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执行措施

2024-08-28

工作执行措施(精选8篇)

1.工作执行措施 篇一

工作票和操作票在企业安全 生产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摘 要:电气工作票、操作票(简称“两票”)是《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上规定的保证人身、设备安全的重要措施,是电气设备上工作的一切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的强制性规定。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对安全生产带来诸多隐患。本文就实际工作中“两票”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出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关键词:操作票;工作票;问题;措施

一、引 言

“两票”制度是安全生产一项重要制度,是保证电力安全生产的有效手段。正确执行操作票制度,是防止发生误操作事故的一个重要措施。要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持续稳定运行,就必须从微观方面入手,重视操作票执行中的小环节,做到危险点预控,才能消灭一切有可能影响安全生产的隐患和潜在危险,从而保证生产顺利。

二、存在问题

(一)工作票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无票工作

1.1检修工作或是事故抢修,不填用工作票或事故应急抢修单;有的表面上虽使用工作票,但在工作现场擅自扩大工作范围,变更安全措施,或不按规程要求履行工作负责人、工作班成员变更手续,从而失去了工作票的把关作用,致使作业行为处于无票约束之中。

1.2在用户设备上(配电室)的工作,不执行工作票制度。1.3在扩建工程中的设备施工,不能严格按照规程规定使用工作票。

1.4新投产的设备工作,没有纳入正常的运行,不重视工作票的作用,不填票即开始工作。2.工作票面内容填写不规范

2.1工作地点与工作设备填写不够明确。不能正确理解工作地点与工作的设备,从而出现地点、设备应用不规范现象。

2.2“安全措施栏”填写不具体、不明确,安全措施缺乏针对性。

2.3“保留带电线路或带电设备”、“工作地点保留带电部分和补充安全措施”部分,应填明的内容填写不全面,用词含糊,填写内容指示不明确。

2.4 应(已)设遮拦和挂标示牌填写不完整,如部分停电工作应设遮(围)栏不全、邻近带电构架标示牌悬挂位置不具体、标示牌悬挂地点和遮拦装设地点不够明确等。

2.5 选择工作票种类不当。一是应填用第一种工作票的,而用了第二种工作票,如在开关室(站)内需做遮(围)栏等安全措施的工作,应填用第一种工作票而填用了第二种工作票;二是不符“三同”情况(同一电压、位于同一楼层、同时停送电,且不会触及带电导体时)的不同电气连接部分只用一张第一种工作票;三是工作票格式不符合公司“两票”补充规定格式的要求。

2.6 电气工作票有时不能提前一天送达,不利于工作前的安全措施审查把关。2.7 线路工作票,同杆共架部分线路停电工作,没有使用线路的双重称号。2.8 邻近或交叉其他电力线路工作,没有设专人监护和使用色标的措施。2.9 接地线填写不全,没有在工作地点两端接地而仅在来电侧挂地线(如配变低压侧未接地等),或忽略了有可能送电到停电线路的分支线接地;接地位置填写不明确具体。3.工作票实施中现场问题分析

3.1 临时接地不符要求。如临时接地线装在带有油漆的铝排上,或缠绕连结;线路临时地线接地棒埋深不够或因遇水泥地等未引出良好接地,或用铝线绑扎;线路作业现场有的不验电接地,有的未带验电笔或验电笔的电压等级与设备电压等级不一致;有的少挂地线,有的不使用绝缘棒接地等。

3.2装设安全遮栏不符要求。配电工作变压器没有使用全封闭安全遮栏(围网);户内高压室部分停电工作应设遮栏没有设,电气户外高压设备区部分停电作业,没有使用全封闭安全遮栏,有的遮栏装设不牢靠,利用带电构架作支撑等。

3.3 悬挂标示牌不符要求。如遮栏(围网)上的“止步,高压危险”标示牌悬挂方向不符合要求;邻近带电构架没有挂标示牌等。

3.4 现场人员随意移开或跨越遮栏。电气工作的检修试验人员未经许可人同意擅自拆除接地线,或移动遮栏、标示牌;工作后也不能及时恢复。

3.5 工作班人数和姓名与现场不符;工作负责人离开工作现场,不指定临时负责人。3.6线路作业,变电站已拉刀闸操作把手上没有挂“禁止合闸,线路有人工作”的标示牌。3.7 同杆架设线路部分停电工作,或邻近、交叉带电线路作业,没有在基杆设专人监护;没有使用色标牌,即在登杆塔前未发给作业人员相对应线路的识别标记。

(二)操作票实施中的主要问题分析

1、倒闸操作不在模拟图板上进行预演,或运行方式变化不及时更改模拟图信号状态,造成与现场实际不符。

2、无票操作,或没有把操作票带到现场,或带了也不唱票复诵,不按票逐项操作打已执行号,或操作人与监护互换,或操作人与监护分头操作而失去监护。

3、遗漏必须的检查项目,如倒负荷操作或解列操作遗漏检查负荷分配,检修后送电遗漏检查相应地线(地刀)确已拆除(断开)。

4、签名、盖章、打“∨”不符规定要求。调度指令票不履行审核签字、认可手续;作废的工作票不加盖“作废”章留在现场。

5、使用开关室钥匙缺乏严格管理,防误装置功能不完善。

6、电气设备和电力线路开关、刀闸(包括刀闸电动按钮)的双重名称及设备标志缺少或不完善。

三、应对措施

1、加强安全责任意识教育,提高严格执行“两票”的自觉性。“两票”的正确、完备实施是实现人身安全的重要保障。“两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大部分不是没有规定和执行标准,而是不严格、不认真造成的,有些则是工作不负责任的表现。个别是安全思想淡薄,图省事,存在侥幸心理,违章作业;有的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把保证作业人员自身安全的措施和规定看作是领导的行政要求,不是自觉执行,而是被动盲从,甚至在执行原则和执行程序上也以应付检查为尺度,使“两票”实施流于形式。因此,领导和管理者深入现场要多做引导、指导工作,结合实际解决职工思想问题,培养员工自觉执规、严肃执规、正确执规的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和安全生产技能。

2、加强安全技术培训,努力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素质。要正确实施“两票”,不是仅仅提出“不能这样做”,更要解决“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问题。目前“两票”实施中存在的另一方面问题是技术问题,一是安全规程的学习缺乏引导,存在理解不深不透,没有真正掌握岗位规程,因而不能联系实际运用;二是对如何采取措施贯彻落实规程要求,缺乏深入研究;三是新人员、转岗人员的安全技术水平不能适应生产需要。因此,要加强安全生产技能培训和学习考核。要对“两票”涉及的安全责任人员组织定期培训学习。对生产人员要进行安全生产规程制度的强制学习,从技术上解决“两票”执行中存在的认识问题,使生产人员熟练掌握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3、深入开展查禁违章工作,杜绝人身事故。反违章就是要严格执行“两票”制度,严肃执规纪律。就防人身触电而言,反违章重点是防误入带电间隔,误登带电设备和保持安全距离等方面的违章;防恶性误操作事故的重点是防带地线合闸。生产班组尤要严格执行“两票”制度,做到针对具体的作业实际和倒闸操作任务,抓好每一天的生产作业及倒闸操作的危险点分析预控和班前会的安全交底,保证安全职责到位,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落实到位。

4、努力消除装置性违章,完善生产现场的安全防护设施。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是安全生产的基础条件。要继续抓好安全设施规范化和微机防误装置完善化工作,按照“安规”和《泵站运行规程》等有关规程要求,认真检查生产现场的安全标志、安全设施和防护装置,及时整改。积极采取技术措施,为职工提供满足现场工作条件的安全生产环境。

5、坚决克服管理性违章,进一步夯实安全基础。加强管理是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长治久安的关键。各级领导、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严格执行“两票”是抓生产工作的第一要务;要克服有些安全监督人员满足于票面合格率统计,对“两票”实施缺乏定期分析总结,深入现场检查、监督不够的问题,加强对现场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违章、违反“两票”制度的现象。

6、及时修订和完善现场安全规程制度。一是落实“两票三制”现场执行情况全过程检查制度,强化“两票”执行的检查和考核;二是及时修订关于重大施工项目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作业严格执行安全施工作业票及安全交底的有关现场规程制度;三是及时继续抓好安全性评价的查评和整改工作,切实加强设备缺陷管理、设备异动管理、“两票三制”管理、安全规程制度的建设和现场技术图纸资料的完善,使安全生产管理逐步达到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郭 刚,李富强 《变电工作票和倒闸操作票的填写及应用》,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年第1版。[2]葛 强 《泵站电气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年第1版。[3]蔡树人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4年第1版。[4]王晓波 《电气工作票的填写和使用》,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4年第1版。

[5]宋守信 《电力安全管理丛书 电力安全人因管理》,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年第1版。[6]陈慧萍 《积极推行安全管理标准化及施工作业规范化工作》,安全与健康2004年第6期。[7]《泵站安全鉴定规程》,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5年第1版。

2.工作执行措施 篇二

一、预算执行结果审计和分析基本方法

预算执行结果审计主要检查学校和所属部门预算执行的实际效果以及对事业计划完成的保障情况, 促进学校合理安排收支, 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审计内容包括:收入预算的完成情况、支出预算的完成情况;各项目实际收入 (支出) 与收入 (支出) 预算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全年预算收入与预算支出是否平衡;预算执行与事业计划完成之间的协调保障情况和学校及所属部门是否完成了事业计划和部门工作任务;项目支出的进度及效益或效果如何;学校及各部门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有无重大违规违纪问题;存在哪些管理薄弱环节和内部控制漏洞等。审计结果基本分析方法:在查证核实年度财务报告合法、真实、完整的基础上, 对学校财务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主要分析指标包括经费自给率、收入预算完成率、支出预算完成率、人员支出比率、公用支出比率、资产负债率、生均事业支出和生均事业支出增减率等。

二、财务预算与实际执行差异产生原因分析

通过对近年来财务预算与实际执行结果的情况进行检查对比分析, 我们发现, 造成实际执行情况与预算产生较大差异的原因主要有:

(一) 预算编制数不合理, 缺乏科学性。

个别学校领导对财务预算的认识有待提高, 学校的其他部门对预算不了解不关心, 编制预算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凭财务人员的主观判断臆造预算数据, 缺乏科学依据。如仅凭上年的实际数加预计的增加数来确定, 这种方法会使预算和实际数发生很大差异, 预算失去了严肃性和有效性。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各部门申请报告不断, 随意调整、追加的现象严重, 达不到制定预算的目的。将预算与真实的决算一对照, 臆造预算数据的问题就立即显现出来。

(二) 编报收支平衡预算不客观。

由于高校资金来源的多元化, 下属诸多学院、系部、处室多渠道创收的收入往往没有全部纳入到学校综合预算中, 在按照上级编制收支平衡预算的要求时, 刻意加大支出或减少收入, 结果是年终节余较多, 收入支出预算脱离实际。

(三) 预算控制力度不够, 指标下达时间置后, 失去预算监控作用。

部分高校预算指标的下达在预算年度的5月份, 而这时已有1/2的经济业务成为过去, 无法进行事前事中控制, 失去了预算编制的作用, 使学校管理的有效性降低。

(四) 预算执行监管不到位, 并对预算执行情况缺乏奖惩机制。

一些高校虽然建立了预算管理制度, 却有章不循或有章难循, 随意更改, 资金的收支缺乏统一的筹划和控制, 随意性大, 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 使用混乱, 预算形同虚设。

(五) 实际预算执行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几率过高。

高校遇到临时性突发事件或不可控因素的情况过多, 导致预算执行发生重大变化。如:2003年发生SARS病的流行、近年来个别高校突发大面积食物中毒、扩大招生、新增专业、建设新校区或大学城、各种形式的评估等等非常事件, 学校不得不调整年度预算, 造成预算发生重大变化。

三、对策与措施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 解决预算与预算执行的实际差异, 保证财务预算的有效性和严肃性, 根源在于预算的本身。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是预算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不发生重大差异, 以及保证预算审计结果有效性的前提。在保证预算的科学性情况下, 可以采取加强预算过程监督管理, 经费包干, 与干部考核挂钩等措施, 有效地保证财务预算执行的严肃性, 保证高校财政安全。

(一) 领导高度重视, 各部门参与财务预算的编制工作, 提供具体详实的数据, 对下一年应完成的工作列出详细的清单, 特别是对大型项目的进度做出具体的安排, 这样既能保证预算的准确和资金及时到位, 又能使预算符合学校长期的发展规划, 也可使及时向各个部门下达预算分配指标成为可能。

(二) 细化财务预算。各收支项目必须有合理的编制依据, 要有详细甚至统一的定额标准, 作到人员经费按人数, 公用经费按定额 (定额需经过反复论证) , 专项经费按项目来确定。有了科学详实的预算数据, 才能保证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控制, 对各个部门行使职能过程中各项预算进行全过程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单个项目支出差异较大的情况较为常见, 这也是对项目没有可行性论证, 申报材料不齐全, 或虚列支出, 缺乏对预算各项目的细化所导致的。

(三) 细化财务核算。财务处除按会计科目对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外, 同时也按各预算部门和项目对其经济业务分别进行核算, 各单位的经费使用必须按预算规定的项目进行, 不得突破预算额度。这样虽然增加了会计业务的工作量, 但可及时对执行预算情况检查分析, 并将具体情况反馈给有关经费使用部门, 有利于领导决策和部门管理。

(四) 设置预警指标。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 用户可以自由设置预警条件, 完成对预算执行数据的实时监控。对于支出进度异常、预算执行情况不力的单位或项目及时进行预警, 并实施必要的控制措施。

(五) 财务管理上实行经费包干, 超支不补的管理办法, 不可突破预算, 不得赤字列支。各部门负责人要对本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负总责, 保证预算支出额度不突破。

(六) 实施预算执行审计制度是监管预算执行情况的有力保证。预算执行审计应当定期或不定期进行, 审计期间一般为一个季度, 但最长不能超过半年。专项支出项目的审计应当随其进度适时进行, 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审计机构应当根据学校主管领导对审计报告的批复意见, 进行后续审计, 以促进有关部门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和处理。

(七) 对基建工程项目和大的修缮项目实行跟踪审计。跟踪审计是由事后结算审计向事前、事中造价咨询的跨越。基建工程跟踪审计从“设计阶段”开始, 因为它能更好地为学校把好关, 如果一个工程结构不合理, 那造成的代价和牺牲是巨大的。跟踪审计的内容包括:合同的咨询;主要材料、大型设备的选购定价;工程进度款的审核;主要隐蔽跟踪及工程验收;工程变更的确认;索赔费用的审核。

通过跟踪审计, 及时准确掌握工程过程中的各种信息, 改变原来现场乱签证和资料收集不及时不齐备等问题, 同时保证了工程材料的合理性。有些材料的用途和效果相近似, 但价格差别特别大, 所以工程的选材就成为工程造价控制的大问题。跟踪审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核减工程造价和纠正管理问题方面, 真正促使建设项目实现规范、优质、低价、廉洁。同时减少了日后与施工单位的矛盾和纠纷, 可加快审计结算速度。

(八) 预算年度结束后对各单位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 实施奖惩措施。将经济指标与干部任期目标相结合, 更好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确保预算收入的完成, 支出预算依章进行, 合理安排本单位的支出。

现阶段, 预算是对各部门进行工作业绩考核的较合适的标准, 若预算不与考核挂钩, 就会使预算失去对各部门的制约作用。另外, 单凭经济指标考核很难使各项工作都达到预期效果, 这就要有其它的辅助考核办法来完善, 如增加对服务质量的考核, 或制定考核办法时对一些费用只罚不奖, 来防止一些部门为节省开支而对于应该开支的项目不开支、少开支或以次充好现象的发生, 让考核真正成为奖勤罚懒的手段。对于未按预算严格执行的部门乱开支、乱花钱等行为, 可采取抵扣下年度预算指标等措施以示处罚。对于年终未用完的预算经费指标则区别节约和结余两种情况来处理, 工作任务已完成, 经费指标未用完的视为节约, 根据考核结果, 将节约金额按一定的比例或适当形式给予奖励。

(九) 加大财务预算及预算执行审计的透明度。坚持校务公开, 校领导定期在中层干部会上通报预算的执行情况, 讨论分析学校在管理上的薄弱环节。重大经费项目由多个部门共同参与考核, 对其支出的合理性和效益性做出评价。学校教代会对有关部门重大经费项目支出情况进行“听证”和质询。学校不得不调整年度预算时 (可先应急借款) , 需提出书面调整申请报告, 学校财务部门根据学校财力状况提出初步意见, 报经分管院领导审核、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后, 财务部门才能调整年度预算, 并在年终财务情况报告中予以说明。

摘要:目前预算管理已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中心内容, 必须加大预算执行力度, 强化刚性管理。本文提出了预算审计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对高校财务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分析, 并针对提高预算执行力度提出了对策和意见。

关键词:高校,财务预算,预算执行

参考文献

[1]张建国.浅议高校预算管理[J].中国市场, 2005, (7) .

[2]黄建妮.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J].事业会计, 2007, (1) .

3.浅析企业财务成本控制的执行措施 篇三

关键词:财务成本;全面预算管理;

一、企业财务成本控制的意义

企业财务成本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借贷的利息、生产制造的各种费用、运营过程中的资金占款造成的机会成本等等的资金使用成本,在我国通货指数高企,政府收紧银根的经济环境下,企业的财务成本不断上升,成为我国民营企业经营上的难题。因为企业财务成本不仅涉及企业成本乃至企业竞争力的高低,而且还关乎企业资金链的正常周转问题。如果企业一旦资金链断裂,那么即使企业盈利状况尚可,还是免不了濒危破产的命运。所以财务成本对企业经营有着非常重要的后方保障式的意义,应当在战略上高度重视它,本文对企业财务成本控制的执行措施进行简要分析。

二、我国企业财务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1.员工普遍成本意识不强,缺乏对全员控制成本的奖励机制

(1)员工认为内部成本控制与核算,需要很多部门和人员的协作配合,在此过程中会导致信息传递的失真和延误,造成管理的低效,而且有难有统一的标准体系可参照,员工认为财务成本控制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工作。

(2)企业员工往往认为财务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层和财务部门的事情,自身成本管理意识不强,更没有控制成本的积极性,然而企业员工却是成本管理的一线队伍,他们对成本管理的忽视会导致企业资源的浪费。另外很多企业的财务成本控制的制度体系和组织措施不健全不到位,导致成本控制出现环节断层现象。

(3)企业缺乏对财务成本控制的权责利相结合的、完善的奖惩机制

企业员工往往没有进行成本控制決策的权力,却要承担成本管理失控的责任,而且待遇上员工积极进行成本控制并没有相应的奖励,成本失控却要接受惩罚,这对他们来说是不公平的,所以员工成本管理的积极性不强。

2.我国企业对财务成本分析的重视和执行不够到位

我国企业对运营中发生的成本局限于事后分析,日常分析和预测分析还没有得到经常性的落实,而且财务成本分析没有责任成本方面的考量,没有从产品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角度进行成本分析,缺乏成本效益分析和技术经济分析等等。

3.从产业链角度看企业对成本控制不够全面

成本控制是一项系统的全过程的管理控制程序,不能片面地仅关注某一个环节的控制,那样只会造成产业链的失调。成本管理应该从产品设计贯穿到产品生产至产品售后的全过程。同时也要伴随着生产产品的每个阶段,比如设计准备阶段就要考虑成本效益比最高的生产方式和方案,并在质量方案上,要考虑与成本之间的权衡等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产业链角度成本控制的全面与完善。

4.我国企业成本核算方法落后,不能适应企业的新发展

品种法、分步法等等这些传统核算方法不能适应当今世界下批量多品种等注重个性化体验的经济模式。这种高收益个性化的生产方式,比较适用于分批法计算成本。然而分批法在我国企业远没有得到广泛采用;另外,成本企划法和作业成本法还未能被我国企业所重视。

三、企业财务成本控制的执行措施

1.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未来整体经营规划进行总体安排,作为一个重要的管理工具,可以帮助财务成本控制实施计划,协调,控制和业绩考核。其以实现目标利润为宗旨,把销售预测作为起点,进而预测生产运营,经营成本和现金收入和支出,并编制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损益表等预算表,来反映在未来期间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预算指标作为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分析差异,找出指标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差距原因,预算考评有效结合起员工薪酬等人力资源管理,将预算指标完成情况、指标压力与超额完成动力与全体员工的绩效考核挂钩,切实兑现。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强调负责人责任制的贯彻;全面预算管理应当和经营者、职工的经济利益高度联系,奖惩分明,从而使企业与经营者,职工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责任联合体,最大限度地激发经营者、职工创造性和积极性。

2.采用产品寿命周期成本控制法

从经营的角度看,一个产品经历研究与开发、设计、试制、采购、小批量生产、大批量生产、物流、销售、售后保修服务等整个过程,这个过程可称为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从产品生命周期跨度角度,按照成本细分结构模式,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的结构可以分为:生产成本、消费成本和责任成本。企业应当树立产品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理念,从整个产业链把握各个环节成本间的内在联系,全过程地进行企业财务成本管理。

3.采用新技术对企业财务成本进行控制

利用信息化大大加快成本信息反馈,增强成本预测、核算、决策的能力和准确性,大大有助于成本分析、考核、控制,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离不开信息化的技术应用。同时,挖掘网络化、电算化会计核算潜力,在电算化管理中建立物资采购、生产流程、市场销售等多个模块的综合化、网络化的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并结合企业ERP系统,获得更多角度成本信息,提高企业财务成本控制水平。

4.加强财务成本与风险分析

财务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在对其内部经营和外部环境所可能遇到的潜在财务风险,在充分认知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科学的各种手段方式方法,对各种不同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识别、预防、控制和处理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以降低企业财务成本和资金链风险,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和效益。

参考文献:

[1]李艳莉:公司财务治理机制相关问题研究.山西财经大学,2009,(S2).

4.强化制度执行年整改措施 篇四

按照大队党总支要求,我积极参加了机关党支部组织的“强化制度执行年”摆查季查摆活动,在认真参加学习季各项活动的基础上,围绕“四查”、“十到位”,查找本岗位在制度建设和个人制度落实方面存在的问题,共摆查出四个方面的问题,对摆查出的问题认真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一、学习意识不强,业务学习不够深入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存有不学习照样能够干工作、不愿意用心学习的想法和满足于一知半解、浅尝辄止的态度,有时以工作忙为借口不去学习,有时对学习敷衍了事,有把学习当作装点门面而不是用来推动工作的想法,不注重业务知识的全面性,等到问题出现再想办法去解决。

产生问题的原因:政治理论和本职业务学习不够重视,没有把学习放在重要位置,学习存在片面性、单一性,忽视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业务方面满足于现状,自认为自己现有的知识,在现在的岗位上也够用了,未能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整改措施:持之以恒地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借“强化制度执行年”活动的契机,进一步深入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学习与加强党性锻炼,改造主观世界,与落实整改,促进发展大局结合起来。充分有效利用时间,合理安排,工作再忙也要挤出时间进行政治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 1

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增强政治责任感,宗旨意识。

二、宗旨观念淡化,服务意识不够强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对待群众不能始终保持热情的态度,没切实做到为群众所想,为群众所急。深入细致地分析和掌握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不够,解决实际问题不多,工作中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没能做到始终置身群众之中,时刻心系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执行职务行为时淡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

产生问题的原因:宗旨观念有所淡化,没有真正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为群众想的少做的少,无意中从思想上忽视了群众,忽视了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在工作中,有时产生了想松口气的念头,致使工作有时不够深入,疏远了与群众的联系,群众观念不强,全心全意为基层服务意识不牢固。

整改措施:牢固树立为职工服务意识的思想宗旨,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日常工作中,切实真正做到把党和职工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切实把职工群众是否满意做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

三、工作要求低,开拓创新精神不够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对待工作有时不够主动、积极,只满足于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在工作中遇到难题,常常等待领导的指示,讲一下动一下,未把工作做实、做深、做细。有时由于工作的重复性,图省事,照搬照抄,只要按时完成工作就行了。在工作中遇到繁琐、复杂的事情,有时会采取逃避的方法,认为“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不是自己力求寻找出路和对策,而是等待办法自己出现,缺乏一种刻苦钻研的精神。

产生问题的原因:工作标准有所降低,由于思想进取意识淡化,工作标准也随之降低,有时在工作中有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得过且过。进取精神不强,满足于维持现状,缺乏钻研精神。对新形势下政治思想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使自己在某些方面的能力、水平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影响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整改措施:切实加强开拓进取精,打破“因循守旧”观念,牢固树立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信念,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扩大知识面,放宽眼界,用心研究事物发展的规律,坚持与时俱进,从大局出发,积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一名党员所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纪律作风自律不严,落实不够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执行制度有时不够严格,有时对自己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大胆地进行自我批评和剖析。

产生问题的原因:自我要求有所放松,忽视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提高。工作有时凭经验,按部就班,忽视了自我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不能紧紧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降低了自我要求,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组织纪律方面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尤其在工作作风上有时不够严谨细致,工作责任心不强,总认为不出大问题就行了。

整改措施:提高标准严以律己,高标准、严要求,严格遵守党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机关组织的各项活动,时

5.解除强制执行措施申请书 篇五

通讯地址:__市台江区广达路51号六层邮编:350____联系电话:0591-87114671____x

被申请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__,男,1971年3月24日出生,汉族,初中文化,经商,住__省石狮市锦尚镇港前村中区34号。从20__年3月6日至今,五易涉嫌罪名(聚众扰乱公共场所、交通秩序罪,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罪,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阻止他人偷越边[国]境罪,组织他人偷越边[国]境罪)八变强制措施(治安拘留、刑事拘留、监视居住、再刑拘、逮捕、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再逮捕),现羁押于石狮市看守所。

申请事项:对犯罪嫌疑人__依法作出无罪判决,一时无法裁判,也应解除对其的强制措施。

事实和理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涉嫌组织他人偷越边[国]境罪于20__年8月26日再次被逮捕,贵院在20__年10月28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至今押而不决,该案经延期后,又超法定审限。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五条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严格执行刑事诉讼法,切实纠防超期羁押的通知》[法(20__)163号]的精神,特申请贵院依法作出无罪判决,若如一时无法裁判,也应依法解除对__的强制措施。

此致

石狮市人民法院

__法炜律师事务所

律师:__

6.解析执行中限制出境措施之适用 篇六

代正伟

执行中人民法院采取限制出境措施,是指人民法院依职权或应当事人的申请,通知有未了结执行案件的当事人不得离境。这是在海关、公安等部门的配合下对一特殊群体采取边控措施。监控被执行人出入境活动,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起到控制被执行人奢侈消费、威慑被执行人的作用。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蔓延的形势下,很多企业经营陷入困境,人民法院要慎用查封、冻结等强制执行措施,而限制出境措施不失为一种较稳妥的执行措施。

一、执行中限制出境措施的几种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第二十三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法》第八条规定,对外国人和中国公民在大陆境内有未了结的民商事案件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其限制出境措施。修订后的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一条对限制出境措施作出了具体的规定:“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对其采取或者通知有关单位协助采取限制出境。”

债务人为逃避法律义务而出境的情形时有发生。限制出境的目的主要是促使被执行人履行债务,防止其通过出境逃避执行,故司法解释规定,限制出境人员的具体范围,在被执行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情况下,不仅包括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还包括财会人员等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就我国而言,对法定不批准出境人员实行通报备案制度。通报备案的机关分别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等单位。对法定不批准出境人员通报备案的期限一般为一年,特殊情况下不得超过五年。除有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外,一年以上五年以下不批准出境的决定,由市级通报备案机关作出;一年以下(含一年)不准出境的决定,由区、县级通报备案机关作出。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关于依法限制外国人和中国公民出境问题的若干规定》的规定,人民法院对中国公民可根据通报备案对象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禁止、限制、控制出境的措施。一是当事人有未执行民事案件的,向当事人口头通知或书面通知,在其案件(或问题)执结之前,不得离境;二是人民法院可作出限制出境协助执行通知,责令当事人不准出境,并扣留其身份证或者护照,注明不准出境的原因;三是人民法院未能扣留其身份证或者护照的,可要求公安机关协助收缴、吊销其证件,或请公安机关宣布作废;四是对未持有护照或者其他出入境证件的,可要求公安机关在限制出境期限内不予批准通报备案对象的出国(境)申请;五是如未能扣押被限制出境人员的证照,需在边防检查站阻止出境的,可要求公安、边防机关协助边控。控制措施主要有:掌握出入境动态、阻止出境、阻止出境且扣留证件、阻止入境、阻止入境且扣留证件、扣留人员。对需要掌握出入境动态的边控对象,控制期最长不得超过1年。对需要采取其他控制措施的边控对象,控制期限一般为1个月,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

二、执行中适用限制出境措施的误区

民事诉讼法赋予了人民法院限制被执行人出境的决定权,出入境管理机关的行为定性为法律上的协助义务。但由于一些法院与出入境管理机关协调不够,适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适用限制出境措施方式单一。

有人认为,限制出境就是对被执行人为期三个月的“边控”,所以只采取边控措施。其实,人民法院可根据被执行人的情况采取诸如:直接扣留其身份证或者护照;要求公安机关协助收缴、吊销其证件,或宣布作废;对未持有护照或者其他出入境证件的,可要求公安机关在限制出境期限内不予批准被执行人的出国(境)申请等方式。

二是适用限制出境措施的程序不规范。

民事诉讼法明确了适用限制出境措施人员,但没有规定具体程序,限制出境措施毕竟是一种强制执行措施,启动该措施应有一定的条件,作出该措施也应有严格的审批程序。

三是适用限制出境措施的信息反馈不够。

在限制出境措施中,边控是最严厉的措施,由出入管理部门协助法院执行,信息反馈也很及时。但对人民法院要求公安机关协助收缴、吊销其证件,或宣布作废;对未持有护照或者其他出入境证件的,要求公安机关在限制出境期限内不予批准被执行人的出国(境)申请等的信息反馈不够。

四是适用限制出境措施的应急性较多。

目前,人民法院适用限制出境多是因被执行人将要出境而临时性采取的一项应急措施,或在某一特定时期专门采取的行动,这种措施尚未进入常态化。所谓常态化,就是对符合限制出境条件的,案件一进入执行程序,就应立即采取。

三、执行中限制出境措施的正确适用

民事诉讼法明确了限制出境措施系强制执行措施的一种,人民法院是决定作出机关,公安机关是义务协助机关,只要人民法院做出的决定符合出入境法规的相关规定,公安机关就应无条件的协助执行。实践表明,正确适用限制出境措施既是对当事人诚信的否定,也是一种威慑,缩小了被执行人的生活和经营圈,对解决执行难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要把握限制出境的对象和条件。

考虑到限制出境的目的主要是促使被执行人履行债务,防止其通过出境逃避执行,限制出境人员的具体范围,在被执行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情况下,不仅包括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而且还包括诸如财会人员等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被执行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则可以对其法定代理人限制出境。适用限制出境的条件,法律规定为“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从“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这一文意理解,所有进入执行程序的被执行人都没有履行执行依据确定的义务,因此,对所有被执行人都可限制出境。但是,对已经控制财产且能足够执行的案件,对没有离境可能性的被执行人没有必要采取该措施,否则,不但起不到应有的威慑作用,还会影响法律的严肃性。所以,限制出境措施不能滥用,要慎用,用得恰到好处。

二要把握限制出境的程序和救济。

只要有利于案件执行的措施人民法院都应当主动采取,限制出境措施作为执行措施,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法院也可根据案件情况依职权采取。限制出境措施的法律性质是执行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身自由,采取限制出境措施应当经执行合议庭合议,并以书面裁定的方式作出,不宜适用决定或其他方式。裁定内容应包括限制出境的期限、具体方式及复议权利,因为限制出境措施属于执行行为的一种,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可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二条的规定申请复议。

三要把握限制出境的方式和期限。

根据相关出入境管理法规,人民法院对中国公民可采取相应的禁止、限制、控制出境的措施有五种方式:(1)对一般的执行案件可向当事人口头通知或书面通知,在其案件执结之前,不得离境;(2)人民法院可直接扣留被执行人身份证或者护照,其不得离境;(3)人民法院不能扣留被执行人身份证或者护照的,可裁定收缴、吊销其证件,请公安机关协助执行,或裁定作废证件,请公安机关协助执行;(4)对未持有护照或者其他出入境证件的,基层法院可裁定在一年内不予批准报备被执行人出国(境)申请,中级法院可裁定在五年内不予批准报备被执行人出国(境)申请,具体时限人民法院可根据案情而定;(5)对情况紧急的案件,需在边防检查站阻止出境的,可裁定采取边控,要求公安、边防机关协助边控,边控期限最长不超过三个月。当然,这些方式均可单独或并用,如裁定收缴、吊销护照的同时,还可采取边控。此外,对外国人、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的人员只能采取边控措施。

四要把握限制出境的联动和威慑。

7.工作执行措施 篇七

1 高校信息化建设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 信息化的应用层面也在不断的扩大, 信息化和科技化的全面发展为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和执行提供了诸多的便利, 我国高校也积极踊跃的参与到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来, 为高校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但是, 从目前来看, 我国高校在信息化建设和执行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这些问题不利于高校信息化效用的发挥。比如说在资金的投入上, 在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中, 在信息引入的选择上等等, 这些都不利于我国高校信息化的建设和执行。

1.1 信息管理不得当

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 信息是一个核心因素, 信息的管理工作与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的执行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要想更好的保证信息化建设, 展现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就必须要强化信息的管理工作。但是, 从目前我国高校信息管理工作的现实情况来看, 许多高校没有建立独立的信息管理部门或者是信息管理专员, 将信息管理工作与网络建设工作融合到了一起, 这样不仅仅是对于信息管理忽视的一种表现, 同时,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这种过于注重技术引进也导致了高校信息化措施的片面性, 不利于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性发展。可见, 在高校信息化的过程中, 信息管理工作不到位是导致信息化建设无法顺利进行的关键性阻碍因素。

1.2 人才构成不科学

在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 人才的支持和信息、技术的支持共同构成了“三方支持”, 如何能够对于现代化技术和信息得到合理的利用, 推动信息化的全面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但是, 在高校信息化的建立和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并没有突出人才的优势, 导致这种现象有两方面原因。首先, 对于高校来说, 学校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忽视了人才的引进, 其更多的做法是将现有的人才进行培养和培训, 使其能够承担信息化建设和执行的任务。这种过于注重培养而忽视引进的人才使用模式不利于新能量的注入。其次, 在我国高校中, 其竞争压力不是很大, 许多教职员工和其他工作人员过于安于现状, 缺乏竞争的意识, 这样的一种中作状态也不利于我国高校建立信息化, 并对信息化进行合理的执行。人才构成的不合理将成为阻碍我国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和执行的一个首要因素。

1.3 资源缺乏共享性

从信息化建设的本身来说, 信息化建设就是对于信息的一种合理共享, 使得需要信息的人能够及时有效的获得信息, 并对信息加以合理的利用。在信息化的执行过程中, 如何达到有效的资源共享是十分重要的, 我国高校在建立信息化的过程中也需要对于信息资源共享给予足够的重视。针对于目前我国高校资源共享缺乏的现状来看, 其首先缺乏对于固有信息的共享, 比如说图书馆, 在高校中, 图书馆可谓是资源蕴含最为丰富的地方, 在高校中, 大多数信息都是通过图书馆获得的, 那么实现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就成为了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 在大多数高校中, 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力度不够, 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信息共享性, 不利于我国高校资源的共享, 更不利于信息化的具体执行和拓展。

1.4 软件建设不完善

随着我国高校对信息化重视程度的逐渐重视, 高校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过于注重对于硬件的投入, 在硬件的建设和完善的过程中将机械设备的引入放在了第一位, 在这种情况下, 必然会忽视软件的引进, 这种软件和硬件不协调的现状不利于高校信息化建设, 也不利于我国高校信息化的执行。

1.5 认知水平不高

在我国的教育领域中, 教育水平的提升与教育信息化之间是存在着必然的联系的,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壮大将更好的带动我国教育水平的提升, 尤其是在高校教育水平的提升过程中, 信息化建设与其有着必然的联系。从目前来看, 我国高校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都引起了普遍的重视, 许多高校都建立了与之相对应的信息化设施, 但是, 在建立信息化设施的过程中认知水平不高, 仅有重视而缺乏认知的信息化建设不利于高校信息化的进一步完善和拓展, 在执行过程中也没有真正的体现出信息化的原有水平。

2 高校信息化的建设执行标准

对于高校信息化建设来说, 信息化的建设和执行都是需要一定的标准的, 信息化建设的标准要求与信息化建设的质量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从目前来看, 我国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信息化建设需要在基础设施、应用系统、信息化标准等各个方面进行协调, 并做出具体的规范, 以便于保证我国高校信息化的措施和执行都得到合理的体现。从目前来看, 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标准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这样才能切实的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2.1 设备的规范

对于高校信息化体系来说, 设备的规范与否直接影响着高校信息化的具体运行, 尤其在硬件设备上, 可以说在高校信息化中, 硬件设备与软件设备之间是相互联系, 共同促进的, 同时, 硬件设备对于软件设备来说也具有一定的提升作用, 通过硬件设备的完善能够尽可能的保证软件设备的合理化发展。从目前来看, 强化设备的规范化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设备需要满足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在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 信息化设备的发展和进步与信息化的改革之间是存在必然联系的, 只有在信息设备改革的基础上才能够体现出校园的信息化进程。因此, 对于设备的规范来说, 高校信息化设备需要从本质上体现出高校信息化的需求, 在满足需求的基础上进行设备的规范。

其次, 具有长远性的打算和规划。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 其所需要的硬件设备都是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的, 为了尽可能的节约成本, 需要对设备的引进制定长期的规划, 预计在近几年内能够保证设备的使用, 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可见, 在高校信息化的建设和执行的过程中要重点的体现出设备使用的规划性, 保证设备能够在合理的时间给予合理的利用。

2.2 系统规范

系统是支持整个高校信息化发展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在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 我国的高等院校也逐渐的建立了与本高校相对应的信息系统, 并在信息系统的建立之后逐渐的推广应用, 从目前来看, 几乎每一个学校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图书馆信息检索系统, 这种检索系统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对于系统的一种规范。在高校信息化系统建立的过程中, 科学的管理是关键。在我国的所有高校中, 每一个高校对于信息的要求是不同的, 信息系统所服务的客体也是不同的, 信息化的发展过程需要在一定科学的管理基础上进行。系统的管理在信息系统的规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 在进行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中, 需要建立标准化的信息系统, 即使得信息的使用者和搜索者能够通过统一的信息搜索获得其需要的信息。信息系统的规范化发展将使得信息化更加“亲民”, 使得大多数使用者都能够从信息的使用过程中受益, 这样就能更好的带动信息系统的逐渐完善和发展。

2.3 体系规范化

在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 传统的平面信息已经被立体的、多元化的信息化取代, 信息化体系将逐渐的发展成为立体化的模式。从目前我国高校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无论是从基础的信息化建设还是信息化的具体执行过程都需要进一步的体现出立体化的结构特点。比如说在基础设施、应用设施、信息标准规范、用户规范等不同的规范体系中都需要形成一定的联系, 通过不同方面之间的联系来共同带动高校信息化体系规范的系统化发展。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和发展, 信息体系需要进一步的进行规范和发展, 从而全面的提升体系的规范化程度, 保证信息化的有效执行。

2.4 信息标准规范

在信息化的整体环境中, 信息标准的规范化能够为信息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通过标准化的信息能建立信息系统的统一化, 将信息系统所涵盖的内容进行筛选, 从而选择出有利于信息化发展的信息。在建立信息标准的时候可以有不同的参考体系, 比如说学生信息管理体系、教职工信息管理体系、教学内容管理体系、科技知识化管理体系、财务信息管理体系等等, 在这些不同的参考系的基础上来形成规范化的信息衡量标准, 这有助于信息管理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3 高校信息化的措施与执行方法分析

在信息化建设和执行的过程中, 高校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尽可能的尊重信息化本身, 尤其是在执行的过程中, 要所有针对, 针对信息化所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从而优化信息化的执行方法和执行策略。

3.1 执行统一的客户信息

在信息化执行的过程中, 其使用者是来自不同专业或者是从事不同岗位的教职人员, 这些客户在进行身份认证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全面的规范, 比如说一个用户, 其需要在不同的系统中联系相同的信息, 这样在进行信息认证和信息识别的时候, 就能够更好的体现出信息的有效性, 避免了因为操作繁琐或者是安全问题而导致客户信息的丢失, 也能够更好的保证信息使用的效率。执行统一的客户信息是促进高校信息标准化建设的重要环节。

3.2 重视资源的建设和执行

在信息化的执行过程中, 信息资源是其前提条件, 只有将信息资源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来推进信息化的执行, 才能保证信息执行力度的不断扩大, 从而取得更好的信息执行效果。在针对信息资源进行执行的过程中, 要从不同的方面着手, 采用不同的执行方法来进行, 这样就能够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也能够保证信息资源的有效性。比如说可以建立相应的网站联系, 在互联网上建立一些信息网站链接, 使得信息的使用者能够更方便的获得更多的资源。同时, 高校还可以建立分享平台, 在信息的应用于信息的占有之间建立一个平台, 保证更多的信息资源涌入到这一个平台中来, 真正的实现资源的共享。可见, 从我国高校信息化措施和执行角度来说, 提升对于信息资源的重视, 完善信息资源的建设和执行是十分必要的。

3.3 注重信息化系统

对于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和执行来说, 其是一个综合体, 其可以蕴含各种不同的方面, 在建立和执行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对于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从本质上来说, 我国高校信息化的建设是需要合理的信息系统予以支持的, 建立完善的、高质量的信息系统, 通过统筹规划, 全面协调, 在管理机制和信息建设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的协调, 并及时的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各种工作的落实, 这样建立起来的信息系统将更好的保证信息化的执行过程, 使得信息的使用者获得收益。

3.4 建立统一的信息数据

在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中, 需要建立统一的信息数据标准, 将信息的采集, 信息的处理、信息传播、信息的规划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的协调和统一, 从而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首先, 尽可能避免信息孤岛现象的出现, 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建立信息的统一性, 将信息集中统一的呈现在某一个环节或者是某一个部分, 这样有助于信息建立的不断完善, 也有助于信息使用的推广和完善。在信息执行的过程中, 要保证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得到根本性的保证, 在不同的交换软件和信息化处理软件应用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提升信息的使用效率。

3.5 强化人才队伍

建立高素质的、高技能的人才队伍是高校信息化建立和信息化执行的一个核心要素, 尤其是在当今社会中, 信息化的建立和信息化的执行都需要具有高素质的高端人才, 他们能够对于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进行合理的运用, 对于信息化的成果进行合理的衡量, 因此, 强化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第一, 强化高科技人才的引进。信息化的发展和进步是需要一定的人才支持的, 在社会中有着各种各样的人才, 高校要将符合信息化建设的人才引入到高校中来, 提升高校信息化的建设力度。第二, 强化人才的培养。对于高校信息化建设和执行不仅仅需要科技人才, 还需要管理人才, 保证信息化的运用和信息的推广。第三, 针对高校的师生和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 将所有的信息使用者转化为信息化的监督者, 帮助他们通过对信息化的合理利用来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也能保证信息化的使用得到权衡和评价。

总之, 在高校信息化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 需要进一步针对高校信息化建设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并有针对性的结合不同学校的显示状况进行改革和优化, 强化资金的投入, 提高对于信息化建设的重视, 从而建立多元化的信息供应平台, 为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执行提供更好的基础。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当今社会中, 我国如何拓展高校信息化建设, 促进信息化发展, 强化信息化的执行效果显得十分重要。因此, 从高校着手, 高校要发挥建立信息化的自主性, 积极的进行高效信息化建设工作, 以便于提升高校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保证高校信息化建设效果的取得。

摘要:高校信息化是当今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发展的一个关键性环节, 在信息化的支持和带动下, 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将取得更好的效果。本文从目前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 对于高校信息化的措施和执行方法进行简要的分析, 以便于更好的促进高校信息化发展。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措施,执行方法

参考文献

[1]史敏.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 2005 (2) .

[2]刘舒佳.高校信息化建设[J].信息方略, 2010 (19) .

8.工作执行措施 篇八

【关键词】学校;预算;执行;问题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近些年来很多企办学校不断加快了建设的脚步。在这种趋势下,学校之间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基于这一现状,研究学校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学校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1.预算编制不合理

目前,我国很多企办学校的预算执行中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学校把主要心思发在了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而忽视了内部管理工作。在这种思想下,对学校预算方面的工作较为轻视。很多学校的预算工作只交给财务一个部门负责。尤其是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学校各部门未能积极参与到预算编制活动中,导致编制出来的目前预算并没有结合各部门实际经营管理的需要。有些学校各部门虽然参与到预算编制,但在参与过程中并不积极配合,甚至出现讨价还价的现象,不利于预算编制的顺利开展。其次,还有一些学校的预算编制只是单单参考了历史预算执行结果,而忽视了下一预算阶段的发展需要,导致编制出来的预算偏离总体发展的战略规划,难以保证学校健康稳定的发展。而预算编制的不合理,自然会造成执行结果的差强人意。

2.预算执行力度不高

现阶段,很多学校虽然已经不断的重视起预算方面的工作,同时也加强了预算编制环节,但在实际的预算执行中,仍然存在预算执行力度不高等现象。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没有制定完善的预算执行制度,没有明确各部门及全体职工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责任与义务,这样就导致部门职工出现消极执行的现象。一些学校,对于预算资金的使用规划的也不够合理,不能按照预算计划来进行经营活动,导致实际预算资金使用情况不达标,呈现阶段性花销的情况。(2)未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管力度不高。对预算资金方面的使用未能做到实时监控,难以保证预算有条不紊的执行下去。

3.考核机制不完善

考核机制用于对学校各部门及全体职工的绩效进行考核,同时也评价预算执行情况。而目前学校考核机制的不完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未能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这3个原则,在考核过程中,仍然存在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等现象。(2)未能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在考核指标的设立中,忽视了个体绩效带来的效果,从而无法评价出个体对总体预算执行情况作出的贡献。(3)未能建立起科学的奖惩制度,不科学的奖惩制度无法发挥激励作用,甚至还会使学校职工产生嫉妒等消极情绪。

二、优化学校预算执行的措施

1.优化预算编制

目前,学校想要优化预算执行,首先就需要不断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合理性。具体可参考以下几点措施:(1)明确各部门在预算编制工作的责任,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并组织学校全体部门共同参与到预算编制工作中。(2)完善预算编制办法,在参考历史预算执行结果的基础上,还需要结合学校未来发展规划以及市场环境变化。通过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出最为精准的预算需求,并以此为依据来编制目标预算。(3)建立独立的预算管理部门,加强预算管理队伍建设,集思广益,从而提高预算编制工作的效率及质量。

2.加强预算执行力度

学校想要加强预算执行力度首先就需要建立刚性的预算执行制度,明确各部门及全体职工在预算执行中的权责,要求全体职工必须严格执行预算。除此之外,学校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会存在一些预算执行结果偏离目标预算的情况,这时就需要预算管理部门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找到导致预算执行不到位的原因,如果是主观原因就需要做好调整工作,而如果是客观原因,就需要对预算进行修改,从而保证预算执行结果和目标预算情况吻合。最后,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做好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督,通过监督来避免消极执行、不执行等问题,保证学校预算有条不紊的执行下去。

3.完善考核机制

完善考核机制需要从以下三点出发:(1)完善考核体系,建立较为独立的主考岗位,并只对预算管理部门负责,避免在考核过程中受其他人的制约,从而提高考核工作的公平公正性。并建立公开机制,对预算考核工作进行公开,通过内部和外界的监督来避免考核过程中出现的违纪违规等现象。(2)优化考核指标。考核指标不应该仅仅是目标预算实现率,还应该包含个体在实现了目标预算和完成了自己的责任后对学校总体目标预算实现带来的贡献。同时还需要考核职工工作表现、态度等各个因素。(3)完善奖惩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奖惩办法,发挥激励作用,不断提高职工执行预算的积极性。

三、总结

目前,学校预算执行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预算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想要发挥预算制度的作用,就需要不断优化预算编制环节,建立责任制度和监督机制,并完善考核机制,正确评价预算执行情况,并实施相应的奖惩措施,从而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肖志刚.学校预算管理初探[J].经营管理者,2014(02).

[2]王霞.有关高中学校预算管理现状及解决对策研究[J].财务审计,2014(24).

[3]陆艳.新预算法下普通高中预算管理改革思路探析[J].经济与法,2015(14).

[4]李巍.关于加强中职学校财务预算管理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2,26(34):122-123.

上一篇:移动廉洁风险防控下一篇:关于发声亮剑发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