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小学美术课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探究论文

2024-08-31

运用小学美术课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探究论文(精选8篇)

1.运用小学美术课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探究论文 篇一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的研究

课题研究计划

(一)一、指导思想

新课标明确要求我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注重学生感受、体验和游戏性,让学生看、画、做、玩融为一体,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体验到美术活动的兴趣,产生对美术的持久兴趣。”因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只有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形式和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是发掘、发展学生想象力的重要基础。想改变过去”“临摹—写生—创作”等学习绘画技法的教学思路,要通过大量感性的美术实践活动,通过音乐、童话、寓言、诗等文学作品启发想象,并利用科学想象力、科幻画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二、研究目的、任务:

1、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

2、欣赏美术佳作,结合作品分析,评价充分调动学生想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想象力。

3、学习简单的色彩、图案、手工等,并联系生活实际,培养他们动手、动脑习惯。

4、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为培养学生想象力提供良好的条件。

三、研究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和观察习惯,激发学生想象力。难点:引导学生体验周围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四、实施措施。

1、学习领会课标精神,认真吃透教材,制定切实可行研究计划。

2、拓展教学思路,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理伦和实践相结合。

3、做学生发展的组织者、促进者,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去思考、去探索、去创作,鼓励学生发挥自己想象能力展示自己最优秀的作品。

4、教师要在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中有机地融入思想品德教育。

5、在研究活动过程,教师应把审美教育作为主线贯穿教学全过程,通过对自然美、艺术美的感受和表现,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

情趣。

6、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鼓励学生的创造力。

7、通过有兴趣的儿歌、游戏、故事等使儿童增长知识,激起儿童对故事情节的想象,并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8、开展课题活动,开优质示范课《魔幻的颜色》《渐变图案》让学生初步认识色彩中的三原色、三间色。让学生掌握图案的设计制作方法,为色彩图案的想象研究打下基础。

9、邀请美术组相关教师上课、评课,对课堂教学研究活动进行反馈,交流,积累经验,努力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10、期末对学生作品进行展评,通过作品评价检验研究效果,进一步激励学生展开想象力,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11、期末进行实验阶段总结,写教学心得与论文、汇编优秀作品、竞赛成果等。

四、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1、教学的方法、方式问题。

2、教师的“施”与学生的“受”要步调一致,师生关系融洽是研究是否成功的关键。

3、教学内容要与周围生活密切相联,是学生熟悉能接受的。

4、学生的作画工具,材料如纸长、调色盒、笔等应准备充足。

5、课堂纪律,同学、老师间互动问题。

6、安全、卫生问题等。

五、研究活动具体安排:

九月份:

1、认真做好研究活动前期工作,制订学习计划。

2、整理课题研究所需材料,按制定好的方案实施课题。

3、进行理论学习,做好学习记录写学习心得。

十月份:

1、进行理论学习,研究成员定期学习、交流,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分析。

2、对课堂教学设计与课题研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举办课题沙龙活动。

十一月份:

1、参加理论学习,及时撰写教学反思。

2、学生作品展评活动。

3、开优质示范课,根据研究主题上好研究课。十二月份:

1、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学习讨论。

2、接受听课、评课,并及时研讨、汇报阶段成果。

3、举办庆元旦书画展,对优秀的学生作品作评价,并汇编。一月份 :

1、做好期末课题阶段性小结、汇总学习心得。

2、汇总有关材料并收集装订。

3、展示研究成果。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课题研究计划

(二)一、指导思想

小学美术教育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发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才能。本学期的研究侧重在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学习活动顺利实施,特制定以下计划:

二、研究活动制度

定于每周四、周五的晚上为课研组教研时间,组长应定好研究活动的内容,并做好研究活动的登记记录,做好总结分析。

三、研究活动的措施

我们此次开展的课题研究《小学美术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是通过大量感性的美术实践活动,强调形体的感受和概括、色彩的辨次和归纳,空间的理解与想象,形象的记忆与衍化、情感的表现与传达等等,结合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采取的方法以及进行深层次的理论研究来实施的,在进行专题研究时要做到:

(1)目的要明确。有目的、有计划是为了防止课题研究活动流于形式,内容过于空洞、盲目,它是保证课题研究活动能够扎实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

(2)要有针对性:本课题研究活动要有针对性,研究的问题要中心突出,不走过场。

(3)要注意效果:在课题研究专题活动中,要注意研究的内容能结合教学实际,找准本专题所要研究的重点所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研究,争取得到最好的活动效果。

(4)研究要坚持有一定理论内涵。开展专题研究,要达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对教学实践有指导作用,必须要积累经验,认真学习,运用一定的理论依据,才能提高研究的水平。

(5)必须关注研究成果。在开展专题研究中,要坚持不懈,持之以衡,并在研究过程中不段总结、反思,不段前进,以期最后能取得理想的成果。

(6)发挥互助作用:在研究过程中,研究小组成员以老带新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定时交流反馈,发现问题共同探讨解决,努力提高研究水平效率,争取研究活动最终能有理想的成果。(7)认真按照计划方案进行课堂实践,开优质示范课。(8)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汇集、积累成果。

(9)期末教师要收集材料,做好阶段总结,展现研究成果。

三、研究活动具体安排:

第1—4周:组织小组明确研究的目的,探讨研究的意义,研讨课题

活动的措施。

第5—6周:由课题组组长分配落实小组内成员的活动任务,并

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学习。

第7—10周:课题成员进入实质性课题研究,对课题研究小组人员进

行听课、评课、研讨,做好活动笔记,写阶段性心得体会等。活动期间,小组人员必须要上网查阅参考资料,并及时反馈讨论。

第11—12周: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学习、讨论,及时反思。

第13—17周:课题组成员接受听课、评课,并及时研讨论,汇报阶

段成果。

第18—19周:参加课题组探讨汇报会,进行理论学习,写心得体会,进行本学期工作的总结,整理本学期研究资料成果。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课题研究计划

(三)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美术课题的研究活动要以“研究”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思想为指导,即以“课题研究为中心,体现学生自学学习与信息技术”两个基本点,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注重研究的实践性与开放性。通过美术学科的教学活动,教会学生本学科的自学方法,养成终身学习想象的习惯,从实际出发,努力探索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研究思路和模式。

二、课题研究目的

小学生对美术的认识比较浅显,而发展想象力,会促进和提高他们的创造才能,使他们能释放原创天性,创造绘画欲望。目前,我们对学生所实施的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应该是有利于他们身心发展的教育。因此,对小学生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欣赏美术佳作,结合作品分析、评价,充分调动学生想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学习简单的色彩、图案,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大自然的美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小学美术教学中想象力培养的方式。(1)观察生活可以想象。(2)内容情节可以想象。(3)物体形象可以想象。(4)图案可以想象。(5)色彩也可以想象。

2、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联想的方法。

3、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想象力的要点。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计划和措施安排:

九月份

1、制定课题小组成员个人计划。

2、做好期初学习工作,课题组成员学习《美术新课程内容》。十月份:

1、组织学习跟课题有关的先进理论。

2、参加校课题研究的听课、评课。十一月份

1、参加课题组理论学习。

2、按时完成课题活动安排的工作。

3、对课题活动做阶段总结。十二月份:

1、小组学习、讨论课题活动的情况。

2、组织课题小组听课、评课,进行反馈、小结,一月份

1、整理个人课题研究资料。

2、写本学期课题研究总结。

3、写心得体会。

4、课题组成员集中汇总,总结本学期课题研究成果。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课题研究计划

(四)一、指导思想

根据《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规定,赋予了美术课程的理念: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认中认识美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这一精神的指导,以多种教学形式,开展课内外有益于陶冶学生审美情操的系列活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功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懂得运用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发挥想象并把它灵活地运用到美化环境和日常生活中去。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在课题实施之初,我们将积极对校园及校外文化资源进行系统的考察、开发,并通过关于水粉、水彩等绘画颜料的实践、运用与研究,系统地开展课题研究,有效地开发利用资源,拓展学生的眼界,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供直观的条件。

三、学生现状分析

通过学习,小学生已经能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能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体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去表现生活中美的一面,学生们已经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浓厚的兴趣,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本学期将进一步教会他们运用水粉、水彩等色彩颜料,通过实践让他们深刻体会到:色彩可以想象,培养他们色彩想象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及安排

1、通过作品欣赏激发想象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选择优秀作品进行分析,创设情景,这样能充分

调动学生想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头脑中产生的丰富的意象,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想象力。

2、通过多媒体教学,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生生活经验少,阅历有限,知识面也不广,脑中的基础的图象信息少,限制了想象思维的拓展面。而想象和创新必须有一定的知识,一定的生活阅历为基础。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充实学生的图像信息,丰富学生的阅历,拓展他们的知识面,使他们的感性思维得以发散,极大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3、联系实际引发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的想象力不是自然产生的,它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美术教学中,老师要特别强调学生在写生中观察要细致,并通过体验生活等方式来丰富他们的直观感受,让学生不断积累有关写实方面的知识,获取清晰和有富有记忆的想象,以增加想象的储备。

4、通过图画创作,训练想象力。

英国画家雷诺兹认为,艺术仅仅关系着头脑的两种功用,即想象力和感受力,儿童的精神世界远比我们想象得丰富。他们常常用想象代替思维,把幻想现时交织在一起。在教学中,我们不要不切实际地要求小学生注意人物、动物造型准确和真实性,只要他们在结构比例上反映出空间的关系,透视表现大致反映出空间关系就可以,色彩上只要清晰、明朗,不要过多地加以限制,允许他们的想象,自由发挥。

5、组织学生去户外写生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加强对学生作品的辅导,促进学生绘画技能的提升,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美,创设良好的美术氛围。

6、定期对学生的作品展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绘画水平。

7、请进修校及本校老师听课、评课,共同督促完成,并提高课题研究水平。

8、期末做好阶段性总结。

9、将前期的计划、反思、论文及活动开展的图片收集整理为结题收集资料,完善课题工作。

10、根据计划开展课题研究活动,研究活动要渗透课题精神。

11、形成总结性成果:活动实录、学生作品、专题总结、研究论文。

2.运用小学美术课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探究论文 篇二

一、直接观察, 丰富种种表象, 激发想象力

在小学生的美术教学中, 要注重强调细致观察。想象的水平是依一个人所具有表象的数量和质量为转移的。表象越贫乏, 其想象越狭窄、肤浅, 有时甚至完全失真, 表象越丰富, 其想象越开阔、深刻, 其形象也会越生动逼真。因此, 一个人为了培养想象。就必须不断充实已有表象的数量, 改善已有表象的质量, 以扩大已有表象的储备。例如上《泡泡乐》, 我组织小学生在操场吹出各种各样的泡泡, 让他们注意观察在太阳底下的圆形或近似的圆形形状和颜色。小学生进一步仔细观察泡泡, 这样更加深了小学生的直接观察到的表象, 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

二、巧设课题, 丰富语言文字, 引导想象力

想象活动是在语言的调节下进行的, 也常常基于文字的描述说明而展开, 并且还往往借助于语言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仅有丰富的表象而没有丰富的语言文字, 就会使人们的想象永远停留在直观形象的水平上, 而不能上升到语词抽象的水平上。丰富语言文字, 可以使想象具有更大的概括性、深刻性和内在逻辑性。

三、运用联想, 形象创设情境, 开发想象力

在想象过程中, 自始自终伴随着联想, 是发展想象力的有效途径。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过程。联想的主要方式有三种。 (1) 接近联想。即由一事物想到在时间或空间上与之接近的另一事物。 (2) 类似联想。即由一事物想到与其有相同相似特点的另一事物。同学们可经常采用找近义词语的方法来训练自己。 (3) 对比联想。即由一种事物现象想到与其有相反相对特点的另一事物现象。例如在《森林王国》课上, 启发小学生根据以上的想象, 自己组织画面, 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 比谁画的内容多、画面丰富、颜色漂亮。

四、运用多媒体, 激发学习兴趣, 提升想象力

美术是视觉艺术, 看和听是通向审美的窗口。多媒体教学融形、色、光、声为一体, 是传统教学方法难以达到的高功效的教学手段, 由于信息富有直观性、生动性和强烈的感染力, 它容易吸引人的注视和心向, 诱发人的想象和思考。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动态教学, 借其鲜明的图像, 生动有趣的动画, 美妙的音乐, 丰富的色彩等刺激小学生的感觉器官, 使其身临其境, 从而调动小学生的视觉、听觉来参与感知, 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动手制作, 丰富生活经验, 发展想象力

想象, 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它是举一反三的思考, 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想象是创造的先导。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 无论是再造想象还是创造想象,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想象力的形成依赖于社会生活实践。人的生活经验的多寡, 直接影响到想象的广度和深度。丰富生活经验是提高人们想象的重要因素。因此, 我们应当广泛地接触、观察、体验生活, 并有意地在生活中捕捉形象, 积累表象, 为培养想象力创造良好的条件。

六、阅读美术作品, 启发想象力

文学和艺术作品是想象的学校。一方面, 文学艺术作品可以给人们提供丰富的形象, 特别是典型形象;另一方圆, 欣赏艺术和阅读文学作品, 又要求人们必须展开想象的翅膀;于是在运用想象的过程中, 自然也就发展了想象。当然, 培养想象力不要只限于阅读文艺作品, 广泛阅读其它各种书籍以吸取渊博的知识, 对于培养想象力也是十分必要的。

因此, 小学生们要积极参加各种创造活动, 这是培养想象特别是创造想象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培养正确幻想。幻想是学生的一种宝贵品质。但一个人必须把幻想和现实结合起来, 并且积极地投入实际的行动, 以免幻想变成永远“超脱”现实、永远不能实现的空想。同时, 一个人还应当把幻想和良好愿望、崇高理想结合起来, 并及时纠正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或不良的愿望等等。想象, 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它是举一反三的思考, 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想象是创造的先导。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 无论是再造想象还是创造想象,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想象力的形成依赖于社会生活实践, 依赖于教师的启发诱导。

摘要:想象能力是人的创造力形成的基础, 在美术教学中可通过指导小学生积累表象、感知情景、培养联想力和创造力来丰富小学生的想象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 内容十分丰富, 趣味性很强, 可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关键词:观察,课题,情境,媒体,想象力

参考文献

[1]《王小波文集》 (4卷) [M].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9年.

[2]朱智贤.《儿童心理学》黑龙江出版社, 2000.

[3]滕海洋, 张佳男.创造性的想象力——在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5:189.

3.培养小学生美术想象力的策略研究 篇三

一、开展精彩游戏,引发绘画想象力

小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和学生做游戏不仅是为了吸引他们,而且,做游戏本身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最佳手段。儿童是最富于幻想的,思维是形象化的。教师要将教学内容融入游戏中,使学生的画缤彩纷呈,鲜活生动。如《奇妙的撕纸添画》一课教学。教师先出示手中的纸片,问学生撕的这张纸片像什么?引导学生就形联想,看一看像什么。教师肯定每个学生的答案都说的很好,想象力真丰富。接着让学生们自己做游戏撕纸,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看一看自己撕的纸片像什么?学生充分讨论,自由发现,说出自己的联想,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不要受拘束(如可以横过来,倒过来看)。在撕纸中学生可以体验到随意撕纸的快乐,通过撕纸及找出撕下的碎纸片的各种形状来激活学生的联想,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看,将碎纸片当成各种不同媒介来看,这对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整体综合能力、直觉感悟能力有着重要的帮助。撕纸造型的过程,不仅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强化程序意识的良好手段,还可以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形的联想是关键,它上承随意撕纸的结果,下启添画成形的效果。撕纸时要让学生随意而不受拘束;形的联想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看,这为学生想象力的启发提供了必不可少的途径。

二、播放背景音乐,启发绘画想象力

音乐与绘画都是表达人类心灵的产物。音乐具有抽象性和抒情性,使人在欣赏音乐作品时,能随着意境产生相应的联想和想象。所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播放一些歌曲、旋律,让学生在音乐形象的感受中,塑造美术形象。音乐与美术的有机结合,能使学生感受不同的艺术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教学《千变万化的帽子》一课,老师先播放歌曲《小红帽》精彩的动画和音乐,让学生边欣赏片中小红帽的形象,边引导学生进入小红帽形象的想象之中,并伴随欢快的节奏来轻声哼唱而展开联想,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提问:“小朋友们,我是小红帽,大家看一看,想想你看到了什么?我头上的帽子漂亮吗?你也想有一个吗?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做吧!一起做千变万化的帽子。”教师板书课题——千变万化的帽子。再在背景音乐中展示各种各样的帽子。有古代现代,和各民族,款式多样,让学生进行区分对比。通过欣赏对比,让学生对帽子的形状、颜色、饰品更加了解,为制作帽子积累素材。

三、启迪奇思幻想,诱发绘画想象力

奇思幻想能让学生自由想象,随意表现,任意组合,做出独特、离奇的新形象。

再如《奇妙的撕纸添画》一课的教学,学生撕纸后,让学生发挥想象,大胆添画。添画时要根据撕出纸片的随意性可简可繁,线条不必画得很规范,这就大大降低了完成联想表达的难度,且能使作品更具绘画的生动性。

教学片断:

学生交流汇报:下面请各组选一名代表说说你们撕的纸片像什么?那我们把它添画具体好吗?

学生一:我们组撕的像小船在大海上航行;

学生二:我们组撕的像小朋友在公园玩,旁边有花、小亭子和大树;

学生三:我们撕的像动物园,有很多的小动物。

教师示范添画小汽车的部件,而后出示课题——添画。

教师鼓励学生:看看你们手中的纸片可以添画成什么物体?把它添画完整好吗?

学生分组进行随意添画,在小组合作中共同探索和交流。

奇思幻想的最大的优点是学生的兴趣所在,它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和创造,启发儿童以不同角度去想象、构思。如原本只是毫无生命的实物,如树叶、毛线、石头、瓶盖、纸图等,经过学生的想象,巧妙地添画,变成富有生命的动植物。给学生一片树叶,让他们先将树叶的轮廓勾画下来,看看像一条金鱼,就给它添画上眼睛、鱼鳞等,再拿一片树叶,看看像一把扇,就在里面画上装饰图案。

艺术来源于生活,源于学生现实实际,并且撕纸添画既轻松,又愉快,在撕纸游戏中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对于学生的神奇幻想,教师要充分理解,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

四、利用故事续编,表现绘画想象力

学生都喜欢听故事、编故事,这本身已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而故事迁移法更能以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如教学二年级下《指印的联想》时,老师这样导入:“秋天到了,院子里葡萄成熟了。绿油油的葡萄架下挂满了一串串晶莹欲滴、颗粒饱满的葡萄,有红的、紫的、半青半绿的、半红半紫的,美丽极了。”在叙述的同时,老师很快地印好了葡萄架,以及架下挂着的几串葡萄,有些细节不甚完美,老师又用水彩笔加以添加。“有一天……”接下去发生的事情,请学生自己来创编。几分钟的思考后,学生们开始跃跃欲试,争着抢着想把自己编的故事大家听。学生的思维很活跃,故事编得也很有新意,手下的指印画更是让人眼前一亮。有了良好的开端,接下去的指印画作品就轻而易举地完成了,避免了以往画面单调,内容枯燥,形象呆板的不足。一幅指印画就是一则生动的故事,一幅指印画就是一篇有趣的童话,一幅指印画就是一段美丽的传说。

4.运用小学美术课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探究论文 篇四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想象力是人类独有的宝贵财富。人的本性中都有想象力,只是开发与否。据网上报道,人类对想象力的开发是微乎其微的,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最好的办法之一。人类社会的每一个发展,都离不开想象。

小学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其性质是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其着眼点在教育,即由教育价值的角度看待美术教育,它以美术为媒介,在培养学生的本学科知识能力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美术教学过程对于提高儿童的各方面能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儿童是天生画家”,儿童创作是自由的、自主的,其思维方式不同于成人,内容能反映出他们的喜、怒、哀、乐,纵观儿童美术作品,其表现形式的自由是我们成人所达不到的。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往往碰到很多儿童进入小学后,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的作业中越来越缺乏天真烂漫的童趣,缺少自己的想象。我每次上完课批改作业时,发现大多是临摹的,有的只是改变一下原画的构图、色彩。有时上美术课学生也会尝试自己想象创作,当拿掉任何的参照图画,学生进行自由创作时,只有少数学生能较好完成作业,大部分学生画面十分简单,不能深入想象创作。培养想象力是美术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生的这种现象告诉我们,他们是缺乏一种美术的想象能力。

国内外目前还没有此类课题研究的专著,查阅电脑虽然有一些教师撰写的论文或心得体会,如《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佚名)、《想象画教学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冯志萍)、《乘着想象的翅膀飞翔》(朱瑞晓)、《让孩子在绘画中放飞自己想象》(魏红)等等,这些论文或心得体会只提出一些各自做法或例子,很少提出能够真正帮助一线美术教师提高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建议,不能联系我校具体情况而提供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有系统的以及可操作性的指导。

为此我们结合课题方案,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通过调查,掌握学生美术想象能力的现状,分析影响学生想象能力的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以促进学生美术想象能力的提高,真正实现美术教育的价值。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撰写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一个人的想象力必须得到发展,因为想象力既是艺术创造的源泉,也是科学发明的源泉”。

2、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有了想象力,人们就可以发明创造出千姿百态的物品,有了想象力,人类就会有更好的明天。如果没有想象力,人类还在刀耕火种,吮毛吸血,人和动物还有什么区别?

著名的儿童美术教育家杨景芝认为:“想象只是超出人们真实生活,具有浪漫色彩的艺术创作,有时显得神秘、虚幻甚至荒诞,然而想象和幻想是人类创造活动的集中体现”。

3、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要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要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儿童想象力是儿童美术综合能力的体现,许多心理学家、美术教育家对儿童美术想象创作及辅导作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总结了很多经验,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理论基础。

上述这些就为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并体现了其实践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目前,我们在中小学进行的美术教育只是一种国民美术教育,我们的教育对象中绝大多数人目前不可能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美术上,将来也不一定以美术专业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我们对学生所实施的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应该是对学生未来生活有帮助的,有利于他们身心发展的教育。因此,对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为就显得尤为重要。

儿童的想象力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又为成人后的创造作准备。正如罗恩菲德所说的“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目标,艺术教育的目的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成。”同时,培养学生美术想象能力是美术教学的重点,想象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良好的想象力的形成离不开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研究,教师达到了以新的观念指导教学,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2、通过本研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了合理的“扶”与“放”,创设了轻松的想象学习环境。

3、通过本研究,教师做到了合理评价学生的想象作业,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辅导方法。

4、通过本研究,学生可以用敏锐的眼光观察事物,增强了对事物的记忆能力,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养成了积累美术素材和想象的好习惯。

6、通过本研究,学生能达到用身边容易找到的材料和美术工具进行美术想象创作,大部分学生比较熟练地运用几种技巧。

7、通过本研究,学生的想象作业质量要明显提高,部分学生要拿出构思新颖、画面完整的作品,做到合理评价别人的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措施: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针对学生美术想象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通过调查分析、观察比较等方法找到影响学生想象能力发展的因素,找出教学上的弊端,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实验法等切实有效的方法,加强美术课堂教学改革和学生美术想象训练,营造良好的美术想象环境,使学生从美术想象中找到乐趣。

(一)、加强美术教学改革,合理处理美术教材

根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各学段的阶段目标,美术课程应重视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想象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想象能力是学生美术创作趋于多样化和成功的关键,我们通过调查发现,现在的美术教学限于条件等各方面的制约,大多放在教室里完成,且上课模式比较单一,教材中要求的工具和材料学生无法备齐,因此对落实《标准》的一些目标和任务有一定的困难。鉴于上述情况,本组结合了课题方案和新《标准》要求,针对我校实际对美术教学教材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

1、根据学生年龄、智力、素质和兴趣的差异,对高、低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小学学习时间比较长,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年龄跨度比较大,我们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三年级以下学生的心智尚未完全分化,注意力不持久,我们主要通过造型游戏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如课例《各种各样的汽车》),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在美术学习上是比较自由的,他们不知道主题,常常把不相关的内容画在一起,作画凭着自己的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常插入自由想象作画的课时,很多学生边作画边把自己的想法念出来。我们还要求教师不断变换教学模式和方法,在教学设计中加入画画、玩玩、说说等环节,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座位等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创作热情,如二年级有几课画玩具的内容,我们从玩玩具到画玩具,学生八人四桌并起来为一组,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先自己玩再介绍给别人玩,然后挑出几个介绍得不错的学生把自己的玩具介绍给大家听,学生带着玩时的愉悦心情去描绘现实和想象中的玩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三年级以后,学生的理性思维发展了,客观认识能力增强了,我们在教学上加强实现智力价值,此阶段的学生由于自身的发展、学业负担的加重等因素,形成了两极现象,部分学生对美术特别喜欢,还有部分学生放弃了美术学习机会,把兴趣转移到别的科目上,形成了美术“差生”。在教学中我们对素质好、兴趣浓的学生加强了美术想象技能的训练,组织课余辅导,加强美术知识的传授,鼓励参加美术比赛等;对兴趣淡的学生我们加强美术的实用性想象教学,如图案装饰教学、黑板报设计、教室的布置、制作贺卡等,教学过程则改变以往的讲授式教学为活动式教学,提高了他们的想象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

2、处理好教师的角色。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对学生的美术想象有很大的影响,有资料表明,教师的友好、温和与学生的想象力成正比关系。1960年,里皮特和怀特对权威、民主和放任三种类型研究后发现,民主型教师的学生个性差异最大,并很少出现急躁和对同伴的侵略性。权威型教师虽对学生能力的形成有一定的作用,但很容易压抑学生的创造的情感。美术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虽然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更应注意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在教学中学生是进行美术创作的主体,他们是在自发、自愿的心态之下想象创作的,所以,在美术创作中,学生自己摸索出来的路是难得的,教师给学生带路是不可取的,因此,在课题研究中,我们结合新《课标》,不但要求教师在思想上转变观念,还要求根据不同课题和内容在课堂上经常变换角色,有时对学生讲解指导;有时帮助学生,当学生的助手;有时当学生的听众;有时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同时学生角色也在不停的变换,如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想象画创作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我们在评价他们的想象作品时,不是直接予以评分,而是先充当听众,让学生充分介绍自己的作品,在提出意见时以商量的语气,减少学生对老师的惧怕。

3、延长创作时间。现行课时安排比较适合语文、数学等科目的教学,而给美术教学时间的安排带来了不便,一节课往往要经过导入、讲解、欣赏、作画、作业评价等环节,结果给学生创作的时间最多只有20分钟,这样的时间远远不够,很熟练的学生只能勉强完成,但画面的细节没有,这样对学生的想象创作能力的形成极为不利。在课题研究期间,我们借鉴了语文作文课的安排,对课时作了调整,一般两节美术课完成一张作品,对于提前完成的学生,要求其尽量使画面丰富。由于两节美术课不安排在同一天,我们在上完一节课后先收回画纸,以免学生弄丢画纸,第二节课重新发回去作画。

4、积极利用电教媒体。电教媒体是教学的得力助手,它信息量大,教学中能让学生充分接触相关内容,如图片、范画作品等,运用得当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利用音像店的想象画教学光盘,在VCD上进行放映,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想象画法,在欣赏这块内容中我们把作品图片刻录到光盘中,并且自制课件,利用学校的电脑、视频转换卡连接到电视上进行教学,并对教学中电脑的参与进行了初步研究。

5、合理进行美术思维想象训练。由于各方面的影响,学生形成了思维想象上的惰性,对于简单的问题尚能解决,遇到难题就不想动脑筋,遇到可模仿或可照搬的东西,会毫不思索地加以利用,这种情况在美术课中最为常见,对学生想象思维的开发极为不利。针对这些情况,本组对学生作适当的思维想象训练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条:

(1)图式的各种训练。图式,拉丁语原意指轮廓。轮廓是图形区分最基本的手段,相同功能的物体都有一个共同的基本图式。在教学中我们利用教材的相应内容进行了这种训练: a一物与另一物的基本图式近似,只需略加修饰就可完成形象创造,如《在石块上画画》一课,根据这块的形状,想象出新的形象;《芋艿雕刻》一课,根根据芋艿的自然形状刻成各种有趣的小玩具。b一些物体与另一物体的局部图式近似,按一定的方式组构起来,完成形象创造,如《蔬果的联想》根据蔬果的形状与一些小动物的局部形象相似,通过适当的削、剪、拼、插等方法制作有趣的动物。另外我们还利用图式的接近和重叠现象,进行图式的变通和视觉隐喻,如《撕纸拼帖》通过撕出的偶然形,重新组合、添加获得新形象,通过以上训练启发了学生的联想能力和视觉的敏感性,也丰富了他们的创作内容。(2)对形的夸张训练。物体都有存在的一个常态,常态给人的是一种静止之感,视觉和心理都不会为之紧张和兴奋,偏离常态则会引起人的紧张和兴奋,并竭力使之往返常态。形体的夸张有运动夸张、形状夸张和形式夸张,其中形状夸张在儿童作品中最为常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加强对物体的变形、过分扩大形状等训练,如《大西瓜》一课,要求学生从“大”字着手,想象大西瓜的各种可能性,有的想到西瓜房子,有的想到西瓜飞船。另外,我们还在各册增加教学内容,如《蚂蚁》,有些学生扩大蚂蚁的形状,在头、身、脚等处画上小蚂蚁,有的用各种线和形来装饰蚂蚁的身体。

(3)造型因素的局部夸张运用。一般美术将造型因素,如形态、色彩、质量感、肌理都是有机地揉合在一起,各自特征都在共性之中,在儿童美术想象创作中可将各种造型因素分解后加以夸张训练,使人更深层次地理解视觉形象,发展和丰富了造型语言,给儿童美术的表现力和形式的发展开启了新的空间和层面。A色彩:儿童美术不以模仿客观对象为目的,所以其作品更注重了色彩的主观表现性。对色彩的表现,低段的学生不受任何限制,用自己喜爱的颜色描绘事物,如《太阳》一课中,学生用上各种各样的颜色,描绘的形象各不相同;高段学生在训练中加强了色彩的要素——明度、冷暖和纯度要求,并能考虑到色调的表现,学会调配颜色。B线条:线条是儿童最初的表现形式,也是儿童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线条的粗细、长短和曲直的组合能产生丰富的效果,线条的训练不需准备太多工具,所以最适合学生练习,在教学中我们要求注意线条的流畅、肯定和清楚。避免用尺子、圆规等工具。C色块:这也是儿童画重要表现手段,图案设计中常用表现方式,块面的形状有变化,色彩力求均匀中有变化。

6、单元化处理教材,确定单元目标。利用美术教学内容的连续性,我们对教材作单元化处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以内容为标准归类,这种归类使内容更系统化,一般从具象到想象,从简单到复杂,有利于学生进行系统想象创作,如的树叶、树皮、蛋壳、瓦棱纸贴画和图案教学,《立方体和圆柱体的透视现象》、《立方体的包装盒》、《圆柱体的生活用品》、《各种各样的房屋》归为透视知识的落实这一单元。(2)以技法、工具材料归类,这种归类有利于技法的训练和掌握,更有利于学生工具材料的准备。如五年级的国画教学,贯穿于每一册的水彩画教学,我们都把它们归为单元。处理后教师制定单元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任务。

7、加强作品欣赏。通过欣赏提高审美能力,从而指导实践想象创作。欣赏的内容主要是同龄儿童的优秀作品,通过投影仪让学生欣赏,激发儿童在形式上追求创新,让他们明白即使是同一画种也有不同的表现效果,就如线描的表现有着纷繁与简约、粗犷与细腻等差别。欣赏图片体现出来的新异表现形式,用于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儿童美术想象创作的更新与发展。选择的作品接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在欣赏这些作品时要求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或者指出作品的不足之处,并且结合改临、意临、补画等想象练习。

(二)、探索不同的材料,运用不同的技法

一件优秀的作品告诉我们:新颖、独特的想象创作构思需要良好的材料和熟练的技法来表现,小学生创作的材料应不受限制,只要能表现出效果都应加以运用。在技法的探索上我们根据不同材料进行了扩展,如水粉颜料可直接涂在画纸上作画,也可和吹塑纸结合制作粉印版画;油画棒可以直接平涂填色,可描绘色彩的过渡效果,也可制作藏色刮画,并可和水彩颜料结合使用。

(三)、不同角度认识事物,注重素材的积累

美术课程“造型-表现”要求学生记录或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见闻是感想的前提,学生在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后才会有内容可创作,同时学生对一事物的熟悉程度对想象创作也至关重要,教学中如果只采用临摹或引入的素材太少,都会造成学生对事物的片面认识,从而使作品想象空洞,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还应让学生用不同的途径、不同的眼光认识事物,为了增强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养成积累素材的好习惯,我们在研究中采取美术日记形式,从记录内容的不同可分以下三种方式:A、写生式美术日记:儿童有意识地带着记录本直接面对生活场景,通过仔细地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最后以取舍性的描绘及感悟性的叙述完成的美术日记。该形式的优点使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从无意走向有意,对绘画符号、描述词汇的表达由共性走向个性。B、想象式美术日记:儿童对现在和未来的生活展开联想,通过夸张、迁移、重组等艺术手法,创造性地绘录自己大胆设想的一种美术日记。C、梦境式美术日记:“日有思来夜有梦,梦中自有惊人作”。儿童的梦是儿童心理的一面镜子,梦中奇异怪诞的境界给儿童的想象添上了翅膀。儿童根据回忆把这种梦的感觉,形象描绘下来,便成了梦境式的美术日记。除此之外,从表现形式分还可分线描型美术日记、彩绘型美术日记、剪纸型美术日记等多种形式。

美术日记的辅导方法。A、引导观察,丰富经历。不同的生活经历是丰富儿童美术日记内容的有效途径之一。经历广、见识多的儿童,头脑中贮存的视觉形象丰富,描绘时很快呼之欲出;那些生活经历一般的儿童,视觉形象显得贫乏,苦思冥想不见其效。我国著名美术特级教师候令认为:“特殊经历对儿童的创造至少有二个意义:一是在情感上给予儿童以创作的要求;二是向儿童提供了新鲜的视觉形象”。为了丰富儿童的经历,我们主要通过创设的情境或提供的现场,引导儿童观察,培植其新的视觉形象,使其热爱观察,并在此过程中掌握新的观察方法。其次,我们还引导儿童要充分利用双休日与家长一同出去旅游或在家活动的机会,多加观察,多作绘录,在通过有意的观察来丰富儿童的经历。B、注重比较,激发创新。儿童有了丰富的经历之后,是否具备去粗存精,舍旧求新的分析比较能力,将直接影响着儿童美术日记描绘的水准。我们首先让学生了解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事总是存在着新奇与陈旧、进步与落后、有趣与平淡的差别,而好的美术日记体现出新意来。因此,我们对当天经历的事,通过比较分析以求发现这些事中体现出来的新感觉和新思想。

(四)、开展丰富的美术活动,营造良好的想象氛围

美术教学展示作为素质教育成果展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每年都要进行各种美术活动,这给我们的课题研究带来良好的想象氛围,因此我们结合学校和教导处开展各项美术活动:

1、美术比赛:结合各重大节日举行美术比赛,内容包括绘画、制作、编小报等形式,学生参赛面广,积极性高;

2、作业作品展出:画展是学生展示才能的好机会,学生的想象创作能力在此得到充分肯定,展出每月定期,有新作品时不定期展出;

3、建学生画廊:我们利用教学楼的走廊,选择优秀作品,装上画框,贴上作者照片。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和主要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07.3~07.8)基本情况的调查、分析研究并制定课题方案。本阶段主要调查各教师教学现状,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及家庭的情况,确定实验班和对照班,明确各教师的研究任务,根据实际适当改变教学方法,结合部分欣赏课探索激发学生想象创造性思维训练方法,并对学生进行了初步训练。课堂中加强学生多角度感知事物的研究,学生初步达到根据范画进行变一变、加一加、减一减创作,改变以往作业内容单一的情况。同时根据调查、分析的情况制定课题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07.9~09.1)收集整理资料、分析理论体系对想象力的培养的方法以及方式要点进行研究;课堂教学活动、想象创作技法的研究。这一阶段,各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及美术创作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掌握了基本的科研方法,主要开始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作针对性的训练,师生共同探索美术想象创作的新技法。根据课程对美术教学提出的目标和要求,课堂教学结合课外美术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创作热情,营造良好的想象学习氛围。

第三阶段:总结评价阶段(09.2~09.6)撰写研究报告、进行工作总结和成果鉴定。总结研究探索过程中的成果;开展学生美术创作的综合练习,完成几幅质量较好的想象作品参加比赛;建学生画廊;开展美术与各学科互相渗透初步尝试;撰写论文,推广经验。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成立课题组以来,我们选择1—6年级各一班进行实验,其余各班为对照班,通过比较,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通过本研究,教师达到了以新的观念指导教学,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2、通过本研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了合理的“扶”与“放”,创设了轻松的想象学习环境。

3、通过本研究,教师做到了合理评价学生的想象作业,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辅导方法。

4、通过本研究,学生可以用敏锐的眼光观察事物,增强了对事物的记忆能力,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养成了积累美术素材和想象的好习惯。

6、通过本研究,学生能达到用身边容易找到的材料和美术工具进行美术想象创作,大部分学生比较熟练地运用几种技巧。

7、通过本研究,学生的想象作业质量要明显提高,部分学生要拿出构思新颖、画面完整的作品,做到合理评价别人的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

8、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学习想象兴趣明显提高。

9、学生的想象作业质量明显提高。实验班的学生发散性思维想象、创造实践能力明显增强。从比赛中,实验班的学生获奖率明显高于对照班。如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实验班的学生有多人获奖,有的还被选送到全国参加比赛。

八、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改革难度很大,延长作画时间虽然能提高想象创作作品的质量,但两节课不同一天,给学生创作的连续性带来一些问题,学生创作的热情受到影响。课业负担还很重,学生在课余没有时间想象创作。

2、学校家庭的条件限制,学校没有专用的美术教室,大部分家长对美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很肤浅,对子女学习美术不太支持。

3、欣赏学生创作的优秀想象画作品的机会不多,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较差。评价作品的能力还需提高。

4、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深入研究较难,而且各教师的任务比较繁重,对研究的深入也有一定的难度。

(原创)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实践探索

[内容提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摆脱传统的束缚,进行大胆革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因此我拟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优化教学语言 激活想象

(二)设置教学情境 激发想象

(三)有效利用教学设备 激发想象

(四)积累生活素材 促发灵感想象

(五)帮助学生消除阻碍想象的心理因素 激发想象力

(六)肯定学生作品 鼓励想象

(七)欣赏学习成果 激励想象

(八)延伸课外校外 拓展想象 [正文]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培养创新人才是教育的当务之急,是21世纪素质教育的核心。黑格尔曾说过:“想象是艺术创作中最杰出的艺术领域”。所以想象力的培养、开拓和应用是美术教育最主要和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通过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进行探索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有意识地挖掘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摆脱传统的束缚,进行大胆革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因此我拟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优化教学语言 激活想象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列宁也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些话充分肯定了情感的作用。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亲其师而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情感具有感染性与迁移性的功能,它具有扩散与泛化的规律。作为教师要学会以情育人,以情动人,从而以情感创设活泼、和谐的良好的环境。要学会运用优美动听的语言,自然流畅,富有感情的语调向学生描绘图画中的情境。使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感受美、感受情、进入情境;同时也要学会和利用优美的动作、神态、形态、手势等无声语言调动学生情绪,提高教学效率”。如,上低段美术《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开头以故事的形式引入。学生从教师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语调和动作表情中体会到了小蝌蚪找妈妈的艰难辛苦及决心。当学生听得投入时,当把故事讲到:“乌龟阿姨笑摇摇头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小蝌蚪伤心地流下了眼泪,又向远方游去。”处嘎然而止。在创设好这一段情境后,马上设问:“小朋友们,小蝌蚪到现在为止仍旧没有找到妈妈,在以后找妈妈的过程中,又会碰见哪些小动物呢?这样一问,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创造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有的说:“他们遇见了一群在水草丛中游玩嬉戏的草鱼姐姐,小蝌蚪也把草鱼姐姐当成是自己的妈妈,都游了过去,亲热的呼唤……”有的学生说:“他们在半路上碰到了八只脚走路的螃蟹爷爷……有的说:“小蝌蚪在乌龟阿姨的带领下,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这时乌龟阿姨对他们的妈妈说以后要好好看着他们,不要再弄丢了。”等等,孩子们的这些创新想象闪耀着智慧和情感的火花。教师要抓住机遇要求学生们把所想到的内容画出来,这样学生的作品就推陈出新与众不同,避免了千人一面的想象。情感能激发学生灵感的产生,它是人类一切努力和创造背后的动力。

(二)设置教学情境 激发想象

l、凭借美妙音乐催化想象

记得有位专家曾说过:“绘画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绘画的芳姿倩影。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又是相通的。绘画可以由音乐来演奏。反之音乐也可以通过绘画来表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艺术,它的魅力是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因而在美术教学中,如果能借助音乐这种感性与理性有机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帮助绘画,将放飞学生的思绪,打开想象的闸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一改沉闷、枯燥、单一的“教”与“学”活动。把音乐贯穿于教学始终。特别是教学难点重点处,通过音乐律动的点拨,使教学充满希望,活跃学生的思维”。如二年级(第三册)当中的《神气的大公鸡》这一课,与《美丽的大公鸡》(美丽的孔雀改编)这首歌相结合,音乐中有公鸡早晨打鸣的声音。有公鸡长得漂亮见到谁都要比一比的神气乐曲。学生们一听高兴了,跟着唱起来,有的还不自觉得在座位上表演。看到这让学生们带着头饰来表演。孩子们举着小手,都想上来表演这只既漂亮又神气的大公鸡。为了满足孩子们的表现欲,使他们觉得自己表演的最好,让每位同学都边唱边表演。学生兴趣高涨,思维活跃这时候,把学生地这种状态引到教学中去。可以随机出示作业纸,说:“同学们,我们来把这只神气的大公鸡画下来,比一比哪位小朋友画的公鸡最漂亮最神气?”孩子们满心欢喜,再把音乐中感受受到的心情和想表现的欲望在练习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泄”。瞧!神气地大公鸡将头昂到了鸡背,嘴翘得与颈成一条直线。形态迥异,想象与众不同。这样,学生通过音乐绘画,很快掌握了大公鸡神气的这一主题与重点,丰富了绘画内容。

2、用文学作品激发想象

绘画与文字,同根孪生。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文学名著,都能给学生们一定的审美的想象,让文学语言表现的形象呈现于读者的空间中,让文学作品中的对象在头脑中产生,达到再造想象的目的。如文学作品“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文中,就展示了生活中常见的、各具特征的自然景物,从上而下、由远及近,勾勒出三组颇具美学韵味的画面,艺术的再现了自然景物的立体美。学生由此展开联想,想象当时作者的心境,生活的环境及历史背景。这些都是帮助了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艺术创造。日记是作文训练的有的有效途径,是文学的一种表现形式。绘画日记用图画配合文字,记录一天生活中经历的有意义和有趣的事情,表达对事物理解和感受,它融合写生、记忆、想象、创作为一体,主观地、艺术化地反映现实生活,也较好地体现了绘画与文字的紧密联系。

(三)有效利用教学设备 激发想象

1、有效运用教具帮助想象

比嘉佑典先生在《创造性开发的心理与教育》一文中告诉我们:“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都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开始总要受类似事物或模型的启发。”恰到好处的演示模型,引导学生跟据原有的形状进行想象。在上《汽车运输忙》这课,备课时我用纸做了一辆立体的卡车,还有一些画在图片上的很多西瓜、猪、羊、白菜等。教学时先出示“卡车”,同学们一见,就被精致漂亮的“卡车”吸引住,注意力非常集中,兴趣非常浓厚。见此情形,我就趁热打铁地说:“接下来大卡车要进行繁忙的工作了”。接着可以把做好的西瓜、白菜等依次模拟装上卡车,显示出卡车运输忙的样子,接下来让学生同答,“卡车为什么这么忙?”学生顿时说开了。有的说西瓜丰收了,有的说白菜丰收了,等等。说话中学生充分发挥了想象力,理解了“汽车运输忙”的意义,使教学上的难点变得浅显易懂。

2、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启发想象

在“装饰图案”教学中可以运用显微技术。启发学生联想,得出显微镜下的各个细胞结构犹如装饰图案中点线面的构成,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变化、夸张、分解、重构等表现手法,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画出一张较有创意的抽象装饰画。在“图形创意”“肌理制作”课中,可以借用复印机和扫描仪,来获取自然界中一些原生物的肌理状态。如将卷心菜和洋葱从中切开,然后将它们的横切面复印或扫描,得到丰富的线性肌理;将猕猴桃从中切开,将横切面复印或扫描,得到点状肌理;将我们的手掌进行扫描,然后取得其中的局部进行放大,得到线面结合的肌理。这一肌理的制作方法、形式很多,关键在于让学生能发挥想象,发现和寻找自然界中美的元素,并能运用到平时的美术创作之中。

(四)积累生活素材 促发灵感想象

灵感,就是在思维过程中,在特殊精神状态下,突然产生的一种顿悟似的、飞越的联想。在美术创作过程中,画者许多时候为寻找一个不落俗套的画面,或为捕捉一个理想的审美意象,苦思冥想,而不能得。但在某种偶然的情况下,如思想高度集中,神经高度兴奋,想象高度活泼,所苦思索而求之不得的画面或意象,突然在内心涌现,于是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这正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情境,抛一个启发学生想象的基本元素的绣球,如善于把灵感用手绘图像的形式记录下来,用最实用而方便的线在纸上自由作画,它可以是白描形式的,也可以是三维立体的,也可以是自己主观感受的,只要能表现出来自己的灵感,就是成功的开始。灵感的偶然获得,是以画者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为基础的”。丰富的审美经验、深厚的艺术修养和高超的艺术技巧是获得灵感的前提,而这些都离不开生活,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也是想象的源泉。大自然赋予了人类一切,也激发了人类的灵感,在班级中、家庭里学生可能或多或少地接触一些报刊、杂志、画报等,但看过其中几篇便扔掉了,不懂得将其中的好素材予以收集、整理。教师可请学生自备一本“贴画册”,请他们将报刊、杂志中的好图片、文字予以剪贴、添画或临摹、创作,一者丰富创作素材,二者培养学生的构图、排版能力,于无形之中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自然而然,绝大多数学生乐意并主动去收集美术素材,尝试添画或临摹、创作,开拓思路并运用到课堂学习中指导儿童多欣赏同龄人的优秀美术作品。作为美术老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指导捕捉生活中最富表现力的一瞬间,从身边的人和事物中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我们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但最终还得同于生活。能用丰富的想象,靠自己的双手实践,用美术元素的各种材料,实现心中的理想,并美化自己的生活空间,这才是我们美育的目的。

(五)帮助学生消除阻碍想象的心理因素 激发想象力

什么是成功呢?只要是创造性的回答了老师的提问,或者作业得到了优良,哪怕是微小的与众不同,都要把它视为成功的典范。例如:《神话人物脸部的造型》这一课。有个女生利用青菜的外型塑造了一个菜神的脸谱,尽管其他方面还很幼稚,但我在他们面前表扬了她的造型创作设计的独特,使她对自己的创造能力有了极大的信心。又有一个男生,没有带水彩笔,他急中生智用色纸剪贴的方法创作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脸谱。老师抓住随机教育,剪贴的方法可以使脸谱更具有凹凸感,贴和挖可以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在老师的启发下,同学们想出了各种方法来美化脸谱。贴一点鸡毛,贴一点粘纸,使课堂教学气氛很活跃。让作业中有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老师要给予学生改错的机会与时间。例如,学生提出:“老师我画错了”、“老师我再想画一次”或“老师我回家画好后给您,行吗?”这是学生取得成功而自己在努力的表现,应给予肯定。也是让学生再次认识学习目的,不断尝试的经历。锻炼自己创作能力的机会,是自主发展的一种表现。

(六)肯定学生作品 鼓励想象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从“图式期”向“写实期”转变的阶段,生理和心理发展日趋成熟,初步的逻辑思维开始形成,观察能力增强,视觉感受力逐渐明确,理性占上风,写实倾向开始萌芽,对空间概念略有领会,对以前稚拙天真的表现手法开始不满。希望自己能画得更加逼真,而此时他们的理解思维能力要高于他们的实践绘画能力,因此绘画中形的问题成了孩子们的一个难点。他们经常是想得好,画不出,再用象征期表现手法表现(用圆形、方形和三角形表现对象)。他们有不愿意,为自己画不像而烦恼。长期这样就会扼杀孩子们的想象力,使他们变得胆小,不敢画自己想出来的,怕画得不像。这时不但要交给学生适合年龄性的造型方法和知识,同时要鼓励学生大胆画,大胆动手做。并使用多种工具、材料以丰富学生的表现手段,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尤其是要引导学生逐步加深作品的寓意。不要老在“像”或“不像”中兜圈子。教学中教师要随时发现并启发他们那些新颖、独特、富有个性和有情趣的想法,对他们加以肯定,鼓励促其发展,使其想法变成更形象、更完善的画面。孩子们的作业有时真是看后忍不住要大笑。然而,作为教师,你在“付之一笑”的同时,是否能正确地对待这些微乎其微的杰作,它可是学生狡尽脑汁的精心构思,是学生超常的发挥,或许你会从中得到一种新的讯息。教师如何能摒弃陈旧固定的观点,从发展的眼光出发一分为二,必会有新的收获,小学时期是绘画创作这棵幼芽最需要保护管理的时期。稍有疏忽就会挫伤或抑制儿童的创作热情。

(七)欣赏学习成果 激励想象

当学生完成作业以后,我让孩子们介绍一下画面的内容及其作画的依据。目的是要把学生画在画面上的内容用语言文字清晰明确地表述出来。在说的同时,学生可以自主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借鉴别人。也可抓住瞬间迸发的火花进行分析理解再组合,形成崭新的画面。比如在一年级的一次《向日葵》想象画中,我让学生们先尝试着画向日葵,画完后,问学生:“你画得向日葵像什么?”回答很多,像太阳,像有花边的帽子,像球,像花朵,像一扇扇窗户,像脸,像……在教师适当点拨指导下,学生争先恐后说出自己奇特的想法画下来,为我所用,充实自己的画面,优化画面。“说画”时,让一位平时认为绘画水平一般的学生,请他“说画”。果然,效果不同以往,这位学生说“向日葵像太阳,笑眯眯地放着光,其它向日葵在阳光下,觉得身上暖暖地,舒服极了。都高兴地唱着歌跳着舞。”通过“说画”即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激活想象思维,也可以让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思维动态,深入理解学生的作品,及时发现孩子们创新意识,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想象。

(八)延伸课外校外 拓展想象

想象力作为一种思维能力,他不受实际与空间的限制,可谓“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教师关于拓展课外这个想象力发展的大舞台。灵活,多变地指导学生把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在课堂内用形式多样的游戏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喜爱游戏,这是小孩的天性。在课外也可采用,特别是课外学习有利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和思考,能较好的提高他们的想象思维。在课外的延伸过程中,可以举行定月的《未来的~》、《想象联手画展》等其它活动。学生可以把每月当中认为想的最好的作业与作品交上来,在校门口的宣传窗中展出,当他们的作业被展出时就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并激励学生再想象。

凡高曾说:“想象确实是我们必须发展的才能,能够使我们得以创造一种升华了的自然”。西班牙画家毕加索也有精辟的描述:“我是依我所想来画的,不是依我所见来画的”。所以,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要做好这一点,作为教师关键是应该想法设法点燃儿童心灵的火把,通过挖掘、诱导、启发,使学生想象的翅膀能在广阔的艺术天空中翱翔。

丰富的想象力比渊博的知识更为重要。爱因斯坦的这一名言,一直激励着世人创新奋进。美术教育也不例外。本文由儿童的身心特点出发、从亲近生活,激发创作欲望,突破定势,扩展思维空间,正确评价,注重过程,享受成功喜悦等几块论述,给孩子展开想象翅膀的重要性。

关键词:美术、想象力、创造欲望、思维空间、成功体验

一、尊重、了解学生自身心理、生理发展

少年儿童,他们的头脑中充满着丰富的想象,然而这种想象往往不现实,幼稚可笑。学龄初期的孩子刚刚从略图期过渡到概念写实期,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很低,往往以个性形象思维来补充观察认识的不足。表现在作品上则带有概括性,往往以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代替视觉的感受。比如学龄前儿童画一辆车,他知道车身近似方形,车轮是圆形。画鸟时画一个椭圆代表身体,在圆的一端有时用三角形,有时用线代表嘴,在圆形上下两侧画两条线或画两个三角形代表翅膀。可见,儿童年龄越小造型越抽象、概括。三年级以后,随着儿童年龄增加,他们的观察记忆力增加了,所表现的物象也越复杂,越接近真实。他们经常由于想的多,为制作不出来而苦恼。他们开始注意画面的空间感和教师讲授的透视知识,开始注重物体的结构。特别是小学高年级学生,经常拿自己的作业和成年人的作品比,产生畏难情绪。这一阶段的学生的技能跟不上知识,手跟不上眼睛,所以他们的表现欲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在这一阶段,他们的主体意识有了很大的发展,对于作品的自我评价,外部比较与评价开始重视,不积极的评价会使他们的自信心、学习积极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挫伤。因此,从整体看来,这个阶段的学习兴趣比以前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应做好这一阶段学生兴趣的激发。

二、亲近生活,激发创作欲望。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没有形象的呈现,就没有创造活动。”一切想象都源于生活,新《课标》也指出:“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要培养学生绘画的想象力就要让孩子尽可能多地亲近生活,到大自然、社会大环境中去感受美、发现美,从而萌发创作欲望。

教师应引导学生多方面感受、全身心去体会、充分调动身体的各个感觉器官,用眼、耳、手、心来体会和领悟,以丰富自己的想象力。

(一)用眼观察,寻找灵感。

引导学生善于用眼观察。学会用“三只眼”看世界。第一只眼睛去看书本,从书中吸取营养。多看美术类书籍以及中外名著、古今诗词等。第二只眼睛看自然,以自然为师,看风景、看色彩等。带他们欣赏日出日落、春暖花开、夏日荷塘、鸟兽鱼虫的美景,感受“小桥流水人家,枯藤老树昏鸦” 的优美意境。其次,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人类文明的艺术美。第三只眼睛观察社会,到社会中寻找画材,产生灵感,积累美术形象,丰富想象力。带孩子欣赏具有传统民间特色的艺术活动,如闹元宵、赛龙舟、木偶戏、迎娶新娘,以及绚丽多姿、风情万种的民趣乡情等,在民间艺术的熏陶中联想出许多往事传说,产生创造的欲望。

(二)用耳倾听,展开想象的翅膀。

在美术活动中,我经常采用美术活动与多种领域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情绪体验,让学生听音作画,把绘画与音乐、散文、故事、诗歌相结合,调动学生的听觉,根据听到的引起联想和想象,启动孩子想象的翅膀,将音转化成形,启发学生想象。如画《树叶贴画》时,可放轻音乐《秋日私语》,画小鸟时可放唢呐曲《百鸟朝凤》;有一次在欣赏《四小天鹅舞曲》时,孩子们忍不住随着音乐翩翩起舞,活泼欢快的表演各种优美舞姿,好像自己也变成一只美丽的白天鹅,孩子们笔下的天鹅也千姿百态翩翩起舞于画纸上。放配乐的童话故事,让学生根据寓言来画插图、创造童话人物形象;听新闻、广播、人们的谈话等来丰富想象,进行创作。

(三)动手搜集、扩展想象力。

引导学生平日多搜集、整理、积累资料、发展学生们的想象力。如搜集精美图片、整理邮票、烟标、酒标、火花、卡通画、甚至树根、石头等。这些都可以用来作为学生创作资料。也可让学生采集动、植物标本,如用树叶进行贴画、捕捉蝴蝶做标本,创作“会飞的花朵”等。

(四)用身心感受,提高想象水平。

以活动促想象,如:家务劳动、校内外劳动、体育锻炼、文艺演出、假期旅游等。让学生从各类途径中获得丰富的形象认识,积累绘画素材,从而丰富想象力,为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突破定势,扩展思维空间。

“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学生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学生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 教师要根据学生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给予适时适度的指导,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倾向。传统的模仿画限制孩子想象力的发展,让孩子失去自我,思维产生定势,阻碍着学生的发展,这是与新《新课程标准》精神背道而驰的。我们在绘画活动中应鼓励学生打破常规,超越常理,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突破单

一、僵化的定向思维模式。例如:孩子们在画云朵时总是给它涂上白色,教师可针对这一情况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晴天的云是什么颜色的?”“快下雨时云是什么颜色的?”“太阳照在云身上时会有什么颜色?”当孩子们笔下的云呈现出五彩缤纷的色彩时,教师进一步启发:“云只有一种形状吗?它和风儿游戏时会变成什么呢?”这时我又鼓励孩子画出和别人不同的形象,这样孩子们纸上的云已是五彩斑斓、千姿百态、活灵活现了。在绘画过程中引导学生突破定势的同时,老师自身也应甩掉包袱,打破传统的教师范画的“权威性”,鼓励孩子不断创新,超越老师,超越自我。

四、正确评价儿童画,从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的美术教育观转变,追求成功体验。

曾有一位贵妇对法国大画家马蒂斯所画的一个女人提出质疑,认为画中的手臂不合比例。马蒂斯回答“夫人,你看到的不是一个女人,而是一幅画。”贵妇认为画得真实才好,而马蒂斯却一语道出了绘画的真谛。在一年级美术课《小雨沙沙》的课堂习作中,我发现一名学生在画面的一片云中画了一颗太阳,当时觉得很奇怪,便问“其他同学在画面中都看不到太阳,你的画面中怎么下着雨还看到太阳?”她自信地说:“不是没有了太阳,而是太阳躲在云里啦!”我非常高兴地表扬了这名学生,并希望其他同学也能学习她作画时的爱想象的好习惯。事后我想,这难道不是创造吗?对于孩子,教育界的一贯态度是坚持正面引导,坚持以发展的眼光看孩子。因此,评价应是积极的,而非消极的,另一方面,画画本身就是一件有益的事情,除了本身外,还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和创造能力,可以发展诸多非智力因素,锻炼手指的灵活性等等。因此,画必有得,只是有得此与得彼的差异,有得多与得少的区别而已,从这个角度出发,评价也应是积极的。“你胡涂乱抹的什么呀,乱七八糟的。”“画得一点也不像,真难看!”只拿像不像作为评价一幅儿童画好坏的标准,只能伤透孩子的心,让他再也不敢大胆作画了。儿童画表现的是儿童的思维方式,成人认识世界是凭着理性,而孩子则凭着想象。新《课标》提出,“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我认为评价学生绘画作品首先要肯定和鼓励,用孩子的眼光去欣赏它,赞赏其中点点滴滴的创造,不追求画面的完美,让孩子获得成功体验,给孩子前进的力量,推进他的创造性活动。其次,要寻找发现学生画中独特的想象力,每一幅作品都有作者自己的想象力存在,我们在欣赏的同时应鼓励孩子以说画的方式来表述自己的作品,共同挖掘作品的独特魅力,例如孩子们的画有内容想象、色彩想象、形象想象,而且联想方式也不同。如在画小鸟时联想到鸟的一家,画鱼时联想到海底世界,还有科学幻想,奇思妙想,如海底怪鱼长出翅膀飞上蓝天,恐龙复活称霸地球,汽车能上天入地等等。我们应从这些想象入手,抓住点滴不同,给予特别的鼓励和赞叹。我们还要为孩子提供展示作品的空间,引导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欣赏,相互评价,相互激励,共同提高,从而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美术教学任重道远,我们只有在懂得尊重儿童的个性发展,充分了解儿童的成长特征的基础上,伴随着新的课改之风,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使小学美术教育有更快的发展,更大的提高。

5.在美术课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篇五

早在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孩子的想象力很丰富,基于平时对周围事物的细致观察,想象力是儿童绘画固不可少的属性,更是儿童画创作的重要成分。想象力源于见多识广,对周围事物和外部世界的认识和印象积累越多,就越会产生丰富的联想。当然,培养想象能力,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创设条件,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材内容,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学生入情入景,才能让他们插上美丽的翅膀,翱翔在想象的广阔天空里。引导学生观察社会、观察自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表现,在尊重学生主观想法的前提下进行恰当的启发和引导,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发展,想象的源泉才不会枯竭和泯灭。“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小学生的想象力犹如一个尚未开发的宝藏。只要善于挖掘,就会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如果没有挖掘,那么就可能把宝藏埋没于地底。如何挖掘这些宝藏,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呢?我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以讲故事的形式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生对故事特别感兴趣,如果能够将教学内容融人故事中,学生就会学得轻松投入,如在上《可爱的鸟》这一课时.我先以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小鸟的生活习性,以激发兴趣和启发想:“这一天森林里可热闹了,因为鸟儿们要在这里举行竞技大赛呢!它们都看望将自己最拿手的技艺展示出来。夜莺的歌声最嘹亮了,所以它表演唱歌;燕子造的窝最坚固,它给大家表演造窝;啄木马是大树的好朋友,专给大树治病,它表演的是给大树捉虫。还有麻雀、喜鹊--它们都给大家表演各自最拿手的......”“同学们,你们听了这个故事,喜欢小鸟吗,(生:喜欢),那我们一起来学画可爱的小鸟好吗?”(师示范画)引导学生掌握不同动态,学生掌握了鸟的基本画法后,我启发学生:“你们看课本中小朋友画的小鸟巧玲珑多生动有趣,他们有的画„„有的画„„,同学们,你们准备画鸟在干什么呢?”小朋友们一个个认真地思考起来,有的说:”我画小鸟造窝!”有的说:“我画小鸟在唱歌”’、“我画鸟妈妈给小小鸟喂食!”、“我画鸟儿在找吃的!”、我画.....他们一个个把手举得高高的,惟恐老师不叫自己。开始作画了,小朋友有的边画边手舞足蹈,有的在笑着自言自语,有的却表情严肃地画„„他们都沉醉在自己想象的天地里。

二、拟人化的表现也能发展想象力

小学生喜欢让静止的物体赋予生命,画的房子会飞,树会说话,这种拟人化的观察和表现,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如在《我的太阳》一课中,先让学生在作业本上画太阳,使他们体会到画画的快乐。在画的过程中了解到太阳是由基本形--圆形和四周的光芒组成的。自由画完后观察讨论谁画的太阳最有趣,最美?为什么?从各个角度去想想太阳的变化,说出各自与众不同的想法。问:“大家想一想圆形能画什么人的脸?以拟人的角度来看?”有的学生说:“太阳像公公,笑眯眯的。” 有的学生说:“太阳像小丑。”有的学生说:“太阳像爸爸或是妈妈。”又问:“太阳光芒用直线画以外,还可用什么来代替?用四季变化来看,春天的太阳光芒像什么?”有的学生说:“像树叶,花环。”有的学生说生:“像一串水果,糖葫芦。”问:“早晨,中午,晚上的太阳又像什么?”再问:“除此外可以用点,线,面或其它图案的形式来表现太阳。” 师生一边讨论,我一边适当示范,对学生有一定帮助。教师通过启发谈话,让学生联想,想象出太阳的不同形象。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及观点,予以适当的启发和引导,促使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可通过以下绘画形式来完成:

1、添画,教师可以提供不完整的图画,让学生发挥想象,补充添加使其更具意义,表现出答案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以达到培养兴趣、发展想象力目的。

2、续画,教师先开个头,让学生接着画下去,这不仅是形象构图的一种继续,而且是由浅入深的思维过程,同样能促使学生多向思维的发展,对小学生来说主要可以采用故事的形式进行续画。这种一个线头、多种结局手法,无疑培养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命题画,让学生想象力得以充分发展,学生不再“教师画什么,我也画什么”,“教师怎么画,我也怎么画”地“依样画葫芦”,而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以拥有独特见解为豪。实践证明:儿童命题画可以启迪智慧提高创造力,是观察、记忆、想象、创造等形象的思维过程。在指导作画的过程中,发现学生个性化较强的作品,引导学生运用适当的形式加以表现:如个别学生线条感较强的作业,可以运用重彩线描的形式表现;个别学生色块感强的作业可以运用色块关系进行描绘,从而增强儿童绘画作品的艺术渗透力。整个教学过程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以达到素质化美术教育的要求。通过儿童命题画创作教学,能够启迪和开发学生的智力,促使学生更加心灵手巧、勇于想象、敢于创造。

三、借助范围引发学生的践想

在上《水中的鱼》这课时,我先出示一般的鱼的范围.并教学生掌握画法,学生创作时,在画好这些鱼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由这些一般的联想到特别的鱼:你还见过哪些漂亮的鱼,能将它画出来吗?再就是启发学生设计些生动有趣的情节:水中的鱼会有哪些有趣举动(跳水,嬉戏?追逐?„„发)?我们将它画出来是不是整幅画更加好看?最后是启发学声添加环境:水中还有哪些其它生物(筒单添加)?这样,由范围联想到其它形象,再由这些形象联想到一些有趣的情节及其环境,层层深入,不论是哪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掌握-定的画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思维,启发了想象。

四、以猜谜的方式启发想象

在教学过程中,以猜谜的形式引入新课,既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启发学生的想象,如在教画水果香蕉时,我先让学生猜一猜:今天我们要画一种水果,请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黄全衣,包银条,中间弯弯两头翘儿十弟排一起,又象钉耙又象瓜。话音刚落,已有不少学生争着说::“是香蕉”,由于这则谜语已形象地描述了香蕉的样子,再经过教师的范画,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香蕉的画法。

五、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数学是抽象枯燥的,若不把两者联系起来,学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对于小学生来讲,建立空间观念是较难的,必须借助于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的大量感性材料才能进行。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常运用图形的特征去想象,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培养和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六、创编故事情节,培养学生奇思怪想的能力

我们知道,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对知识的理解就越有创新。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拓宽学生的思维。因此,我在素描教学中作了大胆尝试:将素描枯燥无味的比例通过想象,改编成相关离奇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从这个故事情节中所产生的某些结果出发,一步步地推想出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或必备的条件,从而找到解题的方法。

七、借助音乐及儿歌、童话、寓言、诗等文学作品启发想象

1、用音乐形象激发想象

音乐与绘画被称之为姊妹艺术,它们同出一源,都是表达人类心灵的产物。由于音乐的抽象性和抒情性,因而使人在欣赏音乐作品时,能产生相应的联想和想象。所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播放一些歌曲旋律,让学生在音乐形象的感受中,塑造美术形象。通过音乐与美术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感受不同的艺术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热情欢快的民族音乐《金蛇狂舞》、深沉悲壮的交响乐《命运》、幽雅飘渺的《小夜曲》、疯狂激烈的霹雳舞曲等,要求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欣赏,展开想象的翅膀,遨游在音乐的海洋之中。欣赏完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对每个音乐作品进行点评,其他同学可进行补充。最后,要求学生选一段自己最喜欢的音乐,用抽象的点、线、面、色彩来表达对该音乐的感受和联想。这样学生往往能创造出千姿百态、名具特色的画面。

唱(读)着一些写景状物的歌词或其它文学作品,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这些作品所描述的情景。如儿歌《春》,就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白花开放的热闹景象;‘春天到,小鸟叫,草地青青穿绿袄;杨柳枝条随风飘,桃花李花开得好;小蜜蜂,嗡嗡叫,采集花粉把蜜造,”好一幅春意盎然的美丽画面[又如古诗《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扛掌拨清波”生动形象地描述-J‘鹅的外貌、牛活习性,有声有色,使人读了眼前不觉浮现出‘幅色彩鲜明的白鹅戏水图。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引入相关的音乐或文学作品.有利于学生屉开想象。

2、用文学作品激发想象

绘画与文字,同根孪生。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文学名著,都能给学生一定的审美想象,让文学语言表现的形象呈现于读者想象的空间中,让文学作品中的对象在头脑中产生,达到再造想象的目的。如文学作品“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文中,就展示了生活中常见的、各具特征的九种自然景物,从上而下、由远及近,勾勒出三组颇具美学韵味的画面,艺术的再现了自然景物的立体美。学生由此展天联想,想象当时作者的心境、生活的环境及历史背景。这些都能帮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艺术创造。

日记是作文训练的有效途径,是文学的一种表现形式。绘画日记用图画配合文字,记录一天生活中经历的有意义和有趣的事情,表达对事物理解和感受,它融写生、记忆、想象、创作为一体,主观地、艺术化地反映现实生活,也较好地体现了绘画与文学的紧密联系。

八、利用“虚幻想象画”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虚幻想象画的题材很多:如《未来城》、《海底漫游》、《游太空》、《梦》等,这类教学最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在这类想象画中,可以打破现实生活的种种限制,让学生自由想象,随意表现,任意组合,刨作出独特、离奇的新形象。可以创作成人到外星球生活、飞走路、遥控干活。植物、动物可以象人一样会说话、有生活、有情感。在想象中一切界限都消失了,一切都有可能性,现实生活的经验,逻辑思维的规律、时空的限制、上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等等,一切都不存在了。幻觉、梦境、神话。传奇、现实、理想在这里都融为一体,使想象获得了无限的自由性和广阔的驰聘天地。

九、积累生活素材促发灵感想象

所谓灵感,就是在思维过程中,在特殊精神状态下,突然产生的一种顿悟式的、飞跃的联想。在美术创作过程中,画者许多时候为寻找一个不落俗套的画面,或为捕捉一个理想的审美意象,苦思冥想,或苦心搜索而不能得。但在某种偶然的情况下,或在某种特殊的精神状态下,如思想高度集中,神经高度兴奋,想象高度活跃,他所苦心思索而求之不得的画面或意象,突然在内心涌现,于是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这正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灵感的偶然获得,是以学生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为基础的。丰富的审美经验、深厚的艺术修养和高超的艺术技巧是获得灵感的前提,而这些都离不开生活,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大自然赋予了人类一切,也激发了人类的灵感。作为美术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指导捕捉生活中最有表现力的一瞬间,从身边的人和事物中去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

凡高曾说:“想象确实是我们必须发展的才能,只有它能够使我们得以创造一种升华了的自然。”法国浪漫主义大师德拉克洛瓦也有精辟的描述:“当我们观察自然时,画面通过我们个人的想象力创造出来。”所以,在美术教育中,教师要通过挖掘、诱导、启发,使学生想象的翅膀能在广阔的艺术天空中翱翔。

如何在美术课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学校:福清市城关小学 组别:

美术组

教师:

汤山清

6.运用小学美术课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探究论文 篇六

郭志强

美术教学大纲指出:“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聋生由于自身的残疾缺陷,视野和知识面十分狭小,想象能力与同龄正常儿童相比来说相对较差,因而对他们想象力的培养更显得困难和重要。那如何培养聋生的想象力呢?下面谈一下我的几点做法。

1、营造宽松气氛,培养主体意识,创设想象氛围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因此,在聋校的美术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大胆地想象,激励他们创造思维活动,并进而提高创新能力。

由于聋哑孩子有耳听不到,有口说不出,所以聋校美术教育不同于一般的知识学科教育,每一堂美术课,不论是欣赏课还是创作课,都应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充满美感的气氛--因为这是学生想象力得以充分发挥的心理氛围条件。聋哑学生相互间交流还是比较方便的,所以在课堂上,我常常让学生互相讨论比较作品,提出各式各样的意见,有的作业(特别是一些手工作业),我鼓励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座位也可以自由安排,这样一来,学生上课积极性高,而且课堂气氛活跃,完成的作业内容丰富,质量很高。

同时,在教学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聋哑学生由于缺少了听觉这一块,需要由其他方面来补偿,因此我尽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感知(用其他感官)、思考、操作的条件和机会,特别是启发学生特有的丰富想象力,使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聪明才智和富有个性的创造,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创造活动中来。

2、引导发现问题,启发求异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求异是创造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其思路具有多向性。而聋哑孩子的思路相对要狭窄些,根据这一特征,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展多方向、多角度的观察与思考,还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勇于创新,以求获取更多的答案。例如在教学《设计帽子纹样》(聋校教材第五册)时,我先展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帽子,让学生自己去看,自己去尝试着画,结果是依样画葫芦,画出来的比较雷同而没有新意。学生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也发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他们迫切需要解决问题的方法。于是我指导学生分别从形状、款式、纹样、颜色等多种角度去观察,并给他们欣赏一些同龄人的画作,最后分析得出:设计时可以打破常规,运用夸张、变形、概括等手段,大胆想象;可以从观察中求异,从联想中求异;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了,学生的积极性高涨,设计出来的帽子各式各样、千奇百怪,非常漂亮,全班找不出相同的作业,学生的求异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3、创设绘画情境,激发学生想象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借助审美媒介,创设没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架起学习知识、积极思维和积极想象的桥梁,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感受美、创造美。绘画创作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去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创作成败的关键在于:学生对表现的对象感受程度的深浅。而聋哑孩子对事物感受程度比正常儿童要浅,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想办法补偿、加深,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一个学生有兴趣、有情感的情境非常重要。可以用学生熟悉的人、物、景来设置情境,也可以利用背诗词、讲故事、做游戏等形式启发学生想象。例如在教学《小花猫在做什么》(聋校教材第三册)时,我在教室里贴满了各种有关猫的图片,以及一些以猫为题材的画,让学生处在“猫的世界”当中。课堂上我简单介绍了一下猫的结构特点、生活习性,告诉学生:猫是人类的朋友。并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小猫能干什么?又给学生讲了“小猫钓鱼”的故事,启发学生想象:小猫钓鱼时的心情、动作、神态。以及后来三心二意时的动作、神态。创设了一个较好情境,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想象力,然后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画下来。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各式各样、神态各异的小猫。

4、倾注情感,引起共鸣

实现想象一幅优秀的学生作品(特别是儿童画),就是一个美丽的童话,它是孩子们情感大胆、真切的流露,没有半点做作和拘谨,这是儿童画最精彩、动人的地方。例如在教学《美丽的海底世界》(聋校教材第四册)时,我先介绍了海洋、海洋中的动植物以及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考虑到大多数同学没见过大海,也没听到过海的声音,就播放了一段有关大海的录像(重点表现的是大海的壮美以及海洋生物的丰富多彩)又举了一些破坏海洋、破坏大自然的例子,教育他们要保护海洋、保护大自然,任何破坏海洋、破坏大自然的行为都是不对的,在学生心里引起了强烈的共鸣。于是,就有学生这样画:大海里各种鱼儿在欢快地游来游去,岸边堆着很多折断了的鱼杆、鱼钩,还有扯破的鱼网。还有学生是这样画的:一群小朋友在岸边守卫着大海,还有一群小朋友穿着潜水衣在大海里和鱼儿举行联欢会,尽情地歌唱、跳舞……这些都强调了一个主题: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孩子们之所以有如此大胆的想象,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自己情感倾注到了画面里了,从而表现了自己的意愿。

5、鼓励多方联想,发展想象力

聋哑学生的联想角度、联想能力相对比较单

一、薄弱,因此应培养聋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考虑问题,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样不仅能有效的培养聋生的自由联想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联想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发挥,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在教学中,老师应提供各种机会训练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例如在教学《画一群麻雀》(聋校教材第六册)时,我先讲了麻雀的结构特点,以及中国画中麻雀的画法,然后让学生思考:其它与麻雀类似的小鸟应怎样画?让他们根据麻雀的基本画法,进行联想,最后得出:其它如八哥、山雀、翠鸟、鸽子等很多鸟在形体上和麻雀基本一致,只是在个体特征以及颜色上略有区别,掌握了画麻雀就可以学会画其它很多类似的小鸟,可以触类旁通。这样一来,学生学画的积极性高,充分动手、动脑,学习中国画进步很快。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发展他们的想象力。

7.运用小学美术课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探究论文 篇七

一、用有趣的故事引导, 培养想象力

生动有趣的故事能把学生带入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如同身临其境般地被陶醉迷恋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创造这独特的个性化的艺术形象。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 积极思考, 还会激发灵感, 启发孩子们去想象和创造。如上《星座的联想》一课时, 让孩子认识什么叫星座?为什么会有十二星座的说法。我感到要抽象地讲的话, 孩子们是很难理解与接受的。于是我就讲一段有关宇宙的神话故事给学生听, 接着让学生自己说说听过哪些有关星座的故事, 你属于哪个星座?学生滔滔不绝, 讲了许多故事。再接下去让学生编故事作画, 学生就情不自禁地画起来了, 有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编了有关双子座的故事, 有的编了星座聚会的故事等等。学生觉得有内容可画, 画起来也得心应手。

二、鼓励学生大胆实践, 培养想象力

“有一千个读者, 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美术手工制作课里, 我通过实物、录像、图片等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 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概括它们的造型特点, 然后进行想象制作。鼓励学生通过亲自动手, 对材料的接触感悟和尝试, 从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关的美术技能技巧。不要求学生依照范例来制作, 用什么形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粘贴?不作统一规定, 而是让学生自己对材料进行反复琢磨和推敲, 由学生自由创作, 步骤可以是这样的, 还可以是那样的, 结果同学们所想象出来的造型非常丰富、生动, 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用创设情境的方法, 培养想象力

在绘画教学中, 我们可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拓展想象的空间, 使学生在探索的乐趣中寻求知识, 培养想象力。引导学生在绘画主体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合理的想象, 充分发挥小学生充满幻想的天性, 天真淳朴地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 尽管每个人最后得出的结果不同, 作品的风格、表现手法不同, 但只要是符合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 就应该给予肯定的鼓励。如讲《梦幻之国》一课, 教师可有意识地讲述关于安徒生的童话故事, 把学生的思维越迁越宽, 学生进入情境后, 就会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接着让学生编自己的故事, 再根据故事作画, 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使他们在自信与成功的期望中进行。

四、用直观教具引导学生, 培养想象力

小学生的想象力比成人的想象力更奇特, 更是天真无瑕更淳朴。一旦激起学生那想象的翅膀那可是一发不可收拾。美术学科的课程标准和要求就是要培养学生能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的能力。所以, 在每节美术教学中都有必要提供一些直观形象有趣的教具。如我上《美丽的盘子》时, 利用课件导入让学生欣赏, 说说自己喜欢哪一个盘子?为什么喜欢?学生夸夸其谈, 在绘画造型时, 学生个个奇思妙想, 画出令人意想不到的造型, 结果画出了许多美丽的盘子。

五、结合音乐来陶冶情操, 培养想象力

音乐能给人们一个想象的空间, 在想象中引发心灵的震撼, 产生艺术的共鸣。上美术课时, 我用动听的音乐为孩子们架起一座幻想的天桥。在音乐的熏陶下, 无论是感受意境还是幻想画面, 学生都能积极开动脑筋进行创作, 并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使美术课堂变得活泼生动而富有趣味。手工课上让他们把手中材料变成各种各样的手工作品;绘画课中让孩子们用画笔描绘出他们的内心世界。学生的想象力是无止境的, 音乐正是激发这种想象力的源泉。

六、用活动激发学生灵感, 培养想象力

人的动作和表情是无声的, 但能激发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游戏与儿童生活密不可分, 适当运用游戏于课堂教学中能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 从而调动学习兴趣, 儿童喜欢多种形式的游戏, 教师可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爱好, 小学生最感兴趣的就是做游戏。如果能把每个教学内容编成童话并让学生动手制作, 学生就会一直都兴趣高涨并沉浸在想象的海洋里。此时, 孩子的思维也是最活跃的, 想象的空间会有此而发。

总之, 只要教师开动脑筋, 想方设法拓展他们的思维, 给他们创造一个轻松愉悦和想象的空间, 让他们乐于思考、善于表达, 他们一定会创造出独具匠心的艺术造型。

摘要:小学美术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 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本文从六个方面谈谈笔者的体会。

8.运用小学美术课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探究论文 篇八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学生;想象力

黑格尔在《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想象是人脑对表象材料进行再创作的过程,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来源。没有想象,艺术创作就没有生发的土壤,艺术形象也难以产生。不光艺术需要想象力,语文,数学,自然及其他学科也需要想象力。由此可见,想象力的重要作用。本文针对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积极的思维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往往都建立在浓厚的兴趣之上。对于小学美术教学来说,美术课是一门艺术性课程,要上好这门课,激发学生的上课热情,就需要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

例如,对颜色的认知是小学美术课程中要教给孩子的知识。教师应该如何让学生对颜色感兴趣,认识到不同颜色的独特之处呢?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我们知道,三原色是指红、黄、蓝三种颜色,通过这三色不同比例的调色可以得出不同的颜色。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首先展示出红、黄、蓝这三种颜色的颜料,然后在学生面前通过调色来变幻出五彩斑斓的颜色。

当教师将红色的颜料和黄色的颜料进行混合时,学生们会发现,神奇的现象出现了,原来的颜色全部不见了,出现在眼前的居然是橙色。这时,教师可以提问“红色和黄色去哪儿了呢?”“如果红色和蓝色的颜料混合在一起会不会也发生这么神奇的变化呢?它们会变出什么颜色来呢?”通过这种课堂展示以及提问的引导,学生深深沉浸在了对颜色的神奇幻想中,并对不同颜色的混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高喊着“会变成绿色”,“变成紫色”,“还是红色”……这样一来,学生的想象热情被激发了,课堂气氛变得十分活跃。通过这种课堂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可以使小学美术的教学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欣赏作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儿童的好奇心特别重,对什么都容易感兴趣。在进行小学美术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有教的热情,还要懂得怎么去教。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以通过引导他们从欣赏作品开始。

首先,教师应了解小学生的美术欣赏心理以及欣赏的习惯。由于小学生年纪比较小,往往通过直观思维来思考问题,对于抽象的作品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师需要向学生展示一些形象比较简单的作品。比如在教学生画“我的家”时,教师可以先展示几张简单的图片,其中一张画上面画上房子、院子、树、花,还有爸爸妈妈;另外一张画可以画上客厅,里面有沙发、桌椅、电视等。教师可以在展示完这两幅画后问学生:“你们心中的家是这种样子的吗?你希望自己的家是什么样子的呢?”这样一来,学生通过欣赏作品以及教师的因势利导,激发了他们的想象,纷纷表达着自己心中家的模样。

但是,学生们这时的想象还只停留在对具体事物的空间想象上,比如沙发是什么颜色,怎么摆放;小猫趴在客厅的凳子上;房子前面种上一排向日葵;等等。这时,教师再展示出几张图片,有的画着月亮上的房子,有的画着水上宫殿,有的画着神秘的山洞……学生们看到这些图画,想象的思维变得更加开阔,有人说“我希望自己的家是在一个大气球里”,有人说“我要把家安在一艘大船上,每天在海里游来游去”,还有人说“如果我能住在宇宙飞船上,我就可以在空中飞了”……此时的学生已经完全沉浸在对家的幻想建构中,他们的想象思维像插上了翅膀的飞鸟,冲向蓝天,飞向远方。通过对不同作品的欣赏,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学生们在画画时自然而然就有了构思,这时教师再进行一些绘画方法上的指导,就能使学生完成一份独具新意的作品了。

三、搜集素材,创造学生的想象空间

想象是以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和识别有限,教师不可能让学生进行凭空的想象,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留心生活,多多观察生活,通过对人、事、物的观察了解来搜集素材,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创造想象空间。此外,教师还应该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活动,通过亲身体验来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深化对生活的认知,促使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同时,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图书画报、影视资料、模型玩具、图片相册等资料启迪思维,指导学生用美术的眼睛去观察事物,发现事物中的不同之处,拓展学生的想象思维。

当然,教师更应该明白,有限的教室永远比不上无限的自然。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爱玩、好奇的特点,引导学生去接触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丰富和神奇,在大自然中发现素材,搜集素材。比如,学生在课堂上会对教师提出各种疑问:小蝌蚪没有腿是怎么游泳的?蚂蚁把家都搬到哪里去了?池塘里的青蛙会和鱼打架吗?等等。这时,教师就可以带着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公园或者郊外,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学生们会蹲在校园的大树下看蚂蚁怎么搬家,它们都爱把家安在哪里,它们是用什么方法搬家的,蚂蚁们喜欢找一些什么食物。去小池边看小蝌蚪是怎么游泳的,鱼儿和青蛙是怎么和谐相处的。通过这种对大自然的观察,学生的眼界开阔了,搜集的素材多了,想象的空间自然更丰富、更宽广了。

四、绘画作品,展现学生的想象思维

任何想象的形成都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表现出来,对于美术而言,作品的形成便是对想象思维的表现。因此,美术教师不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要引导学生让这种想象通过作品表达出来,这样才能达到教学效果。

比如,在教师带领学生观察完大自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头脑中的认识和对大自然的想象通过绘画表现出来。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看到了小蝌蚪是用尾巴来游泳的,那么你们看到它的眼睛了吗?它有眼睛吗?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这时,学生们根据对青蛙的观察,得出青蛙是由小蝌蚪变的,那么小蝌蚪是有眼睛的。小蝌蚪的眼睛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们对这个疑问展开了丰富的想象。

这时,教师可先在黑板上画出一只有眼睛的小蝌蚪给学生做示范,然后要学生自己画。学生们纷纷在画本上画出了自己心中的小蝌蚪,有摇着尾巴眯着眼的,有蹲着身子鼓着眼的,还有闭着眼的,有大眼的,小眼的,斜眼的……各式各样,丰富多彩。通过这样的指导训练,学生们的想象思维打开了,绘画的作品也更具特色了,作品的展现更大地促进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这样的美术教学更加活泼生动,课堂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近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凡是学生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学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使他们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

参考文献:

[1]陈凤.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绘画想象力和创造力[J].广西教育,2011(25).

[2]郑佳瑛.略论学生想象力的激发途径[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4).

上一篇:院学生会晨训策划书下一篇:安防部的年终总结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