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医的礼貌用语

2024-10-08

导医的礼貌用语(共11篇)

1.导医的礼貌用语 篇一

导医的文明用语

文明用语

1.请.你好.对不起.谢谢.再见; 2.请问您看哪个科?看哪位专家; 3.你好!请跟我;您请坐,你请进; 4.你需要帮忙吗?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5.真不好意思,让你久等了,请多包涵;

6.非常抱歉,专家正忙,一会儿就好,请您稍等片刻; 7.请您稍等,我马上告诉您;

8.请您拿好病历,请跟我到X楼X科 9.服务不周,请多指教;

10.您慢走,请走好,祝您早日康复; 11.给您添麻烦了,谢谢您的合作;

12.欢迎您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请不必客气,这是我应该做的。每日十勉

微笑露一点;脾气小一点;理由少一点;效率高一点;度量大一点;说话轻一点;做事多一点;脑筋灵活一点;行动快一点;嘴巴甜一点。接诊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 你们的医院是公立的还是私立的医院?

答(不能正面回答)可答:是卫生局下属医疗机构,是正规的医疗单位。

2. 你们医院可以使用医保吗? 答:正在办理当中,目前还不行。

3. 你们医院有哪些先进设备?专家是从哪里来的? 答:该有的常规设备都有;还有先进的……(根据广告内容适当包装),我们是从上海……聘请的(根据广告内容对专家进行包装),全国知名专家。

4. 你们医院为什么这么贵?

答:我们的收费都是合理的,都是按物价局规定的价格收费,这个请您放心,医生给你们开的是专科药,按规定专科药价格是高一些,因为专科药的疗效好,再加上这些药理治疗仪器很先进,效果是非常好的。5. 你们的化验结果准确吗?

答:我们的仪器和各种试剂都是进口的,检验方法都是按照国家规定的操作规程,在准确度上请您放心。6. 为什么治疗这么久还不见效果?

答:你治疗了多久?疗程还不够,关健是你一定要信心配合医生坚持治疗,千万不能半途而废(并提醒患者注意事项,如果疗程已到,应从个体差异方面加以解释)。

7. 我的病严不严重?能否彻底治好?

答:你的病可能危及到你的家人(生育能力),你说严不严重,但请相信我们能为您治好。

8.病人之间相互讨论疗效与价格什么办?

答:病人在输液时或候诊时应针对错开,输液病人少时分开坐,多时老少,男女错开,准备一些杂志,报纸或电视在输液室.候诊厅。9. 分诊病人是否严格按病种分诊?(交叉病种如何合理分诊?)答:尽量坚持专科专治。

(1)10. 如何防止病号流失.处方外流?

答:专科药外面是买不到的,如果你在外面买的药用后出现问题,医生不负责任,所以为了你的安全,请把处方留下来,我们会为你保存好,你随时来拿都可以。

11. 广告里说你们的设备是独家引进的,为什么大医院没有这样的设备?

答:大医院主重在手术.综合方面,不是治不好而是不重视,而我们是做大医院不做的专科,如大学教授不一定能教中学;将军不一定和人打架就会赢。

12.如何应付医疗纠纷?

答:最好能自已解决,但要注意要把对方引到辟静处,不能解决的上报办公室处理。13.乙肝能否治愈?

答:有效率90%以上,也有治好的。

14.这种病得多长时间能看好?看好得花多少钱?

答:根据不同的病,对病人进行解释,这种解释要有弹性,医生根据你的病情制订科学的治疗方案,医生对病情最清楚,具体会详细给你解释的,初诊的可以说带你去专家那里免费咨询。15.病人要有情绪什么办?

答:首先要安抚他,稳定他的情绪(带到辟静处)等否明原因再作解释。

16.你看到病人因为疗效不好,在一起交头接耳什么办?

答:能参与进去,看清楚问题所在,针对主要人物,运用我们的能力进行正确的疏导,如果不能合理的解释,我们就“顾左右言他”,引导他们谈论别的话题。17.交费的一位男士在等交费时左顾右盼是什么心思?你该什么样处理?

答:可能是怕碰到熟人,这时我们应该主动替他去交费。.候诊的人,对在诊室看病的人呆的时间过长,表现出急躁而不耐烦,你要如何做? 答:首先倒杯水给他,安抚一下他的情绪,然后以适当的语言告诉他,我们的专家.教授看病非常认真.细致,所以时间可能稍长,等下帮你处理的时候他也是同样的认真地对待你的,请你耐心等待一下。19.当你受到了患者的委屈,并且不给你解释.申辩的机会,最佳的选择是什么?

答:首先稳定好自已的心态(微笑沉默),始终保持着我们白衣天使的形象,以最优质的服务去感动他。导诊工作的总结:

导诊作为一家医院的形像代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工作中我们应明确自已所处的岗位职责和应具备的专业素养。

一、高营销意识,在接诊过程中遇到病人提出的有关医院情况和医生情况应扬长避短,充分的渲染医生的专长;

二、把病人带到医生诊室时,作为导诊应努力衬托出医生的权威性;

三、提高服务意识,迅速拉近与病人的关系,让患者感觉到如亲人般的关怀;

四、强化从业务技能和管理理论方面知识培训,通过日常的对专业知识.护士礼仪等的学习,继续落实规范,在日常生活落实护士专用文明用语。

导诊岗位工作职责

1. 导诊人员必须熟悉本门诊各科情况及常规开展项目情况.广告内容; 2. 导医人员必须精神饱满.仪表端庄大方,亲切自然,准时上下岗.不串岗.不脱岗.不闲谈.不准接听手机,站立行走介绍语言动作符合护士礼仪要求;

3. 要热情接待病人,礼貌待人,有问必答.百问不厌,主动介绍语言门诊概况.科室组成.(2)专家简介.门诊设备及各科室情况等,我们的口号是“病人永远是对的”;

4. 经常巡视大厅,引导患者挂号,候诊,检查,维护秩序.机智灵活,全程导诊,以我们的优质服务留住病人,赢得病人;

5. 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做到准确导诊,急危病人不能接诊说服其去人民医院或其他大的医院就诊;

6. 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尽量维持一医一患保持诊室的安静;

7. 负责发放病人意见表,及时收集患者对门诊各级各类人员的意见沟通好医患关系,随时为病人提供方便,注意来访和推销人员及个别帮意捣乱的意外情况,及时与上级取得联系;

8.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医护关系,护护关系,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

9. 免费发送《就诊指南》《健康教育处方》等卫生宣传资料,以及医院的宣传单.杂志等;

10.建立导诊分诊表,登记后分配给每位医生,并保证每位医生开诊前器械物品的准备工作;如血压计.各种申请单,采集标本的载波片.试剂等。

导诊各楼层岗位职责

一楼: 负责导诊台的闲时分导诊台站立,忙时维护大厅的秩序,引导挂号.取药.检查.输液.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特别注意来院检查的人(穿制服的人)和捣乱的探子,及时与办公室联系; 一楼负责分诊的做好体检和初诊的登记工作,分诊在没有特殊的情况下(经营部授意)做到公平、公正平均分诊的原则,如果发现在意私自做小动作现象,一律严加惩处,决不姑息,如果确是工作失误导致的分诊错误导致分诊错误要虚心承认错误,然后想办法弥补。

初诊的病人尽量引导挂号,挂号后都视为初诊,如果医生要退号的一律拒绝,如果发生争议就打电话到经营部;

二楼:导诊做好引导作用,专科的初诊患者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全程导诊,负责维护好B超室的秩序。协助配合好B超医生的工作,要具有团队精神; 三楼:负责到人,负责妇科分开导诊台站,保证每位医生(没有医助的)初诊患者全程导诊,复诊做不到全程导诊的及时与一楼导诊联系,以便配合好,做到全程导诊; 尽量每层楼不要空导诊台,最后离开导诊台的把患者交给其他导诊迅速回到导诊台,或让其他导诊回到导诊台;

中班负责所有楼层岗位职责,尽量不要离开,一楼导诊有初诊的患者带到医生诊室,然后与医生电话联系;

每位导诊白班时不允许坐保持站立,并且做到微笑、主动、热情、腿勤、嘴勤、灵活自然。护士礼仪评分

一、仪表(10分)

1. 面部表情:面带微笑、温柔可亲;

2. 着装:衣帽整洁无皱折,扣子全部扣齐;

3. 鞋子要求软底,保持整洁,袜子以肉色为宜袜子口不能脱落在裙摆式裤脚外边;

4. 工作妆:淡装上岗,举止端庄,动作优雅,健康的精神风采,不佩带饰物,不留长指甲,头发束起,削发齐眉;

二、站姿(10分)

1. 头正:两眼平视前方,嘴微闭,下颌内收,颈直,表情自然、面带微笑;

(3)2. 肩平:两肩平正,稍向后下沉;

3. 臂垂:两手在身体两侧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交叉;

4. 腿并:两腿立直、并拢、脚跟靠拢,两脚交叉成60度; 5. 躯挺:挺胸、收腹、身体正直,臀部收紧,重心上提。

三、坐姿(10分)

1. 轻缓地直到座位前,转身后两脚成丁字小步,左前右后,两膝并拢的同时上身前倾,向下落坐;

2. 在落实时要用双手在后边从上往下把大衣拢一下,以防坐出皱折或因大衣被打折坐位,而使腿部裸露过多;

3. 坐下后,上半身挺直,坐满椅面的1/2-2/3,两肩放松,下颌内收,颈挺起,并且使背部和大腿成一直角,双膝并拢,小腿垂直地面,两脚保持小丁字步,双手自然地放在双膝上。

四、走姿(10分)

1. 头正:双目平视,收颌,表情自然平和; 2. 肩平:两肩平稳,防止上下前后摇摆,双臂前后自然摆动,前后摆幅在30度—10度之间,两手自然弯曲,在摆动中离开双腿不超过一拳距离:

3. 躯挺:上身挺直,收腹立腰,重心稍前倾;

4. 步稳:步伐轻捷,柔步无声,步速应自然舒缓,显得成熟、自信。

五、推治疗车(10分)

1. 前行:两臂挺直与垂线成15度角,行走轻而稳;

2. 转方向:先立定再转,保持身体平稳,转功自然,人与车一起转动。

六、持治疗盘(20分)

1. 取放盘无声,平取平放;

2. 上身稍前倾,两拇指固定盘的两边,其他的四指自然分开轻轻固定在盘边及盘底;

3. 持盘距离胸部8—10CM,肘成90度;行走平稳,保持平衡。

七、持病历本(20分)

1. 左手持病历夹,拇指在外,其他四指在内侧,放在左侧腰部与身体垂成15度,左手肘部成90度;

2. 行走:左手持夹固定,右手自然摆动身体保持平稳。导诊的工作流程

进有迎声(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到您的?)→引导挂号(灵活),病人填定病历本(卫生局规定)→发放宣传册统计信息(谢谢合作)→合理分诊→安排就诊时间(有初诊候诊的先把病历拿进医生诊室,让医生知道有病人要候诊,维护候诊秩序,热情地为病人倒水,拿些报刊给病人看,礼貌做解释)。→病人就诊结束后→导诊指导交费(处方及各种单据导诊应接过来拿在手上查对(你好!请在这里交费,你是交现金还是刷卡),需要改单的一定要亲自拿到医生诊室→病人检查、输液、治疗(了解病人的经济状况和心理活动)反馈给医生(为医生创造良好的就诊环境)→出有送声。

2.导医的礼貌用语 篇二

一、礼貌的释义

什么是礼貌?礼貌的含义是具体什么呢?这个问题听起来很简单且幼稚。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判断礼貌和非礼貌的标准。例如,在公交车上把座位让给老人、孕妇及抱小孩儿的人的行为被认为是有礼貌、有涵养的行文;当某人正在说话,突然有人打断他说话的行为被认为是不礼貌的、粗鲁的行为。早晨第一次碰见某人说,“早上好”,被认为是有礼貌的;参加聚会吃饭时,为了夹不在身旁的菜肴而站起来夹菜的行为被认为是粗鲁的行为。因此,“礼貌”首先可用被认为是一种现象,一种可以观察到的现象。礼貌是表达律己敬人的一种手段和过程。众所周知,当我们想找人帮忙办成一件事情时,我们只有表现的很礼貌、温文尔雅时,我们才更有机会成功。我们对某人说“Hi!”,或与某人握手,或在圣诞节送某人礼物,或送某人生日礼物,这些行为都表达了我们对此人的好感,我们彼此的友谊,都表达出了我们想要和此人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含义。在任何国家、任何文化中,我们若想要和他人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时,我们必须表现的自己有礼貌,这样也是人际关系和谐的一种手段。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东方国家,礼貌都被理解成一种社会现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手段,社会传统强加的一种社会准则。礼貌实质是一种现象、工具、准则。但由于中西方的历史文化、习俗不同,中西方国家在一些礼貌用语及所表达的含义方面,截然不同。

二、中西方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

1.称呼上的差异。汉语中我们经常与老师碰见了会说,“老师好”或“老师,早上好”。老师不仅是称呼语,还是尊称。但是,在英语中teacher却绝不能作为称呼语,更不是对老师的尊称。在西方国家,中、小学里一般地是在姓前加上Mr,Mrs或Miss,称呼教师。例如,一个叫David Brown的人在中学教书,学生称呼他Mr Brown。早上碰见这位老师会说,“GoodMorning,Mr Brown。在西方的大学里,如果老师是教授或副教授,通常会在姓前加上professor,例如,Professor Brown。如果职称不是教授或副教授级别的,却得过博士学位的老师,称为Dr。对于什么职位都没有的普通大学老师的称呼和中小老师的称呼是相同的,都是Mr,Mrs或Miss加上其姓氏。或者有的老师比较平易近人喜欢学生直接喊其名字,如DavidBrown,被称为David。对于某位教师具体如何称呼,还和这位教师的脾性、师生关系、师生年龄差距大小等有关系。尽管teacher不作称呼语,Professor却可用来称呼人。例如,学生在讨论课上,可以说:“I have a question,Professor.”。但是,一般情况下称Professor Brown更为稳妥。在英语中没有一个在意义和用法上与汉语的“老师”,完全相同,完全对等的词。

2.谦逊与客套语的差异。贬己尊人是最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中国的习俗中,当一个人受到别人表扬时,常常会先贬低自己,比如说,“哪里哪里,您过奖了。”而西方国家的传统是,当受到别人表扬时,第一反应就是愉快的接受,且说“Thank you.”。而如果中国人直接说“谢谢”时,大家会觉得这人很不谦虚。有一则笑话,讲的是一美国人夸奖中国人“你很漂亮(You are beautiful.)”,中国人回答“哪里,哪里(Where,Where)”,美国人只好无奈的惊讶的回答“哪里都好(Everywhere)”。如果中西两方交往时不了解双方的文化差异,会闹出很多这种类似的笑话。

3.隐私语言的差异。中国人是比较注重集体利益,强调社会性,一直主张着“有国才有家”的理念。在中国,人们初次见面聊天,都比较自然熟,喜欢问对方的“年龄、家庭住址、家庭成员,以及收入”,以示对对方的关心,拉近彼此的关系。而在西方国家,这些问题都被看做个人隐私问题,是需要被保护的。

三、交际语言的差异

中国人在路上碰见朋友常问“吃饭了吗?”,“上哪儿去?”,来表达对朋友的关心。但西方人对中国人的此习惯用于难以理解,他们认为这涉及到了他们的隐私,而非打招呼。感谢语是对别人的好意表示感谢的话,是促进人际关系的礼貌举动。常见的有“感谢、谢谢、多谢”。英语中使用感谢语的频率远远高于汉语。在西方国家,即使是夫妻、父母以及兄弟姐妹等之间,也常常说“谢谢”。但是汉语中,在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若用感谢语的话,听起来关系好像生疏了一样。因为汉语感谢语多用于确实受人之惠之时,并且感谢语的表达方式也是灵活多样。

英汉两种语言中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比较,说明中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在表达礼貌用语的地方,有截然不同之处。了解中西方的文化习俗以及文化历史,有助于中西方的交流。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人际交流时,一定要了解双方的文化差异。避免语用失误,以避免闹出笑话,或使双方陷入的尴尬的局面,造成交际中断或交际失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能力,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语用能力,这样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成功。

摘要: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中西的生活习惯及礼貌用语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本文从礼貌的定义及礼貌原则的角度分析了汉英礼貌用语在称呼、谦虚与客气、隐私及交际等方面的语用差异。

3.礼貌用语荟萃 篇三

乙:岂敢岂敢,你对我如此垂青,让我受宠若惊。

甲:敢问老弟,今天我来拜访,你怎么这样客气呀?

乙:彼此彼此,你不也是礼貌用语不离口吗?中国是礼仪之邦,传统礼貌用语博大精深,我想借此机会,与你进行这方面的探讨,以便提高自己的文明素养。

甲:真是高见,我一定奉陪,请你多多赐教。我问你,当我请人帮助或询问别人时,该怎样说呢?

乙:应说“打搅”“见教”或“借光”。

甲:“打搅”“见教”我理解,可“借光”我就不懂了,“光”好“借”吗?

乙:当然好借。这里有个典故——古时候有一个穷姑娘,她想晚上借其他姑娘点灯的光亮做针线活,于是早早来到那里,先打扫环境,再和别人一起做针线活,别人帮助了她,她也帮助了别人。于是就有了“借光”这个说法。

甲:原来如此。那对方帮助了你,你又该怎么表达谢意呢?

乙:你应该说“让你费心了,感谢”。

甲:事情办成了,我想离去,该说些什么呢?

乙:你该说“告辞”呀!

甲:别人要送怎么办?

乙:那你就说“请留步”。

甲:呵,就是说让别人的脚步留下来,倒也蛮形象。要是我不慎打扰了别人,又怎么打招呼呢?

乙:你得赶快说“得罪”“请见谅”和“海涵”呀,这样说别人心里就会暖洋洋的。

甲:如果别人找你帮忙,你一时又脱不开身,怎么办?

乙:你可以说“实在对不起,请稍等”。

甲:“冒昧”一词在什么时候说呀?

乙:可以在初次与人打交道时,如“冒昧请教”。

甲:“谅解”是什么意思?

乙:也就是请别人体谅的意思。

甲:别人来造访,你安排照顾得已经够周到的了,为什么还要说“怠慢”呢?

乙: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

甲:这不是虚情假意吗?

乙:这是礼貌,决不是虚情假意。这种说法在人们语言交际中经常听到。比如说,明明自己有喜事,别人来道喜,却要说“同喜”。明明已经出门迎接了,却要责怪自己“失迎”。明明下次不一定来,却要说声“回见”。

甲:听你之言,真长见识。我觉得多用礼貌用语,能融洽人际关系,提高亲和力。今天就谈到这儿吧。回见!

4.礼仪用语:日常礼貌用语 篇四

“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您好”、“很高兴认识您”、“请多指教”、“请多关照”等

感谢语

“谢谢”、“劳驾了”、“让您费心了”、“实在过意不去”、“拜托了”、“麻烦您”、“感谢您的帮助”等

致歉语

打扰对方或向对方致歉:“对不起”、“请原谅”、“很抱歉”、“请稍等”、“请多包涵”等.接受对方致谢致歉时:“别客气”、“不用谢”、“没关系”、“请不要放在心上”等

告别语

“再见”、“欢迎再来”、“祝您一路顺风”、“请再来”等

忌用语

5.清明节的礼貌用语 篇五

1、实行生态葬式,造福子孙后代

2、告别陋习,文明祭奠

3、深化殡葬改革,构建和谐社会

4、文明祭扫,为创立山水生态园林城尽一份微薄之力

5、倡导绿色殡葬,推行文明祭祀。

6、清明上坟莫烧纸,栽花种树祭先人。

7、推行火葬,改革土葬,文明节俭办丧事

8、以人为本,真诚服务,树立殡葬行业新形象。

9、祭而丰不如养之厚

10、鲜花祭故人,春雨现哀思

11、禁止将骨灰埋在非公墓区。

12、提倡文明祭奠保护生态环境

13、告别丧葬陋习,崇尚文明治丧

14、关心生者,关爱逝者,关怀人生

15、清明上坟莫烧纸,栽花种树祭先人

16、文明祭扫,为创立山水生态园林城尽一份微薄之力

17、过一个文明祥和平安的清明节。

18、告别丧葬陋习,崇尚文明治丧

19、文明祭扫鲜花祭祀

20、鲜花献故人,植树绿祖玟

21、清明时节寄亲人,默哀三分告亡灵

22、推行文明殡葬,构建和谐社会。

23、小小烟头不算大,森林景观它吞下

24、文明祭祀平安清明。

25、鲜花献故人,思念存于心

26、冬春草木干,防火要当心

27、推行殡葬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

28、倡导厚养薄葬,弘扬人文关怀勤俭节俭传统美德。

29、清明节上坟不用火文明祭祖保平安

30、禁止将骨灰埋在非公墓区

31、千里长堤溃于蚁穴;万顷森林毁于星火

32、森林火灾重防范,严控火源是关键

33、清明时节雨纷纷一束鲜花祭故人。

34、深化殡葬改革实行人文关怀,推进绿色殡葬。

35、告别陋习文明祭奠

36、逝人鲜花祭完美你我他。

37、骨灰应存放在合法的公墓(骨灰楼)。

38、文明祭祀扮靓家园。

39、推行殡葬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

40、清明上坟莫烧纸,栽花种树祭先人

41、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移风易俗

42、倡导文明祭祀,反对封建迷信

43、祭祖宗多怀念做孝子,爱子孙保环境好老子

44、冬春草木干,防火要当先

45、提倡文明祭奠保护生态环境

46、清明祭奠先人,不忘环保消防

47、破祭奠陋习,树文明新风

48、破祭奠陋习,树文明新风。

49、逝人鲜花祭,完美你我他

50、禁止骨灰“二重葬”

51、一切为丧户着想,让后事不再成为难事。

52、身在绿海中,防火记心中

53、烧香烧纸皆陋习,文明祭祀应牢记

54、文明祭扫鲜花祭祀

55、倡导文明祭祀保护生活环境

56、逝人鲜花祭,完美你我他

57、文明祭祀,从我做起

58、推行文明殡葬,构建和谐社会

59、文明祭扫你我他,文明城市靠大家

60、禁止在“三沿五区”修建坟墓

61、禁止乱建坟墓,保护秀美山川。

62、厚养薄葬,文明祭奠

63、远离土葬,厚养薄葬,利国利民。

64、禁止骨灰“二重葬”。

65、进取推行殡葬改革,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66、护林木,不吸烟,文明就在你身边

67、文明祭祖保护环境自带火盆随手清理

68、祭祖毋忘文明,扫墓注意防火

69、推行火葬,改革土葬,文明节俭办丧事。

70、破除千年封建丧葬陋习,树立当代文明丧葬新风

71、清明扫墓不细心,烧了林木害六亲

72、关心生者,关爱逝者,关怀人生

73、厚养薄葬,文明祭奠

74、真情服务,温暖万家。

75、禁止乱建坟墓,保护秀美山川

76、祭祖毋忘文明,扫墓注意防火

77、致富千日功,火烧当日穷

78、清明时节雨纷纷,一束鲜花祭故人

79、祭而丰不如养之厚

80、千里长堤溃于蚁穴,万顷森林毁之烟蒂

81、清明时节寄哀思,花香袅袅故人知,烧纸旧习莫仿效,文明上坟好风气。

82、烟火污染环境,鲜花环保芬芳

83、关爱生命,文明祭祖

84、倡导绿色殡葬,推行文明祭祀

85、文明祭祖保护环境自带火盆随手清理

86、文明祭祀,平安清明。

87、文明节俭治丧,树立时代风尚

88、文明低碳祭扫,美化城市环境

89、严禁在城区组织鼓乐队送葬,乱撒冥纸

90、倡导文明祭祀,树立和谐健康文明时尚社会新风。

91、清明扫墓不细心,烧了林木害六亲

92、鲜花献故人,植树绿祖玟

93、弘扬人文关怀,倡导厚养薄葬

94、火苗背后就是荒漠

95、文明祭祀,平安清明

96、抵制封建迷信,破除传统陋习,树立文明新风。

97、倡导文明祭祀保护生活环境

98、共享森林美景,严防森林火灾

99、文明祭祀,防火保林

6.中日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篇六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各国文化经济不断地进步,交流更加的深入。从而语言成为我们交流的重要工具。中国富有礼仪之邦之称,在亚洲与日本一水之隔我们的交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我国对于各个国家语言礼貌用语的研究中,更加偏重于中英或日英或日韩的对比。然而中日语言的对比却未得到足够重视。在人们日常交际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就是感谢和道歉。而这两种语言行为在汉语中可以看成是相互独立的,但这在日语中却是可以融为一体的。而感谢和道歉这两种语言行为将在本文中得以深究。这两种语言在各种文化中普遍存在。而道歉和感谢到底应该用于什么样的场合,道歉和感谢的表达方式,在各种文化中都有着多多少少的差别。道歉与感谢既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交流中,又能在不同的社会体现出不同的规律及意义的一种社会现象。对此,本文将深入研究日常交流中感谢和道歉的使用条件,以对比中日两国文化和历史为基础,比较日常生活常用的感谢和道歉语,并区分中日语言,分析社会人际关系对感谢道歉语的影响。

二、中日礼貌用语的文化异同

李晓琪的《中日语言学概论》中指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借助语言保存,传递人类文明。语言它不仅代表着话语本身也承载着其国家的文化。文化与语言剥离不开,相互辅佐。如果语言是一座大楼那文化便是基石。没有文化做润滑那么不同的国家,民族相互交流将难上青天。“对不起”与「すみません」两词除了文字差异外还隐含着文化差异。

1.“和为贵”与儒学

《论语》:“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类似的古训很多,和为贵、和气生财、和气致祥、和衷共济、家和万事兴,百忍堂中有太和,都是说的“和”。儒家的“太和”观念,包含着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自我身心的和谐。儒家是通过道德修养达到自身的和谐,再推广到“人与人的和谐”。

在日本文化中,“和”的精神是日本人精神生活的主要部分之一。从古至今,日本人很在意“和”的精神。所谓“和”,也就是人和社会或人和人之间和谐关系。《浅谈日本的“和”精神》中指出飞鸟时代(645—710年),关于“和”的思想与道德标准正式被提出,因此“和”的思想成为日本传统思想之一。如果说日本人比较在意“和”的思想,在这里一定得提到中国的儒学思想。儒学思想对日本人的道德伦理观念,尤其在处理事情的方式和行为准则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日语中「すみません」一词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很频繁地使用,也正是“以人为本”、“和为贵”的儒家思想变为日本化模式。「すみません」起到了跟他人相处和谐融洽的效果,这也反映了日本社会“以礼为上”,容忍、谦让的为人处世哲学。「すみません」在不经意间甚至可以让白热化状态中的矛盾系数下降到最低,它同时折射出一个民族自我克制的能力。

2.中日语言表达习惯的差异

在汉语语言中,当我们做错了事情或表达自己的歉意的时候多会用“对不起,抱歉”来表达出自己的愧疚之情。《日语道歉语的表达方式》中提到“对不起”这个词却没有日语中「すみません」这一词的使用频率高。日语中有固定道歉的用语(如「すみません」等)的场合,汉语是有着其他非固定形式的说法。如日本人拜访他人家庭敲门的时侯,总是说「すみません」或「ごめんください」等固定的道歉语,而在中国是没有这类固定短语的,中国人通常以“您好,有人在家吗”这样的语言来询问确认。总的来说,汉语中可以使用其它词语或语句来表达日本人用「すみません」表达的内容或心情,不必向日本人那样频繁使用「すみません」等致歉语。因此可以知道,中国人和日本人在道歉行为认识上的不同以及由致歉所带来的后果的差异,使得中国人不像日本人那样容易说出道歉的话来。

三、中日感谢用语之比较

在各国语言之中,无论是汉语,还是日语,感谢语言都比较复杂。李丽娜《汉语“感谢”言语行为研究》将言语行为的分类理论作为基础,感谢言语行为可划分为:直接感谢言语行为和间接感谢言语行为。这两大类语言行为由显形感谢词语来区分。直接感谢言语行为是指:在这一话语中包含显形感谢词语(即专门感谢词语),间接感谢言语行为则是指:不包含显形感谢词语,可在功能上却能起到感谢作用的话语。

1.道歉式

汉语和日语中的一个重要的表达方式,用道歉语来表示感谢。李丽娜《汉语“感谢”言语行为研究》中提到说话者认为自己给对方造成了麻烦,就会用道歉的方式来表达出自己的谢意,有指向又着重地向对方表述了自身亏欠对方人情的信息。比如“不好意思”和“过意不去”「すみません」「恐れ入ります」等。

实际交流中的中日语言,道歉式的言语和感谢言语行为与直接式的言语和感谢行为比较容易被大众混淆。从表面上看来,中日直接与间接感谢言语中有许多相像的地方,但是我们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现,中日语言会出现很大的区别。我们经常习惯性的将“谢谢”翻译为「ありがとう」。可以说人们在翻译工作中通常会认为母语中的直接言语行为与其他国家语言中对应的直接言语行为意思相同。

这一点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例如,你丢了东西别人捡到把它还给你时,在中国我们表达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会礼貌地说句“谢谢”。日本人此时会用「すみません」来感谢对方。这是由于日本人认为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增添了麻烦,因此感到非常的不好意思。生活中日本人将「すみません」「大変恐れ入りますが」这类语言习惯性流露在言语间。即便有时候明确了解这言语只是相互间的客套之辞,然而在接受别人的“雪中送炭”时不这样说,在日本他人就会觉得这是不礼貌的。由此可知,可以笃定这样一个结论:汉语中的“谢谢”与日语中的「ありがとう」不相同。

2.回报式

为表达自身的感激之情便以回报的方式,这不只是表达了对所欠恩情的重视,同时也突出了“礼尚往来”的意味。而估算所欠恩情的多少,又可将其分为承诺式和邀请式。像是:“往后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助,管开尊口”、“有事打电话”、“以后有事说话”、“一起吃个饭吧”等。这样表述的方式具有鲜明的中汉文化特点,也就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和“大恩不言谢”的思想在当代社会中的体现。

《诗经》中有句子:“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琼琚是一种美玉。你赠于我果子,我回报你美玉,与“投桃报李”不同,回报的事物价值远比受赠的东西昂贵得多,这也体现出了人类的高尚情感与品德。这种情感宣扬的是将心比心,是精神领域意识范畴上的契合,所以其回赠的东西和对方价值的比对在此层面上也只具有些微象征性的示义,并且体现出的是对别人对自身的精神意识的珍视,因此说“匪报也”。这是阐述受到了恩惠,应当知恩图报,需要加倍的报答。为的是与人相互结交,这也就是指的人伦层面上情感的沟通。《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中所记载的信陵君数次请朱亥,其所体现出的大恩不言谢的观点也一直流传至今。

中国人的人际交往以“情”为上,归结为一句古语便是“投桃报李”,而言语与钱财都是不可比拟的,自然而然便形成了中国人以实际行动回报对方恩情的风俗。从现今社会人和人相互沟通的角度来说,人们更讲究开门见山的报答方式。

由此可知,当代的中国人与古人的相对比,更愿意使用承诺方式的言语,用以表述自己已记大恩在心中,一定必会涌泉相报的心情。其中的目标一样也是为了那种感情上的交流。这样,以这个角度去分析,在汉语语言中,回报感恩式的感谢用语是间接感谢的言语行为中,感激之情最突出的一种。而这种表达感谢的方式的语言,在日语中却是极其少见的。

四、结论

中国和日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往往呈现出极为相似的理念,这是由于两国都曾致力于发展儒家文化,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相似的理念之下仍存在着些许差异。正是因为我的这次深入了解,才知道许多语用错误的原因。我们总是惯性地认为母语国的直接言语行为即等于目的国的直接言语行为,而忽视了两国文化底蕴下的差异性,这是在实际语用以及语言翻译中导致错误的通病。本论文以言语行为理论作为基础,对中日感谢语这一言语行为进行了细致的论述与探讨,详细的总结出其各自的语用特征,并在最后就其背后的文化因素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比较。用以启示那些跨文化言语交际以及日汉互译的外语学习者,正确选用得体礼貌的语言,有效避免语用失败,确保交际的顺畅与准确度。

摘要:在世界各地生活习惯不同的人相互交流时,因为语言文化的不同,相互理解有差异,进而可能造成误会,导致交流出现障碍。现在,国界之间交流日趋频繁,对于表示道歉和感谢的交流方式,可以减小相互之间的摩擦,同时也可以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对国界之间的交流、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都是很有好处的。语言结构,社会背景、文化习俗等的不同,导致不同国家的不同表达方式。当代语言的学习,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而道歉、感谢等语言行为也应当成为重要的学习内容。中日礼貌用语对比言语行为理论是语言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理论,言语行为理论从行为的角度探讨了语言的使用,是否可以广泛运用于外语教学与研究。本文试图运用这个理论,通过对中日感谢言语行为的比较研究,探讨中日在感谢言语行为背后所蕴含的不同思维意识及文化心理,并由此而引发出在汉日翻译方面的一些启示。

7.你懂得这些礼貌用语吗? 篇七

愚、臣、不才、不佞、鄙人、小人等均为自称。

小生、晚生:青年或后辈男子自称。

老朽、老拙、老迈:老年人的自称。

孤、寡人:君主、王侯的自称。

敝姓、贱姓:称自己的姓氏。敝处:称自己的地方。

寒舍、茅屋、舍间:称自己的家。

拙笔: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

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称自己。

拙荆:称自己的妻子。小女:称自己的女儿。

小儿、犬子:称自己的儿子。

舍亲:称自己的亲戚。敝帚:称自己的东西。

足下、阁下、台端、大驾:称呼对方。

公、君、先生:称男性。老丈:称老年男子。

大师:称和尚或在学问或艺术上有很深造诣,为大家所尊崇的人。

小姐:旧时对未嫁女子的尊称,现统称女性。

太太:对已婚妇女的尊称(带丈夫的姓)。

令亲:称对方的亲戚。令尊:称对方的父亲。

令堂:称对方的母亲。尊夫人:称对方的妻子。

大人:称长辈。兄:称男性朋友。

老师:称教师。陛下:称君主。

仆:男子自称。 妾:妇女自称。

拙见:称自己的见解。拙作:称自己的著作。

令郎、令嗣:称对方的儿子。

令嫒:称对方的女儿。宝眷:称别人的家眷。

令坦:称对方的女婿(典出王羲之闻人觅婿,坦腹东床之故)。

宝号:称别人的铺子。尊姓、贵姓:问人姓氏。

台甫:问别人的别名。贵庚:问对方的年龄。

高寿:问老年人的年龄。华诞:称别人的生日。

贵恙:称对方的病。高见:称别人的见解。

玉照:称别人的相片。大作:称别人的著作。

墨宝:称别人的字、画。高足:称别人的学生。

华翰、惠书、尊翰:称别人的来信。

府上:称对方的家或老家。

接受好意说“领情”请给方便说“借光”

请人修改说“斧正”请人决定说“钧裁”

求人帮忙说“劳驾”请人协助说“费心”

找人商议说“打扰”请人原谅说“包涵”

向人提问说“请教”接受教益说“领教”

谢人爱护说“错爱”受人夸奖说“过奖”

送礼给人说“笑纳”还物给人说“奉还”

请人来临说“恭候”初次见面说“久仰”

对方到场说“光临”未及迎接说“失迎”

无暇陪同说“失陪”请人勿送说“留步”

请人休息说“节劳”祝人健康说“保重”

对方不适说“欠安”劝人勿悲说“节哀”

交友结亲说“高攀”书信结尾说“敬礼”

问候教师说“教祺” 致意编辑说“编安”

8.导医的礼貌用语 篇八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社会交往的工具,这个工具依长期的社会历史和人文环境约定俗成,所以语言有着其社会属性及文化属性。作为其社会属性,人们的言语表达形式受到语言之外的社会要素的制约,作为其文化属性,语言在反映民族文化的同时还受到该文化的巨大影响。语言的社会属性和文化属性反映到礼貌用语方面则表现出语用习惯的不同和文化价值的差异性。

二、不同文化背景下汉英礼貌用语准则的对比研究

1、以汉文化为背景的礼貌用语准则

汉语的礼貌用语和英美等西方国家有着较大的文化背景差异,因此它的礼貌原则必然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汉学家顾日国教授根据汉语文化的源与流,提出了汉语文化中礼貌规范的四大特点:尊重、谦逊、态度热情、文雅,并提出了汉语礼貌原则的五个准则:贬己尊人准则,称呼准则,文雅准则,求同准则,德、言、行准则。

2、以英语文化为背景的礼貌用语准则

英语语言文化受封建制度桎梏的时问短,基督教文化和西方哲学思想体系构筑了英语国家文化大厦的主体。在英语语言文化中具有“以个人为中心的社会价值”特点,相信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以个人的工作和成绩来评定人。英语语言文化没有传统的贵贱之分,平等意识较强.无论贫富,人人都会尊重自己,不允许别人侵犯自己的权利,同时,人人都能充分地尊敬他人。英语的礼貌原则建立在西方文化基础上,从西方人的风俗习惯出发,概括了西方的礼貌用语的特点,共分为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逊准则,一致准则,同情准则六条准则。

可见,汉英语言的礼貌准则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不同的语言有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衡量标准及表现形式。事实上礼貌本身既有文化的普遍性,又有明显的文化差异性,这种文化差异常常构成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三、汉英礼貌用语与文化价值观念内在关系的研究

礼貌用语是人们在交往中通过称呼、寒喧与问候、致谢与道歉、称赞及回应等言语交际,建立和巩固入际关系。保持交往、交流顺畅运行。在跨文化的交往中,人们的交往交流是在不同的社会体系、语言体系及不同的文化内涵状态下进行的。对礼貌及礼貌用语在此状况下运用应是立体交错进行,即言语者应在既熟知自己民族特征和原则,又通晓受话者的社会背景、语言体系及文化内涵,否则交流中就容易产生语用上的失误。

“贬己尊人”是最富有中国文化内涵的礼貌现象。汉民族听到别人赞扬时往往会自贬一番,以示谦虚有礼。英语民族同汉民族相反,当他们受到赞扬时,总会乐意地说一声“Thank you.”表示接受,从而避免伤害对方的面子,以及尽量增加双方的一致。由于不同民族的文化价值差异,汉民族认为英语民族过于自信,缺乏谦虚;而当英语民族听到中国人断然否定别人对自己的赞扬或听到他们否定自己的成就,甚至把自己贬得一钱不值时更感到惊讶,并会认为汉民族惯于言不由衷或过于直率无礼。

称呼涉及礼貌是汉语文化的特征,但关键是称呼的方式与礼貌的关系。某一种称呼方式在汉语文化中被认为热情得体,但在英语文化里,却是唐突无礼的;相反,另一种称呼方式在汉语文化中可能唐突无礼,但在英语文化里又会十分真诚亲切。例如我们常用“小李”、“老张”表示亲切、随意,而英语民族不分尊卑长幼,均直呼对方名字,以表示亲切或人格平等,在汉民族则会认为那样唐突无礼、不能容忍。

礼貌同隐私的关系在英汉语言文化中是不同的。“隐私”在不同的文化中定义不同,价值也不同。英语民族对privacy这个词的含义理解较广。结果,汉民族文化中认为是礼貌的言行,在英语民族的文化中却会被认为是侵犯了别人的privacy。例如,两个中国人第一次见面就会热情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儿女、职业甚至收入,但这些内容都被英语民族理解为干预了他们的“隐私”。

礼貌同个人自主的文化价值也有关。“个人自主”在英语民族眼里具有很高的价值。它同英语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有关。所谓“个人自主”,指个人行动的自由、权利和独立。英语民族认为,在社会交往中,尊重个人自主的言行才算礼貌。汉民族则因其悠久的封建历史而很难理解西方文化中关于个人自主的价值。于是,英语民族认为有损负面面子的言语行为,汉民族却不以为然。例如,汉民族是不会把“提供某种物品”、“提供某种服务”或“发出某种邀请”等看作是干预个人自由的言语行为,更不会认为这样会给对方的面子构成威胁。这些言语行为在汉民族的眼里是出且一个人的诚意和关心,他们甚至认为,必要时还得强行要对方接受,才能体现他们的真诚。因此,不断给宴请的客人添食以表示热情:强迫对方接受馈赠礼物以表示真诚等等。在汉民族文化中是有礼貌的表现,但在英语民族文化中却被看作是侵犯个人自主的行为。

四、结束语

由于礼貌的表现形式,实现方式和判断标准在不同的文化中有较大差异,如不了解这些文化差异,往往会出现语用失误,导致交际上出现障碍,甚至交际失败。在学习一种语言时,要深入了解该语言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知识,并且将它与自己的母语相比较,认识异同点,尊重不同点。尤其对跨文化交际研究来说,对其差异的探索似乎更为重要。在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中,双文化比双语言更加重要,因为,词只有在它们使用的文化中才有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跨文化交际中选择恰当的语言结构和表达习惯,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参考文献:

[1]芳琴.中西跨文化礼貌用语语用探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3期

[2]曹春春.礼貌貌准则与语用失误[J].外语学刊,1998年2期

[3]罗添娴.从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谈跨文化交际[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6年3期.

9.中英日常礼貌用语差异初探 篇九

一礼貌用语差异的主要体现

第一, 英汉称呼语中的文化差异。正确的称谓可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符合礼貌规范, 反之则有可能引起对方的反感甚至伤害。鉴于中西文化背景差异, 这点尤其值得注意。通常在西方国家, 男女老少都喜欢直呼其名, 以表示友好, 平易近人, 如“John Smith”。而汉语礼貌用语中不能对不熟悉的人直呼其名, 例如“张晓丽”这个名字, 一般人不能直呼“晓丽”, 因为这种称呼仅限于朋友、亲人或熟悉的人。汉语中社会称谓喜欢用上“小+姓”来称呼晚辈, 显得和蔼可亲, 具有长者风范。但在西方国家, 一般用“小”是很不礼貌的。同时汉语还喜欢用“老”或者“大”, 甚至“哥”、“叔”、“婶”等来称呼长辈, 表示对对方的尊敬或恭维。但在西方国家, “老”是禁忌语, “老”让人想起年龄大、体衰、无用等, 尤其对女士更不能莽撞的用“老”称呼;还要注意的是中国人对职衔也很关注, 这与中国历史上长期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有关, 在中国, 为表示对职位高的人敬仰恭维, 一般都用姓+职衔相称, 如“王院长”、“李局长”、“方经理”等, 但在英语中则不完全相同, 很少听说“Manager Fang”, “Principle Smith”等等。

第二, 问候和祝福语的文化差异。见面相互寒暄问候是中英文化共同的礼仪, 但不同的文化背景有不同礼貌准则, 我们应该了解、学习这些文化, 才能在社交场合做到彬彬有礼。西方国家的人通常以时间作为问候的开始, 如“Good morning”、“Good evening”等, 或者用简单的“Hi”、“Hello”等。中国人在同事之间, 熟悉的人之间都可以问及一些私人问题, 如:“你收入高吗?”“结婚没有?”等诸如此类的问候语, 而在西方国家这些都是私事, 一般避免提及婚姻状况、薪水、年龄、宗教信仰、政治观点等问题, 可以谈论天气情况、业余爱好、体育活动等;而在中国比较注重饮食文化, 这体现在日常问候语“你吃了吗?”, 而英语文化背景下的人可能会对“Have you had dinner?”感到迷惑, 是不是对方邀请我吃饭还是其他暗示。此外, 节日、庆典等的祝福问候也和西方国家有所不同:西方国家的祝福语往往简洁明了, 如西方最大的节日圣诞节的祝福语, 常见的有“Merry Christmas”, “Wish you a happy Christmas”等, 而以中国的最大节日“春节”为例, 祝福语五花八门, 大家熟悉的有“恭喜发财”“年年有余”等。

第三, 赞美语的文化差异。赞美语在中西文化中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对于中国人来说“贬己尊人”是我们的礼貌原则, 而西方人则是“赞美原则”, 所以赞美语在应答形式上体现了文化差异。谦让是中国人心中的美德。如当听到别人的赞美语, 中国人和西方人回答不同。中国人会很含蓄, 虽然心里高兴, 却以“我不敢当”、“受之有愧”等谦卑方式应答, 这使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感到困惑;而西方人热情开放, 往往会高兴接受这些赞美之词, 并礼貌地回答“Thank you!”。

二解决礼貌差异的策略

第一, 了解中西文化概况, 入乡随俗。从以上文化差异对比中可以看出, 要做一个有礼貌素养的人, 一定要掌握中西文化概况。英美人注意保护个人隐私, 所以我们在交流时要避免谈及婚姻、年龄、金钱等敏感话题。

第二, 交际对象, 知己知彼。跨文化交际过程中, 不但要熟悉英汉文化的不同, 还应了解交际对象, 掌握对方的文化背景、身份、特点, 以便作出正确的判断, 使用恰当的礼貌用语和语言表达方式, 避免使用对方禁忌语或本国的双关语, 使交际在相互理解、融洽的氛围中进行。

三结束语

自古以来, 中国就是礼仪之邦,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影响, 中外跨文化交流活动不断增多, 中国人越来越重视礼貌用语的应用。尽管中英礼貌用语有互相接近的趋势, 但差异仍然存在, 今后也不可能完全消除。因此, 研究中英礼貌用语差异, 树立文化差异意识, 求同存异, 采用正确的交际策略才能更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推动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

摘要:日常礼貌用语是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 英汉两种语言各自形成了丰富的词汇, 折射出不同的文化内涵, 本文通过对英汉两种文化在日常用语中产生的词汇差异做对比分析, 有利于掌握礼貌规则, 了解不同的社交习俗, 以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关键词:中英,礼貌用语,文化内涵,差异

参考文献

[1]顾曰国.礼貌, 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2 (4)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8

[3]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提高涉外交流能力的学问[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10.服务行业工作人员的礼貌用语 篇十

2、请问您几位,是否有预定

3、请跟我来

4、很抱歉让您久等了

5、请您多多包涵

6、请多关照

7、让您久等了,这是——茶

8、真是抱歉耽误了很长时间

9、您还需要别的吗?

10、我能为您做些什么吗?

11、很高兴为您服务

12、请您多提宝贵意见

13、请您随我到收银处结帐好吗?

14、请问您对我的服务还满意吗?

15、谢谢光临,请慢走.

16、您走好,欢迎下次光临。

服务行业工作人员的礼貌用语:足疗店上下钟基本服务礼貌用语

1、您好,服务员,请问可以进来吗?

2、贵宾您好!

3、您好我是某店高级技师号,很高兴为您服务,请问现在可以开始了吗?

4、您请换一下桑拿服,我去打水为您泡脚,请稍等!

5、您好,服务员,请问可以进来吗?

6、我帮您把衣服和包包挂起来,手机用密封带装起来,以免茶水打湿,不影响您的正常接听和使用。

7、请放松,请屈腿。(脱袜子)

8、您好,盆里为您放的是中药,有消炎、杀菌,止痒去脚气。

9、您好,请抬一下脚,请把脚放在盆里,请试一下水温,请问水温怎么样?

10、您好,现在为您 做的是豪爵足疗,时常是80分钟,上钟时间11点,下钟时间12:20.。

11、请问您的皮肤对酒精过敏吗?酒精有消炎、杀菌的功效。

12、足疗夹能量石(您好,现在为您夹的时能量石,可以宗和人体负面能量,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

13、请稍等!

14、我去打水为您清脚,请稍等。

15、现在为您用的是牙膏清脚,有消炎、杀菌、止痒、去油的功效。

16、公司有免费提供的袜子和鞋垫,请问您需要吗?(请问您穿多大码?)

17、请问你对我今天的服务满意吗?

18、您好!您的衣服和包包给您放在旁边,手机帮你拿出来。走的时候请带

好。

19、您好,我帮您把手牌带上,方便您走时取鞋子。

20、这是我公司的微笑服务卡,上面有我的工号和电话,如果您对我的服务满意,请记得下次过来点我,也可以提前打电话帮您提前预定房间,以免高峰期你过来等技师和房间。如果你对我的服务不满意,可以将微笑服务卡放在前台,并留下保贵的意见。以便下次更好的为您 服务。

21、现在为您擦的是脚气膏,有消炎、杀菌、治脚气的功效。

22、您是穿自己的袜子还是穿公司赠送的袜子。

23、您好,您的服务已做完,走时请带好随身物品,我是高级技师号,希望下次在为您服务。

11.中西方礼貌用语比较分析 篇十一

中外语言学家总结了不同的礼貌观。顾曰国曾总结了中国文化的四大礼貌特征:尊重、谦虚、态度热情、文雅。他认为尊重是自我尊重和赞赏对方;谦虚主要表现为贬己尊人;态度热情指关心、体贴、好客;文雅指举止、谈吐得体大方。

西方著名英国学者利奇对礼貌原则划分为六类, 每一类包括一条准则和两条次则: (1) 得体准则:尽量少让别人吃亏, 尽量多使别人得益; (2) 慷慨准则:尽量少使自己得益, 尽量多使自己吃亏; (3) 赞誉准则:尽量少贬低别人, 尽量多赞誉别人; (4) 谦逊准则:尽量少赞誉自己, 尽量多贬低自己; (5) 一致准则: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 尽量增加双方的一致; (6) 同情准则:尽量减少双方的反感, 尽量增加双方的同情。

中西方都注重礼貌, 中外学者所总结的礼貌原则也都是注重他人的利益在先, 但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 二者的文化内涵在某些方面截然不同。

1. 问候语

在中国大家习惯了见面就问, “你吃了吗?去哪啊?”等等之类的。这显然在中国实在正常不过的, 为了增进关系, 表现礼貌, 见面客气寒暄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果这样去跟一个英美人士打招呼, 他会认为你没有礼貌没有涵养, 认为这是对自己隐私的干涉, 心里极不舒服。当然本民族的人都知道我们并非有意打探他们的隐私, 只是礼貌性的问候而已。西方见面的问候语一般是“howareyou?”回答“fine, thank you!”或者简单的“hello”或者“hi”“今天天气很好”等类似礼貌性问候。这在中国很少见。

2. 称呼语

中华民族有着严格的长幼尊卑的观念意识, 是汉语文化的典型特征。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传统, 以儒家文化为核心, 讲究仁义礼智信, 所以在称呼上一定合乎礼仪的要求。

在亲属称呼上中国与西方英美国家有很大差异。在中国, 父母双亲双方的亲戚有着明确的称谓, 如叔、伯、舅、姨、姑、婶、舅母 (堂或表) 兄、 (堂或表) 弟、 (堂或表) 姐、 (堂或表) 妹, 这表现了中国浓厚的血缘关系。而在英语中只有aunt和uncle两个词就可以概括所有的关系。

再者就是对父母的称呼, 西方孩子可以直呼父母的名字也可以重名, 这在中国这个礼仪之邦是绝对失礼的行为, 这充分证明了中国长幼有序尊卑分明的文化特点, 而西方的双方平等的文化价值表现的淋漓尽致。

3. 答谢语

向人致谢这是人与人交际中的一种礼貌, 可以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好意得到肯定, 有助于增进双方关系及其良好发展。但是在中西方关于答谢频率及表达方式上大不相同, 更值得注意的是对待别人的答谢的回应上中西方有质的不同, 中方喜欢谦虚的对待别人的赞扬, 通常是自贬一番, 这与西方完全不同。

4. 隐私语

中西方文化中都有隐私, 但是关于什么是大家不愿意透露不愿广而告之的东西, 不同的文化中隐私的内容截然相反。在中方文化中, 一般认为有损自己尊严的事情, 有损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的事情属于隐私。而在西方文化中, 他们不愿被人问及工资、年龄、职业婚姻、政治和宗教等相关问题, 但是这些内容经常被国人提及并讨论。

人们在交际中的任何表现都是与其特有的文化背景相联系的, 礼貌用语也不例外, 它是在特定文化下的语言表达。顾曰国总结中国文化的四大礼貌特征:尊重、谦虚、态度热情、文雅。相反, 西方文化中突出自由平等个人主义, 那么在交际中西方人不爱打听别人私事, 直呼父母的名字, 个性独立张扬, 说话开门见山的种种行为也就可以理解了。

摘要:本文讨论了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所导致的礼貌用语习惯的不同, 在交际中只有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才能避免语用失误, 顺利沟通交流。在交际当中双方都本着礼貌的原则, 尊重对方的文化, 适当调整语言表达的方式, 因为了解所以理解, 达到顺利礼貌交际的目的。

上一篇:国王给女儿的生日礼物作文下一篇:感染科规培出科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