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锦江区都市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建议书

2024-11-09

成都市锦江区都市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建议书(共11篇)

1.成都市锦江区都市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建议书 篇一

附件1:

成立成都市青白江区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

领导小组方案

为做好我区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区政府决定成立成都市青白江区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现将领导小组名单及职责明确如下:

一、领导小组名单(建议名单)

组长:万仲全区委常委、区常务副区长副组长:王志刚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

成员:杨波区政府目督办主任

熊勇区金融办主任

陈道蜀区农发展局副局长

张义造区水务局副局长

肖敏区统计局副局长

唐琪区财政局纪检组长

李玉章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青白江

支公司总经理

廖敏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分

公司青白江营销服务部经理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试点工作的日常事务。办公室主任由

陈道蜀兼任。

二、工作职责

(一)领导小组职责。

负责试点工作的领导、组织和统筹协调工作。具体包括:研究制定农业保险试点相关政策;审定上报全区农业保险工作试点方案及保费补贴计划;审核政府应承担的超赔责任;协调解决试点工作中的相关重大问题。

(二)成员单位职责。

区财政局。负责试点工作的日常事务。按照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我区参加全市农业保险试点工作方案及相关政策建议;负责保险补助资金的筹集、拨付和清算;研究制定保险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跟踪监督保险补贴资金的使用;收集汇总全区试点工作情况并及时报送区领导小组及市财政局。

区金融办。研究提出全区农业保险改革试点工作政策建议;协调保险机构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合作;审核农业保险条款和费率;负责提供全区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的相关资料;研究建立农业保险项目的风险评价预警和运行监控体系。

区农村发展局。负责农业保险试点宣传、调查研究工作;加强农业和畜牧业生产(包括建立完善的畜牧兽医防疫和服务体系)的指导;帮助农民和龙头企业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农业和畜牧业生产基础数据;协助保险机构开展理赔定损工作。

区水务局。负责防汛抗旱方面指导;负责提供试点品种相关数据和专业分析;协调做好灾害界定工作。

区统计局。负责统计全区保费缴纳和理赔数据;比较分析农业保险有关数据;协调做好灾害界定工作。

成都市融禾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具体组织实施全区农业保险试点工作方案;负责与保险机构对农业保险条款、费率、服务等业务的谈判与签约工作;协调保险机构落实投保工作;监督和协调保险机构及时合理理赔;提供全区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基础性资料。

保险机构(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青白江支公司、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青白江营销服务部)。负责具体开展农业保险试点业务;负责对参保对象进行宣传、解释保险条款、阐述保险相关事项;负责与参保对象达成保险共识、办理承保、防灾防损、查勘理赔等具体工作;负责管理“农险补贴资金专户”,并接受区财政局的监管;提供全区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基础性资料。

成都市青白江区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

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七年十一月五日

2.成都市锦江区都市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建议书 篇二

1 开展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效

制定并实施《成都市青白江区都市型现代农业规划》, 以培育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重点, 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典型示范等措施, 支持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发展, 使之成为推动全区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生力军。

1.1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2003年以来, 成都市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推进城乡一体化, 统筹推进“三个集中”“六个一体化”和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青白江区按照市委部署, 认真实施了土地整理、确权颁证等工作, 完成了5 066.67 hm2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为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农村发展, 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下了坚持基础。

1.2 强化策划促进管理

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 全局谋划, 促进作长产业链。比如, 2007年开始建设的城厢镇食用菌园区, 专门成立了食用菌园区管委会, 建立“招、建、管”一体化机制, 实行“园区+平台公司+主导产业+市场”“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 以食用菌链条 (制种-标准化生产-加工、营销-菌渣综合处理) 循环综合利用为特色, 完善基础设施, 提高园区承载能力, 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实现一二三产互动发展。2009年, 开始先后引进成都宜家食品有限公司、成都康祖食品有限公司等加工企业, 形成食用菌精深加工集群, 其中宜家食品、康祖食品年产值已过亿元;引进恒邦观光农业有限公司打造中国食用菌文化博览园项目, 促进一三产业融合发展;引进好农福菌业公司解决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制袋和制种环节, 采用机械化集中制袋, 促进园区标准化生产, 建设食用菌GAP种植基地。并由食用菌联合会对企业和农户的生产成本、生产利润、生产水平和工艺流程进行核查, 树立统一园区品牌。目前园区已发展到约66.67 hm2, 其中食用菌加工区20.00 hm2, 特色食用菌标准化种植基地46.67 hm2, 年产袋装食用菌5 000万袋, 年产量2.5万t, 产值3.5亿元。

1.3 积极引导专业合作社

引导农户成立专业合作社, 由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经理人负责合作社的生产经营管理, 建立适应规模化种植的专业化服务体系。比如, 姚渡镇光明村2015年初成立了成都聚民土地股份合作社, 按照农户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 将农村土地承包地经营权折股, 合作社实行农民自主联合, 统一经营。村支部书记胡显建说:“现在大多业主通过租赁土地进行农业生产经营, 土地的高租金导致经营困难的情况时有发生, 而土地股份合作可以有效降低成本。”聘请了该村村民、种田能手、农业职业经理人曾加水担任生产经理, 统一生产管理;细分与重新配置土地经营权, 形成土地股份合作社、职业经理人、农业服务等多元主体共同构建和共同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体系;建立相应的分配制度, 按照成员生产经营据实核算, 扣除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成本, 弥补亏损、提取公积金和公益金后的可分配盈余, 按照一定比例分配给社员, 形成“共营共享”的利益共同体与分享机制。2015年, 合作社水稻平均667 m2产量561 kg, 比2014年平均667 m2增加30余kg, 入社社员平均667 m2多收入80元左右。2016年, 成都聚民土地股份合作社获评“成都市市级示范农民合作组织”。

1.4 强化保障体系建设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建立了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提供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社会化服务。设置公益性乡镇 (街道) 农业综合服务站9个, 开展农、林、牧、渔等农业技术推广和监督管理服务。采取“专家定点联系到区、农技人员包村联户”的工作机制, 通过“专家+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模式为农业经营提供技术服务, 发展提供经营性服务的农资放心店83个。开展了专业人才培养, 仅在2016年1—5月, 就组织开展产业培训8场412人, 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3 424人次。

2 目前存在问题

青白江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虽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农业经营方式不适应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政府在推进新型农业化服务系统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

2.1 规划引领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的数量不多, 规模不大, 个别合作社还是只挂牌不运行的“空壳社”。经营主体对现代农业发展现状了解少, 掌握的先进生产技术不多, 农产品市场和品牌意识淡薄, 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差, 市场竞争力和服务带动能力不强, 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自身生产经营的机械化、标准化、信息化程度不高, 各类经营主体之间联合与合作不够, 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 “双层经营、统分结合”为主要特征的农业经营体系很难成型。

2.2 政策支持作用发挥不明显

青白江区农民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055 hm2, 地块零星分散, 加之少数农户对土地长期流转后能否顺利收回心存疑虑, 转包意愿不强, 导致集中连片流转难以进行, 农业资源规模生产难度大。资金方面, 农业生产投资较大, 抵抗风险能力弱, 缺少抵押物, 致使业主融资贷款难度较大。绝大多数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融资筹资方面都存在着授信担保困难、申请手续繁杂等问题, 发展前景受到很大制约。农民利益保护方面, 企业在进行社会化服务时经常出现供给不足, 社会责任感不够, 定位水平较低等问题, 不能够全面承担起企业自身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政府所制定的相关优惠扶持政策因种种原因落实力度不够;因为农业的季节性很强, 在生产旺季时, 企业进行农业社会化服务常常陷入流动资金短缺的境地。此外, 现有的“公司+农户”模式也存在着制度上的缺陷, 在面对企业利益及农户利益相悖时, 通常为了保护企业自身的利益而忽视农户的利益, 没有良好的服务意识。

2.3 流通渠道没有完全通畅

基础设施方面, 青白江区农村基础设施有了大幅度的改善, 但毗河南北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依然存在, 毗河以南的丘陵山区地形地貌条件差、交通不便、水源缺失, 制约了经营主体的发展。土地方面, 经营主体需建设的管理用房、加工车间及仓库等配套设施由于缺少建设用地指标导致推进困难。

2.4 服务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质量监管方面, 监管人员和自检经费不足, 制约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 由于经营分散, 对农产品投入品使用、生产源头管理、生产过程等环节监管困难以及取得品牌证书后的监管力度不强。人才方面, 缺乏拥有生产技术和高能力高素质的人才, 取得农业职业经理人资格认定的22个, 占13.2%。

3 角色定位分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农业, 必须建立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要坚持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的方向, 充分发挥公共服务机构作用, 加快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针对当前存在的各种问题, 在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中, 政府应厘清与农业经营主体的关系, 重点担当好以下角色。

3.1 长期规划的制定者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和繁荣”的目标, 按照多业态、多功能、长链条的思路和实现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功能有机统一的要求, 从调整农业产业、生产要素投入和组织结构入手, 结合地方实际, 找准产业定位, 制定区域性农业发展规划, 提升科学规划水平, 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支撑,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 让农民群众拥有创业就业、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3.2 支持政策的提供者

3.2.1 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

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努力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强、加工水平高、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年产值或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将发展家庭农场纳入财政支农政策扶持范围, 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助、定额奖励等形式, 对家庭农场进行奖励或补助。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良好的内部积累和风险保障机制, 鼓励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参与财政项目申报与实施, 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指导现有种养专业大户不断提升标准化生产和市场经营能力,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农业职业经理人和农村经纪人成为种养业专业大户, 尤其是种业和特色养殖专业大户, 提高管理水平。

3.2.2 加大财政扶持。

设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专项资金, 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兴建生产服务设施、建设生产加工基地、扩大生产规模、推进技术改造升级以及建立科技研发机构等。推进农业保险制度改革, 扩大探索除粮食、生猪、大宗蔬菜 (11种) 产品外, 诸如小家禽、水果等农产品的目标价格保险, 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 提高抗风险能力。

3.2.3 多层次引进经营主体。

本着降低门槛、降低风险、确保农民利益的原则, 鼓励、支持工商企业和社会资本流转土地经营权, 引进一批从事二产或三产的投资商, 投资青白江区一三互动、二三互动、一二三互动的项目, 或兴办家庭农场, 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农业。

3.3 流通环节的建立者

3.3.1 完善农产品市场物流体系。

加快农村市场和小城镇商业网点建设, 加大城区菜市场、乡镇农贸市场和乡镇日用品直营店的建设和改造力度,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益性冷链物流设施、城市共同配送中心、农贸市场和菜市场建设。完善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支持大型涉农企业投资建设农产品物流设施。

3.3.2 有效对接市场信息。

培育农村经纪人从事农产品流通、科技、信息等中介服务活动, 重点扶持农产品生产基地与大型连锁超市、学校、机关及大企业等产销对接, 减少流通环节, 降低流通成本。

3.3.3 推广物联网技术应用。

鼓励运用物联网技术对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和水产养殖等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各种要素实施数字化设计、智能化控制, 提升农业生产标准化、集约化、自动化水平。推进农产品营销网络化, 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 促进订单农业发展。

3.4 服务体系的构建者

3.4.1 稳定农业公益性公共服务机构。

强化农业、畜牧、林业、农机等技术推广中心的职能职责, 充实和稳定农业综合服务站人员和技术力量, 重点抓好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土壤环境监测、农作物统防统治、区域疫病防控及产品质量监管等服务。

3.4.2 探索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采取财政扶持、费税优惠、信贷支持等措施,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定向委托、奖励补助等方式, 支持具有资质的经营性服务组织从事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动物疫病预防、农业全程机械化示范等农业公益性服务。推广“生产全托管、服务大包干”全程社会化服务, 逐步将公益性农业服务体系推向市场, 减少公益性服务份额, 直到彻底退出, 充分体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3.4.3 创新经营主体培训方式。

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遴选一批接受能力强, 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知识, 长期从事农业生产, 并能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农户和素质高且具有管理经验的职业经理人, 通过理论培训、田间实践、现场会诊、赴省外高校强化培训等多种方式, 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3.4.4 建立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体系。

深入推进食品质量溯源监管, 推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信息体系建设, 落实巡回检查、检打联动、监管协作等工作措施, 建立企业、行业、媒体、城乡居民等多元主体参与的食品社会共治机制。落实政府属地管理、部门监管、生产主体三大责任, 实现属地责任和监管责任的有机结合。

摘要:从成都市青白江区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方面的情况入手, 分析当前在推进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提出政府角色定位应是长期规划的制定者、支持政策的提供者、流通环节的建立者、服务体系的构建者。

3.读都市农业观光园区建设心得 篇三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都市农业和都市农业观光园区建设发展的基本概念、发展背景以及其发展前景。讲述了观光园区的如何规划,通过对国内外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实例的剖析和经营运行模式的探讨,讲述了都市农业观光园区建设在现代社会的可行性。

读这本书收获匪浅,想读透这本书其实真的不容易,因为它这本书涉及了很多方面的知识,很多学科的知识都渗透到里面去,对于我们学园艺专业的,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了解其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同时结合其他知识和实践,联系实际,从而培养自己成具有较强的技术综合能力和经营能力,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更加适应这个社会和回报贡献这个社会。

都市农业观光园区是都市农业发展的一种模式,要探讨都市农业观光园区就要了解都市农业出现的背景,都市农业的内涵、发展模式等。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城市必然呼唤自然、农业。以都市群(圈)发展时卫星城的加盟必然扩大城市郊区的面积,也会置换出一定比例的城市土地用于“后现代农业”的发展。这种以所属城市技术、信息、资金、工业和市场为支撑的农业就称为都市农业。为了加速形成生产规模和经济份额,借鉴国内外农业推广的成功经验,集各级政府、企业财团、民间、国际资本等力量,将都市农业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划定专门区域设立都市农业园区,完成农田基本建设,专项支持和扶持专用设施建设,引入企业或个人资金、技术创建高产、高效、优质、安全的后现代农业体系。都市农业是随着城市化水平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它是依托城市、服务城市、适应城市、满足城市人们各种需要的现代农业。因此,城市发展规模和城市收入水平,决定着都市农业发展方向和水平。根据中国国情,城市化水平还不高,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刚刚解决,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因此,都市农业的发展应坚持生产鲜活农副产品、观光休闲、改善生态环境三功能相结合,根据区位特点及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地确定都市农业发展方向、形式、规模和布局,建设绿色无污染型、观光休闲型和生态环境型的现代农业。要正确处理发展都市农业与搞好农产品生产的关系,即不能设想把整个郊区都开发成观光休闲农业区,因而忽视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也不能借口只满足城市对食品的需求,而不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和生态绿色农业。要从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合理安排都市农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观光农业作为新兴的行业,既能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解决农业发展的部分问题,也能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还能够带动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的发展,改变农村面貌,是为解决中国“三农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因此可以预见,观光农业这一新型产业必将获得很大的发展。而目前我国都市农业观光园区已经出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表现为: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农业机构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效,经济运行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改善出尽对外吸收资源要素能力增强,“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工作取得一定成就。21世纪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世纪,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因此我们在建设都市农业观光园区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要注意发展与全市、各县区发展旅游业密切结合,以旅游业发展带动都市农业发展,以都市农业促进旅游业发展。为便于组织客源,新开发的景点,最好配置在旅游区内或旅游热线上,以形成规模优势。促进农业和旅游业结合,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结合,城市与郊区结合,要把开发农业和保护农业结合起来,防止把发展都市观光农业变为娱乐性开发性行为。

4.都市农庄项目建议书 篇四

1、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发展旅游业反哺生态建设工程,提升生态林区自身“造血”功能,实现以山养山,促进昆明生态建设事业的大踏步发展,促进昆明市周边森林景观得到较大改善,将有利于改善昆明投资环境,增强招商引资力度,拉动内需,调整产业结构,对保障昆明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2、有利于发展地方特色旅游,树立昆明区域性国际城市形象 昆明市是我国西部主要的高原城市,自身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同时是各地游客前往大理、丽江、香格里拉、西双版纳等云南省主要旅游胜地的必经之地,旅游市场潜力巨大。通过项目实施,发展高原生态特色旅游项目,注重在特色餐饮、高端康体养生上下工夫,形成一处宜游、宜住的功能区,让本项目成为展示昆明城市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为中外游客提供良好的生态旅游去处,促进“景区游”与“城市游”、“特色游”的互补,以延长游客滞留时间,提高消费水平,提升昆明旅游形象和品位,有利于树立昆明区域性国际城市形象,为昆明建设“宜居生态城市”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国际化门户和桥头堡城市”这个目标作贡献。

3、增加就业机会、减轻就业压力

项目建成后,项目区直接提供就业岗位600人。随着旅游业、生态农业、林业、生态建设业的发展,将有力促进交通运输、苗木、种植业等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减轻社会就业压力。

4、有利于丰富市民旅游内容,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通过项目建设,土地资源、林业资源将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项目建设为市民提供了一处良好的休闲处所,将更加丰富市民生活,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保障群众身心健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生态效益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为整个双龙片区森林保护树立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基地,使森林保护单位和个人可以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和林业资源,盘活有效资源,提升荒山绿化自身“造血”功能,解决目前荒山绿化后期资金不足的严重现实问题,减轻绿化单位的负担,实现以山养山,并让植树造林者得到实惠,建立起一种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互相促进的优良的利益机制,从而充分调动绿化单位绿山、护山的积极性,把“绿山与爱山、护山、用山”有机结合起来,把“靠山、用山和爱山、护山”真正落到实处,使双龙林区以更有效的手段、更足够的精力建设好、保护好,巩固好生态建设成果,保障绿化工程的持续发展,以调动社会各界投身造林绿化的热情,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多种经济组织参与生态建设事业,营造全社会办林业的浓厚氛围,大力促进昆明生态建设事业的大踏步发展。

5.都市观光农业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篇五

都市观光农业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城市是人居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人们面对日益嘈杂的城市环境,严重的生存压力,高密度的居住环境,缺乏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及与自然的联系。景观设计师们把农业景观引入都市景观,增添了城市景观趣味性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本研究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综合考虑城市发展,运用各种生态技术来进行场地设计。

1、定义重释

1.1景观的定义

景观是对生态、技术和文化影响因素的时点反应。景观是多种功能(过程)的载体,因而可被理解和表现为:(1)风景:视觉审美过程的对象;(2)栖居地:人类生活其中的空间和环境;(3)生态系统:一个具有结构和功能、具有内在和外在联系的有机系统;(4)符号:一种记载人类过去、表达希望与理解,赖以认同和寄托的语言和精神空间。

1.2景观设计的定义

景观设计是社会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一个融合了人类文化学、建筑学、地理学、心理学、气象学等众多学科的庞大综合学科。D·W·梅尼格讲到:环境使我们作为生物延续下来;景观作为文化展示给我们。任何文化都可以从景观来发现自身。现在,景观设计广泛应用于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之中,景观环境设计拥有广泛的对象领域,其宗旨就是在历史文化的传承上为人类创造休闲、娱乐的空间,创造舒适、宜人的环境。

1.3观光农业的定义

对于观光农业,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概念。但内容大同小异,即观光

本文由:远景设计研究院整理提供(专注古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农业规划、旅游规划)

农业是以农业为媒介,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模式,吸引城市人回归农村,体验农村生活与文化并同时满足游览者观光、休闲、求知、购物等各种功能的旅游业。观光农业是都市农业的一种经营模式,都市观光农业园依托并服务都市,满足城市多方面需求。

2、观光农业园景观生态规划设计

2.1功能分区与布局

在规划中,公园的食品从生产,交易以及物流都为当地消费者量身打造,并可持续性发展。观光农业园在“绿色生产、生态文化、农游合一”的主题下,形成了典型的空间模式是“三区结构模式核心”:(1)保护区,处于园区的中心地带,主要提供农作物栽培及农业生产,禁止游客进入或者限定游览时间。(2)中心区,是游览观光娱乐区,供游客参与农业相关的游憩娱乐活动和农业实践活动以及参加娱乐项目,同时在此区域有配套的服务设施。(3)外围区,是观光农业园的服务管理区也是农产品展示,交易的场所,同时配套餐饮及娱乐设施。这样不仅能满足游客的需求,还能节省观光农业园农产品销售运输的成本,使游客和观光农业园都得到实惠。

2.2自然景观要素规划

(1)土地与地貌

自然界的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她滋养了大地万物,并让他们生生不息。经过地质变化,形成了如平原、低地、丘林等不同的地貌,也给人带来了不同的景观感受。在人的视觉感官上,通常把地貌分为角形地貌和曲线地貌。正如角线给人尖锐,刚正,果断的心理感受;曲线便犹如女人的身体,给人柔美,从容,安静的感觉。最大限度利用和保护这些自然特色,对其做一些有益的微

小改变,保留原始的地貌特色。对大规模的改变地形、地貌应谨慎处理,以免带来生态环境的破坏。

(2)农业植物

地区开发设计时,要考虑到农业植物外部形态与色彩随着季节和生长周期呈现在根、干、枝、叶、花和果实的变化,给人提供多种感官享受。从农业植物尺寸来说,一般分为大中型树木,小型和花型树木、高灌木丛、中灌木丛、灌木丛和地表覆盖植物。利用灌层树木和地表覆盖层的简化方案,可有效地结合分隔的各设计要素。相反,一个复杂、多层次的植物规划可为单调或枯燥的建筑组合增添多样性和趣味性。

3、都市观光农业在城市景观中的契机与问题

3.1都市观光农业对城市景观的推动

都市观光农业园是位于大都市内、都市郊区和大都市经济圈以内,集农业生产、可以示范、观光采摘、科普教育、休闲度假于一体。都市观光农业园呈现出了城市景观中难能可贵的田园风光景观。同时,都市观光农业园生产农产品和优美的环境满足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和精神需求。苏伯阳提出我国城市观光农业的产生有其深厚的时代背景,从需求角度上看,随着城市化进程,城市景观已经充斥着“柏油沙漠”,“水泥丛林”的存在,城市居民普遍具有回归自然的身心需要。都市观光农业景观把具有代表性田园景观引入到城市景观中,不同品种的农作物种植,不同的种植方式,可以构成不同的色彩图案,产生丰富的景观效果,从而增添了城市景观的情趣

3.2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在城市发展中,观光农业以新型景观的形式丰富了我们的城市景观。目前,观光农业园发展前景广阔,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成功经营的例子不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缺少规划,片面追求短期利益,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2)品牌意识薄弱,没有鲜明特色,没有通过突出观光农业园的主题与特色来树立品牌园区。(3)季节性强,造成旺季人满为患,而淡季门前冷清,经营萧条。(4)规划和管理人才的缺乏,导致观光农业园文化内涵不高,活动单调,旅游资源浪费。

4、结论

6.成都市温江区工商联 篇六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

工商联工作的意见》的工作方案

9月16日,中共中央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中发[2010]16号,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党中央着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而作出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我国政治经济生活尤其是统一战线的一件大事,在工商联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为认真学习、贯彻和落实好《意见》精神,按照《关于学习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精神的通知》(全联通【2010】66号)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组织发动,深入学习宣传

1、深入学习。一是在学习层面上。着力抓好四个层面的学习,即:推动区委及时将《意见》的学习列入中心组学习日程并组织学习;工商联机关领导班子带头学好文件,以自身的学习带动机关的学习;全区工商联干部的学习;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基层商会、行业协会的学习。二是在学习内容上。在认真学习《意见》的基础上,深入学习中央有关领导同志重要讲话、人民日报有关评论员文章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学习问答》一书,我区编印的学习手册。要通过学习,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增强贯彻落实《意见》精神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坚定性。三是在学习形式上。自学与集中 1

学习相结合。在工商联工作会、机关学习会、会长扩大会、执委会、年终工作会上传达学习《意见》精神,同时,召开座谈会、理论学习会等。举办专题培训班,邀请有关专家深入、深刻解读《意见》。

2、广泛宣传。广泛深入宣传《意见》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和《意见》的基本精神,宣传非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对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宣传工商联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和经验做法,宣传学习贯彻《意见》的好经验好做法。一是新闻媒体宣传。在《中华工商时报》、《四川日报》、《成都日报》、《今日温江》、成都电视台、温江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宣传。二是网络宣传。充分利用新华网、中国企业新闻网、温江民营经济网站进行宣传。三是杂志简报宣传。在商会会刊《魅力温江》开设学习专栏,编发《温江统一战线》、《民营经济快报》,发挥商会QQ群宣传窗口的作用。通过做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大范围的宣传工作,为贯彻落实好《意见》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狠抓落实,创新工作举措

组织力量深入企业、深入基层调研,全面掌握工商联工作和自身建设情况。对照《意见》和全联通【2010】66号通知中“工商联贯彻落实方面”的25条要求,认真查找和梳理影响工商联发挥作用的突出问题,提出贯彻落实《意见》和加强改进工商联工作的意见建议。在贯彻落实《意见》精神过程中,密切联系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工商联工作实际,结合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在引导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参与政治生活和社会事务、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基层商会和行业协会发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工商联自身建设等方面,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努力把解决问题的有效做法变成长效机制,把抓落实的过程变成工作创新的过程,推动工商联工作创出新特色、取得新突破。

三、作好汇报,制定实施意见

向区委、区政府相关领导作好汇报,争取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按照《意见》,落实全联通【2010】66号通知中“推动地方党委贯彻落实方面”和“推动地方政府贯彻落实方面”的21条要求。重点推动区委、区政府将学习贯彻《意见》列入常委会议题和政府常务会议;抓紧制定《中共成都市温江区委、成都市温江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及时召开工商联工作会议,研究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

四、科学部署,分步骤实施

根据我区实际,将学习贯彻《意见》工作分为学习宣传、调研分析、制定意见、总结提高四步开展,每一步骤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做到科学部署、周密安排、分布实施。其中,学习宣传、调研分析和落实各项工作举措将作为长期的工作安排。

1、学习宣传(10月-11月)。10月,向全区工商联系统和非公有制企业发出通知,召开机关学习会、各基层商会和行业协会学习会。11月,编印下发学习手册;召开会长扩大会、座谈会、理论学习会等,举办专题培训班,邀请有关专家解读《意见》;将11月作为宣传月,集中通过主要新闻媒体和工商联系统媒体、杂志、简报,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进行宣传。

2、调研分析(11月)。调研企业、基层商会、行业协会,全面掌握工商联工作情况,查找、梳理、分析突出问题,提出加强改进

工商联工作的意见建议。

3、制定意见(12月)。草拟《中共成都市温江区委、成都市温江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征求相关部门、非公有制企业、基层商会、行业协会意见,报区委常委会讨论通过后在全区下发。在制定意见中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突出工商联工作的重点和特色,注重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的机制建设。

4、总结提升(2011年1月-)。1月,全面总结我区学习贯彻《意见》的经验做法、特色亮点、主要成效,上报市工商联。召开全区工商联工作会,学习贯彻《意见》精神,总结近年工商联工作,安排部署2011年工作,推进《意见》内容和各项要求的落实。2月-12月,对照我区贯彻意见内容,创新工作举措、加强工作力度,逐条逐项检查落实。

五、加强领导,确保工作落实

7.中共成都市青白江区卫生局党组 篇七

青卫组〔2009〕1号

中共成都市青白江区卫生局党组 成都市青白江区卫生局

关于表彰抗震救灾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

机关各科室、各医疗卫生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民营及企业医疗机构: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卫生系统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充分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主义精神,— 1 — 涌现出了大量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展现了卫生系统干部职工众志成城、救死扶伤、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的良好风貌,取得了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经卫生局党组和局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对区卫校等5个单位授予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称号,局办公室等4个科室授予抗震救灾先进科室称号,尹华山等84名同志授予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名单附后)。希望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先进科室和先进个人发扬成绩、戒骄戒躁、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为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附件:成都市青白江区卫生系统2008年抗震救灾工作先进集体、先进科室和先进个人名单

二〇〇九年一月十二日

— 2 —

附件:

成都市青白江区卫生系统

2008年抗震救灾工作先进集体、先进科室

和先进个人名单

一、先进集体(5个)区卫生进修学校 人和乡卫生院 攀成钢青白江医院 青白江化机医院 青白江太平医院

二、先进科室(4个)局办公室 局医政科 局计财科 区医院管理中心

三、先进个人(84人)

— 3 — 尹华山

张有蓉

王伯高

杜春艳

史玉兰

李德茂 徐世敏

王永寿

唐小波

叶家毅

健 黄

韩洪霞

彭素萍

黄晋蓉

敏 胥运舟

陈敬芳

夏昌学

张昌林

萍 彭志琼

谢帮芳

蒋维蓉

陈道燕

张学华

龚武清

霞永莲

陈明胜

兰可夫

张学成吴明修

李家洪

— 4 — 吴

赖成玉

何云泽

范成富

白裕万

刘海莲

王向军

康志清

黄冬梅

黄关柏

张绍勇

黄曼秋

蒋铭慧

陈立琼

查永兰

秦维立

陈理芳

邓甲明

吴上全

温贤东

包敬华

李忠英

宋锦宏

江义玺

赵先毅

温玉斌

刘清付 杜亚玲 易培燕 刘成建 黄跃康 周果 曾绍成 李晓明 张

主题词:抗震救灾

表彰先进

决定

成都市青白江区卫生局办公室

2009年1月12日印

8.成都市锦江区都市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建议书 篇八

江苏天润谷丰都市农业生态园是拟建立在徐州经济开发区内的高档都市农庄项目,本项目由中国留日同学总会农业分会会长、日本自然农法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研究员徐会连博士投资兴建。整个项目总占地2000亩,分三期建设,计划总投资1.8亿元人民币。一期建设面积500亩,总投资6000万元。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徐州市首家集种植、养殖、旅游、观光、休闲为一体的高档都市农业园区,园区以生态农业为依托,以有机食品生产为特色,以餐饮、娱乐、健身、科普为载体,以品尝有机产品、游览生态园、体验农业生产为主线,促进园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谐发展。

一、汇集国际多方精英,技术实施有保障

中国留日同学总会副会长、日本自然农法副所长兼首席研究员徐会连博士,常年从事都市农业的发展与研究工作。同时,兼任国际有机运动联盟标准委员会委员、美国园艺学会理事、加拿大粮农组织理事。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徐博士身边聚集了一大批国际知名的各方面专家,主要有: 等,此次,在徐博士的召集下,多名专家从各个方面参与本项目的技术指导,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

二、多家国际投资商参与,资金投入有保障

本项目自2007年海洽会后,开始考察、接触、洽谈,经过多次考察了解,认为徐州市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适宜的农业气候条件,便利的交通条件,雄厚的经济基础条件,优良的投资环境条件,所有这些都为徐州市的都市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此,徐博士在自己投资的基础上,向国际知名的投资商积极推荐,并一起投资建设,日本自然农法研究所也表示将大力支持,为本项目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三、美国园艺学会参与,规划实施有保证

为保证项目高起点规划,真正把园区建成国内一流的都市农业园区,徐博士利用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与美国园艺学会达成了共识,由美国园艺学会提供全面的规划,并从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修建性规划提供全面的技术指导,保证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

四、技术实施先进,延伸多条产业链条

9.成都市锦江区都市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建议书 篇九

填报时间: 2011-01-20 责任单位: 温江区卫生局

2011年,是温江卫生的“改革攻坚年”,也是实施卫生“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区卫生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和区委、区政府“两个率先”战略目标及“生态田园型现代化新区”定位的总体要求,围绕“一条主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夯实“两大基础”(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强化“三个重点”(卫生能力建设、数字卫生建设、卫生行风建设)、突破“四项难点”(公立医院改革、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家庭医生制度、医师多点执业),初步实现“五化目标”(卫生服务均等化、卫生发展多元化、卫生管理科学化、卫生队伍专业化、组织建设先进化),全力推进卫生事业新一轮发展。

一、以卫生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体

制改革

1、深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配套政策,科学优化和调整基本药物的品种与范围,在全区所有基层公立医疗机构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进一步提升覆盖面,努力拓展惠民利民渠道和方式。

2、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在全区公立医疗机构积极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将医保政策引导与规范诊疗行为相结合,探索单病种付费方式,力争成为全省、全市试点单位,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3、扎实抓好公共卫生服务。一是强化重大疾病防控。健全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继续抓好霍乱、艾滋病、结核病、狂犬病和精神疾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工作。二是持续抓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点推进以妇幼卫生、执法监督、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全民免费健康体检、儿童健康管理、65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等为重点内容的C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进一步提升全区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

4、深化“可选择”门诊统筹。深入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可选择”门诊统筹工作,采取多种措施,努力提升广大群众门诊看病就医、实时报帐的工作效率,进一步促进广大群众选择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就医的自主性。

5、探索实行家庭医生制度。在全区医疗卫生机构探索建立以全科医生为主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积极推广家庭医生服务新模式,开展贴近家庭、贴近群众的健康“守门人”活动,为全区群众提供24小时服务。

6、创新开展医师多点执业。制定区域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实施方案,整合优质医师队伍资源,创新探索医师多点执业新举措,促进区域医师科学合理流动,更好的服务

全区群众。

7、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区中医医院、区妇幼保健院2个融资项目建设和永盛镇卫生院迁建、寿安镇卫生院玉石分院二期工程建设,力争年内开工促建。同时,做好区人民医院(原卫生局办公楼)改扩建工程,年内完工并投入使用,进一步满足广大群众看病就医需求。

8、继续深化“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强化医疗质量管理,切实加强医护人员的教育培训,狠抓医院核心制度、《处方管理办法》和《病历书写规范》等相关医疗卫生规范的落实,强化医院感染、临床用血等重点管理工作,切实提升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完善医患纠纷调处机制,成立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构,进一步提高各类医患矛盾和医疗纠纷的应对、调解处置能力,保障患者和医疗机构

双方的合法权益。

二、以卫生发展多元化为目标,大力推进健康产业项

目建设

1、全力推进成都国际医学城建设。以“产业突破年”为牵引,全面加速构建以医疗健康产业为主导的“全国一流、西部第一”新型城市经济综合体。一是将健康产业纳入“十二五”区域卫生规划,作为区域优质卫生资源进行配置和布局。二是结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争取卫生部及省市部门的支持,力争成为“部、省、市”共建共创健康产业示范平台。三是优化行政审批,为入驻医学城高端企业开通绿色通道,提供优质服务。四是发挥高端产业项目的引领作用,带动区域经济及医疗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2、大力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卫生事业。按照“平等、公正、规范、有序”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民营医疗机构发展配套政策和措施,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促进医疗市场良性有序竞争,为民营医疗机构创造良好发展空间。

3、深入创建中医工作先进区。紧紧围绕“两评”要求,全力做好创建各项工作。一是对照《四川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区)建设标准》与《四川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区)工作细则》的内容与要求,进一步完善软硬件建设。二是加强村卫生站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重点打造50家中医药示范村卫生站,形成管理规范、特色鲜明、能中会西的村卫生站。三是继续做好公平、涌泉、天府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四是扎实抓好评审验收相关准备,于5月底前完成初期评估相关工作,8月前完成各项创建目标任务,为顺利通过省中医药管理局评审验收

打牢基础。

三、以卫生管理科学化为目标,大力推进科学运行机

制建设

1、科学编制区域卫生规划。结合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科学编制卫生“十二五”规划,调整医疗机构数量、规模、布局和功能,进一步完善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对新建的医疗卫生机构,重点向六大功能片区、两个重点项目区

等地域布局。

2、深入推进数字卫生建设。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整合区域卫生信息资源,推进卫生信息化向纵深发展,有效提升卫生信息化水平。着重建立完善集医疗保障、电子病历、个人健康档案、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卫生监督、二代身份证挂号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医疗卫生服务信息网络,提高区域卫生信息资源共享质量,提升医疗卫生服

务、管理和监督能力。

3、创新推进医院文化建设。进一步深化“科学建立制度体系、树立正确办院目标、培育优秀医院精神、强化医院品牌建设、浓厚医院文化氛围”理念,着力推进医院精神文化、医院管理文化、医院科技文化、医院服务文化“四大基础工程”建设,探索开展制度、管理、科技“三项重点内容”创新,积极打造医院文化特色品牌。

4、深入实施健康促进战略。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五十百千示范工程”、“星级院落”和“九进”等重要活动,巩固和扩大全区爱卫工作成果,全面打造“健康温江”,力争在3年内实现“人人拥有健康档案、人人拥有家庭医生、人人具备健康素养”。

5、建立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深入推行全员聘用制和绩效工资制,探索开展绩效工资分配改革;积极研究高层次人才奖励机制、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办法和主要领导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科学化管理水

平。

四、以卫生队伍专业化为目标,大力推进服务能力提

升建设

按照“名院、名科、名医”卫生人才发展目标,创新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培养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着重打造专业化优秀团队。一是加强人才引进。积极争取人才引进指标,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和紧缺人才引进力度,增加人才总量。逐步建立完善高端(急需紧缺)人才引进激励机制,兑现高端人才引进政策。二是强化人才培养。以全科医学人才为重点,加快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探索建立卫生人才“大培训”机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与省市知名医疗机构“联姻”,着力加强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精神卫生、妇幼保健、院前急救、护理和药学、临床检验、医学影像等专业人才的培养。增强中医医师力量,加大中医传承、中西医结合等人才培养力度,加快中药炮制等职业技术人才和基层中医药实用型人才培养。三是探索建立“区管院用”管理机制,将区属医疗卫生机构中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列入管理范围,对全区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实行集中管理、科学调用,促进人才资源区内合理流动。四是在全区医疗卫生机构扎实开展“三基比赛”、“三好一满意活动”。即:卫生“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比武大赛和以“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卫生服务活动,进一步提升全区卫生队伍专业化水平和服务能力,积极呵护广大群众健康安全。

五、以组织建设先进化为目标,大力推进党的建设和

10.成都市锦江区都市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建议书 篇十

成都市温江区水质现状评价与水环境容量分析

以成都市温江区境内3条主要河流为研究对象,在综合考虑城市防洪、水资源综合利用以及城市经济发展条件等基础上,对其水体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调查污染源,分析确定污染成因,并运用数学模型法分析计算了每条河流的水环境容量.

作 者:王娟 付永胜 易志刚 杨俊峰 WANG Juan FU Yong-sheng YI Zhi-gang YANG Jun-feng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成都,610031 刊 名:工业安全与环保  PKU英文刊名:INDUSTRIAL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年,卷(期): 32(6) 分类号:X7 关键词:温江区   水质现状   污染成因   水环境容量  

11.成都市青白江区水务局 篇十一

2008年工作总结和2009年工作思路

2008年水务局根据区委九届五次全委会确定的工作目标,结合局2008年工作要点,围绕深化“三个集中”,推进“三化联动”,继续按照统筹城乡水务科学发展的思路,克服“5.12”地震带来的困难,坚持“两手抓,两不误”;狠抓行政效能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参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水务工作全面推进。

一、2008年工作总结

(一)供水服务工作。克服因“5.12”地震破坏造成的春灌用水和工业用水困难,科学调配,全年实现工业供水4716万立方米(其中生活源水900万立方米),农业供水1.2亿立方米,城区环境供水8900万立方米。完成10.08万亩农田泡栽面积,实现芒种前“关秧门”的目标,完成汛末蓄水439万立方米(占计划

— 1 — 的90%)。

(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一是编制完成《灾后水利重建规划》,启动了《青白江区水资源总体利用规划》、《青白江区供水规划》、《青白江区区域排水体系规划》、《青白江区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的编制。根据工业和城市发展的趋势,启动了与工业和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工业和环境供水规划工作。结合我区防汛工作实际,修编了《青白江区防洪规划》;结合现代农业的发展,编制完成《青白江区十一五水产发展规划》。

二是围绕推进三个集中,促进结构调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完成:物流园区、工业园区、北部新城水系规划;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园水系、土地整理项目水系规划、2008年农发水利建设、粮油储备物流中心渠道改移工程规划;华金大道、大石路、化工路改造水系调整方案;成青路供水工程、都市环城快速通道青白江段、货运大道青白江段排水规划;还水渠运贸公司段整治工程、医疗中心建设渠道迁改、技师学校渠道改造工程方案;台玻三期扩建马棚堰渠迁改和南部堰农渠改移工程、攀成钢扩建改渠工程等方案。

三是全年投入建设资金近3200万元,实施农村用水保障(二期)工程。整治66处山平塘、15座提灌站渠道19公里,新增和恢复蓄水39.5万立方米,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56万亩,基— 2 — 本缓解毗河以北丘陵地带农业用水困难。

完成丰收、兴隆电力提灌站改造工程,改善灌面1500亩。实施福洪乡进步村小型农田水利项目,整治山平塘15口,新建蓄水池40口,整治配套渠道2302米,新增和恢复蓄水8.8万立方米,解决旱地灌溉面积1467亩。

实施龙王镇红砂提灌区农业渠道、祥福华家村节水示范等节水灌溉工程,完成标准化渠道整治10.6公里;完成红星等5个村水利扶贫工程,铺设U型槽4.7公里,新建蓄水池36口,整治山平塘4口。

实施2006年农村用水保障工程节余资金项目。改造渠道4条(段)4386米,新建蓄水池1口,人行桥12座,分水涵洞10处,取水码头2处,挡水堰头8处。实施水库配套整治工程。整治五七

八、战备两水库引水渠道702米。

完成巨石50万吨玻纤基地工业渠供水工程。设置顶管110米,铺设承插式涵管680米,设置检查井32座;完成台玻三期扩建马棚堰分干渠迁改工程。迁改渠道440米,改建机耕桥2座,人行桥1座,渡槽1处。正在实施攀成钢扩建渠道迁改工程。

完成水毁岁修工程28处6.58公里。四是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平方公里

五是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人和乡平桥水库、老油房水库轮廓规划方案》、《人和乡平桥水库、老油房水库可行性研究勘察报告》、《人和乡平桥水库、老油

— 3 — 房水库地质灾害评估报告》、《人和乡平桥水库、老油房水库招商引资项目包装》。

(三)饮水安全工作。

一是解决青白江水源问题。按照成都市城市生活供水规划“覆盖一圈层,辐射二圈层,指导三圈层”的总体思路,通过争取,市上已把青白江区纳入成都市城市生活供水大管网(日供水10万立方米的设计规模)。《根据成都市人民政府领导批示通知单》(成府办[2008]5-9-238号),已确定在川陕路两侧各埋设一根DN1200输水管道建设方案,与川陕路改造同步实施。

二是开展现有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在现饮用水源保护区(0.44平方公里)范围内、马棚堰分干渠两岸新种植柜桉2000余株,小叶女桢2500余米;清理饮用水源供水渠道1000余米。

三是争取国债、省级、市级资金,通过管网延伸和建集中供水工程,实施城厢镇0.8万人饮水安全工程、清泉镇五爱村饮水安全工程、福洪乡2万人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上级领导挂钩扶贫项目。

四是完成移民点饮水工程。解决大同镇、城厢镇、祥福镇12个移民安置点及附近居民565户1692人饮水安全问题。

五是完成灾区群众第一安置点供水设施安装,现正着手实施灾区群众第二安置点供排水工程。制定了《人和乡石城寺集中供水工程实施方案》、《解决企业周边群众饮水困难实施方案》。

(四)水生态环境建设工作。

一是实施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按照成都市人民政府阅[2008]66号《研究全市水污染治理有关工作的会议纪要》、成都市水务局成水务函[2008]116号《关于成都市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有关工作的函》的要求,根据市上的统一安排,编写了清泉、城厢、祥福三镇的区域排水工程规划,并按时完成三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用地“三通一平一围”工作,移交市兴蓉公司。现正进行主城区排水体系及其他乡镇区域排水规划的编制。

二是规范有序地推进区污水处理厂技术改造。编制完成污水处理厂技改方案,编写《青白江污水处理厂特许权转让咨询方案》,经政府和有关部门讨论后,形成了《成都市青白江污水处理厂特许权拍卖项目实施方案》。在保证正常运行的前提下,精打细算,挤出资金,实施氧化沟的清掏,更换接触滤池纤维球填料。今年1-10月共处理污水2731.85万立方米,去除化学需氧量5094吨、悬浮物6028吨、氨氮76吨、生化需氧量875吨,进入生活污水管网的污水处理率达100%。预计全年可处理污水3200吨。

三是启动小流域治理工作。完成《青白江区小流域治理工作方案》,为保障明后两年的小流域治理工作顺利开展,年内将编制完成《青白江区长流河流域规划大纲》和《利用青白江生态隔离带处理长流河流域污水处理项目建议书》。

四是开展农村集中居住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按照全面规

— 5 — 划、流域治理、逐步推进的原则,根据《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意见》,计划在2010年前完成全区500人以上农村集中居住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确定了2008年完成姚渡坪家等六处农村微型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任务。坪家社区通过施工比选已开工建设,其余五个社区正在由区财政预审中心进行预审,预审通过后,立即组织施工招标工作。

五是强化主城区河(渠)道保洁。在青城河、杨柳堰、还水渠、河(渠)两岸种植榕树300余株,小叶女桢2000余株,播种三叶草、麦冬等草种150余公斤约3500余平方米;平整河道两岸通道3200余平方米;安排8名河道保洁人员坚持每天对城区河(渠)道进行保洁。

六是完成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优美乡镇等水环境集中整治任务。

(五)防汛、防雹工作。

一是及时调整了防汛指挥机构,落实了防汛责任。二是完善修订了各类防汛预案。三是落实价值70余万元的抢险物资,组建防汛抢险队伍130支计4500人。四是认真开展汛前和汛期大检查,及时编制、调整洪水调度方案,指导弥牟镇编制《清白江大河抗洪抢险预案》,落实专项抢险物资储备。五是及时消除防洪隐患,汛前投入抢险资金42.6万元,完成了毗河城厢镇白贯村五组段的堤防工程。六是强化防汛演练,开展了冲锋舟水上救生和— 6 — 水库避险应急演练。七是完善预警机制,发布重要天气消息26条。八是组织了 大弯通站路排涝、成青路下穿立交段排水、西江河龙王大桥、长流河古城桥施工现场抢险工作。九是完成防雹增雨作业工作,完成消雹作业4次、增雨作业1次。

(六)水产工作。一是完成水产品产量2000余吨。二是协助龙王镇完成天平堰村300亩水产基地一期建设。三是实施2007省级财政水产专项资金项目和2008年区财政水产技术推广项目,投入14万元,引进沟鲶鱼种2571公斤、湘云鲤、湘云鲫水花20万尾,加州鲈鱼种35890尾2000余公斤进行推广,在福洪乡试点推广大闸蟹养殖。四是在龙王镇举办两期水产养殖技术培训,培训200余人次。五是完成水产品检疫100批次,质量抽检100个样,所检项目指标均合格。六是加强水产品市场监管,实施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9月1日,与成都市同步实施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七是组织城厢水产养殖协会向省水产局申报青白江区浅丘区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申报正在审批中)。八是完成灾后渔业重建和结构调整规划。

(七)水资源管理和水行政执法工作。一是做好行政审批工作,受理并办结13件行政审批事项。二是围绕“保护水资源,整治水环境,防止水污染”和“发展水利,改善民生”的宣传主题,开展3.22“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宣传工作。三是施工降水管理形成制度。四是完成工业企业排水调查工作。五是开展对污水处理

— 7 — 户的污水量调研、核实,测算污水处理费。配合区环保局对主城区地下水进行水质检测普查。六是指导企业开展工业用水重复利用工作,抓好节水工作。指导攀成钢、川化、巨石三家企业创建节水型企业,三企业被省建设厅、经贸委授予“节水型企业”称号。七是查处并办结水事违法案件22件。

(八)精神文明建设和机关建设等工作。一是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创建省(部)级文明单位为目标,以创文明行业、建和谐水务为主线,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规范化服务型机关建设。成功创建成为全国水利文明单位。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积极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三是大力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认真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大下访活动,完成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工作。四是规范办理人大议案、政协提案、群众来信来访工作,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和领导的督办件和交办件。完成督办、交办件29件,办结人大议案12件,办理信访件17件。五是落实维护社会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确保了各级重大活动期间的社会稳定;强化安全生产工作,围绕水环境、水产品、生产(自来水、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消防、交通五大安全,落实责任制,强化目标管理。

(九)抗震救灾工作。一是积极开展灾后安全检查和应急处置工作,确保了灾后饮水安全和水利设施安全。通过强化安全隐患排查,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了次身灾害的发生。二是积极开— 8 — 展救援工作。捐献价值23409.5元的救灾物资,安排人员在全市第一个将两艘冲锋艇安全送达紫坪埔水库救灾前线;捐款20390元,共产党员交纳“特殊党费”24020元;为青白江灾民安置点安装价值约70000余元的自来水管2000余米,并捐献价值10000余元的物资。三是完成对口援建给水工程建设工作。为彭州市葛仙山镇、敖平镇35个灾民安置点建蓄水池60立方米1个、80立方米1个;打井8口,安装水泵24个,无塔供水设备22套;铺设给水管线14600米。四是通过电视台、信息平台就水质污染的谣传及时进行辟谣,并加强水事秩序的巡视,及时妥善处置了毗河姚渡至城厢段死鱼事件,维护了社会稳定。五是开展了灾后全区水产品安全检查和全局卫生防疫工作。对灾后35.45吨死鱼进行无害化处理,消毒面积25万平方米。

二、2009年工作思路

按照“统筹城乡生活供水,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改善生活用水条件,统筹城乡生产供水,保障工农业发展需求,形成开创现代农业发展新局面的水利支撑;统筹城乡水环境治理,构建全区人水和谐;统筹水务管理,深化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水务一体化”,为深化“三个集中”,推进“三化联动”提供有力的水支撑的工作思路,根据灾后重建规划,全力做好供水服务、水资源管理、防汛、水行政执法等基础工作,在继续做好市、区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的涉水工作的基础上,扎实有效地开展好以下工作。

(一)继续抓好饮水安全。一是实施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祥福至龙王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解决2.2万人饮水困难。二是解决企业周边饮水安全问题,通过将红阳街办同井村、蔡家庙社区和弥牟镇三星村等七个组纳入城市管网供水,解决两乡镇1833人饮水困难问题。三是实施2008年省级资金安排项目,投入资金168万元,建三处集中工程和管网延伸,解决清泉、人和、福洪三乡镇壁山、红星、五爱、胜利、五桂等5个村6450人饮水困难。

(二)继续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实施龙门支渠整治工程,拟整治大石路至西江月段渠道2.6公里,以满足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业生产用水需要。二是实施2008年省级节水灌溉工程,拟投入资金74万元,渠道节水防渗改造5.68公里。三是力争实施成南高速公路(青白江段)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二期工程,治理水土流失5.04平方公里。四是实施2008年中央财政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投入资金225万元,新建蓄水池165口,整治山平塘10处。五是扎实推进人和乡新建水库的建设工作。

(三)继续抓好水环境治理工作。一是完成完善青白江区域排水规划。二是协助乡镇完善在建的三个乡镇污水处理厂的配套管网建设。三是根据市乡镇污水处理厂全覆盖的要求和排水规划,做好待建的四个乡镇污水处理厂的前期规划、定点等工作,协助乡镇完成施工场地的移交工作,力争建成两座。四是做好小流域— 10 — 治理的项目储备,力争1-2条小流域治理项目上马。五是完成区污水处理厂特许经营权转让,完善后续手续,行使运行监管职能,配合新的运营投资商完成技改。六是做好第二批农村集中居住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工作。

(四)继续抓好水产发展工作。一是抓好区名优水产养殖基地一期项目的养殖技术指导工作,完成基地二期项目的勘测设计工作。二是在毗河以南乡镇引进3~5个业主,发展名优水产养殖,做好配套服务工作。三是做好无公害水产品产地、产品认定、认证工作,更新档案渔业信息册1000本,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全面落实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四是继续引进名优品种试点推广养殖,扩大福洪乡大闸蟹养殖规模,使之产业化。五是通过技术培训、水产养殖信息平台等措施,推广先进养殖技术,及时传递渔业科技信息。六是完成水产品产量2000吨。

(五)全力做好省级、国家级生态区创建工作。认真按照《青白江区省级和国家级生态区联创工作方案》,落实工作措施,做好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指标达标等工作。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十八日

主题词:水务

工作总结和思路△

报告

成都市青白江区水务局办公室

2008年11月18日印

上一篇:软件系统风险评估报告下一篇:仲裁协议必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