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应用之一材多用教案

2024-10-30

作文素材应用之一材多用教案(共5篇)

1.作文素材应用之一材多用教案 篇一

一点素心

作者:黎武静 来源:《羊城晚报》2013年2月3日

偶然地,被一张照片震撼。拍片现场,红墙青瓦,演员在拍片之余执一支毛笔,捧一瓶水,就这样,在墙上笔走龙蛇,行云流水。

是什么让人感动,在这短暂的瞬间?想起两个字:素心。“交友须带三分侠气,做人要存一点素心。”15年前,年少的我读到这样的句子,只觉得漂亮,却未必懂得,但是现在突然觉得有一点懂了。

纪晓岚的老师曾撰一联: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想想,不过一念之间。当野心只为白云留,花开花落,山中红萼。世味有浓淡,素心无嗔喜。

济慈写诗时常写在纸片上,事后夹在书里做书签,或者随手扔在一边。1818年的春天,夜莺在他的屋外放歌。清早,他从餐桌边拖过一把椅子,坐在葡萄架下的草坪上,整整一个上午,他都在写着。写完却将纸片塞到书架里了事。查尔斯将纸片拣出来,细细誊出,这就是济慈的《夜莺颂》。济慈写给自己的墓志铭:此地长眠者,声名水上书。

卡夫卡的遗嘱:最亲爱的马克斯,我最后的请求是,我的遗物里,凡属日记本、手稿、来往信件、各种草稿等等,请勿阅读,并一点不剩地全部予以焚毁„„这是一个被米兰•昆德拉称为“被背叛的遗嘱”,他的朋友将这些整理出版,于是文学史上注定要留下卡夫卡的璀璨光芒。

风行水上,原来只是路过。那些不朽的传奇,在诞生的一刻,并不是为了流传。

弘一法师 今宵别梦寒

梁衡

这个深秋的黄昏,当我们来到白马寺,人迹已是萧然。寺内显得清静而空旷,我们几人散漫行走其间,很自然地便海阔天空地神聊起来,由佛教东传谈到得道高僧,其中一位女编辑和我谈起了弘一,并用她柔和的音色浅唱了几句《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此时,风掠过,白马寺塔檐上的风铃咣当作响,穿透血红的残阳,余音在紫气缭绕的寺院上空萦回。寺院的风铃与其他风铃所不同的感觉是显而易见的,既不小巧又不悦人,那种金属的音质本身就是一种感召,一种意象,尤其在这样一个深秋薄暮之际,令人听罢真有必要转过头来,把中断了几年的弘一书道研究接着做下去。

只是,按弘一之说:“应使文艺以人传,不可人以文艺传。”那好,就先走进弘一吧!

说真的,对于弘一,我一直认为是个谜。我自己是没有能力进入那个已经逝去的心灵世界中去的,如今只能凭借他的遗墨,凭借他的亲朋故旧回忆甚至民间传说来复活此人。幸好,他所行未远,不至于雪泥鸿爪稍纵即逝。尤其是我的家离他圆寂的开元寺仅百步之遥,这些年又看了不少他的墨迹,便多少有些亲和的可能。不过怎么说,弘一对于生活在现实又忙乱的人来说,在精神方面,已经相隔一道厚厚的屏障了。

未出家时,我们称他李叔同,出家后则敬称弘一法师,出家前后的肉身属同一种物质,只是精神、灵魂已经异化。家世浙西望族,生于天津,年轻又有才气的李叔同,那时多么令人歆羡啊。这一点他自己也深有感受,并不失时机地在这人生舞台上充分表现。翩翩裘马,进出名场,红氍毹上,舞袖歌弦,什么都要露一手。演戏,绘画,书法,篆刻,音乐,没有不上手的。这时的他的确是一位翩翩美少年,丝绒碗帽,正中缀一方白玉,曲襟背心,花缎袍子,底子缎带扎着裤管,眉宇间尽显英俊洒脱之气,一举手一投足,称得上潇洒倜傥,光彩照人。可是曾几何时,收拾铅华,摒却丝竹,在我脑海中印下的,却是清癯枯瘦,古貌古心,一副古之高僧薪火绵延的零余者形象了。

人生真的是一出戏。岁月的长风卷走了他青春的容颜,转瞬间留下平淡和寂寥。

李叔同的出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我先后披阅了诸家之说,有与李叔同过从甚密的夏丏尊、丰子恺,有他的高足广洽法师,更多的还有文人们从不同层面、角度的阐释,可惜没有一说能够让我感到若合符契。我只能说:此谜无解。就是让弘一本人来解,也是无从解开人生的重重绳扣的。这么一来,我对诸说都不感兴趣,有时看到学人在争论这一话题,内心还感到腻歪。人生是能够穷尽的么?没有穷尽。再说人生本来就没有什么正常的轨道可循,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说话间就成另一种模样了。至于无序、无规律可循,超常规的状态是经常有的。苏东坡当年说过人生如梦,梦就是无常。再说,人生有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形而上状态,如精神、禀赋、情怀、缘分,真正是无法规划,无从定量。也许世间什么都可能一样,但是人 和人,的确无从一样,这也就使人感到云谲波诡,无可究诘了。

李叔同终于在很突然的情况下断绝尘念出家了。说是因为缘也罢,宿命也罢,从滚滚红尘中义无反顾地遁入空门,李叔同消失了,弘一诞生了。我几次听到文人为他这种质变而嗟叹,以为文坛艺苑少了一个大才子,这损失无可弥补,又看到有人为佛门庆幸,说是得一高僧。我弄不清楚这幸与不幸的标准何在。再说,人生的转变能用幸与不幸二极如此简单地裁定么?显然是文人的偏爱和多情所致。大千世界,行当万千,彼此消长、互为涨落是很正常的。命数之间并不存在什么衡量的标准,只是过程耳。李叔同向弘一转化,高深一点说是一种生命向度的选择。选择是相对于不选择而言的。选择可以有理有据,也可以无理无据,世事无常,什么都有可能变。通俗一点说是“换一种活法”,这没有什么不正常。你想想,在当今社会巨变的时空里,比李叔同骤变弘一更令人拍案惊奇的事还少么?只不过在当时,李叔同的转变太突兀和惹眼一些罢了。对于人生方向的选择,我钦佩的是他对于自我的负责。生命本来无所谓意义,精神也无所谓高尚鄙俗,总是在追求一个目标的时候方显出它的成色来。弘一成为人们景仰的高僧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相当长的修炼过程,其中包含没完没了的闭关治律、禁语、静修、写经,包含几十年清汤寡味的茹素生活,包含那个时代凄风苦雨带来的重创。

晨钟暮鼓、古诗清梦,彻底地磨洗了一个人的灵魂。

弘一的伟大在于他的平常。记得孔夫子曾让弟子广开言路“盍各言尔志”,足见志向各有不同。不同道不足语怪,问题在于能够不改初衷执著而行。今日的佛门,已不再是弘一时代的清冷静寂,变得熙熙攘攘起来。本是清净地,如今游客如织,门票上扬,新时代的思维培养了与之相适应的佛门弟子和佛家行为,这已毋庸赘言。尽管如此,假使我们身边的某一位亲人或好友突然出家当了和尚,恐怕在很长一段时日里,要成为嘴边的话题反复提及。无论怎么看,出家总是与常人常情相悖的事,是不是有什么毛病呀!而选择其他行当,大抵不会如此令人不解,这真是一条非常之路。严复当年就坦白地说过:“男儿生不取将相,身后泯泯谁当评。”这种风气似乎愈演愈烈了。这种人生选择与出家无异,纯属一己之追求,关键在于能否一以贯之。许多失败者往往是在追求的过程中入而不入,离而不离,如三月柳絮飘浮在空中,结果一无所成。弘一的成功在于他把复杂繁缛的人生问题简化了,他出家后的精神追求,竟是如此简单平常的承诺:当和尚就要像个和尚的样子。听起来素朴之至,做起来尤其难。你耐得住寂寞枯索么?你吃得起清苦寡淡么?我不由得想起我做客台湾佛光山寺,餐餐素食,菜肴虽远远丰盛于平常僧人,可二日下来已是满腹亏空,只得下山寻荤解馋。这种佛门生活弘一一过就是二十余年,甘之如饴,有滋有味。就我想来,弘一不是佛,也离佛境界未远了。

我是从书法艺术这个视角扯开一个口子接近弘一的世界的。我自知难以深入,却可以窥探一些超然气象。李叔同时代,他那浑身充盈张扬的脾性,使他理所当然地选择了《天发神谶碑》《张猛龙碑》《龙门四品》这类棱角锐利、转折刚硬的碑版。就说临写《天发神谶碑》吧,学此碑的人极少,缘由是品相不美,如折古刀,如断金钗,通篇峥嵘拗峭,火气极盛矣。李叔同偏好这一类风姿,临写得锋芒毕露,利刃森然,简直是他的心性最如实的写照。入空门后,弘一的书风渐渐地转化了,外在的锋芒逐渐剥蚀,而内在的蕴藉、蓄涵却在不断地增长,以至于精光四溢,恬淡浑穆。我曾经认为纵笔挥洒有自己的一整套运动机制,并无涉“字如其人”,但在弘一身上,我不能自圆其说了。他立意要当翩翩公子时,字便是公子字;立意要当和尚,当年笔墨中的盎然生气,遂成《广陵散》,氤氲通篇则是空门韵致了。

弘一属清逸之人,书风也必然归属逸品。其书作品性之静,品格之淡,造型之松,点线之敛,都是常人不想为也不堪为的。我遍翻书本,委实理不清弘一时代以何种古典碑帖为范,最后只能归于他按自己的心机纵笔,不再与古碑古帖纠缠瓜葛了。凭心任性,无以为范,也就处处为范,广采博收。放开了也好。人渐清癯,字型也见枯瘦修长;人渐超然,字型也见清空悠然;与世无争,字态也日见淡泊和善。我是在三十岁后才向弘一的书法行注目礼的,在此之前,它一直无法进入我的视界里。它的审美特征缺乏普泛性,很狭窄。更多的人将一扫而过,视而不见。弘一的书法是不可学也不堪学的。只是心平气和时,一炷香,一壶茶,细细咀嚼,可以咀嚼出人间世态。这种纯乎内心的笔墨情趣,千百年都是至味。

弘一无法成为时代的歌手,而李叔同有些可能,像他填写的《满江红》是那么的慷慨澎湃:“皎皎昆仑,山顶月,有人长啸。看囊底宝刀如雪,恩仇多少!双手裂开鼷鼠胆,寸金铸出民权脑„„”就是放入沉郁的南宋词中也毫不逊色。出家后尽管他“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说得很艺术,却无法成为时 代的高头讲章。同样,弘一的超然书风也无法成为书道主流,只是边缘的一掬清泉而已。这也注定了弘一一脉书风延续绝少。人们无法从他的笔墨里感受到视觉的盛宴,总是那么一汪秋水,没有大动作。不过,我乐于相信随着时代发展的喧沸和昂扬,弘一书风将从另一个方面,成为人们精神的栖泊之地,用它那纤尘不染、清远无杂的情调来给人们以心灵的补偿。弘一在他书法上表现了一个相当高明的构想,即简约,似无技巧可言,却是最高超的技巧,完全是不动声色的,不显山不露水的。读过古人的“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吧,会对如此简约的文字组合不可思议,又会为其中韵味拍案叫绝,弘一的书法也是如此。大凡我看到有人临摹弘一书法,就以为徒费年月。不是么,弘一的情怀我们都不能达其万一,连吃二日素食都承受不了的俗人,又有多大可能得到弘一的艺术真谛?仅得皮毛之相,这又何苦。也许有人说,弘一偏于一隅的呼吸吐纳毕竟与时代有些隔膜。是的,和尚就是和尚,和尚不是斗士,用斗士的行为来要求和尚,真有些圆榫对方孔的幽默了。在相隔整整六十年的历史距离后,我们发现了,一腔衷曲满腹真情投入的意义,并不因时变而陈旧。正是对世间万物万事都看淡了的人,才有可能对于一种追求始终不辍,由此更见真挚动人。

有人从佛门归来,对我说了一通生活是何等的重复和无味,似乎人间乐趣全无。就我的体验,如果指今日佛门可能不妥,而当年弘一的物质生活大概如此这般。从李叔同到弘一,这种转变是付出代价的,以至于无论从何处观之,既可悲又可喜。佛学,与其说是宗教之一种,莫若说是生活哲学之一种,浸淫久了,不仅形容异于常人,灵魂也是别一种。弘一有一次到学生丰子恺家,丰子恺搬出一张旧藤椅请老师坐。弘一不忙着坐下,而是先把藤椅轻轻摇晃了几下,方才缓缓入座。丰子恺有些纳闷,不知个中缘由。而后一次又是如此。丰子恺便问为何这般,弘一徐徐地说:你的藤椅旧了,易生虫子,如就这样坐下去,必坏了它们性命,故摇动以示它们留意。呜呼!弘一的言行、思维,已寓于至大至深、至细至微了。这样的境界,何敢赞一辞。以无渣滓之心领悟宇宙生命之一切,甚至怜爱细若蚊蚋的生命。前尘影事,长山远水,至今撩起,仍令人不胜遥想。这种功德,在于出家后弘一的不弃不执。目标是明确了,过程却需慢慢地茹涵、吟味、消解。长夜漫漫,木鱼笃笃,青灯黄卷,芒鞋布衲,这对于只有三十七岁的年轻人来说,着实是一种艰难的精神苦旅。从个人生命的意义上说,很是需要保守一方心灵的净地的,惟此,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自我”,随波逐流、朝秦暮楚地改变自己的情怀,却只能丧失了。

《论语》中说:“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狂与狷是两码事。狂者常执非常之情意,凡事激进而求速决;狷者多持平常心,有所为有所不为。弘一不能算是狂者,却可算是狷者。在“兼济”与“独善”二极中,他选择了独善,漫漫长夜自磋磨,本身就是对自我的一种忠诚和责任。如今的红尘中人,专一事而尽心性者并不太多。更多的如鼓上蚤,今日治学,明日下海;什么时候才高谈修身养性,转眼倚红偎翠任五色迷目七音乱耳了。这使有良知者谈起弘一,总生出羞愧神色。出家前,他是何等地喜爱名场征逐啊,可后来,据我翻检他的年表,就有多处闭关研律的记载。这对于常人不啻于一种精神上的惩罚,只有心甘情愿接受者,才有可能专注于佛的跟前。

一种低调的精神生活延续下来,使弘一达到了超常的境界。几十年滴水穿石般地向着追求的核心进展,平淡无奇又那么有穿透时空的力量。弘一不过是泱泱人海中的一滴水,这滴水与众不同的是至柔达到至刚。相比于高调的人生,低调人生更有一种保全完善的可能,就像他的书法小品一样,不可能成为廊庙的供器,却完全可以供心绪不宁的人平息躁气。弘一是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的归属的,若换成常人不免有些恐慌,可是在弘一重复而递进的时日里,除了修善行为,也修善对于彼岸世界的信念。我仔细读过他用工楷认真写下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从丙子年三月二十一日起至四月八日书毕,洋洋五千余字,历时十余天,气韵是那么和谐,笔调是那么统一,似乎一气呵成,不曾间断过。《老子》谓:“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弘一的心性就是一滴澄澈透明的水。有趣的是我们在欣赏李叔同时,看到了他过人的才华,而仰望弘一,似乎他一进佛门,才华就走失了,只留有高僧的情怀。这实在是一个很大的误会,弘一同样是才华超凡的。他修的律宗,是佛门中最难修的一宗,数百年来,传统断绝,直到弘一手上方得复兴,倘无才华,真是不可思议。依我理解,才华在任何领域都可施展,只是佛门与世俗间理应有一面有形或无形的围墙的,佛门的有形围墙内应该弥漫浓郁的宗教气息,不仅使僧人有感,也让出入其中的外人警醒,将世俗利益的诱惑、熏染隔绝在外。佛门的无形围墙更不应没有,它是一种象征、一种界定。人有时是很需要用这样的无形围墙来封闭自己的,以便安置一片安宁清新的精神栖息住所。如果有朝一日,失去了有 形和无形的围墙庇护,或被围墙内外的人视有若无,形同虚设,那么,崇高与卑琐、超脱与鄙俗、正义和邪恶也就无界限可言了。不仅对于今日佛门要有围墙意识,像我等区区文人也需以此为鉴,心中隐秘的琴弦岂能由媚俗之手来拨动!

这就牵涉到生命价值的认定了。今人爱说热爱生命善待生命,却未必理解生命展开的形式。李叔同时代的生命是那么有戏剧性,该表现的都表现了,该获得的也获得了,让人眉飞色舞津津乐道,似乎生命需要如此享受方不枉人世一遭。弘一之后,就没有这许多戏剧性色彩了,生命进程如他的青鞋布衲,素朴而又深沉。岁月的长风卷走了他往昔的风采,生命进入一个新的里程。很难说哪一种生命的进程比较合理合情,好像生活本来就是如此,都会透露出生命在某一个时段的色泽,纵然风中一叶,也可以说春秋消息。只是从我的思索来延伸,是倾向于后者的。李叔同什么都想露一手,看似热闹绚丽之至,却不免有急切仓促的茫茫然。弘一时代就越发体现了一种经过人生坐标定位后的价值生活,兀兀经年中无不渗透着生命、文化的情怀,一种被情怀所浸透的指向。这种纯粹的个性被〖JP+2〗锻打得不可摧毁。不管人们说李叔同是喜剧也罢,弘一是悲剧也罢,弘一毕竟是一种深层的人生递进,由此也更耐人寻味。做弘一则尤其难,追求超越了生存现实,只能孑然独行。他感受到的不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旷野中萧森的八面来风。尽管弘一也知道停下来或转回去,是许多亲朋之所愿,但是却有一种感召在前,使他着魔似的奔向那遥远又不可知的地方。所以,真要界定的话,弘一的人格还真是悲剧精神的人格呢!

“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隔代之下,记住这位不必非记住的人物,似乎有着隐约的情缘。如果说弘一的人生也是一部书,那么,这部书是必定要慢慢翻读、细细把玩的,且未必就读得下去。有时候,我们触动历史,触动历史这株大树的任何一张叶片,都会令人体味和依恋。春花入梦,秋色经眼,过去的梦影可能就折射着当代人的灵魂,折射着失去精神家园的苦痛。时代之帆很快就要把许多过往人事抛在后面,重新开始一种新的审美和价值体现。可是,我却有一种预感。也许在今后的许多嘈杂骚动的场景里,弘一会一次又一次地走进我们的视界,使我们不时有一种心绪怦然的感动。

多元思维

1.他创造了奇迹

他,“二十文章惊海内”,集诗、词、书画、篆刻、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他把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致,“朴拙圆满,浑若天成”;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而不衰;他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他先后培养出了著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给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2.要做就做最好

赵朴初先生评价李先生一生为“无尽珍奇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俞平伯评价他说:“先生的确做一样像一样,少年时做公子,像个翩翩公子;中年时做名士,像个风流名士;做话剧,像个演员;学油画,像个美术家;学钢琴,像个音乐家;办报刊,像个编者;当教员,像个老师;做和尚,像个高僧。”

我们说,又岂止“像”,活脱脱就“是”,样样都能从一个“真”(真性情、真学识、真才具)字中抽绎出人之为人的神韵,够好了,是真公子自翩翩,是真名士自风流,是真高僧自庄重。“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这是弘一法师所书的偈句,其光风霁月的怀抱历历可见。

适用题旨

滴水与海洋、有所为有所不为、胸襟与怀抱、兼济与独善、残缺与完美、窗与门、平淡与富有、“悲欣交集”之秘谈、平常与伟大。

多元解读法

一个材料可用于多个高考作文中,是谓“多元解读”。试举几例。《非常道》选取了弘一法师的一件小事:

{材料}李淑同做了和尚,学生丰子恺仍跟他有来往。每次弘一法师到丰子恺家做客,就座时法师总

悲欣交集。

是先把藤椅轻轻摇动,然后才慢慢坐下去。丰子恺询问何故,法师答曰:“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动,突然坐下去,要把它们压死,所以要先摇动一下,好让他们走避。”

[片断一]

一枝一叶一世界(浙江)

一枝见佛性,一叶见禅心,一枝一叶足见丰富的内心世界。

弘一法师是大家,精通诗画、书法、戏剧,但一枝一叶的平凡小事中足以显现其真性情。他 到丰子恺家做客,落座前总是先轻摇藤椅,先让蛰居的小虫走避,然后才安然落座。法师修佛真是到了至高境界,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心中皆装着佛,皆装着大千世界,皆装着万千生灵。这一枝一叶的举动中足见其心胸之博大,这一点一滴的细节中足见其心中的大千世界。

[片断二]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湖北)

万事万物只有“入乎其内”深入探究,弄懂其中蕴含的哲理,才能“出乎其外”,表现在一言一行中。弘一法师每次到丰子恺家做客,总是先轻摇藤椅,让里面的小虫走避,然后才安然落座。

大师之所以有这种“出乎其外”的表现,做出这种匪夷所思的举动,全在于它“入乎其内”,参悟天人合一、自然和谐的至理。用心灵感知生命,才能用行动尊重生命。大师“出乎其外”的举动,正是源于他“入乎其内”的不懈参悟。

[片断三]

留给明天(天津)

弘一法师留给明天的是什么?他本是出家之人,应该与尘世隔绝,但他心中却藏了一个美好的世界,藏了一个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当他到学生丰子恺家中做客时,总是先轻摇藤椅,让里面的小虫躲避,然后才安然落座。这一细节显现了他的佛心与禅意。其事小,小如一点一滴;其境高,搞过苍天洪宇。

弘一法师留给明天的是善心与禅意,弘一法师留给后人的是人间至善至美的善的境界。

[片断四]

平常心,敏感心(潍坊)平常者,平静也;敏感者,机敏也。

人生难得有一颗平常心,弘一法师作为方外之人,自然更有一颗平常心。平日的他看庭前花开花落,观天外云卷云舒,生活上保持着“淡有淡的滋味,咸有咸的味道”,可谓宠辱不惊,恬淡闲适,但他的心又是敏感的。每次到学生丰子恺家做客,他总是先轻摇藤椅,让里面的小虫走避,然后才安然落座。法师平常心外更有一颗敏感的心,敏感来自何处?来自对天地万物的尊重,来自对万物生灵的怜悯。

法师的心可谓平常也,但法师的敏感之心足以光照青史,惠泽万世。

2013高考语文作文素材实用技巧之表达厚重感

表达厚重感,是指文章厚实有分量。或具有思想性,能够引领读者思考社会问题,感知未来命脉;或具有思辨性,能够揭示问题的两面性,启发人们独立思考;或具有智慧性,给读者心灵深处以启迪。文章要能够用辩证的眼光思考问题,透过表层探知素材的根源本质。近几年很多带有文化气息的满分作文大都具有厚重感,因为关注人生命运、关注社会发展、探究哲思问题而备受阅卷教师青睐。

表达•旧片段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高僧,又是国际上声誉甚高的知名人士。他在音乐、美术、诗词等近二十个领域均有创造性发展。作为高僧书法家,弘一与历史上的一些僧人艺术家存有差异,如智永和怀素,他们不过是寄身于禅院的艺术家。比之他们,弘一法师皈依自心,超然尘外,是一名纯粹的佛教大家。

优化•技法提示

选用哲学人物,渗透哲思底蕴。建议根据弘一法师的典型事件,精选他富有哲思的诗句,点缀主题,直指内心。哲思人物、哲学思想,更能充实精神生活,提升人生境界,因而最能被阅卷教师赏识。

提升•新运用

生活中,有时不是缺少宁静,而是缺少体会;不是缺少诗意,而是缺少发现。做人当如黄药师,你尽可顽皮,尽可邪气,但你一定要拥有自己的桃花岛——宁静与诗意。

“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弘一法师用他自己的方式阐释了宁静的深意。闲庭信步,花开花落,云卷云舒。这是何等的境界!虽有家国之痛,但弘一法师的心中仍然有如莲花 般的宁静岛屿。心存莲花,寻找内心深处的宁静,又怎会不得其真谛呢?

表达•旧片段

思想的重量,让真理向他倾斜。惠能,拜禅宗五祖弘忍为师。因作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有尘埃。”受到弘忍首肯成为传法继承人,世称禅宗六祖。后为逃避追杀,惠能离寺南归,过着隐居生活。仪凤元年,他到广州法性寺(今光孝寺)观光法会,因一论风幡的禅语:“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而折服该寺主持,请他升座说法,后来,他前往韶州住持宝林寺,为其后开辟“南宗”奠定了基础。惠能在宝林寺30余年,悉心传道,弘法不辍。

优化•技法提示

同类列举更显厚重。文字虽有一定的思想重量,然而因为平铺直叙,事例单一,厚重感不强,建议用自己语言加以锤炼,适当列举同类例子,使文章现实感更强,读来更有浓厚的思想气息。

提升•新运用

青灯古卷,扫地小僧,一张口,却是“本就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旷达智慧,他或不曾长跪于佛祖面前打坐念经,但他的思想却最接近佛祖,将智慧压倒他的身上,他就不负后世尊称他为“六祖慧能”。又见深山老林,抬手一挥,就是几百字的《道德经》,人间真理。谁能说得出“上善若水”,谁能说得出“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谁能说得出“高下相生,有无相成”?这些话不是凭空而来,也不是史书上记载的,不然千百年来只出了一个老聃?只是思想的重量,让真理向他倾斜,人一生的思想换得这百字真言。

表达•旧片段

创造是什么?是袁隆平的天下人皆温饱。袁隆平说:“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们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满载着袁隆平的梦想与希望,杂交水稻在中国和世界的大地上播种和收获,创造着一个个奇迹。

创造是什么?是爱因斯坦的科学即美感。爱因斯坦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在科学创造活动中,他形成了自己丰富、深刻的科研艺术思想,并对当时及以后的科学家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他眼中,科学就是美感。优化•技法提示

人尽皆知的人物不妨分析得再深入一些。上面两则素材都是大家熟悉的例子,对于这样的例子,如果能结合自己掌握的哲学思想、名言警句等适当包装、深入剖析,也能写出思想睿智、表达厚重的文章。

提升•新运用

圣埃克苏佩里曾言:“创造,是以有限的生命去交换无限的事物。”一个热爱创造的人,往往是因为他执著追求某种恒久的价值。这个价值,在袁隆平心中便是天下人皆饱,在爱因斯坦那里便是科学的美感,在乔治•奥威尔那里便是揭穿一切的谎言。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曾讲述这样的寓言:“一个工匠想做一柄最完美的权杖,于是他日夜不息,任时空流转百年,最终那权杖,成了梵天世界最美的作品。”梭罗在这里暗示我们:一旦我们认定了某种创造有值得我们付出一切的价值,我们就应完全投入其中,热爱并坚定地追求。回望历史长河,又有哪一个伟大成就不是源于创作者的爱?

表达•旧片段

看重他人,尊重那些值得尊重的人。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侯耀华“咚”的一声,给获奖者贵州乡村教师陆永康跪了下来。这个被现场观众称为“史上最感人的颁奖动作”,出现在由CCTV-7农业节目主办的年度“三农人物”颁奖典礼上。陆永康跪着授课38年的事迹,感动了全场观众。出生9个月就因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膝盖以下肌肉萎缩的陆永康,20岁时成为一名小学民办教师,从此开始漫长的跪着教书的生涯。36年里,陆永康日复一日地跪在讲台上传道授业;年复一年地匍匐前行在山间道路上,走村串寨做家访,创造了水乡贫困山区儿童入学率100%的奇迹。

优化•技法提示

对举彰显深厚思想。文章在选取侯耀华和陆永康的事例时,虽然充实,却给人不够份量之感。如果能再结合一些正面人物对举,并且渗透一些哲学思想,写出的文章就极可能具有厚重感。

提升•新运用

看清自己和他人的关系,认识到你们最重要,才会对别人的困境和需求感同身受,才会推己及人,学会尊重,学会感恩。一滴水珠,融入浩瀚江河中才会永不干涸;一粒泥土,加入到无比浑重的黄土地才会更显厚重。此时我们也许会明白,巴金为何要“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也才会明白,为了给—位残疾教师颁奖,侯耀华为何要跪倒在地上。巴尔扎克说得好,“谁自重,谁就会得到尊重”。

看重他人,绝不是轻视自我,而是在找到自身分量的同时认可了他人。将“我”蜕化成了“我们”,不,应该说是进化,那是一种心灵的升华与提纯,是历经沧桑后的亲切与宽厚,超凡脱俗,令人敬仰。

误区提示

考生在表达厚重感的处理上要张弛有度,有理有据,不偏激不隐晦。以下几点特别值得注意:

1.引用名言哲理要准确。

2.一些容易引起争议的宗教人物、宗教事件要慎提或者不提。

3.表达厚重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考生需要多读多背多练习,要在写作中反复揣摩,不断运用技巧,争取写出有自己风格的厚重感文章。

高三作文素材加工技巧

名校思维训练

1.阅读下面材料,对材料进行适当的加工。

弘一法师(1880-1942)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湖人,生于天津。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的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请以“跟随自己”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提示

以上材料,主要是指弘一法师在多个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内容具有概括性。如果在作文中,只运用这一素材进行写作,很显然,素材内容不够,怎么办呢?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加工!

(1)加强人物描写

原素材对人物的介绍极其概括,没有展开叙述,那么,可以通过对这一人物进行加工,如增添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在他归隐后,亲人朋友们对他的劝告及他的回应,而他却“跟随自己”,不肯还俗。

(2)添加故事情节

原素材几乎没有故事情节的叙述,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显然力度不够!可以加入哪些情节呢?如弘一法师的出生时的环境描写,学成而回的情景,以及离家归隐的情节等等。突出他抵制物欲的袭击,使心不为形役。

(3)突出细节

弘一法师的一个眼神、动作,或是某一局部的表情特写,都能展现他当时的内心活动,对自己信念的坚持。

重庆高考满分作文:自我认识的成功走向

在绿树遮映的弘一法师骨塔下,时光的力量已经渗透到旁边高耸的碑石上,“悲欣交集”四个红色耀眼的大字在萧瑟的松声中屹然不动,年复一年,它又在告诉人们些什么呢?这样密而不宣的内心轨迹,我是没有能力揭示它的任何光片羽,也许你也不能——但我想起来了,那年大师正在书斋中打坐,有一位女子携友而来——那是大师出道前认识的,也许有十几年不见面了,当满山门的弟子都期待一次亲情上演时,大师却执意下令把她赶走,这一举动曾经引来世人唏嘘不已,只有大师自己清楚,只有那“悲欣交集”能告诉我们一些只言

片语。

人生的境界是自己的意识组成,浮华的世界仿佛越来越模糊这一点,太多的外人期望,众目已待,太多的众望所归充实进我们的生命,造成了自己理想世界的空白,这样的空白太宽太大,如栖鸟飞过汪洋,使人言语起来陷入了犹豫,在夜阑时分清醒地想象,什么是你孩提时的憧憬和梦想,如今它们在你生命的哪个角落?

同样存在着人的空间里,我们不免发现古人的自我认识相当清醒。太多的文人骚客,仿佛除了写作与习画,其他的事顾及很少。李贺说:“我生二十不得志,一心愁谢如枯兰。”才二十岁的人,心旌已经褴褛,像他这样的年龄,正是旁人急于升官进仕,正是他人期望宦达的年代,而他却不顾暇这些,当后人抽丝剥茧地打开他固守的精神世界的产物发现,凄美与惊艳——这样令人惊讶的精神果实,惟独没有蒙翳。

跟随他人的期望可以声名显赫,可以去争取物质世界的充裕,这事实上已成为一种倾向,像古人那样自娱自乐在这个精神世界日渐泯灭的社会中早已销声匿迹。但只是在无功利的同时,内心澄澈如水,如入无碍之境,司马迁在他人眼里完全是个废人,苏格拉底日日拖着肥大的身躯踽踽而行,贝多芬在他人看来是个聋子,但他们都超乎他人的期望成为伟人。我们不禁要反省他们对于人生的自我认识,凡是精神伟大的人都拥有一颗自我认识的心,强烈的精神意识能帮助他们摒除外界走向的干扰,在他们心中自己选择的走向是通向精神殿堂的捷径,不论世殊事异,他们在自己选择的路上奋斗拼搏,从未放弃,“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他们在他人期望的悖论中走向辉煌。

有人用一生的光阴,寻求他人期望的成功人生,商业家劳心劳神,政治家殚精竭虑,只有有心人才会追源溯流,从自己认定的精神家园中打捞成功的鱼群,最终他会像渔家拉动海带一样,将自己成功的人生越拉越绵长,最终拉动整个大海。

阅卷老师点评

该文分别选取了两组人物,他们面对别人过高或过低的期望,通过自我认识,有的坚守自我,有的“走向辉煌”,充分地证明了“自我认识”在人生命运中的重要性,主旨突出。全文综合运用了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生动丰富。

⑦“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炫烂之极,归于平淡”,弘一法师曾经这样诠释过人生。那么我说,安于平凡是一种人生的最好选择吧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某位知名歌唱演员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谈到自己的变化:过去她出场面对观众说的第一句话是“大家好,我来了!”而现在她说的是“谢谢大家,你们来了!”也许类似的变化曾经发生在你的身上或身边,也许你对此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把自己看淡

小泉涓涓,入大海方可不涸;孤松傲立,入山林方可不折。泉入乃成其大,松入林方成其广。只有把自己看淡,愿与他人汇成海集成林,方可成就不朽。

把自己看淡,是睿智。请君拨开历史的风烟,你可听见战马嘶嘶西风长啸。在这声响之中,我看见了汉高祖,“吾将军未若韩信,运筹未若张良,抚军未若萧何,微三人,吾不知其可也。”你看你看,那在大风起兮云飞扬之际威加四海的刘邦此刻竟有如孩童,认为天下之事皆须因人之力。事实真是如此么?答案是否定的,韩张萧三人实能将军,但刘邦能将此三人,他把自己看得很轻很轻,换来三位忠臣把他捧得更高。

“总把自己当珍珠,便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不如安心地做泥土,任众人把你踩成坦途。”诗人鲁藜如是说。

把自己看得重极高极者,亦有之。心理学上有一种疾病,名曰“自恋型人格障碍”,这种人有极强的优越心,与之相伴的是极重的妨忌与脆弱的自尊。他们自以为是宇宙的中心,几乎可称之为“唯心者”的病态体现。这种人的生活可想而知,众叛亲离而已,医学上用两个字概括之——“有病”。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弘一法师如是说。若春天只有华枝一脉,那春天岂非荒芜,若天心只有夜月一轮,那日夜岂非孤寂。把自己看淡,把眼界放宽,世界和心,便同时大了。冰心奶奶曾说:“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正在此理。

把自己看淡,是因为别人帮助自己太多。那位知名演员若无观众的捧场,她如何知名?牛顿若无伽利 略笛卡尔胡克的帮助,他怎能总结出三大定律?开普勒若无第谷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劳,他怎能发现行星运动的规律?

李白十五习剑术,孙策十七立江东。我今年少,亦为十七。我的眼前有无限天地,我的前方乃芳草萋萋,我知道这非我一己之功。若非我的父亲如西西弗斯般坚韧地推我日日向上,若非我母亲如该亚般时时给予我力量,我今日断非如此!我爱我家,我们把自己看得极轻,把对方看得极重,所以我们家的爱,很浓很浓。

老子曰:“夫之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朋友,像那知名的演员一样把自己看淡吧,把自己看淡,让时间成就你的浓,让他人成就你的荣!

简评:

本文开门见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只有把自己看淡,愿与他人汇成海集成林,方可成就不朽。”很好地切合了所给材料蕴含的“淡化自我意识”,“尊重他人”和“感恩”等要素。符合题意。

主体部分,从两个方面对中心论证展开论证。首先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第一个分论点“把自己看淡,是睿智”。刘邦“把自己看得很轻很轻,换来三位忠臣把他捧得更高”,而把自己看得极重极高的人,则往往“众叛亲离”。“把自己看淡,把眼界放宽,世界和心,便同时大了。”

接着,文章又用不少的事例对第二个分论点“ 把自己看淡,是因为别人帮助自己太多”进行了论证,指出是“伽利略笛卡尔胡克的帮助”成就了牛顿,是“第谷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劳”成就了开普勒,是父母的帮助成就了今日的我。因此,对帮助自己的人要心存感激。

最后得出结论“把自己看淡,让时间成就你的浓,让他人成就你的荣”可谓水到渠成。

文章运用了对比、事例、引证等论证方法,说理较透彻,句式灵活,整散结合,有较强表现力。

敬畏生命 张全民

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脚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辜烧死。看弘一法师的传记,读到这个细节,总是为弘一法师对于生命深彻的怜悯与敬畏之心所深深感动。

法国思想家史怀泽曾在《敬畏生命》中写道:他在非洲志愿行医时,有一天黄昏,看到几只河马在河中与他们所乘的船并排而游,突然感悟到了生命的可爱和神圣。于是,“敬畏生命”的思想在他的心中蓦然产生,并且成了他今后努力倡导和不懈追求的事业。

其实,也只有我们拥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我们才会时时处处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地上搬家的小蚂蚁,春天枝头鸣唱的鸟儿,高原雪山脚下奔跑的羚羊,大海中戏水的鲸鱼等等,无不丰富了生命世界的底蕴,我们也才会时时处处在体验中获得“鸢飞鱼跃,道无不在”的生命的顿悟与喜悦。

因此,每当读到那些关于生命的故事,我的心中总会深切地感受到生命无法承受之重,如撒哈拉沙漠中,母骆驼为了使即将渴死的小骆驼喝到够不着的水潭里的水而纵身跳进了潭中;老羚羊们为了使小羚羊们逃生而一个接着一个跳向悬崖.因而能够使小羚羊在它们即将下坠的刹那以它们为跳板跳到对面的山头上去;一条鳝鱼在油锅中被煎煮时却始终弓起中间的身子,是为了保护腹中的小鳝鱼;一只母狼望着在猎人的陷阱中死去的小狼而在凄冷的月夜下呜咽嗥叫。其实,不仅仅只有人类才拥有生命神性的光辉。

有时候,我们敬畏生命,也是为了更爱人类自己,丰子恺曾劝告小孩子不要肆意用脚去踩蚂蚁,不要肆意用火或用水去残害蚂蚁,他认为自己那样做不仅仅出于怜悯之心,更是怕小孩子那一点点残忍心以后扩大开来,以致驾着飞机装着炸弹去轰炸无辜的平民。

确实,我们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不仅仅是因为人类有怜悯之心,更因为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当它们被杀害殆尽时,人类就像是最后的一块多米诺骨牌,接着倒下的也便是自己。(摘自《散文》,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天,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前去拜访弘一法师。看到他吃饭时,只有一道咸菜,夏丏尊不忍问:“难道你不嫌这咸菜太咸吗?”弘一法师回答说:“咸有咸的味道!”吃完饭后,弘一法师倒了一杯白开水喝。夏丏尊又问:“没有茶叶吗?怎么都喝这平淡的开水?”弘一法师笑着说:“开水虽淡,但淡也有淡的味道。” 这话很妙,人生咸淡两由之,个中滋味只须人去品味。

弘一法师的话是否能带给你一些感悟思考,或是激发起你的一些联想呢?请以“人生咸淡皆有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

一、材料分析:

这是一则包含深刻生活哲理的作文材料

“人生咸淡皆有味”一句朴实无华的语言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活感悟。“咸”“淡”这两种不同的滋味,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生活,甚至是两种不同的人生。例如:富裕与贫穷,腾达与困窘,出仕与隐居,崇高与平凡,叱咤风云与默默无闻,成就非凡与普普通通„„。而“皆有味”则是指不管是何种生活、何种人生,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都值得我们去珍惜热爱。生活丰富多彩,人生也丰富多彩,人生的感悟自然也就丰富多彩。单一的人生枯燥乏味,单一的人生感悟也令人生厌。

有了这些分析,我们自然能得到启示:面对任何一种生活处境,我们都应该乐观对待。贫穷时不落魄,富贵时不自傲;失意是不气馁,腾达时不骄横;山珍海味吃得,粗茶淡饭也吃得;宝马坐得,自行车也骑得;成功时开心,挫折时不灰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品味到丰富多彩的人生滋味。

二、可能出现的偏题现象分析

从材料的内涵分析,这个作文题离题的可能性并不大。但是偏题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偏题的最大可能是偷换概念,在材料分析中,不知不觉地偏离了中心。

人生的多样性不只是体现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人生之路,更在于同一个人也会有不同的生活与人生阶段,有时顺达,有时曲折;有时富贵,有时潦倒。写作时应该抓住同一个人的生活多样性,切不可将一个人的生活单一化,而将多样性视为不同的人的不同生活。

如:从材料推导出“平淡生活也值得珍惜、值得品味”“从平淡生活中品味出不平凡”这样的中心,也可以说是“平平淡淡也是真”,但在写作时有可能偏离成“平平淡淡才是真”这样的观点。(一个“才”字排斥了其他的生活方式,从而偏离了“咸淡皆有味”的内涵)。不应讲“我们要学会过平淡的生活”,而是讲“我们要学会从平淡的生活中品味人生真谛”。

又如:从材料可推导出“顺利固然可喜,挫折也并非没有收获”这样的人生感悟,但在写作时可能偏离成“我们该如何对待的挫折”这样的观点,从而既偏离了中心,又使文章缺少了材料固有的生活哲理。

又如:题目是“咸淡皆有味”,应该包括了不同的人生与感悟,但在写作时有可能只写“人生之咸”或只写“人生之淡”,这也是一种偏题。

三、例文:

1、人生咸淡皆有味

人生的咸淡,是由人品味出来的。平凡也好,伟大也好;贫穷也也,富贵也好。或咸或淡,都会使人生平添滋味。活着不是为了享受,而是让你享受活着。

汪涵,在聚光灯下耀眼夺目的名嘴主持,生活在纷繁的娱乐圈中,习惯了喧闹与奢华。但他仍然保持一颗平淡的内心。休假时,常去一位木匠师傅那儿,学学木刻,学学做小凳子。每一个作品的完成,即使是十分的粗陋,也都能带给他莫大的快乐。是的,耀眼夺目的日子过得,平淡朴素的生活也是享受。人生咸淡皆有味。

“跳水皇后”已淡出了我们的视线,郭晶晶的时代也落下了帷幕。她选择了离开。从一个在媒体面前恐惧的小女孩,长成了一个能成熟面对得失的大姑娘。她所经历的人生有起有落,咸的苦涩,淡的清香,她都感受过了。习惯了站在最高领奖台上接受众人的掌声;习惯了众多媒体的“围追堵截”,习惯了各种荣誉与赞美。如今,她却又如此平静地选择离开这个她生活了十几年的“家”,离开了她为之奋斗了二十年的跳事业。想必她有一份留恋,但想必她更清楚人生的真谛。未来的路怎样走,或许她还没想好,但她肯定清楚:人生咸淡皆有味。人生百态,各有滋味,都同样值得品尝,都同样能够过得精彩。

房地产开始遇冷了。自“限购令”颁布以来,万科的销售量迅速下滑。王石没有坐立不安,而是将万科交给了下属打理,自己平静地选择出国再深造。对于房地产的回报,坦白一点说,对于金钱的收入,他平淡自适。丰厚的回报固然可喜,低迷的行情也能接受。或许这种低迷导致的出国深造更能使人获益匪浅。不过分的追求才是生活的最高享受。咸淡有味,淡亦有味。

回过头来看看我自己,我现在还只是个平凡的学生,没有能力去改变自己的生活。但是我有自己勤奋的双手,想信未来会是精彩而美好的。但我更相信,不论我未来的生活状态如何,会有怎样的起伏变化,我必定能感受生活的真滋味。人活着就是为了享受活着的过程。得也好,失也罢。年轻就要去闯闯,没有经历过又怎么会有收获并珍惜呢?

对于一朵花而言,骨朵儿有新生的灵气,这是美丽的;而凋零之时的满地芬芳也是一种美丽。对于一幅画而言,浓墨重彩的渲染让人感叹;但是工笔水染的细心勾画,也让人惊叹。

对于一段人生而言,富裕奢华的生活让人感动,平凡普遍的温情也同样动人;荡气回肠的奋斗史让人感怀,但是胼手胝足的艰辛劳作也让人动容。

人生咸淡两由之,个中滋味由自己体味。

2、人生咸淡皆有味(选自博文)

有一种风格叫做古典,有一面旗帜是蓝白相间,有一群人叫潘帕斯雄鹰,有一种味道叫做低调的华丽,有一种情感叫做此生不换。

赢球了,她是阿根廷:输球了,她还是阿根廷。几十年来,新老交替,变的是一张张从陌生到熟悉的面孔:是赢球后的欣喜和输球后的悲伤„„唯一不变的,是阿根廷人低调的华丽。

淡,那是平凡的味道,是绿草地上默默无闻的训练,是更衣室里失利后的无语。这是一群平凡的人。他们尽自己的努力让人生变得不平凡,他们始终保持着低调的本色。在金钱至上的今天,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品质啊,阿根廷人低调的本色让他们成为世界足坛不朽的传奇。忠诚如“战神”巴蒂;低调如里克尔梅;纯真如梅西;真实如特维斯„„如果说巴西将艺术足球发挥到极致;荷兰将攻势足球的理念带向了世界;德意志将团队足球的风格带到了巅峰,那么阿根廷就是集三家之大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阿根廷人总是以其纯真的心灵感动着一代又一代足球拥趸。

而成呢,那是眼泪的味道。眼泪是给阿根廷壮士受伤的心灵的最好的疗药,是捏合阿根廷这个整体最好的溶剂,是给千千万万蓝白球迷最丰厚的礼物,是阿根廷人活跃在世界足坛最强大的动力。1978年,我们记住了肯佩斯的哭泣;1986年,我们记住了马拉多纳夺冠后的狂喜。然而,蓝白色的泪水注定是成涩的,1990年,我们记住了卡吉尼亚的落寞;1998年我们记住了“战神”巴蒂的无语:2002年我们记住了贝隆的老泪;2006年,我们记住了里克尔梅的无悔;2010年,我们更是记住了梅西的泪水。可是,成,不只是眼泪的味道,更是舞台中央的炫目璀璨,是绿茵场上的叱咤风云。阿根廷人是站着离开的,没有什么可以将他们打垮,请记住,永远不要低估一颗冠军的心。

此时,我们耳际响起了《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四年的时间可以改变许多,四年的磨炼可以让这支年轻的队伍更加成熟。是啊,阿根廷是坚强的。阿根廷球迷从不会去抱怨,从不必去羡慕,因为他们所忠于的球队是世界上最好的。阿根廷球迷只会默默地支持,只会静静地陪着他们的壮士一起哭泣。

咸淡皆有味,沉浮是平生。蓝,是海的容颜;白,是云的肤色。咸,是海的味道:淡,是云的品性。蓝白相间,海云相生,咸淡相融——也许,这就是生活的滋味。

2.作文素材一材多用三则 篇二

[素材展示]

2010年3月2日,济南5名经过层层考试被录取的大学生掏粪工在济南市城肥清运管理二处拜师、上岗。这5名大学生是2009年10月在近400名报考者中被录取的,录取比例达78.2:1。经过近半年的培训和环境适应,单位为他们正式举行了拜师暨聘用合同签订仪式。他们从此将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掏粪工人。他们当中有学计算机的。有学会计的,还有学建筑的和政法学院毕业的,4个大学本科毕业。

——摘自2010年3月3日《新京报》

[多用点拨]

1.职业无贵贱

劳动是光荣的。工作无贵贱,职业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掏粪工不仅是其中的一个行业,更是一份职业和工作,掏粪工与木工、砖瓦工、钳工等各类技工等应该是一样的,只是分工不同而已,他们都是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正常的人是不会、也不应该去鄙视一个劳动者的,除非他从事的所谓劳动是于法于理都不能被世人所接受的。当年,时传祥掏粪掏成了全国劳模,成了全国人民学习的楷模,刘少奇接见时传祥时握着他的手说,你掏大粪是人民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勤务员,这只是革命分工不同。对于一名毕业大学生来说,大学学习最原始的目的就是要培养提高自身谋生取食的能力,最中性的目的就是要让自身所学的知识有用,最高尚的目的就是要在劳动中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2.教育的悲哀

大学是一个人接受高等教育的地方,它培养出的应该是知识型人才,是以知识适应社会、奉献社会、报效社会的人才。如果大学培养出来的仅是能适应掏粪工作的人才,那确实是当前大学机制的悲哀。一个学计算机、法学的大学毕业生,难道在当前的就业体制下,就真的找不到一份掏粪工以外的工作吗?如果大学里培养出来的,都是掏粪工的人才,那何必还去搞什么高等教育。让大学生变成掏粪工,是当前大学教育的一个失败,也是对高校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能不能适应掏粪工这份工作,不需要太高的文化,关键能不能吃苦耐劳;掏粪不是造原子弹,同样不需要什么高科技。一个人如果跨进大学的校园只是梦想成为掏粪工式的人物,那我们的教育还有什么用呢?

3.无奈的选择

就业难是当今社会的一个严重痼疾,残酷的现实,迫使他们作出无奈的选择。这些勇敢和可爱的年轻人们经过十六年“寒窗苦读”,难道就是为了选择一份掏粪工的工作?这些勇敢和可爱的年轻人们的父母辛辛苦苦把他们的子女养大,难道就是希望他们孩子找一份掏粪工的工作?这些勇敢和可爱的年轻人们学的都是计算机、法学等专业,难道突然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了而喜欢上掏粪的职业?5个掏粪工的职位有近400人去抢,而竞得掏粪工岗位的是5名学计算机、法学等专业的大学生。这不管从哪个角度讲,当前的就业形势是非常严峻的,着实堪忧。

4.面子与生存

大学生当“掏粪工”,看起来是有失面子的事,有点“见不得人”,但当一个人的生存受到威胁的时候,也就不会对面子考虑得那么多了。因为生存比面子更重要。也许这5名大学生如果不做这个工作,就找不到更好的工作,他们的处境会更困难。现在,虽然在“面子”上有点失去,但至少生存问题有了保障,而这是生命延续的保证。

5.学非所用

大学生当“掏粪工”,是典型的“学非所用”,我们相信在掏粪过程中肯定不会用得上大学学的计算机和法律知识吧。况且,他们去做了这个工作后,造成了其他真正合适的人找不到工作。坊间流传的“专科生、本科生干中专生的活,研究生抢专科生的饭碗”就是明证。当然,“学非所用”的根子是教育问题,而“学非所用”增加了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这两个问题都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6.转变观念,更新思维

大学生热捧“掏粪工”职业反映了大学生就业理念的转变,这种观念的转变和思维的更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传统的“学而优则仕”不再是新时代大学生的信仰,只要自己喜爱,任何工作都有潜在的价值。常言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你努力,每一行都是你的用武之地,实现人生价值的所在。凭自己的双手从事掏粪的工作,也是一种社会劳动。尽管这种劳动很平常、很普通,甚至在一些人眼里还有点卑微,但这些大学生们能够转变观念,放低姿态,战胜世俗的歧视和偏见,以自己合法的劳动获取自己应该得到的利益,与那些宁愿“啃老”也不愿意用自己双手养活自己的人相比,不知强过多少倍。此外,甘当掏粪工的大学生,说明他们心智成熟,敢于直面现实,能够正确认识社会分工,有自己对于生命的本质思考。

素材二小鲨鱼觅食

[素材展示]

深海里,一条小鲨鱼长大了,开始和妈妈一起学习觅食,它逐渐学会了如何捕捉食物。

妈妈对它说:“弦子你长大了,应该离开我去独自生活。”鲨鱼是海底的王者,几乎没有任何生物能伤害到它们,所以虽然妈妈不在小鲨鱼的身边,但还是很放心。它相信,儿子凭借着优秀的捕食本领,一定能生活的很好。

几个月后,鲨鱼妈妈在一个小海沟里见到了小鲨鱼,它被儿子下了一跳。小鲨鱼所在的海沟食物来源很丰富,它就是被鱼群吸引到这里的。小鲨鱼在这里应该变得强壮起来,可是它看上去却好象营养不良,很疲惫。

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呢,鲨鱼妈妈想。它正要过去问小鲨鱼,却看见一群大马哈鱼游了过来,而小鲨鱼也来了精神,正准备捕食。

鲨鱼妈妈躲在一边,看着小鲨鱼隐蔽起来,等着马哈鱼游进自己能够攻击到的范围。一条马哈鱼先游过来,已经游到了小鲨鱼的嘴边,也丝毫没有感觉到危险。鲨鱼妈妈想,这下儿子一张嘴就可以美餐一顿,可是出乎它意料的是儿子连动也没动。

两条,三条,四条……越来越多的马哈鱼游近了,可是小鲨鱼却还是没有动,盯着远处剩下不多的马哈鱼,这时小鲨鱼急燥起来,凶狠地扑了过去,可是距离太远,马哈鱼轻松地摆脱了追击。

鲨鱼妈妈追上小鲨鱼问:“为什么不在马哈鱼在你嘴边的时候吃掉它们?”

小鲨鱼说:“妈妈。你难道没有看到。我也许能得到更多。”

[多用点拨]

1.教子有方,培养能力

小鲨鱼的妈妈应该是一个教子有方,真正爱孩子的好母亲,她在孩子年小的时候就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放手让孩子自立、自强,让孩子在实践中成长。“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把孩子教育成能独立生活的人是父母的义务;予子千金,不如教子学会自立、自强等,这种教育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2.贪婪是人生的毒蛇

小鲨鱼为什么不能吃到在嘴边的马哈鱼,主要是因为贪婪。它想吃到更多的马哈鱼,所以,到嘴边的一条两条根本看不上眼。这样就造成了它什么也吃不到的悲剧。人的欲望是无底的沟壑,永远也填不满。有时,我们得不到某些东西并不是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而是由于我们贪图太多,

积重难返。人的贪欲是一条毒蛇,它会噬咬你的心,让你痛苦无比。欲望是无法满足的,贪婪不会让你得到更多,甚至连原来能得到的也会失去。贪婪是快乐的大敌,贪婪的结局一定是悲剧。

3.把握机遇

可以说,小鲨鱼是完全可以吃饱吃舒服的,只要它随时一张嘴就可以饱餐一顿,可是它放过了捕食的最佳时机,最终一无所获。这就充分说明了机遇的重要性。以它为写作角度,可立意为:善于把握机遇的人才能获得成功;善于把握机遇的人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机遇一去不返,不容错过;机遇的把握需要当机立断;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等。

4.想与做

小鲨鱼觅食的失败,还在于它想得太多,做得太少。它的好多想法是幼稚的、不切实际的。不切实际的想法,是空想,还不如脚踏实地的努力。在生活当中,很多人也是这样,想得十分周到,却缺少一个切实的行动,最后以失败告终。想与做要有机地结合,最后才能取得成功。

5.优柔寡断,患得患失

小鲨鱼的失败,在一定程度上可归结于性格上的优柔寡断和患得患失。优柔寡断和患得患失使它坐失良机,空手而归。小鲨鱼最后所说的“我也许能得到更多”是其真实想法的自然流露,“想要得到”便是意味着“失去”,这是人生的辨证法。有些时候,得不到的原因也有可能不是你没努力,而是你的心放得太大,来不及收网。你永远想着得到更多,结果却是失去更多。

素材三爱打扮的蜘蛛

[素材展示]

蜘蛛们世世代代都穿着一身颜色灰暗的衣服。老蜘蛛总是告诫小蜘蛛:这种衣服虽然不好看,但是便于隐藏,不易被猎物发现。你们要想吃饱肚子,就不要惦记着把自己打扮得漂亮。蜘蛛们都很听长辈的话,世世代代都穿着灰衣服,一动不动地守在自己织就的网上,等待着猎物落网。

然而,美丽实在太有诱惑力了。一天,几只小蜘蛛毅然脱下身上的灰衣服,换上了花衣服。富有经验的老蜘蛛赶紧警告其他蜘蛛:“孩子们,千万别学它们的样儿!它们这样张扬,肯定要吃亏的!你们等着瞧吧!”但是,老蜘蛛的话没有应验。穿着花衣服的蜘蛛们不仅没有挨饿,而且捉到的虫子比其他蜘蛛还要多,因为森林里有许多爱漂亮的虫子把它们的花衣服当成了盛开的鲜花。

[多用点拨]

1.变与不变,守旧与创新

老蜘蛛以“不变”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其本质是守旧;小蜘蛛以“变”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其本质是创新。事实充分证明,小蜘蛛并没有挨饿,它们在生活中得到更多。由此,可以用材料的主旨、材料中的人物和材料中存在的“关系”等为写作角度。重点阐述要敢于突破传统,敢于创新。写作时,可以谈创新的重要性、谈创新的价值。如立意为:没有变革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人类的进步,就是在一个个颠覆传统的变革中实现的。只有创新,才能前进;创新,是学习和工作取得成功的基础;勇于创新的人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当今社会充满激烈的竞争,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不断创新。守旧导致落后,创新推动进步;创新者倡,守旧者亡;守旧是事业发展的大敌,创新是事业繁荣的良方等。

2.重视传统,关注经验

蜘蛛们为什么世世代代都穿着一身颜色灰暗的衣服,因为这是一种优良传统,也是一种经验。它们祖祖辈辈就是这样生存下来的。当小蜘蛛突然改变自己穿上了花衣服后,也许一时间能够迷惑其他虫类,得到好处,但时间一长,也许会遭到其他天敌的算计,因为这样之后不易隐藏,容易使自己暴露无遗,长此下去,就有被别人吃掉的危险。南此可以谈继承传统的重要性,优秀传统是人类精神的财富。同时可以谈经验的作用和价值。如立意为:经验是财富;经验可以帮助人们获得成功;经验丰富的人不会吃大亏等。

3.听取忠告

老蜘蛛对小蜘蛛们提出了善意的忠告,这个忠告是宝贵的人生经验总结,不能不重视。从表面上看来,“蜘蛛们都很听长辈的话,世世代代都穿着灰衣服。”这是听取忠告的结果,它们平安无事,安居乐业。但后来,它们不再听取了,它们改变了自己的习性,穿上了花衣服,虽然“捉到的虫子比其他蜘蛛还要多”,但这种欺骗也许只能蒙蔽一时,而不会永远得逞。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不听忠告的人终究是会吃大亏的。

4.拒绝诱惑

小蜘蛛脱下身上的灰衣服,换上了花衣服,这是因为“美丽实在太有诱惑力了”。在生活当中,也同样存在着诱惑,金钱、美女、荣誉等等,一个又一个,腐蚀你的本性,消熔你的斗志,让你裹足不前,甚至招来生命危险。这个时候,你就得学会拒绝诱惑,坚守自己的人生信念。

5.敢于表现自我。张扬个性

3.五、作文素材一材多用 篇三

2014.5.12 作文指导系列五

作文素材一材多用

写议论文,同学们大多苦于无材料可用。其实,大家头脑中已经储存了不少材料,但为什么还会为材料匮乏而发愁呢?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有些同学不会高效率地利用自己占有的材料,不善于一材多用。由于事物本身的丰富多彩,一则好的材料总是立体型的,具有多元的属性,再加上不同的人对材料的理解不同,立意的角度有异,因此,同一则材料往往可以从中挖掘出几个不同的观点。

一、选材途径:

让学生结合平时实际做法进行归纳。

中外历史

从不同民族、国家中选取名人、事例材料——有好坏之分;历史中的思想家、民族英雄与败类,自豪与屈辱之事等。

课本素材

从课本、读本的经典名著中或文言文中选取人、事材料,如大家敬佩的鲁迅先生在年青时代,三易其志,由家乡到南京,由故国东渡日本,由医学救国到文学救国,他的每一次改变都不是从自身利益出发,他的心中装着的是苦难的祖国,是时代的需要。他的人生价值始终定位在为民族的进步而呐喊奋斗上。他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正是他全部人格的体现,表现出他在人生价值取向上的高尚境界,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标准。这种人生价值观成为他人生道路上永远的前进动力。

时代人物 当代感动中国的人及事,如劳动模范吴天祥,如无私奉献的武大学生赵小亭,自强不息的道德模范黄来女,见义勇为、江中救人的长江大学学生陈及时、何东旭、方招等人,这些正面人物在价值理念和道德风范方面书写了可歌可泣的一页;也可关注下时代中的反面人物,作为批判的对象,如人性扭曲的马加爵、文强之流。

社会现象 社会现象有正面和负面现象之分,可从报刊、杂志中选取或从影视、网络中选取。科技方面:“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升上太空、“嫦娥二号”探月卫星成功发射。体育方面: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民族凝聚力方面:地震、雪灾、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发生时,军民众志成城地抗震救灾的举动。

其它:喧嚣的城市中有人因一味追逐名利而迷失精神家园的现象,煤矿事故频频发生的现象,部分青少年迷恋网络游戏的现象,留守儿童在家缺乏亲子教育而出现性格不健全的现象,残疾人、爱滋病病毒感染者等弱势群体受人歧视等现象。

(★强调:‚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类材料对诚信、和谐、感恩、节能、环保之类的时代主题的论证非常管用)

二、选材要求:

真实(材料有确凿性)

准确(材料有针对性)..典型(材料有代表性)

新鲜(材料有时代性)

★强调:‚准确‛是选材的重中之‚重‛!

三、用材方法:

选好了材料,为议论文写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但会选材毕竟不等于会用材。我们一起来看看事实材料的运用方法。

概括叙述(不细描)

叙议结合(不脱节)

材料丰富(不贫乏)

角度多样(不单一)

四、运用技巧

(一)多角度深思

一则好的材料多是立体型的,具有多元的属性,不同的人对材料的理解不同,立意的角度有异,同一则材料,往往可以从中挖掘出几个不同的观点。

例如:

邓亚萍,1米5的身高,除了体操教练举重教练,没人会看得上。也正是这个原因,打球出色的邓亚萍曾多次被省队国家队拒绝,直到1989年国家队才给她机会。邓亚萍不相信命运,她的逻辑是:胜利,胜利,不断的胜利。1989年首次参加世乒赛便夺得冠军,从此邓亚萍称霸乒坛,连续8年世界第一,4枚奥运金牌,14个世界冠军头衔。赛场上的邓亚萍是一个传奇,退役后的邓亚萍更是让人惊诧,她先后获得清华大学学士、英国诺丁汉大学硕士、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从不被人看好,到成为一代乒坛女皇,再到成为北京申奥形象大使,一路走来,邓亚萍永不言败。邓亚萍说:我不比别人聪明,但我一旦设定了目标,绝不轻易放弃,因为我没有输的理由。

从这则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观点:①信念 ②先天条件与后天努力 ③永不言败 ④拼搏 ⑤不轻易放弃甚至国家荣誉等。

(二)依照论点使用素材

议论文中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就像鱼和水的关系,鱼因水而彰显生命活力,水因鱼而具有生机色彩。一篇好的议论文,议论文论点与论据要一致统一,论点统帅论据,论据要为论点服务。

首先,在证明论点时,引用材料时可针对不同论点有意识的选择材料中有用的部分,适当渲染扩充,其他部分可忽略不计。

其次,事例转述的侧重点也要因论点而异。根据论点的需要,对转述的事例作定向限制,着重转述符合论证需要的内容,巧妙地转换叙述重心,突出某个侧面。能证明中心、围绕话题的部分要详写,和中心、话题无关的,要略写或不写。

最后,要对事例进行引申与拓展。紧扣道理写好事例以后,要不失时机地对事例进行分析引申强调,使事例与所要证明的道理紧密关联,让阅卷者更明确的知道事例恰当、有力地证明了道理。

【注意】“一材多用”,要注意:准确选取材料和作文立意的“契合点”,不能生拉硬扯、牵强附会。2014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作文指导

2014.5.12 范例展示

[苏轼解读]

苏轼——中国文化史上的旷世奇才,罕见的多面手,多层次、全方位的文化巨子。他长于散文创作,他的诗,代表了宋诗最高水平。他的词,开创了豪放词风。他的书法、绘画,也都达到了很高水平。除此之外,在哲学、茶道、烹饪、养生、园林艺术方面,他都有独到的造诣。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推崇苏轼:“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苏轼的一生,可以用“四个三”来概括:不忘三事——金榜题名、乌台诗案、太后恩宠;不忘三人——敬如父师的欧阳修、素为敬重又有矛盾的王安石、司马光;不忘三地——黄州、惠州、儋州;不忘三情——与苏辙的手足情、与王弗的生死情、与朝云的不了情。在为人上,苏轼在几乎丧命的逆境中保持坚贞气节和独立人格,决不随波逐流;在为官上,苏轼坚持为官一地,造福一方,徐州防汛,杭州筑堤,儋州授馆,兴修水利,架桥凿井,赈灾施药,都于史有征;在人生态度上,苏轼即使在身处绝境时,也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追求„„ [例文1]

雨渐渐地小了一些,他看看脚下的芒鞋,看看手中的竹杖,这一霎那,他忽然觉得它们比朝靴比官印更可贵。

白天过去是黑夜,晴朗之后遭风雨。无论你怎样左躲右闪都无可避免地要与它们相遇,也许,这就是人生的一种必然吧?既然如此,扬起脸,面对着风雨,叹一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吧!那么,黑夜过去是白天,风雨之后见阳光,也就是另一种人生的必然了。

缓缓的走着,心情渐渐的轻松而愉快,小曲儿也不觉间哼唱了起来。晚风习习,不觉间云已经散了,夕阳在西山的头上又露出了艳红的脸。

他回过头去,沙湖道的小路曲曲折折,在夕阳的余晖中另有一种超然之美。意料之外的一场风雨,情理之中的一份收获。

——全国甲卷《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

[例文2]

在这里,再次被迫远离政治核心的他看到的不是自己命运的坎坷,看到的是西湖如美丽杭城的眉目,一旦淤塞消失,世间就少了一分难得的美景。他义卖字画,发动募捐,调动民众疏浚清淤。挖出来的淤泥如何处置呢?他的目光落到了白堤上:再筑一道大堤,岂不一举两得?

于是,五里长堤,六座石桥,为西子湖再添两道亮丽的风景:‚苏堤春晓‛、‚六桥烟柳‛并称‚西湖十景之首‛。当春日晴朗,柳条低垂,微风过处,万枝婀娜;遇细雨蒙蒙,烟波浩淼,柳披纱缦,水被云吞……

这本是一道‚不为游观为民耳‛的大堤,却无意间成了世间最美的风景。这是一道为民谋福的堤,一道中国文人的社会良心筑成的堤。有了无数绝美的诗文,再筑一道实在的长堤。人生有如此成就,夫复何求?

站在西子湖畔,成就人生之巅。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左右人生的顺逆,如不系的小舟漂泊在茫茫的大海。但是只要有一颗不屈的心,一颗爱人的心,那么,何必在乎站在哪里呢?站在哪里不能成就自己的人生价值

——全国乙卷《位置和价值》

[例文3]

‚乌台诗案‛被陷之后,苏轼被抛到这荒凉凋敝的黄州。

在这里,他以小舟夜泊绝壁下,探究石钟山的得名,毫无顾忌的叹郦元之简笑李渤之陋;他以樽中美酒酹江上明月,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感慨人生如梦;他与朋友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看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感受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时运不济,命途多舛,都不能让他那高傲的头颅低下。

历史的纪念碑上,镌刻着两个字:不屈。——广东卷《纪念》 [例文4]

是那个‚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寒鸦么?是那个‚一蓑烟雨任平生,何妨行啸且徐行‛的行者么?是那个高唱‚大江东去‛的诗人么?苏轼,一个被宋神宗称赞为‚才与李白同,识比李白厚‛的千古大家,在遭受小人泼来的污水,遭受贬谪后,忘却了所有的失意。他在黄州种地酿酒,‚夜饮东坡醒复醉‛,在黄州‚倚杖听江声‛,在黄州写下‚大江东去‛。他总是那样的淡泊从容。他总是将所有的痛苦失意抛之脑后,铭记着世间之美丽。不然,何来‚亲煮东坡肉‛,何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旷达与豪迈?

所以,我们应该忘记别人的嘲讽,如忘掉五年前的一次感冒一样;原谅别人对我们的伤害,如原谅天有晴有阴一样。我们要记住初生婴儿的第一次笑容,我们要记住八旬老人没牙的掩笑……

那阵风吹过,吹走了,吹走了失败痛苦;那阵风吹过,吹过后,铭记住,铭记住了美好快乐!2014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作文指导

2014.5.12

——全国丙卷 《忘记与铭记》

[例文5]

苏轼被贬官黄州之后,妻子生了一个儿子,在众人的凑趣中,苏轼欣然题诗一首,他嘻戏道:‚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惟愿孩儿愚且鲁‛,那么东坡居士自己呢?他真的欣赏这种能保人‚无灾无难到公卿‛的‚愚且鲁‛么?他甘心做么?他做得到么?虽然明知‚我被聪明误一生‛但是他愿意就此归于尘芥,闭上眼睛堵住嘴巴么?

是的,这只是苏轼的一种自嘲,一种泄愤似的自嘲,一种无奈中的达观。如果说‚愚且鲁‛可以‚到公卿‛,那么,现实中的公卿有都是些什么货色呢?苏轼的人生当然不是以成为这样的‚公卿‛为目的的。

在戏谑玩笑中,东坡在自嘲,在呼喊,在释然而笑。

自嘲,是一片无奈的叶子,心中的风暴成就了它的舞动,恣意,随后化作豁达乐观的润土,滋润着生命的大树,让你摘到心中的太阳。——重庆卷《自嘲》

【实战演练】

1.指出下列材料,可以用于证明哪些观点。

2008年6月27日比尔〃盖茨正式宣布从微软退休,转而全身心投入慈善事业。因为他意识到,人生在世的价值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留下多少。在告别会上,他说:‚我不能再挡道了,我离开后,会有人填补我留下的空白。‛谈及微软的未来,他说:‚如果我们不求改变,不吸引优秀人才,这对我们将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

分析:这段新闻内涵丰富,有很多可以挖掘思考的地方

(1)比尔·盖茨退休一事,可以论证:(2)他给新人留下拓展的空间,可以用来论述:(3)他捐出财产,从事慈善事业可以论述:(4)他对微软未来的看法,可以用来论证: 【参考答案】

比尔·盖茨退休一事————————可以论证‚人生需要放下‛,开辟生活的新空问等话题 他给新人留下拓展的空间——————可以用来论述‚人才的更新交替‛,长江后浪推前浪等 他捐出财产,从事慈善事业—————可以论述‚如何正确看待金钱财富‛

也可以论述‚从‘留下’什么,看人生的价值‛等话题

他对微软未来的看法————————可以用来论及‚创新求变‛的重要性等 2014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作文指导

4.一材多用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一材多用的重要意义,初步掌握该种写作的思路和方法。2:通过练习、讲评、讨论,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和写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如何架建“一材多用”的桥梁,让观点和例子巧妙地结合起来。【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写议论文,同学们大多苦于无材料可用。其实,大家头脑中已经储存了不少材料,但为什么还会为材料匮乏而发愁呢?就是有些同学不会高效率地利用自己占有的材料,不善于一材多用。由于事物本身的丰富多彩,一则好的材料总是立体型的,具有多元的属性,再加上不同的人对材料的理解不同,立意的角度有异,因此,同一则材料往往可以从中挖掘出几个不同的观点。

实践证明,训练学生根据话题或中心变换叙述的角度的进行论述说理的能力,可以让学生把手中的材料尽量发挥出“以一当十”的作用。

二、示例感知

1、材料回放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部。而后,于1969年到陕北延安地区“插队”。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他30岁那年患上了严重的肾病,1998年恶化为尿毒症,开始做透析。对于他来说,生命的意义更加特别。

经过1000多次针刺的史铁生,动脉和静脉点已经成了蚯蚓状。史铁生坚强的意志力使他的医生都受到震动,以至于有人宣称:“史铁生之后,谈‘生’是奢侈的,谈‘死’是矫情的。”他说:“你为什么要活着?——这可能就是我的写作动机。就是说,要为活着找到充分的理由。”

他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命若琴弦》、《往事》等;散文随笔集《自言自语》、《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以及《史铁生作品集》。

常年与病痛相伴,史铁生曾自嘲说:“职业是生病,业余写东西。”但史铁生这位“业余写作”的残疾人作家却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下重要的篇章。他的《老屋小记》曾获鲁迅文学奖,《病隙碎笔》获首届“老舍散文奖”一等奖。著名散文《我与地坛》更是感动了无数读者。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以及多种全国文学刊物奖。一些作品被译成英、法、日等文字,单篇或结集在海外出版。

新时期的青年作家中,史铁生是最了悟人生,最豁达,也最真诚的一个典型。他是个残疾人,他曾几次因为自己的残疾而几乎对生活失去希望,几次徘徊在北京的地坛而欲自杀了此残生,但当他终于觉悟到无差别便不成为世界时,他便坦然“接受”了残疾之躯,“接受”了自己与别人的差别,并努力做一个精神上的健康人。

2002年,史铁生获得了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那段授奖词也许是对他最精当的概括:“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毕淑敏说:“史铁生的写作直面人类恒久的生活与精神困境,他对存在的始终不渝的追问,构成了当代文学中的一支重要的平衡力量,他的作品使当下中国文学的意义得以丰富。”

史铁生不仅仅是属于文学的,也远远不只是一个“身残志坚”的典范,在这个人们经常感到恐慌和无力的年代,内心强大的史铁生带给了我们许多精神的力量。所以,他才被称赞为“中国最具神性的作家”。

2010年12月31日3点46分,史铁生因脑溢血突发抢救无效在北京辞世,而再过4天就是他60岁的生日。根据史铁生生前意愿,他的脊椎、大脑捐给医学研究;肝脏已捐给天津一位患者,史铁生又把他的生命传递给另外一个人了。

2、看历年高考作文与史铁生材料契合

心灵的选择(02)快乐幸福与思维方式(04全国卷1)

忘记与铭记(05全国)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2005)人与路(06江苏)我想握住你的手(06上海)雕刻心中的天使(2006广东卷)2007年:

湖南卷:诗意的生活

上海卷:必须迈过这道坎 江西卷二选一:一心中的一泓秋水;二要说爱你不容易

江苏卷:怀想天空 福建卷:季节 2008年:

四川卷:坚强 广东卷:不要轻易说“不” 重庆卷:在自然中生活 山东卷:春来草自青 江苏卷:好奇心 2009年: 安徽卷:超越弯道 湖北卷:站在„„门口 立意作文三:位置与价值

湖南卷:踮起脚尖 福建卷:这也是一种 „„ 2010年: 浙江卷: “角色转换之间” 重庆卷:难题 北京卷: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陕西卷: 谈成才环境 江苏卷:绿色生活

2011年: 天津卷:我生活的世界 江苏卷:拒绝平庸 四川卷:总想有一种期待 山东卷:这世界需要你 广东卷:回到原点 2012年: 浙江卷:站在路边鼓掌的人 福建卷:人生中的赛跑 广东卷:居里夫人的信(材料)全国卷:放下顾虑

2013年:四川卷:过一个平衡的生活 全国卷:切宝石(材料)

3、史铁生材料运用范例:

立意作文一:雕琢心中的天使(06广东)用心雕琢心中充满坚强的天使。(观点)史铁生十九岁因病残疾,大半辈子坐在轮椅上,受尽疾病的折磨,著名的《病隙碎笔》也是花了近四年的时间辛苦完成的。(陈述事例)

然而身体的病痛打败他了吗?没有,坚强的史铁生还被认为是当代最爱笑的作家之一。乐观、坚强、淡定,成为他最有力的武器,他天使般的笑容,更是激励着多少人在生活的汪洋大海中鼓起希望的风帆。

生活对他露出了狰狞的獠牙,却没有使他变成一个魔鬼。只有用心雕琢生在心灵里的天使,才能战胜困难和挫折,取得成功。(析例)(因果)立意作文二:拒绝平庸(2011江苏)

拒绝平庸,用坚守去创造一片蓝天;拒绝平庸,用坚强去开垦一片耘田。(观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有的人甘于平庸,有的人拒绝平庸。大家熟知的史铁生面对命运的打击,拒绝平庸,用他那残缺的躯体,说出了健全的,丰富的思想,彻底悟出了生命的真谛。他不无幽默地说,自己的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很有些凄凉和悲壮,但是就是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他在病隙之余,奋笔疾书,跟命运抗争,拒绝平庸,终于写成了《病隙碎笔》等一系列著作,获得多项文学大奖,成为当代杰出的作家。(陈述事例)

试想,史铁生如果甘于平庸,就不可能在文坛上撞开一条道路,给人们带来丰厚的精神财富。面对史铁生,我们感到汗颜,我们健全人又做过多少次追问,我们做了什么?还有哪些没有做到,拒绝平庸,才能走出平庸。(析例)(假设)

在位置与价值的天平上,总会有人摇摆不定,也有人处之坦然,使二者相得益彰。找准自己的坐标,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吧。(观点)

史铁生在人生最值得憧憬的青春年华,饱受病痛摧残,虽然也有过痛苦、迷茫甚至绝望,但是他最终毅然鼓起希望的风帆,以残缺之躯,用一枝笔,锁定了自己的人生位置,写出无数优美深邃的文字,在文学的世界,描绘出一幅幅锦绣的图画,哪怕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他也捐献出自己的器官,体现着一个身残志坚者的人生价值。(陈述事例)

由此可见,自怨自艾、顾影自怜者,在上帝的丰盛的午宴餐桌上,是没有他的位置的;而自强不息、发愤图强者,一定会是时代的弄潮儿。(析例)(归纳、对比)

三、方法指津

1、多角度深思

一则好的材料不同的人理解不同,立意的角度有异,同一则材料,往往可以从中挖掘出几个不同的观点,所以,我们对一则材料应该多维度审视,挖掘材料的内涵、寓意、人生启迪,也就是从中归纳出不同的论点。

2、依照论点使用素材

议论文中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就像鱼和水的关系,鱼因水而彰显生命活力,水因鱼而具有生机色彩。一篇好的议论文,议论文论点与论据要一致统一,论点统帅论据,论据要为论点服务。

首先,找出与命题的契合点,在行文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把材料向论点靠,其次,事例转述的侧重点也要因论点而异。根据论点的需要,着重转述符合论证需要的内容,巧妙地转换叙述重心,突出某个侧面,能证明中心、围绕话题的部分要详写,适当渲染扩充,和中心、话题无关的,要略写或不写。

【例】下面这段文字在论据叙述方面存在什么问题?请指出并加以修改 细小的事,决定成败。古代征战连绵,士兵死伤无数,可是历史上也有不费一兵一卒却将四万大兵逼退的事例,这就是诸葛亮的空城计!诸葛亮城内只有寥寥几千兵力,但却因为他知道司马懿生性多疑,于是大开城门,并亲自带上书童上城楼抚琴,使得司马懿在城外不敢进入,并草草收兵,恐有埋伏诸葛亮因早早摸清对方性格,才能如此布局,从而不难看出,细小的事却决定了成败啊!

存在问题:A、论据没有紧扣论点B、叙例时没有针对论点C、缺少感染力

D、舍弃观点关键词,细小≠细节

【修改】细节决定成败。空城计中诸葛亮不费一兵一卒却将司马懿的数万大兵逼退,诸葛亮之所以成功,除了超常的智慧和胆识,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他注重了细节:

藏起旗帜,大开城门,每扇门派二十个军士洒水扫地;自己穿上鹤氅,戴上纶巾,携两小书童到城楼上弹琴;甚至还不忘点起檀香。如果诸葛亮不是抓住了司马懿生性多疑的特点,如果他不是将每一个细节都布置得天衣无缝,又怎能骗过老奸巨猾的司马懿?又怎能留下战争史上的奇迹?

试想,有一个扫地的士兵露出了慌乱的神色,试想他自己的纶巾系得不端正„„任何一个细节露出了蛛丝马迹都将功亏一篑,前功尽弃,我们不得不赞叹诸葛亮的胆大,更不得不佩服他的心细,实在是细节决定了成败啊!

最后,要对事例进行引申与拓展论述。紧扣道理写好事例以后,要不失时机地对事例进行分析引申强调(运用反向假设分析、因果分析、条件分析、类比分析等),使事例与所要证明的道理紧密关联,让阅卷者更明确的知道事例恰当、有力地证明了道理。

【例】下列两段素材运用有什么问题,可以作出哪些修改? 论点是“多走一步,走出成功”。文段一:牛顿曾经说过,“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获得成功。”他正是因为比前人多走了一步,才为后世解开了宇宙中的奥秘。

文段二:著名科学家牛顿,在看到苹果从树上落下后,并没有像普通人一样固步自封,认为这是常识,没有什么可以值得研究的;相反,他坐在树下,苦思冥想,不断研究探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最后,他成功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让世人惊叹不已。

【修改】苹果在许许多多的人面前掉落过,这些人兴许会感叹一句:哦,苹果熟了!然后继续他们平庸的生活。唯有牛顿,*角度)他迈开自己思想的步伐,多走了一步,他在问自己,为什么苹果掉在地上面不飞到天上去呢?(转述)就是这多增的一步,引导着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冲击了封建神学,促进了人们意识的觉醒,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分析意义、作用)牛顿正是因为比前人多想了一步,才为后世成功的解开了宇宙中的奥秘。(强调)

四、实战演练

作文素材:艾丽丝·门罗

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82岁的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荣获这一殊荣。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恩隆德在颁奖词中称门罗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并称赞“门罗的作品以情节细腻见长,文风透彻,带有心理现实代主义特色。”

门罗1931年出生在加拿大渥太华,大部分时间都在这个安静的城市度过。她的小说写的也都是这个城市郊区小镇中上演的平民中的爱情、家庭日常生活,而涉及的却都是和生老病死相关的严肃主题。

这个女作家的笔触简单朴素,但细腻地刻画出生活平淡真实的面貌,给人带来很真挚深沉的情感,这恰好显示了文学最本质的能量。很多人把她和写美国南方生活的福克纳和奥康纳相比,而美国犹太作家辛西娅·奥齐克甚至将门罗称为“当代契诃夫”,而在很多欧美媒体的评论中,都毫不吝啬地给了她“当代最伟大小说家”的称号。

门罗一生创作了11部短篇小说集和1部类似故事集的长篇小说。在短篇小说普遍地位低下的欧美文学界,这个终身成就奖颁给她让一些人惊讶,但更多的人对门罗获奖的感受却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值!” “每读爱丽丝·门罗的小说,便知生命中未

曾想到之事。”这是由作家、学者、编剧等组成的评委对她的评价。

其实门罗开始写短篇是为了给写长篇打基础,但后来却意识到自己只能写短篇,“我如此投入地写短篇,大概也是对写不了长篇的补偿。”去年,门罗正式宣布封笔,称因为年纪大了,“常常忘记了人名地名”。

1968年她37岁,发表首部短篇小说集《快乐影子舞》,一炮打红,并得了她的第一座加拿大总督文学奖。此时,她已是三个女儿的母亲。她的许多早期创作,是陆陆续续地在孩子的呼噜声旁,或等待烤炉的间歇中完成的。事实上,《快乐影子舞》前后花了20年才写完。

50岁之后,这个女人才真正开始拥有自己的生活,开始潜心创作,她爆发惊人的创作力。不过她写的都是她30岁到50岁期间历史背景中发生的故事。1978年,她的另一部小说集《你以为你是谁》再给她捧来了一座总督奖,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她每隔4年都要出一部短篇小说集,开始享有世界级的名誉。

门罗的家庭几乎每一代都会出现一个作家,门罗说:“苏格兰人不管男女贵贱,都会学着读书,而我小时候竟然没有意识到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多年来,村上春树一直被冠以“离诺贝尔文学奖最近的人”的称号,今年更被称为“最悲壮入围者”。他曾多次处于各大博彩公司赔率表前三名,却至今未得奖。今年从9月初开始,村上春树一直高居著名博彩公司Ladbrokes和Unibet赔率榜榜首。直至颁奖前几小时,才从首位跌至第二。

据业内人士介绍,日本的出版商几乎每年都在准备为村上春树的获奖做准备,这样的期待在去年达到顶点,最后却授予了莫言。

村上春树作品的中文简体版翻译者林少华此前曾表示,村上春树迟早会得诺奖,但今年概率最低。评论家白烨则认为,村上春树在中国影响很大,作品有纯文学写作,也有通俗写作,有一些作品很流行,“(但这)对一个高端作家不是好事,(因此)不太可能得诺奖”。

他表示,诺奖获奖的所有作家都是严肃文学里的顶尖的作家,村上春树比别人多了通俗和流行的一面,虽然看起来销售量很大,“但对于要求文学的纯度而言,可能又是他的一个弱点”。

但是门罗的创作手法完全不同于商业化的写作,了不迎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她的东西需要你沉下心来认真阅读和品味,才能体味其中的好处。她的作品中有许多细腻的、不动声色的描写,如果你没有足够的耐心,可能会感到沉闷和倦怠。

1、从这则材料中,你能提练出什么观点? 适用观点: 坚守(望);把握自己的人生 努力,什么时候都不晚 激情常驻就会永远年轻 心存梦想,希望不灭 草根也有其光芒 生命需要一个支点

上帝对你关上一扇门,同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梦想总会开花

生命需要积极的态度

2、从你提练的观点中任选两个,运用这则材料,写一小段论述文字。

五、能力提升训练

请你阅读下列人物简介,并结合课外所了解的有关他们的事例,然后以“面对诱惑”、“面对挫折”、“谈高度”为题,同时运用巴尔扎克、曹雪芹的事例,构思三篇不同观点的议论文。

【巴尔扎克】1799年5月20日生于法国中部的图尔城。15岁随父母迁居巴黎。17岁入法科学校就读,课余曾先后在律师事务所和公证人事务所当差,同时旁听巴黎大学的文学讲座,获文学学士衔。法科学校毕业后,拒绝家庭为他选择的受人尊敬的法律职业,而立志当文学家。他不断追求和探索,对哲学、经济学、历史、自然科学、神学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积累了极为广博的知识。

20岁开始不顾父母的强烈反对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但是第一部作品五幕诗体悲剧《克伦威尔》却完全失败。尔后他与人合作从事滑稽小说和神怪小说的创作,曾一度弃文从商和经营企业,出版名著丛书等,均告失败。商业和企业上的失败使他债台高筑,拖累终身,但也为他日后创作打下了厚实的生活基础国,为他认识社会、描写社会提供了极为珍贵的第一手材料。1829年,他发表长篇小说《朱安党人》,迈出了现实主义创作的第一步,1831年出版的《驴皮记》使他声名大震。他要使自己成为文学事业上的拿破仑,在30至40年代以惊人的毅力创作了大量作品,一生创作甚丰,写出了91部小说,合称《人间喜剧》。但他由于早期的债务和写作的艰辛,终因劳累过度于1850年8月18日与世长辞。

【曹雪芹】清代小说家。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自幼就是在这“秦淮风月”之地的“繁华锦绣”之乡生活中长大的,少年时代过着富贵奢华生活,爱好研究广泛: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饱尝了人生的辛酸,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

5.写出好作文的法宝之一:多用成语 篇五

为什么?

第一、成语是流传千百年的固定词组,它有非常好的韵律感,也就是有非常平衡的平仄关系。比如我们会觉得“千方百计”悦耳动听,“百计千方”就不好听,就是因为平仄关系的缘故。

第二、成语经过千百年来一些杰出的文艺家的演绎和提炼,大都有非常独特的语境。

第三、成语大都有为大家熟知的意蕴,用成语就是把读者带入自己语境的最直接、最简单的办法。

作文,我们应该多向古人学习,学习他们文章的韵律感,学习他们文章的节奏感。

在古代,大文学家一般就是大音乐家,尤其是大诗人、大词人,如白居易、姜白石、李清照、李后主等等。

因为在那时,“诗”就是“歌”,“词”就是“曲”。

所以,古人的散文、诗歌、词曲都是我们顶礼膜拜学习的源泉!文学与音乐从来都是难分难解的,余华就是因为音乐而写作的。好的文章就是一曲好的乐章。

上一篇:客服实习期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保障性住房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