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美术夸张的脸教学反思(共10篇)
1.三年级美术夸张的脸教学反思 篇一
五年级美术教学设计
花二小 王艳
课题:夸张的脸
课时:2课时
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夸张的表情,然后跟着表情做夸张的脸。2.启发学生观察感受人物五官、表情特征,探索如何用画的形式去表现夸张的脸,大胆趣味地表现人物头像,提高学生对人物特征的观察。
3.观察动漫形式的夸张的脸,培养学生对夸张的脸在生活中的运用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如何用画的形式表现脸部的夸张。
教学难点:能抓住人物的特征,并运用五官等不同部位的变化进行夸张表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好,很开心今天能跟我们五一班的同学一起来上这一节美术课,希望能和你们有一个愉快的交流。
现在我想跟我们的同学一起来看一个特别的视频,在看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一起跟着视频活动活动,看一看你能不能跟他做的一模一样。
播放视频《会跳舞的脸》。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刚才的那个脸部表情怎么样啊?你们都能跟着他,把每一个表情都做下来吗?觉得他的表情都能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
生:......。
师:非常棒!是不是觉得他的表情特别的夸张啊?这样的表情我们不能排除一部分是由电脑特效完成的,但他却做得十分到位,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第七课《夸张的脸》。
三、发展阶段
其实夸张无处不在,就像刚才你们观看到的视频一样,除此以外,人物夸张的表现手法也很多,可以将本来就很夸张的表情用电脑处理使他更夸张,也可以用画的形式来表现,接下来就让我们一一的去看一看不同形式的夸张的脸的表现。(观看PPT生活中人物的夸张的表情)
在用各种手法表现前,我们先来看一看生活中的人们都能怎样直接表现出夸张的脸。(看PPT并进行讲解)。
1.看夸张的表情图。
怎么样?你们能不能也试着做一做夸张的表情呢?现在给大家五分钟时间,前后桌为一组,一起来做一做夸张的脸(鬼脸),看一看谁能做出比我PPT上播放的夸张的脸更夸张的表情。
请各组选出表情最夸张的一名同学上台(一次4组),学生听上台教师口令做夸张的表情,教师选择性的拍照。
师:怎么样?同学们觉得谁的表情更夸张啊?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感谢刚才上台来认真表演的同学,为了不浪费他们这么特别的表情,我给他们拍了几张照片,一会儿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如何将他们的表情进行夸张的变化。
2.夸张的人物漫画。
夸张的人物漫画都是如何进一步夸张的?都是从那些部分夸张的呢?(看图分析)
脸型
五官
发型 师:非常棒,看来咱们班的同学表现力都非常强,那如果我们要用画的形式来表现奥巴马的夸张的脸应该怎么去画呢?
生:.......。
师:看来同学们的想法都非常丰富,而且都是根据奥巴马的面部特征来进行的夸张,那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别人用夸张的手法画的奥巴马吧。
是不是跟你们刚才描述的才不多啊?说一说他都是那些地方进行了夸张啊?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其他的人物夸张漫画的都是怎样来变化的吧。
要把你们的这些夸张的表情画下来,我们应该怎么画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夸张的脸在漫画中的运用吧。
A脸型B.五官C.发型
根据这个规律我们也来试着画一画夸张的脸吧。
四、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并用PPT再次示范绘画过程。
五、学生动手绘画,教师巡视指导。
六、展示学生作品,并然学生相互评价,找出好与不好的差别。
七、教师总结,并下课。
2.《夸张的脸》教学反思 篇二
本课一开始就设置了一个体验情境,让学生用勺子来照一照自己的脸,竖着照或是横着照,看看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很多同学照的时候都笑了起来,因为通过勺子显现出来的脸是变形了的。接下去是研究脸部上的各种表情,这里设置了一个游戏情境,抽签做表情,让学生来演一演,并让其他的同学猜猜这位学生表现出来的是什么表情,这也是对其表演的一种评价和肯定。这一情境创设极大地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很多同学都举起了手,想要上来表现一番。当一位同学在上面表演的时候,其他的同学也在脑海中默默地给自己表演,这是一种无声地契合。当大家的表演都大同小异时,说明了同学们对于表情的把握还是很准确的。
在了解了一系列人物脸部的夸张造型后,让学生用手中的陶泥试着做一做夸张的脸,同时结合陶泥的制作方法,利用陶泥的特点来表现人物夸张的脸。
最后是用照片的形式把学生的作品一一展现出来,让同学们来评一评谁做的脸比较夸张,比较有特色!
3.三年级美术夸张的脸教学反思 篇三
本节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中的一课,主要引导学生根据各种动物不同的脸部特征进行造型表现的,从而运用中国画特有的表现方法,引发学生用国画的形式进行创作的兴趣。
在教授时首先播放《动物世界》的视频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又让学生们以游戏的形式加深了对动物的认识,再次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接着又展示了画家黄永玉的作品《猫头鹰》和一张猫头鹰图片进行对比,主要是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认识到艺术作品与生活的关系。能够让学生们通过欣赏作品,仔细观察、体会、并发现画中表现猫头鹰脸部特征的生动,是以浓、淡、干、湿、焦的几种运笔相结合的表现。最后展示了6张学生的作品和多种动物头像图片,这是为了让学生们通过欣赏同龄学生的优秀作品,发现他们是如何表现动物的脸部特点,并用明快而活泼的墨色效果展示有趣的画面。
课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
1、学生在积极发言时,自己应该多一些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避免打断学生的话语。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和追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的耐心和等待。
2、教学中自己的语言还应该更加精炼和准确,有时会出现重复的现象,造成时间的浪费。
总之,在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动脑,积极为孩子们创设爱学、乐
4.夸张的脸,教学设计 篇四
(一)教学理念
《夸张的脸》是一次漫塑的体验。漫塑艺术题材广泛,艺术家往往根据观众比较感兴趣的人物进行艺术创作。可以是喜爱的名人或以自己为原形,把人的独特气质和外型特点拿捏准确并给予类似于漫画的夸张,神情驾驭于人物本身之上,给人一种似而非,非而是的独特享受,这种游走于艺术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的幸福感觉让人在艺术的过渡中迷醉。课本让学生尝试《夸张的脸》,也在于让学生在轻松幽默的享受中欣赏漫塑艺术之美,学习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完成泥塑的人物立体造型,提高立体造型能力。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文学家高尔基指出:“夸张是创作的基本原则。”通过这种手法能更鲜明地强调或揭示事物的实质,加强作品的艺术效果。夸张是一般中求新奇变化,是突出特性最好的手法,通过把对象的特点和个性中美的方面进行夸大,鲜明地强调或揭示对象的实质,造成一种新奇变幻的情趣。按其表现的特征,夸张可以分为形态夸张和神情夸张两种类型,通过夸张手法的运用,为艺术美注入了浓郁的感情色彩。夸张和变形是一对孪生的兄弟,夸张和变形是常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夸张的过程同时也是变形的过程,它们处在同一时空的变化过程之中。它是根据画家的主观心理需要,将自然形态中的物象进行有意识的重新整合.使其符合画家的心理与视觉需要的艺术。一般说,夸张是从凸现客观物象的某种外部特征去表现和揭示客观物象的。变形强调的是如何改变客观物象的面貌,有意识地改变自然形态中客观物象的形态和结构,其目的是为了增加作品的表现力。人物以极度夸张和变形的手法来表现,可使他们的特征更突出,使人物特征个性鲜明、突出、动人、趣味。一幅成功地把人物最有特点的地方夸张表现出来的作品,会给观者留下强烈的印象。
课本上《说唱俑》、《燕山阿福》、《醉歌》、《社火面具》等雕塑造型,都利用夸张的造型手法,产生强烈的艺术特征,都有漫塑的特点。雕塑的分类有多种,按照材质分,可分为泥塑、木雕、石雕、铜雕等;按照作品题材内容的性质和用途来划分,可分为纪念性雕塑、装饰性雕塑和漫塑等等。其中漫塑结合了漫画和
雕塑两种艺术表现手法。漫塑的历史非常久远,人类最原始的岩洞雕刻都在某种程度上作了漫画形式的变形,漫塑在汉代的民间大量涌现,最典型的击鼓说唱俑,跷足击鼓,笑容可掬,形态生动传神,令人过目不忘。漫塑艺术是以物质实体创造出的诙谐幽默的形体,借以反映当下生活状态、时代精神,它以漫传神,以神定形,以神取胜,神形合一,表达创作主体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漫塑是漫画和雕塑两种艺术表现手法的结合,人们又常常称它为发笑的艺术,因此风趣性、幽默性是其最强烈的审美特征。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紧张,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越来越少,漫塑艺术的这一独特审美特性正好适合用来缓解人们日益激烈竞争所带来的紧张精神负荷,它通过风趣幽默的外型给忙忙碌碌的现代社会注入一分轻松幽默的精神享受,很多人称它是让人发笑的艺术,这正是漫塑艺术的精髓所在。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五年级学生,他们天真烂漫,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善于表现,喜欢上美术课。同时他们又具有有意注意较弱,组织性不强,易激动等儿童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我设计了直观的教具,丰富的内容,松紧自如的环节等,让学生在和谐的愉悦的氛围中体验艺术。
(四)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人物头像特征,进行夸张的表现手法;并尝试泥塑,进行头像立体造型。
2.启发学生观察感受人物五官、表情特征,探索用泥塑造型语言,夸张塑造,大胆趣味地表现人物头像,提高学生对人物特征的观察及立体造型表现力。3.体验泥塑夸张表现人物头像造型的乐趣,培养对漫塑人物的审美情趣。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用泥塑的形式表现夸张的人脸。
难点:抓住人物形、情特征进行夸张的泥塑立体造型表现。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最具挑战和创意的是开放式的学习活动。美术课程应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创造的兴趣,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我在教学中通过多种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调动多种感官的
教学方法,使学生乐此不疲的进行艺术体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艺术能力。
(七)课前准备
(学生)橡皮泥(红、黄、蓝、黑、白色)一套。(教师)橡皮泥一套,课件。
(八)教学过程
1.玩泥游戏,导入新课。(初步了解夸张)(1)老师与学生一起准备名色橡皮泥,与彩色纸板。让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比赛,看哪组能快速用橡皮泥搓成小圆团,再压成泥饼,然后搓成条,比比谁最快。(2)教师再以最快的速度随意捏出多种抽象的形象,让学生猜想“像什么?” 2.欣赏、表演、感受夸张的人脸表情,探究夸张的脸形的变化特征。(深切感受夸张)
(1)进行“猜猜他是谁?”的游戏,教师出示几张学生的画像,(只有发型与脸型的画像)让学生猜猜他们分别是谁,是因为什么特征让你猜对了?(2)请同学上台,做开心、调皮、生气、发怒等表情,看谁的表情最强烈。分小组表演各种有趣的表情。教师在刚才的学生画像上画上夸张的五官简笔画进行演示。
(3)集体展示表演结果,教师启发怎样更显得开心、调皮、生气、发怒,对比表演强度,得出要强烈些才能使表情显得夸张,特征更明显,更有感染力,如开心才会显得更开心。
(4)轻松一下,启发学生尝试做各种有趣夸张的表情,互相观察脸部形的变化特征。
(5)课件欣赏夸张的人物表情,对比欣赏漫画名人与真人头像作品。(如李咏、成龙、姚明等,欣赏他们的漫画形象。)讨论: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的审美特征。是使人物更鲜明更风趣幽默更具感染力。进一步感受夸张的脸的形的变化特征。进一步启发学生,观察漫画家夸张的表现方法。得出“夸张”之艺术手法:变形法,如小的更小,圆的更圆,曲的更曲。
议一议:我们该如何正确理解夸张呢?分别又是夸张人物的什么部位呢?(夸张是使大的更大,小的更小;放大是夸张,缩小是夸张,变形还属于夸张;夸张人物的特征)
3.学习用泥塑的方法表现夸张的脸的立体造型方法。
(1)欣赏泥塑作品:中国古今雕塑家、民间艺人的陶土雕塑作品(课本或实物)。重点欣赏夸张的五官造型特点。讨论《阿福》的艺术表现手法:夸张。夸张的形的表现特征:变形,如脸胖更胖,嘴小更小,眼细更细,鼻短更短。使阿福胖胖可爱的形象更突出。色的特征:红、黄、青、绿等色彩对比使用,显得强烈而绚丽喜气。激发学生泥塑造型兴趣。
(2)泥塑捏塑技法学习:对比漫塑人物和漫画人物不同点:立体造型与平面造型的区分。提问讨论:泥塑捏塑有哪些手法?总结:团、搓、压、挖等等。(3)教师演示:泥塑人物头像步骤方法。教师根据简笔画开心的人,用学生制作的椭圆形陶土,添加上捏塑的五官、头发。
(4)讨论:两块陶土用水衔接会更容易牢固。讨论多种组合泥塑成型方法,如泥球和泥条组合成眼睛。
(5)欣赏陶艺学生作品,启发:用泥塑造夸张的五官,有更多的变化方法。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4.学生在轻松的音乐声中完成创作。大胆独立尝试,用橡皮泥漫塑人脸创作活动。(表现创作夸张)(1)选择自己喜爱的夸张表情和人物进行创作表现。(2)学生独立尝试。
5.趣味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价。
6.展示学生作品,给自己的作品取名,进行评价。7.做一个轻松夸张的表情下课。
(九)教学反思
5.《夸张的脸》教学设计[定稿] 篇五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启发学生观察人物的五官、表情特征,尝试运用泥塑的形式塑造一张夸张的脸部的立体作品,提高学生对人物特征的观察捕捉能力,泥塑技法的运用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用自己的眼光赏析美术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创新精神以及笑对人生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学生对人物脸部特征的夸张的理解与应用,能够运用泥塑的方式表现人物脸部的夸张。
教学难点:学生能抓住人物的脸部特征,通过利用五官、表情、脸型不同部位的夸张进行表现。
教学准备:ppt课件,油泥,泥塑工具
课时:1课时
项目设置:用泥塑的方法表现一张夸张的脸的立体作品。
项目要求:
1、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身边一个朋友的头像。
2、突出人物特征,表情夸张。项目实施:
一、激趣引课
请同学们观看表情操视频,出示课题《夸张的脸》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夸张,你在哪里听到过夸张这个词?生:语文课
师:那在我们的美术创作中怎么表现夸张呢?
观察PPT,回答问题。
师小结:同学们观察很仔细,这些异于我们常人的特征就是夸张,夸张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手段之一,运用夸张的手法,可以使作品更有感染力。
二、观察和感受
师:刚才大家都说得很好,思考,表现一张夸张的脸,要抓住人物的特征。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两幅漫画作品,看看大家能认出他们吗?
1、出示葛优照片和漫画
师:这是谁?生:葛优
师:葛优最大的特征是什么?生:耳朵大
师:漫画家在创作时抓住了他耳朵大的特征,把它变得更大了。
2、出示成龙照片和漫画
师:这是谁?
生:成龙
师:成龙最大的特征是什么?生:鼻子大
师:漫画家在创作成龙的漫画头像时抓住了他鼻子大的特征,把它变得更大了。
3、出示运动员姚明照片和漫画师:这是谁?生:姚明
师:姚明最大的特征是什么?生:脸长
师:漫画家在创作姚明的漫画时抓住了他脸长的特点,把它变得更长更宽了。
大家再来观察两组图片,看看是从哪些方面进行夸张的?
师总结:这是从表情方面来进行夸张的脸。
师总结:表现一张夸张的脸,只要突出表现脸上某部位的特征,比如眼睛、鼻子、耳朵、额头、下巴、颧骨、牙齿等等,进行扩大夸张,或者缩小夸张和变形,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师:除了五官和表情的夸张,我们还可以夸张哪个部位?出示《非洲尼日利亚雕塑》,师:观察这几幅作品,最大的不同是什么?生:脸型
师,所以我们还可以夸张脸型设计意图:
师总结:如何表现夸张的脸?
“抓住人物的脸型、五官、表情、发型等特征,进行夸大,缩小或变形”
三、巩固泥塑手法:团、搓、捏、切、粘、压、印
四、教师示范(微视频)
五、学生分组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六、学生作品欣赏展示交流
1、每组将作品进行展示。
2、说一说:你觉得谁的作品印象最深刻?为什么?夸张了哪些地方?夸张后达到了什么效果?评价激励
6.三年级美术夸张的脸教学反思 篇六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能自制泥板,尝试运用已掌握的按压、拍打、搓、团、捏、盘泥条、镂空等多种技能方法,以及能灵活选择各种辅助工具,创造、表现奇特的脸部。
2.启发幼儿能大胆想象,大胆尝试,创造、表现出各种奇特、新颖的脸,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及与同伴的合作能力。
3.能积极参与创作活动,体验、感受玩泥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5.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利用网络收集的一些不同的脸的图片资料,并做成幻灯片。
2.陶泥、各种工具等。
活动进程:
一、组织幼儿观看幻灯片,引出课题。
“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到一个奇特的世界去看一看,看看在奇特的世界里都有些什么?”
二、组织幼儿共同讨论、学习制作方法。
1.组织幼儿共同讨论:
你们看,都是什么呀?
都有哪些不同的脸?它是怎么样的?
那想想看,是怎么样表现出来的呢?怎么样做出来的呢?
(鼓励幼儿仔细观察,用清楚的语言发表自己的想法。)
2.老师总结,并进行简单讲解,让幼儿能简单熟悉制作步骤。
是先取一块泥,用手按压或是工具拍打成一块泥板,然后再用各种方法,如;盘泥条、镂空等,表现脸上的五官,并尝试一些创新、装饰。
三、幼儿动手尝试制作。
1.老师提出制作要求及制作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些事项:
(1)在自制泥板时,要注意:不能太薄、也不要太厚,在按压、拍打的过程中,要能及时翻翻泥板,以免泥粘在桌上拿不下来,并且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出不同的形状。然后就可以用所掌握的不同的技能在泥板上表现五官,创造奇特的脸,注意:五官一定要明显、突出,粘贴时也要注意牢固性和创新度。
(2)制作时,可以是自己一个人制作,也可以是与同伴一起合作,遇到困难可向同伴或老师提出帮助。
2.幼儿制作。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帮助,鼓励能力弱的幼儿能积极参与其中,与同伴或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作品。
重点指导幼儿:
(1)泥板的制作,不能太薄不能太厚。
(2)在设计、创造脸部的五官时要能大胆想象,运用不同的技能、方法来创造出各种不同的作品,表现出不同的脸部表情和装饰。
四、作品展览,相互欣赏、介绍,感受成功的喜悦。
反思
美术活动《奇怪的脸》是通过泥工活动,塑造出奇怪的脸,从而大胆地表达出幼儿内心的情感体验。我本来想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了解不同表情(大笑、微笑、生气、伤心等)时五官的特点,并大胆在同伴面前表述;2.学习将橡皮泥搓条、挤压、捏制塑形等方法,创造性地制作眼睛、鼻子、耳朵、嘴巴、头发、牙齿等。在导入环节,我先通过谈话的方式,引导幼儿说说不同心情时的面部表情,并鼓励幼儿大胆在同伴面前展示。然后出示各种丰富的表情图片,引导幼儿表述图片分别代表的心情、情绪。导入环节幼儿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了,也基本达到了第一个目标。在幼儿活动操作中,我发现很多幼儿为了“省力”,都选择了辅助工具,直接在已经塑造好的脸上画五官。我发现这个现象后多次提醒,但幼儿已经懒得再改回来了,导致很多幼儿塑造出来的表情还不够丰富,有些局限。另一部分幼儿虽然用橡皮泥制作出眼睛、嘴巴等,但也是表情不够丰富,创造性还不够强。
7.三年级美术夸张的脸教学反思 篇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特征和表现形式,初步学习中国画的笔法、技法等基本方法,体验中国画用墨、用色及用水的特点。能够运用中国画的形式表现动物脸部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用中国画表现动物的脸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微的观察力、表现力和画面的组织能力,通过对脸部的动作、神态的细致刻画,学会运用中国画的技法表现动物的脸,能将动物的脸进行夸张、再现;能够自主探索绘画创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笔墨情趣中感受中国画的魅力,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加深学生对中国绘画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形成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平等发展的意识。
教学重点:
尝试用中国画的形式来表现动物脸部的动作、神态、表情。
教学难点:
对动物脸部特征动作、神态主要特点的合理把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笔墨纸砚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入课题:
爱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这一环节,我将以“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新课,“远看像只猫,近看是只鸟,晚上捉老鼠,天亮睡大觉”。;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以谜语引起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之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引导分析、示范讲解
在这一环节主要是赏范画、谈构思,交流讨论,解决重点。
1.首先组织学生欣赏大师黄永玉的作品——猫头鹰,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猫头鹰的脸部特征,并思考:
作者采用什么形式来进行创作,他是用什么技法去体现猫头鹰脸部特征的?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猫头鹰的动作、神态,体会名家创作的形式,并组织学生到讲台上进行对猫头鹰的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从而加深理解和体会。
2.采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示不同动物的脸部特征,如小猫咪、小狗、猴子、大象、老虎等等。并请学生总结回答:
各种动物的脸部有什么独有的特征?如何运用中国画的形式来进行创作?
如小猫咪有大大的眼睛、长长的胡须,大象长长的鼻子、大大的耳朵,老虎头上的“王”字等,可以采用中国画中干笔浓墨皴擦点染的形式来表现动物的脸,引导学生根据展示的图片来思考总结动物脸部的特征,总结如何运用中国画创作出自己喜欢的动物的脸,为接下来的创作做好铺垫。
最后教师进行课堂示范,示范小猫脸部特征,步骤如下:
1、用毛笔中锋蘸墨简单勾勒出猫儿脸部的造型;
2、用侧锋蘸清水把脸部染湿,稍干后涂色,或直接用色染脸,画出大大的眼睛;
3、用焦墨刻画出小猫的胡须,注意控制用笔的力度。通过这一环节来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引导学生用创新的思维方式结合现实生活中动物的脸的特征,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材料,用中国画的技法画出一张动物的脸,并注意脸部表情也正的刻画。并鼓励学生对于脸部造型进行大胆创新。
(四)展示评价、交流分享
练习完成后收集全班学生作品,在展示区进行展示,师生共同欣赏,以学生自评、分组互评的方式,谈自己在作画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然后全班学生进行投票选出较为优秀的作品,再由优秀作品作者对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最后教师对整个学习创作过程进行总结评价,并根据学生的情况给予肯定和表扬。
(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在课堂结束,肯定学生在课程中的表现,运用拓展延伸对本节课程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在课后留心观察身边的小动物,呼吁大家共同保护动物,保护环境,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与表现能力,又增进了同学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从而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板书设计:
动物的脸
小猫→大眼睛、长胡须,大象→长鼻子、大耳朵,老虎→头上“王”字。
教学反思:
首先借助图片《动物世界》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然后利用猜谜游戏,使幼儿有意了解不同动物的脸部特征……通过种种手段,变枯燥的技法教学为形式多样的趣味活动,培养了幼儿学习画画的兴趣。
引导幼儿根据经验和观察,了解动物脸部的形状特征,在固定的形状上进行添画。考虑到幼儿对技法步骤不甚了解的情况,我在黑板上进行了演示,为了防止幼儿看不清楚的现象发生,示范环节我特意用比幼儿用的画纸大一倍的宣纸演示了画动物的脸的过程。经过几个环节的教学,幼儿掌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回顾全课,幼儿在欣赏、观察,动手、动脑中体验了学画画的乐趣,享受了自主探究,自我表现的快乐,提高了幼儿的审美情趣,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不足之处:若是能再多给幼儿创造些动手实践的机会,画出更多动物的脸,幼儿对画画的技法认识就会更深刻一些;如果再为幼儿多创设一些自主探究与互助学习的教学氛围,对幼儿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将更有益处。
8.三年级美术教学反思 篇八
编织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有竹编或藤编筐、篓,藤编家具、草编帽席、绳编挂毯和结艺装饰等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
本课就是从“穿编”入手,让学生明白编织的基本原理,并将这个基本的原理和方法应用到美术创作和生活中去,从而更好地创造和美化生活,提高动手能力,体会和感受编织的乐趣。
本节课开始我让学生充分欣赏编织作品,分析穿编手法,为编织打下基础,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穿编作品时,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力,大胆地运用不同色调的彩条进行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从而设计出别致新颖的穿编图案。
要想上好一节美术课,材料的充分准备是关键。我很喜欢给学生们上手工课,通过观察发现它能锻炼学生综合能力:
1、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2、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制作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怎么利用现有工具、材料解决。提高了学生独立面对困难、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造性思维以及发散性思维的锻炼。
4、对艺术的审美、设计。
9.三年级美术课堂教学反思 篇九
小学新课标的美术教育,以促进学生的美术素养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为结构。它说明了美术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必须以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为主要目标。然后,美素养的培养又需要以一系列的欣赏、创作(制作)、交流、评价等师与生、生生间的活动来承载和体现。如何才能更好地体现和达到这一目标。是我们每一个美术教师都应该认真探究的问题。下面谈谈我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一点尝试和肤浅的反思。
一、从生活中获取创作素材。纸上得来终觉浅。生活是一切艺术创作去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小学生的美术活动也是这样。因此我们只有引导学生去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去发现自己身边发生的一系列美好的事,捕捉自己身边的一瞬即逝的美好风光。才能不断从生活中获得进行美术活动的丰富的创作素材。小学中段年级的学生,他们是从自己原有的思维形式: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形式向具象的相对理性的思维形式转变阶段的特有的思维形式,去观察事物和描绘事物的。要指导中段年级的学生进行有意有序的美术活动,首先就得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提供给他们直观而美好的形象。
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指导。小学中段年级的学生虽然比低年级学生更理性客观又不像高年级的学生受条条框框的束缚,但他们的画画还正处于两者间的“转变”阶段,在自己创作的作品中存在着更多的是不确定性,缺乏高年级学生对描绘对象的取舍和画面的安排能力,更缺乏对形的描绘能力,又失去了低年级学生的感性与率真。如果要他们画一幅完全由自己创作的作品,往往是左上角一个红太阳,附近是几朵均匀排列、大小一致、颜色一样的云彩,云彩下面是几只展翅飞翔的小鸟或蝴蝶,再下面就是房屋和排列均匀的花草和小白兔。不会去描绘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更不用说有一定的故事情节的了。正因为这样,就要我们对他们进行耐心地引导。但是美术的创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日积月累的进行练习才有可能获得成功。虽然小学美术的培养重点是学生的美术素养和人文精神。但这里的美术素养和人文精神,理所当然地包含了画画这一基本技能。美术素养和人文精神很多时候都是有画面体现出来的。因此我们在进行美术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中,不能因为创新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基本技法的指导。这就像走路,一个人连路也还不会走,又如何去奢谈跑步。美术创作也是一样。只有在掌握了基本技法后才能去进行创新(创作)。在小学中年级阶段,我们只有让他们从物体的基本形状开始进行练习,从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等基本形体的描绘开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渐过渡到比较复杂的形体的描绘。虽然不要求画得很标准,只要有一定的样子就可以了,但总不能连一点样子都没有吧。这样的知识,在浙美版的美术教科书中很多。这些内容都比较重视对物体的基本形体结构的描绘。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一味地引导学生进行创新,不指导练习一些基本的形体结构,学生往往觉得不知道从何着手,不知道该怎样去画。因此只重视创新而忽视基本技法指导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体系。如果知道学生从认识和描绘基本形体结构开始,通过对基本形体结构的描绘,让他们知道原来无论是多么复杂的物体,都是有长方、圆形、三角形等基本形体构成的,画好这些基本形体对以后的画画有这么重要的关系,他们就会比较顺利地去完成作业了。我们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对学生的作业没有严格的要求。要注意的是我们必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持之以恒地、经常有意无意地讲解一些有关基本形体的知识。让学生时刻注意对形体的描绘。并逐渐地有简单到复杂转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一定的最基本的技能知识。如在上《我们爱劳动》、《爷爷奶奶》、《我家的厨房》这些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说说人是由哪些形状组成的?头是什么形状的?身体是什么形状的?让学生知道人的身体是由圆形和不同大小的长方形和三角形组成的。这样,学生就会觉得画人原来也不困难,也就乐意参与到美术教学活动中来了。
10.《夸张的脸》教学设计 篇十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欣赏毕加索等大师的作品特点,同时观察中国京剧脸谱中人物脸谱的变化特点。
[智育目标]:指导根据学生自己的想象,同时模仿运用大师的表现方法和脸谱表现的特点,设计出有新意的人物形象。
[素质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模仿大师作品表现方法,设计有特点的作品。
[教学难点]学生大胆想象,设计富有创意和夸张的形象。
教学准备
绘画工具
学生活动设计
欣赏-分析-制作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二)新授
揭题:夸张的脸
1、欣赏课本中的范例:
(1)《头像》:非洲尼日利亚雕塑,眼睛很大,脸鼓的异常饱满,脖子上挂的圈圈“淹没”了下颚,很好的体现了非洲某部落的形态。
(2)《青铜人头像》:中国商代,嘴巴扁平且非常长,眼睛耳朵都超出正常人的比例,耳朵有比现代人经常说的“招风耳”更夸张的形状,且有很大的耳洞,眼睛呈三角形,暴出。这件文物为揭开四川三星堆文化提供了历史证据。
(3)《北方多闻天王》:中国明代佛教雕塑,眼睛怒目前方,眉毛异常厚实,额头处可见到常人没有的圆形突出,这些特征都为了显示天王的尊严与不可侵犯。
2、欣赏一些漫画人物头像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夸张。
3、请几位同学做模特,对他们的某些特征进行夸张变形练习。
游戏:做微笑、愤怒、哭泣等各种表情。
观察五官特征。
方法:观察--分小组讨论各种表情的五官特征---交流评价----欣赏图片
4、提出作业要求:要求创作,画面构图安排得当;能概括表现人物表情;
三、作业:表现一幅奇特的形象。表现形式可以画,可以拼贴,可以拼贴和画相结合。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五、作业展评:
六、课后拓展:
1、用铅笔或钢笔临摹一幅自己满意的漫画作品。
【三年级美术夸张的脸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三年级美术课堂教学反思09-22
三年级美术下册《风筝》教学反思11-12
人美版三年级《民间面塑》美术教学反思08-17
幼儿园大班美术《奇怪的脸》教学反思06-24
二年级美术的教学反思07-06
二年级美术《美丽的天空》教学反思06-18
最新四年级下美术教学反思08-17
《色彩的对比》五年级美术教学反思09-15
小学二年级美术《重叠的形状》教学反思11-18
四年级美术下册《春节到》的教学反思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