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法律意识

2024-09-14

增强法律意识(精选8篇)

1.增强法律意识 篇一

增强法律意识 提高个人素质

2009年3月25日上午,在仁寿一中学举行了“市送法进校”的法律知识专题报告会。

眉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仁寿县法院分别派出部分领导前来参加了报告会。仁寿一中副校长高世金同志主持召开了大会。西南政法大学刑法硕士研究生、眉山市中院刑事审判第一庭白晟法官以“增强法律意识 提高个人素质”,为主题为学校师生作了一次普法教育。

广大青年学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确保校园稳定的主要力量,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因此,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法制安全教育十分必要。增强法律意识、提高个人素质、全方位的提升法律养成教育。白法官讲解了有关法律、条例,以生动的案例介绍了违法和犯罪的区别。使同学们认识到不懂法、不守法的危害性及法律的威严性,任何触犯法律的行为都会依法受到严厉的制裁。告诫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要了解法律,增强法律意识,不断提高个人素质和修养,遵守社会公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树立自尊、自强、自立的人生态度,并且要认清形势,明辨是非,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不做有损于国家、社会、人民的事情,遇到不法侵害时,依法进行自我保护。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学生。指出了违纪与违法只是一步之差,希望同学们要加强法制观念,提高遵纪守法的意识。贴近生活而又深入浅出的法律、法纪、法规宣传教育,使同学们不仅认识到增强法律意识的重要性,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更应该提高个人素质,增强法制观念,远离犯罪,自觉与违纪违法行为作斗争。只有这样,才能拥有安全文明的校园学习环境、社会生活环境。

报告会圆满结束,我想师生们通过此会或多或少会从中得到知法、学法、用法能力的提高。

2.增强法律意识 篇二

1 加强医护人员法律意识和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目前, 加强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 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素养, 已经成为我国各级医疗机构的一个重点工作内容。笔者对我国目前医疗卫生事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总结出目前我国医护人员的在职业素养和法律意识上存在三方面问题。

1.1 法律意识淡薄

目前, 我国各级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普遍淡薄, 有待进一步加强。卫生行政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对医护人员的职业操守及医疗实施的详细操作规程贯彻不够深入, 仅仅落实在纸面上, 在实际操作中没有得到足够充分的贯彻实施, 有悖于法律和规章制度制定的初衷。我国各级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普遍缺乏在医疗工作方面相关法律知识的专业学习, 并且在发生医疗纠纷时, 很难主动意识到去运用法律的手段来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法律相关问题。

1.2 职业素养缺乏

通过在医疗卫生第一线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对案例的分析和研究, 笔者发现目前国内大多数医疗事故的产生, 主要原因并非医疗人员不懂得医疗过程中的操作规程, 而是工作态度不够严谨, 缺乏足够的职业素养和操守, 未能严格按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执行医疗程序, 因此造成了严重的法律后果。不仅其所在的医疗机构要承担对受害者的经济和精神赔偿的责任, 而且更严重的是还会损害医疗机构的声誉。

1.3 宣传有待加强

目前我国各级医疗单位普遍对法律知识和职业素养的宣传力度远远不够, 在传统的医护人员培养课程和教学大纲中, 几乎见不到法律类和职业素养教育类别的内容。医疗机构在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时, 经常是仅仅专注于对其医学专业知识的培养, 却往往忽视了针对医疗实践中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的教育, 这一教育和宣传上的欠缺使得医护人员面对医疗纠纷时, 往往因为没有得到相应的指导和缺乏法律方面的经验, 容易惊慌失措, 束手无策, 使得医疗事故得不到及时、正确的处理, 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合法权益都得不到保障。因此, 这种缺乏法律意识和职业素养方面培养的教育理念是无法适应当今法制化社会进程的, 并且与提高医护人员服务意识的发展趋势是相悖的。因此, 强化我国各级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 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素养, 加强医疗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管理, 一方面可以保障患者的健康权和生命权,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进我国医疗体制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2 医护人员应具备的法律知识体系

随着法制社会的进程, 虽然与我国其他公民一样, 受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法制化氛围的影响, 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职业素养与过去相比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作为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这一特殊行业的从业人员, 首先要了解作为社会一般公民需要接触和了解的基础法律知识, 其次应当针对医疗卫生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深入学习, 从而使自身的法律意识及职业素养与日益法制化的社会相适应。

2.1 基础法律知识

医护人员的第一社会身份首先是一名普通公民, 因此, 应当顺应社会法制化大环境需求, 了解和掌握《民法》、《刑法》、《诉讼法》等面向全体社会公民的、基本普适的法律知识, 从而增强基本法律意识, 了解公民基本权益, 做到在医疗卫生实践中既能尊重患者的基本权益, 同时也能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目前, 随着患者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信息传媒多样化的迅速发展, 医疗纠纷事件有被放大化, 甚至在某些极端案例中有被扭曲化的趋势, 无形中加剧了本已紧张的医患关系。医护人员在舆论上相对处于弱势, 只有充分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 在面对医疗纠纷事件时, 才能有心理准备, 用正确的法律手段而非舆论导向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另外, 医护人员法律意识和职业素养的加强除有助于改善与患者的关系, 保护医患关系中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外, 还有助于在与医疗机构的合同关系中保护自身的合法收益, 医护人员与医疗机构之间的聘用合同关系受到《劳动法》的保护。因此, 学习劳动法对于医护人员维护自身在聘用关系中的合法权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除《民法》和《劳动法》之外, 医护人员对于《刑法》的学习也非常重要。《刑法》作为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也是维护公民基本社会权益和健康、生命安全最重要的防线。触犯《刑法》的行为均足以构成犯罪, 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我国《刑法》中有专门用于规范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行为, 关于危害公共卫生罪的相关规定, 因此, 有针对性地开展《刑法》关于危害公共卫生罪相关规定的学习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另外, 还应当重视《行政法》和各种《诉讼法》中关于医疗卫生行业的相关规定。

2.2 医疗卫生行业相关法律

从保护自身权益和患者权益的角度出发, 医护人员还应当深入学习和掌握医疗卫生行业的专门法律。我国近年来在各个立法层面上出台了医疗卫生行业法律、法规、部门规章, 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等医疗卫生行业法律,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血液制品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 以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全国医院工作条例》、《医院工作制度》等由卫生部颁布的部门规章。除加强法律意识外, 医护人员还应当对照医疗卫生行业法规增强自身的职业素养。近年来, 少数医护人员收受“红包”、开单提成、索取医药回扣的问题日益严重, 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不良社会影响, 不仅影响了医患关系, 而且严重者甚至达到了违法犯罪的程度。针对这一问题, 我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以整顿行业作风, 规范医护人员的行为。

3 加强医护人员法律意识, 提高职业素养的方法

3.1 法律与职业素养的培训

法律意识和职业素养的培养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熏陶才能逐步建立并且强化。制订规范的培训课程和培训计划,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法律和职业道德教育是各级医疗机构提高医护人员法律意识, 及职业素养的最佳方法, 有助于医护人员时刻绷紧“依法办事, 严格按程序规范操作”这根弦, 端正职业操守, 树立为患者服务的意识。同时应当注意培训形式生动活泼, 如采取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形式, 使医护人员易于理解和接受。

3.2 结合医疗实践学习和运用

医护人员在医疗卫生实践中要将平时所学到的法律知识和职业道德深入贯彻到工作中。首先, 各级医疗机构的管理者要加强法律意识, 注重通过规范、人性化的管理规章和制度, 充分尊重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合法权益, 并注意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权益平衡。做到在为患者服务的同时既能保护医护人员, 维护本单位的良好声誉, 也能充分调动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其次, 医护人员为患者制订治疗或护理方案时, 应严格遵守规章制度, 按照规程操作, 同时充分考虑以人为本, 注重患者的感受, 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并且以法律和制度为后盾, 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3.3 加强案例学习

通过对医疗案例的学习, 有助于医护人员切实体会到医疗与每个人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可以提高自身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修养, 重视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权益。日益发达的传媒信息手段为民众和医护人员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医疗管理、医患关系以及医疗纠纷处理的案例, 这些案例对于其他的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个人有强烈的警示作用。因此, 医疗机构和医院管理层应当抓住每一个医疗管理和医疗纠纷类的案例, 用鲜活的案例经验教训对所辖的医护人员适时地进行法制教育和职业素养培养。

3.4 注重成功经验的总结和交流

各医疗单位和医护人员个人要注重总结自身在强化法制意识, 增强法制管理, 提高职业素养和服务患者意识方面的成果和经验, 并积极与同行业人员开展交流, 集思广益, 博采众家之长。一方面扩大了本单位的社会声誉, 也为其他单位和个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从而有助于我国整个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和规范。

4 结语

3.增强法律意识 篇三

【关键词】法律法规 ; 教育 ; 发展

【中图分类号】D9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073-02

在新课程的不断推进下,教育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法律知识广泛的普及、法治宣传工作的不断深入。这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保障作用。近年来,我校严格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办学、依法管理在我校已形成共识。我校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又认真开展各项普法活动,师生参与率达到100%。通过师生共同参与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增强了师生的法律意识,转变了观念,师生学法、知法、守法的意识不断增强,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成功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带头,形成依法治校管理机制

依法管理学校各项事务是依法治校的核心内容,我校根据《教育法》及相关法律、明确了学校的办学性质、办学宗旨、发展目标、培养目标,建立和健全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学校成立了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法制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导主任、总务主任、团委书记、年级主任等为成员。认真落实责任制,做到校长亲自抓,分管副校长、法制副校长具体抓,构建形成由教导处、总务处、党团工等部门分工负责的网络,各司其职,分工合作,责任到人。每年开学初我们都要召开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会议,总结上年工作,制订本年工作实施方案,把依法治校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上,让依法治校工作与学校各项工作计划同步实施,并把任务分解到各个部门和具体人员,形成了一级抓一级的工作格局和层层抓落实的高效运行机制。学校党政领导率先参加普法学习,当好教师学法、守法的榜样,在领导小组统一组织下,各部门分工负责,形成齐抓共管的运作机制。学校依照上级的普法工作和依法治理总体规划,认真制定学校各阶段的实施方案,精心构筑“共育”工程,做到了有计划、有检查、有评比、有总结,使依法治校工作日趋规范化、制度化、日常化。

二、加强宣传,打好依法治校扎实基础

我们在校内加强了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将法制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学年都制定了法制工作计划,坚持每周两小时的学习时间,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学习学习《教育法》、《教师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法律法规,坚决按教育法规管理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管理学校的设施与经费。学校明确办学目标,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按要求开设各门学科,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在学生中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真正做到依法治校。学校加强对教师的普法教育,在学习方法上,采取了自学与辅导相结合,教师与学生各有侧重。同时,充分利用板报及班级宣传栏进行宣传教育。此外,每学期还对师生进行法律知识竞赛,加强记忆理解,增强师生知法守法护法的意识,自觉规范思想行为,推动了良好校风校纪的形成。

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还开展一系列的德育活动,让德育工作占领学生活动的一切“时空”。学校各年级围绕每年普法宣传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活动和“法律知识竞赛”活动。学校每年都邀请交警大队、派出所等执法人员到校作法制、交通法规、安全常识讲座。

学校利用家长会、发送假日《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法律知识,特别是宣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有关监护人的责任。宣传家庭与父母对未成年人的教育责任和良好的示范作用。让家长懂法,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子女遵纪守法,远离犯罪。要求家长留意子女的行为,做好预防教育工作。要求家长与学校密切配合,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

三、常态管理,依法实施校园安全化

首先,统一思想,强化责任,提高认识,每周我校都要召开全体教师安全工作会议,向全体教师介绍了当前安全形势,对消毁前学校安全工作提出严格要求,明确了责任,强化了意识,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安全教育宣传,学校还组织了教师值日值宿制度,做到认真排查,及时预防。

其次,完善学校重点区域的安全管理,学校对名项安全制度进行了认真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外来人员进入学校的具体要求,制订了安全制度,以宣传版面形式长久在大门口展示,规定闲杂人员一律禁止入校,严把校园安保第一关,封闭小门,排除安全隐患;同时要求班主任对学生的各项安全工作进行认真监管,提高广大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

再次,加强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为提高师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学校聘请公安部分、交警部门、消防部门人员到我校开展法制教育专题讲座,班级还制作了一期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板报,学校政教处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细致入微的安全教育,强化学生的安全保护意识,提高了自我防护的能力。

四、强化民主,依法坚持校务公开制

首先,坚持校务公开,发挥教师艰苦创业的精神。学校坚持:责任公开、财务公开、奖惩公开、评先评优公开、收费及使用公开、考核干部发展党员公开、聘用干部,教师公开、重大建设项目公开等校务公开制度,教师对学校的发展建设看得清,想得细,做得好,全体教师对学校的各项事物,感到都是在公开、公正、公平的基础上进行,工作起来有信心,有干劲,心往一处想,劲向一处使。

其次,实行民主管理,加快学校建设步伐。实行民主管理是学校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学校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治学,综合治理在学校民主管理上花功夫,下力气,在全校大力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观念,让每个教师都把学校的发展兴衰与个人的学习、生活、工作密切联系起来,为学校发展齐心协力发奋工作。

总之,我校在依法治校的管理方面取了很大的成就,我相信,在校领导的正确謀划和全校师生积极努力以及社会的关心下,一如既往地推进依法治校工作的深入开展、更加规范依法治教行为,让依法治教工作向着规范化、制度化方面推进,向着“和谐校园、平安校园”的目标继续努力,促进教育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曹秀芹.法的渗透爱的教育[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3(11)

4.学习增强法律意识心得体会 篇四

法律意识是公民理解、尊重、执行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公民的遵纪守法行为不会自然产生,而是在一定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的指导下实现的,具备了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就会做到不仅不犯法,而且能积极维护法律的尊严。大学生树立法律意识,是现代化法制建设的要求,也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的需要。

公民要正确对待权利义务关系,既要依法行使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也要履行法律赋予公民的义务,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公民意识,以社会主义法律为武器,捍卫自己的正当权利,在享有个人所拥有的权利时,不忘记尊重和承认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忘履行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的义务。大学生应树立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密切联系的自由现,珍惜和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

大学生是未来法治社会的主体,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增强,对其个人的成长和中国的法制化进程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当代大学生有着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制意识。但他们又往往富于幻想,急于求成,缺乏对国情的全面了解,缺乏冷静、理性的分析,常常又表现出情绪化的倾向。

第二、更加注重实现自我价值,但他们往往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喜欢以批评的眼光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为表现个性,甚至把学校规章制度视为束缚其思想和行动的多余之举,对法纪教育存在逆反心理,有的甚至作出违规的情况。

第三、相当一部分学生虽然法律知识懂得不少,然而现实生活中,其行为与法律规定背道而驰,守法的自觉性较差,形成 “学而不用”,“知而不信”现象。学生对法律的信任度不乐观,对待是非基本上是清楚的,但态度不够坚决。

5.增强领导者法律意识的途径 篇五

法律意识是领导者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意识的高低不仅体现着一个国家法治化程度的高低,也体现着一个领导者干事创业的水平。好的领导者要具备较公众更高的法律意识,用法来约束自己、规范自己。

如何提高领导者的法律意识?我想主要应注意四个方面。

一是廉洁自律和他律相结合。要使领导者从思想上重视法律,行为上受法律约束。廉洁自律是指领导者自觉地按照领导者的基本素质要求自己、约束自己,在思想上树立法律权威和法律至上的观念。还要充分认识到,对于一切违反法律的行为,无论是普通公民,还是各级领导人,不论其地位多高、功劳多大,都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对于触犯法律的要平等地受到法律追究。他律,是通过国家行政的、法律的力量,使领导者约束自己的行为,使其行为合法化。

二是正确使用领导职权。领导者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给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人的职权必须由法律规定,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活动,同时还必须责权统一。只有认识到这一点,领导者在行使职权时,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才能照章办事,才能正确地使用党和人民交给他们的权力。

三是领导干部要做到决策法制化。在一个真正实现依法治国的国家里,无一不受法律的约束和限制,领导干部在做出决策时要依法律规定,实现领导决策的民主化、法制化。比如,在制定地区优惠政策时一定要考虑法律是如何规定的,要知道地方政策不能超越法律的规定,做到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决策,在法律规定的程序内实施。

四是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权力监督。依法治国的实质是依法治权,对于领导者权力的监督是完善我国法制建设的重点内容。对于领导者在掌权和用权上进行依法监督,主要有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监督、司法监督等,使之对其权力加以限制与监督,以保证领导者的领导权力的公正性。

6.增强法律意识心得体会800字 篇六

十一月份,学校开展了学法知法活动。全校五年级学生共同学习了《宪法》、并结合《宪法》又学习了小学生的行为规范。期间教师对禁毒知识也做了宣传。

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网络化、观念多元化的态势日趋明显,尤其是各种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相互碰撞,由此带来的相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向学校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正处于发育阶段,身体及心智等各方面并不成熟,是非观念和善恶标准也正在建构之中。因此,加强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建设刻不容缓。同学们通过学法律、讲道德可以约束自己,也可以保护自己。

在本次活动中同学们知道了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相应的规定,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做任何事都要按规定去做。在法制社会里。每个人时时处处对都离不开法律,作为一个小公民,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也应该遵守法纪。我们不但要遵守小学生行为规范,做一个合格的公民,还要警惕那些有可能导致违法的不良诱惑。作为一名青少年要学习法律知识,学法才能知法,知法才能守法,知法才能用法,知法才能护法,只有全体人民的法制意识加强了,才能实行依法治国,我们的国家才能不断强大。

7.增强教师的服务意识 篇七

教好书、育好人是教师的天职。作为教师, 就要以服务学生为前提, 了解青少年心理变化和认知特点, 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提供最好的、最优质的服务。

作为一线教师, 如何在“服务”二字上做文章?

第一, 服务要从转变意识入手。在现实生活中, 有的教师脾气暴躁, 缺乏耐心, 轻则辱骂学生, 重则殴打学生, 为什么教育的禁区总有人去逾越?究其原因, 我们想很重要的一点是这些教师缺乏服务意识。如果他明白学生是他服务的对象, 是他的上帝, 他应该想尽一切方法去让学生满意, 那怎么出现体罚和变相体罚?有的老师也许会说, 我也很爱学生, 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而我们要说, 他恰恰就是缺乏服务意识。爱是发自内心的, 是教育良知;服务却不同, 服务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你明白了最基本的要求, 再加上你发自内心的爱, 我想, 你一定是一个有口皆碑的好教师。

第二, 服务要面向全体学生。各个服务领域, 都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尽可能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在教育中也是如此, 教师服务的对象不是个别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应根据每个人的个性差异、经验、知识基础、智能特点、学习风格、个人需求给予不同的服务。

第三, 服务要练就自身的技艺。教育服务不同于商业服务和企业服务, 教育服务是一种复杂的服务活动, 对服务者的专业要求很高。教师提供的教育服务既要完成国家规定的统一的课程目标任务, 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个别化的因材施教, 这种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工作要求, 基于教师渊博的知识、娴熟的教育技艺、个人的人格魅力、得体的语言、满腔的热情。也只有具备了这些素养的教师才能吸引学生, 取得学生的信任, 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四, 服务要涉及细微末节。要获得学生、家长对学校的认可、满意, 教师的服务要从细节做起。譬如, 在平时教学时, 你侵占过学生的休息时间没有?是否准时下课、放学?是否用过过激的言语?是否用过罚抄课文来维持课堂纪律?在进校门时, 学生向你问好, 你是否面无表情地“嗯”一声就完事了?在聚会时, 学生或教师在台上讲, 你是否在下面滔滔不绝?人家发言完了, 你是否忘了鼓掌?在听课时, 你是否自由出入, 或与同事窃窃私语?有客人到你的办公室, 你是否忘了起立并热情打招呼……总之, 我们要注意教师的语言和行为上的细节, 细到自身的装束, 细到接听电话、接待来客起立的姿式, 细到跟学生谈话的措辞语气、态度, 细到在学生作业本上留下怎样的评语。

第五、服务要在态度上做文章。学生是受教育者, 应被人理解、被人尊重、被人欣赏。因此, 教师要站到被服务者立场上去思考问题, 用热情的态度去对待他们的需求、了解他们的愿望, 为他们解除成长的烦恼, 为他们做好服务。良好的服务态度应该有这样几条标准:一是微笑服务。微笑能改变心境, 微笑能温暖人心。我们的教师应让微笑伴随学生的成长。二是学会倾听。教师要做孩子的忠实听众, 要像营业员那样不厌其烦地听取顾客的询问, 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说, 要沉得住气, 让学生说完, 不急于打断学生的发言。学生发言时, 教师要注视说话的学生, 必要时用点头、微笑等方式表明自己一直在注意听, 这是对学生的尊重。三是学会尊重。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 平等待人。作为教师即使学生犯了错误, 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 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学生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教师对学生尊重, 就会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和谐。四是, 老师要有爱心, 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 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批评教育, 是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健康成长。老师有爱心, 学生也能更加爱戴老师, 这样有利于加深师生的感情, 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作用。

8.增强风险意识 篇八

如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或组织面临的内外环境与条件要比自然经济复杂得多,变化也要迅速、深刻得多,因而风险也要复杂得多。有人认为,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条件下,一个典型的大企业会面临多达成百上千种的风险。一招不慎,就可能会导致前功尽弃、全盘皆输。英国巴林银行的倒闭是如此,美国世通公司的破产、安达信的解散等等是如此,我国中航油(新加坡)事件、中储棉巨亏事件和长虹巨亏事件等等也是如此。由此可见,企业要生存发展,加强风险管理,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成功和持续有多么必要和重要。

我们知道,企业经营是以赢利为目的,而利润往往与风险同在。在一定意义上说,获取利润的过程就是险中取胜、险中求利的过程,是识别风险、确认风险、评估风险、回避风险、分散风险、转移风险或曰管理风险并从中获取利润的过程。无论曾经多么成功、辉煌的企业,如不能有效地管理好自身潜在的或现实的风险,都可能在突降的风险面前、败下阵来或“突然死亡”。

然而,加强风险管理是以增强风险意识为前提的。实践证明,没有风险意识或风险意识淡薄的企业或组织,是不可能加强风险管理的。缺乏风险意识或风险意识淡薄有多种表现:其一是对风险如鱼吞饵式的盲目无知,眼睛只盯着各种“利润”的诱饵,全然不识鱼饵后面要命的鱼钩——风险的存在;利令智昏地看不见或忽视利润背后潜在的各种风险。如盲目的多元化、盲目的低成本扩张、盲目的铺量销售做大等等。其二是心中虽有朦朦胧胧的风险意识,但却心存侥幸,相信自己的“运气”比别人好能躲过风险,因而轻视对可能降临的风险的管理,直到风险突降,才悔不当初,可一旦风险过去,却又好了伤疤忘了痛,侥幸如故。其三是被曾经连续的成功或业绩冲昏了头脑,囿于局部经验而高估企业应对风险和化解风险的能力,轻敌麻痹,因而不认真做管理风险的精神、物质和组织的准备,直至被风险击败、击垮,才醒过神来,但失之已晚。其四是因现实中缺乏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使有些人对各种风险损失抱无所谓的态度,因而无所谓风险意识,也无所谓风险管理。其五是思想方法的片面性,凡事只往成功和好的可能方面想,而看不到事情失败或种种坏的可能性,对坏的可能甚至最坏的可能不愿设想,不作分析打算,更不做任何防范的准备。凡此种种缺乏风险意识或风险意识淡薄的企业,犹如一支在战斗中不设防的军队,处境是十分危险的,其命运是令人担忧的。

上一篇:母亲节药店活动广告语下一篇:煤矿职工安全五笔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