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走向非洲有感(11篇)
1.读走向非洲有感 篇一
暑假里,我读了沈石溪爷爷的名著《从非洲来的雌象麦菲》这本书。这本书可真让人回味无穷,受益匪浅!
书中主要写了长着一对三尺宝牙的非洲雌象麦菲,因为在运往中国的途中出了意外,而投奔了印度象群。麦菲和象酋布隆迪一起经历了重重困难,帮助被驱逐的布隆迪重新登上了象酋之位,可在最后,麦菲在怀孕后却被布隆迪逼迫得无路可走,不得不撞断自己那三尺长的象牙……
作者把原本笨拙的象,写得又机灵又生动,其中我最喜欢麦菲。麦菲是一头正值青春时期的的年轻雌象,她的性格活泼好动,聪明机智,勇敢无畏,而且还有一颗强大的慈母心。文章里,有的象温顺听话,有的象勇敢正直,还有的象凶恶狠心……作者把象的各种形态、习性、语言对话,都写得形象极了!感觉把大象写成了人,把它们脑中的想法、一言一行,全都拟人化,还真让我大开眼界!
书中,最让我难忘又震惊的,就是象与象之间一发不可收拾的战争。那种残忍又血腥的场景,我现在一想到都觉得不寒而栗。哎,我真为那些公象感到惋惜,为什么要为了那区区一个王位,而失去自己年轻的生命呢?
故事的结局最让人揪心了,我仿佛身在其中。当看到麦菲中了猎人的陷阱,曾经并肩作战的亲密同伴布隆迪却不救她时,我心急如焚!我恨不得立刻跑到布隆迪面前,大声质问他:“你可真狠心,麦菲是你的救命恩人啊!她现在还是一头孕象呢!你为何不去救她?”当我看到麦菲拼尽全力逃脱陷阱的时候,我真想兴奋地大叫一声;而看到她遭到布隆迪攻击时,我又马上变得紧张起来。更让我大吃一惊的是,面对布隆迪的虎视眈眈,麦菲竟一无反顾、毫不犹豫地撞断自己的象牙!我的心中一颤,眼眶有些湿润了,久久没有缓过神来!麦菲知道布隆迪忌惮她的象牙,为了保护自己肚子里的小生命,为了不被布隆迪赶走,麦菲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我真的很感动,不论是动物还是人,每一个母亲都会有一颗强大的爱子之心、不顾一切来保护自己的孩子吧!想想我自己的亲爱的妈妈多么辛苦,平时对我和妹妹无微不至的照顾,我有时还不懂事地和她顶嘴吵架,是多不应该的事!我有妈妈为我遮风挡雨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我希望从此麦菲和布隆迪能一直快乐生活,希望他们的生活没有战争,只有欢乐!我和爸爸、妈妈、妹妹,我们一家人也能永远在一起,幸福生活!希望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温暖和欢笑!
2.读走向非洲有感 篇二
“生物学”与“建筑学”这两种模式的区别在于:前者重“生成”, 后者重“塑造”;前者强调由内而外的构建, 后者强调由外而内的制造。其实, 我们在学校德育过程中也有一种类似说法:“白板说”和“玉石说”。
“白板说”来自西方哲学家洛克, 他认为当一个人出生后, 心灵和思想就像一张白板或白纸, 后天的学习和经验积累, 就相当于在白纸上描画各种图案, 而这些图案就形成了人的观念和知识。而“玉石说”则来自我国的三字经“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意思是:玉石不经过琢磨, 就不能用来做器物, 人不通过学习, 就不会懂得道理。从上面的叙述中, 我们可以看到这两个观点有相同的地方, 都认为人的成长会受到来自后天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是, “白板说”中的白纸或白纸上面什么都没有, 所有的痕迹是由外力经过后天机械地加工而成;而“玉石说”则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潜在的有用成分和价值, 潜能的发挥其实就是根据其天然品质的条件, 不断琢磨生成的过程。其实,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 我们发现人体的基因DNA, 对一个人的性格有着一定的影响。也就是说, 人在出生时并不是白纸一张。所以, 从这一角度看, 我们中国的“玉石说”比西方的“白板说”更切合学生成长的实际。
一、观“雕琢”过程, 感育人之重
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孩子们犹如一块块质地不同的璞玉, 他们成长的过程, 就是一个在外界 (如学校、家庭、社会, 老师、父母、朋友, 书籍、电视、网络等各类信息) 的影响下不断雕琢的过程。但孩子和玉石之间既有相同之处, 又有显著差异。
相同之处在于, 玉在加工成型前, 称之为璞玉, 其精华与杂质并存, 里面除了人们需要的精华外, 还有需要经过琢磨、清除的杂质。同样,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 也同时拥有着优良的品德和等待改正的缺点。但玉石有着永不改变的特性, 纵使不琢磨它, 不把它制成器物, 那存在着的杂质也不会损坏这块璞玉作为玉石的特性。而一个人的品德, 却会受到来自外界事物的影响, 并会因此而发生改变, 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 就有失去作为君子的可能。在行为举止上, 还有可能出现道德的下滑, 这不得不让人谨慎。所以, 天真烂漫的孩子很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平时的“雕琢”。
二、寻他山之石, 觅育人之法
一块玉石在能工巧匠手中, 能制成绚丽多彩的玉器, 甚至成为传世之珍宝。这一精雕细琢的过程, 蕴含着很多值得我们教育者借鉴与思考的地方。
(一) 细心观察, 了解学生特点
琢玉大师拿到一块玉石后, 并不会急着去雕琢它, 而是会先观察其质地, 判断其种类, 根据颜色、光泽、透明度、硬度、块度、形状等指标, 去确定这块璞玉可以雕琢成什么样的作品, 力求优材优用, 合理使用。
同样, 面对需要我们引导成长的孩子, 当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出现问题, 我们不能急着马上改变他, 更不能按照我们成人的想法试图去简单训斥他。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生活经历、思维方式和道德认知, 这些认知, 既有来自学校的, 也有来自家庭的、社会的, 我们应该根据孩子所具有的特质进行引导和教育。而要了解孩子的特质, 则需要我们先进行系统的观察与了解。
教师了解学生的过程, 就是建立理解的过程。只有在相互了解的前提下, 才能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互相理解。要进行教育, 首先要关切地、深思熟虑地、谨慎小心地触及学生的心灵。如果一个班主任在接手一个新班级之后, 没有认真了解学生, 而是立刻以自己的意志、要求来控制学生, 其班级管理短时间内也许能够见效 (因为学生还不了解老师, 处于一种观望状态) , 但时间一久, 他们就会在观望的过程中想着对付老师的手段, 等到时机成熟, 问题就会接二连三地出现。因此, 教师在起始阶段要尽可能地熟悉学生的特点, 建立互相信任的交融点, 以便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在了解学生的阶段,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行为做一些详细的记录。当然, 这种记录学生行为的材料, 是今后进行教育反思的源泉, 而不能作为收拾学生的把柄。
(二) 精心规划, 全程引导成长
一件玉器在其成型之前, 设计工作会贯穿其整个制作过程:不仅在造型的设计阶段, 要根据材料的天然特点进行设计, 使造型舒适、流畅和受人喜爱, 更要在制作过程中根据突然出现的情况变化, 随时修改设计, 调整计划, 使玉器最后雕琢出来时能精益求精。
教育孩子亦是如此。当我们了解一个孩子的特点、发现了他的潜质后, 应和他一起设定适合他的成长规划。在设计规划的过程中, 教师要时刻提供帮助。当发现学生走错路时, 要适当给予引导;当发现原先的设计存在不足时, 则得适时地进行修正。
一个观念的转变, 将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如果中小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有一定的了解, 对今后自己希望从事的职业有极其强烈的向往, 那么他一定会对这一职业和将会涉及的专业进行探索和研究, 并在知识、技能、综合素质上做好准备。在这一过程中, 如果教师能够帮助学生规划其今后的人生, 那对于一个学生来说, 将能够少走很多弯路, 而且师生之间的信任、默契也会相应增加。
当然,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 会不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其发展的道路会有很多曲折, 所以当教师发现其发展方向与原先的设想不同时, 应及时分析原因并作出决定:究竟是把孩子拉回原来的方向继续发展, 还是修改原先计划让孩子向着另一个更适合他的方向成长?这其中不仅需要教师的智慧, 更需要教师平时对学生的关爱。
(三) 智慧取舍, 宽容看待学生
玉石雕琢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去除过程, 而是要遵循玉石天然的特质, 在去除杂质的同时, 尽力将玉石的潜质发挥出来。玉石在成为精美的玉器后, 也不一定不含一丝杂质, 这是加工者在整个雕琢过程中的一种取舍和宽容——对这块玉石的瑕疵智慧的宽容。
孩子的成长又何尝不是如此!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天真活泼、聪明伶俐但又不善于控制自己的孩子。学生犯了错误, 大多数都会后悔, 希望得到宽容、谅解, 有些学生只要我们去拉一把, 就又能步入正轨了。而如果教师稍有不慎, 不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 就可能把孩子推得更远, 甚至酿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学生的不足, 常常表现为思想情感上、生活行为上和学习上的不足。
学生思想情感的不足, 常表现为对他人的依赖、对大人的逆反、对一些事物的自私占有欲等。孩子眼里的世界和成人眼里的世界有着巨大的差别, 所以, 我们应当尽可能用孩子的眼光去分析和理解。只有我们认识到学生自主、独立而又需要帮助的心理需求时, 我们才会去理解和宽容学生在情感上的种种不足。
至于学生学习上的不足, 教师就更应该宽容对待。有的学生由于基础不好造成跟不上教学进度, 有的是由于学习习惯不好导致学习不认真, 还有的学生则是因为学习方法不正确而使得成绩无法提高。这些问题中, 有不少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问题而引起的。例如, 教师常常会遇到一些另类的学生, 他们的成绩属于中等, 但非常调皮, 还常常会和老师对着干。这些学生一般都不明白如何正确发展自己的个性, 又因为青春期的逆反心理比较重。教师如果不理解他们的这种心理, 而是强行纠正, 结果往往适得其反。面对这样的学生, 教师的宽容相当重要。当然, 宽容并不是迁就这些学生的错误和缺点, 而是用师者的宽容给他们以无声的教诲。即使是对那些品德言行极端恶劣的学生, 教师在处理问题之前, 也要仔细研究他们之所以这样的根源, 并针对根源给予适当处理。
(四) 耐心等待, 细心培养习惯
要制成一件玉器, 从选料开始, 到装进匣, 少则数日, 多则数年, 稍不留意还有损坏的危险。从粗糙的璞玉到精品的形成, 必然凝结了琢玉艺人无数的心血。所以, 一件玉器不仅玉料宝贵, 琢磨之功更是难能可贵。
玉石的雕琢尚且如此费时, 教育孩子更不能急于求成。孩子与孩子之间是不同的, 不但接受事物的速度不同, 其接受的能力也各不相同。每个教师都会遇到这样一类学生:学习态度非常端正, 但学习的反应较慢。这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征, 就是对知识的接受速度比较慢。对这类学生, 最需要的就是耐心, 在辅导这类学生时, 教师必须做到心平气和, 不可着急。
知识的学习尚且如此, 培养一个学生良好的品德、习惯, 更是一个漫长和反复的过程。任何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 都不是一日之功。它不但需要教师细心培养, 更需要教师用心去等待, 要相信每个学生, 都会有改变的那一天。所以我们在引导孩子成长时, 除了要真心倾听、悉心引导外, 更需要耐心等待。
3.读走向海洋有感 篇三
读《走向海洋》有感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而海洋则是我们家园中最重要、最神秘的组成部分。生命起源于海洋,受惠于海洋,从海洋中诞生的原始生命让荒凉寂寞的地球生机勃勃。自古以来,人们就对海洋充满了幻想,无数航海家用生命探索着海洋中留下了迪亚士,哥伦布,郑和与麦哲伦等人的足迹。拥有海洋就是拥有财富,历史用鲜血和金钱记录了海洋在交通商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但是,海洋绝不仅仅只有这些,她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先辈们遗落的财富。我们伟大的祖国在战火和硝烟中认识了海洋的重要性,并逐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海洋。作为新时代的花朵,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要对海洋始终怀着一颗好奇和探索之心,用知识武装自己,更好的保护海洋,开发海洋,让海洋成为我们的朋友,互相帮助,共同发展!
一(2)班张昊冉
4.读《走向海洋》有感 篇四
-----------读《走向海洋》有感
延津县胙城乡西辛庄小学五(1)班李云兴
今天,老师向我们推荐了一本书,封面很美:蔚蓝色的大海中,两只海豚追逐嬉戏,溅起晶莹洁白的浪花;远处,一艘帆船迎风起航;空中,海鸥在勇敢的搏击风浪……..我一下子就喜欢上这本《走向海洋》,情不自禁地翻阅起来。这是一本与海洋有关的书,虽然不算厚,内容却很丰富,让我印象深刻,作者崔京生首先概括地叙述了海洋与人类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然后讲述了海洋与中华民族的关系,讲述了中国悠远的海洋历史;最后,他展望未来,呼吁全世界的人们:当海洋世纪的钟声敲响之际,我们应该携起手来,共同高歌与世界同行!从书中我了解到:海洋已成为人类第二个聚宝盆,它包含的资源丰富,使人类叹为观止;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物种;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宝库,那里有数不尽的财富和能源。人类利用开发海洋的矿产资源、生物资源、能源资源、化学资源和空间资源,为我们人类提供了非常多的服务。这么悠久的历史文化,这么多美好的想法、愿望、规划,都是要建立在一个美丽、健康的海洋基础上。回头看看我们现在的海洋,日本核电站爆炸,海轮的油泄漏,“红潮”的侵袭,海豚的集体自杀……都给我们美丽的海洋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我们应该警惕起来,保护剩下的可怜生物,让物种不再消失;我们应该行动起来,节约资源,珍惜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颗粮………..海洋,生命的摇篮;海洋,蓝色的宝藏;海洋,未来的粮仓!善待海洋吧!
(辅导教师李桂中)点评:
5.读《走向海洋》有感 篇五
但是当我读完《走向海洋》这本书的时候,我对海洋又多了一些新的了解。比如海洋里还有许多生物蕴藏着巨大的药用价值。如我们常吃的鱼类。鱼类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有教好的医疗保健作用。海参被誉为“海中人参”,不仅是海味真品,也是名贵中药滋补药品,具有滋阴、补血、调经、养胎等功效,亦是治疗高血压和冠心病的良药。巨大的海洋世界里除了这些可以用来当药品,就连海洋里的海蜇身上的毒刺都可以提炼出质肽。海洋可真是一个无所不有的大药房啊!
海洋里的生物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人们根据鲨鱼制造了潜水艇。根据各种各样的电鱼发明了伏特电池。人类还根据水母的顺风耳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
6.读《走向海洋》有感 篇六
据有关医学专家预测,人类将在21世纪制服癌症。那么,人类靠的是何种灵丹妙药?近年来,科学家们研究后发现,海洋将成为21世纪的药库。海洋是矿物资源的聚宝盆。经过20世纪70年代“国际海洋勘探阶段”,人类进一步加深了对海洋矿物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储量的认识。在当今技术条件下,虽然海底热液矿藏还不能立即进行开采,但是,它却是一种具有潜在力的海底资源宝库。一旦能够进行工业性开采,那么,它将同海底石油、深海锰结核和海底砂矿一起,成为21世纪海底四大矿种之一。
多个小学生认为中国的国土有960万平方千米,事实上是1260万平方千米,这多的360万平方千米就是我国海陆的面积。
一望无际的海水覆盖了地球的表面,而不是土地。在地球上海洋最多,约占地球表面积的百分之七十点八。这么大的海洋面积,海洋资源也肯定很丰富啦!所以说海洋是富饶的,它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有:海洋植物资源,海洋动物资源,海洋养殖生物资源和海洋微生物资源。海洋动物大约有20多万种,有庞大的鲸,有凶猛残酷的鲨鱼,也有温顺的海豚,还有各种各样的扇贝……海洋植物大约有2。5万多种,主要是藻类植物。绝大多数海洋植物都可供人类使用。
海洋,是蓝色的宝库,它给了我们丰富的海洋资源,它还带给了我们不计其数,数不胜数的财富。水是生命的源泉,它养育了我们人类,即一切生物。它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我们的子子孙孙,当然它还是人类最大的淡水库,给人类提供淡水。让我们一起携手去创造一道绿色的屏障,去保护海洋,一起遨游在海洋的奇妙世界中吧!
海洋,一个很简单的词,但是海是海,洋是洋。“海洋”是由“海”和“洋”两部分组成。“海”是指海洋边缘的附属部分,面积通常比较小。海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地中海,另一类是边缘海。地中海是介于大陆之间与深入大陆内部的海域;边缘海是位于大陆边缘的海域。“洋”是指海洋的中心部分,洋不同于海,有着独自的潮汐和洋流系统。海洋还是个大药房,海洋蕴藏着巨大的清洁能源。海底分布着富饶的油气田。海洋里藏着许多秘密,有许多的大战争也发生在海洋上,海洋提供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源。
7.读《走向高效课堂》有感 篇七
读《走向高校课堂》有感
林慧敏
召陵镇中心小学
召陵镇中心小学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课题研究资料——学习心得体会
读《走向高校课堂》有感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新语词大词典》对高效的解释是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高效课堂是一种全新教育理念,更是一种教育责任,一种教学实践模式。真正的高效课堂就是师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收获。高效课堂的关键是课改,在课堂上能收获快乐。高效课堂的理念承载在高效课堂模式之中,立足于“学会、会学、乐学、创学”,不断创造出最优化课堂,让教学内容充满活力,轻负担,高效率。有了对高校课堂的理解,再去拜读黄昭明老师《走向高效课堂》,更深层次的了解了什么是高效课堂,感觉受益匪浅,也使我有了深深的思索,让我对有效教学,创建卓越课堂也有了深深的认识。一,课堂是自主的课堂
要实现高效的课堂,其前提和基础首先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离开了学生的“自主”学习,“高效课堂”就无从说起。以前我们的课堂一开始就是老是讲,学生听老师如何讲解例题和新授,的灌输新知识,学生很反感,老是也非常的累,效果还不是很好,如何实现“自主”学习?书中介绍了如下秘诀:让学生自己生成知识、让学生在体验中自主发展、设计“导学案、跟每个学生订一份契约、教会学生“说学”、让学生参与备课、激发学生的多元智慧、让学生“自燃”等10多个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的教学策略。“自主”学习的目标还体现在课堂教学力求做到:问题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规律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应用,概念由学生自己去概括提炼,文本由学生自己去解读体悟,实验由学生自己去设计操作,作业由学生自己去布置选择。让学生被“被动”为“主动”,我想,这与我们提倡的“生本”理念是同出一辙的。只有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实现我们教学的高效,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召陵镇中心小学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课题研究资料——学习心得体会
二、合作探究的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但如何能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效益,是我们需要探索和学习的主要问题。
为实现学生的“互助合作”学习,书中介绍了如下“秘诀”:把教材当作导火索、生生互踢连环球、“交”后再教、着力培养小组领导人、让小组成员荣辱与共、变“课本剧”为“生命交响曲”、在“有无”转换中发散学生思维、巧用“思维漏洞”、基于每个人的起点解决属于他自己的问题等很多项让课堂进入真正互动状态的策略,支撑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以及教育资源之间进行有效地交往和沟通。并且倡导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实现学生之间的广泛互动: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检查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引领学生。
书中介绍了着重介绍了她在教学中如何发挥合作学习小组的作用,如何在科学分组的基础上培养得力小组长的优秀做法。读后感觉很实用,可以作为自己今后在教学方面的一个实践课题吧,希望能有所收获。
三、快乐的课堂
提到“快乐”,就上升到情感问题。我们都有体会,心情好时,愿意做事,什么事都能做好;心情糟时,不愿意做事,什么事也做不好。学生的学习也如此。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容易忽视其中“情感”的作用。很多教师认为,只有“传道授业解惑”才是自己的责任,只要进了这个责任,那么教师的所作所为、教师的付出都是正确的。其实不然,新的课程要求我们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关注情感问题,没有情感的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要使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就要善于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及时的评价和激励学生,把更多的“情”
召陵镇中心小学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课题研究资料——学习心得体会
和“爱”注入到平日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怀着一颗童心,走进学生的心灵,激励他们自主、快乐地成长。
四,老师是重点
要想做学生的“导师”,先要转变观念,敢于放手,舍得放手,科学放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奴隶。
1、课前的准备
老师只是引导,学生是主人,那么课前老是的导学这一环节就是非常重要的,课堂的设计,学生的生成,课后的练习都需要老师的深思熟虑,所以老师的课前准备很重要。
2、提高自身素质。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应该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要求教师有更高的素质,凌驾于课堂之上。就讲授环节来说,高效率的课堂要求教师少讲,这必然要求教师以少胜多,要言简意赅,重点将学生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思之粗浅、感之不深之处,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如何能讲在点子上,如何教会学生自己提炼等问题,需要教师自我学习,自我加压,提高自身素质迫在眉睫。
3、理论联系实践。
无论什么先进的理论,无论怎么学习,离开了教学实践,只能是纸上谈兵,毫无用处。因此,学习了书中的诸多名师的先进经验,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才是最关键的一步。也许自己不能一下做好,但我相信:只要肯做,就能有成功的一天。
8.读《轻轻走向完美》有感 篇八
那生命中最美好的事情是什么?我认为其实“美好”很简单, “美好”是一朵花在枝头绽放,是小婴儿在怀抱里香甜的鼾声,是受伤时爱人一句“我在”,是深夜妈妈精心熬制的一碗热汤,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也是生命中每一个值得感动的小瞬间。书中,毕淑敏用柔软而真诚的笔触,分享了青春、成长、爱情、工作、幸福、美好、快乐等生活中那些微小而温暖的瞬间„„那些走过的路、爱过的人、流过的泪、经历过的美好,一一化作笔尖的温情,抚慰疲惫的内心。《轻轻走向完美》让我明白:一个人的强大,不是外在的坚硬盔甲和假装坚强的面具,而是内心的坚韧和从容。在这个世界上,除了厚实的衣物,温暖的居所,可抵御岁月苦寒的,还有心底的信念和爱。
那么“完美”呢?或许完美没有这么极致,每个人心中完美的分量也不同,但我认为美好的事物多了,也就相对完美了。若非要给“完美”一个定义,我所想的“完美”便是完成美好,是对美好事物的坚持,是美好的堆砌。书中最后一篇《让人生慢慢完美》中有这么几句话“完美就是终极,可以列为目标,但是不必想着完美指日可达。只要完美的生命没有完结,完美的过程就是现在进行时„„”
9.读《教育走向生本》有感. 篇九
泰顺实验小学 吴凤棉
这段时间通过对郭思乐教授《教育走向生本》的学习,我明白了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这一核心是对新课程“ 关注人”的理念的具体化。对我们的教学更具有指导性和实践性。
拿到这本书,亟不可待地通读了一遍,对我启发很大。
1、抛秧的启示
一直以来,农民把秧苗插得密密层层,以为付出得劳动越多,收获就会越多。年复一年,人们照此方法办理,但禾苗产量依旧。不知谁发明了拋秧的方法,农民把插秧改为拋秧,却能带来丰收。初看起来,勤劳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回报,悠闲的却能带来丰收,完全有悖常理。其实,插秧贯注了我们的丰收的意愿,但破坏了秧苗的自由生长的自然规律。模拟到教育上来,老师就好像插秧的农民,主观意愿很想丰收,但没想到当我们强行对秧苗进行密植时已经破坏了自然规律。学生也一样,他们是我们的秧苗,当我们将知识和行为变成一些细密的目标以后,就会对学生提出细密的要求。殊不知,学生对这种“保姆式”的教育并不领情。因为,学生一般不愿意直接接纳外力所规定的规范。因为这些不是他们思想的一部分,而在于这些规范是否合乎儿童经验和如何加诸于学生。总而言之,尊重人的自然规律,发展学生的天性,发挥学习的潜能。或许能取得以前苦教未果的成绩。也正因此,我体会到郭教授提出“生本”理念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
2、当鞋合脚时
“当鞋子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阐述的多么通俗,道理是多么的深刻。脚被忘记,也可以说是脚处于“忘我”状态,忘我地工作,工作得非常。反之,如果鞋子不合脚,脚疼了,脚就被时时记起,就走得不好了。今天,如同给脚提供合适的鞋,我们需要提供给儿童适合的教育,当教育适合儿童时,我们也就可以看到儿童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这时人的内部自然起作用了,儿童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空前提高了。所谓适合儿童的教育,就是生本教育。我们只要给了儿童生本教育,他们就会忘我地活动和游戏,也就是进行忘我的学习,这是一种忘我的境界。
好书是耐人寻味的,通读后我又重新细细的品读起来。这周,我主要读了《教育走向生本》的第三章—— 生本教育体系中的哲学思考。感受最深的有:
1、红杏枝头春意闹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所以对郭思乐先生展示的15篇小学生文章特别关注,其中,小学生汤天所作的《三国演义》新篇令我十分感叹,洋洋洒洒近千字,把现代武器用到三国的战争中,我不得不佩服他的才华。这篇文章初中生也未必能做出来。六年级学生所作的二十万投资保值计划书更是许多同龄孩子所不能比的。那为什么这些孩子能写出来呢?
郭先生归结为生本教育带来的结果。在生本教育中,学生的学,是原发的,自出生就有之,不管你有没有教学存在,它都存在,而不是像某些朋友所说,有了教学才有学生的学。而且学生的学无处不在,问题是你如何给他因势利导。教对人的学是有帮助的,但教不是学产生的根本原因,只是学生的助力,更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学生的学,是发挥学习者的生命力量的根本的形式,是完成教学任务的终端,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应该说生本教育对新课程的核心理念阐述更清晰明确,具体可操作性的实践模式更为具体化。
2、小立课程,大作功夫
尤其是读到第四章“生本教育的课程观”中的“小立课程,大作功夫”时,郭先生引用奥修的一个故事深深的触动了我。故事的大意是:一天,哲学家青蛙遇到蜈蚣,青蛙说:“你看我只有四条腿,我要是走的话,两条前腿一撑,两条后腿一使劲,就往前蹦了,我这四条腿都有分工。蜈蚣啊,你是百足之虫,你往前走的时候最先迈的是哪条腿呢?”蜈蚣一听,“咔嚓”就停在那儿了,然后蜈蚣很沮丧地跟青蛙说:“我劝你以后永远不要问任何一只蜈蚣这个问题,你只要一问,它一定会被卡住不动了。”想想在我们的教学中,做过多少次青蛙,给我们的学生增添了多少困惑。
3、新错误观
第六章生本教育的评价与管理中的“新错误观”,警示我们教师要合理的关注对学生的评价。生本教育构成了一种全新的格局,何况儿童获得东西,习惯从形象到抽象。而形象的东西往往是在他们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探索。在这个摸索的过程中,难免会走些弯路,会犯些错误。不过,正是在克服一个个错误的过程中,儿童也在获得真知,获得最宝贵的知识和技能。作为教师,只要认同学生是可以自己发展的,充分的相信学生,对他们种种的学习行为,给予正确、合理的引导和评价,学生最终是有所作为的。
10.读《轻轻地走向完美》有感 篇十
--读《轻轻地走向完美》有感
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毕淑敏先生的文字。她的文字干净、柔和、平实而又拥有直指人心的力量。所以当我拿到这本《轻轻走向完美》时,便一头扎了进去,一口气读完才作罢。
坦白说,毕女士的作品以前也曾拜读过,有感而不深,但此次读了这部《轻轻走向完美》,我的灵魂一次又一次被一种超脱的智慧、理性地思考由内向外所震憾,我被她字里行间的精辟文字深深打动,那些日常生活中极为平常的事物,在她眼里都是一个个的审美客体。一些我们不在意的东西,在她的眼中却能品味出生命的滋味,让人读时妙趣横生,读后深受启迪。书中的每个章节都用了独特的角度去疏理、剖析,每一篇文章都象是一个天然的氧吧,有充足养分供你呼吸,供你思考。单单自序中作者对于“读书女人”的解读就足以令我折服:读书的女人善于倾听,学会了谦逊,知道吸收就是成长;读书的女人乐于思考,拓展了胸怀,明白世态如币,有正面也有反面;读书的女人勇于决断,懂得凡事有得必有失;读书的女人充满自信,既不自大也不自卑;读书的女人较少沉沦悲苦,晓得天外有天乾坤很大。读书的女人不孤芳自赏,牢记个体只是恒河沙粒沧海一粟……
我特别喜欢这样一句话“我们就像一个命运的绣女,只要心中存着完美的图案,平心静气一针一线宁静地绣下去,便会日臻完美。到了生命结束的那一天,完美谢幕
”,是啊,每个女人心中都会住着一个完美的自己,美丽、聪慧、优雅、坚强。要努力修行成这样一个女子,着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想要成为一个完美的女性,的确太难,细数古今中外的优秀女性,堪称完美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但追求完美的脚步,却永远不会停歇。如何让自己慢慢走向完美,是我们每一个女性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作为新时代的女性,面临着工作的压力、家庭的重担,比常人多了一份奔波、比男人更多了一份责任。要想在事业上有所追求,还要承担起养儿育女的职责,不仅仅只靠温柔善良的心地,更要有丰富的知识、博大的胸怀和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才能承载起家族的兴旺、民族的振兴。有句俗话说“一代无好妻,三代无好子”,可见一个女人对家庭的影响是多么巨大。所以如何培养优秀的女性,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更是家庭、国家的事情。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营造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社会氛围,努力建设书香中国”的倡导,我认为这就是女性提升自己的最好方法。
生活中的琐碎和辛劳,会磨灭女性的热情,让心情变得郁闷,目光变得短浅,只有读书,可以让女人变得明理、宽容和智慧。读书,可以滋养女人的心灵,让她在心灵的后花园里忘记世俗的纷扰,留一片云淡风轻;可以丰富女人的阅历,让她的生活更充实,视野更开阔;可以提升女人的气质,让她更加自信和优雅,也更加完美。腹有诗书气自华,淡淡的书香,可以熏陶出女人淡泊从容的气质,可以保持女人恒久不变的美丽。读书不仅给自己增添魅力,更可以给孩子良好的教育,给爱人更多的理解,给事业更强的动力。所以新时代的女性们,多读书吧!
对于书,不同的女人会有不同的品味,不同的品味会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选择得到不同的效果,因而演绎出一道女人与书的风景线。有的女人,读书是为了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她们比较注重思想性强、有哲理、有深度的书。书提高了她们的人生境界,使她们生活得很充实。这样的女人本身就是一本书,一本耐人寻味的好书。有的女人,读书是为了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她们喜欢读唐诗宋词,读古今中外优美的散文,在悠悠哉哉的闲适中修身养性,铸就了淡泊平静的一生。这样的女人像似一首诗,清新素净非常可爱。还有的女人,读书只是一种娱乐和消遣,或者只是附庸风雅,她们热衷于缠绵悱恻的言情故事和影星、歌星名人的花边新闻。她们比较实际,有点儿俗气,好在她们读点书,能通晓一些事理。
三毛说过,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是的,读书与不读书,你的世界会差别很大。好的书籍就像一缕阳光,明亮,温暖;好的文章就像一位美女,淡妆,素雅;好的文字就像一盘佳肴,干净,营养;好的作者就像一位医生,拿着一把手术刀,切割生活多余的累赘,撕开蒙住眼球的白内障,让人看清这个世界的本质,明晰生命赋予我们的意义,并且勇于克服人性的弱点,一步步走向人生的完美。
11.读《走向海洋》有感 篇十一
大家都知道杨利伟吧,他是我国的宇航员,当他遨游太空后,发现地球是蔚蓝色的,应该叫它水球才对。的确,地球总面积的70。8%都是海洋,陆地面积只有29。2%。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从来不知道海洋占了这么大的面积,只记得老师对我们说过――大海,无边无际,包罗万象,与天相接;音乐老师曾教过我们一首歌――《大海啊故乡》。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了海洋与我们人类,密不可分。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华民族真真正正地获得了获得了独立自主的权利,废除了列强不平等的条约,海洋事业在废墟中崛起,迎来了枯木逢春的季节。特别是熬过十年**以后,随着新的海洋观普及,新海洋价值观念确立,海洋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依托科技,敞开港口,一次次走向海洋,中华民族“站”起来了!
【读走向非洲有感】推荐阅读:
读走向海洋有感06-29
《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读书有感08-17
非洲婚礼习俗08-15
《28 彩色的非洲》教学反思08-11
我的“非洲蛋”优秀作文09-10
28彩色的非洲公开课教案07-12
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10-25
非洲紫罗兰的繁殖方法有哪些10-01
我走向中学,我走向天堂10-10
走向海洋作文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