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民族团结活动月(精选11篇)
1.内蒙古民族团结活动月 篇一
伟大的中华民族已经走过了5000多年的文明历程,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勤劳、勇敢、智慧的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幅员辽阔的国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发展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一部厚重的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国各民族诞生、发展、交融,并共同缔造统一的国家的历史。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民族人民为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而奋斗。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华民族以崭新的雄姿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可是近几年,极少数不法分子与境内外敌对势力勾结,煽动民族仇恨,制造民族分裂,企图破坏民族团结,给我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给我们正常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破坏,给各族人民的情感造成极大伤害。
近期通过学习民族团结相关内容,我更加清晰地认识了我国的民族问题,更加清醒地认识了民族团结对于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共产党员,我更加清晰地认识了自己肩上所肩负的民族重任。我们知道,国家统一、领土完整,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关系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任何分裂祖国的行经,都会遭到全国各族人民的反对,任何分裂国家的活动,都使中华民族更加紧密团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战略高度,准确把握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深刻分析新时期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对做好民族工作、处理好民族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新精神、体现时代特征的重要观点和重要论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新发展,是指导新时期民族工作、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思想指针和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让民族团结之花开得更加鲜艳。
一、增强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思想自觉和政治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是关系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的大事,是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大事。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民族问题、民族工作,在90多年奋斗历程中谱写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辉煌篇章。当前,我国民族工作的内外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民族关系出现不少新情况新特点,民族工作面临更多新问题新挑战,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我们应该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拥有更全面的辨别能力和是非观念,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和文化观。
(二)坚决服从组织,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坚决维护祖国统一。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高举民族团结的旗帜,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维护社会稳定,自觉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建设者和促进者。
(三)自觉加强学习,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民族理论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基本知识,深化对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的认识,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不断提高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坚持原则,明辨是非,旗帜鲜明地与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做斗争。我们要坚决捍卫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
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必将有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是人类历史上正确处理民族问题、民族关系的伟大创举,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作出了深刻阐述,提出了“八个坚持”的重要部署,明确了做好民族工作的政治方向、制度设计、工作主题、精神纽带和目标任务,这是尊重历史、符合国情、顺应人心的正确选择,体现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反映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只有始终沿着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走下去,进一步完善我们党关于民族工作的具体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不断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才能更好地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织就民族团结和谐的绚丽壮锦
团结和谐,才能汇磅礴之力;
安定有序,方可收长远之功。内蒙古是我国最早成立民族自治区的地方,是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早付诸实施的地方。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内连八省,外接俄蒙,是祖国的“北大门”,首都的“护城河”,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做好民族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始终把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来坚守,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今天的内蒙古,已成为多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美好家园。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多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全区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谱写了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小康、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壮丽篇章。70多年的生动实践,积累了许多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宝贵经验,这是我们十分重要的精神财富,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接下来我们应该进一步做好总结和研究工作,以更好地把握规律、立足本职工作,推动内蒙古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行稳致远。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地把握当下、开创未来。我们要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牢牢把握“两个共同”主题,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把内蒙古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得更好,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2.内蒙古民族团结活动月 篇二
一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现状
新疆2014年应届高校毕业生72279人, 其中少数民族毕业生24424人。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 新疆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由2002年的1.8万人增加到2014年的7.2万多人, 8年间增长了4倍。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高校毕业生数量大增, 毕业生就业压力也逐年增大, 加之对少数民族学生入学时的政策倾斜, 近年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率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即使在自治区内也低于全区平均水平, 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逐日突出。
二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的主观原因
1. 汉语水平的影响
随着新疆经济的不断发展, 少数民族大学生能否流利地使用汉语已成为能否顺利就业的关键因素之一。民语言的少数民族学生在进入大学后都将接受为期一年的汉语预科的教育, 通过相应的等级考试才可以接受正式的专业课程教育。但汉语言等级考试采取的是笔试的形式, 在考查学生的听说能力方面仍有欠缺。加之大部分民族学生在其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和成长期更多接受的是本民族语言教育, 并受家庭语言氛围和习惯的影响, 很少有机会练习汉语。自治区内高校大部分普遍采取的是民汉学生分别编班, 民汉学生分别住宿, 造成大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鲜有与汉族同学交流的机会, 这样就导致相当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大学毕业时汉语水平仍然很低, 从而影响了他们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交流。
2. 英语水平的影响
少数民族学生开始学习英语时间普遍较晚, 甚至有许多少数民族学生到了大学才接触英语。大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就是自主性较强, 除了在课堂上参与学习以外, 另外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自学, 但是由于学生接触英语时间较晚、英语不属于专业课、英语等级考试是否通过不影响毕业造成学习积极性差, 很少有学生主动听、读英语。又因为没有语言环境, 学习方法单一, 靠死记硬背等因素的影响, 学习英语的情况十分不理想。
3. 求职技能的影响
家庭经济条件影响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民族班的学生贫困生比例较高, 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来自偏远地区, 在成长过程中也很少接触现代化的教育。比如很多学生没有接触过计算机, 没看过电视, 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缺少与人交流的经验, 不善于表达展示自己。而资助学生完成学业的银行贷款落实不到位, 很多学生的课余时间都是用来打工赚取学费, 使得他们没有多余的钱和精力去学习更多的知识技能。
各高校对民族班学生实行汉语授课, 有限的汉语水平, 使得本就晦涩难懂的专业词汇变得更难理解, 影响到专业课程的学习。虽然高校对民族班的考核标准不同于其他班级, 但是毕业后所有毕业生进入同一个市场, 市场是无情的, 能力才是唯一标准, 导致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
4. 求职观念的影响
求稳和求实际回报的心理过于严重, 家长受多年计划经济的影响, 灌输给孩子“吃皇粮”才是最保险的, 所以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希望找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稳定的职业, 选择民营企业和创业的相对少些。一部分学生习惯于“等、靠、要”, 安于平稳, 就业的主动性不强, “走出去”的观念淡薄。他们大多把就业难问题归结为就业薪资低、工作任务繁重等客观原因, 而对自己主观方面的原因缺少认知, 缺少应有的就业主体意识和独立精神。并且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生活缺少整体规划, 职业定位模糊, 得过且过, 以后再说的想法明显。
三从民族团结角度出发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
1. 利用课余时间, 加强交流, 提升语言能力
语言是文化交流、沟通感情、学习工作和生存基本载体。尤其在新疆, 语言种类多, 想要彼此沟通、协作, 良好的语言能力是一项基础能力。彼此敞开心扉, 沟通交流, 成为增进民族感情, 促进民族团结的第一步, 更是叩开就业大门的第一块“敲门砖”。例如可以开设语言角, 少数民族学生可以跟汉族学生进行交流, 增强汉语、英语能力。在新疆这样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如果汉族学生可以会一门少数民族语言, 也对自身就业非常有利。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 在培养民汉学生之间感情的同时还可以通过互相学习提高专业知识能力、计算机能力、语言能力等各种求职技能。
2. 开展“一帮一”“结对子”活动, 互相帮助和学习, 分享彼此的就业想法和人生规划
想要转变就业观念,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择业观, 一方面学校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教育, 一方面作为学生本人, 也要积极主动地去钻研和探索。一个人的眼界和心胸毕竟有限, 利用“一帮一”“结对子”等活动, 除可以达到了解彼此, 认同彼此外, 同时可以接触和学习到更为先进的就业理念, 开阔眼界, 为纠正以往偏差和错误的就业想法提供了可能。勇敢做出尝试, 以观念指导行动, 以行动验证观念, 才能在就业之路上走得更好更远。
3. 积极推进实施民汉合宿
民汉合宿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优越性, 是消除民汉间隔膜, 重新认识彼此的重要举措。民汉合宿, 从制度文化渗透到思想文化方面, 多元化的宿舍环境为学生的发展和社会化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民汉合宿可以提高少数民族同学的专业水平和交往能力, 由于少数民族学生的基础教育与汉族学生相比是有一定差距的, 通过民汉合宿的方式, 由汉族学生带动, 一起学习, 互相帮助, 专业水平提高的同时汉语、英语交流能力也会同时得到提升。而且在以彼此尊重为前提建立起的宿舍环境下, 能够使双方在对待一些问题、一些行为上给予宽容与谅解, 在就业问题上, 彼此思想的火花时刻在碰撞和磨合, 给予自己和对方启迪和指导, 形成互补, 相互促进。
四结束语
新疆的发展关系到祖国的未来, 这个历史使命不是哪一个民族就能够承担, 需要各民族人才共同来建设。且“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目前新疆一切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 所以积极推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这个工程不是单靠完善就业指导教育就能完成, 更应大力提倡和促进民族团结, 加强各民族思想文化交流融合, 尤其是民汉之间, 互相学习, 互相帮助, 增进彼此的认同感, 学习先进就业理念, 转变传统就业观、择业观。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率的不断提高, 可以进一步优化社会资源, 增加社会和谐因素, 有利于各民族之间形成一股合力, 推动新疆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青广、王红萍、马玉香.民汉同宿: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J].新余学院学报, 2013 (1)
[2]敬莉.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 2008 (3) :38~41
[3]海秋丹.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策略[J].社科纵横 (新理论版) , 2010 (1) :235~236
[4]刘会、刘艳.关于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 2011 (1)
3.内蒙古民族团结活动月 篇三
【关键词】统筹发展;民生幸福;民族文化;民族机制创新
在乡城县轰轰烈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活动中,驻乡城援藏干部人才,依托人才、资金、技术优势,主动作为、各展才艺,开拓创新,大显身手,在民族团结创建活动中大展宏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统筹发展示范。按5年规划4年完成思路,实施城市规划、给水工程、河东干渠工程、仲德村风貌改造、卡心村移民搬迁点建设工程、松通牧民定居点提升打造工程、热打乡集镇打造工程、玛依河渠系配套工程、红色文化广场改造提升工程、人才培训中心等援建项目,为乡城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目前仲德民族风情园区已打造为一个充满古老传奇与神秘色彩的寨落,是游客领略藏家田园风光、休闲度假的圣地;县职业技术培训中心投入使用,成为乡城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酿酒葡萄基地完成第一期506.63亩葡萄种植,“圣地阳光”葡萄酒成功试产;康南特色农产品加工集中发展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香巴拉国际旅游小镇建设项目正在全力有序推进;康南特色农产品加工集中发展园区已正式入驻企业6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1790万元,实现利润977万元,上缴税金126万元,安置就业人口237人。加大对已建成项目的跟踪服务,最大限度发挥项目援建作用,着力把援建项目打造成为改善藏区生产生活条件的惠民工程,提升藏区农牧民生活水平的幸福工程,让援建项目成为促进藏区经济跨越发展的基石,成为联系藏汉的桥梁,成为见证藏汉民族团结进步的历史丰碑。
开展结对认亲活动,打造民生幸福示范。大力弘扬“忠诚爱国、乐善互助、务实创新、坚韧奋进”的甘孜精神,建设甘孜精神家园,坚持精神家园建设与实现伟大“中国梦”“乡城篇章”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民族精神相结合,深化“爱国、守法、感恩、团结”为主题的宣传教育。第三批驻乡城援藏干部人才共计37人,结对认亲166户,亲戚遍及全县12个乡镇59个行政村,人口997人;联系重点寺庙2座、僧尼62人;救济贫困学生354名,走访慰问群众986人次,提供资金、物质帮扶折合人民币共计10余万元;收集农牧民群众诉求178条,排查矛盾33起,化解纠纷28起,解决问题97个。利用“走亲戚”活动,带着把“亲戚”当亲人的理念,深入农户,与“亲戚”手拉手进行恳谈,心连心进行交流,一起拉家常,话里短,大家畅所欲言,在对话中,把党的惠民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知识传递到结对亲戚心坎上,让藏区农牧民群众时刻与党委政府在思想上同心同德、方向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谱写“藏汉一家亲”的新篇章。
抓好民族文化交流宣传,建设民族文化高地示范。采取召开村民大会和走访农户等方式,深村入户,抓好中华民族文化交流宣传,扩大影响力,大力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传播国家法律、法规,促进各项政策贯彻落实,切实把党的阳光照耀到每个农户的窗台上。
开展“携手乡城圆梦香巴拉助学行动”捐资助学活动。泸州合江工商联对10名困难中学生和20名困难小学生发放了2400元/人和1200元/人,共计4.8万元的生活费,并赠送了20余套书包及文具盒等学习用具。
开展支部共建共创活动,乡城县交通运输局与泸州市交通运输局结对“共建共创”,落实支部活动经费5万元,实现优势互补。
开展了“手拉手”活动,乡城县城关小学与泸州市纳溪区白节小学等三所学校双方师生在学习和生活上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增进了学校之间的友谊和了解,促进市(泸州市)县(乡城县)、校际、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实现两地学校在教育、管理、教学等方面的共同提升。
开展免费送医、送药、送服务和大型义诊活动,义务健康体检5500余人次;为乡城县额外争取资金捐助、设备物资等折合现金共计201.8万元。援藏医生在乡城县人民医院成功开设了无痛胃镜检查技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协助乡城县人民医院“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创建和乡城县藏医院进行藏药的国药准字号申报。
实施乡城县农特产品走进泸州活动,通过“进超市、开商店、搞展销、到县乡、借电商”等形式,搭建合作桥梁,实现乡城县农特产品亮相“2015中国酒城·泸州迎春购物月”,以营销促生产,营造良好产销环境,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和助农增收、产业文化带动的目标。
4.内蒙古民族团结活动月 篇四
沧源县民族小学2010年12月12日
一、物质准备:
1、民族团结主题喷绘背景一幅3米*8米
2、民族团结喷绘宣传展板1.2米*3.5 米*2块
3、彩纸制十个少民族服装儿童版10套,佤族服装4套
4、音响设备、摄影设备
二、人员准备
1、邹跃仙、龙大伟、魏龙华、黄文华、李世铭、各班主任
2、每班一名小展示员
三、活动程序
1、准备阶段:收集民族介绍文字、图片(邹、龙)—>制作喷绘(李)—>整理十个民族的讲解稿(李)—>收集十个民族的特色音乐(李)—>遴选各班小展示员(各班)—>排练(李、邹、魏)—>编排、录制活动音乐和解说(李)—>制作十个民族服饰(黄、龙)—>布置展板、会场(龙、邹、田迅、李红明)—>安装音响(魏)—>设置录像设备(南、李)
2、活动阶段:
在佤族音乐中,4名小佤族主持人舞蹈上场。
音乐停,舞蹈停,主持人开始主持。
辅导老师讲话。
主持人继续主持。
十个民族小展示员身着纸质民族服装在民族音乐中依次上场展示介绍该民族。
主持人继续主持。
活动结束。大家参观展板。
3、总结阶段:收集活动图片、视频、文稿(邹)—>撰写活动总结报告(邹)—>编制活动视频(李)—>撰写、报送信息(邹)—>存档(龙)
四、时间安排
5.民族团结活动总结 篇五
一年级
本学期开始,一年级开展了“民族团结”主题活动。进一步引导一年级学生学习民族历史,了解民族文化,提高民族团结意识,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现将开展工作总结如下:
一、切实增强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事关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事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事关国家的统一和长治久安。实践证明,国家的繁荣富强、社会的和谐发展必然要求切实维护民族团结。牢固树立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的思想,进一步增强“稳定压倒一切”的意识、民族团结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人人争做民族团结的维护者和促进者。
二、利用教材,引导学生了解民族历史文化。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风俗习惯都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要让学生了解我国56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让它们的历史文化的光彩唤醒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我校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利用班会,积极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主要做法是:
通过教材的阅读,让学生从中了解中华中华民族的构成,掌握了解我国国情,从小就在心灵中塑造我们各民族大统一的国家意识和民族精神。
三、开展主题系列活动,提高学生民族团结意识。
了解民族,学习民族的历史文化,其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学习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团结意识。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为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拓展了天地,主要开展的活动有:
1、各班围绕“民族团结”召开主题班会。
2、通过举行升旗仪式,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由教师宣讲国内形势和民族团结的意义。
3、办了一期以民族团结为主要内容的黑板报。
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我校将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总结工作经验,认真组织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让56个民族的灿烂文化在孩子们的心灵中播下“中华民族是一家”的种子。
6.民族团结月活动 篇六
通讯员马俊报道:今年5月,是自治区第29个民族团结教育月。为在全公司掀起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热潮,切实唱响“三个不忘”、“六好”的主旋律,新疆维泰开发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会以抓学习、思稳定、求发展、讲团结、盼和谐为主题,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结合公司实际,围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这一主题,组织开展一系列有规模、有声势、有影响,群众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教育活动,进一步凝聚力量、提振信心,为实现公司上市发展打牢坚实的干群思想基础。
一是在5月下旬,公司将组织召开“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新疆”民族团结主题职工座谈会,充分倾听各族职工对公司民族团结、改革发展、生产经营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工作,增进共识。
二是举办“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电影观看活动。公司组织全体职工及家人观看建党90周年十部推荐影片《乌鲁木齐的天空》,每人发放电影票2张,投入4.5万元共发放下属17个基层单位电影票1800余张,让广大职工在工作之余感受现代文化,加深民族感情。
三是开展“我身边的民族团结事”有奖征文活动。以“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为主题,广泛征集公司职工中的民族团结先进典型事迹、《乌鲁木齐的天空》电影观看感受、民族团结好经验好做法等内容。公司将在5月底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若干名,并给予表彰奖励。
四是在公司5月份报纸上开辟民族团结专栏,以“人人都讲民族团结的情,人人都说民族团结的话,人人都做民族
团结的事”为主要内容,广泛宣传民族团结的政策法规、好人好事,介绍公司民族团结经验和做法。
五是学习乌鲁木齐市劳动模范、公司民族团结先进人物、技术骨干阿斯哈尔同志先进事迹,在准备在开发区(头屯河区)范围内宣讲,进一步增强广大职工的民族团结意识和工作作风,切实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公民道德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作为拥有55年悠久历史的老牌国营企业,维泰开发集团公司严格遵守国家劳动合同法规,全员订立劳动合同、全员参加社会保险,提供全员带薪休假、高温补贴、加班调休等福利,对女职工、特种作业人员职工每年组织体检。每年工会组织都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工资集体协商和协调劳动关系的集体合同。2009年公司多次探视受伤住院职工,送去慰问金8000元,为两名困难职工和1名受伤职工捐款8085元,向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申报困难职工22人,申报办理金秋助学金2人,探视病人70人次,为432名离退休职工发放生活福利共14万元。组织公司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参观工地、郊游活动,共享发展成果。为103位五七连人员和30名60年代精简下放人员发放生活费。组织协助职工家属办理丧葬事宜,处理后事,充分体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7.小学民族团结教育的实践探索 篇七
一、意义
1. 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是严肃的内容
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41%, 民族自治地区占国土总面积的64%, 中华民族是中国56个民族的总称, 是经过长期交往融合形成的相互依存、多样统一的的民族共同体。在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工作, 也是一项内涵丰富、政策性很强、具有一定敏感性的工作。
2008年11月, 教育部、国家民委共同发布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 以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各级各类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该纲要明确指出应当在小学中高年级开展民族知识启蒙教育、民族常识教育活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强调, 做好民族工作, 在新形势下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对维护和发展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2. 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是德育活动的重要内容
爱国主义教育历来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 而我国幅员辽阔, 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与单一种族国家的爱国主义不同, 必须要经过骨肉爱———乡土爱———民族爱———国家发展的四个层次, 由此, 我们必须要经过多个层次的情感经历, 才能走向对社会主义伟大祖国的爱, 即在“祖国爱”与“乡土爱”两个层面之间有一个“民族爱”的层面, 对于在校学生来说, 还需要尽可能地多方面了解本民族和其他兄弟民族, 只有经历了对整个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 才能真正达到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层面。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是引导儿童达成“民族爱”的重要途径。
3. 国际上通过学校教育而培育国家统一意识的新趋势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强调民族和睦、文化交流以及爱国主义教育, 为了保持国内安定, 在形式上举起“反对种族歧视、实行民族和解、和睦”的旗帜。世界各国在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方面都是从学校教育抓起, 从小学到高等教育都开民族文化课, 要求各民族学生从小了解本国各民族的文化艺术、宗教信仰、语言及社会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以及国家的民族、宗教方面的法律和政策, 培养各民族学生共同相处、交往的素质, 并把各民族学生学会和睦相处作为培育爱国主义精神的基础。通过对青少年进行本国多元文化的教育、交流进而形成国家统一意志, 成为增强国家凝聚力的有效途径, 成为各国培育国家统一意识的新趋势。
4. 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汉族与其他民族人口对流的规模不断扩大, 在内地和沿海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务工人员也在大幅增加, 在这样的背景下,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关系到国家的长久稳定与统一, 关系到各民族的共同进步和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是内和各民族、外防渗透的重要武器。
2009年5月, 教育部、国家民委组织召开了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部署视频会议。会议纪要明确指出, 各地中小学要按照《指导纲要》的要求, 按规定的课时安排教学, 例如在小学三、四年级开设《中华大家庭》课程, 在小学五、六年级开设《民族常识》课程, 同时要求, 将各阶段民族团结教育全国统编教材的教学内容纳入小学阶段考查和中、高考及中职毕业考试范围, 试题分值不低于政治科目分数的15%。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综而言之, 在小学阶段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的、紧迫的要求。
二、实践
1. 认识到位, 浓郁氛围
认识的深度决定行动的力度。曾经有这样的错误认识: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是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这样的认识显然严重背离了教育部、国家民委关于在全国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目标要求。不论是民族地区, 还是汉族地区, 都要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程, 使各族儿童从小接受民族团结常识教育, 牢固树立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整体意识, 防止影响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大汉族主义或大民族主义的滋生、蔓延。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有了正确的认识, 学校必然会从多方面综合考虑如何提升教育的实效性。例如, 学校在走廊墙壁上建立民族大家庭文化墙, 集中展示各个民族的服饰、语言、文字、生活习俗等民族特色, 让每一位过往的孩子随时可以驻足阅读;学校在校内道路的命名中, 也引入民族团结的教育元素, 如郑和路、铁木真路等, 不断向每个孩子昭示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 每个民族都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在学科教学中, 学校也积极引入民族元素, 例如将黎族竹竿舞列入体育活动项目中来, 将民族服饰引入到美术教学中来, 学校通过种种措施, 从课堂到课外, 用浓郁的教育氛围, 对儿童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 必然可以不断提升全体儿童对中华民族大家庭内的各个民族的文化认同, 让民族团结的种子深深扎根在每个孩子的心间, 让中华民族的概念深植于每个孩子的脑海里。
2. 措施到位, 确保落实
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施, 要求措施到位, 要定计划、定教材、定课时、定教师, 并给予充分的各项保障。2004年, 教育部与国家民委印发《关于在中小学进一步大力推进民族团结教育的通知》, 翠屏山小学作为江苏省民族团结教育试点学校, 在多年实践中, 始终将民族团结教育定位为德育活动课程, 利用地方课时, 采用《中华大家庭》、《民族常识》等读本, 全校由一名专任教师对三到六年级儿童进行教育, 采用民族知识演讲、民族团结故事会、讲座等形式, 寓教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生动活泼地开展专项教育。由于学校措施落实到位, 民族团结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同年5月, 南京市教育局、民族宗教局共同在翠屏山小学召开民族教育教学现场会, 向全市普及推广翠屏山小学的办学成功经验。
3. 立足课堂, 教育到位
了解和熟悉民族常识, 是小学生道德素质的一项内容, 更是民族团结教育质量的直接体现。教育的成效, 关键在于立足课堂、教育到位。课堂作为民族团结教学的主阵地, 由于容量大、课时少、间隔时间长, 不宜给儿童留下深刻记忆。这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形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 可以采用课前预习、小组搜集资料、课堂师生互动等方式, 将课堂向课外辐射, 将课堂与课外结合起来, 努力提升教学的实效。
4. 活动引领, 形式多样
民族团结教育, 是德育知识的教育, 更是爱国情感的培养。借助丰富多彩的活动, 更能获得优良的教育效果。例如美国、澳大利亚, 通过提供的图书、活动和文化设施, 促进各民族学生间的交流, 从心理上增强各民族学生间的平等感和认同感, 在此基础上培育多民族统一的国家观念和爱国主义精神。这些国家在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做法, 很值得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参考。每年的五月是民族团结教育月, 学校结合“六一”庆祝活动, 开展民族服装秀、民族歌舞表演等活动, 增进儿童对各个民族的了解和尊重, 强化民族团结意识, 不断增进对中华民族的广泛认同。今年8月, 莫拉克台风重创台湾, 给台湾民众和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伤害。翠屏山小学恰巧就有一位来自高雄重灾区的小朋友。学校精心组织了师生赈灾捐款活动, 请来自高山族地区的小朋友介绍台风的灾害, 请红十字会的同志宣讲中华民族相互帮扶的优良传统, 短短时间收到捐款9693元, 在第一时间送达宝岛台湾。用实际行动展示了民族团结教育的成效。
三、思考
1. 提升师资
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成效如何, 关键在于师资水平。由于该项教育政策性强, 有一定的敏感性, 学校宜采用教师“广泛参与、重点宣讲”的方式, 由专职教师进行专题教育, 从而确保教育的生动、鲜活、准确, 充分保障教育的质量与成效。采用专职教师授课, 也便于教师自身的再教育、再提高, 确保思想与内容与时俱进, 确保教学呈现方式的儿童化、现代化, 从而更加有效地提升专题教育的实效。
2. 广集资源
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可用的资源, 如语文、品德教材中的内容, 如清真餐馆、朝鲜泡菜、维族葡萄干, 或许还有来自全国各地其他民族的儿童与家庭, 等等, 这些都是随处可见可用的资源。同样, 我们许多教师和孩子也常常有机会走入民族地区, 带回了许多民族风情浓郁的纪念品、纪念照和快乐的回忆, 学校宜利用校刊、校园网等平台, 充分整合与展示这些资料, 不断丰富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将“三个离不开”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 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教育进一步落到实处, 整体提升民族团结的实效。
3. 形式宜活
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教育形式宜活泼多样。千篇一律的说教、枯燥乏味的陈词滥调是无法引起儿童足够的注意的。因此, 学校和教师必须从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 因材施教, 设计、采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形式, 寓教育于活动中, 将鲜明的教育与潜移默化的影响结合起来, 形成合力, 以期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8.写好民族新闻 促进民族团结 篇八
刚进报社,老同志就不止一次地提醒,民族新闻是党的新闻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党的民族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说文字记者有“如刀利笔”的话,那么民族新闻无疑是“一字千钧”:报道得好,是民族的幸事,国家的幸事;稍有偏差,后果不堪设想。那时候就有个想法,如果能有一本书,把新闻学和民族学结合起来,是件多么有意义的事。
令人高兴的是,如今这个想法变成了现实。牛丽红先生的《新闻报道中的西北民族问题研究》一书即将面世,我有幸先睹为快。在这本书中,作者以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为指导,从西北民族的政治、文化、经济、宗教、风俗禁忌、民族关系等方面,论证了新闻报道的原则、方法、传播特点和规避原则。同时为新闻媒体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文化建设、构建合谐社会的角色定位作了有益的探索。
实际上,在民族问题的新闻报道中,由于一些媒体对民族学所知不多,对有关民族的法律、法规、政策学习研究不够,从而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和错误,内容所涉及的大多是宗教、民族习俗和禁忌。这些偏差和错误,伤害了民族兄弟的感情,损害了民族之间的团结,影响了社会稳定,其后果的严重性,每个稍稍有些阅历的新闻工作者都会感同身受。
甘肃是个多民族的省份,各级党委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工作,从而也形成了甘肃的新闻界尊重民族感情、重视民族团结、关注民族风俗的传统,在民族新闻报道中,违规违纪的事件还不多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此之外可以有丝毫的懈怠。由于民族问题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编辑记者在工作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敏感的、棘手的情况不知如何处理。对民族新闻掉以轻心、大而化之是不可取的,因为担心出现偏差就视而不见、置若罔闻同样不足为训,同样会影响到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贯彻,不利于各民族间的交流、了解、合作与共同发展。对于甘肃的媒体来说,民族新闻占据相当大的比重,无论从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方面还是尊重新闻规律方面,都不应该也不允许漠然置之,关健是写什么、怎么写。媒体不仅要选好角度,还要注意尺度;不仅需要深入挖掘事实,还要把握恰当时机,使我们采写的民族新闻,既有生动的事实,又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既扩大媒体的报道面,满足受众的知情权,又能全面介绍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的发展进步。丽红先生站在新闻学的角度,审视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特点,找到独特的报道材料;同时站在民族学的角度,思考新闻报道的立场、方法和规避风险的策略,更好地发挥新闻工作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作为采编人员,无论是否专门从事这方面的报道,都不妨一读。
作者曾长期效力于报社,现在大学任教,专授传播学。她以一个记者的敏感和教师的专注,发现了新闻学与民族学之间的联系及其对于作好民族新闻的意义,以此为纲,搜章索据,广引博征,终成一部洋洋几十万言之专著,个中甘苦,不言自明。
9.民族团结活动总结 篇九
根据第七师《关于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一三一团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已于20__年11月10日前完成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领导小组组建(_党办[20__] _号文件)和机构动员部署工作。以团党办发[20x_]34号文件把活动实施方案下发到团各单位。
按活动计划要求,一三一团现处级以上领导9人,已于11月10日到11月20日完成结对和第一次上门认亲工作,团领导与畜牧建9户哈萨克族群众结对,并建立结对档案一式三份,团政工办和结对单位和个人存档,目前已建档9份。
10.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小结 篇十
作佚摘未发2010/4/21 8:54:01
人气
2576
背景色
字号
大 中 小 者 名 自 知 表
根据上级部门的有关的通知精神,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收到了明显的效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大民族团结教育宣传
学校在师生中切实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通过教师政治学习活动,组织教师专题培训,通过班会午会时间,组织学生集中学习,深刻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对促进民族关系和谐的重要作用。通过电子屏幕、黑板报、宣传栏加强宣传,营造“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良好氛围。
二、设置民族团结教育课程
学校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确保教学时间和教学质量。教学内容包括:了解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初步了解56个民族的基本特征、地域分布、居住特点、风俗习惯、语言文字、著名人物以及在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的特色与成就;了解自己所属民族的分布区域、人口数量,以及语言、文字及主要的文化特点和风俗习惯等;知道中华各族人民凭借勤劳、勇敢和智慧,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土,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了解各民族之间应当平等相待以及各民族人民需要和谐相处,共同进步,形成“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必要性的基本认识。教学中,教师认真备课,精心准备教学内容,指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并结合时势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三、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活动
学校充分利用班会、午会、少先队活动、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等方式,丰富民族团结教育的形式。组织开展了“56个民族是一家”国旗下讲话、“民族团结大家庭”主题班会,开设民族知识专题讲座2场,各班级以民族团结为主题出好一期黑板报。在开展庆祝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活动期间,组织学生观看“西藏今昔”专题片,参观“西藏今昔”图片展,观看民族文化影片,带领学生与上海行政管理学校西藏班的学生开展联欢交流,了解西藏的基本特征、风俗习惯、语言文字、著名人物等,学唱西藏歌曲,共同联欢。学校还组织开展了民族团结知识竞赛、民族手工艺作品制作比赛等活动,在音乐课上开设民族舞蹈技艺学习。对班级里的少数民族同学,同学之间手拉手互帮互助,尊重他们的民族风俗习惯。学校还邀请少数民族家长来为学生介绍民族知识,学习民族文化,受到学生的欢迎。
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做到了“三个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认真安排,精心组织。二是学习宣传到位,做到普及面广、了解的人多。三是活动落实到位,使师生参与面不断扩大,各项活动丰富多彩。
江桥小学开展2010年“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
嘉定区江桥小学
在2010年“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里,江桥小学依照上级部门的工作部署,根据学校实际,突出学校特色,以“小手牵大手 世博引风尚”为主题,深入推进“两纲”,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世博实践活动,展现学生良好的道德风貌和综合素质。
一、精心设计 营造氛围
1、学校围绕民族精神月的活动主题和内容,制定了江桥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 活动方案,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创新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方案通过校园网、集体广播让每位师生知晓,并按照方案内容逐项完成。
2、通过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板报宣传、悬挂横幅、告家长书等形式,在校内外营造浓厚的民族精神教育氛围。通过网络,及时宣传活动开展的情况,总结取得的成效。学校还和嘉华社区、新华村委、消防中队建立了合作关系,形成教育上的合力。
二、精心组织
认真落实
1、收看开学一课,上好世博一课
学校组织收看了《开学第一课》,学生收获颇丰。孩子们明白了:要从小就树立自己的理想,坚持自己的理想,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从而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光辉灿烂。学校通过主题班会、十分钟队会、国旗下的讲话、社会实践活动课等载体,深化教育内容,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9月13日组织各班召开了“我的梦•世博梦”主题班会,让学生在每周的红领巾广播里畅谈自己的理想与为之付出的努力。
在上学期进行“世博一课”教案征集的基础上,9月20日,组织全体教师观摩了骨干班主任范影婵、郭枫老师执教的世博主题教育与数学学科教学展示课,两节课都能围绕世博元素,分别从世博礼仪、世博文化、世博数字等角度,做到了主题教育、学科教学与世博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并在随后的交流研讨中,推动全体教师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自己专业能力。
2、观摩影视节目,开展实践活动
学校组织学生观看了电影《明天》、《新来的李老师》,让学生撰写《黑猫警长》观后感,在网络上下载了《五星红旗》、《走进新中国》、《形势教育大课堂》等专题片供学生观看,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引导学生怀爱国之情、树报国之志、践爱国之行,增强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对伟大祖国的深厚情感。
学校以年级为单位,分主题、有重点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三年级以“感受现代农业”为主题,组织学生到江桥蔬菜基地、上海都市菜园,了解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参加蔬菜种植、采摘等体验活动;四年级以“体验现代工业”为主题,组织学生到太太乐工厂,实地参观太太乐鸡精的生产过程,了解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文化,普及美食知识,增强实践能力;五年级参加了“绿色少年、走进世博、美化家园”浏河营地主题活动,让学生学会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了解后世博时代的低碳梦想,增添生活自理能力与集体意识,构建和谐团队。
3、传诵美德故事,传唱优秀歌谣
学校号召学生广泛收集玉树抗震救灾、舟曲抗洪抢险以及服务、奉献世博中的动人故事,通过红领巾广播、主题班会在学生中传诵,体会平凡中的伟大。
以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传统节庆日为载体,学校开展了“感谢师恩”主题班会、“我的世博,我的教师节祝福语”征集、“月圆中秋话祝福”主题活动、“我爱我的祖国”征文等主题教育,积极参加教育局组织的温馨教室创建叙事故事的比赛。
学校通过音乐课、二分钟预备铃开展了“爱国歌曲大家唱——祖国万岁”歌曲及优秀童谣传唱活动,引导每个学生把好歌、好童谣带进校园、带回家庭、带进社区,营造传唱爱国歌曲、优秀童谣的氛围。
4、展示世博风采,加强社团建设
学校继续开展世博风尚日记撰写、世博攻略征集、世博创意作品制作、世博实践活动展示交流等活动,得到了社区、家长、学生、老师的积极配合与共同参与,学校对优秀作品进行了集中展示,并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选送优秀作品上传到相关网站,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校内“世博风尚好少年”、“世博风尚家庭”的评选活动,推荐一名学生与一户优秀家庭参加了区级评选。
开学伊始,学校就大力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在原有 “书法”、“民乐”、“鼓舞”等社团基础上,开设了“剪纸”、“编织”等具有民族特色的社团,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三、精心安排
创新形式
1、“我为世博添色彩”百米长卷绘画活动。为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他们的绘画能力与审美情趣,学校举行了主题为“我为世博添色彩”百米长卷绘画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尽情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手中的画笔尽情描绘美好的生活以及对未来的畅想。一幅幅充满童趣、充满幻想、充满活力的画面令人耳目一新。流畅的线条,洋溢着纯真的童心童趣,表现了孩子内心的体验和感受。绘画活动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赞扬,学校还开辟专栏,对学生作品进行了展示。
11.推动民族团结进步 篇十一
“2015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明确指出要把‘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作为云南发展的三大目标之一,把‘着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五项重点工作之一。今天,《风光》杂志请各位专家学者拨冗参加座谈会,就是表明了媒体人承担的社会责任,就是请专家学者们一道为云南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支招。”《风光》杂志社社长蔡金华言简意赅,直奔主题。
“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基于世情、国情以及云南省情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赋予云南的重大政治使命,也是云南实现跨越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又一重大历史机遇。”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示范创建处处长鲁德忠首先发言说:“示范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要立足当前,抓好重点工作。一是握紧发展这把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不断开创跨越式发展的新空间和新路径;二是握紧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一战略任务,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广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三是打好扶贫攻坚战,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四是大力推动民族文化繁荣发展,促进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着力增强民族团结进步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五是建立健全示范区建设工作体制机制,不断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专家学者们对鲁处长从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高度的诠释非常赞同。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张亚平说,党中央把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重担交给云南,饱含了党中央对云南民族工作的殷切希望。我们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的思想内涵、精神实质和总体要求,坚定不移地践行“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理念,把“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作為主线一以贯之,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努力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一定要浓墨重彩加以突出。”云南民族干部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李若青建议,在建设云南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路径上,要精心考虑如下几点:第一,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第二,大力加强“四个认同”教育,进一步筑牢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第三,着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第四,扎实推进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不断夯实共有精神家园的基础条件;第五,积极打造云南民族精神高地,不断增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感召力、影响力;第六,着力抓好意识形态管理,打牢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安全屏障。
“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民族生态学博士尹仑认为:“促进文艺事业的发展,农村是重头戏,应采取以下具体办法:拍摄适合边疆民族地区农村群众观看的影视作品,针对有条件的民族地区要专门成立针对农村的电视频道;定期组织专业文艺团队到农村演出,同时,在县一级要组织本民族专业的文艺团队;建立农村的乡土艺术家数据库,定期举办农村文艺汇演,促进乡土艺术之间的交流;在自然村一级以当地村民设立农村文艺员,定期组织村里的文艺活动;针对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外出务工的少数民族青年,在城市中要利用网络和微信等平台,设立民族文艺活动中心,定期免费组织其观看文艺表演、艺术展和电影,丰富其在城市中的文艺生活。”
“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不能忽视。” 省文史研究馆原副馆长、巡视员张勇说,古人云:富不学,富不长;穷不学,穷不尽。重不重视学习,擅不擅长学习,是民族、地方文化发展水平差距的重要因素。党和政府应下功夫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加快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各族人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提高整体民族素质,是发展的实质和核心,是民族发展水平最重要的标志。只有民族素质提高,才能真正缩小差距、加快发展。
“我还想再谈谈民族文化。”省社会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副所长、省民族学会苗学研究会会长古文凤言犹未尽地说:“民族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民族延续的血脉。在‘云南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的大背景下来谈民族文化的发展时,要注意民族文化的‘均衡发展’问题。当前,云南民族文化的发展存在着地区之间、民族之间巨大的不均衡、不平等现象,成为影响云南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潜在因素。尤其是16个跨境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它不仅涉及民族文化平等发展的权利问题,还涉及国际影响和民族文化的戍边能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将云南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战略部署,跨境民族文化的建设及其对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作用,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
会场气氛热烈、专家学者们畅所欲言,一直持续到晚六时许,专家学者们结合自己的研究专业,提出了一系列中肯、有见地的建议,流露出了对早日建成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期盼。
《风光》杂志社社长蔡金华主持会议,《风光》杂志社编务委员会主任吴安臣、主编熊树文、运营委员会主任字如方和部分采编人员参加了会议。
责任编辑:吴安臣
【内蒙古民族团结活动月】推荐阅读:
内蒙古少数民族08-20
内蒙古考试题库09-25
内蒙古工业大学答辩07-19
内蒙古远程教育平台11-01
内蒙古环境教育教案11-17
内蒙古昭君墓导游词06-16
内蒙古医科大学校本部07-02
内蒙古科技大学大四实习报告07-13
内蒙古烤全羊的导游词09-21
内蒙古大草原游记作文400字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