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学校的对联

2024-10-06

适合学校的对联(精选8篇)

1.适合学校的对联 篇一

适合国庆的对联

日月光华,红旗万岁;

河山锦绣,祖国长春。

八月中秋占八卦,乾八卦,坤八卦,卦卦八面玲珑

下联:九九重阳登九重,上九重,下九重,重重九霄云外

四化航程,千帆竞发;

九州大地,百花争妍。

去年秋别泪暗垂,远渡重洋,满载辛酸,独在异乡为异客

今夜月明人尽望,海外游子,心系故土,每逢佳节倍思亲

天时地利人和,神州齐奋进;

虎跃龙骧鹏举,祖国共飞腾。

不舍昼夜,浩荡江河奔大海;

只争朝夕,英雄儿女事长征。

好儿女志四方胸怀热土千千结

众干群心筹百策力振中华五五秋

四化春色,春盈大地;

五星红旗,红满长天。

龙飞五五秋谋国振国威与时俱进声声慢

心系千千结解民悬达民意跟党同行步步高

两个文明,神州奋起;

一派新风,中华腾飞。

2.适合学校的对联 篇二

一、优选生活资源, 激发学习兴趣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师要在深入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 选取典型的生活资源, 为学生学习探究数学知识提供观察、操作、实践的机会, 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 感受数学。例如:教学质量单位千克和克时, 提前布置学生到生活中观察寻找, 记下它们的质量 (净含量) , 学生会发现, 质量单位就在自己的身边, 如经常吃的方便面、虾条、食盐、饼干等包装袋上都清楚的标有质量, 在通过称一称, 掂一掂等活动, 让学生感知1克、几克、十几克、几十克、几百克、1千克、几千克有多重。数学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只要我们善于去开发和利用就能搭建通向学习数学知识的桥梁,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开启学生联想和创造的智慧大门。

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培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景, 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熟悉的事例, 创设具有趣味性, 探索性, 开放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激励评价, 让培智学生也享受成功的乐趣

首先, 对中度智障的学生要给足高分, 让他们的学习劲头更大。其次是重度智障学生优待。当重度智障学生能独立完成小测验时, 可将评分偏向基础, 从而给重度智障学生也打出一个适当的高分, 使他们觉得自己也有奔头, 达到激励后进的作用。在组织学生进行趣味竞赛的过程中, 还要注意打破少数成绩好的学生长期垄断得奖的情况, 想办法让各个层次的学生, 包括重度智障学生, 也有获奖的机会。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评分分为A、B、C三个级别进行, 各个级别均有。

四、强调多种方法的交叉使用和互相配合, 重视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往往采用固定的教学方法, 形成一套模式。现代教学论有了较大的改变。由于教学方法的增多, 对教学方法的本质研究日益深入, 广大教育工作者认识到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没有一种万能的教学方法。1983年亚太地区教育规划讨论会的报告中指出:“没有一种教学方法能教所有的学生和所有教学内容。”巴班斯基说:“有关最优化地综合运用各种方法的概念永远是具体的 (不是包罗万象的) 。那些对于一些条件来说是成功的、有效的方法, 在另一些条件、另一专题、另一学习形式来说就可能不适用的。”我国教育工作者强调“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强调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目前我国有一些教师正在开展同一课题多种教法的比较研究。积累这方面的教学经验, 对于充分认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对于从实际情况出发, 合理选用教学方法, 都是有益处的。另外, 强调多种教学方法的互相配合, 特别要重视尽可能多地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形、声、光结合起来, 生动、形象、鲜明, 感染力强, 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原理, 通过结合形象的画面来讲解, 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习兴趣, 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记忆。这是符合培智学生认知特点的。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能把视听结合起来, 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它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把难以使学生直接感知的事物和现象, 在短时间内直接有声有色地呈现出来。这样能够丰富教学内容, 开阔知识领域, 扩大学生的视野。特别需要重视的是, 现代化教学手段, 能够适应教学内容的现代化。

五、加强教具、学具的操作, 优化课堂教学

培智学生学习新知总是在一定的情感中进行的。新授前, 教者应构建“愉”、“悦”的教学情感, 使学生在一节课开始, 就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陶冶。而有目的地引导培智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图画等教具,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数学能力。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 先出示红领巾、五角星、学校的多边形花池等实物图, 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来寻找角。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时, 老师出示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满怀激情地说:“同学们, 今年2008年8月8日奥运会在我国北京开幕了, 我们要共同支持奥运会, 为中国加油。这是一面中国国旗, 它的长是3分米, 宽是2分米”。然后再引出面积的计算。这里, 既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师生又共同营造出无比自豪的“愉悦”氛围。

教学方法对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具有重大意义。当确定了教学目的, 并有了相应的教学内容之后, 就必须有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只有良好的教学方法, 才能有良好的课堂气氛, 有了良好课堂气氛, 才能使学生在认识活动中产生愉快感, 才能激起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否则, 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就要落空。由此可见, 教学方法, 就一定意义来说是关系着教学成败的重要问题。

摘要:培智学生由于身体特点所致, 他们学习时容易受情绪的干扰, 不喜欢的教师上课就不认真学, 不善于用理智支配情感, 却常常以情感支配理智。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生活性、趣味性, 调动学生, 探索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教法, 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

3.适合在学校周边创业的项目 篇三

长时间吃食堂未免有些单调,于是众多学生纷纷走出校门,寻求更便捷、更廉价的就餐方式。去年,下岗职工陈为尚在江苏省阜宁中学门外不远处开了家“蓝天小吃店”,打出醒目的招牌“学生代伙”:早餐是粥、包子、馒头等,午餐是二菜一汤,晚餐是机动餐。一日三餐共12~20元。他还根据学生的营养需求和季节特点,每周制定食谱,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暑期辅导期间,学校食堂很不完善,学生几乎都跑到这儿就餐,开学后势头不减,以至人满为患,陈为尚不得不紧急扩点经营,月纯收入3000~5000元。大学旁的小吃店与中学旁的不同,大学旁的小吃店可以向酒店形式靠拢,因为中学生是不允许饮酒的,而大学生不严格禁酒。同学生日、老乡相聚、同寝室的同学打牙祭等等,都需要有酒助兴。当然,小吃店的酒、菜均要以中低档为主,要突出特色风味。

【修补店】

修补店属“拾遗补缺”一类,一般人是看不上眼的,实际上在学校周边开修补店却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修补店的门面可以不大,但经营项目要全,如修笔、修伞、修拉链、补鞋、补袜、补衣服等。学生运动量较大,动作幅度也较大,难免损坏衣鞋。他们大多数不会缝补衣物,自然不会自己修补。这些物品储量又有限,缺了哪件都不行,损坏后往往急着要修补。修补店生意好的话,平均每天净收入在30元左右。

【打印店】

打印店的投入相对较高,还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技能。大学旁的打印店的目标消费群毫无疑问定格在大学生身上。现在大学生毕业前,都要精心准备自荐书,而且动辄几十份、上百份,以便到人才市场上找“婆家”。自荐书某种程度上代表一个人的素质,油印当然不行,而激光照排机、复印机价格较贵,一般人没有必要配备,只得求助于打印店。“本科生自荐书是一本书,硕士生的是几页纸,博士生的是一页纸”。一届届的大中专毕业生为打印店提供了流动却稳定的客源。不过,打印只是基本技能,设计才是最重要的。只要你设计得新颖别致,即将毕业离校的大学生为了找到好工作,才不会在乎钱多少呢!另外,平时的课件打印和本科、硕士、博士的论文打印都会是打印店长期的业务范围。

(北京 顾志波)

4.最适合药房的对联 篇四

[下联]方便远近病人无数家

[上联]药到病除扬本草神功

[下联]标本兼治传华佗新诵

[上联]秉承五千年中医内涵

[下联]开启现代人健康新生活

[上联]康一家商陆红花酬远志

[下联]保万民甘遂细辛常山行

[上联]世界溢爱横生无所不在

[下联]家庭健康和美天伦之乐

[上联]厚朴待人使君子长存远志

[下联]苁蓉处世郁李仁敢不细辛

[上联]一药一性,岂能指鹿为马

[下联]百病百方,焉敢以牛做羊

[上联]杏仁桃仁柏子仁仁中求德

[下联]朱砂神砂夜明砂砂里掏金

[上联]南参北芪匣内丸散延年益寿

5.适合幼儿园的对联 篇五

上联:祖国绚丽花朵聚满园;下联:未来绽放英才遍华夏。

上联:金针度人奏点石之效;下联:星火燎原燃希望之光。

上联:培新苗一日之计在于晨;下联:看嫩芽小荷尖尖迎朝阳。

上联:阳光普照园丁心坎春意暖;下联:雨露滋润桃李枝头蓓蕾红。

上联:株株幼苗好似灵芝出土;下联:张张笑脸有如春花绽蕾。

上联:阳光下棵棵幼苗长成材;下联:春风里朵朵红花吐芳菲。

上联:呀呀学语幼儿活泼可爱;下联:默默耕耘园丁辛勤育苗。

上联:德智体美培养儿童人人出色;下联:吃穿冷暖照顾孩子个个健康。

上联:树木成栋梁须自幼苗得雨露;下联:桃李欲芬芳必有良师添文气。

上联:或弟或姐一团和气都是小朋友;下联:有男有女不分彼此各成大器材。

上联:春到人间,祖国花朵开大地;下联:喜临新岁,幸福儿童进乐园。

上联:春盈山河,山河壮丽铺锦绣;下联:日耀桃李,桃李芬芳增光辉。

上联:园校合一,精心栽培桃李树;下联:双语施教,辛勤抚育栋梁材。

上联:烂漫天真,朵朵春花迎朝露;下联:活泼可爱,人人笑脸展阳光。

上联:活泼快乐面向未来勇敢走遍天下;下联:多彩阳光寓教于乐培养未来之星。

上联:立壮志替万株,新苗耕耘知识土壤;下联:树雄心为一代,儿童开垦美好心田。

上联:霞光天使;下联:茁壮成材。

上联:续传接力棒;下联:浇灌向阳花。

上联:一代英雄从小看;下联:满园花朵向阳开。

6.适合小学生的对联 篇六

上批:悟田间辛勤劳作之苦;

下批:惜碗中美味佳肴之福。

上批:一点一粒 凝聚多少农民泪;

下批:一言一行 体现几分学子情。

上批:锅、碗、瓢,敲响生活新乐章;

下批:色、香、味,诱发味蕾原感觉。

上批:书声朗朗,迎送朝暾夕月;

下批:笔音沙沙,转走春夏秋冬。

上批:一干二净除旧习;

下批: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上批:多劳多得人人乐;

下批:丰产丰收岁岁甜。

横批:形势喜人

上批:初看像炼狱,朝朝暮暮苦读书;

下批:实则是天堂,日日夜夜游学海。

上批:入则埋头苦干学知识;

下批:出则学以致用报祖国。

上批:壮丽山河多异彩;

下批:文明国度遍高风。

横批:山河壮丽

上批:互帮互助,展同学亲密友情;

下批:相亲相爱,显朋友深厚情谊。

上批:四面八方本各不相识;

下批:天涯海角定同甘共苦。

上批:激情燃烧生命活力;

下批:操场尽显风流英姿。

上批:豪情释放青春无限;

下批:步履承载拼搏辉煌。

上批:好好学习待成人报效祖国;

下批:强身健体寻机会为国争光。

上批:今年花胜去年红;

下批:雏凤清于老凤声。

横批:青出于兰。

上批:书山有径勤为路;

7.适合学校的对联 篇七

一、在优质教育资源的拓展上下功夫

现行的基础教育背景, 考试热、培训班热、择校热, 这些热的背后, 关键是优质教育的缺失与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期望不能匹配,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做了一些探索。

第一, 稳步实施连锁办学。

从1999年开始, 我们通过连锁办学的形式, 带动新校的开办。2002年, 成立了第一所公办的小学教育集团。截至目前, 已经成立了12个教育集团, 连锁办学的学校有11所, 涵盖25所学校71所校区, 总共中小学生有8万余人;集团化办学覆盖的学生达到5.5万名, 集团化办学的覆盖率达到70%以上。2006年在西湖区集团化办学实践的基础上, 杭州市委以文件的形式在全市推进名校集团化办学。浙江省在改革开放30年推出了100个经典案例, 基础教育领域唯一入选的就是西湖区集团化办学的实践, 这个做法得到了社会普遍好评, 也得到了党委政府的肯定。

这种形式有几方面的优点:一是缩短了新学校的成长期。这几年西湖区城市化推进非常明显, 在这一进程中, 新成立了一大批学校, 通过这样的形式, 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让老百姓能够对家门口的学校比较满意, 从某种程度上也缓解了择校热。二是实现了教育品牌的拓展。通过学校的自主申报, 学校得到这些连锁办学的自主权, 这几年也实现了一个法人、多个校区办学, 这种形式较好地促进了名校品牌的扩张。三是创新了集团化办学的管理模式。从连锁办学到集团化办学, 逐步实现人事、财务、管理、教育教学“四统一”, 通过扁平化管理, 把名校的教育资源或者文化移植到新学校, 这个实践也普遍得到了老百姓的好评, 真正让老百姓实现了在家门口上好学。

第二, 积极创新集团化办学的新模式。

西湖区有独特的区域背景, 在改革开放30多年进行了三次比较大规模的城市化推进。第一次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 我们新开办了6所小学、2所初中。第二次大规模的城市化推进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 也是洋文化进入了我们大陆, 所以实施了集团化连锁办学, 其中包括12所小学、3所初中。现在我们面临着第三次城市化推进, 这次城市化推进覆盖了西湖区广大的农村。

西湖区有独特的背景, 省委省政府在西湖区, 原来80%的高校在西湖区, 也包括浙大、中国美院这样全国比较著名的高校, 机关干部的住房也集中在西湖区。除这些以外, 西湖区还有广阔的农村地区和城郊结合部, 随着老百姓富裕了, 他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又非常强烈, 如何在更大区域层面上实现均衡优质发展?应该说给我们带来非常大的课题。我们在实践中反思, 如果沿用原有的上个世纪90年代末那种集团化办学形式, 一个法人、多个校区的办学模式, 因为路途比较远, 将近一个小时的车程, 对管理会带来很大的不便, 或者管理会带来很大的瓶颈。怎么办?

在这样的背景下, 我们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 探索通过紧密型教育共同体的形式来拓展优质教育资源。这种形式就是由名校委派优秀的管理团队去接管这些学校, 实现资源的整合、互动、共赢。它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委托管理。由名校的校长任紧密型教育共同体的组长, 统筹整个共同体的责任;委托管理方由名校派出的管理团队去承担管理的责任。二是资源共享。这种紧密型共同体最大的特点, 背后有一个名校在支撑。在名校资源的支撑下, 双方通过文化理念共融、规划章程共同制定、课堂教学改革共同深化、教师培养培训共同推进等多种形式来提升学校, 拓展优质教育资源。三是实现了评估考核。我们借助第三方评价, 委托浙江大学和专家团队进行评价, 三年为期进行初态、中态和期终三次评估, 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一年一小考, 三年一大考”。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行政部门又给予了比较大的资金等多方面的支撑, 这种形式实施下来效果也非常好。

城郊结合部各个地方有一个共同的话题, 农民的孩子家庭条件好的要向城市流动。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实施以后, 初步改变了这种状况。我们的生源不流, 甚至倒流, 不是从农村流向城市, 曾经有一段时间出现了城市的孩子往农村的学校进行流动。所以实施这一政策, 当地的老百姓非常欢迎, 当地的党委政府也非常欢迎。

第三, 依托信息化来促进均衡发展。

信息化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如何通过加大对信息化改造、建设的投入, 提升教师的师能, 提升教学的管理, 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在这方面我们通过“三个一”来加快信息化步伐。一是建立一个指挥中心。我们专门成立了教育信息与装备中心, 从区域内统筹整合信息化工作。二是铺就一条高速公路。两年投入了6000万元, 大力建设信息化平台, 建设数字化校园。今年我们启动了全自动教室的打造, 最终的梦想是希望通过这个平台, 整合前期的优质教育资源, 能够拉近空间距离, 实现教师和教师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三是建设一个网络共同体。通过建设区域内教育信息网, 整合教师资源和学校管理资源, 真正把网络变成一个大课堂, 实现资源整合、共同成长。

二、在区域内教师资源的共融共享上下功夫

均衡优质发展绕不开的话题就是教师的流动。有人说韩国、日本的教师有一种统一的做法, 到了一定的年限全部要轮换。我们觉得这种做法法可能未必适合中国目前的国情, 因为这会给老师带来一种没有根或者没有家的感觉。这几年在这方面根据我们的区情, 一方面是面向全体教师来发展每一个教师, 构成教师成长良好的教育生态;一方面是支持区内加大力度达到区域内教师资源的共享, 进一步推进教师资源的柔性流动, 通过这种办法实现教师资源区域内的整合, 这也是教师流动很好的办法。

第一, 构筑一个覆盖前沿的教师培训培养体系。我们通过顶层设计, 建立了教师培训的一揽子工程, 覆盖全员。前几年有一种做法, 因为财力有限, 把所有资源都向一些骨干老师倾斜, 上公开课、出国培训、外出考察, 都集中在骨干教师身上。现在经济富裕了, 我们有能力来构建覆盖全体教师的培训培养体系, 新教师有新教师的平台, 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有他们非常广阔的平台, 中老年教师也有很好的平台。通过这些平台建设, 通过这些培训体系的构建, 激发我们整支教师队伍发展的内驱力。

第二, 精心打造我们区域内的名师工作室。西湖区历史上是一个文教区, 有丰富的名优教师资源, 我们通过两个工作室的打造, 盘活了这支教师资源:一是特级教师工作室, 二是首席教师工作室, 把这些优质教师集中起来, 为整个区域教师队伍建设服务。这种形式非常好, 一是把优势教师资源转化为非常好的培训资源, 名优教师挂牌, 在他周围选拔集中了15到20名优秀教师, 通过这个平台来发展。二是为教师的发展拉高了平台, 我们搭建了100个名优教师工作室, 如果每个名优教师工作室当中有20个普通教师, 就会有2000名教师在这些工作室当中来研讨、交流、碰撞。三是通过组成这样一个团队来发展教师, 改变了原有的通过一个教师单兵独战的成长道路。原来一个教师往往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 杀出一条血路, 来完成教师成长的路子;现在组成这样一个平台, 教师共同来发展, 实施下来效果非常好。四是缩小了城乡教师之间的差距。我们规定在这些工作室当中, 异校老师要占80%, 农村教师要占60%以上;工作室的活动, 必须要有多少时间确保在异地或者在农村学校开展活动, 有效带动了整个区域的教育教研活动。

第三, 我们用一种机制推进了区域教师的流动, 这几年实施下来效果也非常好。简单地说根据中国特有的背景, 原来教师流动非常困难, 至少有这么几个关要过:一是校长要同意, 就是调出的学校要同意:二是调入的学校要同意:三是教育行政部门分管的职能科室要同意, 分管局长甚至局长要同意。这些完全限制了教师之间的发展。我们把这些篱笆都拆掉了, 每个教师凭自己的实力, 要到有编制的学校去应聘, 经过考核这个学校同意了, 就可以直接到我们教育局办手续, 从而实现了教师跨校流动。说白了, 这种形式的教师流动, 其实就是把教师的人事权交给校长, 校长要有吸引力, 吸引优秀教师过来;同时让优秀的教师在我们区域内能够趾高气扬, 能够活得有价值;此外也让我们的校长对这批教师宝贝, 只有校长宝贝教师, 教师才能宝贝学生, 才能达到今天学者专家领导作报告的这些目的。我们每年通过这样的机制来流动, 都达到了10%左右, 将近有40名教师通过这种形式实现了流动。树木的成长需要阳光、空气、水分, 这样一个机制就是肥沃的土壤, 让我们的教师茁壮成长。

第四, 加大政策调控, 促进我们区域内教师柔性流动。这方面我们在区域内出台了很多政策, 促进区域内教师的流动, 达到教师的进一步发展。干部提拔使用都要有跨校的经验, 你要提拔正校长, 必须有农村学校工作经历。在职称评审上, 要有两到三年农村学校或者相对薄弱学校支教的经历。比如一些学科带头人的考核, 优质课的评审, 这些都需要有跨校或者农村学校交流的经验。我们集团覆盖率比较高, 要求集团化办学的学校, 每年教师必须要流动10%~15%, 通过这些平台推动教师队伍的柔性流动。每年在我们区域内教师之间的流动、交流状态还是非常好的, 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三、在全区教育特色凸显上下功夫

学校的课程大的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国家课程, 校长有很多事情要做;还有一方面就是校本课程, 从某种角度讲, 校本课程为校长搭建了一个展示聪明才智的舞台。坚持特色办学, 我们觉得既切合国际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也是在基本均衡达到以后更高层面要求的需要。西湖区在区域条件相对比较均衡的情况下, 如何为校长搭建舞台, 积极鼓励校长创新, 凸显区域的特点?

第一, 重视课程的开发。这一块张绪培会长刚才讲了很多, 昨天北京二实小的副校长跟我交流的时候, 也讲到在这样的背景下校长的责任, 觉得校长大有可为。他们学校李烈校长积极推进对学生的评价, 都是非常好的实践。我们区域内也有这方面的很多实践, 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交流。因为张绪培会长已经讲了很多, 我这里不再啰嗦。

第二,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课改已经进行了10多年, 10多年下来, 有一个非常大的成效, 我们在理念上有了非常大的改变。如何进一步深化课改?这几年我们在实践当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也就是上午谈松华教授所说的, 如何以学生为中心推进课堂建设?我们积极推进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区域课堂教学改革。区域层面如何推进?这个话题校长更有话说, 在这个平台更广阔。我们在区域层面如何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就是建立了指导、培训、研发和评估四位一体的课改体系, 并专门设立工作经费予以保障。

第三, 积极推进社团建设。社团的存在某种程度上也适应了多元智能和因材施教的内在要求, 也是以人为本教育观的实践。这几年我们在区域层面大力推进, 教育层面通过两项政策予以保障:一是每个学校给予一定的社团建设经费;二是如果学校要组建一些特殊的社团, 涉及到经费比较高, 或者要聘请高层次的人才, 在评估以后也全额予以保障。通过这种途径, 大力推进学校的社团建设。这一块的实践, 也是为了将来让我们的孩子成年以后, 回忆他的学生时代或者校园生活是有滋有味的。明天有的校长要去保俶塔实验学校, 他们在社团建设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第四, 关注教育的对外交流。我们既加强了跟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地区的交流合作, 也加大了区域内的交流合作。这些交流合作, 其实说得简单一点, 就是寻找一个学校发展, 或者校长成长, 或者区域发展的参照物。我的观点是, 你的参照物找得有多高, 最后你就会达到怎样的高度。这一块我们也是非常活跃, 每年这些交流都在1100余人次以上, 目前我们已与25所国外的学校、4所港澳台学校结成了友好学校, 国内的学校不计其数。

这一次有非常好的机会, 简要地跟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区域内这几年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实践, 非常感谢中国教育学会给我有这么一个平台跟大家进行交流, 有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非常感谢这一次全国小学校长大会, 正因为有这次大会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朋友, 朋友多那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 我们可以多交流, 共同探讨一些话题。欢迎各位领导、专家、校长到我们西湖区走走看看, 多给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作者系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8.适合教育引领学校实现跨越发展 篇八

“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教育。”这是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小学办学以来始终践行的“适合教育”的核心理念。从2001年建校初全校不到40名学生,到如今拥有66个班,3000余名来自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正是“适合教育”引领着学校不断提升,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丰富课程套餐:特色文化,高效育人

适合的课程,是引领学生幸福成长的“跑道”,给学生最适合的教育,就要努力为其找寻快乐的燃点,设置适合学生发展的特色化课程。为星海娃“私人订制”教育菜单,这是星海小学“适合教育”理念的具体实践内容。

学校努力构建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课程体系;搭建格局开放的课程实施平台;共建多方参与的课程开发流程。为此专门成立了课程开发中心,广邀教育专家、学者、家长等,共同酝酿开发符合学生个性成长的课程套餐。

以特色课程为支撑,着力挖掘并发展星海学生的各项特长,让每个学生都拥有出彩的机会。学校根据各年段特点,开设了传统为主、兼具创新的特色课程:一年级健美操;二年级轮滑;三年级击剑;四年级武术;五年级空竹;六年级竹竿舞,另外三至六年级均开设游泳课。除此之外,各年级还分别开设了传承优秀文化、诵读国学经典的国学课程。如果说特色课程是一棵树的主干,那么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就是茂盛的枝叶。棋类、“三模”(车模、海模、空模)、剪纸、棕编等近百个社团,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社团。社团的授课教师除了校内专业辅导教师外,也不乏校外特聘的民间艺术大师、专业教练等。

学校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并创新特色教育的形式与内涵。经中国科普研究所高士其基金委员会授权批准,学校建立了中国第一所小学校园内的“高士其未来之星”科普教育基地。内设高士其纪念馆、高新技术展示馆、科技互动未来教室等功能区域,创建四年多以来,这里俨然成为学生课余时间最愿意驻足的“科普教育基地”。物联网比特创新实验室、红领巾科学研究所、科技综合实践活动等,星海校园为学生打造了一个神奇的科学世界,让学生沉浸其中,快乐成长。如今,学生已有二十多项科技小发明获得了国家专利局的专利证明。

二、致力绿色评价:“私人订制”,创新育人

适合教育的根基是评价体系的有效跟进。每个学生都蕴含着巨大的学习潜力,教育,就是让每个生命都绽放出独有的光芒。为此,星海小学秉承“人人成功,人人成星”的教育理想,不断创新评价体系,把着力点放在为不同的个体设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上。

2014年6月,学校作为“江苏省苏州市首批义务教育学校综合评价改革项目研究实验学校”之一,在国家课程教学专家、北师大教授刘坚的指导下,主要承担了评价体系的相关研究,成为在义务教育学校综合评价创新路上孜孜以行的排头兵。

学校改变了以往评价标准单一化的模式,不断改进评价方式,使之更具有可操作性。学校以独创的“星海娃评价体系”取代了原有的“三好学生”评价体系。评价标准个性化、多元化,重点关注并挖掘大多数学生的闪光点;评价周期最短化,经常化,每周一评,每月一评,以充满正能量的激励性评价伴随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天。

“每周进步娃”、“每月成长星”评价体系。根据学校的评选规则,每周都会有具体的评选要求,只要达到标准,就能获评,人数不限。“爱心娃”,“合作娃”,“学习娃”……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摘到“每周一娃”这诱人的“苹果”。如果说“每周一娃”的“苹果”只要踮踮脚就够得着,那“每月一星”的“苹果”就要“跳一跳”才能摘到。体育赛事上为校争光,可以申请“体育之星”;阅读、写作上小荷初绽,可以获评“阅读之星”、“写作之星”;此外,还有“自学之星”、“探究之星”、“厨艺之星”等。评价的内容及方式随着学生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可谓“万紫千红星满园,各展风采星之海”。

三、拓展自主德育:“小公民”教育,多元育人

学校专门成立了以“四叶草”为标志的“小公民中心”,以自我管理、自我实践、自我发展构建自主德育模式,唤醒并培养学生作为现代社会小公民的责任意识,夯实学生内心的精神根基。

我们从逛超市的经历中得到灵感,在校园内创造性地开设了一家“四叶草小公民超市”,以争“四叶草章”兑换奖品的形式,深化自主德育的力量。超市内的奖品有的来自于师生的手工作品,有的来自于社会爱心捐赠。更有学生精神层面的需求,如“我要当一回升旗手”,“我要做一次主持人”等。校园“微超市”营业以来,可谓“生意”兴隆,“顾客”盈门。以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实践成果兑换各种奖品,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实践、主动发展的劲头更足了。校园里的“微超市”,成为星海小学德育实践的一个平台,一个学生进行零距离自主德育体验的基地。

在自主德育的引领下,星海小学小公民处处见行动:每年政府“两会”上,小记者采访市长问政“食品安全、雾霾治理…”;关于校门口拥堵及安全问题的听证会上,小代表侃侃而谈,呼吁社会各界护航安全上学路……自主德育实现了全覆盖,将“小公民”教育置身于一个润物无声的环境之中,每天、每周、每月,一点一滴的进步串起了学生个性、品质的健康、自由发展。

2012年12月,江苏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会在苏州市召开,学校成为苏州市唯一一所被推荐接受代表团现场考察德育特色基地的小学。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燕文等百余位地市级领导莅临我校参观,学校德育特色品牌——“道德讲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士其科技创新教育”等自主德育实践令人耳目一新。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正是在丰富而细微的德育实践中,星海娃们张扬个性、发展潜力、收获成功,为成为一个具有世界眼光、国际胸怀、品行最美的小公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涵育核心价值观:以生为本,和谐育人

星海教师的核心价值观就是爱学生,做“贵人”;爱事业,做“能人”;爱学校,做“主人”。三个朴素的“爱”,都是教师平日触手可及,俯身可为的。星海人的核心价值观就体现在教育的实践中,体现在教学的细节中,更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印记中。以生为本,追寻教育的本真。适合每一个人,不仅是成就学生的发展,也是成就教师的发展。

名师学术研究共同体、骨干教师研修共同体和青年教师研习共同体“三驾马车”助力全校教师共同发展,“智慧云班主任工作室”、“科研先锋队”等个性化的团队也各显其能,使星海教师抱团成长,在教育教学研究上齐头并进,永葆发展的动力。

适合教育是一方沃土,只有沉下心来,辛勤耕作,时刻牢记“每一个”的成长,教育才会根基厚实,枝繁叶茂。

上一篇:工商所长2011年述廉述职报告下一篇:《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