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优秀作文

2024-09-15

小组合作学习优秀作文(精选8篇)

1.小组合作学习优秀作文 篇一

论小组合作学习作文1000字

从初二开始,我们就在课堂上实行“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小组合作学习究竟有没有提高我们的成绩,对我们有没有帮助?这一直是老师和家长所关心的问题。我要说小组合作学习对我们有极大的利,当然,也有弊,但我确信利大于弊。

小组合作学习最重要的核心就是合作。所以在谈论小组合作学习带来的利弊问题前,要先说一说合作的重要性。

在以前有一个外国大教育家邀请几个学生做了一个实验。就是把几个小球吊在瓶子里,一人拿一根绳子,绳子末端就是小球,一吹哨,大家就要用最快的速度把它提出来。一听到吹哨,大家就一个接一个,有条不絮的把小球提了出来。他们成功的秘诀就是他们之间的合作。古人云:“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可见古人也知道合作的重要性。把大家的力量集合起来,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战胜个人无法战胜的困难。合作可以使我们完成目标。

言归小组合作学习带给我们的“利弊问题”。

在没有实行小组合作之前,我的总分只有七百多一点,但实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后,通过不断讨论,攻克难题,给组员讲题,巩固自己的所学,是我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还有我们组的B1,他原来的数学成绩只有八十多分的水平,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后,在课上,我们给他讲题,把展示的机会让给他,他也不负众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数学成绩稳定在了九十多分,有时还突破了百分。

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积极性。我以前组的C1最不爱说话,整天一“淑女”样子,每次被老师叫起来答题,他都支支吾吾的,组织不起语言。我们都戏称她为“羞答答的玫瑰”。在实行了小组合作学习后,我们组的成员都鼓励她,帮助她,使她变得更活泼,更勇敢了,起来说话也流畅了。

小组合作学习还促进了我们组员之间的团结。上课一起研究、讨论,使我们间的距离着实拉近了不少,关系更好了。以前的恩怨、矛盾也在快乐的学习中化解了。

当然,开头也说了,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有利,它也有弊。同组之间,邻组之间,谈话的机会也变多了。老师也曾说过,这种学习模式加重了两极分化现象,老师讲的少了,学生讨论的多了,这就使有些同学开始浑水摸鱼,滥竽充数起来。使好的同学更好了,差的同学更差了。

既然发现了问题,那我们就要去解决问题。首先自身要提高自制力,记住课堂是学习的战场,不是玩的天堂。其次需要组长的管理,发现有不好的现象,要及时制止,警告,并帮他改正,以防再犯。还有就是同组或异组之间的相互监督。这样,在合作、竞争中学习,才能使我们不断进步。

小组合作学习把同学们联系起来,让我们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是培养我们良好素质,提高学习成绩的好方法。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学习更上一层楼。

2.小组合作学习优秀作文 篇二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探讨

一、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 都是老师教授学生记录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节课下来老师口干舌燥学生筋疲力尽, 教学效果微乎其微, 所以就引进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 那么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呢, 就是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的时候, 不要去借助老师的讲解, 而是把问题与自己小组内的同学拿出来进行探讨交流的一种教学模式, 它为数学课上开发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是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最常用到的一种教学手段。

二、怎样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一) 教师充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并不是不需要教师的参与的, 教师作为合作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调控者, 要充分地做好自己的职责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地开展进行。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 老师应该是其中的一位成员, 在小组遇到疑问的时候及时提供帮助。同时, 教师也是小组合作中的引导者, 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例如:在进行解方程的时候, 老师可以多列出几个方程:8x=5x-3, 7- (2x-1) =x- (x-3) ……先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这几个方程有什么样的不同, 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及时出来解决疑惑, 最后引导学生去一步步解决这个方程,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保证小组合作完成的质量。

(二) 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的意识

如何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呢, 首先老师要创造情境, 激发学生合作的兴趣, 学生只有对合作学习感兴趣了, 合作学习才能更好地开展进行, 那么, 老师该如何创造小组合作的氛围呢, 就比如说在学习平均数的概念的时候, 老师可以这样举例, 咱们班学生的平均身高和体重是多少呢, 大家算一算, 这样, 学生就会自己成立小组, 把自己所拥有的数据结合到一起进行计算, 合作小组自然也就形成了。另外, 在小组合作中, 经常会有同学表现出不配合的样子, 因为有的人会怕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去告诉了其他人别人就会超过他, 这个时候老师就要充分去给学生讲解小组合作的好处, 大家都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分享出来, 其实是一个共同进步的过程, 在学习的过程中, 同学与同学之间都不是敌对的关系, 都是同一个战场上的战友, 只有大家都强大了, 那么, 学习才是有效果的, 老师要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 以防学生会排斥学习小组。

(三) 合理地利用小组合作进行教学

怎么样才能做到合理地利用小组合作进行教学呢,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无论多么简单的问题都进行小组合作的话, 那么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很有可能失去兴趣, 因为太过简单没有讨论的必要, 如果特别难懂, 大家都不会的问题去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话, 那么小组讨论一节课也没有能有一个结果, 学生会对小组合作失去信任, 所以, 老师要合理地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太过简单的问题让个别不会的学生私下问问题就可以了, 太过复杂的问题老师一定要先对学生进行点拨, 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思路之后再让学生自己进行小组讨论, 这样, 教学的效果才会更高。例如: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 一般平面几何的难度比较大, 尤其是在学生对个别平面几何习题进行解题的时候, 往往是毫无头绪的, 需要往哪儿加一条线才能把这个题解出来或者是这个图形要怎么划分才能得到答案呢, 学生往往是没有头绪的, 老师可以给学生一点提示, 而不是直接帮助学生把这条辅助线给画上, 而是告诉学生可能要借助一条辅助线, 让小组内部进行讨论, 看看这条线作在哪里才能把这道题解出来。

(四) 小组之间进行激励机制

课堂上总是要有比赛效果才会更加明显,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一个争强好胜的年纪, 老师可以让小组之间举行比赛, 看哪个小组能够更快更好地完成教学的任务, 给予一定的奖励, 让其他小组的同学向他们看齐。同时, 在班里的一角可以设置一个PK台, 把每个小组的名字、口号、得分都公布出来, 这样每个小组都能关注到其他小组的动向, 从而更好地完成任务, 加强自己小组内部的学习。这种激励的机制, 对于小组教学来讲, 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帮助小组内部提高了效率, 节省了时间。

三、小组合作学习所带来的课堂效果

在小组合作进行学习的模式开展以来, 收获了很好的效果, 它摒弃了填鸭式教学留下的糟粕, 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改变了传统教学中老师“一手遮天”学生“一脸茫然”的现象, 为初中数学的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与此同时, 学生成为了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在小组合作教学的过程中自己去努力思考, 而不是等待老师进行讲解, 在这个程度上, 小组合作的模式开发了学生的思维, 为学生思考能力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 同时, 同学之间互相帮助, 教学的氛围融洽了, 学生之间的情谊也加深了。

总述: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 小组合作进行教学的模式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为初中的数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希望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充分利用好小组合作这个学习模式, 让我们的教学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3.作文教学中如何尝试小组合作学习 篇三

一、根据教师的批注让学生知道哪里需要改

随着作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大部分老师已充分认识到“教师命题学生写,学生习作教师改,学生习作重改不重评”所存在的弊端,在评改学生习作时,能把学生放在主动地位上,做到多批少改,批有启发,改有示范,更多地留给学生自主时空。这样在讲评课上,学生的自主评改就有了发挥的余地。课上,首先应引导学生读懂老师的批注,包括眉批、总批、修改符号等。从眉批中了解老师所指出的字、词、句、段等方面的优缺点,从总批中领悟老师对习作是否符合本单元习作要求的评判,从老师的修改符号中学习怎样规范地修改习作。

二、在小组合作中让学生听取不同的意见

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点,是提高课堂主体参与效率,拓宽学生情感交流渠道的重要方法。在作文讲评课上,采取小组合作评改,可以克服教师讲评带来的“一锅炒”、“一刀切”、“一言堂”的弊端。

1.互读互评,听取合作伙伴的意见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由于受年龄、思维水平的限制,在认识能力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他们对自己的行为包括自己的文章,自我评价的能力较差,但对别人的行为包括别人的文章,却比较容易发现毛病。根据这一特点,讲评中,可组织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相互传阅习作,互读互评。在小组合作中,可组织写同一题材或相近题材的同学根据他人习作,讲讲各自不同的经历、感受。如“记一次活动”的习作,有不少同学写到夏季野外活动,评讲时,要让这些同学针对别人的习作,讲讲各自不同的经历,交流在不同地方 (如山沟、平原、街道等)的感受,让学生在群体互补中把活动过程说具体。

2.教师即时进行指导

美国专门从事中小学写作教学的格雷夫斯教授认为:“师生之间的正常磋商才是真正的写作教学的基础。”为此,在学生小组合作评议中,教师要以与学生平等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参与各小组的讨论,对各组中争论较多的话题要认真倾听,同时要因文因人而异地适时点拨,满足学生的即时求援需求。教师应积极参与融入学生的讨论之中,不要厚此薄彼,对各小组要一视同仁,使教师真正成为各小组的一员。

三、在交流中让学生汲取成功的例子

在小组合作讲评的基础上,教师还要联系班级学生和习作实际,把各小组推荐的习作和同学的意见放在班级中进行交流,让学生汲取别人的成功经验。

1.通过交流让学生体会到怎样写好本次习作

小学生由于受各自的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限制,在每次习作训练中所暴露出来的、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但这些问题不可能在每次讲评时都涉及到,也不可能通过一两次讲评能够得到解决。因此,在讲评时,可紧扣每次习作训练的基本要求,针对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选择成功的例子在班级中交流。如在第七册第四单元“描写一种动物”这一次习作中,通过批改,了解到学生的观察能力不够,观察不够仔细。有不少学生习作存在着内容简单、描写失真的毛病。因此在讲评时,针对这一毛病选择一篇较切合习作提示要求的优秀习作,让学生对照阅读,引导学生针对习作中写到的动物特点,各抒己见,从交流的例子中让学生汲取别人的成功经验,找到学习的榜样。

2.通过交流让学生体会到怎样进行二次习作

习作交流在顾及全体学生的同时,还应有所侧重地偏向对中下学生的指导。教学中,可选择一些带有特殊意义的例子(如学生选材比较新颖、符合本地实际,但例子中缺漏却较多等)在班上进行交流。这些习作交流,可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讲评,即通过一个学生修改前后的同一篇习作进行对比,侧重让学生欣赏经本人修改及小组集体评改后的习作,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4.小组合作学习优秀作文 篇四

第一部分:课题设计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惑学生及其家长和老师的一大难题。一是学生无话可写。小学生的无意注意偏多,有意注意偏少,每天经历的事物虽说很多,但往往是一闪而过,并未去仔细观察和思考,这样,本来有限的人生经历能提供给他们写作的内容就更加贫乏。

二是对写作的目标不大明确。一般的小学生总认为一定要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才能去写,才能写出价值和趣味等;又总认为家长和老师要求他们完成的作文肯定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楚的,隐隐约约好象非常遥远,甚至于难于登月,因此望而生畏。

三是无“欲”而写。小学生做事,都是重在一个“趣”字,有了前面两个“拦路虎”,他们自然觉得写作是一种无趣的事情,从而很不情愿去做,因此其作文总是难免“干巴”,毫无生趣,全不像他们平时游戏娱乐中生动活泼的神情相貌。

因为无话可写,无“欲”而写,加之写作目标不大明确,因此学生是谈“作”色变,望“文”生畏。

和许多科目的教学一样,长期以来,作文教学重模式,轻个性;重灌输,轻自主;重接受,轻探究;重课内,轻课外等,甚至个别教师强制学生背作文选以应付考试„„长此以往,学生的考分或许上来了,但学生的个性被抹杀,激情被浇灭,幻想被扼杀„„因此,大大小小的语文考试中,我们经常看到千篇一律、万文一腔的“雷同文”,即使没有雷同,也大多是没有真情实感的假话、套话、空话,全不见少年儿童真实生活中的五彩斑斓和无边遐想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体验”为核心,对教学提出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等要求。《义务教育全日制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对教学反复提出了“体验”的要求。这些要求的宗旨是呼唤转变全体学生的学习方式,呼唤在教育教学中实行体验性学习。

多年来,我校语文教师积极尝试作文教学改革,但由于缺乏系统、广泛、深入的研究,散兵游勇式的探索难以取得明显的效果,甚至还有个别教师还停留在“指导——批改——讲评”的传统模式上。

无源之水终将成为死水,无本之木终将成为朽木。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应当从根本上着手,只有当学生有了表达的内容和欲望,才为我们培养学生表达和写作的能力提供了可能。

因此,我们提出通过情景体验,摄取学生生活中的某一片段或某一景物,引导学生变平时的“跑马观花”为“牵”马观花,甚至“丢”马观花,从而使他们觉得其实这个世界每日每时都是那么的有趣,每桩每件都是那么耐人寻味,从而觉得有趣而作,有话可写。自然而然,他们会觉得作文原来只不过是如此而已。从而我们的作文课堂就能滋润起来、鲜活起来。一个孩子刚刚尝试写作无异于在寻找神话传说中的“蟠桃”,与其让他那么徒劳无功地反复求索以至几欲灰心丧气,我们无妨让他仔细品味每天就在他眼前的、那地道的杏桃苹梨等,让他知道人间美味到处都是,让他知道眼前的山河冰雪就是人间仙境。

二、课题概念

情景,亦名“情境”,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其构词方式为联合式:情+景。而所谓情景作文,可以理解为某种具体的情形、景象、境地等,激活作者联想和想象写下的文章。

体验,是亲身经历、联系自身的体味。它具有亲历性、内发性和独特性,是通过学生的自身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的过程。情景体验或再现生活的某一片段,或移植自然造物的一个细节„„是唤醒学生灵动记忆的过程,是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发现及其认识的过程,是调动学生兴趣的过程,是激发学生漫天想像的过程,是学生反复体验成功的过程„„

情景体验的作文教学是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引导他们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情景体验的作文教学以观察情境为基础,激发情趣为核心;以教师创设的情景唤起学生曾经的生活体验,或使学生曾经的体验插上想像的翅膀。在观察情境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写作,它把作文教学与语言表达、思维发展、智力开发、性情陶冶、思想教育结合起来,从课堂到课外,从封闭到开放,引导学生树立大作文思想,用心灵去感受,去体会写作情境,写出有个性的作文。

三、课题理论

新大纲、新课标为“情景体验”的教学提供最为直接的依据。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三至五年级提出的写作要求是:关心周围的人、事、物,逐步养成观察事物的习惯,及时记录下所见所闻所感;写熟悉的人、事、物,抒发自己的真实感情,能依据生活和知识的积累展开想象,使文章具有一定的感染力。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也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理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对外界的认识之最初的中介就是活动。”“教育的目的是造就能创造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的事的人,这种人能有创造、发明和发现。”

布鲁克斯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必须主动“投入学习”。死记硬背的知识是“无用知识”。学生必须在情境脉络下与问题互动才能真正理解。学生必须积极建构意义,通过内在对话与思考过程,与他人互动,来理解脉络与解决问题。

由此可见,情景体验的作文教学特别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要,符合文艺的基本原理,符合课程改革的新思想。

四、课题背景

1、现实背景

著名语文学家吕叔湘先生早就一针见血指出我国语文教育中“高耗低效”的现象。为了打破这一令人心痛的局面,不知有多少有志之士励精图治。国内的教育者从来没有间断对作文教学的研究,甚至先后出现了许多派系,如,包全仁的序列作文;周一惯的儿童化作文,吴立岗的层次性作文,最近一些教育专家提出生活作文,等等。这些学说或正面或侧面地为我们的作文教学研究提供了参考的价值。

江苏省特级教师李吉林创立情境作文训练,其核心思想是观察情境教作文,即在观察情境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写作。其操作过程大致可分为四步:①创设情境(生活再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角色表现,语言描述等)②观察情境(指导学生选取观察目标、安排观察顺序、启发学生想像等)③审美体验(感知美的表象、领悟美的实质)④开拓思路(启发学生拟题、拟好作文提纲、抓住重点指导)。

深圳市北斗小学探索创建了小学情境作文教学模式:①训练要求(明确作文教学所要达到的要求)②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实践或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视听系统及多媒体电脑,为学生提供有利于作文教学并能帮助其意义建构的图象、声音、动画、活动影象等生动有趣的教学信息.)③指导观察(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按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地指导学生观察.)④说写训练(在指导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口头写作练习)⑤评价调控(学生扮演老师角色,评价同学口头作文,教师点拨)⑥写作(让学生在观察事物的同时,写出一段话或写出一篇短文。)

五、课题目标

(一)让作文成为学生的乐事.情景体验的作文教学,其内容来自学生的生活,每次写作追求‘语言的自然生成’。学生无须去考虑教师和教材的要求,他在一定的情景中想表达什么,就表达什么,想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表达的目的是为了交流思想,而不是为了给教师评分,接受老师的圈圈点点。学生们享受到酣畅淋漓的属于自己的快乐,努力使学生再也不害怕作文,不少学生不用老师布置就能自觉地写起主题作文,让作文真正成为学生的需要。

(二)真正实现个性化的表达

在一个自然情景的体验下,真正实现“自然生成”、“自然表达”。学生由此能悟到作文真谛,尽情表达自己的感受。一次“主题式作文教学”,许多同学能写三篇以上的习作,从其个人来看,前后作文能没有一篇相同。就全班来说,每一次几十篇作文竟然找不到雷同的痕迹。每篇习作都是一个鲜活的思想,每篇习作都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每篇习作都跃动着个性的灵光。

(三)使教师不再为教作文发愁

以前“怕教作文,怕改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通病,在情景体验的作文教学中,教师深知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是违背学生书面言语生成的自然规律的。因此,作前教师无须进行详细的写作指导,作后无须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精批细改。他和同学们一样,是参与者,是听众,是读者。只须认真倾听,平等对话,于不经意中点拨写作技法,把评改的时间还给学生。于是教师就不会感觉教作文很累。相反,学生们充满个性和真情实感的表达能使教师们更了解学生,走近学生的心灵,使教作文成为一种快乐。

六、课题内容

(一)、生活体验

1、自然生活。远足活动、参观游览、体验美好、探索奥秘。杜甫《望岳》诗说:“造化钟神秀。”大自然集中了无数神奇美好的精华。学生有意识地走入自然,观察馥郁的山谷,五彩缤纷的原野;观赏蔷薇色的春天,玫瑰色的夏天,金黄色的秋天,鹅毛色的冬天„„触发他们的灵感,撩拨他们的诗情,培养他们的情趣。

2、家园生活。开展“今天我当家”,“假如我是爸爸”等摸拟扮演角色,体验长辈的甘苦,领悟真实的生活.3、校园生活。举行小发明、小制作、小考察等活动,参加田径运动会,进行升旗仪式,设立小小辩论会等;接触现代科技,学习和应用电脑,网络等技术,了解科技成果,体验巨大的科研力量,进行对话交流,增强对信息的收集和应用的能力,升华创新意识。

4、社会生活。走进社会,走进村坊街道,关注社会生活,捕捉社会热点,扩大信息汇量,让源头活水滋润他们的心田。接触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调查访问。清扫卫生,服务社会,了解劳动的含义,体验劳动的价值。平时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金口常开,这样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语言描述

在情境出现时,老师或学生伴以绘声绘色的语言描述,以增强立体感,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

(三)、听声想象

提供各种音响,钩连思维,引发想象,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产生表达欲望。可先说故事,再想象构思。

(四)、扮演体验

游戏是学生的天性活动,表演是学生的本能使然,让学生进入游戏,课本剧等角色,激发情绪,增加亲切感,看演唱,细观察,增强趣味性。

(五)、实物演示 以实物为主,配置必要的背景,构成一个整体,以演出某一特定的情景。如出示“一张照片”,进行横向联想,想象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图画

用课文插图、挂图、简笔画等图画形式再现写作情境,可用几幅图组成不同形状的图案,或用几根小棒随意组图,再编造一个生动的故事,这样既发展了智力,又培养了创造能力。以上六种是立体式,多维式的情景体验活动,能引导学生去寻找生活的源头,让其在“生活空间”中眼、耳、手、脑各种感官参与,从而有效地培养观察、思维、想象等多种能力,并极大地丰富写作素材,拓展写作思维,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变“我要写”为“我乐写”。

七、研究措施

1、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广泛收集和查阅国内外有关小学作文教学研究的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国际上、国家和省有关管理部门关于作文教学课题管理的文件。

2、对国内外作文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进行比较分析,并通过座谈、访谈、问卷等形式,全面了解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之现状,确立课题研究的起点,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发展理论。

3、邀请有关专家作学术报告或举办座谈,使课题组成员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有关专门技术。

4、建立课题研究博客,开辟理论学习与教师培训、教学论文、案例及教学设计、反思感悟、美文荐读、学生优秀习作、活动简讯、照片等栏目,以便实验教师网上交流。

5、及时总结小学作文教学研究的成果、经验,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为建构新的小学作文教学模式打好基础。八、研究方法

研究的方法主要有文献法,调查法,教育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行为检测与情境法,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

1、整体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探索阶段以调查法为主,对实验班进行全员调查;实施阶段以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为主,将课题研究稳步稳扎的步步推进;结题阶段主要采用教育经验总结法,将研究经验形成理论。

2、研究过程中的作文教学利用文献资料结合实践操作层面逐步感悟,积累经验,总结升华经验,形成系统理论,以点带面,将辐射面逐步扩大——由实验班辐射到每一班,由精品课辐射到每一堂课。

九、研究原则

1、全员性原则

课题研究关键在于提升全体教师专业素质,只有全体语文教师参与,课题的研究价值才会含金量更高。光“听”不“练”,就不能形成课题之风,就不能达到全面改善我校作文教学之现状。

2、创新性原则

创新性是教育艺术的灵魂所在。实践证明,教学过程缺乏创新,必然流于僵化、枯燥,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又将失去新鲜感。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学“先进”但不模式化;学经验,但不失去个性。从个人的课题研究历程来看,要写历史,但不被历史所束缚,要不断在过去的历史上刷新自己。在进行“创新”教育时,要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采取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3、实践性原则

体验是学生写作的源泉,坚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多加体验、多加感受,学生才会有较多的真情实感,才会不由自主地放飞心灵,从而自由、自主地快乐写作。

4、整体性原则

研究实施过程中,要准许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不能要求他们“人人达优”。对于受教育的每个个体不能厚此薄彼,要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从而达到整体素质的提高。

十、课题步骤

本课题四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1、探索阶段:

搜集相关资料进行研读探讨;制定阶段性目标。

2、实施阶段:

学生优秀习作评选。明确具体操作策略。

3、结题阶段: 准备结题鉴定。

十一、检测手段

1、检测项目

⑴学生情景体验的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情况; ⑵情景体验作文教学研究课教学设计与教学效果 ⑶情景体验作文教学质量综合测评情况。

2、检测方式

⑴观察记录:各班将学生的作文情况分个案和整体作出详细记录; ⑵制定情景体验能力书面测试卷,分低、中、高三套,分阶段检测

⑶设计评价量表,各班采用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家长外评、教师总评的方式进行检测; ⑸全校进行作文竞赛,将作品逐期逐年装订成册,检测学生成长过程中情景体验的能力及其写作能力的随之成长。

十二、预期成果

本课题拟于2012年底进行课题鉴定,并提交

六大问题行动研究:自主、合作学习有效性差

第一部分:课题设计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惑学生及其家长和老师的一大难题。一是学生无话可写。小学生的无意注意偏多,有意注意偏少,每天经历的事物虽说很多,但往往是一闪而过,并未去仔细观察和思考,这样,本来有限的人生经历能提供给他们写作的内容就更加贫乏。

二是对写作的目标不大明确。一般的小学生总认为一定要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才能去写,才能写出价值和趣味等;又总认为家长和老师要求他们完成的作文肯定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楚的,隐隐约约好象非常遥远,甚至于难于登月,因此望而生畏。

三是无“欲”而写。小学生做事,都是重在一个“趣”字,有了前面两个“拦路虎”,他们自然觉得写作是一种无趣的事情,从而很不情愿去做,因此其作文总是难免“干巴”,毫无生趣,全不像他们平时游戏娱乐中生动活泼的神情相貌。

因为无话可写,无“欲”而写,加之写作目标不大明确,因此学生是谈“作”色变,望“文”生畏。

和许多科目的教学一样,长期以来,作文教学重模式,轻个性;重灌输,轻自主;重接受,轻探究;重课内,轻课外等,甚至个别教师强制学生背作文选以应付考试„„长此以往,学生的考分或许上来了,但学生的个性被抹杀,激情被浇灭,幻想被扼杀„„因此,大大小小的语文考试中,我们经常看到千篇一律、万文一腔的“雷同文”,即使没有雷同,也大多是没有真情实感的假话、套话、空话,全不见少年儿童真实生活中的五彩斑斓和无边遐想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体验”为核心,对教学提出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等要求。《义务教育全日制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对教学反复提出了“体验”的要求。这些要求的宗旨是呼唤转变全体学生的学习方式,呼唤在教育教学中实行体验性学习。

多年来,我校语文教师积极尝试作文教学改革,但由于缺乏系统、广泛、深入的研究,散兵游勇式的探索难以取得明显的效果,甚至还有个别教师还停留在“指导——批改——讲评”的传统模式上。

无源之水终将成为死水,无本之木终将成为朽木。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应当从根本上着手,只有当学生有了表达的内容和欲望,才为我们培养学生表达和写作的能力提供了可能。

因此,我们提出通过情景体验,摄取学生生活中的某一片段或某一景物,引导学生变平时的“跑马观花”为“牵”马观花,甚至“丢”马观花,从而使他们觉得其实这个世界每日每时都是那么的有趣,每桩每件都是那么耐人寻味,从而觉得有趣而作,有话可写。自然而然,他们会觉得作文原来只不过是如此而已。从而我们的作文课堂就能滋润起来、鲜活起来。一个孩子刚刚尝试写作无异于在寻找神话传说中的“蟠桃”,与其让他那么徒劳无功地反复求索以至几欲灰心丧气,我们无妨让他仔细品味每天就在他眼前的、那地道的杏桃苹梨等,让他知道人间美味到处都是,让他知道眼前的山河冰雪就是人间仙境。

二、课题概念

情景,亦名“情境”,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其构词方式为联合式:情+景。而所谓情景作文,可以理解为某种具体的情形、景象、境地等,激活作者联想和想象写下的文章。

体验,是亲身经历、联系自身的体味。它具有亲历性、内发性和独特性,是通过学生的自身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的过程。

情景体验或再现生活的某一片段,或移植自然造物的一个细节„„是唤醒学生灵动记忆的过程,是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发现及其认识的过程,是调动学生兴趣的过程,是激发学生漫天想像的过程,是学生反复体验成功的过程„„

情景体验的作文教学是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引导他们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情景体验的作文教学以观察情境为基础,激发情趣为核心;以教师创设的情景唤起学生曾经的生活体验,或使学生曾经的体验插上想像的翅膀。在观察情境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写作,它把作文教学与语言表达、思维发展、智力开发、性情陶冶、思想教育结合起来,从课堂到课外,从封闭到开放,引导学生树立大作文思想,用心灵去感受,去体会写作情境,写出有个性的作文。

三、课题理论

新大纲、新课标为“情景体验”的教学提供最为直接的依据。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三至五年级提出的写作要求是:关心周围的人、事、物,逐步养成观察事物的习惯,及时记录下所见所闻所感;写熟悉的人、事、物,抒发自己的真实感情,能依据生活和知识的积累展开想象,使文章具有一定的感染力。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也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理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对外界的认识之最初的中介就是活动。”“教育的目的是造就能创造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的事的人,这种人能有创造、发明和发现。”

布鲁克斯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必须主动“投入学习”。死记硬背的知识是“无用知识”。学生必须在情境脉络下与问题互动才能真正理解。学生必须积极建构意义,通过内在对话与思考过程,与他人互动,来理解脉络与解决问题。

由此可见,情景体验的作文教学特别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要,符合文艺的基本原理,符合课程改革的新思想。

四、课题背景

1、现实背景

著名语文学家吕叔湘先生早就一针见血指出我国语文教育中“高耗低效”的现象。为了打破这一令人心痛的局面,不知有多少有志之士励精图治。国内的教育者从来没有间断对作文教学的研究,甚至先后出现了许多派系,如,包全仁的序列作文;周一惯的儿童化作文,吴立岗的层次性作文,最近一些教育专家提出生活作文,等等。这些学说或正面或侧面地为我们的作文教学研究提供了参考的价值。

江苏省特级教师李吉林创立情境作文训练,其核心思想是观察情境教作文,即在观察情境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写作。其操作过程大致可分为四步:①创设情境(生活再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角色表现,语言描述等)②观察情境(指导学生选取观察目标、安排观察顺序、启发学生想像等)③审美体验(感知美的表象、领悟美的实质)④开拓思路(启发学生拟题、拟好作文提纲、抓住重点指导)。

深圳市北斗小学探索创建了小学情境作文教学模式:①训练要求(明确作文教学所要达到的要求)②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实践或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视听系统及多媒体电脑,为学生提供有利于作文教学并能帮助其意义建构的图象、声音、动画、活动影象等生动有趣的教学信息.)③指导观察(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按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地指导学生观察.)④说写训练(在指导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口头写作练习)⑤评价调控(学生扮演老师角色,评价同学口头作文,教师点拨)⑥写作(让学生在观察事物的同时,写出一段话或写出一篇短文。)

五、课题目标

(一)让作文成为学生的乐事.情景体验的作文教学,其内容来自学生的生活,每次写作追求‘语言的自然生成’。学生无须去考虑教师和教材的要求,他在一定的情景中想表达什么,就表达什么,想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表达的目的是为了交流思想,而不是为了给教师评分,接受老师的圈圈点点。学生们享受到酣畅淋漓的属于自己的快乐,努力使学生再也不害怕作文,不少学生不用老师布置就能自觉地写起主题作文,让作文真正成为学生的需要。

(二)真正实现个性化的表达

在一个自然情景的体验下,真正实现“自然生成”、“自然表达”。学生由此能悟到作文真谛,尽情表达自己的感受。一次“主题式作文教学”,许多同学能写三篇以上的习作,从其个人来看,前后作文能没有一篇相同。就全班来说,每一次几十篇作文竟然找不到雷同的痕迹。每篇习作都是一个鲜活的思想,每篇习作都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每篇习作都跃动着个性的灵光。

(三)使教师不再为教作文发愁

以前“怕教作文,怕改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通病,在情景体验的作文教学中,教师深知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是违背学生书面言语生成的自然规律的。因此,作前教师无须进行详细的写作指导,作后无须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精批细改。他和同学们一样,是参与者,是听众,是读者。只须认真倾听,平等对话,于不经意中点拨写作技法,把评改的时间还给学生。于是教师就不会感觉教作文很累。相反,学生们充满个性和真情实感的表达能使教师们更了解学生,走近学生的心灵,使教作文成为一种快乐。

六、课题内容

(一)、生活体验

1、自然生活。远足活动、参观游览、体验美好、探索奥秘。杜甫《望岳》诗说:“造化钟神秀。”大自然集中了无数神奇美好的精华。学生有意识地走入自然,观察馥郁的山谷,五彩缤纷的原野;观赏蔷薇色的春天,玫瑰色的夏天,金黄色的秋天,鹅毛色的冬天„„触发他们的灵感,撩拨他们的诗情,培养他们的情趣。

2、家园生活。开展“今天我当家”,“假如我是爸爸”等摸拟扮演角色,体验长辈的甘苦,领悟真实的生活.3、校园生活。举行小发明、小制作、小考察等活动,参加田径运动会,进行升旗仪式,设立小小辩论会等;接触现代科技,学习和应用电脑,网络等技术,了解科技成果,体验巨大的科研力量,进行对话交流,增强对信息的收集和应用的能力,升华创新意识。

4、社会生活。走进社会,走进村坊街道,关注社会生活,捕捉社会热点,扩大信息汇量,让源头活水滋润他们的心田。接触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调查访问。清扫卫生,服务社会,了解劳动的含义,体验劳动的价值。平时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金口常开,这样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语言描述

在情境出现时,老师或学生伴以绘声绘色的语言描述,以增强立体感,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

(三)、听声想象

提供各种音响,钩连思维,引发想象,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产生表达欲望。可先说故事,再想象构思。

(四)、扮演体验

游戏是学生的天性活动,表演是学生的本能使然,让学生进入游戏,课本剧等角色,激发情绪,增加亲切感,看演唱,细观察,增强趣味性。

(五)、实物演示

以实物为主,配置必要的背景,构成一个整体,以演出某一特定的情景。如出示“一张照片”,进行横向联想,想象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图画

用课文插图、挂图、简笔画等图画形式再现写作情境,可用几幅图组成不同形状的图案,或用几根小棒随意组图,再编造一个生动的故事,这样既发展了智力,又培养了创造能力。以上六种是立体式,多维式的情景体验活动,能引导学生去寻找生活的源头,让其在“生活空间”中眼、耳、手、脑各种感官参与,从而有效地培养观察、思维、想象等多种能力,并极大地丰富写作素材,拓展写作思维,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变“我要写”为“我乐写”。

七、研究措施

1、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广泛收集和查阅国内外有关小学作文教学研究的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国际上、国家和省有关管理部门关于作文教学课题管理的文件。

2、对国内外作文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进行比较分析,并通过座谈、访谈、问卷等形式,全面了解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之现状,确立课题研究的起点,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发展理论。

3、邀请有关专家作学术报告或举办座谈,使课题组成员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有关专门技术。

4、建立课题研究博客,开辟理论学习与教师培训、教学论文、案例及教学设计、反思感悟、美文荐读、学生优秀习作、活动简讯、照片等栏目,以便实验教师网上交流。

5、及时总结小学作文教学研究的成果、经验,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为建构新的小学作文教学模式打好基础。八、研究方法

研究的方法主要有文献法,调查法,教育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行为检测与情境法,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

1、整体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探索阶段以调查法为主,对实验班进行全员调查;实施阶段以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为主,将课题研究稳步稳扎的步步推进;结题阶段主要采用教育经验总结法,将研究经验形成理论。

2、研究过程中的作文教学利用文献资料结合实践操作层面逐步感悟,积累经验,总结升华经验,形成系统理论,以点带面,将辐射面逐步扩大——由实验班辐射到每一班,由精品课辐射到每一堂课。

九、研究原则

1、全员性原则

课题研究关键在于提升全体教师专业素质,只有全体语文教师参与,课题的研究价值才会含金量更高。光“听”不“练”,就不能形成课题之风,就不能达到全面改善我校作文教学之现状。

2、创新性原则

创新性是教育艺术的灵魂所在。实践证明,教学过程缺乏创新,必然流于僵化、枯燥,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又将失去新鲜感。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学“先进”但不模式化;学经验,但不失去个性。从个人的课题研究历程来看,要写历史,但不被历史所束缚,要不断在过去的历史上刷新自己。在进行“创新”教育时,要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采取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3、实践性原则

体验是学生写作的源泉,坚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多加体验、多加感受,学生才会有较多的真情实感,才会不由自主地放飞心灵,从而自由、自主地快乐写作。

4、整体性原则

研究实施过程中,要准许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不能要求他们“人人达优”。对于受教育的每个个体不能厚此薄彼,要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从而达到整体素质的提高。

十、课题步骤

本课题四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1、探索阶段:

搜集相关资料进行研读探讨;制定阶段性目标。

2、实施阶段:

学生优秀习作评选。明确具体操作策略。

3、结题阶段: 准备结题鉴定。

十一、检测手段

1、检测项目

⑴学生情景体验的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情况; ⑵情景体验作文教学研究课教学设计与教学效果 ⑶情景体验作文教学质量综合测评情况。

2、检测方式

⑴观察记录:各班将学生的作文情况分个案和整体作出详细记录; ⑵制定情景体验能力书面测试卷,分低、中、高三套,分阶段检测

⑶设计评价量表,各班采用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家长外评、教师总评的方式进行检测; ⑸全校进行作文竞赛,将作品逐期逐年装订成册,检测学生成长过程中情景体验的能力及其写作能力的随之成长。

十二、预期成果

5.“小组合作学习”学习心得 篇五

那么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一方的我,上了这么久的课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一、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增加我们思考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上课方式不仅仅是老师讲课我们做好笔记学习就行,而是上课的四十五分钟前面三十分钟是老师给我们讲课f并且提出问题,然后剩下的十五分钟让我们小组进行讨论和解答。因为我们小组里面的每个同学都是要参与到讨论中来的,每个人都是要说出自己的看法的,所以让我们每个人都有了独立去尝试解答问题、分析思路的机会,在这样的方式下我们都得到了锻炼。

二、增强了我们的团结心和进取心

因为我们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小组之间是免不了竞争的,我们每个组都是要对其他小组的问题解答做出打分的,所以小组里面的每个同学都是在努力的做出思考,每个人都想要为这个集体争光,所以在这样的氛围下大家一起努力,大家变得更加的团结了,大家一起为自己的小组获得更好的评价而加油,增强了大家积极进取的心。

三、好处的同时我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因为大家都参与到了讨论中来,所以大家自己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看法的同时,教室就会变得嘈杂,而如果有自制力比较差的同学就有可能利用这样的氛围来讲小话而不是在参与讨论,用大家讨论的声音了自己说话的声音,反而影响了他们自己的学习。

6.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篇六

原龙完小 张从敬

开县农村小学教师提高培训于7月6日圆满结束,让我们农村教师学到了很多新知识,下面就提高培训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谈谈其中的收获和体会:

对于大部分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新事物,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要研究怎样通过理论

学习和教学研究去解决这些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我查阅了相关资料,有了一些认识和提高: 1.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

经常发现有些教师没有转变观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地方,还沿用传统的方法和方式进行教学,一堂课下来基本上仍是教师牵着学生走,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究学习和算法多样化等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走过场。

2、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在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教学,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帮助的。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实验中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将传统的教学形式说得一无是处。不讲原则的过多的合作学习也有可能限制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7.小组合作学习优秀作文 篇七

参考文献

[1]李炳亭.杜郎口“旋风”.

8.小组合作学习新论 篇八

一、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增强小组学习后劲

首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融于情境。如采用多媒体课件或录音、录像、师生共同表演等方式,让学生进入文本情境,为合作打下基础。其次,示之以明确的学习目标, 目标清晰,便于操作。第三,讨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挑战性。问题简单,学生一看便知,学生就不会去认真思考,所以给学生提供的“苹果”必须让学生“跳起来”,才能摘到,如果伸手就得,那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二、学习方式要根据内容而定

1. 互助式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在接受型学习中运用较多。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于自己完成的情况并不了解,所以需借助他人的力量来帮助完成。由于基础知识是以接受为主,所以互助式的小组学习正好发挥其长处,使双基训练更加扎实。这种学习方式是小组学习中的低级阶段,是由个体学习向群体合作学习转化的重要方面,尤其适合中低年级。如检查预习课文情况,互查学习目标完成情况等,同时在互查中互相取长补短,也得到了提高。

2. 研究探讨型学习。语文学习不仅为了学习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还要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这就要让学生在探究中完成。每个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所受的教育是不同的,他们面对相同的文本材料,所反映的世界观也是不同的,教者就要让他们在小组学习中对不同的观点、看法进行碰撞融合,以达成共识。如采用问题分析、情景再现、社会调查等方式,让学生对已有的材料,进行加工整理,重新整合,形成新的观点看法,在小组学习中进行补充交流。这种学习方式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高级阶段,但使用这种学习方式应慎重,切忌过分拔高学生,或蜻蜓点水华而不实,要让学生真正在探究中得到益处。

教学中,教者常常偏重探究性而轻视互助检查性学习,这样就会造成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学习的文本材料理解不深刻,缺少感悟的基础条件。当进行探究性学习时,就变成了无源之水,这样的合作学习就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三、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 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由于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课桌一般都是拼到一块的,学生围成U字形或二字形,这样虽然便于学生讨论交流。但小组内部成员由于在集体交流时要侧身面对教师,这样长期下去,就会造成学生眼睛的斜视和脊椎骨的变形,对学生的身体发育将产生不良影响,这应该引起我们教者的高度重视,并应切实地加以解决。

另外,由于采用小组学习,学生主动性得到进一步发挥,这样成绩好的学生、活泼外向的学生将得到更好的发展,而那些内向的、成绩差的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可能会更少,这势必给他们的心理造成影响。这就要求我们教者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应把目光多投向弱势群体,关注他们,给他们有表现的机会,这样才不会造成学生的两极分化,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2. 崇尚求真务实的精神。小组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我们应该避免华而不实的工作作风,从创设情境到合作学习的开展,直至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要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去完成;那种“满堂跑”、“一片赞扬声”是要不得的,所以,首先要精心准备。教学设计要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要认真准备教学所用的学习材料。其次,要有明确分工,小组内每一个成员都要互相协作,共同、有序地完成任务。第三,学习目标要清晰,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活动时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并且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充分体现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作用。

3. 慎用奖励方式,淡化功利倾向。有的教师在进行小组学习时,对表现好的学生或小组,用奖励小红花或赠物品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偶尔用一两次也无可厚非,若长期使用,则会造成学生的功利倾向,模糊了学习的目的,同时也会造成学生得到奖励时心花怒放、没有得到奖励时唉声叹气的现象,这样不利于学习活动的开展和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应慎用奖励方式,淡化学生的功利倾向,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作为教者应在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上下功夫,而那种靠奖励来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做法是肤浅的,不值得提倡。

上一篇:民意调查表下一篇:团支部书记的主要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