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写的滕王阁序诗句

2024-08-06

王勃写的滕王阁序诗句(共10篇)

1.王勃写的滕王阁序诗句 篇一

作品注释

豫章:滕王阁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南昌,为汉豫章郡治。唐代宗当政之后,为了避讳唐代宗的名(李豫),“豫章故郡”被替换为“南昌故郡”。所以现存滕王阁内的石碑以及苏轼的手书都称作“南昌故郡”。

故:以前的。

洪都:汉豫章郡,唐改为洪州,设都督府。

星分翼轸:古人习惯以天上星宿与地上区域对应,称为“某地在某星之分野”。据《晋书·天文志》,豫章属吴地,吴越扬州当牛斗二星的分野,与翼轸二星相邻。翼、轸,星宿名,属二十八宿。

衡:衡山,此代指衡州(治所在今湖南省衡阳市)。

庐:庐山,此代指江州(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

襟:以……为襟。因豫章在三江上游,如衣之襟,故称。

三江:太湖的支流松江、娄江、东江,泛指长江中下游的江河。

带:以…为带。五湖在豫章周围,如衣束身,故称。

五湖:一说指太湖、鄱阳湖、青草湖、丹阳湖、洞庭湖,又一说指菱湖、游湖、莫湖、贡湖、胥湖,皆在鄱阳湖周围,与鄱阳湖相连。以此借为南方大湖的总称。

蛮荆:古楚地,今湖北、湖南一带。

引:连接。

瓯越:古越地,即今浙江南部地区。古东越王建都于东瓯(今浙江省永嘉县),境内有瓯江。

物华天宝:物的精华就是天上的珍宝。

龙光射牛斗之墟:龙光,指宝剑的光辉。牛、斗,星宿名。墟、域,所在之处。据《晋书·张华传》,晋初,牛、斗二星之间常有紫气照射。张华请教精通天象的雷焕,雷焕称这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张华命雷焕为丰城令寻剑,果然在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市,古属豫章郡)牢狱的地下,掘地四丈,得一石匣,内有龙泉、太阿二剑。后这对宝剑入水化为双龙。

俊采:指人才。

懿范:美好的风范。

宰:县令。

遄:迅速。

朱华:荷花。

睇眄:看。

酌贪泉而觉爽:贪泉,在广州附近的石门,传说饮此水会贪得无厌,吴隐之喝下此水操守反而更加坚定。据《晋书·吴隐之传》,廉官吴隐之赴广州刺史任,饮贪泉之水,并作诗说:“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伯)夷(叔)齐饮,终当不易心。”

处涸辙:干涸的车辙,比喻困厄的处境。《庄子·外物》有鲋鱼处涸辙的故事。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语意本《庄子·逍遥游》。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东隅,日出处,表示早晨,引申为“早年”。桑榆,日落处,表示傍晚,引申为“晚年”。早年的时光消逝,如果珍惜时光,发愤图强,晚年并不晚。《后汉书·冯异传》:“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孟尝:据《后汉书·孟尝传》,孟尝字伯周,东汉会稽上虞人。曾任合浦太守,以廉洁奉公著称,后因病隐居。桓帝时,虽有人屡次荐举,终不见用。

阮籍:字嗣宗,晋代名士,不满世事,佯装狂放,常驾车出游,路不通时就痛哭而返。《晋书·阮籍传》: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

三尺:衣带下垂的长度,指幼小。古时服饰制度规定束在腰间的绅的长度,因地位不同而有所区别,士规定为三尺。古人称成人为“七尺之躯”,称不大懂事的小孩儿为“三尺童儿”。

微命:即“一命”,周朝官阶制度是从一命到九命,一命是最低级的官职。

一介:一个。

终军:据《汉书·终军传》,终军字子云,汉代济南人。武帝时出使南越,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时仅二十余岁

等:相同,用作动词。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称“弱冠”。

投笔:事见《后汉书·班超传》,用汉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

宗悫:据《宋书·宗悫传》,宗悫字元干,南朝宋南阳人,年少时向叔父自述志向,云“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因战功受封。

簪笏:冠簪、手版。官吏用物,这里代指官职地位。

百龄:百年,犹“一生”。

奉晨昏:侍奉父母。《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昏定而晨省。”

非谢家之宝树:指谢玄,比喻好子弟。《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安)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车骑(谢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

接孟氏之芳邻:“接”通“结”,结交。见刘向《列女传·母仪篇》。据说孟轲的母亲为教育儿子而三迁择邻,最后定居于学宫附近。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鲤,孔鲤,孔子之子。趋庭,受父亲教诲。《论语·季氏》:“(孔子)尝独立,(孔)鲤趋而过庭。(子)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子)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捧袂:举起双袖,表示恭敬的姿势。

喜托龙门:《后汉书·李膺传》:“膺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杨意,杨得意的省称。凌云,指司马相如作《大人赋》。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相如经蜀人杨得意引荐,方能入朝见汉武帝。又云:“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

钟期即遇,奏流水以何惭:钟期,钟子期的省称。《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胜:名胜。不:不能。常:长存。难:难以。再:再次遇到。

兰亭:在浙江绍兴市。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上巳节,王羲之与群贤宴集于此,行修禊礼,祓除不祥。

梓泽:即晋·石崇的金谷园,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北。

临别赠言:临别时赠送正言以互相勉励,在此指本文。

恭疏短引:恭敬地写下一篇小序,在此指本文。

一言:一首诗。

赋:铺陈。

四韵俱成:(我的)四韵一起写好了。四韵,八句四韵诗,指王勃此时写下的《滕王阁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钟嵘《诗品》:“陆(机)才如海,潘(岳)才如江。”这里形容各宾客的文采。

佩玉鸣鸾:舞女身上的装饰,代指舞女。

2.王勃写的滕王阁序诗句 篇二

一种说法是王勃作此文时年龄为十三岁或十四岁。《太平广记》和《唐摭言》记载:“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因文中有“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恭逢胜饯”之句,后人多怀疑十三、十四岁之说是民间文人对“童子”一词的臆造。如高步瀛在《唐宋文举要》中说:“疑十四岁之说乃由序中‘童子何知’一句附会而出。”从这篇序文内容之博大,构思之精巧,辞采之富丽来看。不应该是少儿之作,更像是成人作品。而后文流露出的对于人生悲欢的感慨和对于宦海沉浮的体味,情之真,意之切,言之痛,非饱尝人世沧桑和仕途艰辛之人,不会有此“真切之文”。

另一种说法是王勃作此文时年龄为二十六岁或二十九岁。按岑仲勉《王勃疑年》推算,王勃生于公元649年,卒于公元675年(上元二年);而上元二年。王勃作有《秋日楚州郝司户宅饯崔使君序》一文,所记之事与《滕王阁序》相似,故许多人认定王勃作《滕王阁序》也是在上元二年,即二十六岁。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教材便采用了这种说法。然不论是二十六岁或二十九岁,均与文意不合。一是无法对“童子何知”中的“童子”一词作出合理解释,一个二十六岁或二十九岁的成年男子对客自称“童子”,终觉别扭。二是不太吻合“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中“弱冠”之自称。若说二十六岁或二十九岁约等于二十岁,实在牵强。同样对客,一会儿称“童子”,一会儿称“弱冠”,为何前恭而后倨?总之,二十六岁或二十九岁之说虽较为通行,但笔者仍觉此说疑点重重,难以服众。

近重新将王勃《秋日楚州郝司户宅饯崔使君序》与《滕王阁序》两文作一对比,忽有所悟。《秋》文曰:“上元二载,高风八月,人多汴北,地实淮南。……昌亭旅食,悲下走之穷愁;山曲淹留,属群公之宴喜。……此欢难再,殷勤北海之筵;相见何时,惆怅南溟之路。”若按某些同志的理解,王勃在往交趾省父途中,八月作《秋》文,九月作《滕》文,从而认定王勃作《滕》文是在上元二年,即他二十六岁时。然比照两文,便发现两文虽为同往交趾途中所写,但《秋》文是记省父之事,而《滕》文并无省父之意;《秋》文中笼罩穷愁悲戚怅惘之情,而《滕》文则流露出豪迈、激扬、慷慨之意;《秋》文中作者贱称自己为“下走”,而《滕》文中则自称“童子”“弱冠”这些较为自尊文雅的用语。显然,短期内在同一旅途中写出情感反差如此鲜明的两文,似不可能。笔者以为,作《秋》文时其父王福峙被贬交趾已久,王勃思父心切,前往探视;而《滕》文并非与《秋》文同时期的省父之作,而是早于《秋》文,在王福峙刚遭贬谪,王勃侍奉父亲同往交趾途中所作。王福峙远谪交趾完全是受王勃牵累,王勃恰遇恩赦,侍父远行,自在情理之中;且此说在原文中可得到充分印证。原文中“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是言家父前往交趾为令,路过洪州这个胜地;自己年幼无知。有幸随父参加盛宴。前句言父,后句言子,自然顺畅;严父面前,自称“童子”,恰当得体。“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言自己愿舍弃一生功名,在万里迢迢的旅途中早晚侍奉父亲。父亲因已受累,王勃深感歉疚,唯一能做的就是侍亲尽孝。下文“老当益壮,宁移自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是言年老更应壮心不已,哪能在白发苍苍之年改变心志;身处困境中更应坚忍不拔,不丧失远大的志向。前句奉劝父亲要振奋精神,不因贬谪而颓丧;后旬激励自己不畏艰难,志存高远。“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引用《论语》中“……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的典故,言自己因从前受到父亲的教诲,今天才得以喜登龙门。把今日登龙门之荣耀归功于昔日父亲之教诲,立言得体。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他日”并非某些注家所说的“将来有一天”之意,而是指与“今”相对的“过去”,在古文中“他日”常常作“过去”讲,如“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左传》)。“他日不败绩,而今败绩。”(《札记》)唐杜甫诗“今日江南老,他时渭北童。”也可把“他日趋庭”理解为是对“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的字面借用。原文中这些父子对应而称的语句可见,王勃待奉父亲同往交趾之说并非臆断,而是通过寻绎全文而得。再由“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一句可知,王勃创作《膝王阁序》时的年龄应与终军相等,即二十岁。一个刚行“加冠”之礼的年轻人在父亲面前自称“童子”,这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时代是很正常的称谓。“童子”侧重于对父而言,“弱冠”侧重于对客而言。这样便于理解作者为何于一文之中前称“童子”而后称“弱冠”。偶观俞正燮《癸已存稿》卷十二《王勃滕王阁序书后》一文,正好佐证笔者之管见:“盖乾封、总章时,宇文节往新州,勃随父福峙往趾,俱过洪州,阎饯之阁上。孟学士。王将军皆在坐。”

3.唐诗王勃滕王阁序 篇三

唐诗王勃滕王阁序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豫章故郡 一作:南昌故郡)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层峦一作:层台;即冈 一作:列冈;仙人 一作:天人;飞阁流丹 一作:飞阁翔丹)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轴 通:舳;迷津 一作:弥津;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一作:虹销雨霁,彩彻云衢)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滕王阁序》

教学重点:

一、介绍写作背景。

二、疏通文意,通读全文。

教学步骤:

一、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导入

课文。

1、作者:

见课下注释。

教师的补充:

王勃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2、写作背景:

见课下注释。

教师的`补充:

《新唐书·文艺传》记滕王阁诗会为:“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

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可见当时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语惊四座的情景。

二、通读全文。

1、通读课文,把生字找出来,看注释注音。

2、看注释,粗通文意。

3、集体齐读课文。

要求:

分段读,师个别指导正音,节奏校正。

明确:

诵读的停顿关系到语气的准确性,本文是骈文,都是偶句,字数或四或六,也少数七字句。

四字句的读法只有一种模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六字句的读法有五种模式:

(1)孟学士/词宗;访风景/崇阿。

(2)临/子之长洲;穷/屿之萦回。

(3)钟鸣/鼎食/之家;谁悲/失路/之人?

(4)响穷/彭蠡之滨;气凌/彭泽之樽。

(5)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饯。

七字句读法有四种:

(1)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

(2)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尽/东南之美。

(3)台隍/枕夷夏/之交;秋水/共长天/一色。

(4)都督/阎公/之雅望。

4、熟读课文。

4.王勃《滕王阁序》典故 篇四

1、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晋书•张华传》:张华见斗、牛二星间常有紫气,请雷焕登楼观看。雷焕说这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剑在豫章郡丰城县(今属江西)。于是张华任雷焕为丰城令。雷焕果然在丰城狱的地下挖出了两把宝剑,一名龙泉,一名太阿。剑挖出之后,紫气就消失了。

两剑的夺目光芒即龙光。后来宝剑入水化为双龙。

2、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见于《后汉书•徐穉传》。徐孺,即徐稚,字孺子。东汉时名士,豫章南昌人。家贫,常亲自耕种,德行为人所景仰。陈蕃,字仲举,东汉汝南人,为人刚正方严,他曾任豫章太守,在郡不接待宾客,只是徐稚来时才特设一榻,徐稚走后就把榻悬起来。

3、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西京杂记》:董仲舒梦见蛟龙入怀,于是作出了《春秋繁露》的词;扬雄著《太玄经》,梦见自己在《太玄经》上吐出了凤凰。

4、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紫电”之典见《古今注•舆服篇》吴大皇帝有宝剑六,其中第二把叫紫电。

“清霜”之典见《西京杂记》汉高祖斩白蛇用的剑,磨一次,剑刃锋利如霜雪般白亮。

5、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列子•汤问》: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没有学得精髓就以为自己已经都学会了,于是向老师秦青辞行。秦青没有阻止他,在郊外为他饯行。饯行时秦轻抚节悲歌,歌声振动林木,连天上的云朵都为之停了下来。

6、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睢园:西汉孝梁王在睢水边修筑的竹园。孝梁王喜欢招引文士,他常和枚乘、司马相如等文人在园内饮酒赋诗。

彭泽之樽,陶渊明曾任彭泽令。他之前十分贫困,当彭泽令后有所改善,能“有酒盈樽”。

7、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邺水:指邺城,三国时魏的都城。曹氏父子经常在此与文人聚会。曹植曾在这里作过《公宴诗》,诗中有“朱华冒绿池”的句子。朱华,指芙蓉,也就是荷花。这里用邺水朱华指代邺下文人的风流;

临川之笔指南朝诗人谢灵运,山水诗成就很高,是我国山水诗作的开创者。曾任临川太守。

(这两句指这次宴会就像梁孝王睢园的文人聚会,胜过陶渊明独饮的豪兴,又如邺下文人的风流,可与谢灵运的文采媲美。)

8、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世说新语》:晋明帝小时候坐在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就问明帝说:“你认为长安和太阳哪个远?”明帝回答说:“太阳远。从没听说过有人从太阳那边来,所以这样说。”元帝感到很惊讶。第二天,大宴群臣时又问明帝同样的问题,回答说:“太阳近。”元帝变了脸色,问:“怎么和昨天的回答不一样?”明帝回答说:“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9、天柱高而北辰远

“天柱”之典见《神异经》,昆仑山上有铜柱,其高入天,称为天柱。

“北辰”之典见《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里指北极星,喻指国君。

10、奉宣室以何年

宣室:汉代未央宫前殿的一个宫室。是皇帝办公之处。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汉文帝曾把他召回,在宣室接见了他。(指自己不知何时才能受到皇帝的召见。)

11、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见于《史记》。冯唐:西汉人,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曾当过官,后被罢免。汉武帝时求取贤良,他被举荐,可是当时已经年过九十,无法任职;

李广:西汉名将,在文帝、景帝、武帝三朝多次征战,被匈奴称为“飞将军”,但始终未获封侯。(借冯唐、李广的遭遇,表达自己怀才不遇之感。)

12、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汉文帝时,贾谊因有才华,被召为博士,一年内被提拔为太中大夫,又准备任为公卿,后来听信朝中元老的谗言,贬贾谊为长沙王太傅;

梁鸿之典见于《后汉书》。梁鸿,东汉人。曾隐居山中。他有一次路过京师时,写过一首对现实有所批评的诗。皇帝听后,深为不满,派人找他。他于是改变姓名,与妻子逃到齐鲁间,后来又逃到吴地。(用贾谊和梁鸿为例,说明在贤明君主的统治下,贤能之士也难免遭遇不幸。)

13、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贪泉”之典见《晋书•吴隐之》。传说广州北20里的石门有水叫贪泉,人喝了这里的水就会变得贪婪。有个叫吴隐之的广州刺史,听了传说后就去喝了贪泉的水,并赋了一首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表明自己清廉的决心。果真,他上任后,是一个人人称颂的清官。(有德行的人,即使在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保持纯正,不受污染。)

涸辙:水干涸了的车辙沟。见于《庄子•外物》:庄周到监河侯家借粮食,他不借,庄周便给他讲了一个寓言:我来的途中听到有人叫我,我环顾四周,发现是一条掉在车辙沟里的鲋鱼。我问他:“你叫我干什么?”鱼说:“我本来是生活在东海里的,但是现在流落到这里,你可以找来一斗的水救我吗?”我说:“可以,让我到越国去游说越王,引西江的水来迎接你,好吗?”鲋鱼生气地说:“我失去了水,现在只要有一斗一升的水我就可以活下去。你这样说的话,还不如早点到卖鱼干的地方去找我。”(在此反用其意,是说无论处于何种恶劣环境,都不会改变高尚志节和乐观情怀。)

14、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见于《后汉书》:东汉将领冯异出征,先战败于回谷,后得胜于渑池。汉光武帝刘秀致书慰劳他说:“你开始虽然在回谷战败,但终于能在渑池获胜,可谓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15、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志;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见于《后汉书》。孟尝,字伯周,东汉人,曾任合浦太守,为官清正贤能,兴利除弊,政绩卓著,受到人民爱戴。后隐居。汉桓帝时,尚书杨乔多次举荐,称他“清行出俗,能于绝群”, 但始终没被起用。

见《晋书•阮籍传》。阮籍,晋朝诗人,竹林七贤之一。因不满当时的黑暗政治,内心忧愤,以饮酒来掩饰自己,不拘礼法。他常独自驾车外出,也不顺着路走,当前面有什么障碍不能前进时,就恸哭而返,借此宣泄苦闷心情。

16、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汉书•终军传》:元鼎四年,汉武帝要选择一位能干的使臣出使南越。终军知道后挺身而出,主动请求前往。他向汉武帝请求到:“请陛下授予我一根长缨,南越王如果不肯归顺,我就用长缨套着他的脖子把他捉来。”汉武帝立刻答应他出使。经过一番努力,他成功的说服了南越王,南越划入汉帝国版图指日可待。可天有不测风云,元鼎五年,南越丞相吕嘉不肯内附汉朝,发动叛乱,终军等人惨遭杀害,壮烈殉国。终军死时,年仅二十余岁。从此,终军弱冠请缨的故事,便成为历史佳话。

《后汉书•班超传》:班超,班固的弟弟。他因家境贫困,曾经辍学投笔叹道:“大丈夫应该有雄才大志,学习英雄人物建功立业,怎能长久地在笔砚之间留连?”于是就弃文从军了。成语“投笔从戎”。

宗悫:南朝宋人。从小就舞剑弄棒,练拳习武,年纪不大,武艺却十分高强。一次他在哥哥的婚礼上赶走了潜入库房的盗贼,大家纷纷称赞他机敏勇敢,少年有为。他的叔父问他将来有什么志向,他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乘风破浪”这一成语的来源。

17、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晋书•谢安传》:晋朝谢安曾问子侄们:“为什么人们总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谢玄回答说:“比如有芝兰玉树,人们都会希望它生于自己的庭院中。” 玉树即宝树,比喻不辱门庭的好子弟。后来就称谢玄为谢家宝树。

见《烈女传•母仪篇》。据说孟母为教育儿子而三迁择邻。孟子的邻居是做丧事的,孟子跟他们学做丧事,孟母就搬家;第二个邻居是商人,孟子跟他们学做买卖,孟母就又搬了家;这一次搬到了私学旁,孟子就开始学习知识和礼仪。

18、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

“鲤对”之典见于《论语•季氏》:孔鲤是孔子的儿子,有一次他快步走过庭前,孔子问他学了《诗经》没有,他回答没有。孔子就说不学《诗经》。说话时就没有依据,孔鲤于是去学《诗经》;又一次,孔子问他学了《礼记》没有,他回答说没有。孔子就说,没有学《礼记》,就没有立身的准则,孔鲤于是又去学《礼记》。

“龙门”之典见《后汉书•李膺传》:当时朝纲不振,政事腐败,只有李膺高风亮节,声名极高,人才纷纷投奔他,有受到他接待的人,就被称为登龙门。后遂以登龙门比喻得到名人的援引而提高声望。

19、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杨意不逢”之典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蜀人杨得意是掌管天子猎犬的官。有一次,他在侍候汉武帝的时候,汉武帝正在读《子虚赋》,并且感慨说:“我不能与这个人见面啊。”杨得意于是进言说:“臣的同乡司马相如说这篇赋是他所作。”汉武帝很惊奇,于是派人召见司马相如。后来司马相如又作《大人赋》,说的是神仙之事,汉武帝读后大悦,感觉“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意。”凌云:这里指司马相如的赋。

“钟期既遇”之典见《列子•汤问》。钟期,即钟子期。俞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钟子期可以听出俞伯牙弹的是高山还是流水,凡是俞伯牙弹琴时想到的,钟子期都能体会得出,于是两人成为知音。(说古喻今,比况自身,希望有知音识才)

20、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兰亭:指永和九年的兰亭集会,王羲之为此作《兰亭集序》;

梓泽:就是晋代石崇的金谷园。石崇当时以生活极端奢侈著称,频以财富炫耀于世,竟与皇亲国戚竞奢赛宝,每每争奇斗胜,弄得不可开交。有一次晋武帝赐给舅父王恺一株珊瑚树,高二尺许,王恺以为是天下至宝,兴致勃勃地跑到金谷园中向石崇夸示,谁料石崇却嗤之以鼻,漫不经意地用铁如意敲击,结果三下两下被打得粉碎。王恺大惊失色, 石崇却若无其事,叫仆人把家中藏的珊瑚树全部取出来让王恺挑选:高三四尺的就有六七株,二尺左右的就更多了,王恺看得目瞪口呆。

金谷园,是西晋石崇的`别墅,园内屋宇金碧辉煌,宛若皇宫,奇珍异宝堆积如山,珊瑚树光彩夺目。金谷园是当时全国最美丽的花园。石崇结诗社24人,史称“金谷二十四友”,朝夕游于园中,饮酒赋诗。人们把“金谷春晴”誉为洛阳八大景之一,金谷园的景色一直被人们传诵,

金谷园内筑有华丽的崇绮楼,相传是石崇宠姬绿珠所居。绿珠是广西合浦的采珠女,能歌善舞,出落得珠圆玉润,妩媚动人,且又颖慧明敏,善解人意,恍若天仙下凡,尤以曲意承欢,因而使得石崇如醉如痴,在众多姬妾之中,惟独对绿珠特别宠爱。可惜好景不长,“八王之乱”打碎了金谷园的歌舞升平。当孙秀带兵到金谷园收捕石崇,逼取绿珠,石崇再也没有了那昔日的威风和尊严,而绿珠不畏强暴,不慕荣华,不愿苟且偷安,宁可坠楼身亡,也不愿屈服就范。石崇与绿珠死后,金谷园几经更手,园中的风光仍然不减当年,历代文人雅士依然流连园中,但题咏的中心已不再是金谷园的繁华。人们敬仰绿珠的节义和刚烈,把崇绮楼改称为“绿珠楼”。

21、请洒潘江,各倾陆海

潘岳,西晋有名的才子,可称“才貌双全”,是西晋著名的美男子。“才比子建,貌若潘安”,“才比宋玉,貌似潘安”即说的是他。

潘岳和陆机齐名,史称“潘陆”。

陆机,是西晋太康、元康间最著声誉的文学家,被后人誉为“太康之英”。他的《文赋》是中国文学理论发展史上第一篇系统的创作论,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理论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也是是骈文的奠基者。

5.王勃滕王阁序原文翻译 篇五

王勃的五言律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杰作,久为人们所传诵,“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已成为千古名句,至今常被人们引用。

滕王阁序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豫章故郡 一作:南昌故郡)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层峦 一作:层台;即冈 一作:列冈;天人 一作:仙人)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轴 通:舳;迷津 一作:弥津;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一作:虹销雨霁,彩彻云衢)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遥襟甫畅 一作:遥吟俯畅)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见机 一作:安贫)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翻译

这里是汉代的豫章郡城,如今是洪州的都督府,天上的方位属于翼,轸两星宿的分野,地上的位置连结着衡山和庐山。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控制着楚地,连接着闽越。物类的精华,是上天的珍宝,宝剑的光芒直冲上牛、斗二星的区间。人中有英杰,因大地有灵气,陈蕃专为徐孺设下几榻。雄伟的洪州城,房屋像雾一般罗列,英俊的人才,像繁星一样地活跃。城池座落在夷夏交界的要害之地,主人与宾客,集中了东南地区的英俊之才。都督阎公,享有崇高的名望,远道来到洪州坐镇,宇文州牧,是美德的楷模,赴任途中在此暂留。正逢十日休假的日子,杰出的友人云集,高贵的宾客,也都不远千里来到这里聚会。文坛领袖孟学士,文章的气势像腾起的蛟龙,飞舞的彩凤,王将军的武库里,藏有像紫电、青霜这样锋利的宝剑。由于父亲在交趾做县令,我在探亲途中经过这个著名的地方。我年幼无知,竟有幸亲身参加了这次盛大的宴会。

时当九月,秋高气爽。积水消尽,潭水清澈,天空凝结着淡淡的云烟,暮霭中山峦呈现一片紫色。在高高的山路上驾着马车,在崇山峻岭中访求风景。来到昔日帝子的长洲,找到仙人居住过的宫殿。这里山峦重叠,青翠的山峰耸入云霄。凌空的楼阁,红色的阁道犹如飞翔在天空,从阁上看不到地面。白鹤,野鸭停息的小洲,极尽岛屿的纡曲回环之势,雅浩的`宫殿,跟起伏的山峦配合有致。

披开雕花的阁门,俯视彩饰的屋脊,山峰平原尽收眼底,湖川曲折令人惊讶。遍地是里巷宅舍,许多钟鸣鼎食的富贵人家。舸舰塞满了渡口,尽是雕上了青雀黄龙花纹的大船。正值雨过天晴,虹消云散,阳光朗煦,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水和长天连成一片。傍晚渔舟中传出的歌声,响彻彭蠡湖滨,雁群感到寒意而发出的惊叫,鸣声到衡阳之浦为止。

放眼远望,胸襟刚感到舒畅,超逸的兴致立即兴起,排箫的音响引来的徐徐清风,柔缓的歌声吸引住飘动的白云。像睢园竹林的聚会,这里善饮的人,酒量超过彭泽县令陶渊明,像邺水赞咏莲花,这里诗人的文采,胜过临川内史谢灵运。(音乐与饮食,文章和言语)这四种美好的事物都已经齐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两个难得的条件也凑合在一起了,向天空中极目远眺,在假日里尽情欢娱。苍天高远,大地寥廓,令人感到宇宙的无穷无尽。欢乐逝去,悲哀袭来,我知道了事物的兴衰成败是有定数的。西望长安,东指吴会,南方的陆地已到尽头,大海深不可测,北方的北斗星多么遥远,天柱高不可攀。关山重重难以越过,有谁同情不得志的人?萍水偶尔相逢,大家都是异乡之客.怀念着君王的宫门,但却不被召见,什么时候才能够去侍奉君王呢?

呵,各人的时机不同,人生的命运多有不顺。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得封侯。使贾谊遭受委屈,贬于长沙,并不是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匿到齐鲁海滨,难道不是政治昌明的时代?只不过由于君子安于贫贱,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运罢了。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即使喝了贪泉的水,心境依然清爽廉洁;即使身处于干涸的主辙中,胸怀依然开朗愉快。北海虽然十分遥远,乘着羊角旋风还是能够达到,早晨虽然已经过去,而珍惜黄昏却为时不晚。孟尝君心地高洁,但白白地怀抱着报国的热情,阮籍为人放纵不羁,我们怎能学他那种穷途的哭泣!

我地位卑微,只是一个书生。虽然和终军一样年已二十一,却无处去请缨杀敌。我羡慕宗悫那种“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英雄气概,也有投笔从戎的志向。如今我抛弃了一生的功名,不远万里去朝夕侍奉父亲。虽然称不上谢家的“宝树”,但是能和贤德之士相交往。不久我将见到父亲,聆听他的教诲。今天我侥幸地奉陪各位长者,高兴地登上龙门。假如碰不上杨得意那样引荐的人,就只有抚拍着自己的文章而自我叹惜。既然已经遇到了钟子期,就弹奏一曲《流水》又有什么羞愧呢?

呵!名胜之地不能常存,盛大的宴会难以再逢。兰亭宴集已为陈迹,石崇的梓泽也变成了废墟。承蒙这个宴会的恩赐,让我临别时作了这一篇序文,至于登高作赋,这只有指望在座诸公了。我只是冒昧地尽我微薄的心意,作了短短的引言。在座诸位都按各自分到的韵字赋诗,我已写成了四韵八句。请在座诸位施展潘岳,陆机一样的才笔,各自谱写瑰丽的诗篇吧!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王勃《滕王阁序》赏析

2.人教版高中王勃《滕王阁序》原文全文及翻译

3.王勃《滕王阁序》阅读练习答案及翻译

4.王勃《滕王阁序》美点解读

5.王勃《滕王阁序》诗词鉴赏

6.王勃作滕王阁序阅读答案

7.王勃《滕王阁序》原文及参考译文

8.王勃《滕王阁序》创作背景

9.王勃滕王阁序经典赏析

6.再读王勃《滕王阁序》 篇六

以前读王勃之《滕王阁序》,每每被其华丽的辞章所打动,为他超凡的想象而折服,更被他横溢的才华而震撼。今天读之,感受依旧。但更多的是被他愤懑的情怀所感染,越来越觉得《滕王阁序》不仅仅是一篇文情并茂的骈俪文,更是一曲古代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悲歌。

悲之一:不愿说而又不能不说。

其实,王勃写《滕王阁序》是有其背景的,唐高宗上元二年九月九日,洪都府阎公在滕王阁设宴遍邀江左名儒作《滕王阁序》。在座诸儒皆知,阎公女婿吴子章已草写了序文,故均假装不敢轻受,只一心让给吴子章,以就其名。但轮到王勃时,却毫不推辞,慨然受之,致使满座皆惊。王勃到底知不知道阎公早有安排?我觉得他是应该知道的,王勃虽然年轻气盛,心高气傲,但经过了宦海沉浮的他还不至于连这一点人情世故都不懂。如此,那他就是有意搅局了?我认为,王勃确实“有意”,但并非要来“搅局”,因为他太想借此机会来抒发自己的感受与情怀了。怎样抒发?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他只能先说“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俊彩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这些话。极尽对洪都在座宾朋,尤其是阎公褒扬之能事。作为知识分子,尤其是像王勃这样心气孤傲的知识分子,是肯定不愿说这番话的,但他说了,因为不能不说。如果不先与他们拉近心理上的距离,这一次就不仅仅是“满座皆惊”了,也许是“满座皆怒”、“满座皆斥”甚至“满座皆逐”了。一个高傲的灵魂不能不说出这番低三下四的话来,确实可悲可叹!

悲之二:不屑说又不得不说。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今兹奉袂,喜托龙门。”“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如果说上段中所说的话只是王勃不愿说而又不能不说的话的话,此时的他,处境已是江河日下:少年成名,被誉为神童,不谙世事的他因戏作《檄英王鸡》被高宗怒逐出府,后被补为虢州参军,同样不谙官场之道的他又因擅杀官奴而当诛。只是机会稍好,遇赦除名,但其父也因此而被贬为交趾令。孝顺的他,这次正是由北往南去交趾探望父亲,适逢阎公相邀作文,满腹惆怅,怀才不遇的他当纸笔递到跟前时,他能错过这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吗?可机会是人家“给”的.,更确切地说,是自己“抢”的,他能毫无顾忌地恣意抒发自己的情怀吗?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他不能,他不得不暂时低下自己高傲的头颅,扭曲自己的灵魂,说出上面那些他最不屑于说的近乎阿谀谄媚之言,可悲呀,可悲!

悲之三:最想说而又只能闪烁其辞。

虽然如此,王勃在《滕王阁序》里毕竟还是说了自己最想说的话,那么,他最想说的是什么呢?

第一, 抒发自己内心深沉的落寞与孤独:“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第二, 表达自己的凌云壮志:“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第三, 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屈贾谊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曲”“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有怀投笔,无路请缨”。

王勃压抑得实在太深太久了,仕途之失意,壮志之难酬,内心之落寞之郁闷,这些长期郁积的感情本应喷薄而出,一泻汪洋,但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他只能借冯唐、李广、贾谊、杨意等来自比,以此委婉地表达自己的心曲,他何尝不希望像班超、宗悫那样“投笔从戎”“乘长风破万里浪”?但现实呢?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就很不错了。他的前途在哪里?他的命运会怎样?他只能用这枝妙笔含蓄委婉地抒发自己复杂的感情。

7.王勃《滕王阁序》美点解读 篇七

《滕王阁序》可分四部分,首尾相承,自然流畅。第一部分开篇即从地域特点落笔,介绍洪州的地理风貌。“台隍”句紧承前文对洪洲地貌的介绍,“宾主”句开启下文对与宴人物的介绍,过渡自然。二、三段为第二部分,作者紧扣“秋日”与“滕王阁”,从不同侧面描写滕王阁建筑的壮丽与重九秋高气爽的自然景观。四、五段为第三部分,由描写游宴之“兴”转向抒发人生之“悲”,继而抒写不因老迈困顿而壮志消弥的情怀。最后两段作者以终军、宗悫、班超等历史人物自比,兼叙怀才不遇,并以谦词作结,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二、整散结合、节奏和谐语言美。

本文虽然是骈文形式,但内容熔写景、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修辞兼运比喻、排比、互文、对偶、夸张,语言纵横开阖之间又凝练含蓄、典丽工雅,极富诗意。尤其要指出的是文章在句式运用上注意打破骈文“四六言”的套路,根据表意的需要而交错运用各类句式,使文章节奏分明,内容启承转合。例如文章除了使用“嗟夫”“所赖”“呜呼”等语气词外,还多处使用三字句和七字句,配合工稳严整的四六言句式,整散结合,抑扬顿挫,又自然流转,充满生气,读来朗朗上口,极大的增强了文章的韵味。

三、定点取景、虚实映照构图美。

首先,从取景角度来看,“鹤汀凫渚”四句是近景;“山原”两句是中景;“虹销雨霁”以下则是远景。其次,从技法运用看,写滕王高阁则浓墨重彩,工笔细描,注重色彩和构图的关系;写山川秀色则随意挥洒、信笔点染,突出秋心旷远和气象萧爽;写洪州胜地则罗金叠翠、虚实映照,表现历史悠久和人文繁盛。最后,从色彩搭配看,有时重彩叠金,浓丽耀眼,如“层峦耸翠”“睢园绿竹”;有时则与外部色彩交相辉映,如第二段关于秋景的`描绘;有时则善于捕捉色彩变化的瞬间,如写“雄州雾列,俊采星驰”等。

四、含蓄委婉、精练典雅蕴藉美。

《滕王阁序》运用了大量的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典故,有的是前人文句。而运用的手法又有所不同,有的是明用,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有的是暗用,如“酌贪泉而觉爽,处涸泽以犹欢”;有的是正用,如“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有的是反用,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典故的运用,使文章语言简练,内容充实,意蕴丰厚,风格典雅。另外,文章还留下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名句,例如“老当益壮,宁移自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

五、雄阔放达、竣逸超拔情感美。

8.王勃著《滕王阁序》阅读答案 篇八

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①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之意属②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③矣。及以纸笑巡让④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先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⑤,地接衡庐⑥。”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⑦。”公矍然⑧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⑨请宴所,极欢而罢。

【注】①都督:初唐时地方军政长官。②意属:心里打算。③宿构:早有准备。④巡让:逐一邀请。⑤翼轸:翼、轸,都是二十八星宿之一。⑥地接衡庐:州境连接衡山和庐山。⑦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意思是晚霞和野鸭在天空一齐飞舞,天水相接,浑然一色。鹜,野鸭子。⑧矍然:惊视的样子。⑨亟:赶快,急迫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9.王勃多少岁写滕王阁序 篇九

王勃去交趾(在今越南境内)探望做县令的父亲。途经洪都(今江西南昌)时,都督阎伯屿因重修的滕王阁落成,定于九月九日重阳节在那里宴请文人雅士和宾客朋友。他的女婿吴子章很有文才,阎伯屿叫他事先写好一篇序文,以便到时当众炫耀。王勃是当时有名文士,也在被请之列。宴会上,阎伯屿故作姿态,请来宾为滕王阁作序。大家事先都无准备,所以都托辞不作。请到王勃时,他却并不推辞,当场挥毫疾书,一气呵成,写就了著名的《滕王阁序》,各宾客看了一致称好。阎伯屿读后也深为钦佩,认为这篇序文比自己女婿写的要高明得多,也就不再让吴子章出场著文了。

不久,王勃离开洪都,前往交趾。不幸的是在渡海时遇难,死时才26岁。 不过有人提出异议: 王勃作《滕王阁序》一般定为26岁赴交趾省父途经南昌时而作(如清人姚大荣的《王子安年谱》及一般的教科书)。其实,那是因为他们不相信如此流传千古的美文会出自一年仅14岁的少年之手。实际上,早在唐末王定保的《唐摭言》中便有一段生动的记载:“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

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从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去,专会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曰:‘星公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沈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其实,我们怎能把王勃这样一个“六岁属文”、“九岁读颜氏汉书”、“十岁包综六经”的天才少年,与一般少年等量齐观呢?《滕王阁序》中一再申说:“童子何何知,躬逢胜饯”、“三尺微命,一介书生”等语,都表明作者是个未成年人,与王勃后期的心态、境遇不合。

10.初唐诗人王勃滕王阁序解读与探究 篇十

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是中国古代皇家楼阁,古代汉族建筑艺术独特风格和辉煌成就的杰出代表,象征着中国五千年积淀的文化、艺术和传统。

读书,叫孩子们要朗诵,所以我今天特别抽出来《滕王阁序》。因为孙教授喜欢跟我谈文学,他每次来都跟我背诗,他常常吓住我的,他的记忆力好,我老了,记不过他。你看他讲的时候,他每一个字都在我前面背出来,这个很厉害了!他连《孙子兵法》都会背,我《孙子兵法》都上了几十年课,还没有他背得好,这就很抱歉了。

所以现在抽这篇文章出来,告诉大家,读书是个娱乐。这篇是古文四六对句的骈体文,我教你们认识,这样一来,你会读历史。这篇《滕王阁序》,也讲不完的,只讲大概意思吧。我想在座的百分之九十,都知道《滕王阁序》这一篇文章,作者是王勃,唐朝初期的才子。

刚才讲到从南北朝以前到唐朝初期,这三百年的文字都是这样写的,所以,假使要了解国家文化思想的宝库,读不懂这个文字,也就不晓得古代的政治、经济怎么样发展。到了唐朝末期,这种文体废掉了,认为太古老了。所以韩愈出来,“文起八代之衰”,推翻了这种文体。可是韩愈那个时候的白话体,我们现在读起来也是古文。

譬如《红楼梦》、《水浒传》是白话,你看着吧,中国文化这样发展,再过一百年,后代的子孙,《水浒传》《红楼梦》也看不懂了,也要考据,不会读了,因为白话文,十几年二十年一变。

你看这个人(王勃)写这个文章(《滕王阁序》),只有十四岁(一说二十七岁)。你们手中这份材料,每一个典故,每一句话的注解都有,但不完全详细。另外还有把整篇文章翻成白话的,你要是先看白话批注,这篇文章根本不想看,一点意思都没有。可是你直接读古文,就不同了!我们当年是这么背的(南师朗诵):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我们当年读书在书房里背,就这样读的,不是我今天故意给你们读哦,这样读了三遍以后,不看字了,自己就在唱了。要放学的时候,我们同学“南昌故郡,洪都新府……“,这里打一拳,那里打一拳,在笑在调皮。上面老师看见了,我们马上规矩了;看不见,两个又调皮了。都是这样高声朗诵的,这样读了以后,几十年都忘不掉。你看这一篇文章,王勃的知识那么丰富,只要一学中文,地理、经济等一切都懂了。

“南昌”是汉代的名称,江西首府,“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唐朝这个时候改名叫“洪都”。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王勃天文地理都清楚。过去中国读书人一定要认识天文,天上的星星,分成若干个区,南昌属于东方的翼星、轸星这个范围,古代叫天文分野,把一块大地跟天文、天星配起来。“地接衡庐”,南昌这个地方,南面是衡山,北面是庐山,“地接衡庐”,四个字,清清楚楚。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三江”,是荆江(湖北)、淞江(上海)、浙江;当然你也可以说浙江、江苏、江西。“五湖”,太湖、洞庭湖等等,这个资料下面都有批注的。他说,江西南昌在三江上面,像衣服领襟的位置,与五个湖之间都有连带沟通。在这个区域中间,半个中国地理他都知道了。“控蛮荆而引瓯越”,“荆”是湖北,“瓯越,就是浙江温州,包括广东、福建这一带,这些都是文化落后地区。北方人叫我们长江以南,叫“南蛮子”;南方人叫北方人“北侉子”、“北佬”。这篇文章,每个字、每一句都是这样读来的。他先讲地理。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他说南昌的产品,“物华”,有最珍贵的东西;“天宝”是天地之间的宝贝;宝剑的光芒可以冲到那个牛斗二星。这是吹牛了啊。

“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徐孺这个人,字孺子;陈蕃也是个人名。汉代的时候,陈蕃这个人做南昌的太守,就是省长。这个人学问很好,非常傲慢,中国的知识分子他都看不起,所以他不接待客人的,他有个床,吊起来。江西有个才子,是个小孩子,名叫徐儒。这个人一来啊,呵,陈蕃吩咐家里人,把床放下来,专门让他留在那里过夜。所以后来我们有“下榻”这个词。例如说,问今天朱校长住在哪里?在古代写信给人家说,朱校长下榻于上海某某饭店,就是这个“徐孺下陈蕃之榻”来的。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这是形容江西有几个州,一个省都分成几个州。很好的州,就像云雾一样摆起来。“俊采星驰”,就是恭维这个地方,那里的人物,指有学问的`人,了不起的能人太多。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台隍”,亭台楼阁城池。他说,我今天到这里看到,这个伟大的城池建筑,“枕夷夏之交”,就靠在中原跟南方的交界地方。然后形容今天聚会,“宾主尽东南之美”,这个马屁拍到家,把每一个客人都恭维了。等于说朱校长今天请客,来的都是高人雅士等等,下面一路讲下去……

那么,这个文章中间,有很多的好句子,刚才我带领大家一下,大概就是这样朗读。你把一篇文章读好了,很多东西会应用到。我们随便讲啊,譬如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他最有名的句子,这个文学境界最美了。当年“九一八事变”以后,抗战以前,快要跟日本人打仗,我向后方走,但是,首先目标是到南昌,为什么去南昌?就是为了这篇文章,先去看滕王阁。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描写那个风景,这里头还有个故事很妙。

王勃年轻就死了,他的文章还不止这个。因为他的父亲在交趾做官,交趾就是现在的越南,他去看父亲,经过这里,碰到这个宴会。这个家伙肚子饿了,就跑上来吃饭,谁知坐下来,看见大家在这里作文章,他当场就作了这一篇,很得意啊!一餐饭就赚来了。

他离开滕王阁后,继续前行去看父亲,结果渡海时溺水死了。后来有个故事,也是说笑话,因为他年轻就死了,心有不甘,所以死了以后,滕王阁每天晚上闹鬼,就是他。这个鬼出来就念诗、念文章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众笑)。

有个读书人听到王勃还在滕王阁那里闹鬼,他很不高兴,就到滕王阁去,说我今天晚上把他羞了。这个也是年轻人,年轻人都不服气的。果然到了半夜王勃来了,那个灵魂念起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那个人说:“王勃,你变鬼了就去吧,还尽在这里念这个臭文章!”那个鬼就一声不响,等着他往下面讲,结果他不讲了。

于是王勃又来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众笑)。他说,“叫你不要念,你还念个什么!这个文章根本写得不好,你知道吗?多两个字!太肥了!“怎么肥呢?他说,“落霞与孤鹜齐飞,当中这个‘与’字多余的。秋水长天一色,就不必用这个‘共’字了!你这种文章还在这里念!”这人一讲,王勃从此没有声音了,哈哈……(众笑)

但是,我叫大家读这一篇文章的意思,是告诉大家怎么“读”书,当然还有很多有用处的东西。

譬如,我讲一个引用这篇文章句子的故事。推翻清朝以后,民国北洋军阀的时候,我们国共两党北伐,打的什么人?打的是吴佩孚、张作霖、孙传芳,这些北洋的军阀。吴佩孚打败了以后,到了四川,就流落不能回来了。北伐成功后,国x党统一了,吴佩孚很想回天津住,可是不能回来!因为两方面打了一仗,怎么办?不好意思啊!那个时候倒没有斗争得那么厉害,总还给他留一点面子。

当时国民政府有一个行政院长叫谭延闿,湖南人,已经退了。湖南人讲谭家菜,就是他家的菜,做得很好。吴佩孚没有办法,只好写封信给谭延闿,请放他一马,让他回天津。所以后来吴佩孚回到天津住,是这么来的。日本人来的时候,想要吴佩孚出来做汉奸的头子。吴佩孚始终不投降,他说,“你可以枪毙我,但是我决不做汉奸!”真了不起!

这是刚才讲到这个文章的关系,我一下想起来的这个故事。吴佩孚当年回来是靠谭延闿。当时谭延闿看了他的信,就很难过,英雄相惜,就写封信给中央政府,结果就放他回天津了。后来谭延闿死了,吴佩孚要写副挽联给他,这一下吴佩孚自己写了,他自己学问也很好。他的秘书长一看这副挽联,说:“好是好,不大好。他说不要把这个事实讲得太清楚了,那会难过。”吴佩孚问:“那怎么写?”这个秘书长就写了一副挽联:

蜀道崎岖 巫峡啼猿两行泪

关山难越 衡阳归雁一封书

四川是蜀,“蜀道崎岖”,一语双关,吴佩孚感慨万千;“巫峡啼猿两行泪”,表示我流落在四川,不能回天津了,这是上联。下联引用王勃的《滕王阁序》的一句话,“关山难越”,自己通关通不过,地方上政府不放他走;“衡阳归雁一封书”因为谭延闿是湖南人,吴佩孚靠他一封信,才能放回来。

《滕王阁序》是中国文学化的古诗文,我本来想把这一篇文章给大家讲完,把每一个典故、每一个有用处的地方,给大家说一下,现在时间来不及,只好简简单单的这样了事。希望大家回去,照这样朗诵、背一下,最好是叫孩子们背、朗诵,不要给他们解释,当歌来唱,你们试试看。

如果孩子们背来,七八岁,十岁以前能会背,最好是五六岁能背,包你这个孩子到八九十岁也有用处。以前读英文外文也靠背,也靠念诵的。现在我们读书,譬如我看到大家规定的功课,要读几百本书,那不是读书,是看书。而且一边看一边想,哦哟,这个地方大概这个老师会出题目,我要多记一下(众笑),如此而已,考试完了就丢开了。

上一篇:托管所创业策划书下一篇:幼儿园大班第二学期德育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