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制度

2024-06-17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制度(共15篇)

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制度 篇一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领导小组工作制度

一、加强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管理,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和运作程序。

二、按上级文件要求组建若干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可根据辖区人口情况和服务特色,在团队中配备专科医师作为家庭医生助理,协助家庭医生工作。

三、将辖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明确责任团队,团队以门诊作为服务供给点,将服务覆盖至所有社区。

四、为家庭医生开展签约服务提供技术支持和后勤保障,负责对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的管理和协调。

五、要求家庭医生在掌握签约居民健康状况与基本健康需求的基础上,对签约居民进行分类管理,对不同分类人群提供有针对性的、防治结合、持续有效的健康管理服务。

六、从服务数量和服务质量上对家庭医生团队工作进行绩效考核,每季度组织对家庭医生服务进行考核1次,每月进行督导1次。

七、加强对服务团队进行多层面、多角度、全方位的业务技术、服务理念等内容的业务培训。

XXXXX卫生院 二XXX年X月X日

2.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制度 篇二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根据家庭医生推进进度,分别在上海市长宁区抽取虹桥和周家桥2个社区,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式,在两个社区分别抽取1个居委会,每个居委会按照家庭住址连续调查360户社区居民。

1.2 调查方法

使用自行设计的“家庭医生服务利用及效果评价”调查表,采用入户调查的方式收集资料,所有的调查员均由复旦大学统一培训。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Epi Data 3.1双录入,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调查结果

2.1一般情况

共调查社区居民736人,其中签约居民412人,占56.0%,非签约居民324人,占44.0%。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

2.2 社区卫生服务利用

有477名(68.3%)调查居民过去半年中曾经因身体不适就诊(不包括单纯配药),分析发现,不同签约状态居民社区卫生服务利用差别显著,签约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比例(77.9%)是为非签约居民(31.5%)的2.47倍,非签约居民选择二三级医院的比例(65.5%)远远高于签约居民(χ2=99.08,P<0.01)(图1)。

不同社区调查对象既往半年就诊医院分布差别显著(P<0.05),无论是签约居民还是非签约居民,虹桥社区调查对象对社区卫生服务利用均高于周家桥社区,其中虹桥社区签约居民、非签约居民既往半年中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比例分别为81.2% 和41.7%,均高于周家桥街道的居民,而在二级医院就诊的则低于周家桥,其他医疗机构的比例接近(图2)。

进一步分析过去半年有就诊经历的调查对象对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发现,家庭居住区域、是否签约家庭医生、家庭人均年收入影响社区居民的就诊行为。相对于周家桥的调查居民,虹桥社区居民更倾向于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OR :2.84,95%CI :1.37~5.87),签约居民选择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可能性是非签约居民的2.99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家庭收入越低,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可能性越大(表2)。

注 :c OR 表示粗OR,a OR 表示调整后OR

2.3 社区首诊意愿

调查结果显示,是否签约家庭医生对社区居民首诊就诊意向影响显著(χ2=120.46,P<0.01),有77.4%的签约居民生病时会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诊,约为非签约居民(36.5%)的2.12倍(图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已经签约家庭医生的居民首诊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可能性远高于非签约居民(OR :1.80,95%CI :1.11~2.92)(表3)。41~60岁,61~80两个年龄组的居民到社区首诊的意愿明显高于40岁及以下年轻人,而80岁以上老人和40岁以下人群没有差别。文化程度越低,到社区首诊的可能性越高。

2.4 签约效果

签约居民为所签约家庭医生打分的总体均分为(93.44±7.42)分,中位分值95(90~100)分,低于80分的不足9%。几乎所有的调查对象认为签约后,居民在社区看病、转诊、开药和咨询较签约前更方便,此外,非签约居民愿意签约社区家庭医生的比例高达97.7%(图4)。

注 :c OR表示粗OR,a OR表示调整后OR

3 分析讨论

家庭医生制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长宁区在试点推行过程中,显露出了其自身的模式特点 :由社区全科医生团队支撑起家庭医生制,通过社区卫生服务资源可及人群,延伸其服务范围与对象,重视居民实际健康需求,开展全方位的健康管理,将传统医患关系转换为新型的伙伴关系[5]。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效果体现在患者对接受服务的满意度和社区卫生服务利用增加两部分,本次调查结果提示,签约对象社区利用率高,就诊满意度高是长宁家庭医生制建设的显著成效。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新一轮医改以来,我国“看病难”的现状仍令人堪忧,大型医院“三长一短”现象(挂号、候诊、拿药等候时间长,而医生问诊、检查时间短)仍然突出,医患关系紧张的当下,患者“看病难”,身心疲惫,医生压力大,为医疗质量与安全埋下了隐患[6]。2009年新医改强调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发展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二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工协作[7]。此种协作方式可大力缓解二三级医院的压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适应人群健康转型和人口老龄化的必然趋势,是以解决基本卫生服务为需求为目的的医疗服务机构[8],但是长期以来,居民就诊习惯是到医院就诊,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利用远远不足[9]。本次调查发现,通过签约制服务的建设,在长宁区签约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利用医院要显著高于非签约对象,长宁区签约居民既往有就诊经历的对象中77.9% 选择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77.4% 生病首诊愿意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是非签约对象的2倍以上。结果提示长宁区探索的“引导就医、构建伙伴关系”的服务理念已经初见成效。

调查结果显示,签约居民在社区看病、转诊、开药、咨询四方面满意度分别高达97.7%,97.7%,98% 和98.2%,调查对象对于家庭医生的总体评分在90分以上,不同调查社区的评分均在较高水平,提示长宁区推进的家庭医生服务内容、服务规范和服务方式,已初步建立起了与居民充分信任的关系,为进一步引导社区卫生服务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社区卫生服务由于其集聚综合性、连续性、便捷性,已越来越被重视与提倡,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在双向转诊机制的建立具有重大意义[10]。调查发现,收入低、文化程度低的居民愿意到社区就诊,可能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革后取消门诊挂号费、优化就诊流程,而且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后药品价格降低有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考虑了居民的就诊距离,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中老年人到社区就诊。结果提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中应该进一步凸显服务优势,关注重点人群的引导和服务项目的拓展,可以更加有效地引导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本次调研中发现不同社区居民就诊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利用差别显著,可能和调查对象的选择有关,虹桥社区调查居民年龄相对偏大,所以选择距离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数较多。

综上所述,长宁区依托社区卫生改革,以居民需求意愿为核心,建立了多渠道的双向转诊平台及新型有序的就医链条[11]。通过签约家庭医生,居民享受到便捷、实惠、有效、满意的医疗卫生服务,从而将自愿与其家庭医生固定下这种签约关系。签约家庭医生大大增加了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的利用度,培养起“社区首诊、双向转诊、逐级就诊”的良好就医习惯[11],此种分级诊疗模式极大地促进了卫生资源的优效配置,对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长宁家庭医生服务制为“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探索了可借鉴的模式。

参考文献

[1]黄存瑞,叶文彬,李国鸿.英国社区卫生服务制度及启示[J].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2004,21(4):150-154.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1,10(9):609-612.

[3]肖峰,吴小岭,赵德余.家庭医生制: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新探索[J].中国市场,2012(29):84-90.

[4]吴军.全科服务团队模式下的家庭医生制服务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9A):2851-2853.

[5]江萍,赵琦,赵晓鸣,等.探索中践行长宁特色的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J].上海医药,2012,33(6):15-19.

[6]焦雅辉,胡瑞荣.看病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浅析[J].中国医疗保险,2012(3):35-37.

[7]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J].中国劳动保障,2009(5):48-53.

[8]卫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等.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J].中国护理管理,2004,4(5):10-12.

[9]罗秀娟,董建成,张志美,等.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利用及居民满意度的分析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5):2790-2793,2797.

[10]梁万年,王亚东,杨兴华,等.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05,8(9):705-708.

3.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制度 篇三

关键词: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医患矛盾;博弈论

一、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的含义

家庭医生签约制度是指通过签约合同的方式,使每一户家庭或者每一位居民都与一位具备家庭医生资格的全科医生建立长期稳定的医疗服务关系,它不仅仅包括疾病的诊治,更是一份全方位、全过程的健康护理契约。家庭医生签约制度是医疗行业分级诊疗制度的基础。家庭医生是基层首诊职能的承担者,负责签约居民日常疾病发生时的初次诊断,如需进一步诊疗,再由家庭医生联系上级医院进行转诊。这种分级模式能提高基层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医疗资源的均衡配置。

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的实施可以实现患者分流,不仅能减轻大医院的就诊压力、给患者提供便利,也能促进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家庭医生签约制度能够解决医患矛盾中的道德风险

医患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性所引发的道德风险使得医患矛盾时有发生。医生的道德风险主要体现为“诱导需求”,即通过“大处方”等措施诱导患者进行不必要的医疗项目,从中获利。医患双方的行为可以看做一次性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正是因为一次性博弈和信息不对称的原因,才使得医生在博弈中始终处于优势一方。

基于博弈论,下面将具体分析医患矛盾的产生原因和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形成的重复博弈优势。现假设只有医生和患者两方博弈,医生可以选择尽责和不尽责,患者面对医生提供的医疗服务,也只有配合和不配合两种选择。建立得益矩阵如表1,可以得到四种策略决策。假设患者接受治疗的费用为C,C也构成医生诊治的工资收入;患者接受医疗诊治获得的健康收益为R,若选择不配合而不接受医疗服务,那么他将承受A的疾病痛苦(假设能量化)。医生尽责时所要消耗的各项成本为B1,不尽责时的成本为B2,B1>B2,并且医生尽职时患者可以获得额外收益为P,而医生不尽责时医生可以获得额外收益(包括精力智力资源的节约和额外利益如商业回扣的获得)为Q。根据以上假设,得益矩阵如下:

利用划线法比较各项决策的优劣。当医生选择尽责时,患者配合时所获的收益为R+P-C,将其与不配合时的-A比较,一定有R+P-C>-A,即只要患者接受治疗之后的收益为正,则一定有上述结论。这一结果是确定的,接受治疗之后患者的健康收益大大增加,这也是患者寻医的根本目的,否则医患关系便不会发生。当医生选择不尽责的情况下,患者接受医疗诊治同样有健康状况改善的收益,一般情况下,也一定有R-C>-A。除非当医生不尽责时患者获得的健康收益极低,造成患者就诊的纯损失,这种损失甚至大于因疾病带来的痛苦,即R-C<-A,此时患者选择不配合治疗,那么医患关系就此终止,不再属于分析范围。这也便是这一动态博弈中患者为何始终处于被动地位的根本原因。

再看当患者选择配合的情况下,医生会如何选择呢?很明显,由于B1>B2以及Q>0的前提条件,医生会选择不尽责,此时他不仅还能够获得与尽责时同样的收益,还能节约精力、智力成本,甚至获得额外的收益。所以最后的纳什均衡决策为:医生,患者(不尽责,配合)。在这种行为决策之下,医生会将不尽责作为工作常态,而患者始终处于被动不利地位。

而签约医生制度通过合同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实际上它将医患关系的单次博弈转化为长期的重复博弈,能够有效地缓解医患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性,减少道德风险行为的发生。由于多次博弈,患者可以根据上一次博弈中医生的决策随时调整自身的行为,能够促进双方博弈地位的平等化。并且长期交流使得医生的尽责与否能够更容易被察觉,患者的健康也能够得到全方位的保障。具体来说,患者在第一次博弈时会采用触发策略,如果医生也采取触发策略,那么这种相互妥协就会长期持续下去,双方都能从中受益,一旦医生违背触发策略,那么患者可以在下一次博弈中采取报复行为,或者直接退出博弈,这将使医生无法获得预期收益,显然这是一种非最优的选择,甚至两败俱伤。另外,签约医生实际上是病患信息的“收发室”,双方基本不存在直接的金钱往来,医疗费用由医保基金、签约居民付费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等渠道承担,并且通过“患者自付比例”指标限制家庭医生开具《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之外的药物,这能够有效断绝医生寻求额外收入的途径,能够进一步规范医生的行为,促进医患关系走上正轨。可见,“合作博弈”才是未来医患关系发展的方向。

三、制度实施背景与困境

2015年11月25日,备受关注的《关于进一步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和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突破性提出:“到2020年,力争实现让每个家庭拥有一名合格的签约医生,每个居民有一份电子化的健康档案。”政策一经发布就遭遇社会各方的激烈讨论与质疑,从试点结果看,家庭医生制度的实施尚存在较多问题,要在五年内完成改革可谓“任务艰巨”。

家庭医生制度在欧美国家已经十分成熟与普遍。比如英国,超过90%的居民受到社区全科医生24小时的医疗保健服务,除急诊外,均由家庭医生进行转诊。在美国,除上所论,还建立起周密的家庭医生培养制度、市场准入制度和7年一周期的全部家庭医生考核制度,一系列的配套措施相当完善。

该制度在中国的实践最早追溯到2012年在上海市17个区县的试点。根据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2年10月至2013年7月的改革数据报告来看,改革成效较为显著。在9个月的实践中,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覆盖率达到42.99%,家庭医生工作满意率达97.25%。几年来,制度红利不断延伸,为全国范围内的基本医疗服务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借鉴。但随着试点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各个试点地区的差别经济基础,家庭医生制度的实施困境也逐渐显现,主要可以概括为:(1)资金支持匮乏。签约后,工作量大大增加,而家庭医生的收入依然受限于绩效工资,财政也尚未进行统一补贴或专项资金支持,使得有些试点地区出现“徒增工作量不见工资涨”的情况,影响签约医生的积极性。(2)社区医疗卫生资源短缺。家庭医生的工作以社区卫生服务资源为基础,随着签约量增加,基层医疗卫生资源的短缺状况愈发严重。比如《目录》中规定的药物,并不能完全在社区医疗中满足,这将直接导致患者对家庭医生诊治能力的质疑,给本身就备受争议的家庭医生“社会信任度”的获取增添阻碍。(3)全科医生人数缺口大,水平低,建立长效的培养制度势在必行。当前的签约医生大多由社区医生转变而来,只改形式而不变内容,民众笑称“只签不约”,导致家庭医生签约制度改革成为一纸空文。(4)配套制度和法律法规的缺失。家庭医生尚无专门的法律保护,难以应对频繁出现的医患冲突与诉讼风险,导致群体积极性不高。

可見,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的推进绝不应当是制度“独行侠”,配套措施的辅助与完善显得尤为重要。一味追求改革速度,力求短短五年建立起完善的新制度是否显得急功近利?改革步伐加快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政策的充实度与可行性,才能避免“空壳制度”现象的发生。只有在明确现存问题、制定正确方向的基础上,政策的落实才能真正找到光明出路。

参考文献:

[1] 吴军,史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工作的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2013(28).

4.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总结 篇四

为充分发挥家庭医生作为居民健康“守门人”的作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医改办等7部门《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医改办发〔2016〕1号)有关精神以及区卫生与计划生育局公共卫生科的指示,我中心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实际,全面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将我们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开展情况

(一)高度重视,积极部署

根据区卫计局公共卫生科的工作部署,结合我辖区的实际情况,成立了以齐庆玲主任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向丽萍护士长,罗文旗党支部书记及公共卫生服务组全体医生,护士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组成,同时成立5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实现了签约服务团队对辖区居委会全面覆盖,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活动方案。

(二)广泛宣传,深入动员

为保证服务工作顺利有序进行,我中心通过以下途经进行宣传:

1.利用我中心的DVD播放机播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影像资料,利用健康教育宣传栏就诊的老年人及辖区居民进行宣传。

2.我中心多次组织相关工作人员通过制作条幅、免费义诊等咨询活动,深入社区居民,大力宣传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并在活动现场与广大居民进行签约,与辖区居民建立健康和谐稳固的医疗卫生合作关系。3.我中心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在医院一楼门诊大厅,进行宣传活动,提高居民对实行家庭医生式服务管理的知晓率,进一步扩大卫生服务团队的影响力。

(三)明确原则,分级管理

对于辖区的居民,按照健康状况和健康需求情况划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健康普通人群,第二类为重点关注的人群,包括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孕产妇、儿童、结核病患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残疾人群以及贫困等特殊人群。根据居民所处的类别,明确服务内容及标准,提供针对性的签约服务并保证服务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1.健康普通人群,以促进健康为目标。

1、提供健康评估及规划。根据健康档案信息,每年对居民健康状况进行一次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下一居民健康规划和目标。

2、提供健康“点对点”管理服务。及时对签约居民发放健康材料;及时告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等活动信息;及时告知季节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信息。

3、每半年召开签约居民代表座谈会一次,寻找健康危险因素并制定干预计划。

4、提供24小时电话健康咨询服务。

2.重点需关注的人群

孕产妇、婴幼儿、亚健康人群等,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为目标。

1、对签约的孕妇提供孕期指导服务。

2、对签约的产妇和新生儿进行4次上门访视并体检。

3、实施稳定血压、控制体重等健康工程,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及健康干预。

对于慢性病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以提高慢性病控制率为目标。

1、建立、完善家庭及个人健康档案,并在服务中及时更新。

2、提供转诊预约服务。

3、对签约居民给予1次/季度的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用药指导和疾病康复咨询。

4、运用健康讲座进行健康干预。

5、提供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和中医心理健康服务。

6、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医养生、保健指导服务。

重性精神病、残疾人、优扶对象等特殊人群,以减轻痛苦、便捷医疗为目标。在慢性病人群服务基础上开展以下服务内容:

1、健康档案实行个案管理。

2、对确有需求的进行定期上门访视,提供免费测血压血糖,开展健康管理服务。

3、开展康复训练指导,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使其早日回归社会。

二、取得的初步成效

1.提高了基本公共卫生的知晓率。在签约的同时并再一次告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和基本公共卫生内容及基本药物内容,使居民提高了认识,了解了新形式。

2.医患关系更加和谐,树立了卫生形象。通过再一次的宣传和集中与入户相结合的签约方式,加深了医患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增强了签约居民的归属感,和群众拉近了,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3.增强了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的积极性和责任意识。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这种服务模式和服务理念,使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了解到签约不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责任,他们的积极性和责任意识不断提高。

4.促进了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建设。通过签约服务,家庭医生责任感增强,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增强,团队意识增强,居民对他们也更加信任了。

5.得到居民的认可。通过集中与入户相结合的签约方式,使他们了解到了国家的惠民政策,获得了居民的一致好评。

三、存在的问题

1.宣传力度还不够,个别居民会出现拒绝服务的现象。2.部分社区居民认为我们服务团队业务水平有限,导致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能力有所顾虑。

3.由于我们的团队人员数量限制,加之辖区人口数目众多,很难完全满足辖区人口的卫生服务需求。

5.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总结 篇五

工作总结

为充分发挥家庭医生作为居民健康“守门人”的作用,根据南充市顺庆区卫生局关于印发《南充市顺庆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南顺卫【2014】214号)文件精神,我院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实际,全面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将我们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开展情况

(一)高度重视,积极部署

根据区局的工作部署,结合我辖区情况,制定了《潆溪中心卫生院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院班子、公共卫生科、乡村医生管理科、其他相关职能科室人员组成。截至今年12月1日,共召开专题会议2场;推进会1场;组建团队8个,团队成员63人;培训会2次,培训151人次。

(二)广泛宣传,深入动员

为保证服务工作顺利有序进行,自9月下旬开始,我院通过四个途经进行宣传:

1.利用我院的LED电子显示屏、健康教育宣传栏、医保宣传栏对就诊居民进行宣传。2.公卫科、乡村医生管理科通过发放“致广大居民的一封信”的宣传单进行宣传。

3.通过街道办,积极与各村支书协调,请他们用各种途径代为宣传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工作的相关内容。

4.家庭医生服务团队通过入户的形式进行宣传。

(三)明确原则,分级管理 1.分片服务、明确责任

根据潆溪街道办人口分布及村卫生所分布特点,以辖区28个村卫生室3个居委会为载体,将每个行政区域“网格化”划归相应的村卫生室,保证潆溪街道所有居民均能得到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覆盖。医院和村卫生室组成了由“一位医生、一位护士、一位公卫人员、及乡村医生”为核心的“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团队”,提供家庭医生式服务。明确所管辖的村居分布,并在各村部设立“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团队”公示牌,公示团队服务人员、服务范围、服务时间、服务内容、联系方式等信息。

2.分级服务、明确目标

各服务团队根据辖区居民对健康服务的实际需求和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接受程度将居民分为三个级别,第一级是暂时不愿接受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居民;第二级有需求时才愿接受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居民;第三级是愿意接受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居民。根据居民所处的级别不同提供不同的健康管理服务。

第一级以观察为主,加强宣传,定时不定时进行一次电话随访,了解其服务需求变化。

第二级以宣传为主,进行健康管理服务宣传并发放家庭医生联系卡,以便其有需求时可随时与团队成员联系。

第三级以主动服务为主,根据健康状况和健康需求情况进行分类,并对不同类别特殊人群提供有针对性的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

3.分类服务、明确标准

对愿意接受家庭医生式服务的第三级居民,按照健康状况和健康需求情况划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健康普通人群,第二类为需关注的人群,第三类为慢性病人群,第四类为高危或合并严重并发症病人、重性精神病、残疾人、优扶对象、空巢老人等特殊人群。根据居民所处的类别,明确服务内容及标准,提供针对性的签约服务并保证服务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第一类 健康普通人群,以促进健康为目标。

1、提供健康评估及规划。根据健康档案信息,每年对居民健康状况进行一次年度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下一年度居民健康规划和目标。

2、提供健康“点对点”管理服务。及时对签约居民发放健康材料;及时告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等活动信息;及时告知季节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信息。

3、每半年召开签约居民代表座谈会一次,寻找健康危险因素并制定干预计划。

4、提供24小时电话健康咨询服务。

第二类 需关注的人群,如孕产妇、婴幼儿、亚健康人群等。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为目标。

1、对签约的孕妇提供孕期指导服务。

2、对签约的产妇和新生儿进行4次上门访视并体检。

3、实施稳定血压、控制体重等健康工程,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及健康干预。

第三类 慢性病人群,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患者。以提高慢性病控制率为目标。

1、建立、完善家庭及个人健康档案,并在服务中及时更新。

2、提供转诊预约服务。

3、对签约居民给予1次/月的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用药指导和疾病康复咨询。

4、运用健康讲座进行健康干预。

5、提供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和中医心理健康服务。

6、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医养生、保健指导服务。

第四类 合并严重并发症病人、重性精神病、残疾人、优扶对象、空巢老人等特殊人群,以减轻痛苦、便捷医疗为目标。在第三类慢性病人群服务基础上开展以下服务内容:

1、健康档案实行个案管理。

2、对确有需求的进行定期上门访视,提供免费物理检查,开展健康管理服务。

3、提供专家预约咨询服务。

4、开展康复训练指导,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使其早日回归社会。

(四)、签约服务进度

目前,已签约的居民家庭4150余户,我辖区居民总户数13497户,签约户占服务总户数的33.75%.二、取得的初步成效

1.提高了基本公共卫生的知晓率。在签约的同时并再一次告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和基本公共卫生内容及基本药物内容,使居民提高了认识,了解了新形式。

2.医患关系更加和谐,树立了卫生形象。通过再一次的宣传和集中与入户相结合的签约方式,加深了医患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增强了签约居民的归属感,和群众拉近了,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3.增强了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的积极性和责任意识。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这种服务模式和服务理念,使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了解到签约不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责任,他们的积极性和责任意识不断提高。

4.促进了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建设。通过签约服务,乡村医生责任感增强,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增强,团队意识增强,居民对他们也更加信任了。

5.得到居民的认可。通过集中与入户相结合的签约方式,使他们了解到了国家的惠民政策,获得了居民的一致好评。

三、存在的问题

1.宣传力度还不够,个别村民会出现拒绝服务的现象。

2.部分社区居民认为我们服务团队业务水平有限,导致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能力有所顾虑。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总结经验,推广服务

根据顺庆区卫生局的部署,我院将及时总结开展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试点的做法和初步成效,特别是辖区居民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满意度。同时,按照确定目标人群、签订服务协议等工作流程,逐步向全镇居民推广家庭医生式服务。

(二)深化内涵,完善服务

根据居民日益提高的卫生服务需求,不断深化家庭医生式服务内涵,及时调整签约服务内容,将医疗、护理、健康教育、用药指导、康复训练、心理咨询等项目逐步纳入家庭医生式服务范围,有效满足居民健康需求。

(三)强化考核,持续服务

2015年,将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全院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考核、和不定期督导检查等形式,促进各村全面落实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各项工作内容,确保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的持续推进和健康发展。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九日

6.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总结 篇六

据介绍,农村居民每户家庭只能选择1名乡村医生签约,双方约定服务内容、方式、期限和权利义务等款项,签订服务协议后,建立相对固定的契约服务关系,乡村医生以团队的形式,向居民提供集预防、保健、康复、健康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连续性服务。

签约周期可视情况灵活掌握,原则上1个签约服务周期不少于1年,期满后如需续约应告知乡村医生并签字确认,如因特殊情况变更乡村医生需重新签约。

漳州市卫生局基妇科工作人员介绍,乡镇卫生院一般每半年对签约的乡村医生考核一次,考核合格的乡村医生,可根据实际工作量,获得由上级政府部门划拨的人均30元/年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

7.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制度 篇七

1 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沈阳市和平区长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接受全科医生管理的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的患者。

1.2研究方法:

从150名慢病患者中,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进行家庭医生签约工作,干预时间为6个月,家庭医生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签约工作,通过契约形式关系固定医患关系,明确责任和义务,通过一对一健康教育、三级医院专家指导会诊、首诊服务、团队一体化健康管理等为服务内容。观察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就医依从性,评价签约服务效果。

1.3 干预措施:

为管理对象进行固定医生管理。试验组执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照组进行普通的健康管理。

1.4 制定签约服务内容:

制定管理患者首诊方案,制定一对一个性化健康教育内容,进行门诊、住院、三级医院转诊家庭医生一体化管理。

1.5 统计学分析:

利用Epidata3.2软件录入数据,使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特征:

选取150名研究对象,其中试验组82人,对照组58人,失访7人(试验组2人,对照组5人)。结果调查试验组80人,男33 (占41.2%),女57 (占71.2%),平均年龄(75±9)岁。对照组53人,男19人(35.8%),女34人(64.1%),平均年龄(75±8)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1,P=0.831)。

2.2 就医依从性的对比:

试验组和对照组对家庭医生签约及普通健康管理后进行相关三项指标的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而且通常为终身性疾病,导致病痛、伤残和昂贵的医疗费用,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带来不堪重负的社会和经济负担[3]。家庭医生是以社会为载体、家庭为单位、个人为管理目标、通过契约式的服务强化患者对疾病的重视程度,家庭医生以医疗、防治相结合的方式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一种创造性、规范化的卫生服务模式[4]。沈阳市和平区长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充分利用这相工作的优势,借此契机让家庭医生与居民建立信任和契约关系。让患者自主关注健康,家庭医生提供服务,让患者在签约服务中加深对家庭医生的依从性,共同努力提高患者的就医依从性,对改善慢性病患者健康及就医问题是一种很好的工作方法。

本次研究中的对象是慢性病患者,试验组患者按照家庭医生提供的保健方案进行医疗行为,对其医生制定的干预方案依从性比较好,对照组相对较差,不遵守家庭医生的指导方案,个体文化差异或者对健康认识程度不够,还需要更长时间的介入和教育。对制定更好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让患者提高疾病的认知程度有更好的依从性是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孔灵芝.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现状、发展趋势及防治策略[J].中国全科医学,2001,49(12):927-929.

[2]姜桓,白雅敏.发达国家以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病综合干预经验[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2,10(5):235-237.

[3]王洪国,陈红敬,钱军程,饶克勤.我国慢性病流行趋势及应对策略[J].中国健康教育,2011,27(5):113-116.

8.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制度 篇八

【关键词】社区高血压患者;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管理;血压控制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8-0143-02

高血压为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心力衰竭、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大多需接受药物长期治疗,社区患者由于未接受有效监督,或者不知晓疾病危险因素,而导致血压控制率较低,从而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1]。全科医生为基层慢病防治的主力军,可有效进行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促使患者加强自我管理,是目前全科医生工作的重点内容。有学者认为[2],社区高血压患者接受全科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可提高血压控制效果,但是相关研究较少,对其应用可行性尚未证实。本研究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应用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管理模式,对其血压情况进行观察,判断其管理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社区登记的高血压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3]中制定的诊断标准。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48~79岁,平均年龄(60.8±6.2)岁,病程2~13年,平均病程(6.2±1.3)年。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19例,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60.1±6.8)岁;病程1~15年,平均病程(6.8±1.5)年。纳入标准: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签署合约;签署知情同意书者;可正常交流者。排除标准:合并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合并精神疾病、智力障碍及意识障碍者;妊娠期女性。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健康于信息收集后建立档案,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健康宣教、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健康宣教:以口头宣教、宣传栏宣教及开设健康知识讲座等方式增加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了解;饮食指导:告知患者高血压饮食相关注意事项,严格控制肉食及食盐摄取量,饮食以清淡为主,多进食新鲜蔬果;运动指导:每日饭后1h散步30min左右,根据身体耐受程度制定运动计划,坚持每日锻炼。观察组由全科医生签约管理,详细措施如下。

1.2.1制定管理方案由全科医生与高血压患者签约,收集患者健康信息进行健康评估,分析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制定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指导患者积极与团队配合,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并实现健康计划目标[4]。团队首席医生需要不定期举办高血压健康知识讲座,向患者传授疾病相关的保健知识。也需要对患者进行动态管理,根据健康情况变化再次调整计划,促使健康状态与管理方案协调,从而提高血压控制达标率。

1.2.2信息系统规范化管理应用社区健康档案管理系统记录高血压患者健康状态及服药、住院、合并症等情况,经过管理软件分级执行管理。1级管理主要为诊断轻度高血压患者,无其他合并症;需每3个月随访一次,若经非药物治疗6个月后效果不佳时,需增加药物治疗;2级管理主要针对中轻度患者,或同时伴有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者,需1~2个月随访一次,给予适当药物控制病情,并及时进行药物效果评估;3级管理为高血压伴有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者,或者存在靶器官损伤者,需20~30d随访一次,监督患者按时服药,密切注意用药情况及副作用、并发症等情况,一旦病情异常需立即转入上级医院治疗。

1.2.3激励模式对高血压患者实行签约服务积分奖励制度,为患者建立健康储值卡,可根据患者接受不同的服务内容及完成情况获取健康币,可通过健康币获取相应服务项目,以此提高患者依从性[4]。

1.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1年的舒张压及收缩压水平变化。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患者高血压危险因素知晓情况。调查问卷总分为100分,80分以上为知晓,80分以下为不知晓;高血压经早中晚三次测量,均为130/90mmHg,平均波动幅度≤5mmHg为达标,反之为不达标[5]。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率以(%)表示,采用χ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压水平变化干预前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年两组患者均有改善,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舒张压与收缩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血压控制达标率及高血压危险因素知晓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率为83.33%,高血压危险因素知晓率89.58%,与对照组64.58%、72.92%相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健康管理为新型卫生服务模式,可通过最小投入获取最大健康收益。社区健康管理不仅能帮助居民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也是降低医疗费用、维护居民健康的主要手段。高血压为社区常见慢性疾病,高发于中老年人群,是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6]。有学者研究发现[7],高血压患者接受全科医生签约管理对控制高血压水平,降低心脑血管发病率具有显著效果。但是国内针对全科医生签约管理高血压的可行性尚处于探讨阶段,尚无确切依据。

本研究对社区高血压患者48例应用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管理模式,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1年后血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管理模式对控制血压水平具有可行性。全科医生签约管理模式更加注重个性化及精细化,通过对不同危险程度患者进行不同的管理,可以实现个性化管理及治疗,也能划分医生职责,充分发挥预防、治疗、保健作用[8]。通过激励制度,可向患者推广更多的优惠,也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获得更为满意的管理效果[9-10]。本研究显示,观察组血压控制达标率及高血压危险因素知晓率较对照组高(P<0.05),可知全科签约服务模式更易被患者所接受,使患者能够更多的了解相关知识,获取更为科学的管理方法。

综上所述,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管理模式能有效控制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也能提高血压患者的认知度,利于患者预后,是高血压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方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胡娟.社区全科医生开展高血压综合防治干预的效果分析[J].河北医药,2013,35(6):900-901.

[2] 杜兆辉,梁颖.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在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3,12(10):844-846.

[3] 常永智,王少彬.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实施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0):98-100.

[4] 冯晶晶,王增武,王馨,等.江苏省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14,29(5):352-355.

[5] 王会奇,李东升,何松明,等.社区高血压流行病调查和综合预防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2013,41(4):26-28.

[6] 王秋英,钟华,郑晓英,等.家庭医生责任制的实施对社区高血压管理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0):156-157.

[7] 丁平俊,张华,王春梅,等.家庭责任医生签约模式下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6):410-413.

[8] 吴仿东,彭惠容,李淑清,等.家庭医生式服务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的效果[J].职业与健康,2015,31(21):3001-3003.

[9] 俞蕾蕾,陈利群,王敬丽,等.群组管理对社区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健康状况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8):677-681.

[10] 李黎,申晓芬,王浩宇,等.慢病管理团队主导的高血压控制效果评价[J].西部医学,2015,27(10):1522-1525.

9.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工作汇报 篇九

2019年5月19日是第9个“世界家庭医生日”,主题是“携手家庭医生、共筑健康生活”,为传播家庭医生签约促进健康管理的新理念

营造全社会参与支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良好氛围,连日来,我中心精心部署,统筹安排全员行动起来,以宣传加实干的方式迎接“世界家庭医生日”,并将一步一个脚印的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做实、做细。

进机关宣传

在市政府办公大楼,我们的家庭医生们通过摆放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的形式,抓住时机,奔走在大楼的各个角落适时进行宣传,向机关工作人员面对面解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目的、内容、意义、流程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的种类,进一步提高他们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知晓率和对家庭医生的信任度。家庭医生们在服务过程中饱满的工作热情与耐心的工作态度,得到了机关工作人员们的高度赞赏!

进广场宣传

在市政府广场,我们的家庭医生们通过向过往的居民们发放宣传资料的形式,开展一对一的宣传活动,积极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内容、方式和重要意义。

充分调动了辖区居民参与家庭医生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了广大居民的热烈欢迎。

进社区义诊

在银河社区,我们通过设立咨询台、悬挂宣传横幅、摆放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及宣传用品、免费测血压等形式向广大社区居民现场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关政策,讲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意义、内容、服务方式、流程等方面的内容。家庭医生们与与居民现场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让广大居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服务内容获取方式,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进社区免费查体、签约在济南路社区,我们以为重点人群免费体检为契机,通过免费进行血糖、血压、b超、心电图等健康体检,、现场签约、健康咨询、健康宣传、电子化签约服务体验等形式,与现场居民沟通互动,合理引导居民的健康生活方式,面向居民宣传解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内涵和意义,进一步增强居民主动签约的意愿。现场应用新系统设备,检查结果、签约信息及时推送至互联网健康档案数据平台。一边通过加强宣传让居民更加了解家庭医生的工作,一边通过“云端”让患者的签约服务“触手可及”!

进村居履约

各家医团队纷纷下到所管辖社区,利用履约、现场反馈的时机,发放家医相关宣传资料及宣传用品,开展一对一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活动,耐心为他们讲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好处,引导居民积极主动参与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去,提高了居民群众对家庭医生服务的知晓率,有效推进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其它形式的宣传

中心电子屏宣传、张贴宣传画。各卫生室分别以张贴宣传画、举办健康教育讲座、播放音响资料等形式大力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和认知度,通过大力宣传,为有效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更好提升居民健康水平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下一步中心将不断优化服务,根据服务需求和自身服务能力,及时调整和完善服务项目和方式,促进家庭医生“签而有约”,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和认知度,从而逐步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全覆盖。

10.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培训计划 篇十

根据安徽省卫计委、物价局《关于印发XXX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指导方案的通知》(卫基层秘【2015】209号)文件精神,按照XX市卫计委《关于在全市乡村医疗机构开展个性化签约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卫医(2015)174号文件精神,为做好全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进一步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和强化居民健康管理,不断提高居民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卫生水平。规范社区卫生服务团队服务行为,提高家庭医生式服务质量,深化全市家庭医生式服务理念,经院委会研究定于10月10日举办了XX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手册培训班。

一、培训对象

各行政村卫生室、服务站、中心全体医护人员

二、培训时间

2015年10月10日下午3点

三、培训地点 中心三楼会议室

四、培训内容

1、XX市卫生局文件《关于在全市乡村医疗机构开展个性化签约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

2、界首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手册

3、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五、要求

各村室、服务站、中心全体医护人员,按时参加培训,不得缺席,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培训结束后,按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手册、实施方案及时启动并规范开展个性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

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制度 篇十一

1 总体情况

1.1 领导重视,层层发动

中心领导十分重视全科医生签约试点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成立领导小组,设立统筹调控组、信息组、质控组和公共卫生组等,制定了“全科医师家庭责任制方案实施细则”,通过中层干部例会、全院职工大会层层发动,动员全科医生踊跃加盟签约团队,及时出台了针对医护人员签约初期的奖惩激励机制,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同时印发签约服务专题宣传资料,在院内和周边社区以挂横幅、展出专题黑板报等形式增强宣传氛围。同时利用全科团队、公卫医师等深入居委社区向社区群众讲解全科医师家庭责任制为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包括服务内容、服务方式、门诊签约程序、双向转诊、门诊预约服务和全程健康管理等优势,曾一时使得全科医生家庭签约服务成为挂在潍坊社区老百姓嘴边最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1.2 确定目标,真抓实干

在院内和社区动员取得成效的基础上,领导小组及时制定了签约服务实施目标,其中近期目标:全科医生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和协议式服务关系,到2011年4月份完成签约数约5 000户。通过完善的服务取得签约病人家庭的信任,为下一步突出健康管理概念、避免重医轻防和建立社区人群健康综合管理体系工作的顺利进展打下良好基础;阶段目标:在与患者建立良好医患和协议式服务关系基础之上,3年内逐步完成全社区95%以上家庭的签约并完善社区人群健康综合管理体系的部分工作,包括家庭健康档案的完善、家庭人员疾病药物治疗指导、多形式和多样化的健康教育、家庭内孕妇及儿童好精神疾患的服务转托等;远期目标:实现社区内所有家庭都有自己的家庭医生、指导病人避免重医轻防和完善社区人群健康综合管理体系。同时以目前中心4个全科团队为基础,结合中心门诊组及病房组筛选12名医生作为第一批试点签约医生,与全科团队社区护士(包括公卫)组成4个全科签约团队,签约具体指标落实到各签约团队及每一位签约医生,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到位。

1.3 进展顺利,成效初现

1.3.1 已与联合体单位公立医院签订合作条约,并召开了2次签约医生与公立医院转诊接待专家组见面会,加强沟通,商讨转诊注意事项,最大限度地保障签约后转诊、会诊等工作开展。

1.3.2 目前,信息化签约系统、门诊预约系统已全部到位并投入运作,培训工作业已结束,站点联网工程正在调试中,以便通过与信息公司及时联络沟通,并将医生针对信息化系统使用意见反馈汇总,完善信息化系统构建,最大限度地提高签约效率及服务水平。至2011年底完成门诊预约2 730人次。

1.3.3 已联系居委会联合宣传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理念,开展社区培训3次,及时发现并解决签约工作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阻力。

1.3.4 签约书及双向转诊单发放到相关团队签约医生手中,旨在加强家庭医生理念宣传的批量宣传折纸宣传单等印刷品已到位。

1.3.5 初期自评、测评计划流程已完成。

1.3.6 12名全科医生已完成两批2 216户的签约任务。社区护士每天下午通过电话、上门等方式补充,对健康档案进行动态维护[3],完善了签约对象的健康档案。

1.3.7 中心兑现了初期奖惩激励措施等政策,至2011年年底发放专项奖励资金3.56万元。中后期激励措施正在制定中。

1.3.8 2012年上半年将筛选并针对早期预签约的大约5 000户居民进行重梳理工作,原签约医生与病人通过信息化支持,系统重新匹配,两个月内目标将对所有信息无误患者的健康档案移入现有签约系统,完成补充签约,参照家庭医生责任制实施细则重新制定、完善健康教育等服务。

1.4 体会

1.4.1 领导重视,宣传力度大,氛围浓。做到医护人员人人皆知,社区居民大都知晓。

1.4.2 目标明确,真抓实干。操作程序有条不紊,每位签约医生和维护护士对自已的目标任务都能做到心中有数。

1.4.3 激励措施,及时有力。极大地提高了医生护士参与签约服务的积极性。

1.4.4 信息化服务基础扎实。如预约门诊,预约机能够保证完成信息化的预约服务;转诊网络畅通。

1.4.5 健康教育方法优势明显。根据时令特点和签约病人需要,编印了10余种针对不同季节、不同病种的签约病人健康教育处方,发放途径有面对面、宣传栏取阅和邮寄等形式,深受欢迎。

1.5 下一步目标

1.5.1 对全科团队医生进一步强化培训,有计划地引进经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师[4],保证签约服务的质量。

1.5.2 加强全科医生家庭责任制服务的宣传力度。

1.5.3 加强落实奖惩激励制度,每周签约医生签约人数提供周报表,报表具体到每一位签约医生的签约。

1.5.4 每季度电话回访调查满意度、知晓率等情况,并每季度提供满意度调查季度报表(目前知晓率调查约70%)。

1.5.5 硬件的支持:制作相关宣传资料,医疗站点配备1~2台交通工具(如电力助动车)。

2 存在问题和困难

2.1 签约量不足

近期完成5 000户签约明标有较大难度。分析原因主要是:(1)社区群众对于新的服务模式尚未完全理解,对于签约态度并不是很积极。(2)签约医生流动性比较大:站点值班、中心门诊和外出学习等任务繁重,服务场所难以固定,相对接触病人机会减少,认知程度下降,造成病人对于医生的依从性下降。

2.2 双向转诊满意率未达预期效果的原因

2.2.1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只有区域联合体的二级医院,病人对于固定转诊的二级医院的认知程度较低。如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诊单位为公立医院,由于该医院的距离比仁济医院、东方医院没有优势,而且医院级别又不是三级医院,许多病人想要转诊三级医院,如仁济医院,但转诊该医院病人享受不到转诊的便利与优惠,还是要到三级医院排队就诊,许多病人甚至认为医生是公立医院的医托。

2.2.2 转诊后病人在上级医院应用的药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没有配备,而对于同类药品病人的认知程度较低,并不理解家庭医生对于同类药品的更换,甚至有言论说是社区医生为药品回扣而更换。

2.3 完善签约病人家庭健康档案时阻力较大

据了解,有部分病人尤其是老年病人的信息核对采集量较大,同居人身份证号码的采集也不理想。

3 对策和建议

3.1 针对签约量不足问题相关对策

一是加强家庭医生概念的宣传。虽然中心在健康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目前新闻媒体和街道居委的宣传不够,所以知晓率有限,离家喻户晓还有很大距离。建议上级领导部门利用新闻媒体特别是电视、电台广播等加强全科签约服务的宣传报道。

另外,社区居委会的宣传平台没有完全发挥作用,建议通过街道要求居委会加大宣传栏有关全科团队签约服务内容,迅速提高社区居民对家庭签约服务的知晓率,从而提高签约率。

3.2 针对病人对于医生依从性下降问题的对策

Haynes等[5]于1979年将“依从性”定义为“患者遵从医嘱或治疗建议的程度”。医患沟通不足是影响患者依从性的重要原因之一[6]。研究表明,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提高患者的依从性[7]。建议全科医生门诊尽量固定应诊时间与地点,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开展个性化健康教育。但此问题目前尚难解决,由于人手少等原因,交流与沟通时间有限。目前,全科医生流动性高,较固定的医生又多为退休返聘医生,对家庭签约服务模式一时也难以适应。建议卫生局或医管中心加强对退休返聘人员的业务培训。

3.3 针对双向转诊满意率未达预期效果问题的对策

3.3.1 加强转诊的宣传,政府在新闻媒体、医院在社区居委会的宣传中加入转诊医院的宣传,尽量减少病人对全科医生的种种误解,造成依从性的下降。不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要加强宣传,联合体的二级医院也必须加大自身的宣传,经常派专家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指导、坐诊等工作。

3.3.2 加强与联合体医院沟通。是否可以同步基本医疗所需药品,但主要需加强互相理解,上级医院医生指导病人时最好告知病人同类药品可替代治疗,避免病人对于社区医生产生用药方面的误解。

3.4 针对完善签约病人家庭健康档案时阻力较大问题的对策

建议每一位全科医生签约时都要认真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要注重发挥社区护士在签约服务中的作用,建立与全科医疗相适应的社区护理服务模式[8]。另外,家庭健康档案的采集数据同居人的身份证号码信息是否可以考虑不予采集。

摘要:按照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局关于《实施全科医师家庭责任制实施方案》的要求,以实现社区内所有家庭都有自己的家庭医生、指导病人避免重“医”轻“防”,建立社区人群健康综合管理体系为目标,自2010年10月中旬开始,作为率先开展全科医师家庭签约服务的试点单位之一,上海市浦东新区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启动了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经过1年多的实施运作,采取边实践、边发现问题、边解决问题的办法,取得了一定成效。

关键词:全科医师,签约服务,社区

参考文献

[1]李肖肖,杜雪平,刘伟竹,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2,1(11):28-29.

[2]鲍勇,杜学礼,张安,等.基于社区健康管理的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发展战略与策略[J].中华全科医学,2011(7):997-998.

[3]田艳霞,陈德昌,殷明,等.某干休所离休干部不良生活方式健康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6):48-49.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1,10:609-612.

[5]Haynes RB,Sackett DL,Taylor W.Compliance in healthcare[M].Baltimore John Hopkins Press,MD:1998:118.

[6]刘瑜婕.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干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2(6):1904-1906.

[7]沈爱宗,陈飞虎,陈礼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2005,24(8):712-714.

12.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资料 篇十二

服务电话:3882896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资料

什么是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

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是指借鉴先进的家庭医生服务理念,开展以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为核心,以居民管理为主要内容,在充分告知、自愿签约、自由选择、规范服务的原则下,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与居民建立相对稳定的服务关系,为居民提供主动、连续、综合的健康责任制管理服务。

什么是家庭医生服务团队?

家庭医生团队就是以维护居民健康为目的,主要由全科医师,预防保健科人员、乡村医生和护士组成的基层卫生服务基本工作单位。在团队长的统一领导下,通过分工协作,更好地整合卫生资源,为居民提供主动、连续、综合的健康责任制管理。

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内容是什么?

1、“健康状况早了解” 为签约的慢性病患者建立慢性病健康档案,每年对其病情进行1次健康状况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量体制订个性化的健康规划。

2、“健康信息早知道” 及时将健教材料发放到签约居民,及时将健康大课堂和健康教育讲座等健康活动信息告知签约居民。

3、“分类服务我主动” 根据居民健康状况和需求,主动提供电话健康咨询和分类指导服务。

4、“贴心服务我上门” 对空巢、行动不便并有需求的老年慢性病患者提供上门健康咨询和指导服务。

5、“转诊服务我提供” 对诊治有困难的慢性病患者为您提供转诊服务。

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有什么好处?

好处1 由一点对多点式服务,转变为一对一服务;即个人多项问题,不必再迷茫该就诊哪个科室,只要致电家庭医生,各项问题都会妥善解决。

好处2 多个一对一服务,转变为多点对一点服务,家庭不同成员的健康问题,只要致电家庭医生,就可以多个人的问题在一处通畅办妥。

好处3 可以享受综合、全面、连续的基本医疗、预防保健、社区护理服务,更可以随时随地咨询,享受便捷、快速转诊。

必须签约才能拥有家庭医生吗?

答:是的。因为只有您签约后,您的家庭医生才能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掌握您及您家人的整体健康状况,才能为您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服务。

我怎样和家庭医生签约呢,程序复杂吗?

答:不复杂,根据您自身意愿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单位,自由选择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凭身份证签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书》就可以了。

建国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服务电话:3882896 建国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服务电话:3882896

签约后影响自由就医吗?

答:不会的。签约对您来说增加了一个选择,您可以先咨询您的家庭医生,但对您自由就医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家庭医生是私人医生吗?

答:不是。家庭医生来自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单位,按有关规定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一般1个家庭医生要服务600-800户签约家庭,所以家庭医生并不是以提供上门和个性化服务为主的私人医生。

签约家庭医生后我打个电话,医生就能上我家来给我看病吗?

答: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不是到居民家里提供服务,是以门诊服务或电话服务为主,上门医疗服务只是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形式中的一种,只对确有行动不便,符合条件者提供。

只能签订一个家庭医生吗?

答:是的。由于家庭医生人员有限,目前我们只能提供一个家庭签约一个家庭医生。

签约那是免费的吗?

答:是的。家庭医生式服务的签约是政府行为,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

是否可以随时致电签约医生咨询?

答:可以的。乡镇卫生院或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签约医生为您提供24小时健康咨询服务。

家庭医生能否提供急诊急救上门服务?

答:不能提供。在遇到紧急情况下我们建议您首先拨打120或及时到综合性医院的急诊科就诊,以免延误抢救时机。

如果和全科医生签约了,是不是我不能去其他医院看病了?

答:不是。实施签约式服务,其实是政府的一项民心工程,这种签约并不是固定你在签约医院看病,签约了也可以到其他医院看病,我们签约的目的主要是医生团队了解你们的健康情况,从预防做起,同时医院或请专家下村、社定期进行健康知识讲座时,能通知到你们,每年65岁以上的老人,在册的和新发现的高血压、糖尿病人员进行免费体检,通过了签约服务,医院将您的健康信息录入电子档案系统,将来您只要在区内任何一家医院就诊,医院都能掌握您的健康情况,通过了签约服务,可以享受更多优惠政策。

建国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3.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制度 篇十三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为推进我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模式,促进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格局的形成,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各项医改工作的全面落实,不断提升我乡居民的健康保障水平,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根据上级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乡实际情况,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签约覆盖率:2018年,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贫困人口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全覆盖;力争形成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

二、基本原则

坚持“五个结合”,即自愿签约与政策引导相结合;门诊签约与上门签约相结合;基础服务与个性化服务相结合;村医服务与团队服务相结合;区域划分与有序竞争相结合。

三、主要内容

(一)签约对象。签约服务面向全体居民,重点对象为65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中风等)患者、学龄前儿童、孕产妇、精神病居家治疗者、晚期肿瘤维持治疗的患者、生活不便的残疾人以及贫困人口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

(二)签约主体。我卫生院成立6个庭医生服务团对,以家每个团队由1名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或执业医师、1名护士、1名公共卫生管理人员组成,具备能力的乡村医生可吸收进服务团队,协助家庭医生团队开展签约服务工作。

(三)服务内容

1、基本医疗服务。家庭医生为签约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家庭医生团队要主动完善服务模式,可根据协议为签约居民提供全程服务、上门服务、等各种形式的服务。

2、提供规范的转诊服务。家庭医生在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过程中如遇有疑难、危急重症或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条件限制,需要转上级医院诊疗的病例,要按照分级诊疗的原则,及时联系上级医疗机构提供转诊和住院服务,履行转诊手续,规范转诊服务。上级医疗机构应为每个家庭医生预留部分专家号和床位,并建立绿色转诊通道,方便签约居民优先就诊和住院。

4、健康管理服务。针对不同类型的人群及签约居民的实际需求,开展不同的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

健康人群:以普及健康素养促进行动为抓手,以预防疾病为目标,开展健康评价。免费提供健康指导、健康咨询、定期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和组织健康教育讲座,为签约居民提供连续性健康管理服务。重点人群:在实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化管理的同时,可根据签约居民的健康需求提供个性化延伸医疗保健服务。

特殊人群:对长期卧床病人、残疾人、恶性肿瘤患者、慢性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实行重点管理,根据需求提供上门随访、康复指导和及时便捷的医疗保健服务。

5、个性化服务

根据协议,家庭医生团队可为签约居民提供上门服务。对于签约的慢性病患者,可酌情延长单次配药量。

(一)签约方式。家庭医生应根据辖区居民意向和自身服务能力,在自愿的前提下,合理引导居民进行签约,采取门诊签约和上门签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二)签约周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原则上一年一签,期满后居民可选择续约或解约,也可另选其他服务团队签约。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我院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成立专门的办事机构。要设立分级诊疗办公室,负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转诊病人的对接和分诊工作。

(二)强化考核评估。卫生院负责建立以签约对象数量与构成、服务质量、健康管理效果、居民满意度、签约居民签约服务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定期组织对家庭医生团队开展评价考核,考核结果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绩效收入分配挂钩。

(三)加强宣传引导。我院利用宣传资料、健康信息宣传栏、微信等宣传平台,加大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宣传力度,重点宣传签约服务便民、惠民、利民的特点,提高广大群众参与家庭医生签约的积极性。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顺利推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交口县医疗集团温泉乡卫生院

14.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制度 篇十四

选择题

1、为什么要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A.为农民提供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B.增加医疗机构收入C.体现执政政绩

2、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主体是谁?()

A.辖区居民。B.家庭医生为提供签约服务的第一责任人C.辖区内重点人群 3.医生签约服务的客体是谁?()

A.卫生院及村卫生室。B.家庭医生C.被服务的群众,主要以儿童、孕产妇、65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人群、糖尿病人群、精神病人群为主,可以兼顾家庭服务有需求的其他成员。

4、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

A.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主要内容,涵盖基本医疗服务,由家庭医生与家庭成员代表签订服务协议,让家庭医生与群众形成契约式服务的一种工作模式。B.家庭医生签约后,签约居民可在任何时间不论轻重缓急随时要求签约医生提供相关服务。

C.家庭医生提供的服务都是免费的。

判断题

1.乡镇卫生院技术服务团队对开展签约服务的乡村医生进行业务指导,为签约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2.签约以农户自愿签约为主,签约协议以户为单位签订相关服务协议。()3.满14周岁以上的家庭成员任何一人签字就可代表全家庭生效,全家庭成员都可以享受签约服务。()

15.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制度 篇十五

工作总结

2015,为进一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式健康管理签约服务工作方案》,我中心责任医师团队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和签约工作,现将本团队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积极部署

及时组织团队成员学习工作方案精神,紧密围绕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的基本原则、服务内容、服务对象、工作持续性等内容进行了充分研讨,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为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的稳步推进奠定了组织基础。

二、广泛宣传,深入动员

为保障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的深入人心,我中心统一印制了以宣传家庭医生服务理念和服务内容、服务形式为主题的“致社区居民一封信”,并分发给本辖区各居委会,同时,印制家庭医生联系卡、家庭医生式服务协议书等,制作了宣传横幅、宣传栏。有效营造了家喻户晓的宣传氛围,为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舆论基础。

三、调查需求,个性服务 在签约服务的居民中,调查了居民希望得到的医疗卫生服务。包括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慢性病管理、孕产妇保健管理、残疾人康复、婴幼儿保健及其它服务(出诊、送药上门、家庭护理等)。服务人群底数的清晰和需求人员数量的掌握,为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扎实推进奠定了信息基础。

四、明确对象,按需管理

进一步明确辖区人口分布,保证所有居民均能得到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覆盖。我团队组成由“全科医生、社区护士、防保人员”为核心的“片儿医”团队,提供家庭医生式服务。明确所管辖的社区分布,并在社区设立“片儿医”公示牌,公示团队服务人员、服务范围、服务时间、服务内容、联系方式等信息。对愿意接受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居民,按照健康状况和健康需求情况划分为四类:第一类为健康普通人群,第二类为需关注的人群,第三类为慢性病人群,第四类为高危或合并严重并发症病人、残疾人、特殊病人。根据居民所处的类别,明确服务内容及标准,提供针对性的签约服务并保证服务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五、优先签约,有效服务

优先与辖区内的慢性病人、空巢老人、残疾人、妇幼保健对象等愿意接受家庭医生式服务的重点人群签订家庭医生式服务协议书,并根据协议书内容提供建立健康档案、电话咨询、入户访视、健康教育等针对性服务。目前,已签约的社区居民家庭50户,签约人数59人。

六、取得的初步成效

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实现了现有医务人员对社区居民健康管理的全覆盖,从坐等患者上门变为深入社区为居民提供服务,社区健康管理能力得到切实加强。提高了社区居民对医疗健康服务和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等服务得到落实,居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困难群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推进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

上一篇:木棉花的句子 形容木棉花的句子下一篇:可爱的小蜜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