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课文教案设计(精选10篇)
1.《理想》课文教案设计 篇一
学习目标:
1. 多重朗读,理解诗意,领悟诗理,品尝诗味。
2. 能仿写诸如“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之类的句式。
3. 能切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理想,并如何去去实现理想。
教学设想:
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以朗读为主,从中悟得诗理,对其中的深奥含义不必作死抠式理解,允许学生见仁见智。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在山的那边》中里说:“在山的那边,是海”,海就是孩子心中的美好理想。谁能说出关于理想的名言。
二.自由朗读一遍,给生词注音,如缀连、洗濯、寂寥、玷污、诅咒(全班齐读,要求响亮、有力量。
三.让学生边读边理解诗意,不能理解的提出来,先让学生自己尝试可能的疑问可参看教参上有关分析。
四.提问:你最喜欢哪一句诗,说说你的感受。
五.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六.再读全诗,要求有情感。
七.作业 :仿写
例句: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1)友谊是 ......;友谊是......
2.《信客》课文教案设计 篇二
第一课时(主要了解课文背景、初步感知课文)
1、讲解作者余秋雨(散文家、历史研究学者,著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八千里路云和月》等三部散文集,央视CCTV青年歌手大赛评委等。)
2、解决课文生字词;
3、朗读课文和速读课文,勾画精彩的词语和句子段落;
4、复述故事;
5、学生在阅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深究第二段;
⑴ 老信客为何要选落魄年轻人为信客继承人?
(答案提示:读过私塾──识字,闯过码头──了解外界;无以为生──刚好接差。这就是他比无文化、见识短浅的村人更有资格当信客的原因。)
⑵ 本文写信客(主要写新信客),但为何开头第三段要插入老信客的历程?
第二课时(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法来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扩展课文)
1、老信客名声扫地后知趣地退守坟场,你想象他的处境?
2、新、老信客有哪些异同的品质?
(同:高度的责任心、生活不如意等;异:新信客更加坚守诚信、有新的发展思想等)
注: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自主地带着问题思考、分小组讨论,得出答案。同时也对人物形象的深入理解有了更好的把握。
3、文中哪处描写信客酸甜苦辣的生涯,请在原文找出并加以概括?
4、小组推荐两名同学扮演报丧受气一幕?
(学生自己感受信客的苦和累。)
5、教师讲述感动中国人物的.候选人──西藏边远地区一邮递员。大致背景:邮递员只有一人,一匹老驴,送一封信要走50多公里的来回,自带干粮,晚上夜宿山腰,还要防止豺狼攻击,经常日晒雨淋等。
注:等学生深入其境时,我转移话题,回到课文他老犯胃病和风湿病,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原来吃不好,住不好,还经常雨淋导致的。
6、接下来是趁热打铁阶段了。抛出问题:苦,累,工资收入低,还要受气,但他为何要做信客?──高度的责任心(明白村里和外界沟通的媒介信客的举足轻重之作用了。)
3.课文《秋魂》教案设计 篇三
一、教学内容:
1.感受秋天的意韵;2.学习文章的语言
二、课型:品读课
三、课时:一节课
四、教学设想:听读(知内容)——品析(赏美点)——练笔(学写法)
五、教学过程:
导入:我们生活的这个美丽的星球,四季轮回,周而复始,当我们走过隆冬的冰清素洁,感受了阳春的明媚艳丽,领略了盛夏的激情奔放之后,今天我们来品尝金秋的累累硕果,解读秋的灵魂和精神。(2′)
听读,进入秋天的意境
1.以小标题为中心,说一句理解的话,如《秋实》这一节可以这么说:虚怀若谷的秋实。
2.针对各章节内容,找一句感悟的话,如《秋实》这一节可以寻这一句:世界上有不经过风吹雨打而成熟的果实吗?(或:世界上有不经过光射日晒而成熟的果实吗?)(8′)
学生可能有如下回答:
虚怀若谷的秋实;世界上有不经过风吹雨打而成熟的果实吗?
多姿多彩(五彩缤纷)的秋色:如果我只属于一种颜色,那秋天该是多么的单调啊!
丰富多样(酸、甜、苦、辣)的秋味:在我的收获里,充满着酸、甜、苦、辣各种味道。
慈母心肠的秋风:感谢秋风吧,别曲解的它那一片保护生命的慈母般的心肠。
寻找真谛(不同寻常)的秋叶:既然生命已有了一个不寻常的开头,就应当有一个不寻常的结尾。
心地诚实的秋土:人们啊,在你播种时,最好先想想秋天会有什么样的收获吧!
胸怀博大的秋景:(面对薄情者)如果那样,我不也变得一样薄情了吗?
由谦逊的秋实、多姿的秋色、多样的秋味、慈祥的秋风、真挚的秋叶、诚实的秋土、博大的秋景,同学们对秋天有什么新的认识了吗?“秋天有着一个成熟的头脑。”——这就是秋魂!
寻读,积累写秋的词句
理解了文章的内容,我们再来学习文章的语言。
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从词语的角度说“发现”的话(注意:同学们说的时候,要“一组一组、一类一类,一些一些,”地说,而不是“一个一个”地说):
比如:
我发现文中运用了一些精美的成语:弱不禁风 自我陶醉 孤芳自赏 忧心忡忡 五彩缤纷 五彩缤纷 众说纷纭 各抒己见 饱经忧患
我发现文中运用了一些精美的二字雅词:苍白 憔悴 霉烂 干瘪 萌生 吞噬 撕碎 严霜 莠子 谄媚 糟糠 盘旋 寻觅 萌生 延续 卸下 殷勤 冷漠 薄情 理睬 温馨
我发现文中有一组精美的形容词:霉烂、干瘪、苍白、憔悴,突出了风雨光热的巨大作用。
我发现文中有一组精美的近义词:不单、不只、不光、不全,突出了秋味的各式各样。
我发现文中有一组精美的单音节动词:(秋景)哑、躲、谢、枯,写出了薄情者的无情。
我发现文中有一组精美的叠词:“闻闻、尝尝、嚼嚼”突出了秋味的丰富。
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从句子的角度说“发现”的`话:
比如,同学们可以这么说:
我发现,文章每一章都有一段或几段排比:秋实——不是风,我怕早已霉烂了;不是雨,我怕早已干瘪了;不是光,我怕早已苍白了;不是热,我怕早已憔悴了。秋色——谷子说:秋是黄色的,我就是叫秋风吹黄的。高梁说:秋是红色的,我就是叫秋气染红的。棉花说:秋是白色的,不然,我哪里会有这银装素裹呢?墨=菊却说:秋是黑色的,我开放的花朵就是明证。松柏说:秋和夏没什么区别,都像我一样青翠……秋味——苹果说:秋是香的,不信你闻闻;甘蔗说:秋是甜的,不信你尝尝;槐籽说:秋是苦的,不信你嚼嚼;秦椒说:秋是辣的,世上的人没有不知道;红果说:秋是酸的,连山里的石头都晓得……秋风——如果不是秋风将树叶吹落梢头,那片片叶子不是要被严冬所撕碎吗?如果不是秋风把果实卸下高枝,那果实不是要被冰雪所吞噬吗?如果不是秋风将种子吹下茎杆,那种子不是要被酷寒所冻僵吗?是秋风,把叶子介绍给根须,使它找到了延续生命的母体;是秋风,把种子藏进厚实的泥土,使它有了一个萌生春天的温床;是秋风,把果实领进了一个个温存的家,使它保存了生命的胚胎。秋叶——秋叶呀,你是怕人们忘记了你的贡献吗?不会的,人们不会忘记你一生的苦累劳作。不会忘记你夏日献出的绿阴,秋天献出的收获。秋叶呀,你是在哀伤自己生命的短促吗?不要这样英雄气短!你的灿灿一生并不会随着秋的到来而结束,殷实的种子已带着你的希望,向春天奔去了。秋叶呀,你是惦记那失去叶的枝头会被冰霜所冻煞吗?不会的,它在你的养育下,早已不是昨日那弱不禁风的妖儿女,而长成了铁干虬枝的大丈夫。秋土——“春天的土地是温馨的,它使万物萌生;夏天的土地是热烈的,它使生命拔节;秋天的土地则是诚实的,它用收成证明着播种者的品质。”“如果你种下是莠子,秋天收获的定是一片杂草;如果你种下的是秕子,秋天收获的定是一把糟糠;如果你什么也不种,秋天收获的则是一片空白。”“如果你种下的是葵花,秋天收获的是一片金黄;如果你种下的是甘蔗,秋天收获的定是蜜糖。”秋景——黄莺来了,为大地唱着殷勤的歌儿,以求得到地的喜爱;蝴蝶来了,为大地舞着诌媚的翅膀,以求得到地的欢心;花儿来了,为大地披红戴绿,以求得到大地的青睐;杨柳来了,为大地情意绵绵,以求得到大地的亲昵。
我发现,文章每一章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秋实——秋天了,成熟的果实却低下了头,它不是在孤芳自赏,也不是在自我陶醉,更不是在哀泣自己将跌落枝头。它是在想:我是怎样成熟的呢?……
(第一个层次的发现)
我发现,文章所有的“话”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写给或说给秋天的“话”、秋天说的“话”,其中秋天说的话大多是有哲理的话。比如:秋实——秋天了,成熟的果实却低下了头,它不是在孤芳自赏,也不是在自我陶醉,更不是在哀泣自己将跌落枝头。它是在想:我是怎样成熟的呢?(写给给秋天的“话”)不是风,我怕早已霉烂了;不是雨,我怕早已干瘪了;不是光,我怕早已苍白了;不是热,我怕早已憔悴了。世界上有不经过风吹雨打而成熟的果实吗?世界上有不经过光射日晒而成熟的果实吗?(秋天说的“话”)
我发现,文中有许多问句,有的问句加强语气——“世界上有不经过风吹雨打而成熟的果实吗?世界上有不经过光射日晒而成熟的果实吗?”有的问句引起下文——秋是什么颜色?有的问句即回应上文又引起下文——“如果不是秋风将树叶吹落梢头,那片片叶子不是要被严冬所撕碎吗?如果不是秋风把果实卸下高枝,那果实不是要被冰雪所吞噬吗?如果不是秋风将种子吹下茎杆,那种子不是要被酷寒所冻僵吗?”
(第二个层次的发现)
其实同学们还可以从如下角度去发现:
4.语文课文 春联 教案设计 篇四
《春联》这篇课文是第七册中的一篇介绍春联的通俗小品文。课文描写了春联给新春带来的喜庆气氛,介绍了春联的内容和形式的特点,指出了读春联的语文学习功能。
全文4个自然段。第一段主要讲的是春联带给我们欢乐祥和的气氛,同时用了四副对联介绍了春联涉及的一般内容。春联的内容可以是:描绘美丽的春光;展现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歌颂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表达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所选春联都比较通俗易懂。比较难懂的词语是“欣欣向荣”“百业兴”“烂漫”,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查资料解决。中国人过节最讲究的就是一个喜庆,这篇课文一开始就是喜庆的。
第二小节介绍了春联形式上的一个特点那就是“对仗”。什么是对仗?书上没有直接给出专业的解答,当然就算给小学生也不见得就能掌握。作者很聪明先举例来说明。通过“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的春联举例,得出对仗的意思——“上下联不仅字数相等,而且词类相当。”字数相等好理解,词类相当也好讲解,但是要想真正掌握,却是不那么容易的,因此作者紧跟着又说了一句需要“细心揣摩体会”才能“从中学到一些使用文字的技巧”。这话说的是有道理的。有些老师教学本课后,让学生尝试着创作一些对联,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来说,是值得嘉奖的。不过要注意一定要降低难度,毕竟春联是十分凝练的,如果能先从搜集春联开始来学习,可能比一开始就让学生创作效果要好。
第三小节介绍的是的春联的另一个特点——有“声律美”。什么是“声律美”?简单地说就是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动听”。用这个方法我们再来重读刚才出现的几个春联,一定会更有味道的。
5.课文2、四季教案设计 篇五
2、四季
廊坊市安次区东张务小学 周春艳
教学要求:
1、能认识11个生字,认识新笔画“┑”,会写“口”和“五”两个字。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背诵下来,了解课文内容。
3、让学生了解一年四季的大致景色,从而喜欢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热爱我们美丽的大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了解课文的意思。教学难点:认识11个生字。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教学过程:
一、做游戏,复习反义词。
师:同学们想不想做个游戏?(学生:想。)谁愿意到台上来做动作,然后下面的同学来猜出一对反义词。(学生做动作,说反义词。)
二、学习新课文
(一)欣赏图画,初读课文。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演很精彩,并且还知道那么多的反义词,老师很高兴,送给你们几幅图画来欣赏,想看吗?(课件出示四个季节的图画)。让学生说说每幅画都画的是什么?
师:喜欢这几幅图吗?我们课本中有这么一首儿歌,写的就是这几幅图画。想不想读一读?(学生:想。)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54页,自己借助音节读一下。(学生自己读课文)。
师: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什么?(学生:四季)板书:四季。
师:喜欢这首儿歌吗?(学生:喜欢)。
师:我也非常喜欢,我来读一遍好吗?(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听,然后评价)。
(二)再读课文,认识生字。
师:你们想不想再读一遍?(学生:想)。那这次读的时候,用铅笔把第35页的生字从课文中圈出来。(学生再读课文,圈出生字)。师:(指着黑板)。这些生字你都认识吗?自己读读试试,还有那个字不认识,问一问同桌。(同桌两人共同学习生字。)
师:你能用哪些生字组词或说句子?(学生举手说。)师:我们大家一齐把生字读两遍。(学生读。)
(三)指导朗读,理解内容。
师:你们读得太好。儿歌一定读得更棒,现在请同学们端起课本,大声读一遍儿歌。(学生自己读儿歌。)师:你最喜欢写什么季节的?谁想读?(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季节的那段儿歌,指导朗读。)师:你们知道每一个季节还有那些美丽的景色?(学生举手回答。)
(四)欣赏图画,仿编课文。师:课前老师也请同学们收集了一些有关四季的图片,同学们想不想欣赏一下?(学生:想。)(请学生到台上展示收集的图片,选择其中的几幅图片,小组合作仿编儿歌。)师:欣赏了同学们编的儿歌,大家开心吗?(学生:开心。)那我们带着这种开心的心情来背诵这首儿歌,同学们可以加上动作。(学生带动作背诵儿歌)
(五)学习笔画,书写生字。师:现在,我们该动手写写字了。老师先教大家认识一个新笔画“┒”。(学生书空。)今天,我们要写的字是“口”和“五”,同学们请看老师在田字格上书写。(老师范写,学生观察,然后自己写,最后老师讲评。)
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四季》这首儿歌,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学生说。)师:你都知道有关这四个季节的儿歌、歌曲、古诗吗?(学生说。)师:课后同学们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季节画下来,也可以收集更多有关这四个季节的其他资料,如:照片、录像、诗歌、歌曲等等。
6.鲸的课文教案设计 篇六
《鲸》是一篇说明性的小短文,文章浅显易懂,从鲸的形体、种类、生活习性等几方面对鲸进行了介绍。在关注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生终身发展的理念指导下,我利用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优势,创建了一个涵盖鲸的简介、鲸的呼吸、鲸的进化、各种各样的鲸、鲸的轶事、鲸自杀之谜、精彩图片、课文欣赏、网上交流等内容的鲸的资源库。利用网上浏览与多媒体广播教学系统辅助教学相结合,设计了网络环境下的开放式的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在网络中自主交流、合作探究、表达分享、感受成功。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⑴ 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下列词语:鲸、属于、前肢、滤出、吨、肺、胎生、判断。
⑵ 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认识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说明方法。
⑶ 初步具有捕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利用多种学习方法解决问题,品尝资源共享的快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乐于参与、敢于探究,对动物及科学感兴趣,有继续学习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了解鲸的知识,体会多种说明方法。
2、难点:
理解鲸的进化过程。
【过程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多媒体出示鲸字。)
1、有谁认识这个字,你是怎么认识的?
生1:这个字读jing,我是在预习时,通过认识的。
生2:我是根据这个字是形声字,通过右边的声旁京知道这个字读jing。
2、再来观察这个形声字,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闪动鱼字旁。)
生1:鲸应该属于鱼类。
生2:我在《大百科全书》中曾看到过鲸不属于鱼类。
师:那么鲸到底是不是鱼呢?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课文,一起去走进神秘的鲸的世界。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更为强烈。本课教学从课题入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带着问题走进课文,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初步感知文本,选择探究策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思考:鲸到底是不是鱼?
(鲸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2、光有结论还不行,这节课我们要做研究鲸的小专家,要让我们的结论有理有据才行。那么,你想用什么方式进行研究呢?
(学生们选择探究策略,如:读一读,讲一讲;在电脑上画一画;利用课外书;通过网络学习资源库或上网查找资料等。)
3、细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小组内进行研究,也可以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三、利用网络资源,广泛探究文本
1、合作学习:
⑴ 点击课文欣赏。
⑵ 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重构、创造。
⑶ 网上交流,学生通过我要发言、我会画和展示台来展示小组的研究成果,并达到了资源共享。
学生从文本出发,利用网上相关资源进行超文本阅读,进而激发学生产生积极探究的心理,学生在极度兴奋的状态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适时监控学生机上屏幕,针对性地进行辅学,引导学生研读相关内容,在析文品词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汇报交流:
⑴ 鲸是哺乳动物:
从课文中鲸的进化、鲸用肺呼吸,以及是胎生来证明鲸是哺乳动物;从网络资源库中找到了更为充分的理由,如:鲸进化的文字资料和录像等,从而很直观形象地了解了鲸的.进化过程。
⑵ 围绕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学习,在认识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说明方法的同时,更好地理解鲸形体大、重的特点。
⑶ 利用展示台绘制鲸睡觉、呼吸时的样子。
⑷ 展现其它有关鲸的资料:
如:各种各样的鲸、鲸的歌声、怎样知道鲸的年龄以及鲸自杀之谜等,在图文资料中,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保护鲸的教育。
由于网络环境给学生提供了更多、更广泛的时空,充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让学生共享资源,更深入地进行探究。
四、课外拓展延伸,发展学生个性自主选择完成下面的一项作业
1、体会文中的说明方法,写自己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2、继续上网查阅资料,选择一个专题,写一篇有关鲸的小论文。
正是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广泛地占有信息,从而对鲸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索的热望,也正是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走进了科学的世界,实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课后反思】
1、网络环境给学生带来一片广阔的天空网络资源具有信息量大,更新快等特点,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库,资源库。这些丰富多彩的知识无不吸引着孩子们,于
是课上你就看到他们不停地点击鼠标,神情专注地搜集他们感兴趣的信息。同时,网络环境也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他们可以把搜集到的信息通过网络展示给每个同学,培养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同时达到了资源共享,在汇报交流中获取新的信息,这些远远是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可望而不可及的,他们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学习的天地,更有继续学习的愿望,真可谓:鼠标在手,纵横世界。
2、语文教学要多种学习方法并存。网络教学,有着它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它决不是语文教学的全部,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朗读、语言表达、审美等多种能力,为此教学时也要指导学生采用多种的学习方法,如:读一读、讲一讲;画一画;利用课外书等等。而决不仅限于网上找资料,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3、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面临的问题网络环境在给语文教学提供广阔天空的同时,也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思考,那就是如何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尽快地对知识库、资源库中的信息进行搜集、处理,进行重组、整合,真正地让每个学生都有所获,从而在拓展知识的同时,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7.课文风筝教学教案设计 篇七
一、课题的导入
〈一〉背一背。清·高鼎 《风筝》导入课题。鼓励学生齐读,大声读,提高课堂气氛和活跃度。
风 筝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yuán)
〈二〉猜一猜。下面这首诗是清·吴友如的一首题画诗,猜一猜描写的是一项怎样的活动:
只凭风力健,不加羽毛丰。
红线凌空去,清云有路通。
①同学们放过风筝吗?曾经放过风筝的同学举手,并谈一谈你放风筝时的心情好吗?
③由鲁迅和他弟弟关于风筝的故事引入课文:强调鲁迅的心曾因为风筝的事而沉重过,设置疑问,引入课题。
二、认识鲁迅
①谁了解鲁迅先生的一点情况? 小学我们曾经学过他的一篇课文《三味书屋》。
②补充有关鲁迅的资料: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写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他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中篇小说《阿Q正传》;还有其他杂文集等。
三、整体感知
〈一〉学法指导: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的过程当中注意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如果有问题可以随时举手问我,注意学习要求。
①标出每一自然段的序号,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看谁又快又认真。(时间:7分钟)
②读完课文想一想,这篇散文诗向我们叙述了一件什么事?作者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注意:结合听、点学生们的回答进行板书)
〈二〉学习指导: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书方法,注意和学生交流,掌握学生学得情况。
①注意纠正下了字的读音: 模样 嫌恶 什物 掷在地下 虐杀 堕着
②和同学们交流整体感知的情况。
四、质疑探究
〈一〉学法指导:通过同学们对课文的初步阅读,我们对文章有了粗浅的认识,我想,课文中肯定有你不理解的句子,不明白的意思。下面就请你再次快速得阅读课文,仍用“圈点勾画问叹”的读书方法标下你有疑惑的地方或者有所感触的地方,看看哪个小组找的问题最多最有价值?
〈二〉学习指导:组织学生速度课文,发现问题,交流问题;和学生双向交流,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①读课文找问题。——→②组织学生交流问题——→③探究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鼓励激发学生: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可能一一解决同学们所有的问题,看哪些同学能抓住时机,快把问题提出来,先解决。注意启发引导,尽量让学生把问题感悟出来。
五、体会品味
〈一〉友情提示:人物的心理是通过作者的描写才表现出来,只有抓住关键的词句才能很好的体会出人物的心理,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体会下列心理。
①哪些语句写出了小弟弟对风筝的喜爱?
②哪些动词写出了“我”对于精神的虐杀?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
〈二〉体验感受
①组织学生找相关的词句——→②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心理感受
六、总结延伸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想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收获,把你的收获说出来,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
提示:你的收获可以是知识方面的;可以是学习方法方面的;可以是你的感悟;也可以对作者或者作的小弟弟说几句知心的话。
板书:(略)
教学环节设计:
第一教学环节:(6分钟)
背一背。下面这首诗请同学们大声读,齐声背,看看谁能最先背过。
风 筝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yuán)
猜一猜。下面这首诗是清·吴友如的一首题画诗,猜一猜描写的是一项什么活动:
只凭风力健,不加羽毛丰。
红线凌空去,清云有路通。
认识鲁迅:(读一读,对鲁迅先生要有初步了解)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写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他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中篇小说《阿Q正传》;还有其他杂文集等。
第二教学环节:(12分钟)
读一读,说一说: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最好大声朗读),读的过程当中注意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举手和老师交流,注意学习要求:
①标出每一自然段的序号,画下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请随时和老师交流。
注意这些字的读音:模样 嫌恶 什物 掷在地下 虐杀 堕(坠)
②读完课文想一想,这篇散文诗向我们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第三教学环节:(15分钟)
问一问:
通过同学们对课文的初步阅读,我们对文章有了粗浅的认识,我想,课文中肯定有你不理解的句子,不明白的`意思。下面就请你再次快速得阅读课文,仍用“圈点勾画问叹”的读书方法标下你有疑惑的地方或者有所感触的地方,看看哪个小组同学发现的问题最多最有价值?
(注意:在总结的过程当中合理的进行板书)
第四教学环节:(7分钟)
品一品:
人物的心理是通过作者的描绘才表现出来,只有抓住关键的词句才能很好的体会出人物的心理,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体会下列人物心理。
①哪些语句写出了小弟弟对风筝的喜爱?
②哪些动词写出了“我”对于精神的虐杀?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
第五教学环节:(5分钟)
悟一悟:
8.秋天的课文教案设计 篇八
一、导入新课。
1、师:我国著名女诗人秋瑾曾在诗中写道“秋风秋雨愁煞人”,宋玉也在《九辩》中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在我国文人墨客的眼里,秋天往往是忧伤的,凄婉的,令人惆怅的。但是在诗人何其芳的眼里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喜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秋天,去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
2、板书课题,作者。
3、简介作者。
二、检查字词。
三、朗读诗歌。整体把握。
1、师:相信大家已经都预习过了,那现在老师给大家范读一下呢?大家认真听听,注意从语气、语速、停顿等方面揣摩。
2谁愿意来给老师点评一下呢?
3、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你觉得一共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试试看能不能用比较优美精练的语言把它归纳出来。
明确:1、农家丰收图,2、霜晨归渔图,3、少女思恋图。
4、师:第三幅图画要归纳稍微难了点,老师提醒一下,这一节的主人公是谁呀?
生:牧羊女,是秋天牧羊女图。
5、师:预习提示上说这首诗歌写的是“乡村秋景图”,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
生:有“镰刀”,“瓜果”,“稻香”,“渔船”,还有“牧羊女”“牛”“草野”“蟋蟀等。
师:嗯,作者抓住了最能体现乡村秋天景色的事物来刻画秋天,所有这些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生:对秋天的喜爱。
生:赞美秋天。
四、重点研讨。
1、师:看来大家对文章整体的感知和把握都还不错,那么现在我们来讨论解决一下文章中几个重点问题。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说只“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似的影子”,到底收起的是青鳊鱼还是乌桕叶?这个问题特别有意思,大家就近讨论一下,究竟捞起来的是什么?先就近讨论一下。
(生讨论)
生:我认为收起是乌桕叶,因为前面加了一个“似的”,所以说乌桕叶只是很像青鳊鱼。
师:这里用的是比喻句是吧?
生:都收起来了,因为它们十分相象。你们看注释上说乌桕的叶子形状略呈菱形,还有秋天会变成红色,在水里看应该很像鱼。
师:有道理。
生:我认为渔夫什么都没有打起来,但是却被秋天那种淘气喜悦的心情所感染。
师:哦,他打捞上来的原来是一种好心情。
生:鱼和乌桕野都没有打起来,因为是鱼后面有“似的”二字,叶后面有“影子”二字。
生:我要反驳他的说法。诗歌后面写的是“归泊”,渔民们若没打到鱼就不会回家,不然他们吃什么呢?
师:你的观点很现实,是啊,先解决的是生计问题。
生:我从“秋天游戏在渔船上”中的“游戏”看出渔民捕鱼,他们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而是只有一份闲适自在的心情。
生:我还是觉得渔夫什么都没打到,他来打鱼就是因为心情好,他不在乎打了多少鱼。
师:看来渔夫都是已经达到了小康生活水平的,根本不愁吃喝,把打鱼当作一种享受了。那老师想问你这样说有没有根据呢?
生:有,诗的最后一句说“秋天游戏在渔船上”可以看出,还有“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中的“轻轻”也能表现出渔夫这样的心情。
生:我同意,他打鱼不求非要打到鱼,只求一种愉悦的心情,劳动中娱乐一下放松一下。
师:好了,刚才那么多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这样几种意见:打到的是鱼,打到的是叶子,二者都打到了或者二者都没打到,但是心情愉悦。老师觉得大家答的都对,因为不管哪种意见,都是你自己理解的,诗歌的理解就应该是开放性的。
2、师:下面讨论第二个问题:诗的第二节“秋天游戏在渔船上”,请你谈谈“游戏”写出了怎样的情景。为什么说是“游戏”,究竟是谁在游戏呢?
(讨论,师巡视。)
生1:秋天像和船在游戏嬉戏,把小船吹来吹去,像小孩在和大人闹着玩儿。
生2:我觉得“游戏”是娱乐的情景,写的.是渔民不求打到鱼,只求愉快的心情。
生3:秋天吸引人,写的是渔民十分的快乐、轻松的情景,从“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就可以知道。在秋天里,走到那里几乎都会看见一两条渔船,似乎是被渔船弥漫着,所以秋天的景象最能在这里找到。
师:哦,有的同学认为游戏的是小船,而在小船上则满载着丰收,秋天就在这里得到了体现。我同意大家的意见,这里的“游戏”这个词语用得很生动,把渔民在秋天那种愉快悠闲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游戏”的可以是渔民,可以是小船,也可以说是秋天在和人和船在游戏。
3、师:好的,在开始讨论这三个问题,“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是什么意思?课题不是《秋天》吗?这里为什么写夏天呢?
(生讨论,时间稍长)
生:要结合上一句理解,“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肯定夏天有人吹笛子,到了秋天笛子声消失了,牧羊女开始怀念,夏天的记忆是很美好的,所以是香的,热的。写夏天就是要表明牧羊女的思念,而秋天紧接着夏天而来,依然很美好,牧羊女就陶醉在其中了。
师:理解得很好啊,要相信自己!
生:我觉得这里是通感的修辞手法。
师:哦,能联系以前学过的内容来分析诗句真不错,那你具体说说看。
生:夏天本来就热,至于香,可以是花香,夏天植物都长得很茂盛,然后牧羊女回忆的时候连笛子的声音也是热的香的。写夏天是为了突出秋天,夏天辛勤劳动很辛苦,秋天可以丰收了,心情愉快。
4、师:你的分析言之有理。老师也同意你们的意见,看来难度稍大的问题也不能难住善于思考的同学们,那我们再加大点难度,挑战今天最后一题,请看:“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中的“梦寐”是什么意思?作者用它要表达或者预示什么呢?
(生小声交流意见,教师巡视提醒)
生:牧羊女沉醉在秋天里,她看到了秋天在农家和渔船上。
师:哦,牧羊女是被美丽秋景,丰收喜悦的巨大幸福陶醉了。
生:秋天是一个让一切生命都喜爱的季节,所以对牧羊女来说也是盼望已久的。好不容易才盼到秋天,牧羊女感到很美好,就说是“梦寐”。
师:老师提醒一点,句子应该联系上下文理解,你们看看在这句之前作者还写了什么呢?牧羊女的“梦寐”是不是还有其它的内容呢?
生:少女还在想念吹笛子的人,怀念夏天美好的笛声。
师:嗯,很多参考书上对这个“梦寐”理解都说是牧羊女在思恋人,而今天我们的同学解读的过程中读出了她对美好秋天的期盼和丰收的喜悦的心情,我觉得你们真了不起!
五、拓展延伸。
1比较阅读。2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位中学生写的作文《校园的秋天》,请同学们在听完后,说说你对这篇文章的看法。
校园的秋天
如今已经是秋天了,校园的秋天格外美丽,校园的秋天从校园里的花草树木开始。树上的叶子如同那青色的岩石一般坚硬挺直,越到秋天,它们越显得绿得发黑的颜色;而那些果树上累累的果实正在由青变黄,渐渐从叶子中间显露出来。就在这时,他们开始散发出一种清香,使校园里充满了成熟的秋的气息。
早晨,花草树木上的露珠闪耀,秋风有些凉意,仿佛树上撒下一层洁白的霜,清新而明净,太阳出来,露水消逝了,树木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校园里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
中午,校园里的一切披上了金甲,阳光在草地上跳跃,校园也变得热起来了,像一个大蒸笼似的。校园又充满了秋天的热烈的气息。
下午,太阳还没有落,校园里起了一层青色的雾。这使得校园里的黄昏来得特别早,而去得特别迟。于是,在青色的透明的黄昏中,有的同学在校园里玩耍、嬉戏。
夜,终于来了。有些教室和办公室的灯还亮着;连同它们在操场上映出的白色光晕,使校园的操场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
圆圆的月亮挂在高空中,像一块巨大的磨平、发亮的云母石。那月亮,从空中到地面上,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地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凌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高空中挂起。
9.课文赶海的教案设计 篇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和阅读想象能力。
3、感受“我”童年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抓螃蟹、捏大虾体会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抓住“趣”字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童年赶海的乐趣。
课前交流:学生唱歌。(播放flash动画《赶海的小姑娘》。
老师唱的这首歌歌名叫《赶海的小姑娘》,从小姑娘精彩地表演中可以看出她们赶海时是多么快乐啊!你们也想去赶海吗?这节课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体验赶海的乐趣!(板书:赶海)
一、解题,激趣导入。
1、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
2、这是一首歌唱大海的歌。同学们对大海并不陌生,那么知道什么是赶海吗?大海退潮后,人们常去干什么?(大海退潮后,人们常去海边捉鱼虾、捞海带、捡贝壳等,这就是——赶海。)
二、初步感受赶海的“趣”。
1、师:赶海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小作者和他的舅舅去赶海找到了许多乐趣,同学们想不想跟着作者一起感受赶海的乐趣呀?(板书:趣)那么这“趣”在哪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找找课文写了那几件有趣的事?动笔画出描写这些趣事的句子,抓住词句,用心品读,想想趣在哪?
2、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3、交流赶海趣事,引导学生用几个简单的词语来概括趣事。(板书:追浪花、抓海星、捉螃蟹、捏大虾)
4、通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了课文写了小作者“追浪花、抓海星、捉螃蟹、捏大虾”这四件事。在这四件事中,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有趣在哪?选一件你最感兴趣的事,再读一读,边读边想。读慢一些,给自己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然后再把你想到的、觉得有趣的地方讲给你的同桌听。
5、学生读、想、说。教师巡视。
三、精读感悟
1、老师发现大家刚才读得都非常认真。现在看谁想第一个给大家读他喜欢的句子。
2 、指名交流汇报。(按学生汇报的顺序来讲)
(1)追浪花
(出示大屏幕):那是暑假里的.一天,我闹着要舅舅带我去赶海,舅舅答应了。来到海边,刚巧开始退潮,海水哗哗往下退,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像不忍离去似的。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
师:同学们,读着读着,你们脑海中有没有浮现出什么景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说说你的体会吧!(播放音乐,浪花声。)
师:海水哗哗地往下退,一会儿又涌上来,浪花是那么的有趣,小作者喜欢这浪花吗?你从哪看出来的?(“兴奋极了”、“ 飞跑着”)
师:能不能再读读这个句子?感受追逐浪花的乐趣!(全班齐读)
(2)抓海星
潮退了,可爱的浪花离我们越来越远,这时,沙滩上来了很多人,我和舅舅也来到了海边,在海边,我们又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呢?
出示: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1、对这件事感兴趣的同学,谁自告奋勇地来读一读。
师引导评议,你觉得他们几个中,谁最能读出当时的情景?你觉得她哪些地方读得好?
2、导读:摸呀摸呀(板书:摸)我们可以体会到小作者摸得多么仔细呀,所以应该读得慢一点。突然摸到了一只小海星,真是又惊又喜,嘿,要笑着读,读出欣喜劲儿!谁来试一试!
3、动作感悟:让我们也跟着小作者来体验一下吧!请同学们伸出你的小手!师: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惊喜吗?请同学们也试着带上动作读这一句。
4、还有哪些同学想读。(生读)
5、摸到了海星多快乐!今天的收获真不少!谁再来读一读,把你的喜悦心情告诉大家?(全班齐读)
(3)捉螃蟹。
出示: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做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用大螯夹住了他的手。
你觉得哪块儿最有趣?
1、谁来做努努嘴儿的动作?(出示课件)他为什么不作声呀?(我们在读得时候声音要轻点)你来试试读这一句(生读)。
2、螃蟹很难捉,东逃西窜,不甘束手就擒。什么是“束手就擒”? 引导学生关注“束手就擒”。如果刚才有个孩子在捉你,你是怎么想的?(生想象)师点:这就叫“不甘束手就擒”。
3、师: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这个小伙伴怎么了?引出“哎哟”。“哎哟”:很疼,受惊。应该怎么读呢?(一生读)老师听出来了,你的“哎哟”一声读得特别有味道!
4、谁愿意给大家读这一句: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大屏幕出示)
5、师范读,读出好奇的语气。
6、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巡视。
(4)捏大虾
过渡:捉螃蟹真是妙趣横生,想去捏大虾吗?
出示: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生自由练读。指名读,从他的朗读中你听出些什么了?
1、这段文中有两个语气次,你发现了吗?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呢?
体会“咦”(奇怪)“哦”;(恍然大悟)大虾真的是在逗你玩吗?(不是,把它当作人来写,拟人句)
2、如果把语气词去掉,再读读你有什么感受?看来语气词能增加语言表达的情趣,不能去掉。
3、这段话中有一句写出了大虾的样子,是那一句?这只大虾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威武、神气,像一员武将)你们见过戏台上的武将吗?(出示图)怎么样,像吗?对,威风凛凛的。
4、谁能把这么神气的大虾读出来?指名读。(男生读)
5、小作者在描写捏大虾时,把大虾比作了武将,用上了比喻的手法使这只大虾在同学们的眼前活灵活现。
6、用“......像......”写一句话。
7、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二三小节,再一次感受一下赶海的乐趣吧。(齐读)
三、总结。
1、赶海的趣事真是太多了,我们怎么说也说不完.但是,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知不觉,太阳偏西了,赶海的人们三三两两地离去,这时的大海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 (出示夕阳下的大海画面)
2、如果这时你就站在大海边,吹着凉爽的海风,看着夕阳笼罩的海面,你想说什么?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4、大海的景色非常美丽,赶海的乐趣无穷无尽,小作者今天的收获真大,他的心情怎样呢?这愉快的心情怎样流露出来的?(唱歌)让我们跟她一起唱好吗?播放《大海啊故乡》,学生跟唱。
5、这首歌在课文的哪儿也出现过?他在文章的开头,结尾都用了《大海啊故乡》的歌词,这样开头和结尾内容相近,互相照应,这种写法叫首尾呼应。这样写的好处是能把作者对大海深深的怀念和浓浓的爱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同学们以后在写作文时如果也能用上这种写法,一定会使你的文章更加完美。
四、布置作业
10.课文《静夜思》教案设计 篇十
课前布置学生查询古诗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抒发了诗人独在异乡为异客,夜深人静之时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但是,古今语言的差异,生活环境变迁所形成的诗人与学生感情之间的距离,以及古诗抽象、精炼、含蓄的特点,均会造成学生理解上困难。于是,我让学生各自去查询当时的写作背景资料。学生们有的到网上查询,有的去图书馆查询,有的问大人,有的从诗书上找这个课前预习既为下一步学习古诗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
二、介绍背景解诗题。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新大纲十分重视口头交际能力的培养,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各种各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所以,不用旧模式老师介绍,而让学生介绍自己搜集来的资料,效果更好。学生在介绍李白和写作背景时,便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及听说能力,明白了题目的意思,又为理解古诗的内容做好准备。
三、质疑讨论明诗意。
这个环节中,训练学生理解古诗的方法,培养合作精神。先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划出不懂的字词,提出疑问后,再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多让学生交流、评议。整首诗重点字词的理解到整首诗意思的理解,完全是让学生自读自悟出来的。而我只起到组织、指导、点拨的作用,帮助学生总结出理解重点字词的几种方法:联系诗句、结合生活实际、问别人看来,人本主义教学观十分正确: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
四、想象诵读悟诗情。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培养学生的热爱家乡的情感。先让学生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放声朗读几遍,再以老师的提问:请你们想想一下,如果你就是此时此刻的诗人,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让学生展开想象,各抒已见,体会感情,受到李白那强烈的热爱家乡、思念家乡情感的感染和教育,同时学到了有语气朗诵古诗的方法,那就是要入情入境、大胆想象当时意境。
这个环节还要发展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朗读和背诵在诗的教学中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这首诗节奏鲜明,韵律和谐,情感丰富,语句简炼,琅琅上口。古诗的这些特点都要让学生欣赏、体会。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以,我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品味。我放了几首乐曲,让学生选择一首合适的给诗歌配乐,然后进行朗读。我只对学生在诗的节奏和重音方面进行指导,师生共同总结朗读古诗的方法。这样,变着法子让学生读,学生在读中受到热爱家乡情感的熏陶,受到美的教育。
五、迁移运用背诗文。
课后作业体现自主性,拓展学生诗文学习的范围。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学了这首诗后,你最想做些什么?画一画,演一演,吟一吟,背一背,写一写选择一项或几项完成。我们都知道:发展教学是一个开放系统,学生参与活动不应只局限于课堂与课本,而应该课内外结合。这个作业就是要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及古诗的积累。
【《理想》课文教案设计】推荐阅读:
课文《斑羚飞渡》教案设计10-18
理想伴我飞教案设计10-25
《化石吟》课文教案设计稿10-09
课文《一片树叶》教案设计10-16
课文《彩色的翅膀》的教案设计08-23
语文课文将心比心的教案设计08-19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课文教案设计06-27
主题班会理想教案08-20
课文《秋天》教学设计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