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复习课教案

2024-09-07

四年级数学复习课教案(通用10篇)

1.四年级数学复习课教案 篇一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三位数乘两位数复习课教案

一、复习要点

1、熟练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归纳估算的方法和策 略。

3、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复习过程 本节课共设五关,全部闯过者,为本节课的优胜者。第一关:抢占山头。(口算练习)师:你是怎样进行口算的,遇到乘数末尾有 0 的你 是怎么算的。与你的同伴说说。学生充分讨论归纳:先将乘数末尾的 0 省略,把整 十的数看作一位数的乘法进行口算,然后在积的末尾再 添上原来被省略的 0。第二关:考考你的眼力。估一估,在得数小于 8000 的算式后面打上“对号”。328×18()295×42()405×1 1()596×19()321×22()187×4 9()同桌讨论后,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估算的。500×20 700×40 7×0×12 200×15 25×4 24×200 70-30×2 4×200 300×3 第三关:你的能力有多大。(用竖式算出上面算式 的得数,看看与你的估算结果相差多少。)师:通过计算,你知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的计算方 法吗 生:用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依次分别去乘被 乘数的每一位。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 的末位就要和哪一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第四关:火眼金睛辨对错。(下面的计算对吗把 不对的改正过来数学书 57 页第八题)139 345 207 ×18 ×13 × 14------------1112 925 828 139 345 207------------1251 4375 2898 通过计算,你觉得在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 应该注意什么,小组讨论总结: 一要注意每次相乘的末位与乘数的哪一位对齐。二要注意三位数中间有 0 时不能漏乘。三要注意不能忘记每次计算时的进位。第五关:慧眼识真假。(不计算,直接判断对错。)58×26=1504 187×25=4680 让学生说说为什么错了,你是怎样判断出来的。

2.四年级数学复习课教案 篇二

一、梳理知识网络、将数学方法落实在解决问题中

备课时, 我将七至九年级的教材、教案、测试卷都放在一旁。重点浏览“教后感”及学生作业错误分析, 先做到学生易错的概念、运算和数学思想方法了然在胸, 再精心设计复习课的“问题链”。课上我采用问题点拨、师生互动, 集体细化完成知识系统、框架的结构。从而使复习课起到温旧知新, 补上学生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的盲点, 快速纠错;唤起学生参与意识、自主精神, 促进学生主动性, 积极性;提高复习效率。

二、典型题处理

1、选例题、习题一要有层次性,

即要遵循基础性、提高性与综合性的统一, 不可偏废;二要有典型性, 即指能较好地体现源于教材, 又不同于教材的题目, 能较好地涵盖相关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 或是学生易犯错并与生活联系密切, 应用较广的题目;三要分类布置习题, 千万不可强求一律。所谓分类, 习题可能按学生学习的差中良分A、B、C三层, 对A层 (学生水平较差的学生层) 可以布置统一的必做题;对B层可分必做题与选做题, 选做题可与C层学生必做题中的较难题与选做题相同;而较好学生的作业布置则分必做题、选做题、思索题、探究性学习题。从而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在自己能力可及的范围内, 循序攀登渐进。

2、杜绝以往教师讲, 学生听的单调, 乏味现象。

我的做法是先让学生进入“准备阶段”, 让他们独立思索, 然后小组讨论研究。再让学生“闪亮登场”, 自己板演讲解, 在登场亮相中可实施“场外救助”, 向其他学生求助。再不行的就采用“师生互动”, 由老师点拨, 共同讨论, 对优秀的解题方法给予肯定, 并完成一题多变:变条件、变选项、变思维方式。最后进行强化训练, 反复纠错。这样做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真正达到了自教自学的目的, 变一言堂为群言堂;改变了台上教师滔滔不绝, 台下学生昏昏欲睡状况;从而形成了人人参与, 人人向上的学习氛围。

3、指导学法, “授之以渔”。

“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为了不教, 要变“教学生学”为“教学生会学”, 复习课必须体现“教学生会学”的根本要求。复习中, 我强调要求学生做习题要做到十二个字:“巩固知识, 拓展思维, 探究技能”。避免为做题而做题, 做一题得一题;而让学生在做中提高, 做中进步;学会分析和解题后的质疑反思, 善于归纳解题方法。学会把握数学的思维规律和数学思想方法, 以不变应万变, 形成解决问题和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学生化解了难点, 养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铺设了成长道路中的新路标。

三、试卷评价

九年级考试频繁, 数学学科重要但又难学, 易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厌学情绪。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我尝试了定期在学生中开展作业互批互改, 与教师抽改相结合的办法。这样做既可以让教师了解作业完成情况, 又让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 掌握评分标准, 了解答题要点。从而让学生带着问题集中注意力听课, 又培养了他们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并让他们在评价过程中学习了他人之长、补已之短。之后, 教师反馈试卷情况, 及时表扬有进步的同学, 并将试卷中与标准答案不一致且合理的部分, 由学生本人交流, 使他 (她) 体会到学习的成功, 而其他学生则可感受到榜样就在身边。从而激发起超越他人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

四、课后跟踪, 及时反馈

3.怎样上好六年级数学复习课 篇三

关键词:小学数学;复习课;策略

复习课是一个学段结束必不可少的环节,可复习课知识层面无新鲜感,讲的都是旧知识,学生倦怠,教师难有激情。相对来说,平时的课堂教学容量少,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我们只需围绕一个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计好预习、探究、尝试、巩固、拓展等各个环节,一节有成效的课就有保障了。但到了复习阶段,反而有了要么无从下手,要么处处皆是问题,一节课上下来觉得进展不大,效率不高,好像没解决什么问题。复习课真的是浪费时间,没有必要吗?当然不是。要上好复习课,就得先分析复习课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

复习课要解决什么问题?当然是平时教学中难以解决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最普遍、最典型的问题。这就要从教师平时教学的侧重点和学生学习的基本状况入手进行分析。首先,平时的教学重点在解决一个问题,学习一个知识点,围绕这个知识点展开活动、练习、应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横向联系思考问题的意识较弱。其次,平时的教学,面对新知,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理解基本概念,探究出解决方案后,更多地注重建立模型,形成固定解决模式,难以在举一反三、发散思维上下工夫。从学生的学来看,经过平时的积累,学生能较熟练地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对知识间的关联、思维的方式方法有了积累,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视野急待拓展,积累的各种活动经验有待总结、验证。第三,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什么地方强调不够、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暴露出问题已基本定型,而这也就是复习课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要想上好六年级的复习课,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复习教学应着眼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健全知识网络。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分四大块: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采取分段教学,认知过程呈螺旋式上升的方式逐步展开。学生在某一段学习中受年龄特征、个人兴趣、外部影响、认知能力等各种因素的作用,记忆呈现零散化,块状化分布,因此很有必要在学段结束时对联系密切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类、链接,对邻近知识点加以类比、沟通、对比、辨识,在相关知识间架设起四通八达的桥梁,并从中收获一种思维的习惯和反思能力,感受数学思维严谨的魅力。比如在空间图形的认知过程,一年级从常见的物体中认识长正方体,感受面的存在,感知面体的不同;二年级从体中引出长、正方形,感知边与角的存在及特点;三年级学习长、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会区分线与面的不同;四年级学习线的分类,及线与线的位置关系,认识角的组成、大小、画法等;五年级系统学习各种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长正方体的体积;六年级研究圆柱、圆锥的体积,学生经历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简及繁的学习过程,有了众多具体经验的积累,再回过头来梳理总结后,就会发现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归根到底是在研究点、线、面、体,任何一个未知的形体都可以从这四点出发去认识、去解析、去复制、去利用,回归到生活中也就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本质,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视野、思维水平相应也会得到提升。

第二,复习教学重在方法指导,重视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突出怎样寻找解决问题的生发点,在多样化中寻找规律,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因此,复习课不在于去见识多难的题型,更应侧重于提升思维水平,开阔思维视野,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经验基础上体现数学思维的奇妙,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的喜悦。让优秀的学生在多样化的解题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达到融会贯通;让平时学习较吃力的学生有展示的机会,在交流中提升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第三,紧扣学生学习中带普遍性的易错点、理解中的难点,专项训练,有的放矢,打通学习道路上的节点。这就需要教师平时养成积累易错点的好习惯,并对学生此处易犯的错误做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典型题例,设计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练习,采取学生最易理解的方式,最常见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强化对错点的辨析,修正个体认知,健全正确的认知体系。

4.小学语文四年级复习课教案 篇四

学情分析:

一、本班学生学习习惯不好,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字体书写普遍不规范还不工整。其次是没有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导致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尤其害怕习作,还没有养成自觉写日记的习惯。特别是作业的完成情况非常不理想,一些不自觉的学生养成了不写作业的现象,尤其是家庭作业。

二、学困生占班级比例过大,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全班29人,期末考试不及格的人数三人。

三、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但阅读感悟能力较差,学生搜集和存贮的好词、佳句、文段较少,能灵活运用所积累材料的学生寥寥无几。

四、班级凝聚力较差,缺乏学习积极性。受社会、家庭环境等的影响,部分学生有不良的学习习惯(拖欠作业、不专心听讲、不记笔记、作业抄袭、作业不规范、不懂得学习方法等)和学习上进心不够好,组织纪律差、心理素质(承受挫折)较差。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英雄们机智勇敢的精神,学习它们的爱国情怀。

3、进行迁移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英雄们机智勇敢的精神,学习它们的爱国情怀。

2、进行迁移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讨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轻松快乐地完成了第四组课文的学习,现在就让我们回过头来复习检验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吧!

二、整体回顾,明确复习目标:

1、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第四组课文都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学生自我整理,总结。

3、出示复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2)体会英雄们机智勇敢的精神,学习它们的爱国情怀。(3)进行迁移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出示自学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复习。

1、出示自学指导,(1)每篇课文讲了什么?你明白了什么?

(2)本单元中有很多的好句子,有的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有的运用了不同的句式,美美地读一读,并说一下美在哪里。(3)积累描写战争的词语,读一读,写一写。

2、学生进行自主复习。

3、小组讨论交流。

四、集小流成江河,全班交流汇报。

1、《夜莺的歌声》:小夜莺学夜莺的歌声迷惑敌人、麻痹敌人、传递情报,表现出他的机智勇敢。

《小英雄雨来》:雨来勇敢机智的与鬼子斗争,不仅成功掩护了交通员,而且还成功逃生。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回忆爸爸出发前后的情景,表达出对和平的渴望。《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对和平的呼喊。

2、比喻句: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把雨来比作,突出雨来的,表达了对雨来的。

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把双手比作,既突出了敌人的,又表达了对敌人的。……

3、知己知彼 百战百胜 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

五、写一写课外活动的场面,尽量多用修辞方法,力求语言的生动形象。课外积累:

5.四年级数学复习课教案 篇五

复习内容:

本组教材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安排了二篇精读课文: 《夜莺的歌声》《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二篇略读课文《小英雄雨来》《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学习本组课文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复习目标:

1.复习学过的字词,通过会认字的认读、易错字指导,形近字区别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生字。

2.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回顾,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3.学习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体现人物优秀品质的方法。复习准备:

1、学生做完预习提纲。

2、教师准备课件,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

一、创设情景导入:

学了第四单元,我们人了解了战争的危害,认识到了和平的重要性,谁来说说第四组中有哪几篇课文组成啊?(生答)在这几篇课文中我们认识了:

《夜莺的歌声》中()的“小夜莺”;《小英雄雨来》中()的雨来;《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中国孩子发出了()的呼声;《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表达了()的情感。

师:同学们可真会动脑筋,概括的真好。是啊,战争给我们带来了苦难,我们永远缅怀那些为和平英勇战斗的英雄们,让我们再次走进这组课文,一齐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

二、复习生字词,出示字词

(一)复习生字:

1、自主复习中组长反映下面几个字音读错的较多。先自由读一遍

木屑

呻吟

宛转

苇絮

脊背

卓越

2、复习听写中,错误最多的是这样几个字: 挺

(1)说说错在哪里,生生提醒写时注意什么?(挺:右边部分学生容易写错;毁:左边上半部分里面是两小横。凯:注意写字笔顺。以笔顺为指导,以点带面说说记字的方法。

(2)展示纠正

3.下面这个题目你会选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不屑(xiè

xiāo)拧开(nǐng níng)

宛如(wān

wǎn)卓...越(zhuó

zhuō).今后你也可以像老师这样来整理哦!

4、有一些形近字也需要我们掌握,请同学来区分一下这几组:(1)比一比,再组词。

喂()稍()柱()枪()偎()哨()驻()抢()

(2)总结:可以通过区分字形或组词来区别形近字。

5、复习词语

掌握好了生字,我们再来复习词语。

填空:()头()气

兴致()()飘飘()()不()不()()精()神

()草()生 知()知()

百()百()

运()帷()()()千里

出()不()

攻()不()围()救()()东()西

四()楚()()()受敌

草木()()

风声()()兵()神()

突然()()

神()鬼()

三、展示积累,感悟深化

(一)学习中同学们对哪篇课文感受最深,谈一谈。

(二)读《夜莺的歌声》做题。

1.课文中几处写到了“夜莺”的歌声,标画出来。

2.“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句子中的“野兽”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句子中的“小夜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蠢东西!‟军官想着,轻蔑地微笑了一下。”军官认为

是“蠢东西”,其实,真正的蠢东西应该是_____。

(三)读《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做题

(1)雷利的父亲是怎样的人?你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在课文中标画出来。

(2)读课文3、4自然段,哪些语句深深打动了你?标画出来,并在旁边写一写你的感受。

(3)“但是51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限时作业

通过自主复习和课上交流,对本组课文我们回顾了这么多,相信下面的题目一定难不倒你了,快来试试吧!

一、听写:

二、填空:

知()知()

百()百()

运()帷()()()千里

出()不()

攻()不()围()救()()东()西

四()楚()()()受敌

草木()()

风声()()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夜莺的歌声》讲述了______________时期,_________________巧妙同敌人周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课文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属书信体文章,作者在信中深情地回忆了__________(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向联合国秘书长加利陈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

6.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 篇六

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2.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3.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认真观察、独立探索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测量活动”这一内容,教材呈现的是在教室里进行测量活动的一个情境。在教学时,可以通过让学生测量本班教室内的黑板和课桌等物体来进一步感受体会小数的意义。通过自己动手测量,学生将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小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通过活动加深对小数的理解,并能进行简单的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的转化,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这节课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为以后学习有关小数的其它知识奠定基础。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学生全部来自农村。学生通过近四年来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一定的合作学习能力。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基本的测量方法,因此,本节课知识的认识过程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完全可以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同学交流等方式来获取新知。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我们来上一节活动课(板书课题)。你们已经学会了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现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测量活动,测量我们的课桌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并记录下来。

学生测量后汇报:

小组1:长6分米,宽45厘米。

小组2:长60厘米,宽45厘米。

小组3:长6分米,宽4分米5厘米。

……

(师板书记录)

(二)探索新知

师:请同学们观察上面的结果,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或疑问?

生1:三个小组的结果各不相同。

生2:不是结果不同,而是单位不同。

生3:我同意他的意见,因为三个小组使用的单位不同,所以我们一眼看不出他们的结果是否相同,只有将他们的结果化成同一个单位才能看出他们的结果是否相同。

师:这个同学的意见很好,同学们想一想长度单位除厘米和分米以外,还有哪些?

生:米和千米

师:请同学们用“米”为单位表示出课桌的长和宽。

(小组内讨论活动)

交流汇报:

生1:我们小组用“米”作单位表示。我们测量的课桌长是6分米,1米=10分米,1分米=米,那么6分米=米,也就是0.6米。宽是45厘米,1米=100厘米,1厘米=米,45厘米就是米,也就是0.45米。

生2::我们用厘米作单位表示。我们测量的课桌长是6分米,1分米=10厘米,6分米=60厘米,60厘米=米,也就是0 .60米,宽是4分米5厘米,4分米=40厘米,4分米5厘米=45厘米,45厘米是米,也就是0.45米。

生3:(提出质疑)课桌的长怎么一个是0.6米,一个是0.60米?

师:这位同学观察得真仔细,谁能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7.四年级数学复习课教案 篇七

关键词:数学复习课,习题变式教学,教学策略

复习课在初一数学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复习是初中数学教师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通过习题变式教学, 使一题多变、多题重组, 能给人新鲜感, 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保持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 学生只有在初一数学复习课中有所收获, 将基础打好, 才能在初二和初三的复习过程中更好地培养自己的数学能力和数学思维。

一、习题变式教学对数学复习课的意义

习题课教学指的是以学生解题为主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 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 其对于学生深入理解基本知识,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从中吸取广博的实际知识、技能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我们要对习题课教学进行研究, 优化习题教学的实际意义。 对于学生而言想要学好数学, 除认真听讲外, 更重要的是对所学内容, 可通过做习题的方式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灵活运用。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喜欢做熟悉的题目, 但问题的背景发生一点变化就会手忙脚乱。 因此习题变式教学便呼之欲出, 教师通常将精心设计的变式情境呈现于课堂, 课堂因变化而显得生动, 学生的兴趣也由此被激发, 注意力被吸引, 教师的这种变式教学和变式训练很受学生欢迎。 当然,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中发现“不变”的本质, 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索“变”的规律, 在变式的过程中体验如何去变, 使学生不仅能解决“变”出来的问题, 更要学会如何去变, 这样的习题变式教学才会更有效和深入。

因此, 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一些最简单的命题入手, 设计一些有层次、有梯度、要求明确、题型多变的例题、习题, 训练学生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 发展学生的广阔思维。

二、习题变式教学的具体策略

现在的教学资源很丰富, 用哪种复习资料, 教师和学生很难作出选择。 通过与几位经验丰富的数学教师的交流, 加上自己所做的研究, 我认为教师所选用的复习习题首先要“源于课本”, 然后对它进行变式, 使它“高于课本”, 变式时要紧扣复习目标。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 搞好习题变式的教学, 特别是搞好课本习题的变式教学, 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更重要的是能开发学生智力,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如何进行课本习题的变式教学? 下面我对此谈谈看法。

1.题目条件一般化

题目条件一般化是指将原题中特殊条件, 改为具有普遍性的条件, 使题目具有一般性。 将课本习题条件一般化, 引导学生挖掘条件, 是设计变式题首先考虑的一种方法。

2.改变题目背景

改变题目背景是指在某些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改变另一些条件的形式, 使问题得到进一步深化。在教学过程中, 变换习题的形式可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 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

联系生活实际是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强烈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师在习题变式过程中要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进行联想, 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你的身边”, 通过联系实际的习题变式教学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4.改变题目条件和结论

改变题目条件和结论是将原题的条件和结论都有所变动和加深, 但所用的知识不离开“源题”的范围, 这种变式习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授课类型而定。

将常规题变为探索题, 是设计变式题的又一途径。 由常规题变出来的探索题, 对学生来说更具创造性和挑战性。

三、反思

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方式就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而学生的学习方式大都是由课堂教学方式所决定的, 因为这样的习题变式教学是结合新课标所提供的一种成功经验。 在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不再以传统模式为基础, 而是以变式问题链条方式提出本节需要解决及等待解决的问题, 真正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呈现知识产生、发展及应用过程。将点、串自主构建知识网络体系, 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四、总结

在数学复习课教学中, 需要我们引导学生一题多解, 让问题由点构成线;引导学生一题多变, 让问题由线构成面;引导学生一题多用, 让问题由面构成体, 才能充分挖掘题目的潜在价值, 才能使学生在数学复习课中享受到乐趣, 才能使学生更轻松愉快地学习, 为将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武岿.数学教学中变式教学的理论探索[J].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6, 08:103-104.

[2]项卫丽.数学复习课“变式教学”的实践与反思[J].考试周刊, 2013, 17:32-34.

[3]夏飞.谈谈变式训练的设题方法[J].中国数学教育, 2011, Z3:57-59.

8.如何提高九年级数学复习课的质量 篇八

关键词:九年级;复习;初中数学;系统化;数学思想;试卷讲评

复习是每节课、每章节、每学期都必不可少的学习形式之一,是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但是,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复习课存在两种现象,一是教师像新知讲解一样,不分重点和难点的全部讲解,导致复习计划不能按时完成。二是做练习,学生每天做好几张卷子,整个复习就是让学生做练习,教师讲试卷的过程,学困生的基础知识也没有巩固等等。事实上,这两种复习方式都是不利于复习质量的提高的,也是不利于课堂全面发展的。所以,为了充分发挥复习课的作用,也为了提高学生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在复习时,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鼓励学生在自主复习、小组交流中将零散知识系统化。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提高九年级数学的复习质量进行论述,以期能够提高学生的复习质量。

一、系统零散知识,明了复习方向

有效地将零散知识系统化是复习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但是,在以往的复习过程中,为了节省时间,我们教师采取的都是教师整理,学生抄写、背诵的活动,学生不参与整理,也不参与找寻知识与知识间的异同,事实上,这种方式虽然能将知识系统化,但并不利于学生复习效率的提高。所以,在落实“以生为本”的数学复习课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教材,结合自己的理解对零散知识进行整理,一来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二来能够帮助学生找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促使学生在考试中能够灵活地应用知识。

例如:找相近的知识,并进行整理。如: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正方形的判定”“矩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等腰梯形的判定”这几部分的知识进行整理,自主对“性质”“判定定理”两方面进行整理,并找出判定定理之间的关系。比如: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矩形的判定定理: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将这两个定理进行结合,可以归纳为: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菱形的判定定理: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再次将平行四边形与菱形的判定结合在一起,可以归纳为:对角线互相平分且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

在这样的系统整理下,不仅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而且对学生解题思路的形成,对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当然,除了这一方法外,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制作思维导图,以某章节为单元来制作,将相关的知识点比较完整地展现出来,进而使学生在自主整理中提高复习质量。

二、渗透数学思想,提高复习效率

掌握数学思想就是掌握了数学的精髓,在复习中渗透数学思想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和解题能力的锻炼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九年数学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进

而使学生在思想的指导下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考试能力。

例如:以换元法为例,这种方法在初中代数中也是常用的,比如:

这道题是换元法的有效练习题,是两阶的换元,也是渗透化归转化思想的主要类型的练习题。但是,在以往不论是授课还是复习,我们常常强调的都是换元,导致很多学生一直在纠结应该替换哪些,替换之后是否简单等,这是不利于学生解题效率的提高的。所以,在复习时,我们不仅要明确换元法,还要明确地渗透化归、转化思想,进而使学生在数学思想的指导下锻炼数学学习能力,进而能确保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

三、小组互相讲评,锻炼复习能力

试卷讲评是复习的重要环节,是明确学生改进方向,了解自己薄弱环节的主要内容,也是影响复习质量的重要方面。所以,在复习中的试卷讲评环节,我们可以借助小组合作讲评活动来打破传统的教师一讲到底的模式,并确保学生在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突破难点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复习效率。

首先,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同组异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目的就是要实现优等生带动学困生的效果。所以,对于复习讲评中的一些基础性试题,比如: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ax+3a=0的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則a的值是 等难度系数较低的题目,则由小组内的优等生来进行讲解,这样也能实现一对一的效果。而对于一些中等难度的练习题,如:在△ABC中,AB=AC,D是BC上一点,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且E、F分别是AB和AC上的点,且DE=DF,图略,请选择一对你认为全等的三角形并加以证明。

(1)你选择的是:△ ≌△

(2)证明:

这是一道开放性练习题,首先,组织学生根据题意进行画图,然后,自主提出可能是全等的两个三角形,并自主进行证明。随后,在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这样不仅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对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也有着密切的联

系,当然,也有助于讲评能力的提高。

综上可见,有效的复习活动不仅能够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也能在巩固已经掌握知识的基础上使综合知识应用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进而也为学生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黄结辉.浅谈如何提高初三数学复习课的质量和效率[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6(8).

9.苏教版四年级第六单元复习课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1.检查学生对本单元生字、成语的掌握情况。

2.梳理课文内容,学习用”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3.梳理常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4.领悟文章道理,学习篇末点题的写作方法,积累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一、评价导入

今天我们复习第四单元,昨天同学们已经自己进行了复习,课前老师批阅了大家的复习卡。全班同学值得表扬的是: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认真地进行自主复习。特别是,在整理字词时,用红笔写出易错音的拼音,标出易错字的关键笔画,非常醒目。

等同学不仅单元知识梳理得很全面,书写也很认真。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同学们从字词、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这三方面进行整理,我们也从这三方面进行复习。

二、复习字词。

(一)复习易错读音。

1.同学们整理的易错读音中,这些词语在排行榜前列,你会读吗?

2.同桌之间互相检查,如果同桌哪个字读错了,请你当小老师教教他。

3.集体订正。开火车检查。4.这是同学们整理的多音字,你能读准吗? 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纠正。开火车检查。(二)听写生字。1.老师听写词语。

2.同桌两人对照大屏幕,互相交换批改。3.集体订正,学生修改。(三)复习形近字。学生比较口头组词。

三、复习课文主要内容。

1.基础知识掌握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主要内容。通过批阅复习卡,老师发现同学们存在问题比较多,有的概括得不全面,有的语言不够简练。(出示出现问题的整理表)2.在平时学习中,你们都用哪些 方法来概括主要内容? 3.本单元的三篇文章有些复杂,他们的主要人物都有谁? 像这样有好几个主要人物的文章,我们怎样把握主要内容呢?今天,老师再教给大家一个好方法,想知道吗?

4.一起来看《诚实与信任》这篇文章,我做了什么事?小红车主人呢?谁能完整地说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及时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句进行概括)5.小结方法。

像这样有多个主要人物的故事类文章,就可以用主要人物加主要事件的方法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6.再次运用。

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其他两篇文章的主要内容。集体交流,老师及时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句进行概括。用红笔在复习卡上进行修改。

四、梳理人物特点和描写方法。

本单元的人物有很多,我们还要了解人物的特点以及作者运用的描写方法。一起来交流。

学生交流人物的特点,从课文中找到的例句,并说出运用的描写方法。每交流一个人物,其他同学及时补充。

3.听了这些同学的交流,谁来说说,常用的描写方法有哪些? 我们可以用这么多方法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你们都掌握了吗?

老师考考大家,敢于接受挑战吗?

出示有关句子,学生先读句子,再说出使用的描写方法。

五、感悟文章道理,学习篇末点题。

1.本单元的三个小故事,有的来自现实生活,有的来源于神话故事,却都告诉了我们人生的道理。谁和大家交流一下,你都懂得了哪些道理?

学生交流。

2.课文中有些语句也能直接告诉我们这些道理,你能找出来吗? 学生交流有关句子。3.有一些故事,如《诚实与信任》《珍珠鸟》提示的道理就是课文中的句子,也有一些故事,像《九色鹿》这样,没有具体的语句点明中心,需要我们读完后静静地思考,才能得到领悟。再来看看,《诚实与信任》《珍珠鸟》中,揭示中心的句子都在课文的什么位置?

4.像《诚实与信任》《珍珠鸟》这样,在文章最后,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就叫篇末点题。综合起来看,本单元的主题就是――诚信。

练习六有很多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我们一起读一读。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第六单元,结合板书,谁能说说你的收获?

10.四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1 篇十

第一课时 总复习——小数的性质和意义、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二)复习目标:

1、让学生回忆、掌握小数的相关知识(小数数位顺序表, 小数性质、改写、化简、小数移动)

2、对小数的相关知识有个清楚且有条理的归纳,使知识能科

学、合理的总结归纳、吸收 复习难点:小数相关的一些灵活题,复习重点:数位顺序表

复习过程:

1、将第四单元的概念画出,让学生回家归纳在练习本上。

P51、P52、P61、P73的概念

2、复习数位顺序表(书P53)

请一学生说一说小数数位顺序表,引导学生注意数位、和记数单位的区别,帮助学生记忆。

小数点()是整数部分,()是小数部分。在小数中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都是()

(1)小数点右面第二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左边第二位是(),它的计数单位是()。(2)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3)小数一定比1小吗()举例

(4)比1小的小数,它的整数部分一定是()(5)大于7小于8的小数有()个(6)大于7小于8的一位小数有()个,二位小数有()个(7)由5个0.1,6个0.01和8个0.001组成的数是()(8)0.4里有()个十分之一,有()个百分之一

3、小数性质

(一)复习概念

(二)小数化简1.2300000,将1.23改写成5位小数

注:强调小数末尾去掉或者添上零,小数大小不变。但是如果是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或者去点零,小数大小有可能改变。

再强调3位小数就是小数点后面有3位,几位小数就是小数点后面有几位

练习:

(1)0.6里面有()个0.01(2)0.61里面有()个0.01(3)3.61里面有()个0.01(4)0.061里面有()个0.001 7/100改写成小数(); 23/1000改写成小数()34/10000改写成小数(); 3/1000改写成小数()0.25写成分数();

0.312写成分数()把小数90.90100化简后是()将小数40.070化简后是()。

4、小数点的移动

复习P61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注:在移动过程中要画出路线图,这样不容易出错。小数点前面要添零,小数点后面不必添零

练习:63.6 ×10 ×100 ÷1000

63.6 缩小为原数的1/10

缩小位原数的1/1000

把300缩小为原数的()是0.3

(2)由0.56到0.056是()。

a 缩小10倍

b 扩大10倍

c 缩小100倍

(3)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两位,再向左移动三位,得到的数比原数()

第二课时 总复习——小数的性质和意义、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二)

教学内容:小数的性质和意义

(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目标:

1、巩固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

2、小数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使学生熟练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4、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教学过程:

一、1、口算。

2、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及验算。

3、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

复习将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要求掌握好单位间的进率和小数点的移动)。

将分母是整

十、整百、整千的分数改写成小数。

4、小数的简算(复习巩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连减的简算方法)。

5、解决问题(复习购物小票的填写方法)。

二、复习小数单位改写、小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

1、复习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教师:想—想,小数点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怎样的变化,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如何应用这个变化规律把一个数扩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缩小它的1/

10、1/100、1/1000……

练习:12.376÷10=()×100=()÷1000=()

2、复习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练习: 2.37米=()厘米

1.46米=()毫米

5070千克=()吨

6.5吨=()千克

1吨25千克=()吨

52米4厘米=()米 教师提问:

这些题是从低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还是从高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低级单位的名数? 是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 小数点向哪个方向移动,移动几位? 通过上面的改写,再想一想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名数和低级单位的单名数互相改写时应注意什么?

3、复习求小数的近似数和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小数。

练习:345670000千米=()亿千米≈()亿千米(保留二位小数)

教师:想—想,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应该怎样求?

与求整数的近似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取近似

值时,小数末尾的0能不能去掉?

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哪—位?

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哪—位?

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哪一位?

三、综合练习

课本P125 小数 P128 1、2、3

第三课时 总复习——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教学内容: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带小括号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带小括号.2、复习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和一些简算方法进行简便运算。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教学过程:

一、口算

1× × 答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47× 28-735 ÷49+7 47× 28-(735÷49+7)47×(28-735÷49)+7 同桌互说再集体反馈

二、组织练习

改错先说说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该如何订正? 235+5×(200-100÷25)=240×(100÷25)=240× 4 =960 5× 12-12× 12+12)=5×(0+12)=5× 12 =60 说说运算顺序 4300-(224× 78)(41-16)×(89-64)(375+31-16)×(89-64)

2、小结:四则运算顺序

3、师:下面四张扑克牌上的点数,经过怎样的运算,才能得到 24呢?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6点、4点、2点、3点(小组活动讨论)

三、复习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

1、引导学生用文字总结并用字母归纳(教师板书:用字母表示各个运算定律)

2、课堂练习

1、计算并运用运算定律验算 578+3864= 178× 26×=

2、简算(并用字母表示所用的运算定律)25× 12

514-389-111 87×201 125×88 669×9

28×3+28×5+22×8 25×4×740 98×27 23×37+27×37

3、应用题

A、一个水池的长是98米,宽是27米,水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B、班上共有男生23人,女生27人,每人交课本费37元,一共要交多少钱?

(生独立完成,请个别同学上台板演,全班订正,重点说说运用什么运算定律,用字母怎么表示。)

四、综合练习:

课本P125-126 3、4、5、6P129-130 6、7、8、9

第四课时

总复习——三角形

教学内容:三角形的特征、特性、分类、内角和。教学目标:

1.巩固掌握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º。

2.,知道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教学过程:

活动一:简单基础的题目。

1、作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高和底。谈谈注意什么问题?(强调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

2、三角形的稳定性。

说说生活中很多事物都用到三角形的原因是什么?

3、给出三根小棒说说可不可以组成三角形? 3.4.5 3.3.3 2.2.6 3.3.5 为什么?

三角形的分类:注意三角形各自之间的联系及个三角形的特点。

活动二:解决问题

1、求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1)三边相等

2)等腰三角形,顶角是50度 3)有一个锐角50度,是直角三角形

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分析——解决——汇报解题思路

2、爸爸给小红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一个底角是75度,顶角是多少?

观察找信息——分析——解决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 活动三:提高题

1、能画出有两个直角或者两个钝角的三角形吗?为什么? 交流——汇报

2、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能求出下面的四边形和正六边形的内角和吗? 交流讨论——汇报

四、综合练习:课本P127 8 P130-13110、11、12、13

第五课时 总复习——三角形的练习卷

复习目标:

1、通过讲评练习使学生对三角形的相关概念更清楚。

2、熟练画出三角形的高和底

3、三角形按角分和按边分的分类,以及通过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来求三角形的各角,特殊三角形的求角度。复习过程:

1、复习概念:

概念:

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3、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4、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

2、练习讲评:

(一)在钉子板上画指定的三角形

注意:画的时候为了准确,需要画在钉子之间

(二)填空:

1、一个三角形有()条边、()个角和()个顶点

2、三角形按角的大小来分,可分为()、()(|三类

3、三角形按边的长短来分,可分为()、()注意:基础概念题,主要是给学生对知识做个梳理 4、5、6、题主要是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来计算角度,除了方法外,还要强调细心计算。

(三)判断: 1、2、3、4、5都为概念的延伸题,要求学生要记忆 6、7、8为多项选择,主要是让学生利用公式、概念灵活做题

(四)画高:

注:重点也是难点,放慢速度,让学生用幻灯展示作业,大家来评一评做对了没有。

学生说一说画高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1、用三角板画垂线,用虚线

2、要标上垂直符号(五

计算

1、在三角形中角1=136度;角2=29度;角3=?

2、妈妈买了个等腰三角形的风铃。它的一个底角是25度,它的顶角是多少度?

3、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35度,另一个锐角是多少度? 注意:强调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第六课时总复习——位置与方向 复习内容:位置与方向(练习卷)复习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能够准确描述。

3、能准确的量出物体所在位置的角度及正确画出路线图 复习过程:

1、幻灯片显示方位图,并标有角度。让学生根据图说一说各个地点距离学校的位置。

此题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看图说位置,并正确说明是在哪个方向偏几度。结合练习卷,做练习题1

2、复习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结合练习卷,做练习题2(注意:量角器的正确使用,并注意一段线段表示实际距离多少)

巩固练习:测一测(练习卷3、4题)

3、算平均距离、平均速度

学生说一说方法,再做一做练习4(2)

4、画路线图 注意: 幻灯显示:

例:沙漠驱车越野:绘制简单路线图 根据所给信息画出越野路线

(1)在起点的东偏北40°方向距离350千米的地方是点1(2)2在点1的西偏北25°方向距离200千米的地方是点2(3)终点在点2的西偏南20 °方向距离它300千米的地方 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做,说一说 结合练习卷5

5、课堂小测

一份小练习,巩固知识

第六课时 总复习——统计

教学内容:第七单元 统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巩固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2、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较简单的数学问题。教学过程:

1、说一说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是要注意什么?

3、练习:1991—2003年沙尘暴总天数的变化情况(幻灯片显示)(1)让孩子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沙尘暴情况,它有什么危害。(2)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3)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我们能够怎样解决问题。(4)关注现实生活中环保问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4、P127统计

9、根据1997-2003年全国每年出生人口数统计图回答问题。(1 学生独立完成后请交流。

(2)分组讨论,每组自由选择一小段时间(如:1998—2000的变化情况)(3)汇报交流各自的研究情况。

(4)让学生体会到从统计中发现问题,并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再次认识统计的作用。

P131 14 根据我国1997—2003年博物馆数量统计图回答问题。

第七课时 总复习——综合复习

复习内容:《一课三练》P52-P55

复习目标:使学生对知识有个综合的输理,通过讲评使学生对知识掌握更加灵活、牢固。复习过程:

2、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1)45+63+37+22(2)8×(11×125)

(3)25×11

(4)72×125(5)54×99+54

(6)3900/25/4

(7)(100+4)×25(8)16×43-43×6 分析:(1)注意在简算过程中要凑成整数的需要加上括号(2)注意8和125的关系,8×125=1000,所以要把他们先乘

(3)注意要拆最接近整数的数,所以25×11=25×(10+1)=25×10+25×1(4)注意72×125,看到125想到要找个8相乘,所以可以拆成(8×9)×125=(8×125)×9(5)(7)(8)注意用乘法分配率(6)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减去连个数的积

3、递等式计算

强调计算准确,并在稿纸上列竖式检查

4、填空 1、2、3、4、为小数的基本题,再次强调公式重要性。5、6为小数提高题,应用了小数的性质、小数点的移动 5选择:

(1)下面数量中与1.2分米不相等的是 0.12米

1.20分米

1.02分米

12厘米

分析:此题考核小数的性质和单位换算,小数点的移动。在讲评过程中,注意再次复习这几个知识点的灵活应用

(2)下面每组3个角不可能在同一个三角形内的是

分析:考核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只要每组答案三个度数和是180度的就是正确的

(3)下面每组三个角,不能为成三角形的是 分析:此题考核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6、实践操作(1)位置与方向

注意:强调要先找出观测点,在观测点上画十字。先看所去地点在观测点的什么方向上,最后量角度,并标上角度和线段(2)统计图

上一篇:一个股东的公司章程下一篇:高校实验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