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自我效能

2024-11-02

提高自我效能(精选8篇)

1.提高自我效能 篇一

如何提高中职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

叶琴衢州中专324000***

摘要:学习自我效能感指个体的学业能力信念,是学习者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能力或技能去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程度的评价,是个体对控制自己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中职生学习自我效能感总体较差。要提高中职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必须从五个方面着手:营造和谐、安全和鼓励性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树立榜样示范,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创设更多的成功体验,指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增强学生的职业自信。

关键词:中职生自我效能感学习自我效能感

一、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概念界定

学习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在学习领域内的表现。学习自我效能感指个体的学业能力信念,是学习者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能力或技能去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程度的评价,是个体对控制自己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学习自我效能感影响个体的学习努力程度、面对挑战性任务的态度、学习的坚持性、学习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运用等方面,是学习成就的良好“预测器”。

二、中职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现状

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多数是初中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由于无法升入普通高中而不得不就读中职学校。这些学生不是教师表扬、同学羡慕的对象,很多人是在负性评价中成长起来的,对学习没有足够的信心。来到中职学校初期,多数同学都有从头再来的决心,但由于文化基础差、底子薄,而中职专业课程多,加之教师的教学策略没有进行相应调整,致使部分学生在此厌学。笔者在中职学校任教十三年,看过太多学生在学习上的自暴自弃,听过太多教师对学生不学无术的抱怨、叹息,如何解决中职学生的厌学弃学问题,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笔者试图从提高中职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方向找到出路。为此,2012年5月,笔者抽取我市四所具有代表性的中职学校,对学生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学习自我效能感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一)中职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总体较差

调查中发现,中职学生在基本能力感、控制感上得分均低于普通高中学生。在良好学习结果信念、目标达成、天资感和积极的自我预期方面更缺乏自信,自我怀疑感、易受干扰感、不良环境感受、无能为力感更强。绝大多数中职生都是由于无法升入普高才就读中职学校,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学习上多次失败的体验使他们对自己的聪明才智缺 1

乏自信,也不敢奢望能取得良好的学业结果,对能否达到学业目标、实现自己或别人对

自己的期望没有把握,对未来的学业成就容易做出消极的自我预期。总之,中职生对自

己的学习能力缺乏自信,他们在学习中往往易受到环境刺激的干扰,对环境有不良的自

我感受,自卑、自我怀疑,常常产生无能为力的无助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缺乏控制感。

(二)中职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呈现随年级升高日渐增强的趋势

中职一年级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最低,中职三年级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最高。

一年级学生刚刚初中毕业,作为初中学习阶段的“落伍者”,没能够考上普通高中,勉

强进入中职学校学习,心理上的挫败感比较强,专业选择时缺乏指导,对专业学习信心

不足,兴趣不高,自我评价比较消极,陌生的学习环境和社交群体等都会使学习自我效

能感比较低。随着年级的身高,学习内容、学习环境和社交群体的熟悉,学生的学习自

我效能感越来越高。

(三)男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总体高于女生

调查中发现,女生在努力感、控制感上得分高于男生,但男生在目标达成感、天资

感、基本能力感和全量表得分上均高于女生。有同样学习成绩的学生中,女生比男生有

较低的自信。

(四)高考班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总体低于中职班学生

中职学校的高考班包括参加单靠单招的班级和音乐、美术高考班,调查显示,这些

班级学生的基本能力感和控制感均低于中职班学生。高考班的学习压力与普通高中基本

相同,尽管高考班招收的是中职学校入学成绩最好的学生,但都是普通高中的落选者,他们的学习成绩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有一定差距,但由于升学压力,教学要求却一点不

比普通高中低,很多学生感到学习吃力,信心不足。中职班的学生没有高考压力,专业

学习的要求相对较低,面对不同难度水平的学习任务,学习自我效能感自然不同。

三、提高中职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策略

(一)营造和谐、安全和鼓励性的学习氛围

首先,和谐、安全和鼓励性的学习氛围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监督和检查,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受人关注的。同时教师要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使学生获得

自己进步的积极反馈。教师必须摒弃“以结果论英雄”的传统单一的评价方法,不仅评

价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状况,同时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行为的变化,关注其

兴趣、爱好、意志等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教师要把评价的内容从结果转移到学生的实训过程中的态度、自主性和动作要领的准确性,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的结

合起来,发掘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个人努力并予以肯定,从积极的方面、用发展的眼光

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发展给予肯定性评价。同样的,这种学习气氛还要求学生与学生之

间也能够互相鼓励、共同进步。这是使学生得到一种他人及社会的积极言语说服。其次,和谐、安全和鼓励性的学习氛围也可以使学生敞开心扉,消除紧张和焦虑等不良情绪,尽量使生理和情绪处于稳定水平,从而让学生充分发挥潜能,展露个性和才华。因此,教师要善于营造和谐、安全和鼓励性的学习氛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

(二)为学生树立榜样示范

榜样示范就是以榜样成功的经历来帮助学生获得替代性经验。可采用现场参观、体

验该类职业的工作过程,或采用观看录像的教学方式,利用他人的成功经验,给学生树

立职业榜样,培养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建立他行我也能行的信心。也可树立技能标兵,增强身边的榜样作用,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技能实践过程中的榜样不一定是平时学习一贯优秀的学生,可以是对某个工序或操作有突出或独到见解的学生。树立榜样的方

式可以多样化,例如:口头表扬、评选技能骨干、展示成功之作等等。与此同时,对于

那些平时在实践训练中自我效能感不高的学生,应有意识的关注他们的进步,给他们创

造表现的机会,建立他们那个层面的自我效能感,切不可对他们的进步视而不见。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榜样,并使这些榜样尽可能成功地解

决问题,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榜样,受到鼓舞。

(三)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创设更多的成功体验

个体行为的成功体验是形成自我效能感最重要的来源。提高中职生的学习自我效能

感,关键之处在于让他们摆脱初中学业失败所造成的心理阴影。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要将长期的、困难的学习目标分解成具体的、简单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完成一个个

具体、简单的目标过程中学习的进步和成功。此外,教师还要善于分层次教学,根据学

生不同的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区别地设计教学环节,对不同的学生实

施不同的学习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体验成功。例如,教师可

以分层布置作业,为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布置一些提高题,为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布置

教材后面的巩固练习题,为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布置一些难度较低的题目,或将难度较

高的课后习题分解成难度较低的几个小题。通过这样分层教学,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努

力都能够完成老师布置的对自己有一定挑战性的作业,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自

信心,提高学习自我效能感。

(四)指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

部分中职生学习自我效能感不高,很大程度是受初中阶段学习失败的影响,这些学

生往往把学习失败归因于自己的基础不好,学什么都不可能学好。他们把这种归因方式

带到中职学习中,久而久之,为了逃避失败他们选择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放弃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指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把学习的成功归因于努力和能力,把

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避免消极的归因,提高学习自我效能感。

(五)增强学生的职业自信

遭受挫折是中职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低的原因之一,看不到自己的职业前景是他们

学习自我效能感低的重要原因。因此,中职学校教师在开展职业教育时,必须增强学生的职业自信,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希望,看到自己的未来。教师可以将中职毕业生的就业

情况与普通高校的就业情况相对照,强化学生的职业自信。此外,教师应结合中职生的专业特点,开展专业技能培养与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增强未来工

作的自信心。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是加强学生课外活动基地的建设及课外实

践活动的培训;二是由校创业中心组织开展以专业特点为主的学生科技制作活动,专业

基础素质的训练和竞赛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三是到基层企业实习,通过实习

提高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接触社会,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四是

通过校内外义务维修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拓宽学生实践渠道。这些活动的开展,一方

面是把课堂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为将来的就

业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树立职业自信。

参考文献

[1]李玲玲.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J].广西教育,2010.(8).

[2]徐靖雯.中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4).

[3]边玉芳.学习的自我效能[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8

2.提高自我效能 篇二

自我效能 (Perceived self-efficacy) 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 (Bandura) 率先提出, 它是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学习效能 (Perceived academic efficacy) 是自我效能感在学习领域内的表现, 是学生对控制自己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学习效能感和成败归因、目标设置、学习兴趣、学习情绪等这些重要的学习变量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英语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心理学自我效能理论, 培养积极的自我效能感,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 改善教学效果。

二、自我效能感的功能

班杜拉等人的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在活动前对自身活动和活动结果的“预测器”, 这种预测对自身行为会有多方面的影响。

1.影响着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

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 常常选择适合于自己能力水平又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他们兴趣浓厚, 积极参与, 行为的坚持性也越长, 对自己的成功充满自信与期待;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却恰恰相反, 他们认为自己不行, 不可能成功, 行为的坚持性也就越差。

2.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众所周知, 态度决定高度。具有高度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充满自信, 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去追寻和实现自己的目标、相反, 自我效能感低的人, 则意志力薄弱, 消极悲观, 在困难面前犹豫不决、不知所措, 甚至对有能力完成的任务也不敢问津, 望而却步, 离自己的目标也就越远。

3.影响活动时的情绪和注意指向

有强烈自我效能感的人充满自信, 情绪饱满, 执著追求, 把注意力集中在积极分析问题和解决困难上, 表现出较强的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则充满担心与焦虑, 将潜在的困难看得比实际的更严重, 他们注意力指向了可能的失败和不利的后果, 而不是想方设法运用其能力实现目标。

4.影响人的归因方式

成败结果常常归因于努力、能力、运气和任务难度等四大因素。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常常把失败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 处理的方法不对;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人, 却往往将失败归因于自己能力不足、天资不够。

在非母语的环境下学习英语, 需要信心、恒心和毅力。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效能感, 优化非智力因素, 增强成功的学习体验, 不仅能促使每个学生提高学习效能, 而且利于每个学生一生的健康成长。

三、自我效能感的培养途径

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指出“自我效能感与成就行为是相互促进的”。我们针对班杜拉研究的四条途径来培养自我效能感。

1.直接性经验——增加学生对成功的体验

这是学习者的亲身经验, 对效能影响最大。不断的成功会使人乐观向上、积极进取, 建立起稳定的自我效能感, 而且还会延伸到类似的情境中去;经常的失败则会使人消极悲观、自暴自弃, 自我效能感低下。我们要丰富学生的直接性经验, 增加学生对成功的体验。

(1) 引导学生调整抱负水平, 设置适当的学习目标

有些同学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 设置的学习目标过高, 导致心里压力过大, 容易失败;有些同学对自己的期望值过低, 学习目标过低, 甚至没有什么学习目标, 即使有时获得成功, 他们也体验不到学习的愉悦, 也不会积累成功的经验。我们要引导学生调整抱负水平, 调整心态, 正确认识自己, 给自己“量身定做”一些适当的、多层次的, “跳一跳”就“触手可及”的目标。

(2) 激发学习热情, 增强自信心

不少学生英语学习效能低下, 缺乏信心, 是因为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了太多的失败。所以, 我们应该在课前充分备课、备学生、备教法, 设法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学习效能。通过因材施教, 让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更多地获得成功的体验, 增强自信, 逐步建立积极的自我效能感。

例如, 有一次在上课前, 我就跟学生讲:今天课堂上要当堂检查听课效果, 你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定个“跳一跳, 摘到桃”的目标 (10道题目做对几个) , 并写在测验纸的左上方, 如果目标达成的情况不错, 我就有个小小的奖励。上课时, 同学们聚精会神、精神饱满、积极讨论发言, 都希望通过努力能达成自己的目标, 期待着我有什么奖励。下课前10分钟时, 我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打出了10条选择题, 让同学写下自己的答案, 与同桌交换测验纸, 根据公布的答案写出同桌做对几个, 然后收上来我看了一下, 绝大部分同学达到或超过了目标数。我还特别表扬了一个平时英语水平较低的赵某, 做对的实际数比目标数 (5个) 多了2个。最后, 我给大家讲了个英语笑话作为奖励, 同学们听后都被逗乐了。很显然, 这堂课很成功。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轻松愉悦, 丰富了成功的经验。

2.替代性经验——增加榜样示范

这是学习者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验, 是通过与被观察者的比较来评价自身效能的。我们可以采用榜样示范法, 以榜样成功的经历来帮助学生获得替代性经验。在学校教学中, 一类是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教育学生时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讲解时的解题思路、方法;教师平时的言行举止、为人师表等, 对学生是一种潜移默化榜样示范。另一类是同伴榜样示范的作用。同伴在课堂上的积极表现, 在学习中取得进步, 获得表扬等行为就是对周围学生的一种榜样示范。因此, 作为教书育人的老师, 我们不仅要为人师表、身正为范, 还要注意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针对性, 让学生通过观察老师和同伴进行榜样学习, 形成替代性经验, 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能。

例如, 有一位成绩相当落后的同学王某, 在今年高三的二模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令全班同学哗然。在跟学生交流时, 不少同学都说:“他原来和我差不多的, 我想我不比他差。”“他原来还不如我的, 我通过努力就会超过他。”“我知道他这次肯定考得不错, 因为我注意到他变了个人, 他很认真, 很专心, 肯吃苦。”王某的努力和进步鼓舞着全班同学, 形成了一个“你追我赶”的良好的学习氛围。

3.言语说服——加强师生交流, 引导学生正确归因

凭借说服性的建议、劝告、解释、引导来培养积极的自我效能感。学生都很在乎老师、家长或比较重要的人的关心和支持, 有了他们积极的肯定和鼓励, 学生的信心、恒心就会增强, 就会形成积极的自我效能感。

(1) 加强与学生交流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失败, 容易引起焦虑或自暴自弃, 消极的自我效能感会导致学习效能低下。作为老师, 应该关心重视每一位学生, 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归因方式及其成因;做学生的朋友、倾听者、指导者, 与学生建立信任的和谐关系, 让学生“亲其师, 乐其友, 信其道”。

(2) 引导学生正确归因

引导学生将失败归因于情绪紧张、努力不够、学习方法欠佳等外因上, 减轻学生的羞愧或失败感;消除消极归因的因素, 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具备克服困难, 取得成功的能力;调动其发挥能力, 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建立积极的归因模式, 进而提高自我效能感。

在跟一些学生交流时, 我发现不少学生把成绩不好归因为自己脑子笨、记忆力差、理解力差;或者说是因为高一没学好, 所以高二学不好, 因为高一高二没学好, 所以高三学不好等。这些同学错误的归因导致他们认为成绩差是必然的, 是无法更改的。我就认真细致地、坚持不懈地进行言语说服, 给他们讲正确归因方面的知识, 引导他们找出自身的优缺点, 通过正确的方法让他们发现自己的能力, 自己的天赋, 逐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4.情绪唤醒——培养、调节情绪和生理状态

人的认知受情绪的影响, 而情绪受生理反应知觉的影响。我们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应该加强学生体育锻炼, 增强体质, 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情绪。重视对学生生理和情绪的调节, 使学生有正确的认知水平, 在困难和失败面前保持稳定积极的自我效能感。

(1) 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

拉扎诺夫发现, 当人们的身体处于一种松弛状态时, 人们有可能达到超级记忆状态, 要比平常学习快好多倍。当身体的节奏平静时, 大脑的效率就会提高。因此, 在英语课堂上, 我们应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活动, 鼓励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积极参与, 尊重学生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丰富的英语活动中使之能正确地认识自我, 改变自我, 发展自我, 超越自我, 增强“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心和自强感。

(2) 加强心里疏导

我们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 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的烦恼和心理问题。作为与学生朝夕相处的老师, 对学生要进行心理知识教育, 保持健康的情绪:如学会乐观的生活态度;自我暗示, 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适当疏泄情绪, 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快乐, 倾诉自己的烦恼;转移注意力等。总之, 要培养教育学生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科学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追求身心健康, 提高学习效能。

四、结束语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我们要做一个教与学的有心人。通过坚持不懈地学习, 不仅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而且要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以便在英语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来培养积极的自我效能感,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

摘要:学习效能和成败归因、目标设置、学习兴趣、学习情绪等这些重要的学习变量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培养积极的自我效能感,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能, 改善教学效果。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学习效能,培养途径

参考文献

[1]班杜拉著.缪小春等译.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3.提高自我效能 篇三

一、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互动的心理场

课堂上,要让学生敢动,这需要教师给他们创造宽容和谐的氛围,让他们没有顾虑,不怕说错。所以,教师要先改变自己的老观念,在教学中发扬民主精神,少一点学究味,多一点活泼宽松;要相信学生,不要处处包办;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对学习方式的选择、对问题的独到见解,少些指手画脚、强求统一;要鼓励质疑,允许生生甚至是师生争论,如此方能缓解学生的紧张焦虑情绪,激发学生探究展示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提高其思维活动水平。

二、科学设置探究问题,增加学生的成功体验

成功的体验会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而反复的失败会降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多次成功的经验可以促进个体产生强烈的自我效能感,并内化到个体的自我概念体系中去。由于每个学生性格各异、水平不一,对事物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体验差异。创设的问题要有层次性,适合不同学生的需要,探究题要有层次、有梯度。如果问题设置得过难,学生经过艰苦的努力仍然解决不了,就不会产生成功的体验;反之,如果问题设置得过易,即使解决了,学生也不会产生成就感,不会将这种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水平,难以形成积极的自我效能感。只有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探究问题才能真正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效能感,促使其积极参与到小组互动中。

三、合理划分小组,发展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对自己的综合认识。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往往不明确自己的学习角色,加之大班授课始终存在的固有弊端,教师不可能顾及到太多的学生,这样就形成了“群灌”一说,即教师面向少量尖子生进行教学,而大多数学生成了旁观者。迷失自我的学生是很难进入认知情境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我在组织小组互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对班里学生进行了异质分组,就是把学习成绩、能力、性别乃至性格、家庭背景等方面不同的六至八名学生分在一个小组内,这样小组内的学生之间在能力、个性、性别等方面是不同且互补的,便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充分发挥了小组的作用。另外,每个小组的成绩是异质的,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为各小组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与此同时,我还尝试将小组成员责任分工,让每个人都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领导者:引导小组活动,确保指定作业都能全部按时完成;激励者:激励所有小组成员参与活动,确保没人垄断讨论和没人被忽视,要求小组成员各抒己见;记录者:分发小组练习资料,记录小组讨论成果;检查者:检查小组中每个成员的掌握程度。如此责任分工,实现了小组成员间的互动与合作,每一个人的特长及所处的位置都鲜明地体现了出来,一种被认可、被尊重的心理也在激励着每一个组员,使他们成了互相依赖的共同体。

四、建立多元评价机制,挖掘学生学习潜能

4.自我效能感 篇四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该概念被提出以后,心理学、社会学和组织行为学领域开始对此进行大量的研究。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

①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direct experiences)。这个效能信息源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望,反复的失败会降低效能期望。但事情并不这么简单,成功经验对效能期望的影响还要受个体归因方式的左右,如果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就不会增强效能感,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的可控的因素就不一定会降低效能感。因此,归因方式直接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②替代经验(vicarious experiences)或模仿。人的许多效能期望是来源于观察他人的替代经验。这里的一个关键是观察者与榜样的一致性,即榜样的情况与观察者非常相似。③言语劝说(verbal persuasion)。因其简便、有效而得到广泛应用,但缺乏经验基础的言语劝说其效果则是不巩固的。

④情绪唤醒(emotion arise)。班杜拉在“去敏感性”的研究中发现,高水平的唤醒使成绩降低而影响自我效能,当人们不为厌恶刺激所困扰时更能期望成功。上述四种信息对效能期望的作用依赖于对其是如何认知和评价的。人们必须对与能力有关的因素和非能力因素对成败的作用加以权衡,人们觉察到效能的程度取决于任务的难度、付出努力的程度、接受外界援助的多少、取得成绩的情境条件以及成败的暂时模式,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这些因素作为效能信息的载体影响成绩,主要是通过自我效能感的中介影响发生的。(1)成败经验。一般而言,成功的经验能提高个人的自我效能感,多次的失败会降低自我效能感。但这还要受个体归因方式的影响。(2)替代性经验。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验会对自我效能感产生重要影响。(3)言语劝说。言语劝说的价值取决于它是否切合实际。缺乏事实基础的言语劝说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不大,在直接经验或替代性经验基础上进行劝说的效果会更好。(4)情绪反应和生理状态。个体在面临某项活动任务时的心身反应、强烈的激动情绪通常会妨碍行为的表现而降低自我效能感。(5)情境条件。不同的环境提供给人们的信息是大不一样的。某些情境比其他情境更难以适应和控制。当一个人进入陌生而又易引起焦虑的情境中时,其自我效能感水平与强度就会降低。

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方法

一、增加学生成功体验

以往成功的体验是自我效能感的主要来源。所以教师应采用各种方法增加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成功的体验,具体方法如下:

(一)建立个体化和合作化的奖赏结构

建立竞争奖赏结构的必要性毋庸置疑,但这不可避免地会损害那些在课堂上表现欠佳的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发展,所以还要建立个体化和合作化的奖赏结构。个体化奖赏结构要求学生作自我比较,即将自己现在的成绩与过去的成绩进行比较,只要有进步即为成功,就能得到奖赏。通过增加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自信,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合作化奖赏结构强调小组之间的比较,小组共同努力完成一个目标,共同取得成功。注意要把课堂表现优秀的和课堂表现较差的学生分在一组,这样就会增加课堂表现较差的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从而增强这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二)利用和发挥学生的优势智力

传统的智力理论(以智商理论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为主)认为智力是一种单一的能力。而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多元智力理论中对学校教育影响力最大的是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和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从多元智力理论中我们不难感到学生的每一种天赋(智力)

都可成为帮助学生取得学习成功的手段,因此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天赋,并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引导他们利用自己的天赋取得活动的成功,建立起对学习的强烈自我效能感。

二、培养学生积极归因

自我效能感与人们的归因方式存在交互作用。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将成功归因于内部的稳定因素,如能力和努力;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的可控因素,如努力不足。这种积极的归因方式能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关研究表明学习困难生往往采取消极的归因方式,他们往往将学习结果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如自身能力、教师、运气、任务等外在因素,这种消极的归因方式会削弱其自我效能感。当然,培养学生积极的归因方式,也不能一味强调努力不足,否则会使学生产生力不从心之感,从而挫伤其自我效能感,因此要全面分析失败原因。培养积极的归因方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使用恰当的情绪表达和言语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情绪反应和言语评价往往会成为学生自我归因的线索。例如,有时当学生感知自己失败时得到的是老师的同情而不是不满,便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为同情通常被认为施于弱者,从而使学生做出自己无能的归因,进而挫伤自信心。相反,如果学生得到的是不满反而会加倍努力,这样做会保护学生的自尊,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同样,若学生成功地完成了容易任务(任务难易相对于学生本人实际能力而言),老师对其大加赞扬,则会降低学生对自己能力的估价。若学生成功地完成了困难任务,老师对其大加赞扬,则会使其做出能力强的归因,提高自我效能感。所以教师在表扬学生时要斟酌。

(二)提供适度的帮助和指导

为了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往往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指导和帮助。但要因任务难度不同、学生情况不同而有所区别。格雷厄姆和巴克等人的研究表明,与未受帮助的同学相比,一个受教师主动关心和特别帮助的儿童不仅会被判断为较不聪明、将来较不可能成功,而且自己也会这样认为。因此,教师不应“无缘无故”帮助学生,否则会降低其对自我能力的评价;而是要在学生确实遇到困难时再给予帮助,这样才有利于其自我效能感的增强。

三、帮助学生设定目标

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通过目标设定来影响动机。学生因在学习中投入较大、成绩较好而经常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其自我效能感就会提高。要想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教师就得帮助学生设定合理的学习日标,减少学生失败的机会,可采用如下做法:

(一)指导学生设定合理的目标

自我效能感与学习目标(如期中考试目标、初中毕业目标)显著相关。因此,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合适的学习目标。正如我们常说的——“跳一跳摘葡萄”,即目标必须是经一定努力可实现的,它的实现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进步,提高自我效能感,激发潜在的学习动机,并在学习活动中持之以恒,直到长期目标的实现。

(二)帮助学生修正难以实现的目标

在教学中(尤其是邻近中、高考之际)经常会看到成绩平平、又不肯下功夫的学生制订出这样的学习目标——考上某某重点学校。其实学生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应有多高,对能否成功毫无把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帮助他制订一个具体的、各学科的、阶段性的学习目标,并引导他刻苦、努力、一步步地实现阶段性目标,使其自我效能感逐渐增强。

(三)引导学生设定富有挑战的目标

自我效能感强的学生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会为自己确定较高的学习目标,高学习目标的挑战性又会激发个体强烈的学习动机,使他更加努力,最终取得较高的学业成就,从而得到更大的自信。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的信念系统是人类动机、幸福和个人成就的基础。除非人们相信通过自己的行动能够达到预期的结果,否则没有什么力量能够促使人们去面对困

难并坚持不懈。可见,自我效能感具有很强的行为动力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设定有一定难度的、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四、改进学生学习策略

自我效能感高、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往往具有较好的学习策略运用水平。学习策略运用水平越高,学生自信心越强,学习就越有效,成绩也越好。学生在自身的调整与摸索中,在学科教师的悉心指导下(因为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习任务需要学生掌握不同的学习策略)逐渐获得较高的学习策略运用水平,它是学生的行为和期望之间的一座桥梁,这座桥梁会把学生送往成功的彼岸,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五、感染学生积极情绪

班杜拉认为,情绪和生理状态与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有着重要联系。强烈的情绪,通常会妨碍行为的表现而降低效能期待;积极稳定的情绪和生理状态会提高自我效能感。教师的情绪和学生的情绪对于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都很重要。

(一)教师的情绪

“当一个人知觉到他人的情绪体验时,也会引起相应的情绪反应”,所以教师以自身的积极情绪,甚至以自身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来诱发学生的情绪不失为一条较好的途径。教师平时应注意用饱满的精神、充足的自信来面对学生,从衣着服饰、言语表达、举手投足中传达出来。正可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充满自我效能感的教师的感染下,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更容易得到培养和提高。

(二)学生的情绪

除了可以借他人的情绪诱发自己的情绪以外,借助自己表情诱发情绪也是情绪生成的心理机制之一。伊扎德与前苏联学者合作训练演员的表情时发现,当被试者观察某一种情绪的面部表情时,不可避免地出现相应的体验。所以引导学生进行自身表情训练也是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有效途径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表情训练,让学生自觉地经常调整自己的面部表情,使之更多地呈现出愉快、自信的精神面貌,这样有利于使学生体验积极的自我情绪,进而提高自我效能感。

六、引导学生磨炼意志

马克思说,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沿着崎岖的小路肯攀登的人才能到达光辉的顶点。中学生的求学之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会不可避免地遇到或大或小的困难,这就需要坚强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决心。因此,教师应对学生加强学习及生活的目的性教育,引导学生磨炼自己的意志,使学生把中学时代的学习生活和自己的远大理想联系起来。这样有利于坚定学生的信念,增强其自我效能感。

七、评价机制激励学生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主动参与评价。为此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自我评价的机会,并通过“质性评价”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个性和发展情况,使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如,档案式评价。通过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客观地记录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表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应把学生的自我评价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生发展的自我激励源。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一系列的方法对自己的成果以及不足加以记录,借助评价进行回顾、反思,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在发展中的点滴进步和潜在问题,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的习惯,发展和提高其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八、个体兴趣驱动学生

提出兴趣说的罗马教育家昆体良认为,强迫学生去学习他们并不感兴趣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是在浪费他们的时间。根据兴趣说,教师需要发现学生的兴趣并且支持他们发展这些兴趣。因为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并从中得到快乐和满足,使得兴趣与快

乐相互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觉克服困难,持之以恒,最终成功。

九、积极期望看待学生

教师看待学生要有一种积极的期望。积极的期望指建立在学生现实能力基础上,同时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一种期望。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期望会使教师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从而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勇于向困难挑战,获得更多体验成功的机会,增强自我效能感。教师对学生消极的期望会使教师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容易悲观丧气,而失去许多体验成功、发展能力的机会,降低自我效能感。

十、榜样示范鼓励学生

利用榜样示范来鼓励学生是提高其自我效能感的常用途径。成为榜样示范的可以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往往具有更大的激励效应。特别是与某一学生水平相似的其他学生的替代性经验对该生尤其具有说服力。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适时、经常介绍榜样人物,并对学习者寄予一定期望,帮助他们学会与榜样作积极比较,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

5.效能风暴自我剖析材料 篇五

按照街道办党工委、办事处关于机关效能风暴活动的安排部署,通过认真学习有关会议及文件精神,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进行了认真对照检查,深刻感受到自己在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并按照机关效能建设的要求提出了整改目标与方案。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理论知识学习不够。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系统化学习不够,缺乏对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的把握。在学习内容上,对有关干部工作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学习比较认真对市场经济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学习。在学习的方式上,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践不够,不能真正做到在干中学,在学中干。

二是工作上缺乏闯劲。在工作中能够埋头苦干,勇于接受任务、承担责任,但有时遇到较大困难或自己力量难以解决的困难时,会有畏难情绪,在工作中缺乏闯劲,遇事在稳妥、平衡方面考虑的多。有时存在畏难难情绪,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发展信心不足,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忽视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降低了工作标准。

三是关心全局发展不够。平时工作中,也只限于自己的工作范围之内的事,对全局发展的大事关心的少,作为科级干部协助班长对全局的整体性工作考虑不够。总认为考虑全局发展的事情

是主要领导的事,自己关心不关心都无关紧要,也存在这方面不应该是自己考虑的问题的错误认识。

四是精神状态还不能很好的适应形势的要求。有时工作热情不高,精神状态不佳,安于现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平时总是用一般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对待工作有时报有“过得去”的态度,影响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二、主要原因剖析

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我作了认真反思审视,深刻剖析,具体有以下几点:

1、放松了学习。在学习上下的功夫不大,总以工作忙为借口,只限于泛泛阅读,没有深钻细研,理论学习缺乏系统性,就学习抓学习,没有带着问题学。思想不够成熟,遇事欠考虑,为人做事不讲究方式方法。只想着干好本职工作,而忽视了与领导汇报沟通,与同志之间交流提高。有时只注重与本身业务有关的内容,跟业务无关的涉猎较少,对很多新事物、新知识学习掌握的不够好,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促进工作上还有差距。理论素养浅薄,知识面狭窄,不善于观察,不注意总结,不勤于思考,导致工作方法欠缺,考虑问题欠全面。

2、对自己要求不够严。工作标准上时高时低,有时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和标准,满足于过得去、差不多,有“随大流”思想,不能尽善尽美,用时时处处争一流的标准去要求自己。存在不求锐意进取,但求维持现状的思想,创新意识不强,日常业务凭习惯开展,敢闯敢试、求新求变的意识不够强。工作中只求平

平淡淡,本职工作完成好,领导安排的任务完成好,被动地工作,超前意识不强。

3、全局意识不够强。有时做事情、干工作只从自身业务或主抓业务出发,尽管也按上级领导要求完成了要做的工作,但有本位主观意识和不越位思想,缺乏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对全局发展的大事,就是关系我们每个职工利益的根本大事认识不清,不为大局着想,就不可能主动做好本职工作的思想认识不够。我们常讲“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那么单位兴亡,对每个职工也同样有责,做为一名科级干部更应该首当其冲。

三、整改目标

1.增强宗旨观念,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始终把居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的最高标准。

2.遵守党的章程,严守党的纪律,遵守街道办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维护街道社区干部的形象。

3.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办事效率。

4.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大胆工作,不断有新的建树。

四、整改措施

1、刻苦学习,武装头脑。要彻底改变过去不重视学习,以干代学的不良风气,不论时间多紧、工作多忙,都要紧密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有关重要论述。真正弄通弄懂,深钻细研,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其精神实质,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求实效。在学习政治理论的同时,努力学习市场经济知识、科技知识、管

理知识、法律知识以及反映当代世界发展的各种新知识,掌握其客观规律、指导好实践工作。还要虚心向其他同志学习,学习他们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切先进经验和先进成果。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2、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坚决克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求稳怕乱,墨守成规,凭经验、凭感觉作决策、办事情的传统观念,树立抢抓机遇、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新观念,结合我县实际,尤其是街道社区的工作的实际,研究新时期下如何做好街道社区工作、促进社区经济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听取居民群众意见,尽力解决群众的困难,努力为群众措办实事。

6.效能建设年自我剖析材料 篇六

通过参加支部的效能建设年各项教育活动,我认识到开展效能建设年活动不仅非常必要也非常及时,虽然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动员增强了自己的党员意识,提高了自律能力,思想觉悟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按照县委效能建设年活动的要求,按照“突出解决八个方面的问题”,并联系自己思想及学习、工作实际,查找出了自身仍然存在的很多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意识方面。在思想上树立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还不够坚持,有时会有推拖的现象,为人民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高,开拓创新的精神不强。虽然,过去在部里各项工作中做得也不错,但也存在一些较严重的问题,有很多的工作都是想做又不敢做,畏畏缩缩,缺乏果断和胆量。总认为工作难度大,以致曾出现畏难情绪,没有针对实际情况,主动地去寻出路,想办法,解难题,因此,工作上还没有大的起色。在工作中有时会有畏难情绪,会做的事情争着去做,不会做的事情干脆不做,怕做的不好,领导会批评,与其挨领导批评,还不如不做。

2、学习方面。主要是在政治理论学习方面不够浓烈,学习意识淡薄,没有严格要求自己。只满足于现状,工作中

只要自己不犯错误就可以,没有创新意识,平时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知识较少,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强,在业务理论学习上还不够严,对宣传工作知识和法律法规掌握的不够全面,没能用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

3工作方面。一是对专业知识学习掌握不够,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二是工作缺乏改革创新意识,对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缺乏理解,新办法不多,缺少特色。三是与领导之间谈心较少,不能及时地将自身的思想动态与领导进行交流。

4、工作效率方面。工作效率还不够高,存在“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总认为自己在边远坚苦地区工作,不出错就行,没能尽快完成领导交办的事项,创新意识不强。

二、存在问题的产生原因

(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有所淡薄,存在紧一阵,松一阵的思想,工作中还存在畏难情绪。

(二)是对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忽视了理论学习,学习意识淡薄。没有持之以恒的态度,只是紧一阵,松一阵,今天有时间就学习,没有时间时就不会想到挤时间去学习。

(三)是在文化执法方面,法律意识不强,怕麻烦,认

为有些程序可有可无,执法中重实体轻程序。

三、初步整改措施

1、要以效能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加强自身建设,完善理论学习、民主生活会和集体讨论决策制度。要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提高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要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通过与领导交心通气,消除彼此的隔阂,增强与领导间的团结,提高自身的凝聚力。

7.提高自我效能 篇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缺乏鼓励人们创新的因素, 个体为了所处情境和谐, 在某种程度上会刻意掩饰某些可能造成冲突的事件, 如创新行为。在Schwartz的价值维度里, 保守与精神和情感自律尤为相关。研究表明, 员工创新过程中, 高水平自律可能破坏创新的实现, 因为保守意味着对现状的维持。吴佳辉等人认为, 在中庸思维模式下, 员工可能会因为担心创新对现状造成冲击, 而刻意隐瞒创新的意愿并避免创新的行动。跨文化学者指出, 保守、权力距离大、集体主义倾向对员工创新的影响较为负面, 低权力距离和高个人主义倾向与创新正相关, 高权力距离和高集体主义倾向与创新负相关。而中国员工一般表现为权力距离较大、容易唯上是从、保守持中、集体主义倾向等, 因此, 与权力距离小、个人主义倾向的文化相比, 中国员工较容易表现出创新惰性。

针对个体特性与员工创新的关系, 学者在心理学、社会学及管理学领域做了大量、深入的研究。根据Ajzen的行为规划理论, 可感知的行为控制 (如效能感) 是人类行为的动因之一。行为的可控制性指感知到的完成行为的难易程度, 针对员工的创造性行为, 也可以说是员工对创新成功的信心。如果员工对创新成功抱有坚定的信念, 他就会认为创新行为更可控, 并更愿意参与创新。Tierney和Farmer等人做了开创性研究, 将自我效能感与Amabile的创造性理论相结合, 提出了创造力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创造力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人对于所从事的特定任务是否具有产生创新行为的能力和信心的评价, 反映创新活动中的个人对自己表现出的自我信念或期望, 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能产生新的想法, 对创新性地解决问题充满自信, 有帮助其他人萌生新主意的技巧, 能发现解决新问题的办法。

创造力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人们的思维、动机与行为, 是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一种主观感受, 而不是能力本身, 特别强调人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当个人从事创新活动遇到困难时, 创造力自我效能感能够形成促使个人持续努力、不达目标不罢休的内在动力机制。

先前的研究虽然也发现员工的内在动力机制对员工创新有正向相关作用, 但究竟是什么因素在起作用以及如何作用却较为模糊。通过对员工创造力自我效能感的逐步深入研究, 从员工创造力自我效能感作为一个变量的维度起作用, 到员工创造力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得到验证, 具体化了Amabile提出的员工创新要素模型, 使员工创造力自我效能感与知识、技能一起, 成为影响员工创新的重要中间变量。

8.提高自我效能 篇八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预设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3-082-1

一、合理预设目标,引发学生树立自信

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通过目标设定来影响动机。学生成功的经验或体验是自我效能最重要的来源,自信心不足的学生,会过分夸大学习和生活的困难,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合理地预设目标。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预期达到的客观标准,合适可行的目标可以激励他们为之努力,太难、太高的目标容易让他们丧失信心。因此,预设学习目标时,教师要注意到班级的学情,既要让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而又不是轻而易举地获得,要摘到桃,还要“跳一跳”。让学生在适当的焦虑情况下激发潜在的学习动机,树立自信,提高自我效能感。

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这节内容时,教学目标可以设定为: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知道可以用字母表示数,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数量,又可以表示数量关系;同时使学生感受字母表示数的优点,渗透符号思想,培养其抽象概括能力。课堂教学中始终用“数青蛙”这首儿歌作为主线贯穿整节课。具体为:

(1)欣赏儿歌,激趣导入。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

(2)续唱儿歌,树立信心。让学生接着继续往下编唱儿歌,逐步发现其中的规律。(教师可以通过列表形式帮学生总结规律)

(3)诵读儿歌,抓住重点。在学生编不尽、读不完的情况下引导学生试着写出儿歌“最后一句”,自然引出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同时相机教学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和书写规则。

(4)自编儿歌,总结升华。“池塘里有a只青蛙,岸上b只青蛙,你还能知道什么?”让学生充分说说自己想法,既巩固了新知,又扩大了学生的想像空间。

二、有效预设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良好、融洽、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不是直接告诉答案,不批评打击,更不包办代替,而要耐心启发、循循诱导。对学生学习上的优点和点滴进步要善于发现、及时肯定、给予鼓励和表扬。宽松和谐的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同时,知识并不能简单地通过教师灌给学生,而应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构建”。作为课堂和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教师应给学生创造平等参与学习的氛围和机会,让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

如,在教学《24时计时法》这节内容时,教师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熟悉的春节联欢晚会的场景视频:迎接新年到,随着倒计时,新年的钟声敲响,“零点”时刻自然引入教学。随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平时一天的时间安排,通过收集这些生活素材,使学生发现在生产生活中要用到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接下来的教学中,让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学校作息时间表等一系列素材,设计一天生活安排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们利用熟悉的、感兴趣的题材,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参与的积极性高涨。

三、精心预设情境,引领学生亲历成功

学生成功体验是获得自我效能感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学生亲身经历的成功和失败对他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成功的经验会提高人们的自我效能感,多次失败会降低人们的自我效能感。不断地成功会使人们建立起稳固的自我效能感。而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也离不开生活。情境创设,可以启发和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也能调动学生个体的阶段性内驱力;同时,好的情境创设也可以降低新知的坡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该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一种是将数学问题还原成一个现实的背景,一种是利用新内容与原来的已学过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创设新的问题情境。为此,教师要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结构并且了解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精心预设,引领学生亲历成功。

四、科学预设评价,引导学生正确归因

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活动及其他社会事件的原因作出的解释或推论。积极的归因方式有利于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反之,学生消极的归因方式会降低成功的期望和行为动机,并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自我效能感就低。人的认识问题能力是有限的,归因者在某种动机或自尊心的影响下,他们的归因往往会产生偏差。教师要通过科学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归因的技能。

如,在《两位数乘两位数》一课教学中,在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并掌握其列竖式计算的方法后,教师安排了一组拓展题目:“12×11,13×11,”(一个两位数乘11),让学生计算,学生都能很快算出答案,但一直没有人触及最核心的规律:一个两位数乘11,乘积就是将那个数“两边一拉,中间一加”。教师在评价时不急于告诉学生结论,而是先给予计算正确的同学以肯定,然后再引导观察两题的积有什么特点,在大部分学生还未能发现规律的时候,再出示“14×11,15×11,23×11”等,通过多次练习与比较,学生就能很容易得出上述规律了。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断鼓励、引导,适时地予以肯定和表扬,终于让学生总结出乘积是“两边一拉,中间相加”的规律。运用部分再让学生利用这个规律自己写两道这样的算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能发现这种“巧算”的特殊性和局限性。这样的评价使学生在体验观察、发现、猜想、验证的过程中不断归因,产生积极的学习主动性。

上一篇:学校网络信息安全总结下一篇:难忘的端午节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