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精选8篇)
1.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 篇一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初探
摘要:传统的语文教学,语文教师起的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所以,一本书在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教师是知识与价值的垄断者与传播者。面对教育信息化浪潮,如何在新环境、新形势下使我们的语文教学焕发勃勃生机,成了很多语文老师颇为关注的问题。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在教育教学上的广泛应用,使传统的教育方式受到冲击,也为现代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课堂教学课外阅读课程整合所谓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小学学科课程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让内容丰富的学科课堂教学作为信息技术的有效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科课堂教学的一种崭新的支撑,提高学与教的效率,改善学与教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推动现代教育向前发展。将信息技术课程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对于深化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技术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
一、有利于培养多种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信息,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力地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一)以说促写,提高学生口头、书面表达能力
信息技术进入课堂,为学生的口头表达创设了情境。例如学习《桂林山水》之前,让学生在上网查阅有关桂林风光的图片、文字资料,去了解桂林,陶醉在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资料,丰富了感性认识,积累了感性经验。学习课文时,很快能体会到桂林山的奇、秀、险,水的静、清、绿,感受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名不虚传。再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及其他传播媒介查找我国其它的名胜古迹,将学生的语文学习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从课堂走向生活。当学生沉浸在网上再现的情景中,鲜明生动、声情并茂的画面,把学生的思维紧紧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乘势引导学生读说结合,进行口语交际,分别介绍自己在网上欣赏到的美景,抒发自己网上游历的不同感受。同学们畅所欲言,尽情倾吐心中的愉悦之后,又让他们说写结合,把游览过程及内心感受整理成文章,训练了书面表达能力。
(二)创设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传统的语文课堂,一位教师加几十位学生,不但数量是固定的,师生关系也是绝对的,师是师,生是生,泾渭分明。在教育网络化的今天,教师与学生之间共同建设资源,合作解决问题,互为师生、互相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可便捷地搜索相关网站,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可“登陆论坛”,将不懂的问题与老师同学交流;还可借助于电子邮件、通过校园网或Internet来实现一个班的学生与另一个班、另一个学校甚至另一个国家的学生交换意见、看法,在交流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甚至可以方便、快捷地进入网络中各式各样的“语文课堂”去接受非本校、非本地的语文教师的教学,获得多元化的语文知识„„这样,教学过程不再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主动探究、发展、创造的过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敢于质疑,使每个孩子都有对学习内容的独特见解,促进创新能力的形成,语文课堂则呈现出了全新的面貌。
(三)开发信息资源,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资源浩如烟海,如何在广泛的信息海洋中快速、准确地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源,如何迅速地判断资源的价值并进行取舍,如何将资源重组并合理利用,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制定的知识目标,组成研究小组,分工合作,自行通过网络或从资源库搜索、收集与学习主题相关的信息,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交流,并获得新信息;教师可在课前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参考信息,如网址、搜索引擎及相关事物等。如在教《索溪峪的野》之前,先让学生分组去收集有关索溪峪的资料、图片,然后在课堂上各小组展示“索溪峪的美丽风光”,这时学生已经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由外部刺激的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学生通过对信息的查找、收集、整理、创造等过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教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一个人一旦对其所学的知识产生了兴趣,便会迸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在学习活动中积极思考,努力获取更多知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等现代教育技术查找与课文相关的有价值的信息,把处理的视频、图像、文本资料等作为课堂教学的素材整合到课程内容之中,整合到学生的课堂教学之中,产生活跃的动态画面,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使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始终在积极作用之中。如学习《墨梅》这首诗,在聆听教师配乐朗诵、观看了“梅花”的视频及图片后,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的综合作用,进而兴致勃勃地结合梅花的外形特点、生长习性去朗读古诗、体味诗情,理解、领悟到梅花不畏严寒、无私奉献、高洁自重的道德情操。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多年来教育一直寻求的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的目标。
三、有利于掌握知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教学融图、文、声、像于一体,是具有智能化的双向教学活动过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同时也大大地简化了教师的操作,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一)信息技术是学生探索问题的桥梁,利用直观的效果,解决课文难点
在语文教学中,费时最多、收效甚微的是课文难点的教学。常常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无动于衷,课堂气氛沉闷枯燥。传统的教学过程强调教学要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信息技术改变了这个顺序,借助计算机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计算机展现出来,让学生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如教《海底世界》一课,课文的重点是要让学生了解海底景色奇异在什么地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更好地激活学习气氛,运用录像这一电教媒体,让学生观察海底世界的景色,真正地体会到海底景色的神奇与绚丽。
(二)运用信息技术再现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从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来看,对课文词句的理解要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然而学生往往缺乏实际生活的体验,对课文的理解可能出现障碍。教师适时的背景介绍就是有效的解决途径之
一。如《狱中联欢》的理解就必须建立在对当时的时代背景大致了解的基础上,可剪辑影视片段并配以的解说作为课前的导入。另一方面是巧妙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再现课文情景,将学生的思维过程与动画演示有机结合,使他们如同身临其境,唤起情感体验。如《开国大典》、《飞夺泸定桥》这类课文,教师在学生反复阅读体会的基础上再现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的热烈氛围,开国仪式的空前盛况;大渡河的水流湍急,22名勇士冒着枪林弹雨,攀着铁链过江的惊险场面。使学生不仅得到欣赏的机会,同时也可以揣摩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进行描写的,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信息技术如何与语文课堂教学整合呢?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新途径。
1.拓展学习的内容,促进语文教学的优化。
网络为我们提供了极为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任你自由地翱翔在知识的海洋里。网络与语文学习的整合使得语文学习的内容不再局限于课本。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地引进、利用网络上相关的学习资源,有的可作为学习前的准备,有的可作为课文内容的补充,有的可作为学习的拓展„„改变语文教学内容的旧、窄、死,使之变得新、宽、活,使语文学习的内容更开放,成为一泓永远流淌的活水。例如2004年暑假里的奥运会让每一个人都振奋不已,2008年将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更是令每一个中国人无比自豪。这学期有《向往奥运》一文,课前让孩子们说说自己对奥运会的了解时,许多学生对奥运会一无所知,显得茫然。怎么办?课堂教学怎么进行?于是让学生上网查资料,了解到奥运历史、人物故事、申奥历程等相关知识后,再来上这一课,大家的兴致空前高涨,学习状态非常好,一起沉浸在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热烈向往中。课后还有个拓展性练习:你打算为2008北京奥运会做点什么?因为课堂上对奥运会有了较丰富的了解,所以学生的发言非常精彩。
2.丰富作业形式
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写的系列式、层次性、个性化的作业,其练习效果比传统的要好,是传统的作业方式不可比拟的。它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通过带有娱乐性的、不断给以肯定的作业形式,能让学生在作业中体会到一种成功,感受到一种轻松,巩固已学知识,开拓解题思路,循序渐进地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如进行写作训练,为学生提供各种情境,作为命题要素。然后要求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写作,给了学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新鲜感,大大地提高了写作兴趣。
3.丰富了学生的课外阅读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学习语文,既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要引导学生课外学语文、用语文,关注学生课外语文学习,让学生尽早、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开展课外阅读。课内阅读内容有限、时间有限、所得有限,而电子教材可以作为完成语文学科目标的有效途径,或者说是一个可以不断更新的电子图书库,提供很多与时代脉搏紧扣的阅读材料,而且篇幅适中,适合学生阅读。既可以为语文课的学习提供服务,更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用电脑统一呈现阅读材料,能让学生不断扩大阅读量,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大大提高了独立阅读能力。
课堂教学要能够做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采取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改变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
(1)实物演示。写入小学语文课本内容中的许多物体,孩子们都没有亲眼见过。究竟这个物体是什么样的,是不是像书中所写的,孩子们一概不知,如琥珀。这很不利于孩子们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但这个物体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还是能见到的,为此我在上课前准备了几块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琥珀,上课时利用实物投影分别演示给学生看。由于是实物,他们看的兴趣很浓,很认真,并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提出了许多自己认为不明白的问题,然后通过询问查找讨论,搞懂了、弄清了,自己的创新能力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加强。
(2)摹拟试验。许多事情,如果不通过自己的亲身试验,其中道理永远都不会明白。例如《画杨桃》,同是一个杨桃,它能被画成不同的形状。其原因是每个学生所坐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杨桃的形状就不一样。老师在上这一课时,单凭讲学生是不会轻易理解的。我们不妨换一种方法,把一个杨桃通过实物投影展现在屏幕上,让学生试着也去画一画,然后再变换位置看。这样一画一换,虽然学生仅仅是动动手动动腿,但他们在运动的过程中已经锻炼了自己的一种创新能力。
(3)虚拟假设。在小学语文中许多文章的主人公结局都是极有悬念性的。如果能对这些主人公后面的故事进行一番虚拟假设,势必会对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一定的帮助。如《凡卡》《穷人》《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他们后面的故事会怎样的发展呢?我们可以把这些文章的图片通过剪辑整理合并在一个地方,让学生自己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把它后面的故事虚构成一段文字讲给同学们听。此举一方面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一次综合考验。
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生产、学习和工作方式。信息技术是教学手段,是学习工具。“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观点,它要求老师能从自己的学科教学过程中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帮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也就是指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能把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对这种“整合”教学方式的研究和实施将会对小学生探究性学习、创造性的发挥、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创设良好的基础,使小学语文教学朝着特色、个性的教学方向发展。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去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需要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去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必将对教育的发展起到助推器的作用,定会使我国的教育事业欣欣向荣。
2.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 篇二
一、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师生互动,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决定了小学生喜欢互动的教学模式。互动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网络平台, 学生能对知识产生渴望与好奇感, 使他们在疑惑中走进语文教学。只有带着疑问去学习, 学生的学习才有目标, 学习才能认真, 学习效果才会明显。
比如, 在进行“保护有益的动物”的教学时,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教学资源。视频中奔跑的动物、嬉戏玩耍的猴子、飞翔的雄鹰……茂密的森林中不时传来动物们的叫声, 天空中、大海里, 一个个镜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不自觉地产生了爱惜动物, 保护自然的情感。教育的升华得益于网络的辅助, 得益于资源的科学整合, 由此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高。
二、巧用信息技术安排教学任务, 提高任务驱动教学效率
任务驱动法是现代教学理念下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任务驱动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 拓展教学途径, 丰富教学形式, 提高教学效率。任务驱动法主要是通过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课前自学提纲, 学生之间可以在网上相互交流问题, 提出自己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丰富教学信息, 为课上进行良好的交流与互动奠定基础, 提高任务驱动教学效率。
比如, 在进行类似《刻舟求剑》的课程学习时, 教师可以利用QQ群、博客、邮件等形式, 为学生提前下发学习资料和学习任务, 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自我学习, 完成教师课前布置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学习, 发现问题, 可以在QQ群、博客等平台进行留言, 实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人机之间的在线交流与互动, 提高学习效率。《刻舟求剑》中的刻舟之处就是取剑之处, 对吗?为什么丢剑之人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得到自己的剑呢?学生遇到了问题, 开始积极思考, 交流想法,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搞活课堂, 实现快乐学习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 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设置教学情境, 能够展示丰富多彩的资源信息, 搞活课堂氛围, 让学生了解课外常识, 走出课本, 实现自主快乐学习。
比如, 在进行课外阅读“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教学时, 为活跃课堂氛围, 我在课程开始就播放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动画视频, 给学生带来视觉的震撼,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集中学生的思维。之后, 我利用ppt课件出示故事里的精美文字, 每展示一段精美文字, 就对应展示相应的视频画面或者图片。这样, 通过多种感官刺激, 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提高了学生的欣赏能力, 实现了快乐学习。
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为学生提高应用能力奠定基础
写作能力是学生终生受用的技能。语文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为学生呈现文笔流畅、写法细腻、结构严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并用动态符号提醒学生用词精妙的句子, 描写细腻、动人的段落或者案例。教师应通过动态信息展示, 提醒学生用心关注, 灵活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克服学生的写作为难情绪, 使他们的写作主题鲜明、思路清晰、结构完整、语法准确, 从而大大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比如, 在进行描写“冬雪”的作文教学时, 我利用多媒体展示冬天大雪纷飞的真实场景:山上大雪挂树梢, 村庄里银装素裹, 田野里洁白的雪地, 迎着刚刚升起的红日, 反射着耀眼的光芒, 自然美景尽收眼底。此情此景, 使学生不自觉地产生想跑出去在大雪地里玩耍的冲动, 一种贴近自然、喜欢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这就是多媒体渲染的作用, 是教师巧妙整合教学资源的作用。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 可以指导学生写作的技巧。比如, 描写雪花的方法, 恰当地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合理安排写作顺序, 文章结构的确定等。学生在视频的刺激下, 在教师的点拨下, 通过自己的感悟和想象启迪思维, 对冬雪的理解细致入微。学生此时开始写作, 一定能写出优秀的文章, 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总之, 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 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有利于启迪学生积极思维, 培养学生的灵感,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3.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 篇三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审美能力
一、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望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在语文教学中再现情境,使文章内容更加形象具体化,能够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语文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喜怒哀乐都藏在文本的字里行间,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去创设文本所需要的特定情境,营造情感氛围,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和探究热情,将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孩子们望着大屏幕,展开丰富的想象,既可以让课堂气氛活跃,又可以让学生在兴趣的海洋中尽情畅游,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信息技术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
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我们要在学生的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力以及审美能力和阅读能力。小学生知识少、阅历浅,很多东西只靠教师往脑子里灌,是达不到我们所期待的效果的,而多媒体的使用就能够很好地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多媒体手段可以让抽象的东西具体化,让无声的东西变得有声有色,而且还能让学生领略前所未见的一些事物。我在《花钟》一文的教学中就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效果甚佳。我将不同时间所开的不同种类的花做成了一个“花钟”,五彩缤纷,通过多媒体展示在大屏幕上,孩子们立刻心旌摇荡,兴趣十足,目光惊奇,语言兴奋,短短的一两分钟,就让孩子们了解了“花钟”,深深地体会到了文本所描绘的景物的特点。多媒体教学让孩子们有了赏心悅目的感觉,从中既培养了孩子们感悟文字之美的能力,也培养了孩子们审美的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
三、信息技术能够为语文课堂教学丰富信息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搜集很多与文本相关的信息,而且能够将这些信息很完整地结合在一起,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开拓教学的空间和学生的视野,充分开发了语文资源。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进行语文教学活动,达到了资源共享,既听说读写了,又动手动脑了,大量的信息刺激了学习主体,学生的学习容量大大增加,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了很多。
四、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的应用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如今提倡课堂的高效,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那种一切都由教师主宰的陈旧的教学理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而信息技术正好和语文教学活动能够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能够为孩子们创设一种交互式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可以平等共有,可以按照实际的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在这种开放性的学习空间里,学生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学习天地,这片天地任他们尽情驰骋。信息技术能够使知识直观化,让形、色、声直接诉诸学生的感官,能够见其形、闻其声,充分展示语文美,激发强烈的学习热情。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活动中,越来越体现出它的优越性。
五、信息技术能够弥补教师自身知识的不足
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将越来越大,但如此庞大的信息知识,对于每一个教师来说,要想全面掌握,那是绝对办不到的。只有通过网络研修和学习来弥补教师自身知识的不足。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是小学语文课堂中必不可少的现代化教育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有效途径。只有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有效结合才能实现小学语文的高效课堂。
(作者单位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新军屯镇鲁各庄小学)
4.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初探 篇四
信息技术指的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处理和应用的技术,它综合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是一门综合技术。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何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呢?就是指在学科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学科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也就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将信息技术既作为观念又作为技术和内容融于学科教学之中。其根本宗旨是培养学习者能够在信息化的环境中利用信息技术完成课程学习的目标,并学会进行终身学习的本领。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通俗地说就是要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之中,也就是根据学科教学需要,充分发挥计算机工具性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语文教学改革,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的学生。
实现“整合”也就是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教学活动。由于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所提供的教学信息的多样化,使得学生与计算机的交互具有更广阔、更自由的空间;它所提供的交互性,使得学生更自主地控制和使用信息资源;它所提供的集成性使得学生对于语文信息的感知更加丰富;它所提供的教学反馈信息的实时性,使得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提供实施个性化的帮助或指导,对于课堂实现高效率、高质量提供了保障。下面就我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这一课题方面的研究结合课例谈几点体会:
第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丰富了语文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等是多样而丰富的。而小学生对具体形象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非常有利于他们知识的获取、存储与建构。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及教学需要,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实物展台、液晶显示仪、网络技术等创设教学的情境,让学生走进情境、体验学习。在优美的情境中去阅读、发现、质疑、思考、探究,领会文章的内容,体会文本的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如教学《鸟的天堂》时,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我先请学生展示交流自己课前搜集到的鸟的天堂的图片及文字资料,激起学生了解鸟的天堂的兴趣,然后和学生一起读文,欣赏鸟的天堂的美。在学习“众鸟纷飞”这部分内容时,我引导学生适时播放了课前编辑的鸟活动时的声像资料。学生阅读的文本语言一下子活起来,动起来,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自然铭刻在学生脑海里。然后再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语言之精妙,水到渠成。
第二,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学习“媒介”,解决了学生学习困难。
小学生的认知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影响,他们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比较弱,尤其对一些抽象的语言文字——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内容,理解就更加困难。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媒介”,突破学习中的难点,转化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难。、第三,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为语文课堂教学增加学习信息量,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
语文教学如果依靠教科书、教师、学习的参考资料(书本)等的信息,那么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能将教师、学生、图书馆及自建的资料库的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地开发了语文资源。在听、读、说、看、操作活动中,大量信息刺激着学习主体,学习的容量增加了,信息量加大了。同时信息和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由于使学生能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也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就应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他们主动学习,积极参与,从而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及其他综合能力。
5.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 篇五
摘 要: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已经成为教育者的共识。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是将小学语文知识内容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入一体,通过音频、视频的形式将知识变得生动化、形象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改善以往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因此,本文着重分析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优势,并提出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策略。
关键词: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课程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优势
(一)丰富教学方法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授课,能够创新教师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往教师单一的教学手法,使教师的教学模式变得多样化,能够以音频、视频、图片、图形等形式,将语文知识变得形象化、立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二)实现情景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知识内容相结合,使知识变立体化、形象化,以音频与视频的形式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W中,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语文知识内容,能够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启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能够在教学情境中自由的学习语文知识内容,通过学生之间有效的交流、合作、探究、分析,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与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从而能够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策略
(一)转变教育理念
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合理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首先就应该转变以往的教育理念,改变以往知识局限于课堂教学与教材的教学模式,使知识内容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有效的拓展,从而能够满足现代学生对知识的学习需要。教育理念的转变是一切教育行动的开始,只有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才能够有效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授课,才能够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知识有效的整合,从而才能够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以新课改教育理念为教学宗旨,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为教学中的引导者,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有效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从而能够使学生全方位发展。
(二)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语文古诗文历来是学生与教师头疼的知识问题,同时语文古诗文也是教学中的难点知识内容。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教授学生古诗文时,通常采取单一的授课模式,为学生讲解古诗文的大概意思,学生由于年龄小,对古诗文的句意,不能够更好的去理解,教师在讲解时学生如果不注意听讲,那样小学生在背诵过程中根本不知道自己背的古诗文是什么意思。学生在古诗文记忆过程中,大都是采取死记硬背的记忆模式去学习,要是问学生古诗文的内在含义与句意,很少有学生能够说出来,但是要是让学生背诵古诗文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背诵下来。然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古诗文内容以多媒体教学形式为学生展示出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便于学生去深入理解知识内容,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例如,在学习《咏鹅》古诗文时,这首诗学生都能够流利的背诵下来,但很少知道古诗文内在的含义,教师可以根据古诗文的知识内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古诗文制作成教学视频,在配备上生动的音频形式,将古诗文进行深入的讲解,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播放,并为学生提出相对应的知识问题,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感兴趣,就会认真的观看教学视频,之后教师在结合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讲解古诗文蕴含的情感,使学生能够对知识具有深入的理解,从而能够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表明,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学生如果对语文知识产生好学的兴趣,那么就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从而也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之所以对语文知识学习兴趣底下的原因,一方面是以往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课堂教学氛围沉闷,使学生没有动力去学习语文知识内容;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对语文知识理解不透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识度不高,对语文知识内在奥秘没有发掘出来,故而,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兴趣底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知识有效的整合,将知识内容形象化,使学生能够深入的理解知识内容,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产生一种情感,发掘知识中蕴含的趣味性,从而才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事实上,语文知识是一门充满情趣的知识内容,学生如果能够学习好语文知识内容不仅能够培养的语文素养,还能够启发学生的智力,从而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发展。例如,在学习语文识字时,教师提前整合知识内容,以故事的形式将所学的生字连在一起,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故事情景,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提供相对于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觉得学习生字是一种有趣的事情,从而使学生乐于学习语文知识内容。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知识整合,能够实现信息化教学模式,以视频、音频的教学形式,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学习兴趣,从而能够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6.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 篇六
张荣娟 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王常学区 053100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即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恰如其分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已成为时代的需要,同时也是教育改革的需要。如何根据教学需要恰到好处地使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在一起呢?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它具有图、文、音、形、光、色综合一体运用的优点。能实现在开放式的课堂中,让学生进行发现式的学习。同时激活学生大脑的初级听觉皮层、听觉联合皮层、语言区、视觉联合皮层,达到“全息式听讲课”的状态,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一、信息技术利用图、文、声、像、动的集成,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们只是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笔,或者再多上一张挂图。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有些学生甚至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现在有了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和艺术魅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表现手段多样化的特点,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维持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通过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还可以将各种不同的信息,如数据、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有机集成在一起,进而展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使抽象的图形、数字,呆板的文字,变成赏心悦目的画面,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的刺激,有利于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课伊始,趣亦生;课进行,趣渐浓;课结束,趣犹存”的境界,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和乏味,丰富了学生的直观感受,让学生在无意识下主动、轻松地接受语文知识。
二、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天地。
由于多媒体技术能够提供界面友好、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观刺激,因此易于调动学生的内在情感,使他们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还有利于发展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激发学生主体意识,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如教学《大自然的语言》一课,学生通过网络查找与大自然的“语言”有关的资料,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整理。有的学生找到了文章的范文朗读,有的找到了文中提到的“语言”的图片,等等。通过学生的自主动手操作,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视野,也让枯燥的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三、信息技术将文字化静为动,突破语文教学重难点。
“活动的对象比静止的对象更具有吸引力,更容易使学生感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障碍主要是由于缺乏必要情境创设或形象思维的帮助造成的,而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变“死”为“活”、变“静”为“动”,集声、色、画、乐为一体,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视野,引发了学生的联想,加上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讲解,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把握,从而实现语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突破学习的重难点。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十分丰富。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课文教学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学生很难知道,这些都成了课文教学的难点。但是借助多媒体手段,就能轻易地将这些难点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大量的感性材料跨越时空,对学生的感观进行综合刺激,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学习,这为教师引导学生顺利地突破教学难点提供了保障。
四、信息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信息技术具备大量储存信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学习材料,并能使资源共享,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及发现问题、利用资源探究,提高探究和解决问题能力。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学习语文,利用网络加强相互间的合作学习,自己的学习成果可以瞬间传递给对方,也可瞬间得到对方的指导和帮助。在学生自主学习《大自然的语言》一课时,学生通过网络信息传递结合自己搜集的结果,把收集到的内容进行整合,很快就理清文章脉络。学生通过合作也收获了课堂以外的友情,网络即传递了知识也传递着真挚的情感。
总之,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学习工具和方法,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语文教学中,只要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并联系生
7.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初探 篇七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手段, 能够将静止的、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 能够以声、像等方式突破宏观、微观的局限, 突破时空的限制, 为学生呈现出鲜活的知识, 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近年来, 我就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反复尝试和实验, 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展现情境, 化腐朽为神奇
现代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 有着其他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 静态的知识变为动态, 枯燥的文字变得形象, 从而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有效解决了语文教学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 使语文教学中的各种难点或重点知识在多媒体教学手段下, 迎刃而解。
例如, 《草原》一课, 可利用电教媒体再现课文的情境:草原犹如大海, 一碧千里, 微风吹起, 泛起一层又一层绿色的波浪, 那些在草丛中悠闲漫步的羊, 变成了一朵朵白色的花朵。美丽的景色栩栩如生地出现在学生的面前, 使学生如临其境, 仿佛是真的置身于茫茫草原之中。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被激发出来, 学习劲头十足。
又如, 我在讲《白杨》一课时, 就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多媒体的优势, 把这样一篇寓意深刻的抒情文章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我用多媒体把作者通过赞美白杨树, 讴歌了边疆建设者建设边疆、扎根边疆的奉献精神情境再现, 以音乐促表达, 从而加深和促进了学生对课文主旨的理解和把握。这样, 用多媒体将本课的重点难点顺利地解决, 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提示启发作用。这是传统教学中只是凭借教师讲解难以实现的。
二、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对于古诗炼字的精妙, 不能光依靠教师枯燥的讲解, 必须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从而实现教学质的飞跃。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不拘泥于时空限制, 采用现代媒体的多种形式和手段, 再现过去和展现未来, 把抽象、乏味、难懂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活动的视觉形象。这样通过多媒体的帮助, 学生顺利地掌握了诗歌的关键词语, 并且根据多媒体再现的意境, 经过自己思索、理解体会出诗中那美妙的感觉。
例如, 我在讲授六年级语文下册杜牧的《泊秦淮》时, 为了帮助学生感受“笼”字的妙用, 我用多媒体展示薄雾笼罩下的秦淮河畔, 从而把“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的意境展现得淋漓尽致。学生体会到作者用两个“笼”字勾画出秦淮河上烟月迷蒙的景象, 更加理解“笼”有“笼罩”之意。它巧妙地将烟、水、日、沙四者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既给人柔和幽静之感, 又隐含微微浮动流走的情态, 寄寓着诗人忧愁的情感。
又如, 我在讲授小学语文三年级《古诗三首》———《宿建德江》时, 对全诗采用了多媒体手段处理。这首诗是孟浩然飘零他乡, 宿投建德江时所作。我利用多媒体在制作画面时抓住诗中的意象, 客观具体地再现出原诗的意境, 把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受在画面中体现出来。那时正值夕阳西下, 鸟雀归巢, 羊牛下山, 目睹此景, 触目伤怀, 游子突然间乡愁倍增, 惆怅满怀。明月升起来了, 江面清静, 野外的一切都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而诗人却远离故乡, 仍然是“独在异乡为异客”, 好孤独啊!明月, 今晚只有你我为伴, 共享良宵了。恍惚间故乡、亲人、团聚, 同样是明月皓空, 觥筹交错, 众宾喧哗, 天伦之乐!而现实:月落江底, 江水潋滟, 喧哗之声, 萦绕在耳。顿时, 诗人思接千里, 犹如故乡就在眼前:好近啊, 故乡的明月!
三、加深感悟, 创造良好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网络技术的交互性使学习者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 而是知识的创造者和发现者、研究者。现代的信息技术网络在很多方面为学生的自我学习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前提下, 教师就应该在能够引导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 从而进一步提炼出所学知识的重点问题进行研读, 再进行即时的网上交流、研究。这样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能力高低来安排和选择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 我在讲授《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节课时, 首先让学生进入校园网站查找有关雪景的图片, 然后, 让学生把自己感兴趣的图片和内容发送到统一的编辑区。接下来, 引导学生点击编辑区对所搜集到的图片和文字等资料进行信息整理。经过对搜集到的材料的加工整理, 学生形成了自己的作品, 然后再将作品通过网络传到共享区域, 成为所有学生的共享资源, 使大家共同交流学习。最后, 我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通过浏览和比较, 针对作品提出意见和建议进行讨论、交流, 这样就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而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四、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 唤起学生情感体验
马克思指出:“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 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如果你想感化别人, 那你就必须是一个实际上能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因此, 要想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提高能力和素养, 教师首先就得提高自身的素养和能力。要能够对教材文章进行深入的挖掘, 从中得出有价值的因素, 真正抓住以语言训练为重点的教育教学设计,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到作品所描绘的情境之中, 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提供的情感信息。如我在教学小学六年级语文《月光曲》一课时, 用精心制作的软件把宁静的大海、皓洁的月光、轻纱似的微云、狂风巨浪、雪亮的浪花的视频展现在学生面前, 同时背景音乐采用了贝多芬的《月光曲》。让学生在学习创作这首曲子的背景中欣赏它, 这样学生就会感受更深, 体会到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 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使学生得到了美的教育。
8.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 篇八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方法;实践能力
新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地影响人们的思维、行为、生活方式,信息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进入到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由此可见,教育要跟上时代的要求,必须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以丰富的多媒体形式--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创设语文的意境,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较完美地展示语言的艺术魅力,大大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
一、通过信息技术直观形象地介绍背景资料
语文教学需要补充介绍作者及作品的有关资料,如作者的生平、经历、作诗过程等,以帮助学生对诗句的阅读鉴赏。这些课前功夫,传统的教学准备是一块小黑板,或上课时教师临时板书和解说,既枯燥,又费时,而运用多媒体可以声音、图像、色彩、文字综合运用,既直观形象又能增加内容展示容量,且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还可起到很好的导入作用。[1]如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学生对作者的有关经历不了解,可以直观展示有关纳兰性德的图片,回归作者所处的时代,是学生真切的感受到保家卫国与思念家乡之间的重重交织。如林海音的《窃读记》,课上老师出示学校食堂同学们吃午饭的图片,又出示明星签字售书的图片,周总理在百忙之中扔然抽出时间读书的画面,最后出示小女孩在图书馆读书的图片,让同学观察其中有什么不同之处?同学们喜欢那张图片?勾起了学习的欲望之后,顺势引入本篇课文。
二、通过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引领学生情感
多媒体课件大多由影视图像或图片剪辑而成,它可使学生置身于一种声像同步、五彩斑斓、动静结合的教学环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
现代信息技术能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于同一界面,达到视听交融、声情并茂、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效果,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具体形象的思维材料。[2]让学生在学习时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直观而深刻地理解诗意,体会感情,起到激趣引情的作用。如杜甫的《绝句》之一:“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两个黄鹂在翠柳的柔条细枝中鸣叫,怡然自得;一行白鹭向湛蓝的青天飞去。凭窗远望,西岭千秋雪好像“含”在窗口,草堂门外,停泊着远去东吴的万里之船。四句诗,一句一景,如四个不同的镜头,这悠然、闲适,充满生机,富有情趣的画面用多媒体展示最好不过了。如李白的《望天门山》。诗中描写了作者游历天门山的所见所感。由于诗中很多景像是小学生未曾见过的。教学时如果仅仅出示书上那仅有的插图,就很难唤起学生的感觉美,尤其是一些平时没有观察过江浪拍岸的学生,更是难上加难。所以,此时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再现天门山的山川气势,把学生带进诗人当时欣赏到的情景中,完成本课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也可以引入课前老师准备的鸭绿江的图片(结合学生家乡),使学生们联系生活实际,这样既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内容,又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用心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
结合本诗的特点,把握诗歌的空间性,在与学生分析诗歌后,当学生产生疑问有不同的观点时,抓住诗眼进行推敲,然后通过多媒体课件得到印证。
为了把教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迅速感知教材,现代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创设出一种直观教学情境,而多媒体中的幻灯投影,就有这方面的功效。《山居秋暝》是王维隐居辋川时所作,作者重在表达其宁静、淡泊、空寂、闲适的情怀。在本诗的赏析过程中对新雨之后的空山、松间明月、石上清泉、浣归少女、翠竹掩映下的河湾、莲花丛中荡漾的渔舟等意象的品读,是赏析的关键。通过調动学生的联想来品读意象,借助多媒体展现了五幅画面:一、初秋的傍晚,雨过山青,空气凉爽,景色美妙,令人遐想;二、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三、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之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啊;四、竹林里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她们正为了什么开心的事儿在竹林里嬉戏追逐着;五、密密的荷叶丛中,莲花摇动,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借助一幅幅画面的展现,帮助学生再现诗人所见,增强学生感性理解,使学生曾经的生活体验得以调动,生成新的意象。
三、通过信息技术配置音乐,提高学生诵读能力
阅读需要感情饱满。感受文章情感美的前提就是有感情地诵读诗文。小学语文课文类型多样,各有不同的诵读方法及独特的节奏和韵律。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为阅读提供多种赏读记忆方法。配置音乐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学生模仿配乐朗诵,此种形式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十分实用,能够让学生在模仿中潜移默化的形成自己的阅读感受。第二种类型是给不同的文章配置音乐,此种方式更适用于由第一种形式向第二种形式过度的高年级学生。此种形式为学生提供一种介质,是学生以感受引领阅读,有阅读升华情感。下面重点介绍第二种方式:
我们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中多媒体计算辅助教学(CAI)的一些软件,可以提供选择一些中国古典乐曲,如古筝中一些曲调舒缓委婉的音乐或扬琴中一些急骤慷慨的曲调,配上录入不同朗读风格的老师的朗读,并在屏幕画面上以醒目的颜色、线条和符号等变化,映衬出文章的诵读节奏。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导读方法,增添了艺术感染力,学生便能较好地把作者的感情通过诵读传达出来……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并把握吟诵的节奏,模仿那种字正腔圆的韵味,在抑扬顿挫中浮现出由一连串有意义联系的事物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画面,并通过想象由这种艺术画面进入诗人所创造的艺术境界。
【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推荐阅读:
利用信息技术创建高效率小学语文课堂11-01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09-20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课例11-12
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10-24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06-16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探索08-10
1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06-19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设计与实施07-27
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