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村级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2024-08-15

关于村级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的调查与思考(精选10篇)

1.关于村级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篇一

关于加强和改进村级组织建设几个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我们针对近年我区城市化、工业化、城乡一体化过程中村级组织建设暴露出的重点、难点、焦点问题,深入进行了调研,基本掌握了我区村级组织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加强和改进的对策意见。

一、目前村级组织建设存在问题

1、部分村级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发挥不力。部分村级党组织在村民中缺乏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无法发挥真正意义上的核心作用。一是有的村干部宗旨观念不强,没有树立正确的执政为民理念。部分农村干部“为谁掌权、为谁干事”的执政理念不够纯正。二是部分村干部办事不民主不干净,降低了党的执政威信。三是有的村两委你争我斗,群众对干部渐失信心。四是少数村书记主任长期外出,村组织几乎陷于瘫痪。这在部分山区村表现得尤其突出。五是少数村宗族派性严重,党员发展较难。

2、基层党组织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相对较弱。广大农民对村级党组织率领群众奔小康的愿望非常迫切,但由于各种原因,村级党组织办法不多,思路不广。目前,我区还有239名村书记从事传统的农业劳动,有131名书记的家庭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有的村书记常年为村里的“先富群体”打杂工,根本谈不上带领群众致富。部分群众逐渐向“大款”、“富户”靠拢。同时,基层党员干部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有所欠缺。

3、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现象较为普遍。目前还有不少村基本上无集体经营项目,集体收入很少,成为所谓“空壳村”。从调查的情况看,我区大多数村级集体经济严重匮乏。2004年度,全区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1万元以下的有168个村,占29.8%,其中有45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在千元以下。

4、个别乡镇党委对基层组织建设认识不足力度不够。个别乡镇党委存在重经济、轻党建的思想,工作存在畏难情绪,积极性不高,没有把抓经济工作与抓党建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落实工作只重形式,不重效果。个别党委还存在副书记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出现“都管、都不管”的现象,乡镇党委的地位和作用没有真正发挥。部分乡镇干部特别是联村干部的综合素质不高,乡镇党委、政府对村一级缺乏影响力、号召力。

二、对策建议

1、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增强抓好基层组织建设的凝聚力、向心力。要按照“三级联创”的要求,建立健全我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积极开展创建“五好”乡镇党委和“五好”农村党支部活动,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共建的良好局面。一是督查要到位,真正落实乡镇党建第一责任人制度。要进一步落实工作机制,明确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加强考核,并与选拔任用相结合。二是区机关部门切实做好“联”字文章。三是在活动载体上创新,深化农村工作指导员“驻村联户帮扶”工作。“三级联创”关键在“联”,重点在“创”。结合农村工作指导员驻村联户制度,在全区范围内开展“驻村挂钩帮扶工作”,督促、帮助和指导村“两委”开展工作。

2、突出“双带双培”,提高“领头雁”素质。一是把“双带”能力作为提高领头雁素质的核心来抓。通过组织培训、外出考察、挂钩结对、组建产业协会等多种形式,逐步提升村级组织负责人的发展经济能力。二是继续把“双培”工程作为提高领头雁素质的主渠道来落实。针对当前部分村存在的有事找大户而不找支部的现状,要把领头雁培养成能人、大户,把能人、大户培养成党员干部,使群众找大户就是找支部,找领头雁。同时,进一步创新组织设置形式,按产业设置农村党支部、党小组。三是把“双口”畅通作为改善领头雁队伍结构的关键环节来把握。

3、解除后顾之忧,建立健全村干部工作激励约束机制。切实改变对农村干部重使用、轻激励的做法,坚持用事业留人和适当的待遇留人,健全农村基层干部激励机制,增强村级干部岗位应有的吸引力。一是政治上激励。对奋力工作、成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年轻村干部,特别是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村主要干部,选拔录用到公务员队伍,解决农村青年干部政治成长问题;另一方面坚持树立典型,大力表彰农村优秀村干部。二是待遇上保证。对全区的1120多名村主要干部继续实行养老保险和岗位补贴制度,建立村干部定期体检制度,研究并提出对离任村干部的相关补助政策。三是行为上约束。在全区实行村主要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民主评议干部、“村官”诫免、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等制度。

4、深化“三务”公开,完善村级民主管理监督体系。一要全面推行党务公开。通过“党务六公开”,提高党的工作透明度。二要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规范村务公开。三是不断完善村级各项会议制度。四是加大工作督查力度,确保各项制度

落实到位。把村民主管理监督制度的落实与农村工作指导员考核实行“捆绑式”考核,实行问责制,全面推进落实。

5、壮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组织执政能力。一是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二是重视土地资产经营。三是改善货币资本经营。四是增加有偿服务收入。通过强化集体经济组织“统”的职能,增强集体经济的实力。在农产品集散地和城郊,集体可通过兴办市场,购建房产出租,为集体增加稳定的收入来源。五是重视外界扶持的途径。

2.关于村级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篇二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农业科技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随着农耕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微耕机的发明让人们彻底告别了手动播种的时代, 微耕机具有使用方便、适用环境广、操作简单的特点, 但是在其进行工作的过程中, 难免会发生意外事故, 面对微耕机故障的情况, 如果不能够及时对其进行维修和护理, 那么将会给农业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 所以, 村级微耕机维修网点的作用就体现了, 为了保障农业在计划中稳定发展, 我们就要保证好微耕机的正常运作, 也就是村级微耕机维修网点的建设。

1 村级微耕机维修网点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1 村级微耕机维修网点较少且分布不均

随着农业经济产业的壮大, 农民现在的经济收入和以前相比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微耕机的应用也基本上已经深入到了各家各户, 但是现有的微耕机维修网点却十分稀少, 而且分布区域十分不均匀。在一些交通较为便利且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 一个村里最多能同时有三四个微耕机维修网点, 而对于一些地处位置偏远, 交通不易渗透的地区村落, 尽管微耕机的使用已经达到了上千台, 但是仍然没有一个微耕机维修网点, 一旦农民的微耕机出现技术故障, 则必须要将其运到很远的县城或者请专门的技术人员来进行修理, 给农业工作带来一定程度的时间上和进度上的延误。

1.2 村级微耕机维修网点修理技术较差, 微耕机质量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

村级微耕机维修点缺乏修理技术, 但是也打出了维修微耕机、柴油机的“旗号”。有的微耕机维修网点甚至存在“四无”的情况即无营业执照、无固定维修场地 (走村串户打游击) 、无相关度量工具 (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游标卡尺, 厚薄规等简单工具都不具备) , 无拆装专用工具 (如飞轮、轴承、缸套等拆装专用工具) 。某些微耕机维修网点技术人员修理方式就是拆换零件, 在技术掌握程度不到位的情况下, 经常会出现一些微耕机维修完成后, 毛病照旧百出。有的修理业主对送修的微耕机夸大“病情”, “小病”说成“大病”, “一病”说成“多病”;本来可以继续使用的零件, 却说报废不能用了, 这不仅会导致农民在进行微耕机维修工作时会产生很多不必要的花费, 还会使得微耕机维修质量不能有效的保证。

2 村级微耕机维修网点建设的重要性

2.1 村级微耕机维修网点建设是当前农业工程效率的主要保证

要想富得快, 就必须摆脱人工操作的帽子, 要利用新技术, 新科技来为农业生产打开一扇新的大门。目前来看, 新科技是有了, 但是新技术还做得不够到位, 为了保证农民在使用微耕机进行农业工作中, 不会因为微耕机的故障而对整个耕种过程带来影响和损失, 就必须要建立村级微耕机维修网点并保证其维修技术。如果没有微耕机维修业, 那么当农民进行耕种过程中, 微耕机出现故障而不能得到及时的技术性的维修, 什么抢农时、减轻农民劳动程度、降低耕种作业强度、提高技术型设备应用效率都成了一句空话, 由于微耕机的迅速发展, 则其维修和售后服务也会显得很重要, 通过各种实践证明, 村级微耕机维修网点是农民进行农业生产过程中效益的主要保证。

2.2 农民需要微耕机维修网点为其进行服务

据调查了解, 当前农民在使用微耕机出现故障时会有三种表现情况。

一是当微耕机出现了小故障, 农民会自己手动进行维修。

二是当微耕机出现技术性问题时, 农民自己觉得微耕机维修相对会比较苦、累、脏, 就将其直接运送到微耕机维修网点进行修理。

三是当微耕机出现技术性问题时, 由于农民本身对于微耕机修理技术的不了解, 导致其不得不将微耕机运送至维修网点就行修理工作。

当前我国的农民, 基本上都是昨天刚刚丢下“三把” (犁把、镰把和锄头把) , 今天就开始使用微耕机进行耕种, 他们并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 只是通过设备出售人员的简单教学, 就开始对其进行使用, 因为没有经历过专门的培训, 他们不会对微耕机故障进行维修, 所以, 农民需要村级微耕机维修网点为其服务。

3 加快村级微耕机维修网点建立的措施

每一个新技术设备的使用都和其售后服务是离不开的, 微耕机也是如此, 微耕机作为当前农民进行耕种工作中的高科技产物, 同样需要较为完善的售后服务, 在进行微耕机的宣传使的过程中, 也应该将微耕机维修网点建设列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计划当中去, 做到微耕机的布置工作、检查工作和维修工作都有微耕机维修网点的服务。

在有关农业科技管理部门对村级微耕机维修网点进行选位安置的同时, 还要注意对维修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 加强维修人员对微耕机维修技术的掌握程度, 能够使维修工作进行的更加顺利快捷, 可以采取区域统一性教学的方式对某个地区的所有维修网点的维修人员进行技术性的讲解和实践操作演示, 让学员听了就懂, 学了就会。

有关农业科技管理部门还应该注意对微耕机维修网点的监督管理, 坚持定期对其进行工作安全性和技术性的审定、做好每个维修网点的考核工作, 加强技术指导, 增强维修质量, 同时转变工作理念, 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主要思想, 做好各个方面的服务工作。

4 结束语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是农业领域进步的体现, 但是农业机械化进步的同时, 也要保证其维修和售后服务, 在注重科技发展应用的前提下, 还应该注重科技产物的利用效率, 微耕机维修网点的建设是发展农业机械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服务于农村、农业、农民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国家政策、以及相关农业科技单位实际能力并结合部分村镇实地情况, 加强微耕机维修网点服务建设是改善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摘要:农村微耕机技术和农村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要想发展机械农业, 必须要保证好农机服务体制建设, 微耕机维修网点的建设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服务于当前农村、农业以及农民的主要内容。文章通过对村级微耕机维修网点建设问题进行简要的讨论, 希望能引起相关农业机械部门的关注和思考。

关键词:农村,微耕机,维修网点建设

参考文献

[1]方存金.新时期加快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路[J].福建农机, 2009.

[2]王志霞.加强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J].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0.

[3]范廷科.乡村农机维修网点建设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 2014.

3.关于村级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篇三

2006年年底,国家把河南省叶县确定为“农村社区滚动发展资金运作模式研究与试点项目”( 以下简称为“互助资金项目”)试点县,由国家扶贫办、财政部拿出资金,世界银行提供技术支持,共同合作开展村级互助资金扶贫项目试点。该项目的主要做法是:国家为每个村拨付10万~15万元的财政扶贫资金作为“种子”资金,农户每户自愿缴纳50~400元的互助金,建立资金互助社,为贫困农户提供缴纳款十倍的小额借款,用于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叶县被国家确定为互助资金项目试点县后,全县共安排70个村实施互助资金项目,其中试点村10个,推广村60个,这70个村都成立了扶贫资金互助社。国家财政共为70个村投入扶贫资金1000万元作为“种子”资金,其中10个试点村每村10万元,60个推广村每村15万元。

该县试点村分两批进行,推广村也分两批进行。首批2个试点村于2007年5月开始由互助社发放借款,第二批8个试点村于2008年4月开始放款。第一批30个推广村于2008年12月放款,第二批30个推广村于2009年8月开始放款。目前全县70个互助社均已进入正常运转阶段。

截至2010年7月底,70个互助社入社农户总计达到7674户,占常住户的69%。其中入社贫困户5947户,占入社户数的72%。社员缴纳互助金144.5万元,社均2万余元。70个放款互助社累计发放借款1364万元,回收907万元。收取占用费45万余元,社均6000多元。有4900多户农户从互助社借款,其中借款的贫困户有3810户。

通过几年来的运作实施,叶县的互助资金项目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增加了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二是互助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村金融供给不足。三是增强了农民的参与意识、民主意识、团结协作意识和诚信意识。四是改善了干群关系。干部为群众办了好事,得到了群众拥护,干部也有了成就感。五是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贫困户借了钱,找到了创收项目,增加了收入,不再无所事事,村治安状况明显改善。据了解,10个项目试点村近两年来没有发生一起治安和刑事案件。六是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改善了村风民风。

通过对叶县互助资金项目的调研,笔者认为这种由农民亲自参与管理的互助资金项目扶贫新模式科学高效,是一种值得在更大范围内大力推广的扶贫新模式。同时,在推广过程中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点:

第一,要自始至终坚持按《指南》办事,这是搞好互助资金项目的前提。按《指南》办事项目进展就顺利,脱离《指南》就容易走向偏差。

第二,要广泛深入宣传群众,目的在于增加农民的知情度,提高入社率。只有让群众了解,才能得到群众的理解、配合、参与和支持,这是搞好项目的基础性工作。

第三,村干部参与理事会管理与群众自我管理相结合有利于项目长期、正常运转,也符合目前农村工作实际。引导干部参与,原因在于:一是村干部素质相对比较高;二是村干部都是经群众选举产生的,群众拥护;三是村干部的责任就是为群众服务,互助资金项目就是一个为群众服务的很好的平台;四是目前互助社占用费收入一般不高,理事会成员报酬低,时间一长势必影响积极性。干部兼任理事会成员,其原有待遇可以弥补这一不足。群众的自我管理,主要体现在理事会选举,制度的建立、修订和完善,重大问题决定,运作过程的监督等方面。两者结合,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不能一人说了算,又不能一百和尚乱当家。

第四,互助资金项目运作要始终坚持面向贫困群体不动摇,这是项目的宗旨,也是项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五,“小额度、高利率、分期还款”三原则应当坚持。原因在于:一是分期还款社员压力小,风险小,种子资金安全系数高。二是分期还款使用效率高。三是小额度、高利率引不起富裕户的借款热情,能为贫困户多创造借款机会。四是小额度适合贫困户发展小项目需要,能帮助解决燃眉之急。

第六,培训工作要经常开展,经常性的培训是提高管理水平,保证项目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

第七,公示制度必须坚持,这一制度既是宣传群众的平台,又是群众监督的平台。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这一平台实现的。目前,叶县70个互助社全部建了公示栏,每月将放、还款情况及时准确地公示,让项目实施全过程置于群众广泛监督之下。

第八,县、乡(镇)项目办的管理和监督是一项长期任务。随着推广村的增加,乡(鎮)项目办的力量应当加强。管理和监督必须经常化,一日不可缺失。管得紧,运行就正常,否则问题就会动态性地出现。现在该县70个村已经全部放款,这70个村分布在7个乡(镇),如果单靠县项目办管理,面宽量大,管理容易缺位。加强乡(镇)管理,则村数少、距离近,比较便捷。

4.关于村级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篇四

1、执行标准不一。由于经济基础、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差异性,各乡镇对村级干部工资待遇的确定依据、标准、考核形式和发放方式也不尽相同。护城乡村级干部年工资待遇总额为8000元至11000元,东郊乡为6500元至8000元,南坪岗乡为7500元至8000元,河伏镇为4500元至5500元,东江乡为6000元至7000元,丹洲乡为5000元至6000元,芦山乡为3500元至5000元。村居内干部工资待遇一般分三个等次,每一等次月差额为20至30元不等。

2、来源渠道不一。工资待遇的来源渠道主要有三个:上级转移支付资金、村级集体企业收入以及招商引资、集体土地征用补偿、集体资产租赁等其他收入。集体企业收入和其他收入相对较多的村,工资待遇发放资金比较宽松,集体企业收入和其他收入薄弱的村则主要依靠上级转移支付的村级组织补助资金解决。如护城乡高车村,每年企业收入、厂房租赁收入、门面租金、征地补偿等村级集体收入20至40万元,工资待遇主要从这中间解决。而芦山乡大部分村集体企业收入和其他收入微乎其微甚至近乎空白,村干部工资待遇的发放则完全依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

3、到位程度不一。各乡镇村级干部工资待遇的实际到位程度存在着两极分化的情况,标准相对较低的远郊村拖欠村干部工资待遇严重,标准相对较高的近郊村反而能及时足额发放。据统计,全区88个村居能及时足额发放到位的村仅26个,占29.5%。截止去年年底,全区累计拖欠村级干部工资397万元。发放较好的乡镇仅有护城乡和东郊乡。护城乡除聚宝村拖欠19个月工资外,其余均已足额发放。东郊乡除和平村、赵家昏村拖欠44520元工资外,其余也均已发放到位。南坪岗乡13个村中仅有7个村发放到位,还有6个村拖欠。河伏镇自2000年起至今累计拖欠工资53.4万元,落实比例仅41%。丹洲乡、东江乡、芦山乡无一个村完全落实工资待遇,拖欠时间长的达26个月,数额大的村达12.4万元。东江乡靳家湾村去年年终还是向乡财政借款5000元发的工资,芦山乡芦山村支部书记去年全年仅领取工资889元,占其核定工资总额的18.2%。村级干部工资待遇标准的悬殊和实际到位程度上的两极分化所造成的危害是严重的。一方面挫伤了村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影响了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和村级干部队伍的稳定,有的村干部因一年忙到头未领到几个工资,家人埋怨,邻里嘲讽,朋友调侃,因而不想干的心迹多有流露。拖欠数额大、拖欠时间长的有些村工作基本上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另一方面形成了新的村级债务,不利于村级集体经济的良性发展。原因分析对拖欠村级干部工资待遇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1、税费征缴有缺口,转移支付“打折扣”。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虽然大幅度减轻了,但上缴税费的积极性仍然没有提高,以致很大一部分村居无法将农业税费及时足额征缴到位。如芦山乡税费总额为286万元,去年实际从农户中征缴112万元,欠税61 %,21个村平均税费征缴缺口8.3万元。有些村对上没有完成任务,乡镇只好用一部分村级转移支付资金抵缴税费任务。有些村居虽然对上完成了任务,但也不是直接从农户手中全额收取的,而是用村级集体收入填补了任务缺口或由村干部借款垫交税费。如东郊乡皇木关村去年税费缺口2万多元,由集体收入垫支完成任务。河伏镇青林村去年实收3万元,缺口4万多元,由村干部借款完成任务。税费征缴缺口的形成主要有四个方面因素,一是税费征缴环境差,对欠税户缺乏强有力的制约手段;二是部分村民间债务结零“明结实未结”,存在以债抵减税费现象;三是极少数特殊困难群体上缴税费有难度,影响整体征缴进度;四是到户的计税面积与上级核定计税面积不符以及抛荒影响,出现“有税无田或有田无税”的情况。

2、村级经济负担重,致使“入不敷出”。目前,农村基层工作线长面广,管理费用面宽额重,村级运转如履薄冰。一是组干部和退休干部工资开支。各个村都设有组长,部分村还设有妇女组长、党小组长,村居需要向这些人员支付一定的工资。如东郊乡黄金阁村,每年的组干部开支就达4万多元。有的乡镇退休村干部工资也需要村级负担。东江乡8个村工作年限在10年以上的退休村干部就有70多人,按照每人200元/年的标准,需要资金14万元。二是报刊杂志订阅费用。一般村居每年用于订阅各类报刊杂志的费用都在1500元以上。三是五保户供养开支。一个五保户一年的吃饭、穿衣和就医开支最低在700元以上,转移支付中五保户供养每人每年406元的标准不足,其余部分由乡镇和村居贴补。四是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汛抢险、突发事件处理以及其它中心工作经费开支。护城乡聚宝村今年用于防汛、防非典和先教活动的开支就达2万多元。繁重的村级组织管理费用致使有限的可支配村级财力显得捉襟见肘。

5.关于村级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篇五

我们党历来重视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无论从革命战争时期,还是解放后,从未放松过对干的教育培训。“十一五”期间,中央提出,要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两大”方针的提出,是全面提升干部素质的需要,也是更好地为经济社会服务的迫切需要。当前,如何贯彻中央的“两大”方针,更好地做好干部培训工作。笔者认为,当前的农村基层干部是一批亟待加强教育培训的群体,因为村级干部是加快农村建设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力量,对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村级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农村建设与发展进程的快慢。而要全面提升村级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就必须潜心研究新形势下的村级干部教育培训的现实需要性,用发展创新的办法,进一步改进和创新村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本篇文章笔者从宿豫区农村村级干部教育培训实际情况出发,较为全面地了解了宿豫区村级干部培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而提出在“两大”方针的指引下,如何更好地搞好村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夯实坚定的组织基础。

一、村级干部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当前村级干部教育培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具体体现在:一是培训缺乏长效性,尚未形成一整套的配套培训管理制度。村级干部教育培训宏观管理存在薄弱环节,配套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培训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无论从教育培训的时间安排上,还是从教育培训的绩效考评上,都存在制度缺位。村级干部教育培训的长效性还有待于强化和规范。二是培训内容与实际需要相对脱节。主要是指培训内容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以往的培训内容对理论要求的多,而对于如何当好“村官”、如何增强引领百姓致富创收能力、如何化解基层群众矛盾等实践工作知识,只是通过短期培训课堂上获取的经验介绍,村级干部未能将课堂理论转化为有效实践。理论知识不能直接转化为实践工作能力,这是村级干部教育培训存在的显性问题。三是培训方式相对单一。目前,村级干部培训最主要的形式有两种,一是举办短期培训班,二是以例会代培训。这两种培训形式忽视了培训对象的个体差异性。这两种培训方式就导致村级干部对教育培训不重视,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当然,培训效果更无从谈起。笔者调查认为,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提升农村村级干部综合管理能力和引领农村全面发展能力迫在眉睫。而要提升村级干部能力,就必须从村级干部教育培训抓起。切实健全农村村级干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改进培训模式与方式,充实培训内容,实施“菜单式”教学,狠抓村级干部的需求型培训。

二、改进和创新村级干部教育培训的必要性

近年来,宿豫区委狠抓农村村级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在抓好村干培训班和每年党员冬训的基础上,大胆实践,创新农村干部培训举措,进一步增强了农村干部引领发展的能力,提高了农村村级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从总体上分析,我区村级干部队伍的素质是比较高的,是能够胜任农村建设和发展重任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村级干部教育培训缺乏长效性和一整套的配套管理制度,导致部分农村村级干部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思想观念更新不够问题。近几年来,不少村经济发展上去了,村民整体生活水平也相应提高了,但是,在部分村干部中也稍稍流露出满足的思想,发展靠什么,发展为了什么不明确,降低了对工作的高标准要求,此外,开拓创新意识也不强。二是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后续发展缺乏策略性,发展思路也不够清晰。面对农村经济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村级干部对如何进一步推进后续发展上拿不出系统的发展策略,有的村干部想干不敢干、不会干,无所适从,盲目乱干。三是工作作风务实不够,工作方法也简单粗暴。主要体现在部分农村级干部没有从大局出发,没有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只唯上,不唯实,有时甚至只为个人谋取私利,在农村社会中产生了极坏影响,影响了干群关系;在工作中出现了“老法子不管用,新法子不会用,硬法子不能用,软法子不顶用”的局面,造成了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甚至矛盾激化,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四是年龄及学历结构不适应。从我区2007年村级干部换届后农村干部的整体结构来看,全区1180名农村干部,平均年龄达45岁,高中以上文化水平占60%,大专文化仅9人,文化层次明显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区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在2007年村级换届选举中,村主干的调整面呈现扩大化的趋势,全区187个村,新当选村居党组织委员168名,是近几届变化最大的一次。这也给我们的农村村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新课题。

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要靠广大农村村级干部带头贯彻执行。如果农村村级干部整体素质不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就不强,将直接影响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继续搞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加大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和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引导农村基层干部发扬求真务实、踏实苦干的工作作风,广泛联系群众,增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农村村级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增强做好我区村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三、改进和创新村级干部教育培训的对策与建议

改进和创新我区村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两大”方针为指引,努力创新村级干部教育培训模式,拓宽教育培训渠道,把农村村级干部教育培训的工作落实在为干所用,为民发展所需上。

1、更新培训观念,创新培训模式

“两大”方针的提出,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放开视野看教育,整合所有干部教育培训力量抓培训,从培训观念、培训资源、培训主体等方面进行整体性构建。近两年来,我区在整合农村干部教育培训资源方面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如对村党支部书记和大学生村官采取联合培训的方式,统一培训地点、统一培训时间、统一培训教材、统一授课老师,较好地解决了以往党支部书记和大学生村官培训班因授课内容侧重点不同而引发的工作误解,增进了村主干在工作中的团结与协调。此外,我区还推行了村干1+X教学培训模式。这些新的教育培训模式激发了新的培训活力,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更新观念,坚决摒弃就培训抓培训的做法,以全新的培训理念审视和谋划农村村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一要更新培训观念,克服农村干部中重工作、轻培训,重实践、轻理论的倾向,树立“为干所用,为民发展所需上”意识,使村级干部对教育培训工作有一个认识上的飞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二要强化教育培训阵地建设,充分整合区委党校、乡镇党校等培训主体的优势资源,内抓党校建设,外联培训基地,挖掘培训潜力,把远程教育、电化教育、基地教育等培训资源纳入村级干部教育培训的范畴,努力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优势互补、开放互动的教育培训管理体系。三要按照“新上任村干部优先培训、薄弱村干部重点培训”的思路,加强对部分文化水平不高、农村工作经验较欠缺的大学生村干进行强化培训与管理,有效实现农村干部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接”。

2、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

农村村级干部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对他们的培训必须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侧重实践能力的提高,使农村村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最大限度地适应农村干部队伍多元化发展需求,切实提高教育培训质量。

在培训内容上,要注重针对性,在“实”字上下功夫。本着农村工作实际需要上,“为干所用,为民发展所需上”的原则,有针对性地抓好村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一要抓好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培训,提高村级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重点解决好村级干部存在的思想落后、开拓创新意识不强、基本理论水平偏低的问题。二要加强创业知识的培训,提高农村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三要加强领导科学方面的培训,提高村级干部科学管理农村的能力、化解村民纠纷的能力、驾驭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本领。四是加强政策法规的培训,提高执行政策的自觉性,学会依法办事和有效地运用各种政策、法规推动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五是加强新农村建设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增强建设新农村的紧迫感和重要性,推进新农村建设向纵深方向发展。

在培训方式上,要注重灵活性,在“活”字上下功夫。2008年上半年,区委根据农村基层工作和干部类型特点,以提高农村干部理性知识和感性实践为重点,适时地举办了村居党组织书记及到薄弱村任职大学生培训,通过规范集中培训时间、优化师资力量、实行分层分类务实教育等措施,建立了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新机制,提高了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实效。因此,要提高农村干部培训成效,就必须贴紧农村干部的思想实际,多采取一些农村干部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方法,创新多样化、开放式、高效率的培训模式、培训方式。一要全面推行“理论+实践”培训模式,灵活运用集中培训、专题研讨、社会调研、外出参观学习等方式,进行提高性培训。二要运用现代化教育培训手段,探索创新“流动党校”、网上教学、电化教育、远程教育等方式,强化普及性培训。三要运用基地培训、轮岗交流、挂职锻炼等方式,拓展实践性培训。四要针对农村区域产业优势和党员干部现状,注重运用分散实践培训、巡回报告会、先进典型现身说法等方式,增强培训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也可以围绕如何当好村主干、如何建设新农村、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如何加强村自管理等方面,开展农村村主干“议发展”论坛,通过演讲与专题讨论,引导村主干主动深入思考问题,真正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得。

3、创新培训制度,完善培训机制

农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能否取得实质性突破,制度创新是根本,机制创新是保证。我们要抓住关键环节,建立健全教育培训制度体系,构建教育培训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提高农村干部培训的整体效益。

一方面,要突出机制创新,强化教育培训的宏观管理。要建立统一协调的教育培训领导机制,建立以区委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农村干部教育培训领导小组,负责全区农村干部教育培训的宏观规划和指导,并研究制定好今后五年的农村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要健全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由区委组织部牵头,设立农村干部教育培训协调中心,负责全区农村干部教育培训的日常工作、综合协调、督促指导和考核评估。乡镇党委要参照上述办法,进一步加强对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同时,要按照农村干部“分级培训、分类管理”的原则,抓好三个层面的教育培训工作。第一层面是以区教育培训领导小组为主,在抓好一年一次的村党支部书记及大学生村官培训班的基础上,重点对新上任村主干进行每年至少两次的岗位培训,使其及早学会做好农村工作本领,尽快成熟起来。第二层面是以乡镇党委为主,通过每季一次的培训,重点抓好辖区内各村“两委”的培训工作,迅速提高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第三层面是以村党支部为主,要求村党支部每月组织一次“两委”干部的自我培训,交流体会,互寻差距,增强做好工作的主动性。力争通过三个层面的教育培训,努力构建“三级联动”的农村干部教育培训新格局。

另一方面,要突出制度创新,强化教育培训的微观管理。目前,在农村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上的主要问题是监督考核落实的制度缺位。一年中学什么、怎么学、学多少没有明确规定,造成学习培训的随意性大。主要原因是由于农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始终作为一个软指标,缺乏硬性的考核标准造成的。在这一方面,我们应该开展了拟任村干部任职资格考试。规定未通过任职资格考试的拟任村干部人选,上级党委不予以推荐使用。为村干部上任履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必须在制度上下功夫,用制度保证教育培训效果。一要建立定期教学考评制度。由组织部牵头抓总,根据中央精神和当地实际,制定教育培训大纲和教育培训计划,并每年进行一次政治理论考试,把考试成绩作为考核该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考核结果由组织部门备案。二要建立检查督导制度。要把农村干部教育情况列入各乡镇党建目标管理考核体系,每半年或年终定期检查督导各乡镇的农村干部教育培训情况。对每年各村农村党员干部的参学、参训情况,乡镇党委要进行归档管理、跟踪管理,年终总评,确保各项教育培训任务真正落到实处。三要建立奖惩激励制度。要建立教育培训工作领导责任制,明确乡镇党委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对未完成培训任务的,有关党建类的表彰,不予以推荐。要制定农村干部提干的奖惩政策,对教育培训成绩历年优异、表现突出的农村干部给予优先推荐。

为适应农村新新时期、新任务的需求, 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的培训计划,力求贴近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贴近农村实际,贴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力打造既是村官,又是老板,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复合型农村干部队伍,以此带动当地农民共同发展。

在走出去的同时,还采取请进来的方式,请农业科技人员、种田大富讲农业科技、农田管理知识,请优秀村干部讲依法治村、小康示范村建设等村级管理知识,请企业老总、创业能手讲企业经营管理知识。

6.关于化解村级债务的调查与思考 篇六

一、我市村级债务化解情况及其主要做法

据帐面统计资料显示,2001年底,全市有村级债务17481万元。自2002年3月份全市集中开展化解村级债务工作以来,共化解村级债务1.32亿元,化解率为75%,村级债务逐步下降。目前,全市已经实现零债务村85个,占总村数的26%。惠丰镇采取清欠还债、盘活集体资产、节支还债、增收还债等积极措施,多渠道化解村级债务,到2003年,原有326万村级债务全部化解,成为南通市为数不多的无村级债务乡镇。我市的主要做法有:

一是明确责任,增强清偿意识。村级债务不仅是影响农村发展的经济问题,又是影响基层政权运转和农村社会稳定的政治问题。我市明确各乡镇长、村民委员会主任是化解村级债务的第一责任人,把村级债权的回收率、债务偿还率、资产增长率和是否出现新增债务作为镇村干部工作考核的内容,实行严格的目标考核制度,同时把考核结果与干部的报酬、评优、提拔等相挂钩。对疏于检查、监管不力、处理不及时的,督促整改,并追究相关责任。

二是摸清总数,挤出债务水分。市政府组织财政、审计、农业等部门,对村级债务进行彻底的清理和审核。对每一项债务都要查出它的资金来源、偿还记录、结转情况、实有余额,看有无空挂户头、以公转私、利息转本、多算利息、结算不清等问题,通过内查外调、结算调帐等办法,彻底摸清总数,挤去债务中的水分。

三是创新思路,拓宽化解渠道。市政府出台了村级举办私营个体项目新增地方税收留镇部分全额返还村的政策,鼓励村级兴办项目发展经济。充分利用集体资源,加快盘活集体资产,村级所有闲置资产全部实行了对外招租和公开拍卖。全面落实了村级债务清收责任制,明确任务,责任到人,定期考核。

四是从严监控,控制新增债务。进一步理顺农村集体资金管理体制。对村级三项资金实行封闭运行,对村级建设资金实行交镇代管,并建立了村级集体资金使用情况报告制度。凡是经市有关部门认定有不良债务的村,一般情况下,不得再举债兴办社会公益事业,村级资金必须按省批准的税费改革方案确定的标准定项限额使用。对债务在40万元以上的重点村实施严密监控,确保不发生新的债务。

五是鼓励发展,增强生财能力。为加大镇村债务的化解力度,市委、市政府专门研究制订了《关于扶持经济薄弱镇加快发展的意见》(启发[2002]12号),将8个经济总量较少、人均财力偏低、债务规模较大、资源优势相对不足的乡镇,列为经济薄弱镇,制订了23条扶持措施,鼓励支持经济薄弱镇大力招商引资、发展社会事业、组织农村劳务输出、实施项目农业。该《意见》实施后,激发了落后镇乡的发展热情,有效地缓解了镇村财政压力,镇村二级债务不断减少。经两年努力,兆民、启隆两个落后乡镇的财政收入分别增长了367.3%和271.8%,跃入了先进乡镇行列。其余6个乡镇的财政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二、对化解村级债务的思考及建议

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村级债务总量大,化解渠道窄,化解村级债务无疑是一个长期而又艰苦的过程。因此,要明确责任,上下联动,标本兼治,不断减少村级债务。

一要清查摸底,分清还债主体。要加快化解村级债务,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对村级债务进行摸底调查,清理、审核和分类,界定哪些是要村级偿还的,哪些是要乡镇负担的,哪些是要县市以上政府处理的,省、南通市政府应该在此基础上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对债务矛盾突出且自身偿还能力差的贫困农村,按债务轻重缓急提出化解方案,优先予以解决。各地要明确各乡镇长、村民委员会主任的责任,把村级债权的回收率、债务偿还率、资产增长率和是否出现新增债务作为镇村干部工作考核的内容,实行严格的目标考核制度,坚定不移地推进化解债务工作。

二要多措并举,逐步化解债务。一是挂息减债。目前村级债务主要来源是银行贷款和私人高利贷,上级有关部门应及时介入,加强引导和协调,促成债权双方达成还本免息或停息挂账,避免债务风险不断加大。二是积极追收债权。要由县市有关部门,联合乡镇、村的同志成立债权清理小组,区别不同的欠款对象,采取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先内后外,先易后难、先党员后群众,以点带面,全面推开,追收债权。三是盘活存量资产。各村要广开思路,积极盘活现有资产存量,清理闲置资产,采取出租、转让、出售等方法增加变现收入,用于偿还债务。

三要规范管理,严格控制新债。一是建立健全严格的债务管理制度,对村确需为发展公益事业而举债的,应根据财力许可进行科学论证和听证制,严格控制新债。对擅自举债的村严肃处理,并追究单位负责人的行政和经济责任。二是改进和完善镇村财政管理体制,努力实现镇村事权和财权的统一;严格控制各种开支,从体制上遏制新债务的发生。三是严格控制各种创建达标活动,减少新债发生。各级政府要由统一的部门进行扎口管理,严格限制各种创建、达标、升级、验收活(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动。必不可少的活动,也应充分考虑镇村的财政承受能力,逐步推进。同时,省、市政府在兴办各项实事时,也要充分考虑各地的承受能力,区别对待。一方面不能搞一刀切,要分清轻重缓急,分类要求,逐项逐项落实到位;另一方面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对于经济落后、债务问题突出的村,兴办实事时所需资金由上级政府全额划拨到位,不要再要求层层搞资金配套,以免产生新的债务。

7.关于村级卫生服务若干问题的思考 篇七

1 怎样看待市场机制在村级卫生服务中所发挥的作用

在我国卫生服务体系中, 完全由市场机制发挥着作用, 并且长达将近30年时间的, 惟有村级卫生服务。

在计划经济时期, 村级卫生服务是以集体经济为依托的。从供方看, “卫生室”是当时生产大队提供的公房, “赤脚医生”是比照生产大队干部给予固定的工分补贴;从需方看, 实行合作医疗制度, 服务过程中只收取很少的费用, 卫生室的收入作为生产大队集体经济的收入, 与卫生室本身的建设和赤脚医生的待遇没有任何联系。当时农村实行的是“政社合一”的体制, 人民公社既是经济组织, 也是基层政权机构。村级卫生服务以集体经济为依托, 实质上也就是以政府行为为主导。

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本特点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使农村的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一变化过程中, 政府行为从村级卫生服务中彻底退出。无论是对需方, 还是对供方, 政府都不再给予投入和管理。于是村卫生室倒闭, 合作医疗解体。在政府行为完全退出的背景下, 市场机制自发地发挥了作用。乡村医生开起了私人诊所, 通过需方直接付费的方式, 延续着村级卫生服务, 直至现在, 很多地方仍然是这种格局。可以这样认为, 如果没有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就没有一直延续着的村级卫生服务。

在承认市场机制在村级卫生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同时, 也应该清楚看到我国村级卫生服务所存在的严重问题。

——村级卫生服务的商业化, 趋利化, 使无法通过直接交换获取经济回报的公共卫生服务失去了提供主体, 公共卫生服务中有很多项目在农村基本没有开展。

——完全依赖需方提供费用维持供方生存, 使许多贫困地区的乡村医生流失、改行, 村卫生室停业、关闭。即使勉强支撑着的村卫生室也是极其简陋, 缺乏最基本的设施。

——追逐利润最大化的潜规则, 滥用抗菌素、激素等药品, 截留病人, 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由此而引起患者伤残甚至死亡的现象, 屡有发生。虽然这些纠纷大多以“私了”的形式掩盖了, 但给农村居民带来的损害是无法挽回的。

——在竞争过程中形成一定经济实力的乡村医生, 为了争夺医疗市场, 盲目地扩建房屋, 购置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救护车。这种建立在市场机制上畸形发展的“超级卫生室”, 必然导致农村卫生资源浪费和医疗费用激增。看病贵的问题, 在农村日益突出。

这些问题, 正是市场机制所引发的。市场机制是一柄双刃剑, 它在使村级卫生服务得以延续的同时, 也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不是市场机制自身可以纠正的。正是市场机制的这种缺陷, 才使我们清楚地意识到, 我们不能再这样依赖于单一的市场机制来支配村级卫生服务, 必需在村级卫生服务中加强政府行为, 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和不足, 解决市场机制所引发的诸多问题。

2 政府应该如何在村级卫生服务中发挥作用

政府在村级卫生服务中需要履行的职责概括起来是两项:其一是投入;其二是规范。政府的这两项职责应该怎样履行, 就是我们需要探讨的核心。

2.1 政府对村级卫生服务的投入方式

在“政府该不该对村级卫生服务给予投入”的问题上, 现在已经基本形成了共识, 需要进一步探讨的是政府应该怎样投入。对此有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主张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建设, 改善村卫生室的基础设施, 给乡村医生固定补贴, 也就是说投向供方。第二种观点主张不断地提高合作医疗补贴的幅度, 向农村居民发放“公共卫生服务券”, 由农村居民持服务卷自由选择“卖家”, 政府按服务券与“卖家”结算, 也就是说投向需方。第三种观点认为对需方的投入并不能完全取代对供方的投入。要健全村级卫生服务, 就必需对价格、质量、费用、项目建立有效的控制。将近30年的实践证明:让供方完全按照市场机制进行运作, 是无法建立起这种控制的。必需通过对供方基础设施的投入, 取得对供方经营行为一定的支配权, 在此基础上构建农村卫生服务的内部市场。也就是说, 对于村级卫生服务, 政府既要投入需方, 也要投入供方。

2.2 村级卫生组织的举办方式

村级卫生组织应该怎样举办, 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主张继续由乡村医生个人举办, 政府实行以奖代补, 所谓“民办公助”。认为这种举办方式管理成本低, 机构富有活力, 目前也比较切实可行。另一种认为不应该把村卫生室办成私人诊所, 这样做不利于对村卫生室进行功能定位、规模控制和有效监管, 不利于村级卫生组织的合理设置, 不利于《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的贯彻落实, 也不利于把村级卫生服务纳入合作医疗制度的覆盖范围。村卫生室应该由乡镇卫生院作为举办主体, 对乡村医生采取聘任制, 机构活力的问题可以通过内部运行机制的设计来解决。

2.3 村级卫生人员的报酬方式

如果村级卫生组织实行“公办”, 这就涉及到如何核定乡村医生的待遇问题。目前有三种做法:一种是实行固定工资制。这种方式可以保障乡村医生的基本待遇, 避免刺激需求的行为, 有利于费用控制。但由于这种做法难以实现村卫生室的收支平衡, 且服务效率低, 所以大多数地方没有采用这种做法。第二种实行按收入提成。这种做法可以保证卫生室的收支平衡, 但会造成医疗费用的增加, 并且不利于公共卫生服务的建立。第三种是实行基本工资加提成, 实际上是把前两种做法综合起来, 如果处理得恰当,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取长补短的效果。

2.4 村级卫生服务的付费方式

村级卫生服务的付费方式目前基本属于直接付费。即使是合作医疗家庭帐户, 也是在服务过程中冲销, 基本属于各家用各家的钱。对于村级卫生服务究竟应该采用什么样的付费方式, 目前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 可以继续沿用这种直接付费方式。因为村级卫生服务的费用都是小额费用, 村民对这种小额费用基本是能够承受的, 而且这种直接付费的方式可以省去管理成本, 简便易行。第二种观点认为, 村级卫生服务都属于最基本的卫生服务, 应该纳入保障范畴, 实行社会统筹。村民在接受服务过程中不应该收取费用, 可以象征性地少量收取一点, 以防止过度利用, 而不是作为卫生室补偿的主要来源。第三种观点认为, 作为一种过度形式, 目前可以实行统一块, 分一块。对于公共卫生服务, 特别是传染病、地方病的防治, 应该由社会统筹, 个人在接受服务时不付费。但对于其他项目, 目前可以继续实行直接付费的方式。

2.5 村级卫生组织与乡镇卫生院关系的构建

在市场机制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 村级卫生组织与乡镇卫生院的关系是一种竞争关系, 围绕医疗市场的份额, 两个利益主体进行激烈的争夺。现在可以肯定的是, 这种竞争关系是不应该提倡的。但在这两类卫生组织之间, 究竟应该构建什么样的关系, 目前有三种选择:其一是纵向合作关系, 如建立双向转诊制度等。其二是委托管理关系, 这是在纵向合作的基础上又进了一步, 乡镇卫生院受卫生行政机关的委托, 承担着对村卫生室的各项监督管理。其三是连锁经营关系, 把村卫生室与乡镇卫生院在经营管理上融为一体, 人员和资产统一调度, 村卫生室作为乡镇卫生院设置在村里的网点, 实行一级机构, 两级服务。目前有很多地区正在全力推行第三种关系。

2.6 对村级卫生服务的评价标准

用什么样的尺度评价村级卫生服务, 这是政府规范村级卫生服务需要明确的一个最基本问题。在对村级卫生服务的评价中, 目前有几种说法是值得商榷的:一是把“政府没有投入也照样能坚持下来了”作为村级卫生服务的一种优势;二是以对优秀乡村医生奉献精神的评价来代替对村级卫生服务的评价, 以道德标准代替服务标准;三是推崇和倡导村卫生室的盲目发展以及乡村医生的创收能力。这些说法很容易对村级卫生服务的发展方向产生误导。村级卫生服务究竟应该怎样评价, 有三点是应该考虑的, 其一, 村级卫生组织是否恰当地履行了职能, 特别是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其二, 是否建立了有效的监督管理, 特别是费用和质量的监管;其三, 是否建立公共筹资机制。

8.关于村级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篇八

【关键词】信息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对策建议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市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总结和感受信息化建设给我市带来的深刻变化,分析和查找当前我市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采取有效措施推进我市信息化工作开展,近期我们对全市信息平台建设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现将调查的结果及建议概述如下。

一、我市信息平台建设取得的成效

根据调研收集到的资料和信息,结合互联网所掌握的其它城市信息平台建设的实例,我们认为目前我市在信息平台建设上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表现在:

1.电子政务开始进入较为稳定成熟的发展阶段。最有代表意义的是“抚顺政务公开网”和“抚顺市政府网”除了具备了一般政务网站所必备功能外,还增加了“走进抚顺”的功能,尤其是“抚顺市政府网”在“走进抚顺”的功能展示上更有特色。从整体界面设计和功能划分等外观属性上看,目前的“抚顺政务公开网”和“抚顺市政府网”,在省内已处于领先水平,优势比较明显,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电子政务网平台建设已经完成。包括电子政务外网网络系统、政府网站群系统和政务协同办公系统等,可以为全市政务部门提供互联网统一接入、网站发布、政务系统平台共享等应用服务。

(二)电子公文网传输系统进一步完善。建立全市统一的党政机关内部办公平台和信息资源目录系统,通过电子政务内网,公文传输实现电子化。

(三)新版市政府网站正式开通。按照信息公开、办事服务和交流互动等功能定位,形成了以市政府门户网站为主,各县区、各部门、有关单位网站为子网站的网站群。

目前,全市8个县区(含开发区)、41个部门网站与《抚顺市政府网》链接,开通了市长信箱,市长公开电话,实现了网上办公。开通的《抚顺政务公开网》与54个政府部门或公共服务企业链接,涵盖公共企事业办事指南、行政机关执法职责综览等内容,为建设阳光,透明、廉洁和高效政府提供支持。

2.智慧城市的根基及其相应的基础设施已经筑牢。众所周知,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形态。目前,我市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已得到广泛应用,“智慧城市”建设初见成效,地下管网综合管理系统、数字城管系统、民政信息化系统、基层卫生机构管理系统、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教育资源服务管理系统和视频监控综合(整合)管理系统7个项目已经启动。其中,地理信息采集完备可精确到坐标,煤气、热力、自来水管道的安全隐患得到有效化解,安全保障更有底气。

二、我市信息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我市在信息平台建设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中小企业的信息服务平台”没有建立。由于没有“中小企业的信息服务平台”,使得我市中小企业无法感受到信息技术服务所带来的便利,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市现有的信息建设成果,首先在我市的中小企业中就形成不了“影响力”。

2.缺乏“大众化”的“信息展示平台”。由于现有的信息平台过于“模式化”,迎合不了“大众口味”,使得多数人没有兴趣参与;因此,同样也形成不了“影响力”。根据调研及网上查询到的信息,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性问题。也就是说,不仅我市存在这样的问题,全国各大城市都存在类似的问题。

三、关于我市“信息平台建设”的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要发挥我市信息平台的综合作用,提高我市信息平台的影响力,推进我市信息化建设,目前应着力做好以下两方面建设。

1.应尽快建立“抚顺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在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此,大力扶持各类中小企业发展,已成为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

为了完成这个战略任务,就要求我们切实解决中小企业的共性需求,畅通信息渠道,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创新发展。当前中小企业最重要的共性需求就是“在材料采购及产品销售环节上,能够实现就近原则”,说清楚点就是能在本市解决的就尽可能在本市解决。“就近原则”能够使得“本市”与“本市的中小企业”实现“双赢”,从“本市”的角度看可以实现“肥水不流外人田”。从“本市的中小企业”角度看可以降低“运费成本”。而且,企业越多这种“双赢”的效果就越明显。

9.关于村级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篇九

http:////-找文章到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

农村广大党员和基层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和骨干带头作用。为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去年,天宝乡党委派专班用一个月时间,深入15个行政村,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行了大规模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天宝乡党委专门召开了村级组织建设专题工作会议,对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提出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若干条意见,并狠抓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有力推动了村级组织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农村发展的战斗堡垒作用,既是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重要保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大力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领导班设

村级党组织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农民群众的领导核心,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调研中发现,一些村级组织软弱涣散,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村“两委”班子还存在不够协调的问题等。为了切实解决好这一问题,各村按照乡党委的部署,采取党员推荐、群众推荐、党内选举等办法,大力选拔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政治上靠得住、作风上过得硬,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各类人才进入村级领导班子,尤其注意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提高了村党支部团结带领群众加快发展、维护稳定的本领。坚持“精简上层、充实基层”,这些干部在抓班子、带队伍,创机制、建制度,拓思路、谋发展,促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农民群众的广泛好评。突出抓好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坚持一手抓创建“五个好”村党支部、一手抓整顿软弱涣散村党支部。对不胜任的村党支部书记,及时进行调整。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积极推行村“两委”主要领导职务“一肩挑”措施。使每个行政村享受固定报酬的村干部一般为3至5人;使村级党组织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农民群众的领导核心,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使村党支部领导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明显加强。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

农村党员是贯彻党在农村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骨干力量,是农民群众的带头人。长期以来,广大农村党员团结带领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为促进农村的发展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农村党员队伍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结构不合理、一些党员作用发挥不够的问题,部分村级组织后继乏人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乡党委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一是加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开展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的活动,广泛进行马克思主义“五观”(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四个认同”(对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等思想教育,使广大农村党员自觉地站在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斗争第一线,为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二是认真做好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大力实施“三培双带”工程,把基本素质好的农村生产经营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能人,把党员中的生产经营能人培养成村干部。为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加大了在年纪轻、有文化的优秀村干部、复员退伍军人、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和优秀妇女中发展党员工作力度,及时吸收符合条件的非党员村委会主任加入党组织,并注重在优秀农民工和流动人员中发展党员,有效改善了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三是广泛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广泛开展了“进万家门、解万家难、暖万家心”活动;围绕新农村建设,开展了“树立新形象,建设新农村”主题实践活动。积极创新农村党员活动的载体,开展了“党员责任区”、“党员联系户”、“党员科技示范户”、“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活动,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大大增强。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着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村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提高村干部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管长远的治本之策,也是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重要保证。乡党委突出重点,加大力度,深入实施村干部素质工程,切实解决村干部有能力办事的问题。一是抓住省级重点村及县乡村干部的培训,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二是建立和落实分级培训制度,着力提高村干部“四个能力”。乡党委还将分别培训村委会

主任和村“两委”副职,力争每两年对所有村干部进行一次轮训。注重加强农村政策法规、市场经济知识、农业实用技术、经营管理知识等,提高村干部适应市场、领导发展的能力;抵制渗透、维护稳定的能力;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依法治村、民主管村的能力。三是围绕发展主导产业,推进产品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经营产业化,加强农民培训。以技术培训推广单位

为依托,建立农民培训基地,对广大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将有突出贡献的农村实用型人才推向县市拔尖人才选拔范畴,实行动态管理,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大力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集体经济实力是村级组织建设的物质基础。由于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基层组织“无钱办事”的问题比较突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去年,乡党委制定下发了《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若干意见》。各村采取实施村集体“五个一工程”(一块地、一片林、一群畜、一套农机具,有条件的村办一个产业示范片)、加强财务管理等措施,不断拓宽增收渠道,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一是设立了扶持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专项资金。乡党委决定,在“十一五”期间,每年从财政扶贫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采取项目补助方式,用于困难村发展集体经济,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特色种植养殖、兴办村办企业等,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三是加强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具体指导。乡党委正着手制定2006-2010年扶持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实施方案。组织专门力量,对集体经济“空壳村”、年经营收益在5万元以下的集体经济薄弱村,逐个进行调研论证,总结经验,帮助理清思路,制定发展规划,采取“一村一策”的办法,确定壮大集体经济的具体项目。四是建立并推行了村财乡管村用乡监督的村级财务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了村集体资产管理办法,在21个村(场)推行了村财乡管村用乡监督制度,占村总数的100。由乡镇农村财务管理中心对村级财务集中统一核算,实行开支限额审批制,既加强了村集体财务的管理,又有效精简了人员。

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大力加强村级组织阵地建设

搞好村级组织办公用房和群众活动场所建设,是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近两年来,乡党委高度重视,加大投入,把村级阵地建设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稳步推进以“设施完善、制度健全、发挥作用”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阵地规范化建设。一是加强对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工作的领导。各地均成立了领导机构,把村级组织的办公用房和活动场所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和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一并规划、研究、部署、实施和考核,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加大村级组织阵地建设投入力度。采取县财政拨一点,乡镇拿一点,村集体经济出一点,包村部门筹一点等办法,多渠道、多途径筹措村级阵地建设资金。目前,全乡共投入资金10万元,用于新建、维修改造10个村级组织的办公用房和群众活动场所,今年乡党委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通过多种途径采取上边给一点,乡镇拿一点,村集体出一点,计划3年内对全乡11个村的改扩建全面完成。在阵地建设中,坚持不增加农民负担,不增加乡村集体债务,不脱离实际求大求洋,不搞豪华装修,做到统一结构、统一式样、统一色调,使村级组织办公用房和群众活动场所成为当地农村的标志性建筑。三是坚持建、管、用相结合,充分发挥好阵地作用。结合实际制定了村级组织办公用房和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的具体标准,对村党支部、村委会、党员活动室、群众科技文体活动场所建设等,实行一室多用,综合建设。同时,加强对办公用房和活动场所的管理,保证村级组织办公和活动场所正常开展活动。今年以来,在全乡所有村党支部办公地开展了“国旗飘起来”活动,统一要求所有行政村配1面国旗,以强化各村干部群众维护祖国统一的意识,使村级组织阵地真正成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组织群众的重要思想文化阵地。

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农村基层干部

村干部常年工作在发展与稳定的第一线,直接面对群众、身处矛盾焦点,工作十分辛苦。既要对他们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帮助他们提高素质、改进作风、增强本领,又要对他们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这是增强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号召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保障。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关心爱护农村基层干部的要求落到实处。一是建立激励保障措施,提高村干部的生活待遇。乡党委明确规定,“从2005年起,将乡镇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足额落实到村级,确保了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充分调动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全乡21个村(场)68名干部,现已有6个村按照“县财政能够承受、村集体可以负担、个人缴得起”的原则,开展了村干部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二是注重成效,到年终看乡下达各项指标完成率、村集体经济收入上升率为标准对村干部进行评先评优,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全面提高村干部工资待遇,有力激发了广大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加大部门包村帮扶力度。去年,乡党委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部门包村定点帮扶工作,促进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若干意见》,专门安排部署,广泛开展了结对帮扶工作,由原来定点到乡、帮扶到村改变为定点到村、帮扶到户,一定两年不变。四是取消过多的检查评比、达标升级活动,为村干部减负。除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实行一票否决外,其它对村级的检查评比、达标升级、签订责任状等,全部进行归类合并,纳入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体系,并实行审批制,未经批准的一律不得进行。深入实施“得民心工程”,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对村干部严格要求、严格管理。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是一个永恒课题。目前,乡党委正在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完善工作机制,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党的建设示范村试点工作为载体,不断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努力形成具有时代特点、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村级组织建设新格局。

10.关于村级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篇十

各党支部、村委会:

为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村级班子引领发展、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的能力,全面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切实解决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的问题,为我乡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根据《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有关规定,结合年底进行的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决定在全乡范围内对村级后备干部进行调查摸底。

一、指导思想

此次调查摸底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提高党在农村执政能力这个大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拘一格选拔、培养村级后备干部,为全乡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持和组织保证。

二、摸底对象和范围

村级后备干部摸底工作要立足实际,广开渠道,围绕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把懂经济、会管理、善经营,尤其是具有“双强”能力(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作为选拔的重要标准。一是从致富带头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村办企业负责人等经济能人中选拔;二是从团支部书记、妇代会主任等群团组织负责人和村民小组长中选拔;三是从大中专毕业生和退伍军人中选拔;四是

从年轻党员、团员,热心农村工作,乐于为农民服务的本村青年中选拔;五是从热心家乡事业,愿意回乡创业的优秀外出务工人员中选拔;六是从换届选举中得票比较多,群众基础比较好,但暂时没有进村级班子的人中选拔;七是从近年来上级部门分配至各村的大学生村官中选拔。

三、村级后备干部摸底工作的要求

(一)加强领导,靠实责任。各党(总)支部、村委会要高度重视此次后备干部调查摸底工作,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深入群众,深入了解,充分树立为组织负责、为摸底对象负责的观念,全面掌握摸底对象的详实情况。

(二)统筹安排,精心指导。各村党组织要将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今后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工作,切实抓在手上,抓出成效。要进行广泛宣传和思想发动,动员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后备干部推荐工作,并精心指导、组织好村级后备干部推选各个环节的工作。对推荐的人选要认真进行资格审查和考察了解,做到准确认定。

(三)坚持原则,严格程序。要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有关规定,坚持德才兼备和公开、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开展工作。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严肃工作纪律,努力营造正确的用人导向。

(四)建立档案,规范管理。乡、村两级要按照一人一档的原则分别建立村级后备干部管理台帐和后备干部档案,并建立电子档案。后备干部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后备干部

基本情况、民主推荐和公示情况、培养和奖惩情况、学习培训情况、综合考核情况、民主评议情况等。

附:***乡村级后备干部登记表

上一篇:供销社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纪实下一篇:食物中毒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