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质量考核方案

2024-10-07

教学质量考核方案(共8篇)

1.教学质量考核方案 篇一

为切实贯彻区教体局《关于加强全系统教职工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落实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质量考核方案,本着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原则,以及对教师的评价体现出公正、公平和公开的特点,达到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实现学校各方面工作再上新台阶,特拟订“济宁市实验小学教师绩效考核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文件精神和学校实际,建立科学规范的考核分配机制,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杠杆作用,真正做到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激励广大教职工爱岗敬业,扎实工作,开拓进取,积极主动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目标,努力推进我校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实施对象

全校在编在岗的教职工,分为一线教师、管理人员、教辅人员和工勤人员。一线教师是以教学为主并代满上级规定课时量的教职工。管理人员以管理工作为主,按照上级要求兼任教学工作课时量达到本学科的1/3。教辅人员指以教辅管理工作为主,兼任本学科学科课时量的1/3;工勤人员指有基本固定的工勤岗位并完成学校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考核分配原则

1.坚持“不劳不得、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绩效工资以工作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分配的主要依据。

2.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绩效考核的全过程公开,切实做到公平、公正。

3.坚持“科学合理”原则。全校绩效考核实施方案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科学合理,实事求是,具有可操作性和激励性。

四、考核分配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陈卫华

副组长:梁婕杨新忠刘令勤朱瑞礼毛凤安

成员:王永峰卢小涣赵丽陈国景曹清华

盛梅张红梅张丽莎柳军宁王宠刘菲

贾勇宋学峰李娜张国栋朱瑞环

五、绩效工资发放形式

全校教职工绩效工资分上半年(1-6月)、下半年(7-12月)两次考核造册,由区教体局审核后进行发放。

六、绩效考核内容及量化计分办法

(一)教职工的工作量

1.各类人员的工作量。

教学岗位的工作量=规定课时量+学校安排的其他工作

管理岗位工作量=规定课时量的1/3+分管管理工作+学校安排的其他工作

教辅岗位工作量=规定课时量的1/3+分管教辅工作+学校安排的其他工作

工勤岗位工作量=工勤岗位工作+学校安排的其他工作

2.课时量。

规定课时量的依据:按《省编制管理暂行规定》标准和国家《课程计划》规定,结合学校实际,综合计算工作量。(语文、数学12-14节,综合学科14-16节)

规定课时量:

语文:(1)任教一个班的语文,担任班主任。

(2)任教一个班的语文,兼任其他学科4——6节。

数学:(1)任教两个班的数学。

(2)任教一个班的数学,担任班主任。

(3)任教一个班的数学,兼任其他学科6-8节。

综合学科:14-16节。

说明:

跨课头每周加两课时;

双班数学每周加两课时;

(3)社团辅导每次加一课时;

(4)体训队每周加三-四课时;

(5)组、部长每周加两课时;

(6)体育教师管理广播室每周加两课时;

(7)一线教师兼任功能室、器材室管理员,每周加一课时;

(8)跨校区代课每周加两课时;

(9)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男53、女50周岁及以上教师课时量为本学科课时量的2/3的视为满课时量;

(10)每超过或少于规定课时量一节,每节加或减10元;教导处临时安排的代课费为每节10元;

(11)没有按时完成学校安排的其他工作,视情况扣除20-100元。

(二)出勤考勤

继续完善《济宁市实验小学考勤制度》,对违反考勤管理规定的,仍按原标准:一线教师病事假扣除40元/天,另扣课时费15元(5元/节,一天按3节计,如自行调课的不扣除课时费);后勤教师病事假扣除60元/天,期末一次性扣除相应绩效工资。连续住院15天的不扣钱(需提交住院证明及病历)。本学期累计请假超过一个月(按30天算)、累计旷工2个工作日者,不再参与绩效考核。

(三)各类奖励

1.区级教学质量抽测中,所抽班级学科成绩列全区前五名者,奖所抽到班级相对应学科教师第一名100元,第二名90元,第三名80元,第四名70元,第五名60元。综合学科各个名次相应依次降10元。

2.年级部长、教研组长能立足本职岗位,尽职尽责、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带领本组教师加强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创新,形成了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工作氛围,圆满完成各项工作者,每人每学期奖100元。

3.经过长期组织学生训练,代表学校参加区级及以上体育、艺术、科技等大型活动中获奖教师,给予奖励。学校组队参加区田径、篮球运动会获团体前六名,从第一名到第六名依次分别奖每名辅导教师100元、90元、80元、70元、60元、50元,每一块金牌奖励教练组30元。艺术、科技等组队参加区级及以上团体(50人以上)比赛,区级一等奖奖每位辅导教师100元,二、三等奖依次减少10元,每提高一个级别增加20元。50人以下的团体获奖降低一个等级。不计等次的奖项按二等奖计算。

4.经上级部门批准,由学校组织教师参加全国、省、市、区、局级非业务比赛,获一等奖者,依次分别奖获奖教师100元、90元、70元、50元、30元,每下降一个奖次,减少10元。

5.学校在区级及以上检查、验收等工作(教学月例会、品牌教研组验收、课堂教学展示、提高活动现场、各类研讨会、现场会等)中表现优秀的教研组和教师给予适当奖励。对于玩忽职守,对待验收工作不认真,对整体工作造成影响的教师扣罚100元。

6.教师执勤按时到岗,认真管理,无责任事故。每人每月10元。

7.撰写学校新闻稿件在国家、省、市、区级主流媒体(党报、党刊、电视台、教育类报纸、杂志等)采用者,每篇分别奖50元、40元、10元、5元。市区教育网站分别奖8元、5元。

(四)各类人员的业绩考核

1.一线教师的考核:各校区教导处组织实施

一线教师的考核项目主要为职业道德、教学常规、教学质量三个方面,总分值为200分(语文、数学为210分)。考核办法采取自评、互评、考核小组评相结合的形式,按照20%、40%、40%比例折算出每位任课教师的得分,然后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按照40%、40%、20%分别定为业务考核一、二、三等奖。

(1)职业道德:50分

考核办法:自评占20%、教研组互评占40%、考核小组评占40%

①工作态度(10分):遵守劳动纪律,服从领导,对学校安排的临时工作不推诿扯皮,工作期间不浏览与教育无关的网页,不办私事,发现一次扣2分。

②集体活动(10分):按时参加学校集体活动及学习,参加学校例会认真做好记录,无故缺席者一次扣2分;按要求完成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低于1000字者扣5分。

③团结协作(10分):与同事团结共处,互相协作,不搬弄是非。不能团结协作,造成不良影响的扣1—10分。

④廉洁从教(10分):严格执行《中小学教师十不准》的相关要求,如被发现并查实有违反规定者,一次扣5分。

⑤热爱学生(10分):关心热爱全体学生,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如有歧视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现象,视情节一次扣1—10分。

(2)教学常规:110分

考核办法:教学常规考核自评占20%、学科组评占40%、考核小组评占40%。

检查内容:计划与总结6分、备课20分、课堂教学20分、听课10分、作业批改及记录10分、质量检测及分析10分、教研活动10分、辅导学生10分、培训研修8分、成长手册与家访记录6分。

考核标准及依据:依照教研室下发及学校制定的《小学教学常规实施细则》要求进行赋分,凡缺项不得分。

说明:①计划与总结:6分

每学期能制定所教学科(或相应岗位)的计划和总结,并按计划执行。不按时上交计划、总结者或计划、总结质量较差者扣1—6分。

②备课:20分

各科教师应认真备课,每课时教案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还应达到全学期量的要求。全学期规定:语文、数学总节数按语文教参总时数,其他所有学科总节数=国家教育部规定每周节数×18,每缺一节扣1分;抄袭教案者或过于简单者酌情扣分,期末教案不能评优。每学期至少写8节高质量的教后反思(上级最新要求),缺一节或应付检查者扣1分。并不能定为优秀等级。优秀18-20分,良好15-17分,合格12-14分。

③课堂教学:20分

严格按照课程表上课,不经教导处批准私自调课和不执行课表者每人每次扣5分;不能按时上下课,经常迟到或拖堂,学生家长反映强烈者,扣5分。对无教案上课者第一次扣5分,第二次扣10分,第三次扣20分;信息技术、科学等学科按要求到功能教室上课,缺一次扣1分;对内外堂不按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常规上课或上成放羊式课,每人每次扣1分。以上情况出现一种者课堂教学不能定为优秀等级。优秀18-20分,良好15-17分,合格12-14分。

④听课:10分

认真听课,做好听课记录和评课。每学期听课节数,教师不少与20节,教研组长不少于25节,少一节扣1分。

⑤作业批改及记录:10分

作业按要求设置齐全,不得任意删减,及时进行单元检测。批改要及时规范,并有作业批改纪录及修改措施。凡漏批、错批、或次数不足者,不能定为优秀等级;凡作业批改缺少激励性评语或无反馈者,作业批改与设置不能定为优秀等级。优秀9-10分,良好7-8分,合格5-6分。

⑥质量检测及分析:10分

认真做好学生学习情况的阶段性检测和期中、期末检测,及时分析检测情况,期末认真做好学生综合等级评定工作。优秀9-10分,良好7-8分,合格5-6分。

⑦教研活动:10分

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教研活动,不迟到、不早退。校级教研活动累计无故缺席三次以上者,区级教研活动累计无故缺席一次者,此项不得分。

⑧辅导学生:10分

有课外辅导计划和活动记录,并经常进行辅导,效果明显。经查辅导不及时、不认真,效果不明显,该项不能定为优秀等级。优秀9-10分,良好7-8分,合格5-6分。

⑨培训研修:8分

积极参加学校安排的各级各类培训和研修,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学习笔记、学习反思等质量高,外出学习及时上交学习汇报并上汇报课或教研组内交流。参加各类研修不合格者此项不得分。

⑩成长手册和家访记录:6分

能够结合实际制定个人成长规划,详实记录成长档案。按照要求经常进行有针对性的走访,家校联系效果明显。如发现记录不详实、次数不够,不能被评为优秀等次。优秀5-6分,良好3-4分,合格2-3分。

凡教学常规缺项者,本学期考核评定为最低等次。下学期根据缺项分值扣除个人绩效。

男教师53周岁、女教师50周岁及以上一线教师代课需达到本学科平均课节数的三分之二,按时完成学校临时安排的工作视为满工作量。该部分教师教案可以写简案,但节数不得少于教参规定课时节数。作业、批改记录、试卷、质量分析按学校常规要求认真完成,听课不少于10节。其他常规资料不做硬性要求。

(3)教学质量(50分)。主要考核教职工的教学工作任务目标完成情况和工作的`实际效果。

A语文、数学:

教学成绩“三率(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超过年级平均线,三率与上学期相比提高幅度较大、附加题得分率较高”五项中有三项及以上突出者,评为教学质量一等奖,计50分。两项或提高幅度较大一项者评为教学质量二等奖,计48分;其他46分。

(期中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数学双班取平均值。)

B综合学科:由所教班级的班主任、教研组长根据平时课堂教学与兴趣社团辅导两个方面的观察和考查情况进行量化得分,以教研组为单位根据考核得分前40%定为一等奖50分,其他定为二等奖47分。其中,所教班级班主任、教研组长考核占50%,考核小组考核占50%。

2.其他人员的考核:

(1)学校管理人员考核:校长组织实施。达到区教体局有关兼课课时要求的管理人员考核结果等同于一线教师绩效考核的一等奖;未达到区教体局有关兼课课时要求的管理人员考核结果等同于一线教师绩效考核的二等奖。

(2)教辅及后勤人员考核:各校区后勤处组织实施。按照德能勤绩方面进行考核,主要考核各功能室管理的情况。自评占20%、教师评占40%、考核小组评占40%,按照40%、40%、20%分别定为考核一、二、三等奖。一等奖的绩效工资等同于一线教师绩效考核的二等奖,二等奖的绩效工资等同于一线教师绩效考核的三等奖,三等奖的绩效工资根据实际情况酌情降低。

(3)班主任绩效考核方案单独制定,由各校区大队部组织实施。

班主任工作考核,从思想教育、班风学风、常规工作、学生活动、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评价。实行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凡班级出现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取消其班主任绩效工资的分配资格。

七、绩效考核结果的确定与使用

1.考核结果的确定

根据考核方案,计算教职工绩效考核得分情况,考核等次的划分分校区分别按语文、数学、综合三大学科进行评定。各奖次比例分别为一等奖40%,二等奖40%,三等奖20%。其他各类人员依次降低一个档次。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考核结果直接确定为不合格,取消其绩效工资分配资格。

(1)无正当理由,不服从学校工作安排,造成恶劣影响者。

(2)经查实有违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从事有偿家教、组织或参与收费办班,强迫或变相强迫学生订购教辅书籍资料等行为者;

(3)履行职责不到位,出现严重教育教学失误或重大安全责任事故者;

(4)以非法方式表达诉求,干扰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损害学校声誉者;

(5)违反计划生育等法纪、法规或严重违反校规校纪,损坏教师形象和学校声誉行为者;

(6)本学期累计旷工达2个工作日、病事假累计超过1个月以上的;

2.绩效考核工资的分配:

教师工作量、考勤、各类处罚直接在有关教师个人绩效工资里扣除;扣除的钱数用于教师各项奖励。

教职工绩效发放结果为:绩效基数-扣除数(教师工作量、考勤、处罚)+个人奖励+业绩奖次

3.考核结果的使用

绩效考核结果是教师年度考核的主要依据。

绩效考核结果是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

绩效考核的结果也是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岗位聘任、职务晋升、教师薪级工资调整、表彰奖励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2.教学质量考核方案 篇二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强调职业能力的形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许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开发、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做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然而, 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课程考核的研究却相对较少。课程考核是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 也是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因素。课程考核是否科学、合理, 将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及教学目标、人才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

二、职业教育课程考核现状分析

1. 开始重视对课程的考核, 课程考核形式有了一定的变化

多数职业院校均认识到了进行课程考核形式改革的重要性。许多院校对课程考核形式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如对于核心技术课程, 要求采用过程式考核, 对于专业限选课程采用平时成绩+课业成绩+期中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的方式, 其中每项的比例可以由任课教师自定。对于一些公共课则采用较传统的方式, 如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 期末采用统一考试的方式。这种变化, 对于鼓励学生注重平时的积累、加强教师对学生的全面考核、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 从深层次的角度来看, 在学校教学管理过程中, 对于课程考核的管理细节上还不到位

大部分学校只做到了在形式上进行改革, 对于其内涵虽有一定程度的重视, 但还未真正建立起通过对课程考核的检查、管理或指导来提高课程授课质量的相关制度。

例如, 很多院校每学期会进行阶段性的教学检查。就课程考核而言, 仅限于从大面上对课程考核的形式、作业布置的次数 (根据教师的教学记录来考核) 、教师是否批改作业 (根据教师提交的部分学生的作业来考核) 、教师对课程考核的分析等, 但对于教师所布置的课后作业的数量、质量、与学生的沟通反馈等方面并没有实质性的检查或约束, 检查一个教学质量很高的教师和一个很一般的教师的课程考核资料, 可能得出的结果是一样的。许多学院现行的课程考核评价形式是教师在课程考核结束后自行完成教学质量分析表和试卷分析报告, 在成绩入册的同时, 教学质量分析表和试卷分析报告也束之高阁, 其是否科学、合理, 并未做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或进行一些指导, 严重削弱了课程考核的功效。

3. 提高课程考核管理水平, 在思想观念上还需进一步改变, 在具体的管理政策方面, 还需进一步引导

从观念上来说, 几乎所有的院校都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首位, 但对于课程考核显然重视程度不够, 或者说在管理上深入得不够。在教学检查时, 对于督导听课、检查教师的授课计划、教案等更重视一些, 对于课程考核, 更多的是注重各种形式的东西, 关注点较少聚焦到学生身上, 而课程考核恰恰是聚焦在学生身上的。因此, 对教学质量的评价不能把焦点只放在教师身上, 更重要的是要向学生倾斜, 将关注点放在学生身上。

从具体的政策方面来看, 对于教师授课质量的优劣, 许多院校都有让学生参于评价的环节, 只不过学生评价所占的比例不同, 这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价来说是一种比较客观、有效的方法。但在问卷设计中, 多数学校对于课程考核的方面设计得较笼统, 不能全面地反映出真实的状况, 而且有许多学校不是全部学生参与, 或者在学生评价的操作过程中缺乏简便、保证客观的设计, 降低了评价的客观性, 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从学校督导所做的工作来看, 更多的是对教师进行听课, 提出建议, 对于如何向学生进行反馈和沟通、如何设计课业 (或课后作业) 、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考核等关注非常少。督导所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

从不同部门的分工来看, 一些院校的教学系承担了非常多的责任, 但人员配置不到位, 在与其他部门的分工上也未理清, 不能做到责权分明, 成天忙于应付各种事务性的工作, 对于教学质量的内部管理有时力不从心。

4. 教师在课程考核实施过程中, 考核目的不明确, 对于过程性考核重视不够;

期中期末考试, 考核内容不合理, 有时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考核目的不明确, 主要表现在对过程性考核重视不够, 过分夸大了考试评价学生学习业绩的功能, 导致了考前“点重点、划范围”的现象普遍存在, 舞弊现象较为严重。平时作业布置、批改的量较少, 批改后对学生进行反馈不及时或不反馈, 较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另外, 教师每学期的任课量较多, 从时间上也难以保证其将过程式考核做细做深入。

期中期末考核内容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由教学单位自行组织, 任课教师自主命题, 对教材依赖性较大。考试内容记忆性成分较多, 对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和技能考核偏少, 课程对专业的支持力度不够。另外,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来进行课程的授课和考核。有时, 教学大纲的编制并没有经过充分地讨论, 本身存在一定的问题, 使教师按大纲考核起来困难重重, 只能在其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 从而使考核具有一定的随意性。

三、注重课程考核, 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虽然职业院校不断进行教学改革, 提倡工学结合, 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授课方式, 但总体来看, 学生大部分的受教育时间还是在学校。课堂 (包括校内实训) 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职业教育的主要场所。对于课程考核, 应该:

1. 明确课程考核的目的

明确课程考核的目的看起来似乎不需讨论, 但在实际操作中, 恰恰是被忽略的问题。课程考核的目的, 首先是让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均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包括出勤、学习态度、对知识点或技能的掌握情况) , 据此制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必须对考核的结果进行分析, 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其次才是全面、客观地评定学生的课程成绩。在很多时候, 教师或学校可能更注重的是第二点。

2. 明确课程考核的性质

课程考核不是一劳永逸的事, 不是通过几次测验就能完成的事。课程考核的性质在于关注学生点点滴滴的进步和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加强师生间的信息沟通, 督促学生不断学习, 获得知识和技能。

3. 加强对课程考核的细节管理, 完善相关制度

首先要理顺相关部门的关系。提高课程考核的质量, 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相关部门对教师进行考核和监督 (称为外部管理) , 二是教师本身对学生进行的考核 (称为内部管理) 。做好外部管理就需理顺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教务、督导联动, 设计合理的考核指标对教师的课程考核进行考核、管理和指导, 如在教学检查中制定合理的课程考核评价标准, 在评价教师课程考核质量时通过学生的全面反馈进行了解, 采取考教分离的考试规定等。内部管理则体现在任课教师要重视课程考核, 以课程考核为载体, 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和反馈, 关注学生点点滴滴的进步和问题, 及时指导;教学系要编制考试大纲, 组建考试题库等。

4. 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营造课程考核的良好环境, 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内涵建设

要使课程考核达到理想的程度, 提高教学质量, 以前粗放型的教学模式必须要改变。即每个班的学生人数可以少一些, 教师的基本工作量要求可以少一些, 但对教师授课质量的要求、课程考核的要求等可以提高一些, 做到更多地关注学生、因材施教。目前, 许多院校对于教师科研要求较高, 这样有利于教师水平的提高, 但要考虑教师做科研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 不能因为科研而忽视教学。所以, 在教师的配备上, 最好能有一些余地, 使教师既能高质量地完成授课任务, 同时又能通过科研提高自身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新祥.高职院校课程考核的反思与探索[J].新课程研究, 2009, 12:138~139

[2]马丽华.对提高教学质量与改革课程考核的思考[J].广东白云学院学刊, 2006, 1:111~114

3.教学质量考核需要引入“正常值” 篇三

“正常值”是医学上的常用术语,指的是应用统计方法确定的某种生理指标的正常波动范围。对此,参加过体检的人大多比较熟悉。比如人的血压的正常值是多少?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mmHg,舒张压小于或等于90mmHg;如果成人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60mmHg,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5mmHg为高血压;血压值在上述两者之间,亦即收缩压在141至159mmHg之间,舒张压在91至94mmHg之间,为临界高血压。诊断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还需随访观察。

某种生理指标有正常的波动范围,考试成绩是不是也有正常的波动范围呢?当然有。任何一个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都不可能每一门功课每一次考试都得第一,有时候(有的学科)可能连班平均分都达不到。这样的情况常常出现,教师所任教的班级平均分也这样。有一位初中数学教师,一直教两个班数学。有一年,他所教的两个毕业班在升学考试中平均分获得全区第一,远远超过了整体水平。可是,第二年、第三年,以至后来的好多年,他不但辉煌不再,而且常常落到了后面。有人以为他工作不努力了,其实考得越差他工作越努力,这是同事们有目共睹的。不得已,他“跳槽”到了一所民办高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句话对于现在频繁的考试而言,很多时候不能应验。

如果在量化考核中引进“正常值”(请注意,这是一个区间,以下同)概念呢?一个经常考第一的学生偶尔一次低于班平均分,但是只要分数还在该门学科该次考试的“正常值”之内,也属正常,无需大惊小怪、给他以太大的压力。不仅是个别学生,所有学生都一样:只要考试的分数在“正常值”范围之内,就不必大张旗鼓地表扬,或者咬牙切齿地批评。对教师的评价也是这样:只要他教的学生考出的平均分在“正常值”之内,他的教学效果就是合格的。比平均值高一点的无需奖励,低一点的也无需批评,更不能滥用扣奖金之类惩罚性措施。

稍有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就血压而言,每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年龄)以及不同的时间段(早、中、晚)是不同的,有时高一点,有时低一点;放松时低一点,紧张时高一点,剧烈运动后血压升高,喝了酒更高。除此之外,测量的仪器也有关系。有时候,同一个人,同一个时间,用不同的测量仪器测得的血压是有差别的。所以,医生在确诊高血压时,不会简单以一次测量的数值为凭据,而是要“多次测量”“随访观察”。对于考试中出现高于或者低于正常值的情况也应该这样,不能单凭一次考试、一份试卷就下结论。任何一门学科,如果用A、B两份(或者更多份)试卷考同一个班的学生,按分数高低排出来的名次肯定每次都不一样。对于连续几次考试成绩都特别优异(超出正常值)的,可以给予适当的表扬及奖励,对于连续几次考试成绩都特别差(低于正常值)的,则要分别“随访观察”——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绝对不能公开批评、简单惩罚了事。

我常常想:如果医学上确定人的正常的生理指标不是一个有波动区间的正常值,而是一个恒定值——比如血压,那么该有多少人担心自己的健康状况不佳啊!说到健康,现在的校园里,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都不容乐观。

据《光明日报》(2009年1月7日)报道:至少近10年来,由于过高的期望和沉重的负担,我国半数以上的中小学学生长期学习超时、睡眠不足,为了所谓“幸福的成年”,相当多的孩子被剥夺了快乐的童年,不仅如此,“童年恐慌”现象也在孩子中蔓延,导致青少年心理问题加剧,伤害他人,甚至导致诸如自杀这样极端的事件发生。

说起“童年恐慌”,青少年教育专家,中国少年儿童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晓云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宁夏银川市13岁的小学毕业生秀秀(化名)在同学兴高采烈参加结业仪式的那一天,选择自杀而离开人世,他给父母的遗书中写道:我是个差生,我死了可以帮您节约10万元。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相当多的儿童因考试或学业压力而心情不好(76%)、郁闷(55.4%)、睡不着(38.2%)、不想学习(25.1%)、自卑(24.5%),还有少数儿童对生活绝望(9.1%)。

文中还说:“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不仅严重危害了儿童的身心健康,也从根本上摧毁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团队意识,这对于一个民族乃至世界来说后果都是灾难深重的。”(《科学生活:警惕“童年恐慌”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深重的教育危机?我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学质量考核机制中没有“正常值”,只有“平均分”与“排名表”。譬如一个班级50个学生,如果有一个相当宽泛的“正常值”,那么就可能没有一个“差生”;一所学校100个老师,如果有一个相当宽泛的“正常值”,那么也许就没有因学生的考试成绩排在末位而挨批评,甚至遭淘汰的教师。还有,考试也不该像现在这么密,不但有月考,还有周考,甚至日考。试问:有哪一个正常的人天天去体检测量血压呀!考试应该有个法规,除了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摸底抽查之外,一个学期的考试不能多于两次。这是极限,不应该超过。一个不用隔三差五频繁考试的学校,一个大家都不为考试成绩患得患失的学校,才是一所没有差生的学校,一所教师没有生存危机感的学校,一所和谐的、理想的学校。

我是1954年出生的,“文革”那年小学毕业。记忆当中,那时的考试每个学期总是两次。虽然没有双休,周六下午以及周日的放假是雷打不动的。除此之外,每个学期中间还有一个星期的农忙假。那时候读书,学生是很自由的,作业也不多,在家里可以干很多农活,有条件的可以读好多闲书。我至今还清晰记得,我读五年级的时候,学校把全校仅有的一个约4平方米的图书室的钥匙交给我保管,让我有机会差不多看完了里面不多的藏书。我现在喜欢看书、码几个字,底子还是在那个小图书馆里打下的。那时候,虽然社会上好像没有“正常值”的说法,但在人们的心里,却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观念:考试分数算什么,高一点低一点都很正常;只要学生用心读书,教师努力工作,一切都很正常。可是现在的学生呢,成了“考试专业生”,除了考试做题,什么课外书也不看。这样的情况,小学生刚上一年级就有。前不久,朋友发给我一个电子邮件,说:这次给小孙子过八虚岁生日,问他要什么生日礼物,他回答说“要试卷,其他什么都不要”。每天回家,手机上就出现了语文数学的家庭作业;每次小考,手机上就写明了几分几人,而小孙子也说“最差”是谁谁;语文除“特训”外,还时时有“随堂小考”。

最近网上一篇文章让我们耳目一新——

……袁隆平1950年大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单清楚地表明:袁隆平当时农学课程成绩并不很突出,反而英文成绩特别好,高达93分。国文64分,植物学65分,普通化学60分,地质学88分,农业概论88分,气象学84分,农场实习67分。他专业成绩在班上仅相当于中等。对此,西南大学教授、国际著名蚕学专家向仲怀表示,成绩并不代表实际能力。袁隆平自己也说过:“书本很重要,电脑很重要,但书本和电脑都种不出水稻。”

这验证了一句古诗所讲的道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但我更觉得这58年后的发现,完成了对中国教育理念、体制的又一次深切的反讽。

对于学生,我们的各级教育存在一个从来都未改变的核心评价体系:考试成绩。我记得有这样一句流传甚久的校园顺口溜:分,分,学生的命根。从学前一直到大学,重知识轻能力、重灌输轻实践的教育方式始终一以贯之,倒颇继承了靠八股文打天下的遗风,真正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不是被轻易扼杀,就是被打入另册……多少像袁隆平这样成绩平平、拥有异禀的天才已被岁月磨成庸才?

目前,诺贝尔奖在中国保持着尴尬的零记录,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创性科学贡献亦少得可怜。但愿袁隆平的大学成绩单能使有些决策者惭愧,有些梦中人警醒。(石述思)

这篇文章写得好,当今中国的教育理念与管理机制确实应该好好反思反思了。

我在最近写的一篇稿子里说:教育是人的发展的基本需要,与吃饭喝水一样。换句话说,教育是最平常的事,应该用平常心来对待。什么叫平常心?就是什么都看淡一点,尤其是搞教育的,千万不要把它作为谋取个人名利的工具。这些年的教育异化,就是因为在教育问题上,我们普遍失却了平常心,尤其是教育管理的决策者与执行者,急功近利,名利欲望无限膨胀。结果,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除了极少数人活得滋润之外,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活得很累。这样的教育,能“让人民满意”吗?

我曾经一再痛斥现在的教学质量考核机制“逼良为娼”。每一次考试按分排名,按名次奖惩,逼迫教师一方面拼命向学生施压,无限制加重学生的作业负担;另一方面又千方百计作弊,甚至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韪。我就亲眼目睹一位还在见习期的年轻教师,把一篇已判为19分的作文改为29分(满分为30分),结果当场被抓获,那篇作文是他所教的学生写的。这虽是极端的个例,但类似的事情就多得不可枚举了。当教师的谁都知道,有的教师教学并不怎么优秀,但他们有一种特殊本领——能够准确无误辨认每一个学生的笔迹,阅卷时看到是自己学生的试卷就给高分,反之,则给低分;还有一种小智慧,私底下一个一个告诉一部分学生,让他们在试卷上作记号,并要求他们保密,阅卷给分时看到记号就多给,没有记号的就少给。这样,每次考试,他们的成绩总是要比别人高一点。更有甚者,还有通天手法,考前获得部分试题及答案。这样子还有哪位常态的教师比得过他们呢?为此,教师内部的矛盾比任何单位或团体内部的矛盾都多,明争暗斗简直成了家常便饭。如此种种,不都是因为教育管理者缺乏一颗平常心、教学质量考核手段中缺乏一个“正常值”吗?

写到这里,一些读者也许对我的文章标题有异议:其实教育统计学中早有诸如方差、标准差、误差区间等“正常值”概念,何须“引入”?是的,但管理者一般只用来评价某一份试卷,而不是用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教师的教学效果。拙作借医学上的“正常值”类比,使我的观点更为通俗明白,更易于被人接受而已。

4.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核方案 篇四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建立科学的监测及评价奖励机制,进一步强化“质量兴县”“质量兴教”意识,构建“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良性发展平台,促进我县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整体提高我县中小学校(含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二、评价依据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基本依据。

三、评价原则

(一)全面评价与个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二)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三)导向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

(四)考核与考试相结合的原则。

(五)监测性与激励性相结合的原则。

四、评价内容

(一)综合考核及评价。

(二)教学质量监测及评价。

五、评价办法

(一)综合考核与评价

从德育管理、智育管理、体育锻炼、美育熏陶、劳动教育和控辍保学等多个方面进行量化评价,简称“5+1”评价(“5”即五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1”即控辍保学)。

1.德育管理。大力开展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心理健康教育等,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听党话、跟党走。突出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用好红色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等资源,打造社会实践大课堂和线上德育学堂等。结合实际情况,创新性开展德育工作,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实效性,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参与的德育模式,努力形成学校德育工作特色。

2.智育管理。学校积极提升学生智育水平,实施创新素养教育,培养认知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形成。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确保学生达到规定学业质量标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上好每一堂课。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保护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加强科学教育和实验教学,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质量监测和督导,坚决防止学生学业负担过重。

3.体育锻炼。学校严格落实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和监测制度。开齐开足体育课,开展校园普及性体育运动和特色体育项目,多形式发展体育健身,让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推进体教融合。强化学生健康综合干预与监测,青少年近视率达到防控目标,肥胖率控制到全国平均水平以下。

4.美育熏陶。严格落实国家艺术课程设置相关要求,结合地方文化设立艺术特色课程,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建设,广泛开展校园艺术活动,帮助每位学生掌握1-2项艺术技能、会唱主旋律歌曲。

5.劳动教育。加强学生生活实践、劳动技术和职业体验教育。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每周不少于1课时,每学年设立劳动教育周,坚持学生值日制度。因地制宜组织学生开展家务劳动、校园劳动、校外劳动和社区志愿服务实践活动。

6.控辍保学。各学校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扎实做好控辍保学工作,杜绝学生流失,确保在校学生的巩固率。

(二)教学质量激励

1.为促进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加强学校的日常管理,对我县中小学校、管理者、学科教师、班主任予以教学管理、教学质量奖励激励,以绩效奖励性工资增量方式进行,具体发放方案由学校制定,同时报县教育体育局审核备案。

2.优秀初高中毕业生奖励。在我县初、高中就读的学生,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标准,从当年初高中毕业生中评选出若干名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奖励。具体方案由学校、县教研室制定,同时报县教育体育局审核备案。

六、资金来源

(一)本实施方案所奖励学校和教师的资金由县财政通过单列绩效增量的形式划拨。学校获得的绩效增量奖励资金由学校按有关规定统筹支配使用。

(二)鼓励企业及社会各界人士向武宣县慈善总会捐赠资金,加大“金秋助学”力度,奖励品学兼优及家庭困难学生等。

七、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为落实好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激励工作,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分管教育体育工作的副县长任副组长,县教育体育局、县财政局、慈善总会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武宣县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及评价激励机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教育体育局,由县教育体育局主要领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成员由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工作人员组成,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定期做好评价等工作。

(二)科学评价正确导向

各评价细则和设奖项目,需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文件精神为基本依据。应本着培养人格健全、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导向,实施细则和实施过程由县教育体育局结合我县学校实际情况作相应调整。

八、本办法由县教育体育局负责解释

本办法执行期间,若遇国家、自治区和来宾市对中小学校有关政策调整或形势发生变化的,应按相关政策和武宣县实际情况修改。

5.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考核方案 篇五

以《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为指导,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为中心,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深化教育改革,更新教育观念,稳定学生在校巩固率,加快推进教育发展,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最大限度的调动学校和教师的工作能动性、积极性,增强提高教学质量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奖惩办法》以激励为主,惩戒为辅,促进全镇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二、考核方式

(一)考核依据

1、九年级以中考成绩和完成职教招生任务数为依据。

2、七、八年级以县质量检测成绩为依据。

3、小学以每学期参加县上及镇质量检测的成绩为依据。

4、每学年度小学检测年级县镇不重复,确保每个年级在学年度都受到公平公正的检测。

(二)考核科目

一、二语文、数学2科;三至六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综合(语数英之外的学科)4科;初中以县上检测的科目为准。

(三)计算办法

1、小学全镇质量检测的成绩:单科成绩=巩固率(10%)人均分(50%)+优秀率(20%)+前50名人数(20%)。

2、小学、初中参加县上质量检测的按县上计算办法计算成绩。

3、参评学生数以秋季入学班级学生数为准。

三、奖励标准

(一)九年级质量奖:

1、先进集体管理奖与目标任务奖,奖励到人。

先进集体管理奖:九年级综合考评居全县前8名予以奖励。第一名奖励6000元,第二、三名奖励4000元,第四、五名奖励元,第六、七、八名奖励学校1000元。

2、目标任务奖:

1完成统招县中及商中的任务指标为:定向名额指标的50%。

2完成教体局分配的定向名额指标以外,上县中及者商中目标任务,奖励年级组10000元,每超1名且完成县上三项指标任务的加奖500元。

3定向名额指标是指教体局分配到九年制学校中考(上县中)的定向指标数。

4凡是单科成绩排名低于全县参考学校总数的三分之一以后的,不得参与分配奖金,所占奖金由其他管理人员共同分配。

奖励人员范围及比例:奖励给学校校长(35%)、分管教学的副校长(10%)、教导主任(10%)、年级组长(5%)、包级领导(10%)、班主任〈(30%)按照秋季入学班级为准,奖金=30%总数/上线学生数x本班上线个数〉。

3、学科奖,奖励给学科教师。九年级单科成绩居全县前10名的教师予以奖励。第1-3名的学科教师奖励1000元,第4-6名的学科教师奖励800元,第7-10名的学科教师奖励500元。(体育、理化试验按此标准减半奖励)

4、职教招生任务奖,奖励给班主任及参与招生人员,学校自行制定办法。全年累计完成职教招生任务数,每生奖励100元。

(二)七、八年级质量奖:

1、先进集体管理奖,奖励到人。

①七、八年级综合考评位居全县前8名予以奖励。第一名奖励学校2000元,第二、三、四奖励学校1000元,第五、六、七、八名奖励学校500元。

②凡是单科成绩排名低于全县参考学校总数的三分之一以后的,不得参与分配奖金,所占奖金由其他管理人员共同分配。

奖励人员范围及比例:奖励给学校校长(35%)、分管教学的副校长(10%)、教导主任(10%)、年级组长(5%)、包级领导(10%)、班主任〈(30%)按照秋季入学班级为准,奖金=30%总数/本校前50名学生数x本班前50名学生数〉。

2、学科奖,奖励给学科教师。七八年级单科考评位居全县前10名的学科教师予以奖励。第1-3名的学科教师奖励1000元,第4-6名的学科教师奖励800元,第7-10名的学科教师奖励500元。(体育、安全、书法等学科如有参考,按此标准减半奖励)

(三)小学质量奖:

1、全县统考:

(1)先进集体管理奖,奖励到人。

奖励标准:

在第一组(校本部)综合考评中位居全县前10名的学校予以奖励,第一至三名的奖励1500元,第四至六名奖励800元,第七至十名奖励600元。

在第二组(完小、教学点)综合考评中位居全县前20名的学校予以奖励,第一至五名的奖励2000元,第六至十名奖励1000元,第十一至二十名奖励500元。

奖励人员范围及比例:

①(校本部)奖励给学校校长(35%)、分管教学的副校长(10%)、教导主任(10%)、年级组长(5%)、包级领导(10%)、班主任〈(30%)按照秋季入学班级为准,奖金=30%总数/本校前50名学生数x本班前50名学生数〉。

②(完全小学)奖励给学校校长(35%)、教导主任(或教导负责人)(20%)、班主任(45%)。

③(教学点)奖励给教学点负责人及班主任各(50%)。

凡是单科成绩排名低于全县参考学校总数的三分之一以后的,不得参与分配奖金,所占奖金由其他管理人员共同分配。

(2)单科奖:

①县统考奖:对单科考评名列全县第一组前10名(校本部)、第二组(完小、教学点)前20名的学科教师予以奖励。第一组位居全县第1名学科教师奖励1000元,第2-3名的奖励800元,第4-6名的奖励600元。(思品、科学、安全、书法按此标准减半奖励)

第二组位居全县第1-3名学科教师奖励1000元,第4-9名的奖励800元,第10-15名的奖励600元。(思品、科学、安全、书法按此标准减半奖励)

2、全镇统考

(1)先进集体管理奖,奖励到人。奖励人员范围及比例同县统考一样。

奖励标准:镇质量检测总评第一名的奖励学校1000元,第二名奖励学校800元。

镇内如若有平行班级,即增加1个参评单位,任同一科目的按照1个科目计算,2人同任同一科目的分开计算,班主任奖励分开计算。

(2)镇统考奖:

镇内检测考评前两名的学科教师予以奖励。镇内质量检测位居第一名的学科教师奖励800元,位居第二名的学科教师奖励500元。(思品、科学、安全、书法按分值比例奖励)

(四)设立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奖,全镇每学年评选若干名。优秀班主任每名奖励300元,优秀教师奖和先进教育工作者每名奖励300元。

(五)包校人员教学质量管理奖:凡在县、镇质量检测总评受到表彰奖励的学校(或者全镇综合质量评比第一名),奖励包校人员奖励500元。(教学点不参与学校总评)

四、处罚办法

县级质量检测处罚:

1、学校总评:

第一组年级总评位居全县后6名的学校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或年级包级领导)、教导主任、包校人员分别处罚300元。

第二组年级总评位居全县后15名的学校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或年级包级领导)、教导主任、包校人员分别处罚300元。

2、单科成绩;

第一组罚后6名:倒数第一处罚500元,倒数第二、三名处罚300元,倒数第四、五、六名的处罚200元(体育、思品、科学、安全、书法按此标准减半)

第二组罚后15名:倒数第一名至倒数第三名处罚500元,倒数第四至倒数第九处罚300元,倒数第十至倒数第十五名处罚200元(思品、科学、安全、书法按此标准减半)。

镇质量检测处罚:

凡在镇上组织的小学质量检测中倒数后两名的教师予以处罚,倒数第一名的科任教师处罚300元,倒数第二名的科任教师处罚200元(思品、科学、安全、书法按分值比例处罚)。若镇内受罚学科的分值处在全镇平均分值5分之内的免于处罚。

学校总评位居倒数第一名的学校校长、教导主任、包校人员分别处罚200元。若学校总评分值处于全镇平均分值10分之内的可以免于处罚。

凡在县镇受到处罚的教师当年不得评优树模,不得评职晋级。凡在县镇受到处罚的管理人员权衡全校整体位次,超过1/3(含1/3)不得评优树模,不得评职晋级。当年凡在县、镇组织的质量检测中受到两次或两科以上处罚的教师,根据总体影响程度,原则上予以调整到相对偏远学校工作。凡总评处于全县处罚位次和全镇总评倒数第一的完全小学校长和分管教学人员调整到边远学校;连续两年总评处于全县处罚位次和全镇总评倒数第一的完全小学校长和分管教学人员免去职务。若学校总评分值处于全镇平均分值10分之内的可以免于处罚。

五、附则

1、全镇小学质量检测的核算办法。

单科成绩=单科成绩=巩固率(10%)人均分(50%)+优秀率(20%)+前50名人数(20%)。

学校总评=镇质量检测各年级各科目得分之和。

2、各学校严格按照《山阳县进一步加强教师管理的暂行规定》要求,校长、副校长、中层要带足节次。

3、在质量检测时,必须让所有学生参加检测。

4、按照县上文件规定,全镇设立专项“教育质量奖励基金”,每年从学校经费提取5%纳入基金管理(所罚资金一并纳入基金管理)用于全镇教育教学质量奖励。

6.教学质量考核方案 篇六

奖惩暨目标考核方案

教学质量是维系学校生存的重要因素,为了推进教育改革,调动教学一线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和谐发展,特制订本奖惩考核方案:

一、教学质量奖惩考核

(一)奖惩考核时间

以绩效工资发放的周期为一个奖励考核周期,一般为每学期的期末。

(二)奖惩考核对象

全镇小学承担有统考科目的在编在岗正式教师,依据本条款第四项的考核办法,语文、数学统考学科设置前三名给予奖励,其他的市级抽考学科取平均分第一名给予优秀奖励(注:比较对象不足3个的,不予奖励)。如果获奖的教师中有支教志愿者的,名次依次顺延。该内已经调离及退休的人员不列入考核对象。

(三)经费来源

从全镇奖励性绩效工资中按照语文、数学第一名奖励##元;第二名奖励##元;第三名奖励##元;市级抽考学科优秀奖##元的标准提取,作为考核专项基金。年终目标考核奖金按照春季学期及秋季学期的获奖情况,语文、数学每科目第一名奖励##元;第二名奖励##元;第三名奖励##元;市级抽考学科优秀奖##元的标准提取,作为考核专项基金。

(四)考核办法

1.考核项目分为:平均分、及格率、红分率、双科红分率、平均分排名、毕业班升入县级重点中学人数等六项。

2.按照本款第4条计算教师的考核得分。

3.如有担任两科及以上的统考学科(注:专指语文、数学)的,如果每个任教学科都获奖的,分别给予奖励;每多担任一个学科,分别加个人考核总分1分。

4.具体考核方式

(1)平均分考核:取全镇同年级同学科的平均分为基分,每高于平均分1分加 0.5分,每低于平均分1分的扣 0.3分,以此类推。(注:平均分按四舍五入取整数加减分)

(2)及格率考核:以全镇同年级同学科的平均及格率为基准,低年级每高出5个百分点加3分,每低于5个百分点减2分;中年级每高出5个百分点加4分,每低于5个百分点减3分;高年级每高出5个百分点加5分,每低于5个百分点减4分。(注:语文学科每降低1个百分点进行计量。)

(3)红分率考核:低年级基数为40%,中年级基数为30%,高年级基数为20%,达到基数加3分,不达标的不给分。低年级每超过5个百分点以上加1分,中年级每超过5个百分点以上加2分,高年级每超过5个百分点以上加3分,以此类推。(注:语文学科每降低1个百分点进行计量。)

(4)双科红分率:低年级基数为35%,中年级基数为25%,高年级基数为15%,达到基数加3分,不达标的不给分。低年级每超过5个百分点以上加2分,中年级每超过5个百分点以上加3分,高年级每超过5个百分点以上加4分,以此类推。

(5)平均分排名:获全镇同年级同学科第一名的加5分,第二名加3分,第三名加2分;排名倒数第一名的减3分,第二名的减2分,第三名的减1分。

(6)毕业班教师考核

毕业班教师除了接受平均分、及格率、红分率、双科红分率、平均分排名考核外,还要加上此项考核。

按班级学生人数的10%为基数(按四舍五入取整数计算),升入县级重点中学学生每超1名加2分,超过人数达5人的,每超1人加3分,超过人数达10人的,每超1人加5分。计算时以各分段计分相加。

5.学生人数以开学初镇中心学校核定的人数为准,除正常转学外,每少1人减个人考核总分1分,以此类推。不计算成绩随班就读的“三残”儿童,需要班主任、教科室主任、校长三级签字认可后报中心学校教科室备案,如有弄虚作假的,相关人员扣罚绩效工资200元,取消获奖的名次,影响后果严重的还要追究责任。因病缺考的学生需要提供县级以上医院证明。

6.班额以50人为基数,每增加1人,个人考核分加0.1分。

(五)考核结果应用

1.考核成绩将作为评优、评模的依据之一。

2.考核成绩将作为各校职称竞聘的依据之一。

7.教学质量考核方案 篇七

高职院校课程的传统考核方法都采用终结性的评价, 属于“一锤定音”的期末考试方式, 这样考核评价体系使得大部分学生都不能很好地端正学习态度, 不能循序渐进地学习, 也使得我们的任课教师不能清楚地把握学生掌握知识的好坏, 不能及时调整授课进度和授课内容, 也就是说仅用单一的考试成绩来确定学生学习的好坏显然是缺乏科学性、全面性的。因此, 我课题组成员以制定课程考核方案要围绕课程目标, 结合教学内容, 适应教学模式, 关注教学产品, 对课程要求的知识、能力、素质全面考核评价, 以考促改, 以考促学的思路, 提出了适应于规划设计类项目化课程改革的考核评价方案。

一、课程考核分类考评

教学模式是根据应用性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确定的, 课程考试应与教学模式相适应, 同时, 教学过程形成的“教学产品”也充分体现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状况, 应针对不同模式的课程分类考评, 并将“教学产品”作为考核学生能力与素质的重要依据。经过课程的改革实践, 我院将目前开设的课程分为二种进程五个类型。二种进程一是全程理实一体化进程, 二是阶段性理实一体化进程;五个类型课程:A、生产经营类, 包括种苗及花卉生产、植物栽培养护、森林经营、森林造林等课程及与之相关的专业基础课公共课。B、规划设计类, 包括室内外景观规划设计, 家具、装饰、配饰等产品设计, 图形图象制作, 网页制作, 动漫作品制作, 花艺、雕刻等手工绘制、制作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制作课程以及与之相关的专业基础课公共课。C、加工制造类, 包括家具及木质配件生产加工、建筑主体及装饰施工、工程项目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造价、工程测量测绘、工程机械使用与保养等课程及与之相关的专业基础课公共课。D、服务管理类, 包括酒店、旅行社、家政企业服务与管理等课程。E、其他类, 公共课及不能划分到上述四种类型的课程。五种类型不同进程的课程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根据课程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教学产品”分析, 《网站制作》课程属于我院全程理实一体化进程中的B类, 即规划设计类, 该类课程操作性强, 平时学习过程突出, 鉴于平时学习过程的重要性, 考核以平时课堂表现、教学项目、教学产品的完成情况为主, 期末考试为辅助的形式, 具体比例如下:平时考评70分;过程考评30分;教学项目考评20分;教学产品考评40分。期末考评30分:考核网站制作综合操作能力。平时考核重点是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教学产品 (是指职业化的按企业产品标准, 在教学过程生产的产品) 考评是通过产品规模、质量、效益重点评价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期末考试100分钟, 重点考核课程中涉及职业工作的客观规律、工作原则等关键理论知识, 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 考试形式根据课程目标需要确定。

二、考核内容与比例

1. 平时考评。

过程考评占30分, 其中工作安全占1分, 说明:课堂中无设备损坏或人身伤害得1分, 未遵守操作规范, 有设备损坏或人身伤害得0分, 若违反操作规范3次以上或造成重大人身伤害的, 总成绩记为0分。工作纪律占4分, 说明:上满全部课时, 无缺席现象得4分, 缺席一次扣1分, 缺课时数超过5%得0分, 缺课时数超过总学时的30%, 总成绩记为0分。合作能力占5分, 说明:组员互相打分, 取平均分。教学项目考评占20分, 说明:按学生独立完成项目的实际情况给予分数。考核项目一, 制作木材工程系首页 (10分) , 考核项目二, 制作家政系首页 (10分) 。教学产品考评占40分, 说明:课上产品占30分, 课下产品占10分。其中课上产品为制作学院门户网站, 课下产品为制作个人主页。

2. 期末考评。

期末考核网站制作关键知识点由题库抽题。

三、考试方案框架

1. 考试安排。

(1) 平时教学项目考试安排。考核项目一:利用Dreamweaver制作木材工程学院主页, 占10分, 学生独立完成, 考试时间为4学时, 地点要求配有DW、PS软件、IE6.0以上和firefox浏览器的机房, 评委为3人。考核项目二:利用div+css制作家政系主页, 占10分, 学生独立完成, 考试时间为6学时, 地点要求配有DW、PS软件、IE6.0以上和firefox浏览器的机房, 评委为3人。考核结束后, 学生通过网络提交所作试题答案, 任课教师根据标准答案给出相应分数。

(2) 教学产品考评安排。产品一:我院门户网站的制作, 占30分;产品二:个人网站的制作, 占10分。教学产品考评利用4学时时间完成, 需要学生展示产品, 并用ppt讲解产品的制作过程, 采用的技术要点, 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教师按照下表给出分数。

(3) 关键理论知识考试安排。关键理论一:网站平台建设与管理, 占15分;关键理论二:网站开发标准与规范, 占20分;关键理论三:Html基础知识, 占25分;关键理论四:Dreamweaver基础知识, 占25分;关键理论五:ASP基础知识, 占15分。闭卷考试, 学生采用上机抽题的方式考核知识

考试时需安排两名监考教师并提供能上网的机房, 理论考试我们建设了考试资源库 (选择题和填空题) , 期末考试试题从中抽取。

2. 考核项目选择依据及评分标准。

我们将《网站制作》课程的教学内容大体分为3部分:利用Dreamwerver制作网站, 利用Div+Css制作网站, ASP技术。其中利用Dreamwerver制作网站占总学时的30%, 利用Div+Css制作网站占总学时的60%, ASP技术占总学时的10%。从以上教学时数的比例来看, 利用Dreamwerver制作网站和利用Div+Css制作网站这两部分是重点部分, 因此我们分别选取了这两部分内容的最后一次课作为教学考核项目, 具体的评分标准为:考核项目一:建立站点, 占1分;利用表格布局, 占2分;插入banner, 占1分;插入导航, 占2分;插入列表项, 占1分;插入表单, 占1分;制作滚动字幕效果, 占1分;制作不规则漂浮广告效果, 占1分。考核项目二:建立站点, 占1分;切图, 占1分;利用div+CSS布局, 占1分;插入banner, 占1分;插入透明flash, 占1分;插入导航, 占1分;插入列表项, 占1分;制作滚动图片效果, 占1分;制作图片交替出现效果, 占1分;简化代码, 占1分。

3. 教学产品选择依据及评分标准。

由于整个教学结束后将产生两个教学产品: (1) 课上产品, 我院的门户网站; (2) 课下产品, 个人网站。因此, 我们将这两个最终的产品作为教学产品进行考核, 具体的评分标准为:课上产品:建立站点, 占1分;效果图的制作, 占3分;Html页面制作, 占5分;Dreamweaver布局, 占7分;Div+css页面制作, 占12分;动态网页制作, 占2分。课下产品:Html页面的制作, 占2分;效果图制作, 占2分;Dreamweaver页面的制作, 占2分;Div+css页面的制作, 占2分;动态页面制作, 占2分。

四、结束语

8.教学质量考核方案 篇八

关键词:课堂教学;过程性考核;信息系统;互动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2-0079-03

大学教育的水平不仅取决于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条件、教师水平等,还有赖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有着良好的师生互动和教与学行为的生机勃勃的教学过程[1]。学生的学习效果主要取决于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考核评价能够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因此过程性考核对于课程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高校课程教学的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因此学生的学习效果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国药科大学针对课堂教学过程性考核进行了有效探索,提出了“加强课堂过程性考核、营造紧张的课堂教学氛围”的目标。为此,学校建设了三套不同的信息系统,为实现过程性考核提供技术支持。

一、目前高校课堂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讲授型课堂居多

课堂教学一般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讲授型,师生互动性少,学生学习能动性不足,普遍存在到课率低、学生睡觉、玩手机等情况。

2.大课堂

大课堂教学人数多,为组织好教学,教师不得不耗费更多精力用于学生考勤、请假及到课率的测算,在作业布置、收发及纸质形式的过程性评价中,存在批阅作业,组织考试、阅卷、统分工作繁杂、周期长的问题,同时给教师带来更多的工作负担。

3.目标性考核为主

课程考核主要以目标性考核(期末考试)为主,最终的课程成绩中,期末考试成绩占比大,一般70-80%。平时成绩和期中考试20-30%。而平时成绩的给分,因学生众多,教师主观随意性过大,缺乏明确、统一的标准和依据,主要依据教师的主观评价,缺乏透明性,导致学生对课程平时成绩的公平性产生怀疑。有部分课程为规避这种不公平性,完全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最终课程考核成绩,从而更造成了评价的单一性。

由于以上各种问题突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法有效把握学情,及时调整教学;在这种无效控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逐渐对教学不满意,产生厌学的情绪,为应对期末考试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得不考前突击,死记硬背,无法真正实现知识内化、能力提升的目标。

为确保学校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目标,中国药科大学提出了“加强课堂过程性考核、营造紧张的课堂教学氛围”的策略。

二、基于信息技术系统的教学过程性考核模式

为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加强课堂过程性考核、营造紧张的课堂教学氛围”的目标,在加强课堂“过程性考核”的实施中,结合当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中国药科大学设计、开发、建设了三套系统,即课堂实时互动反馈系统、课堂互动考核APP、网络考试(题库)系统。如图1所示。

在过程性考核思想的指导下,其技术支持包括 “课堂实时互动反馈系统、课堂互动考核APP、网络考试(题库)系统”,教师根据实际的教学条件,选择图1所示的三个系统中任意一个,在备课过程中,对教学内容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相关知识点出题,学生登录系统在规定的时间内答题,答题结束后,系统自动判分,并自动统计得分情况;教师通过这个结果,能轻松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教师可及时将答题情况反馈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进行知识点讲解,同时可以根据情况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进度、方法等,提高课堂效率。

师生的交互过程以信息技术系统为支撑,学生的答题、得分情况,分数统计等信息由系统自动保存,作为学生过程性评价的量化记录,并且可依据课程的发展变化对学生不同阶段的考核成绩进行权重设置。此模式可应用于所有课堂教学的课前预习、随堂测试、阶段性考试(周考、月考、期中考试等)等的过程性记录。

在整个课程教学中,该系统的引入优化了教师的课堂管理工作,并使课程的过程性考核简单易行。同时,记录了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情况,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有可控性,规范了学习行为,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三、三种过程性考核信息系统介绍

1.课堂实时互动反馈系统

课堂实时互动反馈系统(Classroom Response Systems,简称CRS)1998年由美国哈佛大学Eric Mazur教授在其教学过程中最早应用,借用计算机投票系统组织大班教学,及时了解学习反馈[2]。该系统可以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在授课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快速收集每个学生对教师的提问或者问题测试的反馈结果,极大地提升了课堂互动及过程性考核的效果,系统可以自动记录学生的答题情况以及得分情况。2008年以后,这种新型的设备及教学模式在美国高校及世界著名高校迅速得到普及。国内四川大学、湖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也相继引入该类型的系统应用于课堂教学。

系统工作过程如图2所示,课堂实时互动反馈系统由学生终端、数据采集基站、教师多媒体电脑等设备组成。教师在教师机上安装互动软件,该软件是基于PPT的一个插件,通过PPT软件进行各种题型的设计,课堂上教师播放PPT,并开启互动,学生通过终端选择答案完成答题反馈。结束之后,系统自动统计学生的答题情况,并及时展现在PPT上,实现及时反馈,学生的成绩由系统记录并可以导出保存。通过该系统收集的反馈结果,教师可以实时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从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节奏及重点,提升教学效果。

系统优点:基于近距离无线技术的通信方式,学生终端与基站进行通信,只要有一台电脑、一个基站、学生终端就可以随时组建系统,不依赖于互联网,适用于所有的课堂教学环境。整个互动反馈(答题)过程能够迅速、实时、直观的展示,过程和结果能直接通过PPT展示给学生。

系统缺点:每个学生必须人手一个学生用终端,增加了学生的费用负担;另外对终端的管理、ID分配及发放比较麻烦,必须要将终端ID与学生学号一一做好对应,学生容易遗失;接收反馈的范围仅限于基站覆盖范围之内等。

系统应用情境:适合应用于课堂点名、随堂考试、随堂调查、发起对教师的评教等功能。

2.课堂互动考核APP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校园WIFI的开放,教师教学的课堂纪律也随之发生变化,经常出现学生在课堂上低头玩手机的状况,教师除了在提高自己讲课的生动性上下功夫,就只能对学生下禁令,但是“堵”起不了作用。对于此种现象,宜疏不宜堵,基于此,中国药科大学通过对“课堂实时互动反馈系统”工作原理的深入分析,开发了基于无线网络和智能手机的课堂互动考核APP系统。

系统工作过程如图3所示。课堂互动考核APP的功能实现上与课堂实时互动反馈系统基本一致。该系统基于Internet,由学生端APP、教师端APP、数据库服务器、后台管理端组成。教师在后台管理端出题、组卷,进行考试时间、题目分值等设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手机APP中点击“开启考试”,系统生成随机密码,教师现场告知学生。学生登录手机APP中的考试模块答题,答完题后,输入随机密码提交考试。教师可设置按答题情况立即反馈到学生APP上,也可由教师课后批量发送到学生的手机端。考试结束后,教师管理端自动统计学生的答题及得分情况。对于一门课程的多次考试,教师可以对每次测试设置权重,最后得出加权后的平时成绩。

系统优点:将在课堂上禁止学生玩手机改为疏导学生利用手机为教学过程性考核服务。该系统的课表数据、学生数据自动与教务系统同步,教师只需要在系统出题并做简单的设置,相对于课堂实时互动反馈系统,操作更简单。学生利用自己的手机,不需要单独购买终端,降低了使用的成本和管理成本。另外任意一个教学班以及教师自动组成一个即时交流群组,采用类似微信的交流模式,课堂教学之外,教师和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实时交流讨论与答疑,不受课堂范围限制。

系统缺点:依赖于互联网或校园WIFI,学生必须都有智能手机能够安装APP。此系统还会造成一种“教师和学生一起在课堂上玩手机”的假象,因此对教师关于此种模式的认知及课堂控制能力要求比较高,此外学校管理部门需要改变思想认识,对此类利用无线网络进行教学过程性考核的新模式进行规范。

系统应用情境:适合应用于基于智能手机的课堂点名、随堂测试、随堂调查、评教,课后师生实时交流讨论、答疑等。

3.网络考试(题库)系统

网络考试(题库)系统是基于课程题库的一套正规的考试系统,其考试模式与普通的集中安排考试接近,考试地点在学校机房。该系统的重点在于课程题库的建设,教师可在题库中建立数千道试题,可包括单选、多选、判断、配对,以及文字类型的主观的简答、名词解释、论述题型等题型。

系统工作过程如图4所示,该系统基于校园网,主要在学校机房完成考试工作,由学生考试端、教师端、服务器等组成。教师收集大量的试题,根据课程章节建设好题库。针对某一次考试,教师建立考试方案,对考试时间、批次、安全控制(禁止学生在考试期间打开某些软件如浏览器、QQ等)、抽卷规则等进行设置。创建组卷规则,包括题型、数量、分值、难易程度等。创建好规则之后,系统自动生成一定数量的试卷,将此考试方案分配给课程相关的学生。考试过程中,学生屏幕为全屏状态,学生考试完成后提交试卷,对于客观题型,成绩及时评出。如果有主观题型,需要教师在电脑上通过管理端评分。评分结束后通过系统强大的统计分析功能导出各种成绩、试卷报表。

系统优点:基于课程题库的考试系统,题目丰富,可以组卷生成大量的试卷来确保每个学生的考试试题不一致性,杜绝舞弊行为;通过系统设置可以阻止学生用U盘,打开浏览器、QQ等软件,可以组织高要求的正规的阶段性考试,尤其对全校性的公共基础课程的统一过程性考核适用。系统对学生的答题情况有丰富的统计分析功能以及图表显示功能,能保留每个学生的答题试卷包并导出保存。

系统缺点:需要集中组织学生到机房考试,受机房数量限制,学生考试及教师操作均需要在电脑安装客户端。

系统应用情境:适用于课堂教学的阶段性考核(如周考、月考、期中考试)甚至期末考试,也适用于给学生布置课后练习、作业题等。

四、结束语

中国药科大学针对课程考核引入了上述三套教学过程性考核信息系统,配合提高平时成绩与期中考试成绩在课程最终成绩中的占比的策略,在推行加强课程教学过程性考核的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系统进行课前预习、随堂、课后的全面考核,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学生,其课程考核成绩不再是期末突击就能拿到高分,必须通过平时努力学习,认真听讲,才能有好的成绩;对于教师,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提高了教师进行过程性考核的动力。课程过程性考核力度的加强,必然形成紧张的课堂教学氛围,有效促进课堂交互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罗燕,史静寰,涂冬波.清华大学本科教育学情调查报告2009——与美国顶尖研究型大学的比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 5).

[2]张萍,Eric Mazur.Peer-Instruction——哈佛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新方法[J].中国大学教学,2010(8):69-71.

上一篇:保护环境垃圾分类教育活动感悟及体会下一篇:施工安全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