了乘法的意义, 并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进而体会到它的价值所在,并由此喜欢上数学。

三、巧妙设问,鼓励学生积极探讨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在课堂教学中 ,精心设问是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前提。有针对性、有目的性 地设问 ,对于启发 、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在日益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 设问是否巧妙, 对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至关重要。

3.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篇三

关键词:课堂教学;小学数学;主动性;小组合作学习

G623.5

小学数学的知识的主要是在于学生在某一特定的情景中,或者在实际应用中去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来和他人互助协作,去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提升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习能力,主动的去构建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为此本文针对于合作学习方式,以及交流合作的有效性进行了几点思考。

一、合作学习探讨,提升学习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授课中仅限于教师讲台教课,学生堂上课,这样的交流方式占整堂课时间的百分之90,这在小学的数学授课中,学生需要接受的知识量大,但是根据教育部研究,这种方式下小学生接受并能理解的知识量非常小,使得小学数学教学非常尴尬。根据实践证明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教学模式,旨在利用学生小组为单位,通过组内的互相交流和学习,让小学数学的课堂充满生机,课堂内容丰富有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授课新知识的教学中,需要利用新的教学方式来教授课,学生以问答的方式合作交流,更有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小组讨论,辩论学习,以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有家长与学生沟通交流,问题探讨还包括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反馈,以此来达到教师的授课的丰富性,课堂内容的有趣生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友谊。例如:教师在课堂中或提出一些疑问,说总共10个苹果,5个人分,怎么分,又或者小明吃掉了2个还有几个等等类似的问题,学生给出的答案也是不同的,不论正确或者错误,此时可以暂不用告知答案,诱惑性的询问,为什么有这个答案呢?从而让促进小学课堂数学教育的质量,利用小学课堂中的数学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科学合理的分组,构建学习平台

小学的数学授课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可以为学生搭建一个情景环境,构建一个主动学习平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主动性。学生自身和家庭的等综合特点,存在一定差异。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和心里特点与规律,科学合理的分组,利用学生互补性,产生一个大于整体大于局部的的格局,提升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全面发展,培养团队意识,互助解疑惑。利用疑惑构建学习平台,在面临新旧知识产生碰撞,产生矛盾,感到疑惑时,教师可以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对于数学的发散思维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学习。采取分小组的方式,围坐圆圈方式,学生之间在一定时间内互相探讨,设置辩论组,根据组内的问题,设置主辩手,一辩手等辩论的方式合作学习,教师在适当时机给出意见与指导,让其互相解答疑惑,建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之间学会利用合作学习这一方式,提高对于数学这一学科的的主动学习性,在有些数学解答中,解答的方式往往不是单一的,还有,为此,通过科学合理的小组分配,和合作交流学习的互相探讨,培养领头羊,以一带一的方式互相传递,相互合作使团体得到公平的回报,利于在以后的学习中奠定基础。

例如:4/8( )1/8,4/8()1/2,这两题,在括号中填写符号,利用合作学习方式,通过家长和课堂的反馈进行合理的分组之后,根据教师所设定情景;利于情感带入,知识点的利用,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提高团队的荣誉感,能够有效的调动各个小组,小组成员之间在数学教学课堂中的学习积极性,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数学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确立学习目标,科学合理分工

教师在授课中,由于一些教师的对教学的理解不够深刻,简单的认为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让学生之间的自由讨论,为此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学习就变成了各自的争执,没有目的性,组内的分工不明确,上课随意,合作学习的效果差。教师在实施合作学习这一模式时,在不同疑惑下的设置不同的情景,明确目标的核心成员,并给出合作学习的目标,对小组的成员学习现状做出及时调整与指导,增强小组的凝聚力。不能仅以小组得出的结果为最终结果,教师要让小学生在数学的分组合作教学中感受到参与和合作的快乐,促使同学之间核心和非核心成员的共同协作。例如分组之后,学生自主交流时,不仅哟啊关注某个小组得出的答案,不论正确与否,都需要让其明白每个成员在团队中的责任与荣誉。

由于合作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与小组成员内责任分工的不明确,部分小学生在数学授课中参与积极性不高,不主动发言。合作交流的互助,辩论,思考等作用无法发挥出来,不利于后期知识的学习,教师的合作教学执行力也没有到位。教师在授课中解疑惑时问题要从浅到深,由易到难,理解数学等式中的关键,明确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发挥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模式,例如:5个苹果分给4个孩子,怎么分,每人都可以又一个整的,但是剩余的那一个怎么办?可以将这种问题带回家和父母一起探讨,利用实物在教学中互相探讨,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在课堂中设立课后反馈环节,例如,一根绳子切了2刀之后绳子有几节?在适当时机可以提出还有其他問题吗?或者谁能根据这个例题组一个新的问题吗?可以给学生一短时间,讨论,辩论,思考,从而给出提示或者意见。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开阔眼界,举一反三,敢于探索。从而促使小学生的全身心发展。

四、小结

知识的学习主要的目的在于生活中的利用。旧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新的事物发展时,我们总要改进,与时俱进。合作的学习,以交流来构建学习环境,提高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主动交流学习,并且在教学中落实以兴趣为主,以相互交流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提高授课的质量,促进小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主动的去学习数学。

参考文献:

[1]黄平.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浅谈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1:48+46.

[2]曹敏.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论小学数学合作学习[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0,18:174.

[3]董世云.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合作教学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3,07:208-209.

4.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 篇四

关注课堂上动态的生成资源,让我们的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钢城一小

熊莉红

课堂动态生成资源,就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围绕多元目标,在开展合作、对话、探究、交流的课堂教学中,即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的新问题和新情况。

——题记

我们的课堂教学却过多地关注了预设,课堂教学完全按照预先设计的流程,这种教学方式背后隐含的假设就是,把学生看成知识接受的容器,把学校看成车间,把教学看成是一种工厂式的生产。但事实上,学生是有生命的,教师也是有生命的,教学应该具有灵动性,课堂应该成为教师和学生生命成长的场所。这就是今天要和大家探讨的课堂动态生成资源问题。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某一个节点,都有可能说出一些书本上所没有的经验和知识,这对学生的影响比较大,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知识结构。课堂中生成的知识资源可以被反复利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教师要想在课堂中引发和有效利用动态生成资源,不仅需要有课程资源的意识,更需要有积极的课堂观察、善于倾听和判断的专业素养以及不断地积累和反思总结。

一、老师设计弹性教案,潜意识里强调了要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

强调动态生成资源,并不是主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地展开教学,而是要有开放、弹性、发展的教学预设。这就是说,第一,教学必须有预设,教学预设是对教学的预先设计和规划。也就是说,教学过程必须要注重目标意识,对“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等问题必须做到心中有数。第二,教学预设无法预先规定教学的全部过程,无法预料到课堂中将要发生的全部事件。因此,预设需要是开放的,教师可以随时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也就是说,预设是一个框架,是一个目标,它有一定的弹性。

教师做弹性教学设计时,需要在每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旁另外开辟一栏,即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应对策略,根据自己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特征等的预先深入的了解,充分预想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问题,然后将解决问题的应对策略附于其后,甚至设计几个不同的板块,这几个活动的板块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时穿插、变化。这样,在不同的环境,面对不同的学生,尽管产生的问题可能多种多样,甚至截然不同,但是由于有充分的预设,教师就不会手足无措。

赵老师在教学公开课《欢乐的泼水节》最后一节时,许多学生都陶醉在泼水节所营造的欢乐气氛中,突然有一位学生问:“老师,现在地球上的水资源越来越少了,傣族人民过泼水节要泼掉许多水,这不是在浪费水资源吗?”

这一问题显然出乎大家的意料,课堂的气氛和教学节奏显然被这“不和谐”的音符打乱了。就在全班同学和台下听课老师为之瞠目的时候,上课老师却立即对这位学生大加称赞,并请学生再读课文,思考:泼水节这一天人们为什么特别高兴?这里的“水”到底是什么含义?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后明白了这清洁的水不仅仅是一种自然资源,还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它象征着尊敬、友爱和祝福。他们相信,虽然傣族人民生活在水量充沛的热带雨林地区,但爱水的民族,肯定懂得水的珍贵。

在案例中,教师抓住了学生的问题,以此展开对话,让学生讨论泼水节“水”的含义,让学生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并对学生进行了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可见,在捕捉和利用动态生成资源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把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真正落实到行动中。

二、老师在课堂上要有积极地对学生细心地观察、认真地倾听和准确地判断的专业素养

强调老师的专业素养,只是对目前老师中的许多不良因素的存在有一丝的担心。老师们面对当今物质横欲,也不乏渴望精彩纷呈的生活,当所需求与现实不能够保持适当的平衡的时候,他们的内心的天平就会失去平衡。到了时间进教室,下课铃声响了,响应上面的指示不拖堂,再如进课堂一样,抱着备课本或者拧起教材走出教室,完成了一节课的使命。看到这样的场景,不能够不令人痛心扼腕。

当然,也有的教师虽然没有别人穿得光鲜,戴的闪亮,却依然保持一颗积极的热情的心向可爱的孩子们传道授业解惑。我不得不由衷地为这样一些老师们喝彩,点赞!

刘莺老师在执教《枫桥夜泊》时,在课堂上就有这样的一段场景—— „„

师: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给诗人张继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生1:诗人考场失意,羁旅他乡,听到钟声,心情更加忧伤。

生2:诗人在羁旅中无法入眠,听到钟声,思念起了自己的家乡和亲人。„„

师:据记载,诗人在写就《枫桥夜泊》后并没有沉沦下去,而是更加发愤苦读,后中榜受官,成就了一番功名,有人曾说,是寒山寺的钟声给了他启发。

嘻嘻嘻„„(一阵轻微的嬉笑声传到了老师的耳中,刘莺老师扫视教室,发现是前排右上角的两个孩子在嬉笑。刘老师和蔼可亲地询问:“请问你们在笑什么呢?”)

其中一个学生:他说钟声怎么会给人启发呢?全是胡编乱造,如果真有这样的功效,假如是他听到寒山寺的钟声,那也一定会成绩好了。

(其余的学生听了以后哈哈大笑,这个同学也为自己赢得了同学的笑声而得意。想到这个同学平时也总是这样在课堂上做一些古怪行径哗众取宠,刘老师暂且忍住了心中的怒火。)

师:我想听听你自己的见解。

调皮生:这个话也不是我说的,我的哥哥曾经也学过这一首诗,他以前对我也这么说过,我就这么一说。

(在此,我们不能不说刘老师对学生细致入微的关注与关心值得点赞。)师:看来,老师今天不仅要教会你,还要请你教会你的哥哥,请你认真听一听。

师:作为寺庙,历来重禅道。佛家中讲‚闻钟声,心神净,智慧长,菩提生。‛寒山寺的钟声远远传来,恰好如醍醐灌顶,可能使深谙禅道的诗人猛然警醒,从而悟出了人生真谛,一下子振作起来。于是诗人挥笔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枫桥夜泊》。

师:如果你还不明白,休息的时间,我还可以继续给你讲解。„„

课堂的预设性生成资源,来源于“师生、生生”的交互对话和对文本内涵的深入挖掘中。教师以其广博的知识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基础,以深入地钻研文本为前提,参与课堂对话,在平等的关系中及时引导,有效利用了这一生成资源。相信这个孩子,在刘老师的指导下一定明白了为什么寒山寺的钟声给了诗人启发。根据孩子天真的个性,他也一定会在下一次碰见哥哥的时候,给哥哥讲述自己明白的知识。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真正实用而有效的,甚至高效的。

三、老师在课后要经常反复地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地积累、反思与总结。

老师的工作中每一天都有备教改习研,但是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也不乏课中一支笔,课后一支烟的悠闲生活场景,他们往往在没有课的时间里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聊着孩子,讨论世界,羡慕浮华,厌倦现实„„能够独思静处的老师寥寥几人。我不是说拒绝老师自己间的交流,而是有太多的时候我们无法改变我们所抱怨的一切的时候,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去做一些我们能够改变的事情呢?

古语说:定能生慧,静纳百川!教学过后我们要及时地静思,好的教学环节,我们要作为宝贵的经验进行积累、沉淀与分享,不足的地方,我们要思考、酝酿,该如何做才可以做到更好。及时地反思不仅是对自己刚刚进行的教学过程的一个回放,同时也是对自己教学能力的一个提升。

记得我在上《二泉映月》一课的时候,其中有一个环节我预设的是“感受阿炳的苦难”。可是文中仅仅只有“卖艺为生”、“双目失明”这样的连个词语,六年级的学生,从课文中找到这样的句子很是容易。在引导他们品味朗读完这一个句子以后,我端出了我的第二个预设内容:借助PPT显示那个年代的时代特点。

问:你们想想,在那样的一个年代,阿炳的苦难生活还会有哪一些呢? 生1: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双目失明的阿炳在街头拉琴卖艺。生2:夏天到了,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阿炳依然在街头卖艺。生3:阿炳生病了,发着高烧,可是他为了生计,依然在街头卖艺。生4:看到贪官欺压老百姓,阿炳用手中的二胡向世人倾诉他们的罪行,被贪官的走狗毒打。„„

同学们还在说着,我好像是在听,我也好像是在感动,他们越说声音越高昂,他们越说,对阿炳的同情之情越来越强烈。

说实在的,平时,他们一个个调皮捣蛋,是不是来一点恶作剧,没有想到,在他们的内心之处的正义之音竟然如此强烈,没有想到,他们的思绪竟然如此活跃,或许我们老师们真的应该放手让孩子们多表现表现自己了。

接下来,我要带领他们学习《美丽的晋祠》。开课的时候,我就邀请他们用一句话来说说:晋祠的美丽表现在哪里?

齐说:在山,在水,在树„„

师:你们每一个人从这三个方面中只选取一个内容来学习课文,从文中的字里行间来体会晋祠的美丽。

学生很是诧异。

接下来,我也无须一一的赘述他们在自己学习后的交流与反馈。我只是从孩子们的身上体会到孩子们自身的可塑性是很大的,只是有时候,我们老师好像没有将他们看成是一个活的生灵在教育,而是将他们看成了一只接受训导的小动物。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统一体”,“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已成为教师的共识。叶澜教授在她的“新基础教育”中指出:“教师要在思想上真正顾及学生多方面的成长,顾及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性,就可能发现课堂教学具有动态生成性的特征。”

5.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 篇五

通过此次科学教材培训,使我对如何进行科学教学有了较深刻的认识。新的科学课程改革使课堂充满了活力,充分调动了各个层面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教师层面上看,科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具有开放性和生成性,这就对任课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科学知识,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维品质……特别是科学教师,更应当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如多元智能理论、网络互动学习方式等),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从学生层面看,小学生对科学充满好奇,是学生喜欢的学科之一。因为各种各样的活动材料,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他们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必然要开口说,动手做,产生参与活动的冲动,在缺乏自制力的前提下,使课堂出现难控制的局面。但仔细分析这很正常,那怎样把握好课堂的调空艺术,让学生既动起来,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显的很重要。

怎样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呢?首先是想方法,做计划,即通过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的计划,包括制定的步骤,选择方法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应付的措施,然后开展探究活动。大致的思路是这样的: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方案——实施探究——展开交流——拓展创新。其次要着眼“三探”——探究活动的引入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探究活动的过程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探究的结论要能促进儿童原有认知向科学方向发展。

随着小学科学课堂改革的推进,科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诸如:问题的提出牵强附会、科学猜想太过随意、科学探究过度自主、汇报交流杂乱无章、多媒体运用越俎代庖等等。通过培训我感觉实施科学的教学策略有以下几点:

1、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职有望,教育学生“从科学的角度提出问题”。

2、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在猜想过程中注意学生的思维训练。

3、探究学习应重视教师的指导,把握好探究的时间和材料。

4、培养学生大胆发言和善于倾听的良好习惯。

5、多媒体的运用要恰到好处、雪中送炭、画龙点睛。

理想的科学课堂教学应达到以下境界:

1、从教学层来看,体现“四个超越”:超越模式,摆脱束缚;超越教材,整合资源;超越课堂,关注生成;超越教师,尊重主体。

2、从课堂形态看,体现“三气”:大气,立体鲜活;人气,情感共鸣;灵气,放飞想象。

3、从教学特点看,体现“四有”:问题有悬念,思维有碰撞,感悟有挑战,探究有喜悦。

4、从教学风格看,体现“四味”:充满趣味,饱含情味,具有韵味,令人回味。

6.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篇六

威宁二小李昇

课堂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培养习惯的主渠道。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把握好每一堂语文课,让语文课堂活满活力。因为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如果再加上死气沉沉的教学方式方法,学生在你的课堂上就会坐如针毡。语文界的前辈吕叔湘先生曾说过:“真正掌握一种教学法的教师,他是会随机应变的,他的教室里是生气勃勃的。„„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那么,如何让自己的舞台变得精彩?如何让自己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激情?我从这些年的课堂教学中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灿烂的微笑是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的开始

还记得刚调到这所学校时,不知是因为环境陌生、同事也陌生?还是接任的六年级大个子学生太调皮?或是对职业有了怠倦感?反正我总是摆出一副严师的脸孔出入。记得那次上了一堂公开课下来,许多老师的评价是:“课上得不错,只是从头到尾没见你笑过。”我能笑得出来吗?这是六个班分出来的,“大杂汇”,差生聚集,淘气包大全,打架斗殴是常有的事,学生对老师充满了敌意……哎!明天装一个笑容进教室吧!第二天,我一改常态,带着灿烂的笑容走上讲

台,学生惊奇地望着我,整堂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个孩子还在日记中这样写到:“原来,李老师也会笑啊!”

从此,我常常提醒自己:微笑!记得微笑!

学生犯错时,我会微笑着询问:“为什么?”他们对老师的这种温和的态度是没有丝毫心理准备的,在仅有的一道心理防线溃败而无足够应变的情况下,只能以羞愧、诚实的态度来面对老师,袒露内心的真诚;上课铃响了,我会挂着真诚的微笑走进教室,学生也就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始学习;课堂上,让学生回答问题时,手心朝上,一个优美的“请”,让学生倍感亲切;当他们答对问题时,微笑着说一声“我喜欢你的回答!”“来!老师和你握个手!”“来,咱俩击个掌!”让孩子们在整堂课中充满了信心;下课后,我不会忘记微笑着向学生道一声“再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怀,从而对老师下节课有深深的期待。这样,学生从心灵深处,对老师产生一种近距离的亲切感和深深的折服感!

一年下来,恶习基本杜绝,学生也深深地喜欢上了我的语文课,成绩也明显进步。我最大的秘诀就是:微笑!

可见,教师的微笑给学生的影响有多重要!微笑,给学生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让他们敢于走进教师的心灵。这样,你便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为你的语文课堂打下了坚实的感情基础。课堂上,如果学生敢于、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那么你的语文课堂便充满了和谐,充满了活力。深深地记得那天在三(5)班上的《画杨桃》,其中我问学生“和颜悦色”是什么意思时,一个女孩子大声说:“老

师,就是您这个样儿啊!”我再次笑了!“言教不如身教”果然如此啊!

给学生以更多的微笑,也就给了他们更多的自信,给了他们更多的学习选择权,以至学生会相信老师不会轻易否定他们,更不会批评他们。这样,学生就找到了张扬个性的空间。何愁语文课堂没有活力与激情?

二、抑扬顿挫的语言是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的保障

“言为心声”,有声语言的传播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而语言也是最利于表达情感的媒介。一些语文课缺少激情,主要是由于教师语言的平淡给人形成的印象。课上总是一个腔调,一个语速,没有节奏,没有重音,没有起伏。学生听着很容易恹恹欲睡。三尺讲台,其实就是教师每天的“舞台”,如果一支曲子千篇一律是一个曲调,那谁还愿意去听呢?如果每天嚼着同样的“馍馍”,谁还愿意“吃呢”?同样的道理,成年累月的课堂,一成不变的语调,那和寺庙的和尚念经又有什么不同呢?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应该让自己的语调变得抑扬顿挫,充满激情。

记得那次优质课评比,我在执教《地震中的父与子》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地震带来的巨大伤害,我出示了汶川大地震中体现父爱母爱的相关图片,加上我深情并茂的旁白:“谁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这位父亲,当他经历了万般曲折找到自己的儿子时,儿子早已被倒塌的房屋夺去了生命。但父亲毫不犹豫地脱下外套盖在儿子头上,并背起儿子,目的只有一个:带儿子回家„„”学生被深

深地打动了。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时,我先让学生理解这位父亲挖的时间长,再想想他在挖的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困难?你感受到了什么?然后带不同语气读这句话,读出父亲的劳累,读出父亲的疲惫,读出父亲的焦急,读出时间的绵长„„读到第三遍时,孩子们早已声音哽咽,再看评委和其他老师也是泪光闪闪了„„

激情不是表层的张扬,也不是肤浅的铺陈;不是华而不实的渲染,也不是冗余累赘的堆砌;不是声嘶力竭的叫喊,也不是矫揉造作的表演;不是拙劣的东施效颦,也不是可笑的邯郸学步。激情是真实的、由衷的,而且是感人至深、振奋人心的,情感自然而充分的流露。激情如火,熊熊燃烧;激情似水,汹涌澎湃;激情若风,遒劲浩荡。可时而高山流水,可时而小溪潺潺;可时而熊咆龙吟,可时而幽咽泉流„„这样,学生上你的课堂,就会感觉轻松、愉快、充实,与其说在学习语文知识,不如说在“享受”语文课堂。激情进入语文课堂,必将使语文教学更加魅力四射,风采迷人。

三、优雅的教态是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的催化剂

没有教态的帮助,一个人说话会变得很拘谨,但是过多或不合适的肢体语言也会让你这个人让人望而生厌。自然、自信的身体语言会使我们的沟通更加自如。

教师同样是角色的扮演者,如果能用活泼的肢体语言去打动学生的心,学生就愿意和老师亲近,老师的引导就能充分发挥作用。我们不难想象,如果老师抱着手臂对学生说话,学生对老师的感觉肯定很

差。如果老师改变了这种肢体方式,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但这并不是说每位老师都要对学生张牙舞爪,而是要注重体态的节奏和韵律美。身体和语言的协调应该是和谐的。像面部表情、眼神以及举手投足都会在讲话,而且已经超越了讲话本身。孩子会对你的眼神,动作有相应的反应,就说明你与学生沟通的渠道畅通了。有了这样愉悦的教学环境,还愁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吗?还愁你的课堂没有活力吗?

教育是“一朵云推动着另一朵云,一种思想影响着另一种思想”。著名语文教育家李镇西也认为:“一个教师要以自己对所教学科的态度去影响学生,用发自内心肺腑的职业情感去感染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热爱。”语文教师当然不一定是诗人,但他应该具备诗人的气质;语文教师也不一定是作家,但他应该拥有作家的情怀。我们不是给学生讲语文,也不是带着学生学语文,而是用自己的语文气质感染学生,这对任何一位语文教师都至关重要的。因为语文课堂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课堂。我们在重视工具性的同时,莫要忽视了它的另一个重要性,那就是人文性——培养人的优秀品德和高尚的人格。所以,你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目标,甚至是学生的人生发展。切记,莫信口开河。

7.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 篇七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生,主体作用

新的课程教育理念下,积极弘扬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有效唤起学生对教学活动的主体参与意识,全面发挥学生对待学习与交流的主体能动性,已经成为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理念过程中的教学主旋律。也可以这样理解,教学活动中以教师为主体逐步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转变,是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现实要求,这样的教学形式的转变是新的历史时期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活动的一种必然的要求,也是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创新教育的充分体现。

经过多年的一线教学工作实践,对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也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与探索。教学中,我能积极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以新的课程标准为要求,严格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全面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新的教育理念为依据,继承与发扬传统的教育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全面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地位,工作中我十分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之中的主体地位体现,让他们能真正的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人,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使我的课堂教学充满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在此基础之上,我也特别注重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教材的教学内容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把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以课堂教学为载体,有效的转化为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需要,让学生从内心真正的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在于生活的需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真正做到知识的学习服务生活现实的需求,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学后会用。正如伟大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一样,教师要让我们所教授的学生在每一堂课都能享受到热烈而沸腾的多姿而多彩的精神生活。我认为这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 才是教书育人的关键所在。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认为应该有效解决教学实践中制约教育发展的基本问题,有效增强师生之间的亲合力,让学生亲师,乐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师生关系是对立的。教师是绝对的“权威”, 把师生关系定位于命令与服从的模式。把知识的掌握定位于灌输与牢记的思维形式之下,这样的师生关系与教学模式使学生对知识只有识记,没有理解与探索的过程,这种机械的记忆必然对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有所制约。因此,要建立起师生间相互理解与信任的师生关系,是有效建立与不断增强师生之间亲和力的前提与保障。教学实践的事实告诉我们,学生对一门学科的喜爱通常是从喜欢教授这门课程的教师而开始的。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只有对教师信任了,学生才会去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 因此,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在教学活动之中要积极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与宽松的教学氛围,有效建立起一种平等而民主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才能够在课堂教学中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才能够把与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合作视为己任、视为一种快乐而轻松的探索活动。

一、把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放在首位,摒弃传统意义上的“师道尊严”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放下多年来教师的“师道尊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与指路人,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学习与探索的学习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内心真正感受到教育的公平,才能真正地投入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之中。多年来,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是神圣与尊严的象征,在课堂上,学生不允许发出不同的声音,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唯唯诺诺,以致于不敢在课堂教学中吐露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这样不仅限制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制造了一定的障碍。要改变这种教育的缺陷,教师在教学中要更多的对学生给予鼓励与关心,在思想的深处把学生看作是教学活动中平等合作的伙伴,在教学活动中给予学生完全的尊重,对于学生在课堂中提出的问师,教师要以一种认真的态度给予学生解答,对于自己没有把握的回答,要敢于在学生面前放下教师所谓的尊严, 要敢于在学生面前说“不知道,让我们共同来解决这个问题好吗?”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才会充满和谐的气氛,也只有在这种平等与尊重的前提下,学生才能放松心情,积极而主动的参与到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去探索知识,应用知识,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而高效的开展。

二、要让学生在教学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正确对待学生在教学中出现的错误

在学生放松身心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教学交流的过程中在所难免会出现种种不同的失误与错误,教师要正确对待这一问题,这是教学探索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教师对在知识研讨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学生要正确对待,不要轻易地去指责他们,批评他们的错误,也不要轻意地让其他学生来纠正这种错误。对于这样的教学现象,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导向作用,要有效结合学生的实际,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引导学生理解问题,教师的启发是学生调整学习思路、纠正错误理解的有效途径。这样,学生才能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来,才会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浓浓的生机与活力,学生也只有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才能真正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给予适当的鼓励,如“你敢于大胆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老师非常佩服你的勇气与胆识”等鼓励的语言,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起着促进与推动的作用,教师对他们的肯定,能有效地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同时也能给我们的课堂注入生动与活力,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

8.让英语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篇八

一、激发兴趣,营造乐学氛围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理想的英语教学,应是师生充满智慧的火花与情感的交流,达到文本、学生、教师的和谐共鸣,是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但现实与理想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课堂上学生常常成为心不在焉的“观众”,教师讲的天花乱坠,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乐学的课堂氛围。

1.运用语言的魅力为课堂导航

教师要善于运用具有美感的教学语言。富有美感的教学语言,要么让学生感受到美,要么让学生联想到美,要么引导学生去追求美,要么启发学生领悟到美,从而展示英语的魅力,其中幽默的语言风格尤为重要。 我们都知道,交际场合中需要幽默,一句诙谐的话语不仅能够带来欢乐,使人获得精神上的快感,而且还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弥合人与人之间的鸿沟,从而增进友谊、获得信任。其实,课堂上也需要幽默。讲课时,教师若能适时地穿插一些恰当的小幽默,往往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但是,许多老师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上课时为了维护师道尊严,呈现给学生的总是“冰冷的心,冰棍的脸,枯燥的语言,古板的眼”。 可想而知,学生在如此沉闷、呆板的课堂气氛中学习,其兴趣又从何而来?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上不妨对学生进行微笑“服务”,不妨在教学中渗透人生理念,不妨讲个笑话、来点幽默,这样将有助于积极课堂教学环境的建立。

2.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为课堂添彩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当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学生愿学、乐学,英语教师要采用一些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如应用直观教具,表演演示等。 单一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就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师还可以把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化的多媒体设施相结合,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触觉,多种感官被调动,学习的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教师还可以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用生活中蕴含的知识来丰富、诠释书本知识。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学生一定有话可说,有话想说,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兴趣。

二、让学生“动”起来,加强课堂互动

新课程指导我们,教育应该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我们必须把课堂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英语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课堂上的“说”就是英语学习的一种形式,师生没有交流就构不成课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比如,小组抢答竞赛法,小组讨论法,小组互相点名答问法,教师指定平时不喜欢发言的几位同学抢答某问题,发言记分法等。我们应该把新课程理念带进课堂,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真正主人,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成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促进者、激励者、合作者。英语教学成为生本、师生、生生的深度交流、平等对话。教育活动转化为师生共同交流、讨论,共同经历知识和人生意义的过程。在课堂上,英语教师不妨把说话的权利让给学生,把黑板也让一块给学生,甚至将讲台这块“圣地”也在必要的时候交给学生,让学生全面参与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同学、同议、同讲、同评的过程。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宽松环境

苏联学者雅各得钦说:“重要的是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感到没有思想负担,大胆地、无拘无束地讨论问题,论证自己的观点,学会证明和反驳,只有这样,讲堂才会真正变为学堂,学生才有可能真正享受课堂。”对学生来说这就是自由成长的空间——尊重的空间,信任的空间,隐藏自己秘密的空间,允许调皮撒野的空间。生活在这种自由的空间里,学生才能独立自主,亲身感受,他们的个体身心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这要求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尽量使自己成为学生集体中的一员,彼此形成一个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如果教师过于强调师道尊严而忽视学生尊严,就会造成师尊生卑的师生关系及师生人格上的不平衡。这不仅不能形成师生之间的平等和谐关系,更不能保证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只有教师在尊重每个学生的尊严和价值的前提下,激励赞赏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才能逐渐形成平等合作的关系,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才能得到激发,思维才会活跃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关注和鼓励学生,尊重学生,更多地欣赏和鼓励学生,这样学生才敢无拘无束地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并大胆质疑,与教师争论。只有这样才会形成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学生才会以愉快的心情钻研问题,启动思维,驰骋想象,使思维处于最佳活跃状态。

上一篇:小学生学习雷锋精神心得体会400字作文下一篇:国画社团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