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理财经典案例(精选7篇)
1.公司理财经典案例 篇一
IBM计算机公司知名度一向很高,曾经给人稳固 安全可靠的印象,可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IBM计算机公司风光不再,人们普遍认为IBM机构庞大,反应缓慢。在研究开发方面不如其它计算机公司。产品也缺乏迷人的特征。虽然这些印象并非事实,但IBM确实在失去消费者。为重新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1994年5月,IBM决定将其全球广告业务全部交给奥美广告公司。这是广告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业务转移。
奥美结合20世纪80年代末在西方发展起来的整合营销传播理念,从如下两方面入手,重塑 IBM品牌。
1品牌检验:调查消费者到底如何认识IBM品牌。寻找与IBM品牌(包括公司和计算机)相关的语言及因素,收集资料,培养洞察力和直觉。
2品牌写真:根据品牌检验所发现的真相,勾勒出消费者与IBM之间合理存在的独特关系。文字生动抒情。
请看:“IBM是信息时代的基石,改造我们生活的拉力。。。IBM站在全球发展的高度,设计 提供人性化产品,轻轻一触,就让用户拥有科技魔力。IBM,遵循四海一家的解决之道!”
品牌写真是对品牌灵魂 意义 身份的思考挖掘,最后作出深刻阐释。它实际上预示了IBM公司现在和未来进行的每项广告活动,从战略高度规范了公司与客户的互动关系。简练 浓缩 深刻 抒情的品牌写真如同高高在上的IBM案例3简单描述了一个品牌识别的实施过程。
例案4
进入九十年代,可口可乐广告日见陈腐。而百事可乐公司以更具时髦感的广告,让消费者心中一度产生百事可乐超越了可口可乐的感觉。可口可乐主管们担心自己牌子内涵将变得模糊,以至最终过时。经过商讨,公司雇佣了CAA作为自己的创意顾问。CAA是好莱坞首屈一指的智囊机构。CAA能向他们提供大众文化。CAA知道好莱坞走红什么------语言 音乐 服装体育等。而走红好莱坞的东西也很快会在各地流行起来。这也是可口可乐公司所欣赏的。接着CAA就和M—E争夺1993对可口可乐公司广告的创意控制权。这项争夺是可口可乐公司有史以来最大的广告宣传项目。在一个宣传日中。M—E公司拿出六个很平常的广告。形成鲜明对照的是,CAA急风骤雨的60分钟影片(包括50个内容)让可口可乐公司管理人员看得眼花缭乱又激动人心。
CAA的做法,摆脱了广告大佬麦迪逊大道的套路。广告和广告之间似乎格调目标相去甚远,没有相连的主题:蝉鸣之夏,水汽漉漉的可乐瓶。一支用可乐瓶演奏的环球乐队。追溯从上世纪20年代起,伴随了他们几十年的哈利巧遇萨丽式爱情。集聚在浮冰上的北极熊抱着可口可乐望北极光。。这些广告或具体,或模糊,或高雅,或通俗。但所有的广告都带有“永远”这一口号,和可乐圆形标识。从视觉听觉味觉向大众传播这样的主题:“可口可乐,时间上永远,空间上永远。无处不在地和你永远可口可乐。”从这一角度来说,广告格调和目标并没相去甚远。
广告播出,广告界议论纷纷。但是最有发言权的莫过于可口可乐公司的主管们了。1994,CAA为可口可乐制作的广告继续登场,并且赢得老对手M—E公司一位高层人士的评价:CAA“永远的可口可乐”广告,使这个已有107年历史的品牌表现得并不象107岁的老人。他们很有创见。抛弃教条。创造性地探索出一个崭新的广告体系。”
例案4启示:从生活 文化的角度,而不是从什么广告传统和专业角度去理解和表现主题,那么公司的信息传播就能更加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又不失明确主题。
在我的印象中,百货业广告都是几幅画面:商场巨大 干净 整洁 货物丰富 或者服务员热情,顾客盈门等。照今天眼光来看,这种呆板表面化的诉求方式,恰恰对应了低级的名称识别观念。心理学早已证实:人们不会对平淡普通毫无内涵的事物抱以太多热情,太多关注。
2.公司理财经典案例 篇二
企业集团内部母公司与其他企业成员之间形成母子公司关系。母子公司的形成是以产权为纽带, 以母公司拥有子公司控制权为结果。母公司取得子公司产权 (长期股权投资) 的方式有:企业合并方式和企业合并以外的其他方式。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方式不同, 其会计处理遵循的准则不同。
以企业合并方式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其会计处理不仅要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 (简称“长期股权投资准则”) , 还须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 (简称“企业合并准则”) 。
实务中存在一种特殊交易事项, 从形式上看是企业合并, 但实质上又非企业合并的范畴, 如母公司自子公司处收购孙公司股权, 即孙公司晋升为子公司, 就属于该类交易事项。对母公司收购孙公司交易性质 (企业合并亦或非企业合并) 的判定, 关系到其适用的会计准则和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 体现的结果亦大不相同。下面就具体案例进行详细分析 (本文仅涉及所有者权益项目分析) 。
案例:A公司持有B公司70%的股权, B公司持有C公司80%的股权, 三家公司均已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2008年1月1日, A公司以现金400万元购买了B公司持有的C公司80%的股权, 2007年12月31日, A、B、C公司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见表1。
(单位:万元)
(*合并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金额。)
对本案例交易性质的不同判定, 其会计处理会有以下两种方法。
一、确认交易事项为企业合并时的会计处理 (方法一)
企业合并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独的企业合并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根据参与合并的企业是否归属同一母公司控制, 企业合并又分为同一控制的合并和非同一控制的合并。
从形式上看, 上述A公司自B公司处购买C公司80%的股权属于同一控制的企业合并交易事项。企业合并准则规定, 对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合并方 (A公司) 在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 应当按照合并日在被合并方 (C公司) 的账面价值计量, 合并方取得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与支付的合并对价账面价值 (或发行股份面值总额) 的差额, 应当调整资本公积, 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 调整留存收益。
合并时, A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为C公司账面净资产×持股比例, 支付的现金对价与长期股权投资之间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会计分录为:
合并日编制合并报表时, 合并调整分录如下:
同时对于C公司在合并前实现的留存收益中归属A公司的部分, 在合并工作底稿中应自资本公积转入留存收益, 分录如下:
二、确认交易事项为非企业合并时的会计处理 (方法二)
判定企业合并需要两个核心要件:其一, 从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看, 交易事项发生前后是否形成控制权的转移;其二, 从合并财务报表的角度看, 交易事项发生前后是否形成财务报告主体的变化。
控制权是指一个企业能够决定另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决策, 并能据以从另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的权利。在《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中第七条中明确:“母公司直接或通过子公司间接拥有被投资企业半数以上表决权, 表明母公司能够控制被投资企业, 应当将被投资单位认定为子公司, 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本案例中, A公司收购C公司股权前, A公司通过B公司间接持有C公司80%的股权, 对C公司具有控制权, 并已将C公司纳入其合并财务报表范围, 形成了一个财务报告主体。实施上述收购后, A公司对C公司的控制权未发生转移, 只是控制的方式由间接控制变为直接控制;从合并财务报表的角度看, 财务报告主体也未发生变化, 只是合并报表中反映C公司的少数股东权益由44%减少至20%, 同时归属母公司的权益由56%增加至80%。
从实质上论, 上述A公司自B公司处购买C公司80%的股权, 未涉及控制权的转移, 也没有形成报告主体的变化, 应不属于企业合并准则中所称的企业合并。本案例中的交易事项是一项特殊交易, 可比照母公司购买子公司的少数股权交易事项处理。
母公司购买子公司的少数股权, 指在一个企业已经能够对另一个企业实施控制, 双方已存在母子关系, 为增加持股比例, 母公司自子公司的少数股东处购买少数股东持有的对该子公司全部或部分股权。由此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系企业合并以外的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其会计处理应遵循长期股权投资准则。长期股权投资准则规定, 以支付现金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应当按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其初始投资成本。本案例中, A公司自B公司购买C公司80%的股权时, 会计分录为:
三、两种会计处理方法的比较
(一) 从母公司 (A公司独立报表) 角度看
本案例收购前后, A公司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见表2。
由表2看出, 与购买股权前相比, 方法一因资本公积增加400万元, 致使所有者权益增加400万元;方法二只是体现了资产项目 (现金和长期股权投资) 的一增一减, 对所有者权益没有影响。从谨慎性的原则考虑, 方法一有高估资产之嫌。
(二) 从企业集团 (合并报表) 角度看
本案例收购前后, 集团合并资产负债表 (含B公司) 相关项目见表3。
由表3看出, 方法一和方法二的会计处理体现在合并报表上的结果是一致的。与收购前相比, 仅是少数股东权益和归属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之间的一增一减, 增减金额为C公司留存收益×24%。收购前, A公司通过B公司合并C公司归属母公司的权益是56% (70%×80%) , 对应的少数股东权益为44%;收购后, A公司合并C公司归属母公司的权益是80%, 对应的少数股东权益为20%。
四、建议
对于母公司自子公司处收购孙公司股权的交易事项, 应如何判定交易性质, 新企业会计准则和讲解中均未明确涉及。笔者认为, 如视同母公司购买子公司的少数股东股权, 采用方法二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不仅符合谨慎性原则, 亦可防止母公司借助此类交易虚增资产和所有者权益。
网上浏览, 请登录中国总会计师网 (www.ccfo.com.cn)
(单位:万元)
3.中产家庭理财案例 篇三
董丽娜
理财规划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特定的程序为客户制定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包括现金规划、消费支出规划、教育规划风险管理与保险规划、税收筹划、投资规划、退休养老规划、财产分配与传承规划等某方面或者综合性的方案,使客户不断提高生活品质,最终达到终生的财务安全、自主和自由的过程。
客户背景:
王先生今年38岁,目前经营着一家公司。太太全职在家相夫教子。女儿4岁,家庭开支每月3万元。王先生和太太共有活期存款15万元人民币,定期存款200万元,另外还有150万的股票投资。家庭月收入为10万元人民币,目前有自住房一套,市值500万元,尚有50万元贷款,期限15年。未参加基本社会保障,也无商业保险。
理财目标:
·王先生希望女儿出国读大学,预计学费和生活费开销每年20万元。
·王先生希望55岁时退休,预计余寿30年,退休后维持现有的生活水平,预计开支每月3万元。
·王先生根据自身情况及经验,假设通货膨胀率为4‰投资组合回报率5%,那么通过财务需求计算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子女教育金需求分析:到女儿满18岁时,在海外读大学的费用将为1,307,314元,而王先生如果用现有储蓄准备子女教育金的话,他将需要准备660,282元;如果王先生不用现有储蓄,而是每月定期储蓄的方式,他将要每月准备5,388.8元。子女教育规划:
子女教育金由于是固定时间支出,安全性和可支配性要求高,所以建议王先生采取国债结合教育基金保险方式进行。退休需求分析:
按照王先生的退休计划,他和太太退休时需要人民币18,278,500元,根据王先生所假设的通货膨胀率和投资组合画报率,为了弥补这个缺口,他要每月准备31524元。
退休计划:
为保证退休后的生活质量不受影响,并满足王先生家庭资金需求,建议王先生每月储备的31524元退休准备可用定期存款,定投基金,债券,股票投资组合进行配置。同时,由于王先生是自雇人士,风险性较大,建议适当购买退休养老保险。另王太太是全职太太,建议王太太先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再适当购买退休养老保险。
家庭保障计划:
4.练习案例 公司法案例集锦 篇四
张某与李某合伙在县城郊区开办了一家榨油厂,半年下来获利可观,次年例以10万元注册资金到工商管理机关以“胖丫榨油厂”名称申请了工商登记,并取得了营业执照。2011年2月,张某与李某在未经批准登记的情况下,将原厂牌换成“某省胖丫油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牌子,并以便于经营为由分别以“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名义印制精美的名片,从事收购油桐籽,榨油和销售一条龙服务。2011年6月,他们收下了外省一企业2万元定金后,由于行情变化未能按时交货,被对方诉上法庭。法庭审理中发现,他们的企业不具备公司法人的条件,未经工商登记,实为两人合伙的非法人企业。当地工商机关经调查,认为张某,李某冒用有限责任公司名称,便作出责令其改正,罚款1万元的处罚决定。张某,李某感到非常委屈,认为自己有《营业执照》,何错之有?那么,你认为工商机关的处罚有道理吗?
案例二
康先生是浙江XX大学的退休教授,取得过不少的发明专利,浙江XX机械有限公司非常注重企业的创新发展,2011年6月经介绍,机械公司董事长马生生与康先生达成合办企业的想法,康先生的一项机械发明专利经过XX评估公司评估,价值人民币50万元,康先生提议以其发明专利作价50万元出资;机械公司出资50万元,其中经过评估的机器设备30万元,货币出资20万元,设立一家新公司,专门生产高精密传动轴承,双方协商一高产田,并草拟了公司章程,准备向工商局申请登记。
请问工商局是否核准新公司成立?
案例三
A.B.C三人经过协商,准备成立一家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家具的生产,其中:A为公司提供厂房和设备,经评估作价25万元,B从银行借款20万元现金作为出资,C原为一家私营企业的家具厂厂长,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提出以管理能力出资,作价15万元。A,B,C签订协议后,向工商局申请注册。
请问:
1.本案包括哪几种出资形式?请分析ABC的出资效力。
2.甲公司能否成立?为什么?
案例四
甲,乙,丙,丁决定共同投资设立“胖丫”汽车修理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胖丫公司”)。公司注册资本400万,甲以房屋出资,作价100万,乙以土地使用权出资,作价100万,丙以现金100万出资,丁以设备出资作价100万。上述股东在公司成立时实际缴纳现金100万元。
胖丫公司于2006年1月10日经过工商局注册登记并领取了营业执照。在公司成立后一周内,丙将自己出资的100万抽回60万。并且公司成立后发现,甲用以出资的房屋已经出售给了张某,并在胖丫公司成立之前已经办理了过户手续。丁作为出资的设备经过重新评估仅价值30万元。胖丫公司成立之后,经营过程中,出现了下列情况:(1)向建设银行贷款500万。
(2)胖丫的法定代表人将自己的一辆使用多年的轿车以市场价格卖给了胖丫。
问:
股东们在胖丫成立时的出资是否合法?为什么? 丁的出资不实,你认为需要对谁承担责任? 张某能否要求胖丫返还甲出资的房屋?为什么? 交易车辆使得胖丫遭受到的损失,可以由谁来要求赔偿损失? 假设现在胖丫资不抵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银行的500万债权要怎么实现?各股东分
别要承担多少责任?
案例五
胖丫服装有限责任公司系由张X,李X,吴X,3人共同出资人民币200万元设立,该公司近年来经营情况良好,为拓展业务,扩大经营,3人决定采取以下措施:
向某合伙企业投资100万元。这种情形在法律上是否允许?
案例六
甲和乙是某市甘泉饮料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2006年2月,甲乙两人和丙合伙办了一个饮料厂,生产“红豆”牌饮料,与甘泉饮料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绿豆”牌饮料相差不多,技术基本相同。4月,甘泉公司发现了甲乙的行为,经公司董事会研究决定罢免甲乙的董事职务,同时要求甲乙将在经营饮料厂期间的所得收入20万元交给公司。甲乙不同意,于是董事会研究决定,以公司名义向法院起诉。
问:
(1)甲和乙的行为是否合法,为什么?
5.个人投资理财的经典案例分析 篇五
财富手记
undefined出于工作的需要,两人的应酬比较多,所以小两口每个月的基本生活开销在5500元左右,平均每月还要负担200元左右的医疗费。
定存到期欲换新驹
王好夫妇现在只有一辆便宜的奥拓车(目前价值约4万元)。到今年5月份,他们存的总共21万元的定期存款就要到期了,目前预备把这部分钱拿出来换一辆20万元以内的新车。他们想着,挣了那么些钱,还不是为了改善生活质量,换一部好一点的轿车,用起来舒服,面子上也好看些。
投资的房产怎么办
王好夫妇现有的住房市场价约为85万元。去年夏天,他们买了一套总价102万元的新房,今年8月份可以拿到房钥匙了。由于这套房子买时只交了首付款,余额是向银行贷款进行的投资,这样每个月给他们增加了5500元的还款负担。王好想用那房子开家美容院自己当老板,但丈夫觉得自己做老板也不是那么轻松的,还是租出去坐着收租金比较方便。到现在两个人还在犹豫中,未做出最后决定。
余钱如何投资
两人目前除了存钱、买车、买房,基本上还没怎么接触过其他理财和投资的手段。基金、股票、债券从未碰过。除了拥有现金和活期存折中的9万元之外,两人还各投了一份10万元保障额的寿险,每年保费支出为5300元。
如何在工作状况好,收入超出预计的情况下将余钱进行投资,以便保证将来的生活,对于他们来说可以算是家庭理财中根本的困惑了。
家庭资产配置建议
目前家庭财务状况和理财目标分析
A.财务状况分析
综观王好家庭的收支情况和资产状况,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既有不错的收入(尽管稳定性有所不足),也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家庭资产,有房有车,勉强可以算一个中产了。
从家庭资产的配置来看也基本合理,家庭债务属于良性的合理范围。但细究起来还是可以看到有两点不足。一个是房产资产占家庭资产的比重稍高了一点,达到了85%,金融资产比例不到14%。不过因为该家庭的现金流非常充裕,所以流动性问题并不大,而且随着每年收入的节余,金融资产的比例会逐步增加,该问题将会逐步解决。只是要注意在最近一段时间内不应当再购买大额的固定资产了。一般来说,金融资产在家庭总资产中的比重不应当低于20%;另千个问题是金融资产基本都是在银行里存着,没有做适当的投资。
B.理财目标分析
王好没有比较明确的理财目标,倒是有不少具体的理财问题。总结王好的理财问题大致有以下几条:
.换一辆好一点的车7
.当寓公还是当老板?
. 如何投资7
.要多少钱才够维持目前的生活?
其实在明确了解王好家庭未来的生活计划和理财目标之前要回答这些问题是缺少依据的,因而也是相当困难的。因为任何理财规划和建议都应当以人生的规划和目标为依据。比如,当寓公或当老板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生活方式,并没有明确的好坏之分。同样,家庭投资组合的设计,包括投资品种的选择当然也应当取决于生活方式和家庭的理财目标。至于维持目前的生活水准的概念也取决于未来生活方式的选择安排,比如增加家庭成员的考虑、生活地点变迁的考虑等等选择都会对需要多少钱的问题产生影响。
家庭理财建议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在此仅就一般的情况就王好提出的家庭理财问题给一些建议,参考。1 对王好来说-首先要做的是对自己及家庭未来的生活安排要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考虑。从王好目前的年龄来说,摆在眼前的就有两件事需要想清楚,一个是是否或什么时候要孩子,第二个是是否考虑改变职业。
2.按照人之常情,假设王好打算近期要孩子,而对目前有相当不错收入并且已经做了十余年的广告业也还不厌倦的话,显然应当当寓公还是当老板就要很好选择了。
3.至于是否应当换车的问题,其实我们在家庭资产状况分析中已经提到,短期内我们不建议换车。一方面由于家庭金融资产比例太少,另一方面由于王好家庭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再考虑到该家庭未来预期的支出增加和收入减少(王好怀孕生孩子)。以王好家庭目前的资产水平来看,换车的消费行为就显得奢侈了一点。
4.如果不打算当老板,当然目前的现金流就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这样目前30万元的金融资产在近期也就没有迫切的用途。当然这些资金就可以也应当做一些更积极的安排,考虑到他们的投资经历和工作特点,我们建议主要采取购买开放式基金的方式来投资。我们推荐的组合比例是,货币市场基金:债券市场基金:股票市场基金为2:2:6。今后收入的节余也应当以定期定量的方式投入到这些投资方向中。
5.只要维持目前的生活是很危险的事情,我们只要想一想如果我们还维持十年前的生活水准的话会是什么样子就清楚了。理财目标应当积极一些,就像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应当积极一点一样。如果王好制订一个诸如50岁退休时有一千万元资产的理财目标,我会认为是非常好的目标。
家庭投资建议
广告人无疑是当今社会最时尚、最活跃的一个群体,收入也较高。王好夫妇俩目前的家庭资产状况不错,急于想投资、买车。但针对两人执业的特殊性,建议最好长远规划,作一综合考虑。
职业规划应长远打算
众所周知,广告是个“食脑”的行业,讲求好创意、好制作。在这个行业打拼,赚钱多但不稳定,而且人员流动性较大,更主要的是信息更新极快,需要不断地自我充电,工作起来很辛苦,执业人群大都是精力充沛的年轻一族。夫妇俩现在的广告人生活殷实,但消费水平也很高,而且将来还要安排育儿计划,这些都将占用很大的精力,需要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才能确保生活的质量。夫妻俩现在这样同时从事高强度的行业,长期来看,不是一个长久之计。建议王好最好择机对职业重新定位和规划,至少确保一方的稳定。
重视美容院计划的转行良机
目前,房市有降温趋势,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房子的出租。美容业的经营利润较大,入行门槛又低,如果使用自有房产还可以免除一大笔租金的支出,相对而言发展潜力较大。针对上面的分析,王好想开美容院的设想倒是一个不错的改行起点。但能否经营成功,需要衡量很
多方面,比如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美容师的选聘及培训、美容器械及化妆品的进货渠道、美容服务特色、室内装潢设计效果、广告宣传等等。而且像王好这样小区的房子,还要考虑到房子的楼层、地段及房产性质等其他综合因素。一般来说,加盟连锁性美容院是条省心的捷径,有现成可参照的规范化经营模式,操心事少,成功概率也很高,适合于王好这样开办初期资金量不大、经验较少的创业者。
换辆新年成本不高
当然,若王好近期还不打算开办美容院,也没有其他的新增负担的话,想换辆新车也未尝不可。因为现在的奥拓车子从安全性上说还差了点,而.且每月5500元的消费支出(含用车成本),夫妻俩也完全能够承受。如果换车,现在的这辆奥拓大概能折价到3万左右,而牌照费又省掉了,再加上其他的购置税、保险费等杂费,一进一出,买辆15万元左右的中挡车,拿到手需额外增加14万元左右的净支出。这对王好夫妇俩来说,没有什么经济压力,无需考虑贷款买车。还有一点,买车时尽量选在月底或季度底,这时候销车人员要完成一定的销售额,比较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分行理财中心顾韵
保险投资建议
王好家庭的现行投资计划从保险角度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家庭总收入比较高,且夫妻双方收入比较平均;
收入波动性大,且工作稳定,除较差;
房产贷款较多,但还款现金流较好;
所购保险集中于寿险,额度不高,且欠缺健康和意外险保障;
欠缺对养老退休及未来可能发生的育婴保障的安排。
具体来说,首先,以王好夫妻目前两个人的收入和支出情况看,应付房屋月供及基本生活开销后每月8000元的节余应属宽裕。但须考虑的是,由于夫妻双方收入比较平均,假设一方因健康或意外造成收入减少,每月的现金流就会发生问题。有鉴于此,王好夫妻购买同等额度的保险是对的。这可以防止家庭收入因此种原因骤降造成的财务困境。但根据两人的收入情况,购买保险的额度显得不够。一个家庭的保费一般是家庭年收入总额的十分之一左右比较适宜,保险金额累计是年收入的5—10倍。对于王好一家来说,即是3万元的年保费、150万一S00万元的保险金额。
其次,两人广告工作的收入波动性较大,加上工作稳定性也不是很好,因此在选择保额上应有所考虑,以防固收入波动影响保费的缴付。综合以上提到的算法,我们建议寿险保费定在每年2万一2.5万元比较合适。另外,鉴于比较丰富但不稳定的现金流,可考虑购买兼具寿险保障和投资功能的万能险。
最后,从保障范围来看,除了购买普通寿险外,也可考虑针对房屋月供这一主要支出购买房屋贷款人身保险。其好处是保额随还款余额的减少而降低,比较节省保费。在健康险方面,根据夫妻俩每月平均不算多的200元的医疗费支出,建议主要购买针对较大医疗支出的住院和大病保险,另外,考虑到驾车等意外风险,以较低的保费购买保额较高的意外险也不失为好的投保选择。
6.公司理财经典案例 篇六
在英国的判例法中, 公司独立法人资格制度是通过著名的Salmon v.A.Salmon.Co案确立的, 该案的判决指出“公司应被视为与它的成员和管理团队相独立的法律存在”。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公司的独立法人资格制度刺激人们投资商业, 促进了社会财富的繁荣。公司的独立法人资格就像一道存在于公司成员与公司之间的面纱, 面纱之外的公司容易成为面纱之内的公司成员的不当行为的责任承担者。在这种情况下, 公司独立法人资格也成为一些不法股东逃避责任的盾牌, “刺穿公司面纱”制度应运而生。在英国案例法中, 公司面纱也被成为“木偶”、“伪装”、“虚构”, 因此“当公司这一商业组织形式被滥用时, 法庭就会揭开公司面纱”。英国的法庭在实践中, 还将“刺穿公司面纱”根据案情需要划分为不同程度, 程度较轻的可先“在面纱下窥视”、彻底“揭开公司面纱”、“否认公司面纱”等。本文总结了英国案例法中“刺穿公司面纱”的主要原因, 及在不同情况下, 英国法庭对公司独立人格的干涉。但是, 由于公司独立法人资格制度是现代公司法的核心, 在实践中, 对于该制度的否认需要慎之又慎, 即使在“刺穿公司面纱”制度比较成熟的英国, 关于该制度的争议依然十分热烈, 有些保守的公司法学者认为公司独立法人资格地位神圣, 不应被轻易触碰。
二、英国法庭“刺穿公司面纱”的原因及步骤
在普通法系的英国, 法庭揭开公司面纱一般基于以下理由:国家的紧急情况、同一经济体、存在代理关系、欺诈、社会正义等。首先, 在国家处于紧急情况下, 法庭可以在“公司面纱下窥视” (peeping behind the veil) 来获取公司成员信息, 以防现金从国内公司流入由敌国国民组建的公司。在这种情况下, 法庭刺穿公司面纱仅仅是为了调查某一公司成员的内部关系。这种情况下, 公司的面纱并未被完全揭开, 法庭的目的只是揭开面纱, 了解公司成员信息。“公司面纱下窥视”是对公司的独立法人资格制度最小形式的干涉。其次, 当几个公司成为同一经济体时, 法庭揭开公司面纱是为了理清这一经济体中各个公司的关系, 从而决定责任的归属。这种情况通常有一个控股公司和几个子公司, 在这类案件中, 面纱则存在于各个公司和整个经济体之间。法庭也会根据需要先在面纱下偷窥, 当法庭收集到足够的关于这些公司的内部关系的证据时, 就会确定最终的责任归属。第三, 当公司或股东为其个人便利而建立新公司的情况下, 新公司会被法庭视为与幕后操作者存在代理关系, 这种情况下, 代理关系成为法庭揭开公司面纱的工具, 在这种运营体制下的公司, 法庭一般会使作为幕后操作的另一公司或股东承担责任。最后, 当公司是为了欺诈的目的存在时, 法庭将揭开公司面纱。例如, 在Gilford Motor Co v.Horne Co案件中, Horne先生在离开Gilford Motor Co公司之后, 向该公司做出保证不从事代理报关业务的竞业禁止承诺, 然而他却匿名成立了一个新的公司, 并且经营与Gilford Motor Co公司相同的业务。审理该案的法庭认为, 新成立的公司完全成为Horne先生规避义务的屏障, 法庭判令忽视公司面纱, 新公司也必须受Horne先生竟业禁止义务的约束。在这种情况下, 公司面纱被完全忽视, 也即公司的独立人格被法庭完全否认。当然, 法庭一般会谨慎的采用完全否认公司独立人格的做法, 毕竟公司独立人格制度是现代公司制度的核心, 但是处于保护社会正义的需要, 法庭有时也会不得已而为之。
综上, 公司独立人格原则在某些情况下确有被动摇、乃至否认的需要, 否则该制度极有可能被利用从事不法行为, 这将更严重的损及存在、发展了数百年的现代公司制度。另外, 在一些案件中, 揭开公司面纱制度甚至不是为了追究责任, 而对于被揭开公司面纱的企业十分有利。如在DHN Food Distributors Ltd v.Tower Hamlets LBC案件中, DHN Food Distributors Ltd是个母公司, 旗下分别有两个子公司, Bronze Ltd的公司和另外一个为DHN集团负责运输的公司, DHN集团所在的公司被当地政府强制购买, 后该集团和政府因补偿问题产生纠纷。上诉法院支持了该集团的诉请, 认为三个公司因为强制购买而被影响的业务均应纳入当地政府的赔偿范围, 因为揭开公司面纱后, 这三个公司实质上是一个经济体, 本案是比较典型的揭开公司面纱后, 反而使公司获利的案件。
当法庭需做出影响公司独立人格制度这一现代公司制度上至关重要的原则时, 态度是非常谨慎的。英国法庭通常是十分不情愿将公司面纱揭开, 而是利用法官特有的智慧争取在案件中使真相和独立人格制度达到平衡。如法官Goff, l.j说, “事实的具体情况将决定对案件的定性”, 英国的法官正是通过这样的个案平衡法, 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对公司独立人格干涉的程度。
三、对“刺穿公司面纱”制度的质疑
英国商事法学界存在着对“刺穿公司面纱”制度的质疑。由于英国是普通法系国家, 对于使用“刺穿公司面纱”制度, 并没有公司法上的明文规定, 上述文中可以适用该制度的情形只是学者对此类案例的总结, 因此有学者担心如果一旦“刺穿公司面纱”制度被滥用, 则会带来诸多弊端。如果公司有限责任和独立法人资格不能被保障, 反而被轻易的刺穿, 那么将在制度上影响英国成为良好的投资目的地, 影响本国税收和就业率的增加, 进而影响英国的经济状况。
虽然法庭刺穿公司面纱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公司法人资格被用来“损坏公共利益、掩盖非法行为、为欺诈披上合法外衣”, 在这种情况下, “法律将公司仅仅视为人的结合”。而对刺穿公司面纱持反对态度的学者们则认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 完全可以在个案中创造其他可替代的措施。比如有人成立新公司而转移个人债务, 用以躲避债权人, 法庭可通过对其发出转让财产禁令的方式来达到同样的目的。诸如此类, 学者们希望法官以智慧来解决问题, 而不要轻易的损害公司的独立人格及有限责任精神。
学者对刺穿公司面纱制度的存疑还因为该制度有自相矛盾之嫌。在实践中, 常有法官一方面完全否认公司独立法人资格, 把公司视作木偶。另一方面, 却完全承认木偶公司在其主人指使下, 以公司名义签订的合同的效力。在某种程度上, 这确实容易在实践中乃至学理上引起混淆, 所以保守派的商法学者借此来攻击“刺穿公司面纱”制度的逻辑合理性。
四、结束语
对于实行判例法的英国, 并未像我国一样, 通过立法来列明需要否认公司独立人格的具体情形, 单靠法官的个人判断来控制“刺穿公司面纱”制度的合理利用, 确实有不当使用的风险, 况且, 该制度触及的恰恰是整个现代公司制度的基础和核心, 因此理论界的质疑也存在其合理性。尽管存在诸多争议, “刺穿公司面纱”制度依然有其存在的必然, 实践中, 公司这一组织形式被不当利用的情形确实时有发生, 如果不加以控制, 则会反过来伤害公司这一商业组织形式, 同时还会对商业环境、商业道德、商业繁荣都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如何保证这两种对立制度的平衡, 只能靠英国商事法官们用良好的法律修养和自身素质, 在一个又一个的案件中得到体现。
参考文献
[1]埃里克.赛谬尔斯:揭开公司面纱[J].商业法杂志, 1964 (21) .
[2]M.皮克:公司作为独立法人[J].现代法律评论, 1968 (31) .
[3]史蒂芬.格瑞芬:公司法:基本原则[M].朗文出版社, 1999.
7.2011年八大并购公司案例点评 篇七
收购资产为整体上市铺路
标的获得方:上汽集团及上海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交易标的:上海汽车增发股份
项目进度:证监会核准
点评:这是今年以来发生的金额最大的上市公司并购案,也是汽车行业最大的一起重组案例,交易金额达到291亿元。
早在今年4月6日,上海汽车就发布了资产重组预案公告。该公告称,上海汽车拟向上汽集团及工业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从事独立零部件业务、服务贸易业务、新能源汽车业务相关公司股权及其他资产。其发行价格为人民币16.53 元/股。
此次重组后,上海汽车母公司上汽集团持有上海汽车的股份将从此前的72.95%增至77.21%,上汽集团由此成为上海率先实现整体上市的大型国企。9月14日其重组方案已获得证监会核准。
双汇发展(000895.SZ)
实际控制人变更和资产重组并行
标的获得方:罗特克斯有限公司
交易标的:双汇发展48.54%的股权
交易进度:进行中
点评:今年交易金额位居第二的一起并购案,其涉及的交易金额达到164.7亿元。11月18日,双汇发展公告发布要约收购报告书,双汇国际、万隆、兴泰集团作为一致行动人,共同授权罗特克斯向除三者之外的双汇发展其他全体股东发出收购要约。
收购人本次要约价为56元/股,要约收购的股份数量为2.94亿股,占双汇发展总股本的48.54%。该收购价较该股当日的收盘价76.50元折价约27%。
同时,双汇发展重大资产重组方案也在进行中。该方案如果获批,将彻底解决同业竞争及关联交易,实现肉类加工业务整体上市。大家仿佛已经忘记了“瘦肉精”事件对公司的影响。
天虹商场(002419.SZ)
39.5%的股权被转让给兄弟公司
标的获得方:深圳中航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交易标的:天虹商场39.52%的股权
项目进度:签署转让协议
点评:近期资本市场发生的规模较大的并购重组案。11月22日,天虹商场发布公告称,该公司控股股东中国航空技术深圳有限公司与深圳中航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资产购买协议》,确认将其持有的天虹商场39.5%股份以协议方式转让给后者,转让总价为63.29亿元。
据悉,此次转让价格以协议签署前30个交易日公司每日加权平均价格算术平均值90%确定,每股价格20.01元。该价格较公司公告当日的收盘价21.71元折价约8%。
由于天虹商场与深圳中航同属于中航集团旗下公司,故此次天虹商场的股权实际是转给了其兄弟公司。此外,分析人士称这只是中航系重组的其中一步。
S*ST北亚(600705.SH)
有望借中航实现华丽转身
标的获得方:S*ST北亚
交易标的:中航投资100%股权
项目进度:股东大会通过
点评:这是一家暂停上市近四年才迎来转机的ST公司。
早在今年2月,S*ST北亚就发布重组预案称,拟非公开发行股份购买中航集团合法持有的中航投资100%股权。此次重组涉及金额达到61.99亿元,在今年披露并购交易金额的案例中,位居第四位。其此次重组一旦成功,中航投资将成为S*ST北亚的全资子公司。
令市场吃惊的是,此次S*ST北亚的新东家中航集团实力非常雄厚,该集团是由中央管理的国有特大型企业,。对于S*ST北亚而言,如果其此次重组成功,无异于凤凰涅槃后的重生。根据公司今年7月的最新公告,该重组方案已经获得股东大会通过。
华谊兄弟(300027.SZ)
腾讯公司精准投资4.5亿元
标的获得方: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公司
交易标的:华谊兄弟4.6%的股权
项目进度:完成
点评:这是今年以来腾讯公司战略投资的步骤之一,也是腾讯在A股上市公司中投资金额最大的一起并购交易。除此之外,腾讯还在今年入股了顺网科技,港股金山软件等公司。
今年5月,腾讯公司与华谊兄弟共同宣布,腾讯对华谊兄弟进行战略投资。据悉,此次交易卖出方是原股东马云、虞锋、江南春、高民、王育莲等5人。此次投资交易金额近4.5亿元, 投资完成后,腾讯持有华谊兄弟4.6%股权而成为华谊兄弟第一大机构投资者。
腾讯此次买入华谊兄弟,其出手时机堪称“精确”,其买入价几乎接近2010年6月以来华谊兄弟的最低价,在其买入后,华谊兄弟一直维持震荡上扬的走势。
ST黄海(600579.SH)
45%的股权低价挂牌转让
标的获得方:江苏凯威化工有限公司等
交易标的:ST黄海45.16%的股权
项目进度:签署转让协议
点评:对于ST公司而言,重组是其重生的重要出路。10月9日,ST黄海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黄海集团以公开征集受让方的方式协议转让所持公司股份1.15亿股,占ST黄海总股本的45.16%。
此后不久,ST黄海迎来买家。江苏凯威化工、上海永邦投资和新疆海益股权投资公司三家联手成为公司股权的买主。在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后,上述三方分别持有黄海股份总股本的25%、15.16%和5%。其转让价格均为7.4元/股,该价格为上市公司股份转让信息公告日前30个交易日的加权平均价格算术平均值的90%,属于折价转让。
不过,江苏凯威化工的实力近期一度遭遇质疑,此次ST黄海能否重生还是疑雾重重。
*ST九发(600180.SH)
地产接手称只为“财务投资”
标的获得方:浙江新世界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交易标的:*ST九发29.88 %的股权
项目进度:实施
点评:这家ST公司2009年因宣布与山东南山建设发展公司进行重组,令股价创下30个一字涨停,但最终该重组以落空告终。
为此,*ST九发遍寻买家。今年5月,接盘者终于现身。*ST九发当月披露,公司第一大股东中银信投资分别于5月2日、4日和6日將其持有的7500万股转让给浙江新世界房地产集团和两名自然人沈仁荣及姜德鹏,其中出资1.90亿元受让了3740万股的浙江新世界有望成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沈、姜两人分别受让2500万股和1260万股。
不过,浙江新世界称受让*ST九发股权系财务投资,且“未来12个月内没有对九发股份主营业务重大改变或调整的计划”。
博盈投资(000760.SZ)
恒丰制动1.36亿元溢价入主
标的获得方:荆州市恒丰制动系统有限公司
交易标的:博盈投资7.177%的股权
项目进度:达成转让意向
点评:这是一起少有的溢价并购案例。根据博盈投资11月4日的公告,10月28日,荆州市恒丰制动系统有限公司以协议转让的方式以1.36亿元分别向公司股东苑素贞、中道矿业购买其分别持有的博盈投资1000万股和700万股。一系列股权变更后,恒丰制动持有博盈投资7.177%的股权,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公司理财经典案例】推荐阅读:
公司理财名词解释07-05
家庭理财规划案例论文10-13
理财公司活动策划方案06-29
公司理财第7版课本09-17
个人理财家庭分析案例07-28
个人理财成功案例09-06
个人理财案例分析题10-30
公司理财名词解释及简答汇总07-21
怎样置理财产品麟龙科技案例分析09-04
营销案例银行公司08-29