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1.教案

2024-07-28

九年级语文上1.教案(共6篇)

1.九年级语文上1.教案 篇一

第一章

肤发护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头发的日常护理 教学目标:

1.了解头发的生长周期和作用。

2.掌握一般发质的日常护理技巧和特殊发质头发的保养方法 3.根据自己的发质制定护理方案,并进行恰当的的护理和保养。4.提高生活自理的意识和技能,积极融入家庭和社会 5.增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一般发质的日常护理技巧和特殊发质头发的保养方法 难点:学生对发质类进行判断 教学过程:

同学们,你觉得你有一头乌黑亮丽的头发吗?那你周围的朋友呢?你们想拥有吗?让大家带着问题堂进入。给时间让大家快速浏览正文第1-6页,老师板书问题,让学生们有目的的看书,找到这一章的重点知识:

一,头发的生长期,退行期,休止期二,头发的作用,美容作用,保护作用,调温作用,感觉作用三,头发的护理(一般发质和特殊发质)

一般发质:定期洗头,注意营养,保持健康,预防损伤,适当按摩 特殊发质(干性头发和油性头发)

干性头发:用干性专用洗发剂,进行适当按摩,注意饮食合理 油性头发: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忧郁或过度紧张,生活要有规律,睡眠充足,控制脂肪类食物的摄入,勤洗头。

通过学生阅读,自主挖掘知结合合作探讨的方法完成这一章节的内容。做一做:

1.观摩理发师的操作过程,了解洗发的步骤和操作要领

2.要使头发秀美,在进行日常护理的同时还应考虑季节的变化,请查阅相关资料为自己定制一个护发计划。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皮肤的日常护理 教学目标:

1.了解皮肤的主要结构和功能。

2.掌握一般皮肤的日常护理技巧和特殊皮肤的保养方法。3.根据自己的皮肤状况,恰当进行护理和保养,初步养成重视和爱护自己外在形象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皮肤的日常护理技巧和特殊皮肤的保养方法 难点:学生对皮肤类型的判断 教学过程: 从古至今,每谈及“人美”,往往会谈到人的皮肤美,如“美如玉”“颜如雪”等,那么你们了解自己的皮肤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皮肤的一些知识。

首先,请快速浏览书第7至13页,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1.皮肤的结构是怎么样的?(皮肤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构成)

2.皮肤有什么功能?(保护功能、感知功能、调温功能、吸收功能、代谢功能以及其他如再生功能、愈合功能等)

3.一般皮肤的日常护理有哪些?(及时补水、睡眠充足、注意饮食、坚持锻炼、预防疾病、调节情绪等)

通过学生阅读,自主挖掘知识用合作方法完成这一章节的重点内容学习。

讨论:特殊皮肤应该如何做日常保养?

干性皮肤:注意身体水分的补充,多吃肝类食物及新鲜的蔬菜、水果,少晒太阳,宜选用滋润性强的油性护肤品。

油性皮肤:及时洁面、去除污垢,少吃油腻食品,适当减少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不用碱性、皂类护肤品。

过敏性皮肤:尽量远离过敏源,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等。做一做:

1、毛巾的干净与否直接关系到“面子工程”,请同学们抽时间对视野的毛巾做一次“大扫除”吧。

2、走访校医,了解皮肤疾病的常识。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肤发护理用品的选购 教学目标:

1了解选购护理用品的基本原则。2掌握肤发护理用品的选购常识。

3提高生活自理的意识和技能,积极融入家庭和社会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护理用品的选购的基本原则及常识。难点:正确选购合适的护理用品。教学过程:

前两次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关于头发和皮肤的相关知识,那么在面对琳琅满目的洗发用品和层出不穷的护肤产品时,我们该如何正确选择?现在用5分钟的时间小组讨论,然后请同学回答小组讨论的结果。

总体来说,选购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健康至上、以我为主、功能适用、按需购买。

现在,快速浏览书上15至19页,找出肤发护理用品的选购常识。从用途看:护发用品分为:洗发用品、烫发用品、染发用品和美发、固发用品。护肤用品分为:洁肤品、护肤品、和治疗品。做一做:

1、做一次市场调查,将市场上一些常见品牌的护发用品、护发工具进行分类,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

2、统计班上同学正在使用的护发用品的种类,了解其作用。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中学生肤发护理基本要求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学生发型的基本规范

2、学习了解青春期头发的日常护理

3、学习并掌握青春期护肤的基本要求

4、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中学生肤发护理的基本要求 难点: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并合理护肤护发。教学过程:

中学阶段,绝大多数人的独立意识、自主意识和审美意识开始形成,但对美的判断力和鉴赏力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因此,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中学生肤发护理基本要求。

案例讨论:小明为了追求酷的外表而把头发留得很长,还染了几绺色彩鲜明的头发,他这是美的表现吗?什么才是真正的美? 中学生发型的基本规范:自然、整洁、简便、符合中学生的身份。青春期头发的日常护理:洗发、梳发、吹发、束发。青春期护肤的基本要求:不化妆、清洁、健康。探究与实践:

1、然的做法。

2、利用周末闲暇时间,运用所学的洗发护发知识,为家人与同学交流与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肤发健康、自洗一次发吧。

第二章

家庭理财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家庭理财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1、树立家庭理财意识

2、了解家庭理财基本原则

3、学习家庭开支的合理安排

4、形成合理支配零花钱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家庭理财的相关基础知识 难点:养成科学合理的理财观 教学过程:

议一议:你认为家庭理财中最重要的环节是什么?

家庭理财意识:经济意识、大局意识、公平意识、民主意识。家庭理财基本原则:计划领先、量入为出、可持续发展、勤俭节约、公正公开。

家庭开支的合理安排:优先需求优先开支,避免重复建设开支、教育费用必须开支、重大需求不惜开支。

合理支配零花钱:开支必要需求费用、分担学习活动费用、支付社会交往费用、资助经济困难的同学、支持家庭设

施建设

做一做:假设你来管理你的家,请根据你的家庭条件设计一个理财方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家庭投资主要方式 教学目标:

1、学习投资的基本知识

2、了解投资的一些方式后,形成投资意识

3、尝试投资,提高家庭生活水平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投资的基本知识

难点:学会合理投资。教学过程:

讨论:你知道银行储蓄有哪些种类吗? 请同学发言说一说银行储蓄的种类。那人们为什么要储蓄呢?这其实是投资的一种方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投资的基本知识。

投资:牺牲或放弃现在可用于消费的价值以获取未来更大价值的一种经济活动。

资本的来源:通过节约的手段获得,通过负债的方式或采用支付交易保证金的方式获得资金。

投资的分类:金融投资、实物投资和实业投资三种。做一做:

随着社会的发展,保险业也在不断发展,保险的品种越 来越多。人们虽不能吧所有保险品种都买完,但可根据自己家人的实际情况购买合适的保险。请你回家找爸爸妈妈了解一下你们家买了哪些保险及所买的保险有何作用。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家庭投资风险及其控制 教学目标:

1、学习家庭投资的风险及其控制方法

2、了解投资不能超出风险的承受能力

3、树立牢固的风险意识,谨慎投资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家庭投资的风险及其控制方法 难点:合理投资,尽量规避风险 教学过程: 导入:

投资有风险,请谈谈你对“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的理解。呈现:

请同学们快速看一遍第42页的案例,分析一下它说明了什么道理。(该案例说明投资是有风险的,我们需要谨慎)

虽然投资有分析有风险,但是投资风险却可以管理。现在请看看43-45页的案例,然后谈谈你的看法。(可以通过如一些方式如储蓄、买保险等来控制投资风险;投资不能影响家庭的正常生活等)做一做:

徐女士家庭月收入4000元,月结余1500元;存款80000元1个月后到期;国债50000元1个月后到期;阳光理财计划50000元2年后到期。

请你帮徐女士设计一个理财方案,要求尽量控制风险。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家庭消费一般常识 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消费的种类

2、学习并掌握家庭购物常识

3、学会生活中的购物技巧,享受购物的乐趣并节俭开支。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家庭消费的一般常识 难点:做一个快乐并会省钱的购物者; 教学过程: 导入:

家庭生活需要消费,而且需要理性消费。要做到理性消费就需要重点一些家庭消费常识。

议一议:你认为一个家庭的基本消费有几类? 呈现:

请快速浏览书第46-54页,找出你认为重要的知识,然后和大家一起分享。

家庭消费分为物质生活消费、精神文化生活消费和劳务消费。家庭购物常识包括购物的程序、技巧和注意事项。商品价格的比较方法:调查法、参照法、试买法。商品质量的识别方法:调查询问法,配件分析法,对比观察法,价格分析法。

购物的省钱技巧:学会讨价还价,留意折扣,购买时令食品和集中批发。探究与实践:

请仔细阅读54页的材料,并完成相应活动。

2.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复习教案 篇二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走近庄子,了解《庄子》及庄子的生平和思想。

2、积累文言常识,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3、学习寓言所阐明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读”为主线,按“通读——朗诵——诵读”层进式推进课堂流程,在教学中“以生为本”,充分体现自主性原则,让学生自行预习,自行搜索资料、自行朗读、自行体验揣摩,自行质疑讨论,师生平等对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堂的练习,理解课文内容。

2、进行文言文基础知识学习和积累。

3、学习寓言所阐明的道理和其中所折射出的庄子的道家思想。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及内容:

一、导入新课

春秋战国时期,正是中国社会形态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阶段,当时诸侯争霸,战事频繁,政局动荡。生逢乱世的先贤圣哲们,或是奔走呼吁宣扬自己的治国策略;或是著书立说表达自己的处世哲学,于是给后世传下了蔚为大观的先秦诸子散文。虽然历经了两千多年的斗转星移,但是先秦诸子散文绝对是中国文学熠熠生辉,光照千秋的的璀灿恒星。而传承中华文明,是我们每一位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我们已经陆续学习了诸子散文中的代表作品如《论语》、《墨子》、《孟子》,今天就让我们再走近庄子,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他睿智机敏、诙谐幽默的大家风范吧!

二、介绍作家、作品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阉,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三、通读课文,掌握基础

1、检查预习: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相 鵷 夫 醴泉 鸱 ‘吓!’

2、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或谓惠子曰

②夫鵷 发于南海

③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④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四、朗读课文,翻译全文。

1、翻译要求:

(1)、借助工具书及课释,同桌合作,共同翻译全文。

(2)、不但要会翻译句子,还要会解释句中的疑难字词。

(3)、翻译过程中注意省略内容的恰当补充。

2、进行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

五、诵读课文,品味探究

1、故事中的鹓、鸱、腐鼠各比喻什么?

“鹓”比喻志向高洁之士;

“鸱” 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

“腐鼠”比喻功名利禄。

2、《惠子相梁》的寓意是什么?

讽刺了醉心于功名富贵者的嘴脸,表现了庄子淡薄功名利禄的态度。

六、拓展延伸: 走近庄子 净化心灵

3.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教案 篇三

上一节课我们理清了小说的线索和情节,对课文已比较熟悉,现在我们来讨论闰土的形象塑造。

互助释疑

二、分析文中人物的变化。

(朗读第12自然段—30自然段;第55自然段)

《故乡》写闰土着重的是前后对照的方法。作品从哪几方面进行对照?通过对照突出了什么?

闰土的人物形象

(1)外貌对照:

少年闰土:“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淳朴天真、可亲可爱;

中年闰土:“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受尽生活折磨,命运悲惨(经济生活的艰难和精神负担的沉重)。

(2)动作、对话对照:

少年闰土:雪地捕鸟,月夜刺猹,“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聪明勇敢、活泼开朗;4个省略号(5处对话)说明闰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说也说不完。

中年闰土:说话前的神态是欢喜――凄凉――恭敬;他说了七句话,前六句用断断续续的话表达自己的心情和谦恭,最后一句还是用断断续续的话诉说自己的苦状;说话后的神态是“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迟疑麻木、痛苦难言。9个省略号(5处对话)说明闰土心里有说不尽、道不明的苦处。“迅哥儿”改称“老爷”,写出闰土不仅为饥寒所苦,而且深受封建等级观念思想的束缚。“厚障壁”就是所谓“身份”、“地

位”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精神隔阂。

(3)闰土对“我”、对生活的态度前后对照:

对我:

少年闰土:“只是不怕我”,“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情真意切,亲密无间;

中年闰土:恭敬地叫“老爷”,要水生“给老爷磕头”,认为少年时的“哥弟称呼”是“不懂事”,不成“规矩”。——被封建礼教牢牢束缚。

对生活:

少年闰土:捕鸟、看瓜、刺猹、拾贝、观潮……——天真活泼、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

中年闰土:拣了“一副香炉和烛台”。—— 将希望寄托于神灵。

(4)变化的原因:

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多子、饥荒、税、兵、匪、官、绅,把一个活泼的少年折磨成凄惨的苦人儿。

鲁迅在这个人物的前后对比中,不仅从经济上、政治上刻画了闰土的痛苦,而且十分深刻地从精神上揭示了闰土的痛苦。封建思想意识给他加上精神枷锁,尊卑观念愚弄淳朴的农民。见“我”时,强自按熄霎时间闪现出来的真挚友谊的火光;见面时一系列精神变化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尊卑观念给闰土心灵深处留下的创伤。对香炉和烛台细节的描写,进一步揭示内心世界,他虔诚地渴望神灵的赐福,摆脱贫困与苦难,这样描写,可清楚地看到:闰土对苦难根源有直觉,但不理解;希望改变现状,却又无可奈何;他憧憬未来,却寄希望于渺茫的神佛保佑。

在鲜明的对比中,揭示了闰土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制度下,遭受经济上的剥削,政治上的压迫,精神上的摧残,也揭示了闰土们悲惨命运的深刻的社会原因是多子、饥荒、税、兵、匪、官、绅。是旧中国贫苦农民的典型。

三、杨二嫂人物形象:

(外貌、对话、动作描写。朗读39自然段—52自然段)

小说对杨二嫂的描写,先闻其声,再见其人。

外貌描写——“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对话描写——

动作描写——

——她的说话和动作表现了她尖嘴利舌,贪小泼辣的小市民习性和日趋贫困的生活。

杨二嫂是当时社会既被侮辱、被损害,而又深受私有观念支配的村镇小私有者形象的代表,她的形象塑造有两个意义:一是用她的自私刻薄来衬托闰土的纯朴善良;二是用她的变化来说明城镇小市民的贫困化,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农村经济的破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弊病。

巩固拓展

“我”的人物形象:

作品中的“我”是一个要求进步的知识分子形象。故乡萧索的景色显示了当时农村的凋敝,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现实的故乡与记忆中的故乡距离太大,“我”非常失望,从而抒发了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无比憎恨的感情。

闰土的巨大变化,与“我”的思想隔阂刺痛了“我”的心,思想上引起极大震动、悲哀、愤慨。哀其不幸,寄予无限同情。 杨二嫂的变化,“我”感到讨厌。

离别故乡时复杂的思想感情,更使我们认识到“我”热切要求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革命精神,并能认识到改造旧社会实现新生活的艰苦性、复杂性,表现了“我”对革命任务艰巨性的深刻认识和实现理想的信心、决心。小说最后闪光的一笔,一扫全篇沉闷的气氛,反映积极谋求社会变革的进取精神,鼓舞人们为新社会的出现而斗争的信心,同时把小说的主题思想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分析课文环境描写的作用:

提问:这篇小说实际上写了两个故乡:一是记忆中的故乡,一是现实目睹的故乡。记忆中的故乡,色彩鲜明,是一幅“神奇的图画”,现实的故乡又是一幅怎样的图景?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最后一段又再现了记忆中的故乡的美丽画面,这又说明了什么?

明确:现实的故乡一片荒凉、沉重、窒息,“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点活气”。对记忆中的故乡和现实目睹的故乡的描写,作者采用了对比的写法。这样写,突出了现实故乡的每况愈下的变化,反映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

义的残酷蹂躏下日趋破产的旧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

小说最后一段,又再现了记忆中的美丽画面,这是“我”的美好希望的象征,也是对新生活的想象、憧憬。

总结提高

五、小说的主题思想:

小说着重刻画了一个受尽旧社会摧残剥削的劳苦农民闰土的形象,通过闰土悲惨遭遇的描述,生动地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旧中国农村日益破败的面貌,深刻地揭露了旧社会对农民从肉体到精神的严重残害,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

六、布置作业:

1、课下阅读鲁迅先生的散文《藤野先生》,并思考这节课的主题和作者弃医从文的举动有什么关系。

4.九年级语文上1.教案 篇四

5.九年级语文上1.教案 篇五

新目标英语(Go for it)九年级上Unit 1教案

Unit 1 How do you study English? The first period ( grammar and vocabulary ) 1.知识目标:   重点词汇:flashcard, take notes, frustrating, memorize, aloud, comma, make mistakes, pronunciation, be afraid to, what about, why don’t you…?   重点句型:How do you study for tests? /Well. I study by working with my classmates. Have you ever studied with a group? /Yes, I have. I’ve learned a lot that way. I don’t have a partner to practice English with. /Maybe you should join an English club. 2.能力目标: ⑴学会谈论学习方法 ⑵学会谈论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⑶学会针对学习中的.困难,给别人提建议 ⑷学会评价学习方法 二.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verb + by with gerund 2.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谈论学习中的困难,并能提出相应建议。 三.教学准备:  tape recorder  flashcards 四.教学方法:情景操练,反复使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五.教学进程:  Step one Free talk   1.Greeting.  2.Duty report  Step two presentation 1.  T: What do you do to improve your English? S1:I listen to the tape to improve my English. S2:I listen to the English songs to improve my English. S3:I watch English movies to improve my English. T:OK. We can also say:  How do you improve your English?  I improve my English by listening to the tape. I improve my English by listening to the English songs. I improve my English by watching English movies. 2. Ss repeat these sentences. Then make the conversations in pairs. Step three  Grammar 1.  by + v-ing 形式,by意为通过或凭,后面接动名词,该结构表示通过某事得到某种结果。如: I study by reading English every day. 提示:be + v-ing 结构常用下列句子来回答: How do you …? How can I …? Eg: How do you learn English ?   I learn English by listening to the tape every day. 2.  Practice Ss try to make sentences by using the structure. 3.  相关链接:by是个常用介词,以前所学的用法有: ⑴表示位置,意为“在…旁边,靠近…”,如:   There are some trees by the river. ⑵表示运输或渠道的方式,意为“乘坐”,如:   He goes to school by bus. ⑶表示时间,意为“在…以前,不迟于”,如: I’ll come back by 4:00. Step four new words 1.  Ask Ss to read the words, then read the words they can’t pronounce after the teacher. 2.  The teacher explains the following words, then ask Ss to make some sentences by using the given words. aloud/loudly/loud,  pronounce/pronunciation, memorize/memory, afraid/be afraid of/be afraid to do sth,  be angry with sb/be angry at sth step five  summary 六. 作业设计:  Ask Ss to make a learning-method report. Try their best to tell us he/she learn English. 七. 板书设计:     Unit  One 1.loudly/aloud/loud  A: 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 2.memorize/memory B: I study by doing sth 3. be afraid of sth  A: How do you improve your English?   be afraid to do sth B: I improve my English by doing sth 4.be angry with sb   be angry at sth     Unit 1 How do you study English? The second period ( speaking and listening )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重点词汇:flashcard, take notes, frustrating, memorize, aloud, comma, make mistakes, pronunciation, be afraid to, what about, why don’t you…?   重点句型:How do you study for tests? /Well. I study by working with my classmates. Have you ever studied with a group? /Yes, I have. I’ve learned a lot that way. I don’t have a partner to practice English with. /Maybe you should join an English club. 2.能力目标: ⑴学会谈论学习方法 ⑵学会谈论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⑶学会针对学习中的困难,给别人提建议 ⑷学会评价学习方法 三.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verb + by with gerund 2.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谈论学习中的困难,并能提出相应建议。 三.教学准备:  tape recorder  flashcards 四.教学方法:情景操练,反复使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五.教学进程: Step one Free talk   1.Greeting.  2.Duty report Step two Revision   Ask some Ss to give the class his/her learning-method reports. Then ask and answer some questions. Step three  Listening and practice 1.  Some Ss are talking about how they study for a test.. Let’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find the methods they study for a test. Students practice this conversation in pairs. 2.  We’ll listen another conversation .The Ss are talking about English. A girl is asking members of the English club some questions. Listen and check the question you hear. Ss listen and check the answers. Listen it again, this time let’s find the answers to each question. Ss listen and check the answers. Step four Task`   T: I think each of you have many ways of learning English. Please tell your partners.   Group work. Ss work in groups. Talk about their ways. Take notes and compare them. Name ways of learning English similarities differences                     A: How do you study English? B:I study English by listening to tapes. /He /She studies English by working with a group. /We study English by singing English songs. step five  Listening and practice 1.  T: Learning English can be difficult. What things are difficult for you? Please check the things which you find difficult. 2.  Paul also finds sth difficult. Listen to the conversation between Paul and his teacher. Check the things are not easy for Paul. Ss listen and check. 3.  T: What’s the teacher’s advice? Listen again and write the letter of each problems in 2a in front of the correct solution in activity 2b. Ss listen and check. Step six task Each pair can make a conversation by using information from 2a and 2b. 六. 作业设计:  Ask Ss to make a survey. Do you think what is the best way to learn English ? Names the best way to learn English       七. 板书设计:     The second period   A: 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   B: I study by doing sth   A: How do you improve your English?   B: I improve my English by doing sth                   Unit 1  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 Period 3  (Reading and Writing)   Ⅰ、Teaching aims: Knowledge aim: Get the students to grasp the use of “by doing sth.” and some other phrases and patterns. Skill aim: Help the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reading ability. Emotion aim: Develop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dealing with different problems. Ⅱ、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1.  Understanding of the passages. 2.  Methods of expressing ways of studying different subjects. Ⅲ、Teaching tools: 1.  A tape-recorder. 2.  Several flashcards. Ⅳ、Teaching methods: Help the students to use dictionaries in reading to deal with the new words and try to understand them according to the context. Ⅴ、Teaching process: Step 1: 1.  Greeting. 2.  Check up the new words. Step 2: Presentation Ask the students to talk in pairs about how they study English. Then get several of them to tell the class their ways. And I’ll ask the others to discuss if they are successful or unsuccessful ways. Step 3:Tasks Task 1 1.  Here I have an interview in which three students told us how they studied English. Let’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try to find whose ways are successful and whose are not. 2.  Play the tape twice for the students. Then I’ll show them the following chart to complete. Ways of learning English   Not successful OK Successful Lillian Li       Wei Ming       Liu Chang                    I’ll ask several students to tell us their answers and the others will correct their possible mistakes. 3.  Play the tape again for them to understand it better. 4.  Have the students read th

 

6.九年级语文上1.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陈涉起义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

2、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熟悉课文,疏通文意。

4、理解使动、意动、为动用法。过程与方法

1、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

2、把握本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2、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教学重点:

1、懂得文中实词“为、当、行、次„„”的意思,虚词“之、以、固”等的用法。

2、初步了解文言文中一词多义、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

3、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教学难点:

1、学习运用自然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手法,体会细致形象的描写。

2、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

3、把握本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秦始皇统治时期,大规模地兴建宫殿和陵墓,以及筑长城、修驰道,对匈奴和南越的用兵,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徭役和赋税负担。同时,还制订严刑酷法,使人民动辄触犯刑律。秦二世继位后,赋敛益重,致使天下困疲不堪,人民陷于深重的苦难之中。“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在这样的残暴统治下,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这就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司马迁对这次农民起义给予高度的评价。

二、资料交流:

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著有历史巨著《史记》。

《史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共130篇,分“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五部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中的“本纪”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帝王的政迹;“世家”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

“佣耕”之民,却入世家——反秦大业“由涉首事”,“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故入“世家”。正如项羽反秦首功,列入“本纪”一般。

三、介绍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1、读(断句、字音)

2、译(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3、理解感悟(把握内容、挖掘内涵)

4、掌握古汉语知识与古文化常识。

四、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掌握字音和节奏。明确下列汉字的读音:

阳夏(jiǎ)辍耕(chuî)鸿鹄(hú)闾左(lǚ)適戍(zhã shù)当行(háng).......度已(duï)数谏(shuî jiàn)罾(zēng)间令(jiàn)篝火(gōu)忿恚(huì)笞(ch........ī)宁有(nìng)攻蕲(qí)铚、酂(zhã zàn)柘、谯(zhâ qiáo)千骑(jì)社.........稷(jì)怅(jiē)烹(pēng)徇(xùn)陈胜王(wàng)披坚执锐(pī)..chàng 嗟.....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握大意。

五、新课讲授:

1、朗读第一段

2、自读自译:辍耕之垄上:辍,停止;之,到、往。若为佣耕:若,你;

3、提问理解 ⑴陈涉是什么出身? ⑵他与一般的农民有何不同?

明确:这一段从籍贯、身世、志向等方面来介绍陈胜。(1)“与人佣耕”,表明陈胜是个被剥削受压迫的穷苦农民;(2)“怅恨久之”,说明他对所处的贫困地位的不满;(3)“苟富贵,毋相忘”,表达出他有福同享的思想意识;(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他的远大志向。

(3)“燕雀”、“鸿鹄”各比喻什么?文中哪句话表现了陈涉强烈要求改变自己地位的愿望呢?

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苟富贵,无相忘。

4、朗读第二段“二世元年七月„„法皆斩”

5、自读自译:闾左:借代贫民;次当行:编在戍边队伍中;会天大雨:会,正逢;度已失期:度,考虑,心里想;

6、提问理解:这几行文字告诉了我们哪些事情?

明确:一是秦朝徭役繁重,民众苦不堪言;二是秦朝严刑酷法,百姓战战兢兢。三是陈胜吴广有一定的组织才能。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天下苦秦久矣。

2、陈胜为起义制定的策略是什么? 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3、陈涉对当时的形势作了怎样的分析和估计?

“天下苦秦久矣”是起义可以利用的有利条件:假借扶苏、项燕的名义,“为天下唱”,以顺应民心,义旗一举,“宜多应者”。

4、陈胜、吴广指出的众士面临的绝境是?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5、陈胜在发动起义前所做的“威众”准备是什么?这样做的效果是什么? 鱼腹藏书,篝火狐鸣

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六、作业布置: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回讲到,九百谪戍之徒,因雨误期,按秦律当斩。此时到了性命攸关之际,正是英雄人物涌出之时。正是这一场大雨,引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大泽乡暴动。

二、新课讲授:

(一)、朗读第三段,疏通文意,理解大意。

(二)、分析课文内容:

1、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最具有鼓舞性,气魄雄伟、扣人心弦的一句话是?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陈涉、吴广起义经过了几个步骤?每一步为什么要这样做? 首先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威信; 抓住时机,“并杀两尉”,扫除障碍; 号召徒属,进行宣传,指明方向;

明确领导,胜利进军,迅速壮大。

3、“攻陈,陈守令皆不在”,“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守令闻起义军将至,皆弃城逃跑。由此可以想见起义军所向披靡的声势。

4、文中哪些词语表现了起义军的胜利进军情况?结尾一句有什么作用?

“攻”、“下”、“收”、“皆下”等动词,表明陈涉、吴广起义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结尾一句进一步反映起义的影响、号召力之大,农民起义风暴席卷各地,猛烈地动摇了秦王朝统治。同时也告诉人们,这场农民运动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5、本段中对人物的刻画主要采用什么描写方法?

明确:刻画人物以对话为主,运用语言、动作、外貌描写刻画了陈胜、吴广的革命精神和非凡的才干。

三、品读、拓展:

1、背诵下面句子,并理解在文中的作用

(1)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起义的直接原因)(2)天下苦秦久矣(起义的根本原因)(3)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4)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起义的舆论准备)

2、试从课文内容归纳分析陈胜的性格。少有壮志,远大抱负(“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聪明有计谋,有远见卓识,非凡的谋略和领导才能。(从其起义的谋划,过程,方式等方面)

有反抗的决心和叛逆精神。(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四、作业布置: 积累: 1、通假字

发闾左適戍渔阳 “適”通“谪”,因获罪被发配到很远的地方。为天下唱

“唱”通“倡”,倡导。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已经。被坚执锐

“被”通“披”。2、词类活用

天下苦秦久矣

苦:形容词用作动词,是“以„„为苦”,即“认为„„苦”的意思。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目:名词用作动词,是“使眼色”的意思。

忿恚尉。

忿恚:形容词用作动词,是“使„„忿恚”的意思。3、古今不同用法

今亡亦死

亡,古义:逃亡。

今义:死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间,古义:暗地。今义:中间。

卒中往往语。

往往,古义:到处。今义: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

板书设计: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及古文知识积累,初步体会课文大意;反复诵读,尤其读准多音字。

2、体会唐雎有胆有识,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勇士形象。

3、体会文章选材善于突出重点、突出中心的写法。

4、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独立思考的思维品质。

5、课外拓展有关《战国策》的知识。【教学重点】:

1、积累古文词语:谓、易、其(作语气词)、虽然、虽、休、寝、错、仓等及出自《战国策》的常见成语。

2、揣摩对话中不同人物的语气、口吻和情态,体会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以及文章的思想感情。

3、理解对话描写、人物语言个性化的特点及其作用。【教学方法】:朗读(多种形式):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具】:小黑板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也许听说过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吧。荆轲在易水上辞别燕太子丹时,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土一去兮不复还”。这就是《战国策》里描绘的燕赵游侠之士的形象,虽然他最终失败被杀,但他的故事却一直为后。人传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要讲的则是另一个故事:作为小国之臣的唐雎,在秦王寻衅威胁的情势下出使秦国,能够毫不畏惧,敢于同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斗争,最终理直气壮地折服秦王,不辱使命。这种勇气是难能可贵的。这里的唐雎,是《战国策》里塑造的又一个游侠勇士的形象。

【板题】:

2、作者、背景简介。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战国策》当初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和本子,西汉末年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它叙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灭六国为止,约二百三四十年时间,是我们研究战国时期历史的一部重要著作。内容多记谋臣策士的活动,写了他们雄辩的言辞和机智的运筹。文笔挥洒自如,描写人物活动绘声绘色,栩栩如生,富有文学意味。它叙事长于铺陈,多加渲染夸张,写得有声有色;语言生动流畅;善于在矛盾冲突中运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比较鲜明丰满;在论辩中往往采用故事或寓言作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富有文学色彩。所以它对后代的散文著作有很大影响。

这篇文章记叙了战国末期的一段故事:公元前230年和前225年,秦先后灭亡了韩魏两国;安陵是魏的附属小国,在它的宗主国魏被消灭之后,一度保持着独立的地位。这一次,秦就想用欺骗的手段轻取安陵。出小饵以钓大鱼以骗取利益,是秦君的故伎。秦惠文王曾派张仪入楚,许诺给楚六百里地,条件是让楚与齐断交,结果傻头傻脑的楚怀王上了当。秦昭襄王以十五城与赵文王交换和氏璧,结果骗局被蔺相如识破,偷鸡不成蚀把米。这一次,秦王嬴政又故伎重演。安陵君拒绝秦王的要求,在秦王不悦的情况下派遣唐雎出使秦国,目的就在于保全国土,解除与秦国之间的矛盾。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感情。弗fú 雎jū 怫fú 跣xiăn 抢qiāng 傀guī 祲jìn 缟găo 挠náo 谕yù

2、借助工具书和参考资料,自行疏通文意,同桌之间可以讨论。

三、新课讲授:

1、教师帮助学生疏通文意。

2、课堂小结:

⑴、小结“其、以”的用法和意义。其: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句中语气,相当于:难道;还是。)安陵君其许寡人(句中语气,表期望或命令,相当于“一定”。)

得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们的”。)以: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介词,用)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介词,凭借)以君为长者(介词,把)徒以有先生也(介词,因为)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和“上、下、东、西”等词连用,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线。)

以激怒其众(连词,表动作行为的目的,相当于“来”“以便”。)固以怪之矣(作副词,通“已”,译为“已经”。)⑵、古今词义:

长跪而谢之(谢:古:道歉;今:感谢)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虽然:古:即使这样;今:虽然)(3).通假字。

秦王不说

(说——悦,高兴)

故不错意也

(错——措,放置,安放)仓鹰击于殿上(仓——苍,青色)

(4).词语活用现象。

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认为„„轻”,小看。)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使„„扩充”。)

(5).一词多义

徒┍ 免冠徒跣

(空,本文可以解释成光着)

┕ 徒以有先生也(仅仅,只)惠┍ 大王加惠

(恩惠)

┕ 汝之不惠

(聪明)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叙述者、唐雎、秦王各由一人担任,要能读出人物应有的语气。)【作业布置】:

1、分析唐雎和秦王的形象。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

1、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 本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秦王派人向安陵君提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要求,这是一个明显的骗局,因为安陵只是一个方圆五十里的附庸小国。安陵君看出秦王的野心,委婉地加以拒绝,并派唐雎出使秦国,意在修好。唐雎在吞并和反吞并斗争的背景下出使秦国,任务的艰巨程度可以想见。这一部分是为下面的情节做铺垫。

第二部分(第2、3段),写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的经过。可分两层:

第一层(第2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出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唐雎一到秦廷,秦王就对安陵君提出严厉的指责。他一面装出一副施恩加惠的脸孔,指责安陵君“逆寡人”“轻寡人”,一面以“灭韩亡魏”来炫耀自己的军事实力,企图迫使唐雎屈从他的意志。唐雎对此则洞若观火,立即重申“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的严正立场,断然拒绝“易地”。这种尖锐的对立,势必促使双方间的矛盾进一步发展。这是斗争的第一个回合。

第二层(第3段),写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秦王的骗局既被揭穿,炫耀武力也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于是进一步用战争进行恫吓,极力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起的战争的可怕场景。对此,唐雎也毫不示弱,立即接过话题,以“士之怒”进行反击,自然而然地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并表示自己要效法他们,意即要跟秦王拼命。说罢,立即付诸行动,“挺剑而起”。这是斗争的第二个回合,也是这场斗争中的高潮。

第三部分(第4段),写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得到了胜利。秦王没有料到唐雎敢于跟他拼命,只好“长跪而谢之”,表示屈服。这种表示虽属权宜之计,但也反映出他确实看到了唐雎在保存安陵五十里地这件事情上的作用。这是斗争的结局。

三、课文深研。

(一)、释疑探究。

1、如何理解句中加点字词:“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秦王说这话的目的是进行恫吓,从上文“且秦灭韩亡魏”一句来看,已有炫耀武力的意思,那不是不能用武力夺取,只是暂时不打算使用武力,表现秦王的骄横。

2、如何理解“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一句中“轻寡人”?

秦王希望你们看清形势,不要误以为我们不能用武力夺取。这句关键是一个“轻”字,“轻”什么呢?不是轻视秦王的建议,而是轻视他的军事势力。这是秦王故作反问,意思是“谅你们也不敢”,也是骄横的表现。

3、安陵君:“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唐雎:“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两人所表达的意思差不多,但从语气和态度上看,有如不同?

唐雎比安陵君更强烈,更坚决。

4、秦王初见唐雎时,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对唐雎说话的?唐雎又是怎样劝说秦王的? 秦王显得很骄横,以一种指责的语气对待唐雎,唐雎以同安陵君保持一致的理由,义正词严地反驳了秦王,有理也有礼。

5、秦王开始接受了唐雎的劝告吗?他有什么反应?

秦王开始没有接受唐雎的劝告,而是怫然大怒,并以天子之怒来威胁唐雎。

6、面对秦王的天子之怒,唐雎害怕了吗?他是如何进行反击的? 唐雎威然不惧。他以布衣之怒针锋相对地驳斥了秦王的天子之怒。

7、秦王最后是长跪而谢之,说明了什么?这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唐雎的?

说明秦王害怕了。从侧面表现了唐雎不畏强暴的精神。

8、你认为秦王要求“易地”有怎样的用心?

秦王要求“易地”肯定是包藏祸心的,所以安陵君和唐雎君臣坚决不答应。具体答案依学生见解,不求统一。

9、文末说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坐”,秦王真的屈服了吗?为什么? 这是秦王的权宜之计,表现出他的奸诈狡猾。他请雎“坐”,是坐下来谈,不是放弃吞并。文中所说,也只是恭维唐雎的话,从当时秦在军事的占压倒优势及秦王的性格来看,秦王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

10、唐雎列举专诸刺王僚等吏实有什么用意?

两方面:一是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渲染说明,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

11、本文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的神态的变化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

从侧面烘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

(二)总结两人的人物形象

秦王: 骄蛮欺诈 盛气凌人 外强中干 色厉内荏 唐雎: 不畏强暴 从容镇定 敢于斗争 忠于使命

四、体会外交辞令中的语言技巧。

(一)、体会下列句子中的弦外之音。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2)与臣而将四矣。

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二)、结论: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

五、理解人物语言个性化的特点,分析人物对话描写的作用。本文的对话描写巧妙地取得了一箭三雕的艺术效果。

其一,通过人物对话的描写有力地渲染了人物活动的环境。这主要表现在第三段。文章一开始,秦王在灭亡韩、魏之后,提出要“易安陵”,安陵君却“愿终守之”,而“秦王不说”,这便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表明安陵危在旦夕,这正是唐雎出使秦国的缘由。所以,与其说这是一段对话描写,不如说这是一段巧妙的环境描写。

其二,全文主要描写了人物的三处对白,传神而生动地刻画了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先看第一处,秦王与安凌君的对白,秦王要吞并安陵,却以诱惑的手段提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当安陵君识破其阴谋之后,义正辞严地指出“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时“秦王不说”。由此可看出:秦王的狡诈与专横和安陵君不亢不卑的性格。再看第二处,秦王与唐雎的对白,秦王气势汹汹地指责安陵君不同意易地,就是“逆寡人”“轻寡人”的行为,唐雎针锋相对地予以驳斥,“受地予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由此可看出:秦王蛮不讲理,以势压人的丑恶嘴脸和唐维坚持正义、维护尊严、忠于君主的形象。第三处仍是秦王与唐雎的对白,当秦王怫然大怒时,企图以“天子之怒”的淫威来征服唐雄,而唐雎毫不示弱,以“布衣之怒”拼死一搏,这样,把秦王的骄横狂妄、不可一世的性格与唐雎激越慷慨、不畏强暴的精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其三,通过人物对话描写巧妙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故事开端秦王以希望的语气提出“安陵君其许寡人”,当对方不同意时,秦王便指责一安陵君不听寡人”“逆寡人”“轻寡人”,这时矛盾更加激化,更加深了安陵的危机。故事情节进一步发展,乃至发展到唐雎以‘布衣之怒”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挥剑而起”,使矛盾发展到白热化的程度。

六、拓展思考。

1、你认为唐雎能够永远保住安陵吗?为什么?

不能。秦灭六国,统一全国,是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弱小的安陵,最终还是抵挡不住秦的统一战争的步伐。

2、古往今来,有许多仁人志士像唐雎一样,为国家为正义不惜生命。请列举出几例。

屈原直言敢谏,流浪之后愤而作《离骚》,抒发志向。最终投江而死,以身殉国。闻一多在敌人面前拍案而起怒斥敌人的卑鄙罪恶行径,用自己的生命写下了千古绝唱《最后一次演讲》。

3、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2分)

示例:(1)墨子 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2)晏子 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3)诸葛亮 舌战群儒,联吴抗曹。

上一篇:2023年申论国考真题下一篇:活动策划广告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