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的神话故事(共14篇)
1.埃及的神话故事 篇一
于是,水夫的同乡回茅屋休息去了。
年轻的水夫巴米里斯孤零零地一人在路上徘徊起来。虽然他用自己的观点反驳了同乡,但是,他内心里却在隐隐作痛,不幸的命运令他有些不堪忍受了,有谁能把他从痛苦中解救出来呢
巴米里斯忽然想到年迈的父亲、饥饿的妻子还在茅屋中等着他回去。于是,巴米里斯朝井边快步走去,很快,他又拼命向返回的路上跑去。
幻觉中,他记起,当他的皮囊装满井水的时候,他听见有人呼唤他的名字。于是,他向四周环视,却看不到一个人。
——米里斯
阵阵呼唤声传到巴米里斯的耳中,声音是那样的清晰,不容他有丝毫的怀疑。
巴米里斯盯着前方,他把盛满水的皮囊放到压弯了的背上,他面前不远处就是通往神庙的石砌台阶。
呼唤声第三次响起来,可怜的水夫巴米里斯不知所措, 慌乱中,装满水的皮囊摔到了地上,清凉的井水洒了一地,在他脚下成了一汪小水潭。
一个异常柔和的声音又传来了:“不要害怕巴米里斯。”
听了这句话,巴米里斯才惊奇地注意到声音是竖立在庙宇前的雕像发出的。
“别害怕!巴米里斯,快点回家去吧,乡亲们正为大地的主宰俄赛里斯的诞生而欢欣鼓舞呢,这个好消息将会传到世界各地去的。”
声音消失了。
周围是一片静寂,好像什么也没发生。高大的庙宇、竖立的雕像、石砌的庙宇台阶、渗着水的那眼并、水夫巴米里斯和他脚下的空皮囊、一汪井水景象依旧。
可是,巴米里斯却像疯了一样拼命跑了起来,恐惧使他忘记了珍贵的羊皮水囊。他一口气就跑回到岸边芦苇搭成的茅屋中。
年轻的巴米里斯把他经历的新鲜事儿讲给妻子听。妻子听着,吃惊地望着丈夫,她猜想八成是酷热使丈夫的大脑受到了刺激。于是,妻子低声细语地劝慰丈夫,让他按原路返回到井边,快把那遗弃的羊皮水囊捡回来。不然,水囊会被过路人拾走的。
巴米里斯的父亲谢赫老人躺在茅屋的一角,他两眼昏花、双眼紧闭,隐约听到了儿子和儿媳的谈话。他唤过儿子,叫他把事情讲给自己听。
当巴米里斯一五一十给父亲讲完后,谢赫老人用颤抖的声音说:“啊 !孩子,这是上苍的声音去吧,快点去宣布这个好消息吧,快点照神的吩咐去办吧!至于我,你不必挂念,我为自己活着的时候能听到这个喜讯感到幸福无比。快去吧,孩子,拉神会保佑你的!”
2.埃及的神话故事 篇二
关键词:埃及,文明,象形文字
埃及人民在公元前4000年就创造了辉煌的古埃及文明,这一文明持续了3000多年。留下无数反映代表这一文明的宫殿、神庙、陵墓建筑等物质遗存。他们在文字、数学、医学、文学、艺术、宗教等领域的活动,构成古埃及文明与众不同的特征。
古埃及文字是埃及文明发展的产物。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一样,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象形文字是从图画文字发展而来的。早在文明形成以前的涅珈达Ⅱ时期,陶器、印章以及陶制或象牙的小雕像、饰物上已出现表示人物以及吉祥、祝福等内容的图画文字。随着图画文字的使用更为经常和频繁,进一步发展为象形文字。象形文字虽仍以图画作符号,但图形、读音都已固定,形成形音固定的文字符号。具有会意、指事和形声的功能。
一、古埃及象形文字的起源
世界各国关于文字的起源,有着不同的传说。由于生产力的低下,在原始社会,人们往往认为神创造了文字。中国古代有“仓颉造字”之说,古巴比伦有“纳布”造字之说。而在古埃及,则认为文字是一位名叫“图特”的神所创造的,图特深受人们的崇拜,在古埃及的神话传说中,他是掌管知识与魔法之神,用奇形怪状的图形记录神的启示,他所创造的文字也是在用图画在传达神的启示,而且教导人们写字、计算、制定历法。在古代埃及,文字的使用也是有规定的,只有神庙的祭司才能使用,这些文字在祭司的掌控下,含义十分晦涩,民间很多人都看不懂,在人们的心里也显得那么神圣。
1890年代在Hierconopolis发掘时发现的纳尔迈石板(公元前3000年)多年来被认为是埃及象形文字的最早文献。然而,在1987年德国考古队在阿比多斯(现在地名为Umm el-Qa’ab)发现了前王朝的一个统治者的U-j坟茔,复原了几百块骨片,从中找到了具有完全规模的埃及象形文字。这一坟茔的年代为公元前3150年。
近年来,美国学者阿奈特(WilliamS.Arentt) 1982年出版了一本题为《埃及象形文字的先王朝起源》的书。他根据年代约为公元前四千年到三千年间的一批遗址材料,对古埃及文字起源提出有趣的见解。认为古埃及文字的发祥地不在尼罗河三角洲,而在其南方尼罗河河谷地区的上埃及,先王朝时期的遗址大多分布在那里。先王朝时期居住遗址和墓葬出土的遗物,主要是陶器,其中彩陶占很大比例。很多陶器上有绘写、浮雕或刻划的符号。阿奈特认为,古埃及文字正是从这种符号发展形成的,所以他的书中有一章就题为《彩陶与陶器符号——象形文字的滥觞》。陶器符号往往和纹饰有一定关系,其渊源可追溯到公元前四千年,但陶器符号的特点是用来表示器物属谁所有,是所有关系的标志,这些器物大都在统治阶级僧侣手里。古埃及的文字完全操纵在僧侣手里,他们垄断了传授文字的权利,有意使文字蒙上一层神秘的宗教色彩,神庙的兴衰直接影响文字的发展。公元4世纪,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罗马统治者禁止其他宗教的传播,下令关闭坐落于费来岛的埃及神庙,随着最后一批懂得象形文字的埃及僧侣去世,作为古老埃及文明重要载体的象形文字也就寿终正寝。
二、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分类
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形成有体系的象形文字,它由表意符号、表音符号和部首符号三部分组成。其中表意符号、表音符号是最重要的。
表意符号用图形表示词语的意义,特点是图形和词义有密切的联系,每一种能画得出来的实物都以该物的图形为符号。例如画一个五角星表示“星”的概念,表示“吃”,就画一个人把手放在嘴里;表示“走”,就画一前一后迈开的双腿。表意符号还可表达出图形的引申义。例如,圆圈中加一点不仅表示“太阳”,而且进一步引申为“白天”、“日光”等意;“吃”的动作符号,也表示“想”、“饥饿”、“说话”、“热爱”等意思。从事书写工作的书吏可随时创造新符号,用来表示象形文字最初形成时尚未出现的物品。表意符号还可以表示集体的动作。例如,画一个南部埃及特有的一种植物百合花来表示“南方”这个概念。画一个弯着腰,拄着拐杖的人表示“老年”这个概念。用象征统治权利的权标的图形表示“统治”这一概念。也有极少数本身就代表抽象概念的符号。例如X这个符号,表示“打破”、“分开”之意。象形文字中的表意符号基本上由表示实物的图形构成,极少数是纯抽象的符号。
象形文字进一步发展,便有了表音符号。表音符号是由部分表意符号转化而来,它们原本是表意的,后用于表音,就失去了原来图形的含义,变成了纯粹的发音符号。例如,画一张嘴表示r音,画一只脚表示b音,嘴和脚的图形都放弃了自身含义而被赋予一定的声音,分别表示辅音r和b。埃及象形文字中的表音符号,有24个单辅音(一音一符)、大批双辅音(两音一符)和三辅音(三音一符)符号,并以24个单辅音最为常用。象形文字中的表音符号,原是表意的图形符号,但有音值,具有表音的功能。例如,猫头鹰的图形作表音符号时,读[m]音,以失去“猫头鹰”的含义。埃及象形文字的表音符号,最初很复杂,同一表音符号,常用不同图形表示。经过很长时间表音符号才趋规范化,形成24个单辅音、大批双辅音和三辅音符号。埃及象形文字的单辅音符号是字母的萌芽。腓尼基人对埃及文字加以发展,创造了字母,成为字母文字的祖先。除了表意符号和表音符号,象形文字还有指示符号,置于词尾,以表明这个词属于哪个事物范畴,如同汉字里的偏旁部首一样。除少数例外,古代埃及绝大多数的词都有指示符号。指示符号本身不发音。古埃及文字书写时词与词之间不留空隙,也无标点符号,位于词尾的指示符号起到把句中各词分开的作用。
三、古埃及象形文字形成、发展的阶段
古埃及文字的发展分为古埃及语、中埃及语及后期语言三个阶段。
古埃及埃及语时期,象形文字是圣书体象形文字(公元前3100年到公元前2160年),形体比较复杂,象形文字最初主要用于一切方面,记载历史、宗教仪式、诗歌、神话、祈祷文、法典和科学文献等。到了后期,主要书写基志铭文、殡仪文、金字塔铭文及一些传说、文学作品。这一时期的文字古朴,庄重,角度及层次清晰,显示出永恒持久的风格特征。
在“中埃及语”(公元前2160——公元前1780年)阶段。由于圣书体象形文字形体复杂,书写缓慢,使用起来比较麻烦,祭司们想尽办法来简化它,创造了一种祭祀体文字,类似行书的草书体,在使用的过程中,经过简化,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日常的公文、信件、账目、图书目录、商业文书、文学和宗教文献等都用祭祀体文字书写,比较实用。
埃及象形文字的“后埃及语”(公元前1573年——公元前715年)。公元前700年左右,象形文字的世俗体形成,更简单,书写起来更为迅速。最早的文献发现于埃塞俄比亚王朝时期。在希腊、罗马统治时期经常出现在有关日常生活的文献中,偶而在石碑上也有发现。存留下来的文字主要保留在商业契约、书信公文上,也保存在故事,文学作品之中。
古埃及文字发展的最后阶段是产生于公元3世纪的科普特文字(Coptic)。随着罗马帝国吞并埃及,居民改信基督教,传统的象形文字、祭司体文字为科普特文字所代替。它由24希腊字母和7个补充字母构成的世俗体文字,开始有了元音,是古埃及文字在发展过程中惟一写出元音字母的文字。在科普特文字的词汇中,采用了许多希腊外来语,字母顺序基本按照希腊字母排列。公元642年,到了阿拉伯征服埃及以后,科普特语被阿拉伯语取代,以后,科普特语只限于宗教使用。古埃及文字从此渐渐从人们的生活中淡化,直至绝迹,被世人遗忘。
“埃及,尼罗河的(Nile Nilotic)馈赠。”(希罗多德,Herodotus)任何一种文明,为了能延续其文化与历史,必然会有他们自己的传播方式,用语言、文字、图画或是其它表现形式。与大多数的古代文明一样,古埃及人用自己特有的文字来传播文明。通过文字,古埃及人得以把历史、文化、宗教通过纸莎草卷或是古墓、神庙的壁画保留了下来。揭开了蒙在埃及法老面上的灵光,大大地延展了人类文明史,它是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是给人类留下的一份极其珍贵的遗产。
参考文献
[1]陈丽霞.世界文明史简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第3版.
[2]G.莫赫塔尔.非洲通史.非洲古代文明,第2卷.
[3]A.伽德纳.埃及语语法(A.Gardiner,Egyptian Grammar).牛津大学出版社,1957年版.
[4]张凯.浅谈古埃及文字的发展阶段.
[5]令狐若明(吉林大学历史系).古埃及的文字起源.
3.穆兄会的埃及故事 篇三
穆斯林兄弟会(下文简称“穆兄会”)被视为埃及最有影响力的宗教组织,在穆尔西上位之前也是长期受政府限制的最大反对派组织。不过在埃及民众的眼中,穆兄会成员和普通市民并没有区别,甚至可以说毫无界限,远没有阿拉伯世界以外的人们所感觉到的神秘。当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从开罗来广州做生意的商人哈默德说:“他们(穆兄会)有太多的故事。”
这个名称出自《古兰经》箴言“穆斯林皆兄弟”的组织,最初于1928年成立于埃及,创始人是埃及伊斯兰教苏菲派教团的哈桑?班纳。在初创时期,穆兄会仅仅是一个松散的群众组织。但在班纳的领导下,穆兄会得到了快速发展,组织日趋严密,影响急剧增长。出于这个原因,那时候的埃及当局采取了极端的措施,安排枪手暗杀了在街头等车的哈桑?班纳。
在此以后,穆兄会与埃及政府开始了漫长的既合作又对抗的历程,但在更多时候扮演反政府角色,对现政权构成挑战。埃及政府一直对穆兄会采取既安抚又限制的方针:一方面允许它在特定条件下公开活动并参与政治,通过合法渠道表达自己的诉求;另一方面又依据《政党组织法》,以穆兄会属于宗教组织为由,拒绝它的建党申请,使之在法律上始终无法获得宪法赋予的各种权利,包括无权提出自己的总统候选人参与大选等。
曾经长期作为埃及的一个非法党派,穆兄会在历年的议会选举中却屡屡爆冷,表现出色。早在2005年,它就被西方舆论视为“大中东倡议”背后最大的隐患。
穆兄会的座右铭曾经是“伊斯兰就是答案”。事实上,它绝对不是一个单纯的宗教团体。换一句话来说,从诞生起,这个团体就有着有一定的政治诉求,其创始人就曾希望通过建立这个组织,在现代社会中复兴伊斯兰教,清除外来影响,重建一个以《古兰经》为指导原则的、政教合一的君主神权政体。
要知道,在埃及,穆兄会有着广阔的基层人员网络,经常忙碌于一些埃及民众最为关心的事情。一个开罗人曾说:“虽然我不喜欢动乱,但穆兄会让人看到了希望和前途。穆兄会倡导遵守教规,这让人有了精神的寄托。”
从去年埃及骚动以来,美国一直唯恐穆兄会在埃及掌权,奥巴马有言在先,说穆兄会具有反美意识形态,并指其“虽很有组织,却缺乏群众基础”。而对这个组织,英国人更不陌生,因为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该组织的反英国举动早已经让唐宁街头疼不已。
穆兄会曲折奋斗史
去年4月埃及骚乱的时候,穆兄会就已经被太多目光聚焦,那时,它能得到国际社会如此关注,倒不是因为它在埃及的政治实力,而是因为它是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极端组织和极端思想主张的鼻祖: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黎巴嫩真主党、伊拉克伊斯兰党等知名组织,均脱胎于穆兄会;而哈马斯的精神领袖亚辛(1965年加入埃及的穆斯林兄弟会,1973年亚辛返回加沙)和“基地”组织重要人物、拉丹的私人医生兼军师扎瓦赫里(少年时代就成为穆斯林兄弟会的忠实追随者),都和穆兄会有着难以割裂的渊源。让穆兄会声名远扬的,更多在于它曾经对中东地区一些政要的暗杀活动,例如埃及前总统萨达特就死在穆兄会极端分子的枪下……而穆兄会在埃及的发展历程也是几起几伏。
在穆兄会刚刚涉足政治不久,就曾被埃及最后一个王朝法鲁克王室所利用,而为埃及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以及清除西方影响而努力。但随即遭到镇压,创始人被暗杀;不过由于当时穆兄会坚持反英立场,得到人民支持,势力逐渐壮大,于是与同样反帝反殖的世俗民族主义代表“埃及自由军官”(纳赛尔等人建立)合作,合力推翻了法鲁克王室,在1970年出任埃及总统的萨达特当时曾在穆兄会和自由军官组织之间充当联络人。
而穆兄会与纳赛尔政权很快度过了蜜月期,1954年发生刺杀埃及总统纳赛尔未遂事件,使穆兄会遭到前所未有的指责,在当局的查禁中,大批成员被捕,受到酷刑折磨,穆兄会一度转入地下活动。埃及政府在1965年再次镇压穆兄会,并在1966年处决其重要成员赛义德?卡塔布。
于是当意图牵制纳赛尔主义、左派势力,拉拢伊斯兰势力的萨达特上台没多久,穆兄会立刻得到了帮助从而复兴。但随着萨达特对伊斯兰政策的转变,他开始透过宗教上层人士谴责暴力行为,并宣布穆兄会为非法组织。于是1981年,在签署了和以色列的和平协议之后,萨达特被圣战者组织(由埃及穆兄会分离出的激进组织)暗杀。
当穆巴拉克政权站稳脚跟之后,穆兄会开始在第三代总训导师欧麦尔?蒂尔玛沙尼的领导下,采取以温和的改革主义为方向的政治路线,力图在现行国家体制下从事合法政治斗争,扮演宗教政治反对派的角色。
为何是穆兄会上台?
1997年11月17日,在埃及南方古城卢克索,58名外国游客惨遭屠戮。血雨腥风之后,埃及社会开始一致反恐,极端分子失去同情。穆巴拉克利用镇压极端势力的机会,开始整肃穆兄会。他使用胡萝卜加大棒的办法,有时适当允许其活动,以释放民众对其亲美亲以政策的不满;有时又逮捕其领导人物,加紧控制清真寺、教职人员。
而在这一系列看似顺理成章的背后,是穆兄会试图进入埃及主流政治,并同其他政党结盟的一次次尝试——这些也在随后的事实中得以证明:在3年后的2000年,穆兄会获得了人民议会的17个议席;2005年,穆兄会以独立候选人的名义获得议会20%的议席,取得了有史以来的最佳选举结果。
这一选举结果让当时的埃及总统穆巴拉克感到震惊,促使他开始采取措施遏制穆兄会的发展。2007年重新修改的宪法禁止任何以宗教为基础的政治活动和政党活动,也不准独立候选人竞选总统。这一宪法内容被认为是针对穆兄会的政治活动。此外,反恐立法也赋予安全部队更大的拘押嫌疑人和限制公共集会的权力。
在执政的民族民主党官员的努力下,穆兄会未能在2010年11月的首轮选举中获得一席,穆兄会随后和其他反对党一道抵制第二轮选举,穆巴拉克的民族民主党最终获得议会80%的议席……
值得玩味的是,穆兄会在埃及的一系列政治活动,都一贯遭受“基地”组织的不屑甚至坚决反对,因为在他们看来,选举是西方强加于伊斯兰世界的;参加选举,意味着美国策略的胜利。而穆兄会成员成为议会成员,仍然是少数派,不可能带来改变,甚至要改变自己,变得温和而不坚定。
nlc202309011742
穆兄会曾经宣称,希望以和平的手段实现伊斯兰教典籍为立国根本和国民生活准则的伊斯兰教国家。穆兄会去年4月曾经在整个埃及都在狂躁之中的时候,依然一贯冷静地表明,他们无意争取权力,他们甚至宣称过:“穆兄会……不会谋求个人利益,所以,不会竞选总统,不会在国会争取多数席位。”然而埃及新总统穆尔西的上任,却让人们开始逐渐难以琢磨穆兄会的意图。
不过,一些媒体也许早就关注到,穆尔西是穆斯林兄弟会中为数不多的有留美经历的高层,这多多少少令西方世界松了口气。但穆尔西是不会让这口气松得太彻底的,要知道,这个身居穆兄会高层的大学教授曾一边反对妇女参选埃及总统,一边称要让埃及女性享有与男性一样的政治权利;曾一边指责以色列是“刽子手”,一边却强调尊重《埃以和平条约》;曾一边要在埃及全国禁止酒吧与艳舞表演,一边又希望壮大埃及旅游业。
直到现在,阿拉伯世界之外的人依然对穆兄会在埃及政坛的崛起难以置信,在外界看来,尽管埃及穆兄会生命力强大,但由于受原教旨主义的束缚,它至今没有提出一个让多数人信服或者行之有效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纲领。
可埃及人却并不在乎这么多。穆巴拉克倒台的时候,开罗曾流行一句话:“‘军官团’后面是‘兄弟会’。”已经暗暗表达了人心所向。在万里之外的广州,埃及商人哈默德告诉本刊记者,有相当一部分选民选择穆尔西,选择穆兄会,仅仅是因为不愿看到贪腐的穆巴拉克旧幕僚上台罢了。
哈默德已经收拾好行李,准备飞回穆兄会掌权的故乡度假。
采访
W:《看世界》马帅
H:开罗商人哈默德
W:埃及民间是否也认为穆尔西只是穆斯林兄弟会的一个代理人(傀儡)?
H:穆斯林兄弟会以前宣称过,不会安排人选参与总统争夺战,不过后来情况有些变化,我记得当时他们推举的是埃及的超级富翁,也是穆斯林兄弟会的高层人士,名叫沙特尔。不过他曾经上过法庭,有司法纠纷,按照埃及的相关规定,失去了参与竞选的资格,于是穆尔西替补上任。穆尔西有他自己的想法,当然,在埃及,有关他的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止。
W:穆尔西上台以后,政策上对穆斯林兄弟会有什么样的更改?民众是怎么样看待新总统上台的?
H:这些你在互联网上都能看到,我不便发表评论……穆尔西说过这样的话“埃及不会成为政教合一的国家,但其实现行的埃及宪法本身就符合伊斯兰教义的原则”。
W:是否有许多西方商人因为穆尔西的上台而离开埃及?这是否影响了埃及的发展?
H:西方商人离开埃及更多是因为去年的骚乱。据官方消息,穆尔西制定了详细的经济发展计划,现在埃及最棘手的问题还是经济。对于通货膨胀以及高失业率,不和外商合作,不给予经济充分自由是难以扭转、改变的。
W:穆斯林兄弟会对阿拉伯世界与西方世界交流现在持什么态度?
H:目前还不太明朗,穆尔西似乎热衷于埃及的旅游发展大局,但我觉得按照他的构想,埃及和西方世界交流的不断深入是迟早的事。
4.埃及艳后的传奇故事 篇四
克里奥帕特拉是最后一个能够自己讲埃及语的一位法老,这个法老有很多传奇的故事。
这位女法老,她有这么多传奇故事,哪些是真的,哪些不是真的,这恐怕有很多人还都是心存疑虑的,但无论如何克里奥帕特拉这样一个人物在历史上,确实是起了很大的一个作用,应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形象。
克里奥帕特拉的父亲其实并没有想让她去登上王位,可是需要有人继位的时候她弟弟还小,当时好像只有9岁,那么克里奥帕特拉七世实际上也就十几岁,在这种情形之下,他们两个人在罗马人的庇护下共同登上了王位,两个人还结婚了。
为什么是这样?据说是古埃及的传统。这在托勒密王朝时期,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她是为了遵从古埃及的一个传统,但是我们看了很多古埃及的材料,也看了很多他们的铭文,我们很少能发现,在日常老百姓的生活里边,有兄弟姐妹结婚这样的现象,只有在宫廷里边,才会这样,但也不是特别普遍。还有一点,是非常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说他们的结合没有一方是只有一个配偶的,总会有法老还会有别的妻子。
我对这个问题做了一下调查,也没有发现任何一个兄妹之间的这种结合,最后留下后代的。所以我感觉它可能是埃及的一种习惯,但是它的政治意味要远远地大于别的意味,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结婚,而是为了大权不至于旁落。
但是两个人结婚之后共同执政,真正的法老是克里奥帕特拉的弟弟,托勒密第十三世。但是他当时只有9岁,能统治吗?统治不了,那么这个时候他们两个人尽管结婚了,实际上早已成了政敌,都想要这个政权。
5.埃及的金字塔 篇五
āifénshàlúnyìqì
()及()墓大()()廓()立()成
二、词语广角(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四字词语)
()的沙漠()的埃及人
()的建筑物()的金字塔
三、句子广场(读句子,按要求填空)
例: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1)注意带点的部分,这样写的好处是。
(2)照样子把下列句子写具体。
①这棵树真高啊!
②他们之间友情深厚,
③月光是那么柔和,
四、课文传真(按课文内容填写)
(1)在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面金黄色的沙漠中,可以看到一座座()的()形建筑物。它们(),()。这就是()的埃及金字塔。
(2)现在,这些金字塔()在起伏的黄沙之中已经有()了。它们是埃及的(),也是古埃及人民()的结晶。
(3)这些石块磨得(),石块与石块之间()得很(),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都插不进去。
五、再提高。
你知道放眼世界吗?世界十大奇迹分别是什么?
1.埃及金字塔
2.宙斯神像
3.罗得斯岛巨像
4.马比伦空中花园
5.阿提密斯神殿
6.毛索洛斯墓庙
7.法洛斯灯塔
8.法洛斯灯塔外传:亚历山卓港
9.万里长城
6.锡瓦千年探秘古老埃及的另一面 篇六
1
锡瓦小镇坐落于大沙海的旁边, 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大帝曾到这儿拜访过先知阿蒙。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 但是一些考古学家, 相信伟大的军事领袖亚历山大大帝是被埋葬在这儿的。波斯王也曾经率领5万大军前来此地为消灭先知, 结果在沙漠里迷失方向, 全军覆没。
2
锡瓦古老重要的历史建筑包括从第26朝就存在的圣谕所, 当时的锡瓦神谕名扬四海, 传说曾威胁到公元前525年入侵的波斯人, 让波斯王冈比西斯的军队在沙漠中神秘消失。在城中心, 13世纪泥砖堡垒Shali已残缺不全, Shali建在一个小山包上, 基本都是土质的建筑, 迷宫似的街巷还基本保存着, 1926年的大雨使这里变成了废墟, 当地百姓都搬去了新城区。阿古米 (Aghurmi) 是锡瓦最古老的居民区, Shali的核心3部分, 建于公元前6世纪, 著名的神谕所就坐落在其西北角。
3
王者之山在锡瓦的城边上, 整个山包是土质的, 上面布满了古墓洞, 是锡瓦的主要旅游景点之一。考古学家发现, 这里有可以追溯到300万年前的人类足迹, 是世界上已知的人类最早的足迹。这里发现的打火石证明了他们居住在旧石器时期和新石器时期, 这使锡瓦早期的历史笼罩在神秘之中。
4
清真寺和清真寺的宣礼塔是锡瓦最醒目的建筑, 同样的黄沙泥瓦, 却与破旧的古城区形成鲜明对比, 足见当地居民对宗教的虔诚。
5
这是在锡瓦镇中心街口处的一座浮雕, 描绘了Shali的全貌。这座浮雕的手法并不高明, 甚至有些简陋, 却成为了这里的标志性建筑物。通过浮雕无法感到这里的居民因锡瓦的历史而骄傲, 反而流露出了因现代文明对当地文化形态的冲击所产生的一丝无奈。
6
行走在锡瓦的街巷与老民居之间, 身着白袍的柏柏尔人从某个拐角走出来, 这令人想起电影中的场景:身怀绝技的特工只身前往锡瓦古镇, 执行机密任务。不知会不会有电影选择在这里取景呢?
7
锡瓦是全埃及穆斯林里最保守的村镇。当地妇女穿着包裹得很严实, 甚至有一些女学生也是这样, 结过婚的女人更要全身遮盖, 不露出任何肌肤——包括眼睛和手, 她们的面纱是没有留孔的, 手上还要戴着手套。但是这里的男人可以娶4个老婆, 这名男子的车上都是他的老婆。
8
7.埃及的转型困境 篇七
后革命时代埃及新选出的议会于2012年1月下旬首次开议,标志着该国陷入困境的转型已进入一个全新阶段。随着针对埃及未来的争夺从解放广场转移至新选举出来的人民大会,埃及人也许正面临着其迄今为止最为艰难的挑战。埃及的临时统治者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一个由20名成员所组成的、代表埃及军方四大分支部门的机构)规划了一个模棱两可问题重重的路线图。埃及总统大选及新宪法的起草定于2012年7月1日之前进行,永远无法摆脱的大众动荡的威胁及摇摇欲坠、濒临崩溃的经济,皆让埃及的民主转型变得岌岌可危。然而,人们越来越清楚的是,对于埃及民主最可怕的威胁却是执政的武装部队及最高委员会自身,其想要对转型过程加以掌控,采取了越来越多的镇压措施并企图凌驾于法律之上。 2011年秋天全面举行的议会选举之前一周,开罗解放广场再度爆发大规模抗议。奇怪的是,抗议和军方镇压所导致的动荡和流血事件似乎只对选举本身产生了很小的影响。尽管选前众多预测都认为,处于安全顾虑,许多埃及人将不去投票。但这次选举的投票率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60%,并在长达六个星期的选举过程中一直维持在高位。即便12月中旬发生了第二波抗议和相伴的暴力镇压,却依然未挫伤埃及选民的积极性。由穆斯林兄弟会的自由与公正党所领导的选举联盟表现得比预期更好,获得了埃及新议会47%的席次。但最惊人的是,极端保守的萨拉菲斯特教派所支持的努尔党获得了约24%的议会席次,而两个主要的世俗派团体——华夫托党和埃及集团——各自仅获得8%左右的席次。 除了选举赢家和输家,议会选举也提出了关于埃及转型的性质及轨迹方面的棘手问题。对某些人而言,即便面对暴力及不确定性,仍然出现的创纪录的投票率,看起来好像是对解放广场抗议及其所代表的人士的一种否定,甚至代表着对于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处理转型事务的一种认可。自由派政党在选举中表现糟糕,而萨拉菲斯特教派却获得了出人意料的选举成功,该教派许多人士甚至把选举式民主谴责为对伊斯兰的侮辱。这种选举结果意味着,埃及社会存在一股即便没有反民主但却明显呈现非自由主义色彩的暗流。 事实上,后穆巴拉克时代的埃及几乎已成为一个集悖论与矛盾于一身的超现实主义的集合体。自穆巴拉克在2011年2月被推翻以来,埃及的转型一直都以两个看似矛盾的趋势为其特征。一方面,成功举办该国数十年中首个自由选举,见证了新埃及已被扩展的政治空间——涌现出几十个新政党以及一种充斥着恨意的新兴的媒体文化。甚至諸如该国最大的反对力量穆斯林兄弟会这种老牌组织,也沿着世代和理念路线开始分裂。另一方面,转型也已被赋予如下特征:日益升高的不稳定、社会和政治两极化及教派之间的纷争。
8.埃及的金字塔教学反思 篇八
这一部分课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来表现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学生在朗读比较中很容易感受到,同时还学习了几种说明方法。
二、从建造金字塔上深化宏伟与精巧
虽然文中对金字塔的建造过程从运输和搭建两方面叙述得很清楚,但学生并不能真正看明白。
1、他们不能真正理解当时生产力低下到何种程度。
9.埃及的金字塔阅读答案 篇九
《埃及的金字塔》写了宏伟、工艺精巧的金字塔,它们是古埃及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可我却从中感受到了古埃及一个个法老的迷信和强烈的虚荣心。
十万人,经常在烈日炎炎的曝晒下干活儿,用了整整三十年,才建好了胡夫金字塔。金字塔,不仅是古埃及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还是他们用心血甚至生命建造起来的!古埃及劳动人民为什么要花这么多心血建造金字塔呢?为了满足法老,他们妄想得到不死的灵魂,为了在阳间也能享有富贵,于是法老们便让人们建造起了金字塔来做自己的坟墓。这是多么荒.唐可笑啊!但这,就是王室的虚荣心。
像古埃及法老这样的例子,我们中国的历史上也有不少呢!如秦始皇在自己的坟墓周围用19120平方米的面积,花费许多人力物力和费用,建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兵马俑,为了在阴间也能随他有所作为。凡如此的种.种例子,都反映了古代封建社会时,王室强烈而又巨大的虚荣心。
啊,虚荣心,千万不能有,它是葬送你的一把刀!
《埃及的金字塔》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10.热情的埃及 篇十
名人般的待遇
初到开罗,对它的第一印象就是热,不光天气炎热,开罗人民也对我们东方人无比热情。
刚踏入埃及博物馆的大门,我还忙着给张芸欣拍标准的剪刀手游客照,就突然发现一只拿着手机的手伸到了我的面前,于是,我一脸惊悚的埃及处女照就这样被留在了当地人民的手机中,等我回过神来才发现,那是个包裹着头巾的当地女学生,她用充满着异域风情的英文跟我说要和我拍张照。这时我才开始无比懊悔,不该因为坐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就不收拾一下自己,戴着眼镜,蓬头垢面,大油脸,还穿得邋遢,不过似乎这群女学生们不这样认为。我就像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群女学生们疯狂地摆着各种POSE,争先恐后地与僵直站在原地不带换造型的我拍照,这就是所谓的明星待遇了吗?!
当然,原本我以为这样的待遇只不过是个偶然,后来我才发现这只是开始。在埃及接下来的几天,不管是在狮身人面像前、金字塔前,还是在大街上、市场里、神庙里,都一直有当地的小孩和女学生们找我和张芸欣合影,并且是排着队地来合影。我还记得我和芸欣在一家酒店旁的小店买衣服时,店里的男老板无比热情地给我们挑裙子、包头巾,还非要我们拿着相机与他拍照,并一个劲地告诉我们他单身,在芸欣不小心把手机落在店中再回去取的时候,老板还非要她亲他一口才肯还手机,当然,最后老板还是屈服在了芸欣怒火中烧的眼神下,乖乖还了手机。我调侃说:“也许以后没钱了,来埃及收费合影是一条不错的生财之道,并且还可以游拍整个埃及。多年以后,每个埃及人拿出的合影都有我们两个,要是没与我们合过影简直都不能算是与东方人拍过照了!”
除了被各种合影之外,我们也体会了一把名人游街的感觉。我们坐在大巴车上,沿路都被人指指点点、盯着看,重点是还一直有人冲你微笑、招手。一开始我还不以为然,时间长了竟还乐在其中:他们同我招手,我也同他们微笑、挥挥手,一挥就能挥好几个小时,手都不嫌酸。一位当地的导游跟我们说:“他们跟你们合影、挥手,跟你们美不美没关系,就是觉得很稀奇而已。”听完后,我真心觉得埃及人说话真是太实在了!就不能说是因为我们美吗?!
免费读大学
其实,埃及人的热情不仅仅局限于表面上,当地最负盛名的开罗大学对外国留学生有非常好的政策。导游兼开罗大学的历史老师说:“只需要一位老师和校长的签名就可以免费读书,包吃包住,还包洗衣服。”是的,洗衣服,连洗衣服都包了!他说之前他也帮一名中国女生要到过校长的签名,然后那个女生在开罗大学读了两年免费的书,并且现在还在联合国工作。同行的一个女生听见后,整个人的心情就如同当地的天气一样火热,立马嘶吼着“我也要去联合国,我也要来埃及读书”,并且立马开始与导游聊起了各种入学的细节问题。导游说:“进来还得考英文。”她拍着胸脯说:“英文肯定没有问题,我大学就在加拿大读的,英文肯定没有问题!”我和芸欣听完后差点抱在一起哭了,这些个英文好的学霸不会懂我们这些只能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往外吐、还得加上手语与人交流的英文渣的难处,当那个女生问我们去不去的时候,我俩只能一个劲地解释说“我们在中国太忙,有太多钱要赚”以显示我们只是因为没空而不是因为英文差以至于不来读书这个事实。
最近,我听说这个女生正在如火如荼地安排三个月后的埃及游、土耳其游……英文渣已经表示:哭晕在厕所了。
丢东西,不用怕
在埃及,丢东西根本不需要怕,当地人实在太热情、太善良了,根本没有人会拿你的东西。
曾经有朋友跟我说,只要跟在我屁股后面,必然能发财,捡手机、捡相机、捡衣服、捡钱、捡各种。这次来埃及,我发现我朋友这话是真的。先是我在阿布扎比机场转机去开罗过安检的时候,被要求脱掉鞋子、脱掉手表、脱掉外套、脱掉皮带(还好没要求脱裤子),我一路碎碎念说“怎么这么麻烦”地过了安检,走了十分钟才发现,我的手表忘记戴了,刚跑回去,安检人员就热情地把手表递给我,我大松一口气:还好这块用于装X的“土豪”表没有这样离开我。
而我的镜头盖,用芸欣的话说“就像是去了趟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一般”:先是在金字塔那,我放在一个地方就不记得拿回来了,最终去找了回来;之后又在红海的游艇上,被一位又高又帅、又有肌肉,恨不得立马把他打包带回国的潜水员捡到了并还给我;再后来,又在地铁附近被当地人捡到交给了一位中国导游,那位中国导游拿着大喇叭,一个劲地吼“是哪位游客丢了镜头盖,是哪位游客的镜头盖”,我才屁颠屁颠地跑去取回;这镜头盖还掉在过撒哈拉沙漠、神庙、大巴车、酒店等等地方,不是被我自己捡回来了,就是被当地人民送回来了;最搞笑的是,有一次被送回来的不仅是镜头盖,还加上了我的护照,接到护照的那一刻,我简直都要吓尿了,一直跟对方鞠躬说“Thank you”,估计那埃及人这辈子都没受过这么大的礼,才被我行了三次礼就惶恐地跑掉了。热情的埃及
文/蝈蝈
关于这个旅行外加旅伴其实都不是我们最初的选择。原本是籽月来找我,想要一起去日本看樱花的,后来由于签证问题深深地伤到了我们,我们就决定改去埃及和迪拜。什么都安排好了以后,籽月有一天突然跟我说她不能去了,因为她要去干一件人生的大事,差点把我伤到嗝屁过去。后来,籽月为了弥补我,把埃及、迪拜游的费用打了八折,并且要我提供免费跟拍服务,最终说服了张芸欣同我一起去,于是,便有了这一趟神奇的、让籽月悔不当初以至于差点把我俩朋友圈屏蔽的美好旅程。
nlc202309041922
名人般的待遇
初到开罗,对它的第一印象就是热,不光天气炎热,开罗人民也对我们东方人无比热情。
刚踏入埃及博物馆的大门,我还忙着给张芸欣拍标准的剪刀手游客照,就突然发现一只拿着手机的手伸到了我的面前,于是,我一脸惊悚的埃及处女照就这样被留在了当地人民的手机中,等我回过神来才发现,那是个包裹着头巾的当地女学生,她用充满着异域风情的英文跟我说要和我拍张照。这时我才开始无比懊悔,不该因为坐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就不收拾一下自己,戴着眼镜,蓬头垢面,大油脸,还穿得邋遢,不过似乎这群女学生们不这样认为。我就像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群女学生们疯狂地摆着各种POSE,争先恐后地与僵直站在原地不带换造型的我拍照,这就是所谓的明星待遇了吗?!
当然,原本我以为这样的待遇只不过是个偶然,后来我才发现这只是开始。在埃及接下来的几天,不管是在狮身人面像前、金字塔前,还是在大街上、市场里、神庙里,都一直有当地的小孩和女学生们找我和张芸欣合影,并且是排着队地来合影。我还记得我和芸欣在一家酒店旁的小店买衣服时,店里的男老板无比热情地给我们挑裙子、包头巾,还非要我们拿着相机与他拍照,并一个劲地告诉我们他单身,在芸欣不小心把手机落在店中再回去取的时候,老板还非要她亲他一口才肯还手机,当然,最后老板还是屈服在了芸欣怒火中烧的眼神下,乖乖还了手机。我调侃说:“也许以后没钱了,来埃及收费合影是一条不错的生财之道,并且还可以游拍整个埃及。多年以后,每个埃及人拿出的合影都有我们两个,要是没与我们合过影简直都不能算是与东方人拍过照了!”
除了被各种合影之外,我们也体会了一把名人游街的感觉。我们坐在大巴车上,沿路都被人指指点点、盯着看,重点是还一直有人冲你微笑、招手。一开始我还不以为然,时间长了竟还乐在其中:他们同我招手,我也同他们微笑、挥挥手,一挥就能挥好几个小时,手都不嫌酸。一位当地的导游跟我们说:“他们跟你们合影、挥手,跟你们美不美没关系,就是觉得很稀奇而已。”听完后,我真心觉得埃及人说话真是太实在了!就不能说是因为我们美吗?!
免费读大学
其实,埃及人的热情不仅仅局限于表面上,当地最负盛名的开罗大学对外国留学生有非常好的政策。导游兼开罗大学的历史老师说:“只需要一位老师和校长的签名就可以免费读书,包吃包住,还包洗衣服。”是的,洗衣服,连洗衣服都包了!他说之前他也帮一名中国女生要到过校长的签名,然后那个女生在开罗大学读了两年免费的书,并且现在还在联合国工作。同行的一个女生听见后,整个人的心情就如同当地的天气一样火热,立马嘶吼着“我也要去联合国,我也要来埃及读书”,并且立马开始与导游聊起了各种入学的细节问题。导游说:“进来还得考英文。”她拍着胸脯说:“英文肯定没有问题,我大学就在加拿大读的,英文肯定没有问题!”我和芸欣听完后差点抱在一起哭了,这些个英文好的学霸不会懂我们这些只能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往外吐、还得加上手语与人交流的英文渣的难处,当那个女生问我们去不去的时候,我俩只能一个劲地解释说“我们在中国太忙,有太多钱要赚”以显示我们只是因为没空而不是因为英文差以至于不来读书这个事实。
最近,我听说这个女生正在如火如荼地安排三个月后的埃及游、土耳其游……英文渣已经表示:哭晕在厕所了。
丢东西,不用怕
在埃及,丢东西根本不需要怕,当地人实在太热情、太善良了,根本没有人会拿你的东西。
曾经有朋友跟我说,只要跟在我屁股后面,必然能发财,捡手机、捡相机、捡衣服、捡钱、捡各种。这次来埃及,我发现我朋友这话是真的。先是我在阿布扎比机场转机去开罗过安检的时候,被要求脱掉鞋子、脱掉手表、脱掉外套、脱掉皮带(还好没要求脱裤子),我一路碎碎念说“怎么这么麻烦”地过了安检,走了十分钟才发现,我的手表忘记戴了,刚跑回去,安检人员就热情地把手表递给我,我大松一口气:还好这块用于装X的“土豪”表没有这样离开我。
而我的镜头盖,用芸欣的话说“就像是去了趟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一般”:先是在金字塔那,我放在一个地方就不记得拿回来了,最终去找了回来;之后又在红海的游艇上,被一位又高又帅、又有肌肉,恨不得立马把他打包带回国的潜水员捡到了并还给我;再后来,又在地铁附近被当地人捡到交给了一位中国导游,那位中国导游拿着大喇叭,一个劲地吼“是哪位游客丢了镜头盖,是哪位游客的镜头盖”,我才屁颠屁颠地跑去取回;这镜头盖还掉在过撒哈拉沙漠、神庙、大巴车、酒店等等地方,不是被我自己捡回来了,就是被当地人民送回来了;最搞笑的是,有一次被送回来的不仅是镜头盖,还加上了我的护照,接到护照的那一刻,我简直都要吓尿了,一直跟对方鞠躬说“Thank you”,估计那埃及人这辈子都没受过这么大的礼,才被我行了三次礼就惶恐地跑掉了。
当然,“只要跟在我屁股后面,必然能发财”这话也适用于芸欣,她同样也是一路都在找东西。她分别在开罗和迪拜找过一次Iphone,在洪加达找过一次美图手机,在回国下了飞机之后找过一次丢在飞机上的、我的相机(是的,是我的相机,不是她的相机,再次把我吓尿一次),回国到了首都机场又找了一次游伴的收据票。也许是因为回到了中国,这票就真的怎么都找不回来,最后打了无数个电话后才把问题给解决了。我们感叹:“此次旅行,我们自己没丢已是万幸啊!”
回途
旅行一共十天,在阿布扎比机场时,我一直哭号着说“不想回国”,芸欣说“好想就留在埃及”,我说“你要不就找个当地人嫁了算了”。据说她现在正在努力学习阿拉伯语。
回国后,我以行动证明了我确实还有很多钱要赚。我问芸欣以后还想不想去埃及,她说:“赚够了钱还要去。我们还有西奈半岛没有去,还有一半的热情没有感受到。”是啊,才二分之一的热情就已经让我爱上了这个国家,剩下的就等我们以后再感受吧。
当然,“只要跟在我屁股后面,必然能发财”这话也适用于芸欣,她同样也是一路都在找东西。她分别在开罗和迪拜找过一次Iphone,在洪加达找过一次美图手机,在回国下了飞机之后找过一次丢在飞机上的、我的相机(是的,是我的相机,不是她的相机,再次把我吓尿一次),回国到了首都机场又找了一次游伴的收据票。也许是因为回到了中国,这票就真的怎么都找不回来,最后打了无数个电话后才把问题给解决了。我们感叹:“此次旅行,我们自己没丢已是万幸啊!”
回途
旅行一共十天,在阿布扎比机场时,我一直哭号着说“不想回国”,芸欣说“好想就留在埃及”,我说“你要不就找个当地人嫁了算了”。据说她现在正在努力学习阿拉伯语。
回国后,我以行动证明了我确实还有很多钱要赚。我问芸欣以后还想不想去埃及,她说:“赚够了钱还要去。我们还有西奈半岛没有去,还有一半的热情没有感受到。”是啊,才二分之一的热情就已经让我爱上了这个国家,剩下的就等我们以后再感受吧。
11.银天金刚石锯片走俏埃及市场 篇十一
“埃及Alaa订单:花岗岩锯片2000片,订单金额23万人民币……”5月6日的夕会上,湖北银天锯业国际贸易部刘经理通报了当天的订单情况,然后向营销人员介绍了银天金刚石锯片作为埃及市场首选品牌和高端刀头的发展情况。
据Alaa介绍,埃及市场对金刚石锯片的锋利度普遍看重。虽然市场上锋利型金刚石锯片很多,但是能真正针对不同石材开发产品,让用户一遇到硬度高的石材就想到的金刚石锯片品牌,只有湖北银天。以埃及市场为例,根据切割需要,银天的产品仅400mm花岗岩锯片就分为:埃及普通、锋利、锋利MC、MC-EG02、MC耐磨、EG03等不同型号的产品。一流企业做标准,湖北银天根据不同的石材,制定不同的金刚石锯片标准,给客户以根据切割需要选择锯片的权利,让天下再没有难切的石头!湖北银天不仅说到,而且也做到了,也让湖北银天成为埃及金刚石刀具市场的首选品牌。 (中国刀具商务网)
12.埃及金字塔的惊人秘密 篇十二
埃及金字塔未解之谜建造篇
远古人的智慧是丰富的,神奇的,他们建造起了庞大的金字塔。埃及金字塔高146.5米,长230米每快石头平均重要205吨,空隙之间连刀片都放不进去,靠相互积压而成。
在4000多年前的古文明时期,生产工具非常落后,埃及人是怎样采集、搬运数量如此之多、每块又如此之重的巨石,从而建成了这样雄伟壮观的金字塔的呢?
埃及金字塔在建造上还有一个特殊的巧合。英国的一位天文、数学爱好者约翰・泰勒发现,金字塔的塔底边长约为230米,若用埃及人使用的尺子测量,则约是365尺,这个数字恰好是现在一年的天数。
这到底是某种巧合,还是隐藏着什么没被人们发现的秘密呢?
一位英国人用精心改进的测量仪器对大金字塔进行了细致的测绘。在测绘中,他惊奇地发现,胡夫金字塔在线条、角度等方面的误差几乎等于零。
埃及金字塔未解之谜法老的咒语
在埃及金字塔幽深的隧道中,法老图特卡蒙的陵墓上镌刻着这样一行墓志铭:“不论是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在他头上降临。”
人们曾经以为这个咒语不过就是想吓唬那些盗墓者,使法老的和墓中财宝免遭动难。但随着近年来众多进入墓穴的考古家和探险家,绝大多数不久便染上不治之症或因意外事故,莫名其妙地死去。
人们不得不怀疑:这是法老的咒语显灵了。
埃及金字塔未解之谜狮身人面像
狮身人面像可以说是金字塔的标志性建筑,为什么在金字塔旁边会有这座石像呢?古埃及人建造狮身人面像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
13.微教案埃及的金字塔-李伟 篇十三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
3、学生课前准备:能通过查工具书等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并能查找相关资料。
4、教师准备:课件
二、教学课题:《埃及的金字塔》(第二课时)
三、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说明文。课文着重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写出了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课文第一段开门见山,交代了埃及金字塔的地理位置和概貌;第二段具体介绍了埃及的金字塔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又以胡夫金字塔为例子,采用列数字、作比较、形象描述等方法具体说明,这样使人感受更具体;第三段介绍了金字塔的建造历史;最后点明文章的中心:“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四、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宏伟壮观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
4、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和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五、教学重难点:
1.品读课文,感受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体会作者是怎样写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的。
2.了解金字塔的建造过程,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六、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借物写人的文章,介绍的是埃及金字塔,反映的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文章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举例了、作比较、列数据。让学生学习方法,加强写作能力的培养。
七、教学方法:
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探究法、合作学习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
2、采用网络搜索、多媒体展示等教学手段扩大知识密度。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通过网络视频直接感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律。
3、本文是一篇语言优美、生动状物类的课文,适于朗读,教学中引入诵读法。
一.激情趣味导入
1.同学们,刚才同学们问好的声音特别响亮,现在老师奖励同学们
欣赏一段小品《送水工》。(大屏幕出示)师:请同学们仔细欣赏,品味其中的内容。
14.埃及的神话故事 篇十四
1. 研究介绍
政府腐败、通货膨胀, 以及失业率的每年飞涨成为埃及骚乱的主要原因。2011年1月25日, 埃及爆发了政治游行, 民众要求埃及总统胡斯尼·穆巴拉克下台, 2月11日, 穆巴拉克辞职, 结束他的政治生涯。
埃及骚乱吸引了全世界各大主流媒体、政治领袖和各国官员的关注, 并纷纷发表意见, 在这些声音之中, 我们的研究小组最关注中国政府和美国政府的态度, 因此本次研究建立在1月25日到2月20日新华社和美联社对埃及骚乱事件的基础之上, 我们将两社的报道按照不同的时期分成三类, 研究它们的信息来源、报道框架, 以及报道中所透露出来的两国政府的态度, 主要通过定量研究来获得第一手的数据, 从而发现两大新闻社在报道埃及骚乱事件的时候有什么不同。
我们之所以选择这个话题进行研究, 是因为各国频繁地爆发骚乱, 而埃及在此时爆发骚乱是受到突尼斯骚乱的影响。埃及是美国在中东地区最忠实的盟友, 因此埃及骚乱将美国置于一个尴尬的境地, 埃及的骚乱会影响美国在世界的政治地位。与此同时,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政治地位日益提高, 使得中国在世界国家之林中越来越成为重要角色。所以, 本次研究的目标是通过分析两大新闻社对埃及骚乱报道方式的不同, 来探索两国对这一事件的态度。
2. 文献综述
2.1 危机事件报道
危机是指“一个让人们寻找根源以及解决方法的事件” (Coombs&Holladay, 2004) 。对于危机事件报道的研究, 很多学者关注媒体怎么选择他们的新闻材料。在危机事件发生的时候, 大众媒体能够让民众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 因此他们更愿意在媒体上看到更多的与事件相关的报道
(Augustine, 1995) 。
众所周知, 即使记者努力想要做到客观报道, 但是媒体在报道新闻的时候通常很难做到完全的客观。前人的研究已经定义了一些能够影响新闻报道的因素。两位韩国的学者 (An Seon-Kyoung&Cho Seung, 2008) 指出在危机事件爆发的情况下, 尤其是政治危机事件, 媒体往往倾向于选择充满偏见的新闻材料。
Oliver和Myers (1998) 指出, 有三个主要的因素导致媒体报道有失偏颇:新闻价值、监管审查政策、媒体易倾向体质。新闻价值包括新闻业整个行业的标准和衡量新闻价值的标准;监管审查制度是指记者报道新闻的时候, 所受到的强制性压迫, 尤其是在新闻来源方面;媒体的易倾向体质, 指的是新闻组织自身的政治偏见或者对新闻选择的意识形态的影响 (Franzosi.R, 1987) 。由于这三个因素的存在, 偏见可能在记者选择新闻来源的时候就出现。Sigal (1973) 的发现就是一个例子:官方信源在新闻制作的过程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他分析了1949年至1969年《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所有的头版头条, 结果显示美国官方信源和他国官方信源占了所有信源的四分之三。
在危机事件报道中, 也出现同样的现象。在《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以及《Anchorage Daily News》对埃克森公司石油泄漏事件的报道中, 政府的官方信源以及行业专家信源占了整个报道的百分之六十一 (Smith, 1993) 。这说明, 对新闻来源的选择具有倾向性这一现象不仅存在于普通事件报道中, 也存在在危机事件报道中。
Trowler和Paul (1998) 通过三个模型来解释新闻来源偏见———manipulative模型、hegemonic模型和pluralist模型。Manipulative模型认为, 拥有财力和权力的阶层不仅控制着媒体, 同时他们的现状又需要依靠媒体来维持, 所以极端的意见会被打压或嘲笑。Hegemonic模型认为, 在民主社会, 媒体工作人员的偏见导致了新闻报道的偏见, 他们接受掌权阶层的主流观点, 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便对极端观点采取怀疑或对立的态度。Pluralist模型则显示, 新闻来源的偏见是由市场带来的, 媒体往往选择一些能够最大限度迎合读者喜好和需求的新闻来源。
2.2 新闻报道框架
媒体往往使用“缩小范围”或者“建构”来帮助受众组织信息以及历届信息 (Mc Combs, 1997) 。Gamson和Modigliani (1989) 认为, 新闻架构就是为受众打造一个说明性的包裹, 为他们解释整个事件, 通过选择或者舍弃不同的部分, 为受众建构一个故事 (Iyengar&Kinder, 1987) 。而Norris (1995) 相信, 新闻建构通过让受众熟悉事件来帮助受众理解以及评价事件。
前人的研究已经定义了一些新闻报道常用的建构框架。Neuman等人 (1992) 定义了几个常用的新闻报道框架:人类影响报道框架、权力报道框架、经济报道框架、道德和价值观报道框架以及冲突报道框架。
Semetko和Valkenburg (2000) 在这一领域进行了更深入的理论研究, 通过对报纸和电视新闻的文本分析他们指出, 以下的五种报道框架是在新闻报道中最常被使用的:冲突框架、人文框架、经济影响框架、道德框架以及责任框架。冲突框架用来表现个人、组织观点的不同, 这是第二多使用的框架。此外, 越是严肃和正规的报纸, 越多使用冲突框架来报道新闻 (Semetko&Valkenburg, 2000) 。
人文框架是指在事件报道中展现个人故事和个人情感 (Semetko&Valkenburg, 2000) , 在危机事件报道中, 这种框架能够更好地与受众建立心理上的联系, 从而使他们对危机事件抱有消极的看法 (Padin, 2005) 。经济影响框架是指报道事件对个人、组织或者国家所造成的经济上的影响, 而道德框架则是指事件报道中涉及道德、社会准则或者宗教内容。责任框架则指出应该为事件负责和提供解决方案的政府、个人或组织。他们还发现, 在所有的框架中, 责任框架是被使用最多的 (Semetko&Valkenburg, 2000) 。
而在危机事件报道阶段方面, Graber (1980) 的研究发现, 媒体报道危机事件通常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媒体的报道重心主要在发生了什么;第二阶段, 媒体强调受害者的需求;第三阶段的报道则是前两者的综合。
根据上述文献和前人研究, 我们提出本次研究的三个假设:
假设一:与美联社相比, 新华社的报道更多地使用官方信源。
假设二:新华社比美联社使用更多的人文框架。
假设三:两家媒体都在危机的不同阶段改变他们的报道框架。
3.研究方法
3.1样本
本次研究选择新华社和美联社, 因为他们是中国以及美国最大的两家新闻机构, 因此拥有数目众多的报道。样本的总数为424篇报道, 其中包括新华社报道114篇、美联社报道310篇。我们通过简单抽样的方法, 选择从310篇美联社报道中选取的104篇, 从而达到与新华社报道篇数相近的样本, 因此本次研究的样本为114篇新华社报道以及104篇美联社报道。
3.2编码及测量
本次研究的单位是每一篇报道, 变量包括媒体、发布日期、报道阶段、信息来源、报道框架以及所显示的两国的态度。
根据Doris Graber的研究, 我们将此次埃及骚乱报道划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月25日游行爆发至1月30日;第二阶段从1月31日至2月10日, 这一阶段从埃及第一部长艾哈迈德成立新政府到穆巴拉克下台之前;2月10日到2月20日则为第三阶段。
我们将新闻来源编为11个种类。在计算数据的时候, 我们将埃及官方信源、美国官方信源、中国官方信源、其他国家官方信源和国际组织信源统一为官方信源。
根据Semetko和Valkenburg (2002) 的编码表, 我们稍加改动, 并用此来测量样本的报道框架。在归类的过程中, 必须要回答以下问题:
·责任框架
1.报道中有没有提及政府应该负责平息埃及骚乱?
2.报道中有没有提及或暗示谁应该为这次骚乱负责?
3. 报道中有没有对如何解决埃及骚乱提出建议?
4.报道中有没有提及某些个人或社会组织应该为事件负责?
5.报道中有没有呼吁应该对埃及骚乱采取紧急措施?·人文框架
1.报道中有没有展现在埃及骚乱中的个人事例?
2.报道中有没有使用主观视角或者个人经历来展现愤怒的情感、关怀的情感、同情心?
3. 报道中有没有关注骚乱事件对个人或群体造成的影响?
4.报道中有没有深入个人的私生活?·冲突框架
1.报道中有没有指出不同政党、国家、组织和个人之间的不同意见?
2.报道中有没有涉及某政党、国家、组织和个人的反对意见?
3.报道中有没有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势力?4.报道中有没有赢者和输家的字眼?·经济影响框架
1.报道中有没有提及埃及骚乱造成的经济损失?
2.报道中有没有提及平息骚乱需要多少经济开支?3.报道中有没有指出埃及骚乱对长远经济的影响?
此外, 我们使用一些报道中的特定事件来衡量中美两国政府的态度, 例如穆巴拉克的辞职、政治游行和民主选举。
3.3 编码可信度测试
在正式开始译码之前, 四个人选取了百分之十的报道来进行编码可信度测试, 测试结果———该编码的可信度为82, 因此编码成立。
4. 研究结果
假设一, “与美联社相比, 新华社的报道更多地使用官方信源”并未被数据支持。新华社的报道中, 有78.9%采取了官方信源, 也就是90篇;与此相比较, 美联社的报道中有75%采取了官方信源, 也就是78篇。这两者之间的相差仅仅为3.9%, 而卡方检验也显示这一结果不具备意义 (0.489) , 因此假设一不成立。然而, 因为我们将官方信源分成不同的种类, 因此更细致地分析可以发现, 有45.6%的新华社报道采用埃及政府官方信源, 而美联社的报道中仅仅有26%来自埃及官方信源。此外, 除了埃及政府官方信源之外, 美联社报道中其他国家和组织的官方信源以及中国政府官方信源的比例相差不大, 其中美联社的报道中, 有40.4%的报道采用美国政府官方信源, 而采用中国政府官方信源的报道一篇都没有。
假设二, “新华社比美联社使用更多的人文框架”成立。在报道框架分析后, 新华社的报道中最多采用责任框架 (45.6%) , 而人文框架位居第二, 占到31.6%, 其次是冲突框架和经济影响框架 (5.3%和3.5%) 。美联社的报道中, 同样也是责任框架使用最多 (37.5) , 但是人文框架仅仅占11.5%, 位居第三, 冲突框架则被使用第二多 (19.2%) 。根据卡方检验, 这一结果是具有意义的 (sig=0) 。除了这一主要发现, 我们发现两家新闻社都最多地采用责任框架, 而美联社则更多采用冲突框架。
假设三, “两家媒体都在危机的不同阶段改变他们的报道框架”也成立。报道框架的改变在人文框架、冲突框架和经济影响框架中得到明显的体现, 冲突框架的使用从第一阶段的19.4%下降到第二阶段的10.7%, 人文框架的使用从第二阶段的25.2%下降到第三阶段的11.8%。与此同时, 第二阶段中经济影响框架的使用仅仅占4.6%, 而到了第三阶段则上升到11.8%。责任框架的使用率在三个阶段中一直维持稳定的数量。
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 研究问题“相较于新华社的报道, 美联社对埃及骚乱的报道更多地反映出美国政府对此次事件的看法”也被解答。有36.5%的美联社报道明确地表达了美国政府对埃及骚乱的态度, 在所有美联社的报道中, 对美国政府态度的清晰描述总共出现了65次。相反, 新华社的114篇报道中只有3篇包含了中国政府的态度。因此, 研究问题的答案很明显, 通过美联社对埃及骚乱的报道对比新华社对埃及骚乱的报道, 更多地反映出美国政府对此事件的看法。
5. 总结
本次研究的主旨是在探索不同国家的媒体在设计民族利益的时候对同一事件的报道有何不同。
假设一并不成立。我们假设新华社的报道会比美联社的报道更多地采用官方信源, 而数据表明两者之间的差别仅为3.9, 这一结果并不足以支持假设的成立。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我们之所以会提出这样的假设是因为众所周知, 中国政府对媒体的监管力度和强度非常之大, 这种模
式被称为Manipulative模型 ( (Trowler and Paul, 1998) , 这在
之前的文献综述中已经提及。而美联社与新华社同样, 选择更多地依赖于官方信源, 这是否与Trowler and Paul (1998) 提出的Hegemonic模型有关, 还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
假设二被数据证实成立。新华社在报道埃及事件的时候, 更多地去讲述平民的故事, 而尽量减少整篇报道的政治色彩, 因此新华社的报道比美联社的报道更多地采用人文框架, 着眼于小人物在大事件中的命运。
假设三同样被数据证明是成立的。在埃及骚乱事件发生的整个过程之中, 新华社和美联社在一开始的报道中, 都着重讲述事件的始末、政治游行的进行、市民的生活, 因此在第一和第二阶段中, 两家新闻社都更多地使用责任框架、人文框架和冲突框架。而随着骚乱的不断延续和扩展, 对埃及本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逐渐显现, 因此从第三阶段开始, 经济影响框架被采用的次数上升。与此同时, 从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 人文框架和冲突框架的出现逐渐减少。进一步的研究可以从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着手, 而且我们尚未明了同样的变化会不会发生在其他事件的报道中, 例如疾病危机、环境危机等等。但是, 我们确实证实了Semetko和Valkenburg (2000) 说的话:责任框架是最多被运用的, 因为责任框架被采用的次数一直是新华社和美联社在此次报道中被使用最多的报道框架。
本次研究同时还回答了我们的研究问题。从两家新闻社的报道中可以看出, 与美国政府相比较, 中国政府比较少表明自己在埃及骚乱事件中的态度和站位, 从数据中可以看到, 美联社有36.5%的报道表明了对埃及骚乱的态度, 而新华社只有3%。在美联社的报道中, 记者对很多热点问题都给予了清晰的看法, 例如穆巴拉克是否应该下台以及埃及人民是否需要一次真正的民主选举, 而新华社的报道从未涉及这些方面, 即使是在3%的报道中, 也仅仅是表示希望埃及能尽快恢复稳定。
当然, 本次研究具有它的有限性。从1月25日至2月20日, 美联社总共有300多篇埃及骚乱报道, 而新华社有150篇, 因此我们不得不对美联社的报道进行简单抽样, 只选取了其中的100多篇。在抽样的过程中, 样本的多样性和可靠性相对地就减少了。
此外, 在本次定量研究中, 我们并没有深入地去研究传播效果, 如果要进行更细致和深入的研究, 还应该去调查这些报道框架的使用在受众之中产生的效果是怎样的。
与此同时, 我们试图从美联社和新华社在对埃及骚乱的报道中去窥究中美两国政府对事件的态度, 然而这样的方法得到的结果是有限的, 因为两家新闻社的报道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比如新闻社在海外的消息渠道的多少、海外记者的数量多少、记者个人先存的偏见也会影响报道的最后呈现。因此, 我们只能得出结论:仅从我们选取的新华社和美联社对埃及事件的报道中, 能看到美国政府比中国政府乐于发表看法, 但是报道之外究竟事实如何, 我们无法去断言。■
【埃及的神话故事】推荐阅读:
《埃及的金字塔》的课文原文07-27
埃及风土人情论文08-08
九年级历古代埃及教案07-26
第一课古代埃及教案09-19
你最喜欢的神话故事06-29
关于水的神话故事08-13
水瓶座的神话故事08-27
嫦娥奔月的故事神话09-01
古希腊有名的神话故事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